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人生

2024-10-16

音乐和人生(精选7篇)

音乐和人生 篇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的创始人, 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 他对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一生音乐活动的记载和思想、观点是片段语录性质的, 甚至有些东西是经后人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他给后人留下的启示, 却是深远的、不可估价的。

古琴演奏家

古琴, 在传统音乐中, 被尊为“乐之君”, 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器, 传统琴乐也和中国山水画一样, 构成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孔子学乐于苌叔、学琴于师襄等人。他跟乐师师襄学弹琴曲《文王操》时, 从音乐的各个角度探索音乐的表现力。师襄一再说“可以益矣”, 然则孔子却一再用“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的谦虚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最后孔子以“精辟微妙之义入神化”的娴熟技巧向老师汇报演奏了这首曲子, 使得师襄佩服得“避席而拜”。所谓“得其数”, 就是要探求音乐的一般规律。所谓“得其志”, 就是要探求音乐中丰富饱满的思想感情。所谓“得其为人”, 就是要探求音乐中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和做人的道理。无论走到哪里, 孔子都带着琴, 即使被围于陈蔡, “不得行, 绝粮, 从者病, 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晚年, 孔子回到鲁国, 专心致力于教育和儒家经典文献的整理工作。“ (诗) 三百篇, 一一弦歌之”, “吾自卫返鲁, 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孔子死, “其所居堂、弟子内, 后世因庙, 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孔子一生, 一言一行都十分谨慎。《论语·乡党》一篇, 专讲孔子的言行规范, 涉及各种场合的各个方面。大到宫廷祭祀、诸侯朝会, 小到坐卧导引、穿衣吃饭, 都以周礼为准则, 从不逾矩。例如, 在语言的运用上, 孔子就十分注重其规范性:“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皆雅言也。”近人杨树达先生解释说:“夫子生于鲁, 不能不鲁语, 唯诵《诗》、读《书》、执礼, 必正言其言, 所以重先王之典训, 谨未学之流失也。”这样一个时时以周礼自勉的谦谦君子,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席不正不坐, 割不正不食”。在选择乐器时必然会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与乐器的品质。相对而言, 琴师地位较高, 而琴又是为《诗》伴奏最适宜的乐器, 加以琴体小, 便于携带, 适于孔子周游列国时弦诗、自娱, 孔子好琴, 便是很自然的了。孔子对《诗》及 (诗) 乐的编校传播之功, 却是文化史上不容置疑的丰碑。孔子“弦诗”、“正乐”的工作都离不开琴。孔子一生为政治理想曾四处奔走到处碰壁, 但他始终不慕荣利, 坚持节操, “饭疏食、饮水, 曲肮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这种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古琴简淡朴素的风格十分和谐。也许因为孔子哲圣的地位, 琴从汉代发扬光大。

音乐欣赏家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它是音乐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绝不是可有可无。《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说:“与齐太师语乐, 闻韶音学之,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问韶,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周游齐国的时候, 听到《韶》的音乐后, 很长时间连食肉也不知肉味了。《韶》是一种大型的歌舞曲, 内容非常丰富。据《竹书纪年》记载:“帝舜在虞氏之年已未, 帝即位, 作九韶之乐。”据《尚书益视篇》记载:“萧韶九成。”后来人们形容孔子是“三月不知肉味”。想不到好的音乐, 不仅可以感人至深达到如此程度, 还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正因为音乐有这种力量, 孔子才爱音乐, 痴迷音乐, 学习演奏音乐, 传授音乐, 孔子主张“礼乐治国”。“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据临淄县志载:“清嘉庆年间城东枣园村人掘得古碑, 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挖得石磐数枚, 击之悦耳。”关于乐曲, 孔子在鲁国与乐官谈论乐曲时曾这样说过:“乐其可知也;始作, 翕如也, 从之, 纯如也, 皦如也, 绎如也以成。” (《论语·八佾》) 他认为, 音乐的演奏要有层次感, 在乐曲开始时应是合奏, 渲染情绪, 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接下来乐曲的旋律进行则是像小河淌水一样, 流畅奔放, 旋律既要优美动听, 节奏又要明快清晰, 抑扬顿挫, 悦耳感人。音乐只要达到三方面的要求, 就能使乐曲丰满和谐, 感人肺腑。这大概是当时贵族宴饮场合中常用的一种演奏程式。孔子的这一高论, 对乐曲结构的规律做出了简明扼要概括性的说明。这也是他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孔子把“可知论”首次用在音乐上, 这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也为以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汉代儒学家的一些音乐基本理论, 便来源于此。音乐文化在礼乐思想的笼罩之下, 自然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尊卑之别。在倡导礼乐时, 极力贬低民间音乐,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实施礼乐的过程中, 要求严格地遵循四周的礼乐等级规范。孔子在评价音乐演奏时认为:“是故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 行成而先, 事成而后。” (《乐记》) 即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 技艺是次要的, 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 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

音乐教育家

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历史禁锢, 高扬“有教无类”, 首创私学, 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孔子的乐教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孔子对音乐具有“兴观群怨”、“移风易俗, 安民治上”的社会功能的充分认识, 因此, 他把教育中“六艺”的“乐”置于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极力主张发挥音乐的作用, 以获得应有的社会效果。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文之以礼乐”, 为人必须“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论语·泰伯》) , 用音乐来修身养性, 涵养人的内在品质, 并以“成于乐”作为人格完善的最终目标, 所以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 乐教既是内容也是手段, 既是过程也是目的, 具有严谨完整的逻辑系统性。孔子的乐教内容, 是建立在“礼”、“仁”、“中庸”三大范畴基础上的礼乐道德功利论。尽管他主张“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上突破了“礼不下庶民”的等级制的限制, 但他是以周之礼乐制度的等级规范, 作为其乐教的内容和准则为前提的。他对季氏用天子之乐, “八佾舞于庭”所表现出的愤慨之情就是突出的例证。虽然他以“仁”施行乐教, 但却要“止于礼”, 即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就是说, “视、听、言、动”都要合于“礼”的规定, 才是“仁”, 才能“复礼”。他所说的“《诗》三百篇,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思无邪”就是要求乐教之乐的“思”合于“礼”是以礼限乐。因此, “礼”是本、是目的, 而施“乐”不过是“复礼”的手段与过程而已, 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他所崇尚的“周礼”。故《论语·卫灵公》记“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 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放郑声, 远佞人。郑声淫, 佞人殆”, 这就是孔子对礼之乐教的道德内容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定位。孔子把“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论语·述而》) ,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作为教育完成的全过程, 并把“成于乐”视为教育的终极成果。孔子之所以如此崇尚“乐”, 是因为“乐”与“礼”一样, 在周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过是把外在的礼的规范性要求, 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个体的心理中, 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内在要求。即受教育者学习音乐, 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 再加上心智聪慧与意志体魄这些成人的必要条件, 又在礼的学习中学会各种社会礼仪、行为规范, 使之内外统一, 就是“成于乐”了。显然, 这时的“乐”已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音乐, 而是由“道、德、仁、艺、诗、礼、乐”的教育逻辑过程, 最终所形成的完美人格之“乐”了, 即孔子所说的:“如减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 亦可成人矣。” (《论语·宪问》)

结语

“礼”、“仁”与“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礼”与“乐”是“六艺”的组成部分, 也是音乐美学的综合概念, 这在孔子思想体系中有着完整的阐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记·中庸》) 孔子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 并为“仁”服务, 提倡的是“雅乐”反对的是“郑声”, 主张的是用音乐教化民众, 恢复拯救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 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所以说, 本质上讲孔子的音乐思想是合乎封建统治需要的。晚年的孔子“返鲁“后, 被政府安排在“正乐”部门工作。他在鉴于“周室微而礼、乐废, 《诗》《书》缺”的情况下, 便从周王室的乐工在民间采集的三千多首民歌中, 精选了三百零五首, 编成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并把这部书选为儒家的必修科目, 这也是我国第一部歌曲总集。

参考文献

[1].王秀明:《孔子和古琴》, 《黄钟》, 1999 (2) 。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版。

[3].杨伯俊:《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版。

[4].陈四海:《孔子音乐思想综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 (1) 。

音乐和人生 篇2

我素不知音乐于我竟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它让我痴迷让我沉醉。

读书时候,并未怎么认真学过音乐。因为那时的音乐课从来都不太像一门课,总是因人而异,随心所欲。有那稍懂些乐理的老师大概也想卖弄一下他原本不多的一些知识,试图讲给我们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听听,但我们大多不买账,直嚷嚷教唱歌吧。那嗓音好点的老师,我们也还会老实地跟唱几遍,若那嗓音不怎么地的老师,我们是连跟唱都不情愿的。于是,老师要么是提一录音机置于讲台,一遍遍的放,让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跟;要么干脆就让我们自习,乐得清静。所以,我可以说是没有多少音乐渊源的。

后来读高中了,港台流行音乐兴起,而那时大概也是喜欢用歌声传达心情的年龄,那会尽管也还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音乐课,但我们却会主动寻求学唱歌的机会。同学中有那路子广的,不知从何处用何种方式学来的歌,然后在班里显摆似的卖弄自己的完美歌喉,引得我们一众同学跃跃欲试。于是不管那嗓子好的还是不好的,胆子大的还是胆子小的,都能或公开或私下亮上几嗓子了,而在我们的桌子里也会多出一个叫歌本的东西。

等到后来参加工作了,因为学校缺少音乐老师,被赶鸭子上架兼过一学期的音乐课,被迫恶补了一些歌曲,学着当初自己老师那点伎俩瞒哄着学生,算是边学边教,倒也有点收获。从校园民谣到民间歌曲再到流行音乐,随意哼唱自得其乐。但因一向出不了众,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自己那还算好听的声音,所以,久而久之,这音乐于我还真的就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了。有一段时间,嗓子坏了,说是患了咽喉炎还有声带小结,说话都有点费劲,唱歌就更不用说了,索性就连口也不开了。到后来,嗓子更是沙哑,有一阵子弄到几乎要失声了,于是就连听音乐都觉得是种折磨了。每次身边有人放音乐,或大声唱歌,我都会心烦意乱,央告对方安静安静。

真正发现音乐有致命魅力是在去年开了这空间之后。因为有几位好友制作的音画实在绝妙,遂习惯了在闲暇时候,点开空间,放了音乐美美地聆听。于那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中,感觉到灵魂的净化飞升,实在奇妙无穷。也就是在此时,我爱上了巫娜古琴弹奏的清雅空灵,史志有音乐的飘渺悠扬,班得瑞音乐的唯美宁静。我实在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爱上空间而爱上音乐,还是因为爱上音乐而爱上空间,反正如今我的生活似乎已离不开空间离不开音乐。以前上网喜欢看电视电影浏览新闻,如今最喜欢的却是看看空间美文,赏赏摄影书画,写写闲情文字,听听醉人的音乐。

爱上禅曲,最初是从《大悲咒》开始的。那是多年前为亲人守灵时第一次聆听到那么澄净、那么空灵的音乐。那低回的如同从遥远的`天际飘来的奇妙的声音,让我惊讶,让我迷醉。我实在不懂,世间除了《高山流水》、除了《梁祝》、除了《二泉映月》、除了《茉莉花》,原来还有如此让人着迷的音乐。如今,在我的空间里已是辑录了大量的这种禅曲。从此,我就很喜欢在独自一人时让自己沉静其中,心灵很快便能进入到一种恍惚的状态,灵魂如同脱离身体飘飘然冉冉飞升,进入到一个钟磬之音弥漫的地方。有人曾奇怪我怎么喜欢听这种音乐,说这是适合出家人唱的歌,一般只是在丧葬守灵时才听的,最好还是少听。我虽然听从这意见,但心里却是不以为然的。

一年前,在上公开课《题破山寺后禅院》时,设计时我很想找一首适合诗歌意境的佛乐。网上一搜,一首《云水禅心》让我狂喜不已。在那堂课上,师生们在那醉人的音乐中渐入诗歌意境,又在那种音乐声中唱出那首诗,收到了在音乐中走进课堂,又在音乐中回味悠长地步出课堂的好效果,这佛乐简直给我带来了福音啊!后来,爱上仓央嘉措的诗,爱上一个叫桑吉平措的歌手,最终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禅曲。

当然,听得多了,慢慢也有了更多的爱好。那一次,一位朋友说在自己的空间里放了一首自己录制的草原歌曲,歌名就叫《呼伦贝尔大草原》。出于好奇打开空间放出音乐,一遍下来,就被深深地打动,不知世间怎会有如此动人的声音,如此醉人的音乐。以前听说《陪你一起去看草原》唱得很美很好听,但网络搜索一听一比较,觉得还是这首据说朋友自己录制的歌最好听。于是,便大发感慨,说唱得这么好,不去发专辑做音乐实在可惜,于是便视这位朋友为天才,自己空间最闪亮的星了,当然,到底是爱屋及乌还是爱乌及屋我已经是分不清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而阴影却也是来得令人猝不及防。《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高亢的声音还在耳际回响,一首如泣如诉让人心碎的曲子的《寒山僧踪》却蓦然响起。昔日那些温暖的文字再也不见,那激励人心的话语也再听不到,就在那令人心碎的禅曲声中,我瞬间便有了崩溃的感觉。不知何故只觉得生命的天空从此黯然失色了,一种自心底涌出的忧伤弥漫了整个心房,让人窒息,让人痛楚。这音乐攫住了我的灵魂,好长时间我都走不出这种致命的忧伤,我仿佛看见一个走向末路的绝世英雄,正无奈地准备遁入空门,而我却俨然变成了英雄的红颜欲哭无泪。我其实也分不清,到底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是因为这感人至深的音乐,反正,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我都走不出那种致命的伤感。魅力十足的禅乐,无法抗拒的诱惑啊!

这种难以自持的伤感是在几个月后才终止的,一首《鸿雁》的出现,呼斯楞用那深情的演绎把我带出了那绝望的伤感,又将我引入了一种美好的回忆之中。记忆中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片段像电影镜头一样在脑海一一闪过,我的伤感在这悠长深情的声音中慢慢融化。我相信,时光可以淡化一切,山穷水尽之处也许正是柳暗花明之时。音乐的魅力真是难以抵挡,音乐的影响力也真是不可估量。正是这首《鸿雁》带我彻底走出了忧伤,走出了彷徨,如今又引我走进了《故乡的原风景》。我在《故乡的原风景》这动人的声音中继续读那美妙的文字,感受那拳拳深情,让灵魂重新穿行于那美丽的异乡的天空。

其实,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是很迷恋赏画练字的,空间里有关书画的内容简直占了半壁江山。每到闲暇时候,我便会悠悠闲闲地看上一两眼,随随便便地涂上三五笔,日子倒也自在惬意。而每到放长假时又总会想方设法出个远门,对着那名山大川指点吟哦。可如今,看书写文、品茶听曲,俨然已成了我最大的爱好,甚至已经大大超过了原先痴迷的练字赏画、远游摄影,真正过上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宅居生活。就像如今这个暑假,漫长的两个月,我几乎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出去过,若不是有纸笔相伴,茶曲作陪,那种囚居之感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音乐和人生 篇3

关键词:音乐 理解 艺术性

音乐是某个高人的专利吗?普通人难道就听不懂音乐吗?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合理吗?这三个问题给了笔者深深的触动:既然音乐是上苍对整个人类的恩宠,而我们又都有可用来聆听的双耳。那么,它就不该成为某些人的专利,普通人应该也能听得懂音乐,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旧是一个缺乏音乐鉴赏力的民族,我们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高品质的音乐。

一、平民音乐缺乏艺术性

我们的音乐大多是平民音乐。平民音乐的心态基本上就是——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特征是:以热闹为宗旨。去过乡镇的人们如果稍稍留心可能会发现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性,就是戏台多。这些戏台以免费、喧闹、重口味、粗糙为特色,锣鼓一响,十里八村的人都听得见。这些戏剧很难带给人精神上的提升,无法和西方的贵族音乐相比,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音乐。

二、戏剧以外的音乐缺少共鸣性

除了戏剧不能带给国人真正的音乐鉴赏力之外,我们的流行音乐以及民间小调等音乐形式,内容大多很粗糙,庸俗,包含的价值观常常是混乱而无序,表达的情感也往往显得狭隘和纠结,这些音乐形式只能给人带来情感的宣泄和排遣,甚至和负面情绪共振,不仅不能展现人性美好精神的光芒,无法提升思维和情感,还往往让人沉溺于痛苦,不能自拔。

三、普通民众很难有机会触碰到高雅的音乐

我们所熟知的大型音乐《弥赛亚》的作者亨德尔,他是英国的皇家作曲家,他的音乐华丽贵气,宁静祥和,充满喜悦和感恩。他每年都会举办以普通民众为受众的大型音乐会,有时还办好几场。西方像这种为社会民众整体艺术鉴赏所作的事情其实远远超过我们国家,所以,他们的音乐并没有成为贵族的专利。相比而言,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作为非常少。民众不仅没有什么音乐鉴赏力,而且对于音乐等艺术的认识也很奇特。整个社会的严重物欲化,使得音乐的目的和价值不再是高雅的精神享受,而是博得某种物质殊荣的工具,将本来很好的艺术享受变成负担和折磨。

四、 音乐学习的目的

和教育的目的一样,音乐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调出人類灵魂中最高尚的部分,帮助实现“人”的教育。

(一)取悦自己,提升生活的品质

音乐应该成为我们精致人生的朋友和伙伴。所以,音乐应该是用来取悦我们自己,而不是取悦他人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只是欣赏和聆听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妙神奇的心灵体验,却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乐器的学习来培养音乐素养。但我们大多数人通常却陷入了这种误区: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音乐修养,家长们往往就会选择让孩子们非常辛苦地学习至少一门乐器,然后就走上了考级等这样的音乐应试教育道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们,真的就会欣赏音乐了吗。

(二)培养细腻、精致的灵魂

真正好的音乐可以培养出我们非常细腻和精致的感受力。一个对人细腻的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一定会处理得很好,即会做人;一个对物细腻的人,那么他可能会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之类的人才,他做事的能力也会比较强。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帮助我们实现“人”的教育。

(三)提升个性、心理、品质的手段

音乐一定是要有选择的,高尚的、内涵丰富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性、心理和品质。比如,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可以培养帝王之气和大格局与大胸襟,而我们女人容易受伤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的格局不够大,整天都是围绕着家庭这个小圈圈转。而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涵养和深度。如果一个孩子个性急躁,那么也可以通过这个曲目的欣赏来加以改变。当我们可以聆听各种丰富的、多层次的音乐,那么也就可以培养出我们丰富的人格。

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陪伴

音乐可以发掘人类灵魂深处的高级意识,摆脱人类低劣情绪和心理的困扰;进入到更高的心理和个性境界,以及更精细的“思维密度空间”目的状态。所以我们要:

1.与高尚音乐共振,不与低劣的情绪共振。

2.聆听丰富的、多层次的音乐。

3.聆听可以穿越时空、参透人性的音乐

4.聆听令人内心充满宁静和喜悦的音乐。

快乐教学,点亮音乐人生 篇4

关键词:快乐教学,点亮人生,策略思考

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是我们所共知的,音乐课堂需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才可以达到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的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应努力重视音乐实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实践是我们所致力追求并力求达到的目标。

一、点亮音乐人生的快乐教学需以“情”为出发点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学生就有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首先必须建立起学生与乐曲的情,与音乐课堂的情。作为教师需要有一些方法,这方法就是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要有与学生和睦相处的独特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民主和平等。在课堂上需要落实于行动,与学生在平等、信任、 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完成教学过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对话,对话必须充满民主气氛,没有平等之间的交流对话框的设立,交流课堂的效率就不能得到提高。与学生建立音乐教学的和谐氛围,不仅在课堂上,即使在课后,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针对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度和敏感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如让小学生去欣赏一些民族乐器,首先要了解一部分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何种类型的乐器,如笛子、 二胡、口琴等,有的学生家里已经具备了电子琴和钢琴等乐器。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课堂上,能够自主地解说或是进行一些表演。

二、点亮音乐人生的快乐教学需以“趣”为桥梁

如果小学生对音乐不能建立起比较强烈的兴趣,音乐教学就不可能点亮学生的音乐人生。音乐本身是有趣的, 可我们还要为音乐锦上添花,锦上添花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更加活跃,情感更加投入。小学生视唱歌曲时,教师不要忘记利用多种多样的器乐为学生伴奏,学生会因此感到自己竟然能够把这首歌演唱得如此宛转悠扬, 激发对音乐的兴趣。目前的音乐教室,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室了,它是依据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布置陈设的,音乐教学的资源相当丰富。在音乐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小学生去摸触打击乐器,也完全可以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打击这些乐器,这样会产生积极意义上的效果。音乐也应当让孩子们能够去手舞足蹈地玩起来,如一个学生视唱,全体同学就可以充当起这个学生的指挥家,那课堂肯定就会不一样,其效果也会十分显著。

三、点亮音乐人生的快乐教学需以“理”为纽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首歌就是一个理,一段音乐也完全具备一个理,有时理是直接通过歌词去传输给孩子们的,但有时却蕴含在曲子的节奏和韵律上。有时学生只要一唱就能够悟出歌曲中的一些简单人生哲理。应当说,在音乐课堂上,为了点亮学生音乐人生的需要,其真实意义上的快乐教学,需要我们引领学生认识一点音乐中的 “理”。音乐课本已经有所涉猎,但还不能够完全符合和适应学生的需要,需要予以一定的补充。教师在教授《茉莉花》时,上课前要求孩子们带上一次性的杯子,上课开始,教师特意准备了茉莉花茶,每个学生的一次性杯子里都放上一点点,然后让学生到饮水机里去倒水沏茶,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品赏茉莉花茶。学生们便由这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茉莉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学生能够去看清茉莉花茶用功能的基础上,再去述说一些其他功能,尤其还讲述起革命战争年代茉莉花的特殊作用。学生们知道了这些道理后,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唱起这首歌,更为主要的是能够尽情地歌唱茉莉花。

音乐人生 篇5

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会那么喜欢一个人的歌曲,是因为令人着迷的嗓音,还是因为让人沉迷的容貌,亦或者是因为歌词里的人生,反正我是属于后者。

我不在乎歌曲究竟是不是明星唱的,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男神或者女神唱的,说来可笑,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喜欢那一个明星,说白了就是从不追星。

我只是喜欢某个明星某首歌里面的人生,给我的感觉唱的就是我自己,不去管旋律是否动听,只是单纯的喜欢那些歌词,或许这也是我的.小伙伴说我听歌跟他们品味不同的原因。

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清楚听的究竟是歌,还是自己,听到歌词的那一刹那,深深的触动心灵,仿佛我正在或曾经历过一样,一样的酸楚,一样的伤感,手机里的音乐从来不会离开这几个词:伤感,虐心,治愈,寂寞!

千万别因此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黑暗,其实还是比较阳光的,只不过是喜欢这些分类里的音乐,也只有听这些音乐的时候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每晚都听着音乐入睡,列表里的歌曲听了一遍又一遍,却舍不得更新,只因为它们陪我度过了无数个难熬的夜晚。

音乐里的人生,我们是否切实的经历过,或者那里有我们向往的人生,我们听的究竟是音乐还是自己?

作者简介:王伟

音乐铸就 非凡人生 篇6

要努力,也需要天赋

演奏现场,坐在钢琴前面,在黑与白的键盘世界里,他火光四射般地诠释着自己的激情和能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夸张的肢体语言,酷毙了的狂放表情,当然,还有那一甩头一挥手的招牌动作。所有的观众为他晕眩、疯狂、掌声、尖叫。爱迪生的那句名言一直被我们老生常谈: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郎朗却用自己的经验表达了不一样的想法。

他觉得弹好钢琴,太需要天赋了。音乐家到最后全是靠天赋,而不是所谓的刻苦练习。小的时候靠刻苦,长大了以后要继续努力,但到老的时候单靠努力是不行的。“就是说你没有天赋的话,再努力也没有用。”

努力可以帮助一个人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要成为一个大师,却必须要再加上天赋和机会。当一个不错的钢琴演奏家,不用靠太多的天赋,但要想当钢琴大师,绝对不是刻苦能练出来的。在郎朗的成功中,他表示努力、天赋和机遇各占差不多的比例。而时间越长他就越能感觉到天赋是最重要的。音乐上的突破要看才能,而郎朗心目中的“大师”则更要看艺术的造诣、打动人的感染力、艺术生涯以及为人。如今,他无所畏惧,有巴伦勃依姆的赏识,也得到了西蒙-拉特尔的垂青;他的每张音乐专辑,都在全球古典音乐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他的演奏会长期在世界各地的票房雄踞第一。这都是他的底气。“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现在,我什么都不怕l”他昂着头,打着发蜡的头发根根竖起。

有痛苦,但无瓶颈

郎朗的成功故事和如今的风光,为中国几千万演奏着“天才狂想曲”的琴童父母打了一针鸡血。

天才、勤奋、机遇,但与此同时,郎朗的背后还有一个刚强、偏执、野心勃勃的父亲。他暴君般剥夺走儿子的童年,也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为儿子的远大前程扫清一切障碍。何况,那真是个有音乐禀赋的孩子。

曾经,京郊破败的小租屋里,在一次为钢琴激烈的争吵中,失去理智的父亲甚至把孩子推向了窗台,让他在“跳楼和吃安眠药自杀”之间选择;当孩子开始猛砸一切幸福和苦难的源头——自己的一双手时,父亲又在尖叫中抱住了他。而现在,结果早已让一切变得物有所值。“我不后悔。我想要的,现在我都得到了。别的家长是在做梦,而我们是在追梦。”

与大多数琴童一样,郎朗也有痛苦,但这些痛苦很多时候并不是音乐带来的。父亲的确给他带来一些痛苦,但是享受的过程会比痛苦多很多。“痛苦的缘由是什么7你努力了,你争取了,你得到了,你受到了一些刻苦的训练,仅仅这些的话,你不会觉得是痛苦。找不到方向,傻练、苦练,还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这才是痛苦。”

音乐给了郎朗很多激励,“弹得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有感觉,觉得这些年没有白努力,你真正追求到一些东西了。”

很多艺术家蜚声国际后,常常会遇到瓶颈,再没有了突破和创新。对此,郎朗用4个字回答:“从来没有”。他一直有非常好的老师伴随身边,给他严厉的训斥。郎朗觉得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会选择停止,一直在追求新的东西。经常学习新的曲目和新的风格,才能具有延续性,继续扩大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展空间。“不能说因为我21岁那年不错,所以就这么直干下去,永远这种形式了。你一旦想这样做,想玩保守,马上就会下来。你必须创新,往前走。”

就是要做一个偶像

郎朗,国际钢琴巨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他是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领军人物,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曾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他是“中国腾飞的符号”、“世界的郎朗,华人的骄傲”。

如今已经没有什么人,能挡得住郎朗通往名利之巅的康庄大道,这个30岁的年轻人正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偶像巨星之路上一路狂奔。

于是,对于他现在的大量商业运作,外界开始有了各种批评。其实,郎朗的初衷只是想通过各种渠道,让古典音乐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所以,他觉得首先要改变的是古典音乐的tmage(想象力)。而要改变这个image,则需要偶像。郎朗表示:霍洛维兹是偶像,伯恩斯坦是偶像,李斯特在他盛年的时候也是流行的偶像,当然还有莫扎特。为什么当下,古典音乐人就不能iconize(偶像化)了?“我和索尼的合作,是为了以后能把古典音乐和高科技合作;和万宝龙品牌合作,则是为了我的基金会,可以去做资助……”

所以,重振古典音乐才是郎朗现在大量商业运作的最终使命。

“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总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如果什么人都喜欢你,你就没挑战了。我的老师格拉夫曼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把外界全部忘记。而巴伦勃依姆给我上第一课也这样说。要不这么做,趁早你就别干了。”

在乐坛上,弹得好,就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跟你做不做商业没关系。

邱圣音 多彩音乐人生 篇7

她有一个极美的名字——圣音。神圣的音乐之意。出身音乐世家的她被赋予了一个美好的期望:成为艺术家,享受音乐带给人的喜乐。

她有一个位置,在香港繁华的商业中心太古广场。她是金融精英,金英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

她是一个音乐使者,她是香港竖琴堡的竖琴顾问,一名出色的竖琴演奏家,大中华区推广竖琴的袅袅天使。

她有一个阳光般博爱的事业,一个致力于帮扶贫困学子的青苗基金,帮助成千上万贫困的学子点燃梦想。

红色,智慧和果敢

和邱圣音交谈,她总是缓缓道来,言语背后,能读得到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

对于人生,她有着清晰明了朴实的理念。少时,她一门心思要成为一个“师”——律师、会计师、工程师或者医师,踏踏实实地有一技之长。考大学时,她拣选了清一色为男同学的电子工程系,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后,又相继获得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香港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和伦敦大学法学学士学位。

她踏实稳健的人生足迹里,好几次的飞跃。在常人看来都是冒险,在她看来,却是必然的选择。

2000年,她在香港某金融集团里做IT工作,推出了首批网上及PDA(电子手帐)交易平台。当时尚未流行散户在网上进行股票交易,而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在多个合作单位之间解决系统、保安等技术问题,她因此成为香港网上经纪协会有限公司的董事。

当她在IT部经理的职位上做得风生水起时,又选择到金融前线工作。这是一个极大的跨越,前线需要在市场中冲杀,远没有之前那么惬意。待她又做到总经理职位时,新合并组建的金英证券邀请她加盟。这家公司因为刚刚被合并,在人事构局和公司理念上正面临新与旧的碰撞和磨合,经过深思熟虑后,她选择放弃了已经从事11年的职位,尝试新挑战。“我想这对我是一个新的机遇,我不会拒绝任何一个生意,任何一个机会!”

她总是勉励年轻一代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要有胆识去尝试”。人生,是需要不断被超越的,“不要怕,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做到!”

绿色,慈善和希望

圣音出生在上海,母亲是钢琴家,父亲是机械工程师。和许多被寄予艺术梦想的孩子一样,她从小就被逼学钢琴。钢琴虽然是苦役,却依然会有难得的快乐,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就可以弹钢琴挣到零花钱。在举家迁移到香港后,圣音11岁时开始学竖琴。

竖琴是冷门的乐器,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第一批在港学竖琴的学生中两三年后只剩下她一个。在坚持之中,她真的感受到了音乐的神圣。好的音乐,那种美妙,那种击打人心灵引发的震颤,没有任何其他的事物可以代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她希望将音乐的美妙传递给更多的人。她在香港开设了竖琴学校,也是香港第一所竖琴学校,现在学校里已有200多名学生。正是基于她在推广竖琴音乐方面的卓著贡献,2011年,她被委任为World Harp Congress 之代表中国的董事。World Harp Congress(世界竖琴大会)是一个世界性的理事大会,她被委任为董事既是一种荣誉,也被赋予了在大中华区推广竖琴音乐的责任。

“现在到了我为社会做更多贡献的时候了!”她花很多时间在培养下一代上,除了音乐推广之外,还积极从事青苗基金的工作。

青苗基金的事业源于20多年前。中四时,邱圣音获得了“第二届香港杰出学生”(1985-1986),这是优中选优的一个大奖,全香港中学生里只选出十位。这个比赛是由热心公益的梁玳宁女士举办的。2010年,梁玳宁女士去世,邱圣音和一些曾获得“香港杰出学生”的杰出人士一起成立了青苗基金。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出席了青苗基金成立典礼,在仪式上,他说:“基金将会秉持二十五年来‘杰生’计划的宗旨,培育青年领袖成为有目标、乐于服务小区、贡献社会的栋梁。难能可贵的是,‘青苗基金’是一个学生自发的组织,目标是成为香港其中一个最庞大的青少年事务团体。我们实在非常高兴可以见到有这样远大志向、勇于承担的年轻人。”

在“香港杰出学生”选举之外,基金又发起了“香港最佳进步奖”的选举。“香港杰出学生”是选出全香港最好的十个学生,这些学生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在音乐、运动方面,社会给予的关注、支持和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多。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学生,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智力有障碍的学生,社会给予的关注和资源相对就要少很多,又因为贫困,难以得到各方面的培养,甚或不能就读大学。“香港最佳进步奖”针对这样的一个贫困学生群体,给予他们资金和各方面资源的扶助。“只要肯做,一定进步”——“最佳进步奖”传递给贫困学生们这样的精神,以激励学生们在品德及学业上求取进步、建立自信,发挥个人潜能。得奖者不一定名列前茅,但必须具坚毅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个人于学业、操行或其他方面的挑战。多年来已经有超过十万名学生获得“最佳进步奖”,进而点燃生活的梦想。

上一篇:现场条件下一篇:第一人称代词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