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地区

2024-12-03

先进地区(共8篇)

先进地区 篇1

1 日本、美国及我国山东省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分析

1.1 日本的情况

(1) 现状与发展历程。日本的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初, 日本经济处于恢复和打基础的时期, 这个时期日本的农业人口比例较大, 农民的收入也不高。因此, 这个时期主要是发展价格较低的小型机械, 这些机具的推广替代了农民大部分手工劳动, 使日本在短期内就基本解决了粮食的自给问题。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这段时间正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时期, 农业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使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在这期间, 宽幅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都相继问世, 育秧也实现了工厂化。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为第3阶段。日本的农业机械朝着自动化、舒适化方向发展。

(2)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 为促进农业的发展, 日本相继制定了《农业改良助长法》、《土地改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条例, 使农机化事业有法可依, 促使农业机械快速健康发展。同时,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一是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农产品的高价格保证了农民有较高的收入, 使其一年的收入就可购买一件大型农机。二是对政府鼓励推广的机械给予补贴。三是指导新产品的开发。农林水产省制定新型农机开发计划, 并资助一部分资金。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研究所承担基础理论和新机械的研究, 其成果向各个厂家推广。农林水产省的农业研究中心下属有一个农机研究所, 该所重点研究农艺与农机的结合课题。

1.2 美国的情况

(1) 现状和农业装备化历程。美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为半机械化时期。这一时期, 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钢铁开始用于农具, 农具制造业也引进了蒸汽动力, 使各种机具的设计和制造有了迅速发展。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 这段时期是以内燃机、电动机在农业机械上的普遍应用和不断完善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进入了全面机械化时期。农业机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并且在生产的执行组织和管理过程推行自动化、工厂化技术。

(2) 分析。美国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如此的成功, 他们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工业化与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几乎与工业一样快,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业基础的稳固, 又避免了像西欧那些早期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阶段带来农业萎缩的悲剧。二是农业科研和各种服务事业费。其中, 农产品价格支持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农产品供求平衡。农业信贷政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也很大。同时, 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使全国铁路四通八达, 水运便利, 促进了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 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而且推动了农机化发展。三是大力推动农村合作经济为农机化打下基础, 农业合作经济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物质、技术和社会组织方面更为完善。四是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相互促进。农业的区域化是建立了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奶酪带、果蔬区等, 这就给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基础, 机械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化生产, 降低了农产品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五是政府十分重视科研、教育和推广。

1.3 我国山东省的情况

(1) 现状和农业装备化历程。山东省农机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10年的快速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已跃居全国的首位, 已经是一个农机制造业大省。2004年农机工业完成销售收入439亿元, 占全国总量的45%, 生产大中型拖拉机2.72万台、小型拖拉机62.53万台, 均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和全省农机装备的重要制造基地, 也成为山东省制造业的主体产业之一。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山东省农机制造业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2) 分析。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 为农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农机购置补贴推动了农机发展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农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一方面, 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迫切要求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另一方面,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已具备了购买和使用农机的能力。二是农机服务业繁荣发展, 为农机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原动力。山东一直把农机服务作为农业和农村的一个重要服务产业来谋划, 积极引导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和运输4大服务市场,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 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总结

通过对日本、美国及我国山东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总结分析, 可以得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经验可以借鉴。

(1) 建立法律, 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如日本《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使农机化事业有法可依, 促使农业机械快速健康发展。

(2)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 保证农民的收入能购买农机。如日本、美国都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保护, 主要作用是维持农产品供求平衡, 保护农场主在经济危机中不致于因农产品积压、价格暴跌而破产。

(3) 对农机进行科研投入, 指导新产品的开发。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新型农机开发计划, 并资助一部分资金。美国对农业科研除每年拔出大量经费外, 还建立了庞大的公共科研体系。

(4) 大力发展农机售后服务, 促进农机服务业繁荣发展。山东省一直把农机服务作为农业和农村的一个重要服务产业来谋划, 积极引导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和运输4大服务市场,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5) 规划农业生产, 加强农田道路水利建设。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基础, 机械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农业规划与农业机械化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发展农业机械化, 进行农村的农田道路水利建设, 规划作物的种植分布可以为农机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先进适用农业装备的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3 广东的努力方向

(1) 发展重点。一是下大力气改变动力机械不足, 大中型机具少, 拖拉机生产与配套农机具生产脱节现状。重点开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所需装备, 普及机械化育插秧。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设备, 支撑广东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上档升级, 形成优势产业链。谷物、土特产烘干设备逐渐采用隧道式自动输送机械, 推广适合广东省水田面积大、阴雨天气多的农业装备。三是发展出口型产品。东南亚地处热带气侯, 与广东省比较接近, 广东农机产品进入这些国家比较容易适应。

(2) 加强企业建设。一是质量为本, 广东省原材料、劳力的成本比内地高, 中低档产品优势不大, 但是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的农机产品一直畅销不衰。二是名牌名品工程, 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推进重大装备企业的强强联合,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兴企。重点加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及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重用;建立完整的、有保障的从业人员质量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四是科研强企, 搞好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 促进农业装备的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张旭.日本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机械化, 1998 (7) .

[2]李凯恩.美国农业和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J].农业技术装备, 2008 (9) .

[3]杨自栋, 张道林.加快山东省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7 (12) .

[4]吴书明.振兴四川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 2006 (5) .

[5]申承均, 陈海艳, 李智.振兴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的对策与建议[J].农机化研究, 2008 (3) .

先进地区 篇2

一、学习考察的简况

我们这次考察途径上海,先后到达以园林建设闻名国内外的苏州、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的昆山市、有“小商品海洋”之称的义乌市和民营经济相当发达的温州市等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这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情况,找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落后的根源,增强发展的欲望。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对我来说可谓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备受启迪和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及紧迫感。

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一)概况

我们所到的四个城市人口都不多,但他们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很大,人均收入水平很高。我们考察的苏州市总人口591万,改革开放后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700元,财政收入409亿元。昆山市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市户籍人口仅有62万创造了gdp430亿元,创造了人均gdp70000元的奇迹,财政收入66.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中昆山市位居第二。义乌市通过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为基础,实施“以商兴工”、“贸工联动”的战略,形成了自身的产业基础,提升了整体经济效益,国内生产总值188亿元,财政收入2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农民人均收入6147元。温州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是浙江的经济启动力,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源地。温州人口750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元,农民人均收入5548元,收入水平在全国33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中排第三。

(二)特点

通过这交考察,我们从中认识到这几个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1、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创新的力度,这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的先决因素。这次考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领导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都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从自身做起,敢于突破旧框框、旧条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想人之所未想、干人之所未干,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他们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抓工业建设的工作非常早、非常及时,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全市上下办工业、求发展、多招商、多引资的大好氛围。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注册内资444亿元,园区吸收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0强在内投资67个项目。昆山以台资密集而闻名,有“小台北”之称,全市共有外资企业3400多家,其中有台商1800多家。

2、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强劲。华东地区这四个城市抓经济发展相当突出,经济建设的速度相当快,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我们所到的温州人口只有750万,但经济实体相当强大,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国内生产总值由13.2亿元增加到的1220亿元,翻了5翻,年均递增长工15%;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35亿元迅速增加到的152亿元,年均增长21%。昆山gdp年均增长25%以上,其发展的要求是gdp实现540亿元,财政收入80亿元;到则要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和1000美元。义乌市本地人口只有68万,却在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7位,综合竞争力居全省22个县级市首位。

3、工业发展主导地位突出,园区龙头作用明显。这次考察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城市的工业发展强劲,抓工业发展主导地位非常突出,园区龙头作用非常明显,园区创造工业总产值与gdp绝大部分,为财政贡献相当大,二、三产业的比重占绝大部分比例。如苏州市工业总产值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7.8%,温州的工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分布中也很大,其农业占4.7%,工业占57.2%,第三产业占38.1%,工业和三产业占绝大部份。昆山市工业产值达到800多亿元,全市新增私营企业近3400家,注册资金36亿元,今年14月份就有1400多家企业入户,平均每天有几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始终作为昆山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全市经济的龙头来加快建设,该工业园区gdp、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占全市的50%左右。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于1994年,从园区成立实施启动到9年的时间里,园区开发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亿元,实现gdp365亿元,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到45%,园区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的工业产值,22%的注册外资和28%的进出口额,园区龙头作用相当明显。

4、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巨大。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实体之一,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的经济主体。我们所到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相当快,今有“温州经济是民营经济”之说。温州民营经济占93.8%,民营经济占gdp80%,温州全市个体工商户22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3万多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6%,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左右,创造的外贸出口额中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民营经济在温州经济舞台上显出举足轻重的地位。义乌的民营经济发展也相当快,素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之称,抓市场个体经济的发展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义乌拥有市场经营面积15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4.1万个,经营人员16万人,市场内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50万种商品),自1991年开始市场成交额连续位居全国各大类专业市场榜首。义乌靠着大多数的个体经营者创造了一个“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国际商品市场。

5、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与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机遇一纵即逝。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所到的几个城市在发展中都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与资源优势来发展经济。如苏州的工业园区抓住了中新合作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外事管理、物流通关等许多方面授予园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全力以赴推进高新技术、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等的发展。昆山技术开发区则充分利用东靠上海44公里、西邻苏州77公里、是江苏省的东大门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重点瞄准科技含量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功能较强的外资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商和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国内重要的工厂生产基地之一。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则抓住小商口的聚集效应,利用传统的小商品集散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市场,通过“义博会”发展壮大小商品的集散经销,捕捉了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地域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产业,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工业以外,他们也善于抓住自身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如苏州市利用自身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景区”优势,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提升优化“三古一湖”旅游品牌,推出环古城水上游、大型现代月芭蕾杂技舞剧“梦苏州”等,单旅游总收入就达到236亿元。

6、树立科学发展观,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城市,他们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上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投入建设,营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如苏州市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同时,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10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1认证,被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的示范区。昆山在经济建设中则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口号。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他们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是高标准的,规划是科学化的。如义乌市统筹城乡发展,做好高标准的规划,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编制了“一体两翼”的战略性规划和城市中心区规划,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向企业转变三个转变,市域共享现代文明。体现了他们城乡发展、规划的严要求、高标准。

7、突出科技兴市(区),重视人才使用。华东地区四市都较突出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重视对高新科技人才的招揽和使用。如苏州市在发展中坚持人才战略,积极实行“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的方针。苏州工业园区,创新一批高新技术培育体系的建设,设立了一批科技、培养人才等的专项基金。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该园区经高薪聘请吸纳聚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2万名,并且还要争取在博士生、硕士生和留学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占区内就业人口比重的15%左右。如温州的企业自己设有生产技术,就花巨资向人家购买,或者重金请人家帮助开发,温州的企业自己没有人才,就千方百计到各地招揽人才,别人是到温州招商引资,而温州是到各地招人引智。昆山市则是专门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到国外学习外语等知识,回国后专门为昆山市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作贡献。

先进地区 篇3

一、上海图书馆发展概况

1997年1月1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0年, 为全面推进上海市信息化建设,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实现资源共享, 上海图书馆提出建立中心图书馆管理模式。此外, 为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发展愿景, 上海图书馆在进行机构调整、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过程中, 把建设“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

目前, 上海图书馆馆藏达5 050万册 (件) , 文献资源采购经费每年有9 000多万元, 其中中文文献经费占40%, 基本上是全品种采购。在外文文献上, 与上海市的大学图书馆实行联合采购。另外, 在开放服务和文化交流层面, 上海图书馆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1996年, 上海图书馆新馆开馆伊始, 即提倡“365天天天开馆, 360行行行可以办证”, 极大地方便市民借阅图书。上海图书馆还致力于多民族文化的文献采访、文献标识、读者导引及各类读者服务。其多媒体导读为市民提供了中、英、日3种语言的导引服务, 各类标识均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 以满足在上海城市居住或作短暂停留的外国人士利用图书馆的需求。

二、深圳图书馆发展概况

1. 深圳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2003年,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图书馆之城”。为此, 深圳市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深圳市社区 (村) 图书馆业务规范》、《深圳市社区 (村) 图书馆达标评估标准》和《深圳市街道图书馆业务规范》, 保障“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实施。2003年, 深圳市文化局制定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 (2003-2005) 三年实施方案》。截至2009年年底, 深圳市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4级图书馆网络, 大大方便了市民借阅图书。基本达到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实现了全市公共图书网络互联, 书目数据统一检索, 图书借阅“一卡通”, 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水平。

2. 深圳图书馆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理念。

开放, 即对所有人开放, 所有文献都开放;平等, 即所有来馆读者, 都会得到一视同仁的服务;免费, 即公益性服务范围内的项目一律免费。

3. 自助设备的大量应用也是深圳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一大特色, 是以技术促服务理念的落实。

自助服务的广泛应用, 极大地

方便了读者, 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圳图书馆是全国第一家全面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 在应用RFID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了“文献智能管理系统”, 用电子标签取代了原有的条码和磁条等传统技术。RFID的全面应用引起了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

4. 推出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

深圳图书馆推出的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是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5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是一个全新的服务系统。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是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发展模式, 可自由布局在深圳市的每一个角落, 扫除图书馆服务盲点。

三、对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1. 政府要高度重视, 并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处于责任主体地位。除了保证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初期的启动资金之外, 还需要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政策, 保障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日常运作经费。另外, 还应明确规定图书馆经费的增长幅度与正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相适应, 以保障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2. 实行总分馆制。

总分馆制, 是指在大中城市具有相当规模、业务基础雄厚、设备条件好、人员素质高、服务工作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中心图书馆, 与其领导下若干个分馆构成的管理流通服务体系。此体系的优点在于:统一管理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人、财、物, 按照各区域特点合理配置资源;统筹规划图书馆服务网点布局, 优化设置, 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统一采访, 统一编目, 统一配送, 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 避免重复浪费;统一规划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3. 在发展过程中, 实现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筹划未来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体系, 对其布局应有科学的规划, 努力打造15分钟图书馆服务圈, 争取在2.5万人生活的聚集区设立小型图书馆, 以就近、方便读者为原则。在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的情况下, 还可辅助于流动图书车的形式, 定期到较远的地方, 送书上门, 方便广大市民利用公共资源。

4. 注重人才培养。

赴省内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篇4

这次考察学习,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年初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推进思想解放、促进工作落实、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实际步骤、重大举措。期间,既学习考察了这些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又参观学习了市场建设、城市建设、农业调整和产业化;既考察了大型国有企业,又参观了外资、民营企业、以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还学习了这些地方的改革改制、管理运作、考核激励等多方面的经验,收获巨大且是多方面的。组织这样阵容庞大、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省内考察,在我市还是第一次。这次考察安排紧凑、组织周密,短短9天的时间,考察了11个县市区的61个参观点,行程2500多公里。所到之处,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在家的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陪同,不少地方和单位还打出了欢迎的标语和字幕。考察团的同志,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以学先进、取真经的虚心诚恳态度,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参观考察、一路惊羡不已、一路发奋立志,大家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讨论,反思自我,查找差距,衡量目前的发展状态,谋划迎头赶上的措施。11月30日下午,考察团全体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畅谈了学习考察的感受,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就本部门和全市的加快发展谈打算、谈措施、提建议;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作了中心发言,高度概括总结了这次学习考察的收获、先进地区的特点和经验,从思想观念、发展干劲、运作办法、落实力度方面深刻剖析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干的问题。

这次省内参观考察明显感到,南方发达地区的发展是生龙活虎,省内各地也是虎虎生威。这些地方热气腾腾的发展景象、咄咄逼人的发展气势,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工业发展的投入和层次、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革力度和开放广度、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群众的富裕程度特别是强大的发展后劲,都令人赞叹不已、惊羡不已。尤其是原来与我们不相上下甚至落后的一些市突然加速、迅速崛起,更使大家感到紧迫紧张、发热发慌,也激发了知耻后勇、发奋图强的决心和斗志。这次考察受到的震憾和冲击是历次外出考察所没有过的。

一、考察地方的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近几年来,这些地方的发展都打破了一般性的规律,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黄岛区1995年的GDp还仅有22.8亿,去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69亿,地方财政收入9.6亿,人口不及我们的1/3,财政收入却是我们的2.5倍;崂山区95年的GDp是36.6亿元,财政收入和我们差不多,去年GDp是126.3亿,地方财政收入13.2亿,接近我们3倍;即墨市95年的财政收入比我们还低2300多万元,去年的GDp达到了161亿,财政总收入达到了10.6亿元,比我们高出了4个多亿。荣成、文登、蓬莱、龙口的发展速度都很惊人。67万人口的荣成市去年GDp达到22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48亿元;66万人口的文登市去年的GDp是1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68亿元;45万人口的蓬莱市去年的GDp是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人均GDp2万多元;62万人的龙口市去年GDp162亿,地方财政收入5.1亿,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位居29位,列全省第3位;寿光市在90年代中期与我们不相上下,95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甚至比我们低300多万元,去年完成GDp1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是5.2亿元,高出我们7000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邹平县,95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仅有5000多万元,去年的财政总收入达到了7.3亿元,这些年的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近30的增速。由于这些地方经济实力强,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邹城市在城区规模宏大的文体设施就有“三场一馆”(人民广场、体育广场、文化广场、历史博物馆)。参观的邹城市新一中,总投资1个亿,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其规模气派可与国家大学媲美;新建的高档体育馆总投资8000多万元,能承担国家级文体赛事。确实是财大气粗,有钱办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先进地区 篇5

图书馆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 而且还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传播信息知识的重要基地;图书馆不仅是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文献情报资料的中心, 而且还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最好课堂。图书馆通过自身的社会文献流的整序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 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的职能。各类各级图书馆不仅在我国发达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我们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中, 同样也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 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阵地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是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 利用图书馆自身的宣传优势,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宣传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民群众, 特别是要使我们的青少年在思想认知上, 在道德观上, 在人生价值观上日趋净化和完美。这就是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所在。同时, 这也足以证明图书馆能够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 通过多途径努力向人们充分展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巨大作用。

2. 图书馆隶属于上层建筑但又服务于经济基础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循序渐进的, 它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大量前人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数据资料作参考。正是图书馆能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来帮助科学家、企业的研究人员及其他行业解决科研、生产中的难题, 使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出新技术、新产品, 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和质量, 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从而我们不难看出, 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始终努力不懈地直接或间接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物质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中, 提供着较为全面的优质服务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 图书馆在广大民众文化知识素质方面具有普及大众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它通过在生产者中广泛普及科技知识, 以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只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建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 我们才能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 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 才能进一步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由此可见,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还是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同样既担负着为经济建设、科研生产服务的重任, 又担负着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一句话,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及其图书馆人辛勤的劳动。

二、以党的重要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 用创新的理念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积极为本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1.在知识经济时代,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是文化、知识的创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义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事实证明, 创新不仅让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先行了一步, 而且也使他们的图书馆事业迈出了一大步。

3.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要求图书馆也要同步发展。在当代社会, 经济和文化越发展, 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就越大, 且对图书馆工作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当前正值我国实施新议论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给西部地区又一次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西部要开发要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定也要同步发展。从辩证的角度讲, 首先, 少数民族地区要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春风, 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事业。经济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基础,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图书馆的各项事业尽快走出困境并得以发展。其次, 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在新形势下, 以建设“先进文化”理论思想为指导, 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本地区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支持, 使其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更好地发挥其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第三, 要继续不断地提高图书馆队伍自身素质。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 图书馆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人来做的, 图书馆员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质量的好坏。因为文献资料中蕴藏着宝贵的资源,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素质馆员们的采集和挖掘之后, 才显露出他们潜在的社会价值, 并又为社会及科研所利用。因此说, 任何一个图书馆, 包括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 要想很好的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每一个图书馆员就必须转变观念, 用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必须树立甘为人梯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好思想、好品德。作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 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要重视图书馆队伍素质方面的培养, 特别是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图书馆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图书馆经费要统盘考虑, 其中包括对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培训经费。目前, 少数民族地区各类级别的图书馆, 都奇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多投入重培养, 使我们每一位图书馆馆员都能通过培训获得较为全面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及计算机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资料工作中的处理和应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迈开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的步子, 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先进地区 篇6

自2013年10月, 历时9个多月, 共2批5个单项的甘肃省庆阳市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竣工投运, 工程共完成概算批复投资4 988万元, 使3 975户19 421人无电人口受益。这其中, 庆城县就占总投资的85.2%, 惠及3 810户17 087人。工程量之大、时间之紧、施工之难可想而知。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人物, 难怪苏保华经常会“难以忘怀”。

现场——进度中的揪心

“2014年4月26日, 天气:晴。现在已经是晚上21时6分, 我独自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 因为明天有12个施工作业现场, 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施工二队贾居和施工队实施的翟家河乡共和村老沟自然村005—008号杆导线的架设任务……”

在苏保华的日记里, 记录得最多的是一些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现场。005—008号杆段的导线架设之所以记入了苏保华的日记, 是因为这是一个跨越较大的10 k V独立档, 杆段之间要经过一条深沟, 也就是说, 在两个小山梁顶上矗立6基独立杆, 档距超过400m。第二天就是放线紧线的日子, 苏保华头天晚上在日记中写道:“明天就是放线紧线的日子, 我心里还是没有底, 因为这段线路架设实在困难重重, 地形条件差, 山沟中树木密集, 沟大而深, 我实地勘察了好几次, 尽管制定了好多措施, 但心里还是很惦记……”

第二天早晨6时不到, 苏保华一行就早早地来到施工现场, 指挥大家放线、紧线, 顺利完成了这档让他近几天一直“惦记”着的独立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弟兄们很给力……”当天日记中苏保华这样记录。

协调——过程中的艰难

谁都知道, 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建设中, 会时不时冒出意想不到的协调困难, 尽管老百姓盼电心切, 但牵扯到个人利益时, 有时候个别老百姓还是会生出诸多羁绊。

协调过程中, 啃下了多少个“硬骨头”, 在苏保华的日记里也记录得一清二楚。

“2014年5月19日, 天气:阴转多云。今天又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 因为就在今天, 我不仅解决了工程被阻的现状, 而且还解决了两户人家多年来的积怨。嘿嘿, 咱还是个邻里纠纷的‘调解员’呢……”

从当天的日记里, 可以读出苏保华对自己当天工作的满意程度。

苏保华说, 庆城县的无电户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长庆油田相继进驻庆城县马岭、翟家河、卅铺镇等3个乡镇13个行政村, 早早地为这里通了电。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 油田相继搬迁, 该地区电网无人管理, 设备年久失修, 慢慢变为无电区。苏保华坦言, 由于石油开发占用老百姓的田地, 有些老百姓好多年用电都没有交过电费, 都由石油企业垫付,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 个别老百姓还是配合不力, 协调动员工作在通电过程中还是比较棘手。

苏保华的日记中写到的, 就是一户人家不让在自家田地里立电杆, 经过他的再三沟通和协调, 总算没有耽误工程进度, 而且还解决了这户人家与另一家人几年来的私人积怨。

家事——难舍中的情怀

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电网建设者, 难免会出现顾不上家的现象, 尤其在施工的紧要关头, 上天好像总爱把家事、工作有意堆在一块似的, 让人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在苏保华的日记里, 这位44岁的汉子就记录了一次这样两难选择的“家企抉择”。

“2014年6月14日, 天气:晴转多云。距离无电地区通电工程要求竣工的时间只剩16天了, 目前还有4个自然村未通电, 12个自然村的工程未进行自检验收, 我心里十分着急。明天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庆城县无电地区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察, 恰巧前天88岁高龄的父亲住进了医院, 我不能不照顾呀!但工程到这个节骨眼上, 也需要人‘照顾’呀!唉!唉!古来忠孝不能两全啊……”

第二天, 苏保华还是毅然决然地出现在蔡口集自然村的工程现场, 又是指挥, 又是搭把手, 又是叮嘱施工人员注意安全……完全把父亲住院的事儿放在了脑后。

苏保华说, 线路工身上的这种事很多很多, 在无电户通电过程中, 好多人都放下了家里的大小事儿, 始终坚守在一线, 他作为庆城县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办公室的负责人, 又是无电工程的直接负责者, 工期这样紧, 在家事和工程的事上, 肯定要选择后者……

先进地区 篇7

1970年12月, 大兴安岭地区革委会档案室从办公室独立出来, 正式对外挂牌为档案局。历经几代档案人的不懈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近2 000名专兼职干部的地、县、乡、村四级档案管理网络。近年来, 在省档案局的亲切指导关怀下, 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 紧紧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认真践行“为党管档, 为区铭史, 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 坚持以构建完备的生态档案为主轴, 着力推进“档案资源、安全保密和服务利用”三大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档案馆服务功能, 大力提高档案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 全区档案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领导重视, 档案事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档案是历史丹青, 文化传承, 国家记忆,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 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坚持把档案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体系, 置于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每年定期召开档案工作会议, 依法组织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培训, 不断增强各级各界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着力形成了党委和政府领导, 档案部门归口负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和主管档案工作领导多次深入档案局 (馆) 检查指导, 并在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现任地委书记贾玉梅亲自听取档案工作情况汇报, 对档案工作目前存在的馆舍面积不足、功能不全及领导职数和编制核定等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批办意见。行署副专员庞洪峰作为主管档案工作领导, 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深入档案工作一线调查研究, 协调有关部门为档案馆选定新馆, 并为档案馆新馆改造争取专项维修资金近百万元。

地委办、行署办在历次机构改革中, 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全区档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通知》等文件, 确保了全区档案局 (馆) 机构规格不降, 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的稳定, 推动了全区档案馆舍建设、设施设备的不断投入, 为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基层党委、政府不断加大领导和保障力度, 近年来, 累计争取和投入资金1 000余万元, 新增馆库面积达9 970平方米, 拟建档案馆库6 000平方米。按照地委主要领导的意见, 已经确定地区档案馆将整体搬迁至原地区公安局西侧1—3楼, 面积是现面积的1倍达3 000余平方米。目前按照《档案馆设计规范要求》, 库区独立封闭工作已经结束, 正在等待安装气体灭火设施及密集架等设备。加强了对列入国家计划的县级档案馆库建设的监督和指导, 我区共有4家档案馆已申报成功, 获得国家专项投资, 有力地促进了地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 全区已经建立5个国家综合档案馆, 8个林业档案馆和302个档案室。其中, 有5个林业档案馆先后晋升为“企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

广泛征集, 档案资源体系日臻科学完备

档案资源建设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石, 是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近年来, 大兴安岭地区坚持以建立健全覆盖全区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方向, 在着力推进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促环保等重要领域建档工作的基础上, 各级档案馆充分注重档案特色和价值, 积极顺应形势的发展和全区工作大局的现实需要, 着力强化生态文明战略、重大项目建设、林区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及营造林工程、水利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档案资料的收集, 做到应建尽建、应收尽收, 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林区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同时, 加强了地貌物产、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著名人物等具有社会文化利用价值档案的征集力度, 先后征集了鄂伦春族名人关小云同志《鄂伦春史编》全部图书资料, 刘玉亮的《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及雕刻艺术》丛书全套, 《塔哈河文艺》、《五味文学》等地方期刊、老知青图片等珍贵档案资料。通过积极对外开展档案征集, 共征集重要历史资料和历史人物李金镛的资料复印件200多页, 制作皇帝朱批仿真件13件, 弥补了全区档案馆没有清代历史档案的缺憾, 为全区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目前, 全区管理档案资料总数达125万卷 (册) 。其中, 地区馆藏档案门类已由3类7种增加到5类20种;全宗由32个增至97个, 增长了203.1%;档案资料由21 744卷册增至70 069卷册, 增长了222.2%;检索工具由300册增到632册, 增长了110.6%。

强化管理, 档案安全防控全面提档升级

确保档案安全保密, 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底线。多年来, 全区各级档案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把筑牢思想防线、提高安全意识作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 层层制定了《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库房管理“八查八看”制度》、《安全防护“五必须”制度》和《管理员岗位职责》, 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全方位的档案安全保密执法检查, 每年组织两次应急演练, 每年聘请安全消防专业人员进行一次专业培训和设施设备检查, 确保绷紧档案安全这根弦, 一刻也不松懈, 须臾也不放松。与此同时, 积极改善和加强档案保管保密的硬件建设, 认真落实档案管理七防措施及信息技术防范手段。特别是新馆址确定以来, 在气体安防项目、外部防护设施、档案装具方面已经获得预算资金近150万元, 届时, 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将得到全面提档升级。

深度挖掘, 档案文化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各级档案部门把创新档案文化功能作为繁荣林区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馆藏优势,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 不断推陈出新, 以编研文化精品或警示后人、或资政诊脉。先后编纂了《大兴安岭地区5·6和5·7两次特大森林火灾》、《大兴安岭地区区划体制文件汇编》等19种300多万字编研成果, 地区档案局编辑刊发30期《大兴安岭档案》, 为12部县、区、林业局志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档案依据。编辑出版的《大兴安岭地区档案志》,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地区档案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地区档案馆先后编辑了《翻阅兴安》、《兴安记忆》、《兴安档案记忆》等图文集册, 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兴安岭发展变化的历史。通过图像、声像、文字等载体档案, 为林区举办的国际蓝莓节、北极光节各种重大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档案资源在服务大局中的资政铭史作用。

以民为本, 档案服务利用更加贴近群众

全区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树立全新的档案服务意识, 找准档案工作服务的最佳切入点, 紧紧围绕领导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群众需要, 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地区档案馆将最为便民的楼层规划为查阅服务区, 设立了登记室、查档室和网络查阅室, 积极简化档案利用程序和手续, 实现利用零收费, 无偿提供复印, 尽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 努力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发挥查阅中心和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两个窗口作用, 提供现行文件31 373件次, 免费提供利用档案98 501卷、资料4 091册, 利用者达11 321人次, 全区利用档案在清欠等方面挽回经济损失总额达176 650万元。同时不断拓宽档案利用渠道, 实现了现行已公开文件内网接收保存, 向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使查阅服务中心成为群众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信息超市”。

依法治档, 法制宣传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 坚持以一法一规一条例为行动总纲,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不断完善档案执法责任制, 规范执法行为和程序, 提升档案执法人员素质, 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按照行署统一安排, 对档案审批事项进行了3次清理, 进一步规范了档案审批工作。为确保全区各级档案馆 (室) 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制定下发了《大兴安岭地区创建地级规范化档案馆 (室) 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档案依法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好了准备。近年来, 全区加大档案执法检查, 对规范化管理单位坚持开展执法年检, 及时纠正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地区档案局成立检查组, 每年对全区3县4区14个企业及106个地林直、中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执法检查, 并在全区进行通报, 通过执法检查, 增强了立档单位依法管档的自觉性, 有力促进了全区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 坚持把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列入普法规划, 各级档案部门结合实际, 采取不同形式对档案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和宣传。近年来全区共组织各类档案学法活动近30余次, 参加学习达700余人次, 印发档案法律法规原文900多份, 举办档案知识竞赛和档案征文共4次, 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知晓率与普及率。乘借6·9国际档案日契机, 广泛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 向全体档案工作者致发了慰问信, 行署主管领导和档案局主要领导分别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 通过报纸、网络全面宣传了档案工作发展综述。通过召开纪念会议、悬挂宣传挂图等形式广泛进行了法制宣传, 组织开展了征文活动并被省档案局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积极开展了向省档案系统推荐“最美龙江档案人”工作。我区原漠河县档案局长刘艳玲、现韩家园林业局档案科长崔秀霞2名同志入选, 事迹录入省档案系统《最美龙江档案人》一书中。崔秀霞同志在全省“最美龙江档案人”表彰会上作为9名宣讲人之一作了典型宣讲, 进一步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改革创新, 数字档案建设有条不紊推进

为实现全区档案管理现代化, 各级档案部门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 积极探索本区域内档案数字化建设途径, 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针对制约档案馆数字化工作的瓶颈问题, 地区档案局将开发档案馆数字化管理软件、重点音像档案抢救及数字化、档案特藏室建设列为突破重点, 推动档案馆数字化及特藏工作的开展。一是开发数字化录入软件。为推进数字化录入工作, 地区档案局与大兴安岭云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研发合同, 开展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制作, 目前软件已经制作完成进入试用阶段。二是推进重点档案抢救及档案数字化工作。地区档案馆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 对1964—1995年间644件记录地区重大事件的声 (音) 像档案开展技术性保护和抢救。呼玛、漠河两县开展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任务。各级档案部门不断开展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累计录入文件级目录10万条, 案卷级目录6万条, 全文扫描2万多卷。

固本强基, 档案队伍素质整体全面提升

全区各级档案部门以打造“业务精、能力强、甘吃苦、愿奉献”的档案干部队伍为目标,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 全面加强了档案部门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营造了务实、高效、想事、干事的良好风气。通过竞争性选拔等多种方式积极配齐配强了地县两级档案部门班子。地区档案局积极强化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为青年干部争取科级职数, 使一些能力强、专业精的普通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据统计, 近几年全区档案部门通过竞争上岗、轮岗的干部达20多人次, 实现了全区档案干部队伍的自然承接和过渡, 保证了档案干部队伍的延续性, 同时激发了档案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几年来, 全区先后涌现出国家和省级先进工作者、企业十佳档案工作者26人, 最美龙江档案人2名, 被国家档案局授予国家二级企业目标管理突出贡献荣誉8人, 被省档案局授予先进集体12个。

先进地区 篇8

1 调查分析

1.1 调查的对象

国外发达国家: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英国;

国内先进地区:台湾、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

1.2 调查的主要内容

时代背景 (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国家对教育的投入、18-60岁劳动力资源) ;宏观 (政府) 情况 (机制、体制、法律、法规) ;中观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职教集团) 情况 (政策、法规) ;微观 (学校、企业) 情况 (具体措施、执行效果) 等等。

1.3 经验分析

1.3.1 从不同视角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

(1) 从学生的角度看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既是企业的需求, 也是学生的希望。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既是对他们员工理论知识的一种补充, 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知识, 缩短了立足岗位的距离。同时学生到企业实习, 最清楚要学什么, 为什么学, 为谁学, 怎么学, 学习目标更明确, 从被动到主动学习, 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规划自己的未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职业教育的学生都积极踊跃到企业去实习, 甚至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工学交替, 并且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赠送给企业。如日本和天津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2) 从学校的角度看

行业企业既是职业教育的需求者, 也是职业教育的提供者。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 为行业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行业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 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职业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的人才, 满足社会、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但是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的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这是由于其不稳定性所决定的, 与此相应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单凭职业学校自身是培养不出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能够很好地解决人才与社会需求符合的问题。

(3) 从行业企业的角度看

与普通教育相比, 职业教育同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并要求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技术岗位工作。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满足行业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4) 从政府的角度看

政府应当利用组织、管理、协调等职能进行干预, 缓解企业短视行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并利用监控、约束和强制措施保障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和有效进行, 再次政府应当加大财力和人力的投入, 搞集团化发展, 促进职教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 组建行业性、区域性或跨行业、跨区域的职教集团。把校企合作由相关政府党政一把手来抓, 并且作为他们的工作业绩考核。如天津市在“十五”期间, 职业教育经费共投入48亿元, 其中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28亿元, 行业投入20亿元, 民办资金注入3亿多元, 引入外资l亿多元。目前, 天津市80%的高职院校和70%的中职学校均由行业举办, 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 多种形式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1.3.2 从校企合作的方式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

目前, 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方式很多, 主要的有:

德国的政府主导下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就是培训中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齐头并进。学生一边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一边以学徒身份到企业实习。“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其中一元是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职业学校的课程中有五分之三是围绕着职业岗位进行的专业教育;另一元则是在企业培训。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单轨制, 即是指没有与普通教育彼此平行的职业教育系统。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

天津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以工作为本位。

北京的主模式:一个学校与一个或若干个企业直接建立合作关系;新势力:以专业为纽带多个学校联合与同领域的多家企业同时进行合作;新动向:一个国际企业与北京市职业教育整体的合作;新平台:以教师培训基地带动校企合作组织化发展。

上海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专业为纽带, 以一所或几所职业院校为核心, 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与, 以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为目的, 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形成的非独立法人组织。

广东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配合, 成立实训基地”模式;“校企联合, 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宁波的“办校进厂、引厂入校”等新型合作模式。

选择校企合作模式, 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态度以及政府的经济条件, 选择双赢的合作方式, 并且要适时调整, 不断改进, 持之以恒, 方能取得很好成效。我们认为“双元制”模式、“办校进厂、引厂入校”模式、“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和“集体化发展”模式等比较好。

1.3.3 从领导重视程度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

凡是政府相关领导高度重视, 把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大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保障其正常和有效推进。同时,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中介、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四位一体”运行机制, 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2 调查结论

2.1 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共同性

(1) 适合国情的运行机制

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驱动措施, 包括:法律驱动——通过国家法规来强迫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政策驱动——政府代表社会统一协调职业教育和企业两大组织, 协调的主要手段是财政、税收、国家教育专项资金等;契约投资——校企双方就合作事宜签订协议、合同等, 明确规定双方合作的内容、权利、责任与利益分享的合作方式;单方支付——学校和企业出于自身组织发展的需要而向对方购买服务的行为;无偿资助——企业作为社会的一种生产组织, 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 肩负着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提供合适的、多样的资助。

(2) 灵活多样的参与模式

德国的政府主导下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下的“双元”模式;美国的政府主导下的单轨制;日本的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等。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参与模式, 使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蒸蒸日上。

(3) 富有雄厚的职业教育基础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先进和最具代表性的, 它们的职业教育背景具有共性:工业革命早已完成, 产业水平世界领先, 人均GDP在4万美元左右;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 建立了终身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相融通;教育投入早已超过占GDP的4%比例, 有的超过10%以上;法制健全, 国民素质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2 国内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共同性

(1) 构建了较好的运行机制

政府重视, 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各省市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他们有较完善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合作的法规体系,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加大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构建“政府主导、行业中介、企业参与、学校主动”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使学校和企业都得到了实惠, 因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 探索了多种的参与模式

天津的“工学结合”模式;北京的新势力、新动向、新平台等模式;上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宁波的“办校进厂、引厂入校”等模式;广东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适时调整, 不断改进, 持之以恒。

(3) 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基础

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驱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是浅表和短期的;没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而且企业用工水平低下;人力资源过剩, 企业只用人而不培养人等。

3 政策建议

3.1 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是关系到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如何同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的大问题。

政府要行使主导作用, 避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走歪路, 行业企业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

3.2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中介、企业参与、学校主动和学生支

持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 明确职责, 使它们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3.3 广泛宣传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人人都来关心和参与职业教育。

因此, 建议重庆市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并建立一整套监督系统, 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其内容包括如下:

(1)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教育 (企业和学校) 经费补贴机制。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就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 运用经济杠杆去撬动行业企业这一巨大的职业教育资源宝库, 让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长远、健康、稳定的发展。

(2) 建立 (恢复) 行业协会, 解决编制、经费问题, 并赋予引领、指挥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权力, 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行业牵头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制定专业培养标准, 编写适应产业发展的教材, 加强教学指导, 组织教学实验改革, 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 参与教师职称的评定。

(3) 建立校企合作发展奖励基金, 主要用于资助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设立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等校企合作项目;资助职业院校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发生的物耗能耗给予适当资助;对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表彰;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奖励、表彰促进校企合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其他有关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费资助。

(4) 全面推行“学分制”, 推广中-澳职教项目。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 分阶段完成学业, 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5) 对企业专项培训进行资助。政府在开发各类教育于企业时, 不忘加以经济上的资助, 企业因此可获得相应的启动资助和完成资助及奖励。

(6) 减免教育附加税。企业能够证明自己在职业培训上的开支达到其年度员工工资总额的5%或更多, 即可免除相应的税收。中型及其以上的企业至少与三所职业院校实行联合办学, 学生人数达500人以上, 返还企业教育附加税。

(7) 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销售收入达10亿元) 要投资办自办或联办职业院校, 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或就业人数500人以上的企业要积极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

(8) 大力推进区域开放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 建设若干个由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区域共享的综合性开放实训基地。

(9)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严把职业院校教师入口关。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实际工作经历, 建设真正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0) 实施三项制度: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制度和互通资格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

(11)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 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宣传, 从而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总之, 领导高度重视,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加大资金投入, 选择适当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中介、企业参与、学校主动和学生支持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 明确职责, 使它们在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就能迎来职业教育的阳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月望: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引导的职教发展新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8期

[2]谭绍华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研究,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3]冯旭芳、李海宗:德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探索, 2009年第1期

上一篇:AZ91D压铸镁合金下一篇:政府性债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