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2024-09-29

铃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精选5篇)

铃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篇1

一、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主要观点

1. 家庭环境在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 铃木镇一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鲜活的事例, 都让我感觉到家庭环境就像一粒萌发的种子, 在幼儿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铃木镇一说:“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 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积累, 慢慢地得到能力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千年仅见的音乐家,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家庭有着浓厚的音乐氛围, 父母从小的培养, 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假如他们不是处于最好的音乐环境之中, 而且受到音乐才能出众的人的精心教育, 假如没有这些后天因素, 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之辈。”这些观点, 都表明铃木镇一强调环境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2.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铃木镇一强调,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和一张等待描绘的白纸一样, 根本没有性格上的差别, 不管是大方还是孤僻, 婴儿都不会有任何表现。因此, 孩子的性格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是在他们的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 人的生命力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性格, 而造成孩子不同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处于各种不同的成长环境。

现在, 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爱。这些爱让这些“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别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愿望, 否则都是自己的敌人。等他们长大了, 他们会越来越发现, 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遂自己的心愿, 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这个“没有爱的世界”, 他们开始逃避, 开始反抗, 渐渐地失去了斗志, 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让幼儿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长大成人, 是所有有责任心的父母必须尽到的责任;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 是所有合格的父母必须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以及对它的思考

1. 启示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将决定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的好坏。所以, 要做成功的合格的父母, 一定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重大影响, 否则, 孩子将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 让幼儿能够充分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无条件的鼓励,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 用心去发现作为父母, 培养一个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 应该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优秀的、幸福的人。

2. 思考

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钢琴课刚结束, 还有围棋课要上;舞蹈课刚结束, 礼仪课又来了;今天有珠心算的课, 明天还有演讲班要上……这个时候幼儿没有了自由, 没有了幸福玩耍的时间, 小小的身躯却要担负如此大的学习负担, 这些小宝贝们到底是幸福的还是可怜的?与其说父母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还不如说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 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上就觉得特别没有面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就是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吗?问一下自己, 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结束语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大家去思考, 去进一步研究。关注孩子的需要, 培养孩子的兴趣, 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 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日) 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日) 铃木镇一.爱的哺育——教育的新途径[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5.

铃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铃木教学法;民乐教学;二胡教学;应用

0 前言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早教专家。他致力于幼儿音乐早教的研究,所独创的小提琴演奏法,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被世界范围的人们所认同和推广;他开创的教学体系的柔性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其它音乐教学领域中,成为公认的适合儿童学习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我国民乐复兴离不开教学体系,其中兴趣培养是关键,也是民乐教学成效的基础环节,因此,我国民乐需要全借鉴和吸收铃木教学法的优点。本文以二胡教学为例,综合我国教育的现状,探索铃木教学法的适应性。

1 铃木教学法概述

1.1 内容

铃木镇一是著名的音乐演奏家,其独创的以开发儿童潜能和才能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倡导母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重视氛围培养、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径,为儿童音乐学习开创了先驱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主要体现为:

(1)激励:激励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对儿童的进步和积极表现及时发现并予以明确的正面激励,形成具有导向性的指引。其次是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主动学习行为和音乐意识,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孩子勇敢地表现自己。

(2)模仿:低龄儿童正处于模仿的敏感阶段,铃木教学强调要在教学中融入自己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部理解、对孩子的热忱和爱,既要有专业能力,又要有耐心。在教学中表达对儿童的关爱、对音乐的感悟,让儿童置身于一流的音乐氛围中,聆听专业级的演奏、接受优质教学、感知来自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其模仿的兴趣和能力。

(3)沉浸:铃木教学注重环境对儿童音乐辨识能力培养的影响,提倡母语模式教学,即让儿童的生活场景以音乐为背景,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处于音乐熏陶中,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音乐辨识能力和感知力,建立起初步的乐曲印象,为进一步地学习旋律和节奏以及演奏创造条件。

(4)重复:反复听一首曲子、练习一项技能或者反复弹奏一段乐曲,是铃木教学法的要点之一。重复倾听、重复练习是必要的强化过程,也是创新的起点。这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儿童掌握音乐的基本功,培养耐心,同时在重复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5)完善:铃木教学在儿童学习音乐方面提出了家长同学同练的要求,这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此外,在课时安排上,突出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照精神,集体课上注重合奏效果,个别课上针对每个人的长短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消除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性。

1.2 理念

铃木教学法在理念上注重兴趣培养,重视幼儿的学习能力;认为学习是一种本能、一种天性,儿童的学习能力与教育的引导方式、培养方式有关。

(1)兴趣培养主导学习。铃木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注意对儿童的兴趣培养和发掘,以无痕式的引导方法,规范儿童的认知体系,在耳濡目染中使其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并且顺利将兴趣爱好转化为求知兴趣。这也是家长和教师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对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合力效果。

(2)环境造就才能。学习是一种本能,然而才能却是需要培养的,所谓天才其实是在兴趣和环境造就下的重点培养。铃木教学强调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好的环境会产出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对于音乐学习,音乐场景的熏陶和沉浸必不可少,类似于母语式的音乐语境有利于儿童较顺利地学习音乐。

(3)能力需要长期的练习。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音乐能力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演奏所需的技艺,还是鉴赏所需的审美能力,都需要长期、重复的练习和培养;在不断强化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实现能力的转化,并最终表现为个人修养层次的综合素质的增强。

(4)教育既是教,又是育。“教”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人才培育,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等有关;育的内容相对深入,既是能力的培育,又是素质的培育,还包括学习期的习惯养成、艺术气质养成等。

2 二胡的教学现状

2.1 教材设计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二胡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教材设计上表现出了较多的不适应性。首先,教材的主体内容比较陈旧,一套教材一用就是数年,与时代要求不符;使用年限过长的教材,容易出现二胡演奏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技巧、新作品更新不畅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下滑。其次,由于二胡教材的编辑者多是二胡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在编辑过程中,他们自觉偏向于曲目收集、曲目练习和曲目欣赏,并将其作为主要内容,所涉及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则相对偏少,降低了教材的应用性。最后,教材在曲目的选择上脱离了学习者的实际年龄特点,曲目总体偏重技巧性的演奏,对基本功训练的目标设置不够明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层次安排不明显,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法比较老化

与铃木教学法的因材施教不同,传统的二胡教学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较多,特别是正规学校以课堂为主体的大课式教学成为其常规的教学方式。大课教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受教对象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对于基础不同、艺术理解能力不同水平的群体,放在同一个教学体系里,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久而久之,基础能力较差的受教对象会影响整个课时的进度,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大课时的常规教学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用在讲解和分析上的时间较长;而对于专业性的演奏以及艺术处理形式、个性化的演奏要求以及个人学习需求,表现出的关注力度不够,所培养出来的二胡人才缺乏个性特征。

2.3 教学形式需改进

在目前的二胡教学中,专业课教学还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说教,在实际演练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技巧和技能的提升较慢。特别是在大课教学中,常以合奏的形式进行集体演练,使得一些知识基本功不扎实、基本知识消化不透彻的受教个体,在集体活动中抱以蒙混过关的心理,其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未被激发出来。

2.4 艺术实践的途径狭窄

我国目前的二胡教学体系,包括学校的常规教育和民间组织的艺术培训班。从常规的教育体系来看,学校教育的受教对象参与练习的时间较长,接受的教育较为正统,但整体表现出演奏实践不足的特点;特别是参与大型、专业的二胡演出机会不多,偶尔的大型活动,也多是以选拔的方式从所有对象中择优选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与表演实践的机会几乎为零。从民间的艺术培训班方面来看,受教者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多一点,但是由于其整体表演水平、规模以及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较低,对受教者而言,依旧未能真正接触到高品质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的目的也未能达到。

3 铃木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教材的修订与编辑

铃木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专业化程度。如果要把其进行儿童早教的方法应用在大众化的二胡教学上,就需要充分吸收其在制定教材过程中,对受教者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透彻研究的优点。我国在二胡教学的教材编制上应當以此为借鉴点,进行教材体系的全面改革和更新;结合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发展规律,从适用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编选二胡教材,选取示范曲目。同时,要重视对教材的利用,使教材成为二胡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兴趣发掘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推动力。此外,在曲目选取以及理论知识的布局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表现力度、技巧难度以及曲目的知名度、代表性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阶梯式的教学层层递进,增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使民乐教学充分融合铃木教学法;重视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以推动民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注重氛围熏陶

在铃木镇一的音乐教学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关键的场景。铃木要求儿童进行音乐学习时,家里和学校要相互协助,营造母语式的教学氛围,使儿童在反复聆听中学习音乐语言,进入音乐语境,从而形成初步的音乐语感和审美意向。二胡教学可以在课前环节播放名曲的方式导入课堂;通过教师示范名曲演奏,进行乐曲情感分析,进入教学主体环节;课后布置听曲任务,让受教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二胡的音乐语境,突出铃木教学的重复机制,从而使受教对象产生主动聆听、主动感知和练习的动力。

3.3 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是情感表达的载体。铃木教学法中的情感教育,包含音乐主体的情感体验以及教与习之间的情感纽带建立。在二胡教学应用中,首先,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与曲目创作相关的文史知识、艺术手法,并通过合适的教学媒介,将艺术分析、情感分析传递给受教对象,并启发受教对象的情感联想、艺术想象,从而升华二胡乐曲的艺术底蕴,体现出铃木教学法中的自我完善功能。其次,要想建立教与习的情感纽带,就需要教师设身处地地为受教者考虑,充分理解受教者在学习中的困境和难点,关注受教者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点,以鼓励和正面激励的方式为主,使受教者感受到爱和认可。

3.4 开辟实践途径

音乐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是演奏和演出,其是对阶段性训练和学习的总结和完善过程。在常规的二胡教学中,学校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汇报演出,保证每个受教者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汇报演出可以是独奏、合奏和伴奏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化的排练、针对性的练习,使受教者在准备中充分调动重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个人技能的快速提升。民间的二胡培训团队,可以联合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的音乐会,邀请二胡演奏名家与学员一起登台演出,使每个学员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名家的指点,接受高水准的艺术熏陶,从而提升自身演奏二胡的水平,激发个人树立有志于二胡学习、传承和发扬的艺术理想,更接近民乐教学的艺术目标。

4 结语

铃木教学法虽然是针对儿童早教而研发的教育体系,但是其主体内容和理念所蕴含的先进性和通用性对民乐教育领域同样适用,特别是二胡教学中,铃木教学法对我国传统教学是一种启迪。我国的民乐要复兴、二胡教学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需要教师全面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精髓,并吸取其中优势和长处为自己所用,对学生进行教学。铃木教学法与二胡教学的结合,推动了二胡教学的全面改革,实现了二胡教学的质变,同时也为民乐教学、民乐发展和民乐复兴提供了先驱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莉娜.铃木镇一学前音乐教学法研究与应用——铃木镇一学前音乐教学法综述[J].音乐天地,2013(04):4-7.

[2]张明.浅谈二胡教学对铃木教学法的借鉴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7):98-99.

[3]姜媛媛.论铃木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20.

[4]张译丹,李文祥.教师和家长在学习二胡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6(02):100-101.

铃木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篇3

一、聆听的重要性

声乐学习与器乐学习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也存在着差异。器乐学习中, 学生技能的早期开发至关重要, 而在声乐学习中是否也如此呢?笔者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众所周知, 每个人在青春期都要面临变声的问题, 如何顺利、安全地度过变声期, 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非常重要。在梨园界, 有一种现象叫“倒仓”, 是指戏曲专业演员青春期的“变声”, 这一问题处理不好, 演员的嗓子就“废”了。所以说, 在学生变声期, 教师过于强调声乐技巧的学习大可不必, 还是应该以保护学生嗓音为主。反对者可能会说:变声期学生要尽量避免唱歌, 那没变声前难道就不能学习发声技巧吗?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不学声乐技巧吗?笔者的观点是, 如果这个时期的歌唱以展现学生纯真、本质的童声为目的, 是应当予以肯定的;但如果以炫技为目的, 那不啻于揠苗助长、杀鸡取卵。这一时期, 学生的音乐学习应该抓住两个字———聆听。多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 陶冶性情, 不断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养分, 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和品位。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 不仅仅是掌握技巧那么简单, 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 还必须建立在深厚的艺术修养之上。在我们身边, 拥有漂亮歌喉的人为数不少, 而真正的大师又有几个呢?两者的区别在哪里?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大师善于在聆听中提高自己, 而大多数歌者却把眼光只停留在表演技巧上。“聆听”在铃木先生看来, 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首先, 孩童时期是发展听觉能力的最佳时期。从小倾听音乐的孩子较之其他孩子, 无论是在音准、节奏的掌握, 还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方面都高出一筹, 甚至在思维、想象、语言等智力发育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其次, 聆听可以激发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 而这种兴趣将会是孩子一生挚爱音乐的动力所在, 并成为他们获取音乐方面成就的基石。最后, 聆听会让孩子具备专注的可贵品质。可以这样说, 聆听在早期声乐教学中位居第一, 音乐技巧的训练应该放在学生安全度过变声期后。

二、乐道与音乐技巧的关系

在铃木先生的教育理念中, 最具东方哲学意蕴的一个观点就是“乐道”。他将学习音乐的过程看做是自修的过程, 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最终要达到训练自我、寻求纯真、完善自我人格的人生至高境界。在铃木先生的整个教育体系中, “乐道”可以说是其哲学基础, 处于“源”的地位。他认为, 音乐技巧的提高有赖于体会音乐的精神实质;音乐的精神实质靠技巧表现来外化。二者相辅相成,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他说:“对于任何一种技艺, 要达到精通的境地, 我们都要经历一个逐渐将力量从自身外化的过程, 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抛弃, 而将一种最为虔诚的态度倾注到自我之外的科目之上。这样, 我们才能初涉精通之奥妙。”学习声乐亦是同样的道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有无比的热爱之情, 只有对声乐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 学生才会百折不挠,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忘我投入, 学生才会在学习技巧的过程中日渐成熟, 歌声才会穿越时空, 直指内心。正如铃木先生所言:“不论什么领域里, 引起笨拙的原因都是私心杂念、自我为中心的力量在作祟。”

三、结语

纵观铃木先生的教育思想, 其中有五大核心理念:第一, 才能并非天生的, 而是后天培养的。第二, 早期教育对于人潜能的开发意义重大。第三, 重视能力教育。第四, 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格。第五,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不能忽视声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 声乐教学的成果才能凸显出来, 我们的教学才能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铃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篇4

综上可知,学习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是同步发展的,学生的成绩上去了,班级管理与德育建设中各项指标也将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与自我约束能力增强,思想也会跟着转变。铃木镇一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行”,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自信心

铃木镇一教育法指出:自信心既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依托。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不竭动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并做出相应的、应有的、及时的评价,这里说的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即变批评为鼓励,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类似的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的需要积极推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毫无吝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之努力学习,自信可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至最佳状态。评价学生应该对其任何一个学习过程的任何时候付出的劳动给予承认、肯定和赞许,只注重结果,忽视发展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进步不能急功近利,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又如周弘用赏识的方法将他那三岁半还不会说一个字、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留美硕士的事迹。让学生们记住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的话:“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使学生牢固树立“我是人才”的强烈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立下规矩:不许骂学生笨,嫌进步慢,说灰心话,多赞赏,少训斥;鼓励学生多尝试,允许犯错误。在这种充满赏识之光的宽容氛围中,学生心灵舒展,自信积极,当学生自尊心受挫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重振的力量。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铃木镇一教育法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应“求同存异”,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其个性与爱好,尊重其思维方式的差异,不能扼杀学生自由的天性或泯灭其智慧的火花,教师应想方设法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如:

1、充分挖掘数学的实用功能,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运用数学原理结合学生个性编成小游戏。

2、授课语言要风趣幽默且富有亲和力,使数学课生动活泼,充分发挥数学的美感和娱乐功能。

3、不时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方法的美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适当介绍一些中外数学家成功的故事、数学史及重大数学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个人成就感。

三、准确定位教师地位与作用,努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协调者,课堂应给予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与空间,大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应使教师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思维活动的协调者,努力揭示数学的学术形态并把它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具体形成过程,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师道尊严”,在课堂上用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

四、从始至终遵循化难为易的从简原则

铃木镇一教育法曾一语中的地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和容易,这才是能力培养的要义。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则是化难为易或化繁为简的过程,如解方程或不等式,就是把复杂的方程或不等式化为同解简单方程或不等式,数学知识内容抽象,概念的内涵外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语言形式多样,对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要求较高,不易理解,这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类问题的解题规律、通用的解题方法,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使学生易学易记。尽量使用奇特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和直观教具,使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掌握解题程序和技巧。这种从简原则,必须坚持始终,在新课及综合题讲解时,尤显重要。因为“大道至简至易”,唯有简易,才易传授与接受。当然,当学生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应适时引导学生从貌似简单的问题中发现深奥道理,从似乎没有联系的问题发现规律找到联系,从而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深刻观察力。

在铃木镇一教育法的学试过程中,笔者发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学生认知水平与授课进度的矛盾;二是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常会出现顾此失彼;三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师总是无意中做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也很习惯地做课堂活动的听众。

铃木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 篇5

日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开发个人才能, 使资质平平的孩子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演艺精湛的音乐家的教育体系。铃木教学法虽然是进行音乐学习的一种方法, 但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育, 而是涵盖了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作者认为, 学习铃木教学法反观我们的音乐课堂, 能够得到颇多启示。现总结如下, 以与同行探讨。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1. 重展示, 轻训练

现在的音乐课上, 已很难见到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识谱练习了。因为新课标“淡化技能”的要求, 我们的课堂已经罕见必要的技能训练, 学生在音乐课上, 教师放弃了传统的钢琴、竖笛、口风琴, 转而依靠多媒体, 学生们游戏做了, 歌唱了, 却仍然不识谱、不会合唱的现象非常普遍, 学生的音乐技能越来越差。

2. 重愉悦, 轻审美

今天的音乐课堂, 经常看到老师让同学们用铅笔、文具盒等模仿打击乐器的节奏, 为舞蹈伴奏, 于是课堂成了学生们肆意玩耍的地方, 一片喧嚣中, 学生获得了愉悦, 但是却缺少了对音乐发自心灵的审美感受。我们的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展示、随时的体验表演夺去了感受音乐的时间。

3. 重表面, 轻心灵

今天的音乐课堂, 气氛活跃, 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调动起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但是学生从中得到的愉悦, 是极其肤浅的, 因为没有触及审美, 没有对音乐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 其兴趣也是短暂而非长久的。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 往往因为是被音乐中真正审美的内涵, 被音乐打动人心灵的部分引起的共鸣与震撼, 这是嘈杂而喧嚣的音乐课堂无法提供的。

二、铃木的教育思想对课堂的偏差给出的建议

1. 孩子的音乐能力训练非常重要

铃木镇一曾说:“音乐对孩子的启蒙意义就在于, 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 使之不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音乐的功能并非仅仅是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性情的陶冶, 更重要的是, 学习音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铃木镇一指出能力的培养如同酵母慢慢发酵一样, 每个人所处的条件不同, 其各种能力都有一定的成熟期, 但都要从简单做起, 反复训练,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优越的能力。进而, 已经熟练掌握的能力都应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 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出色, 达到更加理想的境界。

2. 音乐是一种升华灵魂的审美

乐声打动的铃木镇一指出, 为了使孩子一生幸福, 生活内容要丰富多彩, 父母有义务使他们具有文学和音乐修养。孩子在童年时期培养出良好的音乐修养, 获得音乐的审美能力, 懂得在音乐中释放自身的情感, 这对成人后的他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们的人生会因为音乐而充实、幸福, 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就能被音乐打动, 从而使灵魂升华, 使人变得高尚、更为有智慧。

3. 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 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

铃木镇一认为生命力是培养一切能力的原动力。他的教育方针就是, 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敏锐的感觉和优良的能力。在铃木看来, 实施才能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 将孩子培养成心灵美的人, 人格高尚的人。

三、运用铃木教育法改进我们的教学

从铃木镇一音乐教育实践的角度概括言之, 铃木镇一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是, 才能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首先, 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其次, 坚持不懈的大量练习是才能发展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再次, 积极情感的不断激发是才能发展的第三个基本条件。最后, 倾听习惯和倾听技能的培养是音乐才能发展的第四个必要条件。措施有如下几点:

1.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来促进孩子的求知欲

铃木镇一指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和工作是痛苦的、低效的, 当然也是没有创造力的。我们应该通过兴趣培养,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践过程中, 教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 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使他们喜欢学习, 热爱学习。

2. 用音乐的训练开启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铃木镇一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在音乐活动中, 要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 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 培养儿童在音乐上形成快速直觉反应力。在倾听、歌唱和演奏活动中, 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都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教师在练唱的过程中, 孩子的观察力在分辨旋律乐句的细微变化中得到发展。因为孩子必须对他所听到的音乐作细致的观察, 先是听觉上的“观察”, 然后才能去努力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 唱好歌曲和曲调。教师通过简单的哼唱旋律, 把歌词教给孩子, 孩子的音乐记忆力便在他自己的内心哼唱中得到了加强。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纯技术性的反复练习同时, 也进行了心理素质的培养。

3.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是造就孩子成功人生的重要途径

铃木镇一曾说:“性格是人的生命力在顺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是人的生命力作为生存能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良好的性格是促进人生成功的一种力量, 是造就幸福、成功人生的关键。反之, 不良的性格也会成为阻碍人生成功的障碍。”对孩子的教育, 除了培养他学习知识之外, 更应把培养他优良的性格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让孩子具备各种能力和美德, 应该一开始就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对他进行长期的性格培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血液流变学水平下一篇:新《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