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论文

2024-05-13

理想主义者论文(共12篇)

理想主义者论文 篇1

张大宪不管走到哪儿, 都带着他爽朗的笑声。但不熟悉他的人一见面却会觉得很“尴尬”, 因为他当过工人、拍过电视剧、做过公务员、开过公司……称呼他张导、张总还是张主任?现在, 58岁的张大宪又成了一名社区工作者——新天第社区业委会主任。

2002年, 张大宪成了北京新天第小区的一名普通的业主, 过着北京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一年后的一天, 筹备组建业主大会的工作人员突然敲响了张大宪的家门。“让我填个自荐表, 选业委会成员, 我以为业委会就跟居委会一样的, 开开会, 送点米面油, 我当场给拒绝了。”张大宪回忆。

原来, 2002年以前, 张大宪最感兴趣的是房地产投资, 用他的话说:“我只会买房子, 物业公司怎么样我可不关注。”生长在建筑设计师家庭的张大宪, 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常常幻想, 如果人民大会堂是我设计的, 那我该多有成就感啊!但由于历史原因, 从小的梦想也只能是一个梦想。张大宪怀揣着这一梦想游历了世界各国, 日本的榻榻米不受性格粗犷的张大宪喜欢;美国、韩国都市里的塔楼也让他觉得很憋闷;甚至觉得郊外的小别墅也有些小里小气。张大宪的目光最终还是聚焦到了欧洲, 简练、现代、充满活力, 色彩大胆而时尚的德式风格、罗马立柱式的建筑让张大宪驻足观看, 久久不会离去。他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浮现那些建筑的样子:清晰的转角、简洁的造型、精确的比例、功能的强调以及良好的施工品质能给人光洁而严谨的整体感觉;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卷、轻盈剔透的飞扶壁、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 也常会触动他体内最柔弱的神经。

他最欣赏的是德式建筑的空间营造。德式建筑简洁大气, 非常注重人的活动空间, 无论内部外部都通过有层次的空间营造 (走廊、中庭、院落等) 来满足人的需要。而这恰恰是北京现代建筑中所缺乏的。尽管投资过多套房产, 但张大宪没觉得有特别满意的房屋, 尤其是北京的住宅小区。“小区、大楼、电梯、家……一道道的门把人心都隔开了。如果我是一个设计师, 我会设计楼宇式的四合院, 打开户主的心门。”

自称“只会买房子“的张大宪, 新天第小区的这套房子只是他投资业务的其中之一, 组建新天第小区业委会更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儿, 甚至他都不知道业委会是什么, 难道跟居委会一样?

由于张大宪的社会地位, 业主大会的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地找上门来, 当第三次叩响张大宪的家门的时候, 张大宪的老婆忍不住说了一句:“张大宪你充什么牛, 填个表有什么?”于是, 张大宪只好把表填了。

自从当选业委会成员后, 张大宪才了解成立业委会的原因。原来新天第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仅44%, 前期物业萌生退意, 居民感到生活乱了套。业委会成立以后要从中选出主任, 张大宪环视屋内的委员们, 有一个是打过交道的, 便把他的名字写在了选票上。没想到后来除了自己的这一票, 别人都投了张大宪。

突然成了“张主任”的他有些压力, 于是便把有关物权和物业的资料都复印过来, 关着门在家研习了一周, 又和业委员成员们一起探讨, 渐渐悟出些门道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官上任三把火, 张大宪的第一把火就放在了物业公司上。张大宪拿着文件找到开发商和物业, 指着一块最不起眼的公共用地温和地说, “看文件上, 这个地儿, 这收入应该给我们吧。”各方一抬眼, 闹了半天就要这点东西啊, 给你给你。

“咱找了一最容易攻破的小事儿, 但你只要做了, 业委会的威信就起来了。”

张大宪拿到手的就是公摊面积收益, “一年二十多万。有了这二十多万, 能为业主们做多少事!”果然, 业委会为这笔收益设立专业账户专款专用。用这笔钱, 老张做了几件事:改造社区监控系统, 业主免费收看卫星电视, 建立各种娱乐设施, “六一”给孩子们买礼物, 定期组织大家一起出游、聚会、球赛等各种社区活动, 业主每年在社区内享受一次医疗体检服务……

之后, 张大宪又把目光对准了商家。和其他许多社区一样, 居民住宅商用问题一直是矛盾焦点。商家进入会带来公共设施过度磨损、普通居民生活受影响、社区不安全因素增多等问题。但民宅商用也确实是现实需要, 况且业主们也需要社区诊所、洗衣店、咨询公司等商业机构。

面对这团搅不开的浊水, 张大宪提出了一个“一元方案”:所有在社区开办公司的, 按每平方米每月多交纳一元。一元钱的55%用于电梯及公区设备设施的维修基金;25%用于招聘更高档次保安队伍;10%用于提高保洁员待遇, 增加保洁人员;10%作为机动。这个方法得到了业主大会的认同, 同意票占收回票的88.09%。

第三把火, 张大宪对准了物业费。“业主们对社区、对物业的满意度, 真正的硬指标是物业费缴纳率!”张大宪一语点出了本质当时, 由于部分业主不满意开发商的遗留问题, 拒绝缴纳物业费, 导致小区的物业费收缴率只有44%。而物业公司因为无力追缴, 不得已计划把欠费业主告上法庭。张大宪得知后, 找到物业公司, 提出由业委会帮助追缴。“我们业委会委员每人‘承包’几个欠费业主, 带开发商代表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上门, 帮助业主解决问题, 当场明确责任, 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在业委会的协助下, 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已经达到92%。

为什么业委会要帮着物业公司向欠费业主追缴物业费?因为张大宪对物业费有着独到见解:“物业费不仅仅是消费, 而且还是投资。如果大家不缴纳物业费, 物业公司服务跟不上, 小区品质只能下降;相反, 如果进入良性循环, 小区物业搞得好, 大家的房子也就得到保值增值。”

早在2006年6月, 新天第业委会就已经将700万元的公共维修基金, 从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和活期结合的存款方式。仅此一项, 700多万元5年后的增值就高达100多万元, 而且每年还有递增的备用“活钱”。小区更换水箱使用的48.5万元, 用的正是这部分增值收益。

我只是一颗铺路石

至今已经当了8年业委会主任的张大宪, 因带领大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今年换届的时候又被大家选为主任, 继续连任6年, 张大宪无怨无悔。“我要为大家办好事, 否则对不起大家的信任。”

张大宪常用“欲罢不能”这四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中国尚处于基层民主化建设的阶段, 业主其实是中产阶级的代名词, 他们要维的权是使自己的物权不受到损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张大宪把它作为毕生的事业来经营, 或许在有生之年, 张大宪并不能看到中国实现全面的民主化, 但是他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推动者, 即使只挪动了一小步。基于此, 张大宪总结出了具体实施的目标:

第一, 要做党的政策领导下, 宣传、推广、培训广大业主成熟起来, 认识到业主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 若想获得权利, 义务首先要尽到。

第二, 业主的专业化知识、主人翁意识要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化建设, 业主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 按时交纳物业费是消费的同时也是投资行为, 是一个保值增值的过程。

第三, 要让个别不交物业费的业主认识到, 在损害自己权益的同时, 也损害交纳物业费业主的权益。同等的付出, 才能有同等的回报, 与物业公司是服务的关系。

第四, 业委会不是单独的维权单位, 他需要宣传、普及专业化的知识, 站在和谐多赢的平台上处理事情。本着这个大局再沟通, 让业主住上一个宜居的小区。

张大宪常说, 领头人的素质决定了这个小区的文化。因此他也时刻要求自己在坚持奉献精神和公益精神的同时要保持冷静, 有政治头脑也要有法制观念, 关键时刻能跳到圈外去客观看待整个事情。看起来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把它作为毕生的坚守。

“业主物业自家人, 否则不进一家门。权利义务同维护, 共创和谐才是真。”

理想主义者论文 篇2

在临界的境遇里,最后的巡讲也总意味着会有一些特别,这次巡讲,老罗邀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包括他的母亲,老战友许可,许岑。在临近结尾处,还安排了几个特别节目,向老母亲鼓掌致意,许岑独唱英文歌曲《Rings》等等,又掀起了几个小高潮,让人不禁赞叹。

不过,在开唱前,许岑又谈到他拍电影的梦想,曾经和罗永浩有过约定,来老罗英语培训当老师是他们拍电影的第一步:积攒足够的资金。不过,当老师一年多,许罗两个人竟从来没有谈拍电影的事,这让许岑苦恼了一阵儿,是不是自己也被某类毛氏管理洗脑或者画大饼所影响。这让我想起几天前在打喷嚏上看到的一句话,“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所谓的追梦式的生活,所谓的理想者的生活,还有老罗一再提到的所谓的强人:理想主义和金钱的关系从来没有说是不可调和的。对许多人来说,一旦拥有理性就没有激情,一旦拥有激情就很容易丧失理性,要做到有理性而富有激情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何况要坚持一生。

说这些,无非是想提醒我们,当我们面对选择,开始憧憬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过去,把那些尚未追求的年轻梦就此轻易的放下。Ken Burns说得好,“当你们想追求你们的未来时,先追求你们的过去吧!让你们的过去成为你们的引导。坚持拥有过去,你就一定会拥有未来”。还有赛珍珠所言“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研究昨天”,这些前人的结晶,我们并非得奉为真理,况且,所谓真理是必须得能够证伪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昨天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曲折的盘横以致上升,这种螺旋形,大概就是你要追求的一生。

现在整理出本次演讲的大体脉络,纯属个人学习所用,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1)

从《我的奋斗》说起。(1)《我的奋斗》高校巡讲

演讲改题

一首歌和一生一次的青春

老罗和吉他(2)《我的奋斗》

一点麻烦:和希特勒的《我的奋斗》重名

前言:诡异的原因

一九二五年,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人写了一本名为“我的奋斗”的畅销励志书,九年后,他在一个民主国家里篡夺了政权,在接下来的十来年里,他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除了这个坏蛋,好像还没有一个好人用“我的奋斗” 这个标题写过书,虽然这不足以证明任何事情,但这个事实总能让我联想到生活的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在这个世界上,坏人好像总是更勤奋一些。2)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理想主义者和金钱的关系 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是轻松愉快的

(2)John Lennon(1940-1980)和他的变态粉丝

他变了。(3)创业故事 神奇的土地:三大门派

老罗,你为什么要离开新东方啊? 3)怎样让业界最优秀的人才跟你一起创业

(1)毛氏管理 Mao and the Art of Management

(2)画大饼与美丽新世界

(3)别着急,只是有点慢而已

服务行业+牛逼教师

坚实的基础

噩梦:90%的公司倒闭在创业的路上

酒香不怕巷子深

(4)以前从来不看的书

消费心理是古怪而有趣的:消费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

老罗英语的收费方案

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

强烈推荐:可预见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4)在缺乏诚信的社会里,怎样取信于消费者(1)假一罚十与无效退款

(2)一块钱,听八次课

潜在消费群体

成心蹭课的学生

妖怪

5)怎样在资金、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诚实永远都是受欢迎的

(3)人民币一块钱在今天还能买点什么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Andrew’s Grove)

(4)电视广告

MIDI Music Festival

Fucking Advertisement

(5)老罗英语待遇

正常的工作制和最高薪酬

五险一金小全书

带薪休假

年终奖金

正版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6)1套账

(7)资本论

资本的本质: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老罗英语培训:

我们的机构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没有一滴血和肮脏的东西。

6)怎样在难以坚持的时候坚持下去(1)无敌浩克的演变(2)语录

在理想集团和利益集团的斗争中,最终,总是以理想集团获胜告终 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所驱使的人,所赚的钱比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人赚的钱更多

――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

(3)最后的演讲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你的宿命,你别无选择。你要么把世界变得好一点,要么把世界变得坏一点。

有些人不服气,说:“妈的我就不信了,我自杀。”(笑声)你自杀就把这个世界的自杀率改变了一点点。(笑声)你如果走进社会,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什么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恶心的成年人社会中的一员,那你就把这个世界变得恶心了一点点。如果你一生耿直,刚正不阿,没做任何恶心的事情,没有做任何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老婆、孩子、老娘,把身边的这些人照顾好了,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一生正直,最后梗着脖子到了七八十岁死掉了,你这一生是不是没有改变世界?你还是改变世界了,你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因为你,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好人,听懂了吧?(4)让我们相信什么

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国(5)两个企业

Google退出中国大陆

老罗英语培训 7)许岑 Rings

(1)和老罗拍电影

(2)吉他伴奏Rings 8)老罗

(1)基金会

梁晓燕:西部阳光基金会

(2)关于

关于场地

关于朋友

关于老娘

周云蓬:孝顺的底线

关于同事

邓超:理想主义者 篇3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邓超对我来说基本就是一路人演员。

当时他的名字一直混在所谓的四大小生里,跟黄晓明、陈坤和刘烨齐名,但实际上和那三位各方面都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明星一比,总觉得分量实在不够看。那会儿他在电视剧方面拍了叫好的《少年康熙》,又拍了叫座的《幸福和花儿一样》和《甜蜜蜜》,八卦方面则跟郝蕾分了手,又和孙俪暖昧不清,郝蕾的粉丝把他骂成狗,孙俪的粉丝又说他打算借女人上位。他没有黄教主和陈坤那样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容貌,也不像刘烨那样从出道就一直在大屏幕冲杀的气场,他刚参演了《集结号》,不过就算后来因此拿了百花奖最佳男配,很多人依然不记得他在电影里的脸。

我对小屏幕向来兴趣不大,就算后来又看了《李米的猜想》和《爱情左灯右行》,邓超对于我来说,还是见过就忘的一挂,他的脸在镜头前总是显得有点圆,念台词带着明显的科班痕迹,甸甸字正腔圆,那双眼睛倒是很亮,很认真地注视着镜头。

而会真正开始注意甚至关心他,到底还是应了齐宣王那句“寡人好色”。2010年冬天的时候我看了徐老怪的一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一身黑衣的白子一亮相,我就在黑咕隆咚的电影院里坐直了身体。怎么能这么帅?宽肩细腰一双长腿,笑起来的时候两眼里也透着狠利,打斗干脆利落,就连死都死得毫不留情,怪不得都说徐克最擅长发掘出俊男靓女,这个虽然戏份不多却依然亮到晃眼的角色后面真的是邓超么?

那会儿我跟朋友说,我好喜欢电影里这个角色呀,喜欢到开始看演员访谈,挖幕后花絮,追宣传推广。而看多了演员访谈,就不由自主开始慢慢了解这个演员,然后不知不觉地,有一天突然发现,咦?这个演员本身,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啊。

我喜欢类型的人,有天赋,肯努力,目标明确且始终执着追求的人。

邓超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个人访谈里头他始终显得谦逊低调,说起他的家庭,少年时期的叛逆,对舞蹈的喜爱,考取中戏之后的学习生活,毕业后遇到的挫折,而在其中说得最多的,被反复提起的,就是他对于表演的热爱,以及希望有朝一日成立自己的剧场,重新回归话剧舞台的理想。

不时尚,有理想

他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演员,而不是一个明星。”这话听起来有点儿天真的固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成长环境是在内陆三线城市的缘故,我一直觉得邓超这个人实在很难跟“时尚”这个词联系起来。为了“明星”的头衔他倒也努力配合着企图时尚来着,只是跟一直走在潮流浪尖的其他男明星们相比,他每次“时尚”的结果我总觉得实在惨不忍睹。

但作为演员来说,他倒确实是有天赋的。说实在话,由于的脸部线条偏柔和,所以他并不是特别上镜,我曾经在首映式上近距离观察过本人,实在是要比所有大屏幕小银幕杂志硬照海报上面都更帅一些(原图被疯狂PS过的除外)。我一直觉得他的天赋更主要体现在他的模仿能力、夸张的表演欲以及那颗狂热的心。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他在中戏的学习生活,他参演了话剧《切·格瓦拉》,在他饰演的角色已经下场之后,他又跑回后台拿起一面大旗,冲回台上站在最后使劲儿挥舞,就算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他都想继续停留在舞台之上。他会为一个表演作业想出50种不同的表演方式,抱着角色的服装道具睡觉,被同学戏称“戏神”,他却自嘲说自己只是个“戏疯子”。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说过一句话,演戏“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套在邓超身上,真是一点都不差。

喜爱邓超的人大概都看过他参演的中戏98毕业大戏《翠花上酸菜》,这部意外的大受欢迎的学生作品,商演化之后居然成了话剧市场爆笑喜剧的开山鼻祖。邓超在里面一人分饰两角,其中的女性角色“九儿”为他招揽了第一批粉丝。在访谈中曾经有人问过他,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去反串这样一个女性角色,他笑了笑说,因为这个角色的形象比较丑啊,没有女生愿意演,于是我就去演了。

还真是一个很简朴的答案,却又是很真实的性格反映。就好象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在连续获奖之后并没有追求在大银幕上的持续发展,反而继续返回去拍摄电视剧的时候,他说其实并不是没有电影本子来找他,但是他看了之后,觉得都是些很雷同没有挑战性的角色,于是觉得还不如拍电视剧,可以多演一些性格形象不同的人。大概不少人听了这样的回答都会觉得这个演员未免有些矫情,过于自以为是,或者说是虚伪,明明是为了多赚钱又故意找这种借口,但看到他当时认真回答的样子,我却觉得这大概是他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饰演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这大概才是这个“戏疯子”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辛苦的粉丝历程

做邓超的粉丝其实也是件蛮辛苦的事,明星博客流行的时候他不玩博客,各种微博圈地的时候他也没有微博,八卦新闻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条陈谷子烂芝麻,跟孙俪谈恋爱了,跟孙俪秀恩爱了,跟孙俪分手了,跟孙俪结婚了,跟孙俪不合了,跟孙俪生娃了,跟孙俪不合了,跟孙俪秀恩爱了,跟孙俪不合了……有时候想想都为他的宣传炒作团队掬一把同情泪。这是得找不到话题到何种程度,才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持曝光率?只有在他参演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快要上映的时候,才会看到他跳出来跟着宣传团队一路尽心尽力,各种夸导演夸演员夸团队夸影片,毫不在意形象地耍宝秀下限花样百出,难怪他很得意地宣称,跟他合作过的导演都爱他。

他当年曾经说过,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搞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不用很大,但是可以让有志于表演的青年有演出的场地。他可以过导演瘾,也可以兴致所至地上去演出。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当时想,这个梦想是否也太天真?一个剧院,一个注定要赔钱去养的场所,乐衷于戏剧表演的戏疯子们大概各个心中都会有这样的梦,但是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梦的又有几个?

做个理想主义者 篇4

理想主义的教师、教育家、理论家, 绝对是个富有前瞻性、先进性的教育工作者, 是个具有批判精神、反思意识的教育工作者, 是个不安于现状、追求卓越的教育工作者。

理想主义的教育工作者, 一定拥有教育信念和梦想。没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梦想, 只可能被教育的现实所蒙蔽、所困扰、所束缚, 逃不开现实的藩篱甚至枷锁。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工作者, 大多数是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他们只可能在这种令人可怕的境遇里无谓地消磨精力甚至整个生命。我不知道,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多少人还有自己的教育梦, 但我知道, 一个彻底的教育现实主义者, 是难以达到教育应有的精神境界的。

理想主义者, 一定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所谓完美, 始于追求, 止于至善。理想主义的教育者, 总是不因循守旧, 不安于现状, 不满于现实, 不限于条件而拒绝卓越, 而创造条件去体验追求的过程, 感悟创造的激情和喜悦。所谓理想, 乃对未来有所憧憬, 对现状有所超越, 对生活有所感悟。理想主义的教育者, 应该是对教育充满激情的, 对明天有所希望, 对学生的成长有所期待的。

理想主义的教育者不是空想主义者, 不是幻想主义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急躁冒进, 不是理想主义的教育者。我觉得,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实践, 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积累和耐心。要追求教育理想, 就要有所改变, 有所行动, 有所对改革的亲历, 有所思想。处于理想和现实冲突中的教师, 一定要努力寻找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教育思想。要知道, 开始寻找自己声音的时间越晚, 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现实的确是残酷的, 来自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声音, 总是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恐惧。对没有理想的人来说, 现实成为一切拒绝理想的托辞, 宁愿在平静的绝望中慢慢死去, 即使光明的康庄大道摆在面前, 他也许会把它看作是死路一条。

追求理想的过程或许是曲折的, 甚至是痛苦的, 只要透过现实的迷雾, 捕捉到前头的一丝光亮, 我们都要为梦想而活着。因为, 只有在梦想中, 人才能自由, 从来如此, 也将永远如此。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篇5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柳传志

谈起成功人士,我们总觉得他们遥不可及。其实,他们曾经与我们一样,只是后来在我们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都把功夫用在了工作上。甚至他们的人生更饱经风霜,但不同的是,他们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能面对生活,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所以我一直深刻的认为“成功是一种态度”.

“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李嘉诚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刚读初中的李嘉诚便与家人一起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子的李嘉诚,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且不愿意去依赖别人,决定辍学。他刚开始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他特别刻苦,业绩突出,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18岁的李嘉诚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起来。

1950年他自己筹集到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之时,他却急流勇退,转做塑胶玩具。两年后其他的塑胶花企业产品严重滞销的时候,李嘉诚的塑胶玩具生意却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正遭遇着严重房地产危机,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当别人都不看好香港房地产,远离的时候,李嘉诚慧眼独具,认为香港商业地产潜力无穷,并坚持“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三年内,香港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逐渐回流,房产价格暴涨,于是,李嘉诚趁机高价抛售。他凭借出色的经营和不断尝试发展壮大,早已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者。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马云

马云,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从小家境贫寒。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不是他的强项,他参加过三次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总分差140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考了劝他放弃,但他始终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在第三次高考中,这一次数学79分,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1988年,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

1994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艰辛,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房租要7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从那一刻,他坚信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35岁的马云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马云之所以受无数草根创业人士崇拜,因为他曾经和我们一样,最初活在通俗人当中,身边亦没有活在顶尖里的朋友。但历经无数挫折后,如今的马云可谓屹立世界的企业巨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到如今的荣耀辉煌,使得马云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芒。那个把“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神话”的人,那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写满奇迹!

“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柳传志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他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其实,当年的他最初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波追流下海创业。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记录了中国企业史传奇的一页。

柳传志说创业过程中,“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这是千真万确。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1980年代,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由于种种不规范的商业行为联想被骗过多次。柳传志最初起家的20万元资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人骗走了14万。1987年时,在深圳被一家私人的进出口公司骗走了300万元。

有人说,柳传志创业的传奇意义不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种传奇的色彩足以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的一个希望,把这份希望播种,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你的好日子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努力,而不是寄希望于竞争对手死掉。因为倒下一个竞争对手,会有更多竞争对手涌进来。”——刘强东

刘强东,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的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上大学时家人给他凑了500块钱上路。大学期间时,刘强东每天骑自行车去门头沟一家单位做实习程序员,并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从3月开始,刘强东连续两个月天天光顾中关村,经过仔细观察,刘强东终于发现了“中关村秘密”——原来,中关村大部分商户都是在“炒货”,由此发现了商机。于是刘强东拿着在攒下来的1元,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并租用了一个柜台,开始代理销售光磁产品,这是京东事业的起点。

,他创办京东公司已经3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所以,人生中的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凡是挣扎过来的人相信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挫折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李彦宏

李彦宏,1968年11月17日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李彦宏试图改变自己不经意选错专业的命运,他为自己设定了一条出国留学的路,并买来了一大堆“托福”书猛啃,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李彦宏在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后,最后被纽约布法诺大学录取。

在留学期间,李彦宏就已经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业运作成败并写下了《硅谷商战》一书。创业之初还赶上互联网的泡沫破灭,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李彦宏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

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

“顺手可以拿到的东西,不叫目标,一定要跳起来才能达到的东西,才叫目标”——董明珠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7人,她最小。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淡幸福!

1984年,儿子2岁的时候,丈夫突然去世,晴天霹雳。那年董明珠30岁。

30岁丧夫,还带着一个2岁的儿子,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女人这辈子都可能被乌云笼罩。然而,在丈夫去世6年后,董明珠突然决定:不再接受老天不公的安排,要翻身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她把8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毅然辞去工作,独自一人南下闯荡。

“当你绝对决定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

那年,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低谷,往往是人生转折点。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凭借毅力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便从这里开始。她靠着勤奋和诚恳,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53岁的她出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直到,61岁的董明珠终于实现了10余年的愿望,将格力打入世界 500 强,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一。

现如今,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能够华丽的逆袭,背后写满了辛酸!

理想主义者冯军 篇6

华旗副总裁张永捷曾评价说:“我们的总裁冯军是一个生活在理想中的人。”就连华旗总部的名字,都叫做“理想国际大厦”,似乎是为了迎合冯军的理想。而华旗爱国者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名字叫理想飞扬。每天早晨华旗召开的例会上,员工都要齐声呐喊:“将爱国者建设成为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据说,这句话冯军每天要对员工、客户讲100次。

电话那端,身在两会现场的冯军语速很快,语气中充满了激情。冯军一开口,就开始向《新营销》记者推销爱国者录音笔。作为达沃斯经济论坛的常客,不论在国内还在是国外,冯军都积极参与其中,俨然是“爱国者”的代言人,不失时机向人们宣讲他的理想,还有爱国者的产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当媒体记者问及为何要保留华旗与爱国者双品牌的时候,冯军反问道:“你知道松下和索尼吗?”还没等对方回答,冯军解释说:“松下是日本的左脸,索尼是日本的右脸。我希望华旗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的左脸,而爱国者呢,则是中国的右脸。”让关心华旗爱国者的人们担心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总是过于遥远,如果冯军的理想不能“美梦成真”,那就只能叫做空想。

袋鼠式生存

冯军创业最初的人生轨迹,是在一系列品牌中跳来跳去,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1992年,从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在公司待了半个小时,听说自己将被派往马来西亚,冯军马上辞职,揣着口袋里的200多块钱,跑到中关村开始练摊干推销,是中关村最早一批“个体户”中的一个。

“当初创业很艰难,要什么没什么,但我有一个梦想。”一开始,冯军注册了一个公司商标“华旗”,取“中华的旗帜”之意,直译成英文就是“China Flag”。冯军从代理小太阳键盘、机箱起家,后来做了美格显示器总代理、长城计算机电源总代理、NESO显示器总代理。从一个产品跳到另一个产品,这种像袋鼠一样不稳定的生存轨迹被人形象地称之为“袋鼠式生存”。

“华旗前10年在学联想,柳传志是中关村的‘教父’,也是华旗的‘教父’。”冯军毫不讳言自己学习柳传志的“两条腿走路”―既代理国外品牌,又做自有品牌。2003年3月12日,华旗第一次亮相国际IT展览盛会CeBIT。冯军带去了包括移动存储、数码视听产品在内的多款数码消费电子产品。从此,爱国者这个民族品牌开始进入世人的视野。冯军说:“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的产品叫爱国者很土。但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祖国母亲充满了爱。”

理想与隐忧

冯军一直希望改变中国廉价制造工厂的形象,给民族品牌争一口气,让爱国者加入世界级消费电子品牌俱乐部,“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的三星或者索尼”。

看到索尼和三星横跨多个业务领域,冯军也让爱国者把手伸向四面八方。几年过去了,由于没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市场隔离机制,华旗在自己坚守的数码相机领域追不上领先者,在其他领域拼不过追赶者,只能不断地从各个领域寻找新的契机,谋求发展。而更大的危险在于,爱国者树立了更多的竞争对手。

如今,除了显示器和GPS已然被放弃外,华旗保留了它所尝试的所有领域的业务,涉及存储、视频、音频、数码相机和DIY等品类,各品类下又有很多产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相关多元化企业。

近日,冯军在其微博中与粉丝们互动,探讨使用LED灯和节能灯问题。早在今年年初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冯军透露说:“爱国者将向环保领域进军。”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LED灯,华旗今年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环保技术方面将陆续有大的动作。”由此预见,多元化的华旗将更加多元。或许这是新的机遇,但如何平衡创新与专注之间的矛盾,也给年轻、资源相对缺乏的华旗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要对得起

“爱国者”三个字

《新营销》:你在两会上的提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冯军:两会我总共有4个提案。关于行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促进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第二是希望国家对中小企业多一些重视,例如对中小企业进行系统化的培训。2010年两会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希望国家能够对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系统化的免费培训。

《新营销》:爱国者与鼎晖“对赌”的结果如何?

冯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去年利润增长了50%,达到了盈利目标,挺不容易的。至于详细数据,董事会不让我说的。爱国者今年的目标是继续保持50%的增长,越往后会越难。

《新营销》:华旗如何改变产品混乱的现状?

冯军:主要是产品线过长,我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缺乏精力,而且资源有限,我们在尝试缩短产品线,尽量做到聚焦。这也是我们成立一些独立子公司的原因。去年我们的移动存储业务就专门成立了子公司,而不再是事业部,现已独立运营。让不同的团队聚焦自己的领域,大家分工明确,相对聚焦,就如同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一样,大家一起合作打赢“辽沈战役”。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日韩品牌,它们的产品都非常全。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骄傲的数码品牌,美国有苹果,日本有索尼,韩国有三星。在中国,海尔是家电行业的骄傲,联想是PC行业的骄傲。但数码产品领域暂时是个空白,我们希望爱国者能够担当起民族品牌的责任。面对日韩企业的围剿,我们有很大的压力,不过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以及2009年中国人的自信心逐渐提高,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尽量做好,要对得起“爱国者”这三个字。

《新营销》:如何让“爱国者“这三个字打动年轻消费者?

冯军:我感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国者。南方和北方消费者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人们曾经爱国爱过了头,后来又矫枉过正,很多人心里爱国,但不愿意说出来。以前,洋品牌很流行,企业取名叫纳爱斯、雅戈尔、蒙娜丽莎等。我们创业时取名为爱国者,被人们认为是自杀。那时是爱国者最难的时候,人们不太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算把最难的一段时光熬过去了。当然,我们的压力一直很大,只能做好不能做差,当然我们和日韩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支持民族品牌的人越来越多,年纪大的人可能不大好意思承认自己爱国。我感觉年轻人对民族品牌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我们专门推出了一些产品。比如月光宝盒,主要定位于表达情感—当男孩子向女孩子表达情感的时候,月光宝盒就能满足他们表达情感的需求。爱国者定位在性价比和质量上,以办公用品为主。我们在北方做得比较好,南方我不太熟悉。我自小在北方长大,而且在北京创业,从没有离开过,对北方比较熟悉,南方应该是我们可以拓展的空间,由当地人做南方市场应该比较合适。

《新营销》:华旗未来的布局规划是怎样的?

冯军:就是国际化,我们一定要挣欧美发达国家人的钱。现在我们在海外的销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内。比如动力舱新能源电池在日本的销量超过中国的5倍。国外的收入水平相对高一些,中国的新产品只要做得好,就能多赚点钱拿回国内投资和做研发。在两会提案中,我就建议国家鼓励民族企业多走出去,多赚老外的钱,多赚发达国家的钱。我们的老产品,总体来说,在中国最好销售。在国外,爱国者主要依靠我们自己有技术和应用创新的产品打开市场。我们有一款新产品,在科威特一个国家的销量超过了整个中国的销量。这绝对让人难以想象。从长远来讲,肯定是中国的市场最大。民族品牌创立都比较晚,国家应该让民族品牌得到更大的关注。

《新营销》:以你的自我感觉,你对爱国者发展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教师应该做理想主义者 篇7

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然而却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一生,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从表面上看, 这三个人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但他们给出的解读却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种人的态度, 可以称为悲观主义的。他把自己所做的事情, 看作是生活强加给他的一份苦役, 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 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 可以称为职业主义的。他知道自己在砌墙, 这个墙是一个局部成品, 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 对得起一份薪水、一个职务和职称, 所以他的态度保持在职业化的底线。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 作为一个容器的存在他合格了, 但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种人的态度, 可以称为理想主义的。也就是说, 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 每一滴汗, 他都知道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知道, 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 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此时, 他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 而是关系到他的梦想——最终能否建起一座教堂。而同时, 因为有了这个“梦想”的笼罩, 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

教育作为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 存在于立足现实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用美好去影响学生”这一特质, 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教育就是为了点化生命, 涤荡思想, 丰富人生, 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 生命丰盈起来, 人生的价值光彩起来。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 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 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感召力和人格魅力。而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盈盈眸光深处, 会皈依单纯;灯火阑珊背后, 会选择平实。

理想主义者的心中是有神的。他们崇尚伟大、神圣、辉煌、高贵、典雅的事物, 他们相信宇宙的内部隐含着某种深刻的秩序。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道义的承担。理想主义者的心中是有梦想的。没有梦想的人, 他的世界是黑暗的, 正如没有泪水的人, 他的眼睛是干涸的一样。有梦才有追求, 有追求世界才会精彩, 是梦想照亮了世界。理想主义者的心中是有追求的。在思想观念上会对人们有所引领, 会发自内心地关注弱势群体, 会不遗余力地推行教育公平, 并把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 他们有先进的思想, 有坚韧的行动, 有非凡的创造力。

教师应该做理想主义者。这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 它需要有一种虔诚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 需要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追求卓越的品质, 天人合一的情怀, 自强不息的意志, 敢为人先的魄力, 诚信公正的操守, 浪漫时尚的气质, 白璧无瑕的品格。所以有人说, 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 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 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和精神生命的支撑。

教师应该做理想主义者。我们可以埋怨教书育人的辛劳, 可以为生活的不幸而悲叹, 甚至可以为命运的不公而一时消沉, 但我们绝不能在学生面前失去理想和追求, 更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失望的种子, 让他们在生活面前失去信心。因为教育是一项美丽的事业, 它把阳光种进学生心田, 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因为教育是一项浪漫的事业, 它能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勇敢而执著的生活强者。我们应该留守住心中那盏信念的灯, 成为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只要有“飞”的冲动, 就不甘于在地上爬行;“山不过来, 我过去”, 有了这种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意识, 对现实教育问题才会有一种忧患意识, 一种切肤之痛, 也就有了一种自我成长的动力。

理想主义者论文 篇8

《我的船》一开篇, 张洁就提出了一个意象“海市蜃楼”。这个意象既生动又虚无缥缈, 它摆在那里, 成为理想的某种化身。“明知是假, 还会一唱三叹, 流连忘返”。“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并未在血乎剌剌的生死搏斗里泯灭。”这“美好境界”与“血乎剌剌的生死搏斗”的对比, 一下子拉开了人们的想象。

现实生活的“血乎剌剌”, “搏斗”的激烈持久, 对于张洁, 这样一个曾经经历过种种艰辛磨难的女性来说, 其残酷, 是让人万分痛苦, 然而却不得不冷冷静静地面对的。面对着这样的生活, 尤其是挎着“人类的许多不幸”的生活, 张洁应是怀着一种深切的痛恨和怜悯。

而理想呢, 那些美丽的文字, 优雅的图画, 动听的音乐, 种种艺术的美, 由创造, 而带来一个新鲜的纯洁的世界。张洁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或伟大。”过于偏颇, 其原因即在于张洁对理想的美的赞同超过了现实。

于是, 张洁“愿意生活在书里, 永远不走出来才好。”“现实中彼此的不能理解, 不能对话”把张洁敏锐的灵魂推向了书中的世界。这里,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轮廓已完全展现出来。

但张洁并不单纯只是向往、赞美。她有着自己的深层次的关于文学理念的思考。“那些理念也许不那么科学, 不那么完美, 其中有些甚而至于就是促使我碰得头破血流的潜在因素。”这理念的最大核心, 我以为就是“理想主义”四个闪着耀眼金光的大字。对于理想、唯美、公正的不懈追求, 是张洁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当这种特质使她在现实中成为“毒草”, 成为特定历史社会背景下的“罪人”时, 她仍不放弃心中的追求。她的态度是“并不追悔”。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注定理想要头破血流。但这种“付出”与“牺牲”恰恰成了张洁感恩的因素, 是她所欣喜的, 因为她成为“一个有缺陷的, 然而是活生生的人, 具有体会一切的直觉。”就这样, 回忆过去种种的被打击和被迫害, 反而成全了张洁对自我人性的肯定。那段惨不忍睹的, 在大多数人眼里黑暗、罪恶的日子成了张洁眼中需要正视、反思, 给予一定地位的“历史”。“我们并不因为排泄粪便, 就诅咒食物。”没有愤懑、偏激的攻击与指责, 我看到的是达观、公正的评价, 深刻、独到的反思。“我们什么都怕, 却偏偏不怕自己退化成野兽。”也许这样的话, 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好的注解了吧。看清现实里人的兽性, 谁能否认我们体内潜藏的欲望?于是, 寻找出口。出口在哪里?出口或许就是理想的彼岸。

张洁终于直白了自己的追求:“愿生活更加像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这种华丽绝美的想象使张洁全身心扑进了文学的怀抱。在文学里找寻自己本真的人性和人格, 在文学里找寻生活的纯真和可爱, 在文学里找寻人的美丽, 哪怕仅仅是一点一滴, 例如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在文学里找寻乌托邦似的客观公正的社会体制。然而, “一个人, 能够找到自己, 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张洁这样的感慨是出自于其本身对唯一、绝对的一种信念。但信念往往是与实际格格不入的。张洁边感叹, 边寻找, 边以独特的文字记录下寻找的艰辛历程。这历程, 表层上是苦, 是痛, 是丑恶, 是沮丧, 但实在地浸润了美、善和希望。

还有真实。文学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很多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它们混淆起来。张洁追求真实, 这是基于其对理想主义的执着和信念。但“真实”亦会带来困扰。而那些困扰, 又是如此贫乏、愚昧和穷极无聊。忍受吗?虚伪的尊严, 可以称其为最严吗?张洁逆着这种强加的“真实”, 成为殉道者一样的角色。

追求, 追求却带来苦痛。

终于, 张洁看到了一艘船。这“一艘船”是来自冯骥才先生的馈赠, 也是来自张洁自身的灵魂, 带着海盗的冒险精神, 不屈不饶的探索和追求意识。

于是, 这个“船”的意象成为其精神核心的代表。面对小小的漩涡, 那些隐藏了巨大诱惑的陷阱, 这船牢牢把着自己思想的舵, 以一种坚毅而决绝的姿态, 驶向理想的彼岸。张洁把这船珍藏在心中, 成为其作品里隐隐驶这着的魂魄。

虽然, 对于病老无可奈何, 虽然, 对于诅咒毫无办法, 亦不想想办法, 张洁秉持着理想主义的信念, 将自己的船, 推进了海。明了粉碎的结局, 对归宿怀着平和的心态, 一个理想主义者又将起航!

参考文献

[1]许文郁.张洁的小说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张锲.你不是孤独的长跑手[J].北京:《文学报》, 2000年8月.

[3]张英.文学的力量: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年12月.

[4]王绊.张洁对母亲的共生固恋—一种文学之恶的探源[N].长春:《文艺争鸣》1994年第4期.

理想主义者论文 篇9

关键词:守望者,大智慧,哲人世情,诗人

如梅林克特在《沙漏》中所说:“在思索的瞬间, 我们才真实的活着。沉思是生命中唯一敏锐的瞬间。”散文集《守望距离》, 正是周国平沉思人生每一瞬间的真实记录, 拷问生命每一瞬间的智慧结晶。

集哲学与文学为一身, 融理性与感性为一体, 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点。如果说周国平的处女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是他作为哲学家的一面;感动无数人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是他诗人的一面;那么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则是他作为思想者的一面, 不仅透着哲学的智慧, 散发着人性的美, 而且还闪着诗性的光华。在他的散文里有一种理想化的生命、人格、道德、伦理以及社会形态的存在作为远景的支撑点, 所以他笔下的世界沉郁而乐观, 痛并坚强, 淡薄却执着, 理想而又现实。他冷静、周密, 用哲人特有的思辨和理性的眼光, 守望人生;他丰富、细腻, 用普通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 思考、顿捂人生;他真挚、敏感, 用诗人特有的睿智和灵性, 注释生活。

一、智慧美

在周国平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中的《出版序》里有这样三句话:“所谓超脱, 并不是超然物外, 遗世独立, 而只是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 有了这种距离, 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一个人一旦醒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 他在这个浮华世界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 如果他对天下事人仍有一份责任心, 他在世上还是可以找到他合适的位置的, ‘守望者’便是为他定位的一个确切的名称。”

可以说, “守望者”便是周国平给自己在人生这出戏里的准确定位, 正是这个定位才能让他对人生的重大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才能让他对现代人的生活给予密切的关注;才能让他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永久的热情;才能让我们在来去匆忙的现实生活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 一个真实的理想世界。

周国平说:“人生意义问题的提出, 是以绝对为背景的, 哲学的智慧不在于就人生论人生, 而在于以绝对为背景对人生意义作说明。”这里的“绝对”就是哲学概念, 指“永恒性、普遍性、无条件性。”如果从文学的角度讲, 亦或可以解释为一种理想状态, 对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成长、事业、爱情、婚姻、成功等等的理想状态的一个完美定义。周国平散文的积极意义正在于此, 作者笔下在以理想状态为参照系的现实生活并不是残破不堪, 不是腐朽颓废, 而是积极进取, 充满生机, 传达出一种健康、乐观、宽容的态度。如果这出自一位刚满二十岁的青年之手, 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无知者无畏”;但出自一个已接近人生不惑之年进入知天命之岁的学者之手, 我们只会说, 这是智者在人生顿捂之后所散发出来的大智慧。

二、世情美

周国平的散文摆脱了学术的艰涩, 也不骛艺术的新奇, 写的质朴平实, 所表达的是一般人都了解的切己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讲, 他笔下的生活就是一段哲人世情。

“人为什么活着”这个简单而深奥的问题, 简直无异于司芬克斯之谜。对此, 周国平用“未知死焉知生”来阐释生与死的关系, 正如叔本华所说, 死亡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 对于死, 周国平有一个精辟的观点, 那就是“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公平”。它的公平在于它的一视同仁, 无论你贫穷还是富足, 高贵还是低贱, 都难逃此劫。他说“人生只是瞬间, 死亡才是永恒”。“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 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 他都好像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 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 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 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应仍有自己的追求, 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互对质, 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 痛苦时也不致失态。”是生活的苦难给了他人生丰富的体验, 是哲学的探索给了他看待生活的独特视角, 有了这种体验, 有了这个视角, 才能让他将人生的起点与终点看得如此清晰, 才能让他把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看得如此明白, 因此, 不问前方是鲜花还是坟, 而把跋涉本身视为人生的目的性, 其中自有一种孤独的悲壮感, 从而使他笔下的人生呈现出一种波澜不惊的大美。

对于婚姻, 作者分别在《亲密有间》《婚姻如何能长久》《夫妻间的隐私》等篇目里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总的原则是亲密而有距离, 开放而有节制。最好的状态是双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 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概括为四个字, 那就是“亲密有间”。“在忠诚与自由, 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一个度, 把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使爱情之船永远停泊在婚姻的港湾。

三、诗性美

“诗人何为?”海德格尔认为, 在整个世界限于贫困的危机境地之际, 唯有真正的诗人在思考着生存的本质, 思考着生存的意义。周国平用他诗人“超乎常人的敏锐”“洞见生存的意义”, 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为现代人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他的解决方法并非直接告诉我们这一意义在何处, 而是追问我们为何会感到失落 (《何尝失落》) 。我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加繁忙, 也享受着比任何时代更加丰裕的物质, 但仍感到失落, 那就证明我们身上有一种东西, 它独立与我们的身体及其外在活动, 是它在追求、体验和评价生活的意义, 也是它在感到失落或者充实。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内在的精神生命,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灵魂。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宇宙》《自我二重奏》等篇目里, 都体现着对自我精神生活价值的肯定。“是的, 对于宇宙, 我微不足道, 可是, 对于我自己, 我就是一切”。

周国平散文的语言简洁精练, 质朴无华, 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运思遣词都很有工力, 但字面上已洗净风华绮丽, 以平淡为美, 以思想见长。我认为他对幸运儿的定义最为精辟:“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的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 才是真正的幸运儿”。如果没有遭遇过苦难的人, 是无法读懂这句话的, 如果经历苦难而最终被苦难打倒的人也是无法体会这其中的意味, 只有在苦难中依然笑看人生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这其中的境界。

周国平的散文常为警句而不矫做, 一语道破, 绝不冗述。内涵丰厚而不沉重。例如作者在《沉默的价值》中说:“在最深重的苦难中, 没有呻吟, 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着最后的尊严。在最可怕的屈辱中, 没有诅咒, 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着最高的轻蔑”。

乔治勃兰克斯说:“有什么样的人, 就有什么样的哲学, 同理, 有什么样的叙述者, 就有什么样的叙述效果”。周国平正是用他的那颗细腻、敏感、丰富、宽容的心灵诉说着他对生死, 对义利、对爱情的体悟, 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哲理空间和氛围, 读来我们的心灵会因之隐隐的激动, 从而使我们的沉思默想也上升到一种神秘而通俗, 抽象而具体的世界里去, 去想象思考一些辽远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2]吴晓东:阳光与苦难, 文汇出版社, 1991年版.

[3]王磊:体悟人生,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4]{德}鲁道夫.奥伊肯:万以译,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版.

创建理想学校, 实现教育理想 篇10

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学校是理想学校?它和优质学校有什么不同?优质学校主要从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方面衡量, 更多关注社会、家长、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外部评价;而理想学校应该同时关注师生的内心感受, 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它是师生非常喜欢、家长非常满意、社会高度认可的学校。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一所有品位的学校, 一所有目标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 有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有一套面向所有学生、自主高效的课程体系。

那么, 怎样来创建理想的学校呢?

一、做理想型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对学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理想型校长, 首先要注重学习, 做学习型的校长。要求教师读大量有益的书, 自己先要做到。开会的时候, 不至于絮絮叨叨, 重三叠四, 而是侃侃而谈, 口若悬河, 切中肯棨, 言简意赅。空暇时间能和教师探讨读书之感受, 切磋教育之方法, 讨论教育之现象;要做理想型校长, 其次要有一颗仁爱博大的胸怀。哪位老师犯错了, 不是严加指责, 而是郑重指出, 耐心帮助, 悉心关怀, 给教师一个弥补过错的机会。哪位老师生病了, 校长不应犯官僚主义, 视而不见, 应该送去宽慰的话语, 带去美好的祝福。不是将批评常挂在嘴边, 而是以表扬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不以罚款为准则, 而以奖励为方法, 教师们想干愿干拼命干。让每位教师因工作而美丽, 因工作而快乐;要做理想型校长, 还要精通管理艺术, 不开长会, 不常开会。能带给教师们以阳光, 能带给学生们以快乐, 能带给家长们以信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为了教育;最后, 要做理想中的校长, 就要放眼全局, 对学校发展有远景规划, 重视人才的培养, 引领学校不断向前。

二、促理想型教师

一所对学生成长真正负责的学校, 首先, 要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只有发展教师, 才能更好地成就学生。本人担任校长期间, 遵循的办学理念之一, 就是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学校首先以岗位培训为契机,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新课程、新教材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加强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思想的学习、接受,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教学模式;同时, 注重校本教研, 推进专业成长。让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行列, 开展听、评课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要求教师全体参与评课并提出对公开课的看法, 在讨论中有所收获, 推进专业成长;其次, 学校还必须加大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投入, 鼓励教师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会, 广开见识, 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动态, 并把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享,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力争使学校教育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最后, 学校要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师之间结对子“一帮一”活动, 以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带刚入行的。通过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写反思一系列活动, 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通过这些方式促使教师成长, 打造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建理想型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 更是学生的。理想型课堂, 应该是高效而快乐的,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 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 自我实现, 自我愉悦。为此, 我校在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大力开展了高效课堂改革, 首先, 创建了“121”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前首先和学生商量, 确立学习目标, 做到目标要明确、具体、恰当、完整;其次, 狠抓学生预习, 由教师提出预习内容, 预习方法和要求, 然后学生自学, 并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 写出收获, 提出问题。课堂上先按学习小组对预习任务进行讨论讲解, 发挥“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的作用, 共同解决难点。然后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 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最后, 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认知、体验、感受进行反思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 检查反馈教学效果。在整个课堂中, 老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 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活动不少于20分钟, 当堂检测、总结讲评不少于10分钟。真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对学生的尊重, 化成了学生的行动, 满足了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实现了高效、愉悦的课堂价值追求, 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育理想型学生

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 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 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对学生的人生负责。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 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既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我校的另一办学理念, 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此, 我校大力开展了感恩教育、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验生活等活动, 旨在通过这些活动, 教会学生懂得感恩, 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应只是干巴枯燥的说教, 而应是通过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变“言语德育”为“活动德育”,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迪, 受到教育, 取得收获, 成为人格能力健全的合格人才。

当孟子遇见理想主义者 篇11

作者:李敬泽

新星出版社

定价:19.00元

内容简介 :《小春秋》由李敬泽发表在《南方周末》等报刊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内容多为对《春秋》《论语》《诗经》《史记》等经典的全新解读。读经论道,写史见心,皆妙趣横生,且多有发明。文笔蕴藉,性灵踊跃,既深得传统真趣,又切中时代之痒。而文字背后的寥廓意境,更非寻常人可至。

孟子有理想,但有时他会遇见比他更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比如那日,酒席散了,他的弟子彭更借酒撒疯提意见:像您老人家这样,几十辆车开着,数百弟子跟着,从这一国吃到那一国,这、这也太过分了吧?

孟子的表情我们看不见,但我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平静如水,他答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只要有真理,吃人家一顿饭又有何妨,当年尧把天下都送给了舜舜也没客气,你难道认为舜也过分吗?

孟老先生啊,话不是这么说的,人家明明是说你过分,你马上抬出个舜来,舜王爷是大圣人,战国时代的读书人当然不敢非议,就好比人家一批评我我就说他是要批评托尔斯泰,这不是拉大旗做虎皮又是什么呢?

所以,愤怒青年彭更没被唬住,说了一句话直指要害:“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这是惊雷,两千年来响在儒生和知识分子的噩梦里:你们这帮家伙,不劳动白吃饭,不行!

孟子不得不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他看着彭更愤怒的眼睛,他必是从中看到了廣大的沉默人群,于是他字斟句酌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社会分工不同,知识分子行仁义之道,守精神家园,也算是一份工作,应该像木匠和修车师傅一样有一碗饭吃。

彭更愣了一会儿,忽然,他更生气了:难道君子追求真理就是为了混碗饭吃吗?

孟子的回答我不想引述,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孟子》。我的兴趣在于彭更如此迅速地改变了立场而且对他的自相矛盾毫无自觉:一开始他认为思想不是劳动,不劳动而吃饭是可耻的,但紧接着他又宣布,如果思想是为了吃饭,那也是可耻的。精神活动不仅是“事”而且是无比纯洁的“事”,不应搀杂任何世俗考量,写小说就是写小说,不能想着挣版税。

两千年前的那一天,孟子面对这个弟子,他一定感到极为孤独和疲倦,这位彭更在那一刻远比孟子强大,他同时占领了两大高地,居高临下,胜券在握,而孟子的任何辩解听上去都像是陷入重围的徒劳挣扎。

一方面,从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出发,人们理直气壮地质疑那些手无缚鸡之力而空作玄远之谈的书生;另一方面,从精神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出发,人们也理直气壮地质疑那些以精神为业的人们的世俗生活:你为什么不纯粹为什么为稻梁谋?为什么做不到通体真理天衣无缝?

两大高地绵延不断,孟子及孟子的后继者们在高地之间的深渊中挣扎求存。“文革”中不劳动是知识分子的原罪,而今天,在捍卫精神纯洁性的名义下,“理想主义者”会在任何精神现象的背后闻嗅铜臭和私欲,然后他们就像捉奸在床一样兴奋,他们宣布:所谓“精神”不过是苟且的权谋,果然如此,总是如此。

面对后一种责难,孟子的回答是苍白无力的,他实际上说:请你读我的书,你不应追究我的动机,就好比你尽管吃鸡蛋而不要去审查下蛋的母鸡。这当然不行,有时审查母鸡是必要的,两千年前的那天,如果换了我,我宁愿如此回答那位彭更先生: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都终究离不开人要吃饭这个事实,他的思想、想象和精神是他在世俗生活中艰难搏斗的成果,即使是佛,也要历经磨难方成正果,而人,他是带着满身的伤带着他的罪思想着,思想者丑陋,纯洁的婴儿不会思想。

我知道我也不能说服他,这个叫彭更的人,他是比孟子更强大的先知,他的激情和理想有着更持久的力量,那就是,不管以劳动伦理的名义还是以精神纯洁性的名义,剿灭人类的精神生活。

从“教育的理想”探寻理想的教育 篇12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教育改革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因不满当时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混乱与缺憾,而创设性地提出了由哲学家治国,建立最好的城邦的学说。为了实现城邦的强盛、团结和统一,他把教育看成是理想国家实现的内在机制,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哲学家和军人,也只有依赖哲学家的教化手段,才能重新塑造人性,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1)所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教育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纵观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大都是按照柏拉图的设想在不断地摸索与前进。今天,中国的教育已与人们理想的教育,离教育的初衷愈来愈远。黑格尔曾说《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的精神家园,如何对当代教育进行改革,去探寻人们理想的教育,真正获得人格的发展和追求真理的快乐,笔者认为追本溯源,从教育的理想追溯,去回归一种原始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1 柏拉图的教育理想

柏拉图认为只有实施合适、正确的教育才能建立理想的王国。国家有哲学家、军人和生产者三种分明的等级,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构建和谐的理想王国。而这一目标是由国家统一的教育体系来实现的。

柏拉图通过三个“隐喻”来阐明他精心设计的教育体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哲学家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在“日喻”中,他用太阳比喻善的理念,“太阳不仅使看见的对象能被看见,并且还使它们产生、成长和得到营养”(2)人的眼睛也因太阳的光具有了看见并了解事物的能力,而善的理念也正如太阳般,是“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3)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是知识和真理的原因。所以,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就成了哲学家教育的最终目的。

柏拉图通过“线喻”将世界分成两个世界(可见世界、可知世界)和四个层次(影像、事物、数学理念、理念),并且相对应灵魂也分为四个部分(猜想、相信、推论、理智)。对影像猜想,产生人们的偏见和成见;相信具体的事物,产生感性的知识,不具有可靠性和确定性;对数学理念进行推论,要先设定不证自明的假设,然后由假设开始推理答案,由于假设本身真假不定,所以上升不到善的理念;理智的对象是理念,从理念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最后获得真理性的一般认识,最终把握到善的理念。(4)这样柏拉图就从认识论上说明了灵魂的认识能力和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即人们能够认识和掌握最高的善的理念的可能性。

柏拉图用“洞喻”阐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实现的历程。洞穴相当于可见世界,洞外的世界相当于可知世界,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过程与从洞穴到外面世界的过程相似。由在洞穴内的盲目与猜想到走出洞穴见到真正的事物和现实,这期间“或许有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它不是要在灵魂中创造视力,而是肯定灵魂本身有视力……”(5)这就是说,人的灵魂具有获得知识的内在潜力,并且具有转向的技巧,使灵魂从最下层的影像认识上升到最上层的理念认识,而这一认识上的升华只能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教育要使每个人内心获得和谐、满足,使国家和个人拥有节制、勇敢、智慧的美德,以实现国家和个人的正义。柏拉图的教育理想体现了一种既要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又要满足个人需求的整体教育观。

2 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评价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他注重城邦的正义与人的素质之间的关系,统治者必须具备和掌握善的理念,才能让城邦人民在其统治下获得整体的幸福。城邦中的公民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各司其职、各尽其才,使自己适合国家的需要。柏拉图的学前教育观,用游戏、用美好的事物来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和习惯,较之今天中国的很多地区学前教育就是提前学习的现状更为科学和深刻。柏拉图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还要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锻炼和考验,以检验学习的效果和运用知识驾驭社会的能力。柏拉图主张男女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认为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参与一切活动,甚至可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这种远见卓识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都是十分先进的。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还体现了终身教育这一现代教育主题,在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层层的选拔与考验后哲学家成为国王,却也还要继续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一个时代,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知识的储备与及时更新尤为重要。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认为在神的赐予下人的天性具有了等级差别,不承认个体的独特性,并且他的教育中把奴隶排除在外。人的天性是有先天的差别,但是人并没有等级的差别,人的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这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有重要关系。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国王和护卫者,并不是为了提高所有人的能力,只是把人作为一种构建好的城邦的工具,忽略了人的自我价值,忽略了人本身要求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愿望。并且他认为每个人只能做一件工作,不可能身兼数职,这种想法也是片面的,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另外,他的教育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在学习天文学时并不注重天文学的知识,而是注重人们学习这种知识达到对理念的领悟。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含有文化专制的色彩。他要求对教育的内容包括诗歌、故事中对神的不恭、对英雄的不良的描写等进行审查和删改,虽说柏拉图的主观意愿是想让儿童接受良好的熏陶和培养,但是这样很容易歪曲事实真相,掩盖了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样整齐划一的社会文化很容易导致文化的专制,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总之,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还是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印记和局限性。

3 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柏拉图在构建自己理想国的蓝图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巨大。他在混乱的政治社会中用其独特的视角,大胆创设,虽然其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实现性,但是其间的指导思想仍对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1 理想的教育

所谓理想的教育,笔者认为是指最趋近于人的心灵的满足并具有最大的价值合理性的教育,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成就人的精神生命,使人能感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被称为是理想的教育呢?笔者认为理想的教育首先应该能够突显主体的自由个性。能够尊重、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承认学生的实力,相信学生能够自我教育,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包容错误。其次应该能够涵养德行。品德不好的学生,即使是人才也可能沦为社会的败类。再者应能够回归生活。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原生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应该相融并进而不是步步脱节。笔者所认为的回归生活并不仅仅指知识的回归,还包括人们精神的回归,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不为外界所羁绊的理想的精神生活。

3.2 启示

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虽总体上来说比较合理,但它的弊端与缺陷不断显现,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部分精华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正具有启示作用。

无庸讳言,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出现了道德教育边缘化、教育过程形式化等问题。虽然国家不断倡导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三好学生,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竞争异常的激烈,学生已经不能完全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被迫为升学而学习,数理化的附加学习已经挤占了音乐、体育、美术等的位置。而且学校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多限于小学时期,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淡化,家庭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也无暇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化。这样,久而久之,像药家鑫事件这样的悲剧会发生也不足为奇了。柏拉图十分重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结合,每个阶级所进行的教育都要伴随着相应的道德教育,这种具体的道德要求或许并不适合当代社会,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如果缺乏德育,一个人的能力越强,那么他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道德要求也应该相应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一种填鸭式的方法,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体意愿而强制性的灌输。柏拉图说“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6)的确,填鸭式的教育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但绝对不能很好地得到灵魂的升华。所以柏拉图更注重灵魂的转向而非技能的训练,肯定灵魂本身的视力而不是在灵魂中创造视力。启发式教学便是这种思想的实际应用,是很值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学习和有效实行的。另外,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胎教思想、终身教育、因材施教以及身心和谐等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柏拉图是西方思想智慧源头上的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著作《理想国》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都不可否认。其中所包涵的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理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以期借鉴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43.

[2]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67.

[3]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67.

[4]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8.

[5]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78.

[6]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77.

[1]舒易红.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2).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技巧下一篇:房地产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