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检测体系

2024-10-14

计量检测体系(共9篇)

计量检测体系 篇1

1 计量检测体系的概况

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在一个企业中占有着一个非常关键的地位, 而在计量检测中处于核心的是数据的管理, 在设备的管理上, 广泛的采用计量检测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手段不断的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 来不断的促进企业的不断的发展促进企业在管理控制方面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现在, 我国的计量检测体系都是根据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的制定, 是以国家相关的计量工作为标准, 例如GB/T19022.1和GB/T19000系列标准为基本依托, 同时也借用国际的相关的计量的工作的标准, 不断的满足在企业计量检测方面的要求, 结合各种标准, 不断的制定符合我国企业的需要, 同时结合我国的现有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不断的建立与完善在企业的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检测的设备与体系。不断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

2 健全完善企业计量体系

根据国际ISO10012标准,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计量检测体系, 其目的是通过计量检测可以保证企业能有效实现产品质量目标。企业在建立计量检测体系过程中, 遵守ISO10012-l标准, 不仅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的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中的测量要求, 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计量工作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计量管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这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2.1 企业的计量检测过程要求企业严格评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

测量设备的配备计划, 严格执行入库检定程序, 在检测过程中检定到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退货。

2.2 企业的计量检测过程要对企业主要原材料和外供能源 (主要是水、电、气等方面) 的计量进行严格控制, 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企业的计量检测过程要对企业的劳动生产指标进行合理考

核, 并通过制定企业生产过程中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制,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 建立企业计量体系

3.1 充实和完善计量管理程序文件国际标准ISO9000:2000族

标准中只有IS010012-l是唯一的支持性标准, 因此根据IS010012-l标准建立的计量检测体系是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 即子体系。因此, 在建立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 首先要根据IS010012-l标准充实和完善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计量管理程序文件, 同时要督促计量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规定办理, 为了避免企业质量管理文件的复杂化, 可以将计量管理手册作为企业质量手册的一个分册进行管理。

3.2 整个计量检测体系要体现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计量检

测体系建立后, 如果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产生了不符合项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 如果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是可以进行弥补, 但即使这样, 也难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虽然后期的处理可以消除不符合项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影响和再发生, 但基于事前控制的原则, 在建立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的过程时就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

3.3 合理的管理模式

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 那就必须要进行管理方式的改革, 不断地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提高企业计量工作的层次性和管理性的有效性的要求, 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企业不断的加强管理, 能够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提高经济效益。同时, 企业也应该不断的加强计量工作的分级管理, 这样能够把工作进行分散, 能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 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找出出错的地方, 能够进行更好的解决, 这样能够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责任制度。这种企业的分级管理, 就像是一个金字塔, 高级管理者下面有公司、车间、归口管理等, 这样一级一级得分下去, 能够制定出一个一个符合职责权限的制度, 通过计量职能分配表、计量人员岗位职责等的规定, 是企业能够在发展中有所依据。这些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 像是计量部门, 他重点是要抓好公司的计量, 做到生产管理好, 设备车间生产有序, 对于厂区的物料、能源计量仪表等做好维护, 保障他们能够在生产中得到正常的运转。计量单位重点要抓好装置计量。在这里, 每个单位都有他们单位自己的文件规定, 他们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生产, 不断地完善网络的管理, 使生产出的质量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同时, 还要与经济考核责任的制度相挂钩, 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生产的责任, 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样的责任人问责制度, 能够使企业在职责方面权责更加的明确, 能够责任到人, 出现问题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得到解决。

4 不断地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4.1 加强评审工作

企业不断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外部的监督, 还需要进行内部的内审与管理评审, 这种内审与管理评审是计量检测体系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自励机制, 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为了保持体系的有效的进行, 需要对体系进行不断的整理, 把不符合项目的程序必须抓好并做出纠正, 同时也要提出纠正防治措施的制定、落实以及效果的检查, 这些都需要内审与管理的评审同时进行, 不断地完善预防措施的实施促进计量体系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行。根据内审与管理的评审不断的促进技术的进步, 市场的不断的完善, 质量能够不断的得到提高, 对于社会的需求能够不断的进行满足, 同时也能够对于计量检测体系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4.2 不断地完善计量体系

现在, 企业的计量检测不断地在企业内部运行着, 在很多的企业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 作为计量体系的文件化程序、计量管理的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企业不断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不断的前进, 这就需要不断的对计量检测进行修改完善, 让计量检测体系能够不断的发展, 符合规律。

4.3 不断地进行改进

企业的不断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计量检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状态, 这种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循环的过程, 是适宜-不适宜-适宜, 不断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有效-无效-有效的无限循环的过程, 这种过程就像是水的波纹般, 不断的发展变化, 不会一直停滞不前。所以, 对于计量检测就要不断的进行, 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 这样才能够促进计量检测能够不断地前进, 不断地完善, 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能够有一个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吉普.计量检测的确定.[1]范吉普.计量检测的确定.

[2]张清衡.计量检测的方法.[2]张清衡.计量检测的方法.

[3]何丽华.计量检测系统的存在.[3]何丽华.计量检测系统的存在.

计量检测体系 篇2

计量标准分为如下几类

A.通用标准、专业标准2类

B.社会公用标准、部门标准2类

C.社会公用标准、部门标准、企(事)业单位d标准3类

D.社会公用标准、专业标准、企(事)业单位标准3类 答案:C

第2题

下述哪些是实物量具()

A.量块

B.温度计

C.压力计

D.信号发生器

E.钢尺

答案:A,D,E

第3题

下述哪些属于描述计量器具准确度的指标()

A.稳定性

B.灵敏度

C.最大允许误差

D.偏移

E.准确度等级

答案:C,D,E

第4题

下述哪些属于检定活动()

A.利用计量标准进行的首次检定或后续检定

B.依据检定规程进行的外观检查

C.根据测量结果提供校准曲线或修正系数

D.根据测量结果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答案:A,B,D

第5题

下述哪些计量器具属于国家依法强制检定的范围()

A.医用体温计

B.试验室用湿度计

C.出租计价器

D.压力机

E.民用电表

答案:A,C,E

第6题

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校准可参考使用检定规程

B.校准须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C.校准必须由有国家授权计量资质的机构实施

D.校准结果应出具校准证书

答案:A,D

第7题

测量误差是由哪些误差组成的()

A.统计误差

B.随机误差

C.计算误差

D.允许误差

E.系统误差

答案:B,E

第8题

取得授权的计量标准应包含哪些基本要求()

A.标准授权证书

B.规定数量的检定员

C.设备购货发票

D.标准装置

E.检定规程

答案:A,B,D,E

第9题

计量活动的特性包括()

A.准确性

B.专业性

C.法制性

D.统一性

E.稳定性

答案:A,C,D

第10题

量值溯源等级图包含的内容有()

A.基准或标准名称

B.准确度等级、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

C.检定规程

D.检定证书

答案:A,B,C

第11题

下属哪些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A.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国家专业计量站

C.省市技术监督局

D.省市计量研究院

答案:B,D

第12题

量值溯源的实施方法有

A.发放标准物质

B.实验室内部校准

C.实物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

D.实验室间比对

答案:A,C,D

第13题

下述哪些是计量器具()

A.电子秤

B.摆式仪

C.混凝土试模

D.针入度仪

E.量筒

答案:A,B,D,E

第14题

计量标准是国家质检总局或国务院下述各部委正式发布的检定规程

答案:错误

第15题

计量活动体现了法制性,通过国家的相关计量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保证实施 答案:正确

第16题

量值传递体现强制性,采用检定或校准方式;量值溯源体现自发性,采用不间断的比较链,可使用多种方式。

答案:正确

第17题

建立计量标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编制量值溯源等级图。答案:错误

第18题

交通运输科技司是本行业最高计量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错误

第19题

当国家质检总局已公布某项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取得正式授权后,各地方专业计量检定机构在建立相应检定标准时,均应向该部门标准进行溯源。

答案:正确

第20题

当某项计量标准取得正式授权后,其对应的计量器具必须以检定的形式进行送检。答案:错误

第21题

计量器具以校准方式送检时,对检定规程的所有检定项目均应进行测试。答案:错误

第22题

当无正式发布的计量检定规程时,可参考相关校准规范进行计量检定。答案:错误

第23题

经过国家组织的专门培训后,检定人员才可从事规定的检定活动。

答案:错误

第24题

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可向其进行量值传递的下一级检定机构发放计量标准资质授权证书。

答案:错误

第25题

计量检定时,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估计计量标准本身传递给被检计量器具的系统误差。

答案:错误

第26题

测量的重复性是不同实验室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必要性 篇3

一、建立计量检测体系, 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关注产品质量, 关注产品和企业的形象, 而形象的标志是品牌对市场的导向和领导作用。由于品牌需要计量基础来支持,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建立计量体系是评选名牌产品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计量工作是企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计量工作是企业生存的发展的基础。通过经营和能源的计量检测和管理, 可避免不合格原材料进厂, 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安全和环保计量检测, 可满足国家、社会、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准确的计量检测数据是企业领导层正确决策的依据, 可避免错误决策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与国际惯例接轨离不开计量检测体系的支撑。我国加入WTO后, 我们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要求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按公认的标准程序和检测程序进行符合评定。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国家计量体系, 而企业计量体体系系是是国国家家计计量量体体系系的的基基本本单单位位, , 国国外外合合作作伙伙伴伴非非常常看看重重我我国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工作。

四、计量体系是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和其他体系的可靠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必须用准确的测量结果来证实和满足, 而测量结果正是通过计量检测来实现的, 所以说计量体系是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及其他体系正常运行的可靠保证。

五、国家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国务院在我国“质量振兴纲要”中, 明确提出到2010年企业应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更把完善计量体系作为基本条件列入企业创名牌的要求, 国家对取得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证书的企业给予很高的认可, 在证书的说明中明确指出, 这是当前由国家政府计量行政部给予企业在计量管量方面达到规定要求的最高层次的承认和证明。

六、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计量需要测量管理体系的保障。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2006]28号) 和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只配备和管理通则》中, 对高耗能企业, 本着企业自愿的原则, 加大推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力度。组织专家指导其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提高计量检测能力, 促进企业的节能降耗。逐渐把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转移到对计量数据的管理上来, 帮助企业采集好数据、分析好数据、应用好数据。要通过有效手段, 保证数据流的有效畅通, 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 保证数据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 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技术潜力。

计量检测人员培训计划 篇4

为了工厂更好的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的巩固工厂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提高计量检测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充分认识计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重要性。

具体培训计划如下:

1.学习计量管理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

参加人员:计量检测人员、车间机长

目的:提高职工对体系管理的理解水平和对计量

法律法规的认识水平。

时间:每季1次,每次2课时

授 课 人:张松林

2.学习计量检测设备使用方法

参加人员:检验人员计量人员

时间:每月一次,每次1课时

目的:学会计量检测方法,正确判定被测物与标

准核对合格或不合格。

授 课 人:杜春涛

3.学习计量检测设备维护、保养等

参见人员:计量相关人员

目的: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及检验设备保证被测物

准确性。

时间:每月一次,每次1课时

授 课 人:杜春涛

沈阳市线缆厂

2005年8月10日

培训记录

GC/SXL061.2-05

沈线行政

计量检测体系 篇5

目前我国有1155所本科院校, 但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相符合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面临核心竞争力差、专业无特色等大致相同的困境。

中国计量学院 (我校) 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 是一所具有鲜明的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计量学院下设二级学院之一, 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 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功能材料三个本科专业, 学生800多人。

近年来,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依托学校在国家质检领域的行业特色, 突出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光电材料的学科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 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 在构建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 具有材料计量检测标准特色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改革。

一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分为三大类[2]:第一类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即学生具备深厚和宽泛的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为后大学阶段从事研究工作或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即学生具备比较深厚的科学基础理论, 对相关领域的生产或者实际状况比较了解, 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第三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 即学生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 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通常, 重点大学侧重于第一类人才的培养, 一般本科院校主要定位培养第二类人才, 而培养第三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3]是介于学术性研究人才和职业性岗位人才之间的一种具有较好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具备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有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有挑战与战胜风险的胆魄, 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和团队精神, 有较强的交流协调能力。

因此,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着力构建基础知识厚、学习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好、适应环境快、创新素质高和综合能力好的培养体系。

二材料计量检测标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构筑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生培养的根本保证, 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材料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现有专任教师46人, 其中教授9人, 副教授32人, 97.8%的教师拥有博士以上学历, 教师留学经历超过35%;拥有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专家24人, 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科研、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保障。

近三年教师积极参与横纵向科研项目,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 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5项,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20余项, 纵向科研经费2000万;发表包括影响因子9.0以上学术论文在内的科研文章近400篇;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09年建成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治疗监督检验中心, 充分体现了“材料+计量检测测”的办学特色。。

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学科排名 (2009年) , “材料物理与化学”在全国专业排名中获得B+的评分 (获A+、A有26所, B+有39所, 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同属一档) 。另据2012年教育部网提供的数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68名 (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并列) 。过硬的科研能力和高质量的学科建设,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设立材料类计量检测标准特色课程体系

材料类专业的内涵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用化学的方法制备材料, 用物理的方法检测材料”, 即以高温固相、溶胶凝胶、水热等化学反应方法制备出新材料;以无损检测、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谱分析等物理方法对材料的各项性能性能进行表征。可见, “材料”和“计量检测”虽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却是有着必然的联系与交叉, 是一个有机的科学整体。

依托学校在计量检测领域传统优势, 秉承“强基础、显特色”的原则, 材料学院从人才培养的全局出发, 优化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平衡设置, 实行模块化教学, 活化专业方向, 加强学科的工程系统性。如图1所示, 依据专业共性设置必需修读的材料类基础课程,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依据专业特征要求和专业目标定位设置灵活的专业方向课程群,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提升学科的工程系统性;开设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计量检测类特色课程, 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设置材料化学制备和测试分析两大系列的教学实验课程, 突出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学科交叉整合, 统筹规划专业核心课程,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重基础、拓口径、显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学院先后承担省部级教改课题3项, 校级教改课题6项, 发表教改论文18篇。已可设校精品课程1门、重点课程8门, 校重点教材1部, 全英文授课1门。

同时, 材料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学生大一开始与导师结对, 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实际水平和能力及导师的学术专长, 有针对的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计划等, 从而展开个别化的学与教。充分发挥学分制灵活、可变的特点, 加强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避免“凑学分”、“混学分”等现象。

(三) 依托导师制构建“研、赛互促”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是材料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依托本科生导师制, 进行项目化导师四年一贯制实践育人, 分层次、分阶段的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大一学生进入学科实验室, 进行专业认知, 培育专业情感,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大二学生进入导师科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尝试, 申报国、省、校、院四级学生自主科研项目;大三学生以“本-硕”创新项目为平台, 争取多出专业作品和学术论文, 并以此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为今后的考研深造打好基础;大四学生系统完成毕业设计实验和论文, 加强工程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培训。

鼓励和支持好的研究项目参与竞赛, 以竞赛促研究进度与深度, 搭建“研、赛互促”的创新实践机制, 使实践教育、研究和工程应用创新有效结合。图2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框架图, 学生通过参与基础性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导师科研项目子课题, 增强的专业认识, 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培养了初步的创新意识;在导师的指导下, 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申报和参与各级学生自主科研项目;努力通过项目研究出成果, 整合各类成果参与大学生挑战杯、节能减排等课外科技竞赛;竞赛的严要求、高标准和激励的淘汰机制又促进项目的深入开展和成果的工程应用化, 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出色的研究成果和重要的竞赛获奖为学生申请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形成研、赛互促的良性循环;前后联系、由浅入深、系统完整的科研项目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到渠成, 为进一步的考研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 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 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实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 先后建立产学研合作联合研发和检测中心4个, 校外实践基地17个, 为学生打造合适的实践应用平台, 巩固和拓展理论知识, 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技能, 强化实习、见习活动的工程训练性。

一是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机构。共建包括国家及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研发测试中心、实训基地等在内的科研机构, 充分发挥高科技创新优势和系统化教学体系作用, 把科技前沿内容引入到教学中, 把课程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以科研促人才培养, 让学生参与的教师的科研和企业的实际生产。

二是校企共订培养计划。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和目标, 使课程更适合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评, 加强过程管理。

三是校企资源共享。一方面合, 作双方基于企业的研究基础和生产设施, 利用高新的理论、技术优势, 共同申请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提升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众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为学生实训提供最好的资源平台, 有利于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各高校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新理论、新思维和提出的新问题, 又能促使企业自身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三材料类创新性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

材料学院自07年成立至今, 已建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功能材料三个本科专业, 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师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已有三届毕业生共320人。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特色鲜明、能力出色,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一)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表1是近5年学生在课外科技和学生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学生在省级以上课外科技和学科竞赛中的获奖逐年递增, 且增幅越来越大, 先后获得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金奖、铜奖, 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也呈递增趋势, 且所有论文均被SCI、EI检索收录, 可见随着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 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显著。近5年学生自主科研立项项目和参加人数稳中有升, 并始终保持较大的基数 (学生科研活动参与率达到60%以上) , 在学院内形成了浓厚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氛围。

(二) 学生专业基础扎实, 创新、科研能力得到广泛认同

经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由表2可见, 2010-2012年三届毕业生平均考研率达到25.3%,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 考研率虽有波动, 但整体态势保持良好。这说明做为一个新学院, 在学生培养、考研指导等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成熟, 仍有较大的完善和改进空间, 但在学生培养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

为国内一流大学输送人才的能力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杆。三年间毕业生考取985、211高校的人数分别是7人、10人和25人, 占当年录取总人数的50%、55.6%和52.1%。连续三年都有半数以上的考研学生被“名校”录取, 充分体现了学院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高质量。

同时, 三年考研录取与上线人数比分别是14:14、18:20、和48:51, 三年的平均复试成功率高达94.7%。高复试录取率说明学院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与出色的专业能力, 基础好、可塑性强, 得到了招收单位的认可。

(三) 毕业生社会反映满意

材料学院2010-2012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5%、98.89%和99.45%, 均名列全校前茅, 远高于全国材料类专业的平均就业率93.4%。同时, 7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从侧面证明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过硬, 实践应用能力出色, 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高, 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非常认可。毕业生工作半年后平均薪资在3417元, 远高于材料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平均薪资2896元。

材料学院也先后被评为“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校优秀二级分院”, 2010年“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校院系”等荣誉, 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四结语

材料学院立足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材料基础+计量检测特色”的培养原则, 通过对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科研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材料类计量检测标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传统学科优势, 提出具有计量检测标准特色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通过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培养、校企业合作等途径, 以特色课程设置为基础,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要助力, 以学生自主科研项目为载体, 以产学研基地为实践应用平台, 构建材料类计量检测标准特色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材料,计量检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人, 顾建民.中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问题[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文恺, 陈虹.机器人创新性教学平台的实践和探索[J].今日科苑, 2009.

[3]禹奇才, 张俊平.地方重点建设高校培养目标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 2010:42-43.

[4]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3) :138-140.

[5]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6.

浅析扭矩计量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 篇6

关键词:扭矩计量,检测装置,检测方法

0 引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扭矩检测装置不可或缺, 采用扭矩计量检测装置, 可以精准检测某部件的扭力或扭矩值, 确保能够扭紧装置, 使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扭矩检测装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确保扭矩检测的准确性。

1 扭矩计量检测装置

1.1 油封连续旋转扭矩检测装置

传统的油封连续旋转扭矩检测装置, 借助于刚性连轴器或者是弹性连轴器, 连接扭矩传感器和被测油封, 在连续旋转等条件下对油封进行扭矩检测。该连接方法可能会导致扭矩传感器受到弯矩的干扰, 原因在于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并且装配时同心度得不到保证, 导致试样轴心和传感器轴心的同心度得不到保证。扭矩传感器作为一种元件, 非常敏感, 要保证其不受到弯矩的干扰, 特别是两端的输入输出轴。如果扭矩传感器两端的输入和输出轴受到了弯矩干扰, 扭矩传感器的输出值就会受到影响, 会偏离真实值。为了解决油封连续旋转扭矩检测装置存在的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电机与扭矩传感器之间连接连轴器, 这可以使轴心不同, 对扭矩测量精度产生的影响大大减小。但是这种解决方法的缺点是装置的整体结构会被大大延长, 并且占用空间较大, 由于传感器、被测件以及电机之间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连接, 会使测量精度受到影响。

1.2 高阻尼橡胶传动组件扭矩检测装置

高阻尼橡胶传动组件扭矩检测装置, 主要检测的产品是橡胶吸盘, 其工作台上装有报警灯和操作台, 工作台上方装有夹具, 起到限制橡胶吸盘外圈转动的作用, 橡胶吸盘内圈上连接有扭转机构, 起到的作用是使橡胶吸盘内圈相对于外圈转动, 此外, 扭转机构不仅设置有扭矩传感器, 其输入端连接着动力装置。报警灯以及操作台通过信号的形式与扭矩传感器进行连接。

1.3 大规格矩形截面扭簧检测装置

大规格矩形截面扭簧是一种矩形截面扭簧, 其外径大于Ф100mm截面大于8mm×6.4mm, 如图1所示为矩形扭簧的结构和检测要求。本例中的扭簧是某弹射装置中的核心零件, 起到的作用是实现弹射功能, 为了保证扭簧使用机械性能的正常发挥, 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扭簧进行扭矩检测和立定处理。该扭簧结构与传统的扭簧结构存在较大不同, 其突出特点是无外梁壁、规格大、扭矩检测和立定处理过程中需要扭转很大的角度, 其最大扭转角度可达162°, 立定处理过程中最大扭转角度可达195°, 可以直接使用的检测设备, 市场供应商较少, 因此, 为解决这一问题, 综合考虑矩形截面扭簧模型结构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比较实用的扭矩检测装置。

2 扭矩检测方法

2.1 扭矩传感器检测方法

传统扭矩传感器检测方法, 主要为以下两种方法:1) 在被测对象以及驱动设备之间连接扭矩传感器;2) 是检测之前在被测对象的相关部位贴应变片。第一种检测方法普遍适用于连续旋转, 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安装时要求较高。用于一些较小的工件时, 检测结果会受到扭矩传感器安装的影响, 并且在装夹时难度较高。此外, 检测结果还可能受到传感器自身负载效应的影响;第二种方法对被测对象表面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测量连续旋转对象方面不适用。对于一些对检测要求不高的物件, 通常可以采用无扭矩传感器检测, 该方法在实时监测扭矩变化的疲劳试验方面很适用。

2.2 重载复合驱动系统检测方法

重载复合驱动系统, 需要实现的是机器人关节臂的精准定位和大负载驱动, 需要借助于伺服电机的高精准度以及液压系统的较大负载能力, 在充分发挥各自优点的基础上, 借助于液压马达对平衡关节臂载荷通过扭矩进行跟踪, 并且在关节位置处对伺服电机进行随动跟踪, 确保关节臂能够同步跟踪伺服电机, 实现最终目的。同时, 要将负责驱动关节型机械臂的伺服电机的定位功能和承载功能进行部分分离, 并且在液压系统的辅助下实现复合伺服驱动, 进而将机械臂的承载能力予以大幅度提高, 确保在重载荷条件下关节臂还能够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

2.3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扭矩检测方法

脱粒滚筒扭矩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 分别为扭矩传感器和皮带张力。研究得知, 测量滚筒的扭矩在滚筒轴上安装应变片就可以实现。考虑到滚筒轴刚度较大, 不会出现明显的形变可以采用扭矩传感器, 但是存在系统结构复杂, 安装不方便的缺点。对于皮带张力而言, 滚筒负荷变化会通过皮带张力灵敏地反应出来, 并且滚筒负荷与滚筒扭矩存在比例关系。

3 总结

本文对扭矩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使人们能够对扭矩检测装置有了一个认识, 认识扭矩检测的重要性。随着科技发展, 扭矩检测装置的种类及检测方法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产品精度, 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为来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邓星钟, 等.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松崎敏道, 大高达也, 佐藤晃一, 池田幸雄.扭矩传感器[P].中国专利:CN1896704.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 篇7

计量检测其实已经在很多的领域中应用, 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计量测量工作就是对单位、量、量值的传递、量值的溯源等进行管理, 以及出现误差该如何处理。计量检测工作中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首先是计量检测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单位, 它必须是和国际统一的单位要一致;以及测量中所产生的误差也要在国际规定范围之内。如果不同国家使用的标准都不一样, 这样不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再者就计量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这是由它工作的本身所决定的。它本身就是要求准确性比较高的工作, 小小的误差都可能引起的是巨大的失误。最后就是它的法制性, 那就是计量检测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制度、法规的管理之下进行的, 有一定的规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计量检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测量工具的精密度不断的提高, 社会生产生活也需要更加精确的数据, 这些无疑都是给计量检测机构提出了一个难题。计量检测部门想要完成计量任务, 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我们都知道, 影响计量检测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计量检测设备, 另一方面就是人。下面的文章中, 作者将具体分析这些影响的因素。

2 影响计量检测工作的因素

2.1 设备

设备是计量检测的基础工作, 也是最重要、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出问题, 这就导致我们检测的数据就会与实际不符。设备影响计量检测的的情况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机器损坏或磨损,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机器设备在长期使用以后, 难免出现磨损, 但是磨损的程度并不是凭人们的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的, 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忽视这方面的问题, 最后检测的结果就是错误的。还有就是机器没有定期的清理, 这是由于设备管理人员的失职。计量检测本就是十分精确的工作, 不能有一毫米的差距。再者就是设备的配置不合理, 有时候为了节约购买器材的资金, 就将不同品牌的器材拼接在一起使用。不同一个品牌的东西契合度不够精密, 很容易在测量的时候造成误差。还有就是设备的性能要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量检测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精密。如果, 不能及时的更新新的设备, 完善设备的性能, 也是很影响计量检测的质量问题的。最后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的时候, 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有些测量人员认为自己的经验很丰富了, 测量起来也非常的熟练, 操作过程就不会很严谨。操作不严谨, 测量出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2.2 设备的操作人员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他的专业水平也是影响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有些操作人员的素质不够, 不能够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自己为了一些私人的利益, 在测量的时候就将测量的数据搞错。再者就是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关, 导致在测量的时候设备操作错误, 而引起测量的误差。

2.3 数据记录

原始的数据是计量检测工作的最好的工具, 正确的记录原始数据也是重要的一步。有时候计量检测机构常常会将原始数据遗忘, 在后面发现问题的时候, 想查找问题的原因时, 没有原始的数据就没有办法查明。

再者就是计量检测完以后还需要有结果报告, 结果报告包括检定报告、校准报告以及检测报告。而出现差错最主要是因为测量出现问题的时候, 没有及时的修改结果报告。

最后, 就是忽略客户这方面的信息反馈。对顾客的意见视而不见, 工作质量就无法提高。

3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的措施

通过上述对影响计量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后,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改进的方法主要从几个方面。

3.1 检查设备

在进行计量检测的时候, 首先是要对设备进行检查, 看设备是否无损或者是配备也比较的合理。测量时设备的位置也要摆放正确, 避免不正确的摆放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再者就是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设备,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洁。保护好设备也是非常专业的工作, 还是需要比较专业的人进行管理。

3.2 选择好的测量环境

有些东西的测量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 一定要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环境。有些测量的结果也要根据环境来修改。所以计量检测前还要对设备的环境的人温度、场强、声压等进行测量, 并做好日常的记录。

3.3 制定一定的制度与规范

制度主要包括操作人员的道德规范、职业操守、设备的要求和维护、测量工作的误差范围等, 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首先就是对操作人员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 包括规范他们的操作过程、操作方法以及个人的工作作风, 对测量中产生错误的也要有一定的处理。另外, 设备的维护也要有规定, 比如多少时间检查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等。

3.4 机构内部的管理要创新

管理创新就是要分工合理、人员配置合理, 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人员不同素质进行工作的分配, 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技术岗位的人员对技术要求高些, 专业能力要过硬;管理监督人员就是要有管理监督的能力。在操作人员上岗之前, 都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岗前的培训, 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岗位。

3.5 结果记录要全面

结果记录包括测量的数据、客户的反馈以及检测环境各项指标的记录, 这些信息在后期的工作中会有很大的作用。机构中应该专门设立一个信息库, 将每次的测量信息都完整的输入到我们的数据库当中, 有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调出数据。客户反馈往往是工作中容易忽略的部分, 但它是我们提高我们工作质量最直接的方式。我们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 以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

4 结论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细节, 细节做好就能够保证我们的工

作不出误差。工作人员应该有的态度是严谨, 严谨是每一个做科学工作的人员必备的素养。计量检测工作也属于科技工作的一部分, 它也是关系到我们科技发展的, 所以工作时必须严谨。测量设备的先进也为计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便捷, 作为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积极的学习新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才能出色完成我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蔡若嵘.工程监理过程中怎样去控制好质量[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12 (6) .

[2]范秀山.坚持以行风建设规范计量检测[J].中国计量, 2011 (5) .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分析 篇8

要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产品质量过硬。而计量检测工作是检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计量检测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目前,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检测工具的精密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对应的,对计量检测工作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计量检测的应用领域与使用环境较为广阔,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的质量检测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因此,应当将计量检测工作更好的融入到科学技术与生产研究的领域中,遵循严格的标准法则,努力探索质量检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定出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而实现计量检测向着管理自动化、网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1 影响计量检测工作的因素

1.1 设备因素

设备作为计量检测工作的硬件构成,也是影响计量检测工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检测设备的硬件质量对于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计量检测的数据不准确,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误差。因此,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就会给计量检测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首先,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机器损坏或磨损,这是因为机器设备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设备机器是否磨损或者是磨损的程度。因此,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最后检测的结果存在着误差。其次,就是没有对机器进行定期的清理,由此造成的误差主要责任在于设备管理人员的失职。计量检测工作其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减少检测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对计量检测工作的每一流程进行细致处理,进行相应的优化。在进行检测设备配置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投入成本,控制设备采购资金,通常会将不同品牌的计量检测设备进行拼接,由于拼接之后没有进行相关的优化工作,使得设备误差大大增加,造成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大大下降。计量检测对于设备的精度也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果没有对检测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校准,完善设备的性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计量检测的质量。最后,操作人员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的时候,它的操作方法不科学,操作过程不规范,就导致了操作过程不是很严谨,从而导致计量检测工作出现差错,影响到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

1.2 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

在影响计量检测工作的众多因素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因为一些设备必须由操作人员才能操作,因此,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就会影响到整个操作过程。而另一方面,一些操作人员没有职业道德,为了一些私人的利益,做出对计量检测工作不利的事情,这种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就会导致在计量测量工作的时候出差错,不能够保证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还有就是一些操作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操作过程不规范,不严谨,从而导致测量的误差。

1.3 数据记录

原始的数据是计量检测工作中最好的工具,它可以对计量检测工作进行矫正,因此,必须要保证原始数据的正确记录。如果将原始数据遗忘,那么在后面发现问题、查找问题的原因时,没有原始的数据就没有办法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就没有办法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就是结果报告的修改,在计量检测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修改结果报告,就会造成计量检测工作不合格。最后,就是忽略客户的信息反馈。如果没有重视顾客的意见,就不能针对性的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

2 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的措施

2.1 检查设备

为了推动计量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进行计量检测相关操作的之前,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对,确保设备自身的精确性。在计量检测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步骤的准确性,由于不同的检测设备对于操作方式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设备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保证操作方法的正确性。还有就是要对使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使用的设备是完好无损的。在测量时,一定要正确摆放设备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不正确的摆放而导致的测量结果的误差。最后就是要聘请管理人员来管理设备,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

2.2 选择好的测量环境

计量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条件。因此,在一些的设备进行测量时,必须要保证良好的环境条件,以此来提高计量检测工作的准确度。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尤其要重视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等。所以,必须要配备一套良好的检测设备,例如,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等,然后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适当的对环境因素做出调整。所以在计量检测工作开始前,一定要检验好环境条件,并做好及时的记录,最大可能的减少环境因素对计量检测工作的影响。

2.3 制定一定的制度与规范

为了实现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从测量人员的职业素质、工作心态、设备操作流程、检测工作的误差范围进行规范,制定一系列行为准则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一方面,这些行为规范要立足于计量检测工作的实际,能够针对检测人员的设备操作、工作行为等进行规范,以提升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另一方面,根据相关规范对检测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

2.4 合理分工

合理分工就是说在分配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时,一定要根据个人的素质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比如,对于技术岗位来说,它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好就是给他们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措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能。

2.5 全面记录计量检测结果

计量检测的结果包括测量的数据、客户的反馈以及检测环境各项指标等等,这些信息在后期的工作中会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正确的记录下这些测量信息,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这样,这样,在有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找出数据进行对比。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不断将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优化,就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做到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优化,比如,因为计量检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细节,所以,就要重视细节,工作人员也应该用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份工作,确保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计量检测工作使用的设备仪器也十分重要,所以要完善更新设备仪器,计量检测的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完成计量检测工作的质量。计量检测这一技术手段对于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而言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计量及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工作,才能促进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质量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计量检测作为测量工作的核心构成,其内容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体系的日益丰富与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计量检测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检测要求。为此文章旨在从计量检测的角度出发,以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因素为突破口,在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进行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工作的探讨,以期为现代化计量检测工作体系的构建,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分析,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显汤.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传播,2014(4):39-40.

[2]李善义.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传播,2012(12):55-56.

[3]刘滨.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87.

[4]徐波.浅谈计量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质量探索,2016(5):40.

计量检测技术现状及其对策 篇9

关键词:计量检测,技术现状,工业生产,策略

一、计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工业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能源消耗过于严重问题已经得到缓解, 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着一些影响能源消耗的问题, 例如能源析标系数还不规范, 计量检测的不规范, 化验不及时所导致的评估差距等, 这些都会造成计量工作的不准确。当然, 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些人为的因素, 比如说在计量中由于计量不准确从而导致能源的损失, 这样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益。

对于我国现有的工业生产现状和我国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 我国建立了节约型的战略, 制定循环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还颁发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我国的能源问题进一步的管理, 这样将有利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引导我国的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的节能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某个工艺环节, 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个生产要素中, 包括设备的运转效率, 生产用能过程, 企业用能的平衡方式等, 这些都需要依托科学的计量检测技术, 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率。

二、计量检测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1. 计量检测是实现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技术

对于每一个生产型企业而言, 都有自己的生产工艺, 从原材料采集、运输、物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出厂, 都离不开通过测量数据控制能源的使用, 企业运用测量数据为经营管理进行服务, 这样有利于企业的数据化的发展, 工作效益的提高, 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管理水平, 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

2. 计量检测是实现物料核算和降低成本的基本保证

对于入库材料需要计量验收, 出库的产品需要计量核算, 加强企业计量核算时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旦在计量检测过程中存在误差, 将造成检测数据的错误, 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损失, 并且会增加消耗, 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那么如何来降低耗能?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 一是运用先进的技术设施, 加强企业的改造, 最终实现节能的目的;二是对企业的数据加强管理, 实现对耗能方面的核算, 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下计量检测技术的运用是如何来降低成本的, 第一是表现在计量的探索, 第二是表现在计量的最佳控制点上。我们可以通过计量检测工具来掌握能源和物资消耗的规律, 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资源, 从而起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3. 计量检测是科学利用能源的条件

企业生产离不开计量检测, 计量检测也是企业能源进行研究的基本条件, 我们不仅要落实计量检测工作的客观实际性, 保证能源能耗的可比性和可查性, 还要从能源节约的角度来控制企业的计量检测。这样才有利于保证能源政策的执行贯彻。

4. 计量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必要保障

计量检测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的监督必要保障, 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计量检测工作不仅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动力, 也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 企业应该重视计量检测工作,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保证企业的监测环境, 一定要用计量器具对生产过程中危及到设备正常运行的参数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进行检测。

三、计量检测技术的对策

1. 企业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计量检测意识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 一定要有正确的计量检测意识, 要想做到这一点, 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落实:第一, 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要实事求是的对待计量工作, 认识计量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 所以对于好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为企业树立好的榜样, 认真对待计量检测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还可以更好的稳定企业的健康发展, 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率。

2. 企业必须落实能源计量工作

在企业落实计量检测工作过程中, 需要实施求实, 脚踏实地的做好相关计量工作,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发展企业循环生产, 增强员工的计量意识, 保证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需要提高能源计量的管理水平, 全面的建立计量管理意识, 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 负责指导相关计量工作, 同事制定相关的计量管理工作计划, 将能源管理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 同时加强计量数据的管理和运用, 将能源计量指标纳入成本的核算中去。

3. 加强能源计量检测, 推进企业节能

加强能源计量的检测是质检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平时的工作中, 不仅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还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落实能力, 提高国家质量的监督度, 提高企业人员对能源计量的重视程度, 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需要对能源计量进行宣传、培训、测量评估, 这样才能专业化的为企业服务。提高员工对检测工作的认知度, 依靠安全的监督检查, 扩大计量检测的工作范围, 增加企业计量的强度, 培养有能力的计量检测人员, 为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 能源的消耗是最为突出的, 在企业的管理中, 必须增强企业的节能意识, 对企业的计量检测工作加强管理, 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为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做出贡献, 也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后续的动力。

四、结语

一个好的品牌离不开优质的产品, 而对于优质的产品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 其中计量就是关键, 对于一个想长足发展的企业而言, 必须提高生产过程中计量的力度, 做好计量监督工作, 推进工业“节能降耗, 污染减排”工程, 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是企业品牌化道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殷俐娜.计量检测技术机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 2006, (10) :47-48.

上一篇:曝气生物固定床滤池下一篇:企业信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