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出问题

2024-06-29

溢出问题(通用10篇)

溢出问题 篇1

0.引言

在国家“十五”项目——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中, 各省区域中心都使用了某品牌路由器作为VPN备份路由器, 然而因为该路由器的IOS在路由协议的算法实现上存在缺陷, 导致设备出现内存溢出的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吃内存。针对这种现象, 进行了如下分析。

1. OSPF协议工作原理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 (I n t e r i o r Gateway Protocol, 简称IGP) , 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 AS) 内决策路由。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 (Link-state) 的路由协议。所谓“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 以及该链路的“度量”。用这个“度量”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 “度量”最小的就是最短路径, 因此“度量”有时被称为“代价”。

OSPF协议规定, 每两个相邻的路由器每隔10秒钟要交换一次问候分组。这样就能确知哪些邻站是可达的。对相邻路由器来说, “可达”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为只有可达邻站的链路状态信息才存入链路状态数据库 (路由表是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出来的) 。在正常情况下, 网络中传送了绝大多数OSPF分组都是问候分组。若有40秒钟没有收到某个相邻路由器发来的问候分组, 则可以认为该相邻路由器是不可达的, 应立即修改链路状态数据库, 并重新计算路由表。

2. 江西地震行业的网络结构特点

江西省地震局属于二类区域中心, 根据国家局统一采购, 配备有核心路由器、VPN备份路由器、市县信息节点的汇聚路由器、无人值守监测台站的采集路由器。因为赣州市接入的监测点较多, 出于性价比的考虑, 所以赣州市汇聚路由器与省局VPN备份路由器是同一型号, 网络拓扑如图2.1

全省广域网采用SDH专线互联, 链路协议采用PPP协议, 路由协议则采用OSPF协议和静态路由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考虑到台站路由器是比较低端的路由器, 所以台站路由器都采用默认路由, 在各信息点, 将静态路由和直连路由引入到OSPF域中重新发布。区域中心的VPN备份路由器出来承担VPN功能外, 还承担了SDH备份信道 (图3.1中红色连线部分) 。大中城市节点赣州则汇聚了赣南测震台网的会昌、寻乌、安远等7个测震台站。

3. 问题现象与分析

出现内存溢出的路由器VPN备份路由器。自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投入运行以来, 经过近四年的运行观察, 我们发现:该品牌路由器会不定期的出现内存不足的严重告警。

当赣州路由器出现内存不足时, 区域中心的核心路由器就会丢失到会昌、寻乌、安远等7个监测台站的路由信息 (刚开始是部分丢失) , 而赣州路由器到这7个监测台站的路由信息是存在的。即赣州路由器的静态路由没有通过OSPF协议重发布。这个缺陷早就得的路由器厂商的承认, 但是由于该厂商已经被收购, 并不能做修正或者升级。

4. 解决方法

由于软件缺陷不能得到修复, 目前临时采取的方法是重启路由器上联接口。但是每次都需要人工去重启, 比较费时, 并且容易忘记。笔者在这里就联系到了Linux的CRONTAB服务, 在Linux服务器上面写一段SHELL脚步, 实现自动远程登录到路由器, 并且重启路由器上联接口, 再让CRONTAB定期执行该脚步。这样就实现了路由器上联接口的定期自动重启。

5. 具体实现

由于软件缺陷不能得到修复, 目前临时采取的方法是重启路由器上联接口。但是每次都需要人工去重启, 比较费时, 并且容易忘记。笔者在这里就联系到了Linux的CRONTAB服务, 在Linux服务器上面写一段SHELL脚步, 实现自动远程登录到路由器, 并且重启路由器上联接口, 再让CRONTAB定期执行该脚步。这样就实现了路由器上联接口的定期自动重启。

6. 具体实现

由于需要expect环境, 因此需要先安装expect环境。如果是redhat或者centos可以用命令yum-y install expect安装。在Linux服务根目录下新建文件reboot.sh, 编辑内容如下:

再用chmod+x reboot.sh命令将reboot.sh的文件属性修改为可执行, 接下来就是添加CRONTAB服务配置, 让CRONTAB定期执行该脚步。输入crontab–e命令编辑CRONTAB定期执行命令列表, 添加

“****2 reboot.sh>/tmp/reboot.log”。再通过命令service crond restart重启一遍CRONTAB服务使配置生效。

实现方法有多种, 此次只是根据作者本人的工作环境提供的一种。如果是在WINDOWS平台还能用批处理命令或者VBS脚步来实现, 也可以用JAVA等程序来实现, 这些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做。

参考文献

[1] (美) W.Richard Stevens著, 范建华等译TCP/IP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 (美) David Tansley著, 张春萌等译LINUX与UNIX SHELL编程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溢出笔端的香味 篇2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兰,又名蔺、泽兰,索有“香祖”“国香“之称。六十年代学者维兹纳出版的巨著《兰花》,扉页上就印有汉文“为王者香”四个大字。兰生于幽谷丛林,虽与杂草相居而劳心坚贞,虽经霜雪凌厉而不改其性。兰清香雅洁,“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兰这种毫无奴颜媚骨的品格,受到人们崇高的赞誉。据说蜂采百花俱置腹间,惟兰则拱背入房,以献于王。物亦知兰花之贵如此,何况人呢?故兰又有君子之喻。所以孔子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固穷而改节。”

兰在古籍中就已是具有神话色彩的香草,《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日燕姑,梦天使与己兰,日:‘余为伯鲦。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日:‘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日:‘诺。生穆公,名之日兰。……穆公有疾,日:‘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君王的生死与兰草紧密相联,可见古人对兰草的看重。《诗经‘郑风·溱洧》中也有上巳日男女秉兰出游的描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茼兮。”按郑国风俗,上巳日在水边持兰祓除不祥。《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也是类似的风俗。

兰对后世的影响力,得益于孔子和屈原。据《猗兰操》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而诗人屈原尤重兰,他曾“滋兰之九婉”,“步余马于兰皋”,甚至“纫秋兰以为佩”,在这里,兰成了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诗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美好的理想和情操来陶冶自己。正如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所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月烧红艳排千朵,风递清香满四邻

芍药,最早见于《山海经》:“条谷之草多芍药。自古就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之说。因开花较迟,“委阶红药将春去”。故又称“殿春”。

芍药花大艳丽,有芳香,在古代是男女定情的常见信物,《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青年男女在河边不期而遇,两人边走边互相调笑,并互赠芍药来定情。因是离别时所赠,所以芍药也称“可离…将离”“离草”。芍药虽然是来自野外的普通植物,却承载着先民们朴素纯洁的爱情。

“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本草纲目》),因而让众多文人“红药开时醉一场”。“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韩愈在《芍药歌》中胜赞芍药是“翠茎红蕊天力与”,“温馨熟美鲜香起”,以至自己“花前醉倒”狂歌。“隔墙百步香来,数丛为我全开,拚向彩云堆里,醉时同卧苍苔”(刘敏中《清平乐》);诗人醉卧花丛,也“尽把春愁忘却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更有一段“憨湘云醉卧芍药茵”的精彩描写,“果然见湘云卧于山石僻静处一石凳上,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都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香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山石僻处、芍药花飞、红香散乱、蜂蝶闹嚷的景象,衬托出湘云酣醉的神态。与葬花的黛玉、扑蝶的宝钗相比,面对着花落蝶飞而不牵动春恨秋忧的湘云,的确多了一层洒脱与逍遥。

“天下名花,洛阳牡丹,广陵(即扬州)芍药,为相牟埒”(刘颁《勺药谱序》)。我国历史上以扬州芍药最为有名,在宋时尤盛,诗词中多有题咏,“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往年芍药花开供人观赏,现在城空人少,诗人借此曲折地表现了扬州百姓在遭敌洗劫后的凄苦生活。

溢出问题 篇3

1.合资企业技术上过度依赖于外方

现阶段,中国自主汽车企业技术层面依然薄弱,无论是零部件生产,还是合资的整车企业,核心技术和汽车制造工艺都掌握在外方手中,“技术空心化”日益严重。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汽车产业本来就很薄弱, 底子差, 对于引入技术存在依赖心理,企业不喜欢在引进基础上自主创新,创新不足。另一方面外商对于技术上保护很彻底,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希望丧失对技术的控制权。

2.自主品牌境况堪忧

自主品牌主要以吉利、比亚迪、奇瑞为代表,这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批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陆续投放市场,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但从总体来看,自主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面临重重障碍。多种因素造就了自主品牌境况堪忧的局面,有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上不够成熟,在吸收和消化FDI技术溢出方面做得不够好, 不能将外来技术转为自己的技术并且在模仿基础上做到创新;第二,在中国市场上,合资、进口品牌车企依仗技术、资金、品牌上的绝对优势牢牢控制中国市场的汽车产销量,并逐步扩展中低端汽车市场,抢占原本在这领域拥有优势的自主品牌生存空间;第三,国家导向政策对自主品牌产生重要影响, 东道国为了引进FDI不得不给予外商各种优惠措施,这些措施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使得自主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

3.吸收消化技术方面薄弱

汽车产业引进FDI,我国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发现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样困扰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把技术进步的主动权给予外商,导致我国汽车企业与外商之间的技术差距依然很大, 这就导致我国汽车企业在吸收消化FDI技术溢出时显得力不从心。

4.高技术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的流动效应是FDI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达不到技术溢出的需要,那么FDI技术外溢将非常不明显,东道国吸收FDI技术溢出将变得很困难。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时离不开高技术专业人才。

中国汽车产业内专业人才非常缺少, 尤其是那些研发领域的汽车专业人才, 我国汽车工业研究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为2%左右,而美国为7.6%,日本为7.5%,与汽车强国差距明显。在我国汽车研发领域,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外籍工程师。导致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水平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显得不够科学,高技术专业人才喜欢出国发展,追求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应对策略

通过合资,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确实获得了长足进步,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缩短了与汽车强国的距离,但是我国汽车企业并没有真正强大起来,技术上依然依赖外国,如何控制FDI技术溢出的负效应依然摆在我们面前。因此 ,为了保持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究经费支持,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同时结合国内外失败经验,避免企业走上错误的研究方向。在利用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进步的同时,相关企业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战略同盟,整合各自人才资源,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减小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本。重视自主品牌的建设,把自主品牌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投入更多资源发展。

2.提高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

首先,FDI技术溢出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溢出的本质是一种外部效应,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生产效率较低、研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我国汽车企业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过大的技术差距不仅使外商投资成本上升,而且使国内汽车企业在吸收技术、消化技术上面临困难, 为了提高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消化能力,我们需要弥补横卧在中外企业间过大的技术差距, 本土汽车企业需要从技术创造源头做起,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努力培育研发队伍,寻求建立专业性人才库,同时加强与外商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共同的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保持对技术的创造力,增强对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另外,本土企业需要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方式, 通过科学的管理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同时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

3.调整我国利用FDI的战略和政策

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中国紧缺的是技术与资本,汽车产业同样如此,正是这个因素才推动了外资进入中国的热潮,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入外部资本来发展。但是目前中国自主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并不需要像以往引资方式,利用外资的重点应从利用资金转而利用技术、知识等先进要素,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引进技术含量高、FDI技术溢出明显的外商直接投资。

另外,合资企业数量上已经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引资方式需要朝着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转变,那就是本土化,降低外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 从而让中方在合资企业中占据有利位置,居于领导地位。通过政策的调整引导外商进入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

4.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不论是扩 大FDI技术溢出 效应还是 增强我国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都需要庞大的人才储备支撑。提高人才存量水平,只能从两个方面采取手段:培育人才和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主要依靠我国的教育体机制,本国企业需要加强人才队 伍建设 ,和高校紧 密联系起 来 ,建立定向 培养关系,同时建立一整套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内部雇员的素质,增强企业内部开发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丰富企业的人 才交流机 制 ,定期派遣 员工去外 商企业进 行实践与学习。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对于那些受过培训拥有技术和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才需要优先考虑引进,因为跨国公司的技术流动与技术溢出以在该公司系统接受培训和工作人员为载体扩散到东道国的本地企业,当这部分人才流入到东道国汽车企业中,促进FDI技术溢出、技术的转移,企业的管理方式随着他们的到来发生改变。吸引和鼓励中国的汽车企业和研究机构从海外引进高层次汽车研发人才,增强我国科研实力。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巨大动力。跨国公司的合资过程也是FDI技术溢出的过程,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存在合资技术上依赖外方、自主品牌境况堪忧、吸收消化技术方面薄弱、高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实施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政策,调整我国利用FDI的战略和政策,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本文加强FDI技术溢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FDI技术溢出促进了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沙溢 幸福悄悄溢出来 篇4

爱情,这就是缘分呐!

几年前,沙溢受邀参加天津卫视的《胡可星感觉》节目,那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节目录制前,胡可长发盘起,穿了一身红色连衣裙,出场前照镜子整理妆容,她嘴里喃喃道:“怎么感觉穿的像新娘子一样?”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她说的话,但是似乎是被月下老人听到了,从那以后,有一根无形红线将两个有缘人跨越千里万里绑在了一起。在第一次“合作”后,沙溢记住了胡可,这个大眼睛女孩,安静的笑容里漂浮着云朵一样的悠然。之后,两人共同出演电视剧《闯荡》,在不断接触中,情感慢慢萌芽。2010年末,沙溢和胡可的情感浮出水面。在胡可生日那天,粉丝们翻出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图片,身穿红裙的胡可和一身深色西装的沙溢在镜头前对坐,侃侃而谈。粉丝们批注:这就是缘分!也许是被那个美好的回忆感动了,胡可很快在自己的微博转发了这张图片,一向含蓄的她还情不自禁地写到:缘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沙溢也紧跟着转发:可儿,本来我想明天送上我的祝福,但内心的涌动无法抑制。必须表达:生日快乐,我爱你!这一句高调的表白,不仅感动了胡可,也让粉丝们的祝福像开了闸的幸福之泉般涌来,自此,“沙胡恋”以这诚实激情的方式正式跃入公众的视野。事后,胡可曾经含蓄地“埋怨”过沙溢这样高调的示爱,可沙溢说:“在她生日的时候,那么多粉丝朋友都祝贺她,我这个天底下最该给她祝福的人有什么理由缩头缩脑?再加上那天喝了两杯,晕乎乎的幸福感让那句‘我爱你’一下子像水银泻地般流淌出来!”说这话时,沙溢脸上有种很爷们儿的气息,那感觉就像在说,爱就是爱,好就是好,绝对不掖着藏着。

胡可的美丽是众所周知的,那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里,沙溢为什么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她的心性好,不争不抢,在这个圈子里这样的人是绝对少见的。我一直觉得如果她不是这样,她现在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中间的得与失也不能这么简单的量化。我有时会笑说,我内功就够深厚了,可是你比我还强。”另一方面,沙溢说胡可也是特别贤惠的一个妻子,“我也不知她本来就是这样,还是为我做的改变,总之,她现在是特别好的状态。”现在两人的感情很稳固,挺好的。沙溢说他们会争取在不演戏的时候见面,虽然机会不多,但是距离也会产生美,如果天天腻在一起会拌嘴的。沙溢每天都主动给胡可发短信,对她的昵称是一部3D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中国传统就是找大媳妇,胡可正好比我大三岁,俗称抱金砖,多好啊!我俩沟通没问题,而且特别默契。”生活中,沙溢说自己是粗线条大框架,胡可则是对细小微妙的事情敏感,这样的粗细搭配让他很有幸福感。性格偏于内向的胡可不爱说话,只愿去做,沙溢考虑不到的事情她都会帮着处理。前不久,沙溢和胡可参加元旦晚会,一个高歌,一个伴奏,幸福与默契流溢在两人的眉目间,荡漾在音符里,夫唱妇随,羡煞旁人。在化妆时,沙溢在微博上图文直播和胡可参加节目,十分甜蜜。在照片上,素颜的胡可坐在桌前等待造型,微微撅着嘴看着镜头,像一个被溺爱的调皮小女孩。沙溢的配文充满着沙式幽默:看看我对面这位与我同台演出的女演员……并很坦诚地说:美!人美,歌美,心情更美。祝大家新年好!这种坦诚,在隐情隐婚盛行的娱乐圈,难道不难能可贵?去年他们已经领证,今年沙溢会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怎样的婚礼,是浪漫的细沙海涛婚礼,还是回家乡东北办一场雪花庆典?对于大家的种种设想,沙溢狡黠的一笑,似乎是在说:别想让我透露细节!一再逼问下,沙溢说了关于婚礼他的“真心话”:“一切都交给胡老师去计划和打理,我一定会全力配合!”听听,这难道不是好丈夫宣言吗?

“老白”不是我的真相

随着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的热映,沙溢被大家慢慢熟悉。今年,他将交上另外一个重量级的汇报作品:电影《武林外传》。圈内有沙溢的朋友曾调侃道:《武林外传》之后,姚晨大红,闰妮大紫,我“赶脚”电影上映后,这哥们儿有望飘一飘,沙溢长了一张大器晚成的脸啊。啥时候上来着?我要去验验货。对此,沙溢的回应还是一贯的轻松和自信:哈哈,这货尽量做到“货真价实”!

观众们习惯了沙溢满脸老白式的机灵坏笑,以为私底下沙溢也是这样一个笑匠,其实见到本人,你会凉讶,他有完全不同于荧屏的一面,笑匠还是,但是是“冷面”。采访中,让他形容一下自己,沙溢想了想,最后的回答让在座的人都吃了一凉:纠结,拧巴,矛盾!问他为什么是这么个纠结的形容?沙溢说,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都是在纠结!或者沙溢的所谓纠结是一种思考,他在寻找最佳的切割点,展现自我,塑造角色,别人问,演了这么多年戏,你究竟在等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沙溢的答案很拧巴:好人里的坏人,坏人里的好人,不正经里最正经的那个,正经人里最不正经的那个。最后呢,他终于把这个定位和具有多面性的老白衔接起来。“演员演戏,接角色都是缘分,也是看你内功是不是深厚,能饰演一个如有角色魂魄附体的角色,对于一个演员,这辈子,算是值了,能演两个,那算是他家祖坟冒青烟了!”沙溢的回答很直接。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电影《武林外传》中,这个老白是否有魂附体吧!

聊天中,沙溢说自己的偶像是美国的性格演员强尼戴普,这一点我们还真没有想到,一个在大众印象中喜兴阳光的男演员会有个以不羁叛逆著称的偶像。这个问题引来沙溢两段式的回答。第一,他眼里的戴普,其实充满孩子般的纯真和一些梦幻色彩。“他出演的片子,从早期的《剪刀手爱德华》到近期的《巧克力工厂》或者《加勒比海盗》,不都是这样吗?因为他很痛苦,很孤独,他想让世界听到他的想法,所以所谓离经叛道,也不过是他与世界沟通的一个过程。”第二,沙溢说现在的自己观众还没看到,确实,他本人和我们的想像颇有差距,虽然他时不时露头的幽默还是沿袭了“老白”风格,但是他本人,是一个思考者的状态,可能没有我们想的亲和,但是多了厚度。问他平时喜欢干什么,回答说看书,问是哪类?他居然很快地说,“八卦杂志”,我们还没反应,他扑哧一乐。这就是老白风格的灵光一现吧?

我会是二十四孝爸爸

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沙溢最多的是感激。“从小,我的家庭就很温暖,我的爸爸妈妈言传身教,让我知道在家庭中,每个人应该先抛下自己,成全他人,我们家每个人都懂得要润物细无声地去关怀家人,去爱他,而不给他任何压力,这样家庭才能最像家。”沙溢从小是个乖孩子,一半是本性使然,一半是爸爸妈妈的严格管束。“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激爸妈那时候对我的高标准严要求,没有让我走歪”十九岁从老家长春来北京求学工作,十四年没有回过家。最近,沙溢把笆妈接到身边。幸福是什么呢,不过是每天早起,喊一句妈,终于有人应了,而下班回到家,桌上有热乎乎的饭菜,有人等着和你吃完饭一起念叨一下日常流水,柴米油盐。十四年漂泊在外,沙溢真正懂得了家庭是一个男人的根基,是奋斗的理由。采访前在家吃的午饭,沙溢妈妈做了排骨汤、干煸豆角、酸菜粉丝,都是沙溢从小吃惯的菜式。少不经事时他总觉得妈妈做的菜吃腻了,恨不能从此离家,天天吃没吃过的新鲜东西;现在的沙溢,吃遍了天下美食,忽然明白,只有妈妈做的菜,才最有割不断含不掉的倩意滋味,不能离开。如果有一天不工作,沙溢说会选择宅在家,先来一个舒舒服服的自然醒,在阳光里泡茶、喝茶、看书,下午和家人出去转个弯,在超市买盒排骨或者来只鸡,再去菜市买点新鲜蔬菜水果,晚上等着家人置办出一桌子红红绿绿的好菜,再和爸爸喝上两盅,这幸福,多圆满!可能是东北男人的生活习惯,沙溢特别喜欢和家人吃饭时温上壶酒,边吃饭边对饮,滋润啊。

溢出问题 篇5

R&D溢出既可以是技术创新活动中一种自然和不可避免的显现,又可以认为是从事创新活动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1]。当企业之间主动选择R&D溢出而进行合作创新时,可以根据彼此间R&D能力的互补程度而选择合作创新动机,一种动机是分享彼此间的技术外溢;另一种动机是成本共享动机。

Sakakibara M(1997)通过实证表明,当合作企业拥有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时,趋向于技术共享动机;而当企业拥有可互相替代的资源和能力时,则趋向于成本共享动机[2]。究竟趋向哪种动机,将取决于企业间R&D溢出的大小。罗炜(2001)认为这种溢出大小决定于企业之间R&D能力的差异程度β的高低,并分析了β=0和β=1两种特例下企业合作创新动机与模式[3]。柯忠义假定β在区间[0,1]变动时,讨论了企业如何选择技术共享或成本共享的合作创新模式[4]。

以上这些文献考虑的都是研发成果溢出,而忽视了另一种重要形式的溢出,即研发投资溢出。研发投资溢出在现实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企业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都存在溢出效应。方海燕假定企业间存在研发投资溢出时,讨论了企业R&D策略对其市场绩效的影响[5]。李忠讨论了分别存在研发成果溢出和投资溢出时的情形,比较了这两种溢出下企业合作创新模式和各种均衡解[6],但并没有考虑同时存在这两种溢出时企业的均衡结果及合作模式。

区别于已有的文献,本文假定两个企业之间的R&D活动既存在投资溢出,同时又存在成果溢出。此时,企业可以根据彼此间的R&D投资外溢程度θ和R&D成果外溢程度β的大小,来选择技术共享动机或成本共享动机。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讨论了θ(0≤θ≤1)和β(0≤β≤1)的变动如何影响企业的合作创新动机与模式。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企业如何选取合作创新模式。

2 模型

现假定市场中有两个进行寡头竞争的同质企业,其反需求函数为:

p=a-qi-qj (i, j=1,2; ij;下同)

其中a为总需求规模,p为产品价格,qi为企业i(i=1,2)的产量。假定最初这两个企业具有相同的单位成本c,显然应该满足 。为简单起见,设固定成本为0。假定企业i从事过程创新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既可以通过自身技术创新而获得创新成果xi,又可以通过合作创新从伙伴企业j获得创新成果βxj,这里β(0≤β≤1)表示企业间的研发成果的外溢效应。于是,企业i通过合作创新,其单位生产成本变为ci=c-xi-βxj

yi(i=1,2)表示企业i的账面研发投入,由于这两个企业之间存在研发投资外溢,于是企业i的实际研发投资为yi+θyj。其中,θ(0≤θ≤1)表示企业j的投资中可以与企业i共享的比例,即为企业间研发投资的外溢效应。假定研发投入是收益递减的,不失一般性,设企业i的创新成果xi与其实际研发投资的关系为yi+θyj=γxi2/2。根据企业ij具有对称性,可以得到这两个企业的创新成果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式为

xi=2(yi+θyj)/γxj=2(yj+θyi)/γ(1)

其中γ(>0)表示企业的创新效率,γ越大表示创新效率越低,反之越高。于是,企业i(i=1,2)经过合作创新之后的利润为

πi=(a-qi-qj-c+xi+βxj)qi-yi (2)

其中,式(2)中的xixj由式(1)确定。

在市场经济国家,往往严禁企业组织在生产阶段的合作,但对研发阶段的合作则是一种鼓励的态度。因此,这里假定企业ij在生产阶段进行产量的Cournot竞争,只在研发阶段进行合作。

企业将根据彼此间R&D活动的投资外溢水平θ和成果外溢水平β的变化,决定合作创新的动机和模式。当研发成果外溢效应β较大时,表明企业间所采取研发路径的互补程度较高,彼此趋向于获得合作者的技术外溢,因而技术共享动机相对更为强烈;当β较小时,说明彼此之间相似的、雷同的技术较多,企业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重复的、无用的,此时成本共享动机相对更加强烈。若选择技术共享,则企业在各自的研发基地进行试验,在研发的过程中充分地交流信息和成果;若选择成本共享,则将所有的研发投入合在一起,在一个研发基地进行试验,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创新利润。同样,当企业之间的研发投资外溢水平θ较高时,企业为了分享彼此的投资外溢,将倾向于建立分散的研发基地,共享研发的投资外溢,提高研发效率;当θ较低时,彼此可能更愿意将研发投资和在一起,以节约研发成本,提高研发产出。

因此,在区分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时,第一个划分标准是技术(technology)共享动机或成本(cost)共享动机。另一个划分标准是在研发投入方面是否协商,若不协商(noncooperative)研发投入,则以各自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协商(cooperative),则每个企业以彼此间利润总和最大化为目标来决定创新投入。因此,依据这两个标准,将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分为四种:非合作技术共享模式(NT模式)、合作技术共享模式(CT模式)、非合作成本共享模式(NC模式)、合作成本共享模式(CC模式)。

于是,可以建立一个两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为研发投入阶段,企业i(i=1,2)可以选择上述四种合作创新模式中的一种,确定各自的研发投入水平yi以获取创新成果xi;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企业i在给定第一阶段的研发投入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Cournot竞争,选择产量qi使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各方均知晓第一阶段的研发投入对第二阶段利润的影响,因此该博弈过程是一个完全信息的两阶段动态博弈,可以用逆向归纳法求解。

3 几种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的均衡解

无论企业在第一阶段采取怎样的合作创新模式,在生产阶段它们都独立地决定各自的产量,在产品市场上进行Cournot产量竞争。在式(2)基础上,令πiqi=0,再根据企业ij具有对称性,可以得到企业i (i=1,2)的最优产量为

qi=13[(a-c)+2(2-β)xi+(2β-1)xj](3)

其中,上式中的xixj由式(1)确定。再将式(3)代入式(2),可以得到企业i(i=1,2)的利润为

πi=qi2-yi (4)

其中,式(4)中qi由式(3)确定。

接下来,在研发阶段的各种合作创新模式下,讨论企业i (i=1,2)的均衡解。

3.1 非合作技术共享模式(NT模式)

此时每个企业在各自的研发基地进行研究,单独决定各自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但及时交流信息和研发成果,实现技术共享。企业i将在给定企业j研发投资yj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研发投资yi以最大化自身利润。根据式(4),令πiyi=0,得到

29[(a-c)+(2-β)xi+(2β-1)xj][(2-β)xiyi+(2β-1)xjyi]-1=0

同时根据式(1)可以得到xiyi=1γxixjyi=θγxj,将其代入上式,再考虑到企业ij具有对称性,可得出NT模式下企业i(i=1,2)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不难求出企业的创新投入、产量和利润,其结果分别为

xiΝΤ=2[(2-β)-(1-2β)θ](a-c)9γ-2(1+β)[(2-β)-(1-2β)θ]yi=γ(xiΝΤ)22(1+θ)qiΝΤ=13[(a-c)+(1+β)xiΝΤ]πiΝΤ=19[(a-c)+(1+β)xiΝΤ]2-γ(xiΝΤ)22(1+θ)(5)

3.2 合作技术共享模式(CT模式)

在CT模式之下,两企业不仅彼此及时交流信息、共享研发成果,而且双方通过协商研发投入使利润总和πT=πi+πj最大,令πΤyi=0(i=1,2),得到该模式下企业i (i=1,2)的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产量和利润分别为

xiCΤ=2(1+θ)(1+β)(a-c)9γ-2(1+θ)(1+β)2yi=γ(xiCΤ)22(1+θ)qiCΤ=13[(a-c)+(1+β)xiCΤ]πiCΤ=19[(a-c)+(1+β)xiCΤ]2-γ(xCΤ)22(1+θ)=γ(a-c)29γ-2(1+θ)(1+β)2(6)

3.3 非合作成本共享模式(NC模式)与合作成本共享模式(CC模式)

在NC模式与CC模式之下,企业出于节约研发成本的考虑,将研发基地合在一处,此时企业ij 之间的研发成果外溢效应β=0;同时研发投资外溢效应θ=0。设企业ij的研发投入合计为y,则其合计研发成果为x=2y/γ。根据对称性,研发投入由两家企业平分。于是,可得到企业i(i=1,2)的利润函数为πi=(a-qi-qj-c+2y/γqi-y/2

πiqi=0,可得到qi=13(a-c+2y/γ,再将其代入上式得到

πi=qi2-y/2 (7)

NC模式与CC模式的区别在于,NC模式以单个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式(7)需要满足条件πiy=0;CC模式以两个企业利润之和的最大化为目标,应满足条件(πi+πj)y=0。此时,不难证明这两个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等价,即NC模式与CC模式具有相同的均衡解。为简便起见,只写出CC模式下企业的均衡结果,其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产量和利润分别为

xCC=4(a-c)9γ-4y=γ(xCC)22qiCC=13(a-c+xCC)πiCC=19[(a-c)+xCC]2-γ(xCC)24=γ(a-c)29γ-4(8)

4 同时存在研发投资溢出和研发成果溢出时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

企业之间的研发投资外溢效应θ和研发成果外溢效应β都影响着其创新绩效,因而决定着其合作创新的模式。下面,在θβ变动时,比较NT模式、CT模式、CC模式之下企业的利润,进而讨论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

4.1 NT模式与CT模式下企业利润的比较

首先比较NT模式与CT模式下的企业利润。结合式(5)和式(6),可将NT模式与CT模式下企业i(i=1,2)的利润统一为

πi=19[(a-c)+(1+β)xi]2-γ(xi)22(1+θ)(9)

xi=xiΝΤ时,式(9)表示NT模式下企业的利润;当xi=xiCΤ时,式(9)表示CT模式的利润。根据式(9),令πixi=0,得到

xi*=2(1+θ)(1+β)(a-c)9γ-2(1+θ)(1+β)2

其中9γ>2(1+θ)(1+β)2,于是,2πixi2=2(1+θ)(1+β)29(1+θ)0。注意到,此时x*i与CT模式下的创新成果xiCΤ相等,因此,当xi=xiCΤ时,式(9)中函数值最大。于是,无论βθ取何值,都有πiCΤπiΝΤ。因此,可得以下命题:

命题1:当0≤β≤1且0≤θ≤1时,CT模式下企业的利润始终要优于NT模式下企业的利润,即πiCΤπiΝΤ(i=1,2)。

4.2 CT模式与CC模式下企业利润的比较

接着,比较CT模式与CC模式下企业的利润。根据式(6)和式(8)可知

πiCΤ=γ(a-c)29γ-2(1+θ)(1+β)2πiCC=γ(a-c)29γ-4(10)

显然,当(1+θ)(1+β)2,即β=2/(1+θ)-1时,πiCΤiCC。于是可得:

命题2:当β=2/(1+θ)-1时,企业在CT模式下的利润与CC模式相等,说明CC模式下的利润只是CT模式在β=2/(1+θ)-1时的一种特殊情形。

4.3 βθ变动对企业利润和合作创新模式的影响

根据命题2可知,对于任意给定的θ∈[0,1],取β0=2/(1+θ-1,当β=β0时,πiCΤ=πiCC。又由式(10)可得δπiCΤδβ0,说明CT模式下的利润 是β的增函数;而CC模式下的利润是一个与β和θ的取值无关的常数。因此,当β>β0时,πiCΤ>πiCΤ;当β<β0时,πiCΤ<πiCC

可见,β0=2/(1+θ)-1是比较πiCΤπiCC大小的阈值。由于δβ0δθ0,因此阈值β0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于是,可以得到以下命题:

命题3:决定CT模式与CC模式下利润大小的阈值是β0=2/(1+θ)-1,当β>β0时,πiCΤiCC,企业将选择CT模式;当β<β0时,πiCΤ<πiCC,企业将选择CC模式。随着θ的增大,阈值β0将减小,企业将趋向于采取CT模式。

5 案例分析

美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行业是美国技术联盟最多的三大行业之一[7]。在合作创新的合作模式上,企业依据彼此之间的研发成果外溢程度和研发投资的外溢程度而决定合作创新模式。

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两家制药商Merk与Schering-Plough建立了协作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治疗气喘和过敏方面的新药。哮喘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过敏原因素和人体体质因素。Merk公司对患者的遗传素质、免疫疫苗、内分泌等体质因素有较深入的研究,而Schering -Plough公司在感染性过敏原、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是强项。于是,这两家公司采取两条互补的技术路线,分头研发,共享研发成果。同时,对于开发新药所需的基础研究,这两家制药公司委托另一个生物技术公司研究,研究费用由这两家公司共同支付[8]。在该种合作模式下,企业间既可分享技术外溢,又可分享投资外溢,即为合作技术共享模式(CT模式)。

又如,制药公司Genome Theraputics拓展了与Schering-Plough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联合研发防止异常传染性的抗病毒药品。由于这两家公司在抗病毒药品研究方面都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彼此间技术外溢水平不高。于是,联盟要求两个研发团队走一个技术路线,共同工作[8]。这种模式即为合作成本共享模式(CC模式)。

6 结论

本文将R&D溢出当成是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假定两个合作创新企业之间的R&D活动既存在研发投资溢出又存在研发成果溢出时,讨论了投资外溢程度θ(0≤θ≤1)和成果外溢程度β(0≤β≤1)的变动对合作创新动机和模式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

其一,无论βθ取何值,CT模式下企业的利润始终要优于NT模式的利润,即πiCΤπiΝΤ

其二,CC模式下的利润只是CT模式在β=2/(1+θ)-1时的一种特殊情形。

其三,决定CT模式与CC模式下利润大小的阈值是β0=2/(1+θ)-1,当β>β0时,企业将选择CT模式;当β<β0时,企业将选择CC模式;当θ增大时,阈值β0随之减小,企业将趋向于采取CT模式。

参考文献

[1]COE D T,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859-887

[2]SAKAKIBARA M.Heterogeneity of firm capabilities and cooperativ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moti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143-164

[3]罗炜,唐元虎.企业能力差异与合作创新动机[J].预测,2001,20(3):20-22

[4]柯忠义,韩兆洲.技术互补效应与合作创新形式的选择[J].系统工程,2007,6(25):110-112

[5]方海燕,达庆利.存在研发投资溢出时的企业市场绩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10(16):556-560

[6]李忠,陈继祥.存在成果溢出与投资溢出下的研发组织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6(12):116-119

[7]田丽韫,钟书华.美国的企业技术联盟[J].科技管理研究,2000,5:39-43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 篇6

(一) 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机制

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机制有两种;积极的溢出, 即对外国技术知识的直接学习;被动的溢出, 即使用外国发明的高级中间品。前者意味着一个系统化的技术, 如某工艺不仅首先发现的领导者公司所知晓, 也被其他的跟随者公司所熟悉, 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技术溢出的正外部性, 因为跟随者熟悉这项技术的成本比领导者发明这项技术的成本要低。外国技术也能够通过中间产品扩散, 加入外国的技术体现在中间品当中, 国内对中间品的使用也就能够获得这种技术。一般来说, 由于购买中间品的成本要低于他的发明成本, 对国外中间品的购买就意味着利益的增加, 这就是所谓的被动技术的溢出。

(二)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

1、为出口生产购买新的机器

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增长中可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世界银行的观点, 出口能够通过许多途径来克服知识市场的不完全性, 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出口企业不得不购买新的新装备等以应对出口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这种购买新机器的行为有助于生产率的增长。

2、出口中学

出口者从外国消费者那里获得许多信息, 如改进制造业工业、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的各种建议。许多案例研究证实这些外国消费者的信息对发张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Keesing认为, 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都是按照国外消费者的订单而进行的, 买者已经制定了关于产品设计、产品材料和其他包括标签。包装等的各项重要要求。即“出口中学”。

3、进口种类效应

除了进口数量的影响之外, 进口种类也通过引进新的外国中间产品二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进口国能够通过进口获得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进入, 后者正是外国技术创新的结果。进口种类小的的意味着进口产品的种类效应直接与生产函数的形式有关。在开放经济中, 外国中间投入和国内中间投入一起在国内生产中被使用, 外国技术创造了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

二、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

自内生长理论产生以来, 关于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理论文献存在两种不同的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能够产生技术溢出, 这种技术溢出对不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 国际贸易所导致的资源严重重新配置会导致发达国家内部将资源转向技术先进的部门, 而是不发达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但不能获得技术溢出, 反而使两者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一) 国际贸易均衡

引理1最终产品y或者有国家A使用最终技术nA生产;或者由国家B使用最终技术nB生产;或者既有国家A使用最终技术nA, 又有国家B使用最终技术nB来生产。而除了nA、nB之外的技术选择将是无效率的。

在引理A成立的条件下, 两个国家是否使用相同的技术来生产中间产品依赖于技术差距的大小。假如技术差距较大, 以至于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 两个国家的中间产品的生产集没有交集, 即nA

(二)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小结

本模型主要讨论了两国技术差距对于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的影响。当技术差距较大时, 国际贸易将使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步更快, 而是技术落后者的技术进步率更慢;当技术差距缩小时, 国际贸易将使技术落后的技术进步率加速, 并可能使两者的技术差距缩小, 即时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存在一个技术差距的门槛值。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 自身太落后的技术水平会减缓向其发达国家学习的技术。当两者的技术差距增大时, 两个贸易国之间的技术接触将减少, 技术溢出的效果也将减少。而另一方见面, 当两者的技术差距不是很大时, 不发达国家即通过传染效应又通过普通效应从发达国家获得国际贸易的溢出。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缩小不发达的技术差距对其自身的技术进步也有促进作用, 因为与不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能够使部分资源从相对不复杂的中间生产中转移出来。

三、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实证检验

自内生长理论产生以来, 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问题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内生长理论认为,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 而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并且国家之间的收入差别可以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但是国际贸易本身会不会知识技术进步的表现呢?

Grossman and Helpman, Goe and Helpman, 等分析了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几个途径。

1、传染途径。

实证研究表明, 经济越开放的国家从其他国家学到先进技术的机会就越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技术落后国和技术先进国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机会, 使前者能够了解后者的产品和技术信息, 从而导致导致技术领先国的技术传染给技术落后国。

2、干中学效应

一个国家的出口厂商会根据外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 也会在生产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外国同行的知识和技术窍门, 从而在进口中获得进步。

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溢出研究 篇7

一、创新溢出的特性

创新是知识流动和资源活化的动态过程,是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和传播,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消费方式,它是一个渐进和持续的过程。创新溢出作为对创新成果外部化的形式,具有这几个特点。

1. 通过非正式交流导致溢出

非正式交流既是创新溢出的主渠道,又是创新的主要源泉,研究表明知识创新的绝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式交流传播的,而非正式交流传播的速度要比正式交流快得多。非正式交流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隐含经验类知识不能通过正规教育培训等途径获得,因此只能通过个人间交流共享,通过交流双方对交流主体的复杂性能够同时处理,借助于语言、情感等隐含表达方式使对方领悟到一些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本质,推动知识向外溢出。

2. 创新溢出具有两面性

创新溢出是创新社会化的过程,它对社会发展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正的经济效应。由于创新溢出的存在,能够加快创新网络内技术知识的扩散,使竞争中的企业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价廉的创新产品,增加社会财富;另一种是负的经济效应。对于创新行为主体而言,知识创新溢出降低了知识的独占性价值,当创新成为集群内部的公共知识后,集群内部企业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享有这些创新成果,将有可能使得创新者反而获取低于平均收益率的创新效率,而当企业创新收益小于创新成本时,从事创新的动力就会消失,进而将会产生抑制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创新溢出的途径

创新溢出通常是指技术领先者对同行业企业及其它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溢出所表现的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由于创新的外部效应的存在,在集群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强化集群内部技术交流及合作,充分利用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溢出主要是通过这几个途径实现的:

1. 示范与模仿作用

由于集群内部主导企业通过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产生核心技术或核心概念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形成领先优势,从而对集群内部跟随厂商产生示范效应,同时由于积极创新也加大了集群内部竞争压力,迫使跟随厂商谋求提高技术水平,避免被逐出行业。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创新主导企业的创新思路、创新行为以及创新产品为示范,充分吸收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进一步创新的活动。

2. 技术人员的流动

集群内部人员自由流动是促进创新在集群内部传播的重要方式。集群内部人员的流动一般要快于集群外的企业,这是因为集群内人才流动的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降低所致。集群内专业人才市场的存在及人才市场信息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域内的迅速传播,降低了雇员与企业之间的相对搜寻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同时,集群内的从业人员有着相似的集群文化,这些人员在集群内的流动将不会遇到来自企业文化方面的抵制,人员流动的调整成本相对较低,这显然有利于技术人员在多个企业间流动。此外,集群内企业的良好的信誉,一方面会加大政府对集群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还能吸引大学和其他领域的优秀人才到集群内企业工作。这种优秀人才在集群内外各种机构间的频繁流动,能不断激发创新的来源,并能带来知识和创新成果在集群内的传播。

由于地理临近性和处于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集群内部企业之间通常存在着大量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相互学习。由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存在着长期合作关系,各种非正式的、偶然的、面对面的以及口头上的交流方式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硅谷,向竞争对手求助以解决某一技术难题是常见的事情。竞争对手也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并相信这种行为在未来必然会得到回报。这种交流与学习方式使得在集群内聚集的企业和机构取得了比集群外企业更为有利的创新优势,无形中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前向与后向联系

集群内部主导厂商在以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身份与其他企业建立起业务联系网络。在后向联系方面,主导厂商通过提高对供应商的产品的质量要求,促使供应商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有时主导厂商还会通过和供应商的合作,提高相关改进质量和技术的帮助和信息。对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帮助不仅存在于后项联系中,主导企业对处在下游的企业也会提供产品培训以及使用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这样,有关高质量的产品的知识,有时就会转化为下游企业自身的创造性活动。

三、创新溢出的效应分析

创新溢出是由于存在知识的非独占性,导致了创新成果向外溢出到相关企业,溢出的结果是促进了竞争者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企业的研究成果,就可能被其他企业无偿使用,进而削弱了创新厂商的竞争优势,创新投入相对于知识的传播显得过于昂贵,削弱了创新厂商进行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一个市场结构符合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条件,两个寡头厂商生产的产品同质,厂商根据对手的策略作出自己的决策,两个厂商不存在串谋行为。在这样一种市场条件下,对知识向外溢出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相应分析。

市场中存在两个生产相同产品的厂商,其需求函数为:

其中,a和b为需求曲线的参数,P为产品价格,qi为企业i(i=1,2)的产量,假定最初两个厂商具有相同的单位成本c,满足0

ci=c-xi-βxj i=1,2 i≠j 0≤β≤1为溢出系数

其中,xi是厂商i通过创新投入降低的成本;βxj是厂商j的创新投入使厂商i成本降低的幅度;当专利制度的保护力度足够大,厂商能够完全保护创新成果不向外溢出时,β=0;当没有专利保护的环境下,厂商之间的技术知识完全共享时,β=1。厂商的创新投入是收益递减的,其创新收益函数为: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得到均衡产量为:

根据模型假设,厂商的收益由产量决定,当β=0时,产业集群内部厂商采取严格的产权保护措施,避免创新成果的向外溢出,厂商i没有获得外部创新溢出,此时,对于创新厂商而言进行非合作创新的收益最大化;当0<β<1,由于创新成果的公共性特征,创新成果在集群内部通过非正式渠道向外溢出,厂商i通过模仿、雇佣创新厂商的员工获得创新溢出。通过对溢出成果的利用,厂商i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消除重复研究开发努力,因此有可能提高社会福利;当β=1,表明由于缺乏专利保护措施,创新成果在厂商之间被滥用,创新厂商由于没有得到进行创新投入而产生的竞争优势,创新积极性遭到打击,厂商的单独创新相对于合作创新而言成本过高。因此,当溢出系数等于1的情况下,合作创新就显示出更好的效果,通过合作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品,不仅有利于合作厂商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促进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四、结论

产业集聚有利于创新在集群内部溢出。一旦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内部的厂商就形成互动关系,它的效应是相互促进的,地缘因素会增加集群内部的信息和知识的集中度,除了加速一个产业内部信息流动的速,由于地缘之便所形成的特殊的沟通模式,创新也就随着供应商、客户的关系迅速扩散,由此带来的新的观念、新的机会和新的创新组合,共同促进创新的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也帮助厂商的内在的惯性与僵化,打破竞争过于滞后的危机,加速厂商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际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2]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徐怀伏等:技术创新溢出的经济学分析.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刘禹宏: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创新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天津:现代财经,2008.8

辱虐管理溢出效应浅析 篇8

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 辱虐管理对受害者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停留在辱虐管理的发生地, 即工作领域。辱虐管理造成的消极影响有溢出效应, 会对辱虐管理的实施主体以及实施对象的非工作领域如家庭领域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 有三种类型的人员会受到辱虐管理溢出效应的影响, 分别是辱虐管理的实施者即主管、遭受到主管辱虐管理的下属以及其家庭成员。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 将辱虐管理对这三类人员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汇总。

一、辱虐管理的实施者即主管

辱虐管理不仅对下属及其家庭成员造成消极影响, 对其自身也会造成伤害。Gabler和Hill (2015) 对销售员工以及主管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主管对下属实施辱虐管理之后, 他的生活满意度会大幅下降。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 当主管向其下属实施了辱虐管理之后, 他们也会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如果主管能够坦诚的看待自己的行为, 他们会明白他们并没有做到公平地分配薪酬、福利或者工作任务, 能够明显感受到由辱虐管理带来的工作环境不公平。而研究指出, 工作环境的公平感会使人获得高程度的生活满意度, 因此主管在实施辱虐管理后会感知到较低程度的生活满意度。

二、辱虐管理的受害者即下属

辱虐管理会导致下属陷入工作-家庭冲突, 具体包括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同时, 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也会降低下属的生活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

工作家庭冲突在方向上可以划分为两类, 工作对家庭的冲突以及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其中, 工作对家庭的冲突是指因为工作的需要导致个体难以很好地履行家庭责任, 如长时间的加班导致员工不能很好陪伴家人;家庭对工作的冲突是指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工作职责的履行, 如因为照顾家中生病的父母而没办法按时上班。辱虐管理是主管对下属长时间表现出的言语或者非言语的敌意行为, 对员工而言是一种长期的工作压力, 致使员工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 从而导致员工本该用于承担家庭责任的时间和精力等资源被掠夺, 没办法很好地满足家庭领域的需求, 最终使下属陷入工作对家庭的冲突。此外, 实施辱虐管理的主管试图让下属相信是下属的家庭责任干扰了工作, 而不是工作干扰了他们的家庭。当下属相信承担家庭责任如接送小孩、请假照顾生病的小孩等行为会引发主管的敌意行为, 那么他们更可能陷入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Carlson等 (2012) 对328名全职工作者进行调查, 发现辱虐管理与工作-家庭冲突正相关, 其中工作倦怠起到中介的作用。辱虐管理会促使下属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工作之中以减缓辱虐管理的消极影响 (如更多的辱虐管理, 失去工作等) , 因此辱虐管理会消耗下属的资源, 进而导致下属产生工作倦怠。工作倦怠使下属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很好地满足来自工作和家庭领域的需求, 进而陷入工作-家庭冲突。

有学者研究表明, 辱虐管理也会对下属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家庭满意度产生影响。Gabler和Hill (2015) 研究发现辱虐管理与下属的生活满意度负相关。基于公平的正义理论, 当下属遭受到辱虐管理, 他们会将自己所处的工作场所定义为是不公平的, 认为他们被差别对待, 同时也会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及其他报酬是不公平的。因此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情况不满意, 然而个体职业是其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以遭受到主管辱虐管理的下属会感知到较低程度的生活满意度。根据溢出和交叉理论, Carlson等 (2011) 年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会影响下属的家庭满意度。当下属在工作场所感知到主管的辱虐管理时, 下属会产生压力并产生沮丧和情绪耗竭等消极情绪, 由于惧怕将消极情绪发泄至主管, 随后将与压力相关的负面情绪带回家庭领域, 这引发了工作对家庭冲突。在家庭中, 下属通过替代性攻击的方式对其配偶发泄消极情绪, 导致与配偶关系紧张, 最终降低了下属的家庭满意度。

三、辱虐管理受害者的家庭成员

下属在工作场所遭受到辱虐管理之后, 会将消极的情绪带回家庭领域, 随后使得家庭成员感知到辱虐管理的负面溢出效应。

Hoobler和Brass (2006) 年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与下属配偶感知到的家庭侵害正相关。当遭受到主管的辱虐管理之后, 下属会感到沮丧, 但鉴于主管的权力, 下属害怕受到进一步的惩罚而不敢对主管进行回击和报复, 而是通过与无辜的家庭成员争吵、发生冲突等形式发泄消极情绪, 最终造成家庭侵害。随后, Wu等 (2012) 对一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209名员工进行调查, 研究表明, 辱虐管理与下属配偶感知的家庭侵害正相关, 其中下属的工作对家庭冲突起到中介的作用, 在家庭的边界强度缓解辱虐管管理和工作对家庭冲突以及辱虐管理和家庭侵害之间的关系。此外, 研究还表明辱虐管理会影响下属配偶对家庭功能的感知。当下属因为主管的辱虐管理而陷入工作对家庭的冲突时, 下属会对其配偶进行替代性攻击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导致配偶感知的关系紧张, 这大大降低家庭的亲密感和聚合度, 让配偶感知到较低的家庭功能。

综述所述, 我们可知辱虐管理产生负面的影响不仅存在于工作场所, 也会溢出非工作场所, 尤其是主管和下属的家庭领域, 给主管、下属甚至下属的家人带来消极影响。因此, 组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源头上遏制辱虐管理的产生从而减少甚至杜绝辱虐管理的负面溢出。针对辱虐管理的产生原因, 组织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首先, 学者指出成长于具有家庭攻击背景下的主管以及独裁型的主管更有可能实施辱虐管理, 因此组织在选拔主管时需要对面试者进行仔细筛选, 同时在工作中加强对主管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的培训。其次, 研究指出, 组织不公平, 如程序不公平、分配不公平均会影响主管对下属实施辱虐管理, 因而组织就需要尽可能主管提供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再者, 组织分配给主管的任务也会影响辱虐管理。当组织分配的任务过于艰巨, 主管难以完成, 他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产生辱虐管理。对于此种原因, 组织需要根据主管的能力和资源分配工作, 同时在主管执行任务过程中, 适当且及时给予相关支持。最后, 给予社会学习理论, 实证研究指出当主管观察到其上级经常实施辱虐管理时, 他会不知不觉中认为辱虐管理是合法的, 是正常的管理方式, 从而自己也会跟随上级对自己的下属实施辱虐管理。因此, 组织要随时监控组织中的破坏性领导行为, 及时遏制, 以免上行下效。唯有对辱虐管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才能科学有效地采取针对性措施, 遏止辱虐管理, 从而控制和杜绝辱虐管理的负面溢出效应。

摘要:辱虐管理是当前盛行于各类组织中的一种现实现象, 给组织和员工均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且研究表明辱虐管理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局限于工作场所, 而是已经渗透到辱虐管理实施者和员工的家庭领域。本文旨在归纳整理辱虐管理在非工作领域造成的不良影响, 提出相应对策, 以更好地防范它的负面溢出。

关键词:辱虐管理,溢出效应,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Carlson D S, Ferguson M, Perrewé PL, et al.THE FALLO UTFROM ABUSIVE SUPER VISION:AN EXAMINATION OF SUB-ORDINATES AND THEIR PARTNERS[J].Personnel Psychology, 2011, 64 (4) :937-961.

[2]Carlson D, Ferguson M, Hunter E, et al.Abusive supervision and work-family conflict:The path through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J].Leadership Quarterly, 2012, 23 (5) :849-859.

[3]Gabler C B, Hill R P.Abusive supervision,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work-life balance:perspectives from salespeople and managers[J].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Sales Management, 2015, 35 (3) :247-261.

[4]Hoobler, J.M.and D.J.Brass,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family undermining as displaced aggress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91 (5) :p.1125-1133.

[5]Tepper B J.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 (2) :178-190.

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 篇9

关键词: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竞争力

新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人类对什么因素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支点作用的认识,从最初的劳动决定论上升到知识资本决定论层面。当今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并体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经济学的内在机制和原因。其中知识溢出、风险投资集中、低交易费用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效应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一、产业集群及其知识溢出的内涵

产业集群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形成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系统(图1)。波特认为,集群即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又是引起变革的一种手段,具有活性方面的优势。而集群现象存在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集群内外存在着知识溢出。

产业集群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还集中大量的科技研发人员,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体系。地理位置的集中可以使集群享有“外部经济”,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可以使接近重要知识来源的企业较位于其它区域的企业可以更快的引入创新成果。“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加速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

知识溢出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溢出方、知识接受方和渠道。知识溢出方的能力是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技术差距,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溢出的“势能”。一般情况下,这种“势能”总会是存在的,它的大小取决于知识溢出接受方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随之而形成的知识差距。与一般知识流动的双向互动性特征不同,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具有单向性和滞后性特征。知识溢出的单向性是指知识从高势能企业向低势能企业溢出的过程,知识溢出与企业间(或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知识和技术的势差息息相关。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人力资本流动

人力资本是指相对于物化资本而存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人口质量素质总和。人力资本流动对知识溢出的影响可以描述为:知识溢出方增加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本平均水平提高→劳动力流动→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方人力资本的丰裕度无论是对吸引知识转移以形成溢出“势能”,还是对知识溢出效应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企业及其相关组织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产品趋同、生产工艺趋同和市场趋同,形成企业内的生产工人、产品营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种趋同;集群企业地域接近性而形成的劳动力与人才市场为工种趋同的人员提供了流动平台,而人员流动的背后,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技术流”、“信息流”、“经验流”、“知识流”,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溢出与扩散。

另外,企业衍生加速了集群内部人才的流动和知识溢出。企业衍生出的新企业与母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促进了人力资本的流动,引发的知识溢出与扩散效应。另方面,它又促进了与当地企业间正式合作关系的建立和非正式沟通,并通过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沟通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知识的溢出。从大学和科研机构衍生出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最重要的衍生活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新区的形成与演变都与邻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衍生活动息息相关。

2.产品流动

知识溢出也可以固化在货物中,产品是一个良好的知识溢出载体。在不触犯法律保护的相关商业机密和产权的前提下,良性的产品流动能带动竞争者的模仿性创新,有效节省了开发研究成本,提高了技术进步的效益。随产品流动而产生的知识迅速扩散,能促进整个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进步。集群内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频率大,同处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参与创新过程,进一步确保与客户需求一致,在互惠共生、资源共享和合作的前提下,企业间的产品设计思想、工艺技术诀窍、市场营销创新、组织管理程序等隐性知识的交流壁垒低。从相邻的各种知识源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从而不断扩充自身知识。

3.非正式交流渠道

知识的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其流动性,隐含程度高的知识很难通过可触知的媒体传播开来,这导致在本质上越隐性的知识就越需要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知识越难解码和表达出来,地理上的集中性就会越显著。研究与开发所形成的知识越隐性,研究与开发活动不但地理上会越集中,而且研究与开发的相关管理活动在地理上也会很集中。在产业集群区,同行业的生产厂家、供应商、重要的客户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交织在一起。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它们的职员可能同上一家餐馆,同参加一个俱乐部;送孩子们去同样的学校就读,上下班乘同一辆汽车。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增加了彼此间经营的“透明度”,“空气中弥漫着产业的气息”。 集群区这种人际间频繁接触和非正式交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的外溢效应。

三、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

知识溢出是知识的非自愿性扩散,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能够推动产业集群内部成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整体的技术升级,使个体及群体的竞争力都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升创新能力,降低创新成本

企业知识存量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间的变化会使原来的知识老化,研究开发又使企业知识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来自于集群内部,那么企业的存量知识就来自于两部分,一是企业创新所形成的自有知识,二是企业从集群中获取的共享知识。集群内部的共享知识是由于知识的溢出形成的,集群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无偿地获取。

集群环境加速了企业间的知识溢出,使群内企业能低成本地获取溢出知识,从而降低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成本与创新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集群内企业因知识溢出而产生的创新优势效应,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形成学习网络,提高知识积累水平

处于产业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存在很多的共同需求。为了能够使自身的技术与竞争者既趋同又保持一定差异。各企业在竞争的压力下,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对方学习和搜索相关技术信息。进而形成高效知识交流渠道和交错的学习网络,进而推动整个群体内浓厚学习氛围的树立。

集群内企业可利用集群优势,同区域内的产学研机构组成联合体,参加行业协会和地方经济组织,大量的专业信息通过个人关系、各种社区联系、人员流动等等进行交流,节省了研发和交易成本。新知识的利用速度大大加快,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集群内相关行为主体的非正式交流网络的形成,也提升了集群内成员企业间知识的共享水平。集群内这种基于知识溢出的知识积累机制的存在,使集群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知识,通过知识溢出机制转化为集群水平的共享知识,从而不断提高集群整体的知识积累水平。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加速技术在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创新,整个群体的生产建立在不断更新的技术体系上,生产效率持续提高,产品性能持续改进,生产组织方法更加有效。各类人员从集群的知识溢出中学会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且知识溢出为集群内企业的衍生和发展提供出技术、劳动力、企业家能力和市场拓展等完善的便利条件,降低了开办新企业的创业风险。因此,知识溢出可使生产成本下降,提高了企业及集群的生产效率。

4.激活默会性知识,提升整体竞争力

集群内部的默会性知识包括具有成员企业自身特性的默会知识和具有集群特性的默会知识。默会性知识一般难以模仿与吸收,集群内部成员企业间的同一产业基础、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以及共同利益使得它们具有理解这些默会性知识的基础。这种基于交互作用和非贸易相互依赖性的集群水平的系统知识的形成,不仅使集群内企业间的默会性知识溢出变得容易,而且还提高了群内企业对其它企业的默会性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默会性知识是形成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激活企业和集群的默会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和集群获得特殊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效应,使得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各种知识,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了企业和集群的知识积累水平和创新水平,增强了整体的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路径分析[J]. 科学成果纵横.2006.6:30-32.

[2] 赵骅,冯铁龙.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的保障机制[J]. 改革.2006,4:124-126.

[3] 李琳,郑利.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及其区域竞争力提升效应[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6,1:32-34,98.

[4] 臧良运.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贸.2004,11:38-39.

从沉没成本到溢出收益 篇10

咖啡厅的这个举措, 看似亏本, 实际上利大于弊。因为它本来就是人气不旺, 在上午8:00——10:00这个时段更是无人光顾, 而咖啡厅的租金、设施、人员工资、水电等各项费用还得照样支出。前述成本大都属于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范畴, 意为已经投入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而免费咖啡至多也只是增加了少量原料费用。但是这个免费措施不仅让顾客得到了免费咖啡, 也使咖啡厅人气骤升。更重要的是免费措施使咖啡厅产生了轰动效应, 甚至吸引了记者来采访, 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比做广告的宣传效果好多了。这样, 本来沉没的成本让几方面都获得了收益, 经济学上把这个收益叫做溢出收益。所谓溢出收益, 就是指在生产或消费某些特定产品时, 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无须支付费用的溢出或外在收益。

关于沉没成本, 有许多生活中的事例可以说明, 比如说你在

赌场输了100元后, 这100元就成了沉没成本, 如果这时你能果断离开赌场, 至少可以及时止损。可是你心有不甘, 为了赢回原先的100元, 又掏出100元来继续押注, 希望扳回一局, 结果又输了。你为了减少损失, 而追加投资, 结果是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这是沉没成本对行为和决策的非理性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造成沉没成本效应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三个:一、认知因素。个体由于缺乏认知需要或认知需要水平较低, 从而不能够搜集重要信息, 不能对看到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工, 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前期投入已经成为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 从而陷入错误的决策。二、避免损失及浪费的心理因素。人们对损失比对盈利更为敏感, 所以往往有极力避免损失的强烈心理。由于初始的投资产生了损失, 人们就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 从而通过“把事情进行下去”的方式以求极力挽回损失、避免浪费, 而不愿意去接受初始投资被浪费掉的事实。三、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自我证实的倾向, 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 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 所以“不到黄河心不死”, “一条道走到黑”。除此之外, 心理账户、决策框架、禀赋心理、过度自信、避免事后后悔的心理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都也会导致决策者具有成本沉没效应的倾向。成本沉没效应的产生是多种交错的心理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目前对沉没成本的研究, 都是注意到了人们面对沉没成本时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 聚焦于沉没成本的消极影响, 从而提倡人们在决策时不要受到沉没成本的束缚, 而应该把沉没成本抛之脑后, 做一个“没有记忆的投资者”。

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面对沉没成本时, 并非只有“继续追加投资”或者“彻底忘记”这两种选择的。如果人们能够摆脱“一定要保本”、“一定不能让自己亏了”、“一定要把损失捞回来”这一类的非理性信念, 打破思维定势, 不要把焦点“固着”在“如何避免自己的损失”上, 而是把思考的焦点放在“我可以让别人有什么收益”的角度上, 让自己的沉没成本给别人带来收益, 这样自己的行为就不会产生“沉没成本效应”, 反而会产生“溢出效应”。而别人在得到溢出收益的同时往往又会进一步消费, 于是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一方的收入增加, 从而产生“回波效应”。通俗来说, 就是:我的沉没成本让你得到好处, 你得到好处后进一步消费, 结果让我也得到好处。这样, 只需换个角度来想事情, 就可以避免“沉没成本效应”及其带来的恶性循环, 反而让他人和自己都得到溢出收益, 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效果。

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免费厕所, 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成功。国内的餐饮店, 它们的厕所一般只让在本店消费的顾客使用, 而拒绝非顾客者的进入使用。这种小气的规定会只会赶跑潜在的顾客。而麦当劳和肯德基则很大度, 让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它们的厕所, 不管你有没有在那里消费。其实, 厕所作为餐饮店的固定成本, 它在投入的那一刻就是沉没成本啦。而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它, 这个沉没成本也不会有显著的增加。但是, 人们得到免费使用厕所的好处时, 也会对麦当劳肯德基产生好感和感激, 觉得它们“界面友好”“兼容性好”, 从而更加愿意来此消费。这样, 麦当劳和肯德基只需付出一点小小的沉没成本, 就成功地得到良好的口碑, 并且把潜在的广大顾客变成它们实际的顾客。这种思维方式和中国人古老的智慧不谋而合:给人方便, 自己方便。

所以, 精明的个人或企业, 在理性看待沉没成本的同时, 更应该改变思维方式, 想方设法获得溢出收益。例如你在约会时, 为了等待姗姗来迟的女友, 而使宝贵的时间就会成为沉没成本。如果你因此而和女友吵架, 就会伤害感情, 使损失进一步扩大。但如果你随身带一本书看, 虽然时间一样在等待中流逝了, 但是你在阅读中另有收获, 所以女友到来时你心情愉快, 女友也觉得你心胸豁达, 双方都在你的成本沉没的时候得到了溢出收益。又例如现代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所以不断有产品淘汰, 此时若便宜出售, 则会有大量成本沉没。如果商家趁着节日期间进行特价销售或抽奖赠送, 则会吸引到大量的顾客, 既提高了销售额, 又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利人利己。

上一篇:培养路径下一篇: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