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实践能力

2024-05-29

突出实践能力(精选12篇)

突出实践能力 篇1

0 引言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强度上不够,也缺乏针对性: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就业率不高。我们分析这些问题,不难看出其解决的关键是要突出就业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从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创新进行探讨。

1 建立与企业无缝链接的就业教育服务体系

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无疑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不二法门,如何培养?首先,在人才培养上要“适销对路”,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企业需求下安排进行,为企业提供“定单培养”服务。其次,为使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适销对路”水平,确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全程就业指导、要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场所、兼职教师、企业信息,有利推进岗位高强度训练,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实践教学,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较强的就业综合能力。

2 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在校企双方的配合下开展,它是有效开展学生职业实践能力教学的首要前提,只有充分了解企业对岗位操作技能的需求,才能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而要充分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争取企业参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是最好的途径与方式。

3 研究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过程,最好是学校联合企业相关专家,与教研室老师讨论进行,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分解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转化分析———确定课程模块———编写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分解工作过程,要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并对工作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确定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4 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体系改革

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立足突出实践教学内容。

4.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训学生职业岗位有关的技能、技巧,通常立足校内实验室进行。实际上,在此阶段要完成两类职业基础技能的培训,一类是简单的专项技能培训,另一类是复杂的专项技能培训。以《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为例,如基本理论的培训属于简单的专项技能,一般在课程表内随堂分散进行;随后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调研、广告策划等中高级基本技能培训,可放在企业进行,均为讲练结合型教学。该阶段结束时,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获得体验性认知,通过体验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4.2 加强职业综合技能培训

如《广告策划与管理》实践部分属于综合性技能,我们在上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参观调研增城市小楼镇度假酒店的调研,企业负责人员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做广告吸引目标人群;(2)投资的1.5亿在两年内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收回?(3)如何保证酒店的入住率达到95%以上?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写出广告策划书,完成调研报告,根据目标市场设计新颖的广告,学期末企业验收学生的成果,对被采纳的方案,企业适当给予学生补助,这种项目导向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综合技能的培训,是产学结合型教学。

5 全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努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指在学生毕业时,能拿到两个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制度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双证书”制度成为提高就业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可以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均符合上述要求。

6 总结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突出教育质量,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10-2012年)。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是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形成目标突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高职教学改革,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使专业课程教学直接进入生产前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将工作过程职业化,职业过程教学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走特色办学、创新发展之路。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本着这一立足点,本文拟从高职教育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实施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等方面探讨对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使专业课程教学直接进入生产前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真正实现工作过程职业化,职业过程教学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实践能力,就业导向

参考文献

[1]洪惠明.实践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建构现代技工教育创新模式[M].中国校长领导力.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2]龙伟,李平.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山西省:经济师,2009年.

[3]赵玉.面向职业教育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理论知识培养的研究[M].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4年.

[4]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突出实践能力 篇2

突出重点 加强能力建设

——财政部全面推进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综述

2012年5月14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近2万家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许多被监管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本身就是政府执法部门,熟悉财税政策、监督检查的程序及方式方法等,对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的能力、监督检查的规范性等都将是一个挑战。

面对即将在全国专员办系统开展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专员办迫切需要加强能力建设,开拓创新,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业务能力来应对这一挑战。

加强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对于即将开展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表示,应增强三种能力,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一是提高服务大局能力。吴奇修强调,要把讲政治贯穿于班子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之中,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财政部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财政部党组的决策部署,自觉的将财政监督工作服务于财政工作大局,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财政监督要保障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各项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这是财政监督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服务大局的能力体现。

A

二是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吴奇修指出,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是专员办的一项全新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加之许多被监管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本身就是政府执法部门,熟悉财税政策、监督检查的程序及方式方法等,对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的能力、监督检查的规范性等都将是一个挑战。他要求,各专员办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用富有创新性的思路和办法去解决问题,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建立健全综合财政监管新机制,推动财政监督工作在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方面有新的突破。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将研究建立综合财政监管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各办的责任意识。各办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形成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保成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吴奇修指出,同传统的监督检查相比,综合财政监管更加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采集、分析预警、综合评价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实行实时和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疑点和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调查,做到早介入、早发现、早处理、早完善,以此来促进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监督的成效。目前财政部内相关业务司局已同意向监督检查局开放有关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监督检查局还将组织开发综合财政监管信息系统,与财政部相关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并争取实现与中央部门内部的预算财务管理系统相衔接,便于专员办及时全面掌握基层单位预算、资产、财务等管理情况,更好地开展综合财政监管工作。

吴奇修强调,信息系统开放后,各专员办要立即着手培养相关

人员,提升其数据分析研究能力,要确保相关人员能用、会用和用好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中预算、国库、资产管理等数据信息,以及从基层预算单位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非现场监管的方式方法分析发现问题,真正做到让采集到的数据能够为我所用。

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

面对即将开始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全国专员办系统未雨绸缪,在精心准备的同时,都在根据各自所在地区的特点,有的放矢,全力确保这项改革取得成功。

广东专员办高度重视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该办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于今年3月初在财政部综合财政监管文件未下达前,先行组织人员到试点专员办考察学习,学习借鉴试点专员办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今年3月9日,该办召开专员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会议明确,为加强领导,决定将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定为“一把手”工程,由专员办党组书记、监察专员江龙直接负责;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对相关业务工作进行整合归口,明确由专门处室负责,加强处室的监管力量。

江龙指出,在广东省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数量多、情况复杂(目前中央驻粤二级基层预算单位有87家,二级以下基层预算单位共1003家,合计中央在粤基层预算单位1090家),而综合财政监管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改革性工作,广东专员办一定会全面贯彻部党组的指示和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学习借鉴试点专员办

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认真谋划,狠抓落实,努力做到“三结合三统一”,推进中央驻粤基层预算单位综合监管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取得实效。

江龙解释说,“三结合”是指:一是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做到积极推进重点监督;二是坚持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督覆盖面和监督效能;三是坚持前台和后台监管相结合,做好数据收集、分析、监测等工作。在管理上要实现“三统一”,即:综合监管业务统一归口一个部门、台账口径统一、制度规范统一。

江西专员办一直密切关注各地试点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并在注重吸收试点专员办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结合江西中部地区预算单位点小面散的特点,对财政综合监管进行探索和尝试。

江西专员办专员严淑琴表示,江西专员办将着重加强四个保障,确保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及时推开并取得成效。

首先是加强组织保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财政综合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把它作为当前转变监管方式的首要任务来抓好落实;二是强化组织领导,由办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处室和责任人,确保综合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调整处室职能划分,将部门预算编制审查、财政直接支付审核、银行账户审批、非税收入征收监缴、预算执行监督等授权有机组合,进一步突出和强化过程监督,实现财政监督纵横联动。

其次是加强人力保障。江西有中央驻赣二级及以下基层预算单

位647家,涉及行业近30个。开展综合财政监管需要全面采集信息,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江西专员办将积极调配精干力量,专门开展综合监管工作,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增设综合预算监管处,专司此项监督工作;同时,将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再其次是加强制度保障。结合江西实际制定综合监管工作办法,从具体操作层面对工作方式、标准、重点等作出详细规范,做到有规可依,使综合监管工作驶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对现有各项工作制度规定进行梳理,结合综合监管的各项要求,修订各种制度规定和操作办法,努力做到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抓好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确保有规必依,促进工作规范,确保工作质量。

最后是加强技术保障。江西专员办将积极完善现有的办公系统,充分利用已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探索建立基层预算单位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基层单位财政管理状况;同时,搭建动态监督联网平台,建立财政、国税、国库的联网系统,实现同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实现动态监管打好基础;结合综合监管工作实际,积极研究综合监管的指标和数据分析模型,设计到监管信息系统中,实现电子化自动分析,提高监管效率。

突出实践能力 篇3

【关键词】实践 课程改革 项目式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TN91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9-01

一、引言

在传统高职教育中,对于通信技术专业中的大部分课程仍大都沿用学科性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的特点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参照这种模式组织授课,课程的教学效果远不如预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种模式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体验不深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情况距离太远,理论性太强,难度太大。为此,我们按照通信光缆工程建设阶段,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对《通信光缆工程》课程进行了改革。

二、改革的背景

通信技术专业先前开设的《通信电缆线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通信运营企业正在逐步实施“光进铜退”战略。并且在对相关通信类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学到的相关职业技能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态度不够端正,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大都需要有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不能做到学校-企业无缝对接。根据与青海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的全方位校企合作办学以及对市场中各类岗位对于通信类操作型人才技能需求的调查,在与行业专家共同商定的基础上,最终将原来的《通信电缆线路》调整为《通信光缆工程》。目的是培养光缆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维护和监理人员,对应的岗位主要是线务员、监理员。

三、改革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通信光缆工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教学团队通过认真分析研究通信线路施工与维护企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行业专家联席会讨论,反复论证,修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并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课程以线务员、监理员岗位要求为基础,以光纤、光缆的基本概念、技能操作为重点,以已公布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力求达到学了就会用的教学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工程实际“光缆通信工程的建设程序”设计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授课形式外,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校内请企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授课、实验,校外通过校企合作,采取工学结合、企业顶岗实习等实习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分别为传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实现。

在组织方式上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针对通信光缆工程的技术特征,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出发,一方面积极争取购买最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现场教学”直接将学生带入并参与光缆与电缆工程现场。

在考试改革举措方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重点突出了实训中企业的评价成绩,不再是除了出勤、平时作业、听课状态、回答问题等互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仅凭一张考卷的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成绩。既考核学生对关键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又考核了学生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点

1.项目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课程采用通信线务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2.校企合作建设课程模式

本课程实施了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备课、共同授课的“多元课程建设模式”,实现校外人才资源共享。

课程学习安排学生交替在教室、室外、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教学过程中,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和指导实验实训。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不断探讨学习,并聘请企业人员担任授课指导工作,使课程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需要零距离接触。

五、取得的成效

通过《通信光缆工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参加工作,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线路案例的综合能力明显较以前的毕业生强。通信企业对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给予了肯定。

2.实训教学作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

实训教学完全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开辟了课堂活动空间,促使学生以一种主体参与的姿态进行具体的岗位操作,完成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通过实训,学生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还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能力。

3.本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团队教师在讲授《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时采用项目式教学,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施过程考核,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六、结语

随着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将通信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为青海地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锋.浅谈“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研究[J]2015 2

突出实践能力 篇4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概念认识

一提到实践应用, 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动手, 如机床操作、绘图、焊接等等。但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实践应用则较少也较难以用动作来表现, 往往没有实物作为载体, 所以较容易为大家忽略, 或认为同是理论知识学习的一部分。要突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 首先要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

经济管理类的实践应用主要要求学生动脑, 其次才是部分动手操作。如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就应具备对一个项目的策划能力、对所形成方案的执行能力和对具体业务如与客户沟通的公关能力、产品推销能力等等。制定计划、策划方案和执行方案是能力之根本, 理论运用是能力的综合, 至于动作, 顶多不过存在一些零星的肢体语言的表现。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物化为能力, 就是实践的应用。它既包含具体业务细节的操作能力, 也包含整体项目的统筹管理能力。随着企业业务项目的逐级分解与综合, 相应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统筹能力应该基本对应。还应该包括处理业务的行为逻辑、思维习惯。对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来说, 周到、慎密、符合处事规律的思维与行为习惯, 是学生重要的实践应用技能。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一)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途径。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一定要借助专用的实训场所, 相对而言, 其培养途径比理工科宽广和容易;它可以通过学生阅读理解、老师语言传授、操作示范练习、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开展任务模拟实践训练、实际任务锻炼等途径进行培养, 体现出其相对的简便性。

(二) 目前高职教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主要还是课堂实践训练、课外实践、专项训练、专题实习、毕业实习。同样是这些形式, 但安排方案、场地基地条件、合作企业配合度、师资力量等不同, 效果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三、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 实训场地条件建设滞后、重视程度不足, 实训项目缺乏标准化。

目前大多院校“先理工、后经管文”实训实验室建设成为不争的事实, 必要的、适用的、标准的实训室硬件及其配套的实训指导滞后, 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自主建设, 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有高投入、低效用的现象。

(二)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岗位群规模受限, 难以集中教学和实践。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习基本上都是企业中的文职岗位, 不是生产线上的岗位, 相同岗位数量有限, 岗位差异明显, 不利于相对集中进行实习和管理, 不利于开展教学做一体的实习。

(三) 缺乏社会支持机制,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

由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与接受不是非常必要的实习生往往是矛盾的, 在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不对等的情况下, 安排学生实习成为学校单方面的追求。

(四) 实践考核标准缺乏。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 各学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 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 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 指导教师各行其是, 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五) 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教材。

追求在企业实际岗位中进行大量实践教学是不切实际的, 校内进行模拟训练应该是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 建立各课程、各专业模拟实训项目的训练教材是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工程。

四、实现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想方设法突出实践能力的教育, 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 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要求统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现在相当多的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时都能够首先进行社会需求调查、就业岗位 (群) 知识能力需求调查, 但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只先考虑到知识模块而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 然后才在相关课程考虑培养什么专业技能、设置什么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明显从属于理论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是根据知识技能需求, 同时并列开始考虑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能力课程。在此基础上, 考虑知识与能力对接来融合课程, 或确定独立分列。这样才能突出实践能力的地位、要求及其目标如图1。

(二) 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要求逐层向下确定课程模块及课程的实践能力要求, 形成实践能力金字塔。自上而下进行实践能力体系的构建, 有利于保障能力体系的完整、协调;自下而上执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才能保证能力基础的扎实, 才符合能力综合形成的过程如下图2。

(三) 以实践能力要求设计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重, 确定实训形式。对于每门课程、每个专业应该区别对待, 依据就是其能力培养和形成的时间要求。至于实践教学的形式, 是随堂、集训、到企业见习、实习、现场教学, 就随内容的需要而定。

(四) 以实践能力金字塔的中上层实践能力锻炼为目标灵活设置专项实训或综合实训周。在单项能力的基础上锻炼较为综合的能力, 需要较集中和较长的一段时间, 实训周是巩固前期培养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形成新的实践技能的必须形式。通过实训周将各课程的实践能力模块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综合训练是平时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形式。

(五) 建立与行业对接的实训标准和考核标准。只有实训标准建立了, 教师才可以目标明确地进行各项技能培养工作, 考核学生训练的效果, 不再是凭经验摸索。只有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 人才培养才能有的放矢。“双证制度”是实现教学与行业对接的良好形式。

(六) 以互惠互利机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目前国家没有具体的鼓励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激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下,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比如会计专业, 想与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 但一间事务所能容纳的实习生数量一般只有几个人, 而且在他们没有完全认可学生的能力之前, 基本不可能在实习中上岗, 或只能在一些无关重要的岗位上, 能在核心岗位上协助一下已经不错了。对于诸如此类的情况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寻找到一个契机, 校企之间建立一种互信、互利的关系, 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才能共同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七) 以必须、够用、适用为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每个专业配套多少个、什么类型实习基地要视其实践技能项目、性质、学生数量、企业规模来定夺, 不是多多益善, 只要适用、够用就好。

(八) 以培养双师素质为主要途径, 培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 保障实习实训指导质量。双师素质的取得中, 除部分经验相当、素质较高的老师参加高职委培基地的培训获得双师素质是可行途径外, 对于一般老师, 到企业实际锻炼是最好的双师素质培养方式。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目前理工类专业在这方面要比经管文科类走在前面, 经管文科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工作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只要坚持在教育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逐步开展, 相信规范、标准、可操作性强的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会逐渐形成,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最终形成, 突出实践能力教育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在思想认识上和可操作性上都明显薄弱于理工类专业,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同样不足。包含相当大比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 必须探索出一条有别于普通高校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道路, 建立规范、标准、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陆慧.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 2001, 12:13~14

[2].毕淑之等.比较成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228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112

[4].肖珑, 任枫轩.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开发产学合作教育资源[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7:77, 75

[5].王章豹, 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17:115~117

简历里能够突出自己的能力 篇5

简历里能够突出自己的能力,那么可以将你直接送到面试这一关,这可是品质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突出能力不就是利用工作方面已经发生的事情吗?比如说你过去在工作当中已经获得的业绩、招揽的项目数量、亲自负责签订的协议等等,或者你做过哪些项目、去哪些地方进行过调研等等,这可不是靠着嘴巴吹出来的,都是有实际证据的`所以更令人信赖。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91年09月01日 婚姻状况: 未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68 CM 政治面貌: 团员

教育程度: 大专 毕业时间: 2013年12月

户 籍: 广东省 现居住地: 深圳市

职业概况/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电子·微电子 现从事职业: 销售人员

现职位级别: 中级职位(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工作年限: 1年以下

目前薪水: 海外工作经历: 无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深圳市

期望从事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电子·微电子

通信(设备·运营·增值服务)

期望从事职业: 销售代表

期望薪水: 面议 到岗时间: 2013-12-27

教育背景

学校名称: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校 (2011年8月 - 至今)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学历: 大专

工作经验:本文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转载请注明。

公司名称: 广州市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2013年4月 - 至今)

所属行业: 通信(设备·运营·增值服务) 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 实习

工作描述: 对基站主设备、交直流配电设备、蓄电池、空调、传输设备、天馈线系统等进行系统的了解、学习

公司名称: 东莞拓野电子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 2012年12月)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 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 见习

工作描述: 主要对电子产品生产的每个流程进行了解掌握、从安装、焊接、粘胶、合装、打螺丝、调试以及故障维修进行系统的学习

公司名称: 广州欣瑞电子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 2011年12月)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 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 实习

工作描述: 对各元器件的生产流程以及老化的产品处理,并对银行新一代的自动柜员机进行了解、体验

公司名称: 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 (2012年7月 - 2012年8月)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 公司性质:

职位名称: 实习

附加信息

其他: 曾获得院校级二等奖学金,励志之星、微电影MV拍摄第三名、书香学院志愿者“志愿之星”、手语操优秀奖、学院诚信只是竞赛优秀奖、飞跃杯羽毛球比赛女子组第三名、等奖励,担任学习部部长,心里委员

自我评价/职业目标

自我评价: 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很快融入集体。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篇6

一、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

整张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很好地考查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

1. 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分别考查考纲中的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单调性、复数的运算、算法语句、古典概型,基本集中在对A、B级要求的考查.难度与计算量均不大.大多数考生都应该能很顺利地解决.第6题求方差数据简单,公式在卷首提供,着重考查方差的概念.第7题主要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切公式求值.第8题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及通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立目标函数,然后求最值,难度虽不大,但对于部分函数基础较薄弱的考生稍有难度.第15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正弦定理及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来求角和求值.第16题以四棱锥为模型,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需要证明过程完整、理由充分,虽然很简单,但有些考生因论证过程写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失分.

总体看以上列举的考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较去年要进行运算才能拿分的改为直接送分,难度明显下降与平时练习差不多,考生的失分较少.

2.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填空题前10题题型常规,大多数试题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运算量适中,入手有思路.第9题三角函数题由课本习题必修4P49第13题改编而来的,主要考查看三角函数的图象来求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并进而计算f(0)的值.第17题是应用问题计算包装盒的侧面积和容积的最大值问题也是从选修2—2P35例1改编而来.题目本身难度不大,阅读量和难度大大小于去年,对学生来说情景也比较熟悉但难度比教材要来得大.

3. 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试题设计了多个求最值和参数范围问题,如第8、12、13、14、17、19题,同时设计了等式恒成立、不等式恒成立、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等重点问题.

二、 区分度不大,难题得分率低

填空题12、13、14题背景新颖,有较大的区分度,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能力.解答题19题、20题的第二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出现大家都不会做的局面.第19题重点考查参数的分类讨论.第20题作为压轴题本身题意比较简单,但难度不言而喻,主要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纵观列举的难题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起点高,思维难度高、跳跃性强,抽象概括程度高,字母参数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三、 情境新颖,立意高远

许多试题立意高远,情境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注重创新.如第8题将函数、解几在知识交汇点命题.第14题将集合与线性规划解析几何结合,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第14、19题构思巧妙,采取探究发现、自主定义概念等方式表述条件与结论.

四、 凸显数学思想方法

第11、13、14、19、20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第8、9、12、14、16、17、18题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今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体现出“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特点,试题常规易懂,难易度适中,无偏题怪题,入口宽,容易想到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中感觉比较顺手,运算量不是很大,只要基本功扎实,细心规范,应该能得到较理想的分数,但试卷翘尾高,让平时优秀的考生和普通的没什么区别,这不利于高校的选拔,从这个角度说,今年的这份试卷是出的不是很成功.

针对今年试卷的特点,对我们2012届的复习有这样几点启示:

1. 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学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是要把握好大方向.《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读.《课程标准》则是编写教科书、考纲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既要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又要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热点和趋向.对《考试说明》中明确不作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的教学难度的内容,务必做好“规定动作”,切不可出现“自选动作”.

2.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切实掌握数学知识是顺利解答问题的基础,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形成的扩展知识结构系统,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要注意通性通法的训练,克服“眼高手低”通病,从基础抓起.

3. 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4.能力培养要落到实处

要加强能力的培养,从今年的试卷来看我们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试题的能力要求稍高时,便有不少学生不适应,这值得我们深思,在能力培养的实际操作上需要怎样改进?数学能力可以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发地形成和发展,但是如果能自觉地加强培养,则可以大大加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把数学教学过程施行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解题教学要让学生思维得以充分的暴露,教师能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解题之后要注意反思,总结出是怎样发挥数学能力的效应来指导解题的.研究数学问题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思维层次,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5. 强化纠错,将落实进行到底

不管一轮、二轮还是三轮复习,也不管平时的训练还是单元检测,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找出学生在知识点上的漏洞,进行查漏补缺.但不少学生由于是学习习惯的原因,总是在教师评讲之后就没有了后文,错的照样不会,所以有些题目做过几遍后再考还是继续错,这就要学生做好错题集来帮助学生纠错.要求每个学生建立纠错本,每星期全体定时检查一次,随机抽查个别同学多人次.同时每节课留出最后2分钟为纠错时间,把本堂课中涉及到的错题进行纠错.另外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汇总平日的错题统计,对错的多的题目,定期进行二次过关.

突出实践能力 篇7

1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因此,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按照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提高、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 打破原有的按学科设置的课程结构体系, 构建3个层面 (即基本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和5个环节 (即单项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实验、实训贯穿教学全过程[1]。

1.1 单项实训

该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训项目, 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单项实训操作。通过单项实训, 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

1.2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

该环节在专业课教学结束后实施。训练内容涵盖口腔医学专业的基本技能, 并与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接轨。主要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常规诊疗程序、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历书写、医患沟通、基本技能操作、临床模拟操作、临床常规材料、用药等。通过训练, 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与未来任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1.3 临床见习

该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 这样既拉近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也使学生较早地熟悉了医院环境。

1.4 毕业实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第三学年就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实习带教教师, 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后都进行出科考核, 以保证实习效果。通过毕业实习, 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1.5 毕业论文

该环节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进行, 论文于毕业考试前提交。本专业学生根据临床实践选定研究课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

2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建立仿真实训中心

我校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投资上百万元建立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口腔实训中心。主要包括临床系列实训室和技工系列实训室, 并配有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口腔技工操作系统以及系列教学模型。特别是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头模、牙齿模型、治疗系统3部分。头模部分仿照真实患者的颌、头、颈等, 具有很强的仿真性;牙齿模型部分具有真实感, 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感觉;治疗系统融入了最先进的牙科治疗技术, 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治疗系统中的电气系统、快慢手机、光源、喷水冷却、椅位调节、牙颌系统等完全模拟临床, 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多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

3 以行业为依托, 探索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以行业为依托,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之路。本专业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融入行业”的产学结合教育理念, 初步形成了“校院合作”的产学结合教育模式。

3.1 校院共建实训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几年来, 我们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 采取了“2+1”培养模式 (2年在校学习、1年在临床实习) , 把学生的毕业实习全部放到临床第一线, 使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我们在各实习医院建立了由院长、科长和校外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 同时在校内成立了由实训科长、系书记和辅导员组成的实习管理小组, 确保了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时的规范管理和教学质量[2]。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临床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是聘请各医院的口腔临床骨干承担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任务, 促进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与临床的融合;二是我校专任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深入医院参加临床实践, 这样既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又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我校教师与医院专家或业务骨干共同开发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及内容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并对课程和教材进行讲解, 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 以实训活动为载体,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训活动来实现, 即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提高要在实训课中完成[3],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在专业技能综合训练中掌握, 综合实践能力要在毕业实习中培养并不断提高。因此, 我们按照所构建的3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各门课程中都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专业综合训练的元素,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按照不同阶段、不同要求都要开展绘画、雕塑、手工制作、雕牙、排牙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同时, 我们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努力从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实验、实训、操作为主, 让学生在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4]。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引导、角色扮演、角色互换、探究性学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并教育学生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根, 李武修, 杨佑成.面向21世纪改革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J].北京口腔医学, 2001, 9 (1) :42~44.

[2]李武修, 张玉根, 杨佑成, 等.新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3:68~69.

[3]王东光, 蔡锋雷, 刘涛, 等.优化口腔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5, 15 (7) :416~418.

突出实践能力 篇8

1 我校法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机能实验课程的现状

我校法医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医学系统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政法机关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法医专业课程多、任务重。在同样的五年时间内,法医学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与临床医学专业有一定差异,在医学基础主干课程上压缩了部分学时,减少了部分临床课程,而相应增加法医学主要专业课程,如法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刑事科学技术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消弱了学生的医学基本功。机能实验学课程也相应压缩而仅安排6-7个一般验证性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按照以上教学安排,法医学专业不能充分利用机能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且培养的学生知识也不全面,难以满足法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司法鉴定以及医疗纠纷处理的需要。为此法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适应法医学教学目的的要求,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突出法医专业的特色。

2 优化法医学机能实验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能满足法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条件,我们课题组以《机能实验学教程》为依据,结合我校法医学学生的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的法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内容进行再一次优化组合,强调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法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4],同时更具有其专业特色。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主要有:(1)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书写;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掌握常规检测仪器的规范使用。(2)比色法测定水杨酸钠的半衰期(t1/2)与序贯法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本实验对法医学专业尤为重要,其目的是针对性锻炼法医专业学生掌握常用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尤其是掌握如何快速评价或评定药物的急性毒性,为后期主干课程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的学习奠定基础。(3)药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正确的开写处方。对法医专业重点分析临床处方中常见的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正确的处理方法。主要增加法医学生实习及将来工作中如何处理一般医疗纠纷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4)网络环境下PBL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教师以生理学“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结合法医学教学中血痕检验为例[5],通过设计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以及注重问题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方面进行课程准备。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查找实验方法与实验主要步骤,完成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我们在机能实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上为学生学习提供部分教学内容与学习指南,在网络资料库中配有学习扩展资料以及大量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以备学生必要时补充学习。本实验主要训练法医学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激励学生PBL实验学习的兴趣,可将此次实验小论文作为学生机能实验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6]。(5)机能虚拟实验室的开放。主要提供人体不同环境下多种生理与病理生理参数;实验以虚拟人为研究对象,与法医专业工作一致。让学生体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预防医疗事故和应对医患纠纷、有效保全证据与妥善保护现场、科学甄别诊断依据与避免过度医疗及规范且公正地进行法医司法鉴定。对以上的实验内容实施1-2年级后,及时综合评价学生实验学习效果,并依据学生与带教教师的反馈意见,在下一学年调整部分实验内容使其更突出法医学专业特色。如此不断反馈调整创新,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法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体系,逐步实现法医学与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联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科研、司法鉴定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法医学是医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法医学提供科学证据,与司法鉴定制度、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国不仅在医学院校开设了法医学课程,同时也在政法公安院校开设有法医学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法医学教学目的不尽相同,相应地,在具体组织法医学教学时也应体现差异性[7]。医学院校的法医学专业有着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和法医学专业知识,熟悉司法鉴定程序,掌握法医鉴定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法医学鉴定工作的法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法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近年来,我校法医学生参加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其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法医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与我校司法鉴定中心紧密联系,教师将最新的工作信息或科研课题纳入实验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与社会活动,激发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与思路,指导其撰写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增加了实践学习的机会。

4 适当补充学科新进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法医学涉及面广,内容较多,在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只凭课堂内理论或实验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在常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学科最新信息与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极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8];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法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新内容,既可弥补实验内容与方法的滞后,又能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前沿性的学科,使学生看到学科正处于发展中,前景广阔;并且为学生今后在研究、工作和就业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兴趣可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说教”为主,导致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法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实践性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现今法医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必须重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机能实验学教学,在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能适应今后岗位需求的法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法医学教学改革,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法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机能实验学是医学院校一门基础实践性学科,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针对法医学专业的特点,机能实验学教学应从实验内容、目的要求以及综合实验方案的设计,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改革以彰显其专业特色;同时法医学专业机能实验教学应与科研、司法鉴定机构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机能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达到学用结合,以满足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机能实验,实验教学,专业特色,教学改革,法医学

参考文献

[1]王保捷.法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6.

[2]舒晖,羊牧.医学机能实验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66-67,76.

[3]丁伯平,黄帧桧.程慧珍.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新趋势[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39-741

[4]丁伯平.突出各医学专业特色提高机能实验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31-132

[5]张明阳,徐冬冬,王东林.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教学法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6-117

[6]钟本土.法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09,29(2):167-169

[7]袁丽.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6,104-106

突出实践能力 篇9

一、面向学生实际,打好英语听说基础

学生是教学主体,只有真正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听课效果、意志品质、可挖掘潜力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所以,新生入学时,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他们进行综合检测,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英语学习的入门指导工作,从日常点滴入手,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成绩差, 往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中学生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强,如果能抓住有利时机加以正确引导,养成良好习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 应从高一年级就对学生严格要求, 注重过程抓落实。首先是培养学生读和背的良好习惯。目前,农村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听和说,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我认为读和背是基础,通过朗读、背诵,可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5分钟的free talk。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主题演讲、图片介绍、趣味游戏等),培养学生大胆讲英语的习惯,形成一种气氛,为学好英语打牢基础。

2.坚 持晨读 、背诵 ,培养学生语感 。

朗读和背诵一些好的成篇或成段的文章, 有利于正确的语音和语调的形成,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口语和书面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和增强,从而有利于增强英语语感。另外,还可以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跟读录音,因为录音材料主题感强,是“活”的语言,给人印象深刻,效果好。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听说水平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猜词释义活动 。

两个学生为一组, 给其中一个学生几个英语单词或几个词组,然后让他用英语进行解释,另一个同学根据解释猜测这个单词或词组,看在单位时间内哪一组猜对最多。

二、优化教法,培养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1.优化教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自愿地学习英语,必须从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望,从而不断积累语言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具体做法是:

(1)坚持做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兴趣。从本书或报刊上精选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文章,让他们多读有趣的、精彩的文章,做好笔记,消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有成功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2)巧妙设计课堂的导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掌握并巧妙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比如,可利用表演导入法、直观导入法, 还可利用课本彩图讨论导入法,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法并举。

(3)课上分成“擂台小组”,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或者分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有效传授语言知识 。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死板、固定的语言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灵活多变对能力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多。所以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

三、重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围绕阅读两个层次 ,逐步实现由表层到深层的变化 。

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就是要循序渐进, 有的学生一开始信心十足,一旦反复阅读仍不知所云,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进而导致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因此,在选材上应特别注重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转化,螺旋上升,逐渐完成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的转化,使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收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高一阶段,选择一些有趣的易懂的题目,回答一些能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即做一些浅层理解题,训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提高阅读速度。到了高二阶段,随着教材内容难度的加深, 选择一些较难的阅读训练并指导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对长句、难句、重点句的理解,并进行限时训练,培养准确性和提高阅读速度。高三则培养学生对“作者意图”、“句子内涵”、“弦外之音”的分析能力,即逐步向深层理解的转化,限时阅读训练向每分钟70~80个单词挺近,扩大阅读总量。

2.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

(1)滴水石穿。“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 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石穿,才有可能最后形成。

(2)讲究技巧。首先要“活 ”,不要拘泥原材料、死抠字眼、逐词硬译,必要时可采取“迂回战术”,灵活地进行表达。其次要“巧”,新的评分标准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提倡考生使用一些较高级的词汇和较复杂的结构, 写出丰富多彩的句子。再次是“全”,既不可画蛇添足,无中生有,又不可遗漏要点。最后是“顺”,按照要求重新组织所提供的信息,注意布局和取舍,适当做些扩充和压缩,事情发生的时间或逻辑顺序描述,做到行文连贯、表达清楚。

(3)持之以恒。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多写至关重要。用英语写日记, 培养学生对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并进行定期检查,所写内容丰富多彩,语句表达日趋完美。

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篇10

舆论引导是媒介报道人通过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然后通过一定的语言特色传递自己的思想, 使听者产生一种认同或者反对心理的方式。而这里所指的舆论引导是指我国传播媒介对人们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的舆论引导, 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进而引起人们行为的改变, 并且引导人们行为向指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改变。而舆论引导能力是指一个媒介通过媒介活动在多大范围内对多少受众产生影响的传播行为, 这是衡量一个媒介舆论引导能力的量化标准, 在同一个地域内人们的思想会受到电视或者报纸的影响。比如, 楚天都市报和长江日报, 楚天都市报是武汉市民报, 是武汉三镇市民每天必看的报纸, 而长江日报则不一定是每一个市民都会选择的报纸, 这样看来武汉晚报对市民的引导能力就比长江日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强。因此, 一个新闻媒介要想充分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就必须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建设, 下面将对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方式进行阐述。

二、把舆论引导放在突出位置

(一) 重要性

把舆论引导放在突出位置是新闻媒介工作的要求, 我国新闻媒介工作的目的就是进行舆论引导, 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媒介长期发展的保障, 也是我国政府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这有助于政府与群众之间建立友好关系, 使政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增强民族凝聚力, 面对国际争端能发动全体国民进行民族保护。总之, 把舆论引导放在突出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原则要求

1. 党性原则: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 我国新闻媒介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我国新闻事业由国家统一管理, 这决定它就具有党性特征, 我国新闻媒介又是国家政策方针宣传的喉舌, 工作中要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正确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 是提高舆论导向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邓小平曾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是新闻媒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原则;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及团结稳定鼓劲的基本方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传播和推广, 对我国先进人物及其感人事迹进行宣传, 从他人的感人事迹中引导受众在日常生活中激励自己做好人好事, 这对社会道德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2. 以人为本:

首先, 把舆论引导放在突出位置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新闻媒介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要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引导就必须考虑引导对象的需求和关心问题。只有了解引导对象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 为群众所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及时分享最新资讯。只有坚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前提, 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才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从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新闻媒介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就必须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感染力以及趣味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石。其次, 增加新闻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如今多媒体时代到来, 新闻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 声画结合、图文并茂等报道方式, 使得电视媒介更能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声画结合的优势, 实现舆论引导, 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3. 创新: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久源泉, 新闻媒介本身的发展就是要求不断接受新事物为新闻报道提供新闻材料, 新闻报道不仅要求事物新, 还要求报道内容新, 创新才能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新闻媒介要进行受众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受众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接受的新闻报道形式, 对观众接受的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新闻报道中多收集观众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不同的报道形式进行信息传播, 达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例如, 广播新闻节目中, 播音员在进行地方新闻报道时可以使用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进行报道, 这样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并且产生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和舒适感;还有, 播音员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进行新闻的报道, 对社会的稳定繁荣局势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进行报道, 这样能激起听众的激情, 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也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好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新闻媒介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正面作用, 带动人民群众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荣誉感, 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振兴以及繁荣发展。我国传播媒介仍然需要坚持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高放在突出的位置, 在实践中发现影响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从而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摘要:我国政府要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抓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 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 增强民族凝聚力, 使政府和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推动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下面本人将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舆论引导能力,重要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新闻宣传工作: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J].新闻大学, 2012 (06)

[2]关勇, 周海英.组织好主题报道,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纪念治危兴林20周年报道看主题报道的组织与实施[J].新闻传播, 2010 (10)

重视基础彰显综合突出能力 篇11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化学)》(以下简称化学考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增强综合性,突出能力测试,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一)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试题涵盖化学考纲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5个专题内容,其中“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渗透到其他各个专题中考查。必考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①化学与STSE;②物质的分类、溶液和胶体;③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应用;④原电池与电解原理的应用;⑤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规律的综合应用;⑥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⑦能量变化和盖斯定律;⑧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典型反应、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等;⑨化学计算(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pH计算、Ksp、反应热、方程式计算);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制备、分离提纯、物质鉴别、溶液滴定、实验方案评价与试剂存放)。选考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分析与应用、流程图和表格(第36题);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空间构型、晶体类型、配位数、杂化轨道及晶体密度计算等(第37题);有机物结构和命名、有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聚合度、物质性质、同分异构体和表征仪器(第38题)。

(二)融合多模块知识内容

试题融合了多模块的知识内容,考查考生运用多模块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0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但涉及乙醇的结构式的书写(考纲要求:了解乙醇的组成)、盐类水解(考纲要求: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电子得失数目的计算(考纲要求: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以及核裂变反应净中子数的计算(考纲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4个知识点。再如第28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反应的书写,同时考查了装置作用、物质分离与提纯、溶液滴定指示剂选择与滴定终点判定、滴定计算、物质制备等知识点。

(三)信息呈现和设问新颖多样

1.试题材料新颖,呈现方式多样。试题信息来源于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工业生产过程等,以新颖的反应和数据、图表等方式呈现,主要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如第7题的可吸水性植物纤维,第28题的玻璃液封管,第38题的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核磁共振仪等仪器,均是当前广泛运用的新科技成果;第12、28、36题用流程图表示物质转化关系,第26、27、36题用表格表示物质参数,都是新的呈现方式。

2.实验考查内容丰富。实验题涉及的考点有:①产物判断或实验现象判断;②实验操作如蒸发、结晶、过滤等;③仪器的作用和选用;④除杂原理;⑤滴定中指示剂的选用和终点的判断。如选择题第13题考查实验基本知识和物质的性质;第26题考查溶液中溶质的分离、滤渣中二氧化锰的提纯方法;第28题考查判断除去ClO2中的NH3应选用的试剂、判断和选择除去饮用水超标亚氯酸盐的试剂、说明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滴定反应指示剂的选用;第36题考查试剂的选择和作用及评价;第38题考查表征仪器的选用。

3.理论联系实际。如第7题的食品干燥剂、第12题的海水开发利用、第26题的锌锰干电池、第27题的甲醇燃料、第28题的ClO2消毒剂、第38题的PPG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都是化学理论知识在社会生产实际中的运用。

4.设问新颖多样。第Ⅱ卷设问主要表现在“四多”:一是得分点多,必考的第26、27、28题得分点分别有13、9、10个,选考的第36、37、38题得分点分别有12、14、9个。二是分析原因的试题较多,必考题有6处,选考的36题有4处、37题有1处。三是定量计算较多,试题至少有11处需要计算。其中,选择题和必考题有8处,如第10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第26(2)题考查锌的质量、第26(4)题的第二空和第三空由Ksp计算pH、第27(1)题两空都要计算△H、第28(1)题考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第28(3)题④考查ClO2的质量;选考题第37题考查价层电子对数和晶体密度的列式计算,38题考查平均聚合度。四是要求写方程式较多。第26题考查正极反应式、电池的离子反应,第28题考查电解的化学方程式、ClO2与酸性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37题考查Cl2与湿润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38题要求写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二元羧酸与二元醇的缩聚反应。这些反应都是教材中没出现过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素养。

(四)试题总体偏难

1.选择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为0.50,考点覆盖面较广,常规题较多。

2.第Ⅱ卷试题较难,主要体现在:(1)学科综合明显。每道大题考查学科的多模块内容或多个考点,甚至出现物理科的内容。(2)侧重能力考查。试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重视对考生自学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3)重视学以致用。试题内容与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4)新课程理念凸显。试题在立意和设问上力求创新,信息呈现形式多样,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境,思维容量较大。

(五)值得商榷的问题

1.理综考试大纲说明“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但第10题选项D涉及核裂变反应净中子数的计算,第26(2)题涉及电量计算,都是物理科的知识点。但有专家认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不应仅限制在学科内模块综合,考查不同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解决一个复杂、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知识的作用,从而实现多学科结合。

2.选考题难度差距明显。第37、38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44、0.18,第38题推算后要求写环戊烷结构简式,对考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必考题涉及选考内容的概念和原理。第8题考查了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衍生物的相互联系,这些都是选考内容。第11题考查了羧酸的同分异构体,物理考纲的必考内容中没有具体要求,而选考内容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第12题考查海水的开发利用,富集溴的原理、粗盐提纯方法、Mg2+沉淀剂的选用,关于选项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人教版化学选修2中海水提镁选用易得且成本低的石灰乳作为沉淀剂,而不是NaOH,而必修2“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节中没有直接介绍沉淀剂,但在教材的习题中出现“选用 使MgSO4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由生成物Mg(OH)2可知空白处应为NaOH;关于选项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选修教材中介绍了还原吸收的原因:用空气吹出的溴和大量的空气混合在一起,不容易分离,为了从空气中回收溴,还要使用还原剂(目前较多使用SO2)。

二、考生在答卷中的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

(一)选择题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答选择题的正确率在36%—59%之间,正确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有:

1.审题不严谨。如第7题错选A,把“错误”看成是“正确”;第10题错选D的占29%,估计考生没审好题,把“净产生的中子数”错误理解为“产生的中子数”。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第11题错选C,不会写同分异构体;第12题错选D的占41%,未掌握海水提溴的空气吹出法;第13题错选C,未了解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

3.思维不严密。如第8题错选B的占41%,考生可能认为酯分子中有2个-COO,即含4个氧原子,错误认为二元羧酸也是4个氧原子,没有验证氢原子的个数。

(二)必做题

第26题平均得分为2.3分,得0分的占31%,得10分以上的仅占1.6%。据笔者分析,考生得分率不高的原因有:不能从二氧化锰在放电过程中产生MnOOH获得解题信息;反应物写错:Zn-2e-=Zn2+、2H++2e-=H2↑;没有考虑酸性电池,认为水参加反应,产物生成OH-;电子得失及数目不正确,如MnO2失去电子、1个e-写成2个e-;离子符号写错,如将H+写成H-;离子方程式产物写错,把Zn2+写成Zn(OH)2;漏写反应物,写成Zn+2MnO2=Zn2++2MnOOH;化学计量数不配平或电荷不守恒。

第27题平均得分为4.0分。该题反映出考生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析能力较弱,出现的错误类型有:反应热计算数据错误或没有表示放热;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中将产物和反应物的位置互换、将分母中反应物的幂相加而不是相乘;对变化关系的曲线判断错误,写成b、ab,有的没有注意审题,用图2中的曲线回答,如写成P1、P2等;判断理由时只描述曲线,没有具体分析曲线变化的理由,如有的学生只答“升高温度”“K下降”,而没有分析温度升高、K下降的理由。

第28题平均得分为3.7分。考生主要失误有:运用化学用语时不严谨;未掌握分离与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写错产物或方程式没有配平;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没有写明具体的作用,如吸收气体、防止气体逸出、防止污染空气、处理尾气或废气等;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没有说明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等。

(三)选考题

选考题评卷结果统计如下:不在题号后涂黑且为空白卷的约占1.5%;选做第36题的约占16%,选做第37题的约占48%,选做第38题的约占35%。

第36题平均得分为5.3分。考生的失分点在于: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吸水性强、提供酸性环境、干燥气体、提高转化率、有利于分解等)和缺点(提供H+、酸性过强、提供酸性环境或条件)不到位,作用和缺点答错;认为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暴沸;判断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时,没有从两者的沸点不同进行判断,而认为判断的依据是密度大小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第37题平均得分为6.5分。考生的典型错误有:化学用语错误,如氧的元素符号写成氧、氧气、O2;磷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5、1s22s22p63p5、1s22s2-

2p63s23d3等;化学方程式写错产物或不配平;计算晶体F的密度没有列式而直接写结果;0.566nm换算为厘米不正确;列式中分母没有NA或分子没有4mol Na2O。

第38题平均得分为2.8分。考生较难推断烃A的环状结构,把A的结构简式或写成分子式C5H10,或写成烷烃的结构如C(CH3)4,或写成链烯烃的结构,如CH3CH=CHCH2CH3、CH2=CHCH2CH2CH3、CH3CH=C(CH3)2、CH2=CHCH2CH=CH2,或写成环己烷的结构。有的把G命名以醛为母体但羟基位置不正确,如1-羟基丙醛、1-醇丙醛、1-羧基丙醛、丙醇醛;有的命名以醇为母体,如乙醇甲醛、3-醛基乙醇、3-醛基丙醇;有的命名以烷为母体,如1-醛基-3-羟基丙烷。写缩聚反应时,有的不配平或没有写聚合度;有的物质多写或少写CH2以及少H原子;生成物直接写PPG而没有写它的结构简式;有的考生把聚合物中醇链节的氧原子写在括号外。

三、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从今年高考各大题的平均得分看,我区考生还不太适应新课改高考的要求。教师应该把握复习方向,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复习。复习时,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加强思维训练和答题表达的准确性训练,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简单的化学计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

1.研究化学考纲。化学考纲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化学学科高考复习的依据,教师应重点研究化学考纲的三大能力要求、考点内容及要求层次,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新课改后的化学考纲有如下明显变化。

(1)能力目标的变化。将原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整合为“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其中“探究能力”为新增内容。

(2)增加选考内容。考试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要求考生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进行考试。

(3)知识板块的变化。化学考纲考查的知识板块在旧考纲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五大知识板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板块,删除了“化学计算”板块,化学计算内容分散到其他内容中,增加了“反应焓变、化学平衡常数以及溶度积的计算”。

(4)知识点的变化。必修内容中删除了同素异形体、电子式、溶解度、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曲线以及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等概念,以及金属冶炼、化肥的性质等内容。燃烧热概念虽在教材出现了,但考纲不作要求。增加了核素、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有的内容列入选修课,上必修课时就不一定补充,如电负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内容。

2.研究高考真题。可看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的高考试题分析,阅读专业杂志对高考试题的评析,也可以研究某一模块或某一知识点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意图、测试能力要求、题型特点、命题要素(立意、情境、设问方式)和命题趋势等,确定复习的重难点,用高考试题或改编后的试题供学生练习。高考命题并不回避近几年的考点,如今年的有机选考题要求推断环戊烷的结构简式,就与2014年全国理综甲卷(即Ⅱ卷)的有机选考题相似,今年的选择题第13题与去年选考题第36题的“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中吹出Br2,并用纯碱吸收”相似。

(二)教辅资料的使用和教材整合

多数学校使用正规出版的高三教辅资料,但是部分教辅资料编写的知识范围超教材、能力要求超纲,存在偏繁、偏怪、偏难、偏杂的现象。对于不符合考试大纲、超越教材、不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或习题,教师要舍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反映,是较权威的学习资料,复习时要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注意利用教材的认知结构、基本方法、表述方式和能力培养方法等。第一轮复习要指导学生研读教材,掌握化学考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解决平时学习的疑点、难点和盲点。对于分散在不同模块的同一专题内容应该整合到一起复习,既节省复习时间,又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均有出现,可整合到一起进行复习。

(三)选考模块的选学和指导

课程标准对课程模块选择建议如下: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即2个必修,另选1至2个选修);报考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即2个必修,另选1至4个选修)。高考命题较难做到3个选考题难度相同,多数考生不可能在考场上把3个选考题进行比较后才答题,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高考前几个月学习2个选考模块后再进行选择。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和学生情况,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最好不要全校统一只选学1个模块。当考生在考场时遇到某一个选考题实在解答不了时,还可以临场应变选考另一题。对于水平中下的学生来说,选考“化学与物质结构”可能更容易得分。

(四)专题突破和应考指导

学生是备考的主体,高考复习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信心。从今年的评卷情况来看,我区考生第Ⅱ卷每道大题的平均得分一般在6分以内,分析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审题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多数考生感觉时间不够、答题不规范、考试时心里紧张,备考时,教师应该在限时训练、规范答题和心理调整等方面多加引导。

1.限时训练。多数考生在考场上会感觉到时间不够,每道大题的几个问题不一定能由易到难排序。因此,考生既要浏览每道大题,又要重点解答每道大题的前几个较易得分的问题。教师平时除了安排学科50分钟的限时训练,还应分别安排Ⅰ、Ⅱ卷的限时训练,甚至做第Ⅱ卷每道大题的10分钟限时训练,并告诉学生,对于看过两三遍仍无法解答的题目,应该果断放弃。

2.规范答题。要求学生答题时要遵照题意要求,如明确是写物质名称还是写化学式、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注意碳氢原子个数和官能团是否正确、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计算结果要注意单位、原因分析要简明扼要等。

3.心理调整。成绩目标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第一轮复习时,学生往往信心较足,目标一般偏高;第二轮复习的两三次模拟考后,学生心理受到打击,目标逐渐降低;考前一个月的综合练习和基础回归阶段,学生的心态最为复杂,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给予适当指导。每节课或每一次讲评练习,都是鼓励学生的好机会。每次模拟考结束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SK试卷分析技术分析考试失分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应考的信心。

突出群众主体推进社会实践 篇12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要进一步突出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推进社会个体的实践, 形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 保持核心价值观最深厚、最长久、最旺盛的生命力。要自觉突出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 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让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植根于人民、生长于社会, 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 真正转化为自觉行动, 形成崇德向善的价值风尚。要切实尊重社会个体, 推进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通过人人学习, 人人践行, 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社会的具体生活中, 让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现实社会中, 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 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 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当今时代, 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 必须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 让每个人的核心价值观真正树立起来, 将其内化为政治信仰、理想追求和行为习惯。宣传教育得越自觉越扎实, 核心价值观就会越被认同有成效;内化得就会越迅速越彻底, 核心价值观就会树得越牢固越管用。开展宣传教育, 既要讲大道理, 也要讲小道理, 还要讲好身边的故事, 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深入的教育, 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精神追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社会生活具体工作中, 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活动, 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 运用多种载体和平台,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要坚持从小事做起, 通过身边的凡人善举, 让群众切身感受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使之植根于人们心中, 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蔚然成风。要坚持创新载体, 通过抓融合, 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实践;通过抓载体, 使“岗位学雷锋”“日行一善”及志愿服务等活动成为常态;通过抓典型, 形成学习先进、争做先进、崇善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坚持固化于制, 落实好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 建立起健全的基层学习、宣传、教育、监督、评价和示范制度,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制度化、经常化。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要进一步发挥各级组织和干部的引领推动作用。当前, 我国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 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特别需要各级组织推动落实, 需要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领会理解、认知认同、融汇贯通上下功夫, 真正内化于心, 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在宣传教育上, 要用群众的语言说话, 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在带头示范上, 要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实践推动上, 建立和规范相关礼仪制度, 完善市民公约、企规民约等行为准则,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知行合一, 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流量精度下一篇:会议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