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肉种鸡均匀度(精选4篇)
怎样提高肉种鸡均匀度 篇1
在鸡群体质良好的前提下, 鸡群的生产性能与体重均匀度呈高度的正相关。体重均匀度决定了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 决定了鸡群产蛋高峰期的峰值和高峰期延续的时间。所以, 提高肉种鸡鸡群的均匀度是肉种鸡场提高种鸡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 笔者总结十来年的生产经验, 认为抓好以下环节有助于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1把握好进雏时的第一关
1.1进雏时要保证育雏舍温度均匀, 温度不均衡必将影响鸡雏的均匀生长、发育。
1.2捡出弱雏, 单笼饲喂, 最好放在温度稍高点的地方。
1.3充足饮水, 适时开食。鸡雏在孵化器的出壳时间是不一致的, 时间长 (含运输时间) 饮水不及时, 对鸡雏卵黄吸收等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鸡雏的生长发育而影响均匀度。
1.4水槽和料槽要充足。
2把握好2~6周限饲关
2.1采用每日限饲, 全天料量一次投放。
2.2料槽要充足, 料位宽松, 保证同时采食, 饮水。
2.3每周要称重, 掌握生长指标。
2.4根据体重分栏, 保证个体采食速度均衡。
2.5对育雏舍温度不均衡的要上下层倒栏。
3把握好7~20周阶段限饲
这个阶段限饲, 不仅利于肉种鸡控制体重增长, 防止脂肪过度沉积, 保持最佳体型和体重, 适时开产, 同时对提高种鸡的均匀度也至关重要。科学的限饲计划科学的限饲计划能有效地控制体重、提高均匀度。我们父母代肉种鸡主要采用5-2限饲。第7~20周采用5-2方式饲喂。
3.1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
3.2日给料量不能超过产蛋高峰的均匀料量。
3.3每周要称重1次, 严格监督体重增长速度。
3.4对体重不达标或者超标30%的, 要重新分栏, 重新制定给料计划, 使鸡在2~3周达到标准体重, 但是也要考虑鸡的骨骼生长情况, 不能只考虑体重, 也要注意丰满度 (胸部丰满度、翅膀丰满度、下腹部的丰满度) 。
3.5及时挑选出误差鸡。在6周龄前, 将种鸡群的误差鸡挑出淘汰, 这样既可节省饲料, 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均匀度。不明显的, 体格和体重较大的, 单独饲养, 既防止强料, 又能及时剔除。
3.6挑鸡分栏应尽量在12周以前完成, 使其在14周达到体重标准, 否则对生产性能影响较大, 因14~15周后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明显, 如果一味提高均匀度进行分栏鸡, 尤其对挑出的大鸡进行更大程度的限饲, 会使其错过这一阶段的发育而影响生产性能。
浅谈如何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 篇2
1 做到喂料均匀一致的因素与建议
1.1 雏鸡的质量和大小差异
建议接雏时就将同一周龄的鸡放在同一鸡舍或同一栏饲养, 最好是公鸡单独一栋饲养, 雏鸡到后就挑选弱小鸡栏单独饲喂, 并教精神差, 嗜睡的鸡饮水, 对弱小的鸡早日补料, 提高小鸡的体重增幅。
1.2 饲料质量、饲料颗粒差异
饲料的质量差会影响饲料的转化率, 甚至适口性差, 采食后会发病, 饲料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采食速度和饲料的转化率, 一般颗粒料好于粉料, 建议粉料的含量均匀一致, 否则采食不一致。
1.3 湿度
鸡舍的湿度控制在45%较好, 太湿会引起饲料的霉菌滋生, 从而产生口腔溃疡, 影响采食速度。
1.4 免疫
一般做完免疫后会有疫苗反应, 尤其是采食时会发现很明显的发抖, 震颤, 打喷嚏。在做完疫苗后应观察早上喂料时的反应。为减少疫苗反应, 一方面免疫前1 d投喂多维饮水3 d;或者改限饲方式为下一个限饲不很厉害的方式, 如“5/2”改成“6/1”限饲, 甚至改每日喂料, 减少疫苗反应程度, 提高采食速度。
1.5 进鸡时甲醛气体的影响
要求进鸡前务必排干净鸡舍甲醛味, 否则鸡群张不开眼, 采食速度慢, 影响体重的增长。
1.6 断喙质量不高
断喙不好的鸡一般都会变成弱小鸡, 因为这样的鸡采食困难或采食慢, 而且还浪费饲料。
1.7 温度过高、过低或不均匀
温度过高, 鸡群出现热应激, 鸡群张嘴呼吸、翅膀张开、饮水增加, 采食减少;温度低时饲料的转化率就低。鸡舍的温度就应该在18~24°C之间, 假如温度超过此范围。就要根据温度的情况调整饲料量, 建议鸡舍环境温度每上升或降低1°C, 每只鸡每天能量需求减少或增加520.6 KJ, 如按产蛋期饲料能量11.78 MJ/kg计算每只鸡需要减少或增加1.7 g饲料。务必缩小鸡舍的温差, 从而提高鸡群的整齐一致采食和饲料的转化率。
1.8 饲料分配不均喂料时间不固定
不管笼养鸡还是平养鸡, 此项工作非常重要, 往往是很难做到位。首先要注意笼养鸡饲料分布均匀, 要求加完饲料后马上匀料或者借鉴匀料工具来完成, 一定要保证每笼的料量一样;其次平养鸡舍要求喂料的料槽的开口一致, 且要求打料的时间定时钟控制、应在开灯前布完料, 打料的时间应是转一圈时间的整数倍, 料箱的距离一致, 尤其是分栏鸡舍, 喂料时间通过定时钟固定。
1.9 饲料量不正确
要求计算准确, 大中小分别采食对应的饲料要求只耗 (g/只) 尽量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笼养鸡舍要求大中小鸡均应算好料, 一般每盆负责15 m距离, 平养鸡舍料量按照大鸡料量备料, 小鸡补料在自动打料完后再补加。为减少饲料浪费, 在开食盘内加料尽量不要超过盘高的1/3, 开食盘要尽快过度到料槽或料桶。
1.1 0 料位过多或过少
料位过多, 就会出现“弱肉强食”尤其是AV500鸡采食速度快, 此现象更加明显。料位过少, 就会出现喂料抢食厉害, 最后站位不匀。
1.1 1 饮水供应不足
我们必须每天关注饮水量的变化, 饮水量的不足就会导致饲料的转化率低, 最后影响鸡体的体重均匀度。要保持水线的水平状态, 水线乳头应竖直向下。一般情况下, 育雏第一周水压管中的水柱5 cm高较好, 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 可逐渐上调至10~15 cm, 但必须经常检查水线乳头的压力大小和供水情况, 避免水压过高, 过低, 堵塞和无水的情况出现。一般水料比在1∶6~2∶1较好。
1.1 2 光照强度
喂料时光照强度不足, 要求鸡舍光照强度均匀, 一般建议每3 m远安置1个灯泡, 且每排灯交替梅花状安装, 以减少灯泡时间和灯下的差异, 不建议每隔1个灯泡熄灭1个灯, 最好改用白炽灯通过调光器来调整亮度, 同时做好水帘进风口、侧窗、风扇等处的遮光工作, 这样鸡群采食均匀, 且鸡群的发育整齐一致。
1.1 3 料线高度不正确
料线随着鸡群周龄的变化也应逐渐增加, 太高采食困难, 太矮又浪费饲料。
1.1 4 存栏
存栏不准确或串栏, 计数从进雏开始就应准确无误, 每栋每栏的死淘鸡数应及时记录, 一般建议育雏期每栏或每笼的鸡数一样, 只留一个栏或笼有零头, 这样便于加料不混淆, 如果有死淘就从零头栏或笼补齐, 同时喂料应及时根据实际存栏数来算料。
1.1 5 疾病
疾病或细菌感染, 加强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 减少疾病或细菌的感染机会, 一般发病的鸡只生长就慢, 从羽毛的发育也能够初步判定。
2 鸡群均匀度低时的措施
当鸡群的均匀度低于80%时, 就只有通过全群分鸡来分别给料。建议将大中小鸡的实际体重和体重增幅分别做曲线图。先制定“计划体重”将“计划体重”作为体重的“轨道”让体重曲线沿着此“轨道”来加料, 约3~4周时间达到标准体重。“催补”和“恶压”, 对鸡只的发育是不利的。一旦发现体重未达标时, 应从喂料站位、鸡数、称料、漏料、鸡群健康、环境条件等找原因, 务必保证每周的体重增幅。在此提供一个建议公式:首先算全群的下周计划只耗 (g/只) =上周全群实际只耗+下周参考增加只耗+ (本周标准体重—本周实际全群体重) /计划调整周龄/ (下周标准体重增幅/下周参考增加只耗) 。然后算对应大中小栏的下周计划只耗 (g/只) =上周实际对应栏只耗+下周全群计划只耗+ (本周实际全群体重—本周实际对应栏体重) /计划调整周龄/ (下周标准体重增幅/下周参考增加只耗) 。此公式中强调全群以标准为参照来算, 对应栏以全群为参照来算。
浅谈AA父母代肉种鸡均匀度问题 篇3
1 分栏饲养能提高均匀度
也就是从合理充足的分布面积, 饮水空间, 采食面积, 温度来控制。笔者曾经在种鸡场甲区9000套AA种母雏养在120m×2m的鸡舍内, 鸡舍分布如附表。
附表可以说明前2周可以采用半栋鸡舍, 这样有利于升温降低供热成本, 温度对雏鸡头3d尤为重要。鸡舍分为9个栏, 每栏养520只雏鸡, 养14.8只/m2左右, 这样分布容易观察鸡群, 便于喂料和供给饮水, 料盘和饮水器交叉摆放, 使鸡只在1m范围内都能吃到料, 饮到充足的水, 最远不超过3m, 这样不会对雏鸡的均匀度有很大影响。2周以后整个鸡舍分成8个栏, 6.5只/m2, 每只采食10cm, 水线乳头计836个, 10.8只/饮水乳头。
2 喂料是影响鸡群均匀度最重要因素
(1) 饲料品质和饲料质量:饲料要全价营养, 否则影响鸡群体重均匀度。 (2) 喂料量:计算、称量必须准确, 使每栏鸡只能够吃到计划料量。由于前两周分小栏每栏鸡只数和喂料量相等, 3周以后扩大栏, 按大、中、小鸡分栏, 就按分栏加料量, 每栏采取4人同时上料, 每栏4人上料确保饲料均匀分布料槽内, 否则大鸡吃了小鸡料量, 体重均匀度会越来越差。 (3) 上料:由于鸡只小, 不适宜上料线。第3周开始联合上料, 每栏4人对角上料。前5周全部人工上料, 上料是否均匀速度的快慢, 料量分布是否均匀都直接影响鸡群的体重均匀度, 所以上料时要把料均匀快速撒入料盘或料槽内, 这样使鸡均匀吃料不至于挤堆 (挤堆也要哄匀) , 把鸡多的地方哄向鸡少的地方。 (4) 采食面积充足, 但不要有过剩, 保证每只鸡同时能吃到料。 (5) 公母鸡分饲:前一周公鸡比较弱, 体重较母鸡小, 如果混养会造成母鸡欺负公鸡, 使公鸡胆小不敢吃食而影响体重;两周后公鸡生长速度快, 公鸡强壮, 母鸡小, 混饲后公鸡特别大, 母鸡特别小, 也会严重影响均匀度。 (6) 换料:雏鸡料改为育成料要有过渡适应期。育雏料蛋白能量高, 适口性好;育成料蛋白能量低一些, 适口性差, 鸡只不愿采食并且采食慢, 造成鸡只不增重或少增重, 均匀度下降;所以过渡就是使育雏料与育成料先按5:5、4:6、3:7, 比例料量进行过渡, 最后全部喂育成料, 这样鸡群体重均匀度偏差不太大。 (7) 断喙不整齐影响鸡只采食, 对体重均匀度也会造成不整齐。事实表明:断喙器的质量, 断喙者的工作态度, 断喙姿势等都直接影响鸡只断喙的整齐度。断喙器质量差, 喙切的不齐或切不断;断喙者不认真姿势不正确会使鸡只喙出血过多 (严重死亡) , 上长下短或下短上长, 这样影响鸡的采食, 使个体鸡只生长不均匀, 所以断喙这一环节很关键。
3 抽样称重, 掌握鸡群均匀度
均匀度除了眼观外, 最重要的是应该不断抽样称重 (以平均重的10%为上下限) 。并且从第1天开始就应称出出生重的均匀度, 以后从第1周到25周开产每周末都要定期抽样称重, 一般抽1~3%即可;称量工具前5周必须精确一些, 一般要精确到1g, 6周后可用精确到10~20g的称量工具。目前已经用电子称精确度高。但主要的是称量时间, 是否空腹, 因为前5周非隔日限饲称重, 要在喂料饮水前并且鸡只活动均匀时抽样称重 (圈一定数目鸡) , 并称出圈定全部鸡只的体重, 这样会准确些, 偏差小;限饲时限饲日饮水前称重。
4 及时调整鸡群, 分栏饲养
鸡群的均匀度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不一定都是理想的, 当均匀度不好时, 可以进行挑鸡, 分栏, 调群等分别加料采食, 隔日限饲等方法来提高均匀度。做为补救方法:挑鸡还是调群根据均匀度好坏而定;当均匀度很低时 (低于70%) 应该进行全群称重分栏, 用手掂量来估计鸡近似重量, 这样工作效率快应激小, 调群和分栏后鸡数目必须准确, 以便于分栏加料。当均匀度在75%以上时, 为避免应激, 应每天在采食时间可以个体挑鸡来调节均匀度。
怎样提高肉种鸡产蛋率 篇4
1. 及时分群调群
雏鸡入舍后, 在保证供给充分饲料和饮水前提下, 就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体质较弱、个体较小或状态不佳的鸡只, 单独加强饲养, 给予精心照顾。对这样的鸡适当补喂蛋白饲料, 使其体重尽快达标, 并减少死淘。为了减少分群带来的应激, 可结合断喙、免疫等工作进行调整。为使鸡只获得良好骨骼和骨架发育, 在21~28日龄分群最重要, 第一次分群最晚不能迟于28日龄。第二次分群在6~7周龄进行, 如果鸡群均匀度还不理想, 可以在11~12周龄再次分群。分群后将鸡群分成大、中、小三群, 对体重较轻的鸡只可以提供高蛋白饲料, 以帮助其适当加快增重。对体重较大的鸡可以适当减缓加料速度, 使其在2~3周内达到标准体重。早期分群饲养易于管理, 并能够提高均匀度, 要经常检查鸡群体况和均匀度, 以便决定下次分群时间, 确保全群均匀度维持在80%以上。
2. 科学饲喂
提供全价饲料, 即饲料配方科学、原料优质、颗粒粒度大小适宜、各种原料混合均匀, 保证雏鸡健康均衡生长和不会出现选择性挑食。提供适宜料位、水位, 且料槽、水槽摆放位置和布局应合理。当料位、水位不足时, 会出现抢食、抢水现象, 导致采食、饮水不匀, 均匀度较差。当料位较多时, 较大的鸡抢食较多饲料, 体重越来越大, 从而均匀度也不理想。另外采取科学的限饲方法, 喂料时做到快、准、匀。促使每只鸡同时采食到等量饲料, 这样才能保证鸡群的均衡发育。
3. 正确判断均匀度
在生产中一般仅依据体重来判断均匀度高低, 很少顾及体型和性成熟是否一致。其实均匀度高的鸡群, 不仅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无几, 它们的主翼羽换羽根数、耻间距也与标准一致, 胸肌丰满度较相似, 并且体型也是整齐一致的。例如:8周龄时剩9.5根未换, 12周龄剩7.5根, 16周龄剩4根, 20周龄剩2.5根, 25周龄剩1.5根。11~12周龄时, 耻间距开一指后停止, 17周龄由一指加大到一指半, 22周龄耻间距开到两指。4周龄时胸肌较丰满呈U型, 沉积脂肪较多;10周龄时生长发育快, 胸肌呈V型, 微微有些脂肪;15周龄时体型长得快, 胸部呈轻微凹形;22周龄体重曲线直线上升, 胸部丰满度呈半U型。这样就要求在称重时, 由专人负责, 触摸鸡只丰满度、耻间距和羽毛变化, 以便更加准确地采取相应的通风和加料措施。
二、增加光照前评估鸡群体况
15周龄以后母鸡开始性成熟发育, 所以必须关注这个时期, 此后不易将体重调整回标准体重。如果这时体重超标应重绘体重曲线, 保证今后每周的周增重达标。因为15周后必须增加胸肌发育和开始沉积足够的脂肪。只有当母鸡有适当的丰满度、脂肪沉积、耻骨不锋利、耻间距已经开始扩大时, 才能进行增加光照刺激。光刺激前必须达到以下条件:154日龄之后;体重最小达2.3公斤;丰满度呈半U型;脂肪沉积适宜 (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 母鸡产蛋推迟, 体脂太多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 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久性) ;90%的母鸡耻间距开到2指。以后每2周增加1小时光照, 26周龄时加到16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 这样才能使鸡感受到光刺激。通常情况下, 20周龄时鸡胸部应具有多余的脂肪, 胸部的横断面应呈现较宽大的V型, 鸡翅膀桡骨和尺骨之间的肌肉像人手掌小拇指尖上的程度。25周龄时鸡的胸部横断面应像半U型, 胸部发育将持续到30周龄, 将是丰满的U型。而25周龄时翅部的丰满度应发育成类似人手中指尖的程度, 30周龄时发育成类似大拇指尖的程度。
三、制定产蛋前的饲喂方案, 控制好鸡群体重
根据笔者的管理经验, 无论公鸡还是母鸡, 在20~25周龄的体重往往超过标准体重, 这样也不要试图通过减料, 将体重拉回标准, 而要继续维持稳定的周增重, 这样即使在开产时体重超标, 但鸡发育较完善, 实践证明也可获得较高的生产性能。
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 主要考虑体重不能超重, 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建议22周龄增加光照的同时加料10~12克, 然后到开产前每周加料3~5克, 以防增重过快。加料原则: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 以后每日加料;产蛋率5%~35%时, 每上升5%的产蛋率加料2~3克;产蛋率35%以后每上升5%的产蛋率加料3~5克。产蛋率达到65%~70%时采取高峰料量。高峰前的增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 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 这主要取决于蛋重、体重、产蛋率、采食时间4项指标, 在实际生产中, 应随它们的变化而灵活掌握。
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敏感指标。因为, 如果鸡群饲料量不足, 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 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称取蛋重最迟从10%产蛋率开始, 每天抽样称蛋重并作记录。在第二次集蛋时直接从蛋窝内收集, 剔除双黄蛋、小蛋和异常蛋, 取120~150个称重, 计算平均蛋重, 根据每天蛋重绘制蛋重曲线, 并添加趋势线, 了解蛋重增加趋势, 以便准确加料。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 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鸡群高峰产蛋率在50%~70%, 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出现蛋重不足, 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 否则极易导致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高峰前双黄蛋的比例也是衡量加料是否适宜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 双黄蛋比例2%~4%较合理, 当双黄蛋比例超过4%时, 说明卵黄刺激过度, 加料过快。当双黄蛋比例低于2%时, 往往是加料较少, 影响鸡群产蛋高峰持续时间。
充足的采食时间是一项确保鸡获得足够能量水平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采食时间。其中包括鸡群年龄、舍温、料量、饲料特征、营养水平和质量等。高峰前期, 随着饲料量的增加采食时间逐渐延长, 当达到高峰料量后, 常规采食时间为颗粒料1~2小时, 颗粒破碎料2~3小时, 粉料3~4小时, 当所提供的饲料量超过需求时, 鸡的采食时间就会延长, 相反料量不足时, 采食时间就会缩短。
四、高峰后及时减料
蛋鸡在产蛋率达到高峰时所积蓄的能量储备, 足以使其维持产量高峰。一般鸡群在30周龄达产蛋高峰, 32、33周龄出现高峰产蛋数, 此后产蛋量开始减少, 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如果种鸡采食量超过需要量, 它可以通过脂肪沉积继续增重, 而脂肪沉积速度是影响高峰后产蛋率、受精率和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应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的变化及时减少料量。减料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每周增重15~20克。高峰后2~3周龄才开始减料, 如果高峰产蛋率达85%以上时, 在34周龄前不减料。
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鸡群的生长情况和鸡群状况, 即从产蛋开始起的体重和体重变化情况:高峰百分率和产蛋率、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变化、鸡舍类型、应激或疾病等。应有计划地减料, 使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 减料时先快后慢, 减料总量为高峰料量的8%~12%, 大约15~25克, 至45~50周后停止减料, 此时料量约为150克。
五、产蛋率较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