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2024-09-11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共12篇)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1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于2013年8月16日由财政部发布, 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财政部已经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全国师资培训班, 估计不久将在全国会计界, 尤其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业余时间, 笔者细研《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认为, 会计人员学好该制度, 将会为企业成本核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几大突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较于原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出现如下几大突破:

(一)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统一了企业成本核算标准

我国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行业成本核算办法等财经法规。建国迄今, 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将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十大行业企业做出统一的企业成本核算标准。除了金融企业外, 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这就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及各行业成本比较做出了统一的规定, 同时, 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而便于各类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成本核算,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带来莫大的方便。

(二)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当前, 我国税收管理水平已经走上一个新台阶: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工作要通过计算机实施。大企业已经采用ERP、SAP等技术进行采购管理、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向信息化转变。但是, 按照财政部门出台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核算, 强化成本管理水平, 还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有一个新标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第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成本核算各项基础工作”。允许“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 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鼓励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推广应用, 必将促进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 适当举荐“作业成本法”, 提高产品成本会计信息质量

作业成本法对资源、作业、存货、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 它不仅涉及生产过程, 而是立足于购销存全程的成本管理。即将产品成本视野延伸到市场需求阶段, 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 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因此,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允许企业“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四) 从新定义“产品”概念, 扩大产品成本核算范围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明确规定, “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产品而发生的各种支出, 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里的产品, 不仅包括生产的财产物资, 也包括提供的各类服务。这就为企业成本核算从各类物资生产成本的核算扩大到提供劳务的成本核算, 从而扩大了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各类财产物资生产存在成本核算, 提供服务同样存在成本核算。

二、学好成本核算制度, 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人力准备

如其所述, 财政部已经在河北省涿州市举办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全国师资培训班, 通过培训师资, 为各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培训学习做好师资准备, 为各地培训师资做好准备。同时, 各地财政部门可以组织会计人员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贯彻深入会计人员心中。此其一也。

其二, 各单位应主动组织会计人员、车间核算员等专业技术人员, 乃至企业员工培训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讨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兴起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高潮。通过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宣传, 使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增强控制成本的意识, 充分认识统计核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性。要把产品成本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费用, 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最后, 财政部门通过各种形式, 宣传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财政部门可以采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宣传月、宣传周形式, 或者通过新闻媒体、阅报栏、报刊杂志等形式, 宣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还可以举办《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知识大赛, 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学习。

三、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只是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 更困难。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只是为搞好成本核算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准备, 学习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是将其应用到成本核算工作中, 做好成本核算。这就是贯彻执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学好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

(一) 学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的要求, 为进行成本审核和控制, 正确计算成本和期间费用, 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做好如下各项基础工作:

1. 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

做好成本核算, 就要对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各类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内部转移和入库等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 经过一段的审批手续, 并经过计量、验收或交接, 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企业的各类财产物资均应按照规定定期盘点、清查, 防止丢失、积压、损毁、变质和被贪污盗窃。

2. 定额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生产的数量、质量, 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所规定的应达到的数量标准。

而定额是企业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水平的依据, 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根据当前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 充分考虑职工的积极因素, 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 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 借以控制耗费, 降低成本。

3. 做好原始记录, 及时提供原始信息。

原始记录对于劳动工资、设备动力、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 以及有关的计划统计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成本核算, 必须做好原始记录, 做出真实的原始记录。譬如, 企业收料单, 产品入库单传递, 材料会计与仓库保管员做好对接, 即做好协调工作;确定企业最合适的材料成本计算方法, 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 建立材料明细账, 确定产品分类;月底, 根据收、发料凭证, 汇总合计, 与仓库材料核对相符;根据计算结果, 来确定存货单位成本及结存成本。企业类型不同, 其成本核算工作不同。在同一类型的企业里, 若分工不同, 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同时, 还要做好原始记录制度, 使之简便易行, 科学有效, 既满足管理需要, 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并且组织有关员工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 以便正确、及时地成为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所需原始记录。

4.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 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前所述,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大中型完全可以利用当前设备条件, 采用现代技术, 选择各类成本核算方法, 计算产品成本,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1. 选择企业恰当的软件管理好存货库存。

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合适的库存订贷方式对库存存货进行管控。其中, PMC (生产物料控制系统) 在整个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可以随时对物料进行跟踪, 清晰判断物料消耗情况, 而且可以立即做出缺货反应。PMC控制手段重点有三:控制数量, 以满足生产量的需求;控制进度, 以满足生产期的需求:控制差补, 以满足核销和结账的需求。

2. 建立经济责任制度, 实行全员控制。

企业产品成本是考核各责任人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它涉及到与产品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 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产品成本的控制需要全员共同关心, 人人关注。同时, 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 成立责任中心, 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 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搞好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企业成本核算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企业成本费用预算。通过成本预算, 控制成本, 及时掌握成本升降情况, 分析成本升降原因, 挖潜成本降低的新路子。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搞懂《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四大突破。提出贯彻学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方法, 进而指出贯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两条途径。

关键词:成本,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继宏.村级财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经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

[2]志红主编.成本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5.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2

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中天城轨大连地铁201标项目部

二〇一〇 年十二月

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1、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项目的成本构成,完善改进项目成本结构与成本责任体系,有效进行项目的成本控制及为完善企业内部定额提供依据,特制订本制度。

2、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

2.1、成立“项目成本核算小组”(以下简称“核算小组”)。

2.1.1、核算小组的任务:负责整个项目成本核算工作。

2.1.2、核算小组成员构成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核算小组成员:项目部相关岗位人员。

2.1.3核算期间日程安排

1)确定核算期间;

2)确定首次动员会议时间;

3)确定中期会议的频率及时间;

4)确定末次会议时间。

3、项目成本核算分“用于项目盈亏情况分析”和“用于对项目的考核评价”两种。用于项目盈亏情况分析时,综合考虑与成本发生情况相关的所有要素;用于对项目的考核评价时,由于部分成本要素项目部不可控,不列入核算评价范围。

4、项目成本核算中各主要岗位的职责

4.1、商务、物资经理:负责项目成本核算的整体策划、资源整合、材料耗用、机械耗用、成本成本分析及相关的协调工作,负责收集各主要岗位分析评价报告并组织撰写成本分析报告。

4.2、综管员:负责人工费及现场管理费中的办公费、交通差旅费、接待费、生活用品等各项费用的核算和分析工作,并提交相应部分分析报告。

4.3、技术员:负责核算各项技术优化、方案优化和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等费用及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工作,并提交相应部分分析报告。

4.4、生产副经理:负责现场零星设施费用核算和分析工作,并提交相应部分分析报告,并负责协助各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5、各项成本要素的核算办法

5.1、材料费用:

5.1.1、项目部实际消耗的主材、辅材:按照出库时载明的使用方式与部位归集到相应各分部分项工程中作为该项的资源耗用。

5.1.2、项目部剩余主材、辅材:项目部剩余主材、辅材(工具、周转材除外)按照当前市场价值进行合理估值后从项目的相应消耗中扣除,而该批材料预计调入下一项目前的库管费用及运杂费用计入本项目相应的消耗项中。

5.1.3、项目部剩余工具和周转材:项目部剩余工具和周转材,自入库时即确定其周转使用的折旧办法,该批材料仅计算当期使用应计算的折旧费用及调入本项目的相应运杂、库管费用。

5.2、机械费用:自有大型工程机械,折旧费用标准,项目使用的自有大型机械费用应计算机械的进退场、经常维修费及使用期间应当计提的折旧费、大修费。

5.3、人工费:作业人员工资归集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消耗中。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工资按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费比例分摊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现场管理费。

5.4、其他相关设施:其他能周转使用的相关设施、劳保用品、办公设备等,亦按照折旧的办法计提费用,另外,还应计取设施、设备等的拆建、搬迁等费用。

5.5、其他费用:无法归集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用消耗中的费用,包括有关项目的业务费、有关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对外赔偿等有关费用列入项目的有关措施费中核算。

6、成本分析报告:根据各项资源的消耗情况撰写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一般应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项目成本概况、自营分包盈亏分析、盾构隧道工程工机料分析、成本管理措施及建议、内部定额的适用性及调整建议和成本工作建议等。具体内容如下:

1)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主要介绍分析报告中各项数据的来源。

2)工程概况

主要描述该项工程的地质状况主要特点,是否存在与施工图纸有重大出入的情形存在;工期方面是否与业主的要求相符;业主场地移交是否及时,项目设备配置、垂直运输系统平面布置是否及时并满足实际需要;施工工法是否存在更改;经济标说明等。

3)项目成本概况

项目成本概况主要分析以下几项内容:投标报价与结算收入对比、项目成本与利润、分部工程盈亏构成分析、潜在的机会利润分析。

4)自营与分包盈亏分析

项目成本基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自营工程成本、分包工程成本。自营工程即由项目部自行完成的各项工程;分包工程为由项目部委托分包商完成的各项工程。

5)盾构隧道工程直接费分析

由于盾构隧道工程是自营工程中成本比重最高的一项工程,因此必须对盾构隧道工程进行详细的直接费分析。该项分析主要是对比投标时直接费与实际直接费耗用对比,以及本项目部耗用与其他项目的平均耗用进行对比。直接费包括工机料和现场管理费。

6)成本管理措施及建议

根据目前成本管理现状,提出工程管理措施及总结。

7)内部定额的适用性分析及调整建议

根据项目的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成本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编制企业内部定额,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偏差进行深入分析调整。项目竣工应对现行的内部定额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按照分析的结果提出调整建议。

8)成本工作建议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3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措施

随着我国医院经营条件的不断变化,为了符合社会需求和医院自身经营的需求,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医院的体制改革,医药服务条件的改变,包括医药、卫生资源价格的上涨,都给医院的经营提出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关系到医院经营的获利情况,还能够对医院内部医疗服务质量造成影响。随着医院经营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原来颁发的《医院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质量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为了使各大医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经营服务水平,本文对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供医院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纳。

一、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科目不完善,内容不科学。医院在实际经营服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外情况,包括国家遇难时政府下发的救援指令,或是由于医疗问题引起的病人家属纠纷,这些问题都能够组成医院成本花销的不小一部分,然而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医院并没有将这些极有可能随时发生的情况归入到相应的会计制度成本核算中去,把这些花销晾在一边,导致医院在进行最终成本核算的时候漏洞百出,对不上账目,给医院带来不小的损失,给会计工作造成严重打击。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不正确。以前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疗成本核算包括医疗方面的成本核算与药物方面的成本核算两部分,并对市场上的药物产品价格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当然医院成本核算还要考虑医院的直接开销和间接开销,不仅对医院接收病人产生的花销进行考虑,更要计算医院内部各种部门管理、活动等环节的成本。

(三)医院聘请的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符合时代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的影响是直接的,优秀的会计核算人员能够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最大,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为医院的会计工作效力,促进医院内部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达到最高水平,获得最大经济收益。而专业水平低下的会计人员起到的作用正相反,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为了节省成本,经常聘请一些缺乏实战经验或是根本无证的会计人员到医院工作,造成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不规范、质量低等种种结果。

二、加强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措施

(一)统一思想,增强医院内部全部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思想上的问题不可怠慢,首先,医院领导阶层必须认真对待医院内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将这项工作作为医院经营、竞争、立足之本,定时召开会议,促进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顺利落实,定期宣传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意识,督促全院人员领悟新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让全院人员都能够了解成本核算工作之重要性所在,去接受、认可成本核算的观念。

(二)加大力度培训医院内部会计人员,提高会计管理队伍的从业素质。作为直接影响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因素,医院必须致力于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大对该方面的投资力度,聘请专业人员对医院会计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培训,让医院会计人员在思想道德上和专业素养两方面都能够有所提高,从而减少徇私舞弊的不光彩行为,更要加紧对会计人员财务软件使用的培训,让所有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悉现代化技术,结合软件供应商对会计人员进行精密准确的培训,避免他们在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上出现技术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人员更好地投入到医院的核算工作中去,推动医院核算规范化、科学化的实现。

(三)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的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监督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财税部门要在面试会计从业者时提高眼界,加大对应聘者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并对已经从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培训;另一方面,医院内部要树立该方面的硬性规定,经营者定期对财务账目进行管理核对,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好监督工作,让会计核算部门形成一种时刻提高警惕的习惯,保证时刻做好财务核算工作。

(四)将成本核算变得“小之又小,细之又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医院会计制度要细化成本核算项目,重新对科室进行分类,将医院科室的成本核算分成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辅助以及行政后勤等各类项目,具体到手术室、麻醉室等各个环节,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医院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其对自身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的安排和改善,如何建立起适合医院自身的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困扰着国内每一家医院,本文就单一方面的观点对医院内部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工作问题进行了分析,这项工作并不简单,要靠实际的医院内部经营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抓好上级领导与下层员工主线,多方面促进监督工作的完善,用思想上的培训与制度上的规范来为会计核算规范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02).

[2]张艳华.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02).

[3]孙筱芬.医院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

[4]严耀.新医改方案下改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方法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2).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4

一、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相结合

新制度的内容从诸多方面上都体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理念。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生产和经营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 科学的流程控制和作业方法以及准确可靠及时的信息提供。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首先在规范化上作了更新, 整个核算制度共五章五十三条内容, 对全国十大类行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和范围以及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的方法进行了统一的条例要求规范, 使得这十大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参照执行的企业都有了可以依据的法律制度条文, 结束了各行业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此外,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通过对成本核算中相关概念的重新明确和定义, 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 (比如作业成本法) 的肯定和正名, 同时对十大类不同行业企业都进行了各自不同且适合的制度设计, 这也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 不仅规范而且避免了以偏盖全,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制度设计理念。这为制度的具体执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有利于企业对产品作业活动的正确划分, 有利于产品生产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对我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都大有裨益。

二、覆盖范围广、适用性强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房地产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农业、信息传输业、文化业等十大类行业。这十大类行业基本已经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大部分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重新加以了划分, 将主要生产经营模式类似或者相同的行业都归为一类, 如农、林、牧、渔业归为“农业”;批发零售业其实都属于“商业”等。而一些新兴行业也加以细分, 比如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业、文化业等都单独归为一类。此外, 对于金融保险业则因其行业的特殊服务性质暂时没有将其列入覆盖范围中。我国的工业企业原来都是执行已经废除的《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这个老文件的适用范围相对于现在的国民经济状况来说较为狭隘, 并且“国营工业企业”的称谓如今也已不再使用了, 所以取消是大势所趋。相比之下, 新制度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 基本满足了我国大部分行业企业对于成本核算制度的迫切要求。而且在其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 新制度还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行业企业制度设计, 使得新制度得以有针对性地在各个行业企业中可靠地执行。

三、明确定义产品成本核算相关概念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第一章第三条对产品成本的概念进行了明确规定, “产品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者服务。而产品成本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 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这个定义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存货的定义相比有所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产品的定义仅仅包括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而新制度则增加了“劳务或者服务”等内容, 对新制度的适用范围做了进一步的突破和扩大, 对于日益壮大成长的第三产业来说, 加入“劳务或者服务”的定义可以将其经营业务也纳入成本核算制度中来。这样, 制造业中的产成品, 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商品以及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业、文化业等第三产业中的劳务都属于新制度定义的产品。此外, 对于产品成本的新定义也有效地改变了原来对于产品成本中材料, 人工, 费用等模糊定位, 而是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 正确区别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 , 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期间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四、与财务会计准则有效结合, 推进成本核算制度化

在理论上成本核算制度应该属于成本会计或者产品会计的范围, 而成本会计从类别上又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作为管理会计的范畴, 其本身自然也具有管理会计的特征, 比如成本核算制度不像财务会计那样需要对外进行公布, 只需要对内负责,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即可;也不需要有非常规范或者专门的财务报表格式要求, 成本核算的报表相对来说比较随意, 没有行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则注意到这一点, 新制度有效地与财务会计准则相结合, 在之前的《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等基础之上, 对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了重新规范和创新。如制度的第四章第四十二条就要求建筑企业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执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的第二章第八条至第十九条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存货、职工薪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方面进行了成本核算要素内容的细化, 统一和规范了成本核算相关科目, 使得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企业有了参展的规范, 降低了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随意性。而新制度第二章第二十条对于“多维度”和“多层次”进行了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的定义, 满足了大中型企业集团化经营的管理需求, 使其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有了可靠规范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五、针对行业特点和类型制定成本核算规则

我国行业企业类型众多, 各行业情况不同, 而成本核算制度涉及行业企业自身结构、运营方式、作业流程等多方面的问题, 自然不能将一种成本核算制度套用于全部的行业企业中。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就应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成本核算规则。《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第二章各条内容确定了十大类行业企业各自的成本核算对象, 而第三章则针对我国十大类行业的企业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各自的成本核算设置项目并规范了核算范围。在新制度第二至第四章的准则中, 出现最多的文字就是“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要求企业对应自身特殊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管理要求, 按照准则要求的原则 (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 进行项目的设置和核算方法的选择。其中对于各个行业企业, 准则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要求。如, 第三章第二十二条和二十七条中规定制造企业和采矿企业设置的成本项目一般有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相比之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中的农业企业就没有设置燃料和动力这一项目, 而是增加了机械作业费这一科目。而第三章第三十一条文化企业的成本项目因为其生产经营的不是具体的产成品而是提供服务, 所以变化更大, 其项目设置由开发成本和制作成本等组成。此外, 新制度的第四章也针对不同行业企业进行了各种不同的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法的定义和规范。

六、引入现代成本核算方法

新制度第四章第三十六条鼓励制造企业可以运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从而在制度上明确了作业成本法可以作为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实际运用, 为这种现代成本核算方法的引进和推广扫除了制度上的障碍。相比以前《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中采用的完全成本法, 这是一大突破和进步。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 核算产品成本普遍将生产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如原材料、人工、期间费用一律计入产品成本中,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易懂, 操作方便, 很受财务人员的欢迎。但这种简单的完全成本法不能真实合理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情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多样化, 简单的人工小时等指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效率管理的需求, 传统成本核算法也无法将企业生产的实际业绩完整可靠地展现给管理者, 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产品成本有清晰明白的了解, 更谈不上预测决策。而作业成本法在1993年7月1日已经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提及并应用, 之后我国部分大型企业陆续开始相关方法的实际尝试, 如著名的宝钢集团就率先采用了作业成本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作业成本法将产品成本中的间接费用进行了划分, 通过企业的作业动因对间接费用重新进行归集和分配。这种方法不单注重与生产产品有关的费用, 也将成本核算和作业流程工作效率都结合起来, 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 特别适合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制造行业。因此,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第四章第三十六条中肯定了“作业成本法”的作用并鼓励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采用这一方法, 这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建立和完善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物资成本核算制度 篇5

一、管理目标

规范物资按队伍或分工号核算物资量价盈亏,编制物资成本分析报告,作为当期结算物资奖罚和当期经济活动分析的直接依据等管理。作为公司掌控项目物资管理水平和状况的依据。

二、职责分工

(1)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对实物工作量和材料需用量的提报、监督;

(2)项目经理部工经部编制下达主要材料预算和辅助材料总额控制预算;

(3)项目经理部物机部负责根据材料预算确定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采购、验证、保管、发放、盘点、分析消耗盈亏。

三、材料预算编制

(1)材料主要指: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土工材料、锚具、外加剂、防水材料、线上料、粉煤灰以及砂石料等(各单位可根据项目实际进行细化)。

(2)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项目经理部工程部根据施工图及现场实测工程量提供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用量计划。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变更设计,工程部应及时追加或核减材料需用计划,材料需用量计划不得高于工程总需求量。

(3)项目经理部物机部牵头组织,工经部参与,调查施工当地市场材料单价。

(4)项目经理部工经部根据施工当地市场材料单价和分部、分项实物工程量编制下达主要材料预算和辅助材料总额控制预算。

(5)根据不同工程项目,主要材料原则上应比预算定额消耗量降低1%-3%。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材料消耗降低率。

(6)特殊原因造成材料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材料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涨价等因素,由项目经理部工程、物机部根据实际情况向公司提报并说明原因,经公司批准后调整材料预算,项目经理部根据调整后的材料预算实施过程控制。

四、材料预算控制

(1)工程部按队伍或工号提供物资设计消耗量和周转材料消耗量。

(2)工经部提供材料预算单价和控制损耗系数。(3)物机部要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价格信息,通过批量、集采等采购方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4)局指挥部所供材料要根据施工生产进度、工期等要求,按照局指挥部的限价,积极组织货源,减少倒运次数,保质、适量、合理配送到施工现场。

(5)材料发放严格执行限额(按计划控制发料)和有权领料人制度,严肃余料退库和假退规定,实施以旧换新、修旧利废、综合利用等节约用料的方法,降低单位消耗。

(6)因毁损、报废等原因造成库存材料减少的,应编制库存材料盘点报告。

(7)材料使用部门对已领未用的多余材料要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8)各单位要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努力降低原材料、周转材料的消耗率,提高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积极采取低成本材料替代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五、甲供材料核算管理

(1)甲供材料料款的结算按照甲方实际供应的价格结算,数量按照向甲方实际供应的数量结算。

(2)甲供料的价格风险由业主承担,材料的数量风险由施工单位承担。

(3)项目经理部物机部每月根据向业主上报的材料需用计划,办理相关进货材料验收手续。

(4)项目经理部对甲供料控制材料消耗量,材料需用量提报和材料消耗数量不得大于设计数量。

六、材料核算与分析

(1)材料的核算按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材料的入账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税金等。

(2)各种材料的发出按照先进先出法确定其发出成本(以当月或季实际发生的支出材料单据、凭证确定实际消耗量),为正确核实消耗成本,月度末对未消耗的材料进行实物盘点,核实分部、分项工程实际材料消耗。

(3)根据月份由工程、工经、物机等部门进行的内部当月验交实际完成的形象进度和实物工作量,核实材料应耗量,比较实际消耗的材料量。

(4)根据工程开累实际完成工作量,核实材料总消耗量,比较材料实际消耗量,采用材料预算与实际消耗对比。

材料预算成本=∑(工程分部或分项材料预算数量X材料预算单价)

材料实际消耗成本=∑(材料实际消耗量X实际采购材料单价)

材料费用盈(+)亏(-)=∑(材料预算成本-材料实际消耗成本)

消耗量盈(+)亏(-)=∑(材料应耗量-材料实耗量)材料单价盈(+)亏(-)=材料预算单价-材料采购单价(5)物机部按季对材料成本的量、价盈亏情况进行分析。附件物表18 《项目(分部/分项)材料预算消耗台帐》(0915)

七、分包工程材料节超核算

(1)工程部按队伍或工号提供物资设计消耗量和周转材料消耗量。

(2)工经部提供材料预算单价和控制损耗系数。(3)物资设备部负责月末盘点和计算当月施工队伍实耗材料数量.(4)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

①每月20日项目经理部分管成本的领导牵头组织,工程部、工经部、安质部、物机部、财务部负责人参加,现场作业队队长、技术主管和分包队伍现场授权负责人全程参与,对分包队伍当月和开累完成的合格工程数量进行现场验收,23日前完成现场勘验和盘点工作,各参与方签字确认。被评定为不合格或需返工项目,不得收方。并且根据工经部劳务合同交底,对应扣材料填写统计计算。

②每月27日前,工程部门负责提供已完工程材料应耗数量,物机部根据实耗数量,对当月物资、机械进行核算,提出分包队伍当月物资使用超耗扣款、应扣机械使用费、燃油费、周转料、二三项料等扣款清单,由分管成本的领导签字后,转项目工经部。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绩效

医院成本核算现代化中,财务管理占到了主要部分。在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及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方面,使财务管理现代化有助于医院更好的提高其综合实力,尤其是在评价体系方面的构建与现代管理理念下的财务成本核算等结合时,更能突显出医院流程的合理性,设备利用的合理性,提高其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医院在新会计制度下获得再一次的改革突破。

一、做好新旧会计科目间的过渡

首先,准确把握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目定义及相关的入账标准。从新会计制度可以看出,它不但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补充,并且完善了其中的诸多部分,尤其是在入账标准方面有了更多新的规定。比如,在应收款项的坏账率方面,对原来准备资金率进行低调(2%到4%),提高了变现能力;再如对于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与价值做了调整,在其提高的形式下可以看出其对财务成本构成的重视与对固定资产的重新认识。

其次,在该方面,应该以新的会计制度为向导,对新增的科目进行熟悉,并把旧有科目的更改内容与增添的科目进行梳理,这次,对于药品的收入进行了统一核算,单独设置了科教项目以使收支得到清晰呈现,而且在贷款科目上,增高了零余账户用款额度等。从中可以看出,财务会计管理中更加注重关于单项的明确划分,并对其系统的管制有所增强,其中的补偿机制有助于使无形资产得到存在的价值,并通过规范化的划入成本核算之中,使其流失与利用价值都得到了保障,而且在核算中更加科学。

二、建立医院现代化成本核算体系

1.从组织结构体系方面分析

第一,独立成本核算,安置专门的人员担任成本核算的领导工作,并成立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对医院整体的财务组织、各职能部门、医疗流程环节等详加研究与记录,并做出较为明确的职权分配使权责一致。

第二,从预算、收支、资产负债方面加强全面的监督设置,内部控制监督与财务管理部门监督,形成双向控制监督,具体在定期内对账目进行核对与检查等。

第三,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并对其范围加以明确限制,从而降低风险。

第四,形成在本核算、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金、考勤等方面的联动与数据一致性,搭建起共享平台与交流平台,使成本核算实现无缝式连接。

2.从材料成本与药品成本核算方面分析

把药品进行统一管理,把卫生服务材料费用进行统一管理,能够使其直接成本得到直接的收支记录,也是现代化成本核算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旧的药品与卫生材料管理或成本核算,主要是以领用数据为主,而无法及时反映出实际使用量的当期情况;另一方面,也易造成实际的领用量与领用数据间出现差错与纰漏,使成本核算中数据受到影响,并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从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看,应该创新思维,对当月或定期的成本在各核算单元内,以专用的药品医药耗材子库来加以管理记录,并使其查账变得更为直接容易;另外,把卫生材料成本的入库与日常材料进行区分管理,并对单独收费的项目进行专项管理,从而做到具体的数据统计。

3.从内部资金监管制度方面分析

明确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方式与职责问题,从而在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的同时,注重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管,也就是说,利用双层的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更为科学的细致化监督形式。而且,应对所检查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调整,将检查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增加随机性,从而更有益于监督的实际结果的真实性。其次,在投资范围方面,应注意流向问题的控制,尤其是对风险投资的控制。

4.完善财务评价与绩效成本核算监督

新的财务制度模式与体系化的建立,一方面,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评估体系,尤其是从工作人员的专项技能、本职工作范畴、业务的熟练程度、执行综合素质等方面,应该有更为详细与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与管理,使其在各方面规范化、标准化与操作准确化。此外,量化与细化预算的内容,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增加,从而提高其预算编制水平,把各科室的绩效考核与其结合起来,应用奖惩制度的激励措施,提高全体员工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成本控制与费用降低的目的。提高绩效考核的水平,完善考核制度与评估体系,综合评估,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更有助于医院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使其自身适应于当下的新会计制度改革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新的时代环境下,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改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对其成本核算与财务评估体系加以完善,并做好新旧制度间的过渡,建立起现代理念下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方法,从而通过成本状况的清晰把握及时实的数据分析来进行资源的分配,并利用计划与统计方法提升其细致性、精准性,如此,更有助于医院在具体的治疗中得到效率的提高,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枫.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8).

[2]陈颖晶.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2015(7).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新制度解析 篇7

为了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在2013年8月16日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以下简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执行。执行本制度的企业不再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 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除金融行业的企业。本文旨在与旧《制度》做分析比较,所以重点讨论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一、《制度》与《办法》关于产品成本核算的差异

1. 产品成本核算要求的着重点的变化。《办法》强调, 企业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的界限。而《制度》强调,企业应当根据所发生的有关费用能否归属于使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原则,正确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2. 产品成本内容规定(核算项目和范围)的变化。按照《办法》规定:产品成本的内容应当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个项目。 《制度》所称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制度》对于产品成本内容的规定较为模糊,没有《办法》规定得具体,而且相对来说范围更广,纳入核算的项目也增多了,但并不冲突。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而制造费用则实质上是指间接费用。“材料费用”也就是指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包含工资及福利费,只是《办法》按业务单位的不同划分为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而《制度》对于不能直接计入但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成本还划分出各种间接费用来。

笔者认为,《制度》下的成本核算考虑了在一定条件下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比旧《制度》的内容规定更为合理和全面。《制度》没有把成本具体划分到车间或管理部门,是因为实务中产品生产流程很多,有些成本归属于几个部门并难以分割,不能明确归入为哪一个部门,所以 《制度》下不再以部门划分的方式使得成本核算更易于操作。

3.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变化。《办法》中并没有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而是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则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

《制度》细分了各行业,在制造业中,除了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其余像小批单件生产产品、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产品规格繁多的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都与《办法》保持一致。

笔者认为,《制度》用大量大批单步骤这种分类制造业的产品核算对象更为全面和准确,因为其也包含了“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这种核算对象,而且可以用以区分多步骤加工的产品。采矿企业一般按照所采掘的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4.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办法》按照产品成本是否自制将成本归集划分为外购材料成本、自制材料成本和委托外部加工材料成本。《制度》从是否由单独的成本核算对象负担产品成本将成本归集划分为单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和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

对于产品成本的分配,办法规定,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应当分别计入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一般消耗性的材料, 应当按照领用材料的车间或部门,根据材料的用途,计入 “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的有关项目。而《制度》规定,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计入制造费用。

《办法》在分配产品成本时是按照成本所属业务部门,而《制度》则按成本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改变,简化了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更易于归集和计算产品生产所产生的成本。并且 《制度》不再划分“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统一计入“生产成本”也简化了原来的计算和减少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但是,相对于《办法》对于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某些详细规定,《制度》对于细节的陈述不是很明确。

(1)虽然二者都有提出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期末要调整为实际成本。 但《办法》规定,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应当按照材料类别或品种进行核算,不能使用一个综合差异率。材料的类别由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加强管理的要求自行确定,材料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但《制度》没有提及这一点。

(2)对于车间储备的材料、车间剩余不用的材料、生产中回收的下脚废料的处理问题,《制度》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

(3)在企业的动力费用、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计入成本的工资和福利费、企业计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处理问题上,《办法》提出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计入各自对应科目中;不直接参与生产的成本,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和规定分配计入“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的有关项目。 而《制度》仍然按照产品成本来源的直接或间接划分。

二、《制度》对工业企业的影响:产品成本核算的创新和不足

1. 在目前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下,主要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资源消耗会计法。而 《制度》充分体现了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提出推行作业成本法,例如,《制度》中规定,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核算各个作业步骤所消耗掉的材料与资源, 计算整个生产过程的总成本。相对于之前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为合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为产品成本核算带来了一定积极的影响,《制度》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在制定中详细规定了关于信息传输企业和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产品核算要求,无疑也为工业企业的产品核算带来了便利。

3. 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项目和范围、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核算理念,使得在现在日渐复杂的产品成本核算更具灵活性和生命力,也为产品核算的实务操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8

近日,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 (征求意见稿) 》 (下称“《征求意见稿》”) , 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主要明确了制定依据和目的、适用范围、钢铁行业产品定义、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等内容;明确了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通常以生产工序为基础, 以工序产出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并规定了相关工序产品的具体内容;规范了钢铁产品成本的项目分类和主要费用要素项目和内容;适度引入作业成本法, 规定了钢铁企业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和结转流程;附则中按照生产工序环节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钢铁行业生产工艺流程。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 对于提高我国钢铁行业成本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会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制定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可比性, 促进行业成本对标的深入应用, 提升对标管理的成效。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9

一、《新制度》制定的思路

《新制度》立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适应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满足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具有“四个结合”的特点。

(一)和当前产品成本管理的规范 化、科学化、信息化需求相结合

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新制度》贯穿了这一要求。《新制度》规定了各行业企业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方法, 统一了各行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有力规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行为,保证了成本信息真实完整。同时,系统整合了分散在具体会计准则、专业核算办法等会计准则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保证了成本制度科学可行。另外,《新制度》明确要求企业充分利用ERP等现代信息技术, 切实加强内部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发展方向。

(二)和目前行之有效的规定和做 法相结合

《新制度》 继承了《旧制 度》、《企 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行业核算办法下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并结合企业 会计准则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制度体例设计方面,以目前成本核算较为典型和完备的制造业为蓝本,明确成本核算的总体要求和一般原则,同时又立足其他行业的实践基础,充分体现了行业特点。

(三)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相结合

有机整合零散分布在存货、固定资产、借款费用、无形资产、职工薪酬等具体准则中关于产品成本要素的内 容,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方法,统一规范成本核算项目, 减少成本核算的随意性。

(四)和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 相结合

立足于工业制造业,区分不同行业制定产品成本核算规定,充分体现其他行业 特点 , 在产品成本 开支范围、产品成 本核算对象、产 品成本核算项目、产品 成本归集、分配 和结转方面制定了统驭性的成本核算原则, 使不同行业不 同产品的成本 构成更具可比性。

二、《新制度》的主要变化

《新制度》分为五章五十三条 ,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产品成本归集、 分配和结转”、“附则”五章。第一章,总则。明确规定了本制度制定的依据和目的、适用范围、产品和产品成本的内涵, 以及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手段和总体要求。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在明确基本核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 对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了规定。第三章, 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在明确基本核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 对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成本核算项目进行了规定。 第四章,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在明确基本核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 对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结转进行了规定,同时,适当引入了作业成本法。第五章, 附则。规定小企业可以参照执行本制度及本制度施行的日期。《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与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相比,《新制度》主要有五个方面变化。

(一)适 用行业范围不同

《旧制度》只是从单纯的国营工业企业的角度来进行成本核算,而《新制度》立足于工业制造业,同时也适用于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 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新制度》充分考虑了金融保险企业在成本核算对象、 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特点,规定了金融保险业不适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该行业划分方式与国民经济行 业分类标准基本一致, 确保行业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便于有关行业的企业理解和操作。

(二)产品和产品成本的内涵不同

在《旧制度》中,产品主要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新制度》在此基础上, 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位,对产品的外延进行了扩展, 产品还包括了企业提供的劳务或服务。明确规定,“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产品而发生的 各种支出,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就为企业确定生产费用归集对象提 供依据。

(三)成本核算对象方面不同

在《旧制度》中,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制造业, 笼统的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 产步骤等确 定产品成本 核算对象。《新制度》分行业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了区分,使得不同行业进行成本核算能够有效统一。除了常用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外,对混合采用以上 方法确定成 本核算对象和 适当合并作为 成本核算对象 等作了规定,以及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按照现代企业 多维度、多层 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四)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方 面不同

《旧制度》规定 , 企业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一般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五个成本项目。《新制度》根据 不同行业的特征, 设置不同的成本项目, 可以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成本性态等设置不同的成本项目, 比原有的成本项目更加科学, 成本项目设置更加细化,使得产品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五 )“产品成本归集 、 分配和结 转”方面的不同

《新制度》中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工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对制造费用依据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标准而进行合理分配。作业成本法的 推行很好地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划分不清的缺点, 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的控制作用, 以促进作业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这是《新制度》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上的一大亮点。

三、新旧制度之变化分析

《新制度》将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我国 企业成本核算 具体实践相 结合,系统归纳总结、梳理整合各类企业的普遍做法, 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到制度中, 是指导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新制度》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衔接两大体系,实现三大突破。

(一)衔接两大体系

即企业会 计标准体 系和管理 会计体系。目前,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在大中小型企业全面实施, 《新制度》一方面与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保持了衔接,有机整合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 于产品成本核 算的零散内 容,例如存货会计准则关于产品加工成本的内容,建造合同会计准则关于工程施工成本的内容,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会计 准则中关于应 计入产品 成本的摊销和折旧的内容,职工薪酬会计准则 中关于应计 入产品成本的 人工费用的要素范畴。同时,由于以上规定相对较为原则, 不够具体,不能满足企 业进行产品 成本核算的需 要,成本制度在整合的 基础上 ,还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 本核算项目和 范围以及产品 成本归集、分配和结 转,建立了企业 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性规范。另一方面, 管理会计体系 已列为今后 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新制度》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保持了衔接,突出体现了企业 内部管理对 产品成本核 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 ,明确规定企 业应当根据内 部管理要求确 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 核算项目 ,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同时,适度加入作业成本法等, 为管理会计 体系的建设迈 出了坚实步伐。

(二)实现三大突破

在衔接两大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建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 企业统一适用 的产品成本 核算体系,兼顾制度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以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的20大类行业为基础, 并结合财政部以往发布 的行业会计 制度和核算 办法所涉及的13个行业,科学、系统地整合划分了11个行业类别。三是体现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需要,适度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新实践,促进发挥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作业 成本法作为管 理会计的重 要内容之一,适时予以引入 ,将有助于引 导企业将产品 成本核算与成 本信息的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10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 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 我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 现予印发, 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本制度的企业不再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执行中有何问题, 请及时反馈我部。

2013年8月16日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 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其他未明确规定的行业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

本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企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产品, 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成本, 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 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第四条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 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 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所发生的有关费用能否归属于使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原则, 正确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确定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范围, 及时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

第七条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等。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第八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归集成本费用, 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九条制造企业一般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一)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 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 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 一般按照每批或每件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三) 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 一般按照每种 (批) 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规格繁多的, 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 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条农业企业一般按照生物资产的品种、成长期、批别 (群别、批次) 、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劳务作业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一条批发零售企业一般按照商品的品种、批次、订单、类别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二条建筑企业一般按照订立的单项合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单项合同包括建造多项资产的,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合同分立原则, 确定建造合同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一组合同的, 按合同合并的原则, 确定建造合同的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三条房地产企业一般按照开发项目、综合开发期数并兼顾产品类型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四条采矿企业一般按照所采掘的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五条交通运输企业以运输工具从事货物、旅客运输的, 一般按照航线、航次、单船 (机) 、基层站段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从事货物等装卸业务的, 可以按照货物、成本责任部门、作业场所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从事仓储、堆存、港务管理业务的, 一般按照码头、仓库、堆场、油罐、筒仓、货棚或主要货物的种类、成本责任部门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六条信息传输企业一般按照基础电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务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七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科研设计与软件开发等人工成本比重较高的, 一般按照科研课题、承接的单项合同项目、开发项目、技术服务客户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合同项目规模较大、开发期较长的, 可以分段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八条文化企业一般按照制作产品的种类、批次、印次、刊次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十九条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 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按照第八条至第十九条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 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多维度, 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 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

多层次, 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 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

第三章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

第二十二条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燃料和动力, 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 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部门 (如生产车间) 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第二十三条农业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是指种植业生产中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饲料、肥料、农药、燃料和动力、修理用材料和零件、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养殖业生产中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苗种、饲料、肥料、燃料、动力、畜禽医药费等。

直接人工, 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

机械作业费, 是指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农用机械进行耕耙、播种、施肥、除草、喷药、收割、脱粒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

其他直接费用, 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畜力作业费等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是指应摊销、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运输费、灌溉费、固定资产折旧、租赁费、保养费等费用。

第二十四条批发零售企业一般设置进货成本、相关税费、采购费等成本项目。

进货成本, 是指商品的采购价款。

相关税费, 是指购买商品发生的进口关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

采购费, 是指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整理费、合理损耗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采购费金额较小的,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第二十五条建筑企业一般设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建筑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的, 还可以设置分包成本项目。

直接人工, 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给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工人以及在施工现场直接为工程制作构件和运料、配料等工人的职工薪酬。

直接材料, 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结构件、机械配件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其他材料以及周转材料的租赁费和摊销等。

机械使用费, 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 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 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等。

其他直接费用, 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搬运费、材料装卸保管费、燃料动力费、临时设施摊销、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 以及能够单独区分和可靠计量的为订立建造承包合同而发生的差旅费、投标费等费用。

间接费用, 是指企业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费用。

分包成本, 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分包, 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

第二十六条房地产企业一般设置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借款费用等成本项目。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是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 (或开发权)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大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费用、安置及动迁费用、回迁房建造费用等。

前期工程费, 是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政府许可规费、招标代理费、临时设施费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咨询论证费、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

建筑安装工程费, 是指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主体建筑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精装修费等。

基础设施建设费, 是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污、排洪、消防、通讯、照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智能化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景观环境工程费用等。

公共配套设施费, 是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 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等。

开发间接费, 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 且不能将其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监理费、造价审核费、结算审核费、工程保险费等。为业主代扣代缴的公共维修基金等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借款费用, 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房地产企业自行进行基础设施、建筑安装等工程建设的, 可以比照建筑企业设置有关成本项目。

第二十七条采矿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是指采掘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添加剂、催化剂、引发剂、助剂、触媒以及净化材料、包装物等。

燃料和动力, 是指采掘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以及水、电、汽、风、氮气、氧气等动力。

直接人工, 是指直接从事采矿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

间接费用, 是指为组织和管理厂 (矿) 采掘生产所发生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保险费、办公费、环保费用、化 (检) 验计量费、设计制图费、停工损失、洗车费、转输费、科研试验费、信息系统维护费等。

第二十八条交通运输企业一般设置营运费用、运输工具固定费用与非营运期间的费用等成本项目。

营运费用, 是指企业在货物或旅客运输、装卸、堆存过程中发生的营运费用, 包括货物费、港口费、起降及停机费、中转费、过桥过路费、燃料和动力、航次租船费、安全救生费、护航费、装卸整理费、堆存费等。铁路运输企业的营运费用还包括线路等相关设施的维护费等。

运输工具固定费用, 是指运输工具的固定费用和共同费用等, 包括检验检疫费、车船使用税、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租赁费、备件配件、保险费、驾驶及相关操作人员薪酬及其伙食费等。

非营运期间费用, 是指受不可抗力制约或行业惯例等原因暂停营运期间发生的有关费用等。

第二十九条信息传输企业一般设置直接人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费、电路及网元租赁费等成本项目。

直接人工, 是指直接从事信息传输服务的人员的职工薪酬。

业务费, 是指支付通信生产的各种业务费用, 包括频率占用费, 卫星测控费, 安全保卫费, 码号资源费, 设备耗用的外购电力费, 自有电源设备耗用的燃料和润料费等。

电路及网元租赁费, 是指支付给其他信息传输企业的电路及网元等传输系统及设备的租赁费等。

第三十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一般设置直接人工、外购软件与服务费、场地租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差旅费、培训费、转包成本、水电费、办公费等成本项目。

直接人工, 是指直接从事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的人员的职工薪酬。

外购软件与服务费, 是指企业为开发特定项目而必须从外部购进的辅助软件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场地租赁费, 是指企业为开发软件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场地支付的费用等。

转包成本, 是指企业将有关项目部分分包给其他单位支付的费用。

第三十一条文化企业一般设置开发成本和制作成本等成本项目。

开发成本, 是指从选题策划开始到正式生产制作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 包括信息收集、策划、市场调研、选题论证、立项等阶段所发生的信息搜集费、调研交通费、通信费、组稿费、专题会议费、参与开发的职工薪酬等。

制作成本, 是指产品内容制作成本和物质形态的制作成本, 包括稿费、审稿费、校对费、录入费、编辑加工费、直接材料费、印刷费、固定资产折旧、参与制作的职工薪酬等。电影企业的制作成本, 是指企业在影片制片、译制、洗印等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剧本费、演职员的薪酬、胶片及磁片磁带费、化妆费、道具费、布景费、场租费、剪接费、洗印费等。

第三十二条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 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确定成本项目。

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第二十一条至第三十二条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 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 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第四章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第三十四条企业所发生的费用, 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 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 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 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 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

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

第三十五条制造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能够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 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 否则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制造企业外购燃料和动力的, 应当根据实际耗用数量或者合理的分配标准对燃料和动力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 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 (如照明、取暖) 的燃料和动力, 计入制造费用。制造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燃料和动力的, 参照本条第三款进行处理。

制造企业辅助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应当参照生产成本项目归集, 并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辅助生产部门之间互相提供的劳务、作业成本, 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 进行交互分配。互相提供劳务、作业不多的, 可以不进行交互分配,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受益单位。

第三十六条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 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 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第三十七条制造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联产品、副产品的工艺要求, 选择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等合理的方法分配联合生产成本。

第三十八条制造企业发出的材料成本, 可以根据实物流转方式、管理要求、实物性质等实际情况, 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

第三十九条制造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按成本计算期结转成本。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原材料消耗量、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原材料扣除法、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 恰当地确定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并将完工入库产品的产品成本结转至库存产品科目;在产品数量、金额不重要或在产品期初期末数量变动不大的, 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制造企业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核算, 除季节性生产企业等以外, 应当以月为成本计算期。

第四十条农业企业应当比照制造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第四十一条批发零售企业发生的进货成本、相关税金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发生的采购费, 可以结合经营管理特点, 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采购费金额较小的,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批发零售企业可以根据实物流转方式、管理要求、实物性质等实际情况, 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结转产品成本。

第四十二条建筑企业发生的有关费用, 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 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 应当选择直接费用比例、定额比例和职工薪酬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标准, 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

建筑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结转产品成本。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 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和结转当期提供服务的成本;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 应当直接结转已经发生的成本。

第四十三条房地产企业发生的有关费用, 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 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 应当选择占地面积比例、预算造价比例、建筑面积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标准, 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

第四十四条采矿企业应当比照制造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第四十五条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营运费用, 应当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归集。

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运输工具固定费用, 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 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由多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 应当选择营运时间等符合经营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

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非营运期间费用, 比照制造业季节性生产企业处理。

第四十六条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 可以根据经营特点和条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作业成本法等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第四十七条文化企业发生的有关成本项目费用, 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 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 应当选择人员比例、工时比例、材料耗用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

第四十八条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进行直接材料日常核算的, 期末应当将耗用直接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四十九条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 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第五十条企业应当按照第三十四条至第四十九条规定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 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第五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小企业参照执行本制度。

第五十二条本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1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成本核算;绩效探讨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成本预测及经营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指将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所有耗费进行科学的分配和归集,以计算出总成本及单位成本,最终实现控制成本的效果。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相关标准及指标,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对工作人员以后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业绩进行正面引导的方法,最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公立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经济管理途径,使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加强节约意识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公立医院实现绩效考核的财务指标需要成本核算的支持,成本核算是实现绩效考核的有力保障。成本核算管理是为了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绩效考核工作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以成本核算为契机完善医院经济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医院经济经营管理改革的推行、能够促进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医院自身的因素,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及时改进。

一、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与支出方面的问题

我国医院通过自身的这些权利来收取一定的费用,进行收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医院增加更多的资金。有些医院受到利益的诱惑,无视我国政策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利用多种手段来增加收费条目,收支方面存在问题。我国部分医院在非税收入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国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的决策中已经对非税收入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很多医院对这项任务的重视力度不足,没有明确地根据医院自身因素制定收支方面的对策和制度。

(二)往来款项结算方面的问题

部分医院的往来账目缺乏管理,在某些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中,没有对往来账目进行明细的核算,还有些往来账目出现漏登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账目和实际不符的现象,应收款项世间长、数量大、回收难度大。

有些医院应该收回的账目在百万甚至千万以上,并且收账的过程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有些账目由于挂账时间长等原因,导致医院的相关部门回收难度大或者无法收回,经常出现挂账现象。有些医院将预算非税收入进行挂账,这就使应该回收的账款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款项混乱、账目不清的现象,并且无法对账目进行准确核算,最终导致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绩效效率低下。

二、公立医院建立在成本核算下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考核观念

1.转变财务部门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

公立医院财务部门高效地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财务部门应该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成本管理新观念。一方面,由于成本管理工作一直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因此,财务部门要想高效地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就应把握好对经济活动各环节成本的合理控制。另一方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需要对经济的产出与投入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获得。因此,在评价成本绩效时,不能把成本的增减情况作为唯一的标准,也不能为控制成本采用一味的减少成本的方法而影响公立医院成本支出的长期增效效应。此外,公立医院还应组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比如作业成本法,也叫做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是依据特性等实际情况,结合对数据的综合统计,再对成本进行科学的排列及分析,更合理的完成对成本的管控过程。ABC成本法不但可以分清主次,更可以实现成本管理的整体协调性,通过减少部分不必要的消耗,优化整个经济产业链,进而优化成本,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运用到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很有必要。

2.引导医务人员正确对待绩效考核工作

现阶段,很多医院都开始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发放工资及奖金。部分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此并不支持,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绩效考核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员工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并实现职业生涯的规划。如果偏离了这样的核心目标,绩效考核将失去意义。因此,公立医院领导阶层首先应该掌握绩效考核的核心目标,更新绩效考核的观念。在医院内部建立绩效考核文化,营造考核氛围;其次,应加强组织以领导为主、全院员工参与的绩效考核知识培训。让每位医务人员真正地理解绩效考核的目标和意义,提高大家支持绩效考核的积极性。此外,绩效考核应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将绩效考核融入到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中,全面实现绩效考核的目标。

(二)提高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公立医院应对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巩固并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积累。组织医院的骨干力量参加一些参观和访问等学习交流活动,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存储量,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地熟悉同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国家新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吸取同行业的成功经验,更好的完成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工作。

(三)加强核算及绩效评价管理

现阶段,公立医院一方面应将成本核算工作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机制。当前还有部分医疗项目未被计入到成本之中,致使财务收集的信息不够全面,影响了会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公立医院应积极推行使用新医改的相关政策及方案,逐步提高医院自身的发展水平,才能为医院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对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立医院在这种低费率的医保政策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公立医院应优化成本核算流程。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将全院的所有科室进行详细分类,然后再将医院的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及公摊成本重新进行归集,区分出成本类总支出及非成本类支出,最终统计出医院的总业务支出情况。另一方面,在进行绩效的评价管理时,应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包含产出指标和效率指标,同时也应包含成本指标、有效性指标以及成果指标等。同时,要加强绩效动态的考评,要求医院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定期上交绩效评价报告,进而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

(四)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

现阶段公立医院使用的成本核算管理数据库,是由各医院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的。数据库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不规范的名称,不一致的口径,不明确的分类等。新医改要求下的成本管理应该逐渐实现当地整个卫生系统成本核算的一体化,改变当前公立医院之间数据信息闭塞的现状,实现卫生系统成本管理数据信息共享。为各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领导决策、国家财政拨款以及物价收费等提供依据。因此,公立医院应该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软件进行成本核算。同时,根据医院自身的特性建立适用的分类和编码标准,使得数据信息可以自动统计,并与医院的各医保系统兼容,满足医院工作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志英.探析如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59-60.

[2]樊俊芝,刘辉,张红.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12(2).

[3]许祝愉,王辉.新医院财会制度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医院,2012(5).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12

2012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 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继承了《国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行业核算办法, 吸收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是中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建设的新飞跃。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发布, 标志着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构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开创了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新纪元。这对于改革和完善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办法, 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应对外国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 实现‘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发布的意义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发布, 制定了科学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协调,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提高企业成本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制定了科学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在2006年财政部重新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后, 中国已经建立了以《会计法》为核心, 涵盖道德与技术规范两个重要方面、较为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的有效实施, 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对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也存在一定不足, 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本核算的要求较少涉及, 且零散的分布于有关具体准则中。例如存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等会计准则虽然已经涉及产品成本的内容, 但规定比较原则, 不够具体, 缺乏系统的框架, 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不足, 可操作性不强。而财政部1986年出台的《国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中的一些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新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因此, 有必要结合市场经济新发展、企业管理新需要、会计准则新变化来进行修订完善, 制定新的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征求意见稿极大改善了这一现状, 有机整合了零散分布在存货、固定资产、借款费用、无形资产、职工薪酬等具体准则中关于产品成本要素的内容, 进一步细化了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统一规范了产品成本构成范围、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 以及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法, 制定了科学完善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实现了与国际惯例协调, 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 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贸易争端。目前, 仍有包括欧盟在内的部分国家、地区和组织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 国际上时有借产品成本问题对中国一些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不完整, 未能将全部成本如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系统, 因而取得了成本优势, 进而实现价格优势。国际反倾销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讨论倾销是否成立, 而要认定倾销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要对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其正常价值进行公平合理的比较。因此, 财务会计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然而, 目前中国外经贸企业在会计准则的遵循、成本核算等方面与国际反倾销会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成本核算是重要一环。国际反倾销调查要求出口国产品的成本核算办法符合规范性和一贯性的双重要求, 包括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册、会计报表以及产品成本核算的办法和资料, 必须做到成本核算规范化。然而中国有些企业的财务账目却经不起检验。

征求意见稿规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内容, 实现了与国际惯例协调, 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因此, 征求意见稿是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 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度基础, 对于贯彻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3.是提高企业成本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成本核算作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不例外。在中国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 虽然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方法,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规范, 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客观性, 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征求意见稿适应企业做大作强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满足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 解决了中国大中型企业的成本核算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对核算中的随意性加以限制, 同时也可以增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进而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有利于企业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是市场主体, 应当承担相应资源环境的开发、保护、利用和治理责任, 这就要求在产品成本中体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与循环使用、生态环保等方面支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发布有利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产品成本管理, 进一步提高产品成本信息质量。

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特点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与当前产品成本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趋势相结合, 与目前行之有效的规定和做法相结合, 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相结合, 与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构建了系统科学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这个核算制度的最终实施将解决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一些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1.科学性

征求意见稿是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成本核算, 实现了与会计准则的紧密衔接, 构建了系统的科学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存货范围, 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位。即, 产品是指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 在此基础上, 对产品的外延进行了扩展, 规定产品也包含企业提供的劳务。明确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产品而发生的各种支出, 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改革了传统的将销售费用列入产品销售成本的做法, 使成本费用的划分更加科学。

根据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核算办法对行业种类的划分和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精神, 征求意见稿将有关行业划分为“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软件业”、“餐饮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十类。以上分类是非常科学的:一是基本上覆盖了中国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核算办法的行业范围, 有助于保持政策的延续性, 确保新老制度的有效衔接和稳定实施;二是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基本一致, 确保行业分类的科学性以及便于有关行业的企业理解和操作;三是涵盖了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的主要类型, 确保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具备广泛适用性;四是考虑到金融类企业在成本核算对象、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特点, 规定金融类企业不适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增加了产品成本构成范围一章, 明确企业在取得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能按受益原则认定的支出, 应当计入产品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具体规定了各行业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 同时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 应当按照受益原则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在此基础上, 征求意见稿对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依次进行了规范, 既科学, 又明了, 构建了系统的科学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2.可行性

征求意见稿分行业制定成本核算办法, 解决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问题, 使之有章可循, 又具有可行性。此前, 中国各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几乎是一个空白, 部分行业的成本核算也比较混乱, 而且又都是由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的。在推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后, 国家又对有些行业特有的产品成本核算内容进行了专门规定, 这将成为中国大中型企业 (金融企业除外) 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基本制度依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与财政部1986年出台的《国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相比, 更加完善、具体, 适用性更强。《国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只从单纯的国有工业企业出发, 征求意见稿立足于工业制造业, 充分体现其他行业特点, 使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成本构成更具可比性。

根据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 征求意见稿分别对产品成本开支范围、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面制定了统驭性的成本核算原则, 在此基础上以工业企业为蓝本, 区分不同行业制定产品成本核算规定, 满足企业集团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的成本管理需要。

3.引入了作业成本法

和当前产品成本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趋势相结合, 征求意见稿中产品核算方法的一大亮点就是第一次在会计制度中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同时, 新规定还试图解决成本核算在会计信息化中的某些应用问题, 使成本费用项目的设置和核算方法更加清晰明确。

在中国企业产品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的情况下, 直接生产成本比重与传统制造环境相比有所下降。同时, 间接费用剧增并呈多样化, 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等已经难以可靠地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因此制造费用 (间接费用) 的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加强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瓶颈。引入作业成本法, 可以采用多重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 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作业成本法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划分不清的缺点, 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的控制作用, 以促进作业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制定林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初步意见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对农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以及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结转进行了规定, 对于指导林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林业企业虽然属于农业的范畴, 但是其生产经营对象——林木资产具有产出的长期性、构成的复杂性、投入的间断性、形态的阶段性、产品的可塑性、效益的多样性和经营的风险性等经营特点, 不同于农业的粮豆等农作物生产, 在产品成本的构成范围、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核算项目和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等方面, 存在很大区别。因此, 必须根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原则, 结合林业企业的具体情况, 制定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根据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应包括林木培育成本费用核算、消耗性林木资产采运成本核算、生产性林木资产采收成本核算和公益性林木资产生产经营核算。其中林木培育成本费用核算应包括林木种子、苗木、更新造林成本核算和营林管护费用核算;消耗性林木资产应分别采伐、运材和贮木等生产阶段和生产工艺组织成本核算, 特别是木材采伐生产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大面积皆伐的生产作业方式, 代以抚育间伐的生产方式, 混交林成为主要生产经营对象, 必须科学确定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成本结转方法;生产性林木资产应区分树种进行核算, 必须科学确定生产性林木资产的累计折耗方法;公益性林木资产是林业企业的主要经营对象, 公益性林木资产发挥的生态效益实际也是一种“产品”, 只不过现在无法准确计算它的价值, 无法进入市场进行商品交换。可以通过建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市场, 解决以生态、环境效益为主森林经营中的成本核算问题, 如建立碳贸易市场和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等, 这些尝试为生态林业利用市场实现成本核算提供了先例。只有解决由市场失灵导致的生态林业生产过程中成本弥补的缺损, 才能形成完整的公益性林木资产的资金链。

随着林业企业林产品深加工的深入发展, 加工业成为林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制定林产工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包括锯材、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以及林产化工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综合立体开发森林资源, 林业多种经营迅速发展起来, 成为林区的主要支柱产业, 必须研究制定林业多种经营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财政部的安排, 要求各地组织本地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单位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 在2012年3月31日前形成书面材料反馈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望在近期出台, 使中国成本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 对开创中国成本管理的新局面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林业企业的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制定工作, 使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建设也有一个新的飞跃。

摘要:探讨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意义和特点, 根据林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情况, 初步提出了制定林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基本框架结构。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林业企业

参考文献

[1].张学义, 常红.关于建立《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几点认识[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4)

[2].胡业生.林业成本会计问题研究[J].绿色财会, 2011 (10)

上一篇: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下一篇:涂装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