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平台

2024-09-20

大型平台(共11篇)

大型平台 篇1

摘要:目的:提出适应大规模海上人道主义医学救援的大型船舶医疗平台模式、功能及布局设计要求,开展船舶医疗平台整体医学环境的优化研究。方法:通过海上医学救援历史数据分析,剖析平战时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需求,开展大型船舶医疗平台虚拟实景设计、流程规划、人装适应性分析及保障效能评估。结果:提出了大型船舶医疗平台设计模式、功能及布局要求。以大型支援舰船为平台进行虚拟设计与分析,实现了空间协调、流程通畅、人性化特征丰富并可快速扩展的大型船舶医疗平台整体方案。结论:可快速扩展性设计使大型船舶医疗平台能够兼顾平时医疗保障、战时医疗后送和突发海难医学救援。

关键词:大型船舶,医疗平台,可快速扩展,海上医学救援

1 引言

随着资源、经济、安全空间不断向海洋拓展,各种海上作业和远洋活动日益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应对远洋环境中日常或可能突发的人员医学保障需求,基于大型船舶的海上医疗平台成为海上医疗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现代化医疗平台具备3个特点:先进的医疗装备与技术、优质的诊疗环境与高效的工作环境[1],如何在大型船舶上实现这种平台成为维护海上人员健康与安全的迫切需求。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为适应船员独特心理特征,船舶医疗平台的人性化整体医学环境研究与设计是提高海上医疗保障工效的重要内容。

2 平台设计理念

一方面,大型船舶由于吨位优势,通常执行远洋航行使命,因而其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医疗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应对海上突发事故发生大量伤病员时,只有大型船舶有能力提供较大规模的医学支援行动。所以,基于大型船舶的医疗平台按其在整个海上医疗体系中的救治梯位,定位于承担较高级别的救治任务,兼容日常与紧急情况的医疗保障功能,配置齐全的医疗设施,具备完善的救治能力。

远洋活动具有其特殊性:航行时间久,舰员体质易下降;海情和时差变化大,舰员易产生生理异常反应;生活条件有限,卫生预防困难;补给与医疗后送不易等。因此,在舰船空间条件下,医疗平台的人性化整体医学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医学手段,与病员对医疗环境的情感反应有直接的关系[2]。所以,结合工效学的方法,以系统论的观点审视“船舶—医疗—舰员”大系统,设计的理念是将大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合理分配给3个子系统承担,以取得最佳的技术指标。医疗平台的使命是维护船员身心健康、确保作业效率、完成任务使命,因此在满足既定需求前提下,功能分配遵从宜人性原则,把舰员放在医疗平台设计的核心位置。

3 设计方案要点

3.1 医疗平台模式

医疗平台的设计综合考虑海洋环境下平时、紧急保障的任务要求,以平时保障为功能基础,兼顾考虑诸多可快速扩展模块,其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平时医疗保障主要依赖舰船固定医疗区域展开,由常规配置的医护人员行使医学保障功能,固定医疗区按照医学救护流程布局功能舱室,遵循病员流过程进行设计,使平时医疗保障通畅、便捷。突发事故需救治大量伤病员时,紧急医疗保障开启,固定医疗区作为主救护所展开,同时将备用或预定舱室扩充多个辅助救护所,临时加强相关配置,就近接收伤病员实施急救、分类并等待时机送往固定医疗区。医疗区的船体定位应兼顾交通与环境的要求。

3.2 平台功能组成

大型船舶远洋活动时的船员以成年男性为主,因此其医疗平台功能定位以常见伤病救治、卫生保健和心理督导为主。基本功能组成包括日常门诊、急诊、住院治疗,具备常规急救手术、清创手术、综合抗休克治疗、烧伤综合治疗以及常见内科疾病、初期隔离与部分专科处理等能力。另外还有完善的医技保障功能,涵盖放射、检验、理疗、氧舱等诸多康复与辅助医疗手段。依据上述功能定位,固定医疗区主要划分门诊、医技、住院以及行政管理等4个功能舱室群(后勤保障由船舶总体调配)。各功能模块组成、人/物流的走向及相互空间关系如图2所示,总体关系上,医技保障区应位于门诊区和住院区之间,其中药房、检验、放射、特检、理疗等应靠近门诊,手术、氧疗、中心供应等应靠近住院区。

辅助救护所按包扎室功能要求设定。紧急情况突发伤病员时,临时加强相关配置,实施初步急救、分类的功能,并等待运送。

3.3 平台布局设计

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医疗平台设计的核心是为伤病员创造人性化的就医与康复条件。而舰船环境中的医疗平台,其非人性化属性[3]尤为突出,表现为:受舰船条件影响活动空间狭小,生活资源有限;医疗流程的繁琐,病员对信息的缺失,对病员的控制以及对其身心需求的忽视等。现代医疗技术还不能从属性上改变这种现状,但可通过更新医疗服务理念,提升医疗空间人性化设计品质,缓和医疗环境给人的压力,营造愉悦的治疗环境。

船舶医疗平台设计的实质就是针对上述非人性化特征处理好舱室、通道与使用流程之间的协调分布关系[4]。由于门诊、口腔、五官科等伤病员一般可自主行动,因此医疗平台布局的核心就是急救、重症伤员救护区的设计。该区域一般应设置于大型船舶的中前部、左右舷主干道之间(宽度约为16~20 m),并相对船体空间作封闭单元设计。如图3所示,主医疗区布局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室、复苏急救室、消毒供应室、重症监护室、病房以及临床/细菌检验室、护理操作室、病房餐厅等。从救治流程的角度分析,主入口连接船舶主干道,并设置缓冲区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伤病员;复苏急救、手术、消毒供应等舱室靠近主入口设置,便于及时实施救护过程;紧邻复苏急救及手术区设置监护、普通病房等。从分布形态上讲,医疗区内通道设置为“M”型,内侧为主救护功能舱室,外侧为辅助功能舱室。“M”型通道布局既可保证面积使用效率,在设计上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手术舱室由于平稳性、洁净度和配电安全性等要求,在救护区内作独立设计。从防止感染的观点出发,术后被污染器材的流线应与人员分离开。根据图4所示的动线流程[5]规划,术后器材和手术中的废弃物由手术舱室的清洁通道送出,术后患者等则由手术舱室的洁净通道直接送入封闭区内的监护病房。

4 人性化医学环境的构建

4.1 充分利用船体条件

医疗平台的容量规模依赖船舶吨位、船员人数和救治定位的要求而定,在满足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功能布局以救治病员的便捷和舒适性设计为核心。其在船体的定位应临近主要居住舱室群,有专设升降机连接医疗区与各层甲板,方便到达各重要工位。辅助救护所设置于重要岗位、通道附近,紧急状况时,医护人员在各救护所内待命,一旦在他们负责的区域出现伤病员,就可以很快实施初级紧急救治,然后等待运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拖延。救护所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船体局部受损时不至于使医疗系统完全瘫痪。

4.2 局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医疗环境设计要体现“以病员为中心”的理念。内部设计依托人流—物流的工作规划,实施立体布置,尽量减少地面固定件,小件设备依据使用需求进行组合化设计与安装,较大的医疗设备在配置时要充分考虑环境适应性和安装、固定以及操控的空间需求。

医疗区域内的伤病员通道做无障碍设计,可使推车将伤病员送至医疗系统的任何舱室。地面以及可能磕碰的墙面均应铺设防噪声、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以降低舱室环境噪声,减少医护人员因工作而产生的疲劳。医疗舱室内部应充分考虑人机系统化需求,对医务人员工位和人机接口进行人体适应性改造,提高工作的舒适性。病房床位与推车功能合一,平时固定于地面锁扣装置上作为病床,需要移动时直接推出。储物空间设计为吊顶式或壁橱式,不在地面布置任何其他物件。检验舱室、手术区舱室等应铺设耐腐蚀、抗静电的材料,配置软性防震座垫、弹性垫脚或防震鞋[6]。不同功能的舱室空间配置不同的色彩,以给人带来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舱室内的病员空间兼顾隐私与减压设计,以缓解其恐惧和压抑心理[7]。

此外,通过配置数字化网络系统,简化伤病员就医流程的同时,亦要在医疗区域内设置全面清晰的标识引导病员流,重要通道、医疗区入口处设计必要的缓冲区域以应对可能突发的人流—物流传输状况,并充分考虑病员转运过程中所需的转弯空间。

5 结束语

大型船舶医疗平台的设计研究以远洋医学保障为指引,结合工程、医学以及管理科学相关内容,根据其使命任务要求,准确定位医疗平台在舰船体系中的功能,以平时医疗保障为依托设置医疗舱室,实现紧急状况下医学保障功能的快速展开。通过虚拟设计与模拟仿真,合理规划了平台的功能布局,并探讨了相关医学流程原则和舱室环境适应性要求。以信息化保障为目标构建医疗平台数字化网络分系统,依托船舶信息网络连接各个终端信息点,实现人员管理与资料传输全程信息化,并具备远程医学功能。

随着船舶大型化、远洋化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远海医疗保障日益突出,医疗平台的设计除了救治伤病,更需注重卫生防病与保健康复,并不断贴近人性化需求,突出保障过程舒适性设计,确保舰员身心健康、愉悦、作业高效。

参考文献

[1]翟斌庆.医疗理念的演进与医疗建设的发展[J].建筑学报,2007(7):89-91.

[2]李振福.船员心理与船舶舱室色彩设计研究[J].船舶工程,2007(3):75-77.

[3]刘秀娟.现代医院环境的非人性化特征剖析[J].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2010(3):33-35.

[4]何海洋.船舶舱室优化布置实践[J].船海工程,2007,36(4):12-14.

[5]宋英芳.医院建筑医疗区设计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6.

[6]宣桂兰.船舶舱室设计[J].江苏船舶,2006,23(1):17-18.

[7]张瑞萍,孙学川.舰船环境对船员肌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2):149-151.

大型平台 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毕业论文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国际国内各大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均发作了基本性的改变和变化,很多根底工业及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步入了求生存阶段。在这种国际化大形势下,企业的科技信息化管理逐步成为大型集团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社会各界都对企业的科技化信息化管理倾注了无限的希冀,大家都分歧以为推进企业的科技信息化将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完成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科技信息化管理被视为信息时期提升企业竞争才能的必然选择,理论证明信息化管理协助公司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本钱和能耗等指标,有利于改善企业运营情况,提高中心竞争力。在我国,信息化建立首先在国度的“十五规划”中被明白提出,当时提出要鼎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希图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进程,推进社会消费力的逾越发展。企业管理实践上是指运用各类战略对企业中的“人机料法环”等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完成组织目的的活动,详细而言又衍生出很多管理分支,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科技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的智能化工具,培育和发展以此为代表的重生产力要素,发明一定的社会财富,发挥价值。这种与智能化工具相顺应的消费力,我们称为信息化消费力。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消费、运营效劳与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消费过程的自动化、企业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商业贸易电子化等。

科技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与影响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科技信息系统的支持和支撑,信息化建立必需要在企业管理框架下进行。关于一个企业而言,其运营战略常常决议了企业科技化与信息化的根本对策。笔者将科技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及影响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科技信息化的完成过程就是对管理流程的剖析、重组和改造的过程企业要不时发展,就必需与时俱进,因而很多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会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与组织架构和市场形势相顺应的制度、流程。普通而言,这种制度和流程上的改动,在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内部会自上而下逐级传达和承接,这种自上而下的庞大系统必需依赖于一套完好完善的科技信息化管理理念和办法,否则难免会呈现反复、抵触或者盲区等紊乱结果。比方说,关于信息系统中的某项业务来说,全集团各公司必需统一执行独一的流程,这样就会有效防止个别公司的流程变相执行状况,降低风险。

(二)企业科技信息化可以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增强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劳质量科技信息化主张应用计算机工具来快速精确处置信息。引进科技信息化平台后,同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均运用同一个信息化系统后,企业内部的各项根底数据完成了共享,这样就会推进各项业务流程的快速活动,提高业务处置的速度和精度,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响速度。进一步经过对企业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增强对客户效劳部门的内部支持,使各种资源可以顺利为客服所用,从而提高对客户的效劳质量。

大型平台 篇3

令人叹为观止的上海世博会带给世人的激情渐行渐远,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亦将于2011年6月1日至3日在上海盛大起航,以期带给人们新的惊喜。本届展会借鉴往届办展的丰富经验,结合当下政治、经济和国际国内新形势,秉承与时俱进的宗旨,定位为“厂商共赢,一切为了中国市场”,将携手全球知名鞋类皮具品牌商、设计师和渠道商,在上海这座魅力城市打造一场融合最新科技、潮流和时尚设计的鞋包盛宴,同时,立足中国鞋业、皮具市场,为厂家和渠道商搭建优质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厂商携手共赢。

据了解,2011年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特别支持,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上海百承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谋求共赢合作 建立生产销售无缝对接平台

是“客大欺商”还是“商大欺客”一直是厂商之间很纠结的话题,而今,客和商都在变得强大,双方又将如何消除心结、和谐相处?

中国自古讲究“门当户对”,但新时代“门当户对”的标准似乎已不再是定论,在各有优势的情况下,厂商当如何联姻?

一方面,星期六、匹克、意尔康等本土民族品牌经历了积累期,渠道扩张期,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期,不少上市鞋企更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终端大肆抢店圈地,以东莞为代表的“海归民族品牌”凭借国际化的信息渠道、相对成熟的自主设计研发、完整的行业产业链以及世界级的配套服务强势回国,成熟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信心十足,且声势浩大;另一方面,百货店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占据着消费金字塔的中高端。中国连锁鞋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各个地区“雄霸一方”,成为本土二三线品牌抢占市场的绝佳平台。

各自的优势都非常明显,然而品牌商与国内主流商场、中国连锁鞋城等渠道的对接却不尽如人意,品牌商抱怨商场门槛高、费用大,渠道商则“嫌弃”部分品牌形象不好,知名度不够等等,构建平台增强品牌商与厂家之间的深层次交流非常必要。

中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倡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特别支持下, 举办2011年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极有深意。主办方表示,将站在厂商共赢的立场,为全球品牌商与国内渠道商搭建“交流、学习、合作”的新平台,使各品牌在国内零售航母的带动下,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共同承担起扩大内需的战略要务。

“厂商共赢,一切为了中国市场”

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自创办以来,见证了中国中国鞋业皮具市场发展道路上的辉煌和低落,始终保持与行业一起成长,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趋势,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成品鞋和皮具为主体展示,集合百货业商场、大型零售鞋城、优质渠道商等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观众进行实效对接的专业鞋展,強化“整合”和“品牌”的概念,以更为精准到位的服务独立于行业细分领域。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当前,为迎合服务经济时代、整合时代、资本化运作时代的来临,2011年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顺势打出了“厂商共赢,一切为了中国市场”的旗帜,成为本届展会最大的亮点。主办方介绍,展会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渠道对接、产品研发、资源整合、品牌传播、招商投资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在展会的展商构成、观众邀请、宣传、媒体合作伙伴、展会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都做了细致而扎实的工作。预计本届参展商的数量和质量均会超出往期,将有1000余家百货渠道商,300余家代表性连锁鞋城专业观众,以及10000余名全国优秀代理商及零售商,竭力满足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需求。

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正被激发,中国正成为“世界矿藏”,中国鞋业市场也正成为部分“洋品牌”和本土品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主战场。本届展会主办方表示,立足中国,辐射全球是本次展会的一大目标。立足中国内销市场,囊括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以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法国、葡萄牙等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及福建、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省的成品鞋、皮具为主。

除专业精品展之外,本届展会还组织了百货店招商大会、中国零售连锁鞋城理事会、中国鞋业零售高峰论坛、中外设计师主题沙龙、绚·彩2011年秋冬潮流新品发布会、独家数据发布等一系列活动,力保参展企业产品推广力度最大化,商务合作机会最大化,品牌宣传效果最大化,信息交流范围最大化。

本届展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特别支持,展会主办方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拥有百货店会员3000多家,各地方行业协会商会1000余家。主办方介绍,这次展会也得到了中国零售连锁鞋城理事会、台湾资源国际有限公司,台湾鞋业协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处、德国零售商业协会等的大力支持。

记者探营招展进展

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暨“名品名店”对接展会招商信息一经发出就受到国内外鞋类皮具企业、百货业、鞋城,以及各协会组织的高度关注。

阿瘦皮鞋、MissSofi、玛格丽特,老牛皮、路豹、翊全、鑫侨、裕华等台湾企业因上届展会收效甚好而积极参与;广州GOLDEN PARTY、琪胜等知名品牌的负责人均表示,选择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是看好其背后强大的渠道资源,商场、零售连锁鞋城、优秀的代理商和强势零售商都是广东鞋企最急需的合作伙伴。成本压力和竞争的加剧让广州鞋企意识到要冲破传统,从“内修”——专攻产品和管理,转变为“内外兼修”——进一步加强渠道拓展力度。

温州、晋江、成都三地鞋和皮具企业则希望借助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了解更多的高端品牌,学习更为先进的设计研发理念。同时,与国内知名的百货商场、中国零售连锁鞋城进行深入沟通合作,实现资源互换,优势互补。

葡萄牙知名鞋类品牌TATUAGGI,美国BASEMAN休闲鞋、意大利名品万利威德、ENRICO COVERI和CERRETANI,法国品牌 CARVEN(卡纷)皮具,西班牙品牌HISPANITAS和balenciaga,日本箱包品牌Echolac等也陆续与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签订合作协议。据悉,这些久负盛名的国外品牌希望以本届展会作为窗口,逐步打入中国市场。其中此外,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处也派商务专员伊莎贝尔与“第99届鞋博会”对接组委会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将更多的西班牙品牌引入国内,以开拓大陆市场。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德国零售商业协会等国际组织也对第99届中国鞋业·皮具商品博览会表现出了高度重视。

大型远程监控平台的构建 篇4

集团类型企业的机电设备和监控系统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构建大型远程监控平台, 通过集团系统平台的顶层设计, 反向制定各接入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标准, 可有效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

以大型物业管理为例, 由于各个分散子系统 (如小区、综合体、写字楼等) 的楼控、灯控等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大相径庭, 使得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或是被束之高阁、弃而不用, 或是经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却没有产生规模效应, 还增加维护成本。构建大型远程监控平台:1) 有助于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制度;2) 减少管理环节, 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 (如能耗、设备质量等) ;3) 以最终目标平台为出发点, 明确各子系统的功能, 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4) 积累实时和历史数据, 为数据研究和反向优化奠定基础;5) 用能预测及数据诊断、设备故障诊断;6) 加快系统的故障处理, 在节省人力的同时,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7) 以此平台为依托, 与企业内其他信息系统对接。

整套系统将分为数据的获取和传输、远程监控平台部署应用、能源管理及反馈优化三大模块, 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1 数据的获取和传输

构建大型远程监控平台时, 各子系统和BMS软件数据的获取是第一要务, 若子系统能直接提供OPC Server (一般BA都带有OPC Server) , 则可通过OPC数据接入的形式获取子系统数据;若子系统能提供关系数据库, 则可通过类似于第三方关系数据转存的形式, 从关系数据库中抓取所需数据并同步到子系统平台;若子系统无法提供任何数据接口, 则其为一个孤立的系统, 建议尽早更换。

本文主要对OPC Server进行阐述。OPC是自动控制领域中的一套通讯接口规范, 其核心思想是使用OPC Server驱动程序来屏蔽各种物理设备的差异, 让进行数据访问的用户有一套一致性的接口, 数据的接入方一般被称为OPC Client。在同一台计算机上, OPC的Server端和Client端连接较容易;在不同计算机上, 需进行DCOM配置;对于跨路由的网络设备, 基于COM/DCOM的OPC连接方式已不适用, 需采用OPC隧道连接, 具体网络如图2所示。

OPC隧道传输的本质是在OPC的Server端部署OPC隧道的服务器端, 用于获取OPC Server的数据, 同时, 在OPC的Client端部署OPC隧道的客户端, 用于为OPC Client提供数据, 而OPC隧道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采用跨路由TCP通讯来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

由于子系统分布在全国各地, 对于子系统到中心的数据接入, 核心要务是构建网络并传输数据。数据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

1.1 基于XML的数据传输 (方式一)

采用VPN组网或固定域名的形式 (建议采取VPN组网) 构建网络系统。通过部署在现场的采集前置机 (条件允许时, 可使用旧有的采集服务器) 获取子系统中的关键数据, 将数据按平台整体格式要求进行记录和存储, 将数据以XML+Web Servers的形式同步至系统中心平台, 具体组网形式见图3。

1.2 基于OPC隧道的数据传输 (方式二)

采用VPN组网的形式, 在中心服务器部署数据采集监控软件和OPC隧道软件的客户端, 在原系统的服务器部署OPC隧道软件的服务器端, 在中心平台和现场采集服务器间采用基于VPN的OPC隧道数据传输, 具体组网形式见图4。

方式一采用异步传输机制, 其优势在于不苛求VPN组网, 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较低, 支持在通讯异常时就地存储, 待通讯恢复后再做数据回传, 其劣势在于传输效率低于方式二;方式二采用同步传输机制, 通过TCP通讯将数据实时回传至中心, 其优势在于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较高, 劣势在于必须采取VPN组网, 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且不支持断线增补功能。两种数据传输机制各有优劣, 应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及各子系统的现实状况进行选择。

2 远程监控平台部署应用

在构建远程监控平台的应用层软件时, 由于不同厂家的软件各有差异, 需按自身要求对系统软件提出功能要求。传统的SCADA软件将数据的收集作为关键目标, 但随着智慧化要求越来越高, 采集数据、存储记录仅仅是个开始, 远程监控平台的构建一定要面向大型化和智慧化转变, 具体功能要求可着重关注以下方面。

2.1 系统功能要求

传统的物业管理使用的是以人力为主的“人防”, 通过大量的检查岗和巡逻岗来保障区域及设备设施的安全, 而远程监控平台的应用, 一方面是减少现场固定的维护人员, 使维护人员的使用和管理实现区域化和机动化;另一方面, 借助于自动化的楼控和照明系统, 通过统计分析, 可实现设备设施的优化管理。因此, 整套系统平台应具有数据及业务的监视、统计、分析、优化、调度等方面的功能 (详见图5) 。

2.2 系统的可扩容性

传统的SCADA系统以单一软件为核心进行数据采集, 但受制于软件功能上的限制, 其拥有的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存在上限。考虑到远程监控平台规模的不确定性 (选取若干区域试点或按规划逐年增加) , 选择的系统应是一套可扩容的集群式系统, 当采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达到上限时, 可通过增加采集服务器的方式实现系统的扩容。对于终端用户而言, 通过统一的网页入口, 相比扩容前应无任何影响 (详见图6) 。

2.3 GIS地理信息系统接入

在系统平台中接入GIS地理信息系统, 既可作为系统的主入口, 也可直观显示车辆、人员的活动轨迹。GIS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可缩放的地理信息图, 并标注各物业单元的地理坐标和分布情况, 详见图7。通过点击物业单元坐标, 可显示该单元的关键运行参数, 也可直接跳转至该单元监控流程图或信息查询界面, 方便应用管理。

此外, 借助于GIS系统实现区域管理功能, 通过业务的区域化管理, 可真正实现维护人员的区域化、机动化管理。

2.4 移动端应用

在系统中, 可为每个实时数据变量设定限值, 当数据超限时将生成报警事件, 报警事件是巡检人员的工作信号, 一旦收到该信息, 巡检人员需立刻作出回应。

在移动互联时代, 基于移动端的系统应用是必备功能要求, 而远程监控平台在移动端的应用, 可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按业务需求, 构建全新的移动端APP;另一种是通过XML数据接口的形式, 为已有的移动端APP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两种方式的出发点都是让使用者能够快速浏览实时数据、查阅历史数据、获知报警事件等 (详见图8) 。

2.5 巡检管理

借助于设备管理功能模块, 通过设备台账管理和检定管理等功能, 实现管辖区域内所有设备的电子化管理, 同时, 可为每一台设备生成属于该设备独有的二维码并粘贴或悬挂于该设备处。而巡检人员在按计划路线进行例行巡检时, 通过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便可获知设备基础配置信息、检修要求和待处理问题, 同时, 远程监控平台可记录巡检人员巡检每台设备的时间点。在巡检过程中若发现问题, 巡检人员应及时提交故障描述, 通过对故障描述信息以及实时监控数据进行对比, 决定监控平台管理人员是否需要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处理, 故障响应流程详见图9。

2.6 借助云服务

为节省项目前期投资, 可考虑借助于云服务完成系统部署, 云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 (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 使资源可快速提供, 并由云服务商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以及数据的安全, 以此保证系统的顺利投运, 云服务模式见图10。

3 能源管理及反馈优化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众多, 如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气候特征、建筑物自身构造、建筑设备的使用、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 部署了远程监控平台后, 可通过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实现建筑节能。管理一体化系统结构见图11。

没有能耗监测, 就没有能耗管理, 要建立建筑能源管理制度, 一定要先有良好的能源监测制度, 进而实施有效的建筑能源管理。所以, 导入建筑能耗计量系统, 首先要对建筑物全年的空调、照明、动力等系统进行能源消耗的数据监测及分析, 以建立建筑物能源使用的相关数据库。

通过建筑智能化能耗监管体系的建设, 建立能耗监测平台, 开展能耗统计、能效公示、能源审计, 掌握建筑用能数据, 摸透建筑内各组织机构的用能规律, 可指导开展低成本的节能改造, 加强节能运行管理。

通过建筑智能化能耗管理系统实现设备自动调度管理, 根据历史经验或预设的参数, 对机电设备进行进行定时、分区等开关控制;根据系统预先设定的设备调度策略、节能策略、最佳启/停时间控制策略, 对系统中机电设备进行预先启动、调节或关闭, 并根据实际检测的温度、湿度、照度等自动调节空调照明设备, 对设备的负载进行均衡, 使大楼内的温、湿度达到最舒适的程度, 同时以最低的能源和电力消耗来维持系统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以求取得最低的建筑运营成本和最高的经济效益, 从而提高智能建筑的用能效率, 促进建筑园区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

4 结束语

构建远程监控平台的成果, 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 积累:明确各子系统中需采集的数据点, 完成数据存储、查阅、对比、反馈;2) 管控:耗能管控、设备管控、人员管控、差异化管控;3) 提醒:事件、报警、用量异常快速提醒, 与现有平台接口进行对接, 实现统一的消息提醒;4) 优化:历史最佳运行状态的捕获和优化;气象、时间等参数的联动优化和调整。

希望大型远程监控平台的构建, 能为现代大型企业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参考文献

大型平台 篇5

大型仪器即指大型精密贵重仪器,根据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定义:单价或者成套价值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为贵重仪器设备,即大型仪器设备[1]。教学与科研是当前研究型高等院校的两大重要任务,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则是教学科研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生物医学类大型仪器特点主要包括:(1)购置价格及后续维护维修费用较贵;(2)仪器结构复杂、功能繁多;(3)精密度高,专业知识储备要求高,操作技术严格;(4)仪器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要求高;(5)仪器更新换代周期相对较短。

大型平台 篇6

都是圈

圈什么很关键

独立的支付组织起源于人类商业活动的需要,现在被搬到了互联网上,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便利,但所服务的领域却并非只限于网络消费,无处不在的支付行为让支付公司的业务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

同样是做“人人用得起、人人都好用”的支付平台,行业前两名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发展策略却大相径庭。

支付宝得益于母公司阿里巴巴不遗余力的疯狂投入,不断强化个人用户端的优势,用户极速增长,目前注册用户已达3亿,可以理解为它的商业模式为“圈用户”。

一个突出的例子体现在公共事业缴费业务领域。这一业务是行业内另外一家市场策略灵活的公司(快钱)的创新,它率先在上海推广这种模式,但将其做到极致的却是支付宝,这是支付宝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复杂的业务,但这项业务不收取任何结算费用。正是因为没有利润,始创者快钱早已停止了新市场的开拓,财付通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动作。支付宝已经在20多个城市实现了网上的煤电支付,今年有望在50个城市开通。

财付通起初服务于腾讯旗下C 2C网站拍拍网,其时母公司业已积累起国内最庞大的用户群,因此财付通不断地挖掘商户资源,并在类似航空客票的B2B领域重点投入,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圈商户”。

从2007年5月财付通介入航空支付至今,其机票交易额已占整体交易额的30%,年增长率超过100%。像机票这样标准化的虚拟产品,不需要物流,又正好可以服务于用户,财付通从一开始就屯入了重兵,被挤压的中小代理商的市场份额全部转向了财付通,使其逐渐成为网上机票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

支付宝首席用户体验设计师朱宁说,支付宝作为行业里的老大,就该有老大的责任,“带队伍的走好了,后面也能走好,如果我们掉沟里了,后面的估计也难以幸免。”

财付通高级市场经理张抗认为,支付宝1500多人的队伍同时在太多的领域发力容易分散精力,而財付通200多人的团队却在可控的范围内将效益做大了最大化。

这种差别也体现在了双方将拉开战局的手机支付领域,支付宝投入重金研发实现了几百款国内外主流大牌手机的全覆盖,财付通则打算作为一个模块植入到移动QQ里去,实现QQ手机用户与支付用户的无缝转换。

技术、牌照,

其实都不是问题?

号称“超级网银”的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网银互联系统即将上线,让公众纷纷猜测这是支付行业“国家队”吹响的号角,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至少在现阶段,超级网银更类似于在线版银联,第三方支付原来对接银行需要耗费很多技术成本,超级网银出来后,可以让第三方支付更专注于增值服务。

而且正如视频行业涌现的诸如 C N T V (中国网络电视台)这样的“国家队”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技术解决的只是便利性的问题,接下来比拼的就是服务,包括支付产品种类、用户体验等等,显然,具有先发的用户基础和服务体验的第三方支付组织更具优势。

至于所谓的“牌照”问题,此前央行颁发过《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酝酿对大量非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组织统一管理,也对相关的公司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备案,但所谓的“电子支付牌照”却迟迟没有正式出台。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认为,对于政策风险的担忧其实是杞人忧天。监管部门之所以还没有发放支付牌照,是因为管理的相对滞后性。毕竟支付系统没有出问题,既然如此,不如看看再说,等市场自己选择;如果发现漏洞,再进行监管也可以。

较早时,支付宝前任总裁邵晓峰谈及公司可能拿不到电子支付牌照时,曾表示“这个可能性很小,几乎不存在”。

大型平台 篇7

海上大型救治平台是指在海上为伤病员提供收容、救护与治疗的场所, 并可机动使用的大型装备系统, 如制式医院船和模块化医院船等。其主要使命是战时对伤病员进行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 平时担负海上灾害和突发事件救援的医疗保障, 并可执行海上医疗服务、医疗援助和巡回医疗等任务[1,2]。

医学检验、检查和医学影像等医技工作为现代临床医疗提供了客观、快速、量化的辅助诊断手段, 在伤病救治、疾病预防、体检等医疗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海上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建设中, 配套研制并应用了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技保障信息系统[3,4]。

1 需求分析

1.1 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疗系统简介

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疗系统是实现医疗功能的主体, 设置有伤病员换乘区、检伤分类场 (兼预检分诊区) 、抢救室、手术室、病房、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检验室、特检室、放射室、药品库、药房、消毒供应室、血液供应室及相应的专科诊室和辅助、配套设施。

1.2 医技保障工作

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疗系统的医技保障主要包括临床检验、特检、放射检查工作。检验主要通过仪器对伤病救治区域申请、送达的标本进行分析;特检主要进行B超和心电检查;放射检查分别使用CT、数字化X线机及C型臂X线机等进行检查。

1.3 医技保障流程

医技保障流程包括检验、检查2个部分, 主要涉及医生、护士、检验技师和检查 (含特检与医学影像) 技师岗位, 流程如图1所示。

1.4 信息化功能需求

信息化功能需求为海上大型救治平台的伤病诊治提供便捷的检验、检查和医学影像等申请, 进行自动联机采集数据与处理, 实现医技报告共享[5,6,7]。

在伤病诊治信息系统中嵌入检验申请、标本标志生成和检查申请、预约回复以及医技报告提示与查阅、检查影像浏览等功能。

在检验工作终端分类接收救治部门发送的检验申请, 浏览伤病员信息, 自动识别标本并核收;对采用具有数字化端口分析仪器进行标本检验的项目, 能实时自动采集与处理检验数据;填写检验报告, 提供检验项的标准参考值与结果偏离, 检验报告审核提交共享查阅后, 向检验申请终端发送报告提示信息。

在检查工作终端分类接收救治部门发送的检查申请, 了解伤病员信息, 根据具体检查项目进行预约安排, 并将安排提示信息发送至申请终端;检查操作时, 使用电子读卡器自动识别伤病员信息, 进行身份信息与检查项目核实;对需联机数据采集的检查项目, 进行检查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根据检查结果填写检查报告, 报告中可粘贴图片, 报告审核提交共享查阅后, 向申请终端发送报告提示信息。医学影像应用软件采取嵌入检查信息管理终端的方式, 使用DICOM标准采集与处理影像设备端口的输出数据, 并实现影像数据的传输、存储、迁移和影像的重构与浏览等功能。

医技信息系统需对各类检验、检查涉及的试剂、耗材等消耗品按药材管理的方式进行信息管理, 并与伤病救治、药材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与有机融合。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采用海军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和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结构技术体系, 流程与操作方式符合海上大型救治平台伤病救治工作的要求和海上卫勤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参照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既有的系统形式, 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设备配置符合海军装舰设备的规范要求, 系统主要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结构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兼容[8,9,10]。

2.2 技术体系

局域网络通信协议为TCP/IP, 网络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中文版, 数据库采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主体采用Java中文版进行开发, 底层数据采集、处理与控制软件使用C系列编程语言开发;与医疗仪器设备的接口采用ASTM、DICOM等标准, 与伤病救治、药材供应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参照HL7。

2.3 总体功能设计

按照大型救治平台医疗系统的总体设计、医疗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医疗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 医技保障信息系统利用医疗局域网络, 为伤病救治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临床检验、检查和医学影像的信息化保障。医技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为嵌入伤病救治信息系统的功能。

2.4 配置设计

医技信息系统以大型救治平台医疗信息系统局域网为基础, 在检验室、CT室、X线 (DR) 室配置网络终端, 并利用医生、护士战 (岗) 位和C型臂X线手术室网络终端;在护士站和检验室网络终端配置条形码打印机和条形码扫描器, 在特检、CT室、X线 (DR) 室网络终端配置伤病员身份卡识别器, 并在连接医疗仪器设备的网络终端配置接口装置。

软件配置主要包括公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公用软件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办公文字处理系统和运行支撑环境软件等。应用软件有检验、检查 (含特检和放射检查) 软件以及医生、护士工作站与医技相关的嵌入式接口软件。

3 关键技术

3.1 条形码技术

在检验业务工作中, 根据申请的检验项目在采集标本前产生唯一的识别号, 打印成条形码标签, 并粘贴于标本承载器皿。检验室接收标本时, 使用光电扫描器快速、自动识别标本标志号, 并对应检验的申请项目, 实现标本信息管理。

3.2 数字化接口与标准化技术

应用USB、RS232、TCP/IP接口协议和ASTM、DICOM等标准进行检验、检查仪器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 参照HL7医疗信息接口标准进行医技保障信息系统内部各模块及与伤病救治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并在软件系统中广泛采用国标、国军标和行业标准等实现系统的数据与信息连通、流通和共享。

3.3 环境适应可靠性技术

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处于海上舰船冲击、震动、盐雾、霉菌、湿热等环境条件, 硬件设备采用军用加固类设备或采取加固措施, 而应用软件中则在关键结点采用循证方法提高可靠性, 如在检验数据自动采集中采用多重校验、在影像数据迁移中使用目标数据与源数据比较验证等方法, 以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系统实现功能

在海上舰船环境下研制与使用的医技信息系统包括临床检验信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 实现了医技申请、标本识别、检查安排、医技报告和检验、检查、医学影像等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一体化。

4.1 医技申请

以项目组合电子模板形式在医生、护士和检验、检查终端进行医技申请。在护士和检验终端可根据申请项目和伤病员信息产生并打印粘贴于检验标本试管的条码。在检查终端进行申请安排, 并将安排结果反馈至申请医生、护士终端。

4.2 样本核收与身份确认

检验终端接收标本时使用条形码扫描器自动识别标本, 并与检验申请项目、标本类型、伤病员等信息对应。施行检查前在检查终端可使用射频读卡器识别、确认伤病员身份与检查项目信息。

4.3 医技数据采集与影像管理

对具有数字化端口的检验仪器, 通过驻留检验终端内存的检验数据信息采集引擎, 采用多重校验循证的方法采集标本分析结果数据, 按照ASTM等标准格式进行解析与提取。

对开放数据接口的检查设备, 通过数字化端口或图像工作站采集 (获取) 、暂存检查数据, 可对影像数据进行分析、重构、浏览与审核, 审核通过后, 进行影像文件迁移与网络共享, 提供影像查询与浏览。

4.4 医技报告

根据医技申请项目和检验标本分析数据以及检查设备采集的数据、图形或图像信息, 按统一的电子模板填写检验、检查报告。

检验报告单列出项目与正常参考值的对比结果, 检查报告可嵌入图形曲线或医学影像的图片。报告通过审核后迁移, 进行网络共享, 并将报告提示信息发送至相关的医生、护士终端。

医生、护士终端在信息提示栏显示所申请的检验、检查项目的报告提示后, 可对医技报告进行查询、浏览、统计与网络打印。

4.5 基础维护

建立检验、检查和医学影像申请、数据处理、报告等相关的字典、组合电子模板, 并可进行维护、补充与完善, 供医技信息处理使用。

4.6 耗材信息管理

根据检验、检查仪器设备的配置、试剂和耗材的品种与型号, 按照药材的申请、补给、消耗和库存进行统一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并可通过分析检验标本量和检查例数, 提前进行耗材存量告警提示。

4.7 查询统计与质控

可按伤病员、主管医护人员、时间等对各类检验、检查、医学影像的申请、申请子项、检验检查结果和医技报告类型等进行综合统计、查询与报表输出, 并可在检验终端进行检验的质控信息管理。

5 结语

根据平、战时伤病诊治的业务需求和舰船环境的特点, 在海上大型救治平台设计应用的医技信息系统结合伤病救治、药材保障和组织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 改变了舰船医技保障工作传统方式下纸介质记录和手工操作的模式。

多次海上医疗队训练、演练等任务中, 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疗信息系统的运用体现了医技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用性、性能的可靠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在伤病诊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实现了医技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集成共享与有机融合, 提高了海上伤病诊治的综合效能。

摘要:目的:实现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技信息的共享, 提高医技保障效率。方法:利用医疗信息局域网络, 应用数字化接口和条码技术等, 研制海上大型救治平台医技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可实现医技保障与伤病救治、药材保障等信息的共享管理与综合集成。结论:该系统可充分利用海上卫生资源配置, 并提高医技保障的综合效能。

关键词:海上卫勤保障,医技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舰船医疗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陆云, 曹诚意, 李甫.海军卫生勤务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3:277-282.

[2]陈尧忠, 蔡建明.军事航海医学概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46-71.

[3]仰礼友.军队后勤信息化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1:228-258.

[4]曹保根, 沈俊良, 喻锡成, 等.救护艇医疗信息系统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10) :17-20.

[5]苗秋瑾, 加建宁.集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3) :48-49, 78.

[6]李玺.野战医疗所卫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 14 (10) :758-759.

[7]林村河, 程跃斌, 龚红伟, 等.医疗救护分队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10) :956-957.

[8]傅征, 王政, 霍仲厚, 等.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06-414.

[9]米永巍, 李怡勇, 李涛, 等.基于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10) :27-29.

大型平台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大型石油企业迅速走向海外。据统计,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事业已遍布非洲、中东、南美、亚太及中亚—俄罗斯等五大地区[1]。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中国石油企业应借鉴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先进经验, 在引入实施先进管理体系的同时, 需要不断推动企业内容管理 (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 简称ECM) 平台的建设。目前, 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存储的海量信息中, 80%多的信息是非结构化信息 (即本文所指的“内容-Content”) , 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项目往来邮件、传真、报告、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等。有序地存储、管理并挖掘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非结构化信息即企业内容, 给出相应的ECM平台建设思路, 充分地发挥ECM信息的利用价值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一、相关工作与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外各大企业在整个信息资产管理方面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但是, 作为信息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仍然不足。究其根源, 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增长巨大, 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比较分散, 共享困难, 开发使用率低。据IBM相关数据统计, 全球来自交易中的信息每年增长的速度在60%以上, 而其他各种相关信息的每年增长率已达到90%以上[2]。

目前, 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竞争方式已从单一的企业外延 (如并购、兼并, 扩大投资等) 向企业的外延与内涵 (如SAP、ECM的建设和使用) 相结合转移。当前, 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已经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了IT应用, 初步建成了各自统一的数字油田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管理系统, 建设且实施了ISO9001、ISO14001、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ERP等管理体系, 并经过多年的运行积累, 存储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但是, 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管理分散、共享困难, 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企业内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已成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一些IT厂商针对企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管理问题纷纷推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有名的有IBM推出的ECM解决方案[2]。该方案将企业内容 (即企业非结构化信息) 应用于具体的业务系统中来发挥其内容的价值。

国内研究将ECM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3~4]:第一个阶段是以物理介质的方式进行管理, 其问题是管理成本随着时间和量的增加将成几何级数增加, 利用率很低;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管理阶段, 比如缩微系统, 可长期保存信息资产, 可部分查询, 但无法和业务系统集成, 无法集中管理;第三个阶段是使用数字化信息资产来改善整个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 使得所有信息的流转实现数字化, 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费用,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面向业务文档管理的ECM平台建设

(一) 建设意义

1. 有利于推动业务文档的信息化和数据的集中处理。

在石油企业全球化、电子化的趋势下, 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石油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对业务文档的高速扫描、归档索引、光盘存储、集中保管、网络查询和权限控制, 才能逐步实现业务文档的信息化, 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 快捷、准确、高效地为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增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资源的共享。ECM平台是将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而生成、接收和维护的具有凭证价值和查考价值的信息 (如外文电传、工作往来邮件真、单据、报表等) 进行高效和系统控制的管理平台, 其主要管理活动包括信息的形成、接收、维护、利用及处置, 以及捕获并保存业务活动及事务处理的证据和信息的过程。采用ECM平台后, 不仅可以替代原有低效的纸质资料的流转, 降低人力劳动强度, 还可以将业务资料存储、保管、查询与使用过程的效率大大提升。另外, 可制定管理措施和机制, 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人员查询访问企业的业务档案, 实现跨企业部门、跨地域, 甚至跨时区的资源的综合利用。

3.有利于提高业务文档安全性,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过企业业务文档的电子化存储与管理, 能实现电子资料与文档实物的异地存储, 既安全又方便, 为业务文档提供了可长期保存的备份, 又能避免文档实物的大量积压, 解决纸质文档使用不便的问题, 提高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 改善原有文档保管模式。通过ECM平台建设, 还能大量减少文档保管人员数量及工作量, 降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及成本, 而每天减少的打印数量、缩减的文档实物存放空间、降低的复印设备损耗和复印纸等, 都利于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

(二) 建设原则

总结国内外用户建设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经验, 企业ECM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注重配合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建设。

2. 注重体系架构设计与优化, 减少企业维护、改造、重建的实施成本与技术难度;

体系架构要符合集中管理、分布存储、统一稳固的需求, 又要满足先进、开放、合理的理念。

3. 建立能满足不同内容格式及种类需求的平台, 让企业

这些内容信息真正“活”起来, 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ECM平台。

(三) 建设要点

1.把准ECM平台管理的范畴。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做法, 可以划作三类[4]:一类是业务系统平台, 即生成或管理业务活动数据的自动化系统, 旨在为各级业务之间开展交往提供便利, 这类系统更注重业务流程、版本控制等, 对文件信息固化后的管理不是它的关注重点;第二类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 主要针对电子文件的捕获、识别、分类、保存、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和系统的管理活动, 其关注的重点是电子文件的半现行阶段, 也包含该阶段与现行阶段、非现行阶段的衔接过程;第三类就是数字档案馆系统 (Digital Archives, DA) , 主要致力于解决数字档案信息并具备保管数字化档案的功能。根据一般大型石油企业的情况 (基于笔者的经验, 本文所研究和探索的ECM平台, 偏重于上述ERMS和DA系统的组合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 具体可涵盖: (1) 文档管理; (2) 网络内容管理; (3) 电子归档文件管理; (4) 文档捕获和影像管理; (5) 基于文档的业务驱动和合作管理; (6) 工作流管理。

2.掌握ECM平台管理的重点内容。行业中把由传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的数据信息称为结构化数据或结构化信息, 而把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传真、报告、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等在内的信息称为非结构化数据或内容 (Content) [2]。通过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业务文档的梳理, 笔者认为ECM平台所管理的内容应包括 (但不局限于) :使用纸张的信件和申请表格、电子邮件和传真;计算机产生的结算单、货物清单和报表;电子数据表格、演示文稿和文字处理文档;各种多媒体记录, 如项目业务 (客户服务) 往来电话的数字音频记录或公司培训视频资料等。通过明确ECM平台管理的重点内容, 将对整个石油企业的内容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和再利用, 并且和其他业务系统能够进行紧密集成, 从而节省运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3. 明确ECM平台建设模式/流程。

(1) 管理内容的归集存储。如使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将业务文档拍摄录入或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录入, 归集后的电子文档使用磁盘阵列、光盘库代替纸质载体进行电子化存储。 (2) 电子影像归档查询。如对归集存储的扫描影像、文档、E-mail、报告、音频、视频和Web内容等各种形式的海量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和整合, 应能够随需应变地提供信息。 (3) 企业级信息搜索。企业级信息不仅包括数据库中业务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等结构化数据, 而且还有大量产品资料、服务记录、往来邮件、事件处理说明、规章制度手册、工作记录报告等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内容;也就是说大量的企业内容信息保存在文件服务器、邮件系统、网站的网页、内容管理服务器等系统中, 格式可能是文本、XML、Word文档、PDF及PPT文件等;对企业此类信息的搜索不同于互联网的简单信息搜索, 在企业内部实现此类信息的搜索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此类信息分布的多样性、信息访问控制的安全性以及与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等多个方面。如何从企业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 找到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是ECM平台建设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也是为企业提供更大效益、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ECM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目前, 针对ECM平台建设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内容的电子化存储管理, 然后才是针对存储的电子文件开展管理活动;做到电子化存储管理比较容易, 难在要满足各业务部门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管理和对电子文件的灵活使用。在这一方面, 业界都是依靠ERMS系统建设并重点探索其功能需求规范来主导的, 而中国在这方面才刚起步, 因此,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 为中国大型企业开展此类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郭鹏, 晏飞.构建国际油气合作商务评价体系[J].国际经济合作, 2011, (3) .

[2]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data/[Z].

[3]彭开怀.内容管理三级跳[J].软件工程师, 2003, (1) .

大型平台 篇9

随着SF6及真空断路器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和应用,设备维护周期也越来越长,但是近年来,隔离开关无论从整体结构还是操作原理上来说,都基本没有改变过。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在电网中应用广、数量多,因此由于安装质量和工艺引起的设备事故不容忽视,其给电力工人和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故而必须提高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质量,规范安装工艺。所以,研制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平台已迫在眉睫。

1 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存在的问题

针对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在电网中运用的现状及安装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排查,发现影响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均采用电动机构,机构内部有电动机及大量的齿轮系统,增大了机构的重量,不同型号机构的重量约在45~100 kg之间。

(2)由于设备内部采用大量齿轮及机械结构,导致电动机构体积过大,以西门子DR22为例,其大小约为60 cm×40 cm×40 cm。

(3)现阶段出于变电所整体美观角度考虑,隔离开关操作机构表面均经过光滑喷漆处理,并没有很明显可靠的把手用于移动。

(4)原安装厂家没有提供各类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专用安装平台。

根据上述原因可以看出,造成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工时过长并且安装质量不过关的主要原因是机构重量大、体积大且外部没有把手,同时由于没有合适的专用安装平台,造成安装困难。

2 专用安装平台的研制

为了研制安装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专用工具,在220 kV浙江温州××变电所全所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更换工程中,对现场安装工艺及工具不断进行完善,并通过与现场技术人员及厂家服务人员的深入沟通,经过不断地现场操作实验,制作出一台针对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的专用平台,其整体效果图如图1所示。

(1)将操作机构从卸箱位置运输至安装位置的路程往往比较长,且新建的变电所路面不平。该平台提供4个带刹车的万向轮(图2),并配合手推把,可以将操作机构很快运输至指定位置。

(2)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在安装定位中需要的抬升速度较快,该平台利用千斤顶通过X型增益来加快抬升速度。脚踏千斤顶使抬升过程更加省时、省力、安全,如图3所示。

(3)由于操作机构在固定时精度要求很高,水平度、前后左右和高度均需要微调。该平台利用十字交叉蜗杆(图4)实现了这个功能,在机构放置好后可以进行微调,极大提高了安装速度。

3 效果对比

该专用平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投入使用后,为变电所新建及改造中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安装、调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赢得了宝贵时间,缩短了工期,达到了多供电的目的,很好地解决了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难度大、安装耗时长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用该平台前后的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专用平台后,安装时间减少了61%左右,且安装质量有所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安装时间,保证了供电可靠性,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4 结语

该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专用安装平台的完成,不仅解决了现阶段操作机构安装因没有专有工具而造成的精度低等问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省时、省力,有效保障了安装工作人员的安全,填补了温州市电力局及局属各工区的空白,受到了工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准备批量生产,推广使用。

摘要:现阶段110 kV、220 kV、500 kV隔离开关多采用电动操作机构。目前,不同型号的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其重量在45100kg之间。由于没有专用安装设备,且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技术手段(叠桩法、手动螺丝升高法)的落后会造成费工费时以及施工精度降低,直接影响隔离开关使用的灵活度和寿命。鉴于此,分析了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专用安装平台的研制和改进过程,经过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型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安装平台,研制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编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大型平台 篇10

近年来,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在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亦日趋增大, 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 在合作中涉及到的如何共享大型仪器设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普遍购买成本很高, 因此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在投入和使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 一些资金相对缺乏的单位, 没有能力购买需要的大型仪器设备, 严重阻碍了自身发展;而另一些单位虽然拥有资源, 却得不到充分利用。其次, 对于一部分用户, 只需要使用仪器设备的部分功能, 或者使用频率很低, 花费大量成本购买仪器设备很不合算。如何能够共享大型仪器设备, 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仪器设备共享中涉及到的多个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并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开发。

2、系统运行环境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要应用于Internet远程客户提交预约申请和仪器设备管理员处理预约等, 因此应该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Server, 对于Web服务器采用著名的Apache Web服务器处理静态页面的请求, 应用服务器采用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Tomcat处理动态页面的请求, 动态网页语言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利用这些通用软件可以便捷地建立先进、安全的动态网站。

3、大型仪器设备使用预约的工作流程

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预约过程, 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 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程序规范下, 各级管理员在既分工明确,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制约的机制上进行工作。该系统内主要角色及权限分配为:

1.设备管理员:

(1) 发布大型仪器设备基础信息和预约信息;

(2) 管理本人所负责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预约。

2.大型仪器设备所属单位管理员:

(1) 审核大型仪器设备基础信息和预约信息;

(2) 管理所属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预约。

3.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员:

查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预约各项数据。

4.一般用户:

(1) 查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

(2) 预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围绕这四级用户角色,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有信息发布流程和预约使用流程。

1.信息发布流程

2.预约使用流程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本系统主要为五大功能: (1) 大型仪器设备静态信息管理; (2) 大型仪器设备动态信息管理; (3) 帐户权限管理; (4) 数据统计管理; (5) 信息交流平台管理。

1.大型仪器设备静态信息管理:包括平台简介、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等。

(1) 平台简介:对该平台进行概括描述任务、职责、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和开放方式。

(2) 规章制度:关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学校相关文件和使用该平台的一些规章制度。

(3) 办事流程:主要描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具体操作方法。

2.大型仪器设备动态信息管理:这是该平台的核心内容, 包括仪器管理、单位管理、预约管理等。

(1) 仪器管理: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审核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等。其中审核信息是指当向数据库中添加或修改仪器设备信息后, 不能立刻发布到Internet上, 必须经过有审核权限的用户审核通过后, 方能发布。信息内容包括:

(1) 仪器设备名称、照片、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存放地点、负责人、技术人员、收费标准等基础信息;

(2) 仪器设备主要功能、技术指标、学术特色、应用范围等情况;

(3) 仪器设备相关论文成果、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

(2) 单位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有大型仪器的单位, 便于设备按照单位管理。

(3) 预约管理: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取消、审核预约。在该模块将每学期划分为20周, 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每天每两个小时划分为一个时段, 客户可以按时段预约。

(1) 校内用户使用工作证号登录, 即可通过查询功能, 搜索匹配的仪器设备。校外用户采用电话或手机注册, 由管理部门对其联系方式确认后, 确定其预约。

(2) 根据仪器设备管理员排定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时间, 用户预约之后, 按照约定时间, 使用该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3.帐户权限管理:添加、编辑、设置管理员的权限, 主要包括:

(1)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相关参数的设定、对所有仪器进行全面的信息查询、对相关统计报表的管理。

(2) 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设备相关信息的日常管理查看以及排定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时间。

(3) 用户:查询仪器设备相关信息, 并预约使用时间。

4.数据统计管理:包括使用机时、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分类统计管理, 主要为:

(1) 使用机时统计:使用仪器设备后, 记录其使用方向 (教学或科研) 、使用范围 (单位内或单位外) 及使用机时, 并可按需求, 分类形成统计表格。

(2) 绩效考核:按照教育部相关公式, 根据机时统计数据, 计算得出大型仪器设备相应的绩效分数, 作为核拨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费用的参考和年度实验室工作量考核的依据。

5.信息交流平台管理:由投诉建议、技术交流、咨询解答等子论坛构成, 及时处理相关事务。

5、系统安全设计

5.1系统安全威胁

由于该系统的运行平台基于校园网, 而大型仪器设备在预约使用过程中, 涉及到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的预约审核及缴费等事宜, 因此, 系统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校园网存在的主要威胁有:

1.冒充合法用户或非法访问。利用各种假冒或欺骗的手段非法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 以达到占用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非正常使用或越权使用等,

2.来自校园网内部用户对秘密信息的威胁以及使用非法手段, 删除、修改重发某些重要信息, 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3.病毒 (如网络蠕虫病毒) 的迅速蔓延使校园网堵塞以致无法正常运行。

5.2基于GAP技术的系统安全设计

基于以上校园网络存在的威胁和不同区域对安全性的不同要求, 可以将校园网络划分为校园开放网和校园办公网, 校园开放网主要是提供学生和老师的Internet等服务, 校园办公网则负责校园的内部业务处理。校园办公网与校园开放网应保持物理隔离, 以避免来自于非可信网络的恶意访问请求, 通过校园开放网数据中心渗透到校园办公网, 但同时应能保证校园内外网间可控、安全高效的信息交换。将需要交换到校园办公网的信息通过外部网络提交到校园开放网的数据中心服务器, 然后通过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快速传送到位于校园办公网的相应业务系统的服务器。通过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可确保两个安全等级不同的网络在链路层断开的前提下, 实现灵活高效的数据交换, 其中数据交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文件交换、数据库同步、FTP访问及邮件访问等, 目前许多GAP技术产品可以满足方便地与校园内部办公系统协同工作, 简化内外网数据转换流程、加快办公效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的要求。

6、结语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使用, 实现了整个预约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同时所提供的多种即时统计和查询功能, 可全面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将大型仪器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 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帅, 韩超, 任金妮.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02) :123-124.

[2].臧大乔, 杨英慧, 韩瑞生.浅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02) :16-19.

[3].马相堂, 李昌青, 孙景.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设备资源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06) :128-131.

[4].徐建斌, 朱利娟.加强管理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 (01) :49-51.

大型平台 篇11

大型养路机械是用于铁路道床、钢轨等基础设施维修、大修工作的大型铁道线路工程机械 (以下简称大机) 。随着我国铁路高速、重载、轨道重型化的发展及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开行, 大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受技术复杂、施工分散、安全风险大、价格高昂等因素影响, 大机的指挥调度工作难度很大。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致力于使大机生产指挥看得见、看得准, 为大机的指挥调度及安全管控工作提供一种从视觉角度解决问题的手段。平台以可视化管理为理论依据,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 有效汇集并优化各类生产信息, 用可视化手段实时、有效地显示大机生产各环节的进程, 切实提高大机生产指挥调度的实效。可以预见,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将为大机的管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二、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基本概念

1. 可视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可视化管理 (Visual Management) 是利用人的视觉感知能力, 感知由视觉技术处理后的相关信息, 从而提高人的决策能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该方法最早由日本久留米大学的泽田善次郎 (Sawada Zenjiro) 教授在其著作《工场管理的可视管理》中系统地提出。在企业现场管理中, 将物品进行分类、划线、标识, 使现场规范化、标准化, 是可视化管理的较低水平。高水平的可视化管理是对现场各种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 方便管理者迅速掌握现场情况, 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达到预防或快速处理的管理效果。

2.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定义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 是从视觉角度研究解决大机指挥调度及安全管控问题的系统手段。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及视频显示技术, 将大机施工中产生的运行施工、安全质量与设备信息传递到指挥调度中心, 通过车列运行监控、卫星定位轨迹、状态监测与探伤分析等专用技术软件, 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利用视频、模拟轨迹、三维动态模拟、关键数据及报警信息显示等可视化手段, 让指挥调度人员对原始信息、重要信息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 辅助做出管理决策, 切实提高指挥调度的实效。

三、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物理拓扑结构及主要功能

1.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物理拓扑结构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主体结构采用B/S结构框架, 并集合B/S结构 (Browse/Server) 使用方便、功能界面丰富、C/S结构 (Client/Server) 界面操作强两方面的优点。该平台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和互联网与远程大机目标完成信息传递, 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络与各管理部门联系, 指挥调度人员按照各种视频、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利用有线、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向远程大机目标、内部管理部门下达安全监管、施工管理、设备保障、材料供应的指挥命令。

图1是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物理拓扑结构示意图。指挥调度员接收到远程大机发生故障的视频信息, 通过企业局域网络向检修车间下达设备抢修命令, 向材料部门下达配件供应命令。安装有卫星定位终端的抢修车、大机在指挥调度平台上能够准确显示它们的运动轨迹, 抢修工程师利用视频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或Internet互联网汇报抢修实际进展, 指挥调度员可以实时化、可视化掌控抢修进度。

2.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关键技术

(1) 模拟轨迹显示功能。利用卫星导航 (北斗、GPS) 定位技术、GSM地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构造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网的多层次、多嵌套的大机车列运行轨迹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安装有车载卫星定位终端 (TCU) 的大机车列或抢修车进行高精度定位, 将其运动状态信息采集并回传, 中心的显示屏上将运动对象的运动模拟轨迹显示出来。同时显示大机车列的运动速度、线别、公里标等铁路特定数据信息, 使调度员对大机的运行轨迹情况做到一目了然。

(2) 视频显示功能。新型号大机为保障运行安全、施工安全, 重点部位都装有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利于操作人员监控动作, 但这些视频监控系统目前仅能够由本车操作、观看。指挥调度中心的服务器中安装有利用网络技术的视频传输软件, 可以将远程的大机监控系统拍摄的视频信号实时显示在中心的视频显示屏上, 安全员、设备工程师通过视频切换能随时掌握关键部位的动作情况。图2是DWL-48型捣固稳定车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图, 图3是大机远程视频监控传输示意图。

(3) 关键数据显示及报警功能。大机设备技术复杂、施工分散、工况恶劣, 几个数据无法准确表示出设备状态是否异常、施工进展是否顺利、施工质量是否优秀, 这些工作产生的海量数据不可能同时显示出来, 指挥调度员也就无法迅速准确发现异常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安装有设备管理与技术分析软件, 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显示屏将这些评价结论、关键数据、异常数据、报警信息显示出来, 指挥调度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大机设备状态及异常情况的部位、劣度, 为分析问题原因、研究对应措施打下基础。图4是大机运行监控超速报警信息图。

(4) 三维动态模拟显示功能。出现异常数据、报警信息后, 施工管理工程师、设备保障工程师需要迅速确定异常情况的程度, 分析问题的原因。中心的服务器安装有三维动态模拟分析软件, 能够以三维仿真形式, 演示设备的内部结构、空间关系、拆装顺序, 配合透明化处理, 还可以将液压、机械动作、线路空间尺寸仿真展示给工程师, 帮助工程师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图5是捣固车的油缸三维动态模拟故障报警显示截图。

四、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分期建设的阶段目标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覆盖了大机调车、区间运行、施工作业、车组连挂解体、设备状态监控等主要管控环节的可视化监控任务, 整个平台的建设分为3期3个阶段。1期要实现大机日常生产信息平面显示功能、模拟轨迹显示功能, 完成基础的可视化指挥调度管控。2期要完成大机视频监控系统的改造和重点安全管控分析技术 (大机运行监控系统、钢轨超探伤损分析等) 网络化改造, 实现大机生产过程的远程视频监控, 实现重点安全监控信息实时传递, 实时显示异常数据、报警信息。3期要完成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实时显示任务, 通过设备状态监测软件实时分析设备状态数据, 实现三维动态模拟显示功能, 帮助设备保障工程师分析故障。

五、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原则

大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人员组织与培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一些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性、总体性原则。

1. 领导重视原则

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工作是关系到几十亿大机设备资产管理的大问题, 是大机企业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 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资金、场地、人员, 才能协调好各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否则, 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就只能是纸上的探讨和方案。

2. 先简后繁、局部先行原则

指挥调度平台功能多样, 不同分系统的关键技术难易不同, 大机硬件配备情况也参差不齐。不能采用一次投入, 全面铺开的建设办法, 应该优先实现技术难度不大、视觉直观感受强的功能, 让一些硬件配备较齐全的大机先用起来, 让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体验到效果, 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3. 标准优先、留有余地原则

依据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该指挥调度平台的网络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等工作需要在接口技术、数据格式等方面优先确定标准, 确保不同子系统、子设备能够与主系统互联互通, 数据能够互读互取。同时还应预留相应的接口及后续模块功能, 为今后接入其他功能预留发展空间和余地。

4.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原则

目前, 黑客攻击、病毒破坏、内部信息窃取等诸多安全隐患肆虐。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时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评估系统和安全审计等, 建立一整套稳健的网络安全体系, 确保指挥调度平台安全平稳运行。

六、结束语

【大型平台】推荐阅读:

大型渡槽07-21

大型船舶05-18

大型晚会05-30

大型物流06-04

大型客机06-12

大型装置06-25

大型机房06-26

大型电气06-28

大型主机07-13

大型风机07-24

上一篇:测温预警下一篇:第三方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