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护

2024-10-20

家长陪护(共11篇)

家长陪护 篇1

患儿住院对于其家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件负性事件, 尤其是对于心理科患儿来讲, 陪护家长很容易由于主观及客观因素产生焦虑情绪, 情况严重者可能会迁怒于医护人员, 降低了治疗效果, 同时也对正常医疗工作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 家长指父母以及有亲缘关系者, 包括患儿的爷爷奶奶、祖父祖母、姑姨等, 纳入标准为:非手术住院儿童家长, 没有神志障碍或意识障碍, 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新入院:指入院3 d及以内。

1.2 方法

主要采用焦虑状态自测量表及本院自行设计基本资料调查表[2]对陪护家长的一般情况、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存在焦虑状况的陪护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为: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陪护家长的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信息,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 并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了解导致陪护家长出现焦虑的主要原因, 并以此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为陪护家长讲解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情况, 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掌握日常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 正确认识疾病, 端正自身的心态, 消除“精神疾病丢脸”的错误心理;对于担心患儿能够治愈的陪护家长则主要是及时为其讲解患儿的治疗情况和转归情况, 客观的评价治疗情况, 对于能够治愈的则可以通过成功的案例帮助陪护家长树立治疗的信心, 消除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 如果不能治愈则要及时告知其实际情况, 让陪护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对于担心治疗费用的陪护加强则为其说明治疗特点、并耐心解释所需要的相关花费, 为陪护家长说明大概所需的治疗费用;护理人员在于陪护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大方、耐心的态度, 关心和呵护患者, 并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 提高患者及其陪护家长的舒适度, 并通过加强与陪护家长及患者的沟通交流, 取得其信任, 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3]。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描述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并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 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家长陪护期间出现焦虑情绪共计95例, 占总数的59.38%, 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儿疾病无法治愈、经济负担、觉得精神病丢人、失去治疗信心、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得不降低等;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之后其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护理前其焦虑评分为 (58.27±10.27) , 护理后焦虑评分为 (28.37±5.36) , 另外55例陪护家长的焦虑评分为 (17.29±3.59)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住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 陪护家长往往会因为对患儿病情的担心、害怕无力支付治疗费用等多种因素而出现焦虑状况, 尤其是对于心理科儿童。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宋丽妹、唐吉荣等通过研究表明, 心理科住院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如果陪护家长的焦虑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则很容易在与医护人员接触过程中存在抵触心理, 甚至出现矛盾而引发医疗纠纷事件, 不仅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对医疗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掌握陪护家长产生焦虑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医疗工作开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的方式, 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家长陪护期间出现焦虑情绪共计95例, 占总数的59.38%, 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患儿疾病无法治愈、经济负担、觉得精神病丢人、失去治疗信心等;通过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之后其焦虑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由此表明, 儿童心理科住院患儿陪护家长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出现焦虑状况, 对陪护家长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其焦虑状况,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玲, 黄亚娟, 俞巧娣.住院儿童家长焦虑状况调查及分析[J].柳州医学, 2010, 23 (3) :105-110.

[2]孔丽萍.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 2012.

[3]李丹, 刘明翔, 彭夏碧, 等.残疾孩子家长状态焦虑与生存质量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2 (2) :230-232.

家长陪护 篇2

(病人或家属填写)

1、你请的陪护对你饮食照顾、大小便、呼唤时处理周到吗?

A、周到、B、不周到

2、在你觉得你的头发、皮肤、床铺、脚脏的时候,提出需要清洁的时候,按你的要求清洁了吗?

A、清洁了B、没有清洁

3、你需要外出病房检查时,你的陪护随时都在你身边随时接送吗?

A、是B、不是

4、你请的陪护有事耽误离开病房,取得你的同意了吗?安排替代人员了吗?耽误时间长吗?

A同意了、安排了、不长B、没同意、没安排人员、时间长

5、陪护人员为了不影响自己休息,你夜间需要喝水却不给你提供

A、没有B、有

6、陪护是否私下要求提高陪护收费?

A、没有B、有

7、你对你的陪护工作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8、你对陪护工作还有其他意见吗?

A、没有B、有(请填写:

病人/家属:

(医护人员填写)

1、陪护所管病人的床单元整洁吗?

A、整洁B、不整洁

2、陪护人员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安排吗?

A、接受B、不接受

3、陪伴人员与医护人员、病人、家属之间发生争吵了吗?

A、没发生B、发生了

4、陪护人员离开病人得到病人(家属)的允许,安排好代替人员后,告诉医务人员了吗?

A、告诉了B、没有

5、陪护人员的言行有损医院形象、影响医院与合作单位、病人的关系,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了吗?

A、没有B、有

6、陪护人员有挪用科室物品、不爱护医院公物、浪费水电行为吗?

A、有B、没有

7、陪护人员为了不影响自己休息,有擅自调节病人输氧、输液速度的行为吗?

A、没有B、有

8、陪护所护理的病人有跌倒、皮肤压疮、烫伤事件出现吗?

A、没有B、有

9、陪护价格有不按照医院(医务人员)指导价格,随时自行涨价的行为吗?

A、没有B、有

10、陪护人员有干私活或将家里物品带入医院进行清洗的现象吗?

A、没有B、有

一人住院,全家陪护 篇3

要过年了,来自山东的张先生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

他家老爷子患有脑血栓,还患上了前列腺疾病,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老爷子每天过了半夜频繁小便,每隔一小时就解一次。张先生睡眠不好,在家需要吃药才能入睡。在医院陪护父亲没过3天,后半夜坐在凳子上就能睡着,叫都叫不醒。后来,张先生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绳一头拴在老人的手腕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手腕上,这样老人有事就可以马上叫醒他。老人说,每拽一次绳,心里就一哆嗦,儿子累啊,可实在是没辙啊!

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附近,总有一些人举着牌子招揽生意,2人间、3人间甚至有8人间,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陪护肿瘤病人的家属是他们的主要客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都住着陪护病人的家属。

在我国,“一人生病,全家受累;一人住院,全家陪护”的现象很普遍。与其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如说是迫不得已。一般来说,医院都不负责患者的基本生活护理,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洗头洗脚、大小便、翻身这样的生活护理,要么由家属完成,要么由护工完成。

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患者生病住院,康复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专业的照料。许多患者家属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到医院陪床。北京李女士的父亲因偏瘫住进了医院,她和丈夫都要上班,无法长时间照顾父亲,只好请了护工。令李女士没想到的是,护工居然连起码的医学常识都没有,在为偏瘫父亲翻身的时候,由于操作手法不到位,她父亲从床上滚落下来,造成腿骨扭伤。

“护士不能照料生活,而护工又很难找到专业的,真让人发愁。如果能有护士帮忙照看,我们就能省心不少!”李女士感叹道。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陈晓红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都是实行无陪护病房,护士与病人可以开展一对一服务,根本不用家属操心。让没有受过护理教育和训练的人护理患者,在这些国家是不可思议的事、不能被允许的,一些国家在法律上明文禁止。

“嘟嘟嘟……3床患者的液体没有了。”

“嘟嘟嘟……5床的患者腹痛,快来看看。”

只要是住過医院的患者,对此都不会陌生。在医院无论是在哪个科室住院,护理站的呼叫器响起来,护士才赶到病房。

护理难,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医院的护理人员不足。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1978年,卫生部编制“综合医院人员草案”,提出床护比为1∶0.4。此后30余年,这一数据始终未变。即使是这一标准,目前在大城市的很多三甲医院,也不能完全达到。从医护比来看,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执业(助理)医师为220.5万人,注册护士184.1万人。世界银行《1993世界发展状况》中提出,医护比为1∶2至1∶4。照此计算,我国护士配置缺口超过200万人。从千人口护士拥有量看,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只有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在1以下。2009年,我国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39人。

护士人手少,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护士的管理使用上,很多医院存在不少问题。打针的、发药的、量体温的,有时一下子来六七个护士。等病人需要的时候,连护士的影也看不见。

陈晓红说,非护理人员护理患者与经济发达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关键是管理理念和护理模式问题。目前,我国护理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打针的只管打针,发药的只管发药, 护士没有以患者为中心。

责任制护理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国外兴起,但我国在推广中一直流于形式,常常是把患者分给护士。陈晓红说,病房门口挂着责任护士的名字,但患者和护士互不相识,责任护士的责任没明确,患者有问题找不到护士,医师有问题不知道联系谁,临床护理工作的状态是名为责任制护理,实为功能制护理。我国的护理模式从本质上还停留在流水线式的以护士为中心的分工护理。

2010年,卫生部开始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截至2010年底,全国1251所三级医院启动了优质护理病房9646个,93所三级医院全院病区全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在医院的医疗服务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直接、最连续、最密切、最广泛。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服务医改大局的需要,不仅直接影响着患者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而且关系到医疗行业和医院服务面貌的改变。

“老年陪护中心”有需求 篇4

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人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也日趋严重。虽然很多子女会尽心尽力地去照顾老人,但他们还必须同时顾及自己的工作。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将来他们面临的是四位老人需一对夫妇去照顾的情形,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从精力上和能力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办个“老年陪护中心”是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的。

陪护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帮助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整理房间,陪他们读书、读报、看电视、聊天解闷,以及卧病在床的老人的护理等等。护理中心的地址最好选在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区内或附近。

投资分析

1、20平方米的房屋做办公场所,月租金600元左右。

2、购买办公用品及桌、椅两套,需要费用1000元,安装请求陪护热线电话一部。

3、申请营业执照等手续1200元;

4、简单装修办公场地需3000元;

5、招聘陪护人员10人,月工资600元;

综上,总投资12000元左右便可开业。

效益分析

陪伴护理一般有3中形式:全天候24小时,半天12小时。钟点服务随叫随到。收费标准为全天60元,半天40元,钟点每小时5元。按每位护理员每天工作8小时,每位每天收益40元计,则10位员工每天收入为400元,每月收益12000元,10位护理员每年总工资72000元,年可获纯利57000元左右,月平均收益为4750元左右,投资回收期3个月。

营销建议

不妨开一家“老年陪护中心” 篇5

市场前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00年我国的老年人有1.32亿,约占那时人口的10.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人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瘫痪、老年性痴呆以及晚期癌症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也日趋严重。虽然很多子女会尽心尽力地去照顾老人,但他们还必须同时顾及自己的工作。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将来他们面临的是四位老人需一对夫妇去照顾的情形,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从精力上和能力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办个“老年陪护中心”是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的。

服务内容

陪护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帮助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整理房间,陪他们读书、读报、看电视、聊天解闷,以及卧病在床的老人的护理等等。护理中心的地址最好选在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区内或附近。

投资分析

1、20平方米的房屋做办公场所,月租金600元左右。

2、购买办公用品及桌、椅两套,需要费用1000元,安装请求陪护热线电话一部。

3、申请营业执照等手续1200元;

家长陪护 篇6

作者简介:

王洪丽, 女, 研究生学历, 硕士,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参与过多项社会管理类项目研究, 长期从事社会管理和标准化咨询和培训, 操作经验丰富, 作风严谨务实, 注重实效。研究领域涉及企业管理、标准化、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工会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 主编教材3部, 曾赴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和交流, 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过咨询培训服务。

“一人住院, 全家受累”, 这种经历不少人都有切身的体会。一旦患病需要住院, 短则三五天, 病重的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在全国范围内, 医院护士的严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大多数医院为非营利性医院, 但是其遵循的还是企业运作模式, 这使得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考虑人力成本的问题。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 综合医院病房的床位与护士比例不得小于1:0.4, 而卫生部的调查显示, 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为1:0.33, 最低仅为1:0.26, 在这种前提下, 许多护士只能应付日常工作, 而对患者的起居则无暇顾及。患者住院, 家属陪护是多年来医院和患者都认可的事实, 但就目前社会模式来看, 大多数住院患者的家属要上班, 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陪护, 医院陪护这一行业的出现, 为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也对医院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护理的认识及重视也日益加深, 家中有病人, 很多时候是“心有余, 而力不足”, 对医院陪护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某市专业陪护机构的市场调查显示, 医院陪护市场陪护人员缺口较大。尤其是每年进入冬季, 住院病人增多, 陪护人员市场缺口就达1 500余人。平日病人住院, 也存在300人~500人的陪护缺口。一方面是陪护人员难找, 另一方面广为患者诟病的是, 许多陪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医院陪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医院陪护工作的复杂和琐碎, 要求陪护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这对医院陪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标准背景

医院陪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减少了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 同时他们的存在使得医学护理人员能够从患者的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中解脱出来, 客观上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 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 了解患者的需求, 能更及时地给予治疗和护理,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陪护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陪护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村或城市闲散劳动力, 调查显示, 护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初中以下占58.8%。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陪护服务质量较差;未经正规培训的陪护人员不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 个别纪律性差, 不遵守病房的规章制度, 干扰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增加了病房管理的难度。

2. 缺乏医务知识和护理技能

医院陪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 医院陪护人员多数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和背景了解不够, 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务知识培训, 缺乏健康、安全方面的常识, 在护理方面不够专业, 缺乏必备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没有消毒隔离的概念, 有时会造成病人病情加重, 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医院陪护人员为患者家属雇请, 与医院并无直接的经济和法律关系, 一旦产生纠纷, 医方、患方和陪护人员的责任难以分清。

3.医院陪护市场不规范

一方面, 医院陪护人员多由家政服务公司组织起来培训并管理, 各家政服务公司的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家政服务公司的管理并不严格。同时通过调查中发现, 许多家政服务公司只是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 并未与陪护人员建立规范的用工关系。造成陪护人员流动性大, 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 陪护市场服务没有统一标准, 收费也没统一标准, 甚至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 如何规范医院护理工作, 促进陪护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减少陪护服务纠纷, 成为政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 政府除了加强对医院陪护服务行业的管理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外, 部分省市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标准, 尝试用标准化手段, 引导家政服务公司对陪护人员采取统一领导, 统一管理制度, 督促陪护人员和患者双方签订陪护服务合同,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并实行服务质量监控, 化解医院陪护管理难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标准内容解读

GB/T 28917-2012《医院陪护服务基本要求》标准包含医院陪护服务的定义、服务人员的任职资格、服务内容、星级服务员的评定要求、服务管理等,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标准明确了医院陪护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结果等具体要求, 建立医院陪护人员的上岗及培训机制, 明确陪护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技能、知识和经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是本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规范服务质量的最起码要求。标准中既规定了医院陪护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基本条件, 也对不同级别的服务人员提出了具体的任职资格、技能要求。

标准实施中需要说明的几点地方:

(1) 针对目前家政服务公司大多为中介机构的具体情况, 该标准有意将家政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做了模糊处理, 没有对家政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做更具体的要求, 以便适应于行业的发展现状;

(2) 标准对医院陪护服务内容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从而有助于消费者明确医院陪护与医疗护理的区别;

(3) 由于医院陪护服务的特殊性, 标准对安全与应急、环境保护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4) 医院陪护服务对象既包括病人本身, 也包括病人家庭及家庭成员, 因此, 标准对医院陪护服务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并专门要求医院陪护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提前策划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标准实施的意义

GB/T 28917-2012《医院陪护服务基本要求》标准的发布实施, 对医院陪护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提高顾客满意度

标准详细列出了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要求, 将使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 消费者明白消费, 同时也为消费者监督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维护消费者、服务人员、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2. 促进政府进行有效监管

通过标准的实施, 有助于提高各地政府对医院陪护行业的重视程度, 对家政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方法以及服务质量管理进行规范, 为政府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3.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规范医院陪护行业发展

标准中的条款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市场的准入条件, 标准的出台, 将极大的规范从事医院陪护服务的家政服务公司, 促使其提高家政服务水平和质量, 从而规范医院陪护服务市场, 引导服务企业进入良性竞争, 形成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

医院陪护服务是一个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行业, 只有通过标准化, 加强行业知识技能培训, 才能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医院陪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才能规范医院陪护服务行业的发展。

《医院陪护服务基本要求》标准的出台, 将是医院陪护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医院陪护业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对住院患者陪护管理的探讨 篇7

关键词:住院,陪护管理

医院的管理系统工程复杂且重要。住院病人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房管理的一大难题, 在一般情况下, 家属陪护或请护工陪护是目前医患双方普遍采取的一种陪护方式。需要长期陪护的住院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和重病患者, 有条件的家庭往往由家属陪护, 但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和社会竞争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家庭很难抽出专人长期照顾病人, 只能出资到社会上雇人来陪护。这些人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 没有受过护理训练, 不仅陪护水平低, 而且也难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 部分陪护人员不遵守病房的规章制度, 如私自用电煮饭, 给医院造成安全隐患;在病房喝酒、深夜看电视、影响病人休息;私藏被服、用医院开水洗衣物、开空调不关门窗等占用、浪费医院的资源。甚至有聚众赌“六合彩”等违法行为, 有的医院还出现陪护人员殴打医院配餐员的事件……所有这些, 严重干扰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影响医护质量和医院的声誉。

1 具体实施方法

1.1 规范陪护用人制度

由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 (例如设立陪护管理科) , 统一招聘人员, 统筹安排岗位。由陪护管理处按照一定的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陪护。由于临床陪护的工作较特殊, 所以招聘中尤应注意倾向于那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如初中文化水平以上) 年纪较轻、体健和能吃苦的人员。经陪护管理处面试、岗前培训, 试用合格后上岗。上岗后统一着装、佩戴胸牌以增强责任意识, 做好陪护工作。

对于陪护人员, 应当按照医院总体要求, 根据各病区对陪护的需要, 统一调度安排, 制定陪护流程, 流程包括:病人或家属向护士站提出要求→护士填写陪护申请单 (包括病人基本情况、病情诊断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病人或家属的意见、护士意见等) →陪护管理处审核后安排陪护人员→病人 (或家属) 、陪护人员、陪护管理处签订陪护协议→实施陪护。

1.2 对陪护人员实行职业化教育, 针对其工作特点进行专业化管理

陪护人员工作特殊, 常常需要24h吃住在病房, 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病人的生活护理, 如擦身、翻身、叩背、洗头、洗脸、剪指甲、喂食、协助大小便等等。同时, 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接送病人检查、治疗, 并保证其安全, 还应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向医护人员汇报[1]。由于陪护工作繁琐、辛苦, 工作时间长, 一段时间后往往易出现责任心减退、工作不认真的情况, 因此, 由所在科室护士参与陪护人员的监管也极为重要[2]。

1.3 明确奖惩措施

对陪护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陪护过程中及陪护结束后, 陪护管理处还应当到病人或护士中间进行用工情况反馈, 奖罚分明, 以利于监管。

陪护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做到经常性巡视病房, 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陪护人员的满意度, 合格者继续留用, 不合格者辞退, 优秀者树为榜样并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 甚至可以根据陪护人员的工作年限、服务质量等将陪护人员分为若干级别, 按不同级别取酬。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纠纷及投诉问题, 应由陪护管理部门及时协调处理。

1.4 医院应定期组织陪护人员进行体检和健康教育

一方面, 体现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 避免交叉感染。总之, 要做好陪护人员的管理, 处理好与陪护人员的关系, 建立医疗和陪护沟通渠道, 提高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满意度, 从深层次上实施护理服务, 使他们信赖医院, 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 对陪护人员专业管理的好处

2.1 使病区管理更为有效

由于实施患者陪护统一管理, 浪费水电现象以及一些陪护人员不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现象得以解决。

2.2 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实行陪护统一管理, 患者及家属不再因到处找合适且可靠的陪护而犯愁。实行陪护统一管理, 也规范了陪护人员的收费标准, 避免因费用问题导致双方发生争执而影响陪护质量。

2.3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

实施陪护统一管理后, 陪护人员不但承担陪护工作, 还可从事一些非专业、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 如翻身、按摩等, 还可根据患者情况提醒患者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和适宜体位, 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 这样,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护士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病情, 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还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分析、总结护理经验, 有更多的时间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3 讨论

病房陪护水平的高低, 会影响医护方案的实施, 进而影响病人的康复。不经过相应的卫生知识培训的陪护人员, 即使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 却有时好心办坏事, 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没有专业部门的管理, 人员多秩序乱的现象得不到改善, 这会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病房陪护问题也是医院病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鉴于目前我国的医疗条件和国情, 实行陪护的统一管理是目前医院解决陪护多、陪护管理复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礼义, 宋乐平, 刘翠兰.住院患者陪护医院统一管理的实施与评价[J].医院管理论坛, 2007, 3 (125) :59~61.

陪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篇8

关键词:护工,统一管理,培训

陪护是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自然产生的。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老年化的加剧,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对陪护工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陪护工作已成了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由于陪护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给有秩序的医院工作环境造成了影响[1], 因此, 有必要对陪护工实施统一管理。2006年6月以来, 我院对陪护工采取了统一管理、加强培训等措施, 提高了陪护工的职业素质和陪护服务质量。现将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现有登记在册的陪护工64人, 其中男14人, 女50人;主要来自四川、湖北的农村;年龄30岁~61岁, 其中40岁~50岁者占70%, 小学文化以下者占75%。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陪护工自身存在的不足

陪护工普遍存在来源复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素质欠佳、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工作性质具有短期性、变动性。缺乏相关的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知识, 无菌、消毒隔离观念淡薄, 不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 个别纪律性差, 缺乏责任感及服务意识。

2.2 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工作会造成病区空气的污染, 破坏了病区的整洁卫生[2], 故陪护工作在院内感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陪护工在陪护工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接触, 极易形成交叉感染。有些陪护工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无形中增加了被陪护病人的二重感染的几率。

2.3 影响了病房的正常秩序, 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由于陪护工多数是个体从业, 没有经过正规的单位组织考查审核, 无完整的档案管理, 不了解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个别人员纪律性差, 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现象频频发生, 影响了病房的正常秩序。另外, 陪护工作主要是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 工作对象是社会群体中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看似简单的陪护工作包含着很多人文、技术的因素, 会给病人健康带来一定直接或潜在的风险, 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而一旦出现陪护事故, 病人家属索赔时找不到主体, 医院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2.4 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 影响了护理群体的形象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方位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其中包括生活护理、情感的沟通, 但由于护理人员不足, 目前护理的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护理, 往往忽略了生活护理, 使部分护士不再注重病人的生活需要, 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亲自或指导陪护工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这明显违背了南丁格尔创建护理的初衷, 无护士指导的陪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护士的职能, 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陪护工也是护理队伍的一部分, 其形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护理群体和护理职业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

3 对策

3.1 统一管理

目前医院陪护工管理尚未被正式纳入医院的整体管理体系内, 大多数医院的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有的医院属护理部主管, 有的由医院后勤部门管理, 有的在尝试与陪护公司合作。统一管理, 统一安排工作, 统一收费标准对规范陪护工的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院目前管理陪护工采取的是护理部→责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负责制。病人或其家属提出陪护要求→病区护长同意→填写陪护服务通知单→责任护士长安排→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督。陪护工接受工作后由责任护士介绍病人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我们制定了陪护工管理制度, 明确陪护工作的职责范围, 建立了陪护工个人档案, 记录陪护工个人信息和培训记录, 收取陪护工按金, 制定统一的陪护收费标准, 实行定期体检, 办证上岗, 根据病人需要统一安排工作, 使陪护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护士长经常巡查陪护工的工作情况, 及时了解病人、家属对陪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协调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了解各科室对陪护工作的满意度, 在整体上提高了陪护质量。每月实行1次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 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陪护工, 给予警告批评、扣罚按金、停工等处理;对陪护工作扎实、服务周到、技术熟练受到好评的陪护工, 优先安排工作。通过制度管理, 统一安排工作, 使陪护工工作的积极热心度提高, 工作表现差的有失业的危机感, 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2 加强培训

3.2.1 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陪护工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消毒隔离知识等培训, 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同时也加强了陪护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2 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培训

加强陪护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加强行为规范、文明用语教育, 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3.2.3 沟通技巧培训

病人及家属都喜欢善解人意的陪护工, 这要求陪护工需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了解病人的病因、病史、嗜好、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使陪护工作得心应手, 因此, 我们还对陪护工进行一些关于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3.2.4 做好陪护工作前的个别培训、特殊培训和专科培训

由于病人的病情是多样化的, 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护理要求, 不同的专科有不同的特色, 因此, 我们对陪护工还要做好陪护工作前的个别培训、特殊培训和专科培训。病人家属提出聘用陪护, 我们根据病人的需要、疾病特点、特殊要求对陪护工进行讲解示范, 如骨折病人的特殊体位及搬运和被动锻炼的方法, 老、瘦、弱、长期卧床病人的局部按摩、翻身、叩背, 鼻饲饮食病人的饮食护理, 留置各种导管病人的生活护理方法等。

3.3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目前, 医院护士的严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许多护士只能应付日常的护理工作, 对病人的起居无暇顾及, 这是陪护工出现的最直接原因。而陪护工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 使得对这个越来越社会化的人群管理成了难题。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清陪护的工作职责、作用及意义, 了解陪护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次还要看到陪护不仅仅是社会化劳动, 更是护理整体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士要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和陪护的职责, 指导和检查陪护工进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从思想上认识陪护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共同做好病人的全方位护理。只有全员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才能为陪护实施统一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4 稳定陪护队伍

陪护工作既繁重又辛苦, 我们要为陪护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关心每个陪护工的生活和健康, 了解陪护工的心理,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 使他们能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这有助于陪护队伍的稳定。

4 结果

自2006年6月以来对我院陪护工实施统一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院每月1次的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对陪护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从实施管理后第1年的年均85%上升到第2年的年均97%第二年收到表扬信23封, 受表扬人次达52次, 占陪护工人数的80%。

5 小结

统一管理和培训医院陪护工, 既方便了病人家属, 让病人获得了更好的服务, 又便于病区管理, 从而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喻茂娟, 黄德远, 李杰, 等.贵阳市某三甲医院陪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7, 6 (5) :26.

社区服务中心陪护工管理方法探讨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服务中心开设老年护理病床90张, 共有陪护工23名, 男3名, 女20名;年龄40岁~55岁;外地人员20名, 本地人员3名;文化程度:高中3名, 初中14名, 小学及文盲6名;3名从事过护工工作。

1.2 管理方法

1.2.1 组织结构

由护工公司统一管理, 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护工管理办公室, 公司派1名督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护理部定期对护工业务培训, 质量检查, 院部负责协调工作。

1.2.2 健全制度, 实行规范管理

护工公司根据医院总体要求结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制订《陪护工管理制度》《陪护工工作职责》《陪护价格、标准及范围》《陪护工作检查标准》等制度, 使陪护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并将有关内容在护工管理办公室公示, 请病人及家属监督。

1.2.3 岗前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

由护理部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 并指派科室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作为培训老师, 对新录用的护工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采用理论学习和跟班见习相结合, 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沟通交流的技巧、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病人生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如使病人舒适的口腔、头发、皮肤护理的方法、病人进餐时的正确体位、整理床单位及铺床法、便器正确使用、翻身叩背法、正确搬运病人、上下轮椅法、热水袋的使用法等[2]。由于陪护工文化程度较低, 接受能力有限, 培训过程应简单易懂, 以实际操作应用为主。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 继续采取追踪床旁培训, 每月进行1次大课培训, 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学, 科室护士长、护士专科指导相结合等多途径培训方式, 不断提高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满足陪护工作的需求。

1.2.4 安全教育, 确保服务质量

确保安全是陪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陪护质量的保证[3]。由于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病人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 安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制订了“住院病人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院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等制度及措施。通过看警示片、个案的讲解, 宣传病区水、电的管理要求及防火、防盗等安全须知, 让护工牢固树立安全服务意识。定期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 让其明白护工不能做护士的工作, 如拔输液管、调整输液速度、为病人吸痰等, 同时还要求护工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给病人以温暖, 经常与病人谈心, 及时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向医生、护士汇报。

1.2.5 加强自我保护,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陪护工生活、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病房, 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 如果无自我保护意识, 不仅无法履行职责, 反而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4]。为提高陪护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防止交叉感染, 我们定期组织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教会护工正确的洗手方法, 戴口罩和手套的重要性, 为病人每完成一次生活护理操作后都必须洗手, 教会护工识别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并进行正确归类。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应经常开窗通风, 使空气流通。公司还对每位陪护人员上岗前体检及组织每年1次的定期体检, 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2.6 定期检查, 提高服务质量

督导员每天检查, 指导陪护工作, 包括仪容仪表、服务态度、陪护质量, 了解病人及家属对陪护工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早处理, 防止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部每月检查陪护工作, 采取床旁抽查、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考核陪护的工作质量, 将考核结果交与护工管理处并与工资挂钩。护工管理处每月召开1次例会, 总结1个月来的工作情况, 表扬先进, 对不足的进行整改,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更好地服务病人。

1.2.7 人文关怀, 稳定陪护队伍

陪护工大多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较为困难, 他们又远离家庭、子女、思想及负担较重, 管理者应尊重陪护人员, 把他们视为医院中的一员, 应真诚关心爱护他们,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提供倾诉的机会, 及时调节员工间的矛盾, 公司通过为员工办理综合保险、提供免费就餐、为员工过节、生病看望员工等团结及鼓励员工。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工作, 从而稳定陪护队伍。

2 结果

经过对陪护工统一管理和培训, 收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率在95%以上, 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从5%下降到1%,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 讨论

3.1 加强知识培训是统一管理的基础[5]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病人对医院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陪护服务的对象是病人, 不同于简单的保姆工作。通过培训, 使陪护明确工作职责, 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能, 才能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因此, 加强知识培训是统一管理的基础。

3.2 加强安全教育是陪护质量的根本保证

通过对陪护工职业规范、安全教育、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提高安全陪护意识。如为防止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 护工会为病人拉好床栏、病人改变体位时会遵守“三步曲” (坐起30 s、站立30 s、再行走) , 减少了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病人前后注意手卫生, 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提高了陪护质量, 确保了护理安全。因此, 加强安全教育是陪护质量的根本保证。

3.3 规范的陪护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目前, 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陪护工已经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群体。陪护工良好的言行、优质的服务, 将会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6]。家属及病人雇到合格的护工, 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护工承担了部分非专业、非技术性工作, 使生活护理更好地落到实处, 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又可使护士有时间深入病房, 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因此, 规范的陪护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

随着社区护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 就医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 陪护工已经成为社区医院不可缺少的一员, 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护工, 承担了护理中部分非专业、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工作, 不仅解决了病人和家属的后顾之忧, 还缓解了由于护士不足造成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社区服务中心,陪护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小方, 李武平.住院病人对专职陪护需求的调查[J].现代护理, 2004, 10 (1) :15-16.

[2]金技丽, 张秀华, 胡霞.专业陪护队伍的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2) :49-50.

[3]米继民, 凌云霞, 杨顺秋.浅谈医院陪护中心的管理与实践[J].西南国防医药, 2007, 17 (4) :484-485.

[4]张小玉, 刘翠玉, 郑立.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与规范化管理[J].现代护理, 2005, 1118 (10) :800.

[5]朱恺, 张武军.医院陪护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现代医院, 2008, 8 (3) :138.

心理陪护师“色情”临界之惑 篇10

背景

上海设“注册心理陪护师”引争议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2010年2月16日发布消息,该市将诞生3种新职业,分别是“注册婚姻辅导师”、“注册心理陪护师”和“注册员工援助师”。其中,“注册心理陪护师”是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业心理知识,“登堂入室”陪伴在老人、儿童、患病者以及临危者等人士身边,以心理沟通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心灵护理。

“是创建了一种新职业,还是继续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的问世引来了不小的争议。由于这是我国长期以来限制发展的职业,解禁后如何加以规范与监管,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资格

“陪聊”须通过专业考核

“注册心理陪护师”的工作方式是陪聊,但与一般意义上的陪聊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是一项结合了护士的医学护理与心理咨询师的精神慰藉于一体的新型工作。要想获得“注册心理陪护师”的从业资格,必须通过400课时的专业学习与考核,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危机干预理论与技巧、心理陪护技能操作等。

从表面上看,“注册心理陪护师”像以前的“陪聊”服务一样,都是私密的聊天沟通,但本质上却不同。按职业定位来说,“注册心理陪护师”是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业心理知识,陪伴在接受服务人士的身边,为他们提供心灵护理。

从服务对象上来看,“心理陪护师”针对的是老人、儿童、患者以及临危者等人群,而这些人一般不会寻求色情服务。就拿老人来说,子女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交流,在老人物质生活无忧之后,凸显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孤独以及渴求交流而无法满足的无奈。新增的“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正是解决了“精神养老”的困境。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如何让老人的身心得到安慰,这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儿童、病人和亟须临终关怀的临危者身上。

质疑

陪聊:到底能走多远

从业人员够专业吗?

对“心理陪护师”的专业性,有关业内人士也提出质疑。上海某知名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严肃高深的科学,从业人员需要相当高的专业修养,“如果只是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获得注册认证,这种以速成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足够专业?”该负责人并不讳言自己的担心,“心理咨询看似简单,其实是个高风险行业。比如我们常常遇到有偏执、情感障碍等心理问题的人,不当的陪护往往会适得其反。”另外,这位负责人还建议,应对“心理陪护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考核,“我都不知道对我进行心理陪护的人自己是不是曾经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这就太可怕了。”

变相发展了色情业?

“心理陪护师”所从事的是“登堂入室”的一对一服务,对这种是极富私密性质的“陪”,不少人开始质疑——会不会变相发展了色情业?

不可否认,这种质疑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近年来,一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一些挂着情感陪护“羊头”、卖色情“狗肉”的“陪聊公司”,一些“三陪小姐”改头换面成了“陪聊女”,承诺只要付钱就可陪顾客做任何事情。对此,工商部门对开办“陪聊公司”的申请是不予审批的。但即使是处于地下状态,这样的“公司”仍然存在,并且,由于这些“公司”打的是“精神陪护”、“情感陪护”等招牌,这些本来洋溢着人文关怀的美好词汇,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污染,甚至让人条件反射地想到了色情业,以至于好好的“心理陪护师”也被往“特殊行业”上联想。

在巧立名目赚钱?

除了对“心理陪护师”这一新职业的“专业性”保留态度外,不少人还有另外的质疑。“总觉得这有点儿像是为了赢利而巧立名目,一个新职业的诞生,从报名到培训再到注册,费用可能不小。”而学成之后,由于心理咨询收费向来不菲,冠以“心理”名义的陪护价格,将来又该如何定价?业内人士担心高收入会导致许多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贸然入行,造成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

揭秘

揭开面纱 心理陪护陪什么

走入内心,温暖冰山一角

上海市建国西路某写字楼内的心理咨询室,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白骨精”坐了下来,她整个身体都是紧绷着的,目光冷漠而又充满了警惕。

心理陪护师樊漓云轻轻掩上了房门,给对方递上了一杯温水。在进入房间前,她实际上已经观察了对方一阵子。对于每一个已经走进房间的人,她都有信心撬开他们紧闭的心扉。果真,“白骨精”谈起了自己的单亲家庭,母亲对她非常挑剔,并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不许化妆,不许穿鲜艳的衣服。每当取得好的成绩,母亲都不会夸奖,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白骨精”充满了挫败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也永远无法对自己满意。30多岁的年龄,3次恋爱统统失败,因为没有人能忍受她的情绪、她的愤怒。

樊漓云说,在咨询过程中,她了解到“白骨精”的愤怒主要是来自成长过程中母亲带给她不断的否定和指责。在经过6次咨询聊天后,她终于提高了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能力以及处理自己突发情绪的一些方法。同时,她也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试着去了解别人错误产生的原因,并给予同事和下属支持。“白骨精”在新年传来了好消息:她要结婚了。

把客户当朋友

实际上身处危机当中的婚姻双方和外来入侵者,都不可能仅凭“心理陪护师”的三言两语就立即欢声笑语化解干戈。在争斗当中,人性的恶劣也会展现无遗。

一个倾诉者遭遇了家庭危机,对方的心理等各方面陷入了不可承受的痛苦当中。“这些身处漩涡当中的客户,不仅是‘病人’或者是客户,你一定要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建立信心,给予希望,再赋予力量。”在考察一段段的婚姻当中,陪护师明丽发现很多妻子也有很多未注意的事项,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丈夫、漠视了婚姻的维系。“有一次我陪一个高薪的女强人去买了几万元的衣服,她对自己的外貌一重视,丈夫也马上注意到了。而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代表妻子对丈夫的一种尊重。”

充满人生智慧的家庭挽救者

“去把他们搅黄,她(指对方老婆)给你1万元的咨询费,我就给你3万元的咨询费。”现实生活中的“小三”越来越猖獗,陪护师明丽经常会接到类似的挑衅电话。

明丽自从从事心理陪护这一职业以来,她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脑袋也是时刻停不下来,甚至在梦中也在想着如何解决某个纠结的案子。

“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供‘心理陪护师’套用。如果是普通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别人也就不需要来向我们求助了。”找上明丽的婚姻家庭,往往都是已经陷入了“癌症晚期”的家庭。

“要求去搅黄合法家庭的这样的事情,无论多少钱,我们都不会接的。这首先是‘心理陪护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明丽接案子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要保护合法家庭。实际上,几乎每一个有第三者出现的婚姻危机,明丽都往往需要亲自与三方接触,才能解决这一个家庭的问题。

语言的威慑力,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在恰当的时机给三方巧妙的点拨等等,明丽的工作充满了压力和挑战。“不要在那个男人身上浪费精力了,你看你都浪费了两年时间了,再耗下去不是连自己青春的尾巴都抓不住了。”明丽经常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劝告对方“该放手时就放手”。

而对于在夫妻关系和情感危机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妻子,明丽会鼓励她们“该出手时应出手,要主动去改善夫妻关系,要去掌握婚姻关系的主动权,人生不要轻言放弃。”

为空巢老人“精神养老”

“我们很早就开始尝试拓展心理陪护业务,原来怕外界有疑议,一直只做不说。”作为重庆市某心理咨询所的创办者,27岁的陈起宏拥有高级“心理陪护师”资格,至今已有5年从业经历。陈起宏说,去年初她认定心理陪护这一服务“空缺”将大有可为,于是决心搏一把。

从去年初至今,陈起宏他们已为11位男性、5位女性,共16位老人提供了心理陪护服务,其中9位是“空巢老人”。包括陈起宏自己在内的5名“心理陪护师”上门服务,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针对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寻找快乐、消除寂莫,完全和色情无关。

陈起宏说,16名老人中,有9人是因他们的子女常年没在老人身边而心生愧疚,才花钱请“心理陪护师”为父母作心理疏导的。“我们是协商收费,1小时几十元到200元不等。”陈起宏称,16名老人的家庭条件大多较好,不少老人的子女是公务员或商人,很少有人在收费上讨价还价。

钟老太两年前失去老伴,孝顺的儿子和媳妇为了让母亲晚年享清福,特地从湖南老家把她接到重庆来,没想到这享福却成了享受孤独。钟老太原来在农村养成的习惯,一下子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尤其是在老家的时候,钟老太最喜欢和邻居们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聊天,日子过得很开心。可自从来城里后,她住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足不出户,邻居之间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儿子、儿媳忙工作,孙子上学住校……原本爱说爱笑的钟老太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起来。陈起宏他们接到老人的女儿的请托后,找到老人“陪聊”,钟老太开始显得有些抗拒,但后来终于向他们敞开了心扉,倾诉了她心中的苦闷。

陈起宏说,他们在“陪聊”中,还曾教一位退休教师陈老太学会了上网聊天等自我解闷的方法,让老人慢慢从封闭中走了出来。“老人两个月后才知道我们陪她聊天是她女儿付了费的。”陈起宏说,老人知道后很感动,如今生活得很幸福。

部分休学儿童被“陪聊”

在上海市杨浦区有近30个因非正常原因休学的初中生已经迎来了一批“陪聊叔叔阿姨”。

“非正常原因”包括逃学、网瘾、交友不慎等,而“陪聊”的有该区的社工、二级“心理陪护师”等专业人士,每3个专业人士负责两个孩子的陪聊沟通、家庭探访等。这一项目是由区妇联和区教育局青保办、工读学校共同发起的。

小景(化名)的父母一年前开始闹离婚,造成他多次逃学,有时住到同学家,有时露宿街头,不愿回到学校的他眼下被母亲关在家里。小景的母亲对“心理陪护师”说,儿子现在根本不和自己沟通,也没朋友,怕他在家里闷下去出事,但放出去更不放心,如果能有专业人士陪着儿子聊聊天,用轻松的方式开启儿子的心门,把他从弯路上拉回来就好了。像小景这样的孩子为数不少,“心理陪护师”的作用不可或缺。

声音

“陪聊”职业化是社会需求

心理亚健康亟待关注(社会学专家冯桂林)

针对老人、儿童、患者以及临危者等人群开展陪聊服务,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合理性。田园式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解体,加之城市生活领域不断扩展,新的需求就会不断出现,这就会带来新职业的出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理亚健康也逐渐显现。其实,在欧美、日本等地早就出现此类职业,从业人员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聊天话题也相当广泛,以此来排遣因年龄或身体等原因带来的寂寞,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陪聊”市场发展空间大(人才公司总经理安国平)

“心理陪护师”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空巢老人、独生子女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需要有人来与他们沟通,来排解他们的孤独,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很大,他们也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出口。因此,“心理陪护师”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注册心理陪护师”这一职业在国外早就盛行了,通常叫做“情感陪护”或“心理诊所”,属于家政服务的一项内容。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率先出现这种新的职业,在意料之中;同时,这也是一个预告信号,许多有志于该职业的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提前制定适应本地的职业规划。

担忧影响家庭和谐(江女士)

毫无疑问,“注册心理陪护师”可以帮人解决心理问题,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其中,“三陪女”可能借机变身“陪聊女”,尤其让人担心。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大,找个“心理陪护师”进行心理方面的治疗是正常的,但是时间长了可能会影响家庭和谐。“陪聊这个东西,时间长了会很麻烦。如果老公有话只对‘陪聊者’说,老婆会怎么想?”

陪聊师≠“陪聊小姐”(社会学教授罗教)

“注册心理陪护师”的出现是社会需要的反映,这意味着,把对老人、儿童等人群的陪护上升到心理疏导层面,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不能轻易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项新的职业与变相色情服务,绝对不是一回事。相反,“陪护师”职业的出现及其行业门槛,正是为了将真正的心灵呵护与“陪聊先生”、“陪聊小姐”等彻底划清界限。

虽然方式同为陪聊,区分的关键却在于谁来从事这项职业,不同的人来做这件事,内容和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心理陪护师”职业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准和道德素养要求都会比较高;学员须系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专业陪护技能,并能通过资格考试持证上岗,这已具备相当水准;而那些从事色情行业的“陪聊人员”,也很难通过正规的考试。

工作、家庭压力让我身心疲惫(赵女士)

工作时,挂念留在家里的孩子;在家时,惦记着还没有完成的工作,内心深处总是受着这样的挣扎。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构成了我们职业女性的心理压力。现在可以选择专业的“心理陪护师”倾诉,我觉得只要是正当的渠道,肯定没问题。

有人“陪聊”不再孤单(刘老伯)

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虽然衣食无忧,可是一个人很寂寞,我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剩下的时间就是独自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打盹儿。年初,发现好多老人在公园聊天,有些老人聊完天后,还给“陪聊”的人一些钱。我也尝试了一下,主要聊一些关于家庭、子女以及老人如何安度晚年的话题,后来还聊一些关于历史的问题等,聊天后,感觉心情好多了。几个月来,虽然也花了一些聊天费,但是买到了好多快乐,也不觉得孤单了。

冷眼

“陪聊”:不妨“心里阳光点儿”

□李春平

长期以来,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思维定势,一看到豪华车和别墅就想到暴发户,一看到中学生就想到早恋。后来,一提到洗脚城就想到色情,一提到洗浴中心就想到色情,一提到按摩房就想到色情,一提到发廊就想到色情——现在,一说到“心理陪护师”的“陪聊”也想到色情了。

这种联想既是正常的,又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是,现实就摆在面前,不由得你不联想;不正常的是,偏偏要把好处往歪处想。“心理陪护师”作为一种职业,任务就是陪护有心理疾病或阴影的人聊聊天。这个过程说内行一点儿是一种心理干预,说哲学一点儿就是一种灵魂救赎,是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摆脱困境,重新点亮生活。

在生活中,需要心理治疗的人应该是很多的。全国各地发生的那么多自杀和他杀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几乎很多都是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而发生的悲剧。比如:灾难之后的人,受到惊吓的人,失恋的人,孤寡老人,孤独少儿,忧郁症患者,偏执患者,人格发育不良者,生活绝望者,等等,他们都需要从精神上获得治疗与抚慰。对他们进行“心理陪护”,与救死扶伤没什么两样,是人道主义的,是符合人性的,是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

本来就是一桩好事,怎么就担心成了变相色情?我们可以预料可能难免会有色情行为的产生,但不能因为“可能有”色情的产生而否定这个职业的全部好处。总不能因为个别发廊有色情嫌疑而要取缔所有发廊,不能因为个别官员有违纪行为而取缔所有官员的设置,不能因为个别洗浴中心的行为不轨而让所有洗浴中心停业。

再说,在“心理陪护”过程中,或者说在“陪聊”过程中,并不一定就是异性相陪,就是说一定是女陪男或男陪女,也可能是男陪男,女陪女。根据《重庆商报》的报道,该市就有七旬老头每月花一千多元请30岁男人陪他聊天,老人儿女都在外工作,找个人陪聊觉得很快乐,很充实。类似的例子可能生活中更多,同时也说明市场很大。

上海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地方,产生“心理陪护”这种职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我们首先应该关心它的健康发展,而不应该怀疑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链接

还有哪些新职业挨过板砖

奶妈 2008年爆发的“毒奶粉”事件让深圳“天价奶妈”重出江湖,月薪高过万元仍大受追捧。

然而,最初的热潮退去后,深圳奶妈的月薪已经骤降了5成,每月仅4000元~6000元的开价却仍“客户需求不明显”。深圳首家推出“职业奶妈”业务的中家家政公司董事长朱凤莲曾统计过,该公司300多个注册“奶妈”仅签出去30多个,近9成“奶妈”在家“待岗”。

广东省工商局则表示,在家政公司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并没有“奶妈”这一项。推出“奶妈”服务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奶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否达到要求,是否涉及传统观念冲突等。

网游代练 截至2008年中旬,中国网络游戏玩家达1.47亿人,产业规模全年已突破200亿元。不单单是青少年,越来越多的白领也痴迷网游。他们有较高收入但是缺乏充足的时间去“修炼”,为了尽快升级,有些人情愿付费请人代练。于是,“网游代练”悄然兴起。代练们代人玩游戏“过关晋级”,每天玩10~12个小时甚至是更长时间,有的月收入达三五千元。

无陪护护理模式构建的准备与实施 篇11

1 无陪护护理护理模式构建的准备

1.1 建立护理人才梯队, 为护士分等级管理创造条件

当前医院的护理人才结构多以中、低级技术护士为主, 高等级护士和辅助护士均显不足。无陪护模式推广后, 生活护理工作量大大增加, 各医院短期的当务之急自然是补足辅助 (初等) 护士的人才规模, 以填补原来家属和护工所承担的生活护理工作产生的缺口。但从满足建立临床护士分层动态管理体系的需要, 构建合理的护理单元人力资源梯度组合出发, 长期的护理人才结构目标是必须建立呈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结构。

1.2 测量各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用度与搭配

实践中, 一般首先根据工作量和危重患者数量划分不同级别的病区, 不同级别的病区配置不同数量的各级别护士, 在每个病区合理设置分层型护理岗位体系;其次, 将各病区划分成多个独立的护理单元, 在每个护理单元内将技术护士和辅助护士编组共同负责患者的整体护理。因此, 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组合必须先对病区或者护理单元的各类护理工作量进行粗略的测量, 然后按需配置各类不同等级的护理资源, 这也是做到人尽其用, 杜绝人力资源浪费的基础工作。

1.3 强化全科护士培训, 建立全科护士队伍

无陪护模式推广后, 护理人员的缺乏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难以增加护理人员总量的情况下, 建立一支一定数量的全科护士队伍将大大提高护理部统筹使用全院护理资源的能力, 增加护理部人员调度的灵活性。通过全科护士的培训, 也有助于培养护理管理后备人才, 组建未来护理梯队。

1.4 建立基础护理制度。

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试行) 》的颁布对生活护理工作进行了标准化与规范化。各医院应该从本院实际出发, 在当前资源的约束下, 建立能使患者满意度最大化的基础护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 新的无陪护护理模式能从心理和生理二方面为患者服务, 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1.5 重建医院整体配送系统

医院在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创建无陪护护理模式, 必须要有高效的物流、人流配送系统相配合, 这样一方面可将护理部分人力从杂务中解放出来, 减少人员的投放, 另一方面通过物流系统的传动作用, 减少每一道工序的等待时间, 推动整个系统加速运转。重建的配送系统应该将对象从物流扩大到患者, 将住院患者的陪检人力纳入统一管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尽可能对每一类物流的工序时间、住院患者的检查的时间进行测量, 总结规律后, 引入线性规划运筹学等技术, 对流程进行优化, 其终极目标是在满足护理后勤需求的条件下, 尽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并提高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 使系统达到满负荷的高效运转状态[1]。

2 无陪护护理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推广

2.1 分科室展开试点, 取得经验

为取得试点经验, 试点一般应选择骨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陪护人员多, 护理工作量大的科室。试点期间应该着重取得以下方面的经验: (1) 无陪护模式下增加的工作量及增加的人员规模; (2) 护理单元内护理人员等级搭配的组合规律; (3) 无陪护模式下对配送体系的具体要求; (4) 现有医护人员如何取得无陪护模式的护理经验; (5) 无陪护模式下的绩效考核体系; (6) 因无陪护模式产生的护理风险。

2.2 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在试点科室推行无陪护模式达产稳定运行一段时间, 建议逐步向医院其他科室推广。在推广过程中, 需要反复征求科室、护士、患者等多方意见, 结合已经取得的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不断摸索适合本院资源特征的无陪护护理模式。此阶段特别需要注意, 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工序磨合、科室与配送系统之间的磨合、配送系统内关键节点和配送路径的磨合, 在磨合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对系统进行纠偏, 最终目标是实现各部分之间的高效良性互动[2]。

2.3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一般医院目前都有比较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绩效考核制度, 新的无陪护模式创建, 必然带来大量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经验, 必须对原有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调整, 对考核内容进行扩充、完善, 以满足新模式运行的需要。在考核路径上, 建议各科室、各分工部门以及系统整体都建立各自的PDCA循环, 要特别注意在C步骤 (Check) 中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 把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实现阶梯式上升, 达到以大环套小环, 小环保大环, 推动大循环的目标。在考核内容上, 建议完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交接环节、医患沟通技巧的考核要点, 完善意外跌倒、坠床评估系统和管路滑脱报告制度, 通过对环节质量控制的关注, 提升无陪护护理的内涵[3]。

护理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陪护护理质量的高要求, 始终是各医院在推行无陪护模式中必然遇到的矛盾, 其问题的实质是在一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如何提高生产力的问题, 是如何通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能的问题。通过以上讨论, 当前医院推行无陪护模式的出路还应在于重组现有人力资源, 整合重建流程, 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实现从传统的专业技术型管理模式转向现代复合型管理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田丽.我院无陪护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8 (9) :16-18.

[2]顾则娟, 赵丽萍, 戴晓冬等.我院无陪护护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8 (9) :22-23.

上一篇:突出矛盾下一篇:重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