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工作

2024-10-22

间断工作(通用12篇)

间断工作 篇1

1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一场无声的革命,越来越多空巢家庭和家巢老人的出现,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和科学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所探讨的不间断远程呼叫系统,就是特别针对空巢老人设计的。

2 远程呼叫系统的基本要求

便捷性、实用性、高效性和针对性,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不间断工作远程呼叫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服务空巢老人的目的。

本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内核,实现呼叫器的不间断呼叫,提高呼叫系统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在信息传输模块,使用无线收发芯片进行传输,避免了传统的有线寻呼系统布线复杂和改建麻烦的问题,使整个系统电路简洁、性能稳定;在系统服务支撑模块,注重整合国内外老年人呼叫系统管理模式,规划出集政府、社区、医院、社会团体于一体的呼叫系统方案框架;在系统操作设计模块,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考虑使用人员的特殊需求,设计出针对性强的友好操作方式。

3 不间断工作远程呼叫器研究方案

3.1 不间断工作远程呼叫系统总体框架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无线的不间断工作的家用呼叫系统,使用专用的射频模块,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系统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由主叫系统、被叫系统以及无线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叫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系统和无线通信模块组成,是家庭用户终端;被叫系统主要由GSM无线通信模块和PC机组成,是社区监护端,用来接受呼叫请求;而GSM无线通信网络则按照规则来完成数据的收发任务,是连接主叫系统和被叫系统的枢纽。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呼叫器主要由5部分组成,即呼叫信号输入、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呼叫器界面、呼叫信号输出。当需要帮助时,触动呼叫器用户界面上面的相应按钮,信号经CPU分析处理后,便可传输到呼叫信息处理中心提醒服务人员。

3.2 不间断工作原理

与常规的控制芯片相比,ATmega8单片机消耗电流量很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充电一次可以连续使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不间断的工作。

ATmega8单片机有五种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选择的省电模式。工作于空闲模式时CPU停止工作,而SRAM、T/C、SPI端口以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模式时晶体振荡器停止振荡,所有功能除了中断和硬件复位之外都停止工作;在省电模式下,异步定时器继续运行,允许用户保持一个时间基准,而其余功能模块处于休眠状态;ADC噪声抑制模式时终止CPU和其他的除了异步定时器与ADC以外的所有I/O模块的工作,以降低ADC转换时的开关噪声;Standby模式下只有晶体或谐振振荡器运行,其余功能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使得器件只消耗极少的电流,同时具有快速启动能力。

3.3 呼叫系统人机工程学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方法集中体现于呼叫器的性价比、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上面,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其设计应该遵循功能合理、针对性强、价格便宜、简捷可靠的原则。本设计选用ATmega8单片机作为呼叫器的控制芯片、西门子的TC35i模块作为系统的无线通信模块,保证了呼叫器良好的性价比。呼叫请求信息(包括主叫方、被叫方以及呼叫短信)全部编写在单片机程序中,用户只要按下呼叫器上的按钮,就可将呼叫请求发送到社区监护中心,从而实现一键求助。

4 信息平台的构建

呼叫系统的软硬件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呼叫信息系统的支持。具体包含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存储,以及信息互通。

4.1 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存储

原始数据主要有两类,一是社区管委会的居民信息管理,包括空巢老人的具体信息;二是社区医疗点的空巢老人的健康档案。中心数据库信息平台如图2所示。

4.2 各环节间的信息互通

“空巢老人”的求助信息需要简单、快捷、可靠地发送到信息中心处理平台,该部分主要由呼叫器和呼叫系统接收模块完成。同时,利用信息中心处理平台将求助信息进行自动分类,按求救内容自动通知相应的服务支撑系统以实现对呼叫者的救助,该部分主要由信息处理中心平台和呼叫系统的服务支撑系统完成。

5 呼叫服务支撑系统

呼叫服务的支撑系统,就是所谓空巢老人的立体关照体系。本文所规划的关照体系主要包含5个方面的功能,如图3所示。

“日常生活关照功能”就是呼叫邻里帮助。“志愿者服务功能”是要将志愿者组织起来,关照空巢老人的生活,并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较高层次服务。“4050”家政服务功能“是要使具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劳动岗位,形成用“4050”的服务员来服务“7080”老人的特色服务链。“社区医疗关照功能”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的就近、便捷的特色,为老人提供及时的服务。“综合医院服务功能”是当老人突发疾病、出现危险时,开启绿色通道提供救治服务。以上5中基本功能都可借助于呼叫系统来实现。

6 结语

本文探讨了呼叫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总体框架,分析了呼叫系统的不间断工作原理和中心信息平台的(下转第69页)(上接第108页)构成方式,提出了呼叫服务的支撑系统,即空巢老人立体关照体系的概念及架构。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救助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田峰.基于GSM技术的超远程无线设备监控系统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唐明霞,王秋光.独居老人无线监护系统用户端的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11(6):49-52.

[3]王秀玲.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1):151-152.

[4]邵玉华,韩焕虎,单联德.呼叫中心知识库建设[J].电子与电脑,2005(5):95-98.

[5]Yong He,Haihong Yu,Zhengjun Qiu.Study on Far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by Using Wireless Remote Methods and Treatment Systems.IEEE,2005.

[6]Aamir Ahmed Khan,Syed Faraz Ahmed,Ahmed Naail Abeer,Adnan Afzal and Kamran ul Haq Malik.Digital Attendance Recording System.IEEE,2007.

间断工作 篇2

1、老王坚持体育锻炼几十年,暑去寒来,从不间断,难怪身体这么棒。

2、他一直坚持早起跑步,几年来从未间断。

3、我们曾一个星期不间断地努力练习,先是两只手分别进行,一遍又一遍。

4、她坚持锻炼,多年来从未间断。

5、冷藏肉制品和冷冻肉制品在储藏、运输和陈放期间要求冷链不间断,而货架寿命并不长。

6、几十年里,王老师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从未间断。

7、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就是一间断。

8、这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不能间断。

9、为达到它的宏大目标,仁人家园的工作全年不间断。

10、这个实验不能间断,否则将会影响最终结果。

间断性交危害健康 篇3

诱发逆行射精

从解剖上看,射精与尿道汇合后,形成一个“丫”形的三通道结构。精液从射精管排出至尿道时,可以向下通过阴茎部的尿道排出体外,也可向上通往膀胱。正常情况下,射精时膀胱颈括约肌处于收缩关闭状态,而尿道膜部括约肌松弛扩张,精液只能顺势而下。不可能向上进入膀胱,膀胱内尿液也不能随着射精而排出体外,但是,如果在性交过程中忍精不射,精液就会被迫改道,向后方冲向膀胱内口而进入膀胱,形成逆行射精。久而久之会形成条件反射而导致不育。

造发不射精症

男子正常的生活包括性兴奋、阴茎勃起、性交、射精、性欲高潮等几个阶段,射精是男性达到性高潮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当阴茎受到足够的性刺激,引起“射精中枢”兴奋时,就会出现射精动作,射精的整个过程是受中枢神经的支配与控制,伴随着射精,男子会出现性快感,达到性高潮。经常忍精不射,便会人为地干扰或控制性反应的生理过程,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而导致射精功能受到抑制,时间长了就会诱发不射精症或射精迟缓。

引起精囊炎症

精囊是男子制造精子与合成精液的器官,正常房事时,精囊、前列腺等性器官处于充血状态。倘若中断性交而忍精不射,性器官血流复原的速度就会明显减慢,精囊会长时间广泛地充血肿胀,进而引起精囊内壁上的毛细血管扩张破裂,出现血精,引起较难痊愈的精囊炎症。

易患前列腺炎

一般情况下,男子房事射精后,阴茎很快疲软,2~3分钟后,阴茎海绵体里的血液能减少60%左右,大约15分钟后,前列腺、精囊等性器官内的血液状态恢复正常。若忍精不射,前列腺即会处于长时间的充血状态,前列腺长期反复充血,就容易造成其腺泡的扩张松弛,腺体间的组织水肿,导致无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它的主要症状有排尿不畅、淋淋不净、尿道滴白,会阴部憋账、腰酸背痛等。

造成频频遗精

精液在精囊内储存,当精液在体内积蓄到一定数量而贮存不下时,就会发生遗精。倘若性生活忍精不射,中断性交,精液就会“走投无路”再加上性欲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于是精液便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久之,习惯成自然,就会导致频频遗精,影响身心健康。

阳痿接踵而来

性生活过程中突然间断性交,只是中止了性生活的动作,大脑皮层中的性中枢神经活动和性器官仍处于兴奋、充血状态,包括精神活动在内,情绪也仍然紧张亢奋,远远没有在射精后那样消退迅速。从心理上讲,性的欲望也没有得到满足。这样一来,就会加重神经系统和性器官的负担。人为抑制的结果会使阳痿接踵而来。对于女方来说经常间断性交,不但性欲未得到满足,而且还会因盆腔充血而出现腰部酸痛,小腹瘾痛等一系列症状。

引起神经衰弱

有的人误认为精液是人体中的精华物质,“一滴精,十滴血”,担心射精会损伤身体,因此,常用忍精不射的方法来“固精”、“锁阳”;那些暂时还不想生育的年轻夫妇,偷尝“禁果”的未婚情侣,往往担心女方怀孕而忍精不射。由于大脑皮层因忍精而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人的精神受到压抑,就会造成心理负担。日久天长,便会引起神经衰退,出现失眠,健忘、头痛、头昏等症状。

女方容易怀孕

间断工作 篇4

不间断电源 (UPS) 是以整流器、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稳压稳频交流电源, 能给需要持续运转的各种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而且能够隔离市电中由于自然或人为事故, 如雷击、线路故障、电磁干扰等造成的电压波形畸变或频率漂移, 向负载提供高质量的交流电源, 保证各负载的电源指标。

变电站内的重要交流设备, 如后台监控机、保护测控装置、GPS对时系统、电能采集装置、事故照明等, 多采用电力专用的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供电。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对站内交流电源稳定性要求不断提高, 使得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处于不断完善状态, 站内UPS装置从早期单一的模块式发展为近期的可双重化配置的独立组屏式。本文将着重介绍近期投入使用的组屏式UPS设备工作原理及其对运行方式的要求。

1 交流不间断电源工作原理

电力专用的UPS含有整流器和逆变器,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中各元件作用如下:

(1) 交流输入:接于站内交流屏, 接入2路站用变压器低压侧交流电源, 即#1站用变压器和#2站用变压器低压侧交流电源均接入UPS, 当#1站用变压器或#2站用变压器投退时可以依靠站用变压器低压侧的交流备自投装置实现交流电源不间断供应。

(2) 输入隔离:使UPS与交流电网隔离, 避免交流异常导致设备损坏, 同时还可解决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零—地电位差问题, 避免交流整流输出对直流电源系统对地的影响。

(3) 整流器:将交流电 (AC) 转换为直流电 (DC) , 经过滤波后供给逆变器。

(4) 输出隔离:防止负载回路意外情况对逆变器造成损坏、改善逆变波形, 保证在电网电压下限和输出满负荷的情况下, UPS能输出稳定的380/220V交流电压, 提高逆变过载输出能力, 另外也可为逆变器的三相输出提供零线, 满足单相输入电源负载的要求。

(5) 静态开关:根据开入量状态自动转换供电方式, 如从交流输入或是旁路输入。

(6) 旁路输入:接于站用变压器低压侧交流电源。

(7) 直流输入:接于站内蓄电池组。

2 交流不间断电源运行方式

UPS有2路交流输入和1路直流输入, 其系统工作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

UPS有以下几种工作方式:

(1) 正常运行时UPS使用交流输入电源, 交流电经整流器变为直流电后再经逆变器变为标准正弦波输出向负载供电, 此方式下图2中的空气开关K1、K5应处于合闸状态。

(2) 电网停电、交流消失时无间断切换至蓄电池组, 直流输入后经逆变向负载供电, 此方式下图2中的空气开关K2、K5应处于合闸状态。

(3) 在UPS部件故障或逆变器异常时, 可由静态开关切换至交流旁路供电, 此方式下图2中的空气开关K3、K5应处于合闸状态。

(4) UPS检修或UPS装置内部元件均不可用时直接由站用交流电向负载供电, 此时图2中的空气开关K4应合上, 这种运行状态称为检修方式。

3 一种错误的交流不间断电源运行方式

2014年3月, 某站报交流失压、UPS故障信号, 后台监控机及保护测控装置失电。现场查看发现UPS装置逆变器模块故障, UPS屏内空气开关K1、K2、K5处于合闸状态, 空气开关K3、K4为分闸状态。因UPS装置逆变器故障, 此时“交流输入—空气开关K1—输入隔离变—整流器—逆变器—输出隔离变—静态开关—空气开关K5”这一回路无法输出交流电, 而另一路“直流输入—空气开关K2—逆变器—输出隔离变—静态开关—空气开关K5”回路同样因逆变器损坏无法输出交流电, 又因为屏中的K3、K4空气开关为分位, 导致交流不间断电源屏负荷全部失电。

现场处理采取以下措施:投上空气开关K3, 空气开关K5保持合位, 由UPS旁路提供交流电。断开空气开关K1、K2使UPS停止报警, 空气开关K4保持分位, 故障模块待备品到位后再进行更换。

从现场处理措施中可以看出, 本次站内交流失压事故主要是由UPS装置运行方式不正确造成。如果站内UPS初始运行状态为空开K1、K2、K3、K5均为合闸状态, 那么, 当UPS内部的逆变器发生故障时, 交流可由UPS的静态开关自动转换至旁路供电, 不会导致站内保护测控装置、电能采集装置和后台监控系统失电, 而且UPS也能发出告警信号提醒维护人员现场处理缺陷。另外要注意的是, 在正常运行时, UPS屏内的空气开关K4不应该合闸, 否则站内各项重要交流负荷将直接由站用变压器供电, UPS失去存在意义;只有当UPS模块检修或其他原因导致UPS装置不可用时, 才需合上空气开关K4, 以最低限度保证站内重要交流负荷不失电。

4 结语

综上所述, 组屏式UPS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应将交流输入、直流输入、旁路3条支路投入使用状态, 检修支路不投入使用。

为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力专用的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功能不断完善, 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由原来外形单一的模块式演变成具有多个组成部分的组屏式, UPS运行方式也随之复杂化。保证UPS设备正确投入使用, 对保证站内重要交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ATCDU型2kVA~10kVA电力专用UPS/逆变器使用说明书[Z], 2006.

汉字简化,数千年未曾间断 篇5

主繁的说:简化字弄得开关(開關)无“门”、亲(親)人未“见”、爱(愛)“心”不存。再看繁体的“龜”字有美丽的背甲花纹,象征长寿;繁体的“龍”字满身鳞片,象征神圣。简化成“龟”字,甲纹不备;简化成“龙”字,鳞片全失。这只能算“龟儿”、“龙孙”。

主简的说:现在都是电子开关,你那门早该换掉了;亲人天天见,何必多此客套;爱心已给对方,存在他(她)心里呢!再说你那“老龜”、“老龍”早已归天,现在当然是“龟儿”、“龙孙”的时代。

其实汉字的“繁简之争”似乎毫无意义,因为汉字自诞生以来,数千年未曾间断过其简化与革新。众所周知,汉字经历从甲骨文(甲骨文形成之前应该还存在更早、更原始的文字形式)、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型演变,总的趋势是逐渐简化。当然,出于结构或表意的需要,个别的也有繁化的现象。

一、从商周古体到汉隶的重大“隶变”。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但字型上仍有一些图形,书写比较困难。因此从甲骨文、金文到秦篆的简化,无疑是汉字的一次重大革新,它主要反映在字形逐渐由以图形为主转变为以线条为主。小篆是秦统一通行的字体,是对大篆的简化。隶书同样萌芽于秦朝,最初只限于民间流行,到汉代即成为正式字体,它比小篆又简化一步。把小篆圆转的线条革新成笔画,是汉字形体的一次大简化,在汉字发展史上称为“隶变”。隶书之后,在东汉末年汉字朝两个方向演化:一是草化成草书,二是楷化成楷书。楷书使方块汉字从隶书的扁平形体改为方正形体,更适宜书写。行书则是介于楷、草之间的字体,兼备二者之优,书写更加简便。

二、简化字是民间百姓的千年之梦。汉字在同一时期,也出现过繁简并存的现象。从甲骨文开始就有简体字,如“羊”、“车”、“鳖”等都是繁简并存。历代都有简体字在民间流行,从汉魏以来的陶器和墓碑中,我们常常发现刻有简体字。但简体字的大量流行,应该是在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当时,由于民间文学的盛行,雕刻印刷业的兴起,书籍出版日益增多,简体字便在民间流行起来。由刘复、李家瑞编纂的《宋元以来俗字谱》,便收集了1600多个俗字(简体字),反映出八九百年间汉字的简化趋势。这些简化字在民间流行八九百年,却并无合法地位。各封建王朝把民间的简体字视作“俗体”、“破体”,使其难登大雅之堂。使用简化字,成为中国民间大众百姓的一个千年之梦。

有意思的是,洪秀全创建的“太平天国”却曾经给简体字以合法地位,一度圆了百姓的梦。太平天国的印玺与印发的公文、布告、书籍等,便采用自唐宋以来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同时还创造了若干简体字。据大致统计,太平天国使用的简体字约一百多个,其中80%以上被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体方案》采用。

三、民国时期兴起的汉字简化运动。尽管历代均有简体字在民间流行,但将简体字作为正统文字采用的主张,直至清末才由学者陆费逵(1886~1941年,祖籍浙江桐乡)正式提出。陆费逵曾在其创办的《教育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呼吁“普遍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提出限定俗体字二千个左右,采用具有社会基础的简笔字等。

民国时期,则兴起过一场汉字简化运动。19,近年著名学者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提倡简化字。1922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召开第四次大会,钱玄同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要求承认简体字的合法地位。提案被通过,并组成一个汉字省体委员会。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刊头语”上说:中国的小百姓做了一件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之后,热衷于简化运动的学者发表大量提倡简化字的文章,并出版《简易字说》、《宋元以来俗字谱》、《简字标准字表》、《500俗字表》等一批专书。1934年,钱玄同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搜采固有而适用的简体字案》,具体列出简化字的六大来源。次年,钱玄同还主编了《简化字谱》草稿,收集简化字2400多个。

1935年春,上海的文字改革工作者组织手头字(即常用简化字)推行会,选定首批手头字300个,由文化界200人与《太白》、《译文》等15家杂志社共同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随之《申报》等报纸积极响应,刊登“缘起”及首批手头字表。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即刻遭到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等的极力反对。其最终结果是,次年2月国民政府下达一道“不必推行”令,停止以政府名义支持简化字的推行。

四、推广简化字是盛世中国的一道光环。在国民政府“不必推行”令下达后的若干年中,仍有不少人对简化字进行研究。抗战期间,解放区创造了大量的简化字,并逐渐流行全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广简化字,终于让那些在民间流行近千年的汉字“俗体字”、“破体字”有了正式合法地位,被大量地吸收进《汉字简体方案》。推广简化字,应该是盛世中国一道耀眼的光环,因为它真正圆了千百来年民间百姓的简化字梦!我们可以想象,此“开关”自然比彼“開關”开启速度快得多;“龟儿”、“龙孙”当然比那“老龜”、“老龍”好记好写。

最后,引用钱玄同先生的一段话,从中大体可知数千来汉字简化的轨迹。

应用不间断是目标 篇6

问题是“数据不丢失,应用不间断”。其中“数据不丢失”是基础,那么,“应用不间断”的目标如何实现呢?

基于 CDP 技术的应用容灾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爱数备份容灾家族的应用容灾方案。简单地说,整个容灾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生产服务器、容灾服务器和基于爱数容灾家族产品成员的容灾管理控制台。这三个部分被“实时复制”和“持续恢复”两项关键技术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其中,“实时复制”监控生产服务器上用户所选择的数据源,并源源不断地将数据变化传输到爱数第三代引擎所特有的 OFS 介质(下文简称 OFS)上,并可追溯到任意时间点。为了使容灾服务器上的数据与生产服务器保持一致,“持续恢复”OFS 上的数据变化实时地恢复到容灾服务器上。那么如果灾难发生,需要进行应用切换,容灾服务器所能恢复的时间点就是应用中断的那个时刻。如此一来,实现了容灾的恢复点目标(RPO)接近于零。

如果真的发生了应用故障,容灾系统的故障检测模块就会首先发挥作用,它会先尝试排除各种异常情况并尝试修复应用。如果应用无法修复,容灾服务器就会自动接管生产服务器的应用(用户也可配置成手工接管,爱数的管理控制台会在应用故障时发出通知)。这时,应用中断时间为接管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出:

接管时间 =IP 漂移时间 +应用切换时间

(一般情况下 IP 漂移是十分迅速的,应用切换时间根据应用和数据量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但总得来说是不会超过分钟数量级)

现在,容灾系统顺利地完成了接管,但这并不意味着容灾的结束。接管应用后的容灾服务器还在对外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数据依然需要保护。这时,爱数应用容灾的对象随着应用切换变成了容灾服务器。灾难过后,为了让原生产系统继续工作,用户往往需要修复生产系统,应用修复后,爱数特有的“反向复制”技术,会实时地将容灾服务器产生的数据通过 OFS 复制回生产服务器上。只要复制完成,再进行一次反向接管即可将应用重新切换到生产服务器上。这时,应用中断的时间也只相当于一次应用接管的时间。纵观整个容灾和应用恢复的过程,应用中断时间(RTO)仅为两次接管的时间。可以理解为下面的表达式:

应用中断时间 = 接管时间 × 2

反观传统的容灾方案,在进行接管后恢复生产应用的一系列操作过程中,一般都会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而要求在数据恢复时停止应用。这时,应用中断时间(RTO)可以表示为:

应用中断时间 = 数据恢复时间 +接管时间 × 2

(一般情况下,数据量越大、网络条件越差则恢复时间越长,恢复时间与数据量成正比关系)

由于传统方案中的数据恢复时间会非常大限度地受制于数据量的大小和网络链路状况,所以爱数应用容灾方案大幅降低了应用间断的时间。

基于级联复制的远程应用容灾

除了上述容灾方案之外,爱数备份容灾家族还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远程级联复制容灾方案。所谓级联,就是在不同的地点都部署容灾系统,利用 OFS 的同步功能,将远程容灾中心和本地数据中心的 OFS 数据同步起来,这种同步也是實时的,远程的 OFS 同样可以恢复到任意时间点。由于异地容灾往往是在低速网络中进行,网络的抖动会影响容灾的效果,为此爱数还专门提供了支持断开重连、断点续传等网络传输技术,令远程的数据一致性得到了保证。

用户也可以在远程容灾中心部署容灾服务器,那么就会至少有四份数据同时被保存下来。发生应用故障时,用户可以选择使用本地或者异地的容灾服务器进行接管。如果本地容灾系统瘫痪,可用远程的 OFS 数据进行修复。即使本地数据中心发生极端的灾难性事故,出现数据中心全部损毁的情况,远程容灾服务器依然可以接管应用、远程 OFS 依然可以提供任意时间点的数据恢复。灾难过后,如果需要修复本地数据中心的生产系统和容灾系统,同样也可以通过远程 OFS 到本地 OFS、本地 OFS 到本地生产服务器之间的反向复制来进行数据恢复,解决了数据恢复时间长、远程数据可能不一致的问题,使得应用中断的时间(RTO)降到最低。

爱数备份容灾家族采用了“实时复制”、“持续恢复”、“反向复制”、“级联复制”等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关键应用的持续运行,力求将应用中断的时间最小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应用容灾方案。爱数应用容灾方案和数据容灾方案一样,是一体化容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容灾普及铺平了道路。

间断高速铣削动力学分析 篇7

高性能数控加工的实现是以切削稳定为前提的。目前, 连续切削的稳定性模型已经形成商业化软件, 但是间断切削与连续切削的动力学具有质的区别, 连续切削的稳定性分析模型不适于间断切削的稳定性分析。对于小宽径铣削 (间断切削) 的稳定性分析, Bayly等[1]把有限元思想引入到切削过程动力学模型的求解中, 建立了TFEA稳定性分析模型;文献[2,3]引入半离散和全离散的时滞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形成半离散时域稳定性分析模型;Altintas等[4]将方向因子傅里叶级数展开到0阶以上, 在满足小宽径铣削的切削条件下得出“多频解”, 但此模型与半离散时域稳定性分析模型一样需要较长的迭代时间, 实用性不强。

Davies等[5,6]考察切削过程动力学行为, 把间断切削过程主轴周期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两阶段, 分析间断切削过程的稳定性。但该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以“极小宽径”切削为前提的, 仅考虑法向方向振动的一维模型, 且该模型不能对不同的铣削方式 (顺铣和逆铣) 进行稳定性预测。

因此, 本文提出二维的稳定性分析模型, 考虑法向方向振动影响, 建立一个四维单变量的离散映射, 求解该离散系统的不动点, 在不动点处考察系统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穿出单位圆的位置, 以分析判断系统不动点处失稳后发生的分岔类型, 并得出绘制系统稳定性叶瓣图的控制方程。通过试验验证了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 控制分岔参数, 通过相图和迭代解分析系统发生Second Hopf和flip分岔前后的动力学行为。

1 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

在图1所示的铣削模型中, 记铣刀齿数为N, 其中x方向为进给方向, y方向为法向方向。把不同刀齿周期2个方向的振动位移xy和振动速度vxvy组合视为位置状态。t¯i为第i个刀齿周期开始切削的时刻, 位置状态记为:[x¯iv¯ixy¯iv¯iy]Τ;ti为第i个刀齿周期刚离开切削的时刻, 位置状态记为: [xi vixyi viy]T;n为主轴转速, D为刀具有效直径;b为切削宽度;c为切入位置参数;φst、φex分别为切出切入角;kx、cx、ky、cy分别为刀具/工件切削系统的模态参数。

假设:①x轴和y轴方向分别具有柔度, 且不产生耦合, 工件假定为刚性;②切削接触时间独立于刀具运动;③切削力、进给力同瞬时切削厚度成正比;④切削接触时间相对于系统的特征响应时间很短;⑤切削接触时间相对于主轴周期或刀齿通过周期很短。

把一个切削周期分为“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初始位置状态为前一个切削周期的终止位置状态。第一阶段的终止位置状态为本切削周期第二个阶段的初始位置状态, 即是第二阶段方程求解的初始条件。第一阶段的映射反映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初始位置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一个切削周期的完整映射即是前后两个切削周期在离开切削时的位置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

由此提出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 考虑x方向的振动影响, 则可以得出一个切削周期的完整映射和第一阶段的映射矩阵。一个切削周期的完整映射表示为

[xi vixyi viy]T=B[xi-1vi-1xyi-1vyi-1]T+C (1)

式中, AijxAijy分别为矩阵AxAy 的第ij个元素;矩阵AxAy为切削过程第一阶段映射矩阵的块矩阵;Kt、Kc为平均切削力系数。

第一阶段的映射矩阵为

只需将Ax中切削系统动力学参数更改为y方向的参数即为Ay的表达式。则可确定式 (1) 在不动点处雅克比矩阵的特征方程

λ4-tr (B) λ3+b2λ2-b3λ+|B|=0 (4)

其中, b2为矩阵B的所有二阶主子式的和;b3为矩阵B的所有三阶主子式的和。本文考察系统的稳定性, 即考察特征值λ在单位圆上的穿出位置。对于稳定的离散系统, 所有的特征值λ满足|λ|≤1。在临界状态时, 有3种情况[7]:①存在特征值λ=1, 其他特征值的模小于1, 系统发生Tangent分岔 (也叫f old分岔或turning point) ;②存在特征值λ=-1, 其他特征值的模小于1, 离散系统发生f lip分岔 (或叫倍周期分岔) ;③存在特征值为共轭复数, 且模为1, 其他特征值的模小于1, 发生Second Hopf分岔 (或叫Neimark-Sacker分岔) 。对于式 (1) , 当存在特征值为1时, 就会有其他的特征值的模大于1, 即推广后的二维模型不存在Tangent分岔。分岔的发生有可能导致混沌, 混沌的出现意味着系统的“崩溃”, 对应系统x方向、y方向的位移和速度呈发散而无规律增长, 这将严重危害切削系统和工件表面切削质量。因此, 我们建立方程并绘制切削系统稳定性叶瓣图以便对是否出现该现象进行分析。

λ=-1时, 特征值方程为

1+tr (B) +b2+b3+|B|=0 (5)

λ λ*=1时, 式 (1) 有共轭特征值, 且模为1, 可得

通过数值的方法求解式 (5) 、式 (6) 。首先给定主轴转速范围, 代入式 (5) 、式 (6) 求解出临界切削深度。若存在多组解, 则择其最小的具有物理意义的大于零的解, 即可获得二维模型的稳定性叶瓣图。也可参照半离散时域稳定性分析模型的求解方法[5], 事先给定主轴转速和临界切削深度的范围, 推演求解雅克比矩阵的特征值, 择取其中模最大的特征值, 判断是否小于1, 小于1视为稳定, 否则不稳定。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 此方法绘制叶瓣图仅需数秒的演算时间。

2 局部分岔

图2为试验系统 (具体参数见表1) 下, 切削宽度b=2mm时的稳定性叶瓣图。控制参数轴向切削深度a, 求解该离散系统的特征值变化, 如图3、图4所示, 对应的点分别在图2上用“·”和“○”区分开, 其中箭头表示控制参数a变化方向。如图3所示, 当主轴转速n=19 800r/min时, 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 系统特征值首先存在一对模为1的共轭复数的位置穿过单位圆, 发生Second Hopf分岔。如图4所示, 当主轴转速n=22 800r/min, 系统特征值首先以-1的位置穿过单位圆, 发生flip分岔。

考察发生Second Hopf分岔前后的相图, 分析系统解的变化发现, 当n=19 800r/min、a=17.5mm时, 不动点是吸引的, 对应着Lyapunov指数小于0, 支撑着吸引子空间。系统的解的初始状态为振荡收敛, 渐进趋于稳定不动点, 表明切削过程是趋于稳定的, 如图5所示。稍微增大控制参数a, 当n=19 800r/min、a=18.0mm时, 不动点是不稳定的, 解呈现为不稳定周期点, 相图如图6所示。

考察发生f lip分岔前后的相图发现, 控制参数a从小增大, 靠近分岔值的时候, 不动点是稳定吸引的, 且越是靠近分岔点, 系统以周期2振荡趋向稳定不动点。当控制参数a超过分岔点, 发生倍周期分岔, 分岔出不稳定的2周期解。越远离分岔点, 解由周期2振荡发散越快。当n=22 800r/min、a=25.0mm时, 不动点是吸引的, 系统由周期2趋向稳定的不动点 (图7) 。但是相图呈直线状, 向中心振荡靠拢, 趋向不动点, 如图8所示。当n=22 800r/min、a=27.0mm时, 不动点是排斥的 (图9) , 相图也同样呈直线状, 由不动点振荡向直线两端不稳定发散, 如图10所示。

3 试验验证

试验机床为米克朗UCP710五坐标加工中心;工件材料为航空铝合金7075, 工件结构如图11所示;刀具直径为12mm, 悬伸长度为45mm;三向测力仪型号为Kistler 9265B。模态试验设备包括:Dytran5800B4力锤 (2.25mV/N) , 1个3035B1G (10mV/g) 加速度传感器, NI-USB9234集成数据采集卡以及CutPro 9.0V (加拿大MAL) 软件。

按照文献[8]的方法测定切削力系数, 通过槽铣试验, 设置不同的进给量, 同一主轴转速, 同一切削深度下, 进行多组切削试验, 并获取三向平均切削力, 根据平均力模型, 将其xyz三向平均力与进给关系变量拟合成直线, 由此获得平均切削力系数Kt、Kc,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把表1的参数代入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 取径向切削宽度b=2mm, 绘制稳定性叶瓣图, 如图12所示。同时在图12中, 把xy两方向的动力学参数分别输入Davies模型, 绘制一维稳定性叶瓣曲线 (简称Davies-x与Davies-y) 。

值得注意的是, Davies模型是要求输入y方向的动力学参数, 本文为了分析, 故而也尝试采用x方向参数输入。

根据稳定性叶瓣图, 在稳定区域和不稳定区域分别选取参数, 进行试验验证。这里给出4个点的试验切削力合力时域信号及其FFT频谱:不稳定区处取A点 (主轴转速n=10 500r/min, 切削深度a=15mm) 与C点 (主轴转速n=12 600r/min, 切削深度a=15mm) , 稳定区域处取B点 (主轴转速n=11 500r/min, 切削深度a=15mm) 与D点 (主轴转速n=12 600r/min, 切削深度a=10mm) , 根据预测, A点与C点处, 切削加工应该是不稳定的, 切削加工表面质量不好;B点与C点处, 切削加工应该是稳定的。

利用三向测力仪采集切削过程的力信号, 分别进行FFT变换, 获得频谱, 并观察切削加工的表面质量。图13所示为A点试验切削力合力时域信号及其FFT频谱, 从图13中可看出, 频率成分除了刀齿通过频率fτ及其谐倍数频率外, 还存在比较强的倍周期分岔频率fHP=kfτ/2 (k=1, 2, 3, …) , 系统是不稳定的;图14所示为B点试验切削力合力时域信号及其FFT频谱,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信号频谱以刀齿通过频率fτ及其谐倍数频率为主, 刀具稳定切削。图15所示为C点试验信号, 切削力合力信号存在倍周期分岔频率, 切削过程振动比较大, 刀具呈不稳定状态;对于D点 (图16) 的试验信号, 切削过程频率成分以刀齿通过频率为主, 系统是稳定的。

把多组试验结果在图12中标出。“×”表示试验结果不稳定, “○”表示试验结果稳定。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 切削深度a=15mm, 不同主轴转速n=10 500r/min、11 500r/min、12 600r/min下, 切削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再变为稳定。ABC三个点的分析验证了二维模型与Davies一维模型在y方向动力学参数输入下的可靠性, 但对于D点的分析, 二维模型的预测是正确的, Davies一维模型在此失去了预测性。比较二维模型和Davies-x与Davies-y的稳定性叶瓣图曲线, 可以发现, 二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吸收x方向动力参数的影响, 叶瓣图曲线从“Davies-y”稍微偏向“Davies-x”。

4 结论

(1) 二维模型叶瓣图曲线介于一维模型下分别用xy方向模态参数绘制的叶瓣图曲线之间, 但“紧贴”y方向模态参数下的叶瓣图曲线, 则相对于y方向, x方向的振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2) 随着a的增大, 发生Second Hopf分岔前, 系统是稳定的, 解是振荡渐进稳定的, 越是靠近分岔值, 渐进速度越慢, 达到稳定需要的迭代次数越多, 即表现为较慢进入稳态切削;发生分岔之后, 系统是不稳定的。远离分岔值, 系统由不动点振荡发散开去, 且越远离分岔值, 系统越快不稳定发散, 即表现为切削过程振动幅值快速增大。

(3) 随着a的增大, 发生flip分岔前, 系统是稳定的, 解是振荡“跳跃”趋向稳定不动点的, 越是靠近分岔值, 趋向速度越慢, 达到稳定需要较多次的迭代, 即表现为缓慢“跳跃”进入稳态切削;发生分岔之后, 系统是不稳定的。远离分岔值, 系统由不动点振荡沿着相反的方向“跳跃”发散开去, 且越远离分岔值, 系统越快不稳定发散, 即表现为切削过程振动幅值快速增大。

摘要:基于间断切削过程动力学行为, 提出了间断切削的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 分析了间断切削过程在不动点处失稳后发生的分岔。通过相图和迭代解分析了发生Second Hopf和flip分岔前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发生Second Hopf分岔的前后, 系统的解由渐进稳定到经分岔后渐进发散不稳定, 越靠近分岔值, 系统的迭代解越是缓慢渐进收敛或发散;发生flip分岔的前后, 系统的解由“跳跃”稳定到经分岔后“跳跃”发散不稳定, 越靠近分岔值, 系统的迭代解越是缓慢“跳跃”收敛或发散;对一维和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对比, 通过试验验证了二维稳定性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关键词:间断高速铣削,稳定性叶瓣图,分岔,动力学行为

参考文献

[1]Bayly P V, Halley J E, Mann B P, et al.Stability of Interrupted Cutting by Tempo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 125:220-225.

[2]Stépán G, Szalai R, Mann B P, et al.Nonlinear Dynamics of High-speed Milling?analyses, Nu-merics and Experi ment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2005, 127 (2) :197-203.

[3] Insperger T, Stépán G, Turi J. On the Higher-order Semi-discretizations for Periodic Delayed System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8, 313:334-341.

[4]Altintas Y, Stepan G, Merdol D, et al.Chatter Sta-bility of Millingin Frequency and Discrete Ti me Do-main[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1 (1) :35-44.

[5]Davies M A, Pratt J R, Dutterer B S, et al.Stability Predictionfor Low Radial I mmersion Machining[J].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2, 124:217-225.

[6]Davies M A, Pratt J R, Dutterer B S, et al.The Sta-bility of Low Radial I mmersion Milling[J].CIRP Annal., 2000, 49:37-40.

[7] Kuznetsov Y A. Elements of Applied Bifurcation Theory[M].New York:Springer, 2004.

矿用直流不间断电源的设计 篇8

随着工业以太网在井下的迅速发展与应用, 为保证交换机正常工作, 对供电电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煤矿井下交换机用不间断电源 (UPS) 的地位愈显突出。UPS按其输出形式可分为交流UPS和直流UPS, 交流UPS需要逆变器将电池电压逆变为交流电输出, 直流UPS则可直接供给负载, 不需要再经过逆变。鉴此, 笔者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交换机用直流UPS。该电源在现有直流UPS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机对话功能:通过液晶显示能准确、实时显示电池的供电状态、电池电压、充电电流、UPS输出电压、UPS输出电流的大小等。

1 直流UPS的硬件设计

1.1 基本设计思路

设计的煤矿井下交换机用直流UPS可在矿用交流电供电时使交换机正常工作, 并通过以电源管理芯片MAX731为核心的充电电路给镍镉电池充电。当矿用交流电断电时, MSP430F147单片机控制的切换开关自动切换, 使后备电源利用镍镉电池给交换机供电。该UPS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1,2]。

正常工作情况下, AC/DC模块完成交流与直流的转换, 输出24 V直流电压, 供交换机工作;同时127 V交流输入通过桥式整流电路, 经稳压后给镍镉电池组供电。MSP430F147通过内部集成的AD转换模块, 实时采集整个工作过程, 当监测到有127 V交流输入时, MSP430F147控制切换开关关闭, 24 V电源由AC/DC模块供给;当监测到无127 V交流输入时, MSP430F147控制切换开关导通, 24 V电源由镍镉电池供电。同时, MSP430F147将采集到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UPS输出电压、UPS输出电流, 通过控制液晶显示模块OCMJ2×10C显示出来。

在设计时把整个UPS系统分为UPS模块和MSP430F147模块2个部分来进行单独设计, 最后通过接口跳线完成系统的统一。这样不仅简化了设计难度, 而且方便了调试。在UPS模块中主要完成电池的充放电管理、电源的切换及过放管理电路的设计, 其中电源的切换、过放保护的控制由MSP430F147的输出端提供。MSP430F147模块的功能:实时监测127 V交流电是通电状态还是断开状态;实时将采集到的24 V电压信号通过液晶屏显示出来;通过控制图1所示的切换开关的闭合或断开, 提供给负载不间断供电。

1.2 硬件电路设计

煤矿井下交换机用直流UPS硬件电路包括整流稳压电路、充放电管理电路、切换电路、过放保护电路4个部分, 主要满足当矿用交流电供电时, 交流电一部分经整流稳压后在电池管理芯片的控制下对电池充电, 另一部分通过AC/DC模块转换为24 V直流电源给交换机及MSP430F147供电;当矿用交流电断电后, 在200 ms内经过MSP430F147检测并自动控制晶闸管控制位, 使晶闸管导通完成切换, 启动后备电源镍镉电池给交换机供电, 从而完成UPS功能[3]。

1.2.1 整流稳压电路

整流稳压电路如图2所示, 经J1接入矿用交流电, 从整流桥输出的脉动电压经过电解电容C1滤除高次谐波分量后, 接入三端可调稳压管LM317T, 输出电压为

undefined

这样通过适当调节调整电阻R7的值可以使输出电压达到24 V左右。

图2中, 在LM317T输入端接C1可进一步滤除纹波, 输出端接C7能消除自激振荡, 确保电路电压稳定;C6与R6并联组成滤波电路, 减小输出的纹波电压;二极管D5的作用是防止输出端与地短路时, C7上的电压损坏稳压器。

另外, TSET1端与MSP430F147的P1.3、P1.4脚相连, 用来监测供电状态。P1.3脚设置为中断模式 (下降沿有效) , 用来判断矿用交流电是否掉电, 如果掉电则立即启动电池供电系统;P1.4脚用来判断供电状态, 如果为高电平则采用矿用交流电供电, 如果是低电平则采用电池供电。

1.2.2 充放电管理电路

充放电管理电路如图3所示。

(1) 电池数量的设定:

MAX713提供可编程引脚PGM0和PGM1, 通过对这2个引脚采取不同的电压连接方式即可设置充电电池数量 (1~16节) 。由于采用24 V镍镉电池, 按照每节2 V计算, 可知所用电池数量为12节, 因此, PGM0连接BATT-、PGM1连接REF。

(2) 充电速率及时间的设定:

通过设置PGM2和PGM3引脚的编程电压可设定电池的充电速率和充电时间。MAX713最大允许快速充电时间为264 min, 因此, 其最小充电速率将不能低于充电电池容量的四分之一。快速充电电流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undefined

由于本设计中采用最大充电时间为264 min, 可以算出快速充电速率。设置PGM2、PGM3都与镍镉电池负极相连, 可使最大充电时间为264 min。

为了更好地测量电池电压及充电电流, 在电池的输出端串联了一个1 Ω电阻。图3中TEST4与MSP430F147的电压采集端P6.6相连。

1.2.3 切换电路

晶闸管在工作过程中, 阳极A和阴极K分别与电源和负载连接, 组成晶闸管主电路, 晶闸管的门极G与MSP430F147的控制引脚相连, 组成晶闸管控制电路。

如图4所示, P0与MSP430F147的P2.1引脚相连, 在矿用交流电供电时, 矿用交流电经AC/DC模块直接作为UPS输出 (即为DC24 V) , 当检测到矿用交流电断电时, MSP430F147立即置P2.0、P2.1引脚为高电平, 导通晶闸管, 启动电池供电;当矿用交流电再次通电后, 在交流电的作用下, AC/DC模块的24 V电压使晶闸管的阳、阴极压降接近于零, 晶闸管关断, 从而切断电池供电。

1.2.4 过放保护电路

矿用交流电故障时, 晶闸管导通, 由电池对外供电。为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放电时必须保证电池电压高于放电终止电压。放电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放电时允许的最低电压。如果电压低于放电终止电压, 则蓄电池继续放电, 电池两端电压会迅速下降, 形成深度放电, 这样, 极板上形成的生成物在正常充电时就不易再恢复, 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4]。本设计采用的镍镉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一般规定为1 V。因此, 为保护电池, 避免形成深度放电, 设计了过放保护电路, 如图5所示。其中P1端与MSP430F147的P2.0引脚相连, MSP430F147实时检测电池电压, 当电池电压高于放电终止电压时, P1端置高电平, 三极管Q3导通, 继电器J2的1、2脚闭合, 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当电池电压低于放电终止电压时, P2.0引脚置低电平, 三极管Q3截止, 继电器J2的1、2脚断开, 从而使电池断开, 避免深度放电。

为了测量UPS输出电压及输出电流, 在输出端串联了一个0.1 Ω的电阻, TEST2、TEST3端分别与MSP430F147的电压采集端P6.3、P6.4相连。

1.3 微控制单元设计

微控制单元采用MSP430F147单片机, 它是一款16位单片机, 具有集成度高、外围设备丰富、功耗低等优点, 非常适合在手持设备、由电池供电的设备中使用。MSP430F147在休眠条件下的工作电流只有0.8 μA, 就是在2.2 V、1 MHz条件下工作电流也只有280 μA。

图6为MSP430F147控制框图。

微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

(1) 通过外部中断来检测供电状态, 当矿用交流电断开时控制切换电路使电池供电。

(2) 完成对电压电流的采集, 当矿用交流电正常时, 采集电池电量和输出电流;当交流电断开时, 采集电池电量、充电电流。

(3) 控制液晶显示芯片, 输出采集数据。

(4) 通过对电池电量的采集, 判断电池电量, 当电池电量低于1 V时控制过放保护电路, 切断电池供电, 运行结束。

2 直流UPS的软件设计

煤矿井下交换机用直流UPS利用MSP430F147的P1.3引脚作为中断口来监测矿用交流电是否掉电。如果掉电, 则启动中断子程序来处理。该UPS软件包括中断模块 (电源切换模块) 、过放保护模块、电压采集模块、液晶显示模块4个模块。其中, 主程序流程、中断程序流程、过放保护程序流程分别如图7、图8、图9所示[5]。

3 测试结果分析

为验证该UPS的可行性, 笔者对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该UPS电源功能基本上能实现, 但是在稳定性和精确性上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 在最初的程序设计中采用的是循环检测P1.3端口的电平, 这样就造成了当矿用交流电掉电后, 不能迅速检测到P1.3端口电压的变化, 导致启动电池供电不是太及时。把P1.3端口改为中断模式, 这样就可以做到P1.3端口电压的实时监测; (2) 在UPS模块硬件电路设计中, 晶闸管的控制端没有加电阻R12, 使晶闸管的控制端存在着静电, 导致矿用交流电重新供电时, 不能很好地切断电池供电, 在晶闸管的控制端接一个下拉电阻可解决该问题[6,7]。

4 结语

煤矿井下交换机用直流UPS采用MAX713电源管理芯片对电池进行智能充电;采用MSP430F147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 利用外部中断方式监测矿用交流电掉电或出现故障状态, 当发现矿用交流电不能正常供电时对电路进行切换, 启动电池供电, 从而确保交换机可持续工作。

摘要: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交换机用直流不间断电源。该不间断电源采用MAX713电源管理芯片对镍镉电池进行智能充电;采用MSP430F147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 利用外部中断方式监测矿用交流电的工作状态, 当发现矿用交流电不能正常供电时对电路进行切换, 启动镍镉电池供电, 从而保证交换机持续工作。测试结果表明, 该不间断电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矿用交换机,直流不间断电源,镍镉电池,充电,MSP430F147,MAX713

参考文献

[1]张广明, 沈卫东, 曲颖, 等.UPS供电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王其英, 刘秀荣.新型不停电电源 (UPS) 的管理使用和维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3]李成章.现代UPS电源及电路图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4]欧阳森.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过电流继电保护单元设计[J].低压电器, 2005 (1) :30-33.

[5]李增科.基于软开关技术的PWM开关电源的研究[J].自动化博览, 2006 (增刊1) :87-88.

[6]MOLT P V, ANDERSON H.Uninterruptible PowerSupplies Today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Designing andMaintaining Successful Systems[C]//Thir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988, London.

矿井不间断供电的设备改造实践 篇9

1改造方案

通过技术探讨决定, 改造时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安装1台BGP-600A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作为总进线隔爆开关, 多台BGP-400A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作为分路隔爆开关 (根据负荷的性质进行数量配置) , 各分路隔爆开关相串联, 分别向井下主井、风井、压风机等井下重要设备供电, 从而确保在完成矿井6 kV电气设备改造的同时, 实现矿井不间断供电及双电源的分列运行。

2工程改造实例

2008年9月, 郑煤集团供电处对王庄站6 kV电气设备进行了更换改造。将原来内部配置SN-10型少油断路器GG-1A型开关柜, 更换为内部配置ZN94B-12型真空断路器KYN28A-12真空断路器柜。全站共更换38面开关柜。

王庄变电站6 kV开关柜改造分2个阶段进行:①2008年9月, 对王6 kV北母进行停电改造, 更换17面开关柜;②对王6 kV南母进行停电改造, 更换21面开关柜。

2.1王6 kV北母改造

王庄站35 kV北母正常运行方式:Ⅰ方王线—王35 kV北母—王Ⅰ#主变—王6 kV北母运行;

Ⅱ方王线—王35 kV南母—王Ⅱ#主变—王6 kV南母各分板运行。王350备用;王60备用 (双电源分列运行) 。

王6 kV北母改造期间运行方式:Ⅰ方王线—王35 kV北母—王Ⅰ#主变—王6 kV隔爆总进—王6 kV各隔爆分板运行;Ⅱ方王线—王35 kV南母—王Ⅱ#主变—王6 kV南母各分板运行。王350备用;王60解备 (双电源分列运行) 。

王Ⅰ#主变、王6 kV北母停电后, 将王7板 (北风井1回) 、9板 (石匠窑1回) 、13板 (武村矿1回) 、3板 (西翼煤矿1回) 电缆分别接入BGP-400A型临时隔爆开关, 同时将BGP-600A型隔爆开关接在王Ⅰ#变压器的二次侧, 隔爆开关全部接好后, 对隔爆开关进行充电。

王Ⅰ#主变运行方式为:王Ⅰ#主变送电经总爆开关—各分隔爆开关带王7板 (北风井1回) 、9 (石匠窑1回) 、13板 (武村煤矿1回) 、3板 (西翼煤矿1回) 电缆供电 (图1) 。

王6 kV北母改造结束, 将王Ⅰ#主变及王6kV隔爆开关停运解备, 拆除6kV各分板隔爆开关, 并将电缆接入改造后的分板;拆除6kV隔爆开关总进电缆, 接入6kV母排, 完成王6kV北母设备改造工作, 恢复双电源分列运行。

2.2王6kV南母改造

王6kV南母改造运行方式:Ⅰ方王线—王35kV北母—王Ⅰ#主变—王6kV北母各分板运行Ⅱ方王线—王35kV南母—王Ⅱ#主变—王6kV隔爆总进—王6kV各隔爆分板运行。王350备用;王60解备。各隔爆开关分别带矿井重要负荷的2回路

3结语

(1) 郑煤集团公司6kV电气设备改造工作工程量之大及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实践证明, 在变电器的二次侧安装BGP系列矿用隔爆开关, 通过6kV总隔爆开关带多台分路隔爆开关向井下重要负荷供电, 实现了设备改造期间双电源供电,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规定要求, 保证了设备改造期间矿井供电的连续性。

不间断动态地磅衡施工过程控制 篇10

建于主干线咽喉区DK0+500的动态地磅衡是枣矿集团公司的重点建设项目, 它的建设对运量的考核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项目主要技术包含不间断行车施工及快速高强度灌浆灌注两大部分。此课题着重介绍了在极大限度不影响线路行车的前提下, 快速进行高强度灌浆灌注施工的过程管理控制。

1现状调查

地磅衡建于孙岗站的咽喉地带, 是集团公司西部矿区煤炭外运的必经之路。因此, 合理、科学的组织好现场的施工, 减少因施工带来的停时显得十分重要。地磅衡建设简图如图1所示。

2确定重点

由施工图可以看出, 扣轨梁施工及快速高强度灌浆灌注是整个工程的重点部分, 是工程中着重控制的两个过程。

3确立目标

此衡为高速衡, 60 km/h能正常使用, 要求更稳定基础。此处通过25 t轴重C80长列, 因此采用了灌注式施工方法。此方法要求路基稳定而且没有冻害, 经过检测和访问, 建衡基础土质良好, 承载能力高, 可以修建灌注式道床。

灌注式道床施工只需8 d~10 d (根据人力安排) , 其中前期准备工作5 d~8 d, 中断行车4 h~6 h, 后期整备1 d~2 d。

道床的下部为高强灌注料快硬结构, 灌注后1 h内可达28 d强度的60%以上, 满足可以通车的强度要求, 而上部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了加强纵向强度和防止轨枕上跳, 在轨枕中间部分配有钢筋。因为下部已有了可靠的基础, 施工此部分时不影响行车。

4施工控制

4.1 扣轨施工施工组织

人员30人, 施工周期1 d, 中间中断行车3 h。

4.2 高强度灌浆灌注施工

施工流程图见图2。施工进度安排见表1。

4.3 施工组织安排

4.3.1 前期工程

选定具体位置, 更换测试专用框架轨枕, 换道碴, 把原来的30~70的石碴换成20~50的花岗岩等优质石碴, 同时进行挡墙砌筑。

在更换石碴的同时按图纸进行配筋。

进行线路捣固、线路调整工作。

以上工期需8 d~10 d, 20人~30人。

4.3.2 高强微膨胀灌注料施工

在进行灌注前必须进行线路的调整, 使其达到线路的验收标准, 经过确认后方可施工。

灌注施工需要中断行车4 h, 施工采用铁锅搅拌。3人一组, 每组负责6根轨枕的灌注。灌注施工只有3 h, 0.5 h一根枕木, 直接灌注人员75人, 其他配合人员25人, 灌注前工具 (锅、桶、铁锹、台称等) 和料都运至现场并且就位。最后灌注完成留1 h养护, 灌注现场见图3。

4.3.3 上层混凝土浇筑

上层混凝土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可购买商品混凝土或自行搅拌。此工程可在中断行车时间内施工, 也可在行车条件下施工, 因下层结构已有强度可以支撑轨道荷载。

4.3.4 表面层施工

表层设有一层防裂钢丝网 (10 mm×10 mm或15 mm×15 mm) 用砂浆修筑成一定坡度。此层一定在上层混凝土初凝前施工。

5结语

施工完毕后, 现场达到通车的要求, 通车后检查地磅衡各部位均符合设计标准。

前后工期共用24 d, 除去材料的购置、运输及天气的原因外, 实际施工工期9 d, 中间中断行车5 h, 均达到了目标的要求。

摘要:通过地磅衡建设现状调查, 介绍了在不间断行车前提下铁路咽喉区地磅衡施工过程控制, 包括施工现场调查、确立目标、现场施工、验收效果, 从而确保地磅衡施工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地磅衡,不间断行车,过程控制,高强度灌浆灌注

参考文献

260年从未间断的制表历史 篇11

创立于瑞士日内瓦的江诗丹顿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级钟表制造商,始终遵循兼具精湛技术与至臻质量的高级制表精神,不断设计、研发和生产卓尔不凡的钟表作品。作为江诗丹顿庆祝品牌华诞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巡展旨在赞颂品牌260年从未间断的制表传奇。

Harmony系列演绎纯正的制表雕塑艺术

为纪念品牌诞生260周年,江诗丹顿推出全新的Harmony系列腕表。首批限量发售的七款腕表,以品牌1928年问世的首枚计时腕表为灵感,呈现出新颖的枕形外观,极富当代特色。表壳恢宏大气,以创新美学设计而成,搭载由江诗丹顿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全新机芯,并特别采用单一计时按钮。江诗丹顿还推出了一款女士双按钮计时码表。此外还有三款两地时间腕表也搭载了江诗丹顿自主研发及制造的机芯,令这一非同寻常的腕表系列更加完美。与江诗丹顿最新创制的其他腕表一样,这些特别款均镌刻有著名的日内瓦印记。

Harmony超薄高级复杂计时——3500机芯

全球限量10枚

全新的江诗丹顿Harmony超薄高级复杂计时是该系列最重要的表款,限量发行10枚,每一枚都拥有独立产品编号。这款腕表搭载的自动上链机芯厚度仅为5.20毫米,置于厚度仅为8.40毫米的枕形表壳,再度创下超薄计时码表的世界纪录。全新的3500自动上链机芯由459个零件构成,其中一些如弹簧等微小的零件甚至只有3/100毫米,全数由江诗丹顿经验丰富的制表师凭借高超技艺组装并调试达到完美状态。

Harmony计时小型号

——1142机芯

全球限量260枚

Harmony系列全新推出的这款双按钮计时码表优雅再现了女士腕表的复杂功能。Harmony计时小型号搭配典雅大气的18K粉红金枕形表壳,限量发行260枚,采用独立产品编号。表圈镶嵌顶级品质的璀璨美钻,总重约1.20克拉。腕表搭载手动上链的1142机芯,振动频率为3赫兹,为计时器这一令人梦寐以求的高级钟表复杂功能提供动力。

Harmony两地时间

——2460DT机芯

Harmony系列超凡卓越,极富当代特色,搭载江诗丹顿全新的自制机芯,配备卓尔不凡的复杂功能,满足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两地时间精准同步对时是最为实用且最受绅士名媛追捧的复杂功能之一。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江诗丹顿专门针对必不可少的两地时间功能研发并制造了全新的2460DT自动上链机芯。最新推出的两款男士腕表和一款女士腕表均搭载这一全新机芯,为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两地时间和昼夜显示提供动力。

Harmony

陀飞轮计时

——3200机芯

独家发行26枚

江诗丹顿Harmony陀飞轮计时拥有多重非凡气质:典雅、迷人、尊贵、珍稀。腕表搭载全新的手动上链3200机芯,成为容纳中等复杂功能机芯和高级复杂功能机芯的Harmony系列的一款力作,深受钟表收藏家和资深鉴赏家的喜爱。这款无与伦比的全新腕表结合了单一按钮计时功能的优雅魅力与精美马耳他十字形陀飞轮的尊贵品质,仅独家发行26枚,每一枚均拥有独立产品编号。江诗丹顿3200机芯置于珍贵的950铂金表壳内,镌刻有尊贵的日内瓦印记,横桥上装饰着手工雕刻的精致涡卷形图纹。

探索全新Harmony系列的奥秘和传奇

此次巡展的概念和设计由著名法国设计师通过产品陈列、图片及影片放映的形式呈献,引领观众探索全新Harmony系列的奥秘和诸多传奇。现场陈列的Harmony系列作品,让观众体验到技术与美学的创新。同时,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展现了江诗丹顿经典古董计时码表作品与超凡的工艺。

间断工作 篇12

伊顿5P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 该系统是其后备电源产品组合中的新晋成员。该系统具备行业领先的效能, 可满足网络机柜和小型数据中心的要求。5P通过与伊顿IntelligentPowerSoftwareSuiteTM的无缝集成支持入门级的虚拟化战略, 并通过将遥测和电源硬件管理功能相结合来提升设备保护水平, 功率较传统UPS提高28%。UPS前端内置的图形LCD显示屏可让IT和数据中心经理查看详细信息并通过按钮定制所有UPS设置。通过显示屏以及与伊顿电源管理软件的无缝集成, 用户可完全了解UPS电源使用情况、功效和负载, 从而更好地管理电力消耗和能源足迹。伊顿5PUPS型号从1500VA (1440瓦特) 至3000VA (2700瓦特) 不等。此外, 该装置还采用伊顿ABMR技术, 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50%, 每个5PUPS及其电池都享受为期三年的行业领先保修。

摘要:伊顿5P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 , 该系统是其后备电源产品组合中的新晋成员。该系统具备行业领先的效能, 可满足网络机柜和小型数据中心的要求。5P通过与伊顿Intelligent Power Software Suite TM的无缝集成支持入门级的虚拟化战略, 并通过将遥测和电源硬件管理功能相结合来提升设备保护水平, 功率较传统UPS提高28%。UPS前端内

上一篇:改进型Smith预估下一篇:汽车零部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