化学工程领域

2024-06-18

化学工程领域(精选12篇)

化学工程领域 篇1

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科技及相关产业都有极大的发展, 诸如化工、电气等产业在内的技术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更让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了极大转变。例如, 化工肥料、合成材料以及化石能源等在内的化学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然而, 就在这项科技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持续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包括大气污染、生态失衡以及能源紧缺等危机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 人类在推动时代发展的同时也要对持续化发展提起重视, 将化学工程与绿色科技结合起来, 在实现工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 更大程度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1 化学工程中发展绿色科技的必然性

1.1 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响应

从理论上而言, 经济可以无限量的增长, 然而, 自然资源存在限度, 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当我国不断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推进经济发展, 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 这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会不断上涨, 加大生产成本, 反过来对原有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据此, 我国在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时, 必须对从长远的发展境况出发, 把握关键所在, 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观念,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是通过完善绿色科技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次利用, 以此缓解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低排放和高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固性和持续性。

1.2 是实现生态平衡和环境优化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 我国已经逐步提高了对于绿色科技的重视程度, 因为这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也是对国科学发展观的契合。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便是资源的持续化供给, 这需要人类减缓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加快对于再生资源的研发速度, 保障两者之间相互配合, 以此达到持续利用性的目的。一旦出现资源过度开发而导致的资源断层, 不仅会造成经济和科技的倒退, 更会影响整个地球生态圈的和谐关系, 直接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生存。因此, 人们需要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认识层次, 强化对于绿色科技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加快再生资源的研发进度, 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过三者之间的结合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 化学工程中的绿色科技

2.1 运用绿色科技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改善生活环境

温室效应是威胁地球生态平衡的一个严重问题, 引发包括海平面上升、虫害加剧在内多个连锁反应, 加重了对人类社会的威胁程度。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传统化工产业在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而对该现象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当时国家并没有对温室效应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 化工企业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置于了严重的危机之下。直到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甚至扩大,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才真正认识到温室效应。就现阶段我国的情况而言, 不少涉及化工产业的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绿色生产的问题上, 通过对绿色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来改进化工生产, 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进行一定的控制。比较常见的一个绿色科技应用过程就是CO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并将生产的碳酸盐运用到随后的化学生产当中去, 或是供给学校做相应的实验课程, 其涉及的反应公式是:CO2+Ca O=Ca CO3。不但实现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了控制, 更对二氧化碳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

2.2 运用绿色科技进行海水淡化处理, 丰富生活资源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 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人类所能运用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而且淡水危机所引发的问题也已经十分严重了。以海水淡化为主的绿色化工技术是现阶段解决这个危机的主要方式, 然而, 海水淡化技术在推行之初所需的成本较高, 难以投入当民用之中去。但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研发的推进, 实施成本逐渐降低, 在一些大规模的运用当中逐渐起到了一些作用, 而这种技术也不断被各国所引入, 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 并在不断创新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该项技术主要目标便是在利用海水获取淡水资源的同时又不造成环境危害, 比较常用的做法就是利用氢氧化镁实现。而这项物质不仅环保可靠, 而且成本低廉, 而且操简单。更重要的是, 这个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实验的实践效果让大多数人都十分满意, 也显示出了相当的的应用前景。

2.3 绿色科技对香料香精生产的改进作用

香精和香料是人类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物质资源, 也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然而, 通过传统工艺来生产这类物质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而难以对产品品质进行保障。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传统工艺在技术和理论上存在较大的缺陷, 虽然操作简便, 但是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终所生产的香精香料也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据此, 相关机构利用绿色科技的理念对香精香料的生产进行了改良, 不仅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更降低了包装所带来的材料浪费和污染, 最终实现对于产品的质量保障, 以此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

3 结论

绿色科技是一个庞大的整体, 主要是利用绿色环保节约的理念为主导, 对化工的生产过程进行改良, 在化工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响应。据此, 积极创新和发展绿色科技, 尽量减少化学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促进化工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改良,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然而, 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仍旧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情, 需要我国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 ,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结合, 不断促进绿色化工技术的革新。

参考文献

[1]王杲, 裘炎.简析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 2015 (18) :209.

[2]宋妹赢.浅谈绿色科技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0) :84.

[3]朱秀栋.化学工程领域中的绿色科技[J].化工管理, 2013 (06) :192.

化学工程领域 篇2

“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市局党组《关于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通知》下发后,我局按照市局和县纪委、监察局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思想认识到位,增强做好排查工作的自觉性

组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土部、市局有关“两整治一改革”的文件及领导重要讲话,并紧密结合国土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习讨论,统一了对开展专项活动的认识。深刻分析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形势和特点,使大家认识到国土资源管理涉及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事关百姓生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利益协调难度和诱惑加大,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加上国土资源管理权力相对集中,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客观上把我们这个部门推到了高危行业的位置。我局职能所涉及的39个工作岗位,都是有廉政风险的重要岗位,每个在岗的工作人员都是关键人员,每个工作环节都是重点环节,都存在着廉政的风险。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只有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排查工作的自觉性,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证干净权力。

二、问题排查到位,人人参与层层排查

1、领导做表率带头排查。局党组坚持做到“三个带头”:一是带头排查自身的风险点。对照《准则》中8个方面52个不准,结合职责特点和分管工作进行对照,查找出决策权和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等廉政风险点。二是带头组织好排查工作。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把排查工作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三是带头制定防控措施。按照以廉促勤,以勤带廉,廉政勤政一起抓的思路,认真落实市局制定的《廉政风险防控实施细则》,加强对项目审批过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过程监管,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制度,规范了流程,强化了考核,前移预防关口等防控措施,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预防风险的工作机制。

2、紧密结合职能全面排查。局党组组织全系统98名干部职工,坚持以岗位为点、以工作流程为线,围绕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土地审批、土地出让、地价评估、土地登记、执法监察及财务干部人事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按照“准、全、深”的标准,有针对性地查摆各自的风险点。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核心环节,突出重点查找问题,通过全面查找,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22项,制定防控措施22条。

3、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排查。我们采取书面总结,座谈交流,走访基层,现场服务等方式,主动征求有关部门、及

基层单位、服务对象意见。并采取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等方式开展自查自纠,筑牢廉政“防火墙”。

三、防控措施到位,打造干事创业的“安全区”

1、抓思想教育,增强防腐拒变的自我约束力。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在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主题活动中,按月对风险点进行检查,填写廉政档案。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找差距、定措施、抓整改。适时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使大家能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在窗口建设主题活动中,推行机关规范化建设,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强化勤政廉洁的宗旨意识,告诫大家拥有权力不忘责任,运用权力不忘宗旨;在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活动中,请法律专家和检察机关有关人员,讲法律、讲案例、讲预防,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自制、自控、自律。

2、抓素质培养,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局党组把“强素质、树形象”作为廉政建设的根基,努力锻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坏事的国土资源队伍。通过领导班子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达到了“其身正,不令自行”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凝聚力和感召力;结合业务抓思想,打通思想促业务,启发引导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通过感情激励,营造“家”的氛围,使干部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培育团队精神。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3、抓制度规范,推进依法依规办事。我们制定了《干部职工守则》、《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办件业务件监管办法》、《政务公开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等24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特别是坚持项目的预审制度,对重大项目组织有关部门集体决策,避免个人决定重大事项,同时也制约“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从制度上有效降低了腐败的风险。

4、抓办件监管,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从办件流程入手,开展了“四个一”工程建设。一是设立公开栏和大屏幕显示屏,让办件人直观了解所办业务全过程,主动接受社会日常监督;二是修订《办件指南》,将办件流程、应提供的要件、办件时限、收费标准等详细告知办件人,避免因信息不畅给办件人带来麻烦;三是开发内部办件监管软件,利用科学手段对办件的各个环节实施跟踪;四是制定办件监管办法,对监管的主管部门、监管的职责、监管的手段,监管结果的运用等进行规定。四是实施个性化承诺 “十个一”目标,即设计制定一个监管办法、制作一个公开栏、安装一块大屏幕、摆放一个触摸屏、公开一套大流程、编写一套服务指南、佩戴一个胸卡、放置一个桌牌、开发一套软件,力

争使办件权力运行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变大家围着我们转为权力围着基层和百姓转。

由于我们在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到位”提高干部职工廉政勤政的自觉性,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使我局的整体形象有了大幅度提升。我们决心紧紧抓住“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这个机遇,更加坚决地贯彻落实部党组的部署,以更高的标准继续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的排查和自查自纠,变风险点为安全点,努力打造干事创业的“安全区”。

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在我县已初见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反腐倡廉建设责任重大,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决按照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党组及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的要求,规范发展,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确保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党风、政风、行风评议名次跃上去,违法违纪案件降下来,为树立良好的国土资源部门形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特此报告

习水县国土资源局

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 职务犯罪 检察监督 预防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基本建设的投入日益增大,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也频频发生。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2344件15010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11050件13416人,涉案金额29.9亿余元;渎职侵权案件1294件1594人①。笔者对近年来我县查处的有关案件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预防对策及建议。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涉案领域广泛,且多是窝案、串案。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涉及的相关部门都是交通、城建、国土等敏感单位,所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往往是查一案,带一串,涉案领域广泛。如2007年我县查处的国土系统原局长程某及副局长黄某、国土中心副主任刘某等人就是被建筑商拉拢而落马的。

(二)隐蔽性强的贿赂犯罪易发多发。如通过给付赌资及劳务费、咨询费、辛苦费、节日拜访、旅游考察等各种方式进行贿赂。2004年我县查处的交通局副局长肖某及公路管理站站长李某、副站长尹某等人受贿案中,受贿人收受贿赂或是在和包工头打麻将的过程中,由包工头垫付赌资,只赢不输,或是在施工中由包工头以给付劳务费、咨询费的形式进行。

(三)伴随着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件也易发生。一些政府人员在履行公职过程中,尤其是在审批或监管环节中,违反决策程序,盲目決策,未批先建,违规审批,违法立项,导致一大批违规违章建筑,为城市化建设格局埋下隐患。或是在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负有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对工程项目监管薄弱,不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易发高发的主要原因

(一)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在办案中我们发现,工程建设相比其他经济活动市场自主决定能力较差,各环节的透明度不高,交易秩序的规范和约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加上工程建筑行业利润空间大、准入门槛低,大批的人力财力涌入这个行业,相反各地工程项目有限,“僧多粥少”的态势致使竞争愈加激烈,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获取利益,往往采取各种隐蔽的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和“公关”,使得工程建设领域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二)权力过分集中,监管机制不到位。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一些政府部门集工程立项、资金、招投标、建设、监管、使用于一体,容易形成权力壁垒。加上现阶段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建筑市场管理不到位。以招标监督为例,政府招投标机构只是进行过程监督和备案,场外私下交易等不法勾当很难进入相关监管部门的视野;同时,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多头管理,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

(三)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查办困难较大。一是案件线索少。职务犯罪有很强的隐蔽性,受益人不愿意举报,造成检察机关难发现此类犯罪。二是案件查处难。身份和地位构造的关系网严密,案件查办干扰多、阻力大。三是打击合力不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往往涉及多个领域、不同罪名,公安、检察、审计、工商等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联系网,不能共享涉案信息。

三、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参与整治不正当竞争,建立优质有序的市场秩序。检察机关在参与过程中要积极帮助有关单位及企业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实行政务、企务公开。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增加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事前介入、事中介入和事后介入。要监督有关项目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组织进行招标、采购、审计等,防止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实行阳光作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如近年来,我县检察机关就招投标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督查,2011年检察长就派员参与全县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督61次,利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80余次,保证了该县全年在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为零。

(三)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合力。一是加强社会监督,增强群众参与和社会舆论监督,县招投标中心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并开通网上举报,充分发动广大群众举报工程建设中的不法行为。二是各执法单位应丰富侦查手段,加大查办力度。就检察机关而言,在继续加大力度查办违法犯罪的同时应强化侦查技术,丰富调查取证手段,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把预防工作开展同办案紧密结合,把预防工作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检察机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的整个诉讼过程。三是形成打击合力。纪检、检察、公安、审计等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建立健全情报、信息联络机制,发现线索及时查处,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惩治力度,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化学工程领域 篇4

合谋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顽疾,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罗建兵,2006)[1,2],吸引了大批学者开展研究。早期有关合谋的研究主要在公共管理领域展开,最初用来解释企业间存在的价格合谋现象,随后学者利用博弈论讨论了合谋对市场拍卖和决策领域的影响。在当代合谋理论研究开创者Laffont和Tirole等人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将合谋引入产业组织内进行研究后,一整套经典的合谋研究范式得以提出并沿用至今,即探讨合谋产生的原因、影响合谋出现的关键因素及合谋的防范措施等[3]。

工程建设领域同样存在合谋现象[4]。郭南芸(2008)对工程合谋现象进行了专业化、形象化的描述,认为“合谋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建设过程中,业主方丧失了招标公正性,为获取租金而与投标方协作,帮助其获取工程施工资格;投标企业违背公平竞争原则,与其他企业私下协商报价办法;监理方则丧失了工程监理独立性的基本要求,迎合施工单位工程造假需要而做出的工程虚假鉴定。[4]”国务院自2009年8月以来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指出了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六大问题,其中有3项涉及工程合谋问题,涵盖项目审批、土地出让、工程发包及设备采购等诸多工程建设环节[5]。已有研究表明,包括业主、设计方、监理方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内的诸多项目参与方在特定环境下会为谋取不当利益共同实施合谋行为,给项目利益带来损失[6]。因此,可以将工程合谋现象视为工程利益相关者基于相互串通立场,通过正当或不正当手段侵蚀项目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为探询工程合谋现象产生的诱因与现实根源,寻求遏制工程合谋现象肆意扩散的有力措施,众多国内外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对目前理论界对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方面,对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学者多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工程合谋产生的原因,并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程合谋现象形成条件及制定相应遏制措施的主要工具,且国内学者多将研究范围聚焦在工程建设中的发包环节,着重分析了投标人实施的串标、围标等不规则行为;国外学者多采用半结构访谈、统计调研、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不仅涵盖了工程合谋的表现形式、合谋参与方态度与合谋遏制措施,也包括工程合谋行为的检测与判定等范畴,并始终将合谋参与方的职业道德(Ethics)作为研究主线。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工程建设领域合谋问题的研究动向,寻找有效降低工程合谋现象给项目利益带来损失的理论方法和依据,本文沿用Laffont和Tirole提出的经典合谋问题研究范式,对已有研究工程合谋现象的理论文献进行了整理。

1 工程合谋现象诱因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国内学者用来分析工程合谋现象诱因的常见工具。郭南芸(2008)认为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信息不对称、委托方与代理方目标不一致,常常会引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之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一直存在“反贪污不反浪费”特色,容易导致多个代理人相互串通,合谋侵占委托方利益[7]。同时,郭南芸(2008)也提出,由于委托方和代理方之间不可能穷尽工程合同所有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代理方实施合谋行为创造了条件[4]。谢颖和黄文杰(2008)认为尽管建筑市场的竞争压力过大会诱发合谋,但合谋收益过大、惩罚力度不足才是合谋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而同时我国客观上存在的诚信及市场监管体制缺失等外部环境也为工程合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负面支撑[8]。余晓钟和张焕杰(2008)在基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为业主(代建人)、承包商和监理方实施工程合谋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指出信息不对称与合谋成本低是导致工程合谋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9]。除此以外,邵晓双和王贵国(2011)认为当今建筑市场愈来愈发狭窄的正当利润渠道也是导致工程合谋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10]。

相比之下,国外学者多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Ethics)分析工程合谋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Paul Bowen(2012)等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南非建筑业合谋现象产生的根源与本质,发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雇员低下的职业素养是诱发工程合谋现象的最主要因素[11]。Johan J.Graafland(2004)在对荷兰知名建筑公司——Heijmans的高层和中层项目经理进行访谈的基础上[12],认为名誉机制的缺失和职业道德的弱化是导致工程合谋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M.Sohail与S.Cavill(2008)无论是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还是私营业主投资项目工程合谋诱因方面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3]。

2 工程合谋现象形成条件

由于工程合谋现象隶属行为科学范畴,多用于群体范围内具有竞争性质个体行为研究的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合谋现象形成条件的构建与分析。杨耀红和汪应洛(2006)按照我国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针对客观存在的业主、施工方和监理方合谋以套取国家建设资金的现象,利用博弈理论进行了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各方参与合谋的条件[6]。陈赘和刘肇城(2006)从博弈的角度针对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业主(代建人)、设计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谋的现象,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并基于政府、业主(代建人)、设计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自的效用函数,对合谋现象出现的条件进行了分析[14]。任宏和祝连波(2007)运用信号博弈理论,针对投标人可能实施的串标行为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发现影响串标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招标人对串标者的处罚力度及招标人检查串标的成本,而与投标人的串标成本无关[15]。杨琳(2010)则利用博弈论针对公共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承包商所组成的一个合谋体,在信息封锁条件下可能实施合谋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16]。程书萍(2012)等基于信息论针对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与跟踪审计模式下的大型工程合谋问题构建了合谋博弈模型[17],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种审计模式下业主、施工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决策行为及合谋条件,并发现监理单位独立性的丧失是竣工决算审计模式下合谋现象频发的主要先决条件,而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机构的提前介入则能有效避免合谋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Porter,R.H.(2005)提出并分析了有利于诱发合谋现象或遏制合谋现象的因素,也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合谋现象形成的条件[18]。

3 有关工程合谋现象的描述

早期关于工程合谋现象描述的研究以Lee T.S.(1990)较为典型,他以美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对象进行了调研[19],发现合谋会导致实际有效投标人的减少、投标人报价变化的减少以及项目投标报价的偏高,同时也会造成业主被逼无奈情况下的质量妥协乃至项目整体失败,更会给建筑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行业就业率降低。进入新千年后学者纷纷以本国建筑业为对象开展了实证研究:Charles Vee与Martin Skitmore(2003)在澳大利亚的项目经理、建筑师和承包商中展开调研[20],受访者表示尽管没有雇主、上级主管或委托人要求他们实施或参与工程合谋行为,但他们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诸如欺诈、围标、串标、泄密等工程合谋现象;Ishii(2006)以日本公路路面材料的采购为对象,调研了其中存在的工程合谋行为[21];P.A.Bowen(2007)等在南非开展了一项以建筑师、测量师、工程师和承包商为对象的访谈调研[22,23],结果显示在类似南非这样正处于城市化高潮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承包商在承揽工程时会实施一定的合谋行为,表现形式为行贿、欺诈与不公平竞争;O.E.Alutu与M.L.Udhawuve(2009)在尼日利亚建筑从业人员中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尽管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有各自严格的职业操守规范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但是项目设计、工程发包和建设环节中潜在的大量不当利益仍然吸引着项目参与方实施合谋行为[24];S.Z.S.Tabish与Kumar Neeraj Jha(2011)利用德尔菲法做了一项有关印度政府公共工程项目采购的统计调研[25],结果显示各项目参与方在交易透明、职业道德、公平竞争、合同监管及程序违规等5个方面存在15项涉及合谋的不规范现象。此外,Martin Besfamilie(2004)还以阿根廷联邦政府拟兴建的一项基础设施为背景,介绍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地方政府和承包商如何串谋共同欺骗联邦政府,以达到套取项目资金目的的典型案例[26]。而国内学者多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工程发包环节涉及招标人、投标人及招标代理的诸多不规范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更是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针对项目各利益相关方有关工程合谋方面做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27,28]。

4 工程合谋参与方态度分析

除对工程合谋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外,各项目利益相关方对合谋问题的态度或看法也是学者开展研究的重要对象。Anna Zarkada-Fraser与Martin Skitmore(2000)针对在工程发包环节中最有便利条件实施合谋行为的关键人员(如决策者)进行了访谈调研[29],分析影响其是否实施合谋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是否在法律文件条款中有所涉及”为上述关键人员(决策者)在面对合谋问题时的最大考量因素。同时,Anna Zarkada-Fraser(2000)还以澳大利亚建筑业中的测量师群体为对象开展实证调研[30],首次从行为科学和职业道德范畴研究了其在串标、围标等合谋问题上决策方式的影响因素。Linda Fan(2001)等也对香港测量师协会部分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31],结果发现受访者一般都会将雇主、客户及其自身的利益置于项目利益或公众利益之上。承包商往往被视为工程合谋现象的始作俑者,而Brockmann C.(2009)则认为工程合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组织方面的问题而不仅是由承包商单方面引起的问题[32],他认为现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招投标规定、过度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过大的工程合同额,才是诱使承包商试图实施合谋行为的根本原因。Porter,R.H.与Zona,J.D.(2008)将激励因素纳入合谋参与方的合谋协议考虑范畴,分别得到了在合谋实施与否两种条件下的合谋参与方收益矩阵[33],为从经济利益角度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最近,Abdul-Rahman(2011)等也详细研究了业主的态度对项目参与方实施合谋行为的影响[34],并以业主方的专业工程师为对象,针对不同级别的合谋行为提出了2个治理模型,有效满足了业主方对工程合谋问题的治理预期。

5 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

对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是合谋治理的前提,Patrick Bajari与Lixin Ye(2003)针对工程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投标人合谋操纵投标现象提出了一个鉴别和判定模型,并设定了对竞争性投标和合谋来讲都足够充分和必要的假设条件,结合专家对投标人成本结构的分析,进而判定出潜在可能实施合谋行为的投标人[35]。Chotibhongs,R.与D.Arditi(2012)提出了利用历史数据判定合谋行为是否存在的经验模型[36],并以某个业主在2001~2010年10年间实施的所有项目为数据来源,对所有投标人行为进行了剩余性检验和成本结构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有部分投标人可能实施了合谋行为,而在现实中上述投标人也确实被监察部门认定存在不轨行为。在此基础上,Chotibhongs,R.与D.Arditi(2012)又提出可以通过详细分析有合谋预谋的投标人和正常投标人之间在投标内容、成本条款和成本结构方面的差异,来判定投标人实施合谋行为的可能性[37]。国内学者中尹贻林和周金娥(2010)率先在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方向开展了研究[38]:通过对文献和国内各级建设法规的梳理,利用频次统计和德尔菲法首先构建了一个工程招投标环节中横向合谋(代理人之间的合谋)认定标准体系,继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各项认定标准赋予权重,最终为判定项目中是否存在横向合谋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该思路对国内工程合谋现象研究从定性的研究方法向定量的研究方法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6 工程合谋现象的遏制措施

6.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的工程合谋预防措施

董志强和严太华(2007)通过一个P-S-A(Principal-Supervisor-Agent)三层代理硬信息模型来分析工程建设领域的监察合谋行为,重点考察了有成本的合谋惩罚机制对合谋预防合约结构的影响,并认为在合谋惩罚机制设计和监察者激励报酬之间存在一个临界值,为是否要实行带激励的合谋监察提供了理论支撑[39]。谢颖和黄文杰(2008)则突破传统的单变量建模方法,将严格监管、有效激励与合谋防范纳入建设工程项目委托代理体系,从项目业主、承包商和项目管理公司等项目利益相关方立场出发,分别建立以努力变量为核心变量的激励合同和监管模型,以及项目管理公司与承包商之间的合谋防范模型[8]。郭南芸(2008)通过对构建的建筑市场委托人——监督人——代理人的代理模型分析,认为对监理报酬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并提高合谋监察力度,加重对合谋行为的惩罚,增大合谋参与方成本,可以减少建筑市场合谋行为的发生[7]。Shakantu Winston(2006)则认为无论是在委托人还是代理人方面,应用像世界经济论坛反腐败指导方针那样严厉的职业道德操守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泛滥[40]。

6.2 基于博弈论分析的工程合谋遏制措施

任玉珑等(2004)基于委托人效用最大化思想构建了业主对监理方和施工方的激励机制,从静态博弈的角度认定该机制能有效防范监理方和承包方的合谋行为[41]。赵霖平等(2005)利用博弈论对投标企业陪际、围标、串标的现象进行分析,从增加投标者数量、降低投标者重复相遇的概率、降低行业退出壁垒及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一些措施[42]。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余晓钟和张焕杰(2008)针对可能存在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方的三方合谋行为建立了博弈模型,在模型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大监督力度、加大合谋惩罚力度、完善信用体系与降低信息不对称等遏制三方合谋的措施[9]。龙化良(2009)针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构建了业主监督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合谋的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博弈均衡取决于委托代理机制的健全制度、监管与奖惩的力度[43]。张朝勇(2011)建立了政府(投资人)、代建人和承包商三方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情形下代建人和承包商合谋以及政府监管的纳什均衡条件,认为提高项目各参与方现有收益及增大预期收益能够有效遏制工程合谋发生的概率[44]。赵冬梅、王园园(2012)在多维信息招标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招标代理方与行贿投标方合谋的博弈模型,求解合谋存在条件下的最优招标机制、均衡合谋金以及均衡合谋概率,认为调查力度、惩罚力度的加强以及投标方实际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合谋发生的概率,而投标方数量的增加可能会促进合谋的发生[45]。

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多采用静态博弈的方法研究工程合谋现象的遏制策略,其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过于完全理性,而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实施周期长的特点,并且委托方和代理方有可能在不同的项目中多次相遇,即存在多次博弈的现象。由John Maynard Smith提出的演化博弈理论,将研究对象聚焦于随时间变化的某一群体,并着力刻画单个个体的行为及其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可以为宏观调控群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易余胤等,2005)[46]。范如国和李丹(2011)就应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招投标双方的效用模型,分析双方招投标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影响策略均衡的决定因素,给出招投标过程中业主规避投标人围标行为的策略选择及预防措施[47]。

6.3 遏制工程合谋现象的其他措施

Wei Lo(1999)等在分析台湾30项地铁工程案例及对大量承包商、咨询单位和业主访谈的基础上,认为设置不适当的资格预审条件极易诱发工程合谋现象,并提出在政府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适当降低资格预审门槛,不仅在满足项目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成本、缩减工期,更能推动当地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48]。Srabana Gupta(2002)以美国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分析了确定中标人时所有投标人的数量,以及多家承包商团体数次共同投标的现象,发现项目中标价格随着投标人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下降,且当存在8家投标人参与投标时,潜在的投标人之间的合谋会很大比例上转换为竞争[49],这为在工程发包环节有效遏制合谋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理论意义上的借鉴。B.Sichombo(2009)等提出在赞比亚建筑业中实施技术性审计能够有效遏制合谋现象,尤其是在项目合同签署前阶段设置审计员更易对合谋行为进行监管,因为在该阶段合谋行为最为敏感[50]。S.Z.S.Tabish与Kumar Neeraj Jha(2012)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工程合谋遏制策略与项目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指出领导力、严格的规则、职业素养培训及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应是四项主要的工程合谋遏制策略[51]。

7 小结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工程合谋现象理论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理论界对工程合谋现象这一建设领域存在的顽疾已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更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谋求工程合谋问题的解决,而国外学者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合谋现象的各个维度。尽管目前理论界已对工程合谋现象就诱因、形成条件、表现形式、检测与判定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建筑业依然存在严重的合谋问题,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尤为甚。这提醒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合谋遏制与应对措施进行评价,探询治理结果不佳的原因,相信这也正是工程合谋问题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此外,通过对工程合谋现象理论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日后对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应跨越工程项目实施层面,从管理范畴全面、准确、清晰地界定工程合谋现象的内涵和特征,在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界定组织场域,结构化行为主体类型和行为模式,分析群体和个体之间的行为演化规律和演化路径,寻求工程合谋现象发生、发展的动力性、可控性和防范性,这对于解决工程合谋现象及腐败等关联行为,提升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建设工程领域存在合谋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合谋在给项目利益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目前已开展的有关工程合谋现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工程合谋现象的诱因、形成条件、表现形式及合谋参与方态度等视角进行归纳,并就现有研究成果中工程合谋现象的检测与判定,以及针对工程合谋现象的遏制措施进行了介绍。论文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对合谋预防(遏制)机制的评价应是工程合谋问题下一研究重点方向。

化学工程领域 篇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5月20日举行发布会,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介绍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展及查办案件情况,重点通报查处的20起典型案件:

(一)河南省郑州市原副市长兼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插手土地开发收受贿赂案

王庆海利用职务便利,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征地拆迁等方面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人民币1936万余元、港币20万元。其中,帮助某汽车销售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为其情妇谋利400万元;帮助该公司将取得的土地部分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并提高容积率,收受人民币300万元;帮助某房地产公司取得27余亩土地,收受商品房15套(价值人民币415万余元)。2009年11月,王庆海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广东省江门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崇中滥用职权插手土地出让收受贿赂案

林崇中利用职务便利,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向某商人低价出让土地,从中收受港币65万元,造成土地收益流失9404万元。林崇中因滥用职权罪、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三)江西省新余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建华受贿案 吴建华利用职务便利,在承揽工程、变更土地用途等方面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258万余元。2009年10月30日,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吴建华有期徒刑十五年。

(四)河南省许昌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华以“干股”形式收受贿赂案

王国华利用职务便利,为请托人承揽工程,以收受“干股”等形式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1259万余元、美元2000元。2009年11月,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王国华有期徒刑十五年。

(五)云南省大理州原州委常委、副州长黄永华收受贿赂案 黄永华利用职务便利,在建设宣传、新闻单位职工住房期间,未经集体研究,未采用招标投标形式,个人指定某开发商负责开发建设;多次出面找有关领导打招呼,帮助开发商获得建设用地,收受开发商人民币100多万元。黄永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六)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委主任周光全利用为企业提升资质等收受贿赂案

周光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417万余元、美元8万余元。其中,应某建筑公司请求给有关方面打招呼,使该公司资质由三级提升为二级,并帮助该公司解决拖欠工程款等问题,收受人民币110万元。应某公司请求,以批示、打招呼等形式为该公司在竞标土地等方面提供帮助,该公司为周在上海支付购房款100万元。此外,周光全还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周光全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

(七)四川省成都市原政协副主席周学文受贿案

周学文利用职务便利,在土地出让、拆迁安臵等方面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2200余万元。其中,为成都某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谋取利益,收受该公司100万港元在澳门购买的车铺两个、价值10万港元的劳力士手表一块及人民币40万元,事后,周学文将上述两个车铺以367万港元出售。为成都某新技术公司、某臵地物业公司承揽拆迁安臵房工程项目提供帮助,收受人民币800万元、港币200万元。2009年11月11日,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周学文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八)浙江省政协原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戴备军在项目环评、物资采购中收受贿赂、滥用职权案

戴备军利用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他人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程建设招投标等过程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401万余元。其中,担任省质监局长期间,为请托人承揽省质监局办公楼工程提供帮助,收受人民币6万元。担任省环保局长期间,在化工和制药项目环评及项目审批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人民币16万元。2010年4月,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戴备军无期徒刑。

(九)青海省公安厅原党委书记、厅长何再贵利用单位建房收受贿赂案 何再贵利用省公安厅建设干警住宅楼之机,将两家不具备高层建筑资质的挂靠公司先后引荐给负责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省公安厅有关人员。何再贵配偶从中收受好处费40万元,何再贵以借为名索贿80万元。此外,何再贵尚有331万余元家庭财产来源不明。2010年3月,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何再贵有期徒刑十一年。

(十)云南省人事厅原副厅长吕亦才利用建设专家公寓收受贿赂案

吕亦才在担任云南省人事厅副厅长期间,利用主管专家公寓项目的职务便利,委托云南金沙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建设该项目,并争取到减免土地出让金的优惠政策。为感谢吕的帮助,该公司在吕亦才退休后,送给其人民币100万元及本田雅阁轿车一辆(价值人民币25.98万元)。2009年12月10日,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吕亦才有期徒刑十一年。

(十一)山西省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王义堂利用为下属企业介绍工程项目受贿案

王义堂利用职务便利,为国资委下属公司介绍建筑工程项目,从中索贿共计人民币550万元。2010年1月,山西省纪委监察厅给予王义堂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二)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许建斌在土地开发和整理中收受贿赂案

许建斌利用职务便利,在国土资源项目立项审查、评审和土地项目整理等过程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221万余元。2009年11月20日,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许建斌有期徒刑十五年。

(十三)贵州省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总工会原主席蒋永利用调整容积率收受贿赂案

蒋永在担任遵义市总工会主席期间,以修建市工人文化宫名义修建办公大楼,多次找市规划局领导要求增加工程项目楼层及容积率,并为开发商减免土地出让金和城市配套费提供帮助,从中收受贿赂人民币58万元。2009年11月,蒋永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

(十四)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赵文娟贪污、滥用职权案 赵文娟利用担任苏州市财政局局长的职务便利,擅自决定动用该局预算外资金人民币1150万元,为财政局下属联发公司支付受让苏州某旅游公司所属一地

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款及相关费用,后几经转手将其中650万元转入供其专用的苏州市某单位私设账户。此外,赵文娟滥用职权,导致1000多万元国有资产流失。2009年12月11日,法院以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一审判处赵文娟无期徒刑。

(十五)中国华陆工程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葛雄为企业承揽工程提供帮助收受贿赂案

葛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助有关企业承揽本单位工程项目,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256万元、美元5万元。2009年12月,葛雄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十六)延边大学原副校长于永和利用校区建设收受贿赂案

于永和在延边大学新校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分管后勤基建工作的便利,为开发商承揽学生宿舍楼和绿化工程等提供帮助,从中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180余万元。2009年12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吉林省纪委监察厅给予于永和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七)海南省三亚市原市长助理曾清泉利用调整容积率收受贿赂案 曾清泉利用担任三亚市规划局局长和市长助理的职务便利,在规划审批、调整容积率等方面,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先后收受、索取财物共计人民币400万元。2009年11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海南省纪委监察厅给予曾清泉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八)内蒙古赤峰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周玉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周玉利用职务便利,在房地产开发、矿业权审批转让等过程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421万余元、美元2.4万元。2009年11月30日,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周玉无期徒刑。

(十九)湖南省郴州市规划局原局长余亚军受贿案

余亚军在担任郴州市建委副主任、建设局副局长、规划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在承揽工程、工程款结算等方面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206万余元、美元6000元。2009年11月,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余亚军有期徒刑十三年。

十大领域启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篇6

通知首先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专项目标: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为依托,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制定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我國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问题;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制造优势企业。

另外,通知还要求各部门、单位统筹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为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提供有效支撑。其中,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要求有四大方面:首先是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高可靠性智能传感终端;智能仪表方面,要求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仪器仪表等;网络传输设备方面,要求物物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网络通信产品,如:自组织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设备,基于TD-SCDMA技术的M2M通信模块等;信息处理产品方面,要求物联网海量信息分析与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实时数据库、智能视频图像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可视化数据展现、智能决策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感知层与传感层间数据接入中间件(包括物联网传感节点标识定位、底层解析软件)等。

化学工程领域 篇7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从1997年设立至今, 发展十分迅速, 全国招生培养单位每年都有所增加, 学科领域扩大。工程硕士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在有些方面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如何对工程硕士更好地进行培养, 许多新的模式仍在探讨中。

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纺织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紧缺的问题, 成为影响我国纺织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 我国于1999年在专业学位中设置了纺织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为纺织企业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高层次人才需要。浙江理工大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纺织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近年来, 随着工程硕士招生人数的规模迅速增大, 如何针对纺织行业工程硕士的特点, 规范制度与加强过程管理, 探索结合纺织行业实际, 突出应用性的工程硕士培养的新路子势在必行。几年的培养实践表明, 可以通过规范制度和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现试通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 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围绕如何加强过程管理进行思考与讨论, 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 明确工程硕士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学位, 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但其侧重于工程应用。专业学位的最大特点是获得学位者并非从事学术研究, 而是有明显的职业背景。与工学硕士相比较, 工程硕士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显著的特征, 即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 具有承担工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1]。

以此为依据, 我校的纺织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制定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 主要为纺织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是培养具有较坚实的纺织工程基础理论和较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 能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纺织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 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与实施能力、生产过程与设备管理和革新能力;从事各类纺织制品的设计、生产加工、检测与控制及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工程硕士培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

2.1 学生学习与工作、生源的分散与教学组织统一的矛盾

“学习与工作”成为工程硕士生学习期间最突出和长久的矛盾。“进校不离岗”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显著特点, 既要满足按培养方案进行正规和系统培养的要求, 又要针对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的情况, 有效地组织好课程学习, 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然而, 由于工程硕士生往往工作较忙, 难于集中时间学习。这直接影响着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生源的分散使工程硕士的管理方法、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面临新的挑战, 而且由于工程硕士的工作性质和地域不同, 根据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应该尽量针对不同工程背景的学生分别组织教学。然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成本, 只有将来自不同企业、不同工程背景的学生集中组织教学才能降低成本。但这样一来, 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

2.2 企业对参与培养过程缺乏积极性

目前工程硕士教育工作一般都由学校一方来承担, 从招生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到课程学习、撰写论文到最后学位授予等都是高校在统一管理, 企业对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缺乏参与, “双导师”制未落到实处。“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 单位导师和学校导师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是互为补充的, 学校导师侧重于指导学位论文的理论升华, 而单位导师则侧重于提升学位论文的工程应用价值。但是, 目前“双导师”制在落实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的根本就没有单位导师, 即使有单位导师也只是挂名的, 单位导师和学校导师缺乏有效沟通。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重视目标管理和忽视过程管理的矛盾[3]

管理上既要有目标管理, 又要有过程管理, 对影响质量的每一环节都要层层把关, 并采取新的对策。一直以来对工程硕士的管理大部分是用目标管理方式来进行质量监督的, 即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达到一定的成绩就可以申请答辩。至于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很少顾及。

3 过程管理

结合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 同时考虑工程硕士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工程硕士学习与工作的矛盾、生源分散与教学组织统一的矛盾、企业实际应用与学校理论基础之间矛盾等[3]。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实践, 我们认为工程硕士的培养可以通过规范制度和加强过程管理来提高培养质量, 学院特设立了分管研究生的副院长、日常管理研究生的管理人员, 并成立了纺织工程领域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将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纳入到学院和学科管理的职责范围, 共同指导工程硕士的培养。

规范过程管理应包括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如招生入学、基地建设、课程设置、确定导师、遴选课题、论文写作与答辩等。

3.1 生源组织

积极组织优秀生源, 招生是工程硕士教育的第一个环节, 工程硕士生的来源、经历、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培养工作和培养效果, 所以学校、学院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 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前来报考, 把好“入门关”。深入企业, 大力宣传工程硕士教育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措施。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与浙江省的纺织企业积极联系, 先后在绍兴市开展“百名教授结对百家纺企”活动以及通过与省内企业共建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 在纺织企业中宣传工程硕士教育对企业发展将会带来深远影响, 让企业了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对企业工程技术及其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工程技术及其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最终达成与企业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协议, 如2008年学校与桐昆集团签定了此协议, 由桐昆集团出面, 根据企业需要组织考生生源, 选拔了技术科、设备科、生产科等科室的科长, 总裁办公室副主任以及聚合部经理等12人参加考试, 确保了考生来源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好的素质。

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保证生源质量。在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培养单位招生报名条件、结合企业需求初选出报名人员后, 考虑到工程硕士本科毕业已多年, 外语水平不高, 专业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和陈旧, 校研究生部和学院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做好考前辅导工作, 如GCT数学复习、GCT英语复习、GCT逻辑复习等。

综合能力面试是从工程领域的角度考查考生的工作背景、研究能力、工作状况、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 它是人才选拔的重要环节, 因此, 学校制定了综合考核方法, 学院根据此方法, 成立了面试专家小组, 小组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 其中包括1名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面试中采取“自我评述”与“专家提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3.2 校企合作

选择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 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生, 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利用学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校已建立了以创新平台及高校重点学科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模式, 并已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 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研究基地。如与桐昆集团、达利集团、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团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协议。

3.3 课程设置

设置课程时, 坚持“在工学硕士课程的基础上, 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 重实际应用”的基本思路, 突出“工程硕士重在应用”, 按照国家学位条例的要求, 遵循以能力为主、以实用性为主的原则, 注重知识的更新、专业知识面的拓宽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我们结合浙江省纺织企业的需求, 针对本工程领域不同研究方向进行设置, 设置了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企业管理、纺织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和非织造工程与产业用纺织品等7个方向。以及体现各方向特点的课程, 切实做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着重体现纺织工程领域专业特色的前沿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在此基础上, 设置体现工程特色的个人培养计划。工程硕士报到时, 研究生部安排学院领导和研究生秘书与新生见面。在见面会上, 向学生介绍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列出各个研究方向以及这些研究方向涉及的课程, 要求学生回去后, 根据自己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学生的研究方向确定后, 学院根据双向选择为学生确定学校导师。导师确定后, 导师可通过电话、e-mail、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互动性的交流,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 灵活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这样使课程学习具有针对性, 学有所用, 从而真正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3.4 确定可行的论文选题

选题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关键、较为困难的阶段, 选题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位论文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影响选题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导师的研究方向、学员专业背景、工作性质、企业的培养目标等。

论文选题, 原则上要求课题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尽可能来源于生产实践, 来源于本企业或本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管理的课题。在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后期导师就向学生发出即将开题的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课题意向, 导师会结合学生特点、企业需要及对论文选题的要求, 最后确定一个合适的选题。

从多年工程硕士培养经验可以发现, 真正结合工程硕士的实际需求, 有着较强的工程性和应用性的选题才能顺利完成, 并能保证较高的质量。

4 结语

工程硕士培养的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只有在学校、企业、学员的共同努力下, 做好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工作, 尤其是规范制度和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1997年4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2]彭国华, 思炜.对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的思考[J].教育决策与管理, 2007, (7) :21-23.

微波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篇8

1微波加热原理

微波通过微波介电效应把某些固体或液体具有的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从而驱动化学反应。其原理是,极性化合物在与微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取向将与电场方向一致[3]。当电场由正到负或由负到正发生变化时,极性化合物则随着发生转向以满足取向与外场的一致性。由于分子在此条件下的来回转动滞后于电场的变化,产生了扭曲效应,从而使化合物温度上升, 达到加热的目的。微波除了有热效应还有非热效应,可以有选择性地加热,从而使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2与传统方法对比的优势

传统加热方法是通过来自物质表面的热传送,热传导和热辐射方式将能量转移到原料上; 相反,微波能通过电磁场内原子相互作用直接作用于原料。在热转移方面,传统加热的能量由于热梯度而被转移,但是微波加热是电磁能量的传输和能量转换,而不是热转移,那么,在材料加工方面,根据能量转移的不同来使用微波法加热有着许多潜在的优势,比如,微波能穿透材料以及储蓄能量,热量可以在材料的各个部位产生,再比如,能量的转移不依赖于表面热得扩散,很有可能对于很厚的材料上实现快速的均匀加热等,对于合成低导热系数的聚合物和陶瓷材料,能够明显的缩短处理时间。在传统加热方法中,加热速率的选择是以减少能够导致过程中引起应力的陡峭温度梯度为主,处理时间和产品质量经常有一个平衡点,周期时间往往控制在很慢的加热速率[4],因此,利用微波能把能量传递在材料的各个部位等优点,潜在的存在缩短处理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除体积热之外,在分子水平上的能量转移还有更多的优点。微波可以被用作选择原料的加热设备,分子结构能够影响微波对于原料相互作用和能量转移的能力,当材料有不同的绝缘性时,微波会选择高透过率的材料,这种选择性有很多优势,在传统陶瓷工艺或是高分子材料方面,相当多的时间和能量被浪费在从外到内的传统加热上,而微波,可以同时加热样品内外,此外在多元物质中,微波的作用下一些物质可能更容易结合。因此,微波法可以通过选择性对不同分子结构的材料进行加工加热微波也可能通过选择反应物的热能而被用在一些传统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上,从而可以合成新的原料。

3微波的应用

3. 1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

微波技术由于其特殊热的传输方式以及诱导催化效应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有机药物化学合成领域,它可以大量的减少反应时间,并且不需要添加溶剂等优点,这大大降低了生产中所面临的成本的巨大问题。目前,微波技术已广泛用于酯化反应、醚合成反应、杂环化合物合成等领域[5]。如成丽等[6]以香兰醛、无水碳酸钾以及硫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运用传统法及两种微波方法进行对比,对比发现两种微波法较传统法相比均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以及产率高等优点。吕维忠等[7]以多聚磷酸( PPA) 作为催化剂、邻苯二胺和苯甲酸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在280 W的功率下反应7 min便合成出了高产率的在医药、 农药以及材料等多方面重要应用的有机化合物2 - 苯基苯并咪唑。

3. 2在无机合成方面的应用

无机的合成大都是采用传导加热方式,利用内部热源,像油浴,加热套或用于水热或溶剂热反应实验室的电炉。这种方式的局限性: 慢,无效果,因为这种加热方式需要对流和各种材料和物质的热传导,常常是反应容器的温度比反应混合物高。而利用微波辐射技术提供有效的内部加热,使整体同时均匀的升高温度。微波技术在无机合成中的研究广泛,如Wang Rui等[4]通过对不同合成方法的对比,不同原料的选取发现, 采用微波技术以氢氧化钛和磷酸作为原料,仅在400 W的功率下5 min便得到了粒径小、分散好、结晶度高、形貌规则的单一相焦磷酸钛。 徐微等[8]以Li2CO3、 Fe C2O4· 2H2O和NH4H2PO4等为原料通过机械球磨方法进行前处理,后通过微波技术在560 W的功率下8 min合成出了C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Fe PO4/ C。

3. 3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分析化学中有微波波谱分析、微波测湿、微波溶样、微波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等方法。例如在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显得极不协调。在分析方法和手段与样品制备之间有一个明显的 “时间差”。微波溶样技术以其高效、快速、温度不高、易于控制等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样品的处理。如徐伏秋等[9]通过采用传统加热方式以及微波辐射技术两种方法对硅酸盐矿石样品的烧失量测定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采用微波的方法不仅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还可以大大缩短测定时间,提高测定效率,节能效果也十分显著。 熊国华等[10]利用微波萃取技术对掺加PAHs标准液的合成土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大大的减少了其萃取时间。

4微波技术的发展前景

工程领域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 篇9

一、工程领域需要电子技术的应用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电子技术发展迅速, 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步, 电子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应用的广度和范围开始不断扩大, 最令人瞩目的是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和深入, 大大提高了工程领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同时也使我国工程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电子技术发展是由多项技术的发展所支撑的, 这其中就包括最主要的计算机技术、GPS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气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 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

工程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电子技术提高了工程领域的工作效率。

无论是哪个工程领域, 都包含着任务繁多的工作和生产需要, 这些工作和生产建设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为了保障生产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现场操作人员和管理者通力合作, 更加需要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先进的自动管理。工程领域中电子技术的有效运用, 避免单一人工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 使生产建设中的每个环节得到完美的衔接, 信息和操作都得到了迅速的传递和监控, 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从而提高了工程领域的竞争实力。

(二) 电子技术通过流程管理简化操作步骤, 减小资源占用。

工程领域中包含的环节比较多, 操作步骤相当繁琐, 而当进行实际操作流程时, 许多流程属于重复建设。如果想要简化这些流程, 做到资源优化配置, 使用传统的筛选方法不但耗时耗力, 而且筛选的过程无形中就增加了工作量, 没有起到简化流程的作用。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运用, 能够自动简化复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对于多余的流程进行筛选和取缔,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 电子技术的运用使管理者可以从工程整体的角度对整个工程的流程有个全局的把控, 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全面。

(三) 电子技术提高了工程领域的经济效益。

在工程经济领域中, 使用以前的模式经济效益低下, 资源利用率低。消耗的资源越高, 工程中消耗的成本就越高, 这就要求员工的数量足够多, 也进一步提高了人力成本。并且, 人力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提高成本的同时, 工程的工期也不能如期完成。通过电子技术的应用, 减少了人力成本, 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 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二、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一) 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进步, 建筑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中具有巨大的信息处理和环节众多的操作流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操作模式很难再应用到现代工程建设中。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促进建筑业的持续进步,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显然很有必要。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使建筑工程的生产技术迈向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电子技术的实时监控也加强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提升了稳定性。所以, 电子技术的应用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快, 建筑的规模和难度也越来越高, 建筑企业在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花费不断提高。这也为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的人力预算, 使用电子技术的计算机进行工程预算显然更加高效和准确。

(二) 电子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 汽车市场的发展欣欣向荣, 市场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工程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 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汽车工程中发挥电子技术的优势是现代汽车发展的必然结果。汽车企业只有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将电子技术在汽车工程中充分运用, 才能不断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智能性。随着时代的进步, 汽车不再是一个代步工具, 而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品质生活, 满足各种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由此, 汽车的功能

也越来越多, 汽车企业更加追求设计和安全的完美平衡。电子技术中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汽车工程中使汽车迈入多媒体时代, 电子技术使得汽车内置的操作系统能够实现语音识别、导航、通信、防盗等实用功能。

(三) 电子技术在航空工程中的应用。

我国的航空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神舟系列飞船的陆续升空, 是对我国航天航空水平的有力证明。相较于其他工程, 航空工程是更为浩瀚和精密的系统工程, 对于计算的要求极高。每一个零部件或者计算出现丁点儿差错, 整个航空系统都会遭受极大的打击。所以必须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实时、及时掌控, 对操作精细度的要求非常之高。从技术的角度看, 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精细的计算过程, 必须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复杂运算, 才能实现对整个航空系统的精确掌控。航空工程是一个“烧钱”大项, 由于航空领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各种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都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所以, 对航空工程的成本控制就显得愈发重要, 对成本做到有效的控制, 是促进航空事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 电子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深入, 对工业工程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电子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效率,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也非常大。在工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 原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数额都比较大, 只有进行成本控制, 减少支出, 才能提升经济效益。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生产和运营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支出进行核算和分析, 并保证数据运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各种支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建立数据库, 方便日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进一步减少开支。

三、结语

综上, 列举了电子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四个领域中的应用, 其实, 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多个领域中有了广泛的应用。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技术上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 提升了技术水平, 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而促进了我国工业整体上的发展,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子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将更加广阔, 将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德权.探索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3

[2].刘冉.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索[J].科技创业家, 2012

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的定量识别 篇10

1 数据和方法

1.1 重点领域识别原则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中国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作出如下定义: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5]。既往研究人员指出,选择科技重点领域需综合考虑重要性、竞争性和可行性原则,即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有助于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具有一定研发基础和较好应用潜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产品并进入市场[6]。参考上述定义和描述,本研究确定了如下维度来识别重点领域:(1)符合国家战略需求;(2)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基础;(3)有良好的技术水平;(4)已开发出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

1.2 数据来源

维度1: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中国重大科技计划均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指导原则,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7],因此,国家科技计划投入是反映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我国各领域近5年的主体性科技计划(包括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学支撑计划)的投入来判断该领域是否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维度2: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基础。SCI、EI和ISTP是国际公认的3大检索系统,其收录的论文数量已经成为衡量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依据[8,9]。这3个检索系统各有侧重,其中,SCI主要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EI是工程科技领域权威的检索工具之一,ISTP是报道科技会议文献最全面的检索工具[8,9]。本研究采用这3大检索系统近5年收录的各领域论文量来反映理论研究水平。

维度3: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专利量是反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专利分析已被广泛用于技术水平评价中,比如采用专利分析来衡量药物研发水平[10]。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当中,以发明专利的科技含量最高,因此本研究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近3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来反映技术基础。

维度4:已开发出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产品性能或扩大使用功能的产品[11]。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意味着新技术形成的产品能够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并反过来促进研发和技术创新[12]。本研究采用近3年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来反映各领域是否已开发出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

上述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10—2014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3 分析方法

上述4个维度对应的领域分类并不统一,其中,科技计划投入的领域分类为93个社会经济目标,论文为40个学科,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36个行业[11]。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13],其专业划分标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工程院的52个专业为基础筛选重点领域[14]。从上述4个维度对中国工程院52个专业进行排序,以“符合国家战略需求”这一维度为例,其分析方法如下:

(1)采集93个社会经济目标近五年的科技计划投入数据,并将5年总投入按降序排列;

(2)选出排名靠前且累计占比约80%的社会经济目标(比如,本研究中前25个社会经济目标的科技投入共占总投入的80.93%,后68个社会经济目标的科技投入共占总投入的19.07%,因此,认为前25个社会经济目标较为重要,遂将其选出供下一步分析);

(3)将这些社会经济目标对应到中国工程院的52个专业上,比如,将“节约能源的技术”和“能源转换技术”等社会经济目标的科技计划投入总和作为中国工程院“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科技计划投入;

(4)对52个专业的科技计划投入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则意味在“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维度上的得分越高。

得出52个专业在4个维度的排序之后,计算52个专业的4个维度排序之和,然后采用极值标化法将所有值映射在[0,1]区间,标化公式为X标化=(MAXx-X)/(MAXx-MINx)。标化值越接近于1,表示该领域越重要。将标化值排名前10的专业确定为工程科技重点领域。

2 结果

中国工程科技排名前10的领域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与技术、矿业科学技术与工程、动力及电气设备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其他领域的排名如表1所示。

注:1)基于“排名之和”列的数据进行标化,标化公式为X标化=(MAXx-X)/(MAXx-MINx),标化值越大表示该领域越重要;2)“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国工程院专业分类中是两个专业,而4个维度的领域分类未将这两个专业区分开,无法获得这两个专业各自的数据,因此将其合并;3)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领域分类中包含“医药制造业”,该领域无法对应到中国工程院的任一专业上,因此在中国工程院专业分类基础上增加了该领域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综合定量分析方法识别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恰当的指标对于识别结果至关重要。研究人员指出,工程中心的选择需重点围绕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重点需求,有针对性地高效布局[15];选择科技重点领域需综合考虑重要性、竞争性和可行性原则,即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有助于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具有一定研发基础和较好应用潜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产品并进入市场[6]。本研究的4个筛选指标与上述原则基本吻合。

从筛选结果来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得分最高,可以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工业、商贸、金融的融合发展[16]。目前世界各国均将信息和通讯工程作为其重点发展领域,如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提出要在信息通讯技术等工业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投资[17],韩国政府2013年发布专门针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ICT研发中长期战略(2013—2017)》[18];美国2015财年研发预算也确定了信息技术领域为优先方向[19]。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领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苏子孟强调,中国机械工程行业目前仍处于工业2.0和3.0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和实施中,中国机械工程行业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领域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强化制造基础,提升质量,绿色制造,优化结构,最终作为优势产业“走出去”[20]。总体来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符合全球发展重点和中国的现实国情。

第二梯队的交通运输、能源、环境、医学等领域也符合全球科技发展大方向,也应该作为中国工程科技的重点领域。比如,日本《第四期科技基本计划(2011—2015)》提出要重点资助防灾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修缮修复,进而推进电力、燃气、上下水道、信息通信等生活基础设施的修复;构建长期稳定的能源供求结构和世界领先的低碳社会,强有力地向国内外推进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实现环境、能源领先世界的目标[21,22],此外还将发展全新疾病预防措施、早期诊断方法确定为科技发展重点任务[21,23];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提出了高效能源、交通运输体系(智能、绿色、综合)等优先主题[17];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将能源高效和供给智能化、可再生原料、低能耗网络等纳入到未来规划之中[17];美国2015财年研发预算将清洁能源、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医学研究确定为优先方向,其中生物医学研发方面的投入仅次于国防安全[19]。

本研究综合考虑多个维度识别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能够为中国工程科技重点领域的遴选提供依据。但考虑到本研究仅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将来可以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跟踪、专家咨询等角度做进一步论证。

4 结论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分析 篇11

关键词:软件工程 复用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98-02

软件系统在快速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重复开发现象,浪费了大量的开发资金和技术。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重复开发,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推动软件工程的发展,可以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应用复用技术。

1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意义

1.1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投入应用都要经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中有很多重复的工作内容。为了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时间和资金的消耗,软件工程领域的工作人员通过使用复用技术以及可复用的构件组建新软件系统,取代传统的“一切从头开始进行”的软件开发方式,达到实现软件复用的目的,就是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应用的含义。

1.2 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的意义

1.2.1 提高软件系统质量

(1)可复用构件在组建系统时,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试验,因此组建出的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和更高的稳定性。

(2)在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能够提高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软件系统工作效率。

(3)利用可复用构件和框架,能够进行快速的原型设计和构建,从而能够得到用户的使用情况以及对软件系统功能的反馈。

1.2.2 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1)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复用技术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生产率,缩短组建一个新系统需要花费的时间,降低软件系统的生产成本。

(2)可复用构件在组建过程中经过科学严格的设计与检验,具有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减少软件系统维护的可能性,降低软件系统维护的代价,能够节省一大笔软件系统的维护费用。

1.2.3 推动实现软件工程

在软件工程领域应用復用技术,可以提高原型设计的效率、避免重复工作、降低系统被维护的可能性、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对于解决软件发展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又刚好符合软件工程提出和发展的目的,能够推动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

2 将复用技术应用到软件工程领域时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1 软件构件技术

主要使用的构件为代码级构件,直接由工具支持,分为二进制代码和源代码两种,前者的复用方式为黑盒复用,主要用于了解构件的接口和属性等信息;后者的复用方式为黑盒复用和白盒复用。

将复用技术应用到软件工程领域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软件构件技术:

(1)获取构件:通常从已经存在的软件系统中挖掘获取,找到可复用构件;(2)构件模型:通过设计和组建模型,了解不同构件之间的关系,便于可复用构件的进一步利用;(3)构件描述:对不同类型的构件的性能和属性等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着重于构件的组建和使用问题;(4)储存构件:根据对获取的构件的描述,将构建分类,并存入构件库,便于之后对构件的查询和检索;(5)构建的组装:了解不同构件的属性和组装机之后,在构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构件组装,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2.2 CASE技术和软件复用库

2.2.1 CASE技术和工具

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之中要需要涉及大量的软件开发,而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的使用能够降低软件开发和管理的难度,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促进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在复用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过程中,CASE技术可以配合具体的开发方法,实现对可复用构件的选择、分类、储存、检索、组装、度量等一系列管理。

2.2.2 软件复用库

在过去积累的软件设计的算法和实现技术的基础上,对代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并将其保存和编辑,形成可以直接用于检索、查询和引用的软件复用库。在复用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软件复用库对可复用构件、构件组建方式、软件设计算法等进行管理,降低软件开发的难度,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能力。

2.3 开放系统技术

使用开放系统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子系统,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保证系统演化和运行的稳定;还能够为软件系统开发的设计过程提供参考依据,缩短软件系统开发的周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稳定的接口标准使得软件系统能够更容易适应复用技术,促进了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1]。

3 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面

3.1 复用软件的分析和测试信息

软件系统从开发到投入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信息,其中就包括软件的分析和测试信息,为了避免对这些信息的重复测量和分析,就可以对部分信息内容进行复用。

(1)复用软件的分析:将重复的软件分析内容和方法抽取出来后,可以将软件分析的内容应用在其他软件系统的分析上;也可以将软件分析的方法应用在其他不同的软件平台上;还可以对软件系统中的部分构件进行分析。

(2)复用软件的测试信息:将重复的测试过程信息和通用的测试用例提出后,前者可用于为其他软件系统的部分测试提供参考信息;后者可以直接用于其他软件系统的测试中。

3.2 复用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复用,能够使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上升到软件系统的模块级别,而且可以复用的范围也更广泛。

3.3 复用代码

代码的复用主要体现在面向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中。在前者中使用复用技术指的是:将可以复用的部分抽象为函数,以向函数传递不同参数的方式,实现软件系统不同模块对函数的复用;在后者中使用复用技术指的是:将重复使用基类的代码或者成员变量等,在子类继承过程中进行重复使用[2]。

4 复用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过程

4.1 指导复用驱动软件开发过程

指导复用驱动软件开发过程,主要是为了实现更高的共享率和复用率。一般从两个角度看待复用技术的应用:(1)应用者角度:利用可复用构件组建出新的软件系统;(2)生产者角度:重新设计、建立和获得可复用构件[3]。

4.2 评估软件复用能力

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的干扰,首先,要尽可能地挖掘软件中能够被复用的部分,提高软件的复用能力:对软件系统的功能、属性以及开发需求进行充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适合复用的部分提取出来,并通过提高对这些可复用部分的使用效率,来提高软件系统的质量。

4.3 选择可复用构件

(1)根据实际软件系统开发的需要,从供应商那里,网络上,或者其他并行项目中选择可复用构件,但一定要做好对这些构件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选择的构件能够满足软件系统开发的需求;

(2)利用公用的或者个人的软件复用库,结合所开发的软件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开发需求,从软件复用库中检索选择合适的可复用构件。

5 结语

将复用技术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中,解决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软件系统开发的效率,推动软件工程的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海.软件复用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118-120.

[2]毛海骏.软件复用在软件工程开展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3):54-55.

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篇12

1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在工程领域的作用

1.1简化工作流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 通过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设备得以更新, 使很多繁琐的工作流程变得简单,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现智能化操作, 还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对整个工程实现监督管理, 有利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1.2电子技术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运用电子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可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 通过人工的生产流程不免要对资源产生一些浪费, 因此通过电子技术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资源配比都是固定的,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

1.3提高工作效率

以电子技术作为支撑, 加以人工的配合才能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更好地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

1.4提高工程领域的经济效益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工程难题得以有效解决, 也避免了人工施工产生的浪费现象, 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使资源得以有效分配, 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1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将其应用于汽车领域, 不仅能够对汽车的动力性能进行改善, 同时还能使得汽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例如:将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应用于汽车领域, 不管在何种路况之下, 能够保证汽车的行驶状态都是最佳的, 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汽油的消耗, 从而使得汽车的使用具有更高的经济性能, 与此同时, 还能使得驾驶员在整个行车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和舒适, 可以说所起到的效果非常的显著。除此之外,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也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应用中的重要体现,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让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能够享受音乐的乐趣, 同时还能方便人们进行通讯, 从而有效地保障人们的行车安全。更为重要的是, 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领域朝着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加大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传统技术的使用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潮流, 将电子技术应用其中, 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效率, 并且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众所周知, 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建筑工程的施工主要是根据相应的设计方案来进行的, 而要想设计出更加高质量的建筑方案, 往往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地考察, 并且结合大量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做得更好。将电子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中, 不仅能够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和传输相应的文件盒资料, 同时还能有效的加强相关人员的交流, 最终确保整个设计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与此同时, 利用电子技术能够将施工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配置, 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浪费的产生, 最终实现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3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对于我国的航空领域来说, 所涉及到的设计方案或者是相应的施工过程, 其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显然传统的应用技术是很难保证航空作业的高效性和完整性的。而电子技术的应用, 使得航空领域朝着高智能的方向发展, 这样能够促进航空领域的各种技术不断实现创新, 从而有效地跟上航空领域快速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 通过对电子技术的应用, 能够对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这样能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损失, 最终促进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更好的发展。

3电子技术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3.1以提高自主创新力为中心、服务社会

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我国各行业中, 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为了保证电子技术始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并且能够更好地为各行业服务, 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电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这样能够保证电子技术始终保持着先进性, 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2引领产业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对于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目标需要与我国的发展行情相结合。这就需要在各领域中应用电子技术的时候, 提高其对产业发展的贡献, 并且使得各个相关行业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这样能够帮助各相关行业更加明白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最终促进各产业协调有序的发展。

3.3全面把握市场牵引与技术驱动的关系

未来对于电子技术的应用, 需要将其对于市场的牵引作用充分的发挥出现, 从而确保以更多成功的应用来带动电子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 对于未来市场的需求, 应该要有准确地判断, 从而确保电子技术对于未来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最后, 还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创新, 从而促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工程领域对电子技术进行合理地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其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因此, 作为相关人员, 需要对电子技术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从而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性能, 确保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促进工程领域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信息化发展时代。在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电子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在工程领域, 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其相应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主要对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电子技术,工程领域,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琦.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0) .

[2]卢俊威.关于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与企业, 2014 (20) .

上一篇:食管胃交界腺癌下一篇:紧急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