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精选5篇)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篇1
农药使用效果受农药本身性质、作用对象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使用农药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的关键。
1、药剂选择有针对性
根据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用药。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也要有所选择。因此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时期,做到对症下药。
2、掌握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施药过迟,事倍功半。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即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
3、确定稀释和用药量
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以后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
4、选择施药方法
按不同的农药剂型用不同施用方法。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应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防治在植株上危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
5、合理交混使用农药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因此,合理交混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的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6、选好用药时间
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上午8~9时,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下午5~6时。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防治水稻螟虫、稻飞虱时田间要有薄水层,使害虫从根茎部向上移动增加农药触杀机会;内吸性农药随水被根茎吸收后,传导到稻株的其它部位进行杀虫。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篇2
1. 选择适宜的气候
微量喷雾技术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雾滴较细,作业质量的好坏受风力影响很大,适宜的风速仅为1~3米/秒,阵风及田间乱流常常会影响作物下部及内部着药量,因此,喷雾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在风力超过3级、风向不定或无风时及夏季炎热的中午都不宜施药。喷药时间以晴天早晚有微风较为适宜,露水和雾气不影响喷药效果。阴天或多云天气可全天喷雾,但是喷雾后当天下雨,会冲刷药剂、降低药效,须重新喷雾。
2. 选择适宜的药剂
微量喷雾对药剂要求十分严格,这主要表现在对剂型的选择上。通常情况下,最适于微量喷雾的农药是油剂农药,水剂农药也可以使用,但必须掌握好喷液量的多少。喷液量可根据作物高度及种植密度来确定,用量一般为每亩66~150毫升。如果能提前进行田间小面积药效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剂型,那么就更为妥当。另外,在选择药剂时,还要考虑到药剂的作用方式、害虫的为害特点等因素。由于微量喷雾很难使雾滴均匀分布,因此适宜喷洒内吸性药剂;而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或触杀性、胃毒性的杀虫、杀螨剂,则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微量喷雾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病害、杂草等,适宜药剂有内吸性的杀虫、杀螨、杀菌和除草剂。剧毒农药和高黏度的农药应禁止用于微量喷雾。
3. 保持一定的转速和喷头高度
保持一定的转速,也就是保证一定的雾化程度。如使用3WCS-5型手持手摇微量喷雾器,手摇转速应保持在每分钟50~60转,高流量喷药时可适当提高转速。喷头距离作物一般为0.8~1米;当风速在1~2级时,距作物可略高点;当风速达3级时,距作物应适当低些,以免药液被风吹散。步行速度要适宜,旱地一般为0.7米/秒,水田为0.5米/秒,而实际步行速度应同流量、喷幅相结合。步行方向应和风向成直角或不小于45度的角,以使喷出的药液雾粒达到理想的覆盖面积。
如使用泰山-18AC型机动弥雾喷粉机,转速每分钟不得低于5000转。喷头应按预定的作业状态进行喷药,不要任意摆动。若喷头对准作物,将会使作物出现药害;若离作物过高,雾粒飘失严重;若喷头左右摆动,雾粒在作物上覆盖不均匀,也会影响药效或出现药害。适宜的喷头高度为距离施药表面0.5~0.8米,呈水平状态或5~10度喷射角。
4. 注意安全操作
微量喷雾所使用的药液是不加水稀释的,因而有效成分含量高、毒性大,易引起人畜中毒,田间操作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严格按农药的操作规程操作。喷药时要佩戴好防护用品,如穿长袖长裤,戴口罩、手套、眼镜等。在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种植密度较大的作物田中施药时,更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操作者要始终走在上风位置,严禁顶风操作。喷药结束后,应按操作要求清洗机具,喷药人员更应进行自身清洗。如喷药过程中施药者感觉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癥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进行治疗。
5. 做好器械维修
田间操作时,故障可能随时发生,因而要做好维修准备,如带上钳子、螺丝刀、小活动扳手及小刀、皮线、直径为0.3~0.5毫米的软钢丝等,以备排除故障时使用。每次喷雾后,应将药瓶内的残余药液倒出,注入专用清洗液或清水,喷射1~2分钟,将流量器和旋转盘清洗干净。洗净的喷雾器应倒挂在室内,不可乱放,不要放在高温处或太阳下,以免使喷雾器的零件老化或碰坏。传动装置的轴承要经常用汽油清洗干净,并加黄油或凡士林(不能用机油或食用油润滑涂抹);长期存放时应拆开并擦洗干净,给轴承加黄油后装好,然后放松胶带妥善保管。
雨季如何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篇3
一、选用触杀性速效杀虫剂
杀虫剂中的辛硫磷、异丙威 (叶蝉散) 等触杀性速效农药, 具有杀虫快、效果好等特点, 施药后1~2小时迅速杀死害虫, 从而避开雨水对药效的影响。
二、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菌剂
内吸性强的农药一般在喷后能迅速传导进入作物组织内部, 即使下雨也不会被冲刷, 仍可达到杀菌的作用。如三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三、选用耐雨水冲刷的农药
三氟氯氰菊酯、百菌清、代森铵等农药耐雨水冲刷, 喷后2~4小时即使遇阵雨, 杀虫、灭菌效果也不会受多大影响。
四、在农药中加入黏着剂
在配制好的药液中加入适量黏着剂 (如洗衣粉等) , 可增加农药在植物及病虫体表的黏附力, 减少雨水冲刷。
五、抢雨隙喷药
要观察天气变化, 抓住雨隙及时喷药, 切忌边下雨边喷药, 一般喷药后8小时内下雨, 对药效影响很小。
六、改进施药方法
提高农药施用效果的方法 篇4
一、选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1. 增加病虫对农药雾粒的接受机会
农药雾粒好比一颗颗子弹, 病虫好比靶子。如果用100颗子弹去打100个病虫, 结果是约37%的病虫中1弹, 26%的病虫中2弹以上 (过量受药) , 还有37%的病虫根本就不中弹, 这显然达不到防治的目的。这种情况下, 即使加大药液的浓度, 也因有40%左右的病虫接触不到农药而降低防治效果。要提高防效, 只有尽可能地增加子弹数量, 也就是增加农药雾粒的数量。当理论接受机会达到8∶1 (用800颗子弹打100个靶子) 时, 几乎100%的靶子都能中2弹以上。因此, 施用农药可行的原理是人为地造就高的接受机会, 让病虫在接受机会的保证下被动地接受农药, 从而达到致死剂量。增加农药雾粒数的方法:一是通过增大药液的喷施量来增加雾粒数, 所以在没有改换喷雾方式之前, 一块地喷4桶药液比3桶效果好, 喷更多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但这种方法不能无限增加雾粒数, 达到一定的药量时便很难增加了。二是可通过细化大的雾滴来增加雾粒数。一个大雾滴, 当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 雾粒数就会增加8位。即相同的药量, 雾滴越小, 雾粒数就越多, 病虫接受农药的机会也越高。烟剂的效果好, 就是因为烟粒 (直径5微米) 非常细小。而目前广泛的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是非常粗大的。
2. 增大农药覆盖面积
让农药形成的药膜尽可能覆盖作物整个表面, 是农药施用技术的核心目标。雾粒越细, 覆盖面积越大。
3. 增大农药雾粒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
细小的雾粒横向飘移能力强, 进而能绕开遮蔽物与病虫接触。需要防治的病虫常常隐藏在叶背、缝隙、心叶、叶脉间, 植物叶表的毛、刺等微细结构也能为病虫提供遮蔽, 想真正地把药液喷洒到害虫身上, 则必然要使喷雾器产生雾粒, 而不能是雾滴。
4. 增大作物持药量
大的雾滴下降速度快, 当接触到植株叶面时会像乒乓球一样发生弹跳, 跳过叶片落到地面, 只有小的雾粒能在叶面平稳着落, 从而加大植株冠层的持药量。大的雾滴在叶面上不能稳定附着, 一有风吹草动就又落到地面, 小的雾粒才能平稳地附着于叶面, 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 也只有小的雾粒才能够使叶片背面多着药。资料显示, 施用的农药真正作用到防治病虫上的只有百万分之几, 能被作物株冠层截留、发挥潜在效果的不足1%, 而99%以上的农药进入土壤, 成为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5. 尽可能长地保持药膜浸润时间
农药喷施到叶面上, 在药物展着剂的作用下将含药水膜进一步展开需要时间。内吸、内渗性农药也需要时间。所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药膜不干, 是取得良好防效的必要条件。
6. 病虫对农药粒径的选择性
植株和病虫表面的毛、刺、突等微细结构, 是粘着农药雾粒的主要部位。这些毛、刺、突等极其微小, 只能稳定黏着住农药的雾粒, 而不能粘着喷出的农药雾滴。所以手动喷雾器不如机动喷雾器效果好;越低容量喷雾又不及油、烟 (气) 雾剂效果好。就是说施药方式分散性能越好, 产生的雾粒越多也越细, 效果也就越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除草剂特别是喷雾施用除草剂, 雾粒越细, 越可能增加作物中毒的几率, 所以除草剂的喷雾雾粒不能过细。
二、选择合适的喷雾器具
1. 手动喷雾器
手动工农16型喷雾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持有量最大、使用最多的施药设备, 药箱的安全容积为16升。喷雾时, 经加压的水流在喷头的蜗室中切向旋转, 冲出喷孔, 形成水膜并碎裂成雾粒。工作时水的压力越大, 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就越细, 所以喷药时要打足压力。喷片上喷孔的大小对水膜的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喷孔越小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也越细, 防治效果也就越好。受机械构造的限制, 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较粗大, 绝大部分雾粒不能被作物或防治对象捕获而落到地面, 防治效果相对要差。在实际使用时, 大多数农民都错误地选用大孔径喷片, 因为大孔径喷片喷雾时出水量大、射程远, 喷射到作物上时“哗哗”有声, 很快就能达到滴哒嘀哒的效果, 认为这样就打好、打透了。有的嫌喷孔过小, 用铁钉将喷孔钻大, 还有的喷雾器使用多少年, 喷片一直没更换过。目前使用的黄铜质喷片磨损很快, 出现扩大、失圆、拉毛, 药效降低非常严重, 因此在累计使用时间超过24小时后, 就应主动更换。喷孔孔径越小越好, 喷孔越圆整越好, 最好使用0.7毫米孔径的不锈钢喷片。
2. 机动弥雾喷雾
动力为5.9千瓦 (8马力) 的汽油机, 药箱有效容积16升。风机产生强大气流输送到出风口, 药液在喉管部被气流分散成雾滴并被高压气流吹胀后破裂成雾粒, 直径60~170微米, 每亩喷1.5~2箱药液, 绝大部分雾粒能被作物的防治对象捕获, 所以防治效果高于手动喷雾器。因为雾粒很细, 药物沉降到叶面上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喷药后叶片不会马上湿润。喷雾时需计算好步幅和行进速度, 超低容量喷雾也如此。这种喷雾方法因用水少, 送风距离远, 喷幅宽, 工效很高。
3. 超低容量喷雾
动力为电池, 药瓶容积为1.6升。药液滴到转速为每分钟6000~7000转的齿盘上, 被离心力拉成极薄的药膜, 从齿盘甩出成极细的液丝, 直径为15~75微米的占80%。这种喷药方法会使雾粒更细, 沉降到叶面上需更长时间, 约为5分钟。在大田使用时会因风速过大而飘移产生沉积不均匀, 高温时也会因雾粒过于细小在下落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太快而变为尘埃逸失, 但在温室、大棚或者常温、风速不大的大田使用效果好, 喷施的药物几乎全部被作物和防治对象捕获, 而地面上很少。喷雾时应尽量压低喷雾的高度, 每亩喷雾量4~5瓶。
4. 油 (水) 气雾机及烟剂
提高农药施用效果的方法 篇5
一、选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1. 增加病虫对农药雾粒的接受机会
农药雾粒好比一颗颗子弹, 病虫好比靶子。如果用100颗子弹去打100个病虫, 结果是约有37%的病虫中1弹, 26%的病虫中2弹以上 (过量用药) , 还有37%的病虫根本就不中弹, 这显然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 即使加大药液的浓度, 也因有40%左右的病虫接触不到农药而降低防治效果。要提高防治效果, 只有尽可能的增加子弹数量, 也就是增加农药雾粒的数量。当理论接受机会达到8:1 (用800颗子弹打100个靶子) 时, 几乎100%的靶子都能中两弹以上。因此, 施用农药可行的原理是人为的造就高的接受机会, 让病虫在接受机会的保证下被动的接受农药, 从而达到致死剂量。增加农药雾粒数的方法:一是通过增大药液的喷施量来增加雾粒数, 在没有改换喷雾方式之前, 一块地喷4桶药比3桶效果好, 喷更多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但这种立法不能无限增加雾粒数, 达到一定的药量时便很难增加了;二是通过细化大的雾粒来增加雾粒数。一个大雾滴, 当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 雾粒数就会增加8倍。即相同的药量, 雾滴越小, 雾粒数越多, 病虫接受农药的机会越高。烟剂的效果好, 就是因为烟粒 (直径5微米) 非常细小。而目前广泛的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非常粗大。
2. 增大农药覆盖面积
让农药形成的药膜尽可能覆盖作物整个表面, 是农药施用技术的核心目标。雾粒越细, 覆盖面积越大。
3. 增大农药雾粒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
细小的雾粒横向飘移能力强, 进而能绕开遮蔽物与病虫接触。需要防治的病虫常常隐藏在叶背, 缝隙, 心叶, 叶脉间, 植物叶表的毛, 刺等微细结构也能为病虫提供遮蔽, 想真正地把药液喷洒到害虫身上, 则必然要使喷雾器产生雾粒, 而不能是雾滴。
4. 增大作物持药量
大的雾滴下降速度快, 当接触到植株叶面时会像乒乓球一样发生弹跳, 跳过叶片落到地面, 只有小的雾粒能在叶面平衡着落, 从而加大植株冠层的持药量。大的雾滴在叶面上不能稳定附着, 一有风吹草动又落到地面, 小的雾粒才能平稳地附着于叶面, 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 也只有小的雾粒才能使叶片背面多着药。资料显示, 施用的农药真正作用到防治病虫上的只有百万分之几, 能被作物株冠层截留、发挥潜在效果的不足1%, 而99%以上的农药进入土壤, 成为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5. 尽可能长地保持药膜浸润时间
农药喷施到叶面上, 在药物展着剂的作用下将含药水膜进一步展开需要时间。内吸、内渗性农药也需要时间。所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药膜不干, 是取得良好防效的必要条件。
6. 病虫对农药粒径的选择性
植株和病虫表面的毛、刺、突等微细结构, 是粘着农药雾粒的主要部位。这些毛、刺、突等极其微小, 只能稳定黏着住农药的雾粒, 而不能粘着喷出的农药走街串巷滴。所以手动喷雾器不如机动喷雾又不及油、烟 (气) 雾剂效果好, 就是说施药方式分散性能越好, 产生的雾粒越多也越细, 效果也就越好。值得注意的是, 除草剂的喷雾雾粒不能过细。
二、选择合适的喷雾器具
1. 手动喷雾器
手动工农16型喷雾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持有量最大、使用最多的药设备, 药箱的安全容积为16升。喷雾时, 经加压的水流在喷头的蜗室中切向旋转, 冲出喷孔, 形成水膜并碎裂成雾粒。工作时水的压力越大, 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就越细, 所以喷药时要打足压力。喷片上喷孔的大小对水膜的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喷孔越小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也越细, 防治效果也就越好。受机械构造的限制, 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较粗大, 绝大部分雾粒不能被作物或防治对象捕获而落到地面, 防治效果相对差。在实际使用时, 大多数农民都错误地选用大孔径喷片, 因为大孔径喷片喷雾进出水量大、射程远, 喷到作物上时“哗哗”有声, 很快就能达到滴哒嘀达的效果, 认为这样就打好、打透了。有的嫌喷孔过小, 用铁钉将喷孔钻大, 还有的喷雾器使用多少年, 喷片一直没更换过。出现扩大、失圆、拉毛, 药效降低非常严重, 因此在累计使用时间超过24小时后, 就应主动更换, 最好使用0.7毫米孔径的不锈钢喷片。
2. 机动弥雾喷雾
动力为5.9千瓦 (8马力) 的汽油机, 药箱有效容积16升。风机产生强大气流输送到出风口, 药液在喉管部被气流分散成雾滴并被高压气流吹胀后破裂成雾粒, 直径60~170微米, 每亩喷1.5~2箱药液, 绝大部分雾粒能被作物的防治对象捕获, 所以防治效果高于手动喷雾器。因为雾粒很细, 药物沉降到叶面上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喷药后叶片不会马上湿润。喷雾时需计算好步幅和行进速度, 超低容量喷雾也如此。这种喷雾方法因用水少, 送风距离远, 喷幅宽, 工效高。
3. 超低容量喷雾
动力为电池, 药瓶容积为1.6升。药液滴到转速为每分钟6000~7000转的齿盘上, 被告离心力拉成极薄的药膜, 从齿盘甩出成极细的液丝, 直径为15~75微米的占80%。这种喷药方法会使雾粒更细, 沉降到叶面上需更长时间, 约为5分钟。在大田使用时会因风速过大而飘移产生沉积不均匀, 高温时也会因雾粒过于细小在下落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太快而变为尘埃逸失, 但在温室、大棚或者常温、风速不大的大田使用效果好, 喷施的药物几乎全部被作物和防治对象捕获, 而地面上很少。喷雾时应尽量压低喷雾的高度, 每亩喷雾量4~5瓶。
4. 油 (水) 气雾机及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