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2024-06-06

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论文(精选8篇)

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1

学生流失, 曾是人们就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常谈的话题, 而今这一现象在大中城市的中职学校极为常见, 既有不辞而别另就学校的, 又有满腔热血加入打工队伍的……凡此种种, 造成中职生大量流失, 严重威胁着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调查显示, 在校中职生每年约有15%-25%流失。为此, 探讨分析中职生流失的原因及寻找相应对策迫在眉睫。

一、中职生流失原因

中职生流失的原因纷繁复杂, 从近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看, 主要原因如下:

(一) 社会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

1. 受自由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些学生盲目追求自由, 无视纪律, 不受约束。在他们眼中, 校外才是人间天堂, 在那儿无班规校纪的约束、读书的辛苦和考试的烦恼, 可以自由出入游戏厅、网吧等, 可以随心所欲, 无人打扰。久而久之, 课堂上、晚自习就没了他们的踪影, 最终无心向学而流失。

2. 受投机钻营、体脑倒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些学生目光短浅, 金钱至上。一些原本有一定学习潜力的学生, 开始急功近利, 把目光投向经济领域, 发出“学习好不一定收入高, 文化低照样当大款”的歪论而无心学习;一些原本学习差的学生更是做着“早就业, 早发财”的美梦, 放弃学习。

3. 受赢利为上、格调低下的精神鸦片的影响, 一些学生精神颓废, 不思进取。许多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媒体, 如报刊、杂志等格调低下, 媚俗成风, 还有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网吧, 专门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 抓住其自制力差的软肋, 迎合其好奇、好胜又追求自我的心理, 引进一些低俗、腐化的影视剧和小说, 以及血惺暴力的网络游戏等, 腐蚀其灵魂, 使其以“玩”为乐, 以“赌、诈”为趣, 以“怪”为美, 对学习厌恶至极。

4. 国家就业政策偏差, 没有真正体现知识和教育的价值, 这样中职生就业和初中生就业就不存在距离, 在工资待遇上也没有明显的差距, 促使中职生认为读书是浪费时间, 不如早早打工赚钱。

5. 当前, 由于国家政策的杠杆作用和用人单位的制度改革,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般的文职人员都要求大专以上文凭, 中职生只能在生产的第一线就业, 感到就业层次低、就业难, 使本在职校读书的学生倍感压力, 从而心猿意马, 另寻高就。

(二) 学校自身的不足。

1. 很多中职学校是从其他学校改制转型而成的, 在师资、教学经验、实验设备方面都还没有适应中职教学的要求, 因此,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偏理论轻操作, 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基础课、专业课理论知识, 而这些又都是抽象、枯燥的知识, 使学生提不起兴趣, 丧失学习信心。

2. 现行中职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 常常不得不违背教学规律, 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导致学生过于疲劳、效率不高, 从而厌恶学习。

3. 某些中职学校专业师资、硬件都跟不上,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 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而失去兴趣。

(三) 学生个人的潜在因素。

1.“并轨”招生, 两极分化严重, 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大部分都升入高中学习,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学习较差者。学习基础较差者, 始终难与正常的教学同步, 长期学习困难, 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精神苦恼, 加之缺乏毅力, 越学越吃力, 最终导致厌学、弃学。

2. 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学习缺乏兴趣。引用这些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迫于父母之命”。这类学生, 只要教师一放松督促, 就沉醉于打篮球、踢足球、玩游戏、逛网吧等与学习无关的休闲娱乐活动, 甚至以不学为快。他们往往走着“厌学—不学—流失”的轨迹。

3. 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效果不好, 对学习心灰意冷。有些中职生, 在中学就已习惯于教师讲啥他记啥, 不善于思考, 不会自学, 依赖性强, 等教师讲解, 像一些录音机, 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广泛应用。长此以往, 便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 放弃学习。

(四) 家庭的因素。

在流失的中职生中, 既有经济拮据、家庭无力支持者, 又不乏经济富裕、家庭殷实的学生。

1. 经济困难的流失学生是由于中专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随着物价的上涨, 书费、学费、生活费的增加, 学生中一些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和城镇父母下岗的家庭难以承受孩子的教育压力, 当亲戚无助、贷款无望时, 学生别无他法, 只好辍学回家。

2. 家境优越的流失学生则因家长注重眼前利益、崇尚“金钱万能”, 使孩子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弃学从商, 甚至不少还是父母直接安排的结果。

3.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放任不管, 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 农村父母文化意识水平不高, 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子女, 没有很好的管教而任由子女的任意决定, 视读书如游戏, 在学校稍不如意就退学回家。

中职生流失严重在全国的中职学校中具有普通性。流失的原因又是复杂多样, 要控制中职生的流失, 谋求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就要探讨减少或避免学生流失的对策。

二、中职生流失对策的探讨

中职生流失, 追本求源, 既有社会的负面影响, 又有中职校自身的不足, 还有学生个人与家庭的潜在因素。因此, 要减少或避免流失, 就必须有的放矢。

(一) 面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摸清学生的心理, 加强理想教育。

中职生流失, 多数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 为此学校应正面引导, 及时疏导, 加强理想教育, 使他们放眼世界, 着眼未来, 正确认识社会, 走进社会, 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 肩负的重担, 克服“放荡不羁”的自由思想, “急功近利”的短期意识, “腐化堕落”的错误行为, 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 中职教育宜应时所需, 不断开拓发展领域, 扬长避短。

1. 拓展就业渠道。中职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层次低, 就业难。中职学校只有加强自身建设, “连横合纵”, 才会“柳暗花明”。所谓“加强自身建设”、“连横合纵”, 即一方面, 加强学校本身的“软件”、“硬件”建设, 争取社会支持, 可以考虑和高校“联办”、“合办”, 甚至依赖本校师资办“双证”班, 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另一方面, 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广泛与企、事业单位“联姻”, 拓展就业渠道, 妥善安置中职毕业生, 使学生学有所用, 解决他们的心头之患。

2. 引入竞争机制, 争先创优, 优生优派。学校应制订一套“争先创优”, 择优推荐的实施办法, 提高学生“在竞争中求进步”、“在竞争中求胜利”的意识,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校风, 为社会输送大量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

3. 改进教育、教学, 创造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教育方面, 应有一批有爱心、有耐性的学管人员, 尤其是班主任。不仅要“管得大胆”, 还要“关爱得细心”。由于中职生大都长大成人, 面子观念强, 在教育的过程中, 若不摒弃“以惩代管”、“以罚代育”的所谓法宝, 就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变本加厉, 造成学生与学校的对立。因此, 学校应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前提下, 根据具体情况, 晓之以理, 示之以弊, 循循善诱。

教学方面, 要有创新, 一方面, 课程的设置与检查应克服“小而全”的做法, 突出重点。针对各专业进行课程调整、学制修整和考试考查的调整, 减轻学生负担, 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另一方面, 教学方法上应改“你听我讲满堂灌”的“填鸭式”为“以问导思”的“启发式”、“实践式”,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变“要我学”的被动接受为“我要学”的主动掌握。

(三) 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以好带差, 携手共进。

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严重偏科”、“学习方法不当”等。若是科任老师唱独角戏, 很可能既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 加之科任教师教学班次多, 时间、精力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人人落实。大教育家孔子曾道“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在中职生中也不乏学习优秀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互助式学习, 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 分析学困生问题症结, 以好带差, 共同进步。教师还可针对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引导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组织“计算机”、“家电维修”、“书法”、“宣传报道”等兴趣小组, 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技能、专长。

(四)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挽救流失生的合力。

由于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的物质依赖, 家长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 因此, 要减少学生流失, 就必须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支最可靠的“同盟军”。为此,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和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现状, 并从年龄大小、体力强弱、知识广博、阅历深浅、处事能力等诸多学生不宜于过早步入社会的因素, 晓之以理;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胜劣汰的竞争现实, 知识贫乏、综合素质差就难有立足之地, 而示之以弊;从目前兴起的电视购物、电脑“网上交易”等一系列事实, 引导意欲弃学从商的学生及其家长明白:科技的发展, 正在导致一场商业的革命, 目前这种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 必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的商人若无相当的专业知识、电脑知识、外语知识, 面对如战场的商场, 岂能立于不败之地?进而使学生真正铁下心来努力学习。

(五) 驾起“扶贫”之桥, 对外联系, 对内协调, 解决学习刻苦而经济极为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学校可因地制宜, 利用地域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学生所学的专业, 外联内调,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 从而既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又解决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如, 电子类可设“电器维修部”, 对外进行有偿服务;公关文秘类可为生产厂家进行广告宣传, 为宾馆酒楼进行迎宾接待, 为商家作产品销售策划, 为开发商做房产推销等。虽然这种设想在许多中职校还未变成现实, 但这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又能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之忧, 还能驾起学生的就业之桥, 因而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有效信息途径。

总之, 中职生的流失问题已成为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 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协调, 形成合力, 从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梦欣主编.创新职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 1993.12.

[3]赵洪冰.中小学生失学、辍学原因分析.渤海科技大学科出版.

[4]中职学生流失原因调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4) .

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2

一、宏观层面

1、供求关系失衡。

据了解,我省的中职校共有381所(含技工校84所),根据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校舍建筑面积按生均15.6平方米测算我省现有中职学校校舍(不含技工校)可容纳30万人,而每两年全省初中毕业生数按50%的比例上中职校的学生人数约25万人(且没考虑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这样就已经出现供少于求的状况,导致中职校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各校在招生工作上绞尽脑汁,你有你的门,我有我的道,形成一种无序的竞争,严重影响与误导中职生与家长,甚至有中职生有被骗与被卖之感。

对策:①政府要有一盘棋的思路和规划。不管是教育厅主管,还是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主管的中职校都代表政府管理的学校,要统筹管理,加强引导。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按实际情况对中职校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合并、撤消一些办学条件差、无专业特色的学校和专业,来组建、壮大那些办学条件好、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教育应是政府行为,而不该由市场来调节。②严格控制各校的招生数与专业设置,根据各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及教学质量等因素来规定各校的招生专业与招生人数。不要再用规模数对评估“一票否决”了。③严格控制普职比。保证供求关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严重失衡,从而保证中职校录取生源的严肃性和避免随意性。

2、中职生就业的含金量太低,挫伤了学生与家长的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每位学生每年有1500元的国家补助,就业率普遍在96%以上,有些学校甚至高达98%,但就业的岗位与专业对口率是多少呢?学生就业后的薪资又有多少呢?中职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技术含量极低、基本上都是“傻瓜工作”或“大众工作”,不需进中职校门都能从事的工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入中职学习的必要性,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分析,本人认为有政府、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多方面的原因。

对策:①加强企业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但对于企业而言,用工不稳定,也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能力的工种,从中职毕业生的用工的成本就过高了。

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但在学校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第三年学生的实习较分散,再加上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的利益,基本无法安排时间进行理论教学,技能学习也基本建立在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之上,这很难与所学知识挂钩。所以说学制三年是假,实际上就是两年,对于这样的生源质量,这样年龄阶段的学生,用“短、平、快”的培养方式是保证不了毕业生质量的。个人认为,按其专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学制应该调整为“3+0”或“3.5+0.5”的模式。

③确实提高中职学校教学的质量。学生选择到职样来读书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份工作,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去留。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必须加以改革。在课程开设方面要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比例,打破过去的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固定模式,对文化课和专业课进行合理安排、交替混合进行;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依据,及时吸收新工艺、新技术,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课时量,使他们在实践中学到更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改革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管理方面改革那种只注重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的模式。应把学生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④加大品牌校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力度。培育某个专业就代表某个学校的教育理念,避免重复投资和“文不对题”(一些文科类学校办理工类专业,理工类学校办文科专业)的办学。

二、微观层面

从本人从事多年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的经验来分析:学生流失的关键是在第一学期,而期间又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阶段:8月底到9月中旬。据了解,我省各中职校普遍都在8月下旬开学,一入学的任务就是军训。这阶段各校普遍安排学生军训,学生从松散、舒适的个体生活环境忽然到紧张、辛苦的新生军事训练环境,必须在短时间内适应较强的训练程度,和约束力较强的集体生活。对于平时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段煎熬的过程。这时候个别学生就向家里叫苦、撒娇,要求家长办理退学,家长十分宠爱孩子,尤其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基于担心孩子受苦的想法,少数家长就会勉强同意退学。这种情况占到我校新生人数的0.6%。

对策:教官、班主任与家长要密切配合,真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让学生感受到学校集体生活的快乐,顺利度过“生活关”。

1)加强家校沟通,稳定学生与家长的情绪,留住家长的心。家校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新生入学阶段,往往会被高年级学生所利用,混在一起,沉溺于网络游戏或帮派团伙生活中无法自拔。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尽快取得学生的信任,花大量的时间去与学生相处、交流,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思想上的问题。在磨合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学生思想上的不稳定因素,往往是因小事或小矛盾而萌生退学或转学的念头。此时,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各种因素,特别是招该学生的老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关注,家长才会更加放心把孩子送到我们的学校,寄希望于我们的教师,从而对我们学校和教师产生更多的信赖感和依赖感,才会更加坚定选择我校的信心。

2)以学校、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冲淡恋家的想法,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幸福。

3)提高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水平,尤其是食堂的伙食质量,要让学生喜欢学校的饭菜、喜欢学校的课间点心,从而增加对学校的幸福指数。

第二阶段:9月底到10月初。这阶段主要是由于普通高中开学后仍有极少部分学生未能入学,为保证规模,普高就频繁地向已经就读中职学校的成绩较好的学生发出录取的邀请,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家长的愿望下要求退学回去读普高。这种情况占到我校新生人数1.5%。实际上,此类学生也是中职学校的掌中宝。

对策: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制止。

第三阶段:10月初至10月底。这阶段退学的学生主要是高中毕业的落榜生,经过1个多月的磨合,不管从学习的深度,还是学习的方式都较难适应,加上与比自己小3岁的同学共同学习、生活,都让他们心存失望,十分不适应。

对策:①单独成班,管理能与初中毕业后中职生有所区别;

②选择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选择,实行学分制。

第四种类型(阶段):时间跨度较长,大约从9月中旬到本学期末。这阶段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困难,学习进度跟不上,学不进也不想学的学生,约占我校新生人数的2%。

对策:①建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要能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既要掌握学生的一般需求,也要掌握学生的个体需求,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需求,更好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待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知识,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引导,其中以发生在本校的事例效果最好。对那些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的学生来说,鼓励加强学习,他们很容易通过认真学习,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有成就感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对于那些在学校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中有一定特长和兴趣的学生来说,即使在学习成绩上差一些,也很容易在兴趣活动中获得精神需求,成为别的同学羡慕的对象。但对那些既无好的兴趣爱好,学习不好且又有恶习的学生来说,由于无法在正常情况下体现自己的价值,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就只有采取违反校规校纪方式来达到——如当“大哥”、和老师顶撞、打架、耍朋友等等方式,最终成为严重的问题学生,要么自己流失,要么通过自己的违纪行为使其它学生流失,这是有大量深刻教训的。这种情况的危害性最大,也是最为头痛的问题。其实这类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烈,本人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情“教育----通过引导他们走正确道路赢得自尊,控制他们的自尊不温不火(特别注意的是绝对不能让这些同学在班级担任重要干部,否则他们的自尊就太火了,以后想灭火就困难了),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每一项健康的特长都能有表演的舞台,让他们获得正常的精神需求,也要注重他们学习和生活环境,安排表现较好的同学与其同桌、同宿舍,从隐性中既帮助他们,又监督他们(但不能对他们说监督,怕影响自尊)。平时也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相处,往往这部分学生非常讲究义气,融教育于交往中,但一定要掌握主动权,掌握一定的度,避免适得其反。

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把注意力转移到一年级

在这期间可以把优秀班主任和相对经验丰富的教师尽可能调整到一年级,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青年教师与相对来说班级管理经验稍逊的教师安排到一年级,跟班当副班主任,到二年级或学生思想较为稳定后再顶上去。这样既可以保证始终把优秀班主任放在关键的一年级,又有利于年青教师的培养,更能减少学生的流失,是一箭多雕的好事。当然这项对策需要学校或专业部同时应采取相应激励措施,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生;顶岗实习;流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9-02

最近,我对本校及周边县市5所学校几年来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流失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也走访了昆山、无锡等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相关企业和县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企业。初步统计,第一个月学生流失25%,几个月后,好一点的企业学生只剩20%,有些企业学生剩下得寥寥无几。一方面企业缺少大量的技术工人;而另一方面,大量学生闲散在社会或家中,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企业之间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这个问题如任其发展,将危及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探究流失的原因,寻求对策稳定顶岗实习学生,显得十分迫切,这个问题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机电专业课教师,又担任多年的机电班班主任,对这个问题我自认为责无旁贷。现就顶岗实习的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原因一:中等职教实习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的仿真性技术操作实习,也称为实训;二是学生于毕业前一段时间在校外企业集中进行的生产性专业“顶岗实习”。无论是技术操作实习还是专业顶岗实习,都属于实践教学,中等职校都应该将它们纳入整体课程计划进行认真的组织和实施。后者虽然实施场所放在校外企业,但是抓好这项工作的意义比前者还要重要,因为专业顶岗实习,是生产性实习,它是学生将专业课程内容由理论到实践系统转化的过程,是学生将在校内学得的专业技术加以有效整合和强化吸纳、创新生成的过程。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设计与管理,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并参与本行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一些中等职校把顶岗实习当作“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后撒手不管。

原因二: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作“顶岗生产”,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而企业没有安排专门人员给予学生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帮助和在生活上关心。这对从学生身份转变实习工人,在家庭和学校一呼百应的学生来讲心理落差很大。

原因三: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大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选择孩子上高中,剩下来都是些基础较差,家庭环境、经济条件都不好的学生选择了中职学校,造成生源质量的下滑。这些学生纪律性较差、自由散漫、缺乏毅力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很多人由于上班期间无故迟到及旷工、没有责任心等而被厂方辞退。

原因四:学校没有按照专业对口企业安排顶岗实习,而是派到生产密集型企业。而平时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却没有用武之地。

对策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对学生管理。(1)教师与师傅互动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培养。顶岗实习学生兼有“学生”和“工人”双重身份,实习指导任务应该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共同承担。校企双方要精心挑选、慎重组织实习指导队伍,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对学生实习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2)学校按专业类型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中等职校在“顶岗实习方案”中要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按专业类型、学生规模核定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实行分组包干责任制。跟进企业实习岗位,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的消化和技术能力的强化。要在教育教学培养经费中专项解决实习指导教师的有关费用。(3)企业按实习岗位安排传带的师傅。企业要配合学校安排有技术特长和生产经验、素质良好的师傅,与教师一起抓好学生顶岗实习技术辅导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术发展,更要加强对学生生产纪律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加速学生生产适应过渡。

对策二:加强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只有校企文化对接与融洽,才能吸取企业制度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和规范,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的规章合理兼容到制度文化建设之中。而在制度执行中,要向现代优秀企业学习,规范管理,注重激励,奖惩分明,严字当头,雷厉风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才能够使他们练就优良的职业作风、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才能在企业留得住,才能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巩固率。

对策三:科学的课程设计,合理的实习实训模式。科学的课程设计既要考虑专业知识的衔接性,又要考虑实用性,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到企业中去,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在校学习期间实习实训要抓三个环节:(1)在校的实习课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每学年安排1~2月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文化、体会企业管理理念,同时,把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用于实践,为将来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专业顶岗实习是生产性实习,它是学生将专业课程内容由理论到实践系统转化的过程,是学生将在校内习得的环节性专业技术加以有效整合和强化吸纳以至创新生成的过程。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设计与管理,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尽快适应并参与本行业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护生流失自身影响因素分析 篇4

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0级三年制普通中专护理专业一个班级720人。均为女生, 其中初中学历611人, 高中毕业和肄业109人。曾就读于其他中职或高职院校的护生72人, 有过其他工作经历的护生83人。一个学期后, 调查对象中流失81人, 流失率为11.3%。流失对象中初中学历70人 (占流失护生的86.4%) , 高中毕业和肄业11人 (占流失护生的13.6%) ;曾就读于其他中职或高职院校的9人 (占流失护生的11.1%) 。

2 方法

入学时, 以表格的形式调查她们选择职业的意愿、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就业前景信心、护理专业的声望和社会职能等项目。所有资料输入SPSS 17.0软件包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见表1)

3.2 选择职业的意愿、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就业前景信心、职业声望和社会职能的调查结果 (见表2)

注: (1) 与专业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相比, P<0.01, 有极显著性差异; (2) 与就业前景信心非常乐观相比,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与就业前景信心非常乐观相比, P<0.01, 有极显著性差异; (4) 与职业声望非常受人尊敬相比,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5) 与职业声望非常受人尊敬相比, P<0.01, 有极显著性差异; (6) 与社会职能非常需要相比, P<0.01, 有极显著性差异

3.3 简单相关分析

流失率与选择职业意愿来自亲友、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对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声望较低呈正相关;与身高>1.62米、选择职业意愿来自父母或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或比较乐观、职业非常受人尊敬和社会非常需要该职业呈负相关。具体见表3。

3.4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流失率为因变量, 以年龄、身高及调查项目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完全不了解专业、对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声望较低是流失的危险因素 (见表4) 。

4 讨论

家长对择业观的态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生的就业意愿[5]。本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半数的护生 (374人) 选择护士职业的意愿来自于父母, 并且流失率低于意愿来自于自己和亲友, 但无显著性差异。中职护生绝大多数尚未成年, 其求学和就业方向主要由父母决定。但这种非本人的选择职业意愿, 可能会造成日后的离职[6]。绝大多数护生 (669人) 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专业, 并且流失率明显低于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专业的护生。不了解就谈不上喜欢, 只有喜欢才会选择, 只有喜欢才会执着。

就业前景是大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考察指标[7]。本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护生 (578人) 对就业前景乐观, 并且流失率低于感觉就业前景一般和对其失望的护生,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011年开始, 湖南部分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招聘护士时要求最低学历是全日制三年制大专, 中职护生连参加竞聘的报名资格都没有, 这对她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担忧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是大批护生改行的原因[8]。她们认为与其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改行, 还不如现在趁早去做其他事情。

职业声望是对职业价值的一种综合评价, 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社会的职业流动[9]。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热点, 病人和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不信任,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 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声望有所下降。但本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护生 (507人) 认为护士是受人尊敬的, 并且其流失率低于认为职业声望一般和较低的护生,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多数中职护生 (660人) 认为社会非常需要护理专业。少数护生 (60人) 认为护理专业和其他专业无区别, 并且其流失率明显高于前者。这说明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护士已经成为“救死扶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相关分析显示, 流失率与选择职业意愿来自亲友、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对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声望较低呈正相关;与身高>1.62米、选择职业意愿来自父母或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或比较乐观、职业非常受人尊敬和社会非常需要该职业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完全不了解专业、对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声望较低是流失的危险因素。这说明流失率不仅和这些调查项目有关, 还受到护生自身条件的影响, 如身高等。这可能和近年来几乎所有医院招聘护士时都要求身高在1.58米甚至1.60米以上有关。

为了保证中职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转, 我们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等多个方面着手,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 防止流失。

摘要:目的 了解中职护生流失的自身影响因素, 为降低其流失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中职新生中随机抽取720人, 通过自制表格进行调查。结果 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就业前景的信心、职业声望和社会职能观均能影响流失率。流失率与选择职业意愿来自亲友、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地位低下呈正相关;与身高>1.62米、选择职业意愿来自父母或自己、对专业非常了解、对就业前景非常或比较乐观、职业非常受人尊敬和社会非常需要该职业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完全不了解专业、对就业前景失望、职业声望低下是中职护生流失的危险因素。结论 降低中职护生流失率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等多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职护生,流失,自身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周忠亮.我校工科专业的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 2010 (9) :230~231.

[2]卢惠源.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6) :293~294.

[3]张新, 何素云.浅析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J].职业.下旬, 2011 (1) :89.

[4]徐博哲, 孙仕成, 高丽英.浅析中职学生流失的原因[J].职业, 2010 (32) :17~18.

[5]范湘鸿.实习护生工作压力与就职意愿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35 (15) :3781~3782.

[6]李谆, 尹红, 蔡博婧.护士择业意愿与角色认知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6) :84~85.

[7]邓桂兰.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及其引导[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7, 17 (1) :89~91.

[8]马立群, 丁秀娟, 翟洪英, 等.护生实习积极性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1) :40~41.

中职生流失原因分析论文 篇5

1 流失原因分析

“9+3”生源基本为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水平的学生。2013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 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为切实做好教育“9+3”工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课题小组对入校生源情况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2。

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就读中学的情况和学生的中考成绩, 结果显示, 学生就读的中学68%为乡镇中学, 32%为县、市中学;中考成绩:<200分的占46%, 200~300分的占44%, >300分的占10%。

调查中发现, 我校生源大多数为农村生源, 文化基础差、结构差异明显, 对职业教育了解甚少, 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想外出打工挣钱,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迫于家庭或外界环境的压力来到职业院校读书,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情绪不稳定, 出现了部分学生流失的情况。

(1) 外出打工:占56.5%。这主要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短视行为和学生自己不愿再读书等原因造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应该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而读书还要花钱;部分学生只想到社会上打工挣钱, 满足自己生活、交友等方面的需要。

(2) 厌学或其他原因:占21.7%。文化基础差, 对文化、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缺乏兴趣是厌学或其他原因退学的主要原因;极少部分学生在中学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 进入职业院校后不遵守校纪校规, 不接受学校的教育, 屡教不改, 影响极坏, 因此被退学;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的专业非自己的意愿而选择退学。

2 对策及措施

针对学生的流失情况, 我院课题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从专业教育教学层面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控制“9+3”中职生的流失。通过5个学期的努力, 学生流失率明显下降, 中职生第一学期的流失率从2013级、2014级的10.0%左右降至2015级的1.1%。我们采取的主要对策及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留住学生的关键一步。

2.1.1 上好开学第一课———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培养专业认同感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家长或教师推荐, 对专业的了解甚少。在学生入校后, 护理系成立入学教育领导小组 (包括护理系书记、主任、学生科科长、教务科科长及行业专家等) , 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由系书记、主任向学生介绍本校护理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学生就业情况;行业专家向学生介绍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岗位对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及自己的职业奋斗史, 介绍自己如何从一名护士奋斗到让人羡慕的行业专家……学生科、教务科科长分别向学生介绍学生管理及学习要求、介绍双证书制度;从本校毕业的优秀校友也在会上向新生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 鼓励学妹、学弟努力学习,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入学教育, 全方位地介绍专业情况及就业前景,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成才就业的信心, 76%的学生表示要继续深造, 进入高职学习。

2.1.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生入校后, 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如歌咏比赛、书画大赛、医护礼仪大赛、篮球比赛、“送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等, 学校的社团活动 (合唱团、健美操队、天使社团、礼仪队、舞蹈队等) 也是吸引学生参加的一大亮点。在活动中, 学生体会到了职业院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并在各项活动中学会了互相帮助, 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 对学校和班级团队产生了归属感, 感受到了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快乐, 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留住学生的重要因素。

2.1.3 举办激发学生兴趣的讲座

在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学期, 主要开设一些文化课程及少量的医学基础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每两周举办一次与专业相关的科普讲座, 如人体的奥秘、青春期卫生、睡眠的重要性、如何预防结核、南丁格尔的故事等, 让学生从讲座中了解专业的发展、感受专业的魅力, 进一步增强学习专业的兴趣。

2.1.4 参加庄严而神圣的授帽仪式

在每年的国际护士节, 护理系都要举办庄严而神圣的授帽仪式, 学生头戴洁白的燕尾帽, 手托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 在南丁格尔像前宣誓: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对首次参加仪式的学生来说, 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是一次培养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的过程。

2.2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2.1 符合“3+3”职教新模式的“中高衔接、岗课对接的五段式”教学模式“3+3”职教模式即学生完成3年中职教育后即可就业, 也可继续进入高职阶段 (医学类专业为3年) 学习。通过对2013级“9+3”中职生的入校情况调查发现:中考成绩≤300分的占90%, 在初中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只占38%, 学生文化基础差。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课题小组在对行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生源情况, 通过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论证, 提出“中高衔接、岗课对接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即中职学生的学习分为夯基础、提兴趣—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岗位课程学习—岗位实习—考证升高职5个阶段。在教学工作安排上,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入校先进入企业进行体验, 了解行业标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对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基本了解, 再按5个阶段进行学习, 逐步实现了解专业—理解专业—掌握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采用岗课对接方式, 重视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加强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 即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学习, 让学生毕业后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2.2.2 教学内容“五段式”教学的专业学习包括:

(1)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主要是加强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考成绩在200分以下的学生占46%, 学生文化基础差。加强第一阶段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 既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 也为其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了良好铺垫。在此阶段, 我们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健美操、贵州省情介绍、社会实践调查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 (2)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是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 结合中职生的认知能力, 联系临床, 以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授课形式为主, 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3) 第三阶段:第三、四学期主要是岗位课程的学习。结合岗位要求, 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衔接,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提高中职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4) 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为岗位实习。在这一阶段, 学生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到卫生机构护理岗位轮岗实习, 在卫生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 按各科项目要求完成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掌握从事岗位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5) 第五阶段:学生从卫生机构返校后要进行两个半月的考证培训学习 (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和保健按摩师的培训、鉴定等) 和升高职阶段考试,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考试, 获得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和具有适应专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

2.2.3 教学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 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把教学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 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真实工作环境为教学场所,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 (项目都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 ,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操的过程中, 学习与掌握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2]。

专业内涵建设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就业, 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专业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2.3 突出人文关怀教育

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突出学生人文关怀教育, 将人文关怀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营造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职工全员关心、爱护学生的氛围, 齐抓共管, 控制学生流失, 特别是要抓好学生流失关键时期的工作 (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初为关键时期) 。

2.3.1“五心”班主任的配备

通过调查统计, 入校时有6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加上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从而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学校配备了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 同时安排一名省级优秀辅导员为年级辅导员, 指导班主任的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用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信心和细心帮助了学生。

(1) 爱心:班主任的爱心体现在各个方面、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对学生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后进生的激励;对贫困生的关心;对患病学生的关爱……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创造爱、分享爱和给予爱。通过调查显示:关爱学生的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在教学反馈调查表中写道:老师出差回来给我们带了小礼物, 让我们很感动;有一次我半夜生病了, 老师连夜把我背到医院看病, 让我终身难忘;老师在平安夜买苹果给我们吃, 让所有同学都记住了这次圣诞晚会, 记住了老师。教师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爱, 并通过潜移默化逐渐学会了爱,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他们会默默将这种爱传递给他们的同学、朋友、家人及病人。

(2) 耐心: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 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所谓“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学生刚进学校上晚自习时纪律欠佳, 班主任每天晚自习都到校查看, 与后进生谈心, 通过近半学期的努力, 学生已能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了。

(3) 责任心:班主任的责任心影响着班级管理、班风和学风。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会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及时处理;会对班级的各项活动认真组织和主动关心;会及时与各任课教师联系,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按要求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从而得到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4) 信心:①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教师不能埋怨学生综合素质差、文化基础差、不好学, 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 应积极探索适合基础较差的中职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②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入校调查显示, 37%的学生在中学时基本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 5%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批评, 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职业教育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新起点, 不要让中考落榜的阴影影响现在的学习, 也不要为自己基础差而感到自卑, 要让学生相信通过努力都会有收获, 都会取得相应的成绩。其次要鼓励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 要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重树信心, 找回自信。

(5) 细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进行深入了解, 细心观察学生发生的微小变化, 做好认真细致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的关爱和认真细致的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去留, 班级的凝聚力也影响着学生的去留。2013级的9个班级中 (每班约46~56人) , 流失人数最少的是2名学生, 最多的是11名学生。通过调查显示:关爱学生、认真负责、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 其班级学生流失率最低。学生在调查表中写道:我们喜欢我们的班主任, 他像大哥哥一样关心着我们, 我们愿意听他的话, 我们不愿离开这个班级。

2.3.2 任课教师的选择

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 我们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担任过班主任、沟通能力较强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刚从学校 (特别是医学院校) 毕业的教师大部分缺乏教学经验, 对学生的驾驭能力不强, 课堂教学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如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 年轻教师说了一句:“你不想听课就出去。”结果这名学生真的走出了教室, 反而使教师尴尬;有的教师上课过于严肃, 课堂气氛紧张, 并喜欢当场指责学生, 结果引发学生逆反心理而不听课。在教学中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学生犯错误时不伤害其自尊心, 委婉纠正是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 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 有想得到教师和同学认可和表扬的心理。笔者在承担2013级5班护理概论课程教学任务时, 上过该班课的教师说:“陈教师, 您要有思想准备, 这个班的学生调皮得很, 不好学。”笔者也在思考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在上课时, 笔者有意提问平时成绩不好、不爱听课的学生, 通过不断启发, 并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掌声, 这个掌声不仅给了学生一个惊喜, 也给了他一个鼓励, 还满足了学生被认可的心理, 再通过教师的激励, 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逐渐有了学习兴趣。在其后的教学中, 该班学生听课认真, 回答问题踊跃, 期末考试护理概论成绩与其他班级不相上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留住学生的重要措施。

3 实施后效果

3.1 中职生流失率显著降低 (见表3~5)

3.2 取得的成绩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文关怀教育3个方面来控制学生的流失, 通过5个学期的实施, 学生流失率明显降低,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军训会操获得一等奖、手抄报获得二等奖、健美操获得一等奖……2014年、2015年在安顺市护理技能大赛中, “9+3”中职班的多名学生包揽了中职组的一等奖、二等奖;多名学生代表安顺市中职学校参加了2014年、2015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 并荣获二等奖;2013级中职1班获得“学院优秀班级”, 1名学生获得“贵州省优秀学生干部”、两名学生获得“安顺市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多名学生获得院校级“三好生”、“学生优秀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4 结语

控制“9+3”中职生的流失, 从宏观来讲, 有利于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巩固“9+3”教育计划的成效;从微观来说, 学生流失率的高低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文关怀教育3个方面来控制学生的流失, 通过5个学期的研究和实施, 学生流失率明显下降,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全面控制学生流失仍需政府、政策的支持, 需要学校的统筹兼顾和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控制学生的流失不是最终目的, 培养能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职业人才才是“9+3”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控制学生流失是未来几年我省中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1]。从2013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开始实施“9+3”中职教育以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人文关怀教育3个方面来控制学生的流失, 中职生第一学期的流失率从2013级、2014级的10.0%左右降至2015级的1.1%。

关键词:专业教育,“9+3”中职生,学生流失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控制学生流失的意见[S].黔教职成发[2014]108号.

中职学生流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篇6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育发展是国家当下较为关注的话题, 为了促进教育的长远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国家在不断推进中职教育, 加大优惠力度, 像免学费助学金等推动手段, 然而在这种形势下还是有学生流失, 面对这一形势, 要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 学生自身行为弊端占据很大一部分, 主要包括: (1) 学生不了解自身所学专业, 没有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步入中职学校前期进行专业选择时, 由于年纪较小, 对专业了解少, 均是父母亲属帮选择, 进而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积极性差, 产生厌学心理。 (2) 学生自身学习目标涣散, 没有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 设置学习目标, 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低, 在课堂上小动作多, 例如玩手机、看小说、聊微信等。 (3) 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的产生。中职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 容易受到环境和人为影响, 进而导致辍学现象。例如, 一些中职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在户外活动, 自身可能就不想在室内学习。看到同班级的学生外出打工, 自己也想尝试出去闯荡等。 (4) 自我评判要求较低。中职生对自我的评判要求较低, 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 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产生退学心理。

(二) 中等职业学校方面

中职学校自身原因主要包括: (1)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设置不合理, 没有展现专业课的魅力和优势。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课时较为盲目, 没有对普通专业课和特色专业课进行整合设置, 教材较为传统单一, 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长时间积累带来厌学现象, 产生厌学心理, 进而导致学生流失。 (2) 教学方式单一, 延续传统教育模式, 学生积极性较差。在中职教学活动中, 教师教学单一, 教学模式保守不新颖, 过于追求教学成绩,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而致使学生感觉自身没有学到实际知识, 感觉无法体现自身价值, 进而产生辍学心理。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管理策略

(一) 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意识, 增加对学生关心,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很多发展弊端,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首先, 教师要对中等职业学生进行引导, 增加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的关注度, 为学生深入解析自己所选择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魅力, 把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中, 全身心地去接受自己选择的专业, 并爱上自己选择的专业。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引导, 可以增加学生对所选择专业的关注度, 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教师主要在教学活动中, 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 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消极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和帮助, 改变传统的评判体制, 提高学生的评判要求,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增加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抑制学生的流失。

(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主要是学生要学到一项技术本领, 来实现自我价值, 报效社会, 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社会对岗位的需求等,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其次, 教师也要注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微课教学等, 进行教学活动, 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教师是教学的主要人员, 其是秉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表率, 优化教学环境, 增加对教学高新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度, 增加专业实践课程节数,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增加校园文化内涵, 进行技能知识竞技大赛, 在校内组织竞技文艺表演、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 让学生喜欢上学校生活, 增强学习信心, 消除厌学心理。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分析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分析,对策

1 学生流失的现状

过去由于职业学校少、竞争小、生源充足、招生的质量较好,学生流失相对少。现在职业教育市场化,导致生源竞争激烈加上生源地方保护,出现了学校只求学生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拼抢,造成职业学校学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过去学生的流失主要是对学生违纪开除或劝其退学产生的流失,而现在是学生主动提出退学,甚至有学生主动叫老师开除自己。提出退学的理由五花八门,有要去当兵的、有家里拿不出生活费的;还有的提出要去跟父母学手艺挣钱等等。退学人数从过去一学期三五个变成几十上百个,而且学生流失也从进校第一学期初,变为每学期甚至每周都有学生流失,特别是周末也成为流失的集中时间。学校难以控制。

从学校来看,城市职校比农村职校学生流失率要低,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比条件差的学校要低;从专业来看,那些贴近市场的专业、教学条件好和师资力量强的专业学生流失少一些;从班级来看,班主任能力强、班级管理好、班上差生少的班级学生流失少些;因此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找准原因及时改进,真正做到学生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

2 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2.1 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

有的学校不求实际,盲目仿照其他学校开设专业,而不愿投入教学设备,导致办学条件难以开展教学,如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备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新开专业更是相形见拙。办学条件不好严重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失去信心,导致流失。

2.2 学习困难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倾向,热衷于读普高,考高校而轻视职业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发展前途不大。而且一些家长目光短浅,不为孩子的长远前途着想,面对社会现象做出“读书好不一定收入高”、“文化低照样发大财”、“不用读书可打工,读中职学校就是读的打工学校”的判断。认为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一年为家里挣好几千元,而自己家的孩子不仅不挣钱一年还要花几千元钱,实在不划算,于是就不让孩子再读书了。同时一些学生本人也认为大学毕业的学生都难以就业,更何况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急功近利的思潮影响下,产生了花钱上学,不如弃学赚钱的想法。这些导致学生流失也就不足为怪了。

2.3 生源素质较差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职业学校为争夺生源往往忽视生源质量,只要交钱,来者不拒。由于招生把关不严,导致一批初中尚未毕业或被学校开除在社会上游荡的差生进入学校,这些学生进校后非但不认真读书,还无事生非,在学生中称王称霸、拉帮结派、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学校为留住学生,减少流失,对违纪学生的处理避重就轻,这就使违纪学生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反过来更严重影响其他表现好的学生继续留下来学习的想法。这是导致好学生流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2.4 业渠道不畅和社会不公。

学校在学生安置方面不讲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分配原则,讲人情,靠关系分配工作,既失去了原用人单位的信任也挫伤了学生积极性,这就使原本有限的就业渠道变得更加不畅,造成学生的就业出现专业不对口、工资不高、工作环境较差等许多问题,有的学生刚就业即失业。有的用人单位也轻视中职学生,不管技术如何都不把他们与大专院校学生作同等对待。就业压力也成为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

3 学生流失对策

要有效预防中职生流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只有政府与学校和家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为本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3.1 政府应把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在社会上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益处,以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老百姓为自己的子女能上职业学校而感到自豪。

同时政府对中职学校应按其办学成绩加大对资金和人力投入,提高职业学校老师的待遇,让他们甘于为教育事业作出奉献。对困难学生,优秀学生要实行助学金、奖学金、伙食补助制。并且动用政府权力严格实行行业职业准入制、资格证制、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企业用工要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

3.2 学校方面要加强学校建设。

一是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办学,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师资力量开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不要盲目地做大求强。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压缩机构,减少“吃闲饭”现象,避免“吃大锅饭”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管理学生方面,要齐抓共管。让每一个老师在学校都像学生家长一样去尽自己的教育和管理义务。

3.3 加强学生心理引导、德育教育。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困难学生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培养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决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要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严防打架斗殴、抢劫勒索等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学校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严肃处理,以净化校园环境,确保学生在校园有安全感。

3.4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学生本人更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关系到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局,所以学校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做到“三公开”原则,彻底解决学生分配的后顾之忧,同时对毕业分配出去的学生应进行三年跟踪服务,了解学生的生存状态,确保学生送得出留得住。

总之,解决中职生的流失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3.3加大航运支持力度

“在宁波航运企业中,除了像宁波海运总公司、宁波联合集装箱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公司能通过股市、银行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渠道融资外,占全市90%以上的中小民营航运企业,基本上是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少,且因为企业实力不强,银行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大,使得企业借钱困难。”[4]但是航运业作为一个技术与资本都高度集中的产业,其发展与金融资本支持密不可分。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企业很难获得持续发展。可以说,没有金融业的发展,要想做大做强航运业和港口经济,是不可能的。宁波港口经济发展到目前的水平后,急需航运金融业的支撑,否则,打造国际强港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4 创新金融发展模式

2010年宁波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过4.1亿吨和1300万标箱,实现大宗商品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如此巨大的国际航运、国际贸易让宁波航运金融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正是因为如此,2011年5月,宁波出台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意见》,鼓励银行的信贷资金优先面“海”贷款,提出要创新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等金融服务业务,形成船舶抵押贷款、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但是,这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具体到操作层面,还有很多原则需要进一步细化,为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更好的基础。同时,航运金融是指基于“航运资源资本化、航运资产资本化、航运未来收益及产权资本化”原则,以航运业为平台,航运产业、金融产业、政府等进行融资、投资、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与此相关业务总称[5],在狭义上至少包含船舶融资、海事保险、航运资金结算和航运价格衍生产品四大业务,涉及面很广,因此,要成为国际强港,就必须全方位创新金融产品。

3.5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在航运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技术、管理和专业人员方面的优势,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和市场化的优惠贷款利率。相比之下,包括宁波地区银行机构在内的我国整个银行体系,内部都缺少具有相关海事、船舶和海商法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大限制了银行船舶融资业务的开展。要专门就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给予户口、卫生医疗、子女上学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关怀,彻底打消来甬金融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营造国际金融建设的良好环境,为国际强港建设打下最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延.打造国际强港:宁波发展海航经济的重要举措[J].政策瞭望,2010(4);

[2]《港口经济》,载http://baike.baidu.com/view/1123494.htm。

[3]王昭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以丹麦航运业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8);

[4]《宁波航运金融“提速”》,载http://www.shipol.com.cn/xw/zonghexx/194837.htm。

浅谈中职学生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篇8

一、学生流失原因的分析

1. 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

(1) 厌学情绪导致学生流失。一是对职业学校的认识误差和错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一流学生读普高, 二流学生读综合高中, 三流学生读中职”的观念, 中职生被看成是不成功人群中的教育群体, 导致职校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来就读的学生由于之前在学校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无兴趣, 厌学。

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选择中职, 是为了逃避义务教育升学的失败, 来学校是源于父母或亲朋的劝说, 专业也是父母所选, 自己本身并不想读书;原以为在中职学习没有压力, 专业学习会很轻松或很有趣, 期望与结果相差较大, 学习仍然没有动力。

三是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中职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教学一线, 没有实际操作和企业实践经验, 教育教学虽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 但收效甚微, 加之学生不愿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逐渐形成职业倦怠情绪, 教学激情递减, 对学生关爱和关注不够, 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增加。

四是中职教育的立交桥不太畅通。学生虽然能通过专业对口高考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但升学人数太少、比例太小, 绝大多数学生不管学好学坏学校都要安置就业, 从而导致学习主体的学生缺乏目的性和积极性。

(2) 网瘾导致学生流失。有关资料显示:出现“网瘾”现象的年龄中, 12岁-20岁是主要年龄段, 17岁最为多见, 其中17-19岁占“网瘾”青少年的74.2%。在文化程度上, “网瘾”者中初中文化水平 (包括未毕业初中生) 为32.6%, 高中文化水平 (主要是职高学生, 包括未毕业的) 为34.4%。从年龄和文化程度来衡量, 中职学生处在“网瘾”高发阶段, 校园周边网吧众多, 近年, 中职学生上夜机的人数日益增多, 各个学校的“网瘾”者已成为“学困生”。

(3) 个别学生的敲诈行为导致学生流失。在新生入学后, 往往会出现老生敲诈新生的现象发生, 使得学生没有安全感, 导致学生流失。这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也在当地损害了相关学校的声誉。

(4) 自控能力差导致学生流失。中职学生年龄段主要在15-22岁之间, 生理年龄虽达到了入学年龄, 但心理年龄相差很大, 有的甚至相差5岁之多。主要表现为:

一是用学费买手机、赌博、购物等, 挥霍一空, 交不了学费而流失, 这主要发生在第二学期和就业前 (随着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有所改观) 。

二是上网、看网络小说、贪玩、早恋等, 自我无法控制, 影响学业。

(5) 企业用工的随意性导致学生流失。企业用工荒, 就业门槛低, 没有文化和技能也能找到工作, 所以很多学生就产生了上不上学结果都一样的想法, 觉得与其把金钱和时间投入在学校, 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挣钱, 有些学生选择了退学或不办理任何手续就不见踪影。这种用工机制不健全而导致学生流失的现象越演越烈。

(6) 适应能力差, 独立能力弱, 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导致学生流失。有些学生在宿舍里随手将钱物乱放, 没有安全意识, 不锁宿舍门等, 造成财物丢失, 进而对学校产生意见。有些学生生活不能自理, 懒散以至脏乱不堪, 造成家长的不满而导致退学。有些学生喝酒、敲诈甚至赌博、打架斗殴, 却又不告知相关部门或班主任, 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选择流失。

(7) 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学生流失。有些中职学生本身成绩较差, 心理承受力又不强, 再加上任性, 一旦在学校遇到挫折就逃避, 有些学生就选择离校辍学。还有部分同学是看到其他同学的不良表现心存畏惧而辍学。

2. 正常原因造成学生流失

(1) 每年新生入校体验, 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因身体不合格而造成劝退的, 占有一定比值。 (2) 父母的短视行为促使学生辍学打工。 (3) 当兵或家人已找到工作, 提前离校。 (4) 设法改上高中, 想在学业上有提升。

二、减少流失学生的措施

要改变这一困境, 我们首先要加强学生管理———从宣传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入手, 从提高就业质量, 树立学习信心入手, 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疏导入手, 从加强教学管理———着重对专业设置、专业导向、专业前景、专业技能培养环境入手,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流失, 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技能型操作人员。

1. 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树立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观念。特别是教育一线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学校窗口部门工作人员等, 在工作中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 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细心和耐心, 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实事求是, 以理服人。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 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建立真正的师生情。留住学生的心, 才能留住学生。

2.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1) 学业与就业挂钩。针对毕业班学生流失严重的情况, 采取调整教学计划, 加强学业与就业安置挂钩机制, 对完成学业、取得双证的学生, 按成绩先后对应安置企业, 以此来吸引学生返校参加学校安置。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是着重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学习, 增强学习成功的成就感, 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二是在学生人数保障的前提下, 采取分层次教学,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降低理论难度, 让他们学会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 以增强信心;对基础相对好些的学生可视情况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要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 专业理论课为实训课服务, 以知识够用为原则, 整合教学内容, 为学生就业服务。

(3) 对待学习困难的同学, 教师要进行重点帮助, 加强个别辅导, 学习任务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应努力创新教学模式, 把抽象的课程尽可能地化为丰富多彩的活动,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从企事业等单位选调、聘用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任教, 二是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 三是在中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 注意培养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实训教师。

3. 构建学生管理的桥梁

(1) 建立沟通机制。一是建立学生管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建议每学期班主任不少于三次通过电话 (或信件) 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 听取家长对其孩子教育及其对学校的意见建议, 对个别特殊学生通过学校招生人员熟悉家庭情况, 利用招生宣传机会进行家访, 和家长沟通反映情况。并做好相关的交流记录, 便于借鉴和研究。

二是建立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沟通机制。在教学环节之一的备课中就要求教师备学生, 备学生的目的就是对所教授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了解以便实施教学目标;而课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相互及时沟通情况, 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是建立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机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 我们往住关注两头, 更多的是关注有问题的学生, 而忽略了都需要关爱的中间或相对自觉的群体, 使之受“冷落”, 而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而出现状况。

(2) 加强学生管理, 将“爱”贯彻育人始终。中职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要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学生管理者起着重要作用, 要想带好、管理好学生, 最关键的就是要体现在“爱”字上, 爱学生才有凝聚力、号召力, 才能树立良好的校风。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爱:

一是我们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 要一视同仁。

二是教师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

三是以生为本, 进一步改进学生管理方法。首先将“禁”与“导”有机结合, 以导为主, “禁”靠“导”来疏导思想, 有效地“导”才会有自觉的“禁”。同时, 要做到“三得”:即“得心”, 得到学生的信任, 学生有话愿意跟你讲;“得理”, 能把道理说到学生心坎上, 得到学生的理解;“得法”, 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 得到学生的尊重。要从严要求, 严格管理。把落实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贯穿到各个活动之中, 经常检查督促使学生学习生活达到规范化的要求。还要发挥长处、培养能力, 给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让每位学生都有展露才能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3) 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 强化德育教育。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同时要改进思想教育方法,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教育学生或做学生思想工作时, 要讲究工作方法,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决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 加强公寓楼管理。学生的矛盾、问题大多发生在公寓楼内, 有些学校在学生公寓楼内安排生活教师, 与学生同起居, 多交流, 进行楼内学生管理特别是夜间管理, 便于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5) 加强对网瘾学生的转化工作。对上网成瘾的学生, 可采用班内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班主任重点关照引导、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等方法, 转化他们;二是正确疏导, 可充分利用学校有利资源, 在课外活动、晚自习后、节假日等空余时间, 开放机房。从安全角度讲, 在校更安全;从时间上讲, 由学校规定时间便于控制。

(6)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要及时给予严肃处理, 以达到净化校园环境, 教育他人的作用, 确保学生在校园有安全感。

4. 充分利用国家助学金

要大力宣传和落实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学费等国家惠民政策。同时, 学校创造条件让家庭困难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 增加收入, 使家庭困难学生能上得起学, 留得下来。

5. 加强学生就业工作, 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

学校不仅要与当地龙头企业、外地品牌企业搞好横向联系, 还要确保学生送得出、留得下, 更要搞好纵向联系———跟踪回访, 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状态, 掌握第一手资料, 了解企业需求, 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6. 加强班主任管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首先班主任个人素质要过硬;其次是要定期培训, 学习提高;三是要以老带新;四是班主任应有所带班级相关专业知识, 便于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7. 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由教务科、学生管理部门、团委等部门联合,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活动, 使学生业余时间过得充实。使学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对学校产生浓厚的依恋之情, 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8. 加强后勤管理, 解决好学生生活问题

(1) 提高食堂饭菜质量, 控制饭菜价格, 搞好食堂卫生。 (2) 改善学生住宿条件,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教育成果往往是综合性的, 靠全体教职工协调努力、共同完成, 所以我们要讲职责、讲素质、讲管理、讲服务, 团结协作, 坚定信心, 掌握规律, 控制学生的流失, 为中职教育稳步发展而尽心尽责。

摘要:中职学生流失现象不仅影响学生自身成长和学校声誉, 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中职学生流失的原因, 探索出一些能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中职教育稳步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于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胡代坤.中职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探究[J].西部科教论坛, 2009 (7) .

[3]罗云.中职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学文科·教研版, 2008 (11) .

[4]侯俊生.浅谈中职学生流失问题[J].新科教, 2010 (4) .

上一篇: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下一篇:城市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