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突出

2024-10-16

信息突出(精选12篇)

信息突出 篇1

一、必须加快档案管理基础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是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保障, 是成功建设各项档案应用系统的先决条件, 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成败和整体水平。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主要包含了以下两大部分, 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和网络。首先, 我们要加强档案的网络化建设, 使档案覆盖到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其次, 要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 使其较好地应用于档案网络之中, 建立起稳固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平台, 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再者, 要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 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而且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此外, 对档案信息管理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加以引进, 以解除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 并且能即时调整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 需要建立各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目录和内容数据库, 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同步发展

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 是对历史的一种真实的、有效的记录, 是国家的一种原始的、惟一的、无可取代的信息资源, 是建设电子政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我们应当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环境内, 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大局中去思考, 合理建设, 合理规划。这样, 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真正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部门目前和以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做, 而且同时也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合一, 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在信息资源汹涌澎湃的当今社会, 高品质、高层次的信息管理手段就变得尤为重要, 是信息化建设能否良好运行的条件, 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是档案部门能否顺利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借鉴当代管理学中优秀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 结合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 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发展, 最终形成一套趋于完美的、符合我们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体系。我们还要不断将现代社会中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成果引入到档案管理之中来, 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 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

四、加强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中, 决胜的关键所在是人的受教育程度及其综合素质高低。目前, 在档案管理中, 能够掌握档案管理同时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所以, 档案部门首先要重视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大其培养力度, 采用科学的、优质的培养手段, 强化人才培养体制, 建立起以管理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人才为骨干的档案管理队伍, 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 必须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 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而且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此外, 对档案信息管理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加以引进, 以解除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 并且能即时调整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五、统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规范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所以, 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规范必须统一。比如:必填的项目该如何填写, 选填项目可否由填写者自行删掉, 填写后由谁保管, 保管多长时间, 保管人要负什么责任, 调阅的方式和办理程序等等, 都要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严格规定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包括生成、加工、还有保管、借阅的程序, 做到归档统一、保管安全、使用有序, 使制度变成归档人员的自觉行动并及时做好软硬件设备的更新维护。档案管理的统一规范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管理准则、管理规范, 使档案管理内的分工协作得到了统一, 保证了档案管理中各项工作分而不乱, 使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档案管理中取得更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立和运作, 虽然牵涉到工作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但这无疑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注重实际。总之,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会使档案事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利益。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化已经悄然融入于社会各行各业之中, 并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干与核心, 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以全面推动现代化为目的, 是今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信息化建设植入于档案管理之中, 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核心内容, 将使档案管理现代化更快、更好地发展。那么, 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 必须着重突出以下五个重点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

信息突出 篇2

一、坚持领导分工抓与科室具体抓相结合,强化网上信息宣传的组织领导。我们为了搞好网上信息宣传工作,专门分工了一名副局长和一名党总支宣传委员牵头抓,又明确法制宣传科承担日常网上信息宣传的协调、组织、督促等工作。同时,县局每年年初在部署工作任务时,将信息宣传的任务又具体落实到各科室,各科长又作为完成网上信息任务的第一责任人。由于将领导分工抓与科室具体抓相结合,从而,扎实了网上信息宣传的组织领导工作,使网上信息宣传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去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2期网上信息宣传培训,请市局办公室的领导给全局人员举行了一次信息、调研文章撰写讲座,请县政府的“XX人网”负责人讲解了网上信息宣传的技巧和写作方法,法制宣传科的人员还参加了市依法治理处以会带训的网上信息宣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局各科室人员搞好网上法制宣传的水平,掌握了网上信息宣传的技巧。去年,我们全局在县级以上刊物和网上刊登信息300余篇,并获得“法治网谈”优胜单位的荣誉。

二、坚持活动性事件宣传与日常性工作宣传相结合,注重信息宣传的全面性。坚持把活动性事件宣传与日常性工作宣传相结合,注重信息宣传的全面性,是我们法治网上宣传的又一个特点。首先,围绕防非抗非,搞好网上信息宣传。去年从4月份开始,非典型肺炎在全国蔓延,为结合我县防非抗非工作搞好宣传,我们及时组织人员撰写信息。我们撰写的“XX县依法做好防非抗非工作”、“XX县农村防非抗非中的法制宣传有声有色”、“抗非给法制宣传教育带来的新思考”等20多篇信息和调研文章先后在依法治市网上刊登,较好地反映了全县干部群众和司法行政干警在防非抗非的精神风貌和法制宣传的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防非抗非工作的开展,局和2名干警分别荣记了集体三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其次,结合各阶段性的法制宣传活动,搞好网上信息宣传。去年,我们还结合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的法制夏令营活动、组织百名法制小记者对百名行政执法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法制采访活动,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搞好网上信息宣传。通过网上信息宣传,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全县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与兄弟区县交流了工作经验,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三,注重搞好经常性的普法依法治理的信息宣传工作。我们在抓好活动性事件法治宣传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搞好日常性的普法依法治理的信息宣传工作。去年,围绕全市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检查、全县公务员的学法用法、县管中层以上干部的法制讲座和学法考试、“平安XX”创建中的法制宣传教育等日常性的法制宣传工作,经常性地搞好网上法制宣传工作,使全县的网上信息宣传既反映了阶段性、突出性的法治宣传工作,又反映了日常性、经常性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而,突出了网上信息宣传的全面性、系统性。

三、坚持自身唱主角与整合各部门优势相结合,拓宽网上信息来源渠道。在开展网上信息宣传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自身唱主角,教育大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同时,又注重整合各部门的优势,扩展网上信息宣传的来源渠道。一是与县政府网站联通,将全县有关法治建设的信息及时转载到依法治市网站。去年,我们司法局与县政府网站人员召开协调会,将依法治市的网址及时通报给县政府网站负责人,使政府网站中全县各司法行政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动态的信息能及时转载到依法治市网上。去年,经过政府网站转载的信息就有50多条,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二是与《南京日报.XX版》联通,及时转载法治宣传信息。去年,我们《XX报社》开辟了《法治园地》、《法治与德治》、《XX税务》等法治宣传专栏,专栏及时报道了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普法及依法行政的情况。为了把各部门的法治建设情况及时反映出去,走向全国、全省和全市,我们又及时与报社的领导取得了联系,不仅将法治专栏的信息传递到依法治市网站外,还将报社报道的“全县妇女开展送法进万家”、“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6.12国土法宣传”等法治宣传的信息及时传递转载到依法治市网站上。收集了大量的法制宣传信息,拓宽了网上信息的来源渠道。三是直接与全县各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联通。为扩展网上的信息来源渠道,深入网上法治宣传工作,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县各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办公室主任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进行了网上信息反馈的技巧、写作方法的培训,要求各部门及时将本部门的法治建设的信息向依法市网投载,并将各部门刊登的信息情况作为“四五”普法考核的评比内容之一。由于培训与沟通,各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均能及时将本部门的法治建设信息传递到依法治市网站,使依法治市有了充足的信息源。

信息突出 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自主探究 教学 课堂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行从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得出理论的一种方法。与传统式教学相比,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探究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以及團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突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否则将会直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急剧下滑。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式教学,只有及时将探究式教学运用于课堂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提供自主探究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教师提供的资源太过单一,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感到乏味,会觉得这节课也就这么回事,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也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因此,教师对于自主学习资源的选择要慎重。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来选择相关资源。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带图片的文稿;有的学生喜欢包含动漫视频的文稿;有的学生则是文字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注意资源形式的多样化,尽力让自己带上课堂的资源不被学生无视。

其次,学生对资源内容也很挑剔。有些学生喜欢那些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实用的内容,当然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内容学生也照收不误。对此,教师所提供的资源还需内容多样化,满足学生的需求。

再者,教师也不能为了内容多样化而将诸多资源一股脑地全塞进去。杂乱无章的内容只会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分类是很重要的,例如:按文件的格式可分为:doe、PPT、视频文件等等,当然也可将不同复杂程度的资源分为简单、一般、困难,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方便的浏览这些资源。当然,探究式教学也需要充足的时间,不可因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欲速则不达。

二、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究式教育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内容要有一定的情境,过于枯燥无味的资源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充分的情境设置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带领学生切入主题并对主题展开讨论,趁热打铁。也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看法提出主题。设置情景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就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投入到了问题当中。如果只是按照要求去讨论,学生自己没有投入,那讨论出的结果也只是表面的、肤浅的东西。

三、利用任务驱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内容多样化的科目,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否则会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磨灭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就是运用于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例如,教师在教学《网络基本服务》的时候,列出了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日、外国节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任务,随后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的义务并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对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教师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更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下的课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总结的过程,教师和同学需要通过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总结并评价,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也是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种种表现给予评价,并将评语系统的记录在报表上,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成绩报告单。作为教师,在评级方面应当用星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就不会让表现落后的学生感到难堪。当然,评价是每天都要做的,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及时进行改进,毕竟习惯是积累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星级评价中,满五颗星可以升级为一个月亮,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可谓一举两得。通过对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知发现、探索与创新以及自我改正的评价,教师不难发现学生间的差距。针对这些差距。教师也可以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善,及时给落后的学生以鼓励,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的更好。

信息突出 篇4

1科技创新打造信息化平台

如今, 供电所管理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供电所业务效能, 促进管理规范, 强化内部监控能力。2011年以来, 深泽县供电公司在石家庄地区率先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闭环管理系统、智能库房管理系统、多媒体自助练兵场、智能考勤等多项系统, 这些系统使供电所日常管理得到了加强, 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推动了供电所科学发展。

2信息化为供电所工作带来便捷管理

供电所是直接面向社会供电服务的窗口, 其所涉及的业务事项相对琐碎繁杂, 所服务的范围点多、面广, 记录台账多、基础数据量大, 且处理过程复杂。因此, 供电所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供电所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

信息化供电所建设是重点结合当前工作实际, 以供电所专业化、标准化建设为基础, 把业务应用系统和日常管理系统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 实现信息系统资源共享, 系统的实时性、集成性、共享性有效满足精益化、标准化管理需求。通过安全生产、营销业务、服务等系统的应用, 提高集约化、智能化水平, 达到以标准化统领信息化, 以信息化提升标准化, 促进工作方式向网络化、操作手段向自动化、日常事务处理向无纸化的转变, 有效提高信息化实用水平, 实现供电所管理的科学化, 提升供电所管理效能。

通过信息建设, 使供电所人员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组织纪律性增强, 大大调动了农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供电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真正提升了供电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 为农电管理基础夯实、安全生产情况平稳、经营业绩稳步上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 提升供电所工作效能

应用营业厅排队叫号、缴费售卡、服务评价系统, 解决了客户在营业厅办理业务时所遇到的排队、插队、等候、拥挤等问题, 使营业厅达到有序、文明、公平、舒适。此系统的运行, 改善了营业厅的业务办理环境, 提升了供电企业窗口服务形象;提高了供电所业务受理效率、业务受理的服务水平;对服务人员办理业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价, 促进了员工的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规避了电费收取中存在的扯皮等现象, 方便了用电客户的购电、交费及查询, 实现了供电所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

应用RFID网络智能考勤系统, 实现供电所日常管理标准化。只要员工佩戴RFID身份卡出入单位指定考勤门口, 就可以自动实现员工考勤记录工作, 统计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网络型系统设计, 方便企业人事主管部门对各供电所进行员工出勤情况查询, 为供电所派工管理提供人员出勤的基本数据。应用RFID网络智能考勤系统, 在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基础上, 一来可以统计供电所人员出勤情况, 掌握供电所人员动态;二来可以方便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查询、统计和汇总出勤情况, 为考核员工提供依据。

“应用RFID库房资产管理系统, 能够对出入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有效防止了出入库出现错误, 实现施工工具、安全工器具和备品备件的入库和出库的自动化管理,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度。”谈到RFID库房资产管理系统实施效果时, 深泽县供电公司农村用电部工作人员康会英体会深刻。2011年以来, 深泽县供电公司应用了RFID库房资产管理系统, 每笔出入库业务在手持PDA上操作后, 系统软件通过专用网络获得实时数据, 自动更新数据, 彻底废弃手工账, 实现了库存物资信息的实时、共享。对需要定期检测的设备, 在系统中设定好检测周期后, 系统在管理员登录时, 会主动提醒。同时, 采购入库、定期保养、领用借用、维修保养和丢失报废全部记录在案。

应用工作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 实现工作管理全过程网络信息化闭环控制。能够及时便捷地在网上定期填报各类工作计划, 各项计划执行全过程实时监控, 人员评分、任务完成效果、统计报表自动生成。通过该系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各供电所, 甚至各班组的计划制定和完成情况, 优化了供电所管理流程, 提高了供电所工作效率, 实现了供电所工作的闭环管理。

应用“多媒体自助电子练兵场”软件系统, 实现农电工自助式学习。多媒体自助电子练兵场, 是每位供电所员工有一个身份识别卡, 员工通过刷卡的方式进入系统进行学习。多媒体自助电子练兵场, 是按照供电所日常练兵培训实际科目和程序的要求, 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的理论培训和实际模拟演练操作系统。系统采用文字、动画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 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法详细分解了八大项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及项目程序化,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任意选择培训科目, 重复观摩, 真正实现自助式学习;通过多媒体自助系统理论学习及辅助模拟等手段, 在和实物培训操作效果相同的情况下, 减少了线材及工具的使用, 为公司节约了培训成本;员工按照岗位专业进行针对性学习, 提高了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提升了专业化管理水平;培训学习不再依赖老师讲课方式, 随时可以进行。同时, 减少了工作中的误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供电所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自动关联其他数据处理系统, 只要登录一个界面即可获得多方面的数据, 如人员考勤数据、库房资产数据、工作计划信息、窗口服务评价等;并可与公司其他各系统 (MIS生产管理系统、SG 186营销管理系统、农电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等) 进行横向对接, 把业务应用系统和日常管理系统进行资源共享, 逐步提高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 实现供电所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

信息突出 篇5

主题信息突出原则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运用曾利沙教授提出的`旅游指南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论证该原则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作 者:黄菲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20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5)分类号:H0关键词:旅游资料 信息突出 翻译 主题 原则

信息突出 篇6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网络环境会计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系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它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同时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 “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

1.认识及理论方面: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用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份。还有的企业只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认为不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也能搞好;甚至有的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殊不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的会计理论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例如,会计假设作为传统会计建立的基石,主要划定会计核算的时空范围,是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二维”坐标基础上的一种“二维平面单向传递”会计观念,但在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

(1)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呈现模糊性,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

(2)现代经济中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导致企业解体,由此而引发了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

(3)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信息化会计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和断点。此外,建立在传统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原则也不能适应信息化会计的要求,也要在新的会计假设基础上进行重新设定。

2.资源与技术方面:财务数据难以共享,安全性缺乏必要保障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彼此共享,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而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这样就會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传递借助网络完成,如何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复存在,从而使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特别是一些集团性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Internet来传递数据、沟通信息时,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1)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作为信息接受方,跨地区跨国经营的总公司,随时会收到从不同地域发来的数据,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有理由怀疑数据的真实性;发送方也有类似的担心,即发送的信息是否被接受方正确识别并下载。财务机密是否被泄漏,公司的财务数据属企业的重大商业机密,若遭破坏或泄密,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2)财务信息是否被篡改。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传输中,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截获并恶意篡改。另外,对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由此可见,如何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人才方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严重缺乏相关“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众多的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人才来推动。目前,相关“复合型”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以前企业在会计人员的选取用上,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 只要懂一些会计基础知识,就能较快地适应会计工作。而会计信息化是以网络会计为基础的,网络会计作为网络与会计相结合的高科技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人才供给饱和或过剩,而高尖端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体现在会计领域,即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尽管现在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财会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但毕竟与社会需求还有差距, 因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没有质的提高。显然,目前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二、解决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建立信息化会计新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

在网络经济时代,需要跨越现行会计的时空观念,建立适应知识经济下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间、空间和速度“三维观”新理念。首先,网络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假设应重新解释,其应该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目标的社会组织集合体”。其活动空间范围可以包括传统会计系统界定的“实”的物理空间中的公司、企业、集团及其分支机构和内部独立核算组织、责任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基金组织、独资企业等,也可涵盖以网络“虚”的媒体空间为主的“网络公司”、“虚拟企业”等网络化开放式公司、组织、社团等临时性结盟组织。其次,废除“持续经营”假设,建立“项目清算”假设。项目清算是指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为实现某个或某组合作项目,通过Internet, 将大量的网络资源(技术、资金、人力资本等)迅速组织起来,并按照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创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最终消费。当合作的某个或某组项目一旦完成,会计主体就需要对项目收益进行清算。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跨期摊提等会计程序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清算”概念,与“实”的物理空间条件下的破产清算不是同一概念。因为,当一个合作项目完成并进行清算之后,“网络公司”又重新寻找新的投资合作项目。最后,废除“会计分期”假设,建立“实时传递”假设。为适应网络化经济对会计系统进行改革的需要,应将传统会计系统“二维平面”(时间、空间)财务报告模式变为“三维”(时间、空间、速度)交互式信息交换财务报告模式。它是指会计主体对社会公众披露、报告财务信息应是实时的和公开、公平、公正的。所有信息使用者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即可享用会计主体WEB网站有关的会计信息源。此时,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的距离为鼠标距离,信息传递速度为“瞬间”亚光速。如果使用者对企业财会信息存有疑问和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还可以E-mail形式进行交互式交换信息。即会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一种双项、甚至多项流动模式。由于“实时传递”与现行会计中的及时性会计原则不一致,因此建立此项假设极其必要。总之,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将使会计方法和会计实务的发展得到理论上的指导。以网络经济、信息化会计为背景而建立“三维”会计假设新理念,将会是会计理论发展史上又一次重要的突破。

上文已经指出,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企业的领导及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造成的,所以广大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从新世纪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要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性能,便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且在實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万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2.进一步健全“网络财务”系统,加强系统的安全控制

现在的“网络财务”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网,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模块连接起来,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共享、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并且通过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在网上实时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税务、保险等有关外部部门之间的财务和会计业务,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加快交易速度,从而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所以“网络财务”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

(1)“网络财务”系统要实现与国际接轨。企业的财务进入互联网后,就会与国际公司间相互交往和合作,这将会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语言、币种、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这就要求系统软件必须要符合这些要求:具有多语言,多币种处理能力,符合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等。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正式颁布并开始实施,这为企业“网络财务”系统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环境。

(2)整合企业资源,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它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它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尽快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并借助计算机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透明度增加。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3)进一步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而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以要使ERP软件智能化、人性化,企业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重新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普及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前提,是实现会计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发展,标准化问题日渐突出,这就需要及时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应该尽快制定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以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对于己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可通过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更新换代的机会,逐步实现系统的标准化。

(4)加强“网络财务”的安全性。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机密,不得出错、泄露和损失。因此,必须要加强“网络财务”实施后财务数据在网上的安全存取和传递。

对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①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在内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企业应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安全运行。②通过完善网络技术来防范网络风险。在技术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例如,在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接口处建立防火墙;利用加密技术来保护信息安全地在公共网络进行传输并防止电子窃听;利用数字签名技术来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等。③建立能够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给会计信息化提供健康、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对于网络上的不法之徒,一经证实,一定要绳之以法,惩前毖后。

3.大力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员,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人才在内。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首位。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训,最好能让典型信息化企业一把手现身说法、介绍经验,重在提高企业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其次,要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及财会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最后,要增强企业全员信息化意识,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教育,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素质,造就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信息突出 篇7

1.1 审计机关信息化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审计人员信息化素质提升空间小

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偏老化, 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有审计人员素质很难满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以我局为例, 首先是职工平均年龄都在45岁左右;20名干部职工中, 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的人员一个都没有, 英语、计算机方法语言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而且受到编制的限制, 补充新人难度很大, 人员流动途径不多, 很难满足信息化审计发展的要求。

1.1.2 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

尽管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多年准备和逐步发展, 县级审计机关已经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审计人员, 但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的要求, 绝大多数“人员”始终无法向“人才”转变, 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领军人才难于脱颖而出。多数审计人员仍停留在“会用”这个阶段, 因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但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编写相应的审计程序模块、信息系统评测等较高层次的应用方面还很欠缺、甚至不会。特别是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的不多, 计算机应用水平偏低, 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开展审计力不从心, 特别是对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的掌握和应用在县级审计机关几乎是空白, 普遍只能应用OA进行一般审计管理、公文处理, 下载审计项目信息、实现无纸化办公。对被审计单位具备电算化条件、电子数据采集转换顺利的审计项目, 能采取应用AO进行计算机简单的辅助审计, 对不具备电算化条件或电子数据难以采集转换的审计项目, 只能应用OA与AO系统下达审计项目计划, 下载审计项目相关信息、自动建立审计项目、交互上传数据包、处理审计方案、通知、报告、决定, 应用AO编制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 生成审计报告。对部分已实现电算化会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数据也存在采集转换困难, 或虽能采集转换数据, 由于不熟悉SQL Server数据库语句, 几乎无法应用AO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审计查询分析, 部分审计人员存在“进不了门, 打不开电子账”的难堪局面, 难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

1.1.3 工作、学习、应用三者矛盾突出

目前, 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 “工作、学习、应用”三者矛盾突出。一是县级审计机关每年的常规审计项目较多, 地方政府领导又会临时交办许多任务, 长期疲于应付各项审计任务, 更难以有专门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整体审计水平, 即使抽出时间专门培训, 但因为受训人员的素质及师资资源的制约, 难于取得较好的培训成果。二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深度、广度不够, 就笔者所在地区的县级审计机关来看, 通过AO资格认证考试的审计人员, 仅仅掌握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基本操作。三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常态化程度不高, 部分审计人员在AO应用上流于形式, 仅作为电子账簿浏览查阅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证据的工具, 甚至有人提出了“是审计人员为AO、OA服务, 不是AO、OA为审计人员服务”的观点。四是目前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成果基本上都是靠事后包装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及AO应用实例来支撑, 功利性因素较多,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1.2 县级审计机关在电子数据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获取数据仍然存在困难, 数据采集还是存在技术性难题。尽管AO2011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为审计人员提供了符合GB/T19581-2004企业和行政事业、GB/T24589.2-2010行政事业单位和GB/T24589.1-2010企业的国标数据采集接口, 也提供了93个主流财务软件的备份数据采集模板, 但在县级审计中却经常遇到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及业务软件并不符合上述国标接口、AO中也无相应备份数据采集模板、不能提供软件的数据字典、被审计单位数据不全的情形。

②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的管理认识不到位, 安全意识淡薄, 在审计现场或其它开放办公情况下电子数据容易被人复制, 造成泄密, 造成了事实上的数据安全隐患。

③审计机关对电子数据的管理不规范, 影响了电子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果。绝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电子数据的管理从电子数据的生成、运用、复制、移交、保存和归档等各个环节还没有统一的规范, 对OA系统中的被审计单位资料更新工作要求不高。事件或项目结束后, 审计电子数据未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和集中保存, 无法快速、高效的查阅和调用等等。县级各单位会计核算软件五花八门, 县财政局国库股应用云南财政总预算会计V2.0、社保股应用用友GRP-R9版, 地税部门应用云南地税综合管理系统V2.0, 乡镇财政所普遍应用保会通增强版V4.2, 部分行政单位应用金蝶行政事业V6.2版、保会通增强版V4.2、用友GRP-R9版, 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率低、运用水平不高, 财会系统软件种类繁多, 普遍数据量小, 财会软件无专门的 (或国标) 审计数据采集转换模块, 且没有统一透明的数据接口和无联网审计接口, 给审计监督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制约了AO的应用和信息化审计的开展。

1.3 信息系统审计的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储备不足, 严重制约了县级审计机关信息系统审计起步和发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需要熟悉、精通审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高端复合性人才。从县级审计机关的现状来看, 既熟悉审计原理和审计实务又懂得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 导致在审计技术方面审计手段落后, 很少涉及信息系统审计。

②多数县级审计机关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主动性不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项崭新的审计领域, 由于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 理论和实践的认识程度还不是非常成熟, 多数县级审计机关还处在不断摸索的前进阶段。部分县级审计机关对信息系统审计有畏难思想, 推进的方法不多、措施很少、被动应付。

2 解决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县级审计机关人才培养, 加快审计干部队伍适应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①解决人少事多矛盾, 狠抓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工作。针对目前县级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缺乏但县级政府无法解决人员编制问题的现状, 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编制的关注和支持, 适当增加审计人员编制数量, 为引进专业人才铺路搭桥。县级审计机关要以审计实践需要为出发点, 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引进专业人才。

②加快审计干部知识结构的完善, 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再好的技术, 只有人很好的掌握和应用, 才能很好的发挥其效能。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做到学用结合。加大审计干部的培训力度, 提高OA及AO应用的技能。OA及AO的应用, 审计干部是决定因素, 作为基层的县级审计机关, 对审计人员OA及AO系统的应用培训尤为紧迫, 应加大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培训一批既精通审计专业又熟悉计算机专业的高端复合型审计人才。一是应更新审计观念, 克服对计算机审计的神秘感及畏难情绪, 增强OA及AO应用的紧迫性, 全面应用OA及AO开展审计工作实践, 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计划, 注重实效, 针对性组织好培训。对全省、全州系统部门统一使用同一版本号的财务软件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 如:财政系统云南财政总预算会计V2.0, 地税系统云南地税综合管理系统V2.0的审计, 省、州审计机关可统一组织相关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完善OA及AO的应用、培训、考试、考核、互助等激励机制及制度, 促进OA及AO应用人才, “高手”的脱颖而出, 推动OA及AO系统的应用;四是分层次培训, 以点带面, 促进整体应用水平提高。

③县级审计机关要加大管理力度, 充分挖掘现有审计人员的潜力, 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审计信息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引入计算机审计人员奖惩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内在潜能和工作热情。

2.2 抓实AO、OA等审计信息系统应用, 规范审计电子数据管理

①强化基础应用, 充分发挥“金审工程”的建设成效。目前就云南省来说, 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OA审计管理系统、地税联网审计系统及视频会商系统已经部署到了所有县级审计机关。用AO进行审计、用OA进行管理、用视频会商系统进行培训学习已经成为审计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驾马车”。因此, 县级审计机关必须脚踏实地, 强化基础应用, 加大对现有审计软件、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力度, 完全实现所有开展的项目全部都做到“运用AO审计, 实行OA管理”。

②提高认识, 切实规范审计电子数据管理。一是要加强真实性管理;二是要保证电子数据存储的质量, 提高利用效率;三是要集中归档管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存放;四是要做好防范措施, 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 防止丢失数据, 定期对个人电子数据进行检测, 及时做好数据维护备份的工作。五是要规范财务软件的准入制度, 改善AO系统的应用环境。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出现的错弊, 是十分致命的错弊, 甚至是其他错弊产生的根源, 审计机关如果忽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新形式, 仅仅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 极有可能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假账真查”, 增大审计风险。目前, 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对象应用的财务软件, 可谓五花八门, 程序编码不规则、无标准化, 县级审计机关的现状难于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用于管理财务数据的计算机的检查, 上级审计机关及有关部门应从机制上促使审计对象使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财务软件, 财务软件应经有权审查部门对软件在合法性、正确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 有无非法和错误的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检查、测试, 通过审查批准后方可应用以财经领域, 应用于财务管理的财务软件应预留统一透明的联网审计的数据接口, 要能为审计监督提供国标的财务转换数据, 便于审计监督链接、采集转换数据。

2.3 加快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步伐, 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审计打牢基础

①增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主动性, 形成全员关注参与信息系统审计的良好氛围。信息系统审计要全员参与必须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审计人员要去除畏难思想主动参与到信息系统审计中。

②合理选择审计项目展开信息系统审计。县级审计机关要根据实际, 结合自身条件独立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 不等不靠。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进行试点和探索。要利用现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课题组, 集中攻关,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信息突出 篇8

1 旅游景点介绍翻译的特点与目的

旅游景观介绍翻译属于对外宣传文献,其目的是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因此在译介上要求有相当的可读性,以求信息接受的最大社会效应。旅游景点介绍文本有着商业性、简明性、文学美感、广告宣传以及文化传播等特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要实现对外宣传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旅游景观介绍翻译作为一种实用文翻译,其目的是将一国的旅游文化通过翻译传递给另一国受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翻译旅游资料时,首先要了解相关英文资料的写作模式;其次要坚持主题关联性信息突出原则,即在有限的篇幅内向游客介绍具体的、实用的信息;最后还要明确译文的服务对象——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游客从而满足海外游客对旅游项目的特色性,观赏性,移情性和知识性需求。

2 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及其辅助性原则

制作旅游宣传资料的主要目的是向潜在的游客介绍某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美景,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以期激发起他们的旅游动机。为激起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资料的翻译必须坚持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但是单一的策略原则不是自足的,还必须形成若干可操作、可印证、可推论的辅助性准则,以此说明在具体实践中译者在不同主题下突出什么、弱化什么、选择何种文字。为此,曾利沙(2005)教授提出了以下5条准则:

1)文字信息传递的效度应符合受众的语言文化心理;2文字信息传递应突出宏、微观层次的整体效应;3)文字信息传递应把握质与量增益或删略的主题关联性;4)文字信息传达应具简洁可读性;5)信息传递应考虑所选文字的诱导性特征。

3 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的实证分析

旅游景点介绍翻译属于二级主题翻译。这类主题项目具有特色突出,其信息的译介倾向于相对具体化,描述和评价性文字比较突出,其目的是给游客提供感性认识,以唤起其潜在的兴趣。在进行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时,应该根据主题信息突出原则,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性、观赏性、怡情性和知识性。以下将以云南省的几处旅游景点为例,分析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在这些旅游景点介绍翻译中的应用。

例1.九龙瀑布群

五岳归来不看山,九龙归来不看瀑

全球最大的瀑布群,国家AAAA级景区。九龙瀑布群堪称世界最为密集、最有特色的瀑布群,具有“九龙咆哮流金彩,一目十瀑天下奇”的奇观。瀑布分布于长约4千米的河床,层层叠叠沿河床而下,其间花滩、叠水、瀑布密布。登高眺望,附近的岩石、树木各具姿态、与瀑布融为一体,一目岂止十瀑。瀑潭下游,溪水依山迂回,弯弯曲曲,像一条玉带缠绕着一湖翡翠,伸向罗平的远山。。。。。。

Nine Dragon Waterfalls

You will not visit a mountain any longer after returning from the Five Mounts in China and you will not visit a waterfall anymore after returning from the Nine Dragon Waterfalls.

The Nine Dragon Waterfalls are the largest waterfalls in the world,a national Grade-AAAA scenic spot.The Nine Dragon Waterfalls are the densest and most characteristic ones in the world.Waterfalls wide spread along the 4-km riverbed.Overlooking at a high place,you can see rocks and trees have different gestures and integrate with waterfalls.At a glimpse,more than ten waterfalls come into your eyes.Water winds its way downwards along mountains,like a jade belt enwinding a lake ofemerald,extending far to mountains in Luoping…

分析:这段文字是关于云南省曲靖县九龙瀑布群旅游景观的介绍,包含了事实性信息、描述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和美学信息。该景观介绍的标题“五岳归来不看山,九龙归来不看瀑”是对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访拟,这种访拟给予九龙瀑布群极高的评价,力图加深游客对该景观的认识和信任,从而激发旅游动机。中文旅游资料一般都喜欢引用名人评价或古诗来加深中国受众的印象,使他们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因为中国游客毕竟有着相似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心理沉淀。而对于外国人来说,理解有着一定的难度。就引用的这两句诗来说,“五岳”的美誉在中国游客当中广泛流传,因此用“九龙归来不看瀑”访拟“五岳归来不看山”在中国游客中能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这种评价性宣传可能对外国人行不通,因为外国游客可能对“五岳”的美誉闻所未闻。所以如果把“五岳归来不看山”直译出来,而不对此诗句的由来进行加注,外国游客会看得一头雾水,而若对这句诗进行加注,则要花不少篇幅,这不仅提供不了多少实质性信息,而且会加重外国游客消化信息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根据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翻译该景观的标题时,可以把前半部分删略,这叫“非关联性信息删略”规则。其实后半部分也可以不译,因为下面的事实性信息“全球最大的瀑布群,国家AAAA级景区”与及一系列的描述性信息“瀑布分布于长约四千米的河床……”这些足以让外国游客自己评价,是否真的“九龙归来不看瀑”。

在描述九龙瀑布群的奇观时,中文使用了“九龙咆哮流金彩,一目十瀑天下奇”的诗句。不得不承认,这两句诗的中文表达确实具有很强的美学功能,但是翻译成英语却难以再现其美学效果。译者在处理此诗句的翻译时,没有照原诗句的结构翻译,而只是用一句简单的话“At a glimpse,more than ten waterfalls come into your eyes.”把相关的实用性信息“一目十瀑”翻译出来。笔者认为,这种处理符合文字信息传达应具简洁可读性这一准则。

例2.多依河

位于县城东南40公里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国家AAA级景区。多依河山水秀美、环境清幽、风情浓郁、瀑群密布、姿态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景区内的布依族风情更为浓郁醉人,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米饭、酸笋鱼、棕粑、“马脚杆”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

The Duoyi River

The Duoyi River is situated at the juncture of Yunnan Guizhou,and Guangxi province,40-km away from southeast o the county.It is a national grade-AAA scenic spot.Along Duoy River,there are too many scenes for the eye to take in.Tourists are intoxicated with Buyi nationality's customs and practices Buyi nationality's flower rice,sour bamboo shoot fish,Zongba,"horse feet"can bring them much enjoyment and make them for-get to go back home.

分析:这段文字用了一连串四字格“山水秀美、环境清幽、风情浓郁、瀑群密布、姿态万千、目不暇接”对多依河进行描述性评价。对于“风情浓郁、姿态万千、令人目不暇接”这些非实质性的描写,略去不译可以理解,因为这些信息直译成英语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美学效果,而且会给人累赘堆砌的感觉,不利于主题信息突出。但是“山水秀美、环境清幽,瀑群密布”这些是实质性的评价,也是多依河的特色,但是译者却没有把这些特色翻译出来,而只用了一句“there are too many scenes for the eye to take in”进行概括处理。这种概括性的话语对外国游客显然没有任何诱导性。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时应该把这些特色性信息传递给读者。

该段文字最后一句的翻译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竟然把“花米饭”、“酸笋鱼”和“马脚杆”分别直译成“flower rice”,“sour bamboo shoot fish”和“horse feet”。这些菜译名令人望而生畏,试问有谁敢吃?把“棕巴”音译成“Zongba”对外国游客来说,简直不知所云。在翻译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菜名时,译者应该考虑到外国游客的语言文化心理,用解析性的文字把这些菜名的内涵翻译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

例3.世界遗产公园

(世界了解漓江的窗口)

漓江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背依玉龙雪山,臂拥漓江古城,占地约500亩,以突出漓江本土文化为特色,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于一身,通过“东巴记忆遗产亭、凤翔故园、人造天堑、东方伊甸园、玉龙神韵、雪域仙境、千龟竟目、三江彩屏、水光三色、江湾胜境、古城彩风、三江并流展示中心”等漓江周遍区域名胜景观展示,营造个性游览空间,为匆匆而来的人们提供一个精致、细腻、浓郁、感性的“微缩漓江”!

Park of World Heritages

Covering an area of 500 mu,Park of world heritage of Li-jiang is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Yu-long Snow-capped Mountain and beside the ancient city of Lijiang.It features of giving prominence to local cultures of“Lijiang”and combining natura heritages with cultural heritages.Through exhibition of the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nd scenic beauty surrounding Lijiang such as Heritage pavilion for Memory of Dongba,Former Home of Fengxiang,Men-made Moat,Eastern Garden of Eden,Romantic Charm of Yulong,Fairy Snowy Land,Thousand tortoises vying with Eyes,Colorful Screen of the Three Rivers,Landscapes of Waters and Mountains,Attractive Scenery of River Bend,Interests Collection in the Ancient City,Exhibition Centre of the meeting o the Three Rivers etc to create an individual space for leisure and touring and to provide people coming here and leaving in a hurry with an exquisite and tender“Miniature of Lijiang”that is richin flavor.

分析:该段文字在展示漓江世界遗产公园的特色时,罗列了12个名胜景观。这些四字格的旅游景观名称,词藻华丽,节奏感强,也许能带给中国游客感观上的享受,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中国人对这种语言结构早已司空见惯。但是若将这12个景观名称全都翻译出来,则无法达到相同的效果。由于中英语言结构的差异,综多名词短语罗列,不仅难以突出主题特色,而且会给外国游客一种语言堆砌的感觉。所以,译者在处理这一联窜的景观名称翻译时,应该进行甄别,筛选几个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翻译,以达到相同的宣传效果。

中文除了喜欢用四字格的短语增强表达效果外,还喜欢用夸大的、过多的修饰词。该介绍最后一句就用了四个形容词“精致、细腻、浓郁、感性”来评价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带给游客的心理感受。中国游客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因此中国游客对这种宣传字眼心理上可以接受。但是由于中英思维模式存在差异,外国游客不喜欢过多的修饰词堆砌。因此,遇到有过多形容修饰的情况,译者应该灵活处理。本介绍译者在翻译时,没有照原文字字对译,而使用“an exquisite and tender‘Miniature of Lijiang’that is rich in flavor”把最后一句对世界遗产公园的特色进行评价的信息传递出来,体现了主题信息策略原则。其中“rich in flavor”,既简洁明了,又能给游客一种遐想,进而引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例4.云南银器博物馆

新华石寨子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先后有三十位国家领导人参观指导。每年有将近200万的游客观光、游览、购物。其匠人制作的银器手工艺品被各级政府作为礼品赠予克林顿、金庸、成龙等政要和名人。作为中国首家专业银器博物馆,珍藏了自唐代以来的珍品2000多件,有的为绝世珍品。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民族对银器的崇尚,展示了石寨子1000多年银器手工发展的历程。

Shizhaizi of Xinhua is a town of folk arts of China nam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of China.Late or early,more than 30leaders of the state have visited and give instructions here.Every year,there are near 2 million tourists coming here for touring and shopping.The silverwares and handicrafts made by the craftsmen were presented to Mr.Clinton,Jin Yong,Cheng Long and other statesmen and celebrated people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As the first special museum of silverware of China,it has stored over2000 treasures of which some are peerless.They are telling you about the worship of silverwar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as well reappea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ilverware craftsman-ship of over 1000 years in Shizhaizi.

分析:该段文字一开始就介绍云南银器博物馆的所在地新华石寨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每年有将近200万的游客观光、游览、购物”这些事实性信息,能够加深游客对该地的认识,译成英语时,应该把这些信息传递出来。但是对于“先后有三十位国家领导人参观指导”,这种信息的翻译则要加以斟酌。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的心里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中文旅游景点介绍里喜欢使用“国家领导人曾参观指导”这种措辞,以证明景点的重要性。对中国游客使用这种措辞加以宣传,往往行之有效,但是对外国游客可能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因为相对于中国人,西方人的等级观念比较薄弱,他们觉得国家领导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地位跟他们是平等的。根据“文字信息传递的效度应符合受众的语言文化心理”这一准则,笔者认为,考虑到受众的文化心理,并为了节省篇幅,最好把这种非关联性信息删略。对于“其匠人制作的银器手工艺品被各级政府作为礼品赠予克林顿、金庸、成龙等政要和名人”这种信息,也要小心处理。外国游客对“克林顿”这个名字一点也陌生,翻译时当然不用加注。“成龙”作为一个国际电影巨星,外国人熟悉的是他的英文名“Jacky Chan”,文中把他的名字音译成“Cheng Long”,这会让外国游客摸不着头脑。至于“金庸”,外国游客就更不了解。所以在翻译时,要说明金庸是谁,或者干脆略去不译。

此段文字介绍的译文还存在信息冗余的问题。译者把中文最后一句“发展的历程”直译成“development process”。“development”本身就蕴涵有“process”的意思,所以,可以把“process”删去。

4 结束语

旅游景点介绍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宣传资料,其有着很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而且其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应考虑其实际运用效果,力求完美展现中国旅游的特色风情。在进行旅游景点介绍翻译时,简单的以文化传播理论为依据来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是行不通的,应该根据其文本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希望对受众产生的效果,来采取具体的翻译策略。旅游景点介绍翻译作为一种二级主题翻译,其正确的翻译方法是以目的-策略原则为指导,以主题关联性原则和信息价值为依据,充分考虑到中英文语言结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期待性,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手法,争取达到最佳效度。

参考文献

[1]曾利沙.关联性信息性质与信息价值—论对外宣传——翻译目的—策略原则的可操作理据[J].中国翻译,2005(5).

[2]曾利沙.论旅游指南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J].上海翻译,2005(1):19-23.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

[5]李丰.旅游资料汉英翻译浅谈[J].旅游学刊,2004(3).

[6]高存,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J].上海翻译,2005(3).

[7]仲文明,李芸昕.主题信息突出原则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11).

信息突出 篇9

关键词: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地质构造带,“三率”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

淮南矿区各主采煤层瓦斯含量高, 透气性低, 地质构造复杂, 是我国瓦斯突出的重灾区。目前, 矿区平均采深达到约500m, 有3对矿井采深超过800m, 且每年以20~50m的速度下延[1]。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地应力快速增大, 煤层突出危险性、突出频度和突出强度逐渐加大, 原来的非突出区域将升级为突出区域。矿井为防止煤层突出危险性突然升级, 在非突出区域也进行突出预测, 但由于对突出预测指标选取不够科学, 指标测值并不能真实反映煤体的突出危险性, 容易造成预测指标的错报、误报, 给矿井安全生产埋下隐患。若能在突出危险性升级之前就确定突出预测敏感指标, 对突出升级后的防突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因此, 对有突出升级危险的非突出区域进行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试验矿井及试验区域概况

顾桥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西北部, 设计生产能力10Mt/a, 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 第1水平为-780m, 第2水平为-950m。井田总体为一南北走向、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 上覆巨厚 (平均厚度435m) 新生界松散层。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 其中二叠系山西组与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层段目前矿井主采煤层和煤层采深为800m左右。建矿以来, 未发生瓦斯突出。

目前, 顾桥矿开采的13-1煤层为非突出煤层, 但根据周边矿井13-1煤层的情况,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13-1煤层必然升级为突出煤层。为防止煤层突出危险性的突然升级, 在采掘过程中也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为研究有突出升级危险的非突出区域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 选择顾桥矿北一采区13-1煤层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作为试验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的非突出危险区, 该区域内13-1煤层厚度3.63~4.55m, 平均厚度为4.03m, 倾角3~6°,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在6.0m 3/t左右。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及砂质泥岩, 老顶为砂岩及砂质泥岩;直接底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2 现采用的突出预测指标及测值情况

试验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为钻屑量指标S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 临界值分别为S=6.0kg/m和K1=0.5mL/ (g·min0.5) 。在2008年12月21日至2009年3月13日期间, 共对该工作面进行了57次突出危险性预测, S指标和K1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具体测值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 随着试验工作面向深部延伸, S指标和K1指标测值均有增大的趋势, 且出现了S指标测值接近临界值的情况, 说明煤体的突出危险性正随采深的增加而增大, 煤体突出危险性具有进一步升级的危险。因此, 需要对有突出升级危险的非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对矿井防突工作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3 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确定方法

确定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方法较多, 主要有“三率”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聚类法等。其中, “三率”分析法具有方法成熟、计算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 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但预测过程中若没有瓦斯动力现象发生, 就无法进行“三率”计算, 这极大地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基于淮南矿区瓦斯突出均发生在地质构造带附近的事实, 假设在地质构造带附近突出预测时有动力现象发生, 然后进行“三率”计算;同时, 应用模糊聚类法计算各预测指标的敏感度, 并将计算结果与“三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最终确定非突出区域的预测敏感指标。

3.1“三率”分析法

所谓“三率”, 是指预测突出率、预测突出准确率和预测不突出准确率。

1) 预测突出率

式中:η1为预测突出率;n为预测有突出危险次数;N为预测总次数。

2) 预测突出准确率

式中:η2为预测突出准确率;n1为预测有突出危险次数中有突出危险的次数 (其中包括发生了突出以及预测中喷孔、卡钻、顶钻、煤炮频繁等严重突出征兆) 。

3) 预测不突出准确率

式中:η3为预测不突出准确率;n2为预测不突出次数中确实不突出的次数;n3为预测不突出次数。

在保证预测准确的前提下, 若预测指标的η1较小、η2达到60%以上、η3达到100%, 即可认为该预测指标是预测敏感指标[2]。

由于试验工作面煤层埋深在800m左右, 地应力较大, 掘进工作面进入地质构造带附近, 地应力显现更为明显, 容易出现预测指标接近临界值 (主要是S指标) 的现象, 说明该处的突出危险性明显增大。基于地质构造带是突出的多发地带, 假设在地质构造带 (主要是断层) 20m范围内进行突出预测时有动力现象发生, 然后计算各预测指标的“三率”,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预测指标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 对试验工作面各预测指标379次突出预测进行了“三率”计算,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S指标满足η1为1.58%, η2和η3均达到100%, 而K1指标则不满足η2大于60%的要求, 因此, 认定S指标为该区域突出预测敏感指标, K1指标为次敏感指标。

3.2 模糊聚类分析法

该方法是在跟踪考察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预测敏感指标的数学模型, 把抽象的预测敏感指标的确定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值表示出来[3]。其具体计算步骤可以简化为以下3步。

1) 预测结果的无量纲化

将单位不同的各项指标按下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式中Xi′———预测结果的无量纲量;

Xi———原始数据;

X———原始数据的平均值;

C———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2) 预测结果的标准化

无量纲标准化即是把无量纲数据压缩在区间[0, 1]内, 按公式 (5) 进行处理:

显然Xi′=X′max时Xi″=1, Xi′=X′min时Xi″=0, 这样就把标准化后的数据压缩在区间[0, 1]之内了。

3)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的敏感度函数

预测指标的数学期望值用式 (6) 表示:

预测指标的灵敏度函数M (i) 用下式表示:

通过上述计算, 即可得到各突出预测指标的敏感度M (i) , 再通过比较M (i) 的大小, 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敏感性。

将S指标和K1指标测值代入公式 (4) — (7) , 即可计算出各指标的敏感度。通过计算得到M (S) =0.62>M (K1) =0.29, 因此, 确定S指标较K1指标敏感, S指标为该区域预测敏感指标, K1指标为次敏感指标。模糊聚类计算结果与“三率”分析法结果一致, 说明基于地质构造带附近预测过程中有动力现象发生的假设是成立的,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率”计算是可行的

4 结语

随着矿井采掘工作面向深部延伸, 非突出区域将会升级为突出区域, 而在非突出区域的采掘活动容易让人们对瓦斯突出产生麻痹思想, 给矿井防突工作埋下隐患。在非突出区域内进行采掘作业时, 无动力现象发生, 无法采用“三率”分析法对突出预测指标进行敏感性研究。笔者假设地质构造带20m范围内进行突出预测时有动力现象发生, 然后计算各预测指标的“三率”,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预测指标的敏感性;同时,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 对“三率”分析法得出的结论进行了验证。确定出顾桥矿13-1煤层非突出区域的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为S指标, 次敏感指标为K1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该假设合理、方法可行、结论可靠, 对类似条件下预测敏感指标的确定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淮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采掘工作面 (井巷揭煤) 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敏感指标体系及临界值的确定[R].2009.

[2]李成武, 付京斌.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的确定方法[J].煤矿安全, 2003, 34 (9) :72-74.

信息突出 篇10

关键词:突出矿井,快速,揭煤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山西平舒煤业有限公司翟下庄分区通风系统改造项目立井井筒工程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温家庄乡翟下庄村, 该矿进风立井井筒净径9m、净断面63.585m2、基岩段掘进直径10.4m断面84.91m2, 井口地坪标高+1246.000m, 井深637.45m。采用普通法施工, 基岩段支护厚度700mm, 采用素砼支护强度等级C30。该进风立井井筒由中煤第四十九工程处承建。

根据相关资料, 地层总体呈一走向NEE、倾向SE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左右, 其间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曲, 区内无较大断层和陷落柱, 构造属简单类型。

根据山西平舒煤业有限公司地质勘探报告、进风井井检孔地质报告, 81#、82#、9#、12#、15#、15#下可采煤层瓦斯含量2.99~7.44mL/g (daf) , 瓦斯成分以CH4为主 (占54.63%~78.36%) , 根据瓦斯涌出量计算预测, 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 准备工作

在揭煤之前, 必须做好以下期间准备工作:

1、准备好探煤的ZM-120Ⅱ型潜孔钻机或150型液压钻机。

2、井筒内安装和调试好瓦斯监测设备。

3、检修好日常检查瓦斯的光干涉式瓦斯检查仪、便携式瓦检仪和风表。

4、揭煤前准备好2台GP系列煤层瓦斯压力测定仪和2台WTC突出参数测定仪。

5、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备好D50-80×9型高扬程卧泵、风动潜水泵等排水设施。

6、联系矿山救护队伍, 并在施工现场24小时待命。

3 防突措施

3.1揭煤工艺流程

揭煤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层定位、防突设计、区域防突、区域预测预报、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局部防突、突出预测、局部防突措施、揭穿煤层等步骤, 详见图1, 揭煤工艺流程图。

3.2煤层定位

当立井施工至距离煤层顶板法向距离为20m时, 停止掘进, 使用ZM-120II型潜孔钻机或150型液压钻机, 施工3个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孔径为Φ90mm的前探取芯钻孔, 利用钻孔观测地质产状要素、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等, 并做好详细记录, 准确掌握和控制层位。

3.3区域防突措施

3.3.1区域预测预报。当施工至距离煤层顶板10m位置处时, 使用钻机施工3个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孔径为Φ90mm的取芯钻孔。利用以上3个钻孔做预测预报孔, 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的测定由通风部防突实验室负责测定, 项目部配合。采用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对3个钻孔进行瓦斯含量测定;采用MWYZ-HV型主动式瓦斯测压仪进行测定压力。当检测的瓦斯含量小于7.5m3/t且瓦斯压力P小于0.74MPa时 (稳定24小时后) , 确定煤层为非突出煤层。项目部通风队技术员将以上数据收集报公司总工程师及平舒矿总工程师审批后, 方可恢复施工。施工采用“探三进一”的施工方法掘进施工。

当瓦斯含量大于7.5m3/t或瓦斯压力大于0.74MPa时, 确定煤层为突出煤层, 必须对瓦斯进行预抽放。

预测预报孔施工前, 工作面以上必须成巷, 打钻过程中观察钻孔和瓦斯变化情况, 检查是否有喷孔现象, 施工完第一个前探钻孔后先用木楔封孔, 再施工第二个探孔, 依此类推。

3.3.2区域防突措施。当掘进至法线方向距煤层7m位置时, 采取穿层钻孔对煤层进行预抽。在掘进断面上打ϕ90mm的抽放孔133个, 抽放瓦斯, 降低煤体中的瓦斯压力和围岩应力, 杜绝瓦斯突出的发生。

钻孔的控制范围是:揭煤处井筒轮廓线外12m, 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距离不小于5m, 孔深超过煤层进入煤层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钻孔密度: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规定及煤层特点, 设计排放钻孔。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井筒见煤处每平方米布置1个钻孔, 孔底间距不大于2m, 井筒轮廓线外12m孔底间距不大于4m布置根据钻孔的有效抽放效果适当增加抽放钻孔。

a、钻孔有效排放半径1000mm;

b、开孔间距:钻孔开孔间距1000mm, 孔底超出荒径12000mm;

c、钻孔直径:ϕ90mm;

d、钻孔深度:穿透煤层全厚进入底板至少0.5m;

e、钻孔总数:133个。

3.3.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抽放完成后, 在工作面采用钻机施工5个孔径为Φ90mm的效果检验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和压力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

当煤层内瓦斯含量大于7.5m3/t或瓦斯压力P大于0.74MPa时, 继续进行工作面瓦斯抽放, 直至测得煤层内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小于临界值以后才能允许掘进至煤层法向距离5m处。

3.3.4区域验证。当掘进至距煤层法向距离5m位置时, 在工作面采用钻机施工3个孔径为Φ90mm的取芯钻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残余瓦斯压力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当瓦斯含量小于7.5m3/t或瓦斯压力P小于0.74MPa时, 确认为无突出危险, 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作业。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 则该区域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4局部防突措施

3.4.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距煤层法向距离5m位置时, 在工作面采用钻机施工3个孔径为Φ90mm的取芯钻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当瓦斯含量小于7.5m3/t时, 确认为无突出危险, 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采掘作业。只要有一次预测为有突出危险或施工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 则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4.2局部防突措施。采用ZM-120II型潜孔钻机或150型液压钻机施工直径90mm的卸压孔, 钻孔要求全断面均匀布置, 具体参数如下

钻孔的控制范围是:揭煤处井筒轮廓线外5m, 孔深超过煤层进入煤层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钻孔密度:井筒见煤处每平方米布置1个钻孔;孔底间距不大于2m。

1.钻孔有效排放半径1000mm;

2.开孔间距:钻孔开孔间距1000mm, 孔底超出荒径5000mm;

3.钻孔直径:ϕ90mm;

4.钻孔深度:穿透煤层全厚进入底板至少0.5m;

5.钻孔总数:89个;

6.排放时间24小时。

3.4.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施工完卸压孔排放瓦斯24小时候后, 工作面在采用钻机施工5个孔径为Φ90mm的效果检验孔, 深度要求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0.5m, 测定残余瓦斯含量 (测定方式与区域预测预报相同) 。当瓦斯含量小于7.5m3/t时, 确认为无突出危险, 由矿通风队汇报公司调度、平舒公司通风部, 同时编制抽放记录报告, 并报审公司总工程师及平舒公司总工程师, 待批复后方可恢复爆破掘进。

3.5远距离放炮爆破揭穿煤层

揭露煤层使用远距离放炮法施工, 揭煤工作面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后, 若未能一次揭穿至煤层顶 (底) 板, 则仍应当按照远距离爆破的要求执行, 直至完成揭煤作业全过程。在煤层掘砌施工时同样采用远距离放炮措施进行掘进, 如煤层较软时, 降低施工段高或进行锚网临时支护, 以保证施工安全。

4 结语

信息突出 篇11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43-2

1 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1.1 审计机关信息化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审计人员信息化素质提升空间小

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偏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有审计人员素质很难满足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以我局为例,首先是职工平均年龄都在45岁左右;20名干部职工中,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的人员一个都没有,英语、计算机方法语言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且受到编制的限制,补充新人难度很大,人员流动途径不多,很难满足信息化审计发展的要求。

1.1.2 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

尽管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多年准备和逐步发展,县级审计机关已经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审计人员,但总体上还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的要求,绝大多数“人员”始终无法向“人才”转变,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领军人才难于脱颖而出。多数审计人员仍停留在“会用”这个阶段,因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但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编写相应的审计程序模块、信息系统评测等较高层次的应用方面还很欠缺、甚至不会。特别是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的不多,计算机应用水平偏低,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开展审计力不从心,特别是对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的掌握和应用在县级审计机关几乎是空白,普遍只能应用OA进行一般审计管理、公文处理,下载审计项目信息、实现无纸化办公。对被审计单位具备电算化条件、电子数据采集转换顺利的审计项目,能采取应用AO进行计算机简单的辅助审计,对不具备电算化条件或电子数据难以采集转换的审计项目,只能应用OA与AO系统下达审计项目计划,下载审计项目相关信息、自动建立审计项目、交互上传数据包、处理审计方案、通知、报告、决定,应用AO编制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生成审计报告。对部分已实现电算化会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数据也存在采集转换困难,或虽能采集转换数据,由于不熟悉SQL Server数据库语句,几乎无法应用AO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审计查询分析,部分审计人员存在“进不了门,打不开电子账”的难堪局面,难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需要。

1.1.3 工作、学习、应用三者矛盾突出

目前,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矛盾,“工作、学习、应用”三者矛盾突出。一是县级审计机关每年的常规审计项目较多,地方政府领导又会临时交办许多任务,长期疲于应付各项审计任务,更难以有专门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整体审计水平,即使抽出时间专门培训,但因为受训人员的素质及师资资源的制约,难于取得较好的培训成果。二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深度、广度不够,就笔者所在地区的县级审计机关来看,通过 AO 资格认证考试的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基本操作。三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常态化程度不高,部分审计人员在AO应用上流于形式,仅作为电子账簿浏览查阅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证据的工具,甚至有人提出了“是审计人员为AO、OA服务,不是AO、OA为审计人员服务”的观点。四是目前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成果基本上都是靠事后包装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及AO应用实例来支撑,功利性因素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1.2 县级审计机关在电子数据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获取数据仍然存在困难,数据采集还是存在技术性难题。尽管AO2011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为审计人员提供了符合GB/T19581-2004企业和行政事业、GB/T24589.2-2010行政事业单位和GB/T24589.1-2010企业的国标数据采集接口,也提供了93个主流财务软件的备份数据采集模板,但在县级审计中却经常遇到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及业务软件并不符合上述国标接口、AO中也无相应备份数据采集模板、不能提供软件的数据字典、被审计单位数据不全的情形。

②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的管理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在审计现场或其它开放办公情况下电子数据容易被人复制,造成泄密,造成了事实上的数据安全隐患。

③审计机关对电子数据的管理不规范,影响了电子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果。绝大部分县级审计机关电子数据的管理从电子数据的生成、运用、复制、移交、保存和归档等各个环节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对OA系统中的被审计单位资料更新工作要求不高。事件或项目结束后,审计电子数据未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和集中保存,无法快速、高效的查阅和调用等等。县级各单位会计核算软件五花八门,县财政局国库股应用云南财政总预算会计V2.0、社保股应用用友GRP-R9版,地税部门应用云南地税综合管理系统V2.0,乡镇财政所普遍應用保会通增强版V4.2,部分行政单位应用金蝶行政事业V6.2版、保会通增强版V4.2、用友GRP-R9版,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率低、运用水平不高,财会系统软件种类繁多,普遍数据量小,财会软件无专门的(或国标)审计数据采集转换模块,且没有统一透明的数据接口和无联网审计接口,给审计监督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制约了AO的应用和信息化审计的开展。

1.3 信息系统审计的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储备不足,严重制约了县级审计机关信息系统审计起步和发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需要熟悉、精通审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高端复合性人才。从县级审计机关的现状来看,既熟悉审计原理和审计实务又懂得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导致在审计技术方面审计手段落后,很少涉及信息系统审计。

②多数县级审计机关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主动性不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项崭新的审计领域,由于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理论和实践的认识程度还不是非常成熟,多数县级审计机关还处在不断摸索的前进阶段。部分县级审计机关对信息系统审计有畏难思想,推进的方法不多、措施很少、被动应付。

2 解决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县级审计机关人才培养,加快审计干部队伍适应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①解决人少事多矛盾,狠抓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工作。针对目前县级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缺乏但县级政府无法解决人员编制问题的现状,建议上级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编制的关注和支持,适当增加审计人员编制数量,为引进专业人才铺路搭桥。县级审计机关要以审计实践需要为出发点,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引进专业人才。

②加快审计干部知识结构的完善,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再好的技术,只有人很好的掌握和应用,才能很好的发挥其效能。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学用结合。加大审计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OA及AO应用的技能。OA及AO的应用,审计干部是决定因素,作为基层的县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OA及AO系统的应用培训尤为紧迫,应加大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一批既精通审计专业又熟悉计算机专业的高端复合型审计人才。一是应更新审计观念,克服对计算机审计的神秘感及畏难情绪,增强OA及AO应用的紧迫性,全面应用OA及AO开展审计工作实践,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制定系统、科学的培训计划,注重实效,针对性组织好培训。对全省、全州系统部门统一使用同一版本号的财务软件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项目,如:财政系统云南财政总预算会计V2.0,地税系统云南地税综合管理系统V2.0的审计,省、州审计机关可统一组织相关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完善OA及AO的应用、培训、考试、考核、互助等激励机制及制度,促进OA及AO应用人才,“高手”的脱颖而出,推动OA及AO系统的应用;四是分层次培训,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应用水平提高。

③县级审计机关要加大管理力度,充分挖掘现有审计人员的潜力,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审计信息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引入计算机审计人员奖惩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内在潜能和工作热情。

2.2 抓实AO、OA等审计信息系统应用,规范审计电子数据管理

①强化基础应用,充分发挥“金审工程”的建设成效。目前就云南省来说,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OA审计管理系统、地税联网审计系统及视频会商系统已经部署到了所有县级审计机关。用AO进行审计、用OA 进行管理、用视频会商系统进行培训学习已经成为审计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驾马车”。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必须脚踏实地,强化基础应用,加大对现有审计软件、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力度,完全实现所有开展的项目全部都做到“运用AO审计,实行OA管理”。

②提高认识,切实规范审计电子数据管理。一是要加强真实性管理;二是要保证电子数据存储的质量,提高利用效率;三是要集中归档管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存放;四是要做好防范措施,增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丢失数据,定期对个人电子数据进行检测,及时做好数据维护备份的工作。五是要规范财务软件的准入制度,改善AO系统的应用环境。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出现的错弊,是十分致命的错弊,甚至是其他错弊产生的根源,审计机关如果忽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新形式,仅仅对计算机管理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极有可能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假账真查”,增大审计风险。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对象应用的财务软件,可谓五花八门,程序编码不规则、无标准化,县级审计机关的现状难于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用于管理财务数据的计算机的检查,上级审计机关及有关部门应从机制上促使审计对象使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财务软件,财务软件应经有权审查部门对软件在合法性、正确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和缺陷,有无非法和错误的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检查、测试,通过审查批准后方可应用以财经领域,应用于财务管理的财务软件应预留统一透明的联网审计的数据接口,要能为审计监督提供国标的财务转换数据,便于审计监督链接、采集转换数据。

2.3 加快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步伐,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审计打牢基础

①增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主动性,形成全员关注参与信息系统审计的良好氛围。信息系统审计要全员参与必须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审计人员要去除畏难思想主动参与到信息系统审计中。

②合理選择审计项目展开信息系统审计。县级审计机关要根据实际,结合自身条件独立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不等不靠。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进行试点和探索。要利用现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课题组,集中攻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信息突出 篇12

戊8煤层瓦斯压力6.6 MPa, 戊9-10煤层瓦斯压力5.9 MPa, 己15煤层瓦斯压力2.1 MPa。

1 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

由于各突出矿井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的差异, 敏感指标及其突出临界值也是不同的, 常用的工作面预测方法有: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和钻屑指标法, 即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最大钻屑量S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 (或K1) 。因此根据首山一矿己15煤层掘进工作面的实际预测结果, 用“四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对该矿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进行分析研究, 确定适用于该煤层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

1.1 现场煤样采集和实验室考察

2008年1月, 分别从己15-12010机巷、风巷掘进头采集了己15煤层煤样2份。从定点取样和区域预测的要求出发, 这2份煤样已代表了己15煤层煤质的特点。在实验室对每份煤样除了测定瓦斯放散初速度ΔP, 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外, 还分别充入0.27~1.70 MPa的瓦斯, 吸附平衡48 h以上, 考察瓦斯解吸量Δh2与瓦斯压力p之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分析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同p, ΔP, f之间的关系。

1.2 实验结果分析

不同充气瓦斯压力下煤样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ΔP参数的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K为突出区域预测综合指标, 其值可由下式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 ΔP, f值及综合指标K值均超过《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给定的区域预测指标临界值 (ΔP≥10, f≤0.5, K≥15) , 说明该区域具有突出危险性。

2个煤样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同充气瓦斯压力p的关系见图1。

对表1中的瓦斯解吸指标Δh2与吸附瓦斯压力p进行线性拟合:

复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9 7和0.943 1, 曲线拟合较显著, 说明可以用上述关系来描述解吸指标Δh2与瓦斯压力p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八五”攻关科研项目“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研究成果, 钻屑解吸指标Δh2同吸附平衡压力p及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其拟合曲线见图2。

式中A, B, C为依赖于煤种的实验常数, 由表1中2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A主要同煤种有关, 可取式 (2) — (3) 中常数185.71和172.62的平均值的整数部分179.0;B, C为正值表明煤样随着解吸瓦斯压力p和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的增加, 钻屑解吸指标Δh2也增加, 同时B, C还反映了瓦斯压力与煤质指标同钻屑解吸指标Δh2的密切程度。

将表1中2组煤样数据进行多元数据拟合, 得出钻屑解吸指标Δh2同吸附平衡压力及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之间较好地符合以下关系:

式 (5) 说明, 如果能够确定首山一矿己15煤层的p, K突出危险临界值, 就能得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的临界值。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26条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单项指标p和第30条综合指标K的临界值, 即突出危险煤层p≥0.74 MPa, K≥15 (无烟煤为20) ,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 (5) 得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参考临界值为

在预测指标中, Δh2与K1存在着如下关系:

式中:Q为自解吸开始时刻解吸仪实测每克煤的累计解吸瓦斯量, m L/g, 对于MD-2钻屑瓦斯解吸仪, Q=0.082 1Δht/10;Δht为t时刻解吸仪实测水柱计两侧压差;0.082 1, 10分别为仪器结构常数和煤样质量;t为解吸测定时间;W1为解吸测定开始前每克煤已解吸的瓦斯量, 即在暴露时间 (MD-2解吸仪T0=3 min) 煤样损失的解吸量。

在预测中还进行了Δh2与K1的换算关系的测定, 结果见表2。

综合式 (6) 、图2以及实验仪器的测定原理和实验结果, 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确定Δh2=180 Pa, 对应的K1=0.35 m L/ (g·min1/2) , 作为参考临界值在现场进行应用考察, 以确定其敏感指标及临界值。

根据首山一矿的己15煤层煤巷掘进现状, 己15煤层Vdaf=18.91%, 并结合MD-2解吸仪读数精度, 确定以Δh2=180 Pa为参考临界值, S=6 kg/m, q=4.5 L/min;己15-12010机巷、己15-12010风巷“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中的预测和检验测定指标及临界值按上述标准执行。

2 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分析

2.1 预测突出率

式中:η1为预测突出率, %;nt为预测有突出危险次数;N为预测总次数。

预测突出率η1代表着预测有突出危险区段所占总预测区段的比例大小, 当然η1越小, 需采取防突措施的范围越小, 防突投入少, 进度快, 但其取决于突出预测的准确率。

2.2 预测突出准确率

式中:η2为预测突出准确率, %;nk为预测有突出危险次数中, 真正有突出危险的次数。

预测突出准确率η2越高越好, 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 能够达到60%左右。

在试验中发现, 如果以实际发生的突出来确定指标临界值和敏感性, 一是生产中不允许, 二是不安全。为此, 国内众多学者提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即属突出危险: (1) 实际发生的突出; (2) 预测指标超标较大, 预报有危险但采取措施 (超前排放钻孔、慢速掘进甚至停掘等) 后未发生突出; (3) 在施工防突排放钻孔过程中, 有动力现象 (喷孔、夹钻、顶钻、响煤炮等现象) 。

2.3 预测不突出准确率

式中:η3为预测不突出准确率, %;nB为预测无突出危险次数;nA为预测无突出危险次数中果真无突出危险的次数。

预测不突出准确率η3一般达到95%以上即可。

2.4 预测准确率

式中:η4为预测准确率, %;n为实际有突出危险次数。

预测准确率一般应达到100%。

3 己15-12010机巷、风巷掘进工作面预测敏感指标分析

3.1 己15-12010机巷

跟踪考察212次, 共发生突出20次, q值超限21次, 准确预报18次, 误报3次, 漏报2次;S值超限6次, 准确预报5次, 误报1次, 漏报15次;Δh2超限3次, 准确预报3次, 误报0次, 漏报17次。

从表3可以看出, 3项指标的预测突出率均低于15%, 说明q, S, Δh2作为预测指标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不会给掘进回采工作带来太多影响。预测突出准确率q值为85.7%, 这表明该指标对于突出预测有误报现象, 误报率达到了14.3%, S值的误报率达到16.7%, Δh2没有误报;预测不突出准确率q值达99%, 明显高于其他两项;预测准确率q值达到90%, 而S和Δh2分别只有25%和15%, 这说明S和Δh2存在严重的漏报现象, 漏报率分别达到75%和85%。

在己15-12010机巷掘进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中, q值的预测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项指标。但q值存在漏报现象, 故应该以其他指标对其补偿。

根据现场实测, S, Δh2对于q的漏报均具有补偿作用。2008年6月14日发生的突出S值为5.8 kg/m, 非常接近参考临界值, 其S值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

3.2 己15-12010风巷

跟踪考察230次, 共发生突出28次, q值超限28次, 准确预报25次, 误报3次, 漏报3次;S值超限3次, 准确预报3次, 误报0次, 漏报25次;Δh2超限2次, 准确预报2次, 误报0次, 漏报26次。

从表4可以看出, 3项指标的预测突出率均低于15%, 说明q, S, Δh2作为预测指标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不会给掘进回采工作带来太多影响。预测突出准确率q值为89.3%, 这表明该指标对于突出预测有误报现象, 误报率达到了10.7%, S值和Δh2均没有误报;预测不突出准确率q值为98.5%, 明显高于其他两项;预测准确率q值达到89.3%, 而S和Δh2分别只有10.7%和7.1%, 这说明S和Δh2存在严重的漏报现象, 漏报率分别达到89.3%和92.9%。

比较预测突出准确率、预测不突出准确率、预测准确率, 在己15-12010风巷掘进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中, q值的预测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项指标。但q值存在漏报现象, 故应以其他指标对其补偿。

根据机巷的实测, q值漏报的3次是:

1) 2008年3月14日, 动力现象为夹钻, 其q值为3.2 L/min, S值为6.4 kg/m, Δh2为100 Pa, 这次突出只有S值预报准确;

2) 2008年5月30日, 动力现象为响煤炮, 其q值为2.2 L/min, S值为6.2 kg/m, Δh2为180 Pa, 这次突出S, Δh2预报准确;

3) 2008年8月30日, 动力现象为响煤炮, 其q值为1.4 L/min, S值为6.0 kg/m, Δh2为190 Pa, 这次突出S, Δh2预报准确。

4 结论

上一篇:电流互感器极性的判断下一篇:人工免疫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