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矛盾

2024-10-20

突出矛盾(精选7篇)

突出矛盾 篇1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 我国生猪市场调控初见成效, 生猪价格已连续3周回升, 用来衡量养猪利润的猪粮比价在连续7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后, 本周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

年初以来, 我国猪肉的价格一路走低, 最低价格曾低于猪粮比价的底线, 不少养猪户出现亏损。发改委表示, 从近期市场情况看, 各项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生猪价格已连续3周回升, 猪粮比价在连续7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后, 本周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消息, 6月24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生猪出场平均价格为每市斤5.15元, 比预案启动时上涨0.3元, 涨幅为6.18%;猪粮比价为6.13∶1, 近2个月以来首次超过6∶1。

6月底农业部和商务部指出, 目前我国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其表示, 5月底我国生猪存栏45325万头, 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880万头, 依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突出矛盾 篇2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之刘滩村情况纪实

王集镇刘滩村 刘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根据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过程往往孕育着不稳定因素。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之后,农村各种体制性、社会性问题日渐凸显,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找出问题的根节所在,笔者以泗阳县王集镇刘滩村为例展开调研。

刘滩村地处王集镇东南角,距离王集镇中心约3公里,该村南邻六塘河,东、西、北面均距宽阔的公路3公里左右。刘滩村占地总面积2840余亩,可耕地面积为2604亩,全村共677户,总人口近3000人,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业的种植、养殖。近年来,村里的年轻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尽管如此,未能摆脱贫穷的面貌。刘滩村人均纯收入1743元,属省级经济薄弱村。在王集镇的17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中,不论在政策的落实,还是在经济的发展上,均位列最后。在王集人眼中,刘滩村似乎是个永远管理不好的村子。在镇党委领导眼中也是如此!从笔者进村调研至今约有四个月,就在这短短四个月里换了两任村支部书记。这似乎也验证了人们对刘滩村的印象。

农村矛盾往往盘根错节,一个矛盾的存在往往牵扯出多种原因,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之后,农村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村两委选举、村务公开、土地征用、计划生育、历史遗留问题等等,都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的导火线。而刘滩村的实际情况突出表现在历史遗留问题,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环境下,按理说这个问题并不能够成为主要矛盾,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确严重阻碍了该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总体上归结原因,主要是村两委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民主选举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所致。选举不能民主,村务不能公开,必然导致各项工作很难推进,干群矛盾突出。试想,在一个干群矛盾如此突出的村庄,不稳定的因素长期存在,必定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很好的落实问题,找出矛盾的解决方法,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经过多方面的打听和下村调查,最后,笔者针对刘滩村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两个主要表现:干群矛盾突出、经济相对落后,试分析如下:

干群矛盾向来是农村矛盾的直接来源,而这种矛盾在刘滩村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干部和群众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对于村干部说的话、做的事,百姓都会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去看待。对上级组织布置的任务,村干部在实施的过程中群众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消极应对。任务自然难以完成,乡镇领导对刘滩的映像也就理所应当的大大折扣。在被随机调查的20多户中,反映最多的就是史历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以及干部没有实绩,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民主和村务不透明,表现在对某些公共财产(比如村办公楼、学校和电管站等)的拍卖和租赁上没有征得百姓的意见,独断专行,缺乏民主。而之后在对所得资金的使用上没有做到财务公开。干部没有实绩则表现在政务缺乏公开透明,政绩没有让村民明显的感受到,在村民看来,村干部就是整天很清闲,除了“讨债”什么事实也没有做,所以在干部看来,百姓们的说法似乎太过偏激,有冤枉的嫌疑。

由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干群突出矛盾在于干群间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的根源在于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及政务、财务没有透明公开。

第二大矛盾对全国农村来说也是普遍矛盾,就是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精神文化之间的矛盾。农村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就是钱的矛盾,倘若经济发展上去了,百姓的口袋里有了钱,生活富裕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为什么刘滩村的整体经济较周边差,也并非无因之果,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客观上说,刘滩村没有公路通过,地理位置相对周边村较闭塞,东有徐渡村、北有前胡村,西有武集村,而这些临近公路的村都是客商投资的首选,若想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较大。第二,绝大多数村民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对投资环境的看法和认知上,即使有了钱也存在银行抱着不放,大部分群众不能正确的认识投资再发展,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盛行。第三,村两委的领导不力。村两委的干部没能起到模仿带头作用,自身缺乏凝聚力,无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第四,信息闭塞。信息的通闭直接影响到观念的更新。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在这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环境下,倘若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势必会被社会所抛弃,更别提发展了。所以,我们务必要不断的反省自我,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刷新观念,跟随时代发展的大潮阔步前行。

针对上述的诸多矛盾再结合刘滩实际情况我尝试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在农村开设“百家讲坛”培养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所谓现代农民是指能够胜任建设现代农业这一时代重任的新型农民。鼓励农业大户走上讲台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帮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村两委领导应该定期聘请农机工作人员传授农业技术,实现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农民观念落后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要想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必须向农村注入新鲜血液,更新农民观念,灌输新思想,注入新活力,而使农民接受再教育是培养称职合格的现代农民的最佳途径。

2、实行村务公开,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村民大会。在会上两委领导班子要向群众陈述一年来的工作政绩,提出不足之处,接受群众批评、回答群众质疑、鼓励群众监督。并在村民大会上制定下一年全体村民的奋斗目标。通过这种途径才能凝聚群众的士气,激发他们的斗志,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干群之间的信任危机。

3、大力扶持村民自主创业,先富带动后富。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的投资,内部的发展才是原动力,要大力支持和鼓励能人大户创业,向上级部门要为创业群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

4、强化两委选举的公开民主,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两委班子要进一步给予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权利,包括对制定村庄民主选举、监督制约等村民自治制度具体规则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参与村庄自我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一个更为彻底、更具生命力的村民自治制度。

解决好行业突出矛盾和问题 篇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名誉会长杜钰洲、许坤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陈树津、张延恺、徐文英、张莉、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以及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稳步落实各项任务充分反映企业诉求

总结会上,中纺联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和成员单位分别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4年的工作思路做了汇报,并对中纺联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王天凯在报告中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3年的工作。他指出,2013年中纺联结合行业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产业链联合,提供有价值服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行业继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并完成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评估工作于2013年5月开始启动,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目前评估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从开展的方式和推进步骤来看有广泛的代表性,目前要在此基础上,着手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为“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做好准备。

二是扎实推进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工作,稳步落实纺织强国纲要战略任务。围绕这四个方面,各专业协会都开展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三是围绕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全力做好服务。去年初,中纺联就围绕行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对节能减排、棉花问题、品牌与成本、科技创新、产业转移5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各部门、各专业协会也围绕自身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棉花工作小组积极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为棉花政策调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在市场开拓、信息化服务、产品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业外交、行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五是抓好中纺联自身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心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品牌协会培育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组织人事、财务工作;关注行业热点,充分发挥行业舆论宣传作用;加强和完善行业统计分析工作。

重点关注突出问题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进入到2014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市场环境较2013年逐步向好并提供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但与此同时各种风险因素仍不容忽视。

王天凯指出,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城乡居民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步增长,将为纺织服装产品内需消费扩大提供重要基础。2014年随着各项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要目标的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以及内需市场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的条件存在,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也将对市场环境与信心产生正面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在经济增长中稳中有忧,也有险,经济运行依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王天凯强调,在当前行业形势下,2014年行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棉花问题的影响依然突出。二是环境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三是综合成本上升压力突出,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四是纺织行业中的部分行业结构性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的状况必须给予重点关注。五是纺织行业的区域结构调整、跨国资源配置存在不少制约。六是中纺联自身面临改革的任务,发挥中纺联联合、高效的舰队作用更加重要而突出。

王天凯表示,2014年中纺联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使深入调查成为转变作风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要认真做好纺织强国纲要的修订工作,做好“十三五”规划准备和起步工作,为2014年完成纺织“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要着力把稳增长、调结构结合好,稳妥关注并解决好影响行业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扎实有效推进科技、品牌、可持续和人才四大强国建设目标,深化面向行业、企业的综合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要加强联合会自身建设,继续提升行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矛盾 篇4

1.缺乏法制保障。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历史因素和现实矛盾的制约, 当前文化站的法制建设仍处于十分艰难的过程之中。因为缺乏与之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 或者由于政策配套不规范, 因此, 一些地方刚兴建的文化大楼通过验收后就被变相挪用;有些乡镇文化设施建成后, 没有相应配套的维修和运行费用, 造成阵地活动难以开展, 文化楼变成“空壳楼”;不少地方对文化站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 人员不断流失, 公益性文化活动得不到保证, 有特色的本土文化无力扶植, 文艺骨干的培养难以保证;由于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流动性大, 调动频繁, 他们中间不少人不太了解文化站的性质与作用, 有的领导干部则凭“长官意志”, 兴来时对文化站“晴到多云”, 兴无时对文化站“阴有小雨”;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还错误地认为办综合文化站是赔钱的事, 少管少麻烦, 消极应付创建等等。

2.缺乏群众观念。无论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积极支持, 这突出表现在:其一, 在集镇文化活动上, 单纯追求活动数量, 却忽视农民实际参与。诚然, 活动是文化站的生命力, 但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就是农民的实际参与率问题。调查表明, 一些乡镇文化站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尽管不少, 但农民参与却不多。农民参与率越高, 文化活动就越红红火火。因为开展活动目的是让农民乐起来, 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农民乐不起来, 文化活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单纯追求文化活动数量却忽视农民的参与率, 这种倾向如进一步加剧, 会使农村文化严重脱离现实、脱离农民。其二, 表现为重集镇文化、轻村落文化。这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非常突出的矛盾。近年来, 由于“三创建工程”的推动, 集镇文化建设的步伐有了加快, 但与此呈鲜明反差的是, 村落文化仍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绝大多数散落在村落社区的农民文化生活依然十分枯燥。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村落文化的发展, 它是集镇文化的延伸和基石, 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最根本性的文化基础工程。只重视集镇文化提高, 忽视村落文化普及, 离开了广大农民的参与, 何以提高农民素质?

3.缺乏科技含量。科技普及工作本来就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任务。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科技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些文化站已看到广大农民对了解时代信息和学习新的科技知识的迫切要求, 利用现有文化设施, 与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联合起来, 寓科技于娱乐之中, 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从总体来看, 科普文化工作仍是文化站工作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不少文化站对农村文化科普工作认识不足, 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狭窄的文化观念上, 把文化局限于文化圈内, 认为文化站不是科技站, 科技普及是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事, 文化工作与“三农”发展脱节。

针对上述状况, 笔者认为:

1.强化法制性。对文化公益性的重要性认识应转向法律支持为主, 建立国家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文化站应该由国家的立法行为来规范, 只有这种法律化的农村文化才可摆脱“长官意志”的左右, 才是高度理性化的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素质, 必须而且只能通过体现政府意志、代表党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公益性文化才能实现和达到。当前全国各地农村正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 既要轰轰烈烈宣传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公益性文化重要性, 更要给公益性文化以实实在在、明明确确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证, 要进一步治理文化投资环境建设, 要建立文化政策体系, 对文化站建设要给政策、给人员、给编制、给经费, 并保证其法律性, 可操作性。

2.坚持群众性。坚持群众性是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基石和根本。首先要提高农民对集镇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一是要把群众性始终贯串于文化活动的全部过程, 也就是说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认识到, 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是发动群众的过程, 是群众参与、群众创造的过程, 也是对群众深刻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二是文化活动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要根据当地农民群众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内容, 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有较好质量的文化活动。三是开展节庆日、农闲期的大型、集中性文化活动与平时小型、经常性文化活动, 多方面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四是要确立谁拥有大批文艺骨干, 谁就真正拥有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 要抓好骨干队伍建设, 既要抓“正规部队”, 更要花大力气抓“地方部队”, 在学校、企业、村落、机关中帮助他们建立文艺队伍, 并加强辅导和培训, 要做到组织和辅导并重原则。其次要坚持集镇文化和村落文化平衡发展, 在当前, 要突出抓好村落文化建设。集镇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渠道, 它在吸纳现代文化的同时, 又将现代文化传导给广大村落, 集镇文化越繁荣, 辐射力越强, 农村文化的品位也就越高;村落文化具有直接接触农民、服务农民的特点, 是集镇文化的延伸和基石, 是农村文化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只有抓好这个基础性工程, 才能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

3.突出科普性。这对当前“三农”发展, 具有直接的重大作用。近年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指出, 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因此, 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要尽快从狭窄的文化观念中摆脱出来, 增强科普意识, 加大普及科学知识的力度, 真正把文化转到为社会服务、为“三农”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 解决文化与“三农”发展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 为农民增收、为科技兴农服务。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根据中央提出的“全面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精神, 围绕培养农民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和区域经济特色,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 与其他部门携手合力, 组织各种贴近实际、独具特色、参与广泛的科普文化教育活动, 如编辑效益农业技术信息资料, 组织科技读书下村进户, 组织社会力量办各类农村培训班等等, 使文化站成为科技信息的策源地和科技、文化的培训基地, 有力地推动三农建设。文化只有惠及农民, 才能受到农民欢迎和支持。

突出矛盾 篇5

突出矛盾:

一是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地位不平等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教育资源的持续扩大以及各级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然而,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而民办学校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这就造成了双方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并由此为根源,引发和导致了民办与公办学校之间教师编制、待遇等一系列方面的不平等,特别是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地位,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另外,在税收方面民办学校未能真正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完全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也制约了学校参与平等竞争与发展。

二是政府财力增强与民办学校发展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猛增,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待遇迅速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客观上也对民办学校办学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公办教育资源特别是其中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快速扩充,且公办学校收费低廉,家长对子女就学的选择,已转向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生源被分流,发展空间缩小,举办者办学信心受到一定挫伤。另一方面,教师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本来是民办学校吸引优秀教师的最大优势,但随着公办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提高,目前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直接造成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民办学校竞争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三是民办教育的办学投入与回报失衡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为应对与公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之间的校际竞争,民办学校投入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师工资福利等各项开支越来越大,办学运作成本逐年增加,但因受生源竞争的制约,收费标准提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导致部分民办学校入不敷出,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的建校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是举债的,还背负着付息与还贷的沉重负担,更是容易陷入经济困境。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们投入巨额办学资金,冒着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然而,民办学校举办者的产权和合理回报问题却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这种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失衡严重影响了举办者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对于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则无异于釜底抽薪。

四是市民对教育需求多样化与民办学校办学同质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然而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这种局面,并利用这种社会趋势来发展自己。不少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盲目与公办学校“攀比”和“看齐”,反而逐渐失去自身作为民办学校的鲜明特色,越来越趋向“同质化”。

主要困难:

1、生源质量下降且数量不足,收入减少。由于受到国家义务教育段免费政策和公办高中扩班招生以及周边区县政府举办复读学校等情况的影响,在校学生数量锐减,义务段办学难以维持。高中学生生源不稳,质量下降;全国高校扩招,造成了高三复读生生源不足。生源数量不足直接造成了学校收入减少,办学资金困难。

2、办学资金困难。因基建、教学内配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教师工资也因国办学校教师工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保险基数逐年提高,用人成本不断增加;又鉴于民办学校的公益性事业性质,银行贷款困难很大,社会融资利息升高,学校微薄的利润不足以支付融资利息,致使学校资金难以为继,负债经营。

突出矛盾 篇6

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昌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主任常青出席会议并分别对相关行业领域的“打非治违”工作作了发言。国务院安委办副主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德学主持会议。在京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和国家煤矿安监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 自2012年4月起,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全国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累计查处六类共性的非法违法行为289.65万起, 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非法违法行为仍然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截至8月10日, 全国因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重特大事故有15起, 占事故总量的65.2%。尤其是近期发生的江苏昆山中荣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 充分暴露出“打非治违”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展观存在严重偏差, 工作作风存在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对广大从业职工生命健康不重视, 存在严重的失职渎职。

杨栋梁强调, 要抓住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确保“六打六治”真正打到要害、见到实效。打击矿山企业无证开采、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行为, 整治图纸造假、图实不符问题;打击破坏损害油气管道行为, 整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问题;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 整治无证经营、充装、运输, 非法改装、认证, 违法挂靠、外包, 违规装载等问题;打击无资质施工行为, 整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问题;打击客车客船非法营运行为, 整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及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和长途客车夜间违规行驶等问题;打击“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整治违规住人、消防设施缺失损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闭等问题。

杨栋梁要求, 要扎扎实实抓好粉尘防爆专项治理。对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 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排查。坚决整治开发区安全生产非法违规现象,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要把开发区作为重点, 切实加强安全监管。以“1+4”为抓手推进煤矿打非治违, 集中整治煤矿无图纸、假图纸和超层越界等违法行为。打好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攻坚战, 对所有隐患实施分级挂牌督办。严厉打击道路交通特别是危化品运输和大客车长途客运非法违法行为, 理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

杨栋梁指出, 地方党委、政府要站到“打非治违”第一线, 在抓落实上狠下工夫。

8月12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视频会议田心/摄

一要贯彻“党政同责”, 强化县乡党委、政府的责任。切实加强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加强监督检查。对于态度消极、行动迟缓的, 逐级开展约谈警示。对因姑息纵容酿成事故的, 实行“一案双查”, 依法追究县、乡政府的责任。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抓紧牵头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细化重点打击和整治内容,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及时调度汇总相关情况。省级政府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 市、县级政府每月至少开展2次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

三要采取铁腕措施, 加大打击力度。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四个一律”打击措施。严格实施“黑名单”制度, 将严重非法违法企业向社会公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严格限制, 并在各类考核中“一票否决”。

突出矛盾 篇7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的主要特点

1、本土企业用工需求日渐趋旺, 劳动力供略大于需, 供求基本平衡。

据调查, 某市2009年三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用人的单位计402家, 共招聘各类人员30077人, 同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为35806人, 供大于求5729人, 求人倍率为0.84, 与上季度持平,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4个百分点;当季用工需求人数比上季度增加4708人, 求职人数增加5461人。上述数据表明, 随着金融危机对全市经济影响的逐步弱化, 企业用工需求日渐趋旺, 该市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略大于需, 供求基本平衡。

2、企业用工需求独占鳌头, 外资企业用工需求占比较低。

从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占比构成来看, 企业用工需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据统计, 2009年三季度某市企业用工需求为29048人, 占需求总量的96.58%, 较上季度增长2.35%。分企业性质看,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用工需求16302人, 居首位, 占内资企业需求数的56.12%;私营企业居次位, 用工需求为6148人, 占21.16%;股份有限公司需求3100人, 占10.67%。显然,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股份公司企业的用人需求仍然占据了全市企业用工需求人数的前三位。由于该市经济结构的原因, 相对于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和需求占比相对较低, 分别为231人、0.80%和62人、0.21%。

3、用工需求呈现明显“剧增拐点”。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某市2009年上半年就业市场疲软, 提供岗位数与登记求职数与08年同期相比出现“双降”格局, 最低值出现于6月份, 分别为7582个和9357人, 提供岗位数同比最大降幅为4月份的25.52%, 登记求职数最大降幅为6月份的37.75%。但时至7、8两月, 所提供岗位数与登记求职数同比大幅增加, 尤其是提供岗位数, 分别增长了30.98%和32.87%, 使得用工需求在时序上呈现出明显的“上扬拐点”。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在去年下半年愈演愈烈, 企业整体形势下滑, 用工需求大幅下降, 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处于低点, 而09年以来,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出台了一揽子计划, 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用工需求大幅增加, 致使7、8月份提供岗位数同比大幅上扬。

4、外出务工人员总体规模占据农村劳动力总量的半数以上。

据2005—2008年度某市外出务工人员的统计数据显示, 该市外出务工规模已超出了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2005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58.9万人, 2006年达161.98万人, 2007年达168.4万人, 2008年达173.93万人, 2009年达181.32万人, 其占当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例分别达58.09%、59.21%、59.07%、60.32%和62.33%。由此不难看出, 外出务工 (劳务输出) 已成为该市农村劳动力流向的显著特征, 也已成为当前五成以上农民的共同选择。

5、外出务工人数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 但增长规模有限。

据统计数据显示, 某市近几年来外出务工队伍的规模呈逐年扩大上升势头, 但增长的规模较为有限。如:2006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较2005年净增加3.08万人, 增长1.94%;2007年较2006年净增加6.42万人, 增长3.96%;2008年较2007年净增加5.53万人, 增长3.28%;2009年较2008年净增加7.39万人, 增长4.25%。此外, 从该市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例情况来看, 2009年占比较2005年占比增加了4.24个百分点。

6、外出务工区域及行业相对较为集中。

调查显示, 某市外出务工人员所就业的区域及行业相对较为集中。首先, 从务工流向的总体区域来看, “输出” (即出市务工) 占比较高, 占比在65%左右;“就近就地转移” (即未出市务工) 占比较低, 占比在35%左右。而再从市外转移就业的具体分布区域来看, 全市的外出务工主要集中在苏南的苏、锡、常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 广东等珠三角地区也有少量的务工队伍。如:据210份的调查问卷显示, 选择在上海、江浙地区务工的人数达123人, 占比高达59%;选择在广东地区务工的仅25人, 占比为12%。其次, 从外出务工所从事的具体行业来看, 调查问卷显示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建筑及机电行业, 其占比分别为28%、38%和20%, 这主要是因为上述行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7、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逐年上升, 农民工务工意愿强烈。

据调查统计, 09年以来某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31万人, 其中就近就地转移4.61万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幅超过30%, 且就近就地转移人数占总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07年底该比例为32.26%, 08年底该比例增至32.76%, 至09年三季度末, 该比例则达到了33.43%。分析原因, 主要是由于此前本地就业空间容量较小, 大批农村劳动力都劳务输出至苏南、上海、浙江、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 而随着本地经济的崛起,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增强, 工资待遇也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了就近就地在本地企业就业。此外, 调查问卷还显示, 57%的农民工愿意外出务工, 52%的农民工最看中工厂提供的工资待遇, 其次为工厂对工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占21%。

二、当前劳动力供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主要问题

1、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明显。

据调查了解, 目前某市企业大约缺工1万人左右, 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岗位。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增加, 但却苦于招不到工人, 用工缺口趋势在扩大。且所缺大部分为一线工人, 某县6户灯具生产企业招聘的1130人全部为操作工;某县20户企业所缺的2166人中, 技术工596人, 普通工1570人, 所需的学历层次也较低, 高中及以下占比达88.6%。

2、制造业用工需求缺口高居榜首。

据调查, 从行业分组的需求结构来看, 2009年三季度某市制造业需求人数达1.9万人, 占整体需求的66.48%, 这一比例凸显出制造业用工的回升,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制造业的复苏迹象。在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10项职业中, 制造业占了7个, 其中排名首位的缝纫工、挡车工需求人数为5101人, 求职人数仅为176人, 缺口率高达96.55%。

3、各行业用工需求显不均衡,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所调查的样本企业情况显示, 目前各行业的用工需求显不均衡, 其中尤以纺织、化工等行业的需求人数居多。与上述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油机械行业的用工需求则相对较少, 主要是由于部分石油机械企业在手订单不足, 预计下一阶段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也较小, 因此, 目前基本无额外用工需求。

4、富余劳动力仍然较多, 劳动力转移工作任重道远。

据调查, 下辖某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目前为57.6%, 尽管居全辖各县 (市) 前列, 但与苏南发达地区80%以上的转移率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近20万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 剔除一产所需的劳动力以外, 尚有近10万劳动力需向二、三产业转移。此后几年,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还会增加, 且由于富余劳动力文化偏低、年龄偏大, 转移难度较大。

5、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较低, 就业选择范围狭小。

调查发现,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二是劳动技能低。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无技术专长, 农村劳动力在转移时间、目的地、从事职业等方面都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行业选择范围狭小, 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业、装修业、贸易餐饮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且大都从事简单、低层次劳动, 时间长, 收入低, 就业稳定性差。

———成因分析

1、用工需求量大、工资待遇不高。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 加之年末经济的带动, 部分行业订单开始增加, 用工需求增加, 尤其是纺织服装与化工行业。纺织服装行业是某市的支柱行业, 而纺织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此类企业的用工需求相当大, 且其用工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订单变化的影响, 随着总体经济形势不断好转, 纺织企业的订单数有所增加, 用工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化工行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好转, 产能逐渐恢复, 据调查, 目前某化工园区内的化工企业的开工率普遍回升到高峰时80%左右的水平, 出口缓慢恢复, 订单情况良好, 部分化工企业开始新增车间, 用工需求较大。然而, 此类企业由于利润低, 难以支付提高工人工资和改善福利待遇所需要的成本, 对劳动者缺乏吸引力。

2、就业的性别、年龄结构矛盾较大。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看, 由于某市纺织、服装行业需求相对旺盛, 这两个行业对女工的需求较多, 该市三季度对女性的需求为15053人, 占50.05%, 对男性的需求为9442人, 占31.39%, 女性的需求比男性的需求高现18.66%;而从求职方面看, 男性18672人, 占52.15%, 女性17134人, 占47.85%, 男性求职略多于女性, 因此, 就业的性别结构矛盾较大。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独生子女的人群的扩大, 年轻男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愿从事这些又苦又累的职业, 因此对年龄有限制的企业存在用工短缺成为了必然。

3、劳动者求职观念发生变化。此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 使广大就业者进一步意识到工作稳定的重要性。部分中小企业效益不好就停产, 停产期间仅给工人发放少量生活费, 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来源。部分企业无视劳动合同制度, 不依法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 社会保险落实不到位, 农民工如遇工伤、疾病等更是处境艰难, 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生产不稳定, 生产起伏性大, 忙时得日夜加班, 闲时一连几个月都无所事事, 员工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如:据对农民工就业的调查显示, 22%的受访农民工对工作选择持谨慎态度, 担心像以前一样被突然辞退。目前此类企业招工缺口的存在, 正是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劳动者对于目前的招工没有信心, 考虑更多的是工作的长远性, 因此, 企业的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满足。

4、劳动者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适应。从企业的需求情况来看, 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技术工人, 从被调查的17户缺工企业来看, 其中15户企业缺少技术工人, 占比达71.4%, 而市场上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企业要求有技术的工人, 直接能够投入生产, 然而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却跟不上需求的步伐。一方面, 一些学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有较大盲目性;另一方面,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 只使用、不培养员工的企业较多, 此外, 培养1名熟练工需要至少2年左右的时间, 在企业用工量放大的情况下, 自然供不应求。

三、未来一段时期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预测

1、经济企稳回升将难以在短期内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现象。

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 企业的生产逐渐恢复, 企业订单数量也有所增加。从某市48户工业企业问卷的调查显示, 09年四季度企业总体的经营状况指数为35.42%, 比年初增长了25%。且09年以来, 该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5%-17%, 工业用电量持续上升, 至年末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83.6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7%。经济的稳步回升, 产能扩大、投资增长, 带动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增加。尽管从总的供求数量来看, 供给大于需求, 然而就业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无法消除, 因此该市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 2010年全市可能缺缝纫工、挡车工、化工一线操作等工种约2万人。

2、预计今后一阶段劳动力市场将呈

现总量平衡、结构失调、局部紧张的格局。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 受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 劳动力自然增长大幅放缓, 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吸附力不强, 劳动力外流现象也日益突出。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又有一部分人员回流家乡创业或务工, 因此在总量上有进有出, 将呈现弱平衡状态。其次, 从用工需求角度来看,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此外由于当前初择业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自身工作的期望值也较高, 基于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等方面的考虑, 不愿从事一线车间工作。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线工人将呈现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失衡局面。再次, 从行业差异角度看,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将面临长期用工紧张的局面。而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 服务型行业则将会吸纳更多的务工人员。

3、从中长期来看, 随着部分行业、企

业用工短缺现象的延续和加剧, 有望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压迫式”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仍然很大, 而由于一时难以大幅提高工资水平, 致使企业用工短缺的状况短期内可能还将会持续。而从中长期来看, 这一状况将可能导致企业工资水平的被迫上涨, 而随着用工成本的提升和加大, 此后可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短缺现象, 如:问卷调查显示, 有32%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在工资待遇有较大幅度增长时, 将会选择外出务工。而据对某市50户景气测报企业调查, 2009年人均月工资1446元, 其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某集团公司人均月工资高达2440元。

4、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将相对减少。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 09年初某市有少部分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回流, 且由于本地企业也受危机影响, 致使出现裁员现象;同时, 部分农民有小富即安思想, 不愿到外地就业。据09年初该市农转办百户抽样调查显示, 在100户中实有劳动力199人, 已实现转移117人, 其中劳务输出70人, 占已转移人数的59.83%。而通过对未转移的82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发现, 愿意到外地就业的仅14人, 仅占17.07%。因此,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 该市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务工资性收入增长较为困难。此外, 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步减少。另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失业人员相比,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上的劣势, 上述种种因素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整体就业形势将愈加严峻。

5、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数量和比率将呈稳步攀升态势。

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 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这一方针的提出, 显然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加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全市经济的不断壮大, 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数量和比率将继续呈稳步攀升态势。

6、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偏低, 将影

【突出矛盾】推荐阅读:

信息突出10-16

方法突出10-19

突出05-14

突出服务06-05

三突出06-06

中心突出06-22

突出专题07-10

突出学生08-05

突出技能08-14

突出个性09-05

上一篇:等离子汽化电切术下一篇:家长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