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共12篇)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1
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顽疾。腐败问题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腐败、思想腐败、文化腐败等。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就是最典型的官场腐败的代表。无论是古代封建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社会,针对腐败问题都采取过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腐败问题依然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态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严惩官吏腐败而著名,但是效果甚微,在我看来,之所以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可以从以下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环境的腐蚀。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本性善良的。而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性格、观念等的形成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所处的社会环境十分纯正,充满正气,人人都以贪污受贿为耻,那么在耳濡目染下,自然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比较清廉的人。但如果生长在一个社会风气极其腐败的社会,其身边到处都充斥着腐败的铜臭,自然长大后不会清廉到哪里去。所以,一个社会的风气,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是一种群居性的高级动物,当贪污腐化现象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风气,你想要保持自身的清廉是极其不易的。否则,你就会成为被孤立的对象之一。
其次,权力过于集中。在封建社会时期,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诱发了腐败的滋生。在当今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个别权力机关也存在着权力相对集中的现象。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现象时有发生,官本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严重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有权好办事的观念严重的损害了优良社会风气的构建。所有这些消极的社会因素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权力集中所致。所以,在今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简政放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了出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中国政治制度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再次,利益驱动腐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贪污腐败的高级官员都是受利益的驱使,被诱人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当前,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干部选举中,都以“送礼的多少”来决定其胜出的概率。各个干部候选人都向村民们私下送礼,以求得能够投上自己一票,这种歪风邪气如今屡试不爽。但是,我们应当明确的是,送礼者一旦当选,必定要将自己之前的“付出”成倍的收回来。在这种利益驱动的诱惑下,社会廉洁之风每况愈下。
最后,激励机制力度不够。一种行为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激励机制。在当今中国,作为政府行政人员,其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真正能够把控自己行为的清廉官员仅依靠自己的工资收入来维持生计,其实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使这些有权无钱的官员在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腐败倾向。有些官员为了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而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亦是屡见不鲜。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遏制腐败现象。一是,要净化腐败的社会环境。应重点从教育入手,从小培养人们的廉洁思想观念,使人们从小就树立起公正廉洁的价值观。而且,政府应积极加大廉洁观念的宣传力度,通过学习辅导等形式使廉洁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使清廉公正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人人都做到清正廉洁,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廉洁风气,将腐败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进行有效的简政放权。政府部门把经营管理权下放到企业,使其具有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从而分散过于集中的政府各部门的权力。简化政府各种冗杂的办事手续,把该放的权放掉,把该管的事管好,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将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腐败现象自然也随之不复存在。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导向。之所以有腐败现象,主要是因为存在利益的诱惑。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寻租空间,使其无利益可得,自然就会转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例如,在农村干部选举过程中,从确认候选人到公布结果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公开透明,让选举在阳光下进行,杜绝候选人私下进行暗箱操作,将结果公开公平化。
四是,加大廉洁行为的奖励力度。对政府机关中的清廉行为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人以这种廉洁行为为榜样,在工作中逐步端正自己的行为。同时,使被奖励者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将这种廉正行为继续发扬下去,最终达到使每个人以廉洁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光荣。如此,社会腐败现象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参考文献
[1]李国.学术腐败背后到底是什么?[N].工人日报,2002-08-03.
[2]过勇.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六个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12-10-30.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2
• 目视颜色或色差值:ΔE、L、a、b值与标准色板不符
– 标准色板之应用发生错误。(分发之标准色板已有不同程度之色差;或要求以其它对象取代发行之标准件)。– 出厂涂料色差判定失误。
– 使用涂料前,未适当予以搅拌均匀即加以施工喷涂。
– 喷涂操作手法之差异(湿喷或干喷)。
– 喷涂膜厚未达或超过标准规格值。
– 涂膜烘烤时问过长,超过工程作业标准书之规定。– 喷涂设备之设定参数已偏离标准工程之管理值。
– 涂料补给更新率太低,循环管路有沉积物生成。
– 循环管路及循环桶受先前使用涂料残余物之污染。
颜色色差(OFF COLOR)-处理方式
• 目视颜色或色差值:ΔE、L、a、b值与标准色板不符 – 双方对标准色板之制订及喷涂过程共同参与确认。
– 启用静置涂料时,对沉淀部份之色料、银粉、珠光粉予以适当地搅拌均匀。
– 喷枪空气压、涂料吐出量、涂料泵浦压、喷雾、喷幅大小等,各项施工手法之统一。
– 依标准膜厚规格值进行啧涂作业。
– 更换线上涂料时,应彻底清洗循环管路及循环桶。
橘子皮(ORANGE PEEL)• 膜表面呈规则橘皮状波浪纹-原因 – 稀释剂太快干或溶解力不够。
– 喷枪空气压力太高,造成涂料吐出量太少。
– 喷枪距离被涂物较远(或时远时近)。
– 涂料稀释程度不足,粘度太高。• 膜表面呈规则橘皮状波浪纹-处理方式
– 调整使用之稀释剂,并选用较慢干的稀释剂。
– 调节空气压力及涂料吐出量至标准比例。
– 依照正常规定之喷涂距离及喷幅面积施工作业。
– 涂料稀释至标准之作业秒数范围内。
喷涂不良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颜色色差(OFF COLOR)-原因
• 目视颜色或色差值:ΔE、L、a、b值与标准色板不符
– 标准色板之应用发生错误。(分发之标准色板已有不同程度之色差;或要求以其它对象取代发行之标准件)。– 出厂涂料色差判定失误。
– 使用涂料前,未适当予以搅拌均匀即加以施工喷涂。
– 喷涂操作手法之差异(湿喷或干喷)。
– 喷涂膜厚未达或超过标准规格值。
– 涂膜烘烤时问过长,超过工程作业标准书之规定。– 喷涂设备之设定参数已偏离标准工程之管理值。
– 涂料补给更新率太低,循环管路有沉积物生成。
– 循环管路及循环桶受先前使用涂料残余物之污染。
颜色色差(OFF COLOR)-处理方式
• 目视颜色或色差值:ΔE、L、a、b值与标准色板不符 – 双方对标准色板之制订及喷涂过程共同参与确认。
– 启用静置涂料时,对沉淀部份之色料、银粉、珠光粉予以适当地搅拌均匀。
– 喷枪空气压、涂料吐出量、涂料泵浦压、喷雾、喷幅大小等,各项施工手法之统一。
– 依标准膜厚规格值进行啧涂作业。
– 更换线上涂料时,应彻底清洗循环管路及循环桶。
橘子皮(ORANGE PEEL)• 膜表面呈规则橘皮状波浪纹-原因 – 稀释剂太快干或溶解力不够。
– 喷枪空气压力太高,造成涂料吐出量太少。
– 喷枪距离被涂物较远(或时远时近)。
– 涂料稀释程度不足,粘度太高。• 膜表面呈规则橘皮状波浪纹-处理方式
– 调整使用之稀释剂,并选用较慢干的稀释剂。
– 调节空气压力及涂料吐出量至标准比例。
– 依照正常规定之喷涂距离及喷幅面积施工作业。
– 涂料稀释至标准之作业秒数范围内。针孔(PINHOLING)
涂膜表层有细小针孔状的细孔出现-原因 ▲ 稀释剂选用不当,蒸发速率太快。
▲ 喷涂过厚过湿,且无足够之湿膜静置时间。
▲ 漆料搅拌作业不均匀,造成溶剂或空气包覆于漆料中。
▲ 啧涂环境湿气过重,于底漆表面造成水份残留。
▲ 喷枪啧涂距离被涂物过近。
涂膜表层有细小针孔状的细孔出现-处理方式 ▲ 使用较慢干、溶解力较强之稀释剂。
▲ 施工操作手法之标准化。
▲ 避免剧烈摇动漆料,或以空气搅拌漆料致产生过多气泡。
▲ 适当控制施工现场环境之湿度。起雾(BLUSHING)涂料干燥后表面呈白雾状而失去应有之光泽 –原因
稀释剂干燥速率过快,使漆膜过度冷却。
▲ 空气湿度太高。
▲ 喷枪空气压力太大,造成潮湿漆面之冷却效应。
▲ 喷涂过程中对未干之漆面,进行强制干燥之Air喷扫。
涂料干燥后表面呈白雾状而失去应有之光泽 –处理方式 ▲ 喷涂环境空气湿度太高时,予以除湿或停止喷涂。
▲ 条件允许下,可适量地添加防雾剂。
▲ 降低喷枪空气压力大小。
▲ 避免对刚施工之涂膜,进行多余之强制干燥施工。剥落(ADHESION LOSS & CHIPPING)局部涂膜附着力降低,并造成漆膜受不当外力时剥落 –原因 ▲ 素材局部表面清洁处理不当。
▲ 啧涂施工时,表面受它物污染导致附着不良。
▲ 施工素材之原料组成成份更改。
局部涂膜附着力降低,并造成漆膜受不当外力时剥落 –处理方式 ▲ 确实做好素材表面清洗及前处理之转化工程。
▲ 喷涂作业前可先以IPA(异丙醇)或其它适当溶剂及「去污纱布」擦拭洁净,避免涂膜成形于素材面之脏污部位。
▲ 要求素材供货商主动并提早通知素材配方更改事项。浮皱(LIFTING)表面浮胀皱起,且与底层附着紧密度不良而浮皱 –原因
▲ 当底层涂膜干燥未达适当程度时,即连续喷涂施工,致咬起下层涂膜而造成浮皱现象。
▲ 涂料本身溶剂太强,而易引起下层涂膜之肿涨变形。
表面浮胀皱起,且与底层附着紧密度不良而浮皱 –处理方式
▲ 在漆膜连续喷涂施工时,需等底层涂膜干燥至适当程度后,才可再进行喷涂。
▲ 溶剂选用改为溶解力较弱类型搭配使用,才不致于产生此现象。垂流(RUNS or SAGS)
涂料未干前向下垂流,而形成表面不平整之涂膜 –原因 ▲ 涂料及稀释剂干燥速率过低。
▲ 啧涂涂膜太厚,或厚度不均匀。
▲ 稀释剂使用过量造成秒数偏低,形成刚施工附上之涂膜流动性过大。
喷枪空气压力不足或与被涂物间之喷涂距离过近。
▲ 涂料未干前向下垂流,而形成表面不平整之涂膜 –处理方式 ▲ 调整稀释剂之挥发速度。
▲ 避免因特殊因素或喷涂手控制不良,造成局部喷涂涂膜太厚。▲ 以标准之施工手法及规定进行规律一致之喷涂作业。
砂纸痕(SAND-SCRATCH SWELLING)砂磨部位之研磨痕迹,于涂膜内呈膨涨粗糙化 –原因 ▲ 研磨工程之材料,未按「先粗后细」之顺序逐次换用。
▲ 重涂施工时,选用稀释剂之挥发速度过于缓慢。
砂磨部位之研磨痕迹,于涂膜内呈膨涨粗糙化 –处理方式 ▲ 粗磨工程完毕后,必须以细砂纸均匀修饰被研磨部位。
▲ 重涂施工时,改选用适当挥发速度之稀释剂。油点(CRATERS)油点(CRATERS)–原因
▲ 涂膜局部呈现小火山孔开口状凹洞﹡被涂装件之表面未完全清洁以前或前处理工程结果不良时,即径行施以喷涂作业(例如防锈油脂类、压延油脂类、硅质脱膜剂、蜡质、指纹、脏粒、异物、不规则或不完整前处理皮膜等仍残留于素材表面)。
﹡来自外界环境之污染(如压缩空气管线含水或含油、喷房内之正负压控制不当、空气出风口污染、部品输送带润滑油污染、部品吊挂架之污染、喷漆房内凝结水汽、烤炉内污染、烤炉内热流方向之控制不良等)。
油点(CRATERS)–处理方式
▲ 涂膜局部呈现小火山孔开口状凹洞
﹡确认被涂对象之清洁程度,及前处理工程满足规格之要求(若油脂残留素材时间过久,或含特殊重油脂、硅类物质等,必须加强表面处理清洁工程之程度)。
﹡避免待啧涂对象于施工之准备、运输、及传送过程中,受到环境及人为之再次污染。﹡定时、适切、全面性清洁施工设备和整理作业环境。﹡部份油点问题可藉抗油点剂之添加予以克服解决。粒点
被涂物表面可见到银粒产生 –原因
▲ 啧涂太干,银粉易站立。
▲ 涂料本身配方不当或溶解错误。 被涂物表面可见到银粒产生 –处理方式
▲ 溶剂快、慢搭配要得宜。
▲ 检讨涂料本身配方,银粉浸泡是否完全。
▲ 检讨涂料本身配方,防尘剂选择是否恰当。
硬度不足
涂膜表面以硬度计测试硬度不足 –原因 ▲ 硬化比不足。
▲ 烘烤时间不足。
▲ 烘烤温度不足。
▲ 配方树脂本身硬度不足。
涂膜表面以硬度计测试硬度不足 –处理方式 ▲ 硬化比调配符合。
▲ 烘烤之时间及温度符合作业条件。
▲ 改变配方树脂之硬度。
磨痕浮现
涂膜烘烤后研磨,加温照射后,磨痕浮现 –原因 ▲ 涂料本身硬度不够。
▲ 涂膜烘烤温度与时间不足。
涂膜烘烤后研磨,加温照射后,磨痕浮现 –处理方式 ▲ 加促干剂,使涂膜硬化时间加速。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断层现象;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0-01
自从高中使用北师大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后,自己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总感觉有一种断层现象,今年专门研究了一下初中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发现确实存在着很多断层现象。许多初中学校、高中学校是完全独立的,因此高中老师不了解初中的程课设置和教学特点,对初中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对教学及学生要求的一系列的变化更是不了解,初中老师也不了解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遇到了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初高中的教学确实存在着断层现象,下面从知识、能力两方面浅谈一下断层现象及原因。
一、初高中知识、能力方面的断层现象
1、知识方面的断层
(1)在平面几何结论(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概念,内角平分线定理、重心定理、圆幂定理等)上不衔接;(2)用十字相乘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衔接;立方和(差)公式不衔接;(3)二元二次方程组(含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不衔接;(4)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不衔接;(5)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不衔接。
2、能力方面的断层
(1)学生对变量的理解与认识不够;(2)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3)学生在书写规范性和准确简明表达解题过程方面不足;(4)学生的多项式计算化简能力不强;(5)学生对分式的计算与化简能力不强。
二、初高中知识、能力方面的断层现象的分析
1、知识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三方面完全删除或降低要求的部分;新增或提高要求的部分
删减或降低部分代数方面1、立方和(差)公式删除;2、因式分解:总体要求大大降低;3、二次根式删除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降低分母有理化要求;4、删除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删除韦达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方程,没有要求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5、函数;6、三角函数。这些知识都是进入高中之后的基础和重点,立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方程组都是在高中解题化简中常用的方法,韦达定理就更不用说了,高考中的有关圆锥曲线知识的解题中,80%要用到韦达定理,而这个知识点只能在高中解题的时候重新讲解;不等式,分式方程的解法在高中也是一个重点,这些知识在初中阶段的要求降低,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的运算能力就显得非常弱。
几何方面1、三角形“四心”中的重心、垂心只做过介绍;大边、大角关系没有要求;2、完全删除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比例性质,射影定理没有明确要求;相似三角形的推理证明要求下降;3、圆的相关要求大大降低。
新增或提高部分。
代数方面1、用函数观点统一方程(组)、不等式(组):非常明确的提出,并作了详细的介绍;突出了函数思想的重要性;2、利用图像法求解方程(组)、不等式(组):作了介绍,并在一些综合题中有所体现;加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3、用方程(组)、不等式(组)以及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大大提高,在每部分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训练,但不同学生的差异较大、更注重数学应用意识。
这些我个人认为处理的非常好,函数思想,是贯穿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大学数学的一个主线,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组)、不等式(组),以及高中知识里面的数列等,典型突出了函数思想的重要性。
几何方面(几何方面新增内容为后续高中学习立体几何,三视图等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简单多边形的重心;2、视图与投影;3、几何变换,这些内容的新增,为将来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高中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内容就相对简单。
概率统计(为高中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基础)
(2)统计观念的培养;2、掌握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理解其意义;3、理解常用统计量的意义,会计算;4、概率:从初中教材中,学生了解了概率的意义,学生对“频率稳定于概率”有了初步的理解;5、会用列举法求解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这些内容在高中知识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见初中新增内容与高中教材新增内容在体系上保持了一致性,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数学学习心理上、习惯上的断层分析
初中大部分学生只停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取决于任科老师的严厉程度;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软性作业不够重视;学习习惯方面的断层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不能合理安排与协调各科的学习;学生不能在课下及时回顾和整理课堂内容;学生没有学会整理章后小结;学生不能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上课听讲习惯不好。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4
关键词:跳槽,现象,成因,对策
引言
中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人力资源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约束, 由于求稳拒变的心理, 使得员工流动率低。但自从实施市场经济, 老旧的机制被打破, 企业员工难免会产生不同观念和想法, 不再安于现状, “跳槽”现象便不断发生, 越来越严重。现如今, 人才流失已经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消极因素, 如何留住人才已成为各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中“跳槽”现象及其影响
(一) 跳槽现象分析
跳槽是社会人才在企业中的一种流动形式, 在一定幅度上是合理的, 但也有好多是不理智的, 绝大部分人跳槽都是希望有更好的发展, 相信自己在下一个工作环境能获得更高的待遇来养家糊口。但是实际上有好多都是不理性的, 都还没有认清具体的方向和角色, 只看到自己眼前这个工作的辛苦和不顺心就盲目地跳槽了, 给原来的企业带来了损失, 如企业工作的连续性, 企业员工的稳定性等。
在经过这次调查发现, 事业职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 比例超过一半为57%, 然后是“25岁以下”年龄段的比例为33%, “35~40岁”为7%, “40岁以上”为3%。从职位来看, 七成是普通员工, 其次中层员工比例为25%, 然而高管和公务员比例较小。
专家认为, 现在企业制度下, 白领的成就时间正在被逐渐缩短, 25~35岁的年龄段感受着更强的“不进则退”的压力。人才流失不可怕, 适当的流失率有利于企业保持活力, 但是如果人才流失率过高, 企业就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局面, 该走的没有走, 不该走的却走了;平凡的没有走, 优秀的却走了。
(二) 跳槽现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1. 影响企业其他员工的心理和整体的工作气氛。
企业员工的离职, 会让该企业其他员工的心态不稳定, 工作的效率也会降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该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缺陷, 或许发生员工大规模“离职热潮”, 祸及整个企业。
2. 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与离职前在该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的。
销售员工的突然离开, 那么企业内部商业机密便可能泄露。若是管理层的员工离职, 企业经营理念会中断, 整个团队会不稳定, 甚至管理层会出现瘫痪。若是技术人员的离职, 所带来的危害便更加不可估量, 核心技术会流失, 研发部门的项目也会被迫中断。
3. 在经济上也会有很大的损失。
当老员工离职, 企业要紧急招聘新员工, 新员工要入职, 招聘成本, 培训费用, 还有人才的重置成本, 这些都是企业所必须承受的。
二、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
企业员工的“跳槽”与社会, 经济、文化、个人等许多因素都有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跳槽”对于企业的冲击之大是无法想象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社会因素
每个企业员工包括每一个组织都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里, 企业和员工就是社会的主要活动主体。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环境发生了大的改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且在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着多种所有制的出现, 各种企业形式也都出现了, 薪酬的方式多种多样。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好, 员工们拥有更多重新选择工作的机会, 这也大大增加了另谋高就的可能性。
其次是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人员变动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结果, 公司、市场和员工都在寻求最佳的用人模式。如果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比较完善, 像猎头这类职业中介很活跃, 那么优秀的员工被挖走或自己主动跳槽的可能性就会加大。相反, 假如劳动力市场饱和, 失业率高涨, 市场需求量有限, 员工会更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 那么就会很少产生“跳槽”的想法了。曾有调查研究表明, 失业率和员工工作满意度是呈正比的, 与员工“跳槽”率呈反比, 同时, 失业率与其他任何因素相比, 对员工“跳槽”起到更直接的刺激作用。
(二) 经济因素
就“跳槽”而言, 作为一种个人决策, 主要是取决于预期收入和风险, 任何一个员工在“跳槽”时一定会仔细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这种比较包括个人对未来风险的预期, 当预期收入越高, 不确定性越小, 员工做出“跳槽”的决定的可能性就越大。对风险的预期主要取决于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经济学把社会中的人大体分为风险偏好, 风险中性, 风险规避三类。而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 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已经能有效地化解人们参与市场后所面临的风险。因此, 越来越多的风险规避者也流动起来。
(三) 文化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的员工所受的教育, 以及在西方文化日益深入的时代下, 他们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和特点, 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 对于工作和公司的认识要求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有很大差别, 如果对工作有不满, 不喜欢, 或认为没有发展空间了, 他们大多都会想到“跳槽”。
(四) 员工自身的因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按等级逐渐上升的, 而这些需要的存在就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当某一种需要被满足, 这种需要便失去了对人的激励作用。企业员工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 也基本遵循着此理论, 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包括衣食住行等。员工工资收入便是获得基本生活, 满足生存的基础, 生活水平的高低以及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都和收入息息相关, 以至于是否高薪变成了员工选择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除了对物质的要求之外, 同时关心该企业的制度、结构和管理方式是否能满足自己对安全和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一般是企业的核心人物或特殊员工达到该层次, 这类员工的“跳槽”会较大影响该企业的运行。
三、“跳槽”的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
对于“跳槽”现象, 如果企业有好的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 这种现象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 “跳槽”的应对策略
1. 对员工“跳槽”要理性看待, 也要高度关注, 不用惊慌失措。
虽然“跳槽”给该企业的团队稳定和经营管理带来了短期的消极影响, 但是也应该看到因为“跳槽”使该企业形成了新的更为健全的用人机制。人才流动也使整个市场充满了竞争, 也算是一种提高能力的动力。
2. 依章合法规范管理。
因为企业越来越多, 员工的选择也就更多了, 因此规范管理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做好企业内部资料的专项管理, 防止因为“跳槽”而泄露公司商业机密。其次是对在职和离职人员的合同管理, 只要是关于劳动保障和档案的转移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和规定执行。
3. 企业要懂得留人留心。
愿意跳槽的大多都是在行业内表现突出的, 有的是在业务方面有特长, 有的工作努力勤奋。因此多数单位是不想让其离职的, 如果企业的氛围好, 对自己的发展也好的话, 就算短期内收入不高员工也不会选择离开。所以企业要懂得留人留心, 给员工营造一种和谐关爱的氛围, 留人主要在于感情上的共鸣, 表达自己希望共谋事业的想法。
(二) 预防员工“跳槽”的措施
1. 与入职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这是企业首先应该考虑到的一点, 有很多企业的劳动合同都有缺陷, 往往对其约束的少, 可能就会存在员工离职后商业机密泄露的隐患。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保密制度, 明确企业中的核心内容, 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要求员工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保密义务。
2. 建立科学合理的, 有竞争力的薪资体系。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职位, 对企业的不同作用, 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 在内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位价值序列, 以此评定不同职位的基础薪酬。另外, 企业也要建立一个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将企业员工的变动薪酬与绩效考核挂钩, 收入与贡献相联系, 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公平性, 就能避免员工因分配不公而离开。
3.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
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巨大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累积下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思维方式, 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通过建立勤奋敬业、团队协作、民主平等的企业文化, 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4. 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 提供发展的机会。
有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给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实这样对与防止员工“跳槽”是有积极作用的。员工会认为该企业还是十分重视自己的, 关心自己的发展, 自己也非常有动力沿着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去努力, 相信自己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这样, 员工“跳槽”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5. 建立一个合理的福利体系。
企业的福利好不好也和员工是否愿意留下来工作有很大关系, 它包括有“三险一金”这个法定的福利, 还有比如交通补助、通信补助、保险、房贴、带薪休假、公费旅游这些非法定的福利。另外, 有些企业采取员工入股等形式, 把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使员工更加努力为“自己的”企业工作, 也能防止员工“跳槽”。
结论
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本, 员工的“跳槽”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有形无形的损失, 也会让竞争对手更加强大。本文通过探究员工出现“跳槽”现象的原因, 充分认识到了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员工清晰规划, 理性的“跳槽”才是一个上升性的职业发展行为, 才有可能跳入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企业来说, 要正确的引导和合理规范“跳槽”行为。在最后, 针对“跳槽”现象, 建议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工作氛围等出发, 不断完善内部机制, 采用合理的措施和对策解决员工的“跳槽”问题。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419.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2003:432.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5
20100410
冯琪
一、草原退化现状:
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我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
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二、原因分析:
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陈巴尔虎旗完工镇199万亩草原已经全部沙化。近5年间,仅新巴尔虎左旗和陈巴尔虎旗完工镇就有200多牧民因沙埋房屋而被迫搬迁。造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牧区四旗、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境内。”张殿成主席称,因为草原沙化沙尘暴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给铁路、公路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铁路部门每年都要拿出近百万元进行清沙护路,区域内301国道经常因流沙影响而阻断交通。
该市林业局提供给我的资料总结了草原沙化的具体原因:呼伦贝尔草原土层厚度很浅,一般在10至50厘米,表土层一旦遭到破坏,沉积沙层就会裸露,造成土地沙化,在风力作用下,加速扩展;近年来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由于呼伦贝尔草原矿产资源丰富,开矿和矿产勘探造成草原退化现象非常严重;此外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等也是造成草原退化因素。
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矿业开发“突飞猛进”
“森林采伐面积减小了,现在地下的矿产成了林区的财富,下一步可能要改行当矿工了。”一位林业工人戏言。
据了解,大兴安岭林区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银、钼、铜、铁、铀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莹石、大理石、硅石等。
“林区矿产资源被私采滥挖现象由来已久,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两岸上世纪先后出现各种矿产开发小企业几十家,有的根本没有任何手续,有手续的越界开采现象时有发生,给林区生态造成了很大危机。现在经过地方政府治理,还有几家因采矿权期限未到,仍在开采。”石玉峰称。
大兴安岭林区维系着中国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生命线,虽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不适于大规模的矿产开发。
“林区采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林区工人的生活状况。”林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很无奈地告诉我。
除了有色金属资源,呼伦贝尔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000亿吨以上。所产煤炭主要是褐煤,这种煤燃烧热值在3500至4300大卡之间,对于取暖、发电来说并不是最适用,而对于发展煤化工来说是比较好的材料。
近几年,国内实力雄厚的能源集团纷纷进驻呼伦贝尔市,开采煤矿和兴建化工企业。
呼伦贝尔市市长罗志虎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呼伦贝尔2009年全年财政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0.2%,而煤炭化工两项财政收入占1/4左右。
煤炭和化工工业的迅速扩张,使呼伦贝尔市G D P增速迅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0亿元,增长17.1%。可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的居民并没有因此而庆幸,他们很担心:煤矿逐年开采,化工企业的陆续上马,草原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三、两难之困:
“对挖煤破坏的草原是做了植被,但是恢复效果很难令人满意。都是面子上的事,你看看露天煤矿的大坑,怎么能做植被?”当地一位牧民感叹。
当地居民所担心的是,这些工矿企业对草原生态的污染程度到底有多少,尚无详实的数据可查。
即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大草原和森林保护,但是很多专家和当地居民对呼伦贝尔的煤炭工业开发现状表示担忧,“呼伦贝尔有独特的草原和森林资源,有国内最大的草原和林区,是中国东北和华北的生态屏障,如果大规模地开发矿业,给呼伦贝尔带来污染的话,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采矿业不断探矿也给当地居民留下很多隐患,在巴尔虎新右旗甲查矿区就有1600多个探槽,使大片草原遭到破坏。探井的废液都存放在废液坑内,基本未采取治理措施,将来很难恢复植被。
由于呼伦贝尔草原采矿区潜水位较低,塌陷区的主要危害是对地表生态和植被的破坏。神宝公司对露天矿排土场的植被绿化下了很大的功夫。“对挖煤破坏的草原是做了植被,但是因为草原上的草的特定生长环境,恢复效果很难令人满意。都是面子上的事,你看看露天煤矿的大坑,怎么能做植被?”当地一位牧民感叹。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在国内业界已成为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一种观点强烈反对在草原和林区办工厂、开矿山,因为这势必会带来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得不偿失,持这种观点的以专家学者和当地百姓为主;另一种观点则来自当地的不少干部,他们希望工业化能来得更早些,以改变牧区和林区贫困的现状。
大部分牧民坚信矿产和化工企业是让草原沙化的元凶,地下矿藏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大兴安岭的森林过量采伐、大树减少,致使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它们为草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可预见的后果。
旅游资源的开发则看上去是政府和牧民双赢的结果。而草原的最终利用模式,选择现代化的、创造巨大财富的工业化但又破坏了环境的生活,还是选择保持了千年的、田园牧歌式的低生产率的生活?或者主要用于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这也在不断的争论中,没有答案。
这些问题是呼伦贝尔的问题,也是内蒙古所有草原面临的问题。在这样不停的博弈中,草场继续退化,沙地依然蔓延。
很多接受采访的牧民担心,呼伦贝尔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草原的污染日益严重,草原逐渐退化已成定局,如何向子孙后代交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像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四、政府的环保救赎:
呼伦贝尔“用1%的土地,释放99%的森林草原生态;用仅占国土面积0.5%的工业园区承载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国内很多大型的能源集团神华、华能、大唐、鲁能先后来到该市,开采煤炭资源,这些企业对草原植被破坏后做了及时的修复,并没有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地区一直以农牧业为主,出现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地的现象,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但是,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维系,一个一直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加速工业化进程成为当地政府认为转变观念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近几年的煤矿和化工企业崛起,给当地保护草原带来很大压力。
2009年,呼伦贝尔市政府落实“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加大治沙力度,将草原沙区治理列为全市公共公益项目一号项目,投入资金1.5亿元,治理沙地100万亩。“仅去年一年,就出动治沙人员15万人次,播种固沙灌草种子440万斤”,曲香芝称。
为了防止草原沙化,该市对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左旗等六旗县区内进行封禁保护,全面实行休牧、禁牧措施,并对沙化严重无法居住的牧民实行整体搬迁。
面对严峻形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呼伦贝尔退化沙化草原进行治理。实施了“呼伦贝尔天然草原保护恢复与建设工程”、“呼伦贝尔沙地防沙治沙建设工程”和“呼伦贝尔草原保护水利建设工程”等草原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标的不清,重治轻防。对草原沙漠化总体情况和类型、分布范围、环境背景仍不明确,指导沙漠化防治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不足。对于各类沙丘给予的关注比较多,但是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对于更大面积的、总体完好但沙漠化危险性很高的土地所采取的沙漠化预防措施相对不足。
二、是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随意性较强。过去由于重视不够、对潜在危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定位不清,导致沙漠化防治政策的制定缺乏长远考虑,草原保护与利用的政策不稳定。
三、是条块分割、统筹协作力度不够。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导致对于同一片草原或者同一个草原区域生态系统,按照草原、林业、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环保、气象等行业,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分割缺乏协调导致对草原的管理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性的自然需求难以吻合。
四、是对游牧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够。套用农区土地包产到户,将草场承包到户单独经营的做法,使得各家各户的小块草场遭受持续放牧的压力,得不到喘息休养的机会。
草原利用方式亟待调整:
针对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存在的问题,须及时调整草原利用方式,减轻草原利用压力,以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防止大规模草原退化、沙漠化生态灾难的发生。
首先,应改革现行草原经营管理体制。在全球变暖、气候干旱化加剧的背景下,目前在呼伦贝尔草原实行的“草畜双承包”经营管理体制暴露出与草原生态规律不相适应的缺陷。一是放弃了传统的大规模游动放牧积极主动的草原保护型利用方式,通过将草场划分、承包给牧户并推行定居放牧,使传统游牧方式长期积累的一整套知识经验及做法失去了生存空间和用武之地,草原生态系统也因此失去了长期以来的忠实伙伴及其全天候、全方位、体贴入微的关照。二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极大地增加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负担。空间上,将草原利用压力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草原上;时间上,由于每家草场资源有限,各户为了增加牲畜饲养量,只能加大草场利用效率,不分季节地加快在狭小范围内的“游牧”频率。三是直接在承包草场定居和开垦饲料地等进一步农耕化的改造,透支草原营养、促进草原风蚀沙漠化,加速了对草原生态系统及环境的破坏。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缺乏补给的地下水位加速下降、草原植被水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加剧。因此须尽快对草原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其次,建设游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新牧区。游牧文化是蒙古高原上历代游牧人群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中总结经验得来的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域独特的人文归纳,是草原地带人群和环境长期作用、相互选择并确定下来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游牧文化在自然生态保护和持续利用方面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重新确立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文化的主导地位,从游牧文化汲取经验,可以为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作出贡献,也应成为草原沙漠化防治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基础。
最后,发展具有呼伦贝尔草原特色的沙产业。与我国其他沙区大规模的沙漠、沙地不同,呼伦贝尔沙地规模小、气候寒冷,主要为半湿润、半干旱的沙质草原。这就决定了在呼伦贝尔发展沙产业不能照搬西部干旱区的做法,而应从本地实际出发,走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沙产业发展之路。
呼伦贝尔草原大部分都是潜在的沙漠化地区,草原水热条件差,降水量少,干旱多风,土层薄弱,土壤下面是几十米至几百米的极厚沙层,脆弱的草原植被一经破坏,很快形成当前技术条件下仍难以控制的风蚀坑和风蚀沙地。鉴于此种情况,只能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因此,呼伦贝尔的沙产业可以涵盖整个沙质草原区的牧业生产、游牧文化和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各方面。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与缓解生态压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关的各种经营活动,鼓励开展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经济建设,拓宽环境治理渠道,使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经济活动成为改善沙区生态状况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所有拟引入沙质草原区的经济活动都应当纳入统一的生态评估、审核与监督体制内,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及不适当工程活动等造成意想不到的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6
一、课堂发言递减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发言心理障碍分析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消极的自我暗示。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在学习中处于落后状态,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因而面对课堂上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有的根本就不动脑筋去想,即使去想了也不敢主动站起来发言,他们害怕万一说错了会遭到同学的耻笑与老师的批评。
依赖心理。这些同学认为发言是其他人的事,自己不发言总会有人去发言,也认为老师不会叫自己发言,倒不如听人家发表意见,自己可以不动脑筋,坐享其成,反正老师最后会把标准答案告诉大家的。这类学生乐于顺从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批判性较差,甚至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自闭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高年级学生中成熟较早者,尤其是内向型学生,他们不愿像低年级学生那样随意流露自己的观点,因而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
有些优生理解能力强,学有余力,对老师循循善诱、有板有眼的讲解漫不经心,甚至认为是多余,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愿表达出来或认为无须表达,因而出现了课堂上“知而不言”的现象。
2.透过学生发言现象反思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分析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现状,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教学设计由教师主观完成,备课时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甚至于孩子该怎么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担心的是,完不成自己设计得“密不透风”的教案,于是“抢时间”。为了力避学生的“节外生枝”,便减少学生课堂发言的机会,尤其忽视学生的质疑和异议。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矛盾,掩盖学情,小心翼翼地“牵”着学生沿着“教路”走。这种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每一秒钟,不留一点空间给学生的教学,哪里会有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销蚀。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发现,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所有的重点难点都讲得清清楚楚,不给学生自主质疑、主动探究的机会,而且教师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控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教驭学,始终将学生置于被问的地位,“答问”成了学生课堂发言的单一形式。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析不断,提问不止,学生被动应付,乏味厌倦,学生发表的意见大多会被教师统一的答案所替代,学生的创见、争议最终在教师的“一锤定音”中归结。这种灌输接受意识的影响,往往使学生不习惯于去深入探究,学生创造潜能受到抑制,最终会泯灭掉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发言自信心、自尊心的挫伤。小学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与此相对应,其社会性发展方面表现出遵从权威的倾向。由于传统观念中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使他们不敢向老师、书本挑战,丧失发表自己见解的自信心,形成顺从的心理。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言:“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讲过的话都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随便便加以怀疑,这一点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看老师的脸色、听老师的语气猜谜似地来寻找答案,不敢有任何异议,即使是独到的见解,也在教师“权威”的逞能下泯灭。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形是课堂成了教师极力展示才华的舞台,而学生成了不起眼的配角,甚至成了观众、听众。权威意识,一言堂的做法都会在不经意中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课堂发言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的策略
1.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赋予学生更自主的发言权、评判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争辩、交流,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其次,课堂教学应该是流动着热烈的学习情、教学情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教师要用平易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理上的亲切感。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情感的传递。给课堂定下愉快和谐的基调,营造出了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的课堂发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学会倾听,让其尽意而言,要善于把握学生发言的本质,对学生表达的内容、思维的状态、使用语言的形式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分析判断,及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并且允许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意见。消除心理顾虑,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2.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探索发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达欲。如名师吴正宪教学案例《圆周长》,课堂上不断地创设一个个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好学,学生思维跳跃,发言踊跃,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回顾吴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从“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到“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这是吴老师第一次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再到“吴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这是吴老师第二次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像这样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这样的数学课堂才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由于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拓展了发言空间。学生各抒己见,由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 ”,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挑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设计组织课堂争议。课堂争议是学生课堂发言的一种自主方式。争议的主要武器是语言,参与争议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一方面要透彻理解对方的意思,另一方面又要即时组织好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并富有说服力。教师要有保护学生独立见解的意识,还要善于把学生有价值的不同见解,适时引发为争议,营造利于开展课堂论辩的条件,拓展学生课堂发言的空间。
3.推行激励的评价方式
有人说,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既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态度。笔者认为,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要从注重甄别向注重发展转变,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要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不指责,要多用亲切温馨的话语和饱含信任的目光来激励学生,要努力用自己的“情之所至”换来学生的“金石为开”。
如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生1:9÷1。生2:18÷2。生3:45÷9。生4:3÷9。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位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这里,正是教师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综上所述,学生发言既是学与教双重信息的反馈,也是课堂教学利弊的折射。对学生发言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反思与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从容自由的气氛中相互启发,畅所欲言,表现自我。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7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有着自身的优越性, 便于兼职工作, 在学习方面, 大学生的课堂远远少于中学生的课程, 空闲时间也就相对增多, 从而有利于自身支配的时间就增多;在生活方面, 进入大学校园的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 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在生活中, 自律、自控、自管的生活模式成了主旋律, 在“象牙塔”里, 阅历增多,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增多, 这样同学之间更容易融合;经济方面, 大学生的主要的经济来源无非是奖学金、学校的贫困补助、家庭给予等这几方面, 而兼职又很容易提高经济收入, 这样, 使得兼职更加商业化, 大学生很容易融入兼职中;从学校的校园环境来看, 大学生几个人一间宿舍, 在一起生活, 学习, 普遍的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从众心理”, 一个人兼职能带动几个人, 甚至更多的人参加兼职工作。
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起着很大的影响, 就是就业压力促使大学生登上了兼职的快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每个成员都将进入社会这个大市场。调查结果显示, 工作压力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与社会的相互选择性, 给青年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2 大学生兼职的必然性。
经济社会的今天, 大学生兼职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大学生做兼职不仅可以增加收入, 锻炼自身的能力, 而且, 它是走向独立生活的起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兼职工作是他们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通过兼职, 他们不仅可以发现, 明确自身的不足, 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将来社会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家境贫困的大学生而言, 兼职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摆脱物强不息精神的体现。通过兼职还能获得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对于一般的大学生而言, 由于一种很不好的风气“从众心理”, 攀比, 使得大学生参加兼职工作, 反而影响了个人发展, 总体上说, 大学生兼职是接触社会的最好的, 最快的渠道。
3 大学生兼职的社会认识。
在调查的100份“在校大学生兼职问卷”中, 其中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兼职不影响学习, 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家教职业, 并且对他们的兼职感到满意。其中一项兼职的目的大都是锻炼, 增强社会阅历。只有四个学生不选择兼职工作, 认为兼职影响学习, 主要任务还是以学习为主。另外调查的家长问卷中,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同意他们的子女参加兼职工作。对家长来说, 他们受过太多苦, 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辙, 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 兼职势必影响到学习。另有一部分家长认为, 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 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让他们参加适当的兼职工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到复杂性, 提早的适应社会, 以免以后受到更大的挫伤。
高校教师对在校大学生兼职看法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这纯粹是赶时髦, 看别人在兼职, 一时兴起冲动, 紧跟其后凑热闹。据《中国教育报》调查:“有70.18%的教师并不赞同学生做兼职”, 他们认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 不可因兼职影响学业,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很多同学因兼职而影响到了学习成绩。部分教师还认为“要慎重选择专业对口的兼职工作”, 以免冲击对专业的志向。
4 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兼职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很值得我们关注。4.1兼职过程可能与学习冲突。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立竿见影的兼职收入使得大学生把目光指向了兼职工作, 而且大学生把兼职的直接目的指向了“钱”, 使得兼职更加商业化。这样在大学生中助长了一种思想“60分万岁”、“功不在深, 能抄则行”, 等等。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兼职中, 调查中发现, 那些认为社会实践能力远远高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从事兼职的同学, 甚至会选择逃课和不完成作业。到底哪种安排是合理的?究竟比例是多少才恰当?时间多少都是可以的, 有超过60%的同学认为还是应以学习为主。好多的大学生将学习时间用在了兼职上, 从而形成本末倒置, 四年的大好学习时光, 因兼职而浪费, 反而得不偿失。4.2中介机构的服务的问题。在校中介服务中, 有一些学生干部将好的工作岗位提供给自己的朋友, 不顾实际需求, 导致大学生获得职业信息的不公平, 大学生在兼职中很容易上当受骗。4.3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许多的岗位要求专业性的人员, 和廉价的劳动力, 而大学生正面向社会, 内心还比较单纯, 只是想赚取些外快, 没有工作经验, 甚至对法律的认识薄弱, 用人单位的勒令吓到一些大学生, 例如, 拖欠工资、非法收取证件、办理各种工作证等等。对社会的复杂的因素缺乏防范意识, 这样很容易被一些“精明人士”骗取信任, 被不法分子引入歧途, 或者骗取廉价劳动力。
5 大学生兼职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兼职的时间不仅仅在课余, 很多是把学习时间耗在兼职工作中,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样的状况, 如何解决?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兼职这一问题, 不仅要认识到兼职到底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 规范中介机构, 使大学生兼职更加明朗, 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补充。总体上说兼职还是好的, 可以让大学生们更早的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对大学生兼职给予正确的疏导, 合理的安排, 这样大学生兼职就更加明朗, 对学校来说, 学生的实战经验将进一步的提升, 就业也就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1建议学校设立专门的中介机构, 为社会 (用人单位) 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平台, 而且通过学校可以得到一些合法的兼职岗位, 以防大学生兼职中上当受骗,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5.2学校可以采取学生管理制, 将一些权利下放给品学兼优, 思想端正的学生, 例如:对食堂的监督, 宿舍的安排管理, 还有卫生的保卫等等。这样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学生管理便于“体察民情”, 同学之间可以沟通的比较多, 不仅是对不参加兼职的学生是一种锻炼, 加强其管理的技能, 而且使得一些贫困的大学生有了兼职工作, 两全其美, 何乐而不为之。5.3学校设立多个勤工助学岗位, 这样可以减缓学生的经济压力, 同时学校的一些工作更容易展开, 有些学校将其取消, 这样学生只能通过外界的信息获得部分报酬, 学校的兼职岗位应该更加加强, 同学的意见可以给学校很大的促进作用。5.4对于没有经验的大学生, 如果学校有能力的前提下, 学校应该开设兼职培训活动, 提高大学生在兼职方面的知识, 将一些兼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供给学生, 通过校方这一强大的后盾, 大学生的兼职活动更加有了安全保障。
6 对大学生兼职的意见。
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折射, 应该引起学校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对高校来说, 教材更新速度慢, 习惯于闭门教学, 理论与实践学习脱节现象严重, 造成大学生正式跨入社会后, 无论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方面, 能力偏低、适应期偏长。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跨出校门, 进入社会, 很大程度弥补了上述不足。所以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兼职工作, 有责任将其纳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管理中, 使其可持续性的发展, 并对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 尽量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或推荐与专业相匹配的兼职岗位, 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第二课堂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 大学生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兼职的目的, 合理安排时间, 做到兼职学习两不误, 真正全面成长。
大学生兼职中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重视实践的环节, 同时学校, 家庭等方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其良性发展, 为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仁清, 张京.高等教育管理实施ISO质量标准的可行性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 2002, 6:308-316.
[2]新快报, 1999-11-03、07、11、18、23各版摘取.
[3]刘俊学.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3 (2) :21-231.
[4]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状况的思考[J].前沿, 2004 (9) :80-82.
[5]柯惠新, 丁立宏.市场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6]经素, 吴亚子, 赵燕.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 2005 (10) :21-25.
青少年自杀现象及原因分析 篇8
一、关于自杀的基本概念
1.自杀 (suicide)
要为自杀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常见的自杀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一般定义:有意毁灭自我的一种行为表现。[4] (2) 世界卫生组织 (2004) 定义为, 一个人有意识地企图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5] (3) 自杀是致死性的、故意的危害自我生命的行动, 行动者明显地缺乏生存的愿望, 提示行动的致死性和故意性。[5]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看出, 自杀是一个人以自己的意愿与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它是一种人类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关系及精神等各种因素混杂而产生的偏差社会行为。它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有人试图用这样的手段获得掌控权, 更有可能是为了逃避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及无价值感。[6]但是, 从自杀的概念中我们无法对一个企图自杀的人做出判断, 从而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因此研究者们对自杀进行研究时更多的是从自杀意念这个概念入手的。
2.自杀意念 (suicidal ideations)
自杀意念是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 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 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达到此目的外显行为, 是自杀的游离因子。[7]自杀意念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可以称为准备自杀, 即有寻死的愿望, 并选择了自杀的方法和时间, 或者写好了遗书, 安排好了后事, 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而另一种情况则仅仅有死的念头, 无自杀计划和自杀准备。[8]自杀意念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偶发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的特点。[1]Cole (1992) 等人认为, 自杀意念是专注于侵入脑海中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9]从中可以看出, 人们一般认为自杀意念是关于自杀的想法、念头, 暂无外显的行为表现。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 是自杀行为的前奏。当一个人产生了自杀意念, 而旁人没能适时觉察并加以关注时, 就容易导致自杀现象的发生。
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自杀现象
研究表明自杀的发生与发育成熟与否有关,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30个国家自杀率表明, 许多国家的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以15~24岁的男性为多。[10]因此要研究青少年自杀现象, 就必须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青少年生理上发生变化的同时, 心理上也产生了急剧改变, 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他们同时体验着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同时, 在青少年的思维中再度出现了自我中心, 不能明确区分他们自己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所在。他们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 在心理上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 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与批评, 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 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 所以, 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 这也是青少年自我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自杀者会把他们的行动视为对那些他觉得在排斥他人的一种惩罚, 他们会沉溺于想象那些自己死后所留给后人的哀伤和后悔之中。
鉴于青少年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中的自杀现象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青少年企图自杀者的继发性。从社会上的某些青少年自杀案例表明, 多数企图自杀的人会有继发性自杀行为。第一次企图自杀的人并不因为没有自杀成功或被他人事先劝阻就会停止自杀企图, 他们仍在寻找机会, 因此还有自杀的可能性。只有当他们原来所处的环境确实改变, 自己也从绝望心理状态摆脱出来之后, 自杀企图才会完全消除;其次, 青少年自杀的根源与成人不同。青少年自杀通常是因近期人际关系上的压力造成的不快, 或者因某些事情或挫折之下产生无望、愤怒、无助的情绪, 而不像成人多半在忧郁的情况下自杀;第三, 青少年自杀的社会性及特殊的危害性。青少年自杀是社会性现象, 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消极现象。它虽然是一种绝望心理的反映, 但更是社会环境孕育着各种弊病的结果。从表面上看, 青少年自杀是毁灭自己的生命, 并没有损害他人, 但是一个青少年自杀往往会对其家人、同学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第四, 自杀率存在性别差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报道女性自杀率比男性自杀率高的国家, 中国青年女性的自杀率之高为世界之最。
三、青少年自杀预警讯号
自杀并非突发, 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尽早发现有自杀倾向者, 从而针对性地给予及时援助, 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11]一般而言, 青少年自杀前的预兆包括曾经企图自杀过、有明确的自杀计划、家庭中曾有人自杀、对生活失去兴趣、常有无助绝望感、突然有饮酒吸毒的行为、生活习惯改变、最近面临重大的失落、把有纪念性的物品送人、情绪不稳定、常提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或在言语上表示希望自己死亡等。[12,13]
Kalafat (1990) 统整了多项青少年自杀的警讯, 分成了四个方面:情绪感受 (Feelings) , 行动或事件 (Action) , 改变 (Change) , 恶兆 (Threat) , 取其第一个字母FACT, 组成了“自杀警告信号表”[14], 如表1所示:
四、青少年自杀之家庭与学校因素分析
从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看, 青少年自杀原因也不同。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一般比较简单, 比如被父母训斥、责骂, 被同学欺负。初中生因学习问题、家庭关系、考试、校内问题而自杀, 高中生因朋友关系、对前途担忧、高考压力、学校不适应等原因自杀,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多是个人的烦恼、学业压力、异性关系、求职择业等。在这些原因中, 家庭与学校作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两个环境, 不可避免地成为产生这些原因的源头。
1.青少年自杀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1) 家庭结构的残缺。
父母离异。目前中国离婚率越来越高, 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逐年上升。父母离异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双方都不愿抚养孩子, 把孩子当成包袱推来推去, 使孩子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人, 对父母产生怨恨, 导致孩子对人不信任, 对前途失去信心, 长此以往, 就会出现厌世心理, 最终导致自杀的产生;二是父母双方都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相互攻击、揭短等, 对孩子过分顺从而显示对孩子的爱, 这类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容易采取极端手段作为一种解决方式。
残缺家庭和松散家庭。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 或者父母长期两地分居的家庭。这种家庭不仅在物质供应上对子女是一种缺失, 在精神上、心理上更是留给他们难以医治的创伤。这类人容易情绪低落, 会极大地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中其他人或事件的看法, 对任何事情都容易从消极、悲观的方面去看待。如果此时再遇到挫折, 就极容易走上绝路。
父母对子女疏于照顾。父母是双职工的家庭以及农村许多父母来城里打工的家庭中, 孩子一般是交给长辈来管教的, 与子女之间缺少交流沟通, 这样就出现了隔代教育。孩子在感情上不认同父母, 认为父母对自己都不负责任, 那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价值呢?因此, 这类孩子极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当出现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就会把自杀作为惩罚父母的一种手段。
(2) 不良的教养方式。
造成青少年自杀的不良教养方式主要包括冷漠型、专制型和溺爱型。
冷漠型的父母本身缺乏爱的能力, 他们不知如何表达对子女的爱, 使孩子感受不到爱的温暖, 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逐渐变得敏感、多疑, 并时常感到周围世界的潜在危险, 很难与人建立和保持一种亲密自然的关系;专制型的父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难以理解孩子, 易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子女身上, 常常用主观、武断和否认、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溺爱型的父母则是对子女过分担心和干涉, 使孩子逐渐变得依赖和被动, 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意识, 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在这三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和社会适应均存在困难, 这类孩子在走出家庭, 面对社会、学校时容易受挫, 但是本身又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因此容易产生自杀心理。
(3) 直接诱因。
与父母的冲突。青少年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时, 由于双方都处于激愤状态, 就会说出一些不理智的话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父母往往低估了儿童的脆弱性, 说出诸如“给我滚!”或“去死吧!”之类的气话, 使一些性格冲动、草率的儿童真的走上了绝路。
被虐待。青少年是软弱的, 他必须依赖父母而生存。虐待孩子的父母, 对于儿童来说, 既是恐惧的来源, 又是不得不依靠的对象, 这使得儿童感到极端的矛盾。当孩子受到虐待时, 常常感到不堪忍受, 却又走投无路, 只好一死了之。研究表明, 受到虐待、尤其是受到性虐待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2.青少年自杀的学校影响因素分析
学校是青少年除家庭外第二个接触最广泛的场所, 尤其是在现在许多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情况下, 学校对青少年的自杀现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校生活压力。
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生活环境, 由于现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这一最为重要的生活环境又是其最感到压力的外界环境。在巨大的压力下, 他们经常感到焦虑、紧张恐惧、身心疲惫。美国布洛姆 (Brown , D.T.) 的研究认为: 学校的压力源, 一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二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成绩与考试;四是来自于学校的批评与处罚。来自学校的任何一方压力源, 当学生感到不堪重负时, 就极有可能以死来逃避或抗争。在这些因素中, 当其中某个因素激化, 学生感受到自己无法承受时, 都极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15]
(2) 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缺乏。
学校的正规教育中对那些为了正义、道德或者忠贞等而自杀的行为赋予一种高尚的政治道德原则, 这种具有道德色彩的自杀行为, 必须在紧急情况下, 在当事人有足够的理性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也才有可能获得道德的认同。但是, 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并没有注意这种道德自杀行为的实施前提, 使部分青少年学到了自杀的行为, 但并未真正理解其行为的精神实质。学生缺乏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正确认识, 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和其他人之间还有什么重要联系, 认为死亡既可以解决自己的痛苦, 又可以解决父母和老师的痛苦, 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迫在眉睫, 可以从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历程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16]
另外, 学校并没有把死亡教育作为一个正式的教育主题。在日常生活中, 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动画片, 但是一些动画片让孩子以为怎样都死不了, 凶杀武打片中血淋淋的场面也让孩子不把死亡当回事。在这种情况下, 那些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尝试自杀, 他们的自杀没有任何外在压力, 完全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对学生正确认识死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 不注重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容不得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委屈, 如孩子表现不好受了老师的批评教育, 就会有家长出来指责老师、告老师、甚至打老师, 甚至媒体也跟着热炒这类事件。使得不少老师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从而使不少青少年更加放纵骄横, 养成了骄横自大但又脆弱易碎的心理。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9
关键词:空气压缩机,事故,原因分析,措施
中原大化公司仪表空气压缩机K215A, 其用途是为三胺装置的远程调节控制系统提供控制气, 同时为公司化肥事业部蒸汽锅炉输灰提供空气。
在压缩机组中, 主机是一个重要部件。机体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转子, 在电机驱动下高速旋转。随着齿间容积的不断缩小, 从空气滤清器中吸入的空气不断被压缩而压力升高。与此同时, 润滑油不断被喷入主机工作腔, 起冷却、润滑和密封作用。当齿间容积与主机排气口相通时, 油气混合物便从排气口排出, 进入油气分离器。
1 事故经过
2013年8月13日11时左右, K215A在更换入口过滤网后启动, 三分钟之后在机组加载过程中, 操作人员发现主机安全阀处温度较高, 并间断性冒油烟, 同时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发出异常的响声, 操作人员立即执行停机指令。但在紧急停机时却发现紧急停车按钮和停车软键均不起作用, 机组无法停运;操作人员紧急通知调度联系电气直接切断其6kV电源, 机组停运。通过切断电源机组紧急停运后, 检修人员对机组进行检查发现: (1) K215A主机温度较高以及间断性冒油烟, 主要是安全阀内漏引起的; (2) K215A主机循环水中有杂质, 循环水流量小, 冷却效果差, 导致主机温度较高; (3) K215A在加载时, 空气入口法兰处有油间断性喷出; (4) K215A现场智能控制器的液晶显示屏无显示。
2 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 及时联系电气、仪表人员对机组进行详细检查, 其分析结果如下。
(1) K215A现场智能控制器液晶显示屏无显示, 发现是由其电源线脱落造成的;其电源线与紧急停车按钮的内部接线捆扎在一起, 当旋转按钮时就把该电源线从控制器上扯了下来。
(2) 现场智能控制器的液晶显示屏“CON-TROL POWER LOSS”报警, 意思是失去控制电压。控制电压主要是指用于机组紧急停车按钮、断油阀、放气阀等的110V电压, 通过智能控制器, 可以实现机组的安全开停车。当智能控制器检测不到该电压时便发出此报警。
(3) K215A压力开关的动作和安全阀启跳是一致的, 表明安全阀属于正常启跳, 当时该处压力确实比较高。
(4) 机组入口冒油, 应是直接拉闸断电停机断油阀动作滞后造成的。可通过测量断油阀的电磁阀是否断电来判断断油阀的开关状态, 断油阀直接由风扇电机与主电机的联动开关控制, 开关动作顺序与正常停机稍有不同。
(5) 智能控制器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 K215A正常运行状态下, “HAT-1”和“IPS”开关动作, 机组应自动联锁停机, 而智能控制器竟未发出停机信号; (2) “2CTT”和“2ATT”显示温度出现异常, 正常运行状态下上述温度应该一致; (3) K215A现场控制器上的停车软键出现瘫痪状态。
3 防范及技改措施
(1) 操作工启动K215A时, 联系电气、设备、仪表人员到现场, 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2) 定期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及事故演练。
(3) 确认启动后断油阀及相关附件运行正常。
(4) 定期检查并更换联轴器及各软管组件。
(5) 定期检查, 保证专业润滑油的质量。
(6) 增加循环水流量计, 保证循环水质量, 确保油冷器温度正常。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10
一、师德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自身素质低
传道、授业、解惑, 这些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要给学生一瓢水, 老师必须有一桶水。但现在有不少代课教师的素质令人质疑, 他们很多都没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这样一来, 有关职业理论就不达标, 这怎么教好学生?庄子说:“古之至人, 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1教师应拿这句话自省, 看自己是否如庄子所说。
许多幼儿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高。幼儿教师需全面的素质才能满足需求, 但现在, 许多幼儿教师不合格。知识能力、道德水平都不达标。有的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师教育, 这样怎能教孩子?为人师表, 应高标准塑造自身。所以教师应求深度、求博学, 以孜孜不倦。教师要以深厚的知识功底使学生形成一种精神支柱。因此, 不管是哪一类教师, 都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素质低, 也成为现在有些教师师德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
优秀教师, 必须具备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的灵魂, 这就决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在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之上。但是, 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少人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这样特殊的群体更是如此,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缺乏爱人之心
对学生有爱心, 才能称为合格老师。孔子说:“爱之, 能勿劳乎? (《论语·宪问》) 他还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论语·述而》) 孟宪承也说:“社会上没有比我们享受着更多的爱的人:我们不论在哪里, 都遇着儿童的笑脸。”2
教师残害学生, 就是缺乏爱人之心。某幼儿园教师用车接孩子到校后, 一个幼儿在车上关了一天, 教师竟不知道, 到下午发现时, 孩子已经憋死了, 这就是不爱学生的典型。爱, 被称为师德之魂。作为教师, 如果不爱学生, 谈何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去爱学生, 才能获得感情上的交流。只有爱孩子, 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赖。教师热爱学生, 当向学生提出意见时, 学生会认为老师说得对, 从而产生积极影响,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的爱在学生心中会引起相应的情感, 而且会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恰恰相反, 有些老师偏没有爱人之心, 导致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 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2. 自我调控能力差, 缺乏信心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 造成其心理超负荷。为人师表的角色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 社会、家庭、学校给老师越来越大的期望, 教师心理不堪重负。“教师角色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其教育过程中所执行的职能, 是被社会所认可和规定的行为模式。”3人们赋予教师太多的美称, 把其形象神化了的同时, 也把教师绑在了十字架上。当社会认为教师是“红烛”的时候, 教师只能任劳任怨, 当教育出现问题时, 教师又成了替罪羊。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心理也有影响, 现代教育观念使一部分教师接受不了, 他们遵循固有的思维。另外, 教师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肯定, 也会形成心理压力。教师在具有了心理上的重压后不能及时调控, 身心得不到缓解, 自信随即丢失。
二、加强师德修养建设
针对现今发生的师德缺失现象, 加强师德修养建设势在必行。历代教育家都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这些都是教师良好品格的体现。孔子的“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荀子的“诵说而不陵不犯, 可以为师” (《荀子·致化》) 均提出了师德的重要性。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一个教师在师德修养上是否完善, 这是关乎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关键所在。面对频频发生的师德缺失事件, 我们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加强师德建设。
(一) 组织教师培训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教育改革大力进行, 无论教学内容、手段、方法, 都在不断变化发展。这种形势下, 教师原有的水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向教师素质发起了挑战。这种素质不能满足的状态, 会造成教师行为上的不当, 可能会反映在师德修养上。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培训, 尤其是对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训。另外, 教师需主动学习, 不能待别人督促。孔子说:“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还这样说自己, 作为凡人的我们, 怎能不“活到老, 学到老”呢?梁启超说:“教育这门职业, 一面诲人, 一面便是学;一面学, 一面便拿来诲人。”4所以, 教师应多一些培训, 这对师德修养的提高也极为有益。
(二) 加强教师心理辅导,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会导致师德水平下降。所以, 应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为此, 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要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让教师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让压抑得到有效排遣。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测验, 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5同时, 教师应积极配合, 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压力, 适时放松紧张情绪。应认识到, 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水平更重要, 所以, 应重视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 提高教师待遇
我国自古提倡“尊师重教”, 教师的地位应是高的。但这些年, 教师地位并不高, 曾一度被贬为“臭老九”, 很多大学生毕业都不愿做老师。虽然我们视教育为治国之本, 但教师却得不到应有的地位, 这也致使教师压力过大, 最终影响师德修养水平。有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提高教师工资水平, 并给予教师应得的各种待遇, 要把教师的贡献与收入挂钩。提高教师待遇, 缓解压力, 教师才能更好地投身事业, 这也是提高师德修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缓解教师压力
教师需为社会培养满意的人才, 还要完成学校的任务, 更要满足家长寄予的期望, 所以, 教师压力太大了。要想提升师德水平, 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帮助教师缓解压力。首先, 媒体要在全社会营造教师热爱教育、社会关心教育、学生乐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次, 社会及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不应过于苛刻, 避免教师心理负担过重。最后, 学校要设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给教师相对宽松的环境。多一份宽容, 少一份批评;多一份尊重, 少一份压力, 通过多方努力, 缓解教师压力, 使师德水平得到提高。
摘要:近年来, 教师道德低下的案例频频发生, 师德缺失现象严重, 教师的师德水平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熨斗烫伤幼儿”、“校车憋死学生”……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背后潜隐着什么问题, 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相应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师德缺失,原因,对策
注释
11.林崇德:师德通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275.
22.孟宪承:教育概论·教师的专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6:160.
33.陈静:教师道德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6.
44.孟宪承:教育概论·教师的专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6:172.
幼儿说谎现象的原因及策略 篇11
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但从幼儿自身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想象与事实混淆。学前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幼儿常常分不清现实与想象,把现实中的与想象中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比如,有一天早上,教师带着幼儿在操场进行晨间活动,浩轩就刚到学校拿了玩具就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老师,我们家有洒水车,那种大大的洒水车!”而放学后,从他爸爸那了解,他们家并没有那种洒水车,只是前一天他们在路上看到洒水车,浩轩非常喜欢。幼儿的想象属于初级阶段,往往没有特殊目的。由于非常喜欢某样东西,想得到它,因此他会通过想象把自己希望的拥有的东西变成现实。
(二)、因为幼儿认识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很少能抵制物质的诱惑,从而选择去说谎。如文文经常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幼儿园的玩具装到自己的口袋里,然后过了一会就会又拿出来说这是自己从家里面带来的,自己家里面也有好多这样的玩具。有一次,雅丽捡到一个好看的扎头发的皮筋,老师举着皮筋问道“这是谁的皮筋?”子涵立即就说是她的皮筋,当老师正要拿给她时,菲菲大声的说道“这不是周子涵的,这个是小雅的”。老师听到这个时,立即就去问小雅,“小雅,这个皮筋是不是你的?”看到皮筋后,小雅点点头。如果幼儿的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话,当有机会时,她会把一些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
二、结论
根据我在幼儿园的实习时对幼儿的观察以及查阅各种文献,把幼儿的说谎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一)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心理现象。
主要是由于幼儿记忆与想象混淆从而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根据幼儿这一特点,以下有三个引导策略:
1、正确对待幼儿说谎想象,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适当的满足幼儿的需求。如当幼儿说家里有小猫,但其实家里没有时,家长不应该当场严厉的批评孩子说谎,家长可以先让幼儿描述一下小猫的一些具体特征,根据幼儿描述的特征想一想周围人家的小猫有没有符合的,再告诉幼儿,你说的这个小猫其实是邻居家的,我们家并没有养小猫咪,过一会我带你到邻居家去看看小猫咪。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让他认识到自己家里并没有小猫咪。
2、借机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其自由发挥。当幼儿说他会游泳时,家长可以询问,你是怎么游的?游泳时都看到了什么?等等,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幼儿。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经常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家长要做到不对幼儿说谎,不要随便承诺而不去履行诺言,要像古时的曾子一样,说到的事就一定做到,承诺儿子给猪肉吃,就把自己家的猪杀了。
(二)幼儿有的时候是有意说谎。
某些时候,幼儿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说谎,像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介入和干预。这说明幼儿在发展中存在着问题,对于说谎,我们应该重视因为它将关系着幼儿今后的发展。其表现有:
1、模仿大人说谎。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教胜于言传,给幼儿做出积极的榜样。自己不能在幼儿面前说谎,不能欺骗幼儿,要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真正想的是什么?感受孩子的心,增进与幼儿的感情。
2、家长和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幼儿,幼儿可能会因为家长或教师的不信任而去说谎。如果家长或教师能多与幼儿沟通,更加的理解幼儿,用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那么就可能避免幼儿最初有意的说谎。家长或教师应该更加信任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多与幼儿沟通,学会倾听幼儿说话,了解幼儿的想法,知道幼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告诉幼儿“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改正它”。让幼儿知道,就算做错事情,只要改正了依然可以得到别人的原谅,得到别人的信任。
3、对于幼儿的“功与过”,教师与家长的奖惩要适当。教师与家长的奖惩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使幼儿更加地积极,主动参与某件活动中,但是同样也可以导致幼儿说谎。因为有些幼儿想得到教师或家长的奖励就选择说谎欺骗教师或家长,达到能够被奖励的目的。还有一些幼儿为了能够避免教师或家长的惩罚,因此说谎逃避做错事情后的惩罚。教师的批评也要适度,教师批评幼儿是为了改正其不良的习惯、行为,但如果批评的不适当也会给幼儿心理留下阴影,可能会使其养成说谎的习惯。
因此,应正确引导幼儿,对于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于幼儿说谎问题,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基本家庭状况、家庭背景,做到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幼儿。同时家长也应该多与教师交流,积极主动的了解幼儿在园的一些基本状况及表现。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是,则需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严肃的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此外,还应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幼儿时期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要正视幼儿说谎的问题,不能不重视但也不能过于指责幼儿,要对其加以引导,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 篇12
一、溯源:原因分析
1. 学生自身的原因。
(1) 学生作文中“自我”元素缺失。学生写作目的畸形化, 偏离了写作的真实需要, 丧失了自我。学生作文中真实的“自我”缺位, 偏离了情感表达的轨道, 冷却了自我。 (2) 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细节。细节的真实, 才是文章的真实之核。细节的缺失或造假会使文章缺少个性化的色彩, 使作者的真情实感流于一般的表达。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追求所谓语句优美, 内容详细, 就乱编细节。例如, 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我的父亲赶着牛在夕阳的余晖下耕作。”不经意间我问了他一句:“你家有牛吗?”他笑着说:“我家有拖拉机, 我觉得用牛够味, 所以才这样编。”我愕然!
2. 外界因素的影响。
(1) 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应试教育使很多老师片面地追求学生分数, 采取“编、抄、套”等格式, 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老师评判标准的偏差。例如, 某生在写《那一次, 我》这篇作文的时候, 编了父母离婚的事情:“我的心在那一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碎了, 但我没有掉一滴眼泪, 因为我答应了母亲——从此不再哭。”说实在的, 这篇文章语言很煽情, 但真实性大受质疑, 而且由于没有生活体验, 有些虚假、苍白, 因为这位学生的父母压根没离婚啊!但却得了较高的分数。教师评价作文如此主观, 那学生的作文能不虚假吗?
3. 学生缺乏写作氛围。
在学校里, 缺乏良好的写作氛围:大家都热心于其它科目, 作业成堆, 许多学生无心感悟, 也没有多余时间花在读名著和写读书笔记上, 见识面狭窄。学生胸无点墨, 何来妙笔生花?因而, 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贫乏、平淡, 内容空洞无味。在家里, 同样缺乏良好的写作氛围:由于家长文化素养普遍不高, 因此学生在家读课外书、写笔记、写文章……常会被家长视为不务正业, 只有在那里写英语、做数学、钻研物理化学, 爸妈才安心。
二、反思:改变学生作文失真现象的有效对策
1. 渗透新理念, 打破旧思维。
(1) 作文教学要以激趣为切入点。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强调“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丰富写作形式, 激发写作兴趣。”这就提醒我们:作文教学不能只是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写作技能的训练, 它还应加强对学生自主表情达意意愿的引领。作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 在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因素, 变枯燥的理论交代为实在的学习过程。而且这种做法比较适合如今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或许可以缓解母语教学的尴尬窘况。 (2) 立足当下, 身体力行, 平衡矛盾。面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 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要抱怨、不能等待, 而是承认现实、着眼长远、从我做起、点滴做起, 对不合理的教学行为, 能改一点是一点。这需要一些平衡, 平衡也是改革, 是前进。 (3) 构建学生“语文生活”理念, 夯实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语文兴趣, 搭建“语文课”和“语文生活”之间的桥梁, 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2. 提升技能, 创新评价。
(1) 提升学生写真的技能。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而没有细节的真实, 就没有真实的文章。可见, 作文的细节描写对于作者的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把细节描写得生动呢?仔细观察, 选出典型意义的细节。如《背影》中抓住了父亲外貌最具特征的背影, 写出了其拳拳爱子之心。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描写。 (2) 教师创新作文评价方式。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我们在作文评改教学实践中放手让学生参与了评价, 使他们充当主角, 主要有以下设想:同组互听、互评、互赏, 资源互惠、共同提高;组内推荐、全班交流, 资源整合、充分展示;匿名病文, 分组交流, 全班诊断, 取长补短、因材施评。教师要实施弹性指导, 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指责;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少一点挑刺。强化“诗外工夫”。现在的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够, 可以利用评价的杠杆, 把课外阅读也列入评价范围, 注意考察阅读量、阅读面, 以及阅读的兴趣、品位和习惯。
3. 强化过程体验, 营造写作氛围。
(1) 强化过程体验, 打造浓郁的写作味。开展作文成绩好的同学的写作交流活动, 并且利用一帮一的结队活动夯实效果。还要有效利用黑板报、手抄报、作文竞赛以及写日记等活动, 巧妙穿插作文训练。 (2) 努力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创造优质的写作环境。
【原因及现象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学生创业失败的八大原因和七种现象分析08-10
厌学现象原因07-14
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08-01
浅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09-24
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原因12-09
墙面裂缝的现象、原因和控制措施07-18
法国罢工现象的历史文化原因11-26
PH计数字不稳定现象原因总结08-24
变频器故障现象及分析11-1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论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