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与原因对策

2024-09-19

缺陷与原因对策(共12篇)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1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 与护理学发展趋势一致, 经历着“以患者为中心”, 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这种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做出全面、有效的护理计划。为此护理工作要按照自身特点和规律性来规范自己的技术操作和规程。为不断提高我科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在工作上严格遵循正规操作规程, 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发生的护理缺陷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反馈的护理缺陷123例, 并计算百分比。

2结果

阴道纱布遗留2例 (1.63%) , 术后、产后跌倒8例 (6.5%) , 婴儿抓伤32例 (26.02%) , 新生儿颅内出血专科护理操作不规范5例 (4.07%) , 新生儿脐带剪除不洗手24例 (19.51%) , 阴道手术备皮不认真15例 (12.20%) , 漏执行医嘱12例 (9.76%) , 停医嘱错误致多执行或少执行17例 (13.82%) , 药物含量写错8例 (6.50%) 。

3造成差错的原因

3.1责任心不强, 工作粗心大意, 查对不严, 凭印象执行医嘱, 不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是妇产科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护理操作是一项重复率较高的工作, 易使护士以习惯性思维方式去判断和处理事情, 不遵守操作规程, 忽视“三查七对”在各个环节中的落实[1]。多见于低年资护理人员。

3.2护士业务水平低, 临床经验不足, 对在操作中遇到的异常情况缺乏识别和应变处理的能力, 也是造成差错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护士给已停药的患者发药, 当时患者也提出疑问, 护士不加以分析, 不再查对核实而致差错。有的护士计算能力差, 药物剂量算不准, 也造成差错。

3.3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 或有但没有落到实处。岗位责任制徒有虚名, 管理者管理不到位, 教育力度不够, 新护士缺少岗前培训, 护士待遇低, 工作不安心, 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降低。

4对策

4.1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差错质量标准, 提高认识, 增强防差错意识。对差错进行分析, 找出致错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严防差错再次发生。

4.2制定奖惩制度, 对多年无差错事故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出现差错事故者给予惩罚, 引以为戒, 吸取教训, 严格三查七对制度, 杜绝差错。

4.3制度、流程执行不到位、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 在各实际操作中, 容易造成症状、体征不观察仔细, 异常情况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护理文书记录不详细以及出现用药错误或婴儿滑落、沐浴烫伤等。因此,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才能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2]。

4.4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并通过进修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 护士对于病区所接诊的疾病应有所了解。能够处理紧急情况。比如子痫的患者、异位妊娠的患者。来了这种患者首先知道要做什么。再有一个就是接新生儿、产房的护士送新生儿, 回来要检查新生儿的情况。要求要细心、有责任心。护理人员只有了解了妇产科所面临的疾病, 才能在工作中临危不乱, 减少差错的发生。

4.5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 护士长要加强监督管理, 科室管理要科学、规范, 对新护士要放手不放眼, 开展新的治疗项目或特殊药物的应用, 要勤检查, 严把关。护士长要参加总查对, 手术、新患者、分娩医嘱再查对一次。经常进行妇产科操作技术培训, 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经常检查物资准备情况, 随时补给以备用, 同时加大管理力度, 检查、督促制度落实情况, 并把检查情况和考核挂钩, 记录在每个护士的个人档案中, 随时提醒、反馈信息, 总结经验。敷料包做到定数量、定规格, 建立术前清点、术时清点、术后再清点并登记制度。及时发现术中遗留物品, 为纠正护理差错严格把关。严格制度的落实, 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 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 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关键[3]。

4.6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安全的意识, 护理人员要积极评估住院患者及新生儿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向患者进行指导, 如跌倒、坠床、新生儿抓伤、烫伤等的预防;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安全方面的指导, 嘱患者注意自身安全,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讨论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须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4]。现在的妇产科室中存在着许多基本医疗服务不到位, 专业水平相对落后的护士, 这样就从本质上影响了整体的工作质量[5], 易造成医疗差错的发生。杜绝妇产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医疗差错的发生, 就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实施护理计划, 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妇产科是医院的医疗纠纷高发科室, 风险大, 对妇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 应急能力要求强, 无菌要求高。因妇产科各方面的安全隐患较多, 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针对这样一个工作性质, 就要求妇产科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 并围绕质量管理, 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 认真落实护理措施, 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消除护理隐患, 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韦方霞.浅析妇产科护理缺陷原因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10, 23 (12) :192.

[2]朱秀峰.产科护理缺陷6例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2010, 7 (1) :202.

[3]齐敬英, 齐敬东.妇产科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334.

[4]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24) :2776.

[5]喻霞.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1) :689.

[6]徐明菊.如何防范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10A) :166.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2

护理记录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客观、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动态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活动的原始文字记载[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病历资料中的体温单、医嘱单、手术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它们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在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中具有法律意义,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笔者对现阶段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综述如下。

一。护理记录书写缺陷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体现在有问题时随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进行护理。但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忙于完成各种治疗和常规护理工作,不能将病情变化、护理活动及时记录,常常在临下班前回顾性地进行记录,造成记录不及时、漏记甚至无记录现象,使得护理记录的价值失真,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则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如1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患者,夜班护士予以吸痰5次,均未及时记录,当患者凌晨死于窒息时,家属指控护士夜间没有及时吸痰。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存在缺陷真实性是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有时为了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和没有及时评价的护理效果虚构于记录中,如在护理记录中每日为患者做口腔护理3次,而实际只做了1次。在当今患者家属陪伴率高达100%的状况下,护士的各项操作落实与否,是否巡视病房,都在家属的监督之下。另一种情况是在《护理记录书写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正确的修改格式后,护理人员对可以修改的内容加以扩大,甚至将某些实质性的内容加以修改,如患者咯血量下级护士记录为300 ml,上级护士修改为100 ml,这种实质性的修改,上级护士须提供可靠证据,否则在涉及法律诉讼时会降低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医疗记录一致。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表现为:①病情判断差异。如1例颅脑外伤病历中医生记录为患者神志昏迷,而护理记录为意识清楚;②护理体检不全面。医生记录甲状腺有2个2 cm×2 cm的肿块,而护理记录为1个1 cm×2 cm肿块;③病情变化时间、患者主诉内容记载不同。如急性阑尾炎病历中,医生病程记录为“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4 h,伴恶心,无呕吐”,而护理记录中记载“患者转移性右下腹痛7 h,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这种不一致可导致医疗纠纷。护理记录与其它护理文书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要求科学记录护理过程,用简洁规范的方式表达准确的意义,避免出现同一病历自相矛盾的现象。如体温单上记录“离院”、“请假”,护理记录却显示此时间段的生命体征。缺乏准确性、客观性《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明确要求护士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并应努力做到“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注重客观资料的描述,而不要将主观分析或计划性的内容书写于护理记录中。特别是对患者的引流量,出入量,呕血或便血的量、性状、颜色,伤口渗血情况,抢救时间等描述不确切;或是出现生命体征平稳、正常,血压偏高,无明显出血倾向,一般情况可,睡眠良好等属于主观内容的描述,严重影响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书写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表现在记录内容千篇一律或过于简单,语言表述不清,缺乏逻辑思维性,不能体现专科疾病护理的特点,缺乏动态的与护理活动相关的记录,重点护理内容不突出。同时,书写护理记录应格式正确、统一,字迹清晰可辨,严禁涂改,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词句或重要数据出现涂改或字迹潦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失去说服力。

二.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护理工作量大,人员缺编,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住院患者周转快且危重患者多,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比例高,护理工作量大,使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记录。同时,护理人员素质、观察能力、护理能力及书写表达能力等参差不齐,以致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全面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及实施护理措施的情况。

2.1.2 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及时而有效的沟通:由于资料收集渠道、方法不同,判断能力的差异及部分患者提供资料的随意性,加上医护间缺乏及时的沟通,易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2.1.3 护理记录表格缺乏统一标准且记录重复:护理记录表格不统一,需护士采用文字记录的内容较多,且部分内容如生命体征、液体出入量、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价等与体温单、护士交班报告内容重复,致使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花费大量时间重复劳动。

2.1.4 缺乏控制护理记录质量的有效环节:护理管理者加强护理记录的监查力度是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更要增加检查次数[,而缺乏“检查—反馈—改进”这种循环质量控制环节,必然阻碍护理记录质量的提高。

2.2 主观原因

2.2.1 法制观念或责任心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法

律意识,尤其是面对新形势下的举证责任倒置感悟不深,甚至有的护理人员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现漏记、错记、乱记等现象,极易引起法律纠纷。

2.2.2 对护理程序理解不清:护理记录应充分体现护理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5个步骤。当我们发现问题时,及时实施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好记录,而不是采用功能制护理的书写方法,只把病情、护理措施记录清楚即可。改进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目前尚有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即使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也会使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承担本不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充分理解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医务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还必须具备依法行医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关部门需教育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理行为的主体资格、护患双方的民事权力和民事义务、护理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监护人的顺序和责任、护理人员伦理规则等相关法律知识,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护患纠纷讨论的方式,使广大护士清醒地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明确自己在新的医疗环境下所处的位置,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护理记录的严谨性和重要性,认真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件,达到自觉维护护患双方权益的目的。

3.2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护理记录反映了护士在观察、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行为,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具体化的一个记录,是衡量工作好坏、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高质量的护理记录是基于护士正确判断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因此,在注重组织护士学习《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的同时,更要加大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知识培训力度,通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病历讨论、晨会提问等多种形式,培养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护士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应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归纳能力,全面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另外,还应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责任心,加强敬业精神,树立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3 推行科学合理的记录方法,全面提高书写质量,总结归纳出护理记录应遵循“三个随时、三个重点、三个不能有”的原则,值得借鉴,即有问题随时记,病情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焦点式护理记录是指以患者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作为焦点,然后将疾病的发生、病情、症状、体征或事件加以说明,将护理人员为此所执行的护理活动,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反应、结果用精练、严密、系统的词句表达在护理记录上。弥补了单纯由护理诊断

引导护理记录的局限性,具有真实再现护理过程、利于工作的有效衔接等优点。

3.4 加强护患沟通与医护交流

3.4.1 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护理记录的原始资料源于患者,是由护理人员不断深入病房,用感觉和视觉等感官所收集的患者资料,决不是护士坐在办公室凭借想象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护理记录的。所以,护士应经常到病房与患者交谈,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2 与医生主动交流:特别是对关键性的语句及数字首先经主管医生核查后再记录;发现书写记录不一致时,应及时与医生核实,避免同一份病历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责任护士每天上午参与医生查房,这样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医护信息及时交流,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提出医护文书一体化设想,即医护客观病史统一表格化,主观病史一体化,将医护记录的不一致降到了最低限度,有效地促进了医、护、患间的合作。

3.5 合理配置人员现阶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21]。面对这种现状,更需要护理管理者充分理解整体护理的精髓,科学安排班次和分配值班护士每日分管患者。做到8 h值班8 h负责,使患者均有专人负责,并完成护理记录;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作用,把好质量关。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缺陷  成因  对策

企业良好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了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正在加紧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本建成了结合自身特点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日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

自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用,严格按照基本规范执行相关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应用体系。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更全面地了解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通过进行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梳理,强化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意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应对风险,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更加标准化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反应,立即开展相应工作,查找并分析原因,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出具评价报告,改善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内部控制评价更加规范和标准,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逐渐显现

为了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上市公司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内部控制流程,坚守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和素养,致力于找出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同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根据2016年5月17日,中注协发布的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五期)披露:2016年1月1日~4月30日,40家事务所共为1530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444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0份,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6份。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发布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了自身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进行的相应的整改具体措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内部控制审计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分析

本文主要就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违规进行关联交易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及其交易行为,防范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确保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与关联交易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在规范关联方及其交易行为时,至少应关注涉及关联交易业务的以下风险:一是关联交易及其披露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二是关联交易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三是关联方界定不准确,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四是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损失或中小股东权益受损。五是关联交易执行不当,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不恰当的关联交易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也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

从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相关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来看,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问题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情况。例如:禾嘉股份关联交易管理中对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滇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滇中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生关联方交易未被及时识别,未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但是该公司仍在未获得股东大会授权的情况下与关联方进行了该议案所涉及的日常关联交易。一汽富维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主营业务90%以上来自关联交易,公司无法停止该关联交易。该公司认为该关联交易没有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但是从内部控制的制度要求来说,关联交易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方才可行。

(二)不重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我国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充分,所以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显得参差不齐,控制环境较差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够重视,实施内部控制的相关部门形同虚设。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确保充分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审计委员会的义务,其中包括负责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独立且客观地复核及评价企业的活动,以维持或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的效益与效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内部监督要素的要求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从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来看,部分公司在该方面存在相应问题。例如:华泽钴镍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该重大缺陷,使华泽钴镍审计监督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相关重大缺陷,并按要求及时向恰当的层级汇报。振兴生化公司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可能无法有效监控各业务单元,无法起到对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的作用。

(三)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明确规定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企业董事会应维持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以保护股东投资及公司资产安全,并将企业业绩及内部控制情况告知股东。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不够重视。一些企业只是碍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简单地设置了几个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没有做到有效地执行,更谈不上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了。

从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来看,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也是有所体现的。例如:盈方微公司对深圳市大坦数码电子有限公司的大额合同的变更未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所规定的流程履行授权审批程序,与之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有效执行;公司合同管理虽设计有效,但业务部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合同签订及变更流程。由于存在上述执行层面的重大缺陷,可能导致盈方微公司存在或有损失。亚太实业公司未能在执行内部控制监督过程中有效地执行与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并评价缺陷重要性的相关程序,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三、防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置。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监事会增强其监督的职能。另外,监事会成员的素质要求应强调专业化,选任具有经营、财务和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议上市公司授予监事会更多的监督权利。这些均有助于避免监事会的监督流于形式。

(二)增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提高内审部门的地位

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要靠人的作用来推动的,人是内部控制中是最关键的因素。企业的管理层是内控工作最重要的推动者,也是最关键的控制对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要控制普通员工,更要控制管理层,防止出现管理层随意逾越内部控制的现象。因此,企业应当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部门,担负着对外部审计部门的聘请和对内部进行有效监督的职责。审计委员会的地位理应得到提升,否则只能是形同虚设。公司内部审计对于信息披露和报告机制的有效建立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相关的问题,这些也都意味着内审部门的地位也应得到相应提升。

(三)强化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机制

上市公司应建立以内控制评价为核心,整合财务监督、法律合规、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并将内控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在运行时,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一是可以借助外部监督,让内部控制制度不再形同虚设,而是得到严格有效地执行;二是要强化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http://www.cicpa.org.cn/news/201605/t20160518_48651.html中注协发布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五期).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4

1 电子病历护理书写缺陷

(1) 护理记录过于简单。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 是重要的法律文书[1]。PICU是收住重危患儿的病房, 护理记录书写比普通病房更详细, 因电子病历相关内容制作模板在系统中, 可直接调用即可完成护理记录书写, 往往会框架化简单化。

(2) 护理记录拷贝现象严重。电子病历提供了复制粘贴功能, 相似病种的护理记录可以复制粘贴, 其结果虽然记录形式规范, 但内容空洞不能真实的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

(3)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缺陷。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要求书写内容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PICU的护理记录中的数据要求更应准确无误, 如药物的量, 引流液的色量、生命体征的数据等, 这些都是患儿病情变化的依据, 如果用模板中的数据或用主观判断的词语, 如大量、少量、明显等反映出的却是两种病情。再则就是在文字输入的时候会出现音同字不同的字, 如果不注意将会影响医生的治疗方案。还有上、下、左、右等关键词输错。。

PICU为高危科室, 临时医嘱执行要求在半小时内, 有些护士执行往往超过半小时, 且与记录时间不吻合, 未有动态记录。

(4) 记录的及时性缺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清楚规定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记录的, 可在抢救结束后六小时据实补记, 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及补记时间。抢救患儿时需要两人配合, 但大多时候因抢救患儿时间紧迫, 记录缺乏条理性, 造成护理记录中的抢救记录不完整, 如患儿的病程记录中病情变化时间、死亡时间与护理记录不同,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将会缺乏说服力。

2 影响电子病历护理书写的因素

(1) 电子病历护理记录操作因素。电子病历要求护士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比较高, 如5岁以上患儿记心率, 有些年轻护士由于意识不强或因工作繁忙, 会把数字键搞错造成心率记录不正确, 汉字输入又如“脓”字输成“浓”字, “褥疮”输成“辱疮”只有在打印出来的时候才会发现。记录缺乏有序性、逻辑性、层次性和科学性,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差。

(2) 护士综合素质能力。护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对护理书写规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有掌握本专科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护理记录[2]。护士书写基本功不扎实, 专业术语运用不熟, 护士在作中大部分的精力是在护理病人, 各种护理操作较多对护理书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 再加之由于PICU是重症患儿病情变化快, 抢救次数多, 护士任务重, 人员相对不足, 时间紧张, 从而影响书写质量。

(3) 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我国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是在病案可复印之中[3]。护理病历书写内容又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一份客观、完整的护理记录对保护医患双方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如何, 不仅反映了护理质量的好坏, 也为医疗、护理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 提高电子病历护理书写的方法

(1) 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护理记录的书写直接反映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 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工作责任心与书写水平。医院信息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电子病历中护理书写的操作, 出现问题及时与医院信息科联系, 书写电子病历时用词要严谨, 有些词语读音相同意思不同, 要杜绝这类差错发生, 合理使用空格键排版美观, 各种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平时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明确护理病历书写要求, 写出符合要求的护理文件。

(2) 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护理记录书写要求认真客观如实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在质量上护理部成立质控小组, 组织护士长定期对各科的护理记录抽查,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于考核挂钩。护士长每天检查各班次的护理记录,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对存在的共同问题组织学习, 并指导正确书写。

(3)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由于PICU是重症病房, 护理记录更应准确、如实、完整地进行记录, 比如脑外伤患儿入院, 头皮血肿大小可用数据来表示, 入院时左颞部有一5×6cm2血肿, 经治疗护理后现为2×2cm2, 这些可测量数据变化更应具体。同时也方便医务人员快速准确获得患儿治疗、护理及病情变化信息, 为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4)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及主观臆造、篡改, 做到严格把关。树立法律意识使护士意识到护理记录不仅反映护士的理论水平, 更能提高法律效力[4],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

4 结论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需要医院护理部和信息处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升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对护理书写内涵的重视程度。使电子病历中护理书写在临床工作以格式规范, 字迹清楚, 书写快捷的优势为医疗信息提供便捷, 并向智能化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秦莹, 吴宝勤.专科护理记录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护上进修杂志, 2007, 22 (17) :1571

[2]李春梅, 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水平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 (2) :64-65.

[3]卫生部医政司.《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5

摘要: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催生了新的流浪者社会救助法,将原来违反人权的强制收容遣送制度改为了新的自愿“救助”制度。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流浪者的社会救助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上流浪乞讨的现象。为什么实现新制度后街上的流浪者没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为什么流浪者不愿进入救助站接受救助?新救助制度真正履行了政府应有的救助功能了吗?本文将对这些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现行流浪者救助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实际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流浪者救助 新制度 问题 原因 措施

一、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产生的问题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现了城市流浪人口救助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转变。自新办法实施以来,救助管理工作稳步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也暴露出非常多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流浪乞讨现象亦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流浪乞讨者数量激增,一些地方救助站救助设施供不应求。

(二)职业乞讨现象严重,乞讨和欺诈的界线难以分清;由于乞讨能获得一定的收入,甚至出现“乞讨产业链”,人口拐卖猖獗,尤其将儿童拐卖去进行胁迫乞讨。

(三)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不愿意进入救助站,长期停留在流入地的公众场所,形成懒惰不劳而获的乞讨文化,为城市管理带来许多问题。

由下表可见,自2003年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之后,救助站每年救助的人次几乎翻了一番,到2010年则几乎增长到三倍;相应的救助站的数量也是每年剧增2010年比2003年只增长了67.6%,床位数量则增加得更缓慢,仅从2003年的4.7万张增加到2010的5万张,只增长6%。

表一 2003-2010城市救助站救助情况

救助站数量(个)床位数量(万张)救助人次(万)2003 864 4.7 63.5 2004 977 4.5 82

2005 1079 4.4 119.6

2006 1189 4.6 129.6

2007 1261 4.7 154.4

2008 1334

2009 2010 1448 5 171.9

1372 4.7 168.1

4.7

157.3 未成年人数(万)未成年人占比(%)无统计

无统计

15.4 10

15.6 10

无统计 无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2003-2010年民政部发表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整理得到

由于,民政部只是每年公布救助站救助的人次,而关于社会上现存各类流浪者到底总量有多少,没有一个详细的调查和准确的统计,也很难有一个数据基础进行合理估计。

2005年8月8日,民政部举行了“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仪式。流浪者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和使用,初步实现了救助网络覆盖全国,救助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但是基于各种原因信息不公布。这为学者研究和制定政策建议带来巨大难题,研究者无法获得充分数据进行研究,只能进行抽样调查获得十分有限的数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以下的对流浪者结构的分析只能依据一些学者有限的社会调查和采样分析。

二、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救助站功能定位是对流浪者进行不超10天的短期救助,然后还是要将流浪者遣送回原流出地,并将救助责任退回给“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或“流出地人民政府”。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则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规定:“对受助人员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人,救助站应当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回;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拒不接回的,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 第十四条规定:“对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但可以查明其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受助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省内的由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跨省的由流入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通知流出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回,送户口所在地、住所地安置。”

由上可见,救助站的主要功能还是将流浪者遣送回原流出地,并最终将救助责任退回给“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或“流出地人民政府”。由于救助站救助功能不足以长期保障流浪者生活,导致一般流浪者不愿进救助站,持续流浪;或者是进入救助站超过规定期限查不出身份和来源地后,被重新送出大街。

(二)救助责任的划归地级市政或县政府,直接导致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资金不足。并且,在现行以GDP为考核核心的激励体制下,由于对流浪者进行社会救助属于转移支付,不算入GDP,于是政府更热衷于将钱投向更多可以拉动GDP增长的项目,而对于做好救助事业动力不足。

根据新出《社会救助法》(草案)第九条规定:社会救助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十一条规定: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由此可见,救助责任的划归地级市政或县政府,直接导致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救助资金不足。根据杭州市救助站的数据,2004年1-7月份共救助3522人,安徽、河南、贵州是受助人员最多的三个省份。而2004年安徽、河南、贵州的人均GDP都没达到1000美元,且都在全国1270美元的平均水平以下。这说明,欠发达的地区又担负着相对发达地区更重的社会救助负担。若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难以独自承担救助责任。

从救助站的资金来源看,资金筹集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补充的机制,由于中央与地方投入救助费用的比例没有权威性的划分,使得大部分救助站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也使得救助站资金被挪用、克扣等现象恶性循环。而没有物质与资金的保障,救助工作就很难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救助“缺钱”,这几乎成了当下一个普遍的现状,一个县级救助站,每年专项救助经费只有几万元,可光救助危重病人就需十几万,一个市级的救助站一年的经费只有区区几十万,而返乡流浪乞讨人员的安置和生活救助,更缺乏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法律制度不完善,尤其是社会救助法和慈善事业法的缺失。社会救助法的缺失导致政府救助行为没有法律的强行约束,流浪者流出地地方政府没有压力对流浪者进行救助,而是让其放任自流。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各地的社会救助能力却无法满足求救需求。此外,社会救助经费没有跟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中央和地方投入严重不足,且社会救助缺乏制度保障和责任规范,无法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慈善事业法的缺失导致对非公益性社会募捐行为缺乏监管,而乞讨行为属于流浪者为自己的需求进行的非公益性社会募捐行为的一种,没有慈善事业法的监管乞讨行为很容易发展成为职业乞讨,甚至欺诈。

三、新措施与政府的职责

(一)保障特殊弱势群体的人权。儿童不应乞讨,充分保障儿童人权,送回家庭并追究父母责任,严重者剥夺父母监护权;超过80岁高龄老人、患有重病、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病或重传染病人不能乞讨,必须进入安置站进行安置和得到良好照顾,确保其基本人权得到保障。

(二)完善社会救助法,建立“流动低保制度”,充分保障流浪者的生存性救助权利。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如果愿意接受政府发展计划的流浪人员将被纳入低保制度,建立“流动低保制度”,充分保障公民获得生存救助权利。生存救助责任应在政府,并将政府救助作为救助乞讨者的主要手段。通过立法确定政府的社会救助责任,充分保障社会救助资金。

首先,由中央划定一个低保最低线(现行低保制度没有规定这一条,这直接导致我国各地低保线水平都相当低),地方各地划定各自低保线必须通过低保审查制度确定高于该线。

然后,各地流浪者可以向原地政府申请原居住地的居民低保,所需低保资金全由流出地地方政府(市县级,即低保责任方)负责,所需相应行政等配套资金由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七三分(参考比例,具体制定由中央规定);中央负有对贫困省份与市县进行补助责任,以保障充足低保资金与其他救助资金。

在自愿的前提上,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进入“新救助站”居住和接受发展计划,重新就业脱贫;在自愿的前提上,三无流浪者(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收入来源)进入救助站安置,成为“五保户”。

(三)建立对流浪乞讨行为的管理制度与引导制度,消除欺诈性乞讨行为。有劳动能力的流浪者,如果不愿接受政府发展计划的流浪者不可接受政府低保。接受了发展计划的流浪者可以选择不居住在救助站,而可以在政府发证支持下流浪乞讨。政府分发登记证和支持证:登记证只起登记作用,任何人可以登记成为流浪乞讨者,任何乞讨者必须拥有乞讨登记证持证乞讨,但须提供相关财产信息以获得不同级别支持证,以去除欺诈。

参考文献:

[1]孙学娟,李静怡.论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政府救助机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05). [2]李迎生,吕朝华.矫枉过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实证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05).

护理文书书写缺陷与对策 篇6

【摘要】目的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 抽取本科室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出院病历130份,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原因,提出并制订整改措施。结果 护理文书书写缺陷较前明显较少,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环节控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减少护理文书书写中的缺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文书 缺陷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6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院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拓展,对护理文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护理文书不仅是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护理患者、执行医嘱不可缺少的文字记录,更是客观反映患者疾病经治疗后转归的动态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水平的标准,更是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患者有权要求复印相关护理记录资料,护理文书就是举证倒置的重要材料,因此,保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就尤显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共抽取本科室出院病历130份,平均每月21.7份,其中一级护理8份,手术病历108份。

1.2方法

通过对病历的首次护理记录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护理文书的检查,对存在的隐患、问题、缺陷进行了归纳整理,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并制订了整改措施。

2 隐患问题及缺陷

2.1医护记录不一致,如首次护理记录单或重症护理记录单与病程记录的入院时间、生命体征、患者主诉或药物过敏史等存在一项或多项不一致。

2.2护理记录有漏项、涂改、划痕、潦草、代签名等现象。

2.3记录不及时[1],有些护士习惯于完成当班任务后,才补记护理文书且没有认真核对医嘱下达时间,造成执行时间、书写时间与医嘱下达时间不相符,违背执行医嘱的原则,尤其是临时医嘱和首次护理记录单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2.4记录不详细、过于简单,手术病人只记录了术前准备而无具体术前准备内容;术后病人只记录了一般情况,如各种管道通畅而引流液的色、质、量记录不清或不全面;有出现病情变化后的处理,没用用药后的病情观察及症状改善情况。只注重口头宣教而忽略了护理记录。

2.5内容不连贯,个别护士只注重记录本班内的病情变化,不注重前面的内容,造成不能及时的反映出病人的动态病情变化。

2.6护理记录过于口语化,医学术语使用不准确,灌肠后未标识或标识错误;高热患者物理或药物降温后未注明体温变化情况,标识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笔色错误。

3 原因分析

3.1与医护沟通有关,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因信息来源的误差,事后又未及时进行沟通造成记录不一致。

3.2与护士知识缺乏有关,大多护士基础学历较低,平时又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只掌握有限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更新较慢,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书写护理记录连贯性较差,过于口语化。

3.3与护士工作量有关,责任护士管的床位较多,工作量较大,忙于操作,无暇询问病史,注重数量要求,不求质量高低,使护理记录的书写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护士在临床上又承担多种角色,如管理者、教育者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得护理工作做了,护理文书却没有及时记录甚至没有记录。

3.4与护士长的管理有关,在责任护士的安排上有轮转现象,对责任护士的能力评估不准确,指导不够。科室护理病历的考核奖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护理病历的质量。

3.5与法律意识有关,大多护士着重于忙于临床护理技能性工作,对护理文书的书写缺乏根本性的认识,一方面源于法律法规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源于自身的麻痹大意以及惰性心理。

4 整改措施

针对工作中护理文书存在的隐患问题及缺陷,科室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从而有效减少了护理文书书写中的不足,提高科室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4.1加强法律知识教育。科室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护士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护理部围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病历书写规范的有关要求,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分期分批认真学习,聘请律师,结合医疗诉讼案例,进行专题法制教育,对医疗事故案例进行分析,重点讲解医疗护理文书在医疗纠纷中的法律作用,使护士充分认识到即使护士按规定实施了各項护理措施,但如果没有详细的护理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拿不出确凿的证据为自己辩解,使护士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重要性。

4.2加大督察和指导力度。医院逐步完善护理文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护理文书制定专项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每月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交叉检查,对整体护理的落实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管理。病区设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的指控小组,责任护士每天检查夜班护士的书写质量,护士长每天检查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对每份出院病历进行把关,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晨会或业务学习中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当事护士反馈,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同时,按照护士能力分工,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工作质量、多少、性质、岗位的不同等与奖金分配挂钩,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4.3与医生多交流、勤沟通。护士在执行医嘱不明白或在收集病人资料发现医护记录不一致时,应找医生予以核实。护理记录应是在临床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病情以及护士所做的治疗与护理,维持最新状态反映病情变化,并且及时通知医生。在抢救患者、诊治处置患者的过程中[1],医护更应该及时沟通,严格执行核对、查对制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4加强业务技能学习。科室针对年轻护士多,临床经验少的情况,开展分层次的业务培训和学习,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利用晨晚间交班进行提问巩固学习效果;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培训、知识讲座与考核,把考试成绩记录在护士个人技术档案上,作为年终奖励和晋级的依据。

4.5完善人员配置。护理部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保证了临床护理人员比例适当。实行弹性排班制,工作量大时段增加人员,提高管理效能帮助护士解决实际问题,使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保障,从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5 讨论

护理文书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而且也反映了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加强护理文书的环节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发挥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势作用,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质控。自实施新举措以来,通过医院和科室的共同努力,护理文书在记录的客观性,书写内容的完整性,时间的准确性,病情观察的动态性,护护书写的连贯性,医护书写的一致性,专业术语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差距和缺陷得到较好的改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护理缺陷常见原因及对策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起护理缺陷资料来源于我院相关职能部门医疗缺陷登记中护理缺陷客观记录, 统计日期2003年1月—2008年12月。

1.2 发生原因

36起护理缺陷中, 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10起, 违反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8例, 病情观察不仔细6起, 身体情绪外界因素4起, 护际关系不协调2起, 业务技术不熟练6起。36起护理缺陷主要涉及护士30名, 其中中专毕业生25名, 大专毕业生5名, 年龄18岁~30岁,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见表1。

起 (%)

注:表中百分比为发生护理缺陷数与发生总数之比。

2 原因分析

2.1 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 没有强烈的责任感, 工作不仔细, 粗心大意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个别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对护理缺陷的危险性认识不够, 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 导致护理缺陷的10起中, 均发生在工作时间前3年的护士, 工作1年的护士发生率为60%, 说明工作1年的新护士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 相对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都缺乏, 还需要管理者加强岗前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从而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安全意识。

2.2 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护理缺陷发生常见原因, 其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造成抄错、抄漏医嘱。以致错误地执行医嘱, 导致服错药、打错针、输错液、抽错血等。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使病情治疗交代不清而发生护理缺陷, 发生在工作时间为1年~3年的低年资护士中, 占100%, 说明低年资护士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有待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尚需反复强化。

2.3 病情观察不仔细

个别护士素质低, 责任心不强, 观察病情不细心, 思想麻痹, 对病人和家属反映的情况不重视, 缺乏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也有个别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较低,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不熟悉, 对病情观察不全面, 不能预见疾病转化的先兆、并发症等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延误了最佳抢救治疗时机, 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从表1可看出, 工作3年内护士发生率为83%, 而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发生率为17%, 说明如果没有主动服务意识和对病人负责的精神, 仅靠业务技术好也是做不好护理工作的, 因而对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仍不可放松思想教育, 同时也需强调观察病情的重要性。

2.4 身体、情绪外界因素

临床护理以“三班倒”为主, 很多单位护士职位缺编, 加之病人对护理期望值较高导致护士工作繁忙, 思想压力大, 情绪易波动。同时, 还要应对各种质量检查, 考试聘用等, 所有这些压力使护士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2]。当身体不适或疲劳过度时, 思维和反应迟缓, 计算能力差, 在换算过程中, 出现数值错误, 致使抽取药量过大或过小而出现差错。情绪不稳定和外界的干扰能使注意力不集中。如愤怒、紧张、急躁等这些心理活动, 会造成短时的心理功能紊乱, 使感觉不敏感思维混乱, 判断不正确, 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5 护际关系不协调

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 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如果护士与护士之间关系不协调, 在工作中不能互相配合, 互相照应, 互相提醒, 并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 及时弥补漏洞, 易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护士与医生之间配合不好, 医嘱不能准确实施, 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反映, 也易发生护理缺陷。

2.6 业务技术不熟练

护理人员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 不能做到心中有数, 实际操作能力差, 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尤其在重病人多, 工作繁忙时更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缺陷均发生在低年资护士中, 36起护理缺陷69%发生于中专毕业护士, 这与前几年个别学校为追求经济效益, 大量扩招, 生源质量下降, 护士素质良莠不齐有关。近几年医院扩建, 护士短缺, 大批护校毕业的聘用制护士进入临床, 这些人流动性大, 培训缺乏系统性, 缺乏主人翁精神, 没有归属感, 工作学习积极性不高, 业务技术水平低。临床实践证明,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

2.7 差错事故管理不善

根据36起护理缺陷发生于30名护士, 可以看出有的护理缺陷在同一科室同一个人反复出现, 说明工作防范措施不得力, 护士长没能抓住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 出了差错隐瞒不报告, 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分析原因,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对差错事故的分析讨论, 极易发生护理缺陷。综上所述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既有护士的责任心和技术性因素, 也有护理管理的因素。

3 防范对策

3.1 抓好容易发生差错的关键环节, 以预防为主

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包括:对工作环境不熟悉的新护士;有思想问题未得到解决的人员;基础知识差, 基础训练不够, 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平时工作马虎或有麻痹思想的人员。时间性方面, 针对快下班时;节假日病人多时;危重病人多, 抢救工作紧张忙碌时;新护士和实习生多时, 人际关系紧张、人员不团结以及个人生理周期等特别容易发生差错。护士长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 采取必要措施, 防患于未然, 要特别抓住查对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及各班岗位职责的落实,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有效预防护理缺陷发生。

3.2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落实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是保证工作秩序, 提高医疗质量, 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3]。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尤其是“三查七对”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守则。护理管理者应经常检查督促,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 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消除隐患, 有效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3.3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护理专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所以护理人员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要加强技术操作训练, 才能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表1可以看出36例护理缺陷中, 3年以下的护士占89%, 这说明了加强青年护士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随着医学的发展, 护理知识不断更新, 护理技术不断提高, 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全体护士护理理论学习, 巩固专业知识, 扩大知识面, 更新观念及时学习新技术, 新业务的有关知识, 与医疗发展相配套, 使护士不但具有良好的医德, 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 还应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解决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3.4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的培养, 提高护士的素质

狠抓护士的思想教育, 树立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 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病人的地位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他们希望被尊重, 要求有好的诊治条件, 希望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护理, 这就要求护士要彻底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护患关系,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好。同时教育护士精诚团结、互相协作、相互督促, 相互查漏补缺, 避免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出现疏漏, 导致缺陷发生。此外护士长要关心护士, 在工作中及时发现任何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妥善处理护士之间的矛盾, 理顺情绪, 维持护士主导的心理位置, 使护士能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内愉快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3.5 进行法律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护病人、医院和工作人员, 以避免从业人员与医院两方面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通过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提高护士依法执业, 依法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使全体护理人员能够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职业的责任, 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注意在工作中, 尊重病人的基本权利, 依法保护病人的利益。消除不安全性是避免护理差错, 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法律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4]。护理具有多工作环节, 操作多, 交接多, 技术性强, 服务要求细, 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 因此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 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护士长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在临床护理和技术操作, 用药安全, 感染控制, 器材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 人员合理配备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监测防范机制, 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质量缺陷实施预防为主[5]。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以保证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3.6 保持护理工作环境布局合理、固定、规范

病区规范化管理是护士长管理的硬件部分, 治疗室的布局, 药品、抢救物品及无菌物品的摆放, 必须分类放置, 标签清楚, 并随时保持原位。在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及工作人员较多的情况下, 人多手杂, 易放错位置。容易造成错拿错用等差错发生。如操作者凭经验不认真查对, 极有可能发生差错。例如:某乡镇医院病人酒醉, 将利多卡因误当成50%的葡萄糖静脉输注导致病人当场死亡。因此护士长除了加强进修实习人员的入科宣教外, 还要经常检查督促和清理, 专人监管, 避免错放, 标签不清, 药品过期变质、失效等现象发生, 同时要保持急救药品、器材、电源插座、插头等随时处于启用状态, 防止紧急情况下, 缺这缺那, 乱抓乱拿, 耽误病人抢救等重大事故发生[6,7]。曾有报道:某家医院将标签不清的氯化钠与亚硝酸钠放在一起, 操作者没有认真查对, 造成灌肠致死事件的发生。

3.7 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 加强护理缺陷的管理

护理缺陷发生后, 应及时将发生的经过, 造成的后果, 责任者逐项登记, 及时上报。发生严重缺陷, 构成事故者, 及时上报护理部及分管护理的副院长于24 h内写出书面材料, 上报有关部门。发生缺陷的科室和个人, 如不按规定报告或者有意隐瞒者,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或处罚。护理部接到报告后, 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原因, 采取补救措施。同时科室护士长每月对发生的护理缺陷, 应组织讨论, 分析原因, 提出防范措施, 使护士得到警示, 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缺陷在护理工作中虽然时有发生, 但是只要找出护理缺陷的原因, 并针对常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是可以杜绝一切护理缺陷的。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 是护理缺陷的根本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护理缺陷发生的常见原因;对护理管理不善, 身体、情绪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病情观察不仔细, 业务技术不熟练, 均可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因此加强责任心, 提高安全意识, 是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的保证,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杜绝护理缺陷的重要措施。加强护理缺陷管理;护士长注意抓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等是防止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摘要:护理缺陷是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的大事。认真分析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探讨对策, 对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防止医疗纠纷发生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对我院36例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对策, 以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规程、维护病人就医的权力, 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缺陷,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占京.现代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护理规章制度典范[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5:718-721.

[2]陈丽江.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20 (8A) :2044.

[3]王岭梅, 曹应萍, 盛雯.护理纠纷与法律关系[J].护理学杂志, 2003, 17 (5) :391.

[4]阎成美, 翁庐英, 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 (7) :548.

[5]墨伟静, 杨超.临床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家庭护士, 2008, 6 (5B) :1300-1301.

[6]李飞斐.护理缺陷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 2007, 21 (5C) :1386-1387.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8

我科自2005年—2007年发生的护理缺陷共24件, 其中2005年13起, 2006年7起, 2007年4起 (见表1) 。

2 原因分析

2.1 责任性因素

2.1.1 护士核对医嘱粗心大意, 无认真核对病人用药的时间、频率、剂量、方法。

2.1.1.1 服错、漏服口服药

电脑员过错医嘱无及时更改, 自备的口服药无及时手写到服药本, 核对医嘱时护士不够细心, 没有最后把关, 导致多服、少服或服药频率错误。

2.1.1.2 护士不了解疾病与化疗药的剂量

如一位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人化疗药环磷酰胺 (CTX) 100 mg, 错误认为1 000 mg, 导致剂量多了10倍。

2.1.1.3 医嘱耦合不良

医生当天开医嘱须在2 d后才执行, 违反了临时医嘱24 h有效的原则, 护士并未发现, 并执行为当天的医嘱, 把化疗的日期提前, 扰乱了化疗方案, 医嘱是缺陷的诱因, 护士核对医嘱“想当然”粗心大意是缺陷的根本原因。护士把供者的激落刺激因子 (非格司亭, 升白细胞的药物) 注射给供者的儿子 (病人) 1例, 原因:病人及供者同一份病历, 注射单上是病人的名字, 而医嘱虽然有“供者”但不明显, 是导致差错的诱因, 注射护士查对不严, 对病人病情不了解是差错的根本原因。

2.2 违反了严格的查对制度

2.2.1 输错血小板

如一位异体干细胞移植血小板低下病人, 申请输注是“O”型血小板, 而夜班护士把他的“O”型血小板输错给“B”型白血病病人, 主要原因是严重违反输血的三查八对及两人床旁查对制度。

2.2.2 把氯化钾当作氯化钠1例

医嘱为0.9%生理盐水+呋塞米20 mg静脉注射, 刚到本院试工期间护士吸药时把氯化钾当作氯化钠, 吸药后并未查对就给病人注射, 注射约1 mL时病人诉疼痛难忍, 带教老师及时赶到后立即停止注射, 试想假如老师未及时赶到, 不重视病人的主诉, 观察不细心, 后果则不堪设想。原因分析:氯化钠与氯化钾两种注射针剂仅一字之差, 两种针剂的颜色均为蓝色[1]。

2.2.3 化疗药的剂量增加了1倍

如护士在配置化疗药多西他塞每支20 mg, 误认为每支10 g, 配置完毕未经第二人查对, 并由配置化疗药的护士执行注射, 导致了病人多注射1倍的化疗药。违反了化疗药配置前后、注射前必须经两人查对制度。

2.2.4 对化疗用具无认真核对

护士把140 mL的化疗药加入100 mL化疗泵 (2 mL/h) 导致本应该维持48 h的化疗药延长至72 h, 同时违反了化疗药注射前需经二人查对。

2.2.5 护士交接不严格

对有发生压疮危险的病人无认真做好床边交接班查看皮肤, 同时护士对压疮预警未重视, 导致发生Ⅱ度压疮2例。

2.3 护理技术性因素

由于护士对发泡性化疗药的认识不足, 如一位护士在病人手背血管注射化疗药诺维本, 注射完毕轻度外渗, 而在病人出院后3 d发生局部皮肤的溃烂、坏死, 转氨酶急剧升高。

3 管理对策

护理工作具有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细、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

3.1 零缺陷管理原则[2]

4项原则:①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②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③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而不是差不多就好;④质量是用缺陷造成的金钱损失来衡量的。因此下班前每个班次必须对工作内容进行逐项审查, 未完成项目及发现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另用一个本子写交班报告, 与病人病情交班报告一并交班, 接班者记录其采取的措施及处理结果并留存备查, 利于病房管理, 便于明确责任[3]。

3.2 加强病人宣教制度

合理制定“告知”制度, 减少护患纠纷, 减少不安全因素[4]。加强住院病人的宣教, 住院期间应该遵循和了解规章制度及承担的责任、享有的权利;强调病人安全问题, 如防跌倒、防压疮、预防院内感染, 化疗药渗出的预防及处理等书面告之制度;由病人或关系人声明, 病人及家属已阅告知。

3.3 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减少不安全因素

在输注特殊液体及输血病人, 特别强调严格查对制度, 补充化疗药配置与注射分别由两名护士执行, 同时配置化疗药前后、注射化疗药前后, 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床旁查对制度。药物的安全管理:对于高浓度及细胞毒性药物, 采用红色标签及专柜存放, 尤其是氯化钾针剂, 麻药及精神类药物实行专柜存放。完善压疮预报管理机制[5], “压疮预报、连续压疮评估单”:对每一位新入院的病人, 应用Braden压疮评估表, 如果评分低于或等于14分, 护士即需采取一定的防压疮措施, 如气垫床, 每2 h翻身叩背, 给予赛肤润局部按摩涂搽, 认真做好床边交接班, 并每隔3 d评估1次, 直到评分高于14分为止。无论院内、外发生的压疮, 都应该在24 h内报告护士长, 并填写压疮报告表, 与压疮评估表一起送护理部, 及时请造口师会诊。完善了科里安全教育制度:鼓励护士主动报告缺陷制度[6], 认真对待每一个事件, 强调针对事件, 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护士, 讨论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整改的措施, 及时改进操作流程, 工作制度, 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 把护理安全教育纳入科室每月护士工作会议, 使护理安全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重视病人的主诉”, 是减少病人不满意的主要因素, 并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总之, 坚持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事前控制, 环节控制, 超前监督, 比较特殊的护理操作不能由实习生替代, 应该是护士完成的工作, 不能由护工, 陪护工替代, 各种引流、冲洗管道, 应有明显标记, 如膀胱冲洗、腹腔滴注等标志牌;烦躁病人应加设床栏, 有跌倒、压疮安全隐患病人挂防跌倒、防压疮标志牌及书面告知书, 做到操作前充分解释, 操作后做必要的安慰, 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参考文献

[1]靳桂芳.护理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9 (2) :1427-1428.

[2]张驰, 文放怀, 张健.现代企业品质管理技术[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1:276.

[3]曹正霞, 于炳举, 张纪云.零缺陷理论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10 (4) :37-38.

[4]张凤兰.从护理投诉看病人和护理人员维权意识的非同步增强[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2 (18) :1102-1103.

[5]杨亚娟, 周立.规范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 (24) , 84-85.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夜间查房方法

根据护理部年初下发的护士长及副主任级护师夜间查房安排表, 编成12个小组, 每组由2名护士长组成, 并指定1名组长, 每周安排2次夜间查房, 具体时间由各小组掌握, 每周在查完各临床科室后, 由各小组作一次书面汇总, 并填写查房纪录, 每发现一次缺陷记一起, 对夜间查房发现的问题, 当场提出整改, 并向科室通报, 护理部每季度进行1次汇总点评, 结果纳入年终考评。

1.2 夜间查房的主要内容

(1) 值班护士对病房动态管理情况的掌握:如住院患者总数、危重及手术患者情况、输液患者人数、请假外出患者人数、陪护人数; (2) 病室环境管理是否清洁、安静是否按时熄灯、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3) 值班护士在岗情况:不迟到、早退, 不做私事、聊天、看电视、上网, 按时交接班, 衣着整齐, 态度和蔼; (4) 治疗和护理质量情况、准确执行医嘱、消毒隔离工作、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等。

2 结 果

2008年全年对12个临床科室进行到1 152次夜间查房, 检查项目累计达24 192次, 共发现夜间护理工作缺陷417起占1.72%。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制度有关规定的划分, 其中一般差错事故3起, 其余均为疏忽所致。夜间护理工作缺陷构成比较, 见表1、表2。

3 讨 论

3.1 夜班护理工作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3.1.1 岗位工作缺陷:

29起, 占总缺陷总数的6.95%。主要表现在:不能按时交接班、有的甚至出现提前离岗接班脱节、岗位护理人员有干私事、看电视、睡觉现象, 说明部分护理人员劳动纪律涣散、工作责任心不强。

3.1.2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

78起, 占缺陷总人数18.71%。主要是输液卡和输氧卡使用不规范、少数甚至不挂卡或虽挂卡, 但不签执行时间和姓名, 三测记录不规范, 有的甚至不记录和不按规定时间记录, 说明部分护理人员, 护理安全意识淡薄, 对各种护理未设置和护理文书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1.3 执行医嘱缺陷:

71起, 占缺陷总数的17.03%。表现在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及时、准确、认真、完整执行医嘱的原则,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转抄医嘱时, 出现与医嘱不符或漏记、错记现象, 有的甚至张冠李戴说明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 缺乏使命感, 没有把保证患者安全的利益放在首位, 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3.1.4 消毒隔离缺陷:

77起, 占缺陷总数的18.47%。表现在一次性输掖管用后未毁型及用后物品未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 感染区与非感染区物品没有严格标示, 说明部分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不力, 对院內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1.5 病室环境管理:

缺陷66起, 占缺陷总数的15.83%。表现在病房內患者丢弃垃圾未及时清理, 陪护及探视患者家属在病室内聊天、看电视等。

3.2 对策

(1) 加强夜班护理工作管理, 强化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 增强危机感和工作使命感, 全面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2) 加强护士建设, 强化人才培养和护理观念的更新, 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苦练内功, 实施科学管理, 强化危机感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3) 将夜间护理工作纳入医院规范化管理中, 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科室采取內部检查机制, 互相监督、规范护理行为,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 医院将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缺陷, 按二级管理原则, 严格执行; (5) 医院对夜间查房情况进行月或季度汇总点评, 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场提出整改, 并向科室通报, 并纳入年度考评。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 10个护理单元, 250张床位, 各单元发生的护理缺陷, 根据“护理缺陷评定标准”讨论定性, 每月呈报护理部再次定性。

1.1 护理缺陷分类

62起护理缺陷中, 发药不正确25起 (40.3%) , 转录医嘱错误12起 (19.4%) , 输液床号搞错9起 (14.5%) , 采血错误7起 (11.3%) , 器械包内物品数量不正确4起 (6.5%) , 液体外渗、皮肤破损、用上曾过敏药物、访视单手术名称写错、B超申请单发错各1起 (各1.6%) 。1.2护理缺陷发生者的职称构成62起护理缺陷中涉及护理人员共80人, 其中试用期护士3人 (3.8%) , 护士51人 (63.8%) , 护师9人 (11.2%) , 主管护师17人 (21.2%) 。

2 原因分析

2.1 人员因素

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有章不循, 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特别是低年资护士, 责任心不强, 注意力容易分散,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易发生护理缺陷。62起缺陷发生者中, 护士职称占63.8%。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发错药的占40.3%。新调入或新分配的护士电脑操作不熟练, 以致造成电脑医嘱录入错误, 药物多用或少用等缺陷的发生占19.4%。个别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带教老师未严格把关, 1例试用期护士未经带教老师核对, 擅自更换液体而搞错床号引发纠纷。

2.2 技术因素

年轻护士参加工作时间短, 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悉, 经验不足, 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健康教育不够, 患儿静脉留置针后的观察不仔细、不及时, 导致输液外渗手背肿胀未及时发现而引起投诉。护理人员药物知识缺乏, 特别对新药物名称不熟悉, 易混淆而用药错误。

3 防范对策

3.1 实行科学管理, 抓好安全护理

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情况,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要求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学习护理规章制度并严格观察落实, 如:护士交接班制度、重危病人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等。并成立护理质量评价小组, 每月对单元安全护理进行自查, 对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防范措施, 并将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定期组织安全管理检查, 每月根据风险管理的上报内容, 在护士长例会上讨论分析和警示教育, 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我们开展了“百日安全无差错”活动, 设立了单元优胜奖及安全把关奖, 鼓励护士自查隐患, 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3.2 注重细节管理, 有效防范护理缺陷

为了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护理部要求各护理单元加强对现场的适时督导, 针对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时段、高危人员、高危环节作好监控并落实防范措施。高危时段如节假日、中班、夜班、工作繁忙或特别空闲时, 适时调整人力, 进行弹性排班。高危人员如一些责任心不强, 能力较低, 新分配或试用期护士, 对她们多给予指导、鼓励, 增强其责任感, 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建立安全护理警示牌, 如“特殊用药”、“胃肠营养”、“膀胱冲洗”等, 以规避风险。为提高警惕性, 在治疗室台面、治疗车、电脑前分别贴有“查对制度你执行了吗?”的警示牌。

3.3 规范护士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试谈罪刑法定原则存在缺陷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缺陷;对策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我国在1997年的刑法第三条中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至此,中国有了第一部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典。由此我国进入了一个罪之法定的与刑之法定的时期,使我国的立法进入了一个前所没有的新阶段。该刑法典进一步确定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指除了对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规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即往的效力。);进一步完善罪名的规定;统一了刑法罪名称谓。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什么叫犯罪,哪些属于犯罪的范畴,各种犯罪的构成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现行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大小,刑法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对于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具体而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刑法第3条确立了这项原则,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形式的侧面与实质的侧面。形式的侧面包括法律主义、禁止溯及既往、禁止类推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①法律主义。成文法、行政法与规章、习惯法、判例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但是也许成为理解构成要件要素的材料。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只能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所以行政规章不能制定法律;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法律必须由本国通用的文字表述;习惯法和判例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②禁止溯及既往。既是司法原则,也是立法原则。规定对行为时并未禁止的行为科处刑罚;对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罚禁止;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而增加犯罪可能性;事后提高法定刑;改变刑事证据规则。

三、罪刑法定原则存在缺陷

我国1997年《刑法》第3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然而在这一原则性条文的指引下,并没有具体的、具有可执行性及可操作性的细则性法律条文予以进一步的规制。

(1)立法程序方面的不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其中,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的是地方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的是国家立法权,即最高立法权。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即有权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机关。立法者的法律素质是制定公正法律的前提之一,如此才有司法的公正。

(2)犯罪划定的不足。因为我国有些法律条文的制定存有一定的漏洞,导致在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格指引下,对部分犯罪行为进行惩治、对那些犯罪行为人绳之于法,有些条件不够成熟。如刑法第240条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把犯罪对象怎么设定为“妇女儿童”呢?事实上拐卖精神病人、老人甚至成年男子的事件不同程度的有所发生。

(3)法定刑的配置。 新刑法对于法定刑种类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在自由刑里面设置的管制刑种是我国特有的,但是对于个别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的配置还是有欠妥之处。对计算机方面的犯罪的处罚,国外一般采用自由刑、财产刑和资格刑。但是,我国刑法典只是规定了自由刑一种,没有制定财产刑和资格刑,对计算机犯罪的惩罚是没多大作用的。

(4)司法实践中落实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认定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确认,更应关注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化问题。否则,罪刑法定原则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实质合理性的司法观念在入罪问题上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矛盾的。在过去专政的司法理念中,刑法被认为是打击犯罪的工具,强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将其视为犯罪的本质特征。这种实质合理性的司法观念在中国是具有文化传统的。 由此可见,实质合理性的司法观念在入罪问题上是与罪刑法定原則相矛盾的。惟有建立起形式合理性的司法观念,罪刑法定原则才能得以实现。

四、完善罪刑法定原则的对策

是否可把罪刑法定原则纳入宪政制度之构想。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之入宪:将罪行法定原则引入宪法,将刑法部门法原则提升为宪法的规定,社会公众的意识和司法界的认知则将为之得以极大的改观。二是刑事立法听证制度之引进。将听证制度引进刑事立法,具体而言:首先,公平立法。需要在立法过程中举行公开昕证,集思广益,做到权利义务公平分配,将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平衡,以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刑事立法的民主性。其次,将立法过程予以公开,公开立法。三是,违宪审查机制之确立。确立违宪审查机制,是将罪刑法定原则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只有对规定罪行法定的法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审查.才能切实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益。

在司法运作过程中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一是实现司法独立,即审判主体的中立以及审判权独立,切实提升司法人员素质。二是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实现程序保障下的罪刑法定。三是完善司法解释机制,加强对司法解释的制约和监督。大量而密集的司法解释,会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常发挥,增强司法的惰性和依赖感:同时解释权的无限扩张也会威胁公民个人权利,有侵犯立法权之嫌。因此,有必要为刑法的司法解释权确定一个限度,超出这一限度的“司法解释”就不再具有合法地位。

法律是从大量的法律事实抽象出来的原则,在把它适用到具体的案件中去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要求国家的相关机关根据立法者的本意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使法律的实施更顺利。在以我国法治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罪刑法定原则指导下的刑事立法、司法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艳.刑事立法技术与罪刑法定原则之实践——简论罪刑法定原剐实施中的观念误差U].法学,2003,(8).

[2]陈红国.论罪刑法定原则及在我国的现实困境U].法学,2010,(4).

[3]张明楷.《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年:33

缺陷与原因对策 篇12

1 方法

1.1 检查记录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床号、病案号、日期、时间、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出入液量、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或反应。

1.2 调查方法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 调查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有特别护理记录的住院病历200份。

2 原因分析

2.1 记录不及时

护理工作千头万绪, 繁忙的工作中护士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护理记录作为举证的重要资料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对护士在工作中进行的各种护理、治疗, 未及时记录, 随意性强, 如医嘱记录单输液签字时间为10:30, 但是特别护理记录单时间为10:40, 本次检查的病历中该类错误有20份;体温单大便次数为2次, 护理记录单24h排出量统计大便次数却为零, 存在该类错误的有10份;体温单大便次数为灌肠后解一次大便, 而记录单却没有灌肠一次的记录, 存在该类错误的有5份;无值班护士的签名, 此类病历有8份;漏小结、总结, 此类病历有6份。

2.2 涂改

在特别护理记录中严禁涂、改、粘帖的现象发生[1]。如红蓝笔相互填错、事件记录未准确使用24h制, 病案号错误等。药物名称用化学符号代替。

2.3 病情

没有客观的事实求是的反应病情变化[2]。护理人员在采集资料的过程中, 不能正确获得患者的准确资料, 与医师病情记录内容不相符, 不能反应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病情变化、病情好转等情况。护理记录不连贯、不准确, 如患者入睡差, 遵医嘱口服阿普唑仑0.4mg后患者入睡情况就没有观察记录。

2.4 由于多数医院采用电脑医嘱, 它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因此经常出现医嘱与护理记录时间不相符的情况。

如患者2:00死亡, 2:30有可能还有医嘱。

3 对策

3.1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而特别护理记录单的内容作为客观资料是医疗纠纷的热点和焦点, 护理危重患者我们既要做到认真仔细, 又要做到灵敏快捷, 必须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的书写要求来认真填写。

3.2

经常与医师沟通, 加强医护交流, 认真核对检查, 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护理记录的错误。

3.3

经常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严格按照要求, 认真、准确、及时、规范的填写特别护理记录, 对患者进行的任何护理、治疗以及患者出现的任何不适, 包括患者拒绝的治疗和护理, 一定要认真填写, 必要时家属签字。

3.4 加强责任心, 护士每天必须检查特别护理记录单的质量, 及时发现错误纠正不足。

每月组织一次护理表格的质量分析会, 特别是对护理记录重点讲评, 将好的护理记录单进行展览, 不好的提出批评, 并指出不足在何处。每个季度参加一次护理部组织的质量分析会, 认真听取其他科室好的做法, 汲起精华, 尽可能减少特别护理记录错误, 以杜绝医疗差错和纠纷。

参考文献

[1]张静, 史宏伟, 孙键林.试论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3) :226-228.

上一篇: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谈下一篇:振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