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与策略

2024-06-27

原因与策略(精选12篇)

原因与策略 篇1

近年来, 猪瘟流行比较严重, 究其原因, 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 免疫措施不到位

疫苗质量不合格、保存方式不恰当、使用操作不当、免疫程序不规范, 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应对策略。使用质量合格的疫苗, 注意保存,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免疫。一般情况下, 无猪瘟疫病的地区, 仔猪60日龄时, 使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免疫接种1次, 维持至出栏。在猪瘟病情少、受污染程度小的地区, 仔猪以免疫2次为宜, 即21~25日龄首免;60~65日龄2免;1年内不再重复注射;猪瘟病毒感染严重的地区, 对仔猪应进行超前免疫。

2 预防用药不当

抗菌素中的痢特灵、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注射前, 错误地使用这些药物或含有此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会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 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应对策略。免疫接种前后各10 d避免使用痢特灵、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或含有此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3 猪群来源混杂

有些猪场的猪群来源于不同的地区, 仔猪日龄不同, 是否免疫以及免疫的效果难以确定, 如果混有带毒的病猪混群后会发生感染

应对策略。规模化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坚持自繁自养;新建猪场确需从外地引进仔猪时, 只有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仔猪方可引进, 引进后经过1~2周的隔离观察, 如发现可疑仔猪, 应及时采取措施。

4 垂直感染危害

猪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 导致流产、死胎、畸形胎及产后数日的弱仔猪死亡,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免疫措施。种猪每年应加强免疫1次, 为了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断奶仔猪可注射3~4头份猪瘟疫苗。在猪瘟常发地区, 可用超前免疫的办法保护仔猪, 即在仔猪出生后哺乳前, 注射1头份猪瘟疫苗, 注射后1~3 h再行哺乳, 60~64日龄再接种1次。

5 临床诊断困难

使用疫苗免疫后, 猪瘟的发病率虽然明显降低, 但仍然有猪感染猪瘟, 只是症状趋于缓和, 呈现非典型性和温和型, 因此很难确诊。

应对策略。注意搞好猪群猪瘟抗体水平检测, 及时补注猪瘟疫苗。规模化猪场对疑似发病猪要做好猪瘟免体交互免疫实验诊断, 以便于准确判断是否感染猪瘟病毒。到目前为止, 这是确诊猪瘟最为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方法。对于温和型猪瘟, 用20~30头份的猪瘟疫苗1次注射, 即可治愈。

原因与策略 篇2

[摘要]“入园难”是小孩上幼儿园困难,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比上大学还难。近几年来“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幼儿园学费甚至超过大学。农村幼儿没有园可以进入学习。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地位低、待遇差导致师资严重缺乏,也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瓶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发展的“短板”,已经成为民众意见最多的领域。这些状况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多次强调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好“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关键字]幼儿;入园难;原因;策略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却是现在幼儿家长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也充分说明“入园难”已成为人们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入园难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农村和偏僻地方的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在偏僻的地方,幼儿园的数量少之又少,大量的幼儿无法在幼儿园中学习。第二,城市幼儿园收费高组织了幼儿的入园。幼儿园本身的宗旨应该是为孩子服务,而部分幼儿园却为了自己园的利益,不断提高入学学费,变相的收取其他费用,由此使幼儿入园变得难上加难。第三,入优质园难,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求提高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入园难的一个表现。目前的现状造成了许多孩子入园困难。

一、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入园难是诸多矛盾长时间积累后的的集中爆发。对于今日入园难的问题,只有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下将从政府、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对幼儿入园难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政府

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不重视,忽视了学前教育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监督、规范职能,让私立园、幼教机构在市场经济下自我生存,对“他们”不管不问,没有做到政府应有的职能,结果只能是将私立园办学推向两极化;其次,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高等教育上,而在基础教育方面投资的少而又少,使得优质幼儿园供不应求,这是“入园难”的主要原因;另外,这几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才使各式各类的私立园百花齐放,但政府在立法方面明显滞后,没有充足的政策法规来制约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拉住幼教事业产业化这匹脱缰的野马。

(二)社会

1、幼儿园少,幼儿人数多,供大于求

伴随着2007年“金猪宝宝”和2008年“奥运娃娃”扎堆出生,连同持续

“婴儿潮”中“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近年来新生幼儿不断激增。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打工族涌入城镇,而且随着收入的不断提升,其子女到入园年龄需要在城市入园受教育,此人数数以万计,自然增大了亟待

入园孩子的数量。然而,幼儿园的数量却不能满足数以亿计幼儿上学的希望。

以北京为例,2008年前后出生的金猪宝宝、奥运宝宝人数就高达16万,在京

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人数的千分之四十,而幼儿园的入园名额却无法达到如

此高的数量。近年来新生幼儿数不断激增,再加之家长急切的择校心理——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加剧了入园难的紧张气氛。所以全国范围内的生育高峰以及家长们的择校心理带来了旺盛的入托需求。另一方面学前教育

资源不均衡,优质特色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贵。所以两方面原因造成了生源

充足,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

2、公办幼儿园少,民办园收费混乱由于政府对幼儿园的投资不足,造成了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屈指可数,由此

给幼儿提供的入园机会少之可数。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社会力量多层次、多

渠道发展学前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育资源供需的矛盾,为幼儿增加

了入园机会,固然是好,但民办幼儿园也成了乱收费的多发之地。经查证发

现,目前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基本上是在2001年正式实施《条例》时确定的。

收费情况分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定价,按级类收费标准收费,公办园最高收费

420元;第二类是按体制改革收费标准收费,属于政府半定价,最高收费900

多元;第三类是按《民办教育促进法》收费,完全由市场自主定价。由规定发

现民办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定收费价格,这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民

办幼儿园的收费。而现在的民办幼儿园变相的收取其他费用,例如:据了解,福州一所公立幼儿园的赞助费是1年1000元,保教费是350元;一所中上等

级的私立园收费为每月2700元,还没有算其他费用。什么概念?一所大学的学费一年不超过一万元,而一个三四岁小孩一年学费开销竟要三万多元,上一

所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试想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怎么能承受这样一笔开支?

(三)幼儿园

1、幼儿园数量少,没有普及到每个地方

近年来公办幼儿园数量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递减,民办幼儿园以3%的速

度递增,最重要的是幼儿园分布不均匀,不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大都集中在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据统计,“九五”“十五”期

间,幼儿园所数量以2001年为分水岭。“九五”期间,幼儿园数量呈缓慢下

降趋势,从1996年的18.73万所减少到2000年的17.58万所,减少了1.15

万所,下降了6.14个百分点;2000年到2001年的11.17万所,一年间减少

了6.41万所,是“九五”期间幼儿园减少总数的6倍;“十五”期间,幼儿

数量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五年间回升了1.27万所,但2005年的幼儿数量

较1996年仍少6.29万所。

2、幼儿教师收入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吸引力

幼儿家长承担着高额学费,而幼儿教师却拿着低工资。一些幼儿园的薪

水已使不少长年从事幼教事业的老师辞职,因为中国目前对幼儿园教师编制

和资格标准制定不完善,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幼儿园教师身份

待遇的规定落实不足,大多数幼儿教师待遇低,工资水平得不到基本保证。

在编制、职称与收入挂钩的情况下,因为编制少、待遇差、社会保障不完善

等原因,幼教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年轻教师流动性大,尤其是在民办园和农

村园,优质教师的补充困难重重。幼教队伍稳定性不高,正因为如此,优秀的毕业生不愿报考幼师专业,使幼教师资短缺,幼儿园只能从社会上聘请非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所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

多数幼儿园的教育的质量。而家长们又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师资力量好一

些的幼儿园,培养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这也间接导致了幼儿入园难的困

境。例如:在城镇地区多在800到1500元每月,而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甚至

只有三四百元左右,这还不到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的20%,普遍比企业工资

水平低。幼师工资增幅不大,即使教龄几十年的幼儿教师,工资也还普遍较

低。

(四)家庭

从家长方面来说,近几年生活发展了,经济建设上去了,老百姓的素质提高

了,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所以现在家长们越来越想让孩子

在早期就接受到比较良好的教育,家长对优质园的迫切需求,不让孩子输在起

跑线上的心态以及攀比、从众等心理,为市场中各式各类、各种名目的私立

园、早期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私立幼儿园没有政府财政

上的投入,费用比民办幼儿园高,家长为了孩子不惜多交许多学费,也要孩子

进质量好的民办幼儿园。长此以往,民办幼儿园费用越来越高,家长就因为学

费贵而无法让孩子进入幼儿园,这样就加剧了入园难的现象。

二、策略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奠基,只有基础教育打得结结实实,以后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对人的认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解决幼儿入园难的情况时刻不容缓的。公共财政应该面对最广大的人群、最弱势的群体。而

现实是,幼教方面的公共财政只有少数强势家庭的孩子在享用,这有失公平。所以应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改扩建、新建幼儿园,;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针对以上造成幼儿入园的种种原因,提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尊重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尊重学前教育规律,自觉按学前教育规律办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学前

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缓解

“入园难”的根本举措。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目

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不能被其他学段所取代,也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学段。学

前教育研究人员要静下心来,力戒浮躁,努力探究学前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

观和教育观,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强化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

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强

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入园难”的根本保证。另

外,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是保障。近些年来的实践

证明,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投入责任,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学前教育

发展问题。各地要认真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

度。要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

有标准,资助有制度,改变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不投入、少投入的现状,不断提高

财政投入水平。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

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加强监管,规范办园。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区县

一级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实管理力量,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切实履行好职

责。要加强对幼儿园准入、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对教师资质、人

员流动、工资待遇、教育教学、卫生保健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实行动态监管,规范办

园行为,不断提高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三)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加大幼儿园的数量是改善幼儿入园难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按照有关规定配

套建设幼儿园。要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

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

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

儿园。公共财政投入要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偏

远地区建立幼儿园,使农村、边远地区幼儿有机会进入幼儿园学习,改善幼儿园分布

不均的现象。对于城市幼儿园杂乱现象,政府要对幼儿园进行调整和整合,同时提高幼儿园举办的要求,避免私立幼儿园随意开放。在国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同时,社会也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入园机会,大力发展和增加幼儿园,提供覆盖面广,基础设施全的幼儿教育平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例如,鼓励开办社区幼儿园,在区域创办幼儿园。可以满足一些中低收入入群的需要,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让这些园的教师、保育、安全、卫生等方面都符合标准。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四)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的一个重要举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幼教并安心从教,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严格准入,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幼儿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素养,更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善于与孩子互动交流,要把热爱这一岗位、适合这一岗位的人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二是核定编制,根据国家规定逐步配齐教职工,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三是落实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合法权益,消除后顾之忧,让广大幼儿教师心情舒畅搞教学。四是加强培养,做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必要研究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制度,严格上岗、聘任等环节的资格准入监管,并创新幼师培养方式,努力办好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

(五)严格制定收费标准

家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定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学龄儿童家庭的入

园经济负担。国家有关部门2011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一是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收费标准;二是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三是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四是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幼儿园要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予以公示,加强社会监督。五是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俗话说,三岁看老,当家长们普遍把幼儿园当做孩子们人生的第一条起跑线时,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千千万万的家庭。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国家的困扰?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教改的呼声言犹在耳,我们有理由期待,学前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来到!

参考文献:

原因与策略 篇3

关键词 口算 调查 策略

期末考试结束后,本人主要负责本校四年级的数学质量调研,在监考以及批阅四个班大约160份学生考卷中,我发现当前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容乐观。在这次质量检测中,12道口算题有少数学生2分钟时间内没有完成,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采用了笔算,而且正确率较低。全正确的有132人,只占总数的82%,个别学生错的还不止一道。

一、口算错误的原因调查

从学生的口算情况来看,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做得慢,正确率也低,他们对计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而且不能正确地使用简算。分析他们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习信心不足。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做题时怕做错,而越怕错就越紧张,越紧张越容易看错算错,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学习品质不高。看错题目、抄错、漏写数据、遗忘进位或退位等,这些错误,被我们习惯上称为“粗心”,其实与学生的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的学习品质都有关系。如120×4有人看成了除法,得出30的荒谬结果。还有的学生把数字看错抄错,把3看成8进行计算的现象也有发生。

3.受强信息干扰。小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180÷20,很多学生受到被除数末尾是0的影响(强信息),而忽视了商不变规律(弱信息)的思考方法,把答案算成了90。

4.思维定式影响。定式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比如简便运算能使计算过程又快又好,所以当学生遇到同类问题时,思维定式容易使他们“得心应手”。比如:240-40÷2这道题,有人觉得凑成整百数计算比较简便,就先算减法,得到200,再除以2得到100,这完全是受簡便运算的思维定式影响。

二、应对策略

口算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决不能忽视口算能力的培养。认清了小学生产生口算错误的原因,我们需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1.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力求达到“三化”。⑴基本型口算自动化:在低年级教学表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时,对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要求学生人人过关。不仅计算要正确,而且要达到答案“自动化”,即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并且要记忆一些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等,灵活运用。

⑵发展型口算算理化:要学习运算规则,不仅要知道该怎样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口算20×4时,可以先算2×4=8,再把“8”后面添上一个“0”。教学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2×4时,实际算的是2个十乘4个一得到8个十,也就是80。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⑶灵活型算法最优化:《数学课程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多样化算法中,找到一个普遍能接受、能理解掌握的算法,促进算法最优化,为后面的笔算打好基础,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2.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确保过“四关”。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防止口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确保学生过“四关”,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⑴审题关。要认真细心地审题,先看清本道题目的数字和符号,仔细观察每道题目的特征,再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切忌一味图快。⑵抄题关。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特别是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避免因为书写不规范造成看错题、算错题的情况,杜绝“粗心”的毛病发生。⑶简算关。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⑷验算关。口算完,注意对原题进行细致验算。养成计算后必然验算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减少计算错误,提高口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努力做“二式”。⑴常规式。每节数学课前利用几分钟,做20道口算接力题,并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对,成绩计入小组的竞赛评比中。并做到长期、常规式训练。⑵多样式。可根据每节课的内容选择开火车、做游戏、投影、卡片、竞赛等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在巩固练习中设置一定场景的智力闯关竞赛,每一关都有相应的口算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闯关,最终可以得到奖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提高口算能力。

道路翻浆的原因与防治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道路翻浆,道路养护,道路安全

1 翻浆发生的机理

翻浆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集中在夏秋之交或秋季。由于降水下渗使地下水位升高,进入冬季,当路基表面开始结冰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首先开始结冻,形成冰晶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的弱结合水被吸引至冰晶体上冻结,于是与冰晶体接触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由于水分子的吸引作用,路基下温度高处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当水源供给充足时,发生连续移动,就使路基上大量聚冰,形成聚冰层,如果聚冰层过厚,路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如超过孔隙所能容纳的数量,就要引起路基冰胀,严重时造成路面隆起开裂。春季气温回升,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开始化冻,由于路面结构层的吸热和导温性较强,使结构层本身及路基上面的土层融化,因而冰冻层上融化水分不能向下或两侧排出,使路基上部处于过湿状态,当温度继续升高,融化至聚冰层时,路基温度更大,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这样路基化冻过程中的强度显著降低,以致丧失承重能力,在行车作用下发生鼓包、开裂、冒浆等状况,路面大量破坏,形成翻浆。

2 影响翻浆发生的因素

2.1 土质

粉性土易发生翻浆,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土体强度下降快,失去稳定性;黏性土毛细水上升虽快,但速度慢,只有水源充足情况下,才能形成翻浆;砂性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翻浆。

2.2 温度

一定的冻结深度和冷量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初冬温度较暖,且冷暖交替出现,温度为0~5℃时停留时间较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面下较浅处。大量的水分聚流到离路面很近的地方,容易发生翻浆现象。反之,如果冬季一开始就很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离路面较深的地方,土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现翻浆现象。春季化冻快,天气骤暖,土基急速融化会加重翻浆的程度。

2.3 水分

翻浆过程就是水分在土基中转移、变化的过程。地势低洼路基附近的地表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加之若雨水过多,土基含量加大,地下水位增高,所以会形成翻浆现象。

2.4 路面结构

翻浆现象和路面结构是有紧密关系的。路面结构对翻浆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比较潮湿的土基上铺筑黑色路面,因该路面结构透气性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出来,使路基强度降低,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就会出现严重的翻浆现象。

2.5 行车荷载

道路的翻浆现象是通过行车荷裁的作用暴露出来的,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和翻浆路段上交通量越大、车辆越重,翻浆也会越多、越严重。

3 路面翻浆防治措施

3.1 做好路基排水,适当提高路基高度

在取土方便的路段,宜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填筑路基,这样可以增大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间的距离,保持路基上部土层的干燥,防止在冻结过程中路基因水分聚冰而失稳,适当加高路基是一种比较经济易行的常见措施。

3.2 增加路基填土高度

在路基设计时,应使其满足一定的填土高度,使其保持在干燥或中湿状态,当路基填土高度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时,冻结过程中水分的供给就越充分,迁移的水量就越多,这样引起道路翻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提高路基的填土高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同时路基填土高度提高,水分向路基表面迁移的距离就显著增长,大部分水在迁移到路基表面之前就能冻结,这样也可以大大减少路基表面的聚冰层厚度,从而减少其融化后的含水量,降低道路翻浆的程度。

3.3 铺设隔离层

可以在路基一定深度范围内铺设透水型或不透水型的隔离层,透水型的隔离层常用的材料有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而非透水隔离层目前常用的材料有沥青土、沥青材料,以及一些塑料薄膜等,两者的目的都是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以保持路基上部始终处于干燥状态,防止道路翻浆的发生。

3.4 更换路面结构层

路面结构层的种类对道路的翻浆也存在较大影响,在容易引起翻浆的道路地段,其垫层可以用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砂砾垫层,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不仅能够蓄水,也可以作为排水通道进行排水,减少路基的积水。不仅如此,砂砾垫层在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而且砂砾垫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作为应力扩散层,能够将路面传来的荷载进一步扩散,从而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减少路面荷载对道路路基的损害。

3.5 添加化学外加剂来处理道路翻浆

通常在处置道路翻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化学固化剂进行处理,向土中添加一些化学固化材料,用来吸收土中的水,由于胶结作用使土颗粒紧密胶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且致密性的混合土体,降低道路翻浆发生的可能性,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等,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各种复合材料、混合材料、化合材料、聚合物材料等新材料也陆续应用到土工工程中,这给土体加固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前景。

3.6 优化路线设计

在施工前期路线的选线过程中,应调查路线沿线的地质、水文及气候等情况,尽量避免翻浆等地质不良的路段。并且路线走向应尽量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平行,防止降雪和风吹雪在路基两侧堆积。此外,还可设置缓边坡的流线型断面来防止翻浆的发生。

4 道路日常养护

4.1 秋季养护

秋季养护的主要工作是排水,尽量防止水分进入路基。路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使路基发软开始翻浆,应及时在路肩上开挖横沟,排除表面积水,沟宽30~40cm,间距5m左右,沟深至路面基层以下,高于边沟底。路面坑洼严重地段,除设置横沟外,还应顺路面边缘修纵向小盲沟或渗水井。

4.2 冬季养护

冬季养护的主要工作是防雪、除雪和防冰。

防雪:在积雪轻微或较多的路段,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栅栏临时性防雪;在积雪较严重地段,还可设置防雪棚、溜雪槽、防雪走廊等。

防冰:采取的最简单的临时办法是在冰面上撒雪,较好的办法是在结冰的路上撒铺一层砂、炉渣、矿渣、小砾石或碎石、石屑等。

4.3 春季养护

养护的主要工作是抢防。一是在交通量较小、重车通过不多的公路上,可用木料、树枝等维持通车,翻浆停止,路基渐趋稳定后,应及时拆除柴排,恢复路基原状。二是在翻浆严重路段,应控制重型车辆通过或令车辆绕道行驶。

4.4 夏季养护

养护主要工作是修复翻浆破坏的路基、路面,采取根治翻浆的措施。一是挖换土壤,换填砂性土或碎(砾)石,分层压实铺设路面。二是排除路表积水,及时修补路面沟槽和路肩坑洼使其平整。三是换铺粒料。四是设置砂桩,可在行车道部位开挖圆形或矩形的渗水井,将井内的水掏出并加深,当渗水停止后,即填入粗砂或碎(砾)石,以形成砂桩。

5 结论

道路翻浆是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频率相当大,对道路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旦发生翻浆现象,将会给道路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带来行车安全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或条件,根据翻浆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当的处治措施,从源头上杜绝翻浆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厚田,白志勇,等.土木工程地质[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原因与策略 篇5

而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的意义可从以下几点予以分析:①控制项目工期,工程造价预算工作能够对建筑工程返工和设计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其原因在于,对工程造价强制化手段的运用,可对工程投资资金实施科学预算,以此推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②判断建筑工程是否盈利,造价预算作为工程造价管理核心内容,通过资金预算空间的控制,缩减建筑投资款,贯彻落实建筑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③明确项目目标,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由于不重视工程超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出现管理体系不健全、建设目标盲目、资金使用不当等状况,增加了建设资金浪费,而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实现建筑企业利益最大化。

浅谈小学学困生原因与辅导策略 篇6

1学困生产生原因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但有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程度、父母教育重视程度等因素,还包括智力发育、自身情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性格养成等因素。

1.1内部原因

1.1.1 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不愿意听讲、不会听讲,喜欢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自控能力差,贪玩。

1.1.2 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当日知识当日消化吸收”。他们对所学知识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没有做到真正消化吸收,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1.3 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学困生学习上长期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班级“底层”,从来没有或者很少获得诸如“三好学生”等荣誉的表彰和奖励,很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鼓励和认可,他们心理上异常敏感、脆弱,学习上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

1.2外部原因

1.2.1 社会和家庭因素。社会上存在的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因素使部分学困生长期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如果家庭、父母对孩子再疏于管理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脱离监督教育,极易造成该类孩子逃学、厌学现象的发生。

1.2.2 学习基础差。由于孩子上学前接受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孩子学习基础差别也很大,导致学前教育基础差的孩子不适应或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小学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偏科、断层等现象的发生。

1.2.3 老师和同学原因。因为学困生孩子的短暂掉队或较长一段时间的掉队,老师往往由于工作较忙等原因忽略该类孩子的心理感受,没有及时给予该类孩子表扬和鼓励,同学们也往往由于该类学生的短暂掉队而看不起他们,导致其心理上的孤独、失落和极大的落差。

2学困生辅导策略

转化和辅导学困生不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要求,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所在,更是良好师德的重要体现。面对学困生,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策略,要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2.1合理给学困生差距分类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上会有困难,无非这几种情况:有的孩子聪明但懒惰,有的孩子很努力但确实反应慢,有的孩子既懒惰又反应慢。要搞清楚每个学困生的问题出在哪儿,对症下药。对于聪明却懒惰的孩子,要事无巨细,严格要求,尽可能地去除其身上的浮躁之气,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使他们的心踏实下来、静下来;对于努力但反应慢的孩子,要多鼓励,多给他打气,让他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既懒惰又反应慢的孩子,一定要保证他的听课质量,保证他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2.2及时肯定每个孩子的每一次每一点进步

这一点对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蓝裙子效应”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有人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就像好学生人人喜欢,老师更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但学困生容易被一棍子打死,老师讨厌他们,其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们,因此一旦学困生有了进步,而老师看不到或忽略掉的话,几次下来,他们容易产生消极懒散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我们要做的是让残缺趋于完美,而不是让残缺更残缺。

2.3让学生张嘴说话

让学生张嘴说话,不是让学生乱说,而是让他向老师说出他学习的困难。学不好总有原因,要让他说出来。这一点比较难,因为一开始没有孩子会主动和老师说,这个要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程度。知道阻碍他走下去的障碍是什么后,老师会更有侧重地进行辅导。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很重要

以阅读题为例,刚开始的时候,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做阅读理解题,怎么教都不会,于是我索性放弃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方法,整整四节课我和孩子一道一道地做阅读理解题,在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做的过程中,慢慢地渗透给他们方法,时间长了,见得多了,学习能力肯定会越来越高。

2.5唤醒自觉,赶走麻木

原因与策略 篇7

原因

1.外在的客观原因

(1) 政策瓶颈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理论上与实践中都有歧视农村的倾向, 区域差异大,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教师待遇低, 许多农村学校房舍紧张, 信息化水平低, 办学条件捉襟见肘, 处于勉强维持运行状态, 要拿出钱用于教师教育是难上加难。

(2) 制度瓶颈

教师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造成应付了事, 达不到实效。农村教师缺少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发展、深造的机会, 教学实践中缺少专业引领, 无缘接触先进教学理念。许多大规模的教学活动, 只有重点学校教师才有展示的机会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

(3) 资源瓶颈

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大, 农村学校存在封闭性、边缘性和落后性特点, 信息闭塞、资料短缺, 可参阅的资料少, 缺少优质教育信息资源, 不会用或很少用互联网查资料、制课件,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这里的世界很无奈”, 久而久之, 成了井底之蛙, 集体走向平庸。

(4) 管理瓶颈

许多农村学校认为教师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成为被剥夺了专业发展时空的“教书匠”, 疲于应付各种教学检查和杂务, 教学行为、工作绩效被固化, 束缚了手脚和个性, 整天就是埋头备课、上课、改作业, 应对检查, 很忙、很累, 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

(5) 评价瓶颈

教学谁做主?从理论上讲, 当然是教师和学生, 然而考试、评价、检查等无形的“手”在左右着教师的教学自主权, 以分数来评价教师, 不得不教死书、死教书、拼时间、搞题海, 疲于奔命, 哪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创新教法,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无暇加强自身建设。

2.教师自身主观原因

(1) 局限于后喻文化

北美哲人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类:一是后喻文化, 特征是用过去指导未来;二是互喻文化, 特征是用现在指导未来;三是前喻文化, 特征是用未来指导现在。在新课程实施的互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已经存在的今天, 多数农村教师仍重复着昨天的师道尊严故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后喻文化, 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要求。有多少教师恨铁不成钢而变相体罚学生, 有多少教师把对学生的一腔热爱化为千顷题海, 最终淹没了学生的个性, 又有多少教师撒手放任, 最终使学生荒废了学业。

(2)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如果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那么教师的一个教学行为能透视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很多教师“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看路”, 只注重眼前的教学效果, 沉睡在“本我”中、没有唤醒“自我”、更不能实现“超我”。认识不足, 观念就不可能转变, 行动当然也就不会有突破, 不从事教育理论的知识学习与探究, 缺乏教育科研意识的“发酵”已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 丧失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3) 知识技能裹足不前

农村教师教学钻研较少, 惰性滋长, 不学习教育理论, 不能把握教育前沿信息, 不思考自身学习问题, 使得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专业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失衡, 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较差。没有教学研究意识, 缺乏对教学新思想、新内容、新手段的钻研学习, 往往浅尝辄止。

策略

要化解制约因素, 让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倡导的口号变为现实的组织行为和教师的自觉行为, 帮助青年教师消除“破土”期的困惑、中年教师“高原”期的缄默以及老年教师“休眠”期的沉默。从多维视角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才能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化跨越式发展。

1.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政策视角

周济部长在2005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各级政府要坚持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地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改革和创新农村教师教育体系, 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提供支持与服务。因此要保证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写进了十七大报告。如温州市委市府出台的文件《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强市的建设》中提到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 每年拨款由原来的3000万提高到6000万。

2.落实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法律支持视角

农村教师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策的保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13条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 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教师法》第19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订教师培训规划, 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要增大教师教育经费的直接投入, 帮助农村教师支付接受继续教育的费用等措施来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3.建立多向互动的学习平台——教育行政视角

面对教师专业成长和积极性调动的困局, 要从行政上推动, 如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推进城乡学校合作, 建立区域学校间教研网络, 实现教研互动, 改变农村环境闭塞、信息交流匮乏、教学任务繁重而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先进教育教学信息的状况。如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省级骨干培训;温州市教育局开展的农村教师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开展“走近农村教师、走进农村课堂”送教下乡活动;农村学校联片教研等。开展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等各项教学评比, 降低了门槛, 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4.做好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业务指导视角

要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 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抓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 抓好省、市、县、校四级连动的骨干与普通教师各层面经常性培训。培训时间选在假期, 采取集中培训与平常节假日分散培训相结合, 校本培训因地制宜。培训内容要与专业对口, 力求精悍而实用, 要能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所遇见的普遍问题, 在观念上和教育思想上给教师以新的启迪, 在技术上予以专业指导, 通过具体和典型的教学案例的剖析, 让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 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启发和创新。注意倾听农村学校教师的心声, 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以“结识几位专家、深交几个骨干、反思几个问题、解决几个难题”为培训目标, 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5.做好校本教研, 创良好环境——学校管理视角

教研、科研、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必然选择。开展咨询、研讨活动, 通过课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实现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培养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开展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 , 新教师基本功考核, 中老年教师的基本功升级。加强教研组建设, 对内盘活学校的学习资源, 开展同课异构, 抓好听课、评课活动和优质课评比, 做好专题教研,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研环境, 建立新型教研文化。优化备课活动, 形成“写、议、改、补、记”五位一体模式。开展课例研讨, 推行“说课、上课、听课、议课、改课一条龙”的教研模式, 领悟“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的内涵。

6.在学习中教学, 在教学中研究——自身建设视角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向书本学习, 向问题学习, 向生活学习, 向实践学习, 在研究中学习。勤学习、重实践、善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 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真正动力。深化专业知识, 拓展专业技能, 丰富专业情意, 过好四关:学历关, 基本功关 (三字一话多媒体) 、课堂教学关、教学札记关。在案例反思、行为跟进、专业引领中进入研究的三种形态: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育事件的主题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寻求问题解决的探索。

原因与策略 篇8

一、产能过剩概念的界定

1.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 指的是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实际生产能力超过社会需求。由于各行业技术特点及需求情况各异, 行业间的最佳产能利用率也是各不相同的。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出现的正常现象。其中既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原因, 也有经济周期和企业之间正常涨落的因素。2006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 我国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 其中钢铁、汽车、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铜冶炼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

2. 产能过剩与生产过剩

产能过剩与产品的供求状况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是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的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经济条件下, 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 是市场经济内在形成的自然结果。产能过剩与生产过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过剩是指人们有实际购买能力而言的生产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而言, 生产的产品太多了, 它是一种相对过剩。生产过剩通常与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 普通的支出能力不足以维持充分就业情况下的产能规模, 并最终会出现生产萎缩和大量失业, 引发经济危机。

二、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量行业产能过剩将导致物价总水平下降, 形成通货紧缩压力, 增加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产能过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压力, 而且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过度的产能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恶性竞争加剧, 企业利润率降低

产能过剩会加剧同行业内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于在同一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 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可替代性, 为了收回成本, 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此起彼伏, 导致恶性竞争加剧。由于企业竞争激烈, 竞相生产, 以致大量的商品充斥市场, 各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进行销售, 否则产品就会销售不出去, 这样利润就会大大减少。企业利润率的下降是产能过剩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

2. 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金融信贷风险增大

在产能过剩的局面下, 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的还款能力受到了威胁。由于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 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会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淘汰使企业的资金流通出现问题。银行的大量贷款收不回来造成银行呆账、坏账的出现, 增大了金融信贷风险。这部分贷款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失业问题突出

产能过剩问题主要借助于企业之间的破产、兼并、重组来解决, 客观上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 产能过剩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劳动效率。导致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 也会带来一定的劳动力过剩。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导致出现大量社会失业, 因而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我国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

1.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还不够成熟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形成的, 还没有形成完全面向世界、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体系, 许多制度、法规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市场主体缺乏灵活性和长远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一般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它可以随着产品数量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的价格, 从而避免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最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企业就是那些投资回报快而生产效率低的国有企业。这种企业的特点会吸引大量的民营企业参与竞争, 很容易造成某个赢利行业饱和, 从而形成该行业产能过剩。相比而言, 民营企业比较灵活, 很容易快速作出调整, 中小国有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处于相对竞争弱势, 更容易形成产能过剩。

2. 宏观调控政策不健全,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管理市场经济的政策和模式。即使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全正确, 由于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也会出现与中央政府完全不一样的对策, 这样产能过剩就有了可能。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地方利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经济割据”。这一方面阻碍了商品流通, 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使部分产能过剩产品在国内难以进入合适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 为低水平、重复建提供了前提条件, 使低水平产能得以生存甚至过度扩张。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地方政府投资膨胀的主要诱因。

3. 政府供给机制不合理

政府供给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调动社会资源、干预经济增长的能力过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无疑是正确的, 但我国的投资结构有待优化。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但我国政府控制社会资源、干预经济增长的能力仍然很强,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地方政府过多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 致使部分行业投资过度膨胀。其次是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政绩考核是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上项目的巨大压力。由于GDP的增长容易凸显政绩, 许多地方政府把一个综合考核体系简化为GDP增长, 不惜采取拼资金、拼土地、拼规模的发展模式, 不顾地区的资源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盲目大上项目, 上大项目, 进而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度膨胀。

四、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策略选择

1.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 首先要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完善和严格执行企业投资的核准和备案制度, 逐步放开负外部性明显或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管制, 允许各类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自由进入, 使企业成为自主投资、自主决策、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推进投资主体改革, 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要注意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硬化企业预算约束, 消除盲目投资建设的基础。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尤其要在国有资产经营者选拔任用体制、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其次是是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放开投资领域准人限制;完善和调整民营经济融资体系, 支持民营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发展民营经济所需要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

2.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从长期来看,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最根本策略。出现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退出成本较高, 难以顺利退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过多, 供给必然大于市场需求。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 降低企业的退出壁垒, 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一是按照市场化原则, 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同时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机构也相应进行改革, 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为企业并购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鼓励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兼并重组, 为企业的并购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必须增强全局观念, 妥善解决企业兼并、破产、重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做好人员安置等方面工作, 尽量减少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

3. 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手段

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显露, 一方面反映出中央与地方调控取向上的不一致,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宏观调控手段运用不合理、治理政策措施不协调的问题。缓解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在法律手段的运用方面, 目前还比较欠缺, 必须作为治理产能过剩问题的主要手段加以运用和加强, 相应的立法和修法工作要及时跟上。其次是坚持总量调节与结构调节相结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必要引导相结合, 关键是要做好事先调控与预警。对目前能源、资源、环保、市场等承载压力大的过剩产能以及行业布局不合理的产能, 应纳入年度调控目标, 采取分批调整、分批淘汰的策略。

4. 转变政府职能, 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面对产能过剩, 各级政府应做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弱化政府发展经济职能, 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调整和完善发展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对进行盲目投资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后果的, 在政策上进行制约, 或在法律上进行制裁, 保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首先,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目前要逐步推进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改革。进一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特别是完善中央政府投资体制, 控制政府投资总量,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其次, 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根据各地不同特点, 建立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 建立动态的监管和调控指标体系, 破除盲目追求GDP增长的倾向。将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内容纳入综合政绩考核体系, 根据不同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权重, 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

5. 调整出口政策, 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的出口, 坚决实施出口限制政策。要降低甚至限制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数量, 并从税收政策上进行约束, 来提高出口效益, 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降低国内资源和环保压力。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 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应该鼓励国内产品市场已相对饱和、产能过剩的部分行业,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要从经济政策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设厂。鼓励企业开发海外资源、开展国际合作, 可以减少和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国际储备高增长, 同时有利于对外进行产业转移, 实现原产地多元化。进行境外投资, 离不开相关政策配套与金融支持, 为此要积极推进境外投资的可兑换进程;完善境外投资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 出台关于境内风险资本参与企业海外上市操作方法的相关文件, 为国内风险资本的发展、壮大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6.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提高消费水平, 逐步消解过剩产能

当前我国生产能力比较充裕, 扩大国内需求不能再依靠扩张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否则将形成更多的产能过剩。因此, 应该从鼓励消费入手。只有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需求不足问题, 缓解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

首先, 加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 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公共产品的生产及服务的提供上, 构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与支撑体系, 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当前, 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量部分应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 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支撑作用领域。其次, 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人, 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注重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积极拓展广大农村市场,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释放农村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完善消费环境和相关政策, 切实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 扩大其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青岛校区) )

原因与策略 篇9

笔者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教学实践得出“跑偏”现象在小学低段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跑偏”现象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一、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学生“跑偏”情境分析

学生在跑步时本应按跑道、路线练习或比赛,但却跑不直,甚至跑成折线或S形,分道跑时会出现“串道”的问题,导致既影响自己又牵连他人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 (运动鞋踩到别人的脚或把别人撞翻、绊倒等) 。这种“跑姿的变异”,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

(一)眼睛没有看前面

跑步时,学生的眼睛起着“导航”的作用,本应看向前面,可是有的孩子眼睛不知不觉地看了“天空”,导致两腿“打结”绊倒;有的孩子由于自控力弱,随意爱表现,最终闭眼跑向铁栏;有的孩子因自身协调能力弱,出现了无意识的“低头歪脑”跑。

(二)两臂“错”摆,腿力不一

笔者任教的班级,三位学生的摆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李同学在30米快速跑时是“左右横摆”着跑,张同学是“打鼓式摆”着跑,王同学是“一弯一直摆”着跑。(下课后,我问他们注意到了自己的摆臂姿势没有,回答:没注意过,反正就这么跑了)

从三个学生回答中不难发现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出现“左右横摆”“打鼓式摆”“一弯一直摆”主要是孩子们两臂摆动不同步,或左右或上下摆。他们想跑得快、跑得直以至于用力摆臂,根本不知道该摆到什么位置,用多大力。两臂摆动路线异化和用力大小不均导致跑偏方向。

还有一次二(5)班和二(8)班正在人工草坪进行半场迎面接力赛。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操场。只见5班的卢同学接棒后,两腿前后摆动时“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跑,结果卢同学鬼使神差地跑到8班接棒同学这里,最终被8班的陈同学反超,输掉了一局。失落、沮丧都挂在5班同学的脸上。

卢同学之所以“跑偏”其实和他两腿摆动时“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跑有关,反映出卢同学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比较弱。这一时期的孩子,肌肉含水多、肌纤维较细,力量不足。同时,腿部力量控制不了身体的平衡引起了身体左右摇晃,最终导致跑偏。

(三)身体紧张,不免跑偏

“老师,我很害怕跑步。”一个弱小的一年级小女生悄悄地告诉体育老师。

“没关系,你就跑吧,跑慢一点也没事。”

只见小女生咬着牙站在起跑线上。哨音刚落,她就跑偏了且面无表情地跑过终点。

从她的面部表情和跑步时身体的四肢僵硬就能看出紧张的情绪使小女生畏惧跑步。这些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比较慢、胆子比较小的孩子身体过于紧张,使跑的直线性发生变化而出现跑偏。

二、小学低段学生“跑偏”现象的纠正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低段学生“跑偏”是可以预防和纠正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否能安全、有效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针对“跑偏”的不同原因,笔者以解读教材为基点,以了解学生为起点,提出了相应纠正措施。

(一)直线跑时“向上(下)看”或闭眼跑偏的纠正

为了避免看“天空”和“低头歪脑”的情境再次出现,笔者针对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纠正。笔者通过语言激励和不同的练习方法强化“眼睛平视前方”这个目标,从而纠正了直线跑时学生向上或向下看的错误动作。例如:

师:吴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原地踏步走时眼睛能一直看着我的引导牌。身体要正直,目视前方,抬头挺胸。

(生很认真地听着哨音做原地踏步走练习)

师:嗯,同学们走得不错。下面,我们要进行行进间的踏步走练习。要求还是身体正直、目视前方、抬头挺胸,眼睛看吴老师的引导牌。

(生按要求继续听哨音进行行进间的踏步走练习)

对故意闭眼跑的“小调皮”们采取的纠正措施:

(1) 通过视频播放一个个由于故意闭眼跑偏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真实事件, 教育孩子们直线跑时睁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举例说明为什么盲人在赛跑时一定要有人在旁边做引导的原因。告诫“小调皮”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二)直线跑时两臂摆动不协调和两腿蹬摆力量不均跑偏的纠正

李同学的“左右横摆”,张同学的“打鼓式摆”,王同学的“一弯一直摆”还历历在目。

【课例再现】

师:同学们,他们三人手臂摆得对不对啊?

生:不对。

师:哪里不对?

生:看得很别扭,感觉不对。

师:三位同学自己觉得对不对啊?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

针对他们的三种“另类”摆姿,如何纠正呢?

(1) 原地或行进间的踏步走练习。这有利于水平一学生建立正确的摆臂技术表象,原地踏步走→行进间踏步走,通过简单地走,巩固摆臂技术,体会摆动的路线和方向。

(2) 原地前后快慢摆臂练习。要求: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在两脚之间,听口令进行节奏性的摆臂练习和负重摆臂的练习。这有利于两臂的协调配合,提高用力的一致性。

对“深一脚、浅一脚”身体晃动着跑采取的纠正措施:

(1) 两腿交换跳练习,使两腿力量尽量趋向于平衡。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会对跑偏有很好的帮助。

(2) 原地或行进间抬腿练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提高了下肢的力量,也增加了上下肢的协调性。笔者在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口诀化记住抬腿练习要点:“身直”→“一抬”→“二靠”→“三放”。

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策略 篇10

1.1 树木品种

首先是森林树木品种对病虫害的影响。在森林前期规划过程中, 由于森林设计者没有确实了解当地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以及规划栽种树木的品种, 不能根据自然条件, 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进行合理的安排, 造成后期树木因不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导致适生性能较差, 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1.2 树苗引进

由于森林栽种面积较大, 在树苗引进时是大批量的采购, 购买树苗的品质不能进行逐个检验, 苗木质量不能保证, 直接影响森林的整体质量。再加上树苗在栽种之前要进行病虫害预防处理, 大量的树苗会造成工作量加重, 而很多工作环节的疏忽则成为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隐患。

1.3 栽种技术

栽种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病虫害的发生与繁衍。再加上森林土壤较长时间的利用, 导致营养元素的缺失, 如果不及时进行施肥整墒, 则会降低土壤对树木营养需求的提供, 导致树木抵抗能力下降。在栽种过程中, 如果对树苗栽种密度、森林郁闭度、可光照时间没有很好地掌控, 导致森林郁闭度过高, 内部通风透气性能较差, 可接受光照时间较短, 森林环境潮湿, 细菌滋生, 导致病虫害严重。

1.4 管理方式

由于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园林工作者的管理一般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 林木病虫害一旦发生则不可控制。在修剪枝叶时, 对病虫枝修剪不彻底, 或是对有病虫害存留的树木修剪后, 未对操作工具进行消毒, 直接使用在正常树木上, 使得树木在园林管理工作过程中被传染。在发病高峰期, 树木受到创伤未被处理, 导致抵抗力下降, 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另外, 园林工作者在发病季节未提前做好病虫害防御工作, 喷洒预防的药物导致病虫害发展迅速。

1.5 自然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温度的逐年上升, 气候持续干旱, 冬季气候变暖, 病虫害越冬死亡率较低, 遗传特性抗逆能力和抵抗药物的能力越来越强, 新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 原有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做好预防与检测工作

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与树种在不同生长时间常发生的病虫害是有规律可循的, 森林管护人员可以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丰富的经验, 预测出即将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等。所以, 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检测机制, 定期、定点或重点位置设置检测报点对其进行防治。

2.2 防治工作贯穿整个技术管理

首先, 要从营造森林以及森林规划入手, 对栽种整体局势、生态总体根据当地的自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 并对适宜栽种物种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适当的树种, 坚持适地适树, 营造混交林, 严格把控树苗质量。其次, 要根据树种可见光照需求、森林郁闭度、适宜栽种密度合理设计树木之间的距离, 降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第三, 注意林分结构、树种搭配以及抚育管理的方式, 保护林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性, 提高森林自身预防。对与修剪枝叶、树木伤口处理都要严格依照技术管理规定, 及时发现并修剪病虫枝, 防止病原传播。同时, 改变森林粗放型管理模式, 注意定期打扫卫生、肥水管理、清理垃圾以及病虫害, 注意土壤的养护与消毒, 增强树木抵抗能力。

2.3 掌握并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办法

对于林木病虫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将有益无害的生物通过生物潜能, 以及自然生态规律去应对病虫害的发生, 以微生物与鸟治理虫害。可以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风、土壤等因素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调节, 也可通过物理机械法对树木生存环境进行改变, 如光诱杀法、高温处理、制作塑料薄膜毒环等, 从而抑制其生长与传播。

化学方法是治疗方法中使用最频繁, 且效果最为明显的方法。可以根据病虫害直接选择对应预防和治疗的药物, 按照配比进行稀释, 然后按照说明采取喷洒、浇灌、注射、涂抹、诱杀等方式进行使用。化学诱杀法是利用昆虫对化学气味的喜好进行诱杀, 药剂喷洒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可大面积的消灭病虫害, 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李何斌.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科技与生活, 2011 (22)

原因与策略 篇11

【关键词】说谎 探究 对策 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的讲假话。而说谎行为是指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对于尚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

案例:记得我在教中班时,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豆豆,他脑子聪明、性格天真活泼,胆子很大,表现也不错。很自然地,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游戏时常常是领头人物。可是,有近段时间,我觉得他在活动中有说谎现象,有时候事情明明是他做的却抵死不认账,教育起来大伤脑筋。家长又跟我反映说:豆豆这些天爱撒谎,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请我帮忙教育教育。于是就观察豆豆,经常与他交流、沟通。经分析后,最后我得出结论,凡是豆豆有说谎行为时,大多是在大人赞扬别的小朋友的时候,或者在做事后希望得到表扬。

豆豆的行为属于无意说谎范畴。也就是说,幼儿没有具备有意骗人的主观动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说谎。没有紧张、内疚、恐惧等情感体验。这种行为在孩子期间并不少见。由于说谎是一种不为社会接纳的行为,因此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幼儿说谎的问题呢?通过我多年对幼儿的观察以及教育实践,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是假性说谎,还是真性说谎,然后针对性的引导。

二、说谎种类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假性说谎

假性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

比如,有一位小朋友与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骗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

以下有三个引导策略:

1.有技巧地处理,恰当满足宝宝的需要

假如宝宝说:“我们家有一只小狗”(实际上没有),家长需要清晰宝宝只是把他的渴望说成了实际情形,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渴望有一只小狗。这时,切记不要与宝宝较真儿:“瞎说,我们家没有小狗。“可以让宝宝描述小狗的样子,学学小狗的啼声,和宝宝玩玩与小狗有关的游戏,让宝宝有一种高兴的情绪。家长也可以在这些谈论之后,告诉宝宝:“我们家没有小狗,某某家有小狗。“可以带着宝宝去看小狗,依据情形恰当满足宝宝的请求,逐渐地让宝宝分清设想和现实。

2.借机发挥宝宝的想象力

可以应用宝宝不着边际的话培育宝宝的想象力。如,当宝宝说:“我会开汽车”时,家长可以适时引诱宝宝想象如何开汽车,应用角色游戏扮演司机、售票员等角色,通过想象再现现实生涯。

3.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宝宝模拟的对象,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诚实取信,对宝宝要说话算数,不能空承诺言。

父母应了解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首先要放弃自己的成见,去听一听孩子真实的想法,因为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如果孩子能主动承认错误,这个时候父母还紧追不舍的话,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始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真性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1.模仿大人说谎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骗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骗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論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三、面对孩子的说谎所采取的教育对策

(一)由于孩子智力、知识水平尚低而造成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父母应轻

切地指出与事实相违的地方。应采用耐心说服、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光彩的。

(二)学会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的地位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多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替自己辩解

的机会。而且还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不要应付似的敷衍孩子。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成人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诚实行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少数社会适用性困难的孩子,即使发现有说谎行为也不要就事论事,首先要帮助他们减轻,消除心理紧张。

(四)用想象认知法除去孩子的虚荣心

应用想象认知训练来消除儿童的说谎。如,给孩子讲一些类似“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自我意识到诚实(不说谎)的好处,以及想象说谎所面临人人厌恶的情景,使其自我发展,说谎确实不受欢。

总之,孩子的说谎不必太过重视,也不可不重视。通过幼儿展现出来的说谎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同时了解我们教育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早矫正幼儿的说谎以及对孩子心理发展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便让幼儿每天在愉快、爱意浓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儿童说谎原因及矫正策略》.幼儿教育,2001年.

[2]笪文、袁传明、杨汉麟《名人论儿童“说谎”成因及对策》,1998年.

原因与策略 篇12

1 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

1.1 建筑行业竞标有失公平

公平应是建筑行业招标、投标、竞标过程中一贯遵守的原则。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招标投标过程中, 暗渡陈仓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某几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商家串联起来哄抬竞标价格、招标负责人与个别商家已建立经济利益关系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真正有能力、建筑原料价格合理、建筑水平高超的商家失去中标机会, 这样一来不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会增加建筑工控造价失控现象的发生。

1.2 建筑行业造价决策有失偏颇

建筑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造价决策, 一个正确的造价决策应是基于全面且系统的考察建筑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上的。但实际上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制定造价决策之前并未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 而是直接根据数据猜想或个人经验制定, 制定出的决策不仅是有失偏颇, 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无法真实的反应造价预算。

1.3 建筑行业设计理念有失先进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 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的造价设计理念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科学合理且先进的造价设计理念应是综合建筑施工过程中多方面因素而形成的。如果不能认真的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地考察, 就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造价范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设计理念的变更不仅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还会存在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而某些建筑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修改设计图, 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还会在无形之中增加造价失控现象的发生。

1.4 建筑行业预算有失公理

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常多发于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 建筑企业由于设计理念较为落后, 从事图纸设计的员工专业素养不够, 但为了将经济利益最大化, 并没有寻找专业的设计公司来进行图纸的设计, 而是直接由本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图纸的设计工作和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 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得造价预算有失公理, 还会导致施工后期出现造价失控的现象。

1.5 施工过程可变因素较多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会引起造价失控。比如, 建筑合约不完整、设计格局变更、等造成设计理念的改变, 从而引发造价变更甚至是造价失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力造成工程计量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由于采购部门市场调查不全面造成建筑材料实际价格超过造价预算、由于设计图纸临时变更造成施工进度迟缓等现象,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造价变更甚至是造价失控。

2 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控制策略

2.1 公平合理招标竞标

为了秉持公平合理的招标竞标原则, 一定要严格控制不公平现象, 从根本上为投标商家营造出公平合理的竞标环境。应不断提高招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杜绝工作人员与个别商家为了经济利益而达成某些共识。竞标商家也应主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不参与或不谋划不公平竞标事件。除此之外, 在选择中标商家时, 应着重考虑其是否具有完成工程的能力、是否具有优秀的合作团队、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只有具备上述能力的商家才是合格的中标者, 才能完成施工任务。

2.2 科学制定造价决策

科学正确的造价决策不仅能从根本上降低建筑工程造价失控, 还能为施工进度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因此, 建筑企业一定要认真考察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造价决策才能够真实的反映造价预算, 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造价失控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制定造价决策之前, 科学收集相关数据、认真进行大量考察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造价决策。

2.3 积极引进设计理念

科学先进的设计理念不仅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还能减少造价失控现象的发生。现阶段我国的造价设计理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仍处于落后地位, 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计理念, 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实际情况, 充分借鉴成功的造价设计理念, 以此提高建筑企业的造价设计能力。除此之外, 建筑企业也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以此提升企业的造价设计水平。

2.4 制定预算编制并控制可变因素

合理进行造价预算的编制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可变因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造价失控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之前, 全面且系统的考察实际施工情况, 科学合理的制定预算编制, 杜绝主观猜想现象的发生。建筑企业还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可变因素, 杜绝设计图纸多次更改现象的发生, 除非出现重大建筑施工事故, 否则必须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纸完成施工。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仅可以及时反映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还能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公平竞标、科学制定造价决策、积极引进设计理念、合理制定预算编制、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就一定能够使造价失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并充分发挥建筑工程造价的真正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 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行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不仅会影响投资方做出正确的决策, 还与建筑施工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文章主要阐述现阶段造成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与如何控制, 以此发挥出建筑工程造价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失控,原因,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 2016:1.

[2]翟久梅.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12.

上一篇:提升企业执行力下一篇:电子胎心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