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溢出

2024-05-10

服务溢出(精选12篇)

服务溢出 篇1

0引言

电子商务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双渠道战略,不仅加强产品的市场渗透,还带来全新的价值转移和品牌提升[1]。服务经济的兴起和消费者服务意识的增强,使服务成为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实践中服务成本、服务溢出等因素使服务水平降低,如何优化协调双渠道供应链,提高渠道成员利润和供应链效率,成为理论研究与实际管理中的新问题[2]。

近年来,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Dumrongsiri论证了提高零售商服务水平会增加制造商利润[3]。Yan和Pei研究表明网络渠道会提高零售商服务水平[4]。服务不可避免地存在溢出效应,Telser指出因服务溢出会使零售商服务积极性受挫[5]。Shin发现消费者搭便车行为可以减缓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6]。Wu研究发现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利于零售商提供优质的服务[7]。Perry研究了服务具有溢出效应情况下垄断型制造商运用特许经营费用契约激励零售商提高服务水平的问题[8]。Wang探讨了服务溢出情形下双渠道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9]。罗美玲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共担服务成本的协调机制[10]。

已有的研究多为制造商强势、零售商提供服务的情形,本文针对零售商强势、制造商提供服务且网络渠道服务向传统渠道溢出的情形,分别建立零售商不实施策略和实施价格补偿策略、成本分担策略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变化比较策略的协调作用,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服务溢出率和服务成本系数对供应链的影响。

1问题描述与模型

1.1问题描述与假设

本文考虑单一产品同时在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销售,只有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制造商拥有网络渠道,零售商经营传统渠道,双方独立,零售商占领导地位,制造商提供服务,双方进行Stackelberg博弈。

模型符号:c为产品的生产成本,rm为制造商批发的边际利润,rr为零售商边际利润,rm为制造商网络渠道销售边际利润,'a为基本需求量,θ为传统渠道占有比例,b为价格交叉弹性,S为制造商服务水平,α为服务溢出率,pi和di分别为消费者购买价格、渠道需求量 (i=1代表传统渠道,i=2代表网络渠道)。

模型假设:

假设1与文献[11]相同,制造商的边际利润rm、零售商的边际利润rr、制造商网络渠道边际利润rm由已形成的合作关系'与合同决定,短期内不发生改变,为模型的外生变量;

假设2参照文献[12]消费者从传统渠道购买产品的价格为p1=c+rm+rr,从网络渠道购买产品的价格为p2=c+rm;'

假设3不考虑服务因素的渠道需求量为基本需求量,传统渠道基本需求量为θa-p1+bp2,网络直销渠道基本需求量为r1-θra-p2+bp1;

假设4文献[13]假设服务正向溢出,本文假设网络渠道服务向传统渠道溢出使传统渠道需求量增加的同时自身需求量降低;

假设5与文献[14]相同,制造商提供单位S服务水平的成本是,其中η是服务成本系数,η越小,服务成本越低,反之则越高;

假设6在该供应链系统中,零售商为主导者,制造商为跟随者,Stackelberg博弈的过程是:第一阶段零售商确定策略参数价格补偿值d或服务成本分担率λ,第二阶段制造商根据零售商制定的策略参数来确定自身的服务策略。

1.2模型建立

双渠道供应链中,根据假设:

传统渠道需求量为:

网络直销渠道需求量为:

零售商不实施策略时,制造商利润为:

零售商利润为:

零售商实施价格补偿策略时,制造商利润为:

零售商利润为:

零售商实施成本分担策略时,制造商利润为:

零售商利润为:

供应链总利润为:

2考虑服务溢出因素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2.1零售商不实施策略

零售商不实施策略时,在集中决策下的最优服务策略和在分散决策下的最优服务策略分别为:

其中,

比较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服务均衡值和供应链各均衡利润,由得到:

结论1零售商不实施策略时,集中决策优于分散决策,分散决策使制造商的服务均衡值降低,制造商利润提高,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下降,供应链效率下降。

2.2零售商实施价格补偿策略

零售商实施价格补偿策略,价格补偿均衡值d*和服务均衡值S*2分别为:

其中,

此时,制造商均衡利润π*m、零售商均衡利润π*r和供应链均衡总利润π*t分别为:

根据价格补偿策略的实施条件,计算方程式得到:

在考虑服务溢出因素且零售商实施价格补偿策略情形下,制造商的服务均衡值与A、C成正比,与N、服务成本、服务溢出率成反比;价格补偿均衡值与B成正比,与C、N、服务溢出率成反比;制造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均与A、C成正比,与N、服务成本、服务溢出率成反比;零售商利润与A、C、N成正比,与服务成本、服务溢出率成反比。

2.3零售商实施成本分担策略

零售商实施成本分担策略,成本分担均衡比例λ*和服务均衡值S*3分别为:

此时,制造商均衡利润π*m、零售商均衡利润π*r和供应链总均衡利润π*t分别为:

根据实施成本分担策略后的均衡服务值和供应链各均衡利润,得到:

结论3在考虑服务溢出因素且零售商实施成本分担策略情形下,制造商的服务均衡值与P、Q成正比,与服务成本成反比;制造商的成本分担均衡比例与P、Q之差成正比,与P、Q之和成反比;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均与P、Q成正比,与服务成本成反比。

3数值分析

3.1服务溢出率分析

探讨服务溢出率,设置利用Matlab运算作图,用不同曲线表示零售商的不同策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零售商实施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都能提高自身利益和优化供应链。另外,图中零售商不实施策略时供应链总利润随α增加而上升,说明服务溢出率上升使供应链效率提高,零售商实施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时服务均衡值和供应链各利润均随α增加而上升,说明服务溢出率上升有利于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实施。

3.2服务成本系数分析

探讨服务成本系数,设置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零售商不实施策略和分别实施时价格补偿策略、成本分担策略时服务均衡值和供应链各利润均随α增加而下降,说明服务成本系数上升使供应链效率降低且不利于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的实施。

4结论

本文针对制造商提供服务且考虑网络渠道服务向传统渠道溢出因素情形下,零售商分别实施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对供应链的优化协调作用,并分析了服务溢出率和服务成本系数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 零售商不实施策略时,集中策略优于分散策略。

(2) 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都能够优化供应链。价格补偿策略的实施条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而成本分担策略实施条件宽松,且协调效果更明显。

(3) 服务溢出率上升使供应链效率提高且有利于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的实施。

(4) 服务成本系数上升使供应链效率下降且不利于价格补偿策略和成本分担策略实施。

摘要:针对由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制造商提供服务且考虑网络渠道服务向传统渠道溢出情形下,建立了零售商不实施策略和实施价格补偿策略、成本分担策略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变化,比较策略优化协调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策略实施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服务溢出率和服务成本系数对供应链的影响。

关键词:双渠道供应链,服务溢出,协调策略,Stackelberg博弈

服务溢出 篇2

溢出是 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专门开发了一种程序,加相应的参数运行后,就可以得到你电脑具有管理员资格的控制权,你在你自己电脑上能够运行的东西他可以全部做到,等于你的电脑就是他的了,

二 服务器溢出该如何防:

1、必须打齐补丁:

尽最大的可能性将系统的漏洞补丁都打完;MicrosoftWindowsServer系列的服务器系统可以将自动更新服务打开,然后让服务器在指定的某个时间段内自动连接到Microsoft Update网站进行补丁的更新。如果服务器为了安全起见禁止了对公网外部的连接的话,可以用Microsoft WSUS服务在内网进行升级。

2、服务最小化:

最少的服务等于最大的安全,停掉一切不需要的系统服务以及应用程序,最大限度地降底服务器的被攻击系数。比如前阵子的NDS溢出,就导致很多服务器挂掉了。其实如果WEB类服务器根本没有用到DNS服务时,大可以把DNS服务停掉,这样DNS溢出就对你们的服务器不构成任何威胁了。

3、端口过滤:

启动TCP/IP端口的过滤,仅打开服务器常用的TCP如21、80、25、110、3389等端口;如果安全要求级别高一点可以将UDP端口关闭,当然如果这样之后缺陷就是如在服务器上连外部就不方便连接了,这里建议大家用IPSec来封UDP。在协议筛选中只允许TCP协议、UDP协议 以及RDP协议等必需用协议即可;其它无用均不开放。

4、系统防火墙:

启用IPSec策略,为服务器的连接进行安全认证,给服务器加上双保险。封掉一些危险的端口,诸如:135 145 139 445 以及UDP对外连接之类、以及对通读进行加密与只与有信任关系的IP或者网络进行通讯等等。通过IPSec禁止UDP或者不常用TCP端口的对外访问就可以非常有效地防反弹类木马。

5、系统命令防御:

删除、移动、更名或者用访问控制表列Access Control Lists (ACLs)控制关键系统文件、命令及

文件夹:

(1)、通常在溢出得到shell后,来用诸如net.exe、net1.exe、ipconfig.exe、user.exe、query.exe、 regedit.exe、regsvr32.exe 来达到进一步控制服务器的目的。如:加账号、克隆管理员了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命令程序删除或者改名。 4 t( B+ L/ O- y.

提示:在删除与改名时先停掉文件复制服务 (FRS)或者先将 %windir%system32dllcache下的对应文件删除或改名。我爱电脑技术社区--打造最好的电

(2)、也或者将这些.exe文件移动到你指定的文件夹,这样也方便以后管理员自己使用。

(3)、访问控制表列ACLS控制:

找到%windir%system32下找到cmd.exe、cmd32.exe、net.exe、net1.exe、ipconfig.exe、tftp.exe、ftp.exe、user.exe、reg.exe、regedit.exe、regedt32.exe、regsvr32.exe这些 常用的文件,在“属性”→“安全”中对他们进行访问的ACLs用户进行定义,诸如只给administrator有权访问,如果需要防范一些溢出攻击、以及溢出成功后对这些文件的非法利用;那么我们只需要将system用户在ACLs中进行拒绝访问即可,

(4)、如果你觉得在GUI下面太麻烦的话,你也可以用系统命令的CACLS.EXE来对这些.exe文件的Acls进行编辑与修改,或者说将他写成一个.bat批处理文件来执行以及对这些命令进行修改。

(5)、对磁盘如C、D、E、F等进行安全的ACLS设置从整体安全上考虑的话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特别要对Windows、WinntSystem、Document and Setting等文件夹。

6、组策略配置:

想禁用“cmd.exe”,执行“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选择“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系统”,把“阻止访问命令提示符”设为“启用”。同样的可以通过组策略禁止其它比较危险的应用程序。

7、服务降级:

对一些以System权限运行的系统服务进行降级处理。比如:将Serv-U、Imail、IIS、Php、Mssql、Mysql等一系列以 System权限运行的服务或者应用程序换成其它administrators成员甚至users权限运行,这样就会安全得多了。但前提是需要对这些基本运行状态、调用API等相关情况较为了解。

小结:其实,关于防止如Overflow溢出类攻击的办法除了用上述的几点以外,还有很多种办法:比如通过注册表进行建立相应的键值,进行设置;写防护过滤程序用DLL方式加载windows到相关的SHell以及动态链接程序之中这类。当然自己写代码来进行验证加密就需要有相关深厚的Win32编程基础了,以及对Shellcode较有研究。

三 如何防止溢出获取Shell后对系统的进一步入侵

1、 在做好1中上述的工作之后,基本上可以防目骇客在溢出之后得到shell了;因为即使Overflow溢出成功,但在调用CMDSHELL、以及对外联接时就卡了。 (为什么呢,因为:1.溢出后程序无法再调用到CMDSHLL已经禁止system访问CMD.exe了。2.溢出之后在进行反弹时已经无法对外部IP进行连接了。所以,基本上要能过system权限来反弹shell就较困难的了...)

还原溢出的高光细节 篇3

人眼对于细节和影调的分辨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便在烈日当头的情况下,也能把背阴处的景物看得一清二楚。尽管相机复杂的测光系统能帮助它们在光比较大的情况下,记录尽可能丰富的影调细节,但对于高光和阴影部分的还原依旧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拿本文的例图来说,相机的测光系统尽量在高光影调与暗部细节之间取得平衡,但这样的妥协最后只能是两头不讨好。我们既没有办法从阴影中分辨墙壁的纹理细节,而过曝的高光部分也是一片苍白。这些过曝的高光部分在最终打印输出的时候,会变成没有半点细节的丑陋色块,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位于阳光下小船上的各色油漆。

还好Photoshop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影调调整工具,帮助我们平衡画面的明暗影调,同时缓解高光部分的过曝问题。我们将告诉大家如何使用直方图面板与色阶命令确认画面的高光过曝情况,然后使用威力强大的“阴影/高光命令”还原高光细节。但是这个命令同时也可能在景物的高反差边缘形成难看的亮边,因此我们还会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使用画笔工具缓解高反差边缘这一丑陋而明显的调整痕迹。

使用Photoshop的基本工具对照片进行处理能提升我们对于摄影作品的思考和理解,是每一位摄影师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但这样的操作一般耗时较大。所以在教程的最后,我们还会告诉大家如何使用Camera Raw打开JPEG文件,使用其中的修剪警告功能与影调调整选项轻松恢复画面的过曝区域。

打开范例文件

启动Photoshop,执行“文件>打开”命令,从弹出的文件浏览器中选择一张光比较大的照片,其中的高光稍有过曝,单击打开按钮进入Photoshop主界面。执行“窗口>图层”命令打开图层面板,它是Photoshop操作的核心之一。

查看直方图

执行“窗口>直方图”命令打开直方图面板,它是帮助我们解读画面影调分布的好工具。从彩色直方图中不难发现画面高光部分拥有丰富的蓝色信息,其中一部分已经过曝,在画面中显示为不包含任何细节内容的色块。

查看溢出警告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辨画面中溢出的部分,我们可以使用色阶命令切换到溢出警告模式。按住Alt键拖动直方图下方右侧的白色“高光三角滑块”,画面的溢出部分将以色块形式显示,没有溢出的部分显示为黑色。

复制图层

在对照片进行编辑处理之前,我们有必要复制一个背景图层。这样做既可以保留画面原始信息不被破坏,又能方便我们进行调整前后的比较。保持图层面板中背景图层为选中状态,使用Ctrl+J复制图层,得到名为“图层 1”的新图层。

新建调整图层

执行“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阶”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属性面板中的黑白直方图反映画面的影调信息分布,左侧对应画面暗部,右侧对应画面亮部。和彩色直方圖一样,我们能明显从中看到画面的高光溢出问题。

色阶的局限

“高光输入滑块”只能向左移动,让画面变得更亮,溢出部分进一步扩张。色阶命令提供的溢出视图能帮助我们判断问题,但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它,幸运的是Photoshop还提供了其它工具能解决这个问题。

阴影/高光

在图层面板中选择“图层 1”,执行“图像>调整>阴影/高光”命令。该命令默认针对逆光环境下拍摄的暗部曝光不足的照片使用,因此打开时阴影数量设置为35%。但我们目前需要的是用它来还原过曝的高光,因此先将阴影数量手动降至0%。

还原高光

将“高光数量”滑块设置为65%,这样做能还原过曝的高光部分的更多细节,同时还能还原局部的纹理与色彩——例如前景中坐着的姑娘的腿部。但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在房顶、路灯等高反差位置出现了不需要的亮边。

前后对比

适当降低“高光数量”的设置能在还原高光细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亮边对于画面的影响,我们最终决定将其设置为35%。勾选“预览”选款可以对比观察调整前后的效果,对效果感到满意后单击确定按钮应用调整设置。

检查溢出

从直方图面板中可以发现右侧的蓝色高光部分开始左移,表明对应区域的过曝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另外我们也可以双击“色阶调整图层”缩略图,在弹出的属性面板中按住Alt键拖动白色高光光坏,溢出警告区域明显缩小。

改善反差

继续在属性面板中将灰色三角滑块向左拖动至1.51提亮中间调部分亮度,使欠曝的建筑物细节得到更好的表现。适度增加暗部密度能让画面影调表现更加丰满,因此将左侧黑色输入滑块的值提高至4。

暖化影调

画面整体感觉略有些偏冷。执行“图层>新建调整图层>照片滤镜”,在属性面板中将滤镜下拉菜单设置为“暖化滤镜”(LBA)暖化画面影调。将“密度”降低至20%,使滤镜的调整效果变得更加自然。

增强颜色

执行“图层>新建调整图层>色相/饱和度”命令,通过提高色彩饱和度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在属性面板中,将全图的“饱和度”滑块提高至+16。过高的饱和度设置容易造成画面色彩溢出,所以在调整该滑块时应尽量克制。

选择画笔

尽管我们一再注意,但路灯周围还是有明显的亮边,我们将用一个新的图层解决这个问题。执行“图层>新建>图层”命令创建新的空白图层,选择画笔工具,在上方选项栏的“画笔预设”选择器中挑选一款大小在200像素左右的柔边画笔。

隐藏亮边

将画笔置于亮边旁的天空部分后,按住Alt键切换至拾色器模式,在天空部分单击选取天空颜色。使用画笔将路灯整个涂抹遮盖,然后将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变暗”,不透明度降低至25%遮盖路灯周围的亮边。

保存文件

完成上述操作后,執行“文件>存储为”命令保存文件。Photoshop格式可以保留我们在编辑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图层与调整图层,另外我们也可以将文件更名存储为JPEG格式以便上传到网站或作为邮件发送与朋友分享。

JPEG与ACR

如果想将JPEG格式在ACR中打开,可以执行“文件>打开为”命令,在弹出的文件浏览器窗口中选择JPEG文件,然后将下方文件格式设置为Camera Raw。

影调调整

服务溢出 篇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可以说是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和载体的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及在整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不仅使发达国家之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而且还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之中。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相互都有需求,存在许多利益连接点,但总的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当代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以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为基础的国际竞争优势差别是国际分工的原始基础,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科学技术和产品差别为基础的国际竞争优势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代国际分工由资源型分工向技术型分工的转化成为一种趋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各国都在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型服务业日益增长的需求,IT服务外包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IT服务外包是指把跟信息系统相关的服务工作,从企业其他业务中剥离出来,交由专业的外包服务企业当作特殊的产品提供给企业。包括信息化规划 (咨询) 、设备和IT选型、网络系统和应用IT系统建设、整个系统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和升级等。IT服务外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产业资本的国际转移,世界各国和区域间的分工协作日益深化,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目前的情况看,IT服务外包发展十分迅猛,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国际分工发展表明,体现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要素始终表现出其较高的稀缺性。知识经济对于工业化经济是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使知识劳动力、知识、信息、金融、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诸要素凸现,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一般劳动力会因全球化而供给过剩,土地与自然资源要素也不再重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已易于获得,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在当代具有显著的稀缺性。由于资本要素作用的相对下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型经济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发展起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甚至积累了资本,但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要素的占有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自身人才和IT开发过程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但是,IT服务外包与制造业外包产业转移不同的是,IT服务外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知识溢出效应更为敏感,能更快地从外包中的知识溢出效应中成长。在承接IT服务外包过程中,这种溢出效应将有助于加速我国IT外包企业融入全球外包市场的进程,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有利地位。因此,探讨如何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升我国IT外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对于IT外包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升国际地位都有重要意义。

二、IT服务外包知识溢出的内涵及路径

(一) IT服务外包知识溢出的内涵

知识溢出的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M.acDougall (1960) 在探讨东道国接受FDI的收益时第一次把知识的溢出效应视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提出来。他认为,在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知识不同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具备自然的外部性,在与生产过程结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扩散和对外传播,这成为溢出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IT服务外包产业中,随着外包服务经验的积累,IT服务外包企业能潜在地获取发包方的业务领域知识和IT开发技能,并以较低成本分享和使用,从中获取的收益是发包方直接经济效益和供应商订单收益之外的利益,就它对IT服务外包企业的贡献而言,属于一种溢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知识溢出包含以下几层含意:一是某人或企业在开展IT服务外包项目中所用到的知识与本活动的成本和收益没有直接联系,从而未计入本项目之内的外部影响;二是知识溢出一般不是故意引起的,而是长时期没有预料到和意识到、或没有完全意料和意识到的;三是知识溢出并不仅限于某个人或企业的利益活动对他人或其他部门生产的经济活动影响,有可能迅速地溢出到整个IT服务外包产业。

(二) IT服务外包知识溢出的路径

Argote and Ingram (2000) 认为,组织知识嵌入组织的三种基本要素,即人员、工具和任务及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构成的次关系网络之中。有效地溢出知识效应必须通过沟通与培训在知识接收方创造出一个与知识溢出方相似的人员、技术、任务环境和网络,以适应知识的嵌入性要求。在IT服务外包行业,这个过程常常是通过发包方的示范或同业竞争,发包方需求的拉动或者发包方主动提供帮助等实现的。

1. 示范和竞争效应。

在我国的IT服务外包情境下,发包方比IT服务外包服务企业具备更规范的IT过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核心能力,他们成为行业中知识传播和扩散的源头,一些较早开展IT服务外包的企业通过与发包方的关联活动获得新技能,使自身的生产率或整个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由于竞争和示范效应,行业同行也争相采取行业最佳实践。同时,有些跨国公司直接在我国设立离岸IT开发和研发中心,当地企业因为外国公司进入,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他们为了提高竞争力而模仿外国企业和较早吸收外国企业开发方法和管理技能,或者在外国企业的刺激下积极探索更有效的IT开发和其他的生产资源的途径,或者探索新的更富有生产率的技术,从而提高了IT开发效率,使当地企业的IT开发和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由于这些效应带来的价值是外商投资企业无法进行内部化的,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因此成为一种溢出效应,称为“示范和竞争效应”。在有关外资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间接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中,大量论文都证实了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关联能产生积极效应,比如表现在本地企业技术提升、出口渠道的扩大和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善上。

2. 需求拉动效应。

IT服务外包的一个利处是国外客户的水平比国内客户高,他们会提出非常像样的需求,我国IT企业在完成他们的业务要求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锻炼队伍,增加和国际市场的交流。比如,日本IT企业倾向于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在质量管理上以严谨苛刻著称,对我国IT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上也要求甚严,因此,通过高质量地完成发包方要求,客观上也有助于提高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水平。比如,印度IT服务外包企业通过需求效应拉动,在外包价值链上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印度IT企业充分了解欧美客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英语交流水平比较高,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 发包方的推动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的外部效应。在IT服务外包的实践活动中,由于许多发包方同时持有供应商股权,因此存在着发包方主动给当地企业以技术支持的行为。发包方通过沟通与培训在知识接收方创造出一个与他们相似的人员、技术、任务环境和网络,以适应知识的嵌入性要求。实践中常用的方式有:提供技术手册和相关资料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供应商提高IT开发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或业务领域知识来提高供应商交付物的质量或者促进创新活动;提供培训,帮助供应商企业提高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通过人员往来和交流活动使得供应商IT开发人员理解发包方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活动是发包方利用当地企业的优势,发展价值链后向联系的一个战略选择,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也就成为跨国公司有意愿的行为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当地企业的IT开发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虽然并不能将当地企业的这些结果完全归因于这些推动效应,当地企业也在此过程中有相应的资本和人员以及过程改进活动的投入,但它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IT外包企业价值链提升路径选择

第一,积极承接国际IT服务外包。

鼓励外商投资IT产业,鼓励外商在华设立高水平的IT研发中心,鼓励国内IT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开拓IT出口的国际市场。加强同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发包国合作,学习印度等IT服务外包承接国经验。“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路径不仅对于发挥示范和竞争效应,需求拉动效应而且对于发包方主动推动效应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干中学,面对面地与国外客户打交道才能通过竞争压力和示范效应提高知识溢出的程度和效率。

第二,提高吸收知识溢出的能力。

Cohen和Levinthal (1990) 最早提出了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评价、消化和商业化运用新的外部知识的能力,吸收能力是企业的基本学习过程,是企业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吸收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获取知识溢出效应的多少。强吸收能力的企业可以使更迅捷地了解与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新知识,而且可以使企业对所欲引进的知识作更详细的评估,进而对吸收知识的商品化运用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价值链重构的动力机制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源于企业的对溢出知识的吸收。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会向价值链的高端跃迁,成为能力更强的供应商,而另一部分企业则会面临成长的瓶颈。对于处于价值链外包体系中的个体,吸收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逐渐优化的学习曲线能够带来规模效应;二是对所吸收知识的商业运用程度改变了创新的概率,在创新的冲击下,许多产业价值链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原有的一些产业界限会被突破,从而得以改变全球价值链个体的地位。因此,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长期发展应不断提高吸收能力,充分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从模仿到创新,从发明到创新,进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培育优质的伙伴关系质量,获取更多知识外溢价值。

在外包关系管理中,关系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系的问题。关系质量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信任,根据社会交易理论,信任是区分交易型和伙伴关系型关系的重要标志。基于信任的伙伴关系质量与知识转移是密切相关的。Yli-Renko等 (2001) 把关系质量定义为“双方发展了共同目标,规范和互惠预期的程度,以及对交易伙伴善意型可信任水平的预期”。良好的关系质量降低了正式控制和制定明确详细合约的资源要求,使得双方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致力于知识转移和开发。关系质量是获得发包方推动这一知识溢出效应的重要保障。关系质量能促使发包方提供技术支持或业务领域知识来提高供应商交付物的质量,提供培训和人员往来等战略举措以帮助供应商成长,最终走向双赢之路。

关系质量能够鼓励双方互信互惠,致力于未来的共同利益和积极敏锐地应对环境变迁,激励双方采取新角度,开发新知识,提高知识共享和探索性学习水平。良好的外包合作伙伴关系质量意味着更便利的交流,更多的订单,更多的知识转移和溢出效应,是IT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也构成了价值链提升甚至走自主创新之路的重要保障。培养良好的外包合作需要IT服务外包企业更多地理解发包方的语言和商业文化,加强沟通,注重客户关系管理。

第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IT服务外包企业价值链创新的制度平台。

IT服务外包企业的价值链提升过程不仅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与整个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价值链创新平台也是分不开的。在外包价值链提升过程中,企业是主要的学习、知识获取的主体,企业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知识资产,在政府、大学等国家外部支撑体系的协助下,在学习创新的基础上重构企业的价值链。弗里曼认为,是一种在公、私部门的机构的网络,其活动和相互作用启发、引进、改进和扩散新技术。因此,外部支撑平台是价值链提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企业价值链提升既要有我国政府部门对基础知识研发活动的大力支持、信息服务中心的重视、教育培训投资的加大等,也要有为我国企业与外国的合作搭桥牵线的中介组织。建设有效的外部支持系统,不仅要重视知识、技术创新,更要重视包括观念、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有效的外部支持系统在印度发展IT服务外包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印度政府除了提供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基本框架之外,还为发展IT业,制定了相当多的扶持政策。比如设立IT发展局,成立国家IT技术中心,专门对世界IT产业的发展方向、IT的前沿技术进行跟踪研究。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也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从产业导向、财税措施、人才培训、市场准入、中介组织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和协调工作,争取早日出台鼓励和支持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各项相关政策。可以预见,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以科学技术和产品差别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分工, 由资源型分工向技术型分工的转化成为一种趋势。这种以人才资本为主的IT服务外包产业容易产生知识的溢出效应。IT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示范和竞争效应、需求拉动效应、发包方的拉动效应产生知识溢出。长期以来, 我国的IT服务受人才和IT开发管理能力的影响, IT服务外包企业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要充分利用知识溢出效应, 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在提高吸收能力, 培育伙伴关系等方面下功夫,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构建软件外包企业价值链提升的制度平台。

关键词:IT服务外包,知识溢出,价值链

参考文献

[1]王立平, 孙韩.知识外部性与知识溢出[J].科学经济社会, 2007, (1) .

[2]惠宁.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3]孙兆刚, 徐雨森, 刘则渊.知识溢出效应及其经济学解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1) .

[4]孙兆刚, 王鹏, 陈傲.技术差距对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7) .

[5]孙兆刚, 刘则渊.知识产生溢出效应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3) .

[6]胡峰, 胡靖.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9) .

[7]樊永岗.印度IT外包服务业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 2007, (4) .

[8]王根索.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与我国的承接对策[J].经济纵横, 2005, (4) .

[9]刘重.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6 (4) .

[10]詹晓宁, 邢后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 2005, (4) .

服务溢出 篇5

local

kmod

2.4.18

brk

brk2

local

kmod

km.2

2.4.19

brk

brk2

local

kmod

km.2

2.4.20

ptrace

kmod

ptrace-kmod

km.2

brk

brk2

2.4.21

km.2

brk

brk2

ptrace

ptrace-kmod

2.4.22

km.2

brk2

brk

ptrace

ptrace-kmod

2.4.22-10

loginx

./loginx

2.4.23

mremap_pte

2.4.24

mremap_pte

Uselib24

2.4.25-1

uselib24

2.4.27

Uselib24

2.6.0

REDHAT 6.2

REDHAT 6.2 (zoot)

SUSE 6.3

SUSE 6.4

REDHAT 6.2 (zoot)

all top from rpm

-------------------------

FreeBSD 3.4-STABLE from port

FreeBSD 3.4-STABLE from packages

freeBSD 3.4-RELEASE from port

freeBSD 4.0-RELEASE from packages

----------------------------

all with wuftpd 2.6.0;

=

wuftpd

h00lyshit

2.6.2

mremap_pte

krad

h00lyshit

2.6.5 to 2.6.10

krad

krad2

h00lyshit

2.6.8-5

krad2

./krad x

x = 1..9

h00lyshit

2.6.9-34

r00t

h00lyshit

2.6.13-17

prctl

h00lyshit

-------------------

2.4.17 ->local, kmod, uselib24

2.4.18 ->brk, brk2, local, kmod

2.4.19 ->brk, brk2, local, kmod

2.4.20 ->ptrace, kmod, ptrace-kmod, brk, brk2

2.4.21 ->brk, brk2, ptrace, ptrace-kmod

2.4.22 ->brk, brk2, ptrace, ptrace-kmod

2.4.22-10 ->loginx

2.4.23 ->mremap_pte

2.4.24 ->mremap_pte, uselib24

2.4.25-1 ->uselib24

2.4.27 ->uselib24

2.6.2 ->mremap_pte, krad, h00lyshit

2.6.5 ->krad, krad2, h00lyshit

2.6.6 ->krad, krad2, h00lyshit

2.6.7 ->krad, krad2, h00lyshit

2.6.8 ->krad, krad2, h00lyshit

2.6.8-5 ->krad2, h00lyshit

2.6.9 ->krad, krad2, h00lyshit

2.6.9-34 ->r00t, h00lyshit

2.6.10 ->krad, krad2, h00lyshit

2.6.13 ->raptor, raptor2, h0llyshit, prctl

2.6.14 ->raptor, raptor2, h0llyshit, prctl

2.6.15 ->raptor, raptor2, h0llyshit, prctl

2.6.16 ->raptor, raptor2, h0llyshit, prctl

-----------------------------------------------------

Linux

Common

Linux 2.2.x ->Linux kernel ptrace/kmod local roo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3)

Linux 2.2.x (on exported files, should be vuln) (milw0rm.com/exploits/718)

Linux <= 2.2.25 ->Linux Kernel 2.x mremap missing do_munmap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160)

Linux 2.4.x ->Linux kernel ptrace/kmod local roo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3)

Linux 2.4.x ->pwned.c - Linux 2.4 and 2.6 sys_uselib local roo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895)

Linux 2.4.x ->Linux kernel 2.4 uselib privilege elevation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778)

Linux 2.4.20 ->Linux Kernel Module Loader Local R00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12)

Linux <= 2.4.22 ->Linux Kernel <= 2.4.22 (do_brk) Local Roo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131)

Linux 2.4.22 ->Linux Kernel 2.4.22 “do_brk” local Root Exploit (PoC) (milw0rm.com/exploits/129)

Linux <= 2.4.24 ->Linux Kernel 2.x mremap missing do_munmap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160)

Linux 2.4.x < 2.4.27-rc3 (on nfs exported files) (milw0rm.com/exploits/718)

Linux <= 2.6.2 ->Linux Kernel 2.x mremap missing do_munmap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160)

Linux 2.6.11 ->Linux Kernel <= 2.6.11 (CPL 0) Local Root Exploit (k-rad3.c) (milw0rm.com/exploits/1397)

Linux 2.6.13 <= 2.6.17.4 ->Linux Kernel 2.6.13 <= 2.6.17.4 prctl Local Root Exploit (logrotate) (milw0rm.com/exploits/2031)

Linux 2.6.13 <= 2.6.17.4 ->Linux Kernel 2.6.13 <= 2.6.17.4 sys_prctl Local Roo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2011)

Linux 2.6.11 <= 2.6.17.4 ->h00lyshit.c -Linux Kernel <= 2.6.17.4 (proc) Local Root Exploit (milw0rm.com/exploits/2013)

气韵自笔墨下沉淀溢出 篇6

互联网时代,无论大家名画、古典交响,还是哲理文章,人们都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欣赏到,这让素来冷清的新加坡美术馆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国画爱好者显得十分惹眼。而能有如此号召力的,正是当代著名青年艺术家——九思。在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华夏墨韵精品国画展”已是九思的第四届个人画展了,和往常一样,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很多观者都有一种想把画抱回家的冲动,因为他的画给人纯、真、净之美,让人感动,让人向往,让人的心态在瞬间恢复宁静。九思在接受专访时说,他对艺术的追求,不计时间、成本的投入,这或许就是被大家喜欢的原因吧。

记者:旅行是时下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但不少人苦于没有时间,于是,一些人便选择来参观您的画展,说是从您的画中能找到旅行的快感。我觉得这种来自于普通人的欣赏,是比评论家的专业点评更高的荣誉。因为恰恰是让这样的“裸眼”感受到画中的意境,才最能显示出您的画功。

九思:没错,最好的艺术品都应该是雅俗共赏的。能让非专业人士感受到画中的意境,确实是一种褒奖。

记者:您的作品看上去像写生,但实际又不是纯粹的写生。以实景为基础,在实景对象的基础上加入想象,甚至增加一些实景中并不存在的颜色,使画面更为协调;或者干脆撤换一套更吻合画面需求的背景,让观者有一种自然清新之感。业界将您的这种风格称为“林氏笔墨”,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您是如何练就的?

九思:其实就是在画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不同认知。中国画讲求“天人合一”,强调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这是同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区别,也是中国画独特的魅力所在,如果将风景原封不动地搬到纸上,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用纯化了的造型和色彩,来表达我对人或物最本质的认识和感受。比如《秋山红韵》中的叶子,一般作者可能不会用这么纯的红色去表现,但是我觉得,在孩子的眼中,叶子就是一片明艳的红,他初次遇见,沉浸其中,其乐无穷。我们带着情感去观察事物,观察事物的原理、发展,再充分地呈现在纸上,才能让作品更动人,更具有个人风格。

记者:这幅画除了颜色艳丽以外,您在叶子的用笔上也是下了功夫的。我们知道,像这样用毛笔蘸上墨,像一个下雨的方式不停地用点线去画,其实难度是极高的。远看好像是在乱画或者乱甩,但仔细看之后就会发现这里面的节奏和力度。让人既感受到静谧的意境又能体会到一种自由,这是您的一个很大突破吧。

九思:是的,这是我最近一直在研究的新画法,就是对传统山水画中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与虚实结合的手法加以传承和创新,通过对外在世界的感悟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审美追求,这幅画就是这种画法的成品。细节鲜明的树叶配合着错落的留白,让虚实相结合;从上向下观看,纯白的天空,明艳的枫叶,灰白的脚下,就好像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归

于无的过程,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一个东方哲学的概念。

记者:您的作品虽然在技法上多有创新,但画中的内容主要还是以中国的古精神为主,这与当下一些在内容、形式上标新立异的新彩墨画派有很大的区别。您个人怎么看待那些另类的“先锋派”国画?

九思:用那种方式来创新中国画我是不赞同的。创新是有底线的,重意境、重气韵、重性灵精神就是中国画“美”的底线。我们鼓励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基础意义上的美进行破坏。如今很多人都用西方的抽象风格、写实风格来创新国画,为自己的作品博出彩,我是不赞同的,也绝不会那么做。我不是一个批判性的画家,我从始至终想做的,就是传达艺术之美,坚守艺术的本分。

记者:您也不会允许您的学生那么做吧?听说您有自己的画室,会教授热爱国画的孩子。

九思:是的。

记者:那您在教学中,会将自己独创的技法也教给孩子们吗?他们接受起来容易吗?

九思:会教,但并不强制。因为中国画的技法本来就是一种个人化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我会鼓励他们在发现美的瞬间,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以用我的,也可以用他们自己的。不过他们大部分还是认为我的技巧很实用,让我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记者:其实不只是您的学生,很多看过您画展的大家对您这个新的画法也感到惊艳,都表示这是中国画的一个新突破。您获得的“墨意飘香”书画艺术大赛金奖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未来您有哪些创作计划?

九思:会举办新画展。我还是以打破常规的山水画的立意与表现手法为突破口,创作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希望在创作中能将更多的感悟与画作相结合,将自然与生活融入到自己的创作生涯。

服务溢出 篇7

通常, 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 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 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公共服务溢出效应主要是指边境地区政府对本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 对境外的居民也产生了正的外在性影响。国内关于公共服务溢出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基于地方财政支出或具有公共物品溢出效应的外国直接投资, 以及国内区域间、省际间公共服务产生的溢出效应。陈永正等学者基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建构对西部大型公共产品溢出效应进行分析, 指出西部地区在提供全局性公共产品时, 其自身所投入的潜在成本与其所获得的收益并不相符, 而中部、东部地区作为主要受益者却并不需要为其享受的收益进行相应的支付。李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公共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与要素流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并发现溢出的公共服务能够提高要素的收益率, 同时可以促进市场在空间上的聚集及流动。

国内公共服务供给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多局限于基于财政支出及知识技术性的溢出, 但鲜有学者基于跨境因素对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本文将以云南河口县、德宏州为研究对象, 以当地医疗公共服务供给为视角, 对近几年公共服务对境外地区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及弱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一、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基本概况

截至2014年, 河口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家 (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5家, 乡镇卫生院8家, 民营医院1家, 个体诊所28家, 村卫生室28家, 县计生服务站1家, 乡计生服务所5家)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在编人员共613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4人 (含乡村医生53人) , 拥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仅9人。全县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791张, 全县每千人拥有病床7.49张, 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7人, 每床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5人, 医生护士比例为1:4。但在2003-2013年间, 河口县通过公开招聘共引进卫生技术人才172人, 目前在岗的只有120人, 其中引进的医学本科生17人, 目前仅留下5人。2014年县医院共流失30名卫生技术人员。卫生专业人才存在“进不来, 留不住”的问题, 各医疗单位缺乏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 (1) 。

在云南省德宏州, 州人民医院是德宏州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 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公共服务。全院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设病床400张, 在职工作人员达536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9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1人, 中级技术职称162人。医院科室设置齐全, 二级分科合理, 技术骨干呈梯次结构。全院年门诊量最高年达32万人次, 年出院病人9134人次, 年手术人次2690台次, 技术辐射州内外8个县市及缅甸东北部地区。2013年德宏州人民医院被省级卫生组织评为“三甲乙等”医院 (2) 。

二、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溢出效应及影响

(一) 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供给溢出效应的现状

河口县与德宏州地处中越与中缅边境的特殊地理位置而造成了其表现在医疗公共服务供需方面的特殊性。跨境民族特征是特殊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由于内陆边境地区与邻国间陆路交通的通达性, 以及前些年较为宽松的边境往来政策, 使得边境地区的中越与中缅两国人民往来甚为频繁。境外地区由于医疗水平较差, 来我国境内医院进行看病的境外居民较多, 但由于近年受境外国家当地医疗政策的影响, 来我国境内看病的境外居民越来越少。2012年之前, 越南每年约有几万人次来河口县人民医院看病寻医, 其中来中医科就诊的越南患者最多。2010年时越南人来河口县医院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但自2011年以来, 来河口就医的越南患者明显下降, 大量的越南患者选择留在老街医院。尽管在河口县医院其他门诊减少的情况下, 中医科仍然有部分越南患者来就医。但总的来说, 门诊越南患者数仍然在不断减少。如表1所示, 2013年门诊越南患者3297人, 2014年仅有769人。

资料来源:河口县卫生局

相比于河口县地区医疗公共服务正溢出效应逐年弱化的现状, 地处中缅边境的德宏州对缅甸境内的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现象越来越多。德宏州人民医院成为地处中缅边境的境外缅甸居民看病的主要去处, 由于德宏州人民医院医疗条件好, 虽然州人民医院并不在瑞丽等边境地区, 但缅甸病人来德宏州就医的病人数在逐年增加。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1993年, 这里有147位缅甸病人, 在2013年, 这里有1286位缅甸病人。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20年2内0, 1病5人年的第数量11增加期到中了旬10刊倍左右。

资料来源:德宏州人民医院

图1境外病人数年增长图

(二) 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供给溢出效应的影响

在边境地区, 医疗公共服务供给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分为正溢出效应的增强与正溢出效应的弱化两种情况。在河口县医疗公共服务供给中所表现出的即是正溢出效应的弱化现象。在河口县, 正溢出效应的弱化表现为越南患者来河口人们医院就诊人数的减少,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境外居民对本地医疗公共资源的占有, 缓解了河口县居民就医困难的压力。对于河口县医院而言, 越南患者门诊人数及住院人数的大量减少致使县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收入甚不如以往。这对于医院自身医疗设备的更新、卫生技术人员的招纳等自身医疗建设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老街省人民来说, 越南医疗政策及老街医疗条件的改善, 使得他们自身选择医疗服务的自主性更胜以往。对于老街省人民医院而言, 其自身医疗条件的大幅改善使得其自身对于境外互助医疗模式的需求逐渐减少, 同时也为医院增加了大量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而德宏州医疗公共服务供给的溢出效应表现为正溢出效应的增强现象, 在德宏州, 正溢出效应的增强体现在德宏州人民医院接受的缅甸患者数逐年增加。然后由于缅甸患者欠费金额的不断增加, 给德宏州人民医院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另外, 缅甸患者数的增加无疑占用了德宏州人民的公共医疗资源, 造成当地居民医疗公共服务就医的压力;对于边境缅甸人民来说, 由于德宏州的医疗条件较本国边境地区更为优越, 选择我国境内的医院医治, 治疗效果更好。同时, 境外居民与我国境内居民共享医疗公共资源, 也是两国边境地区居民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

三、医疗公共服务正溢出效应的弱化因素分析

对于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溢出效应的两种表现现状, 我们应促进正溢出效应的增强现象, 减少正溢出效应的弱化现象。为此, 我们对正溢出效应弱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近年来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溢出效应弱化的影响因素有:

(一) 越南对边境地区采用惠民政策, 削弱了我国医疗服务的吸引力

越南政府对于边境地区的全方面建设给予相当的政策倾斜, 这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都有相应的政策体现。在医疗公共服务领域, 越南每年在边境地区的医疗公共服务支出达到5500万美元, 边境境地区人民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政策, 如看小病免费、拿药免及输液免费, 并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大病住院个人承担20%, 国家承担80%。[3]而近两年越南医保政策在之前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加以改善, 现在越南6岁以下、60岁以上人民和山区百姓看病都免收住院费。

另外, 在医疗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方面, 越南政府不断增加老街的医疗支出, 建成了老街省人民医院新区医院, 其占地由260亩, 采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另有大批留德、留法的高学历医生队伍。这使得无论是在建设规模, 还是内部硬件设施甚至是医疗技术上都远远的超过了河口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

(二) 缅甸病人欠费现象严重

缅甸边境地区医疗条件差, 当地人有病就来德宏州医院看病。如果病情不严重, 缅甸人是能支付医药费。但是, 住院费用高, 大多缅甸病人开始还缴费, 当病情恶化后, 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承担不起。家属也因没钱就不敢来医院照顾了。大多数这样的缅甸病人, 收入低, 不会说汉语, 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如表3所示, 从2007年至2013年, 先后有26位缅甸病人欠费约40万人民币。

虽然缅甸病人欠费, 德宏州州医院的医生还是为其持续治疗, 但是却给州医院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影响了医院今后对缅甸病人的治疗。

资料来源:德宏州医疗

(三) 边境地区医疗服务供给总体能力弱

隔河对岸的越南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 云南边境地区在医疗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着物与人的供需失衡问题。

首先, 医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资金缺口大。体现在区域卫生方面的资源匮乏。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 乡镇卫生院不足一半的医疗卫生资源承担着全县57.4%农业人口的基本医疗、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另外农村卫生技术仅占全县的41.58%, 基层卫生院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落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农垦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缺乏, 农垦系统医疗机构刚完成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老化陈旧, 城乡之间、各农场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尚不合理, 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三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滞后。

其次, 高级医疗人才匮乏。医疗人才是提高当地医疗公共服务2建0设15水平年的第关1键1要期素。中由旬于刊乡村医生的薪酬待遇相比城市医时生待遇代 (存在总的第差距60以6及期边) 境工作环境的恶劣, 导致当地出现医疗T留i不m住e人s才的现象。而边境地区对医疗人才的强烈需求与医生的严重稀缺的矛盾愈发突出。

四、加强医疗公共服务正溢出效应的对策

(一) 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政策优惠力度

尽管国家和省州对边境地区也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实施“兴边富民”工程, 对边境沿线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等等。但我们感到, 与越南相比, 无论是在经费投入力度上, 还是在政策的倾斜优惠方面, 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应对边境地区居民实施优惠政策, 在教育、医疗服务方面予以倾斜, 加大补贴力度。同时, 加强对当地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 提高公共医疗服务质量。这不仅能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又能保证边境的稳定和安宁, 对促进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有积极意义。

(二) 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应出台支持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的优惠政策, 大力引进和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对于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 应着力实施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规划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 加大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训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

(三) 加强边境地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

边境地区大多为云南省重要的陆路口岸,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提高边境地区医疗公共服务供给, 对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及两国友好关系的维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着力建设县级人民医院, 重点支持对外合作交流的综合医院, 以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对境外国家如越南、缅甸的影响, 推进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国际化进程。

(四) 建立卫生医疗风险基金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 给病人看病是医生的天职, 即使是无力支付的病人。为了不加剧当地医院的负担, 更好地宣扬人道主义精神, 应统筹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 建立卫生医疗风险基金。对于看不起病的病人, 无论本国人或外国人, 进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 这对于提高边境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稳定边境地区, 加强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 边境民族地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内陆边境地区开始逐步实施“软治理”与“硬治理”相结合的模式, 这对维护国家稳定及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4。而医疗公共服务的正溢出效应正是当下我国边境地区“软治理”模式的一部分, 在医疗供给方面, 我们必须加大边境民族自治地方医疗公共服务的投入, 提高服务质量, 不断强化医疗公共服务的正溢出效应, 扩大我国医疗公共服务供给对境外居民的影响力, 不断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课题组.西部大型公共产品溢出效应分析——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构建测算指标体系[J].经济学家, 2007 (6) .

[2]李晶.公共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与要素流动[D].湖南大学, 2009.

[3]李岽.越南边境民族政策对我国云南中越交界地区跨境民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服务溢出 篇8

根据2012年8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2003至2011年, 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此外,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 2002至2011年,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从855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 增长了3.9倍, 年均增长19%。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在加速增长, 至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则是下文需要验证的假设。

二、实证检验说明

(一) 研究假设

本文关于检验的假设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发展 (S) 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发展 (M) 之间是存在双边溢出效应的。

(二) 研究数据

本文选取了1995年至2011年17个连续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假设模型中选取了一些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变量。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出口总和 (X) ,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进口总和 (I) ,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S) ,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M) , GDP (Y) 和政府购买支出 (G) , 以上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China, 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2012,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本表根据官网数据整理汇总, 单位:百万美元

(三) 假设模型公式

根据上述变量, 本文假设的模型的公式如下:

在 (1) 式和 (2) 式中, t表示年份, ε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 重要变量的解释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S) :

服务贸易的扩大对于我国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个有效的服务贸易体系应该是可以导致货物贸易体系在销售渠道或是销售效率, 亦或是销量上的提升。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M) :

当一个国家的货物贸易水平上升时, 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提高会让该国的文化进一步被他国所认同, 进而会对该国的服务贸易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GDP数据 (Y) :

GDP是一个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之一。GDP的发展会影响到人们对物质文明的需求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进而作用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出口总额 (X) :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 而经济增长势必会导致对外贸易的增加, 对一国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都有促进作用。

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进口总额 (I) :

进口对经济增长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引进的“好”的产品则会迫使国内生产类似产品的厂商改进技术或是提高质量, 从而带动了国内该项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 进而使该产品由进口产品转变为出口产品, 逐渐拉动国家的经济增长。

政府购买支出 (G) :

在考虑一国经济状况时, 不能不考虑政府购买对一国整体经济的影响, 因为政府购买的支出要占有国民总体支出中相对很大的一个比例。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对 (1) 式进行分析

根据表3中数据, 用eviews软件得到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经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后留下的解释变量是Y和M, 并得到模型公式:=0.037Y+0.043M-9437.795。再用White检验来进行异方差的检验, 该检验结果中由于F检验的收尾概率远大于显著水平0.1, 0.05或0.01, 所以接受原假设, 残差不存在异方差。最后用LM检验进行自相关性的检验, 从LM检验表的收尾概率来看, F检验和chi-square检验的收尾概率都大于0.1, 所以检验模型不存在自相关。该模型拟合优度很好, 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

综上, 关于 (1) 式的最终检验模型为:=0.037Y+0.043M-9437.795

(二) 对 (2) 式进行分析

根据表3中数据, 用eviews软件得到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经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后留下的解释变量是S, 并得到模型公式:=8.885M-145884.2。再用White检验来进行异方差的检验, 该检验结果中由于F检验的收尾概率远大于显著水平0.1, 0.05或0.01, 所以接受原假设, 残差不存在异方差。最后用LM检验进行自相关性的检验, 从LM检验表的收尾概率来看, F检验和chi-square检验的收尾概率都小于0.1, 所以检验模型存在自相关, 需要对自相关进行消除。消除自相关后, 该模型拟合优度很好, 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

综上, 关于 (2) 式的最终检验模型为:=9.055S-172988.2+ (AR (1) =0.736, AR (2) =-0.623)

(三) 结论分析

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确实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 任何一种形式的贸易的发展都会显著影响另外一种形式的贸易的发展, 二者之间的双边溢出效应是确实存在的。

四、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由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着双边溢出效应, 所以对我国来说, 不论是投资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会对两种贸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 之所以我国要大力要发展服务贸易, 除了加速服务贸易本身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对货物贸易产生的一定的积极的溢出效应影响, 进而扩大我国整体的对外贸易水平。此外, 中国近年来货物贸易的飞速发展确实也加速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但是服务贸易的发展显然光靠溢出效应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其本身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入手。

摘要:近年来, 我国服务和货物贸易的发展都进入了快速腾飞的阶段, 虽然两种贸易类型看似独立, 但是同向发展的趋势却显示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所以该文假设:我国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 即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反之, 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间接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实证表明,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着双边溢出效应, 其在政策上的延伸意义即为不论投资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会对两种贸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双边溢出效应,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Mathias Thoenig, “The Trojan Horse Effect of Trade in Cultural Goods”, Expert Meeting on Particip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New and Dynamic Sectors of World Trade, Geneva, Oct.2007, [R]

[2]Michael D.Clemes, Ali Arifa and Azmat Gani,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in ASEAN countries”, Vol.10, No.2, Dec.2003,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J]

[3]“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2012”, ADB Publishing, Aug.2012, [R]

服务溢出 篇9

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角度看,服务业终将逐步取代工业而成为一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全球贸易结构正从货物贸易逐步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已迅速发展成一种继对外直接投资和货物贸易之外的非常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渐成为衡量该国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样的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趋势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快速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 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64.61 亿美元,2012 年达到4 730.37 亿美元,2000—2012 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8.21%,远远超过2000—2012 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9.4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0 年的304.31 亿美元上升至2012 年的1 909.39 亿美元,2000—2012 年年均增长率为17.26%,同时间段,世界服务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9.6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从2000 年的2.00%提高到2012 年的4.32%;旅游服务出口、运输服务出口、其他服务1出口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分别从2000 年的53.34%、12.06%、34.60%转变为2012 年的26.79%、20.43%、52.78%。数据表明中国在实现服务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已开始从传统服务出口为主逐渐向现代服务贸易出口比例不断增大的趋势转变。

一国或一地区金融业的有效发展,一方面能刺激储蓄,将储蓄转变为投资;另一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外部融资,提高一国或地区资本禀赋积累,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此外,金融业的有效发展能为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资和实物投资,从而间接促进一国或地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出口过程中,金融业的有效发展为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资信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出口风险提供风险转移保障。自1994 年开始金融业全面配套改革以来,1999 年中国金融业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增长,2007 年金融业增加额同比增长52.33%,2008 年和2009 年其增长势头有所放缓,2010 年开始,中国金融业增加额恢复大幅度增长。2000—2012 年,中国金融规模总量2从304 933.07 亿元增长至2 087473.10 亿元,增长倍数接近6 倍,可以相信,中国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已实现有效发展。

灵活有效的金融市场可为服务业出口企业提供资本、融资平台支持,引导资本进入服务业,使资本成为相对便宜和富裕的要素投入生产,从而改变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即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趋势转变。因此,在中国服务贸易和金融业迅速发展趋势下,本文拟以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

二、文献综述

随着对外贸易和金融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在对外贸易与金融的关系、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上,早在1987 年国外学者Kletzer和Bandhan在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程度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认为高度依赖外源融资发展的行业在信贷约束较低的国家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低度依赖外源融资发展的行业在信贷约束较高的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出口。Beck(2003)[1]也从资源配置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一国贸易的影响,基于56 个国家36 个行业的数据建立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与Kletzer和Bandhan得出的结论相同,金融发达的国家中依赖外源融资的行业拥有出口比较优势,且认为是技术因素决定了行业对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Becker等(2013)[2]从企业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固定成本和贸易的关系,认为出口需要巨大的前期成本,一国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实现企业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一国的出口水平。Hur等(2006)[3]利用42 个国家27 个行业的行业数据分析认为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中拥有更多无形资产的行业具有高出口份额和贸易顺差。

国内学者在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贸的影响研究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和少量的理论综述研究。陈建国和杨涛(2005)[4]利用1992—1999 年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时间段内金融发展的滞后和金融的低效率制约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张晓涛等(2012)[5]在更长的时间区间内研究金融发展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国内学者还进一步将研究视角扩展到金融发展对区域对外贸易和具体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陈恩和黄桂良(2009)[6]表明金融发展对广东对外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杨丹萍和毛江楠(2010)[7]认为金融发展对中国纺织业进出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关注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马琳(2013)[8]认为现阶段中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进出口具有单向的显著促进作用。林发彬(2011)[9]用金融中介率或贷款运用效率衡量的金融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李丹(2012)[10]以美国为例研究资本积累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认为资本投入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国内学者一般基于以下几种视角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和消费性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从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的角度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基于产业内服务贸易出口和产业间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的视角研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从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和其他服务出口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或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其中,运用的最多的是基于从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析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如刘丽慧等(2013)[11]从该视角研究服务贸易结构。而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运用出口复杂度衡量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方法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并且,焦点已慢慢转向对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测度和分析上。黄永明和张文洁(2012)[12]认为国家层次的出口复杂度能衡量一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资本技术知识禀赋,一国出口商品的出口复杂度越高,则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水平越高。董直庆和夏小迪(2010)[13]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研究中国服务贸易技术结构优化问题。戴翔(2012)、张雨(2012)[14]和Mishra等(2011)[15]借鉴Hausmann等(2007)[16]提出的制成品出口复杂度测度方法度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

由国内外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行业出口提供资本、融资平台支持,促进无形资产高的行业的出口,对贸易结构升级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在金融业和服务贸易将成为经济发展主题的中国,本文试图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短期和长期溢出效应,探讨金融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变迁的影响。

三、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取

本文试图用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S)衡量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出口复杂度的测度方法有收入和出口相似度两种指标,收入指标假设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与该国或地区的收入相关,出口复杂度是该国或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权重为该国或地区的出口相对比重;而出口相似度指标从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集的相似程度角度衡量该国的出口复杂度[12]。在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测度上,戴翔(2012)、张雨(2012)[14]和Mishra等(2011)[15]借鉴Hausmann等(2007)提出的制成品出口复杂度测度方法度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因此,本文同样借鉴Haus-mann等(2007)提出的收入指标测度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该方法分两步进行,首先测算服务贸易出口中各分项的出口复杂度指数(TSI),公式如下:

其中,TSIk为服务贸易出口分项k的出口复杂度指数,为权重,exjk表示服务贸易分项k在国家j的出口额,EXj表示国家j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Yj表示j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用该国人均GDP替代人均收入水平。

然后测算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S),公式如下:

其中,ES(Export Sophistication)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xk表示一国服务贸易分项k的出口额,EX表示该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TSIk表示服务贸易出口分项k的出口复杂度指数。

本文选取能衡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的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中国金融业发展程度为解释变量。除了受金融业发展的影响,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还可能受该国技术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此,为使模型准确反映一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程度,本文也将技术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

戈氏金融相关比率(FIR)是一国在某时点的全部金融资产与全部实物资产的比值,戈氏金融相关比率不仅能衡量一国金融规模的扩张,还能衡量金融结构的优化程度。因此,本文用戈氏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业发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2表示广义货币存量,L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S为股票市价总值、债券余额和保费收入之和,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用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值衡量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衡量中国技术水平,用TC表示。

(二)数据说明

在测算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的出口复杂度指数(TSI)时,需使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但数据的获取比较困难且工作量太大,因此,本文选取2011 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排名居前60 名的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为样本数据,鉴于样本数据的可获性,最终选定的样本国家和地区为45 个3,45 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85.94%。2004—2011 年样本国家和地区的11 项服务贸易分项出口数据源自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人均GDP数据源自世界银行数据库,用计算的2004—2011 年各服务贸易分项出口复杂度指数(TSI)的均值测度2000—2012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ES)[15],2000—2012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

在测算戈氏金融相关比率(FIR) 时,2000—2012 年M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股票市价总值和GDP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债券余额数据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债券信息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到,保费收入数据来自历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保监会网站。FDI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部网站;TC数据来自历年国家统计局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四、实证分析

为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金融发展、技术、外商直接投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特别是金融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影响,即“溢出效应”,本文使用Eviews5.0 软件对各变量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等。对变量指标取自然对数后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因此,对变量指标ES、FIR、FDI、TC作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ES、LFIR、LFDI、LTC。

(一)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在回归分析之前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LES、LFIR、LFDI、LTC进行平稳性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

注:1变量DLES、DLFIR、DLFDI、DLTC为变量LES、LFIR、LFDI、LTC的一阶差分;2检验形式中的c,t,k分别表示带有截距项、趋势项和所采用的滞后阶数;3常数项c、趋势项t的存在与否由各变量的趋势图决定;4最佳滞后阶数k由在滞后期最大值为2 的条件下,默认选择AIC准则来确定。

由表1 可得,LES、LFIR、LFDI、LTC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四个变量的一阶差分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可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迹检验法对LES与LFIR、LFDI、LTC三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注:Johansen迹检验中序列LES与LFIR、LES与LFDI的滞后区间为1 至2,LES与LTC的滞后区间为1 至1。

由表2 可得,LES与LFIR、LES与LFDI、LES与LTC三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了协整方程个数为0 的原假设,不能拒绝协整方程个数为1 的假设,因此,三组变量都存在协整关系,可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LES与LFIR、LFDI、LTC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建立并估计协整模型。

其中,β0为常数项,εt为误差项。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得协整模型为:

从模型(5)可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909,拟合效果较好,三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t检验,各解释变量的系数较为合理。具体而言,在长期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LES) 与金融发展(LFIR)、外商直接投资(LFDI)、技术水平(LTC)呈正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其中,中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具有长期溢出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和结构改善1%,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将优化0.031%。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LES与LFIR、LFDI、LTC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3。

注:* 表示在0.01 的显著性水平下,** 表示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 表示在0.1 的显著性水平下。

由表3 可知,在滞后阶数为3 的条件下,金融业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的变化是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不是金融业发展变化的原因,金融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呈单向因果关系,再结合协整模型估计结果,可认为:金融业发展可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不会影响金融业的发展。

(四)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金融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水平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一步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其中,DLES、DFIR、DLFDI、DLTC分别为变量LES、FIR、LFDI、LTC的一阶差分,ECM为误差修正项,是协整模型(4)的残差序列,εt为误差项。

对模型(6)进行估计,通过试验,在短期内,中国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固DFIR变量未纳入误差修正模型中,最终误差修正模型为:

从模型(7)可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达0.742,拟合效果较好;各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t检验,各解释变量的系数较为合理;ECM系数为-0.573,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动态均衡时,系统则以0.573 的调整力度将模型从偏离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中国金融发展为切入点,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短期和长期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没有影响;在长期内,中国金融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金融业规模和结构的改善能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具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其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在滞后阶数为3 的情况下,金融业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是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变化不是金融业规模及结构变化的原因,金融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呈单向因果关系,即金融业发展可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不会影响金融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为实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长期可持续溢出效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完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金融市场的有效发展与否关系到企业融资能力和成本,自1994 年开始金融业全面配套改革以来,金融规模和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大金融体系改革,通过渐进式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要求改革现有靠行政手段管理的利率机制,建立灵敏、反映资金供求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从而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并积极培育高服务水平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做大做强中国金融业,从而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

2. 合理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加大信贷支持。根据服务贸易分项的出口复杂度指数测算结果,金融服务、专利和特许费和保险服务等属于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贸易出口分项。因此,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向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和融资能力差的中小型服务业发放贷款,同时,通过政府贴息和优惠利率加大金融机构对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和中小型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可以为服务业企业正常稳健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整个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3.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进有助于服务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获得充足资金支持企业运营,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17]。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创业板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及保险市场等,使服务业企业除金融机构贷款渠道外,还可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企业债券、境内外上市发行股票、股权出让、引进风险投资、金融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应渐进式开放民间借贷,允许民间资本流入服务业企业,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摘要: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选取中国2000—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没有影响,不存在溢出效应;长期内,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但其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会影响金融发展。基于此,实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长期可持续溢出效应,应完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合理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加大信贷支持;推进多层次资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服务溢出 篇10

随着户籍等就业制度的松动, 中国农业中长期存在的隐蔽失业释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涌向大城市, 以致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早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为载体、不能独立存在的一种生产投入要素, 人力资本投资及流动与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及流动迁移是不可分的。农村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 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用的。

根据古典经济理论、二元经济模型和人力资本理论, 随着劳动力在城乡间的重新配置, 要素报酬会趋向均等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在解决失业、增加微观经济主体收入的同时, 城市利益向乡村渗透, 从而城乡经济最终将走向平衡发展, 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状况。

一、农村人力资本外溢现状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表现为单向溢出, 即外溢效应表现明显, 内溢效应表现不明显。改革以来,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规模逐年稳步扩大

2006年农村户籍外出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3181万人, 占农村户籍总人口的14.3%。根据张凤兵 (2006) 测算,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外溢规模在25年内,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58亿元猛增到3501.90亿元人民币, 其变化是非常巨大的。90年代以前, 农村人力资本外溢量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规模相对较小, 而进入90年代, 出现了劳动力转移的高潮, 农村人力资本外溢的增长速度最快时高达207%, 外溢规模巨大, 5年内从1000多亿猛增到2000多亿, 而从2000亿到突破3000亿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

2、外出劳动力以自发择业为主的态势向有组织的群体性流动转变

改革初期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多是自发的, 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实现就业;自发、盲目和不均衡流动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 譬如部分交通线路和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压力过大, 社会治理成本高、难度大等。

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完善, 特别是最近两年, 人们对流动就业和农民工问题认识的提高, 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输出地政府对组织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就业越来越重视。农民培训和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等, 使农民外出组织化程度逐步有所提高。我们以河南省为例, 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为主的态势正在加以改变:

从转移的绝对数来看, 河南省有组织的转移从2004年的5, 105, 035人增加到2007年的8, 326, 580人, 增加人数为3, 221, 545人, 增加幅度为63.11%。同期, 自发转移的增加人数仅为2, 464, 171人, 增加幅度为26.81%;从两者所占转移劳动力人数比例来看, 2004年, 河南省的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仅占当年转移人数的36.18%, 2007年, 这一比例急剧上升为42.17%, 这说明农村劳动力从无序、自发转移, 正在形成较为合理、良性的转移。

3、流动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步提升

从劳动力流动的趋势上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在逐步提高。我们还以河南省为例, 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主要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 但是,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 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初中以上的呈持续上升态势。从新增的转移人数来看, 河南省转移的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幅度增加, 从2004年的近83%增加到2007年的89%, 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增加更为迅速, 尤其是2007年, 这一人数为5, 461, 121人, 较之2006年增加1, 191, 388人, 增加幅度为27.9%;同期,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有缩减的趋势, 从2004年的17%下降为2007年的11%, 这说明, 河南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正在突破劳动技能偏低的障碍, 实现转移劳动力的高素质化、高技能化。

4、外出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现象

全国不同区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的现象, 但回流的原因是多重的, 依次为就业困难、照料家人、生育和抚养、结婚、年龄原因及伤病, 以回乡投资为目的者寥寥无几。

据河南调查总队调查, 至2008年6月底, 全省4200个农户中有在外劳动力2389人, 比上年同期的2484人减少95人, 同比减少3.8%。外出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土地增收吸引农民工回流。近年来, 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不断出台, 粮食补贴、粮种补贴、畜禽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使农民又从农业生产中看到了希望。

第二, 产业转移引起农民工回流。据调查, 至2008年6月底, 从事第二产业尤其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的农民外出务工者减少都在10%以上。原因一是受国内材料涨价、员工工资上涨, 以及诸多限制政策的出台等因素影响, 相关劳动密集型行业纷纷退出中国, 转投东南亚其他国家, 而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的行业, 农民工又干不了, 这也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一个因素。二是从事建筑业的外出农民工, 受工期影响缺乏稳定性。今年以来, 受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 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萧条, 项目工程相对减少。当一项工程结束, 又没有新的工程可以承接, 外出农民工只有返乡赋闲或务农。据对150个回流农民工的调查, 因打工地工厂倒闭或转产致使民工回流, 占调查回流人员的23%, 居第二位。

第三, 待遇低下引起的农民工回流。回流农民工大多数都是在外从事建筑等低端产业或岗位的, 劳动强度大, 技术含量低, 收入也偏低, 一般月工资都在1200元左右。调查结果显示, 在调查的150个回流农民工中, 只有9人交纳有社会保险, 占调查人数6%。说明农民工合法权益还没有完全得到保障。据调查, 因劳动强度大、收入低, 致使农民工回流的有25人, 占150名调查返乡人数的17%, 居第三位。

可以看出, 由于政府扶持农业的政策不断出台, 农业经营政策得到不断的优化, 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粮食产量的增加, 也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许多外出务工者开始回流到本地就业。这一现象说明, 并非没有可能减少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损失, 只要保证农村一定的基础条件和就业环境, 就有可能减少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和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

二、农村人力资本溢出的实质———单向溢出

1、城市人力资本的内溢

我国城市人力资本投资及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溢出效应, 更多地表现在城市区域的内溢性上。城市中存在较好的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条件, 人力资本在城市中能得到较高的收益, 城市中形成的人力资本往往会在城市发挥作用, 即内化于城市自身;而农村由于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 加上“歧视农村”观念的影响, 城市资源很难向农村流动, 制约了城市人力资本向农村的溢出。

进一步讲, 政府和城市市民在城市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及由此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只能在城市内溢并发挥效用, 而对农村发展则难以形成有效支持。

2、农村人力资本较难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向城市外溢

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强烈的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具体表现为, 就个体而言, 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城市流动。我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潜在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环境, 这些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诱因, 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在改革开放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及由此决定的就业制度有所放松的情况下, 农村青年除了通过考学跳农门外, 还可以到城里打工。就是说, 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往往形不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 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城市, 支持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从农村流出去的劳动力必定是那些有相对较强竞争力、受过一定教育并掌握相应技能的青壮年, 即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农业劳动力。而许多地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只是老、少、妇女、多病者。这些人留在农村, 不可能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支持。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更多地表现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上。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外溢效应, 使得农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很难具有农村区域内的内溢性特征。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 必然会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 长此以往, 必然会导致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 城市发展受益而农村发展受损。

在中国的二元结构下, 劳动力流动没有带来古典理论所预期的收入均等化, 反而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 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城乡不同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 带来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恶性循环, 从农村走出去的是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青壮年, 留下的是老弱病残, 使得农田荒芜, 农村“空心化”, 农业生产受损, 城乡差距扩大加速。

三、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内溢效应

1、优化农村经济发展软环境

我国农村由于缺乏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所以出现了农村人力资本外溢, 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的损失, 这要求我们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为农村人力资本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以增加人力资本的内溢。

(1)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首先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 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其次, 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再次, 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2) 完善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 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三是发挥农村各种专业协会的作用, 开展农业科技研究。

(3) 实行农业扶持政策。一是要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流通补贴机制。对战略物资如粮棉生产制定补贴措施, 对农产品流通要在交通、税收等方面给予暗补。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对农业基础研究、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推广要加大投入力度, 不能一刀切推向市场。三是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首先要扭转农业资金工业用的问题, 对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要给予优先放贷和政策贴息。

2、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农村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仅仅加强农村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是不够的, 在搞好软环境建设的同时, 还要辅之以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

(1)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农户分散经营行为的短期性和实际存在的土地承包期的不稳定性, 使得农户投资农田基础设施的风险过大, 并且资金的限制也使得单个农户也难以独立承受。要加快农业发展, 就必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大国家和农村集体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为农村劳动者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2) 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设施投资。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迅速, 并逐渐成为农民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比重的降低和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 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公共设施投资作保障。否则, 非农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基础条件的制约, 难以吸引投资, 农村劳动者难以在农村找到就业机会, 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的外流, 增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带来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城乡差距的恶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参考文献

[1]霍丽、惠宁:城乡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研究[J].福建论坛, 2008 (6) .

[2]张凤兵: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07.

[3]侯风云、徐慧:城乡发展差距的人力资本解释[J].理论学刊, 2004 (2) .

[4]李伯兴: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思考[J].中国改革论坛, 2007 (6) .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篇11

关键词:FDI 技术溢出 面板数据 江苏

FDI 对东道国溢出效应的研究是广义的FDI 对东道国的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Blomstrom(1998)将FDI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FDI的大量流入,直接的结果是使东道国资本存量增加、投资质量提高以及就业压力缓解,而其对东道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根本性影响还在于其技术溢出效应。通过技术溢出效应,FDI可以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和管理技能,帮助东道国经济走上内生化的增长道路。江苏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外资经济对扩大江苏经济规模,拉动产出、就业等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研究江苏范围内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评价和进一步改善地区经济政策,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江苏地区制造行业的数据,首先研究FDI在行业内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其次是行业的不同特征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会产生何种影响。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回顧国内外学者关于FDI行业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数据来源、及其具体的步骤,最后给出计量检验的结果;第三部分,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FDI 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综述(简略)

从理论上来说,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层次,其基本问题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特定时期而言,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第二个层次——一般是建筑在第一个层次问题的基础上——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FDI的行业溢出效应。第三个层次:溢出效应发生的微观机理是什么?或者说,溢出效应是如何在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发生作用的。

二、本文实证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实证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对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问题——即FDI的技术溢出效益是否存在和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根据江苏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2004-2010年),利用回归模型和分组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数据来自于国家和江苏省统计局,并经过整理和计算。

(一)FDI的技术溢出效益存在性分析

1.计量模型和数据

首先,我们利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建模方法(Caves1974, Globerman1979,Blomstrom1983)建立基础模型,并在行业层面针对第一层次的问题,即FDI 对江苏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进行回归分析。

我们所建立的基本模型的形式如下:

bdscl=a0+a1fdibl+ a2rd+a3hyjzl+a4jscj+a5zbmjcd+ e

(1)其中,bdscl是本地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本文采用本地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企业的总职工数这一指标,而根据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对企业的调研,我们考察了包括行业中FDI的比例(fdibl)、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rd)、行业竞争力(该行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例,hyjzl)、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行业中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劳动生产率之差,jscj)和资本密集程度(行业企业总资产与总职工数的比值,zbmjcd)共5个控制变量,计量结果显示jscj和zbmjcd系数显著,因此将模型简化为:

bdscl=a0+a1fdibl+ a2jscj+a3zbmjcd+ e

(2)数据方面本文采用2004-2010年江苏省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29①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于面板数据包括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我们首先要对模型的设定进行检验以得到有效的参数估计。我们使用Eviews5.0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原假设,应该建立时点、个体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即:

bdsclit=a0+hyi+nft+a1fdiblit+ a2jscjit+a3zbmjcdit+eit

(3)

i=1,2,3,……,n;t=1,2,3,……,T;hyi和nft分别表示行业和时点固定效应。

2.计量结果

模型回归的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FDI的与本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得到证实。

注: 被解释变量为本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bdscl。表中括号内数值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表示在 10%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 %水平下显著;“* * *”表示在1 %水平下显著。

(二)FDI的技术溢出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1.计量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们选择国际上同类研究通常选择的行业特征变量对总样本进行分组,利用分组后的数据分别按模型(2)进行回归。之后我们比较两组回归结果中FDI 变量系数显著性是否存在差异,从而判别所研究的行业特征是否对FDI 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发生影响。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采用反映行业资本密集度的“人均资本”、反映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差异”、反映行业竞争能力的“本地区企业销售收入的占比”和反映行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企业研发经费与资产的比值”。

2.计量结果

注: 被解释变量为本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bdscl。表中括号内数值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表示在 10%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 %水平下显著;“* * *”表示在1 %水平下显著。

如表 2 所示,技术差距小的一组FDI变量的系数显著程度很高,而在对应的技术差距大的一组是不显著的。这说明,当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小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参与程度越高,对相应行业内本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有利。这一结论与Haddad & Harrson(1993)、Kokko(1996)和陈涛涛等(200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资本密集程度高的一组,其FDI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5%,而资本密集程度低的一组不显著。这一结果与 Kokko(1994)的研究结果相反,但与陈涛涛等(2003)的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密集型行业更适合做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载体。

结果显示,低研发投入的行业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顯著的,而高研发投入行业不显著,这与直观的想法并不符合。从行业分类来看,高研发投入行业主要包括医药和各类设备制造业。这类行业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不利于本地企业的学习和技术转移的发生。

在行业竞争力弱和强的两组样本的计量结果中,FDI变量的系数都不显著,这表明一个行业是否是当地的优势产业对FDI的溢出效应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江苏制造业中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但是在具有某些特征的行业类别内,技术溢出效应是显著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行业特征中,本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和资本密集程度是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技术差距越小、资本密集程度越高,FDI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

3.行业的研发投入对FDI的技术溢出没有显示出促进作用,这与直观的判断并不符合,我们判断是由于行业结构的原因,即研发投入较大的行业往往是本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本地企业学习、吸收能力较弱的行业。而行业是否具有全国性的竞争优势对溢出效应没有明显作用。

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在积极鼓励外商在本地投资发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细化引进外资的政策,发挥外资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目前,苏南等部分城市提出了“腾龙换鸟”战略,希望通过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外资企业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信号。

二是要注重引进与本地经济、产业发展现状相符合的外资企业,而不能好高骛远,过于追求自身难以学习、对接的高端技术和产业。因为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越小,本地企业越能够学习外资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目前江苏省内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纺织、装备制造、电子、冶金等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这部分地区在引进外资时,可以通过引进同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打好基础。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 篇12

(一) 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机制

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机制有两种;积极的溢出, 即对外国技术知识的直接学习;被动的溢出, 即使用外国发明的高级中间品。前者意味着一个系统化的技术, 如某工艺不仅首先发现的领导者公司所知晓, 也被其他的跟随者公司所熟悉, 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技术溢出的正外部性, 因为跟随者熟悉这项技术的成本比领导者发明这项技术的成本要低。外国技术也能够通过中间产品扩散, 加入外国的技术体现在中间品当中, 国内对中间品的使用也就能够获得这种技术。一般来说, 由于购买中间品的成本要低于他的发明成本, 对国外中间品的购买就意味着利益的增加, 这就是所谓的被动技术的溢出。

(二)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实现方式

1、为出口生产购买新的机器

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增长中可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世界银行的观点, 出口能够通过许多途径来克服知识市场的不完全性, 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出口企业不得不购买新的新装备等以应对出口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这种购买新机器的行为有助于生产率的增长。

2、出口中学

出口者从外国消费者那里获得许多信息, 如改进制造业工业、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的各种建议。许多案例研究证实这些外国消费者的信息对发张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Keesing认为, 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都是按照国外消费者的订单而进行的, 买者已经制定了关于产品设计、产品材料和其他包括标签。包装等的各项重要要求。即“出口中学”。

3、进口种类效应

除了进口数量的影响之外, 进口种类也通过引进新的外国中间产品二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进口国能够通过进口获得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进入, 后者正是外国技术创新的结果。进口种类小的的意味着进口产品的种类效应直接与生产函数的形式有关。在开放经济中, 外国中间投入和国内中间投入一起在国内生产中被使用, 外国技术创造了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

二、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

自内生长理论产生以来, 关于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理论文献存在两种不同的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能够产生技术溢出, 这种技术溢出对不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 国际贸易所导致的资源严重重新配置会导致发达国家内部将资源转向技术先进的部门, 而是不发达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但不能获得技术溢出, 反而使两者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一) 国际贸易均衡

引理1最终产品y或者有国家A使用最终技术nA生产;或者由国家B使用最终技术nB生产;或者既有国家A使用最终技术nA, 又有国家B使用最终技术nB来生产。而除了nA、nB之外的技术选择将是无效率的。

在引理A成立的条件下, 两个国家是否使用相同的技术来生产中间产品依赖于技术差距的大小。假如技术差距较大, 以至于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 两个国家的中间产品的生产集没有交集, 即nA

(二)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小结

本模型主要讨论了两国技术差距对于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的影响。当技术差距较大时, 国际贸易将使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步更快, 而是技术落后者的技术进步率更慢;当技术差距缩小时, 国际贸易将使技术落后的技术进步率加速, 并可能使两者的技术差距缩小, 即时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存在一个技术差距的门槛值。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 自身太落后的技术水平会减缓向其发达国家学习的技术。当两者的技术差距增大时, 两个贸易国之间的技术接触将减少, 技术溢出的效果也将减少。而另一方见面, 当两者的技术差距不是很大时, 不发达国家即通过传染效应又通过普通效应从发达国家获得国际贸易的溢出。对于发达国家来说, 缩小不发达的技术差距对其自身的技术进步也有促进作用, 因为与不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能够使部分资源从相对不复杂的中间生产中转移出来。

三、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实证检验

自内生长理论产生以来, 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问题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内生长理论认为,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 而国际贸易是技术进步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并且国家之间的收入差别可以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的差异来解释。但是国际贸易本身会不会知识技术进步的表现呢?

Grossman and Helpman, Goe and Helpman, 等分析了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几个途径。

1、传染途径。

实证研究表明, 经济越开放的国家从其他国家学到先进技术的机会就越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技术落后国和技术先进国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机会, 使前者能够了解后者的产品和技术信息, 从而导致导致技术领先国的技术传染给技术落后国。

2、干中学效应

一个国家的出口厂商会根据外国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 也会在生产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外国同行的知识和技术窍门, 从而在进口中获得进步。

上一篇:语文教学的思维创新下一篇:历史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