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腰间盘突出

2024-10-16

重症腰间盘突出(精选12篇)

重症腰间盘突出 篇1

腰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是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突出, 从而压迫神经根, 最终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透明软骨板组成, 分布在腰椎骨间。当外伤或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时可导致致纤维环破裂, 髓核就会从破裂处脱出, 进而压迫腰椎神经, 当人在下肢运动时, 就会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较好的方法就是手术, 笔者通过分析30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 探讨了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30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其中男22例, 女8例;年龄35~60岁, 平均年龄40.2±1岁;其中发生于L4/5间隙者15例, L5S2间隙者10例, L5S2间隙者5例;腰间盘突出并发腰椎不稳定者20例;复发腰间盘突出患者10例。

1.2临床诊断

30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均有腰腿疼痛的症状,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椎旁压痛向患肢放射12例, X射线检测有侧弯。碍趾背伸试验显示阳性的患者有17例, 直腿抬高试验显示阳性的患者有10例。

2治疗方法与结果

2.1治疗方法[1,2,3]

将患者采用全麻、使其俯卧于脊柱手术台进行手术。后正中入路, 以手术节段为中心逐层切开, 骨膜下剥离至椎板以及关节突的外缘, 术中用咬骨钳提起棘突并确定峡部位无断裂。根据不稳节段, 先行打入椎弓根钉, 同时咬除后侧相应的节段椎板以及肥厚的黄韧带, 使患侧的神经根通道扩大, 从而实现充分减压。之后, 安装金属棒用于稳定脊柱。

对于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主要行横突植骨及关节突间植骨。在对神经根减压时, 要将神经根通道一直扩大到椎管侧壁的神经根出孔处, 大部或全部切除融合相邻节段的内侧小关节, 神经根通道扩大后, 可移动超过1 cm。在植入Cage时注意尽量轻拉神经根, 并在术中时常检查神经根的松紧度, 要避免神经根的张力过高或过低。椎弓根钉要充填压满减压时切除的小关节、椎板和棘突制成的颗粒骨并将多余的颗粒骨置于椎弓根螺钉的周围以利于融合。

患者术后15~20天开始离床活动, 但须佩戴腰部支具, 并叮嘱患者避免做弯腰动作, 保护腰围处4~7个月。

2结果

经过统计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现完全治愈有25例, 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可以从事正常的日常工作, 治愈率达83.3%;有效5例, 治疗后症状消失, 但仅可以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 占16.7%。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3讨论

目前认为腰间盘突出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 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生理功能,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较其他组织器官要早, 而且病情发展也较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 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 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 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 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

腰间盘突出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 医护人员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并探索出在治疗上较为有效的方法。椎弓根固定融合术即是治疗重症腰间盘突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具有可同时提供前、中柱的支持, 且易从患者的X射线影像图中辨别骨性融合的优点, 因此被国内外同道人士广泛接受。在行此手术之前, 要首先开展良好的定位诊断, 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 其次要精确的找到突出的椎间盘位置, 若在此步发生失误, 则会延长手术时间, 导致患者承受的痛苦增加。

在腰间盘突出的手术时, 要利用三把髓核钳, 其中第一把用于细致的帮助扩大切口, 从而扩大间隙的空间;第二把用于取出中间的髓核;第三把短粗的用于清除残余的组织。在摘除椎间盘后, 要继续冲洗, 在手术期间要采用引流管倒流防止血液的积淀。在完成手术后, 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合理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临床表现, 做到有情况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还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康复训练, 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本组的30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过椎弓根固定融合术治疗后, 25例完全治愈, 可以从事正常的日常工作, 5例治疗效果较好, 可以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 占16.7%。总治疗有效率达100%。

以上结果说明, 重症腰间盘突出虽然是目前骨科的常见疾病,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椎弓根固定融合术在治疗重症腰间盘突出中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30例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 完全治愈有25例, 治愈率达83.3%有效5例, 占16.7%。结论 手术治疗重症腰间盘突出的治愈率高, 是治疗此病症的可行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重症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分析

参考文献

[1]刘超群, 刘洪, 杨长远.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腰椎间面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7) .

[2]赵明杰, 刘宁, 李志忠.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广东医学, 2006 (7) .

[3]邢宏健, 刘军, 李英普, 麻东风.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 (8) .

重症腰间盘突出 篇2

这是颈椎病、腰椎病的治疗方法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一般适用于轻中度的患者。牵引疗法通过限制椎体活动,来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其治疗原理是通过牵拉,增加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达到治疗的目的。一旦拉开以后,虽然神经受压得到解除,但是破坏了椎体原先正常的生理结构,导致椎体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降低了椎体的稳定性,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的慢性损伤。

微创疗法中的“水针刀”髓核溶解术

该方法的的应用原理是:采用胶原酶具有能够溶解椎间盘突出物的特性,采用细针穿刺,使椎间盘突出部位逐渐溶解、吸收、缩小,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中;“水针刀”胶原酶是一种主要溶解胶原蛋白的酶,能有效的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I型和Ⅱ型胶原。与人体组织渗透压相等的胶原酶溶液不破坏组织细胞和神经细胞,对血红蛋白、乳酪蛋白、硫酸角质素等蛋白无损害,能在正常的生理环境下分解胶原纤维,使其降解为相关氨基酸并被血浆所吸收。但该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术后易造成操作部位的感染,术后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损伤,需很长的时间来回复和保养。

推拿疗法

腰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 篇3

【摘要】 腰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非手术治疗也就是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其术后护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术后;临床护理

Postoperative car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u Xi Nian; Sun Huifang Hangjinhouqi Banner, Inner Mongolia Hospital; 015,400

【Abstract】: This is due to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rupture, kyphosis and spinal cord or nerve syndrome occurs, orthopedic common disease i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i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ails, the surgery is a common, effective treatment. This paper studies on postoperative care.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ostoperative; clinical care

【中圖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06-01

腰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常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腹部或大腿前侧痛;间歇性跛行;肌肉瘫痪;麻木;马尾综合症;患肢发凉;尾骨痛;小腿水肿。此痛常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给社会、家庭均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在非手术治疗也就是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康复与护理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62例,女28例.年龄30岁~72岁,平均42岁。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隙感染1例,伤口感染2例。

2.护理观查

2.1生命体症监测 术后6h内15~30min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1次,对于全麻的患者,老年或患有慢性疾病患者除应常规行心电监护外,还要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呼吸状态、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

2.2下肢神经功能观察 术后应初步检查患者的神经功能,因大多数患者由于麻醉作用还不能主动做足、趾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可检查膝腱、跟腱反射及Babinski症,如腱反射和病理反射存在,说明无脊髓伤。术后72h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深浅反射及括约肌功能恢复,双下肢远侧肌群,如胫前肌、伸拇长肌、屈趾肌群活动情况。

2.3出血的观察 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引起术野或皮下出血致硬膜外血肿,术后要严密观察术野的引流液性质、量,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脑脊液漏,及时报告医生。

3.护理

3.1一般护理 病人应使用气垫床,床铺要干燥、平整、舒适。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定时翻身,每2h翻身一次,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以保持腰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损伤软组织。

3.2心理护理 如果患者精神高度紧张、顾虑伤口不能愈合、手术疗效差或遗留后遗症,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成功案例,术后要针对出现的不同并发症耐心地向患者解释。

3.3疼痛的护理 因疼痛使精神忧虑而不能入睡者,随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以解除痛苦,保持睡眠充足,使病人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3.4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术前应训练床上使用便器,以免术后因平卧的体位不习惯而影响大小便排泄。可让病人听流水声,轻柔大腿内侧,按摩或是热敷腹部,以刺激排便反射,必要时给予导尿术。

4.术后的康复护理

4.1预防神经根粘连 为了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在术后早期就要指导患者作直腿抬高训练。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应在镇痛药物的应用配合下,协助病人进行,双腿交替伸直抬高,抬高角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术后24h即开始训练,2次/d 20~30下/次,逐日增加。

4.2按摩和关节被动训练 采用双手鱼际,对下肢按摩部位施以较轻压力,反复滑动,按摩时宜远侧至近端,20~30min/次 2~3次/d。关节被动活动可在肢体按摩同时进行,由足趾开始,依此踝、膝关节,关节被动活动时,一手托于小腿后部,一手握于踝关节做伸展、屈伸、内收和外展活动。

4.3踝关节主动背伸训练 神经根损伤可导致踝关节背伸无力,足下垂。

4.4预防肌肉萎缩 术后首日或第2天,应积极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练习双上肢(特别是肩关节)。双下肢关节功能训练,可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如屈膝屈髋锻炼,肢体抬高训练,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肌力,肢体抬高的幅度以病人能忍受疼痛为限。同时进行呼吸训练,深呼吸、扩胸运动,能够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防止卧床引起的肺部并发症,腹部按摩可增强腹肌肌力,减少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

5.出院指导 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严禁过度弯腰,减少脊柱纵向压力。定期来院复查。注意动静结合,即休息与锻炼相结合,既不可活动量过大,又不可单纯强调卧床休息。应结合个体素质,制定具体锻炼方案。

参考文献

[1] 阮晓东,王淑英. 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08)

[2] 姚会颖. 腰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体会[J]. 医疗装备. 2010(09)

[3]单春玲.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实际浅谈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腰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体会 篇4

1 护理观察

1.1 生命体征监测: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国外基本上使用全麻, 国内大多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后应在ICU接受重症监护。术后6 h内每15~30 min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1次, 对于全麻的患者, 老年或有慢性疾病患者除应常规行心电监护外, 还要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呼吸状态、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

1.2 脑脊液漏的观察:

应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颈项强直, 并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脊柱手术的术后感染率大约为1%以下, 如果术后5~6 d体温在38~40℃以上, 应慎重对待, 观察是否出现切口感染或化脓性脊膜炎。化脓性脊膜炎患者大多有头痛、颈部僵硬、轻度意识模糊等症状, 及时检查切口和穿刺脑脊液检查。

1.3 下肢神经功能观察[1]:

术后应初步检查患者的神经功能, 因大多数患者由于麻醉作用还不能主动做足、趾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可检查膝腱、跟腱反射及Babinski征, 如腱反射和病理反射存在, 说明无脊髓伤。术后72小时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 深浅反射及括约肌功能恢复, 双下肢远侧肌群, 如胫前肌、伸拇长肌、屈趾肌群活动情况。

1.4 伤口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固定是否妥善, 及时检查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拔除引流管后要仔细观察伤口敷料, 如发现引流液的量明显增多, 颜色呈淡黄, 可确诊脑脊液漏。同时可向主治医生、麻醉医师询问术中失血情况, 必要时检查末梢血来确定是否需要补液和输血。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病人应卧硬板床, 床铺要干燥、平整、舒适。做好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定时翻身, 翻身时由2名护士操作, 使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转以保持脊柱稳定状态, 避免旋转, 每2 h翻身1次, 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 以保持要部的筋膜、韧带、肌肉的良好愈合, 避免损伤软组织。

2.2 心理护理:

如果出现术后并发症后,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顾虑伤口不能愈合, 手术疗效差或遗留后遗症。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大概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给患者一个心理准备, 术后要针对出现的不同并发症耐心地向患者解释。

2.3 疼痛的护理:

腰间盘突出食疗方法 篇5

2. 杜仲20克,威灵仙55克。分别研粉,后混合拌匀,再取猪腰子(猪肾脏) 1--2个,破开,洗去血液,再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共放人碗内,加水少许,用锅装置火上久蒸。吃其猪腰子,饮其汤,每日1剂(孕妇忌用)。主治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补肾壮骨强腰之作用。

3.茴香煨猪腰:茴香15克,猪腰1个。将猪腰对边切开,剔去筋膜,然后与茴香共置锅内加水煨熟。趁热吃猪腰,用黄酒送服。功效:温肾祛寒。主治腰痛。

小小木棍,能治腰间盘突出等2则 篇6

胡义忠(男,68岁,湖北人,退休)

我原是一个小车司机,十几年前,我总感觉头发昏,手脚发麻,有时腰都疼得直不起来。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我为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吃药打针收效甚微。

今年3月,我到武汉归元寺参观。有一位90多岁的师傅见我腰伸不直,走路不稳,就检查了一下我的颈部和腰部,说我患的是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我非常惊讶。他教了我一种治疗方法:首先备一根长约1.7米的圆木棍(或比身高略长10厘米即可),直径4厘米,将棍子一头放在高于地面两市尺的地方,另一头放在地上。人打赤膊或穿着单衣仰面躺在木棍上,木棍应位于颈椎部到整个脊椎骨的位置,高的一頭顶着颈椎骨。大腿夹着木棍,用双脚来回推动身子上下移动,使木棍与颈椎和脊梁骨摩擦10分钟。接着,睡在木棍上15分钟不动。最后,手持木棍用左右手轮流打后背5分钟,每天做两次,每次半小时。师傅说:这种锻炼方法能有效地按摩整个脊椎,并锻炼了腿部肌肉。他也曾患过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就是这样治愈的。

按照这个方法我认真锻炼。经过1个月的治疗,我的病居然真的治好了,现在头不昏了,腰也能伸直了。为了巩固治疗的成果,我现在每天仍然坚持用此法进行锻炼。我也教几个朋友用此法治疗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病,效果都很好。

花椒蒸鸭梨,给宝宝治咳有戏

曹华(女,28岁,山东人,教师)

我宝宝今年4岁,经常感冒咳嗽。孩子爸爸说吃药,可我觉得老吃药也不是个事,很发愁。后来,我妈从邻居那儿讨来一个偏方,没想到却起了效果。

按照偏方,我买来了鸭梨,准备好5粒花椒。首先把一只梨子用牙签均匀挖5个小孔,分别放入5粒花椒,隔水蒸5~6分钟。然后用牙签将花椒粒剔出,让宝宝用小勺挖着吃掉梨子。刚吃一次,上午就感觉宝宝好像咳嗽没那么勤了,好,有戏,说明这法管用。下午我又蒸了一个,夜里果然宝宝就睡了一个安稳觉。刚开始,我一天给宝宝吃两次“花椒蒸梨”,渐渐的,看宝宝不咳嗽了,我就光早上吃完饭蒸一次,巩固3~7天就全好了。为了知道原因,我还特意查了书,书上说:“花椒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而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

有时我嫌麻烦懒得去蒸,就把梨放锅里煮5~6分钟,然后让宝贝吃梨喝掉水。哎,疗效也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栏目管理、编辑/曹雯

E-mail:cw_0791@163.com

读者来信:

贵刊良方帮我母亲治腰痛

母亲现已年近八旬,患有腰椎多处骨质增生,经常感觉腰痛。

今年春节,我接母亲来家住,没想到母亲因为扫地不慎扭了一下腰,她顿时感到疼痛难忍,只好卧床休息。由于春节期间,不便去医院就诊,我非常着急。这时我想起贵刊曾经介绍过按摩治疗的方法,于是我按照贵刊2007年第6期上介绍过的手法试着为母亲按摩。先是用手掌在腰部大面积轻轻地按摩,每天坚持15分钟,几天后母亲觉得有所减轻。这时我就加大了按摩的力度并按摩压痛点,前后坚持了1个月的时间,母亲的病好了。

我在想,母亲要是由此而进医院治疗,这笔开支肯定不会低于我几年来订阅《家庭百事通》的费用。谢谢!

重症腰间盘突出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确诊腰间盘突出症, 进行髓核摘除术或合并根管扩张术的患者25例, 术前均做CT或MRI检查, 均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且对手术治疗无禁忌, 其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龄45~65岁。

1.2临床表现

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 发生率约91%, 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 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 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 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1]。

1.3 检查指标

CT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 诊断价值大, 目前已普遍采用;MRI检查, 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 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 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1.4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具备以下适应证时需手术治疗: (1) 病史超过3个月, 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 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2) 首次发作, 但疼痛剧烈, 尤以下肢症状明显, 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 处于强迫体位者; (3) 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 (4) 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 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5) 合并椎管狭窄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功能锻炼可增加腰背肌肌力, 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特别是对脊柱的内外平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2]。其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准, 遵循次数由少到多, 活动度由小到大, 频率由慢到快, 先局部后整体, 先床上后下地, 循序渐进。可从下肢肌力锻炼 (如直腿抬高法、踢腿法、局部关节锻炼法等) ;腰背肌功能锻炼[3] (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点水式等) 和腹肌锻炼 (抱膝式、床下立位练习等) 等3个方面进行功能锻炼, 以下介绍几种临床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锻炼方法。 (1) 直腿抬高法, 患者需要仰卧在病床上, 将腿部膝关节伸直, 脚尖向上抬, 保持5~10 s之后缓慢的放下, 先进行单腿练习, 再进行双腿练习。进行2~3次/d, 每次25~30下左右为宜。并以适当的双腿空中自行车动作与之交替进行, 防止神经根粘连; (2) 五点支撑法, 患者病床呈仰卧姿势, 双腿弯屈, 将头部、左右双肘、双脚作为5个支撑点, 同时将胸部上挺, 逐步将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支撑起来后离开床面, 抬起的高度由患者自行感觉为最高处时放下, 再重复练习。

除此之外,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穴位按摩和腹部按摩也会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显著的效果, 并坚持引导患者自觉的锻炼, 如上下双肢关节的功能锻炼, 以防止肌肉萎缩;如经常做深呼吸或扩胸运动, 促进肺部的通气畅通, 能有效的防止肺部并发症的产生。在患者出院时, 一定要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家庭锻炼, 避免长时间的劳动, 以及长时间的保持单一姿势, 并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 多做一些稳定腰椎的运动锻炼, 促进腰部血液循环, 防止病痛再次发生。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 本院的25例患者中, 有24例患者术后有效并已康复, 有1例患者术后显效, 偶尔伴有轻度的腰痛, 但基本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

3 讨论

通过对多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 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在功能锻炼康复过程中, 首先作为护理人员, 一定不能忽视患者的心理, 患者在术后常常要卧床休养2~3周, 期间因生活无法自理, 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阴影, 影响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 因此要经常鼓励患者, 使其具备战胜病痛的信心, 并运用自己的专业护理知识充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和要点,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和信念; (2) 要对患者有耐心和爱心, 每天坚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并进行穴位按摩, 预防神经根粘连和肌肉萎缩, 要懂得时时关怀患者的生活, 通过自己专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 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各项功能恢复锻炼, 使患者尽快康复。 (3) 在护理的过程中, 通过沟通不断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改善医患关系, 并不断总结经验和心得体会,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可信赖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方法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 进行髓核摘除术或合并根管扩张术, 术前均做CT或MRI检查, 均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且对手术治疗无禁忌, 在此基础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 本院的25例患者中, 有24例患者术后有效并已康复, 有1例患者术后显效, 偶尔伴有轻度的腰痛, 但基本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结论 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手术治疗不失为最佳的治疗方法, 而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工作极其关键, 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82-302.

[2]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

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篇8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俗称“腰突症”, 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 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 甚至造成残疾, 丧失劳动能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采取微创疗法和保守治疗。2009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5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 分别采用微创TMC射频热凝靶点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现将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5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男39例, 女19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36.1±5.1) 岁。治疗组29例, 对照组29例。治疗组男20例, 女9例, 年龄21~70岁, 平均 (34.2±4.3) 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0例, 年龄22~68岁, 平均 (36.1±2.9) 岁。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4个类型, Ⅰ型前方突出、Ⅱ型后方突出、Ⅲ型侧方突出、Ⅳ型椎体内突出。治疗组患者中, 8例为Ⅰ型, 13例为Ⅱ型, 3例为Ⅲ型, 5例为Ⅳ型;对照组6例为Ⅰ型, 15例为Ⅱ型, 4例Ⅲ型, 4例为Ⅳ型。所有患者均经X线、CT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TMC射频热凝靶点技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片、CT片、核磁片, 找出压迫神经的靶点, 计算出靶点在X线正侧位片的位置、进针深度和穿刺途径。穿刺针只有0.2 mm, 穿刺时患者痛苦极小。在西门子大平板数字减影系统下, 绕过血管和神经束, 高度准确针对靶点进行治疗。术后对体征、疗效进行住院观察, 并由专业的康复理疗师进行一对一的全程康复指导。

1.2.2 对照组

采用保守治疗。 (1) 卧床休息, 不要随意活动。 (2) 药物治疗, 采用静电理疗贴进行疼痛缓解治疗。 (3) 牵引疗法, 减轻椎间盘压力, 解除肌肉痉挛, 促进炎症消退, 牵引疗法可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 (4) 推拿治疗, 按摩疗法可松弛腰部肌肉、扩大椎间孔、解除神经根压迫和粘连及炎症反应、改变髓核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5) 针灸治疗, 对病灶进行穴部针灸, 减轻病痛。 (6) 封闭治疗, 注射药物, 防止病情扩大。

1.3 疗效标准

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定标准, 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进行具体评定, 总分100分。优:86~100分;良:70~85分;中:50~69分;差:<5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5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 根据疗效标准, 治疗组优16 (55%) , 良12 (41%) , 差1 (3%) , 优良率为97%;对照组优6例 (21%) , 良11例 (38%) , 差12例 (41%) , 优良率为59%。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000, P=0.0336) 。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而且日趋年轻化,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腰部外伤:急性损伤如腰扭伤, 极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2) 腰部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 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 (3) 长期震动: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 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 (4) 不良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 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5) 脊柱畸型:先天性及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 纤维环不同部位所承受的压力不一, 并且常存在扭转, 容易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腰椎间盘突出要根据腰间盘突出的症状及腰间盘突出的原因来进行腰间盘突出治疗,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疗法和保守治疗, 腰间盘突出患者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原因来选择合适的腰间盘治疗方法。临床发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有外力的作用或姿势不当以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等。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TMC射频热凝靶点技术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效果显著。其特点是:直接把腰椎间盘突出致病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 很少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直接阻断髓核液中糖蛋白和β蛋白的释放, 抑制局部病变介质的释放;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的炎性反应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后可使症状立即消失和减轻, 有效率极高;不用局麻药、激素和抗生素, 使治疗绿色、安全。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疗程长, 很难彻底康复。用TMC射频热凝靶点技术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且术后并发症少, 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值得共同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重症腰间盘突出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经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200例, 年龄20~49岁, 平均 (33.0±3.7) 岁, 其中男79例, 女121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年龄20~49岁, 平均 (37.0±4.1) 岁, 其中男36例, 女64例;治疗组年龄20~49岁, 平均 (37.0±1.7) 岁, 其中男43例, 女5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MRI等临床检查进行确诊。其中单侧疼痛患者154例, 双侧疼痛患者41例, 中央型疼痛患者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检查

1.2.1 X线检查

该检查可作为初步诊断该病的检查方法, 但无法确定是否有椎间盘突出, 但通过X线平片可明显看到病变部位椎间隙狭窄, 同时病变椎体边缘出现增生或退行性病变[2]。而由于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常用于体检以及门诊检查, 可初步诊断腰椎病变。

1.2.2 CT检查

该检查可清楚看到突出部位以及大小, 形态, 是否钙化等, 可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也是较为普遍的诊断方法。

1.2.3 MRI检查

此项检查可全面的观察腰椎的各个层面是否出现病变以及可明确排除其他疾病如骨髓瘤等疾病。同时通过MRI的横切位影像, 可清晰的显示突出部位的髓核形态及压迫的神经等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手术操作有帮助作用。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如该患者出现一侧腰腿疼痛, 可单一取患侧的穴位, 如两侧均出现腰腿疼痛的情况, 需取两侧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穴位有肾俞, 殷门、秩边、委中、委阳、承山、昆仑、及阿是穴[3]。足少阳胆经主要穴位有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丘墟、以及阿是穴。如患者为中央型疼痛患者可取穴腰阳关, 肾俞, 腰椎两侧夹脊穴;大肠俞、气海以及阿是穴[4]。根据具体穴位进行毫针刺, 平补平泻。对普通毫针刺效果不明显患者则可进行电针治疗, 在用毫针刺入得气后, 将针柄介入电针治疗仪。针灸疗法每次治疗20~30 min, 十次为一疗程。

1.3.2 治疗组

该组患者采用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 在治疗时嘱患者俯卧, 先对患侧以及该侧下肢进行滚法以及按法的治疗, 可充分放松患侧紧张及痉挛的肌肉, 同时可加快患侧的气血循环, 可缓解患侧的疼痛感。然后嘱患者仰卧, 通过牵引器的帮助将骨盆牵引, 可使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增宽, 可减轻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 同时可抬高伸直患者的患侧的下肢, 来牵拉患侧坐骨神经和腘绳肌, 可对已经产生粘连的部位起到松解的作用。同时沿着患侧的经络进行重点穴位的点, 按, 揉, 最后用滚法和拍法进行全身放松[5]。患者休息十分钟左右在进行针刺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适当合理的自我康复训练, 如飞燕功, 拱桥功, 仰卧起坐, 交叉扭腰, 抱膝触胸等, 可加快患者康复。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不可过度锻炼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1.4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消失, 无腰腿疼痛或坐骨神经痛, 可正常行走, 慢跑上下楼梯等, 自行直腿抬高可到达70°以上, 为痊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但长时间就坐或站仍有轻微不适反应, 可缓慢进行上下楼梯, 不可长时间走路及慢跑, 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不适症状无改变, 仍有明显的腰腿疼痛或坐骨神经痛, 直腿抬高与治疗前基本一样为无效。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疼痛评价。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在治疗前, 治疗后一个疗程以及全程治疗完毕后的评分。其中:无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明显优于对照组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治疗组在单侧和双侧疼痛患者的治疗中明显优于对照组, 但对于中央型疼痛患者两组均无较好的治疗效果, 详见表1。

例 (%)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经一疗程治疗后以及治疗完毕后, 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现代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西医的微创手术,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但由于手术治疗其并发症较多, 同时很多患者不能接受, 以及不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 均不能进行微创手术治疗[6]。

腰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主诉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明确确诊, 通过CT检查可明显看到腰间盘突出的基底连续部位的直径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值, 同时与其他椎体比较该直径明显增大。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而腰椎管内有脊神经及其分支, 脱出的髓核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往往会压迫临近脊神经根, 因此该疾病患者往往自觉腰腿部酸痛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严重患者会出现行走困难等临床表现。

腰椎盘突出症是近年来严重影响都市人群健康的一种高发性疾病[7,8,9]。由于现代人们生活、工作压力较大, 该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 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0,11]。目前,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 比如西医的内窥镜下手术以及中医的针灸推拿以及药物外敷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优点, 也存在一定的运用局限。

两组均选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 由于腰间盘突出患者均病程较长, 很容易导致腰椎旁软组织僵硬或粘连, 如单一行针灸治疗很难在短期内把腰椎部软组织全面放松, 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 疗程长。而治疗组在针刺前或后对患者行手法推拿, 同时指导患者配合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针灸和推拿的联合运用使两者治疗效果叠加, 从而缩短了疗程, 提高了疗效。

在临床按照疼痛部位可分为单侧, 双侧, 中央型疼痛, 经临床结果可见, 治疗组在治疗单侧和双侧疼痛的腰间盘突出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 而中央型疼痛多进行手术才可治愈。因此在临床中确诊为单侧或双侧疼痛的腰间盘突出患者均可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与推拿连用的方法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经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2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方法,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明显优于对照组8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一疗程治疗后以及治疗完毕后, 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临床研究可见对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32~60岁, 病程在2~16年。所有患者经由CT检查确诊为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其中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 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例。对全部2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其中症状完全消失的有18例, 症状出现明显缓解的有3例, 仅有1例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加重的情况出现。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通常来说, 患者对于疾病以及手术的相关知识不是特别了解, 对手术存在着恐惧, 担心手术效果不明显或者出现并发症等;同时在术后需要卧床, 生活难以自理, 觉得给家人带来更多麻烦。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 非常容易焦虑甚至出现忧郁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宣传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 介绍成功的病例以鼓励和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 增强患者的手术治疗信心以及治疗服从性。

2.1.2 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练习:护理人员直到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以缓解腰间盘突出症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将患者的床头抬高约20°, 膝关节微微弯曲, 放松自身的背部肌肉处于最舒适的卧位[2]。对于疼痛非常严重的患者, 指导卧床休息, 卧床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的体质量对椎间盘产生的压力, 同时能够消除水肿和炎症, 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俯卧位练习, 方法是在患者的左右腰侧垫上软枕, 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2.1.3 术前的常规准备:在实施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常规的检查, 全面地掌握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凝血4项的状况等, 同时进行胸透以及心电图检查。在实施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洗澡、备皮以及灌肠, 患者的饮食应当满足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条件, 确保营养均衡, 提高机体的修复能力和免疫能力。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便秘的发生。

2.2 术中护理:在实施腰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提供低流量的氧气吸入, 并接吸引器备用。急症患者以及个人体质较差的患者需要实施进行心电监护, 观察期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密切注意穿刺插管的进展, 及时为医师提供需要的药物;手术过程观察患者的情况, 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指导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 如出现痰块或分泌物将头偏向一侧咳出体外, 必要时借用吸引器帮助患者将分泌物吸出, 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甚至是死亡;同时检查患者的下肢感觉和功能, 向医师反馈患者的现状, 以免穿刺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2.3 术后的护理

2.3.1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进行腰间盘突出切除术之后3 d, 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的锻炼以巩固手术的治疗疗效, 注意训练的频率不能过快。患者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 每天锻炼的强度、时间都应该不一样, 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股四头肌和腰腹两侧的肌肉得到锻炼,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屈膝屈髋, 缓慢的牵拉神经根, 防止手术后出现神经粘连或者肌肉萎缩。在手术完毕后7 d, 护理人员开始指导腰背肌肉的锻炼, 每日进行挺腰练习, 练习的时间长度和强度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 强度过低或是过度疲劳都会对恢复产生影响。

2.3.2 心理护理:手术后部分患者心理非常紧张, 担心治疗没有效果或者是手术的伤口不会愈合、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等。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鼓励支持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 消除焦虑和不安。

2.3.3 预防压疮和感染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需要去枕平卧, 护理人员每隔2~3 h使用轴型翻身法帮助患者翻身按摩一次, 保持患者的颈部、胸部以及腰椎位于同一条轴线, 手术部位呈直线。皮肤出现发红后不能在该部位进行按摩, 保持床铺的清洁。针对术后可能出现感染情况,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 在手术后6 h内每15 min或者半个小时为患者测量脉搏、体温、血压。老年患者、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全麻患者采用心电监护,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情况。注射抗生素的同时确保刀口敷料完整, 及时更换药物。

3 讨论

腰间盘髓核摘除术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作为护理工作者, 应当跟随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熟悉各种手术的适应证。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为患者提供细心、严谨的护理服务,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指导患者进行恢复训练, 并且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 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凤娟.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7) :299-300.

[2]韩冬梅, 杜俊英, 张春玲, 等.腰间盘突出症3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0) :4938-4939.

重症腰间盘突出 篇11

笔者工作多年以来,接触了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报道如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尤以L4,5,L5S1多见,其疼痛由腰臀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大腿、小腿,甚至足背或足掌,如果是中央型突出,则可有马尾症状,双侧突出,则可能为双侧或交替出现症状,如果突出物大,引起椎管狭窄,则可出现椎管狭窄症状。

1 临床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47例,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在23至67岁之间;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半个月。患者全部行CT或MRI检查,其中左侧突出23例,右侧突出18例,中央型突出6例。所有病人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牵引力30-60Kg,牵引力逐步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度,一般不超过体重。牵引时间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2.2 推拿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轻揉腰两侧,点按弹拨阿是穴10分钟,轻轻按揉患侧下肢,播髋关节和膝关节,点按弹拨阿是穴,10分钟。接上式,瞩患者张口呼吸,不要屏气。医者立于一侧,双手重叠,由上到下按压腰椎,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度,最后行腰椎斜扳法结束。然后患者仰卧休息10到15分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2.3 休息和锻炼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患者仰卧位行直腿抬高锻炼,双腿交替进行,各50~100次。同时患者配合倒步行走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10日1个疗程。

3疗效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5好转: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12例治愈,又经过3个疗程治疗,又有15例治愈,占57.4%;有效17例,占36.2%;无效3例,占6.38%,总有效率为93.6%。

4 体会

4.1 患者常不能认识到病变部位制动休息对他们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腰背痛病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可减轻腰椎间盘压力,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并且改善肌肉的痉挛,从而缓解腰背疼的症状。建议女性病人不要穿高跟鞋,因为这会增加骨盆前倾,腰前凸保持身体平衡。这样会增加腰部的劳损,而且腰前凸时,腰椎上关节突相对向前上滑动,可能刺激腰神经根,加重症状。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勉强搬动太重的东西,避免久站久坐。

4.2 本病患者年龄大都在20到40岁,一般病史较长。人在30岁左右,纤维环发育中止,变性开始,弹性和韧性降低,各板层间相互摩擦,致使纤维变粗透明变性,最后导致纤维环破裂,出现许多向心性的裂‘口和间隙。腰椎髓核向后移动挤压,髓核有可能进入裂隙,不仅影响裂隙的修复,而且使裂隙不断增大,直到进入椎管内。腰椎间盘的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延缓退变的过程,同时增加腰背肌肉的力量,使腰椎的稳定性得以提高。上述仰卧位直腿抬高锻炼,还可以防治腰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倒步行走使髓核向前移动,避免了髓核不断向后的冲击,并使后移的髓核恢复到正常位置,避免髓核向后突破纤维环进入椎管内。因此有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

重症腰间盘突出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247例, 男性134例、女性113例, 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岁, 病程3天~28年不等。其中L2~36例, L3~410例, L4~5128例, L5~S17例, L4~5和L5~S1同时突出的24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症状、体征和CT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排除标准: (1) 年龄超过70岁, 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 (2) 有腰椎管狭窄、腰椎畸形、腰椎滑脱的; (3) 未完成4周治疗的。

1.3 方法

患者入院时采取床边系统查体, 随后开始采取综合保守疗法治疗。4周后采取床边系统查体, 2周后门诊复查。

1.3.1 具体方法

(1) 骨盆部持续小重量牵引:牵引每次2个小时后休息15分钟, 每天4次。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病情、体重和肌肉发达情况来定, 一般采取双下肢各6公斤。 (2) 针灸:根据腰腿痛的性质和程度选择5~7个穴位用中等刺激使其有针感后针刺30分钟, 每日1~2次。常用的穴位有:白环俞、环跳、承扶、委中、足三里、绝骨、昆仑、上焦、次焦、承山、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夹背等。 (3) TDP治疗仪理疗+局部用药:采用风痛灵喷剂喷涂在患椎间盘附近皮肤后采用重庆华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仑牌TDP治疗仪进行理疗30分钟。距离为不灼伤皮肤的最近距离, 一般约为15~20cm, 每日2次。 (4) 静脉给药:β-七叶皂甙钠20mg每日1次, 如神经根水肿严重可给20%的甘露醇。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时间。

1.3.2 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消失, 腰部活动正常, 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腰部活动明显改善, 能从事较轻的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 但不能坚持工作。无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2 结果

总有效率达95.5%, 其中治愈169例 (68.4%) , 显效62例 (25%) , 好转5例 (2.0%) , 无效11例 (4.5%) 。

3 讨论

腰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发病机制。退变的椎间盘由于髓核蛋白多糖降解, 聚合水减少, 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纤维环胶原成分改变致其抵抗张力的能力降低, 二者共同作用是椎间盘降低或丧失吸收、分散应力的力学功能。另外在生化组成退变的基础上, 生物力学功能减低或丧失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裂隙、断裂甚至破坏等一系列变化, 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症状和体征[2]。而髓核刺激神经根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有: (1) 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 (2) 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拉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 进一步增加水肿, 从而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3) 受压的神经根缺血。引起腰痛的原因是: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突出髓核刺激, 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下腰部感应痛[3]。我们采取的综合保守疗法中, 小重量持续牵引, 主要作用是首先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卧床休息的时间。因为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时最大, 站位居中, 卧位最低。在卧位状态下可以去除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 使椎间盘处于休息状态下, 高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故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卧床休息是一项基础治疗, 能有效地提高疗效[4]。其次, 采取小重量牵引, 可以减轻椎间盘压力, 促进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促进炎症的消退, 解除肌肉痉挛, 使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张和放松;可以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 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5]。

针灸则是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的原理, 通过针刺疏通经络, 调整植物神经的功能, 刺激一些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增多, 如吗啡类和内啡肽类物质。TDP治疗仪理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镇痛、消炎、解痉, 能够缓解症状。因为TDP治疗仪理疗后, 组织温度升高, 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血管及组织通透性增加, 从而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加快组织修复过程, 减轻症状, 再辅以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风痛灵喷剂, 则可以增加协同效果。静脉滴注β-七叶皂甙钠的作用是抗炎、抗渗, 提高静脉张力, 加快血流, 促进淋巴回流改善局部循环和微循环, 并保护血管壁。在治疗期要求病人去厕所时佩带腰围, 其他时间不允许行走或坐立, 并在治疗3个星期后开始锻炼腰背肌, 以增加脊柱外稳定力性, 减少卧床的并发症。

通过对2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分析, 说明我们采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作用, 简便、安全、可靠, 易于推广,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687-1689.

[2]刘延青.腰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现状[J].疼痛科学, 2005, 20 (2) :21-22.

[3]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7-958.

[4]翟浩瀚, 王玉龙, 潘小华, 等.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J].颈腰痛杂志, 2007, 28 (2) :135-137.

上一篇:安全与风险问题下一篇:产权多元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