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的防治

2024-07-27

突出的防治(通用9篇)

突出的防治 篇1

摘要:突出矿井立井施工期间揭煤是矿井基建通防管理的重中之重, 同时也为二期工程施工过煤层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立井井筒施工揭煤施工实践进行分析, 为突出矿井快速过煤层施工提供了指导意义。

关键词:突出矿井,快速,揭煤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山西平舒煤业有限公司翟下庄分区通风系统改造项目立井井筒工程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温家庄乡翟下庄村, 该矿进风立井井筒净径9m、净断面63.585m2、基岩段掘进直径10.4m断面84.91m2, 井口地坪标高+1246.000m, 井深637.45m。采用普通法施工, 基岩段支护厚度700mm, 采用素砼支护强度等级C30。该进风立井井筒由中煤第四十九工程处承建。

根据相关资料, 地层总体呈一走向NEE、倾向SE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左右, 其间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曲, 区内无较大断层和陷落柱, 构造属简单类型。

根据山西平舒煤业有限公司地质勘探报告、进风井井检孔地质报告, 81#、82#、9#、12#、15#、15#下可采煤层瓦斯含量2.99~7.44mL/g (daf) , 瓦斯成分以CH4为主 (占54.63%~78.36%) , 根据瓦斯涌出量计算预测, 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 准备工作

在揭煤之前, 必须做好以下期间准备工作:

1、准备好探煤的ZM-120Ⅱ型潜孔钻机或150型液压钻机。

2、井筒内安装和调试好瓦斯监测设备。

3、检修好日常检查瓦斯的光干涉式瓦斯检查仪、便携式瓦检仪和风表。

4、揭煤前准备好2台GP系列煤层瓦斯压力测定仪和2台WTC突出参数测定仪。

5、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备好D50-80×9型高扬程卧泵、风动潜水泵等排水设施。

6、联系矿山救护队伍, 并在施工现场24小时待命。

3 防突措施

3.1揭煤工艺流程

揭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层定位、防突设计、区域防突、区域预测预报、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局部防突、突出预测、局部防突措施、揭穿煤层等步骤, 详见图1, 揭煤工艺流程图。

3.2煤层定位

当立井施工至距离煤层顶板法向距离为20m时, 停止掘进, 使用ZM-120II型潜孔钻机或150型液压钻机, 施工3个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孔径为Φ90mm的前探取芯钻孔, 利用钻孔观测地质产状要素、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等, 并做好详细记录, 准确掌握和控制层位。

3.3区域防突措施

3.3.1区域预测预报。当施工至距离煤层顶板10m位置处时, 使用钻机施工3个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孔径为Φ90mm的取芯钻孔。利用以上3个钻孔做预测预报孔, 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的测定由通风部防突实验室负责测定, 项目部配合。采用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对3个钻孔进行瓦斯含量测定;采用MWYZ-HV型主动式瓦斯测压仪进行测定压力。当检测的瓦斯含量小于7.5m3/t且瓦斯压力P小于0.74MPa时 (稳定24小时后) , 确定煤层为非突出煤层。项目部通风队技术员将以上数据收集报公司总工程师及平舒矿总工程师审批后, 方可恢复施工。施工采用“探三进一”的施工方法掘进施工。

当瓦斯含量大于7.5m3/t或瓦斯压力大于0.74MPa时, 确定煤层为突出煤层, 必须对瓦斯进行预抽放。

预测预报孔施工前, 工作面以上必须成巷, 打钻过程中观察钻孔和瓦斯变化情况, 检查是否有喷孔现象, 施工完第一个前探钻孔后先用木楔封孔, 再施工第二个探孔, 依此类推。

3.3.2区域防突措施。当掘进至法线方向距煤层7m位置时, 采取穿层钻孔对煤层进行预抽。在掘进断面上打ϕ90mm的抽放孔133个, 抽放瓦斯, 降低煤体中的瓦斯压力和围岩应力, 杜绝瓦斯突出的发生。

钻孔的控制范围是:揭煤处井筒轮廓线外12m, 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距离不小于5m, 孔深超过煤层进入煤层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钻孔密度: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规定及煤层特点, 设计排放钻孔。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井筒见煤处每平方米布置1个钻孔, 孔底间距不大于2m, 井筒轮廓线外12m孔底间距不大于4m布置根据钻孔的有效抽放效果适当增加抽放钻孔。

a、钻孔有效排放半径1000mm;

b、开孔间距:钻孔开孔间距1000mm, 孔底超出荒径12000mm;

c、钻孔直径:ϕ90mm;

d、钻孔深度:穿透煤层全厚进入底板至少0.5m;

e、钻孔总数:133个。

3.3.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抽放完成后, 在工作面采用钻机施工5个孔径为Φ90mm的效果检验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和压力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

当煤层内瓦斯含量大于7.5m3/t或瓦斯压力P大于0.74MPa时, 继续进行工作面瓦斯抽放, 直至测得煤层内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小于临界值以后才能允许掘进至煤层法向距离5m处。

3.3.4区域验证。当掘进至距煤层法向距离5m位置时, 在工作面采用钻机施工3个孔径为Φ90mm的取芯钻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残余瓦斯压力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当瓦斯含量小于7.5m3/t或瓦斯压力P小于0.74MPa时, 确认为无突出危险, 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作业。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 则该区域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4局部防突措施

3.4.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距煤层法向距离5m位置时, 在工作面采用钻机施工3个孔径为Φ90mm的取芯钻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当瓦斯含量小于7.5m3/t时, 确认为无突出危险, 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采掘作业。只要有一次预测为有突出危险或施工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 则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4.2局部防突措施。采用ZM-120II型潜孔钻机或150型液压钻机施工直径90mm的卸压孔, 钻孔要求全断面均匀布置, 具体参数如下

钻孔的控制范围是:揭煤处井筒轮廓线外5m, 孔深超过煤层进入煤层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钻孔密度:井筒见煤处每平方米布置1个钻孔;孔底间距不大于2m。

1.钻孔有效排放半径1000mm;

2.开孔间距:钻孔开孔间距1000mm, 孔底超出荒径5000mm;

3.钻孔直径:ϕ90mm;

4.钻孔深度:穿透煤层全厚进入底板至少0.5m;

5.钻孔总数:89个;

6.排放时间24小时。

3.4.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施工完卸压孔排放瓦斯24小时候后, 工作面在采用钻机施工5个孔径为Φ90mm的效果检验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当瓦斯含量小于7.5m3/t时, 确认为无突出危险, 由矿通风队汇报公司调度、平舒公司通风部, 同时编制抽放记录报告, 并报审公司总工程师及平舒公司总工程师, 待批复后方可恢复爆破掘进。

3.5远距离放炮爆破揭穿煤层

揭露煤层使用远距离放炮法施工, 揭煤工作面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后, 若未能一次揭穿至煤层顶 (底) 板, 则仍应当按照远距离爆破的要求执行, 直至完成揭煤作业全过程。在煤层掘砌施工时同样采用远距离放炮措施进行掘进, 如煤层较软时, 降低施工段高或进行锚网临时支护, 以保证施工安全。

4 结语

中煤第四十九工程处通过对平舒煤业有限公司井筒揭穿煤层过程中防治突出技术的研究, 形成了一整套适合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筒揭煤快速施工技术, 为该地区今后的揭煤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井筒揭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突出的防治 篇2

关键词:突出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0-01

冲击地压的发生一般是没有预兆的,在煤矿采挖的过程中,冲击地压是发生在煤矿巷道中,发生的时间也非常短,一旦发生冲击地压,将导致巷道坍塌、岩石破裂等,会直接威胁到巷道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科学合理的探究突出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在当前煤矿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分析

煤矿开采是在矿井下进行的,在煤矿挖掘的过程中,随着采挖行动的进行,煤矿巷道的深度会越来越大,矿井下的空洞部分也越来越大,巷道周围必须要承受非常大的承载力,因为随着巷道的加深,煤岩要承受的载荷也越大,当巷道周围的煤层不能承受这个压力,煤层就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发生反弹,煤层中的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形成冲击地压。这个压力可以称为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压力,而此时煤矿所采挖的深度就是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对不同的煤矿,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临界深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此外,煤矿周围的地质条件的突变也可能会造成冲击地压的发生。

煤矿巷道冲击地压发生与煤矿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极大,一般情况下,煤层顶板稳定性好的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率会低一些,但这也只是与煤层顶板稳定性差的煤矿比。此外,结合突出煤层来分析,在煤层突出的地方,瓦斯的含量非常高,突出煤层出现冲击地压,除了会让煤矿坍塌外,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瓦斯,不管是对工作人员,还是煤矿周围的人的生命,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也会加剧环境污染。

二、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冲击地压的发生有很多影响因素,在进行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開采深度煤矿。冲击地压一定程度上与煤矿巷道周围压力是成正比的,煤层受到的压力越大,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压力与煤矿开采的深度同样是成正比关系的,矿井挖掘得越深,巷道周围需要承受的压力就越大,煤层周围的岩石受到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变形,并且会蓄积大量的弹性势能,导致发生严重的冲击地压。虽然在开采前,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可以计算出矿井中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但是这个深度也只是大致的,而且计算的结果会随着矿井周围的条件而改变,为冲击地压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第二,地质构造。因为冲击地压发生的部位一般是巷道煤层,煤层的厚度对冲击地压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煤层较薄的地方越容易发生冲击地压,所以煤矿地质构造也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之一。第三,煤层与顶板的稳定性。冲击地压发生的时候,煤岩是处于一个爆发的状态,煤岩爆发有一个向外的力,这个力会冲击煤层与顶板,如果煤层与顶板的稳定性够好,冲击力不够将煤层与顶板冲开,那么冲击地压就不会发生,所以一般情况下,煤层与顶板稳定性弱的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率会更高。第四,开采方法及开采顺序。煤矿开采虽然是体力活,但是在开采过程中也有很多学问,开采方法的选择,开采顺序的确定,这些都与冲击地压的发生息息相关。

三、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对突出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地压防止技术进行分析,需要结合煤矿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要引进先进的采挖技术,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提前下,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要确定安全生产体系,杜绝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

第一,要合理的选择开采方式与开采顺序。对突出煤层来说,一旦发生冲击地压,突出煤层中的瓦斯等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与环境产生危害,所以要合理的选择开采方式与开采顺序。开采方式的选择应该结合煤矿的地质与周围的环境,在开采之前应该对煤矿的地质进行勘测,了解矿井内的环境,在勘测到危险煤层或者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的地段进行标记,确定好开采的顺序,在采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巷道内地质的变化,让遇到煤层薄弱的地段时,要改变挖掘方向,还要注意要尽量让巷道内的压力平均化,避免巷道内局部压力过大。第二,开采保护层。对冲击地压的防治,保护层是非常关键的,保护层可以有效的保护巷道周围的煤层,在一定范围内的压力下,巷道可以因为保护层而不受到损害,在开采的过程中,临近巷道煤层采挖时,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选择无冲击性或者冲击性比较弱的煤层作为巷道的保护层,开采的过程中还应该保证时间与空间的同步,防止某个地段出现过度开采的现象,破坏保护层。第三,煤层预注水。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在煤层巷道内注水,煤层的承载力过低,是其物理性质造成的,所以要利用科学来改变煤层巷道的物理性质,以提高煤层的强度,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率就会减小,对煤层注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煤层内含水量增加,就可以增加煤层的重力势能,其弹性势能就会降低,冲击地压发生时就没有足够的势能释放出来。第四,对煤层进行卸压。既然煤层巷道冲击地压现象的产生与其受到的压力有关,就可以通过对煤层卸压的措施来降低煤层的压力,将煤层内蓄积的能量释放出来,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卸压爆破,就是在感觉巷道内达到了临界冲击地压深度时,对此区域进行卸压爆破,在有计划的情况下进行爆破,可以解决这段区域内的冲击地压,并且不对人们产生生命上的威胁。第二就是钻孔卸压,这种就是在煤层周围进行钻孔,将其中蓄积的能力通过钻孔释放出来,煤层达不到这个能量,就不会产生冲击地压。

四、结语

冲击地压对煤矿生产有很大的危害,在煤矿生产中,一定要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做好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的防治。

参考文献:

[1]蓝航,杜涛涛.近距离煤层掘进巷道过终采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5(01)

[2]石磊.浅谈对突出煤层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3)

突出的防治 篇3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1 稻瘟病的防治

1.1 症状及危害

水稻种植过程中会产生三个容易感染病虫害的时期, 分别为苗期, 抽穗期和分蘖盛期。稻瘟病对于水稻的产生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其有几个不同的呈现形态, 比如苗瘟、节瘟、叶瘟等。稻瘟病是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首先要做好的一个预防工作。

1.2 防治方法

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过程中, 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采取优质品种的选择, 要尽可能的选用那些抗病品种, 这可以很大程度将这种病害扼杀于摇篮中。在平时的种植养护中则可以透过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来预防这一疾病。在种植时还可以对于种子进行特殊处理, 并且可以利用抗菌液浸种的方式来提升种子的抗病毒能力, 起到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2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2.1 症状及危害

水稻条文叶枯病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症状, 患有这种病虫害的病株一般会从心叶开始沿着叶脉出现断断续续的黄白或黄绿斑纹, 随着作物的生成, 在合成大叶后这些斑纹则会慢慢演变为一半乃至一大半的黄白色或者黄色, 如果是矮肝植株, 心叶在展开后看上去是正常的。这种病虫害对于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 水稻如果在种植早期出现这一病症, 会使得植株直接枯死, 发病如果较迟一般只会在叶鞘上呈现出褪绿斑, 但是后期很容易产生抽穗不良或者是稻穗急性的问题。

2.2 防治方法

首先, 选用那些具备抗病性能的植株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 可以找到切断这类病毒传播源的途径。可以尝试将这类病害传播的首要媒介灰飞虱充分消灭, 这是一种很可行的方法;同时, 也可以将水稻和一些典型的虫源田相隔绝, 来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在平时的田间管理中也要做好多施基肥, 重施穗肥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有效防治这类病虫害。

3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3.1 症状及危害

水稻纹枯病一般会在抽穗前后发生, 并且这个时期的发病更为强烈, 一般来说症状会体现在叶鞘或者叶片上, 如果非常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深入到水稻的茎秆内部, 直接危害麦穗。

3.2 防治方法

如果是采用药剂防治则?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 (拔节期以前或过迟 (抽穗期以后) 。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 250m L/hm2或12.5%纹霉清水剂1 500~3 000m L/hm2气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 500m 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g/hm2, 对水750~1 050kg/hm2喷雾。药剂要喷在稻株中下部, 重点防治时期应在孕穗至齐穗期。

4 水稻螟虫的防治

4.1 症状及危害

水稻螟虫有几种常见分类, 除了最为常见的二化螟虫和三化螟虫外, 还有稻纵卷叶螟, 螟虫严重时会让水稻产生白穗的现象。

4.2 防治方法

不同类型的螟虫有不一样的防治方法。如果是二化螟可以在大量低龄幼虫存在的阶段采用一定配比的农药进行处理;如果是三化螟则需要分时间段进行处理, 首次可以用农药在水稻破口期的前3天进行防治, 7天后可以再多施一次;如果是稻种卷叶螟, 这类病虫的危害更严重, 一定要在小虫苞出现早期就施药防治。

5 稻飞虱的防治

5.1 症状及危害

稻飞虱一般产生在水稻前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白背飞虱, 会在分蘖至拔节期对于植株造成严重影响危害。

5.2 防治方法

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同样需要做好有效的田间管理, 必须要施足底肥, 合理的配比各种肥料的用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 可以采取科学配比的农药进行喷雾治疗, 还可以对于稻田进行泼浇处理。此外, 此类病虫害还可以尝试毒土或者是撒颗粒剂的方法, 都能够一定程度起到杀灭病虫害的效果。

结束语

突出的防治 篇4

关键词:煤矿;瓦斯;突出灾害;现状分析;防治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煤矿和瓦斯的需求逐渐增加,矿井的开采深度也不断扩大,开采强度也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尤其在近几年,瓦斯爆炸和煤矿安全事故更是持续增加,当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时,煤与瓦斯会全部涌出,如果此时发生遇到明火则将引起大爆炸,造成严重的后果。下文就我国现阶段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进行探讨。

二、我国煤矿中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和原因分析

1、我国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现状[1]

我国是地产资源丰富,随着煤矿事业的发展,我国矿井的数量逐渐扩大,其深度也不断增加。一直以来,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煤矿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各省市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公有362起,事故死亡数量累计达到2105人,而这个数据到2010年后甚至成成倍的数量增长。不仅如此,指导201年,我国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仍旧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也表明,当前为我国煤矿企业工作重点应放在安全生产上。

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工作开展不深入

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煤矿企业的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一些先进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矿井防突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仍旧严重不足,再加上煤炭市场的形势好转,对于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使得煤矿的开采紧张起来[3]。很多企业只看重眼前的生产效益,却忽视了防突技术措施,不顾突出灾害一味只想提高生产力和生产量,很多煤矿企业没有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防治工作深入开展[5]。

3、乡镇矿业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严重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乡镇矿井平均深度都在196m左右,深度超過300m的小矿井已经达到了乡镇矿井的14.5%,并且这个数目还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2]。就我国多地区的乡镇矿业情况来看,一些乡镇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较多,但煤矿主们认为对于升级突出矿井的投入大,且生产效率会降低因此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很少会主动申报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这也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威胁,更阻碍着国家对乡镇煤矿潜在的突出矿井安全监管工作。[5]

三、中国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具体防治对策

1、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和检查力度[4]

要想控制我国煤矿开采中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的增加,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煤矿安全的监管和监督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与相关行业管理、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煤矿安全检查机构建立起监督检查小组,对煤矿中煤和瓦斯突出矿井与突出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管以及指导。尤其是针对乡镇的煤与瓦斯突出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改,有效抑制乡镇矿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督促煤矿企业做好防突工作,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开采条件,鼓励各个企业积极投入突出防治措施的设置,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以降低煤矿安全隐患。

2、持续跟踪检查灾害突出矿井

要保证持续性的与瓦斯突出问题监管,就应建立起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矿井的跟踪与检查制度,尤其是发生过千吨级以上特大事故的矿井监督耿宗。将这些矿井的监督检查作为重点监督对象,进行综合治理规划,采取陷阱的防治措施,以突出跟踪和检查的效果[1]。另外,要注重矿井的防突技术填报工作,以统一、规范的资料统计方式,配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授权的监督检查单位,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在此基础上,强调必要的技术职称,做好我国煤矿开采中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持续跟踪检查。

3、加强对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的实施

国家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防治应保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加强对现有的成熟的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宣传活动,尤其对重点煤矿的突出矿井实施“区域性治理为主,局部治理为辅”的治理理念,并逐步推广保护层开采、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的防突技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乡镇等煤矿的开采深度浅、突出危险性等特点,应重点推广规范的采煤方法,以完善矿井的通风系统、监控以及瓦斯抽采系统等。最后,还应通过建立优秀的突出防治队伍,积极的投入到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去,以全面改善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控制好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发生,当前我国的防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1]。通过加强对煤矿的持续监督与检查工作,针对突出矿井做好持续的跟踪检查工作,并加强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先进防治技术投入,全面改善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以促进煤矿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建华,程远平. 中国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及防治对策[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03:253-259.

[2]郭有慧. 我国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及防治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14,11:236+238.

[3]杨治国,董露钢,李占五. 超化煤与瓦斯突出原因及防治对策[J]. 煤炭科学技术,2013,01:74-77+101.

[4]常焜. 我国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及防治对策[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1:77.

[5]马曙. 贵州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及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09.

杨杰(1992.02-),现就读于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本科,延长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突出的防治 篇5

该矿区含煤地层处于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斗岭组的中段, 可采煤层有2#、5#、6#煤层, 主采5#、6#煤层, 均属高变质煤, 煤层厚度变化大。特别是5#煤层厚度0~13 m, 平均2.33 m, 瓦斯含量高, 由于具有特定的围岩特征, 煤层透气性均较差。

1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该矿井自1987年7月发生第1次煤与瓦斯突出开始, 至2009年底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56次 (表1) , 突出强度:突出煤量8~340 t, 最大瓦斯量达54 420 m3。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特别是开采水平降至±0 m水平开始, 煤与瓦斯突出的频率增高, 强度增强。煤与瓦斯突出与作业方式、支护质量等因素相关外, 与地质因素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2煤与瓦斯突出原因及防突思路

该矿井一直沿用钻孔钻屑解吸指标法进行煤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工作, 采用超前排放钻孔作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瓦斯排放时间短, 加之施工瓦斯排放孔时普遍存在垮孔现象, 同时受到煤层透气性差等因素的影响, 煤与瓦斯突出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防治。

(1) 原因。

嘉禾煤矿浦溪井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原因可分为6类:①石门揭煤、爆破、人为诱导突出;②风镐修整煤体或采柱窝引起突出;③探钻过程中, 击穿瓦斯高压包, 外力诱导造成突出;④上山巷道施工坡度大于25°或开切眼, 煤层自重自然倾覆, 诱导突出;⑤卡帮背顶不严, 形成空洞, 垮煤诱导突出;⑥应力集中, 通过地震波的传感, 引发突出。

(2) 防突工作重点。

为有效遏制突出事故的发生, 嘉禾煤矿浦溪井应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防突工作:①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杜绝在掘进过程中偷煤、漏顶煤、卡背帮顶不严所形成的隐蔽工程;②继续执行以钻孔钻屑解吸指标法作为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方法;③严格执行“防突限掘”进度管理措施;④搞好以瓦斯抽放 (本煤层和邻近煤层瓦斯抽放) 为主的瓦斯防治措施;⑤继续执行超前排放钻孔为辅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

3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瓦斯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其赋存和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1,2]。瓦斯的生成、运移、赋存和富集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对于不同区域, 不同煤田或块段, 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存在着差异,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有区别[3]。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大多数与人为因素诱导有关。某个区域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主要取决于各种地质相关因素。

3.1构造

(1) 褶皱。

褶曲使煤层在背斜、向斜轴部增厚, 翼部变薄, 褶曲发育部位多为厚煤层区段, 同时也呈小断裂发育。煤厚发生变化使瓦斯释放运移、积聚条件相应改变, 褶曲轴部煤层瓦斯含量成倍增长, 瓦斯压力增大, 瓦斯涌出量增高[4]。由于该矿井处于满堂大向斜之中, 在地质构造形成的过程中, 次级褶皱较为发育, 次级褶皱均为单式褶皱。由于存在轴部煤层增厚, 5#煤层属高变质煤, 呈粉状, 煤层透气性差, 瓦斯吸附力强。因此, 在该矿井形成了瓦斯分布不均衡和局部富集现象。该矿井发生在褶皱部位的煤与瓦斯突出共84次, 占煤与瓦斯突出总次数的53.8%, 其中发生在褶皱轴部和褶皱翼部的分别占25.6%和28.2%, 褶皱翼部均靠近轴部和褶皱的煤厚变化区域。由此可见, 该矿井高压瓦斯在褶皱轴部相对富集而且有突出危险性。

(2) 断层。

断裂构造对瓦斯形成后的运移、赋存与分布起着直接控制作用。特别是压性与压扭性断层一般属于封闭断层, 对煤层瓦斯起到封闭作用, 不利于瓦斯逸散。在此类断层区域内的煤层瓦斯含量明显增大[5]。该矿井大断层作为采区边界未触及, 采区内存在一些零星小断层, 多为张性倾向断层和张性斜交断层, 其逸散性较好, 在生产过程中触及或靠近该区域导致发生突出。该矿井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与断层相关的有12次, 占煤与瓦斯突出总次数的7.7%。值得一提的是, 在围岩出现严重搓揉地质现象时 (似断非断的地质区域时) 突出的危险性特别大。

3.2煤厚变化和厚煤层

该矿井5#煤层次级褶皱较发育, 煤层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厚煤层区 (煤包) , 为瓦斯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浦溪井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大多与厚煤层或煤厚变化 (变厚) 相关, 与之相关的突出次数为43次, 占27.6%。在厚煤层区域进行探钻工作时, 普遍都存在卡钻、喷孔、响煤炮、瓦斯超限现象, 特别是煤层厚度发生急剧变化区域尤为明显, 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3.3水文地质

由于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为瓦斯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4开采深度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深部煤层所受的静压力也随之增大,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与强度均有明显增强。该矿井开采至±0 m区段, 与地表标高差在200 m以上, 煤与瓦斯突出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显著的增加。如2003年6月10日发生的突出事故, 突出标高为+20 m, 与地表标高差为260 m, 喷出瓦斯量54 430 m3, 突出煤量340 t, 堆积巷道长度近100 m。

4防突措施

4.1本煤层抽放

(1) 1259回风巷概况。

1259回风巷掘进于一厚煤层中, 巷道一边见顶, 顶板倾角超过70°, 一般不见底。该巷揭煤前从揭煤点的探钻措施孔可知, 揭煤点的煤层厚度达10 m, 揭煤后巷道掘至顶板, 沿煤层跟顶板掘进就一直未见底板。实行瓦斯抽放前, 每次采用钻屑解吸指标法进行预测和效果检验时, Δh2值均在190~240 Pa, 钻屑量Smax值在7.4 kg/m左右, 每次施工15个Ø80 mm的瓦斯排放孔, 孔深不小于8.0 m, 最多只能下2.8 m的限掘距离, 且每班进尺不得大于0.7 m。但施工过程中, 工作面瓦斯浓度仍在1.0%左右, 突出威胁也未消除, 施工管理一直较为困难, 期间发生过2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此, 该矿井在该掘进工作面进行本煤层瓦斯抽放 (移动式瓦斯抽放) 工作。

(2) 抽放方案。

根据1259回风巷实际掘进断面, 在工作面均衡布置孔深不小于9.0 m, 抽放孔抽放半径按1.0 m计算, 终孔位置可以有效保证巷道轮廓线外不小于2 m的抽放保护范围。每次施工抽放孔时, 及时将长6 m、Ø25 mm的抽放钢管插入孔内并严密封孔, 封孔长度为3.0 m, 封孔材料为黄泥加水泥, 然后用抽放胶管连接至抽放分管, 瓦斯连续抽放时间3 d (图1) 。

(3) 抽放效果。

经抽放后, 检验孔检验Δh2值均在160 Pa以下, 每次限掘距离在5.0~5.6 m, 掘进施工时瓦斯浓度在0.5%~1.0%之间。实行本煤层瓦斯抽放后, 该巷道掘进过程中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效果显著, 有效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 提高了掘进速度。

4.2邻近煤层抽放

(1) 采用邻近煤层抽放的原因。

据统计, 该矿井自投产以来, 布置长壁回采工作面近20个, 在回采过程中虽然采用了超前排放钻孔 (一般深3 m、孔径42~75 mm) 作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但是每个回采工作面在回采或补掘进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动力现象平均次数达4次,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或回风巷瓦斯超限也比较频繁。根据1259回风巷瓦斯抽放的成功经验, 该矿井在1459回采工作面掘进和回采全过程中实行瓦斯抽放 (移动式瓦斯抽放) 。1459回采工作面已至-50 m标高, 瓦斯含量越来越大,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也越来越大。于是, 在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掘进前, 该矿井采取邻近煤层瓦斯抽放措施。

(2) 方案及参数。

该矿井即采取邻近煤层瓦斯抽放措施, 根据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和倾向宽度, 在-50 m北大巷布置了5个抽放钻场, 每个钻场相距15 m。由于该矿井没有实测的瓦斯抽放半径参数, 参照其他相同抽放条件矿井的抽放参数, 按终孔位置不大于5 m的抽放半径, 采用方格网状布置钻孔, 控制范围为整个回采工作面煤层和运输巷、回风巷、切眼掘进巷道轮廓线外不小于2 m (图2) 。

(3) 邻近层抽放效果。

经过2个月抽放后, 采用超前排放钻孔作为辅助防治措施, 在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偶尔在放炮后有瓦斯超限现象。证明瓦斯抽放效果比较明显, 有效防止了瓦斯事故的发生。

5建议

嘉禾煤矿浦溪井已建成了地面永久性瓦斯抽放系统, 对今后该矿井的瓦斯抽放系统的使用,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严格执行“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和“先抽后采、先抽后掘”的原则[6,7]。

(2) 采取“多打孔、严封闭、综合抽”抽放措施[6,7], 如聚氨酯封孔材料封孔和增加封孔长度。

(3) 尽量采取松动爆破、预裂控制爆破、穿层网格布孔和交叉布孔的方式, 以增加煤层透气性系数, 提高抽放效果[6,7]。

(4) 根据该矿井的实际情况, 测定适用于该矿井的抽放参数 (抽放半径、抽放时间等) 。

(5) 采用以预抽煤层瓦斯为主的多种抽放方式相结合进行抽放。

(6) 掘进工作面抽放钻场应布置在巷道两帮, 采取边掘边抽的方式抽放, 这样不至于影响生产。

(7) 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增大抽放钻孔的控制范围。

(8) 加强地质变化带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子敏, 张玉贵.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2]焦作矿业学院瓦斯地质研究室.瓦斯地质概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0.

[3]李鹏, 赵延湘, 周继祯.鄂庄煤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治理措施[J].煤矿安全, 2004, 35 (2) :8-10.

[4]练友红.芦岭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4 (6) :73-75.

[5]郭国胜.晋城矿区煤层瓦斯地质特征[J].中国煤田地质, 2006, 18 (1) :28-30.

[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篇6

1.1 突出危险性预测的主要问题

首先, 相关技术方法不完善。预测过程中, 当前使用的预测手段基本上源于开采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数据与许多煤层参数测量来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 按照瓦斯参数及其地质状况进行。然而, 该方法具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 例如, 目前仍然没有妥善处理好本煤层深部与下向长钻孔定点采样技术难题, 深部预测参数瓦斯含量测值一般相对较小, 从而对评价效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瓦斯地质统计法用来开展规模较大的突出危险区域预测非常适用, 然而却很难细分。所以, 当前预测技术不足使得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及其速度也很难达到煤矿的需求。

其次, 结果具有相对较低的可靠性。预测与检验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例如测试技术、煤层条件等, 导致预测不突出, 或者是根本无法达到百分之百正确, 进而导致无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例如, 对于软煤层来说, 就算是其中的瓦斯指标在安全范围之内, 但是其钻屑量指标却经常出现超标的问题, 导致施工推进无法进行。另一方面, 使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试的过程中, 通常是在孔口接样, 该煤样属于孔底钻屑与孔壁煤粉两者的混样, 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很难保证没有误差。有关专家指出, 随着深度增加预测误差不断提高。

1.2 改进措施

进一步改进突出预测方法, 设计配套技术装备, 例如深部煤体与局部预测定点取样装置等, 用来为增强可靠性提供保障, 确保预测结果可靠准确。

2 防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2.1 主要问题分析

防突工作的“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指导思想和“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思想存在分歧。《防突规定》之中明确指出, 该项工作过程中, 必须遵循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这一个基本的思路。开采突出矿井的过程中, 禁忌开采突出头面。另一方面, 《防突规定》之中还明确规定, 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的基本思想, 其原意是着重指出开采突出煤层的过程中, 一定要选择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同时一定要满足相关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 采掘的时候一定要检验突出危险性, 对那些局部依旧具有突出危险的, 一定要辅助局部防突对策同时满足相关要求之后才能够施工。实质而言, 其依旧没有突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之中同时兼顾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的防突思路, 并未完全利用区域防突措施将突出危险消除当作施工的基础, 把局部防突方法当作区域防突的辅助, 来应对局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这明显和不采掘突出头、面的指导思想背离。导致许多矿井使用局部防突措施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

2.2 相关改进措施

第一, 在该突出煤层之外选择科学合理的区域防突措施, 只有当消突之后才能够进入煤层之中。第二, 掘进与开采过程中, 通过测量之后, 数据显示局部仍然未消突, 在这种情况下, 切忌选择局部措施来进行辅助, 需要, 再次使用区域措施, 一直到区域消突成功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第三, 应当坚持通过区域防突措施实现消突的思想, 不管如何, 均不能在工作面仍然具有突出问题的前提下继续开车或者掘进。

3 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3.1 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使用的向风门相关规定对于防突存在不足。研究发现, 《防突规定》之中明确指出, 对于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 一定要配备反向风门, 不少于两道, 同时一定要牢固。当有人到工作面的时候, 一定要打开反向风门, 同时一定要将其牢牢顶住。工作面没有人与爆破的时候, 一定要关闭反向风门。然而, 在具体执行的时候, 有时候会出现没有关闭反向风门而引起的事故扩大现象, 导致该门并未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在里面工作的人未出来, 同时在外边的人也出现无谓伤害。

3.2 改进措施

建议今后进一步修改《规定》中的相关内容, 应当明确规定进风侧防突反向风门保持关闭, 通过这种方式, 当出现事故的时候, 可以使其功能得到发挥, 避免事故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 为充分确保反向风门之内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应当在内部配置移动救生舱或工作面避难硐室, 并且配备一系列辅助设施, 例如电话、隔离门、供水气设施等。当突出事故发生的时候, 在反向风门之内施工的人能够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预防:首先, 经由反向风门到达安全地带。其次, 躲进移动救生舱或避难硐室之中, 在此处等待援助。

4 结束语

煤矿防突技术方有待于今后的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 设计各种信息的技术装备, 以充分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实践中, 只有实现区域消突之后, 才可以选择局部消突措施。还应当明确规定进风侧防突反向风门保持关闭, 并配置移动救生舱或工作面避难硐室等。

摘要: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深入, 突出灾害逐渐加剧, 导致很大的损失。所以, 突出防治始终属于国内矿井的关键。当前, 矿井防突技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使得效果无法显著提升。鉴于此, 本文对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突出的防治 篇7

1 工作面概况

平煤八矿为严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主采的己15煤层、戊9-10煤层均为突出煤层, 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突出事故。己15-13310采面位于己三扩大采区东部。采面走向长1 288 m, 倾斜宽176 m, 埋深497~520 m, 采高3.4 m,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面直接顶为砂质泥岩, 距煤层0.8 m有一层煤线 (0.1~0.2 m) , 易垮落, 基本顶为细砂岩及中粒砂岩;煤层直接底为泥岩, 厚1.0~1.8 m, 遇水易膨胀, 基本底为砂质泥岩, 夹有一层细砂岩。

采面相对瓦斯涌出量14 m3/t, 绝对涌出量17.28 m3/min, 煤尘具爆炸性, 爆炸指数25.9%~26.7%, 自然发火期4~6个月。该采面按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管理, 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部分压力大的地段加套U型钢支护。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ZY4000-17/37、ZY5600-20/40型液压支架共118组;SGZ-764/500型输送机;MG475-W型采煤机;SZZ-764/200型转载机。

2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1 预测指标和临界值的选定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平煤集团公司有关规定, 八矿选定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屑量S和瓦斯流量衰减指标Cq这3个指标为预测指标, 并根据八矿多年的防突实践, 确定相应的临界值: qmax<3.2 L/min, S>5.0 kg/m, 危险;qmax=3.2~4.0 L/min, S<5.0 kg/m, Cq>0.62, 无危险;qmax=3.2~4.0 L/min, S<5.0 kg/m, Cq<0.62, 危险;qmax>4.0 L/min 或 S>5.0 kg/m, 危险。

2.2 预测预报方法

采面打完探卸压排放孔并注水后, 进行预测预报。方法为:在全采面范围内, 在煤体的软分层中布置一排预测预报孔, 从采面上出口煤壁下帮10 m开始布孔, 每10 m一个孔 (Ø42 mm, 深6 m) , 直到采面下出口煤壁上帮10 m处。预测孔垂直于煤墙、平行于煤层顶板布置, 备齐弹簧秤、煤气表、秒表测试钻杆后, 测出瓦斯涌出初速度q、钻屑量S和瓦斯流量衰减指标Cq, 根据预测指标及临界值确定是否具有突出危险。若无危险, 则可以进尺出煤;若有突出危险, 必须重新执行打孔卸压措施, 重新测试, 直到预测无危险。

3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该工作面的瓦斯地质条件, 结合平煤八矿的防突实践, 确定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措施。

(1) 浅孔抽放。

采面沿倾斜方向布置2排钻孔:在回风巷往下20 m、运输巷往上15 m的采面中间141 m范围内直接布置一排Ø89 mm、孔深10 m、孔间距1.5 m的措施孔, 措施孔距顶板1.4 m;另一排措施孔Ø89 mm, 孔深20 m (非空白带为15 m) , 孔间距1.5 m, 措施孔距顶板2.2 m。每打完一个孔, 就对其进行联网抽放, 最后一个孔的联网抽放时间不得少于2 h。

(2) 煤体注水。

抽放完毕以后, 利用抽放钻孔进行煤体注水工作, 要求注水压力不小于8 MPa, 达到煤壁挂汗或邻近孔出水为止。

(3) 采面震动爆破。

采面效检正常后, 在采面空白带进行震动爆破工作, 每10 m布置一个爆破孔, 孔深12 m, 孔径89 mm, 孔距顶板2 m。每孔均为多发雷管, 确保100%起爆, 不留瞎炮、残炮, 装药2 000~2 500 g, 放炮采用远距离爆破方式。

4 效果检验

采面措施孔打完且注水完毕后, 根据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及临界值、危险程度判定进行效果检验:效检不超标, 允许进尺4 m, 保留超前距;效检超标, 在超标孔上下各15 m的范围内再布置2排措施孔, 措施孔布置同采面浅孔抽放, 打完后注水, 然后进行测试, 测试不超标后方可组织生产。

5 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对突出机理的认知还处于较低水平, 预测预报指标大部分是经验数据, 对突出的预测预报还不可靠, 因此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做到突出不伤人。

(1) 压风自救。

运输巷压风自救处距离采面50~100 m, 设25个;回风巷压风自救处距离采面25~40 m设20个, 距回风口10 m处设5个。要求风压不小于0.4 MPa, 安装在支护良好且无杂物的行人侧, 安装高度距巷道底板1.6~1.8 m, 由施工单位管理并及时外移, 损坏的及时更换。

(2) 远距离放炮。

采面上下出口做缺口及采面震动放炮, 均执行远距离放炮。放炮时采面及运输巷人员撤到运输巷压风自救处, 回风巷所有人员撤到回风巷防突风门以外, 并设警戒线, 禁止放炮期间有人进入放炮区域。放炮时, 回风巷、运输巷所有电源停电, 炮后30 min无异常, 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放炮母线采用二芯电缆, 禁止有明接头。

(3) 其他防护措施。

①采面按规定安装瓦斯传感器、瓦斯电闭锁, 上隅角挂便携仪, 井上瓦斯监控机房24 h监控。回风巷、运输巷均装配直通地面调度的电话, 保持24 h畅通, 有问题及时汇报。②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熟练掌握煤与瓦斯突出征兆及避灾路线,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③采面安装顶板压力监测系统, 以提高采面的支护质量, 支架的初撑力需在3 090 kN (压力显示25 MPa) 以上, 使用好闭帮板。④在回风巷及运输巷吊挂允许进尺标记牌, 严禁施工队挪移或损坏标记牌, 无允许进尺时严禁割煤;防突管理牌板悬挂在回风巷压风自救处, 防突测试工将测试结果和措施执行情况详细填写在防突管理牌板上, 便于检查人员监督检查。

6 结语

通过采取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己15-13310综采工作面自2007年9月投产以来, 杜绝了瓦斯超限事故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做到了高瓦斯突出工作面的稳产高产, 实现了安全生产, 为类似煤层的回采提供了经验。

摘要:阐述了平煤八矿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预测预报的方法, 介绍了该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措施, 为类似条件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经验。

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探讨 篇8

1 目前国内煤矿企业煤与瓦斯防突工作的现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多个因素有关, 而且常常是没有明显的征兆, 多发生在煤炭采掘过程中。

为了有效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必须以钻孔、爆破等技术措施与边抽边掘相结合的综合防突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煤与瓦斯突出次数。目前发生煤与瓦突出事件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1.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执行不严。

从突出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有与防突基本规定相悖的, 有措施制定不符合生产实际的, 也有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1.2 巷道布置、掘进安排、施工过程不利于防突。

许多矿井的通风系统没有独立, 巷道布置频繁穿过突出的煤层。现场在巷道布置上注重揭煤系统的独立性, 对其布置的合理性研究不够。

1.3 没有按照井下防突的技术要求实施地质测量。

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十分紧密。大构造对矿井突出危险性分布有着十分显著的控制作用, 小构造一般是突出发生点最明显的地质标志。有些未曾发生突出的非突出煤层, 遇构造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突出。

1.4 未能及时发现突出发生前的征兆。

煤与瓦斯的突出决不是偶然的、无需的, 而是需要量的积累, 要经历一个准备、发动、发展的阶段, 而且煤与瓦斯突出有一定时间段。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时采集、分析、反馈突出征兆, 以备防突工作。

2 矿井煤炭与瓦斯防突的基本原则

2.1 强制性。

煤矿企业要在当前体制机制的实际情况下, 在理顺和规范煤矿防突的基础上, 加大力度出发违反有关防突规定的行为, 增强防突制度的刚性压力, 提升防突技术和管控水平。要深刻理解《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共同点和差异, 认真遵照执行, 严格工作落实。

2.2 超前性。

突出煤层必须采取按照制度要求, 预先确定好防突措施并且要求措施符合生产要求后方可进行煤层开采。在采掘作业过程中还必须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验证, 对局部仍存在突出危险的煤层, 必须补充局部防突措施并达到规定标准方可继续进行采掘作业。

2.3 完整性。

要做到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各类煤矿企业必须形成煤与瓦斯防突的设计、鉴定、基建、开采、装备、机构设置及管理等一体化配套体系。

3 综合防突的技术措施

3.1 区域性预防:首先开采一层没有瓦斯、较小或没有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使后开采的有瓦斯突出煤层的地压减少, 弹性潜能缓慢地释放, 从而使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降低, 使煤的强度增加, 就能解除开采突出煤层时煤与瓦斯突出的威胁。

3.2 局部性预防:可采用震动性放炮, 打大直径 (200-300mm) 超前钻孔, 以及用钻孔排放瓦斯及水力冲孔方法来预防煤与瓦斯突出。

3.3 瓦斯抽放:矿井瓦斯地面抽放最好在高瓦斯煤层开采前的2-3年进行;矿井瓦斯抽放的办法可分为本层抽放, 邻近煤层 (指回采过程中被开采煤层的邻近煤层) 抽放和采空区抽放。

3.4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采用套钎打不少于4.0米的瓦斯释放应力的探眼, 探眼的直径不得小于42mm, “切忌”探眼绝对不可当炮眼使用。

3.5 探眼的数量与眼距要根据采、掘工作面的煤层厚度、施工断面来确定, 具体数据可在采、掘规程中详细规定。

3.6 煤壁注水: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回采工作面进行煤壁浅孔注水, 是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有效措施。

4 综合防突措施的发展趋势

4.1 突出的预测。当前工作面预测采用钻孔法。《细测》中规定了用最大钻屑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综合指标来预测突出危险性。为了测定这些指标我国煤炭专业科研院所已经研制了多款突出预测仪器。这些测定仪表装置已在我国各大煤炭集团的一些突出矿井广泛应用。各突出矿井应结合本矿地质开采的具体条件, 通过实践确定适用本矿条件的敏感指标和标志突出危险的指标临界数值。实践证明, 利用瓦斯涌出变化特征来实现突出连续预测是可行的。

4.2 防突的措施在区域措施方面, 除大力推广解放层开采外, 应扩大应用大面积预抽瓦斯防突措施。但大面积预抽需工程量较大, 为推广该项措施, 应完善钻机、钻具和打钻工艺, 以实现快速打钻, 缩短施工时间。并应采取辅助煤层卸压措施, 以提高预抽瓦斯效果。为了提高防突效果, 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 在措施制定前通过试验确定措施的合理参数, 并在措施执行后进行防突效果检验。同时, 要采取加固工作面等安全措施外, 应研制遥控钻机, 以便远方操作。

4.3 开采设计、巷道布置及日常地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开采设计必须为落实防突措施创造条件, 巷道布置应力求从技术源点抓起。建立可靠的地测防突服务机制, 地测技术必须超前、及时细致、准确。

4.4 提高矿井防突队伍的素质成为常态。很多企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学习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地区在防突方面的一些做法。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人员职工防突基本知识培训和井下作业人员的防突职工技能培训, 全面提高他们的防突意识和实践技能。

5 结论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检测、预测、预防和治理非常重要, 在矿井的施工开采中有必要加强管理, 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治理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配齐上全监、预测设备等, 将灾害控制在零点, 对煤炭企业和职工都是一笔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分析了煤与瓦斯防突的现状和原则, 重点探讨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措施, 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方向。

突出的防治 篇9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年龄18~71岁;男22例, 女20例。 主要症状:原腰腿痛未消除或复发性腰腿痛;其中初次手术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18例, 腰疼伴下肢放射性疼痛14例, 腰背疼痛2例, 间歇性跛行者6例, 下肢放射性疼痛2例, 全部患者患侧小腿外侧后侧皮肤感觉减退。病史:4个月~3年, 平均38岁。

2结果

结合病史、查体、腰椎正侧位片、CT、MRI及术中所见, 术后复发原因:术后继发椎管狭窄8例, 占36.4%;髓核摘除不彻底6例, 占27.3%;疤痕增生过度4例, 占18.3%;原骨性狭窄未解除1例, 占4.5%;并发术后腰椎不稳2例, 占9.0%;定位错误1例, 占4.5%。

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1993年的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2]。对22例再手术患者随访1~4年。平均2年, 其中优37例, 良3例, 可1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2%, 总有效率为97%。

3讨论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与普及。术后复发率逐年上升, 因此探讨复发的原因, 提出预防措施, 保证首次手术的成功极为重要[3]。本文通过对近年来42例再手术患者的分析, 分析术后再发的原因, 并就预防术后再发的提出应对的措施。

3.1 髓核摘除不彻底

椎间盘组织切除不够彻底。残余的退变间盘组织再度原位脱出而致症状复发, 双侧型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 若只切除症状较重一侧, 使对侧间椎盘组织失去了原来与其相连为一个整体的牵引力, 容易导致对侧间盘脱出而致症状复发。防范措施:经CT、MRI检查确诊后, 全部采用椎板间扩大减压, 将同侧残余突出物及对侧间盘组织切除干净, 术后症状体征消失。对于双侧型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再手术时除对原侧探查外, 还对对侧突出物彻底切除干净。只有将退变间盘组织尽可能切除干净, 才能有效防止复发[4]。

3.2 疤痕增生过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纤维化愈合过度, 包绕神经根和硬膜囊, 使神经根受压, 活动度减少, 产生术后腰腿痛复发。处理原则:术中应仔细操作, 严密止血, 软组织和骨结构尽量少剥离破坏, 术后硬膜外可覆盖明胶海绵或放置防粘连剂术后应严格卧床休息2周, 麻醉清醒后即进行患肢被动直腿抬高活动, 可有效防止脊髓神经根粘连, 3~5 d时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5]。

3.3 术后继发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术后, 腰椎稳定结构遭到破坏。很难短时间达到一期愈合。长期的应力导致腰椎椎间隙狭窄, 关节突增生, 腰椎不稳, 椎管狭窄。防范措施:手术应尽量减少腰椎结构的破坏, 尤其尽量避免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手术, 但很难做到彻底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来预防, 但最可靠的方法是稳定脊柱的植骨内固定。

3.4 并发术后腰椎不稳

一般为第1次术后, 腰椎稳定性受到较大的破坏 (尤其是半椎板或全椎扳切除) , 术后继发腰椎不稳, 病变阶段的异常活动和滑移致神经根受压和牵拉, 引起下肢的神经根症状和跛行。处理原则:需要做稳定性手术、植骨和内固定。

3.5 原骨性狭窄未解除

腰椎管狭窄可分为神经根通道 (侧隐窝、椎间孔) 和腰椎中央管狭窄。术前根据症状, 下肢麻木沉重感、间隙性跛行行为, 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 骑自行车及卧床无症状。而查体体征不明显。当有腰椎中央管狭窄马尾神经损害, 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处理原则:影像学检查除CT, MRI, X片外特别要做腰椎过伸、过屈侧位片观察腰椎不稳。通过这些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并在术中彻底减压, 如腰椎结构破坏较大也需要做稳定性手术。如单纯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不明显, 则行单纯神经根管减压, 术后卧床休息至少3周, 腰背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Ramberg N, Sahlstrand T.Early course and long term follow-up af-ter 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J Spinal Disord, 2001, 14 (6) :511.

[2]杨慧林, 唐天驷.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骨科杂志, 1994, 14:60.

[3]吴义龙, 梁国伟, 杨景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及对策,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1) :108-109.

[4]邓展生, 沈民仁, 孙太存, 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和手术方法的探讨.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 (9) :1411-1412.

上一篇:妊娠合并胰腺炎下一篇:坝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