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体育(共12篇)
新课标下的体育 篇1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1.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追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究竟追求什么目标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传统体育理论认为,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体质的增强。而新课标认为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快乐体育与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存在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是否愿意乐意学习体育, 以及愿意乐意从事哪些运动项目, 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本身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快乐体育的影响下,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道德感、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2.快乐体育特别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传统的体育理论过分强调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认为学生只 是一个需要教育培养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培养, 结果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积极性的泯灭。而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具有不同个性、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人。在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的。因为, 体育教育与教学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 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发挥作用。
3.快乐体育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积极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而不是过去那种命令与服从、教育与被教育、上级与下级的行政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而有吸引力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为深化诣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 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满足学生的运动欲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 越明确, 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 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 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
二、快乐体育的方法
快乐体育的方法是以追求能让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 并能充分体验运动内在乐趣、充满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为基点。
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
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关系的。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 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与指导, 是为学生自律、创造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的发展。
2.注重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定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 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能力去享受运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决定教学目标与学习进度一定要充分尊重个人的特点, 并给学生以在现有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流动中自已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课趣;最后, 让学生在创造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由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3.注重建立与学生互教互学相联系的教学组织形式
每个个体从事运动, 享受运动的能力有差异, 田而创造一个“大家一道去享受体育“的学习环境, 即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立与这种学习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组织形式——小集团学习,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小组的同伴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互相讨论、互相评价, 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 促进小组成员互教互学、自主自律地学习。
4.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 更加要注重通过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 自己归纳技术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与把握学习的全过程, 理解已学会技术与教学技术的内在关系, 以及自己的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教学技术的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江苏南通实验中学)
摘要:在传统的休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 教师强行教, 学生勉强练, 命令式的教学方法给上体育课的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 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明显下降的现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体育教学应从根本上加以变革, 快乐体育教学已成为主流, 即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 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 让他们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快乐体育,个性,主体
新课标下的体育 篇2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地位与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而大多数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体育课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和探索。在读了胡增荤、庄弼两位老师主编的《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的文章以后,许多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体育教师们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学生学习困难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方法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疑难的启发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知心者。我们在认真实践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我们就一定能组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教师角色转变
一、前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及指引下,不少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性改革。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可能由于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再加上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客观原因,所以,有的教师产生了困惑,觉得改来改去还没有跳出传统体育课的范畴,于是干脆放弃了。有的教师还在苦苦地探索、追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胡增荤、庄弼两位老师主编的《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中的一段话。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就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与角色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要从绝对的主导地位转换成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学生学习困难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方法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疑难的启发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知心者。我在反复阅读《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后,联系多年的工作实践对上述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要做好学生学习内容的提供者
新课标给了体育教师最大的自主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本校的师资、场地、器材和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我们在提供学生喜爱项目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如何根据体育教师的特长和新课程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更多项目的学习。因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大多来自不同乡镇,其身体素质和所学项目肯定存在不少差异。也有不少学生很可能在三年内只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学习,对于这些非专业运动员的中学生,这种选择既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运动水平,也使得其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再加上我们体育教师本身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只选择一个项目学习的实际需要。因此,体育教师应在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充实自己,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好学生三年来的学习内容。事实表明:只有课堂教学内容始终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专项教学。这样安排的教学内容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又能使学生顺利地拿到学分,并能形成各自的特长。
三、要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策划者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
我们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新教的班级,要了解学生对不同项目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能在课堂上出现“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甚至“学生教教师”的现象。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又方便了学生的学。但是,我们在设计学生学习方法时,也不能一味求新,教师要能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把传统体育课中好的教学方法灵活加以运用,再配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创造
情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四、要做好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发展终身体育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可以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策划好的学习方法。还应该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运动、生活中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当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不仅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应指导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应如何解决。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性别及学习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想好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个别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调动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建议教师要多运用鼓励的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动脑的状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积极讨论的氛围。对于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能及时地想办法解决。否则时间一长,就会流于形式。
五、要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教案的实施过程。个别教师由于受传统的体育课的影响,设计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做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经常会因为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实现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因为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前,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学好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最好到学生中去做一些调查,尽量使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修改,使每天的教学都有所进步。总之,设计的教案在教前、教后都要做深刻地反思和总结,遇到问题及时地和同事们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虚心地向外校的教师学习。这样,最终设计出来的学习过程就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六、小 结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下,我们应该有责任、也有足够的信心把学生教好。要组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需要我们平时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动脑,善于学习,勇于改革创新。我想在广大的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就一定能顺利地完成课改实验,为我国培养更多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要想使学校体育向纵深发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旧思想和旧观念。
一、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
(1)技術技能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学习时不分性别、年龄、体质状况、技术基础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和各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学习。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难题。
(2)理论教学内容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现代体育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对营养与健康、养生与保健的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传统项目史、奥运渊源等体育史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更强烈;通过动作技术原理、项目规则的学习,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组织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忽视教学的效果,重视教学的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步曲是多年的教学组织模式。铁的纪律,整齐的队形是课堂组织好的典范,学生在这种“死”教学环境条件下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他们只能机械地从事与自己毫无兴趣的活动,学生的个性被抹杀。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呆板是学生爱体育却害怕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成了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参与、重个性的解放,重师生关系的和谐、重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体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封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心教什么、不关心怎么教,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认为“严师出高徒”,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出轨”行为严厉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加深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4.教师角色理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
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边练习。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体育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图、辅助练习图、练习方法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它们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有效资料,教师应指导学生看懂体育教学资料中的插图和与图示的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及技术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
2.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初探 篇4
一、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环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学课,我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的单一形式,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的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地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得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得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他们发现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常用的方法有: (1) 商量合作法。商量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帮助老师想办法出主意的过程中,学生便自觉不自觉地当了教学的合作伙伴。例如上双杠课时,双杠前摆上后,对下法不做具体规定,而是采取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他们自主设计后商量决定,可采取杠中跳下、杠侧跳下、前摆下与后摆下、前摆内转下等多种下法。 (2) 暗示合作法。让学生主动领悟。例如对练习中长跑中出现的怕苦怕累的学生不是直接批评,而是评论“马家军”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受到积极暗示,主动参与中长跑的练习。 (3) 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纠正。例如,对课上非正常损坏的体育器材,教师把“损坏东西要赔偿”道理摆明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或修补或赔偿,使学生把“要我改正”转变为“我要改正”,这样学生在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功能的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营造民主乐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记得有一次,在“自制铁环”的教学中,我发现几个学生没有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去推铁环,而是他们自己创出了一种方法,铁环照样流动,而且运用自如,当时我没有因不按照老师的练习方法去指责他们,反而为他们的创新举动而感到高兴,在讲评时特地请他们进行示范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反思 篇5
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有许多时髦的提法:有人认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有人认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有的甚至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利益关系,即学生是“上帝”,教师是“店小二”,其实,这是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的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多边平等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启发点拨、情感接纳、引领指正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得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的学习、创造潜能被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奋进精神被唤醒了,记得有一节课,我要求学生做一些动作,学生们渴望做的成功,他们不仅做得轻松自如,还发现了这些动作的共同点,并在讨论着新的造型。孩子们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并不时地为同伴加油、鼓劲。唤醒未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完全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而这节课正是对学生潜能的唤醒。”
简单的小结了一下:
第一:唤醒──挖掘潜能
第二:接纳──平等对话
第三:引领──扶正指误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健康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时作为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更要做一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促进者。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新设计 篇6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突出培养学生“观察模仿体验,合作探究,科学有效,大胆创新,感悟提高的能力”,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身体活动水平出发进行教学,围绕学生的主体性,重新审视体育教学设计,实现从教学价值取向向能力与素质取向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谈谈对体育教学新设计的理解。
一、用新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设计
1.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因材施教,帮助和指导学生按照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获得最优发展。
2.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念。
3.确立发展学生个性的观念。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发展了个性,才能培养创造力,每个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不同,培养学生对某事物的独特认识和多维的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有充分发展的领域和机会。
二、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设计教学目标
1.分析课标,处理好知识、观念、方法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环节作为基础:一是知识;二是观念;三是方法。体育也不例外,对运动技能的模仿,技能要领的落实到位,使学生获得运动表象,再经过实践,才能形成策略和程序,这是体育学习过程的升华,这是体育的能力。
2.分析学生,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设计的,因此要具体化,在课堂中要具有可操作性,言语要使用容易把握的行为动词。当然,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3.分析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对教材能力内涵的把握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要以新教材为基石,走出教材看教材,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造者。
三、从育人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
1.从科学理性的崇高转向对科学、社会、人文的关注
体育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选择整合它们,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纲要》所提出的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健康观,这是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2.从教知识转变为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能力发展、体魄发展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育人,从育人出发,教学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观念、教思想,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能力发展、体魄发展。
四、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激励、动员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把世界引入课堂,从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
面对教学改革,一方面要重视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和功能,清晰地展示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促进对知识的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把体育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这种联系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评价。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7
一、体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组织者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建学习的参与者。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见解, 都有着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在体育课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 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超出老师。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共同进步,激励他们在表现自我中创造性地发挥自我。
新课标还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组织者,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走到学生中间去, 在体育与健康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组织者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200米跑的练习中 ,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第三、第一跑道上跑。这时教师就可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 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 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练习任务。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练习内容。
二、体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新课标实施后,随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体育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例如,大部分男学生喜欢篮球,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对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踢毽子等项目。如果课堂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需要,牵着学生走向已设定好的各种练习中,牵着学生机械地在练习中兜圈子,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消失。
三、体育教师应是体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在体育新课程下, 教师要在遵循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教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教学, 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为了顺应现代化体育教学形势的迅速发展,体育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总结、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对体育课准备部分进行研究和大胆的创新, 将过去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的程序改为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整合 (音乐由学生推荐并不断更换),学生可随着节奏、哼着音乐迅速地向指定地点靠拢,这样一来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大胆表现自我的意识以及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集合变得不再枯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体育教师只有养成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探索出新颖的教学方法。
四、体育教师应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归属感,产生求知的乐趣,并发展其体力和智力,强化道德修养。例如,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竞争意识不强, 总会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胜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如 ,可在练习广播操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 然后对他们进行评比、评优,或者直接通过各种球赛、接力赛等形式把学生的竞争心理充分调动起来。又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团队与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使学生觉得个人的荣誉与团队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愿组合成4~5人一组进行比赛,且每组成员有能力差别, 这样有利于互相帮教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让自己和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也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更上一层楼!
新课标下优化高中体育课堂的策略 篇8
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门身体语言的艺术,更是多元化教育的直接传播者,但是体育课却一直不被学校、教师和学生所重视,都把体育课作为无关紧要的副科对待,这与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大大地消减了体育课的作用。
一、高中体育课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1.师资配备不专业,教学内容传授不到位
由于体育课程在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较轻,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并非体育专业毕业,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传授不到位,这使得学 生在体育 项目的锻 炼上存在 错误,身体素质得不到保障。
2.操场活动范围小,体育器械短缺
虽然学校的操场很大,但是真正能为学生所用的面积却小之甚小,而体育课堂上最常见的篮球架、单双杠、 跳远沙堆、足球门等体育器械也安装不全,仅剩下跑步、 跳绳等少数简单的活动支撑着学生的体育课。
3.课堂教学活动单一,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师资配备问题、活动范围与器械短缺问题综合起来就导致了这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教学活动的单一,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求知欲,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是制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重点所在。
4.为了避免承担安全责任,限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随着学校安全事故曝光率的增加,学生的安全问题与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明显的冲突。教师为了避免出现与学生安全问题相关的纠纷事件,试图将体育教学活动的强度放到了最低,这样一来便严重地束缚了体育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高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1.教师要明确高中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健康第一”一直以来都是新课标的教育思想,这个思想里面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与运动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和良好的人格品质。这一点不仅是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是现代社会的需求。
2.教师要提高自身体育素养,优化自身认知结构
体育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一时的教学效果,要善于为学生做长远的考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运动指导,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养。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养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优化自身对体育教学的认知结构,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为学生做一个完美的表率和引领作用。
3.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丰富教学的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烘托教学气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不同活动需求的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创造的能力,还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9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中学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学校缺乏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升学率始终是各个学校最重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升学目标, 部分学校加大了对升学课程的比例, 将体育课程的时间缩短, 甚至有些学校将体育课看作可有可无, 有的体育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老师, 通过其他教师兼职, 体育教师师资缺乏, 并且缺乏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导致体育教学质量比较低下。再加上体育设备并不完善, 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甚至有些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发展。由于师资力量不足, 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种种原因, 中学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发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为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新课改的实施, 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提高各项素质, 还能释放在学习中的部分压力, 真正享受体育给学生们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新课标的引导下,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体育知识,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能在更多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创新精神。
为此, 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以后, 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内容和精神, 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 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带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发展。在体育教学观念上, 我们摈弃传统教学的弊端, 结合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 认真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 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选取更加适合中学学生成长特征的教学方式,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在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还能维护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体会
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方面, 我有几点个人体会:明确体育在中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增加体育课程项目,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中学生长期受课业压力的影响, 在情绪容易压抑,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学生身心和视力上的不适, 甚至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喜悦, 让学生体会到学校不仅是可以学知识的地方, 还可以获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快乐。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才能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合理的课堂模式。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教学, 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兴趣, 就算再创新, 也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 所以,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内容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将学生的兴趣和所教授的内容结合起来,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 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让他们学到更多现代化的知识和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材。
总之, 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体育技能, 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 帮助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中健康成长, 也为我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学生知识和技能, 更多的是为长远的发展铺垫,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也为我国的全面健身做一项贡献。
参考文献
[1]陆玉林, 叶瑛.对江苏省部分中学实施新课标后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03) 。
[2]张远健.东莞市普通高中体育新课标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05) 。
[3]汪晓赞, 季浏, 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 (06) 。
[4]王绍军, 杨继军.江西省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体育新课标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04) 。
新课标下的体育 篇10
体育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教育和培养, 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体育能力包括:一般身体活动能力, 独力进行锻炼的能力, 审美能力, 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能力,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 也就是说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途径, 我们体育教师应将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 把常规教学和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一、一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身体能力除包括身体的基础活动技能 (走, 跑, 跳, 投, 攀蹬, 爬越) 外, 还应包括对动作的判断, 分析, 理解, 创新能力。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改造和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 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 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我们体育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融汇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 (动机、兴趣、意志) 的作用。
1.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 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2.通过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使过去教学中的“要我学, 要我练”改变为“我要学, 我要练”。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从而养成自觉的、经常锻炼的习惯。
二、独立进行锻炼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上课完全依赖教师, 课堂教学始终都是按照“一讲解, 二示范, 三练习, 四纠错, 五提高”进行, 学生至始至终都在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 使学生离开教师就不知该怎样进行锻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我们不应过多束缚学生, 在把各种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后, 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 并在练习活动中得到提高。
1.教师传授了一定的技术方法后, 让学生自己按照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比如, 学生掌握了篮球投篮的各种方法之后, 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对各种方法的理解进行练习, 教师督促指导。
2.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整理部分可让学生轮流带。
3.课外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选择组织。
三、培养审美和自我监督与评价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 发扬善性, 增进健康, 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通过审美教育, 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净化人的心灵和陶冶人的心性。体育教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塑造健美的形体, 培养学生养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 通过各种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 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 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 使自身的各种动作正确而富有美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应注重知识性与健身性相结合, 在理论课上既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文化知识, 又能掌握运动原理和运动保健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锻炼中运用医务监督的习惯。
1.通过学科类教学, 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体育的意义及身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2.生物、健康、卫生方面的知识。
3.运动营养、医疗保健知识。
4.运动原理, 运动文化, 科学锻炼的方法, 原则, 规则裁判知识。
5.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的方法等。
四、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的方法
1.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 教师提供线索, 引导学生以集体协作的形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组织者出题目、提要求, 各小组做“蜻蜓点水款款飞”动作, 或提问“双人配合, 两脚不着地, 两只手在地上可做什么动作?”各组学生往往按要求讨论起来, 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相应动作, 最后教师讲评。这种方法学生始终以“发现者”的身份出现, 他们通过自身体验综合分析, 对学生保持着内在的兴趣和“发现”的自信。并在学习中被一种“发现”动作所鼓励, 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通过“发现教学”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带领法。每次课前准备活动, 由学生轮流组织, 要求主持者开动脑筋, 其内容尽可能不与前面重复。准备活动完毕, 教师简短评价。这种形式使每个学生课余认真准备, 组织形式多样:有集体, 有分组, 有原地, 也有行进间练习;内容丰富多彩:有队列队形练习、身体姿势练习、游戏、韵律操。短短几分钟, 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而且善于思考, 勇于创新, 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 珍惜这一锻炼机会。抓骨干, 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课前把本课的内容、方法教给他们, 通过他们带领全班或全组进行练习, 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通过以上论述, 希望由此能够引起体育教师们对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把住时代的脉搏,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新课标下的“大体育”教学观探析 篇11
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体系:(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投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体育不再是原来简单的“锻炼身体”的概念,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涉及到身体健康,还涉及良好心理品质,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等。《体育与健康》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从开放,发展和可持续的视野建立起“大体育”的教学观。只有在“大体育”教学理念下,才能真正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唤起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人文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1、确立“健康第一”的“大体育”教学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这里“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指免于疾病和衰弱,还包括健康的体格,良好的精神、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即我们要树立一个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健康观。只有从“健康第一”的“大体育”教学观出发,才能把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主要手段,最终实现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的成熟,为其终身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树立“以人为本”的“大体育”教学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就是要突出人在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发展。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人既是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以人为本”贯穿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健康和发展为根本。既要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最大利益和最佳终极标准,又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发展。“以人为本”意味着要把学生的利益当成一切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中学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最基本需求为中心,研究中学生体育需求与健康发展的关系和规律,并据此进行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
3.拓展“全时空”的“大体育”教学观,促进学生全程发展
既然健康是一个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内容在内的多维概念,那么体育教育的时空就要进行拓展,不应该只拘泥于传统的体育课堂。要强化体育教学的“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的“时空”。这是“大体育”教学观的又一内在要求。课堂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必要场所,是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刚性指标的重要条件。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体育精神,掌握必要的技术要领,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愉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良好体育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因此课堂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的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体育活动的特点以及生活、家庭和社会结合的具体方法,创造性地选择和创新适合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体育人文项目,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和家庭的动力之源。
谈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课教学 篇12
一、“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与教师自身的关系
在新课标下, “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的实施, 可以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同时, 科学的体育教育事业, 能够为“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推广基础, 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六爱塑魂”即: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自然教育活动, 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双爱好”即: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它们的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 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 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 从适应社会需要, 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 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最后, 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项技能。为此, 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 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 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
二、“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
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大力推行了“六爱塑魂”和“双爱好”教育活动, 强化了素质教育内容。今年, 以“让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项体育爱好和一项艺术爱好”为内容的“双爱好”活动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同时, 把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太极文化引入到学生体育课中。作为一线教育人员, 如何实施好“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 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1. 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 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 以良好的教学形式, 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 使学生学有所得, 受益终身。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 开阔学生视野, 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 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2.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效率, 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 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两操、两活动, 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 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 提倡小型多样, 注意生动活泼, 讲求实效, 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 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 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 各科学习成绩良好, 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课的目的任务, 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六爱塑魂”“双爱好”教育活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六爱塑魂”就是要努力塑造中小学生高尚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 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 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 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的要求, 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 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 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 把育人放在首位。
【新课标下的体育】推荐阅读: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12-04
新课标下传统中学体育05-20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08-13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论文05-21
2024国培初中体育《新课标下初中篮球教材、教法分析》作业07-02
新课标下的教学05-28
新课标下的新诗教学07-18
新课标下的导入教学05-16
新课标下的教师作用05-26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