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压力源

2025-01-16

临床护士压力源(精选12篇)

临床护士压力源 篇1

临床护士在工作期间, 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 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反应状态。压力源是指具有破坏或影响机体内稳态的内外环境刺激。

1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

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多种多样, 绝大部分研究显示, 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其次, 病人护理、 人际关系、工作量大、 环境的束缚、专业问题, 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 面临下岗或转岗, 职称晋升机会少, 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过高, 薪水较低, 护士地位太低, 躯体健康不良等, 也是护士常感到的情况[1]。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 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 并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使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良的工作环境

接触有毒的致病因子如细菌和病毒, 拥挤的工作空间以及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都是护士不得不应对的环境因素。

1.2 紧张的工作性质

护士工作经常面临许多临床上的两难境地, 急症抢救, 生死离别, 技术革新, 及各种疾病的威胁, 临床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 不确定因素多, 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 并迅速作出反应, 同时要及时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 这些都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

1.3 沉重的工作负荷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护士数量普遍不足, 护士的工作负荷包括脑力及体力两个方面, 加上频繁倒班, 尤其是夜班扰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 对护士生理及心理的功能、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有不良影响。

1.4 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病人, 护士还必须应对病人的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情绪变化, 而护士由于职业的需要,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 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这无疑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医护关系也是主要的压力源, 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承认, 但整个社会仍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 而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 使护理人员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 同时医护协调上的矛盾冲突, 也会使护士产生压力。

1.5 高风险的工作

担心差错事故是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一, 因为护士的职责和任务是使病人舒适, 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如:在注射和发药中出错, 会威胁到病人的身心健康, 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风险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减轻压力源的对策

2.1 卫生部门的主管领导

适当放宽护士职称晋升的条件, 增加医院的编制。改善护士的生活待遇、住房条件, 提高护士的福利、工资、护理岗位津贴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舆论, 大力宣传和树立护理队伍的先进典型,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护理人员实施奖励, 推动全社会尊重护士的良好风尚。

2.2 医院的主管领导

加强工作管理, 提供护士工作必备的仪器设备, 加强技能培训, 介绍新仪器设备、新的操作程序、学科的新进展等, 增强护士的自信心, 定期召开座谈会, 促进护士与医生及其他卫生工作者的沟通了解, 及时发现冲突, 双方协商共同解决, 形成合作友好气氛, 开展减轻压力的训练, 介绍应对策略, 缩短夜班的时间, 增加休息时间, 增加夜班补助, 合理调整各科人员配置。对危急重症患者多、倒班多、工作饱和的科室, 适当增加护士人数, 减轻其工作负担, 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

2.3 护士自身

护士应该处理好自己的各种关系, 减少心理压力对健康的损害, 以保障良好的护理质量, 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业务。树立客观的职业观, 设计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参加继续教育,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定期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等自我测评, 若得分高, 则提醒护士分析自己的压力, 并尽可能采取适当的方法, 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 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 如:幽默、微笑、热水浴、沉思默想、放松训练等。

2.4 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护士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和患者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及要求常令护士感到不安。应对患者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教育, 增加其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 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和尊重护士。护士所在组织给予护士的有效支持也有助于工作压力的减轻。

2.5 加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研究护士常面临的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方法, 使护士心理健康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2]陈素坤, 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9) :659-661.

临床护士压力源 篇2

[ 07-11-04 16:14:00 ]

作者:曹丽玲 朱艳梅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外科护士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及病人、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颅脑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长时间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诱发心身疾病,导致护士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工作疲劳感和焦虑等。因此,如何帮助颅脑外科护士分析心理压力源产生的因素,采取良好的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点,更是病区护士长不可忽视的工作。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对在颅脑外科工作一年以上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其中,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30±8.5岁;初级职称占72.7%,中级职称占27.3%;护龄1~27年,平均护龄11.27±6.8年;文化程度:中专占61.26%,大专占37.72%,大学占1.02%。

1.2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者与护理部及病区护士长取得联系,由科室护士长组织配合,向在颅脑外科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98份,有效率98%。

结果

98例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产生因素,见表1。

讨论

3.1 压力是指由威胁或超出机体正常状态的身体或心理承受能力引起的心理反应。心理压力是许多疾病的影响因素之一,可诱发高血压、低血压、疼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疾病。有学者报道,特定的心理压力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而适当放松及认知行为压力的控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1]。

表1 颅脑外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因素 略

感染病房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感染病房;护士;压力源;对策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疲惫感,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2]。感染病房在医院的大环境里,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病房环境。感染科的护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对各类传染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巨大更复杂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在感染科护士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感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因此,了解感染科护士的压力源,并针对性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对于提高感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感染科护士压力源分析

1.1感染病房的高危险性

我科收治的病种范围:各类急、慢性肝病,结核病(以肺结核居多),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禽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乙脑、布病、感染性痢疾、伤寒等各类传染性疾病,在非典和禽流感流行期间曾做为隔离病房收治疑似患者。感染科护士每天工作中近距离接触各类传染病患者,在为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常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并极易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3],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机率,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未提供防护用具所致[4]

。美国国立过敏性及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发现,如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每天接触8h,持续6个月,或每天接触24h持续2个月,将有50%医务人员可能被感染结核菌[5]。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导致人们自身免疫力下降,各类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非典和禽流感等特殊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增加了感染病房护士的职业暴露和高危险性,导致感染病房的护士们在工作中在精神上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烦燥、焦虑的症状。

1.2感染病房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尴尬的社会地位 由于感染科护士工作的环境属于高危險环境,面对的患者都是传染病患者,并且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和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在和其他人群如其他科室的同事或者朋友、家人接触的同时,由于其他人群缺乏传染病相关知识,时常会被误解和歧视,甚至导致感染病房的护士们找对象都非常困难。长此以往会导致感染病房护士心理上的压力,表现为社交匮乏,不愿和他人接触,导致性格改变甚至抑郁。

1.3感染病房护患关系的特殊性 感染病房的患者大多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部分年老体弱、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及病情复杂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对自己的疾病的预后怀有极度恐惧的心理,大部分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常常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在护士为其做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时常会有过激的行为与言语,一点小事稍不顺心也许就会大发雷霆,有些患者甚至会故意制造些问题借机向护士发泄内心的情绪,引发护患纠纷,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护士即使是被误解和冤枉,也要保持职业操守,承担责任。导致了护士在面对患者时要时刻小心翼翼,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1.4感染病房护理工作的负荷过重 由于感染病房的高危险性,感染病房普遍存在护士流失严重的问题,导致了感染病房真正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床护比 1:0.4的标准。这样的现状导致了护士每天工作量过于繁重,从上班开始就马不停蹄地工作,为患者忙碌地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自己不受感染,并时刻警惕不要因为小的疏忽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差错和事故,护士必须为自己的过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常常一天的工作下来,身心俱疲,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一句。

2对策

2.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护士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能通过多种方式排解不良情绪。使护士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通过自己的工作能使众多的传染病患者好转和痊愈,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是值得骄傲的。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护士只要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在紧张的工作中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就能够坦然面对工作中各种压力,并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

2.2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加强感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护士掌握各类型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护理应急预案,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增强风险意识和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在工作中严守操作规程,重视风险的防范,同时加强责任心教育,开展责任制护理模式,加强健康教育,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减少护患纠纷,杜绝差错与事故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2.3人性化管理,关注护士身心健康 医院及感染科的领导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为护士创造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护理应急预案,建立健康档案;增加护理人员,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创造出去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时间;提高感染病房护士的薪酬等,以肯定高危环境下护理工作的价值,关注感染病房护士的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4加强传染病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针对社会人群普遍对传染病相关知识不了解的现状,应在社会、社区广泛积极开展传染病知识的宣教,使人们能正确认识传染病,了解传染病的隔离防护知识,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健康,不歧视传染病患者,理解他们,主动去关心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治愈疾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同时也可吸收更多的护士们主动投入到传染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来,壮大传染病护理人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 吴丽华.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5(下):5

[2] 刘晓虹主编.护理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5-277

[3] 麻晓芬,麻周萍.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 2010,10(10):170

[4] 程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11-512)

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 篇4

1 临床护士的压力源

1.1 超负荷的工作降低护士的工作热情

医疗卫生管理的不断完善, 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作为一线工作者的临床护士将面对的不仅是因护士人数的普遍减少带来的繁重工作量, 休息时间还需参加各种教育学习, 更新知识。而近年来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 将原本遵循医嘱的工作模式, 向全面照顾患者的心理、生理、文化等方面转化, 使护理工作难度加大的同时, 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2]。不合理的“三班倒”工作机制, 导致护士的生活作息紊乱, 生活变得不规律, 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以此恶性循环下去, 心理负担的加重, 最终导致护士体力不支、身体疲劳, 精神衰弱等综合征。

1.2 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医院作为变化莫测、沟通障碍、充满焦虑的地方, 也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学科融为一体的复杂场所。这种环境对患者、护士的心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作为护士的工作场地, 不可避免会接触多种病菌、细菌及化疗药物。且工作空间比较狭窄拥挤, 还会产生一些不良气味, 让护士产生烦躁情绪。护理人员大多为女性, 生理周期来临期间, 情绪不稳定, 再加上恶劣的工作环境, 难免会出现烦躁情绪, 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1.3 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临床护士工作于医疗事业的一线, 常面对不同层次、状态、受疾病折磨的患者, 患者产生的恐慌、愤怒等不良情绪都要由护士承担。不仅这样, 护士还必需要隐忍劳累与委屈, 有耐心的劝解患者, 令其放宽心, 安心治疗。这也是护士不能避免的工作, 投入全身心的精力, 才能使护患关系得到良好的维系, 也无疑加大了工作压力。医师受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 而认为护士只听取医师, 只会打针、输液等基础医疗技术, 忽略护士的劳动, 不尊重护士, 导致护士产生挫败感, 使自我价值和能力受到质疑[3]。

2 临床护士压力源的干预对策

2.1 为护士谋得福利

医院应根据护士的实际心理、身体等因素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排班要固定, 对上夜班的护士增加劳动报酬, 可适当增加护士的整体工资, 尽量与劳动成果成正比, 节假日可增加福利的发放, 让其产生受重视感。护士在业余时间提高专业水平, 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增加法律意识的学习,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自我调节, 可短期旅游、适度锻炼等, 保持心情的舒畅, 心理的健康, 树立自信心从自身做起, 充分理解他人, 燃起对工作的热情,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感染患者, 带动情绪, 患者心情才会愉快, 更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可在医院内举办护理知识竞赛, 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激励护士发奋吸取知识的同时, 也能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 完善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对取得好成绩的护士给予广播并发放奖金, 从而获得较高的荣誉感。

2.2 工作环境的改善措施及树立坚强意志

医院领导应对护士的工作环境要充分的认识, 了解护士的压力来源。在院内配备输液器的粉碎机、可收缩的针头注射器, 从而减少护士针头拆卸的步骤, 工作量也随之减少;对医疗器械定期进行维护, 淘汰陈旧落后的器械[4]。为患者配备自动翻身床, 一定程度上减轻护士的体能消耗。当不同科室, 医师、护士产生矛盾后, 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沟通协商, 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对自身不良情绪要学会自我控制, 保证乐观开朗的心态。护士更要重新认清自己, 可制定适当合理的目标, 增强适应能力, 以坚强、不轻易退缩的精神面对发生的困难。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 及时调节不良的心态, 不时的鞭策自己, 总结遇到的挫折, 将挫败作为成功路上的基石。

2.3 充分尊重护士及其专业知识

首先让患者认识到护士护理工作对后续治疗起到的作用, 了解护士繁重的工作情况。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 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关心关爱每位患者。当不愉快发生后, 应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进行换位思考, 尽量减少冲突的产生。其次, 认清护理和医疗两种学科不同之处, 才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同等价值的作用, 协调医护之间的关系, 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 医疗水平得到提高。科室之间要增加联系, 既可促进共同进步, 也增进与同事之间的感情, 建立和谐、团结协助的工作氛围。最后, 医院方面也要通过多途径宣传临床护士的重要性, 让社会各界及患者对其工作变得尊重、理解。得到有力支持后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

3 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 优质的临床护理胜似一剂良药。这也为临床护士带来不小的压力, 只有找到压力来源并干预成功, 才能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熟练的掌握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 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环境等多方面的满意程度, 这才是维护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杜君毅.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学, 2012, 32 (2) :124-125.

[2] 黄超艳.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7 (14) :149-150.

[3] 赵亚辉.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2 (10) :117-118.

临床护士压力源 篇5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77011)肖秀娟

目的:了解现在企业医院面临的生存危机及管理模式,手术室护士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面临的压力源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及缓解压力源措施,使手术室护士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工作。压力源分析:

1.1企业医院的管理模式:企业医院是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使用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要求职工是执行与服从。而且医院已经改制,不在属于企业,但是行政上还受企业领导。经济上既没有政府的扶持,也没有企业的拨款。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医院的生存非常困难。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部门同样面临经济的压力,手术室的护士付出高强度劳动收入少的可怜,这是手术室护士一个主要心里压力源。就是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1.2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主要工作环境、1.3工作繁重、节奏快,1.4工作无规律:工作的紧张性

1.5工作的风险性、岗位的应急性

1.6复杂的人事关系

1.7职业的潜在危害:交叉感染、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有害光线等。

2.对策

2.1实行人性化管理

2.2加强防护

2.3手术室护士相对固定

临床护士压力源 篇6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压力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63-02

任何能使人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1]。卫生部在2010年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工作模式由功能制转化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这就要求责任制护士不仅具有良好医德、人文知识和护患沟通的技巧,还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从而使护士工作压力增大[2]。为了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笔者对压力源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12年1月护理部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在笔者所在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心内科、骨科护士共31名和未开展优质示范病房呼吸科、普外科护士26名进行问卷调查。心内科护士16名,平均年龄(24.81±6.00)岁;呼吸科护士14名,平均年龄(24.71±4.43)岁;骨科护士15名,平均年龄(26.13±5.75)岁;普外科护士12名,平均年龄(23.42±4.64)岁。心内科、呼吸科、骨科、普外科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实施方法

共发放问卷57份,回收57份,回收率为100%。呼吸科与心内科对照,普外科与骨科对照。

1.2.1 一般调查表 包括年龄、职称、护龄、学历、人事情况。

1.2.2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量表由工作量、护理专业、患者护理、人际交往、物资配备共5方面的因素,采用0~3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的压力程度越大。该量表信度和效度已得到验证,重测其信度为0.86。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系统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工作的压力对照

护士的工作压力对照情况,见表1。

2.2 两种模式护士压力的比较

两种模式护士压力的比较情况,见表2。

表1  护士工作的压力对照()

项目内科外科

心内科呼吸科骨科普外科

护理专业

  工作中的独立性少1.78±0.331.40±0.191.75±0.331.42±0.19

  工作分工不明确1.70±0.301.35±0.171.69±0.311.40±0.17

  专业的护理知识1.83±0.351.38±0.191.82±0.341.45±0.21

  丰富的临床经验1.82±0.341.42±0.201.84±0.351.39±0.19

工作量

  护理工作模式的改变2.02±0.451.75±0.312.05±0.461.74±0.31

  上班的护士数量少1.89±0.381.83±0.331.88±0.381.82±0.31

  没有时间对患者实施

    心理护理1.85±0.361.87±0.351.84±0.361.86±0.32

 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1.86±0.391.83±0.311.90±0.401.84±0.31

物资配备

 仪器设备不足1.38±0.191.31±0.151.37±0.191.30±0.15

 物品的老化失修1.35±0.181.33±0.171.34±0.181.34±0.17

患者护理

 护理工作未被患者认可1.60±0.221.63±0.291.60±0.221.68±0.29

 協助患者生活护理1.90±0.401.30±0.151.87±0.381.30±0.15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

    宣教1.65±0.261.42±0.211.65±0.261.42±0.21

 患者的不合作1.58±0.211.45±0.201.55±0.201.45±0.20

人际交往

 管理者的理解支持不够1.68±0.291.42±0.201.72±0.301.40±0.20

 护理管理者的批评过多1.63±0.241.40±0.191.73±0.241.40±0.19

 医师对护理工作要求高1.60±0.221.43±0.211.61±0.221.45±0.22

 科室内缺乏合作的精神1.61±0.231.35±0.171.62±0.231.32±0.15

表2  两种模式护士压力的比较()

科室护理专业工作量物资配备患者护理人际交往

示范病房1.75±0.301.92±0.331.37±0.181.64±0.291.63±0.25

普通病房1.38±0.201.82±0.301.32±0.171.40±0.221.40±0.21

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在130种压力较大的职业中,护士名列榜首[3]。长期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影响护理质量。

3.1 护理工作量大

由于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也要求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护理人员配备还未达到1∶0.4。诸多情况则要求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精力,造成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

3.2 护理专业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检查、治疗、护理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开展优质示范病房,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需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4],这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

3.3 患者护理

与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相比,要求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等[4]。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实施,让患者享受到更精心、更高质量的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临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 人际交往

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关系。要求护士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护士的沟通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

3.5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6]。护士站是个开放的环境,回答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的询问、接听电话、接待其他科室人员,如:化验、放射、药房等。同时每天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和焦急的家属,这些都导致护士的不良情绪。

4 应对措施

4.1 降低压力水平

4.1.1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舆论可使公众对护理工作和护士价值有真实的了解,提高社会地位。笔者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开展的契机,在广大群众中间重新树立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在工作中体现护理的专业性、技术性和价值性,从而得到社会的肯定。

4.1.2 医院领导的重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工作,加大投入,为示范病房提供必要的设备、后勤保障。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创建一个温馨、和谐、互助的医院环境。

4.1.3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 科学合理的安排班次,调配人员,增加人员编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多种排班模式。不断改进护理流程,减少护士的非专业性事务劳动和部分间接护理工作,真正的把护士还给患者。

4.1.4 护理管理者的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了解护士的工作状态、生活情况,对她们多一点关心和理解,少一点责备和训斥。充分挖掘护士的潜力,激发工作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从管理层面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7]。

4.1.5 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完善激励机制 护理工作辛苦繁杂,责任心强、风险性高,晋升机会少,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示范病房开展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精神面貌也提高了,应当给予与护理人员辛勤付出相适应的护理薪酬。

4.2 提高应对能力

4.2.1 提高护士执业荣誉感和认同度 示范病房每月评选1次服务明星,结果公布在宣传栏内,并给予物质的奖励,使护士获得职业荣誉感。定期将各种表扬信、锦旗公布在宣传栏内,提高患者的认同度[8]。

4.2.2 提高护士自身综合素质 示范病房的护士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学会自我的调节,树立职业自信心。打造一个专业技能强,注重心理护理、人文知识丰富的护理队伍。

4.2.3 护理人员自身应建立正确价值观,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把护理工作当毕生事业去经营,才能获得更多的职业认同和支持。

5 結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护士待遇,改善护士社会地位,增强护士职业荣誉感,定期的对护士进行减压,才能使护士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涛,王利兰,薛丽平,等.护士群体心理卫生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7):384-385.

[2] 徐丽,于明峰,阮海涛,等.深化责任制护士包干负责制的护理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21-22.

[3] Mcvicar A. Workplace stress in nursing:a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3,44(6):633-642.

[4] 郝希山.优质护理服务引领科学发展之路[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5-6.

[5] 王丽,李乐之.护理工作环境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74-76.

[6] 李敏,陆欣欣,崔昱.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1(1):24-25.

[7] 孙学斌,丁亚文,孙玉娥,等.县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90-92.

[8] 赵华,孔燕.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74-76.

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金华市第五医院及金华市人民医院的18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 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护龄等。 (2)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量表主要由工作量及时间分配、资源及工作环境、护士专业及工作、管理及人际关系、病人护理等5个方面组成, 共有35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 分数越高, 表明压力程度越大。该量表信度和效度已得到验证, 重测其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总量表0.92, 子条目分别为0.81、0.83、0.82、0.86、0.88[3]。提示问卷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较好。

1.2.2 问卷入组及排出标准

无漏填或漏填2个选项者为有效问卷, 漏填3个 (含3个) 选项以上者为无效问卷, 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无效问卷予以排除。

1.2.3 调查方法

问卷由调查者现场发放, 使用统一指导语向护理人员解释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 现场填好后当场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 数据和资料导出后, 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并完成分析报告。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出问卷1 8 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7 6份, 有效回收率97.8%。176份有效问卷涉及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19~51岁, 平均33岁, 其中19~40岁131人 (74.4%) , 41~45岁21人 (11.9%) , 46~50岁18人 (10.2%) , >50岁6人 (3.4%) 。文化程度:本科59人 (33.5%) , 大专68人 (38.6%) , 中专49人 (27.8%) 。职称:护士39人 (22.2%) , 护师62人 (35.2%) , 主管护师58人 (33.0%) , 副主任护师以上17人 (9.7%) 。护龄:1~5年的56人 (31.8%) , 6~10年57人 (32.4%) , 1 1~2 0年4 4人 (2 5.0%) , >2 0年1 9人 (1 0.8%) 。婚姻状况:已婚138人 (78.4%) , 未婚38人 (21.6%) 。

2.2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得分情况

护士工作压力源问题及得分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3.28±0.12) 分, 工作环境及资源 (3.27±0.11) 分, 患者护理 (3.08±0.13) 分, 护士专业及工作 (2.86±0.10) 分, 管理及人际关系 (1.98±0.12) 分。

2.3 前l0位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得分情况

前10位护士工作压力源原因中, 分别为上班的护士数量少 (3.59±0.09) 分, 经常倒班值夜班 (3.42±0.12) 分, 非护理性工作太多 (3.38±0.09) 分, 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 (3.29±0.1 1) 分, 社会地位低 (3.1 8±0.1 0) 分, 工作环境差 (3.16±0.09) 分, 病区拥挤 (3.07±0.11) 分, 晋升机会少 (3.04±0.12) 分、工作量大经常加班 (2.98±0.13) 分、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 (2.96±0.12) 分。

3 讨论

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 医疗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4]。工作压力是指在某种工作条件下, 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出现失衡而产生的心理变化[3]。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理工作的各种需求与其生理、心理状态不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身心失去平衡的状态[5]。由于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工作强度、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因素, 使护士产生的工作压力要比其他职业大得多。严重的压力会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 会产生抑郁、失眠等, 进而影响护理质量, 形成恶性循环。

此次调查, 护士工作压力源问题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士专业及工作、患者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 平均得分为3.01, 高于国内其他研究[6,7]结果。前五位压力源分别是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经常倒班值夜班、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和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护士数量少、经常倒班、非护理性工作太多为护士的主要压力源, 与徐征[8]的研究结果一致。各级医院管理者有不同程度的轻护重医思想, 认为给医院创造价值的是医生, 所以奖金分配向医生倾斜。医生晋级晋职机会也比护士多, 所以工资等福利要优于护士。同时, 医院管理层认为医生的临床医疗工作技术含量优于护士, 甚至有个别医院领导认为护理是简单重复的工作, 技术含量不高, 所以对护理力量的配置不重视, 导致护士力量薄弱。为使护理工作得以正常延续, 护士不得不经常倒班和值夜班。当今社会, 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日益增加, 但由于医院护理力量薄弱, 护患比例失调, 工作强度大, 使护理工作任务繁多, 且责任重。而工作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医院管理者重医疗轻护理, 护士学习、晋升的机会少, 挫伤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护理工作福利低、社会地位低、责任大和工作环境差使护士自我价值和需求得不到很好地满足;护士人员紧缺, 势必引发护士工作压力增大, 人际关系紧张。

为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医院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转变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 增加护理人员力量,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减少非护理性工作; (2) 调配护理力量, 科学合理安排护理班次; (3) 增加护理人员晋升晋级机会, 为护理人员多提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4) 改善护理人员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 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5) 加强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增加社会对护士职业的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

综上, 医院管理者应采取各种措施,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增加护士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晋级机会, 增强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江有琴, 董洁, 汤丰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影响[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 (8) :774.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7.

[3]Tountas Y, Manios Y, Dimitrakaki C,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pmtective health behaviours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v of life in Greek urban employees[J].Int J Public Health, 2007, 52 (6) :341.

[4]周洁, 朱霞, 纪建玲.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8) :3669.

[5]周晓荣, 朱云霞, 李金娜.护士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74.

[6]彭曼.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1) :97.

[7]周英华, 刘聪英, 林翠兰, 等.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 2009, 1 (2) :85.

护士压力源调查与缓解措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各科室在岗临床护士350人, 均为女性, 年龄19岁~41岁, 教育程度:中专148人, 大专181人, 本科21人。采取随机发放调查表格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压力源因素、压力疲惫感等方面。

2 结果

我院93%的护士感觉有各种压力, 压力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作负荷

现在各个医院护士缺编, 与卫生部提出的标准化1∶0.4的床护比相差甚远[2], 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比例严重失调。由于医院是24小时工作制, 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工作时间长, 作息时间颠倒, 患者对护士要求高、期望值高等, 使护士工作负荷严重超标。

2.2 工作性质

护士要面对抢救时间紧、技术要求高、相对难度大、家属期望值高等压力, 在工作中, 护士不能有半点大意和马虎, 时刻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由于患者是特殊群体, 护士不管心情如何都得微笑应对, 时刻为患者着想, 调节患者及其家属恐惧、不安的情绪。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成为了护理人员生理、心理上的又一压力源[3]。

2.3 工作时间

护理工作是24小时制, 频繁的倒班、加班搅乱了护士的正常生理节律, 造成其身体疲乏和心理高度紧张。

2.4 人际关系

护士要面对医师、患者、家属、同事等, 医护药患四者之间紧密相连, 哪一个环节衔接不好都会影响医疗质量。而且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 面对痛苦的患者, 忧郁的家属, 护士还要时刻微笑服务, 友善、细心、温柔等等, 稍有不慎, 就会引起医生的不满、患者的不满、家属的不满。所以, 护士处于医院人际关系的核心部分, 压力大、责任大、心理负荷大[4]。

3 缓解措施

3.1 提高适应压力的能力[5]

护士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 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学会在工作中找到支撑点和平衡点, 当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 看到家属无助的表情, 你应该为自己是一名护士而骄傲。严格按照护理规范调整自己的护理行为, 有效减少护理纠纷。

3.2 医院给予支持理解

医院各级领导应加强护理管理, 规范护士的工作范畴, 合理安排工作量, 改善其福利待遇。

3.3 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护患沟通, 树立护理职业的神圣感,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纠纷的发生率。倾听患者所谈所想, 尊重患者的人格, 随时向患者宣教有关的健康知识。家人能给患者温暖护士能给患者安全[6], 亲情和关爱护理能让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再苛求, 使患者能够尊重和理解护士, 主动配合护士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惠芳.正确理解和应对护士工作及心理压力[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8, 3 (3) :236.

[2]黄菁芸.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应对策略[J].全科护理, 2009, 7 (22) :2036-2038.

[3]叶爱梅, 周道宏.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9) :1142-1143.

[4]刘芬兰, 李兴花.护士压力源调查研究分析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10) :177-178.

[5]陈丹, 姚春花, 郑佩儿.现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9) :150-151.

骨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篇9

1 骨科护士压力源分析

1.1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由于受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偏见的影响,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的思想, 疾病治好了, 病人对医生感恩戴德, 护理上略有不足, 病人就不依不饶, 使护士在心理上缺乏职业自豪感。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 令护士感到职业前景暗淡, 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 工作无成就感, 这种长时间的感情投入, 会使护士“精神耗竭”[1]。

1.2 客观形势的影响

护理质量的标准要求过高, 造成护士心理和体力过度付出[2], 加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护患关系难处, 医疗护理纠纷的增多, 迫使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 都必须精心细致。工作难度越大, 应激强度越高, 越易引发心理问题。

1.3 超负荷的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

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 护士的工作集体力脑力于一体, 工作量大, 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加上护士严重缺编, 加班加点现象严重, 经常早出晚归, 导致生活规律改变, 使护士产生疲乏感, 甚至出现神经衰弱。护士长期心理疲惫, 正常生活规律被破坏, 工作效率低, 准确性下降, 有时会发生反应异常, 导致意外发生[3]。

1.4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

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 暴露于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人群以及具有传染可能性的血液、体液或其他传染媒介。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 与病人密切接触, 有可能发生病人的血液、体液沾染到护士的皮肤或黏膜, 或者被含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 出现被传染的情况, 这也加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5 自我减压能力欠缺

由于大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 心理知识缺乏, 一旦在工作中生活中受挫, 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心理调节, 易导致护患冲突。

2 对策

2.1 建立良性支持系统

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让护士“快乐护理, 轻松工作”, 医院为护士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 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给予护士足够的关怀, 重视护士的需求, 倾听他们的心声, 增强护士的工作生活幸福感, 尽可能地解决护士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 缓解其身心超负荷运转状态, 合理有序排班。此外,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培训学习。

2.2 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 提高个人文化修养, 培养幽默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 提高心理耐受力。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时, 能及时自觉地、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使之保持最佳状态。

2.3 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护士长要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 关心护士, 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护士的心态, 给予及时疏导, 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 以保持心理平衡[4,5]。同时在医院也可设立护理心理咨询小组, 接受护士任何问题的求教、情绪发泄、心理咨询等。

2.4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自身的能力

组织护士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加强沟通能力、法律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培训。对护士参加的培训、考试等讲究方式、实效, 避免形式主义, 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效用度[6], 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从而得到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3 小结

骨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加上心理压力, 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因此, 护理管理者要从细节入手, 关爱护士, 关心护士身心健康, 这样才能使护士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 提高护理质量,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护士,压力源,骨科

参考文献

[1]李亚萍, 张秀睃.护士心理疲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5, 11 (6) :21-22.

[2]胡军.新时期护士的心理问题与疏导[J].现代护理杂志, 2005, 11 (10) :766-768.

[3]高静, 付昌萍, 游进会.临床护士工作疲溃感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68-2470.

[4]王水艳, 杨晓梅.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234-235.

[5]唐彦, 刘晓云, 张晓娇.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1C) :202-203.

老年病房护士压力源及对策 篇10

1 压力源分析

1.1 工作因素

1.1.1 工作难度大

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大, 身体的各项功能都开始下降, 血管变脆、脏器和神经功能减退、听力下降、语言障碍、行动减慢等, 因此老年病房护士不仅仅需要更多的耐心, 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取得病人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也需要更加娴熟和高超的技术来准确快速的完成治疗工作, 以减轻病人痛苦, 促进病人的康复。

1.1.2 工作时间不规律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一般都会施行“倒班制”, 并且经常工作时间超过了8h, 另外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的下降, 危重病人也比较多, 遇到抢救或者其他特殊情况, 还往往需要加班加点。长时间高强度紧张的工作, 再加上医护工作的高度责任心, 往往使得护士生理和心理透支严重, 也使得很多新入职的护士最终选择了离开。

1.1.3 工作任务重

由于护士群体的特殊性, 其成员一般多为女性, 且育龄职工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 经常可能会接触到放射性环境、传染病环境或者激素类物质, 这就造成了基本上每年都会有相当程度的人员因生育问题长期请假。所以很多时候, 一个人往往需要做几个人的事情, 并且长期没有办法得到休息, 也使得护士更加的疲惫。

1.1.4 技术革新的压力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的护理技术和新的仪器设备的不断涌现, 仅靠传统的护理方法和经验已经难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特别老年病人, 一般病情都比较复杂, 且交叉病情也比较多, 就更迫切的需要新的护理技术和新的护理设备来加速治疗过程。而护士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不规律等原因, 能够用于进修和深造的时间比较少, 从而难以及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

1.1.5 病人及家属的压力

由于病人及家属对其自身病痛的焦虑和担忧, 以及对医疗技术的期望过高, 往往认为只要进了医院, 医护人员就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老年病人由于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及其他原因, 而导致常常有失落感或者孤独感。还有一些病人由于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担心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担忧, 都可能使得老年病人产生恐惧和紧张以及情绪低落、孤独、烦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甚至经常对护士发火, 投诉或者威胁, 使得护士在工作中担惊受怕。

1.1.6 工作环境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场所是一个充满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场所。护士每天都会面对病人的痛苦、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在老年病房, 这一点就显得更为明显, 甚至经常会遇到病人医治无效死亡, 这些负面的情绪无形中也会影响护士本身的情绪。

1.2 社会因素

护士作为医疗从业者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 在整个的医疗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 护士仅仅是从事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的初级劳动者, 还有很多人认为“病是医好的, 和护理没多大关系”。护士的工作往往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 大多数护士的文化程度并不高, 长期的繁重的工作使得护士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护理方面的研究, 并且使得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护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都会使得很多护士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 缺乏社会存在感, 这也造成了近年来护士流失率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家庭因素

护士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扮演了多种角色, 但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 很多时候各个角色是有一定冲突的。经常性的夜班是护士失去了很多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时间, 辛苦的劳累使护士在回家后很难承担过多的家务或陪伴孩子玩乐, 周末经常难以休息, 明显限制了护士的交际圈子, 甚至经常数个星期才可以和家人一起欢聚。很多年轻的护士甚至没有时间去恋爱和交往。家人的意见、朋友的不满, 往往使得护士身心疲惫。

2 对策

2.1 加强对护士的心理疏导

现阶段,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和护士工作本身的特殊性, 短时间内仍无法完全解决现存的压力问题。但我们应当正视护士现阶段面临的各种压力, 加强护士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意志锻炼, 提高护士的抗压能力, 增强其适应力。并且多组织护士参与一些文体活动, 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 实时的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媒体, 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 增强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理解, 增加护士的自豪感。目前我院设立的心理疏导小组就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举措, 在广大的护士队伍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反响。

2.2 合理安排工作,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 建立健全护士队伍,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减轻个人工作压力。同时在工作排班上应当合理配置人员, 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与能力差的搭配, 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提升护士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能力, 同时要保证护士能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尽可能地减少因工作原因对家庭和日常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给予护士良好的工作环境。

2.3 引入现代化的工作方式, 减轻工作强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特别是互联网和电脑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 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 也应当及时的引入先进的管理系统和工作操作系统,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工书写和记录, 采用无纸化、联网化办公。使得医护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避免重复劳动, 减少出错率。如我院最新引入的移动护士站, 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护士在繁重的书写记录中解放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且由于电脑智能系统的干预, 也极大地减少了护士工作的出错率,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增强了护患关系,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2.4 加大护士培训力度, 提升技能, 增强成就感

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是缓解压力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医疗和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 护士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 需要熟悉的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多, 医院应当充分重视对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培训, 提高其业务水平, 增加其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参与能力和参与度, 并且应当根据老年病人这一特殊的群体, 提出专业的指导, 提高护士与老年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针对性的护理能力, 这不仅是可以使得病人能够得到更加专业也优质的护理, 也能使得护士本身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成就感。

2.5 加强护患沟通, 改善护患关系

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使病人可以得到更为贴切的护理和照顾, 也使护士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安心工作。医院应当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和需求, 加大正面的宣传教育, 提高医疗透明度, 及时解答老年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疑惑, 对老年病人做好心理疏导和鼓励, 增强护士和老年病人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互信和互助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而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同时也为护士建立起良好的工作环境。

2.6 家人支持, 减少护士后顾之忧

护士作为一个神圣的医务工作者, 为了他人的身体健康, 而牺牲了自己的很多时间和生活, 作为其最亲密的家人, 应当给予更多的体谅和支持。当其面临紧张、委屈、恐惧等负面情绪时, 家人应当及时地给予疏导和帮助, 以及时地减轻其压力。

3 小结

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群体, 目前却面临护理人员大量流失的问题, 不管社会、医院、家庭都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帮助护士缓解压力正视工作。

摘要:老年病房的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医疗人员, 也承担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不管从职业道德的因素还是从社会的需要来看, 都有必要正视这些存在的压力, 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和克服, 从而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确保让每位老年病人都能得到悉心、周全的优质护理, 确保护士能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安心工作。

关键词:老年病房,压力源,对策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85.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

[3]吴靖.浅谈护士压力的来源及其调适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11) :412.

[4]王桂香.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20) :167-168.

临床护士压力源 篇11

【摘要】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采用本科自制问卷对我科40名护士进行调查。

结果: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源主要为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工作环境、经常上晚夜班、经常应对各种检查、人际关系冲突均占90%以上。

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紧张的工作环境、繁忙的工作、经常上晚夜班、频繁的检查。

【关键词】压力源;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1-01

压力源是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非特异性全身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已成为当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主要场所。因此,护士处于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其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各种仪器的使用使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工作起来必须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急症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普通病房护士。因此,通过对EICU护士压力源的分析,调查其担心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现将E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机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采用本科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科室每位上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其调查内容包括: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工作环境、经常上玩夜班、经常应对各种检查、人际关系冲突等。

1、2重症监护室护士面对的压力源分析

1.2.1繁忙、紧张的工作环境

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属于急诊科的一个分支科室,总共床位有13张,护士30名,女性27名,男性3名。平均年龄31.5岁。所收治的疾病为各种重癥中毒患者、颅脑外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破伤风患者等病种。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休克、出血、昏迷、濒死等状态。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速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各种监护治疗仪器、速速抽血化验等护理措施。大量强烈的应急源是护士每次上班都处于高强度的负荷状态。同时,EICU的患者都属于无陪护、病情危重、抢救、死亡多。面对大量急、危、重患者及各种突发事件、又必须24小时保持手机通畅,随时处于待命戒备状态,无疑给急诊护士带来莫大的压力[2]。导致护士易产生烦躁、焦虑、和睡眠障碍。

1.2.3急诊重症监护室经常倒晚夜班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必须治疗连续上,及时翻身、排痰。且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白天跟晚上病床位与护士数的比例不变,使得护士经常倒晚夜班。而且,一到节假日,许多科室都能享受节日的快乐,而急诊重症监护室更是繁忙的时候。由于护理人员缺少,使出夜班的人还得继续待命下一个夜班。使得护士疲劳过度却得不到调节,造成心理紧张及身心劳累。

1.2.4经常应对各种检查

本院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技术还是水平都在不断前进,使得管理者及重要职能科室经常下临床检查。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医院各种核心制度、管理方法、标准的操作流程。使得护士长对护士期望值增加,当护士被检查时未能按要求回答问题时,将影响护士长的不满意及否定。使得护士的心情低落、产生心理压力。

1.2.5人际关系的复杂

急诊重症监护室人脉圈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一,护士得面对不同的疾病的危重患者,其次,护士分管床位的患者其医生可能不是同一个医生,有时工作出现差异时,医生都会表现不满意,再则;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要求高,由于现在学历普遍升高,使得大家晋升与深造机会较少,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因此,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会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

1、3应对措施

1.3.1改善重症监护室工作环境,增加护士床位比

每日做好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消毒、净化空气,定期开窗通风、督促卫生员室内采用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地面每日用500mg/1000ml的84消毒液拖擦4次以上,拖把分区放置、固定使用、定期更换。鉴于EICU各类危重患者集中在一起,工作量大,治疗手段繁多,操作技术复杂。医院领导应该增加该科室的护士编制,改善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同时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护士学会在工作中善于调整心态。

1.3.2护士长应运用人性化管理及弹性排班

护士长在保证护理质量至上外,还得对护士人性化管理,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同时先得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对护士的缺点及错误应该诚恳、耐心教育批评。当医护之间有矛盾时,应该正确地处理事情的经过及结果。同时,应该多关心上晚夜班的护士,帮助她们解决生活所需。在病员较少的情况下,优先上晚夜班的护士先休息。以减轻晚夜班护士的体力消耗,缓解心理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1.3.3管理者合理化的检查、改善人际关系

调查发现,频繁的检查导致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出现上班恐惧、脾气暴躁、月经不调、身心疲乏、等症状出现。因此,合理化的检查是每位护士心灵深处的呼唤。在科室相对轻松的时候,科室应多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缓解精神压力[3]。增加医护之间的默契,这样能够增加医护、护护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结果

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调查表,见表1。

3、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是心理压力巨大的高发人群,长期处于高压力的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不同患者的愤怒、悲伤等情绪变化,重急症患者的抢救、生离死别,这些都会慢慢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护士要学会调节压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使自己在身心健康中愉快的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7~120.

[2]张娟娟,马小艳.急诊护士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0:6.

临床护士压力源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分别对江门市新会区3所二甲医院的321名临床护士和63名有行政职位护士发出问卷调查。其中,321名临床护士中19份问卷因数据缺失,63名有行政职位护士中,5份问卷因数据缺失,统计时作废删去。302名女性临床护士年龄在21~40岁之间,其中10.8%有行政职位。58名女性有行政职位护士(在后文中统称为护士长)年龄在31~50岁之间,其中94.8%为护士长。

1.2调查工具调查工具主要采用三个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亚健康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此表主要用于收集参加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是否有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龄、担任行政职务年限、所在科室、所属编制护士、是否参与轮夜班、婚姻状况及家庭情况。

1.2.2亚健康量表此量表包含3个方面,一共20个项目组成。1~10项主要评估受访者的“躯体感受”,受访者的“心理状态”由11~15项来测评,16~20项用于检测受访者的“社会适应”。本量表采用等级评分法(1=“很好”,5=“差”),其良好效度已被验证。

1.2.3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采用由李小妹等[4]参考美国Grey-Toft与Anerson(1994)的护理压力源量表及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及Riding(1994)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修订而成的包括35个项目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估结果分别以1~4级表示。李小妹与刘彦君的研究及笔者所在医院上次调查研究证明此量表在其统一性,内部一致性及效度都有良好的信度,可以应用于本实验。

1.3调查程序所有参加者被要求填写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亚健康量表”,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各一份,填表前由课题组负责向各位护士讲解真实填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问卷由各医院护理部于同一时间统一发放,并在问卷发出一周内收回。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护士长与一般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情况、比较不同工龄段及行政职龄段的护士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情况及比较本次研究的护士长面临的前5项主要工作压力源。

2结果

2.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302名女性临床护士中有行政职务护士群所感受的总体工作压力显著的小于一般护士(P<0.05,见表1)。同时,无行政职务的护士群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所感受到的压力均显著高于有行政职务护士群(P<0.01)。对于工作量和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和资源、患者护理三方面的压力源,虽然无行政职务的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均高于有行政职务护士群,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表2列出两组人群面临的前5项主要工作压力源。

注:*P<0.01,△P<0.05

2.2 58名女性护士长调查问卷研究得出护士长平均工龄为(21.28±6.41)年。因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21.28年和>21.28年。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可比性,由此证明,护士长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与其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无明显的关系(见表3)。

2.3 58名护士长平均行政职龄为(5.96±5.41)年。因此,研究对象分为大于和小于此平均值的两组进行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之间无明显的性差异,说明了护士长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与其担任此行政职务的年限无关(见表4)。

2.4在表5中列出了58名护士长和302名女性中有行政职务的护士,面临的前5项主要工作压力源比较。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县区级医院的护士长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比临床护士显著降低,这个结果与之前几个类似研究的结果相反[5,6]。这个差异可能与被访者中护士与护士长的比例不均衡有关。也可能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临床护士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因此其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比护士长重。或者由于近年来竞争上岗,导致护士长这一职位在护士群里变更性与流动性增大。护士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其投身护士职业的时间长短和任职护士长这一职务的时间长短无明显的关系,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相符[2]。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护士的教育与专业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加之,为了不断改善医疗素质,提高医疗团队的质量,愈来愈多的医院采取竞争上岗这一政策。晋升为护士长,原则上来说是大部分护士的职业目标,而竞争上岗这一政策,无疑是一个诱人而具有挑战的途径。护士不须向以往90年代那样,默默耕耘,等待上位者退休,才取得众人皆夺的唯一职位。护士现在只需不断提升自我本身专业知识与技术,认真敬业,就能去竞争这一职位,而且时限不如以往的十年或二十年,只是三到五年就可以。有利必有弊,竞争上岗无疑能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但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压力。众所周知,护理专业是一份专业而工作量大的工作。护士在应付日常庞大的工作量的同时,必须挤出时间不断自我进修,更不用提还必须顾及家庭,这一压力可见一斑。竞争上岗的护士长群有资历深的老护士长,也有刚刚上位的新护士长,护士长的年龄跨度大证明了这一说法。也许,新老护士长面临的压力会不同,但她们所承受的压力不因此而存在差异。新护士长上岗后必须拼命的学习和适应角色的转变,并且在工作中树立威信;老护士长上岗后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以继续胜任护士长这一职位。她们所面临的压力不会因此有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是引起基层医院护士长压力的主要来源,此与国内类似研究存在差异[4,7]。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为护士长面临的首要压力;同时,一年后对同批护士长进行的细化研究,发现上班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为护士长工作中的首要压力。

随着患者与社会对其自身健康及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医疗纠纷案件的日趋上升,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将成为科室的护理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压力。我国医护比例一直不平衡,社会老年化促使就医患者数急促上升,加上患者要求护理质量的提高,明显突出了上班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近期,不少研究都反映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1,8,9]。因此,对于如何安排紧缩缺编的护士,服务如此庞大数量的患者,是所有护士长不可避免的难题,从而无形地加重其工作压力.“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之护士长素有“管家婆”的称号,科室的排班、顶班、护理业务指导、科室之间的工作沟通和协调、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等,如此之大的工作量不断加重护士长的压力。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指出护士长非护理的工作量增大[5,8],例如领工作日常用品、药物,处理协调科室间的关系等,促使护士长面临的压力增加。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护士长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时间减少,这本应是护士本职的工作而减少。本次研究还发现,由于医院对护理专项资金投入少,不少的护士长对工作中所需的仪器设备不足,导致护理工作难开展而备受压力。

摘要:目的 调查基层医院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302名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10.8%护士长)及58名基层医院的护士长进行关于其工作压力的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基层医院的临床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明显比护士长高。护士长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其投身护士职业的时间长短和任职护士长的时间长短无明显的关系。同时,该研究分析了基层医院的护士长所面临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长在工作中面临不同的压力,各单位应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

关键词:护士长,护士,工作压力源,压力

参考文献

[1]杨红梅,王林菊,张宝惠.护士长和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压力程度对比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787-789.

[2]卢曼丽.县区级医院疗区护士长工作压力来源分析及对策.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1026-1032.

[3]谢文,叶建红,陈志群.护士长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4):347-349.

[4]梁碧宁.广州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工作压力源的调查与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26-28.

[5]鲜于云艳,何小俊,范湘鸿.护士长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的相关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49-851.

[6]Yunyan X,Vickie A.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workplace stressors,ways of coping,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head nurses.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2006,8-147 -155.

[7]宋晓燕,李永吉,李长龙.护士长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对比调查.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25(4):408-410.

[8]陈卫平,李晓云,黄容萍,等.基层医院临床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05-108.

上一篇:低碳对策下一篇:电路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