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2024-09-11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通用12篇)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1

摘要:振兴中华, 教育为先。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要成功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应该是自主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不断地、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不断地探求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也须具备现代教学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提高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有自我职业规范和成熟的技能技巧,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思想的启迪者。教师不仅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 而且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 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的一般素质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具备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 对语言的交际性、系统性有较全面的了解。对语音及语言文字的发展也能有所了解, 并以此来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使用语言, 提高他们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和兴趣。英语教师也必须掌握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心理状况, 因才施教, 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效果。

(2) 必须懂得相当的英语学习理论。理论是他人教学实践的总结、升华, 值得学习、借鉴, 有助于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熟悉这些理论, 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理论的特殊性, 以指导学生掌握学法, 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英语教师也必须懂得一定的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史上教学流派和方法众多, 但它们都源自于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英语教师应通晓这些英语教学法, 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学情, 扬长避短、合理取舍、为我所用。

(3) 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英语学习的环境、氛围, 影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完善和丰富自己。

(4) 必须具备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和现代教学的意识。在现代, 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进入绝大多数学校和家庭, 其知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以前任何一个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无疑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英语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并做到:

(1) 坚持实践, 学习, 总结, 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信念、专业性的评价、专业技能、创造的潜力和专业环境下不断丰富、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 是教师个体长期的不断奋争和自主努力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很多研究者调查表明, 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在职后的学校环境下和教育实践中, 并通过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行动和实践研究形成的, 在职前所形成的甚少。教师所具有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课堂知识都是在教学实践的磨练中逐渐形成的。学校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 因此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极佳平台。

(2)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英语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接触大量真实、地道的英语, 而且要为学生创造英语使用的机会和条件。同时, 基于学生存在学习需求的差异, 其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也不同, 所以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略不仅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 也不利于开发他们的潜能。因而, 在英语教学中, 教者除了要有效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还要善于利用其它学习资源, 并通过教师目标明确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

(3) 开展反思—合作—行动, 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英语教师需不断地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 帮助终身自我发展。于此同时, 积极和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 以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有助于自己的长进。不仅如此, 积极地参与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学习, 借鉴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 以他人之长, 补本学科教学之短,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发展和完善自我。

(4) 素质教育下的自我提高

由于教学活动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模式, 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评价者。教师要挖掘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 关注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 开拓他们知识的广度, 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

(5) 总结

我国的英语教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期,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挑战, 也是一个机遇。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多与他人交流, 互相学习,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主动积极地选择和拓宽自我发展的途径, 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不仅使自身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可能, 最终也一定能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2

一、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二、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则“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教师要做到:(1)、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并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做一名阳光教师_教师随笔 “阳光”字面意思是日光,即太阳的光辉。现在“阳光”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具体说来大致有三种含义:

1、特有活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能感染带动别人的情绪,使人如沐春风,如“阳光少年”、“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教师”等。

2、公开、透明。如“阳光工程”、“阳光工资”。

3、对人态度友好,如冯巩在春节联欢晚会相声表演中的一句“给你点阳光就灿烂”成了2003年的流行语。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阳光教师更难。怎样才算是一名阳光教师呢?

我认为,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最重要的要有阳光的心态,也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根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首先是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健康的心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对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一、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具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有时比健康的身体素质更能影响学生的成长。试想,一名自卑、怯懦的教师又怎能培育出自信、坚强的学生呢?因此,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自信、乐观、坚强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知难而上,要有朱熔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闯地雷阵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这样才不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湮没。我曾经看到一则报道《独臂教师的“完美”人生》,文中报道了甘肃省榆中县银山初级中学校长曹银治的感人事迹。39

岁的他不仅劝说过很多辍学、厌学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更在因的小学里;他是一名残疾人,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忘我工作默默地培养着一批批学生。笔者所在家乡也有这样一名独臂教师。他,47岁,已从教30个春秋;他,是一个残疾人,却身残志坚;他,用一只完好的左手和一颗淳朴的真心,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同事称道、村民爱戴、学生敬重的“独臂园丁”——四川省盐亭县金安乡青凤村小学教师向奉凯。在中国像曹老师、邵老师、向老师这样的身残志坚的老师也许还很多,他们用残缺之躯谱写着自己的完美人生,也谱写出了一篇篇壮丽的教育诗篇。他们是比我们这些拥有健康体魄的教师更阳光的的阳光教师。

二、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

真正的阳光教师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要能容天下所容之事,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时,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真正的阳光教师是不怕向学生承认错误的。教师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是以身作则的具体表现。教师向学生认错,能给学生树立有错必改的榜样;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还会使学生更加由衷地敬佩教师的见识和修养,从而更加信任、亲近老师。反之,如果教师有了错误,为了面子、为了师道尊严,极力掩饰,反而适得其反。

三、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也应该是一缕阳光。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的是伟大的母爱,这句诗用在教师身上也极为恰当。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斯霞被人们称作教育界伟大的“慈母”,她从教72年,以伟大母亲的慈爱精神培育每一个学生,同学们都亲切叫她妈妈。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正是这种母爱使她赢得了人们对她极大的尊敬和高度评价,并亲切称她为“校园妈妈”。如果说学生是春天正待茁壮成长的小草,教师就是春天滋润万物的太阳,教师

应该时时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学生以春天般的温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学生驱走心中的阴霾。教师是夏天的太阳,热情似火,给学生火样的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教师是秋天的太阳,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教师是冬天的阳光,融化学生驱心中的坚冰。当我们为一再犯错的孩子暴跳如雷时,言词激烈时,我们就跨进了地狱的门槛,可如果我们和颜悦色,用我们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我们就踏进了天堂。天堂与地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四、纯洁、公正的心态。一名阳光教师心灵永远是纯洁、公正的。阳光教师应该做到心灵纯洁,经得住金钱、名利等物欲诱惑,安于三尺讲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一个后进生。总之,就像乌申斯基所说的“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只要教师的言行、底蕴、心灵都像阳光一样纯洁、公正、热情了,我们的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感受温暖,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五、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名阳光教师,应该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向上,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网络学习,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做一个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知识就像海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缩短与彼岸的距离。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一名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不爱学习、没有追求的教师是算不上阳光教师的。

总之,阳光教师应该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阳光教师,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3

【关健词】新课程;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素质教育。

一、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素质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观的不同,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引导,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迸发出探索性、创造性、多维性的思维“火花”。借用学生对数学中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进行探索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在解题、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最终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获得全面综合的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利用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多,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只会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知道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必将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教书而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知识,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教材和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刻苦钻研精神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三、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意志坚强、献身科学的数学家,也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培养出乐观、积极、谨慎、创新、勇敢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消除自卑,减少心理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也是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功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分析概括出数学概念。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概括实际问题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对于一些金融、经济的数学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经济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都蕴含在数学思想中,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数学思想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高中数学蕴含着比如待定系数法、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和具备自觉采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对于数学概念教学,如果只是讲解定义,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比较抽象。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从源头上理解概念;对于定理、法则教学,要重视推导过程。重视推导过程,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讲解,教师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如何推理、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4

1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要求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新课标背景下, 对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1.1 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结构

所谓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 这对体育教师来说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桥梁。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使体育教师的身手敏捷灵活, 有利于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动作的完成过程。

1.2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

体育教师不但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还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只有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展现出体育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心理素质是人们以自然素质为基础, 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而习得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体育教师来说就是要心理健康, 活泼开朗, 乐观积极, 充满热情与活力。体育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无论是生活压力还是面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都要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合理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

1.3 体育教师的社会素质结构

社会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 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人群的普遍的修养程度、进步程度、文明程度、道德程度以及精神状态的总和, 反映这个社会的发育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是人与外界环境之间互动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作为体育教师来讲, 社会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体育教师要有健全的知识体系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知识是教师最宝贵的财富, 是科学赋予教师的力量。全面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中, 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 重点加强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性及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1) 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体育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学知识、科研方法知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等。 (2) 条件性知识,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经验的整合。它不是一方面的知识, 而是一个系列的知识。 (4) 创新型知识, 也是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较弱的一环, 它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处于最顶层的位置, 是建立在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全面的条件性知识和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 正因为如此, 所以创新型知识经常容易被体育教师所忽视。

1.3.2 体育教师要有全面的能力素质

体育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也是自身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 包括运动技术能力和竞技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能力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中提出, 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担当引路人的角色。科研能力, 科研与教学如同鸟之双翼, 车之两轮,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配合, 则可以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也有助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包括运用科学方法对体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体育教师要把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互相融合, 构建一个全面、完整又强大的能力结构体系, 提高自身境界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 习得运动技能, 增强体能和改变学习行为。

2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现状分析

2.1 体育教师自然素质的现状分析

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 工作生活越来越繁忙, 用于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导致有些体育教师出现身材发福, 体型走样等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无法清晰明了的进行体育动作的示范, 影响学生对相关体育动作的理解和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即违背了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也不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执行。

2.2 体育教师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心理素质不是外化的具体的而是内部的抽象的,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身心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体育教师在教育思想方面受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的影响, 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偏差, 表现在教学模式的陈旧, 教学内容落后, 人才培养的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如过分强调“成才”教育, 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的“做人”教育。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更新, 忽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狭隘, 视野不开阔。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 环境情况较为复杂, 体育教师在面对不断变动的教学环境时容易产生紧张心理, 导致适应能力下降, 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2.3 体育教师社会素质的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的社会素质主要包括健全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的能力素质, 这是支撑起体育教师素质结构骨架的主干力量。体育教师只有牢牢抓住这两点, 才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同时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2.3.1 知识体系狭窄而单一

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是类似于直线形的, 而不是树状的。这就导致这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面过窄, 只对跟体育直接相关的知识有较详细的研究而忽视了对跟体育间接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容易走入死胡同, 这样不利于体育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 也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 不利于学生透彻的理解技术动作。

2.3.2 能力结构存在短板

教学、训练、科研是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三个最主要的方面, 体育教师往往会更多地注重教学和训练, 而忽视了科研的能力。认为科研能力是可有可无的。不能把长期积累的教学和训练的经验转化、融合成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反过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训练。这使得科研成为体育教师能力的短板, 阻碍自身更进一步的发展。

3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自我养成

3.1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自觉遵循教育规律, 回归教育本原,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智体美, 育德为先。体育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 尊重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采取针对性措施, 力求教育公平。体育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的本质不再是控制、管理和约束, 而是对学生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同时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2 体育教师的自然素质结构养成

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也是优化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前提。正因为太过于基础, 往往容易被忽略。体育教师要通过坚持锻炼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 以身作则, 亲身践行终身体育的思想。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项目与运动量来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结构养成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之上,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关注国家对体育政策的不断修订, 改进教学方法, 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既不能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 也不能为了应付测试忽略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只顾眼前, 要从长远考虑, 真正为学生的人生发展着想, 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注重教学经验的累积, 保证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性, 面对突发状况要沉着冷静, 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不断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对困难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敢于迎接挑战。

3.4 体育教师的社会素质结构养成

3.4.1 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突围

体育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注意发展横向知识。将科学文化知识、物理化学知识与运动基本理论相结合, 形成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 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气度与眼界, 增强大局观。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状况,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状况, 管、办、评分离, 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4.2 在能力结构方面的突围

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把握住教学、科研、训练三个大方向, 提高专业化水平, 把技术体系转变成教育教学体系。关注学术更新, 不断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学至于行而后仁”, 要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使学生不仅在体育课上进行锻炼, 在课外甚至在整个人生中都能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 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体现体育教师的意义与价值。

4 结论

体育教师要在原有的素质结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来不断培养和完善自己的自然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和社会素质结构。在保证良好的身体和生理素质将基础上, 不断加强心理建设, 提高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系, 注意横向知识的发展, 强化教学、科研、训练三方面的能力,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元波.论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J].科技视界, 2013, 12 (4) :132.

[2]张广玉.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5) :37.

[3]石振国.“体育社会化”形势下高师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3) :84-90.

[4]黄彩虹.新时期高校创新性体育师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体系[J].科教文汇, 2013, 252 (8) :35-39.

[5]谷忠德.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及培养——基于知识结构的视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9 (3) :104-109.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5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中小学教育必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行教育改革.改革主阵地应该在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就是让一般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通过高效课堂将减负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高效课堂带来的优质教学资源。而高效课堂的实施根源还在教师,在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现阶段中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研究现状如何?高效课堂教师教学能力如何界定,教师主要有哪些具体教学实践能力?高效课堂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有效途径如何?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做个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引入本论题

通过调查了解,在以往对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而对教师本身研究相对较少。较多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及教师教法和教学模式研究,对数学教师本身能力的研究较少。对教师的责任、义务、管理研究较多,对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较少,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研究较多,而对教师面临困难、压力及解决办法研究较少。使很多教师过多舍本求末去研究学生、教法及教学模式等等,而忽略自身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认识和提升。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从教师层面对高效课堂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给予一个浅显的分析。

二:教师能力、教学能力及教学实践能力概念界定

1、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是指作当代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所需要的能动力量 1

或实际本领,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整合能力,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

2、教学能力

门树慧,刘培娜(1994年)在“关于提高数学教师能力之我见”中将教师能力分为:理解和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能力、数学课堂诱导和应变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数学教学评价能力和数学教学科研能力。

3、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指教师的能力付诸于课堂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于学生后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得到高效消化吸收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必备能力。

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具体体现

(一)、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教材、试卷、网络资源的模块整合、网络构建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

高中数学整体知识是模块式的,高中数学知识十多个模块中,每个模块自成一个网络知识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构建每个模块的知识网络,只有对高中数学大纲、数学教材、各种教辅资料,试卷、网络资源的整合,同时对每个模块的数学知识进行提炼,才能做到精讲、精练、精学、使整个课堂高信息量,高知识含量,高思维训练量,从而达到数学课堂的高教学效率。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例如北师大版必修四三章三角函数恒等变形中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记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差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2

半角、万能、降幂公式及公式之间联系;能力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公式解决相应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不怕难,敢吃苦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目标,与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现状,自身学习与课堂目标之间的差距,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调整学习状态,成为高效课堂学习主体。

(三)、语言表达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师实践能力的前提

教师是教学信息主导传播者,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核心能力,对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一种智力因素。教师要把数学知识,数学信息,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教学的要求传授给学生,主要通过语言表达。而在短短的45分达到高效教学,学生做到高效学习,要求教师去提炼自身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做到用词准确简练,数学概念讲解清析、思路分析逻辑性强,讲究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富于情感,才可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欲望、兴趣的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根本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85年所发布的《关于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数学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如何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到高效课堂中来呢?做为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学习心理现状;其次,敏锐把握学生在学习中听课、练习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点;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前提,在教育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忽视对学生投入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之爱可以让高效的数学课堂拥有灵魂;

(五)、敏锐的观察力及评价反馈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是高效 3

课堂教师实践能力的核心

班集体授课一个特点是学生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对每个学生学习作出及时有效评价,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有效教师评价,从而树立正确学习观和是非观。课堂有效性评价具体为:

1、数学基本知识概念与基本技能的评价;

2、数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3、学生课堂学习中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不断得到教师的有效评价,在课常中不断改进调整自身学习状态、方法。在积极师生互动中形成高效课堂中高效率教学与高效率学习。

(六)教学反思能力是提升教师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保障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纲要》提到:“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在《标准》中也提到:“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风格。”课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失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帮助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同时也能让让教师更深刻理解高效课堂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和不足,积极探索改进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水平。

三、提高高中高效课堂中高中数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1世纪准备教师》指出:“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高效课堂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势在必行。针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实践能力,主要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加强高中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 4

能力;

3、加强高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升自身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水平;

4、多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通过日记、课堂观察、教师评价、教学行为研究、教学搏客、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形式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从而达到提提升高效课堂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

1、钱宝琮《中国数学史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2、李文林《数学史教程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光荣《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数学教育学报,2002

4、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0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6、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年

7、王天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策略

数学中每个词语、概念、符号等都有其精确的含义,词序不同或一字之差都有可能导致意义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一定要精确的传达,而学生则应该将学好数学语言看作是整个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新课标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水平的策略。

1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意识到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也有很多教师在课堂语言方面作出了各种尝试,但不得不说,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

1.1 无效用语现象

一是学生懂的东西重复讲;二是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知识胡乱讲;三是主次不分平均讲。

1.2 毛病语言现象

阐述不清,表达含糊。例如:在教学“位置”时,不注意就说成“小红在左边,小明在前面”等的错误语言。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不能单独地说某某在上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左边等,而必须准确地说“小红在小刚的左边”,“小明在小梅的前面”。还有些教师习惯用土语或者是方言来阐释数学概念、数学性质等。如会将“垂线“直接说成是“垂直向下的线”,而将“最简分数”直接阐释为“最简单分数”,这样的阐释也容易让学生误解。

2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课堂语言艺术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并不单单只一方面,真正可以称之为艺术性的数学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还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等。笔者结合多年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

2.1 语言要精炼

课堂上数学老师的语言不像语文老师那样一泻千里,而要言简意骇,不重复罗嗦。能用一句话说的,最好不要使用两句话,干净利索,不冗长。教师讲解时要抓住重点,简单的概括,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问题,使用一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要做到准确没有任何的失误,不要绕圈子,要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在传达出最多的价值信息。

数学语言精炼,既能够节约课堂讲解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也能够抓住重点,防止不停的重复,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头脑中会形成深刻印象,利于日后的数学学习。

2.2 语言要有科学性

数学学科本身就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种严谨性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数学语言。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避免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概念,阐释教学内容时都要保证科学,含义准确,不产生任何的其一。如此才可以揭示出数学学科的本质。若教学期间存在着词不达意、模凌两可大问题,学生思维就会混乱,如在讲解“整除”与“除尽”时,教师就必须要做好两者的区分,再比如讲解“圆锥体积等于1/3原著体积”时,不能忘记一个前提条件,即“同底等高”。

2.3 语言要有启发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现状,通过教师讲解后,学生可以主动获取知识,为此,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通过日常的看、想等来启发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如在讲解“圆周长”时,教师可以通过呼啦圈来导入主题。教师首先要问题学生这个呼啦圈水能够告诉我,它一周的长度?这时学生就要开始想办法,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使用量尺来计算;有些学生会说使用绳子围绕呼啦圈一周,再用量尺量绳子;还有些学生是说,让呼啦圈在地上滚动一圈,而后再测量滚动的长度。上述这些答案都是值得肯定,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活跃性。在此之后,教师要引出课堂主体,即圆的周长。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呼啦圈并不大,学生都能够想办法计算出来,但是如果是很大很大的圆,又该如何知道它的周长呢,由此引出课堂主体内容。

2.4 语言要幽默风趣

课堂之上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扣住学生的心弦,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因此,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一些数学教师可能会存在着这样的误解,认为数学学科是严谨的学科,语言不是以幽默,而实际上,任何学科都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讲解,只要与该学科特点相结合,数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

2.5 提高“无声语言”的运用技巧

首先,教师眼神目视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虽未闻其声,但能感其意。教师尽管表面上没有和学生语言交流,但一个适当的眼神,远远可以超过语言的作用。教师微笑的眼神,能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教师镇定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安全;教师信任的眼神,能使学生感到鼓舞;教师不满的眼神,能使违反纪律的学生感到负疚。

2.6 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

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对过于理性的东西并不是太理解,但若能够运用趣味性与生动性强的语言来进行详细,对学生理解定会有一定的帮助。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教师要选择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提升数学教学自身的趣味性,不要让学生感到枯燥。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策略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总结,更需要教师多用于实践,这样才能够找到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照新课标要求,重视课堂语言技术,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互相点评,这样才可以快速找到问题关键点,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周丽静.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

[2]杨玉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J].中国教师,2015(S2).

[3]陈明朗.小议城镇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好“大印象”数学[J].新教师,2016(03).

作者单位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7

1.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

1.1 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多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师德素质的培养应该是体育教师个人修养最重要的一部分。

1.2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的水平。对于教材所涉及的问题要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以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要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最新的信息、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催发他们心中创造的种子。

1.3 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科学知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还要掌握和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并加以吸收、借鉴,从而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1.4 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其所蕴含的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方法,势必会给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新的体育科学的发展,必须具有从学校体育实际出发,进行科研选题,制定计划,选择和运用科研方法,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体育教师素质的途径

2.1 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有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学生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目前“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不仅仅要培养体质健壮的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手段培养政治思想高尚,意志品质顽强,身心健康,能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从而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2.2 要坚持进行师资培训

注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师防止知识老化,调整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就要搞好继续教育,在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等方面加大力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知识,利用多渠道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师德教育,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努力提高素质。学校要鼓励教师“请进来,走出去”,请外面有名专家来校讲座,派教师出去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提高各项素质。

2.3 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体育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开展体育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此,必须了解和研究规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是一个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科研型教师,体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参加和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结合教学、训练、群体竞赛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实践中认真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认识。

总之,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修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晓春.体育教师素质谈[J].体育学刊, 2000, (4) .

[2]王捍东.新世纪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J].体育函授通讯, 2001, (4) .

[3]姚蕾, 尚庆猛, 姜德卫.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J].体育学刊, 2002, (2) .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8

一、在继续教育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在当今“知识爆炸”, 信息发达的时代, 教师在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作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特别是有关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和新课改的要求, 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跟上时代且能不断创新的教师, 从而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的学生。

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实施的效果等过程进行反思。

1、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

当教学方案设计好后, 首先要反思教学思想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 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能否实现, 是否可操作;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引导性、梯度性和启发性, 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合理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是否把课程与生活、实践、社会结合起来;是否具有“人文意识”;是否有对学生的评价策略;其次要反思学习方式是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是否体现了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等。因此, 做好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在教学方案实施时进行反思。

在教学方案实施时, 要根据动态形成的教学情境, 想一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案往往是比较“单一的”, 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却是千变万化的, 而且课堂上的偶然事件也会出现。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顾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要不断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 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合理利用教室资源, 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3、课后反思。

在教学方案实施后, 要根据课堂生成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设计方案在实施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如,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若未达到, 是什么原因?课堂上是否是表面的热闹, 而缺乏动静的结合;学生是否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大班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 比如, 如何分组、如何合作、如何探索等;教师如何更有效地驾驭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高驾御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中成长自己

为充分发挥教师资源, 利用集体智慧, 我校长期开展了新教师上合格课、青年教师上探索课, 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并大力推行集体备课、评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 相互探讨, 取长补短, 达到了师与师互动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分析, 具体揭示出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动机、目标、情感态度、需要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 并分析、诊断存在的不足, 共同体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探讨改进与完善教学活动的措施。从而在解决“困惑”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在参与课题研究中锤炼自己。

教师是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因此, 教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能力的提高与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必须要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心态置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 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对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为一定规律性的认识。笔者曾有幸参与了我校市级研究课题《目标定向——分类指导》, 国家级研究课题《自主创新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读——思——练》等课题研究活动, 从中受益匪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与认识问题的产生、解决过程, 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2、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对话中提升自己。

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与探索, 实践与研究, 会不断积累一些经验与理论见解, 但由于教师所处的环境条件限制, 这些理论与见解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全面提升与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还需与教育专家进行共同研究, 共同探讨。为此, 我校常邀请各类教育专家到校作理论讲座、学术报告、调研、与专家进行对话等活动。同时, 还采用走出去的方法, 到其他学校去学习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来解决教师在实验研究中的一些疑惑, 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质。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9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

引言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新体育课程理念。其提出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特别是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提出了挑战, 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制约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发展, 为此探讨在实践中采取有关的方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软实力非常必要。

综合过去有关教师素养, 特别是软实力的研究发现: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实施, 学校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已经分类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 资料显示对这一类的研究比较全面、具体;软实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观察能力、保护帮助能力和创新掌握现代教学的能力等等。然而, 硬实力研究较为透彻, 但在软实力的研究仍不够全面, 要么只研究其中一点, 缺乏全面研究;要么点多却又只是点到为止、不具体、不详尽。因此, 一项有关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全方面研究至关重要。

鉴于上述原因, 理清新课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硬实力及软实力概念以及当前研究现状至关重要, 希通过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与研究为今后其他学者进行实践研究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界定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 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组成部分, 与教师素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专业”一词在这里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专门的教师职业;二是指学科专业划分, 即教师所教授的体育学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就是除专业硬实力以外的其它一系列能力,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观察能力、保护帮助能力、运用教材钻研教法能力、利用场地与器材的能力、善于自我控制的能力、编选教材内容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创新掌握现代教学的能力等。专业素质软实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

2、现阶段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研究现状

2.1、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是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杨美芬从语言在体育中的运用、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理念下人们对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从相关文献研究来看, 调查研究积累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初步对体育教师语言表达的作用、重要性以及地位等方面有了相应的陈述。但对于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还得有进一步的研究。

2.2、体育教师示范能力

体育教学中, 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重要来源, 也是学生获得直观感受的途径, 但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却忽略这一点或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性不高。蒋凤先对体育教学中影响动作示范的有效性因素进行了研究, 得出:必须通过苦练基本功、不同时期的动作示范分析和合理选择示范的位置和距离来提高动作示范的有效性。贺晓莉的研究指出当前体育课堂中教师示范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主要体现在: (1) 体育教师在动作示范认识上存在误区; (2) 教师让学生代替进行动作示范; (3) 教师动作示范不规范; (4) 教师的动作示范方法不正确。因此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 学生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参与、跃跃欲试的心理体验, 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 提高教师动作示范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2.3、体育教师观察能力

在体育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观察是体育教师获取和捕捉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手段。敏锐的观察能力则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林文翰对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进行了阐述。要提高自身观察能力, 除态度上表现出虚心、诚恳好学、善于总结外, 不断地实践至关重要。

2.4、体育教师创新和掌握现代教学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实施, 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创新和掌握现代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温和琼、尹立波从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特征、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论述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注重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1世纪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必须创新, 才能跟上迅速发展的教育模式, 才能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2.5、体育教师保护帮助能力

体育教师的保护帮助能力指体育教师在授课期间, 利用外力或其它物件对自我和他人进行保护, 借用各种手段对学生的安全形成一种防护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顺利、安全地完成体育技术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金邵伟德研究指出:“保护与帮助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运动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这种能力除意识外, 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尽量做到细心、注意力集中”。

3、结束语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做些什么 篇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阅读自学等教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是针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而提出的,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学生上课听得懂, 但自己却不会做, 或者换些题目就做不出来, 做不正确.有时候一个问题讲过多少遍还不会, 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伤害, 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有一些学生为了学好数学陷入数学“题海战”, 还有一些同学干脆放弃数学.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忽略了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与兴趣, 那么, 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一、教师要更新思想观念首先, 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再次,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 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 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会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最后, 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 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 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 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 素质, 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二、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 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 用处不大的, 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 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有着广泛应用的, 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 增加了什么?其次, 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 新要求, 要努力吃透.注意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 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 应分析为什么引入, 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 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 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 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三、教师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并自主学习.例如,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 (1) 2.5.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这是一个求方程根的问题.教材从二次方程开始研究,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而且解题思路平铺直叙, 枯糙乏味, 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马上去切入主题, 而是先问学生是否看过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一个电视节目, 在规定的时间里猜物品的价格, 猜到就归你了.这是怎么猜的?用什么方法猜得快?学生一下子就来兴趣了.思维活跃起来了, 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学生水到渠成地找到了解此题的方法.四、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他们未知的,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讲特殊四边形这一节时.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 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观点.自己动手画出周围常见的四边形, 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 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五、教师要科学地评价每一名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的概念, 使“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 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 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 会不断地追求, 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总之, 要做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教材, 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培训, 多了解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走出学校,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他们有可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忘了, 但用数学头脑来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永不磨灭.我们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教学, 通过对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数学思维方式或方法的传授, 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头脑来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数学才能真正对人有实效, 提高人的素质.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传统的教学观念相比,教师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角色的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身认知、心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活动,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学知识与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品格与爱好呢?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论述:

一、引导的方向

在小学教育阶段,求知意识的树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课堂引导的方向也应是明确的。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探索引导。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一种好奇心,一种求知的欲望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整个学习的过程似乎都会变得“容易”起来。这个探索的过程,也会让学生从原来的“老师在教什么”的心理状态,变成“我想知道什么”的状态,而“知道”后的结果,则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收获感。所以,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也就是学生的好奇心较明显的阶段,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并掌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实现“探索引导”的教学模式。如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缩写、纯循环小数与混循环小数这一部分的讲解,从定义上看,这些都只是抽象的文字概念,学生记忆几遍就可以背熟定义,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理解了文字定义的内涵。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探索引导的方式,逐步让学生理解定义的内涵。比如,可先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即它有何用,也就是学习循环小数及其表达、读写方式的意义所在。接着老师再给出几个典型的有理分数,让学生进行计算,当学生发现其中有些可“除尽”,有些“除不尽”时,再引导学生参照文字定义,找出“除不尽”的这些有理分数的“循环节”。当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时,教师就很容易发现定义中难以理解的文字部分在哪。像什么是“小数部分”,什么是“某一位”,什么是“依次”,什么是“不断重复”,什么是“一个数循环”,什么是“几个数循环”。在经过教师纠正和讲解后,之前没找准“循环节”的学生,对自身的错误,也就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先预设判断前提,再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判断情况对原有的定义进行逐字逐句的“探索”纠正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定义的认识,达到很好的定义教学的目的。

2.合作引导。数学的解题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如果用一种定势的思维模式和解题程序去传授方法,自然会束缚学生多样的思维。当然,如果教师以一种“命令”式、“指定”式来灌输“一题多解”的思维,又很有可能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气氛中,学生在“怎么办,想不出其他办法”的心理状态下,思路也就相应静止了。此时,对于有多种解题条件的题目,教师可采取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同时分组竞争的方式,将学生的思路调动起来。因为,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更利于思维的活跃与激发。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在无形之中可以得到提升,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小组的成员之一,本组的解题方法也自然会让该小组的同学记忆深刻。在此基础上,各组之间互相学习,学生的整体思路也就越来越宽了。对于学生中没有出现但很有用的解题方法,教师可先抛出预定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按照教师预定的解题思路将题做出来。二、引导的方法

教师课堂引导的方法可以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只要有利于思维的启发,都可适时运用。如:

1.提问式。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进行提问。如“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所见物,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又比如,让学生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学生很容易说出谁大谁小,当教师继续追问“大多少”时,学生自己有了想算一算它们各自的大小的兴趣,此时再推出面积的算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2.情境式。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直观的人、物、图、景,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问题当中。

三、引导的难点

1.符合心理。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行为,都要注意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否则引导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信息技术的运用,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有趣的情境,如果教师不适时进行引导,让整堂课回到数学教学目标本身,学生很可能会变成观众,处于只观不思的状态。

2.分寸把握。教师必须把握课堂引导的分寸,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出来,既要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能让学生的思考成为一种无规范的“凭空而思”。又如让学生理解“地点”“时间”“方向”“相遇”而进行的课堂演示,就要紧扣应用题中的词句概念进行,使演示变得有“数学味”,而不是“话剧味”。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素质 篇12

1. 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

在以往的“精英教育”中,广大教师施教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少数“尖子生”的身上,而在新课标下,学生在学习中会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依靠他们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而每一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长处,这就要求教师把施教的光芒辐射到全体学生,甚至“依靠”全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在认知领域内应达到的水平,而且要考虑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行为调节等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更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只有“言听计从”,师生间沟通交往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必须沿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被动接受灌输.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进行师生间平等的交往与沟通.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合作;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的,而是一种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从权威者变成合作者.

二、能力系统的认知转变

1. 反思能力的严肃性

教师要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严肃的反思,既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探究补救途径,也要善于总结自己或同行成功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广.这就是教育科研能力.已有研究者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科研能力无疑是一种可以直接转化的教育生产力,理当内化为教师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的内在需求,这也是本质上区别于传统教育,顺应新世纪全球教育发展宏观走势的一种现代教育文明”.

2. 信息能力的现代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到来.未来学校教育必然要向建立信息化教育工程发展,把计算机、网络、电子高速公路作为新的教育手段,逐步推行“网际学校系统”,实施网上教学,可使学生自由地在网上获得知识.在新课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某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总是要积极地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方法.教师在坚持终身学习的同时,也打造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学生.

三、方法系统的认知转变

1. 教法改进的适应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却很少顾及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教师要做好“提问”示范: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课堂任一教学环节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课后提出质疑,师生一起讨论,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法,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2. 学法指导的一贯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并使学生及时把学习方法内化.可以让学生记“错题集”,让学生写学习方法总结,可以定期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四、评价系统的认知转变

1模式要多元

评价应该与教学过程整合.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应该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始终关注学生正在学习着什么,而不是建立一套学习的参照标准.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说有效的评价应该整合到教学过程当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2. 注重自我评价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以教育为主,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对受教育者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较为忽视,导致教育者的期望和目的得不到实现,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自我评价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得到落实,通过真诚地指导和帮助被评价者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了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翟菊红.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中学中职数学教学参考,2006(6).

上一篇:时间空间下一篇:产品成本核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