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突出

2024-10-19

方法突出(精选12篇)

方法突出 篇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0万字。”据此,我校利用早读和午间,开展了“悦读经典,成就未来”的活动。同时,加强了课外阅读效率提高的研究,强化了阅读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的高低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与否,必须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强化指导。早读和午间的阅读是对课内阅读方法的检测和再指导,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学生借助与教材配套的读物和自由选择的读物,采用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说、读、思、议、写等活动,发挥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和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则依据语文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加强读物的指导和点拨,“授人以渔”,使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课内课外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1. 加强配套读物的阅读指导

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所主编的《成长阅读》丛书所选的文章,儿童情趣浓郁,可读性强。阅读其文章时,可要求学生先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查字典辨音解词;再设计一些需动脑的小问题让学生细读,在书上划出答案或另行写下答案;最后,让他们结合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如在四年级阅读了《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后,可请四年级学生联系《泉城》一文说说象声词,谈谈感想。对于文中含义深刻或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标出,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师长,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这样,配套读物阅读不仅能起到触类旁通和扩展延伸的作用,而且能强化语文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因此,配套读物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不可忽视。

2. 加强推选读物的阅读指导

由于学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其阅读能力也参差不齐。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寓言、卡通等益智趣味故事,如《彩图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骑鸭历险记》等;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对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等都感兴趣,如《三国演义》《昆虫故事》《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等。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图书导读”,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借阅和管理,另一方面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加强指导,提出要求。如对于文艺作品、童话故事,一般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弄懂书里有哪些人,讲些什么事,掌握读物主要内容,欣赏好的语句和段落;对于思想性强的文章,如《雷锋的故事》《高尔基的童年》等,则可让学生查找书中主要人物的生平资料,或听取老师对该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的介绍,使学生对雷锋、高尔基产生崇敬的心情。最后完成综合填充式的读书笔记。并每周检查一次,对认真做笔记学生要及时表扬激励。

读书笔记

班级___学生姓名___

(1) 读书时间__年__月__日

(2) 书名《_____》

(3) 作者____

(4) 学会的生字____

(5) 学会的词语____

(6) 摘录的好句____

(7) 主要内容____

(8) 读后感想____

注:低年级学生可完成 (1) — (5) ;中年级学生可完成 (1) — (7) ;高年级学生完成 (1) — (8) 。

通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身心得到了强烈的愉悦。据统计,就四 (2) 班34位学生所做的笔记达1382页,大大地弥补了课内知识的不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当然,做读书笔记的次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使之生厌,达不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二、突出阅读兴趣培养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温家宝总理在《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一文中指出:“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其昏昏欲睡。因此,小学生的阅读课必须以调动阅读兴趣为核心,而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课外阅读课上反馈阅读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适宜的,而且能大大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达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新课标中语) 的教学要求,并不断向课外阅读汲取知识和营养。

1. 组织比赛和评比

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在阅读课上可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2. 开展游戏和表演

具体形式有相声、小品、猜谜打擂、童话表演、填写对联等。如学生阅读了《成长阅读》中的《毛毛虫怎样过大河》一文,可进行排演,通过情境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而且经过排演、观看和评演,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动作、神态、语气及文章的思想意义都会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设立小灵通讲台

其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如《强震海啸重创日本,引发核泄漏危机》《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抢盐风波》等,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搜集资料,在“小灵通讲台”上各抒己见。这个活动引起了学生阅读报刊新闻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操。

当然还可以创设各种阅读的形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让学生在小组中朗读,这样不仅朗读面广,而且可进行阅读的交流;也可为学生提供教材的录音带,让学生听录音阅读,或提供电视寓言、童话故事,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也可鼓励学生在家阅读,倡议学生互相借阅书籍,规定时间归还,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在阅读课上反馈矫正。

实践证明,在实施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对早读和午间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期盼感,真正做到从“阅”读到“悦”读,真正为兴趣而读书,为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方法突出 篇2

2、疼痛缓解期:建议做燕飞运动,锻炼腰背肌,这是防止病情复发的关键;

3、日常,注意腰部休息,避免久坐、避免弯腰、避免过度劳累,这个是摆脱病因的关键;

4、如果上述治疗后,效果不佳或者加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者引起二便障碍,就建议手术治疗了。

对于腰间盘突出要引起重视。还是建议到专业的骨科医院治疗。

突出真实语境 优化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反思;公开课;语法教学;真实情境

一、背景与教学内容简介

笔者参加了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协作片有关“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本地区5个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本次赛课的教学内容为《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8A Unit 1 Friends 的Grammar(A&B)版块(第12~13页)。

二、课堂教学缺陷的描述及反思

1.教学设计中的缺陷

在教授新知形容词的用法时,教学的目标是正确运用形容词来描述人或事,可放名词前面或系动词后面,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比较两个人或两件事,运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比较三个或超过三个的人或事。

教师A为学生播放了Eddie和Hobo的对话,并问:“What are they doing?/What do you think of hobo?”然后引导学生说出funny这个形容词,提出两组词组the funny e-dag/the fat dog和Hobo is funny/ the fat dog is Eddie,进而归纳了形容词的两个用法,即:adj.+n. be+adj. linking v.+adj,继而再归纳和拓展其他连系动词。但结果是学生的操练还不是很熟练,要么回答时结结巴巴,好几个问题都是在教师的多次提示下才得以完成。

反思: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境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英语学习,培养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在语法规则的运用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情境体验应该融合听、说、读、写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师生合作互动中的缺陷

几乎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安排了 Discussion这一环节。以教师B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片段为例,该讨论活动的主题是:Please give your friends some advice. Can Ben make friends with Tony?通过介绍老师的朋友和他儿子Ben的情况,最后环节来讨论他的儿子能否与tony成为朋友。活动的规则如下:Four or six students form a group to discuss this topic. After three minutes, some groups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your ideas.

活动开始后,我特意留意了其中两组的讨论。第一组都是用中文讨论,嘀咕了几声就没有声音了,另外一组,只见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好像讨论放学后的活动设想。

在讨论结束之后的汇报阶段,学生没有主动出来汇报的,教师随意抽了几组,都没有真正说到问题的要点之处,教师对答案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补充,教师表达的流畅与学生的反应迟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反思:纵观我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本身。笔者建议,讨论前教师应充分重视引导工作,加强相关的语言输入,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讨论考试后,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从中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在下一教学环节中进行灵活调整。此外,教师还应把握好讨论时间,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不能走过场匆匆了事,还应在讨论后及时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而不是只对个人评价。

三、结束语

通过对本次赛课,几位教师案例的再现和反思,笔者对英语语法教学以及课堂组织的几个关键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真实性语法情境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体现在语法教学中,就是从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言规律,总结语言规律,再运用语言规律的过程。这种具有语言实践和语言规律应用行为就必须以一个具体情境为依托,使学生在特意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收语法知识,潜移默化地掌握语法规律,灵活自如地运用语法规则。

2.保证小组互动的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教法之所以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授课,常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师生之间的真实交流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并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要充分调控好,重视引导工作,加强相关的语言输入,并及时反馈和评价。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今后的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夏飞华,刘涛.课堂导入活动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方法突出 篇4

一、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

思想品德试卷多为开放性试题, 比较灵活, 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立足教材, 在精读教材、熟读教材的基础上, 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有序排列, 形成知识体系, 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内在联系,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这样才会打牢知识基础。常言道:“题在书外, 理在书内。”试题再灵活、再难, 也不会脱离课本知识, 所以只有牢固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原理, 掌握知识结构及特点, 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让学生理解起来省力, 记忆起来牢固, 运用起来顺心。因此, 在中考复习备考中,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每年泰州市教育局下发的中考思想品德考点说明, 弄清每个知识点, 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对基本理论要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 要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课本中规定的所有考点进行理解记忆;要教给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 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 从基本事实出发, 引出基本结论, 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做到全面、准确地把握。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运用, 否则遇到材料新颖、设计灵活的试题, 只能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二、关注时事, 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与渗透

时事热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之一, 时事与教材的结合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定期归纳重大时政, 抓住重大热点问题, 如神州九号发射成功、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食品安全、金融危机、十八大、奥运会等, 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 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学生可以尝试对热点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 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 形成新思想、新观点, 拓宽思路, 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义务教育、网吧问题、留守儿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中考思想品德常设一些情境式材料题, 让学生对人物言行进行评析或作出正确选择, 这是典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型, 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使其学会运用基本观念和基本原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做到时政热点、教材知识、分析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

三、回归课本, 加强训练, 掌握方法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分析, 学生中考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书写不规范;二是答题抓不住要点, 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三是基础不扎实;四是思维不灵活。因此在复习中,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照考试大纲的要点, 回归课本, 对所学知识逐一再梳理、再巩固, 适当将所学知识分专题归类, 对重点知识和平时自己易错、易混或易漏的问题, 学校的模拟试题, 期中期末的考试试卷, 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强调的问题, 要给予特别关注, 要适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可做几套政治模拟试卷, 也可与历史合卷做几套模拟试卷, 以便合理地分配好政治、历史答题的时间, 提高答题的效率;重点复习重、难点, 尤其是将一些时事热点等内容分类整理, 提纲挈领地记在课本上, 以便理解、背诵记忆。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复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学生很努力想过好中考关, 但如果我们教师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在中考复习中,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如采用情境剧表演、演讲、讲故事、抢答等形式进行教学, 尽量做到课堂语言幽默诙谐, 改变思想品德课以往存在的语言枯燥、乏味等弊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平时在与人的交流中也要注意一些语言幽默技巧的运用,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此外, 应经常变换教法, 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上课, 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 觉得每节课都有它的韵味,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只要教师树立课改新理念, 使课堂教学时时处于师生互动之中, 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什么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 篇5

(2)仰卧沉腰法:病人仰卧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垫一个枕头,双腿屈在胸前,双手抱住,腰部自然下沉十五分钟以上。这种姿势可以使腰椎后缘间隙增大,利用韧带的动力,把突出的骸核推入椎间盘间隙内。

(3俯卧鱼跃势:病人俯卧在平板床上,腰部挺在板床上,头、足两头向上翘起十次以上。

方法突出 篇6

一、突出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是物理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是学生建构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实验设计的目的与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与组合,实验步骤的制定与实施,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处理,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构成了实验教学的完整过程和全部内容.当下,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在黑板上讲实验,只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教学现象严重存在.

(一)经历实验过程,感悟实验方法技巧,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只有亲历实验过程,才会深切感悟其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学会一些操作技巧,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才会真正体会“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如何配制呢?实验中,由于使用的盛水盘不可能很大,盘中水的表面积约为0.1m2.如果用滴管(或注射器)将一滴纯油酸滴入水中,理论上可以估算出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将远大于盛水盘中水的面积.因此,必须先将油酸进行稀释,制成油酸酒精溶液,再滴一滴该溶液于盛水盘中进行实验.实验表明,油酸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比在1∶400左右比较恰当.那么,如何配制该溶液呢?如果向1mL油酸中加入酒精,均匀混合后直到总量达到400mL,即可制成1∶400的油酸酒精溶液.但这样做却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取的油酸体积较小,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第二是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一次实验用去的油酸酒精溶液量太小,而配制的溶液较多,大部分浪费了.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可以采用二次配制法:第一次向5mL油酸中加入酒精,均匀混合后直到总量达到100mL,制成1∶20的油酸酒精溶液,再取该溶液5mL并向其中加入酒精,均匀混合后直到总量达到100mL,即可制成体积比为1∶400的油酸酒精溶液.

再如撒痱子粉的方法.实验中,为了便于看清单分子油膜的边缘,先要在水面上均匀地撒一层薄薄的痱子粉,所撒痱子粉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便于控制地、随心所欲地在水面上撒上符合要求的痱子粉呢?将痱子粉放入广口瓶中,用3层纱布包裹瓶口,将瓶口向下对着水面,拍打瓶底即可(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打瓶子的力度).

(二)经历实验过程,唤醒理性探究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在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一些新奇的现象,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从理论上解释现象成因的迫切需求,巩固所学物理知识,提高应用能力,逐步树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辩证思想.

如图1所示,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的实验中,供选择的滑动变阻器R有两个,全阻值分别是R1=10Ω,R2=200Ω.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用R2时小灯泡上电压电流调节很不方便,引发了从理论上探讨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兴趣.经过研究,有的学生推导出小灯泡分得电压U随滑动变阻器触头从左端向右滑过的阻值Rx的表达式,有的学生手工绘制了U—Rx图象,有的学生还用软件绘制了U—Rx随R变化的动态图象.

(三)经历实验过程,发挥创造潜能,享受成功乐趣

观察泊松亮斑,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器材,安装装置,进行实验.学生经过深入思考、相互讨论和反复实验比较,不断优化实验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方案一:如图2所示,在铁架台上吸一块小磁铁,小磁铁上吸一枚大头针,让大头针处在竖直方向上,且有一部分在磁铁下方,大头针被磁化后能将小铁珠吸在下端,小铁珠象被悬挂在空中一样,让激光射到不透光的小铁珠上,在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泊松亮斑.方案二:在透明的胶片上,用笔描绘半径不同的一组圆形小黑点,也可以用打印机在胶片上打上小黑点(这样形成的小黑点比较规则美观),将胶片夹在铁架台上,让激光射到小黑点上,在后面的屏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泊松亮斑.

在这样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疑难和困惑,需要用智慧和创造来应对.每当他们最终完成实验获得成功时,内心喜悦激动之情常溢于言表.这样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走向成功的信心.

(四)经历实验过程,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关系时,学生必然要面对并思考下列问题:①弹簧的形变量如何测量?②如何测量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③设计怎样的表格来记录数据?④实验数据如何处理?经过分析讨论,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合理的表格设计如表1.运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能直观地反映出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的关系.

表1

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解决,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研究过程,有分析综合,有假设推理,有反思调节,有优化筛选,等等.学生的知识在实验中得到巩固,学生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得到发展.

二、突出概念和规律的理性建立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潜藏着丰富的思想方法,蕴含着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价值.下面通过两个具体例子,仅就渗透的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其实这两方面是融为一体的.

(一)在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以“电容器电容”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建构电容的概念,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反映电容器自身特性而与其是否带电、带电多少无关.在用■定义电容前,需要得出电容器两板间电压U与其带电量Q成正比的结论.这用实验的方法很难做到,可以引导学生用微元法进行理论分析.将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分割为若干小部分,以至在计算每小部分在电容器两板间某点P产生的电场强度时都可以看成点电荷,设各部分电荷在P点产生的合场强为E=k■,两板间电压U=Ed.现让电容器带电量变为原来的n倍,极板上分割的部分不变,则每一部分带电量均为原来的n倍,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每一部分在P点产生的场强都为原来的n倍,合成后P点合场强必为原来的n倍,由U=Ed可知,两板间电压必为原来的n倍,因此电容器两板间电压U与其带电量Q成正比.所以■与电容器带电多少无关,对不同电容器■又会不同,因此■一定是描述电容器自身特性的物理量,将它定义为电容器的电容C=■.从方法上看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经过定义前的详细分析过程,能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受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特点及其科学性.endprint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第一,从电容的数值意义上分析,由定义式C=■得,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两板间电压为1V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比较不同的电容器,在两板间电压均为1V这个同等条件下,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其电容就越大,可见,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由电容器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数学变换易得C=■,因此电容在数值上又等于两板间电压增加1V时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可见,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第二,用类比法帮助理解.将电容器和水容器进行类比,电容器带的电荷量—水容器装的水量(水的体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水容器上下两个液面的高度差(即水深度),电容器的电容—水容器的横截面积,要使水容器中水深相同,横截面积大的水容器装的水多,同理,在电势差相同时,电容大的电容器带的电量就多,可见,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时,首先依据C=■,保持Q不变,改变两板间距离d等相关因素,通过U的变化情况,建立C与d等相关因素的关系,这里用了转换思想方法.其次,用如图4所示的实验研究过程,定性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还可以运用控制变量法,结合静电场知识,借助电场线,直观形象地进行推理分析,定量得出C∝■规律.

(二)在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

以理想变压器电压变比公式建立■=■为例.该公式通常是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来的.教学中再给出如下推导,让学生进行是非分析和价值评价.如图5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加交流电压U1,副线圈产生电压为U2,则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1=n1■,       E2=n2■.

对理想变压器,有U1=E1,U2=E2,

所以■=■=■.

上面的推导似乎很有道理,无懈可击.其实隐藏着问题,因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到的E1、E2是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而U1、 U2指的是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所以上面的推导有问题;但如果令Δt→0可得瞬时值之比,对于正弦交流电,仅从数值上而不是意义上分析,有效值一定会等于某一时刻的瞬时值,因此附加这样的分析说明后,上面的推导又是正确的.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对规律形成中似是而非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三、突出问题分析解决过程

学贵在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认知需求,才能产生积极思维,这表明提出问题十分重要.其实,分析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在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突出分析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意义重大.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

(一)经历典型问题分析解决过程,学习分析方法

如图6所示,电场线是曲线,在电场线上某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设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试证明电荷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

这是学习“静电场”时极其常见的问题,几乎每本高中物理资料讲到“静电场”一章时都会涉及该问题,又是师生讨论时不易透彻地把道理说清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析方法不恰当,若从正向推理论证,就是说不清楚.引导学生用反证法:如图6所示,假设电荷沿电场线做曲线运动,在运动中的任一状态,受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沿电场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又因为速度方向沿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所以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就沿同一方向,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做直线运动,这个结论与假设的电荷沿电场线做曲线运动矛盾,因此假设不正确,所以电荷一定不沿电场线运动.以上分析推理严密,论证有力,彰显了反证法强大的逻辑力量,突出了方法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经历典型问题分析解决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有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串联一只小灯泡A,再并联一只电压表V1后接在稳定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匝数为n2,串联灯泡B和滑动变阻器R,B灯上并联电压表V2.现在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P,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V1读数将变大,V2读数将变小

B.V1读数将变小,V2读数将变大

C.灯泡A和B上消耗的功率都变小

D.灯泡A及B上消耗的功率都变大

分析:设电源电压为U,原、副线圈两端电压分别为U1、U2,电流分别为I1、I2,灯两端电压分别为UA、UB,推理解答的流程图如下:

由于I1、I2都减小,所以灯泡A和B上消耗的功率都变小,选项AC正确.

质疑:上式推理过程中,标注①处是将U2当作不变处理的.而循此推下去到标注②处又推得U2增大.如果U2增大,则由R增大在标注①处将推不出I2减小.因此上述推理过程有问题,所得结论值得怀疑,怎么办?

释疑:在向下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P使R增大时,引起I2的变化情况无非有三种,即增大、不变和减小.假设I2增大,则有如下推理,会得出矛盾结果:

方法突出 篇7

在各种事故预防的策略与方法中,其基本内容包括两大方面,即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方面和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工程技术方面。当前,企业把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事故预防的技术手段研究上,然而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显然不能清楚地认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不能有效地杜绝事故的发生。据统计,事故的直接原因至少80%是人的不安全行为[4],所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极其重要。行为安全方法(BBS,Behavior Based Safety)是目前国外应用效果最好的用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方法[5],是一套包含组织行为、个人习惯、个人不安全动作等内容的方法体系,其最基本的研究内容就是解决人的不安全动作[6]。因此,从行为安全出发,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可以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目前,我国学者张江石等运用SCAP企业文化在线分析系统及便携式安全认知与行为数据采集仪等,对煤矿员工进行了不安全行为预控研究,并提出预控不安全行为的途径[7];孙爱军等研究了行为安全管理在我国实现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途径[8];李乃文等在探讨煤矿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到煤矿行为管理[9];傅贵等对行为安全进行大量深入研究并提出行为安全“2-4”模型,为行为安全预防事故提供了新的思路[10]。笔者结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中的“事故与安全分析”,运用依据行为安全“2-4”模型设计的关键词字段对2000—2011年的66起重大及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典型事故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个人行为层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1事故案例分析方法

1.1行为安全“2-4”模型

在行为安全“2-4”模型中,事故的直接原因仍是Heinrich提出的事故引发者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则通过将Stewart现代事故致因链中间接原因具体化得到,即为事故引发者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根本原因具体化为事故引发所在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欠缺;根源原因具体化为事故引发者所在组织的安全文化欠缺。安全管理体系指的是安全管理方案,可以是按照管理体系标准(如OHSAS 18000系列标准等)建立的,也可以不是按照惯例题词标准建立而自然形成的,包含体系文件和运行过程;安全文化则是从根本原因分解出来的,指导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的指导思想。事故原因和行为的对应关系见表1[7]。

1.2行为安全“2-4”模型案例分析方法

预防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员工行为的安全性又受到知识、意识、习惯的影响,因此,在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时,也要注意加强员工在这三方面的培训,这就是行为安全“2-4”模型中提出的,针对企业员工个人层面问题的解决对策。笔者在仔细研读了多起重大及以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后,结合课题组在应用该模型分析煤矿事故案例所设计的关键词字段,重新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个人行为层面引发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结果。所选用的字段及有关说明见表2。

2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对66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些事故非常具有代表意义,主要表现在某类不安全动作经常发生,甚至许多不安全动作经常作为第一动作出现。也就是说某类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高概率预示着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某种习惯性原因对不安全动作影响非常大。这些不安全动作可能发生在同一事故中。由于篇幅所限,仅选取一个报告较为详细、不安全动作发生频次高且较为典型的案例,叙述其具体的分析过程,并展示分析结果。

2.1河南某煤矿“3.3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10年3月31日,河南某矿安排112人入井作业。在1102回风巷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在工作面打钻时出现了煤炮、瓦斯异常、卡钻和喷孔等现象,且瓦斯压力增大,但该矿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仍冒险安排员工在工作面施工瓦斯排放钻孔,诱发了煤与瓦斯突出。按照行为安全“2-4”模型提出的字段分析法,对该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2.2 66起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由于难以具体确定现场作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及安全习惯的好坏,有些不安全动作的出现可能与三类原因类型中的两类或者三类有关。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设计的字段对66起事故案例进行详细地分析,统计得出所有作业人员的各种不安全动作共出现431次,其中处于一线的各作业类型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出现104次,中基层管理人员不安全动作出现137次,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出现190次。431次不安全动作对应的间接原因类型如表4所示。

由上述事故案例的分析过程可知,在与安全意识有关的不安全动作中,92.99%是由管理人员发出的,在既可能与安全知识有关也可能与安全意识有关的不安全动作中,66.89%是由管理人员发出的,其违章指挥、冒险蛮干,更易引发事故。煤矿现场作业人员大多是特种作业人员,如煤矿防突作业人员、瓦斯抽采作业人员等,其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事故率的大小。

通过对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原因、违章情况、习惯性原因和第一动作进行研究,将不安全动作共分为五类:突出危险区作业;未执行防突措施或执行错误;错误施工、验收钻孔;出现突出预兆未及时处理、撤人或上报;空班漏检、未上报处理瓦斯超限问题。其中突出危险区作业这一类动作中共出现的不安全动作频次为66次,占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的55.46%,比例最大。因此,要消减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就得对这五类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分别提出各类不安全动作中有待改进的各项内容和相关要求,这样才能够提出行为控制的具体方法对策。

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对策

1)行为安全修正。根据“行为ABC”理论对员工实施行为安全修正。该理论强调人的行为(B)并不是由前因(A)所直接触发的,而是由所采取的行为实施的后果(C)对行为人的影响所决定的。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行为人实施行为产生的结果,结合反馈机制,来引导人的行为。

2)安全培训。根据66起事故分析结果,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五大不安全动作类型、煤与瓦斯突出知识、如何处理出现突出预兆情况,以及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程、规定。安全培训的作用是从引发事故发生的人因入手,通过相应的安全培训促使个人行为得到改变,从而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3)应用宣传载体和安全标识。通过媒介载体或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四大类型安全标志,如“禁止风镐落煤”“当心突出”“必须按照规定施工效果检验钻孔”等,使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理解牢记这些安全知识,并付诸行动,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率,最终提高企业业绩水平。

4)补充制定规程及规定。案例分析发现有些不安全动作无“章”可循,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18条指出“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在新水平开拓工程所有煤巷掘进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突出预兆”,但并无具体说明该如何处理这种异常情况,缺乏指导性,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制定有关规程、规定等,以提高人们对不违章安全动作的重视程度。

4结论

1)中基层及高层管理人员对突出事故的发生影响作用极大,但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也需要一线作业人员的参与。

2)引发突出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是由违章导致的,说明解决员工违章问题对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现场作业人员若能自觉杜绝违章操作、拒绝违章指挥,不安全动作就能得到最直接地消除,事故缺少了“触发动力”,事故发生率将会明显下降。

3)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所以控制人的不安全动作对预防事故发生的效果最直接;人的安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和更正都是后天发生的。通过对员工实施行为安全修正,训练各类员工的安全作业习惯,进而减少或者消除不安全动作,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摘要:为了降低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设计的10条字段对2000—2011年的66起重大及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行了个人行为层面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管理人员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作用极大,但由于一线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预防事故发生还需从控制一线人员的不安全动作着手。根据事故案例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安全培训为主,结合应用行为安全修正的解决对策方案。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行为安全,安全培训

参考文献

[1]曹庆贵,张静,孙启华,等.煤矿事故隐患管理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43(3):107-110.

[2]李波,巨广刚,王珂,等.2005—2014年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特征及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43(3):111-114.

[3]胡千庭,赵旭生.中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状及其预防的对策建议[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39(5):1-6.

[4]白元平,傅贵,关志刚,等.我国企业事故预防策略的分析与改进[J].煤炭科学技术,2009(2):50-52.

[5]陈大伟,田翰之,张江石.基于行为安全的建筑事故预防量化方法与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7):96-102.

[6]冯瑾,白瑞.推动行为安全学研究发展——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傅贵[J].现代职业安全,2011(11):42-45.

[7]张江石,傅贵,郭启明,等.不安全行为的预控方法[J].煤炭学报,2012,37(2):373-377.

[8]孙爱军,刘茂.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9):58-63.

[9]李乃文,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2):115-121.

新建矿井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篇8

新河矿井位于焦作煤田深部, 处于北东向区域大断裂九里山断层上升盘 (下盘) , 南部紧依近东西向大断裂凤凰岭断层, 本区基本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大致呈北20~40°, 倾向南东, 倾角7~14°的单斜构造, 伴有中小正断层多条。

2 本区瓦斯赋存特征

区内构造决定了该区瓦斯成分, 含量及其运移和分布规律:

2.1 瓦斯成分、含量及分带

(1) 瓦斯成分和含量。本区煤层瓦斯成分变化较大, 主要由CH4、N2、CO2组成。氮气 (N2) 成分较高者分布于F212断层附近, 35和37勘探线–450m以浅。煤层瓦斯含量则具有埋深增加而含量大致增大的趋势。

(2) 瓦斯分带。根据瓦斯分带原则:一般以成分80%为界线, 小于80%者为瓦斯风化带, 大于80%者为沼气带范围, 本区瓦斯风化带大致分布在3702孔周围, 其余地段均为沼气带范围。

2.2 瓦斯地质特征

(1) 煤层特征。本区煤层具有较高的瓦斯容量、雄厚的生气源岩、较高的生气量和较大的瓦斯吸附容量特征。

(2) 煤层埋藏深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煤层的埋深不仅影响着煤的生气量, 而且影响着煤层气的储藏量。

(3) 顶底板对瓦斯的封闭。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差异对瓦斯封闭作用有所不同, 本区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 透气性较差, 对瓦斯的扩散起封闭、阻隔作用, 不利于瓦斯的扩散。

(4) 煤与瓦斯突出指标。本区在地质勘探期和基建期间分别对煤与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煤层瓦斯压力进行了测试。据测定参数分析本区二1煤层应为临界突出危险和具突出危险煤层。

(5) 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根据测定样本参数分析, 本井田内二1煤层的瓦斯含量随其埋藏标高变化趋势见公式1。

由公式1预计, 在本井田内, 二1煤层 (-320~-800m) 的瓦斯含量预测在15.25~25.95m3/h之间。

(6) 瓦斯压力及预测研究。根据测定样本参数分析, 本井田内二1煤层的瓦斯压力随其埋藏标高变化趋势见公式2。

由公式2预计, 在本井田内, 二1煤层 (-320~-800m) 的瓦斯压力预测在0.9~2.0MPa之间。

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及统计

根据本矿井瓦斯含量的预测结果, 该矿井二1煤层瓦斯含量y1随其标高x1的变化规律为y1=-0.0223x1+8.1107, 瓦斯压力y2随其标高x2的变化规律为y2=-0.0022x2+0.2181, 在本井田内二1煤层 (-320~-800m) 的瓦斯含量预测在15.247~25.951m3/h之间;二1煤层 (-320~-800m) 的瓦斯压力预测在0.9~2.0Mpa之间。

3.2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根据所测得的瓦斯参数结果, 在本井田内二1煤层 (-320~-800m) 瓦斯压力为0.9~2.0MPa, 瓦斯含量为15.247~25.951m3/h, 超过了临界值。结合实际生产中在进行瓦斯区域治理时在第一揭煤钻场, 12091上、下顶抽巷瓦斯喷孔现象, 因此判断本井田全部为突出危险区。

4 结论及建议

4.1 主要结论

(1) 根据本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煤层瓦斯与断层的性质、落差大小有密切关系, 落差大的开放性断层, 使煤层与含水性或透气性较好的太原组、奥陶系地层和上覆砂岩段对接, 从而有利于瓦斯的逸散而出现瓦斯含量低值带。

(2) 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差异对瓦斯封闭作用有所不同, 本区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 透气性较差, 对瓦斯的扩散起封闭、阻隔作用, 不利于瓦斯的扩散。

(3) 根据已测定的瓦斯参数, 开采的二1煤层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4.2 主要建议

(1) 该矿井构造条件复杂, 均为临界突出危险和突出危险区, 故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瓦斯地质工作, 掌握瓦斯规律、提前瓦斯抽放、加强通风管理和瓦斯浓度监测工作等, 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2)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在构造应力集中部位和松软煤地带, 加强瓦斯防治工作。

(3) 瓦斯赋存是不均衡的, 要首先掌握瓦斯的富集规律, 划定富集区, 把瓦斯富集区、构造应力集中部位、松软煤分层发育地带作为重点防治范围。

方法突出 篇9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巷道布置,方法

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要防治突出, 就要懂得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突出。比如地质构造发生的突出, 不了解突出的实质, 就不知道采取何种有效方法来防治该类突出。因此, 我们这里必须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1.1 煤层是瓦斯释放的主要通道

在突出危险区, 煤层中的瓦斯压力与采掘空间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差。同时, 由于煤层与其顶、底板岩石透气能力相差甚大, 当开掘工作面向前方推进时, 煤层是瓦斯后期释放的主要通道。

1.2 地质构造阻碍和影响瓦斯的释放

(1) 通道的大小

煤层是瓦斯释放的主要通道。当采掘工作面前方出现断层 (如图1所示) 、地凸 (如图2所示) 时, 瓦斯后期释放的通道含随煤层的垮落而变小, 甚至于完全被封闭 (如图3所示) 。

(2) 通道的形态

当采掘工作面前方出现断层或小的褶曲时, 外例应力下的煤层项板将会对里部隆起部位煤体的瓦斯释放产生遮挡, 构成了不利于瓦斯释放的通道形态, 不利于瓦斯释放的通道形态有些直接取决于地质构造的形态。工作面无论从两侧中的哪一侧施工, 地质构造里侧的瓦斯均存在不易释放问题。

1.3 地质构造突出机理

地质构造阻碍和影响瓦斯的释放。当采掘工作面前方无地质构造时, 瓦斯的释放通道处于最佳状态。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在其前方会形成一个相应较宽的卸压阀, 由于无法聚集起突出所需的足够能量, 因而变化很难发生。当工作面前方的瓦斯的卸压带进至地质构造位置后, 由于地质构造阻碍和影响瓦斯的释放, 地质构造里侧煤层中的瓦斯己不能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正常释放, 在工作面前方逐渐聚起了一个较高的瓦斯压力梯度, 当其超出了煤体的承受能力时, 突出则是必然的。地质构造阻碍和影响瓦斯的释放, 地质构造的存在就好比河道中筑起一道堤坝, 使瓦斯像闸起的水一样聚集一定的势能。

2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所谓突出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指突出与开采深度、巷道类型、地质构造、作业方式、突出预兆、煤层厚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认为, 虽然对突出的预测和防治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但是经大量的突出资料统计和分析, 突出有以下基本规律:

2.1突出危险性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大。突出强度和次数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大:开采深度愈小, 突出的危险性愈小;反之, 愈大。且每个矿井和煤层都有一个发生突出的最小深度, 当小于这个深度时就不会发生突出, 该深度称为始突深度。

2.2突出大都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地质构造带包括向斜轴部、顶板冲刷带、断层等。

2.3突出煤层厚度特别是软分层厚度愈大, 突出的危险性愈大。同-煤层的煤层厚度分布不同, 煤层厚度愈大, 突出的危险性愈大, 其软煤的厚度也分布不同, 软分层厚度愈大, 突出的危险性愈大。

2.4煤的机械强度愈小, 突出的危险性愈大。煤的破坏类型愈大, 煤的机械强度愈小, 其值愈小 (突出煤层值一般在0.1-0.5之间) , 突出危险性愈大。

2.5 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增大, 突出危险性增大。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 瓦斯频繁越限, 瓦斯涌出量增大, 突出危险性增大。

2.6 突出区域具有不均衡性。同一矿井的不同煤层突出危险性不同, 同一煤层的不同采区突出危险性不同。

2.7 采掘的作业方式和生产工序不同, 其突出危险性不同。如爆破易诱导突出;采掘工作面控顶距愈大或时间愈长, 愈易发生瓦斯突出。

2.8 瓦斯压力愈大, 瓦斯含量愈大, 煤的透气性愈低, 其突出的危险性愈高。

2.9 采掘工作面煤层倾角变大, 突出危险性增大。

3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巷道布置与开采特点

根据突出统计资料表明, 生产中大量突出事故与巷道布置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 发生在地质构造应力区内的突出, 一般占矿井总突出次数的80%~95%, 发生在采掘及煤柱应力集中带内的突出为总突出次数的25%~50%, 而上千吨的大型突出90%以上都发生在石门揭露煤层的情况下。因此在矿井没计中, 必须从上述发生突出的特点考虑巷道布置。主要井巷 (井筒、石门、车场、碉室等) 穿过突出煤层的层位, 应尽可能避免在地质构造复杂带, 即使不可避免时, 也要考虑井巷在穿过突出煤层时, 能用平巷穿过的不用斜巷穿煤;能与煤层正交穿过的不用斜交穿过。

在采区划分上, 尽可能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 如以断层作为采区技术边界。在突出煤层中避免受采掘和煤柱集中应力影响而发生突出, 在采区巷道布置和开采上, 合理安排采掘关系和开采关系, 尽可能使保护层开采时不留或少留煤柱;实现保护层单向连续采煤;避免保护层或被保护层中的采掘作业存在着工作面相向推进而引起采掘和煤柱的应力集中。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 要进行开采保护层和抽放瓦斯。

从安全生产角度来看, 矿井的安全问题对矿井的开拓方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经济因素只是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力求相对的合理性, 这就是突出矿井与非突出矿井考虑开采方案时的根本区别。

对占矿井突出次数80%~90%以上的小型突出, 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 矿井安全生产及提高矿井通风抗灾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世昌, 刘新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主干巷道布置[J].煤炭工程, 1996 (03) .[1]李世昌, 刘新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主干巷道布置[J].煤炭工程, 1996 (03) .

几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的观察 篇10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 是因腰椎间盘变形、破裂后髓核突 (脱) 向后方或突至椎管内, 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 占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 男性与女性之比为7~12:1, 80%以上分布于20~40岁之间, 左侧多于右侧, 比例为1.5:1, 腰椎各节段均可发生, 临床上开始多表现为腰痛, 短期内加重, 并向下肢放射,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1]。

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中医中:推拿、牵引、针灸、理疗、中药和西药治疗、运动疗法, 西医中:手术治疗, 包括传统的后路手术椎间盘摘除术和微创手术等, 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总结。

1腰椎牵引

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非手术方法之一。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 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减轻骨赘或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少椎间盘内压力、牵开被嵌顿的关节滑膜。牵引可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从而提高腰部肌肉及组织的痛阈, 减轻疼痛。有手法牵引、机械牵引、悬吊牵引、骨盆牵引等。以骨盆牵引为例:围上牵引带后。卧木板床, 并将床脚垫高20 cm, 使头低脚高, 这样可借体重作为反牵引。每日上下午及晚间各牵引1次, 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每3周为一疗程, 每疗程间隔5~6 d, 可进行2~3疗程。一般患者在牵引最初几天症状迅速减轻, 第2周末达到应有疗效, 第3周为巩固阶段。若第1周症状无明显减轻, 则可将重量适当增加;若仍无明显好转, 则初步判断牵引对其无效, 牵引重量宜逐渐增加及减少。重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格和肌肉发达情况而定。以不使患者疼痛为标准, 一般双下肢每侧重量约5~10 kg。为了巩固疗效, 牵引后应卧床, 同时配合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及理疗[2]。

2三种手术方法

根据临床病史、突出类型、节段以及是否有合并症等, 分别选择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等术式。半椎板切除组和全椎板切除组均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术中切除病变间隙对应的半椎板或全椎板;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在不影响手术视野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皮肤切口, 减少肌肉剥离, 一般切口长约3~4 cm (肥胖患者例外) , 术中切除病变间隙单侧黄韧带, 如显露不, 可用枪钳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和下位椎板上缘扩大成1.5 cm×1.5 cm的骨窗。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椎板切除组及半椎板切除组。根据随访结果, 三者远期疗效两两比较,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与全椎板切除组、半椎板切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椎板切除组与全椎板切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按优良率的高低进行疗效比较, 依次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3,4]。

3臭氧治疗术

对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充分利用O3可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 扩张血管、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 直接作用于椎间盘表面、临近韧带、小关节突及腰肌内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 从而达到抑制炎性反应, 缓解疼痛的目的[5,6,7]。据报道:①臭氧注射可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类似针灸样的反射疗法效果, 使体内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 缓解疼痛。②在注射O2-O3混合气体时, 能使病变组织内粘连与挛缩得到松解与疏导。③O2-O3混合气体代谢后在局部直接改善了神经末梢组织的缺氧状况。我们对合并腰肌劳损的患者进行病变组织内的臭氧注射治疗, 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赵定麟.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1.1版:1303-1319.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2, 2版:67-255.

[3]左金良, 谭军, 张鲁惠, 等.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 (15) :1152-1154.

[4]Adachi K, Futami T, Ebihara A, et al.Spinal canal enlargement procedure by restorative laminoplaty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canal stenosis.Spine, 2003, 3 (6) :471-478.

[5]BocciV.Ozone as abioreguiator.Pharmacoiogy and toxicoiogy of ozonetherapy today.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1996, 10:31-53.

[6]Di Paoio N, Bocci Gaggiotti E.Ozone therapy.Int J Artif Organs, 2004, 27:168-175.

方法突出 篇11

摘 要:对监测到的瓦斯浓度序列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瓦斯浓度序列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新方法,设计了突出预报软件,并以某矿实际突出前瓦斯浓度序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瓦斯浓度序列在突出发生2 h前表现了突出前兆信号,并且随着突出的临近,该信号越来越强。由此可见,该方法是可行的,且能弥补常规预报方法中的不足,使预报更为准确、可靠。

关键词: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序列

中图分类号:TD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98(2008)01-0025-05

收稿日期:2007-08-31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2006kj0005TD);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QN200604);安徽理工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05yb06)

作者简介:秦汝祥(1975-),男,江苏高邮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安全工程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Method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Forecast by Sequence of

Gas Concent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QIN Ru-xiang1,2,ZHANG Guo-shu1,2,YANG Ying-di1,2

(1. School of Energy and Safety,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Safe and Effective Coal Min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Jointly Funded by Anhui Province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Abstract:Based on study of monitored gas concentration sequence, a new method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 forecast was put forward. Software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 forecast was composed and it was validated by gas concentration sequence before real outburst in a m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cursor signals of outburst occurred 2 hours before outburst, and the signals got stronger with time approaching outburst occurrence.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makes the forecast result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Key words:forecast; coal and gas outburst; sequence

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是煤矿中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是威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为了防治突出事故的发生,国内外煤矿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突出发生前夕,煤岩体的中的温度异常、电磁辐射、声发射等变化[1-4], 提出了多种突出预报方法, 由于这些方法需在煤矿井下有限的空间增设设备, 不仅妨碍了井下作业, 而且增加了设备投入, 现场使用尚不多见。 因此, 研究投入少, 利于现场操作使用的设备或突出预报方法, 仍是目前防治突出研究的主要任务。

实际上瓦斯监测探头不仅仅监测到瓦斯浓度值,而且能够监测到瓦斯浓度变化信息[5]。如果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孕育发展过程中,实时跟踪煤矿井下瓦斯浓度数据的变化,提取其中的潜在信息,能够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的实时预报。本文以监测的瓦斯浓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突出异常信息提取模型,编写了煤与瓦斯突出信息分析软件,实证分析了突出前夕的异常信息,为利用监控系统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方法基础和理论依据。

1 异常信息提取模型

根据巷道瓦斯涌出情况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的动态趋势性预报,有关文献还不多见,文献[7]中虽然提出利用掘进工作面放炮后30 min内的瓦斯涌出量与落煤量比值的V30指标和瓦斯涌出变动系数K璙指标,但这两项指标受不同的地质开采条件的影响,具体指标值又不一样,在操作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况且两项指标的数据处理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突出与瓦斯涌出关系的实际情况。本文作者运用数理统计学科的知识,引入经济领域较成功的股票和期货分析方法以及气象预报中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尝试众多的预报模型后,最终提出了系统化的适合计算机处理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报模型,即趋势模型和摆动模型。

1.1 趋势模型

趋势类指标是以均线系统为基础,通过研判瓦斯浓度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状况(上升、水平走向、下降),来反映煤层中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因素与突出的相互关系。趋势类指标普遍具有稳定的特点,即趋势一旦确立,就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外力迫使其改变这一状况,否则趋势一直延续。考察趋势的模型或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采用指数平滑线和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

指数平滑是利用现有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来构造趋势方程的统计方法。指数平滑值和平滑系数是该法的两个主要参数。

指数平滑值是指如下公式推导的数值。

S璽=ay璽+(1-a)S﹖-1(1)

式中:珁璽为同期实际值;S﹖-1为上期平滑值;a为平滑系数。

1.2 摆动模型

摆动模型的指标主要有:摆动量、偏离率和变动率。

摆动量:为了描述突出前夕的瓦斯涌出变化的规律性,而提出的一个指标,以用来考察瓦斯浓度的变化程度与瓦斯突出的关系。

偏离率:对于不同的矿井,在使用滑动平均线研判突出发生的过程中即使曲线趋势是一致的,但矿井的煤层瓦斯含量、煤层渗透性系数等不一样,监控系统所测得的瓦斯浓度也会存在着差别。偏离率可将滑动平均线规范化。

y(n)璽=x璽-MA(n)璽MA(n)璽(2)

式中:MA(n)璽=1n∑ni=1x﹖-i+1(最近n时刻内的瓦斯浓度滑动平均);t为当前时刻;n为时间长度;x璽为t时刻的瓦斯浓度值。

变动率:统计学中的方差最能描述瓦斯浓度的变动率。因为一方面,它反映的是序列的离散程度,也即各值偏离均值的程度。方差越大,瓦斯浓度变化幅度越大;方差越小,瓦斯浓度变化幅度越小。另一方面,当监控系统是采用变质变态的读数方式时,对于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瓦斯涌出变化频繁,表现在序列中就是,这段时间内读数值的数量较多,而对同一时间间隔内,瓦斯涌出稳定,则读值数量较少。以正常和异常两种情况的同时期的均值相等为前提,不难理解异常时的方差要远大于正常时的方差。由此可见,一定时间步长的瓦斯浓度值的方差表明了瓦斯涌出的变化程度。

μ=1k∑kt=1X璽

s2=1k-1∑kt=1(X璽-μ)2(3)

式中:μ为序列的样本均值;s2为序列的样本方差;k为时间步长。

2 预报分析软件设计

2.1 软件开发工具

预报分析软件是实现突出预报的基础,软件的开发以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为平台,主要是因为跟其它操作系统如UNIX相比,Windows仍是目前最流行和最容易上手的操作系统,比较适合煤矿企业使用。

软件采用Visual Basic编程,数据库管理工具为Access2003。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具体包括:数据维护模块、预报模块和预报结果显示模块(见图1)。

图1 功能模块构成2.2 功能模块构成

(1) 数据维护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预报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选择预报基本参数,例如所选择的预报数据的初始位置的确定及其运算中的保存处理,预报时间间隔等;预报趋势图坐标设定,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预报结果中趋势图的坐标进行设定,使用户既能够从全局上查看预报结果也能够查看预报的细节内容;此外,运行结果保存可以将预报运算的结果保存为趋势图的形式以便后期查询,也可保存为预报数据文本格式,以便导出,或作为历史记录保存。

(2) 预报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煤与瓦斯突出系统的核心部分,可选择在线预报(预报数据序列逐时从监控系统获得)或离线预报(预报数据一次性从监控系统获得),分别适用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实时数据分析两种情况。预报模型选择子模块(可选择多种预报方法)主要是对所选择的数据从不同的模型方法上进行突出的研判,其主要目的是从多方面验证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结果显示模块 该模块目的是将系统结果展示给用户。为了显示的直观和使用的方便,可以将结果以趋势图的形式显现在用户的面前,同时,还可以显示预报结果数据。

2.3 数据流程

预报分析软件主要是为了完善矿井监控系统的功能,挖掘瓦斯浓度变化中的潜在信息,实现煤与瓦斯突出预报而设计的。预报数据的获得,是利用现有瓦斯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直接实现监控系统与预报分析软件的数据传输,进行实时预报(见图2)。

图2 突出预报系统顶层数据流预报软件接收监控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经分析运算后,其结果主要以趋势图的形式向用户反馈是否存在突出危险的信息,同时以文件形式保存运算分析结果,以便用户查看。当结果数据包含突出危险信息时,预报分析软件将向监控系统(如KJ66)返回报警信息,由监控系统向指定的执行机构发送命令,指示报警设备动作,与此同时预报分析软件记录报警信息,以备检索(见图3)。

图3 预报信息流程图3 实例分析

淮南潘一矿是一座设计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矿井,目前主采煤层为8煤、13-1煤和11-2煤,三个煤层均为高瓦斯突出煤层,其中8煤吨煤瓦斯含量为5~6 m3/t,13-1煤吨煤瓦斯含量为12~22 m3/t,11-2煤吨煤瓦斯含量为4~7.5 m3/t。该矿13-1煤、8煤和11-2煤均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其中13-1煤15次,11-2煤1次,8煤1次。

利用突出分析软件对2003年5月26日突出的监控系统中瓦斯浓度数据进行分析(见图4~图5)。无论是瓦斯浓度变化趋势,还是瓦斯浓度变化的幅度和变化频次在突出前夕都有明显的表现(见图4~图5中圆圈标出部分)。a 指数平滑平均分析b 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分析

图4 突出前夕瓦斯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结果a 偏离率分析b 变动率分析

图5 突出前夕瓦斯浓度变化摆动分析结果

由图4a可见,10:00前瓦斯浓度趋势平稳,说明煤壁前方应力场、瓦斯压力等变化平稳;而10:00后,瓦斯浓度变化趋势第一次出现了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的情况,这实际是煤壁前方应力的波动和瓦斯压力变化的综合作用,使得瓦斯呈现不稳定释放的反映,表明前方煤体平衡状态开始出现较大的扰动,这一波动持续了约20 min。10:40后,瓦斯浓度再一次出现大幅度波动,与此同时,瓦斯浓度变化趋势发生了转变(见图4b),趋势的改变表明系统平衡状态已发生了变化,表明突出已进入准备阶段。

瓦斯浓度变化偏离率也表明,突出前具有明显的异常信号。10:30后瓦斯浓度变化偏离率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见图5a),这是瓦斯浓度涌出忽大忽小的突出前兆的表现,但从瓦斯浓度原始数据中很难直接看出这一规律(见图6)。图6 潘一矿掘进工作面突出发生前夕瓦斯浓度(12:08发生突出)

瓦斯浓度变化频次最能反映突出前的瓦斯涌出异常信息(见图5b)。当煤体前方应力平衡状态发生较大扰动时,瓦斯浓度变化开始频繁,随着突出发生时间的接近,瓦斯浓度变化越来越快。这说明突出前煤体内应力在逐渐破坏煤体,煤体内裂隙逐渐增多。但由于煤体本身的弹性,其破坏过程并不是平稳变化的,而是呈现出波动特性,主要原因是每一条裂隙的生成都带来裂隙周边煤体的振动,从而使得煤体透气性发生改变。其外在表现就是,瓦斯涌出的忽大忽小和瓦斯浓度变化频率的改变。随着破坏程度的加剧,这种表现逐渐剧烈,由于变化的频繁,瓦斯涌出偏离其均值的程度反而变小(见图5a),可以认为,频次的剧增和偏离率的增——减变化是突出即将发生的前兆信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尽管瓦斯浓度数据本身没有超出规定值[6],但其中蕴含的突出信息在突出发生前2 h左右却有明显的表现。可将其分析结果信号传递给与之进行数据传输的监控系统,利用监控系统可向作业地点和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可见,对瓦斯浓度数据中潜在信息进行挖掘,能够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有效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

4 结语

对已有数据的分析表明,突出发生前夕,瓦斯浓度数据中蕴含着突出前兆信息,尽管瓦斯浓度数据本身没有超出规定值,但其中蕴含的突出信息在突出发生前2 h左右却有明显的表现。采用瓦斯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偏离率分析和变化频次分析,能够找出前兆信息。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前兆信息随着突出的临近越来越强。利用VB6.0编写突出分析软件,结合煤矿现有的检测系统,将分析结果信息反馈给检测系统,利用检测系统向煤矿井下作业地点和监控调度中心发送突出报警信号实现突出预报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宏图,杜云贵,郭磊.影响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确定的因素分析[J].煤矿安全,2002,33(4):29-31.

[2] 何学秋,聂百胜,王恩元.矿井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预警技术[J].煤炭学报, 2007,31(1):56-59.

[3] 刘明举,许考,何学秋,等.煤与瓦斯突出的流变电磁辐射机理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28(5):31-32.

[4] 邹银辉,赵旭生,刘胜.声发射连续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6):61-65.

[5] 秦汝祥,张国枢,杨应迪.瓦斯涌出异常预报煤与瓦斯突出[J].煤炭学报,2006,31(5):599-602.

[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11.

方法突出 篇12

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中认识的第一个抽象概念,是个理想化模型,为了方便研究物体的受力和运动,在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当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时,便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只注重物体的质量。问题是这种突出重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的思想合理吗?由于这样的处理方法打破了学生既有的完美理想,因而有一部分学生怎么都是不理解,对忽略的部分总是不放心,内心深处对结论有排斥情结。如何来解决这样的现状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是通过举一个生活实例来处理的:有个亿万富翁,假定他有一亿零一元钱,一元钱对他的一亿来说就如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单从结果看,有没有这一元钱对他的总财富毫不影响,因而这一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举这样的生活例子,学生可以从亲身体会中感受“突出重点,忽略次要”思想的合理性,使学生从内心里能够接受这种科学方法。情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之一,但往往体验性不够,教师无法利用抽象的分析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举这样的实例,就能使学生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良好效果。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严格地说是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但地球上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可避免,而且在研究物体下落时,很多问题中都把物体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即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合理不合理呢?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让每位学生准备两张大小相同白纸,分别标记为白纸A、白纸B。然后让学生把白纸A从一定高度从静止释放,观察纸片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白纸片晃晃悠悠下落。

第二步:接着让学生把白纸B用力揉紧,变成白纸团,再把白纸片A和白纸团B从同一高度从静止释放观察,实验结果:相同的白纸片A和白纸团B运动情况完全不同,纸团的运动比纸片快的多。

第三步:最后把白纸团B从1m高度由静止释放与自由落体试验仪中物体的运动进行对比,发现纸团B的运动和试验仪中物体的运动完全一样,因此可以把白纸团B的运动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的“突出重点,忽略次要”思想分析:相同的纸片A和纸团B在从同一高度从静止释放,由于纸片A在运动过程中体积较大,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相比较自身重力不能忽略不计,从而空气阻力极大地影响到纸片的运动,因而不能将纸片A的运动当作自由落体运动处理,但揉紧的纸团B由于体积较小,所受空气阻力较小,远远小于自重,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把纸团B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就很合理了,这一点合理性在通过对比自由落体试验仪的演示中可以得到验证。这样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能得到相同的结论,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使学生从情感价值观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突出重点,忽略次要”这种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牵引小车运动的是砝码盘和砝码,看似小车所受的拉力就是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但仔细一想,在平衡摩擦力后,砝码盘、砝码、小车、不可伸长的细线构成一个连接体问题,即它们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因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不仅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使小车产生加速度,同时砝码盘及砝码也具有同样加速度,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一个改变了自身的运动状态,把砝码及盘的总重力看成是小车的拉力显然是不合理的。但这个实验有个重要条件:M>m(M是小车的质量,m是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在这个条件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mg/M+g分析上式:当M>m时,m可以忽略,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等于砝码及盘的总重力mg。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突出重要方面小车的质量,忽略次要方面砝码及盘的质量的条件下,用砝码及砝码盘的总重力来近似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谓是本实验的难点,通过利用数学表达式分析处理办法让学生体会一定条件下”突出重点,忽略次要”思维的巧妙性,达到了突破难点的良好效果。

四、从物理走向生活,让事情有轻重缓急

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同时会遇到林林总总的事情,可以按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来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先集中时间做大事情,剩余的时间再处理小事杂事,这样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好之后,再进行全面的时间管理,就不会出现忙乱的状况了。当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说过:“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事都做,但都只做一点,这必将一事无成。”知识的海洋这么深、这么广,而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又是如此有限,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必须要有选择,先把重要的科目学好,待有余力才去博览其他领域。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体会了这种思想方法,不仅可以把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还可以理性、从容地处理生活琐事。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感悟这种科学思维方法的魅力,真正把物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学有所用,我想这就是新课改的最终价值导向。

通过以上四个例子的分析,学生逐步体会“突出重点,忽略次要”的合理性之后,能使他们突破难点,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不钻牛角尖,使复杂问题化繁为简。通过以上过程和方法环节的体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天真烂漫的中学生,对自然真理抱着完美的追求,因而对高中物理中“在忽略了一些因素的前提下,结论是成立”的说法总是半信半疑,对产生的结论有排斥情绪,长此以往,感觉物理难学,对物理就产生厌学,甚至弃学。因此,想办法解决好这个点,是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师要针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通过高中物理中几个理想化模型分析,阐述高中物理中“突出重点,忽略次要”的科学方法的合理性,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接受这种方法并利用它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电网保护下一篇:设备租赁中心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