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效果

2024-06-20

施用效果(共11篇)

施用效果 篇1

1试验材料与方法

指示作物为水稻 (品种:稻花香2号) 。

1.1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2014年4月1日~11月30日。

1.2土壤类型及理化性状

1) 单城镇政久村中福水稻种植合作社试验地, 位于政久村东三节地、该地为水稻土、土壤质地为重粘壤, 有机质28.398g/kg、全氮1.421g/kg、碱解氮139.6mg/kg、有效磷28.8mg/kg、有效钾139mg/kg、p H7.0, 无霜期135天, 常年产量600kg。

2) 兰陵镇永发村占九州地, 位于永发村西二节、该地为水稻土, 土壤质地为重粘壤, 有机质29.589g/kg、全氮1.478g/kg、碱解氮139.8mg/kg、速效磷32.5mg/kg、速效钾186.9mg/kg、p H7.1, 无霜期135天, 常年产量600kg。

1.3肥料种类

有机肥料, 是由五常市常丰生物有机肥厂生产并提供、水稻专用肥45% (24-12-9) , 硫酸铵20% (20-0-0) , 安达市产。

1.4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大区直接对比试验, 设处理区和对照区2个处理, 不设重复, 处理区面积6 666.67m2, 对照区面积1 333.33m2。

处理区:施用有机肥料400kg/667m2+在水稻返青期追施硫酸铵12.5kg/667m2。

对照区:施扶化牌水稻专用肥45kg/667m2做底肥施入、在水稻返青期追硫酸铵12.5kg/667m2 (常规施肥) 。

2田间管理及调查

2.1田间管理

单城镇政久村中福水稻种植合作社试验地于4月11日育苗, 5月11日施底肥, 5月12日耙田, 5月14日泡田, 5月16日插秧, 9月29日收获。

兰陵镇永发村占九州地, 于4月12日育苗, 5月13日施底肥, 5月14日耙田, 5月16日泡田, 5月18日插秧, 9月30日收获。

2.2田间调查

中福水稻种植合作社处理的始花期是7月25日, 成熟期是9月17日;对照的始花期是7月27日, 成熟期是9月18日;永发村占九州地处理的始花期是7月26日, 成熟期是9月18日;对照的始花期是7月28日, 成熟期是9月19日;从田间调查看出, 水稻施用有机肥料后具有提早成熟的效果, 两点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水稻早成熟1天, 且有效分蘖数增加0.063个, 早开花2天。

3试验结果分析

3.1有机肥料对水稻生物性状的影响

在水稻分蘖末期;在抽穗期;在成熟期的株高、茎数调查:处理1均高于处理2处理3;在有效穗数上比较处理1分别比处理2、处理3多;在有效分蘖率上比较处理1分别比处理2、处理3提高, 详见表1。

3.2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两点试验的产量为测产:测产方法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选择3点, 每点面积20m2, 将每点全部收获, 脱粒计产, 将3点的重量相加除以3, 即为测产区产量。

中福水稻种植合作社地处理区产674.8kg/667m2、对照区产642.5kg/667m2, 处理区比对照区增产32.3kg/667m2、增产幅度5.0%。永发村处理区产635.5kg/667m2、对照区产603.8kg/667m2处理区比对照区增产31.7kg/667m2、增产幅度5.3% (表2) 。

4结论

1) 水稻施有机肥料后具有促进水稻生育进程的作用:水稻早成熟1天。

2) 有机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单城镇政久村中福水稻种植合作社试验亩增产32.3kg/667m2、增产幅度5.0%;兰陵镇永发村占九州试验增产31.7kg/667m2、增产幅度5.3%。

摘要:有机肥料是五常市常丰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为了验证该产品在我省不同地区对水稻的增产效果, 2014年度在双城市进行试验, 试验落实两点, 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N+P2O5+K2O≥5%, 有机质≥45%。有机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单城镇政久村中福水稻种植合作社试验增产32.3kg/667m2、增产幅度5.0%;兰陵镇永发村占九州试验增产31.7kg/667m2、增产幅度5.3%。

关键词:常丰生物有机肥,水稻,施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坂岩, 董书槐.施用有机肥对水稻的效果[J].盐碱地利用, 1986, (4) :75.

[2]郑兰君, 曾广永, 王鹏飞.有机肥、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1, 17 (3) :48-50.

施用效果 篇2

太子参施用生物菌肥效果初探

本研究以当地传统施肥为对照,采取拌种、基肥、根外追肥等不同方式对太子参栽培增施生物菌肥,结果表明,在柘荣县及其类似生态环境下,施用生物菌肥对太子参有一定程度的增产增效作用.若基肥用复合肥施得多,将推迟地上部生长转入地下部生长的时间,而影响块根产量;若追肥用复合肥施得少,则中后期肥料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也影响块根产量;只有在基、追肥施用适量复合肥条件下增施生物菌肥,促进植株前期早生快发,中期生长健壮,后期适时正常转入地下生长,才能获得最佳增产效果.

作 者:陆志平LU Zhi-ping  作者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355000 刊 名:亚热带农业研究 英文刊名: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年,卷(期): 5(1) 分类号:S567.53 S144.9 关键词:太子参   生物菌肥   施用效果  

施用微生物肥料效果好 篇3

一、固定氮素。例如根瘤菌类肥料,其中的根瘤菌侵入豆科作物根部,在根上形成根瘤并演变成类菌体后,利用豆科作物寄主提供的光合作用产物,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成氨进而转化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优质氮素肥料;许多固氮微生物,如共生的固氮根瘤菌,均有固氮酶,它们在通常的情况下都能将氮转化变成氨。根瘤中固定的氮素可以被作物全部吸收,其利用率比化学肥料高。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每年被微生物固定而留在土壤中的氮素高达1亿吨以上,这就是豆科作物土壤含氮较为丰富,可少施甚致不施氮素肥料的原因。

二、释放养分。微生物可把土壤中一些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物质,分解转化为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如硅酸盐细菌不仅能分解土壤中的钾矿石、云母及磷矿石等难分解的矿物,把其中固定的钾素养分释放出来,还能促使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以吸收的状态,让作物顺利吸收利用。

三、刺激作物生长。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肥料后,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而且促进了各种维生素、酶及其他有利于作物生长物质的合成,刺激作物良好生长,协助作物吸收营养。例如“5406”抗生菌肥施用后,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效养分,还能产生多种激素类物质和维生素,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根瘤菌肥中的根瘤菌向豆科作物一生提供的氮素,占其一生需要量的30%~80%;AM菌根是一种土壤真菌,可以与多种作物根共生,其菌丝伸出根部很远的地方,可以吸收更多养分供作物利用,其中以对磷的吸收最为明显。

四、增加作物的抗病、抗逆性,抑制虫害。土壤接种一些有益微生物后,在作物根部大量繁殖,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群,除了自身作用外,还能抑制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有的本身就有拮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大多数有益微生物之所以能控制病害,应归功于其产生了铁载体。铁载体是微生物合成含铁的分子络合物,它们能限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有,微生物肥料施用后,一方面改变了根际的微生物区系;另一方面,微生物在作物根际的定植占据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空间,间接起到了减轻或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作用。有的微生物,如AM菌根的菌丝则由于在作物根部的大量生长,除了可以吸收有益于作物的养分外,还可以增加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显著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五、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蔬菜上施用微生物肥料、表现为作物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叶片增厚,同时还表现出坐果率高、果形好、果皮色泽鲜艳的特点。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还可减轻过量施用化肥对农田和环境造成的污染,产生增产增收的效果。不仅如此,施用微生物肥料还能显著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如促进番茄、黄瓜、西瓜、甜瓜、冬瓜、苦瓜等果实中的维生素C、氨基酸和糖分的提高,使产品的风味更好,口感更佳。

目前我国市场上出售的微生物肥料品种有:固氮菌类微生物肥、根瘤菌微生物肥、解磷微生物肥、硅酸盐细菌微生物肥、光合细菌微生物肥、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生存在植物根圈范围中,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或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有益细菌的统称,包括有醋酸杆菌、自生固氮螺菌、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数十种)联合使用的制剂。

那么怎样使用微生物肥料呢?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作基肥:大田作物667平方米(1亩)施用40~120公斤,在整地播种前与农家肥一起施入土中10~20厘米深处,并及时覆土封盖;施肥过程中不能让阳光直射。经济作物和设施栽培作物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可适当增加微生物肥料施用量。

2.作追肥:与化肥相比,微生物肥的营养全面、肥效长,但其肥效却比化肥慢一些,故微生物肥应比化肥提前7~10天施用;施用量可参照化肥的用量。应注意,在追肥过程中不能让阳光直射,同时追肥后要及时覆土盖严。

3.拌种:将种子浸入10~20倍微生物菌剂稀释液或用稀释液喷湿,使种子与液态菌剂充分粘牢后播种。

4.浸种:菌剂加适量水浸泡种子,10~15分钟后捞出晾干,待种子露白时播种。

5.蘸根:用液态菌剂稀释10~20倍,在幼苗移栽前把根部浸入液体中蘸湿后立即取出。

6.叶面喷施:在作物生长期内进行。把液态菌肥按要求的倍数稀释后,选阴天或晴天午后喷洒叶子的两面,均要充分湿透。

必须说明的是,微生物肥虽有上述诸多好处,但它的作用毕竟还是有限的,作物生产中主要还是依靠有机肥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这是夺取农业高产丰收必须记住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科协 卢健平 邮编:547000)

玉米施用氮肥效果研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长岭县广太乡太平村1社某农户耕地、长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场和长岭县长岭镇马莲村3社某农户耕地, 试验田土壤为黑钙土, 地力均匀, 前茬为玉米。

1.2 试验材料

试验玉米品种为吉单180、丹玉68和郑单958。试验肥料为尿素、重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6个氮肥处理, 处理1~5分别施纯N为0kg/hm2、90kg/hm2、145kg/hm2、200kg/hm2、255kg/hm2, 5个处理均施P2O575kg/hm2、K2O 90kg/hm2, 以不施肥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 四行区, 重复间留过道1m, 试验大区周边设5垄保护行。采用人工拉线, 点播种子, 行距60~65cm, 株距33~36cm, 。磷钾肥和1/4氮肥作底肥结合打垄施入, 3/4氮肥作追肥于6月下旬采取垄沟深施肥方法追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由表1可知, 玉米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显著, 处理5玉米产量最高, 较对照 (CK) 增产3 300kg/hm2, 处理2、3、4分别增产2 750kg/hm2、3 150kg/hm2和3 000kg/hm2, 增幅达38.7%~46.5%。同时可见, 处理3的产量超过处理4, 表明玉米产量不是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5%水平上, 处理5、3、4、2与处理1有显著性差异, 处理1与对照 (CK) 有显著性差异。在1%水平上, 处理5、3、4之间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与处理1有极显著性差异, 处理1与对照 (CK) 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

2.2 经济效益

由表3可知, 处理3的经济效益最高, 纯收入11 333元/hm2, 比对照多收入2 813元/hm2, 比位次相邻的处理2多收入253元/hm2。处理5的产量高于处理3, 处理4的产量高于处理2, 但经济效益反而是处理3高于处理5, 处理2高于处理4, 这表明经济效益与玉米产量不成正比。

注:尿素按1 900元/t、重过磷酸钙按600元/t、氯化钾按1 800元/t计算, 玉米按1.2元/kg计算。

3 结论

玉米在施用磷肥75kg/hm2, 钾肥90kg/hm2的情况下, 施氮225kg/hm2, 玉米产量最高, 达到10 400kg/hm2;施氮肥量以145kg/hm2的经济效益最高, 纯收入达11 333元/hm2。

摘要:在黑钙土上进行玉米不同施氮量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磷肥75kg/hm2、钾肥90kg/hm2的情况下, 施氮肥量145kg/hm2经济效益最高, 纯收入达到11 333元/hm2。

番茄施用蔬菜专用肥的效果研究 篇5

关键词:番茄;蔬菜专用肥;施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641.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34

番茄是人们饭桌上的常见蔬菜,其营养价值高,口感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就农业方面展开一系列的发展,种植培训,强化现场技术指导和农业新技术,注重新品种推广,具体是蔬菜方面,如番茄、茄子、辣椒、夏阳白等,经济作物方面如罗汉果、百香果等。其中,就番茄施用蔬菜专用肥的实际效果予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品种南蔬288。

1.2 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设立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试验的土壤为红菜园土,对菜园土壤测定有机质27 5克/公斤,N含量为18.7克/公斤,P含量为1.9克/公斤,K含量为20.3克/公斤,其中速效N含量为125.2毫克/公斤,速效P含量为6.3毫克/公斤,速效K含量为125.7毫克/公斤,土壤的酸碱度pH值为6.0。

1.3 试验设计

在该试验中,主要涉及到3个试验处理,且处理工作具有随机性,3个处理分别为:(1)施入蔬菜专用肥,保证每亩的施入量为160公斤,且每亩要施入纯N肥16.5公斤、P2O5肥11.5公斤、K2O肥14.0公斤;(2)施人自混肥,同样施入纯N肥16.5公斤、P2O5肥11.5公斤、K2O肥14.0公斤,保证两组NPK的含量具有一致性;(3)开展惯性施肥,每亩施入纯N肥17.8公斤,P2O5肥8.8公斤,K2O肥8.9公斤。按照此方式重复操作3次,然后对小区进行随机排列与安排,小区的面积为12平方米。在试验过程中,以南蔬288为供试品种。此外,应将蔬菜专用肥与自混肥的一半用作基肥,1/4用在番茄的第一批果实生长与膨胀时,另外1/4用在果实即将成熟之时。惯性施肥应按照以往当地的基本施肥模式进行处理。4月上旬应对番茄进行移栽处理,基本上在7月中旬即可收获。在试验的过程中,应及时对番茄的生长发育情况、植株高度、产量以及番茄的口感、糖分、维生素C与硝酸盐含量等要素进行观察,做好数据的有效记录。

2 试验结果分析

经过试验探究,发现通过3次处理,番茄在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其中使用蔬菜专用肥的小区产量高,品质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1 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的有效展示,可明确地了解到相较于自混肥、惯施肥,蔬菜专用肥的使用效果更佳,且产量差距大。通过对三个小区番茄产量的对比分析,可明确了解到使用蔬菜专用肥的三个小区的平均产量为3125.6公斤/亩,自混肥的三个小区的平均产量为2360.6公斤/亩,惯施肥的三个小区的平均产量为2371.4公斤/亩。通过表内重要数据信息的呈现,专用肥比自混肥增产量为765.0公斤,专用肥比惯施肥增产量为754.2公斤,使用蔬菜专用肥的番茄产量与其他两种施肥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

2.2 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通过对表2的分析,了解到使用蔬菜专用肥能有效提升与改善番茄的果实品质。在表2的数据中,使用蔬菜专用肥处理后的番茄含酸量为0.83%,与自混肥、惯施肥相比较低。在含量糖方面,其含糖量为7.745%,在3个处理中的含糖量最高。在维C含量上,蔬菜专用肥的处理效果最佳。经过蔬菜专用肥处理番茄的硝酸盐含量为77.85μg/g,尽管其比自混肥处理硝酸盐的能力低,但其处理效果比惯施肥强,且与硝酸盐的污染标准还有很大的差异。

2.3 对番茄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过对表3的分析,使用蔬菜专用肥的番茄,其肥料投入量相对较多,但是其利润也高,经济效益高,亩收入达到2010.06元/亩,而其他两种施肥方式,自混肥和惯施肥的亩利润分别为1398 33元/亩和1326.92元/亩。通过对表格中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使用蔬菜专用肥后,番茄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更高,在经济产值方面具有突出性的优势,其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与自混肥、惯施肥在经济效益产值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值得在现代番茄种植中应用。

3 结语

提高农药施用效果的方法 篇6

一、选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1. 增加病虫对农药雾粒的接受机会

农药雾粒好比一颗颗子弹, 病虫好比靶子。如果用100颗子弹去打100个病虫, 结果是约37%的病虫中1弹, 26%的病虫中2弹以上 (过量受药) , 还有37%的病虫根本就不中弹, 这显然达不到防治的目的。这种情况下, 即使加大药液的浓度, 也因有40%左右的病虫接触不到农药而降低防治效果。要提高防效, 只有尽可能地增加子弹数量, 也就是增加农药雾粒的数量。当理论接受机会达到8∶1 (用800颗子弹打100个靶子) 时, 几乎100%的靶子都能中2弹以上。因此, 施用农药可行的原理是人为地造就高的接受机会, 让病虫在接受机会的保证下被动地接受农药, 从而达到致死剂量。增加农药雾粒数的方法:一是通过增大药液的喷施量来增加雾粒数, 所以在没有改换喷雾方式之前, 一块地喷4桶药液比3桶效果好, 喷更多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但这种方法不能无限增加雾粒数, 达到一定的药量时便很难增加了。二是可通过细化大的雾滴来增加雾粒数。一个大雾滴, 当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 雾粒数就会增加8位。即相同的药量, 雾滴越小, 雾粒数就越多, 病虫接受农药的机会也越高。烟剂的效果好, 就是因为烟粒 (直径5微米) 非常细小。而目前广泛的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是非常粗大的。

2. 增大农药覆盖面积

让农药形成的药膜尽可能覆盖作物整个表面, 是农药施用技术的核心目标。雾粒越细, 覆盖面积越大。

3. 增大农药雾粒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

细小的雾粒横向飘移能力强, 进而能绕开遮蔽物与病虫接触。需要防治的病虫常常隐藏在叶背、缝隙、心叶、叶脉间, 植物叶表的毛、刺等微细结构也能为病虫提供遮蔽, 想真正地把药液喷洒到害虫身上, 则必然要使喷雾器产生雾粒, 而不能是雾滴。

4. 增大作物持药量

大的雾滴下降速度快, 当接触到植株叶面时会像乒乓球一样发生弹跳, 跳过叶片落到地面, 只有小的雾粒能在叶面平稳着落, 从而加大植株冠层的持药量。大的雾滴在叶面上不能稳定附着, 一有风吹草动就又落到地面, 小的雾粒才能平稳地附着于叶面, 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 也只有小的雾粒才能够使叶片背面多着药。资料显示, 施用的农药真正作用到防治病虫上的只有百万分之几, 能被作物株冠层截留、发挥潜在效果的不足1%, 而99%以上的农药进入土壤, 成为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5. 尽可能长地保持药膜浸润时间

农药喷施到叶面上, 在药物展着剂的作用下将含药水膜进一步展开需要时间。内吸、内渗性农药也需要时间。所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药膜不干, 是取得良好防效的必要条件。

6. 病虫对农药粒径的选择性

植株和病虫表面的毛、刺、突等微细结构, 是粘着农药雾粒的主要部位。这些毛、刺、突等极其微小, 只能稳定黏着住农药的雾粒, 而不能粘着喷出的农药雾滴。所以手动喷雾器不如机动喷雾器效果好;越低容量喷雾又不及油、烟 (气) 雾剂效果好。就是说施药方式分散性能越好, 产生的雾粒越多也越细, 效果也就越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除草剂特别是喷雾施用除草剂, 雾粒越细, 越可能增加作物中毒的几率, 所以除草剂的喷雾雾粒不能过细。

二、选择合适的喷雾器具

1. 手动喷雾器

手动工农16型喷雾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持有量最大、使用最多的施药设备, 药箱的安全容积为16升。喷雾时, 经加压的水流在喷头的蜗室中切向旋转, 冲出喷孔, 形成水膜并碎裂成雾粒。工作时水的压力越大, 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就越细, 所以喷药时要打足压力。喷片上喷孔的大小对水膜的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喷孔越小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也越细, 防治效果也就越好。受机械构造的限制, 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较粗大, 绝大部分雾粒不能被作物或防治对象捕获而落到地面, 防治效果相对要差。在实际使用时, 大多数农民都错误地选用大孔径喷片, 因为大孔径喷片喷雾时出水量大、射程远, 喷射到作物上时“哗哗”有声, 很快就能达到滴哒嘀哒的效果, 认为这样就打好、打透了。有的嫌喷孔过小, 用铁钉将喷孔钻大, 还有的喷雾器使用多少年, 喷片一直没更换过。目前使用的黄铜质喷片磨损很快, 出现扩大、失圆、拉毛, 药效降低非常严重, 因此在累计使用时间超过24小时后, 就应主动更换。喷孔孔径越小越好, 喷孔越圆整越好, 最好使用0.7毫米孔径的不锈钢喷片。

2. 机动弥雾喷雾

动力为5.9千瓦 (8马力) 的汽油机, 药箱有效容积16升。风机产生强大气流输送到出风口, 药液在喉管部被气流分散成雾滴并被高压气流吹胀后破裂成雾粒, 直径60~170微米, 每亩喷1.5~2箱药液, 绝大部分雾粒能被作物的防治对象捕获, 所以防治效果高于手动喷雾器。因为雾粒很细, 药物沉降到叶面上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喷药后叶片不会马上湿润。喷雾时需计算好步幅和行进速度, 超低容量喷雾也如此。这种喷雾方法因用水少, 送风距离远, 喷幅宽, 工效很高。

3. 超低容量喷雾

动力为电池, 药瓶容积为1.6升。药液滴到转速为每分钟6000~7000转的齿盘上, 被离心力拉成极薄的药膜, 从齿盘甩出成极细的液丝, 直径为15~75微米的占80%。这种喷药方法会使雾粒更细, 沉降到叶面上需更长时间, 约为5分钟。在大田使用时会因风速过大而飘移产生沉积不均匀, 高温时也会因雾粒过于细小在下落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太快而变为尘埃逸失, 但在温室、大棚或者常温、风速不大的大田使用效果好, 喷施的药物几乎全部被作物和防治对象捕获, 而地面上很少。喷雾时应尽量压低喷雾的高度, 每亩喷雾量4~5瓶。

4. 油 (水) 气雾机及烟剂

提高农药施用效果的方法 篇7

一、选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1. 增加病虫对农药雾粒的接受机会

农药雾粒好比一颗颗子弹, 病虫好比靶子。如果用100颗子弹去打100个病虫, 结果是约有37%的病虫中1弹, 26%的病虫中2弹以上 (过量用药) , 还有37%的病虫根本就不中弹, 这显然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 即使加大药液的浓度, 也因有40%左右的病虫接触不到农药而降低防治效果。要提高防治效果, 只有尽可能的增加子弹数量, 也就是增加农药雾粒的数量。当理论接受机会达到8:1 (用800颗子弹打100个靶子) 时, 几乎100%的靶子都能中两弹以上。因此, 施用农药可行的原理是人为的造就高的接受机会, 让病虫在接受机会的保证下被动的接受农药, 从而达到致死剂量。增加农药雾粒数的方法:一是通过增大药液的喷施量来增加雾粒数, 在没有改换喷雾方式之前, 一块地喷4桶药比3桶效果好, 喷更多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但这种立法不能无限增加雾粒数, 达到一定的药量时便很难增加了;二是通过细化大的雾粒来增加雾粒数。一个大雾滴, 当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时, 雾粒数就会增加8倍。即相同的药量, 雾滴越小, 雾粒数越多, 病虫接受农药的机会越高。烟剂的效果好, 就是因为烟粒 (直径5微米) 非常细小。而目前广泛的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非常粗大。

2. 增大农药覆盖面积

让农药形成的药膜尽可能覆盖作物整个表面, 是农药施用技术的核心目标。雾粒越细, 覆盖面积越大。

3. 增大农药雾粒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

细小的雾粒横向飘移能力强, 进而能绕开遮蔽物与病虫接触。需要防治的病虫常常隐藏在叶背, 缝隙, 心叶, 叶脉间, 植物叶表的毛, 刺等微细结构也能为病虫提供遮蔽, 想真正地把药液喷洒到害虫身上, 则必然要使喷雾器产生雾粒, 而不能是雾滴。

4. 增大作物持药量

大的雾滴下降速度快, 当接触到植株叶面时会像乒乓球一样发生弹跳, 跳过叶片落到地面, 只有小的雾粒能在叶面平衡着落, 从而加大植株冠层的持药量。大的雾滴在叶面上不能稳定附着, 一有风吹草动又落到地面, 小的雾粒才能平稳地附着于叶面, 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 也只有小的雾粒才能使叶片背面多着药。资料显示, 施用的农药真正作用到防治病虫上的只有百万分之几, 能被作物株冠层截留、发挥潜在效果的不足1%, 而99%以上的农药进入土壤, 成为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

5. 尽可能长地保持药膜浸润时间

农药喷施到叶面上, 在药物展着剂的作用下将含药水膜进一步展开需要时间。内吸、内渗性农药也需要时间。所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药膜不干, 是取得良好防效的必要条件。

6. 病虫对农药粒径的选择性

植株和病虫表面的毛、刺、突等微细结构, 是粘着农药雾粒的主要部位。这些毛、刺、突等极其微小, 只能稳定黏着住农药的雾粒, 而不能粘着喷出的农药走街串巷滴。所以手动喷雾器不如机动喷雾又不及油、烟 (气) 雾剂效果好, 就是说施药方式分散性能越好, 产生的雾粒越多也越细, 效果也就越好。值得注意的是, 除草剂的喷雾雾粒不能过细。

二、选择合适的喷雾器具

1. 手动喷雾器

手动工农16型喷雾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持有量最大、使用最多的药设备, 药箱的安全容积为16升。喷雾时, 经加压的水流在喷头的蜗室中切向旋转, 冲出喷孔, 形成水膜并碎裂成雾粒。工作时水的压力越大, 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就越细, 所以喷药时要打足压力。喷片上喷孔的大小对水膜的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喷孔越小形成的水膜越薄, 雾粒也越细, 防治效果也就越好。受机械构造的限制, 手动喷雾器产生的雾粒较粗大, 绝大部分雾粒不能被作物或防治对象捕获而落到地面, 防治效果相对差。在实际使用时, 大多数农民都错误地选用大孔径喷片, 因为大孔径喷片喷雾进出水量大、射程远, 喷到作物上时“哗哗”有声, 很快就能达到滴哒嘀达的效果, 认为这样就打好、打透了。有的嫌喷孔过小, 用铁钉将喷孔钻大, 还有的喷雾器使用多少年, 喷片一直没更换过。出现扩大、失圆、拉毛, 药效降低非常严重, 因此在累计使用时间超过24小时后, 就应主动更换, 最好使用0.7毫米孔径的不锈钢喷片。

2. 机动弥雾喷雾

动力为5.9千瓦 (8马力) 的汽油机, 药箱有效容积16升。风机产生强大气流输送到出风口, 药液在喉管部被气流分散成雾滴并被高压气流吹胀后破裂成雾粒, 直径60~170微米, 每亩喷1.5~2箱药液, 绝大部分雾粒能被作物的防治对象捕获, 所以防治效果高于手动喷雾器。因为雾粒很细, 药物沉降到叶面上需要一定时间, 所以喷药后叶片不会马上湿润。喷雾时需计算好步幅和行进速度, 超低容量喷雾也如此。这种喷雾方法因用水少, 送风距离远, 喷幅宽, 工效高。

3. 超低容量喷雾

动力为电池, 药瓶容积为1.6升。药液滴到转速为每分钟6000~7000转的齿盘上, 被告离心力拉成极薄的药膜, 从齿盘甩出成极细的液丝, 直径为15~75微米的占80%。这种喷药方法会使雾粒更细, 沉降到叶面上需更长时间, 约为5分钟。在大田使用时会因风速过大而飘移产生沉积不均匀, 高温时也会因雾粒过于细小在下落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太快而变为尘埃逸失, 但在温室、大棚或者常温、风速不大的大田使用效果好, 喷施的药物几乎全部被作物和防治对象捕获, 而地面上很少。喷雾时应尽量压低喷雾的高度, 每亩喷雾量4~5瓶。

4. 油 (水) 气雾机及烟剂

萝卜施用微量元素效果试验 篇8

关键词:微量元素,萝卜,施用效果

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 发芽适温为20~25℃, 生长适宜温度昼18~23℃、夜13~18℃, 温度过高、过低均对其生长不利。萝卜根系发达, 深翻土地对促进根系旺盛生长和肉质根肥大有重要作用。萝卜一般对生存环境要求: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 pH值5~8, 土壤最大持水量要求60%~80%, 若生长前期水分过多, 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会影响肉质根膨大;若生长后期水分不足, 则肉质根不能充分膨大, 致使产量降低。过于粘重的土壤或未施用腐熟有机肥, 都会妨碍肉质根的正常生长, 产生畸形根。为了提高萝卜产量和商品性能, 探讨微量元素在萝卜生长上的应用及增产效果, 特进行了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东下河村 (宛南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 , 土质为黄粘土, 地力一般, 土地平坦, 前茬小麦, 有水浇条件。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药剂、微肥均为市售, 萝卜品种为罐萝卜 (主栽品种)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 分别为:喷0.2%硼砂溶液 (A) , 喷0.15%硫酸锌溶液 (B) , 喷0.05%钼酸铵溶液 (C) , 喷0.15%硫酸锰溶液 (D) , 喷0.15%硫酸铜溶液 (E) , 喷清水作对照 (CK) 。3次重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7.0m2 (8.5m×2.0m) 。每小区种4行萝卜, 设有保护行。小区田间安排如图1所示。

1.4 试验过程

试验田实行专人负责, 进行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施尿素353kg/hm2、过磷酸钙412kg/hm2、硫酸钾176kg/hm2。整地前均匀撒于地表, 结合耕地翻入犁底。7月18日播种, 每小区种4行, 行距40cm。播后进行小水喷灌造墒, 以利于出苗均匀、整齐。7月30日进行去病弱、留健壮苗的人工间定苗, 株距33cm。微肥第1次8月11日下午喷施;第2次9月7日下午喷施。为了保证试验准确, 在喷某一元素时, 将相邻小区用薄膜覆盖。11月10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萝卜性状

在萝卜整个生育过程中, 喷硼的叶色嫩绿, 富有光泽;喷锌萝卜的色泽浓绿;喷锰和钼萝卜外观上和对照差异不大。

2.2 产量表现

如表1所示, 喷施不同微量元素产量表现依次为喷铜76 470.6kg/hm2, 喷硼72 941.2kg/hm2, 喷锌65 882.4kg/hm2, 喷锰57 058.8 kg/hm2, 喷钼55 882.4kg/hm2, 清水对照54 117.6kg/hm2。以喷铜和喷硼增产最显著, 喷锌的次之, 喷钼和锰增产不明显。分析认为, 喷铜的萝卜有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 整个生育期间生长旺盛, 叶上没有病斑, 蚜虫和菜青虫也发生较轻, 提高了萝卜的抗逆性。在萝卜整个生长过程中, 特别是膨大期需硼较多, 该地土壤有效硼0.22mg/kg, 而萝卜体含硼64.00 mg/kg, 所以喷硼效果非常明显。

3 结论

(1) 提高商品性。各种微量元素在作物上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且不同作物的敏感元素不相同。萝卜施用微量元素后, 其品质都较对照有所改善, 表现为表皮光滑, 个体外观较好, 商品性提高。

(2) 增产效果明显, 喷铜增产40%以上;其次为硼, 增产34%以上;喷锌增产21.7%。由此可见, 铜、硼、锌3种微量元素可在萝卜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人.蔬菜怎样施微肥[J].中国土特产, 1999 (3) :17-18.

[2]董梅, 艾民, 寇永春, 等.农作物缺少微量元素的着状及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 2008 (1) :44.

[3]刘懿, 窦羿.不同质量浓度锌对萝卜芽苗率生长及锌含量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08 (29) :663.

[4]葛彩霞, 朱新民, 周进才.喷施微量元素对不同类型蔬菜硝酸盐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8) :171-172.

玉米施用不同控释肥效果研究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 前茬作物为玉米, 土壤肥力中等, 排灌畅通。供试肥料:荣和大三元控释肥 (宁夏荣和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艳阳天、日本住商、重过磷酸钙、硫酸钾、尿素 (灵武金灵州种业公司提供) 。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1:施43%大三元控释肥 (36-4-3) 1 320 kg/hm2;处理2:施40%大三元控释肥 (33-4-3) 1 320 kg/hm2;处理3:施50%艳阳天 (28-12-10) 1 050kg/hm2;处理4:施46%日本住商 (24-12-10) 1 050 kg/hm2;CK:常规施肥处理。种植方式采用单种玉米, 播种密度为9.75万株/hm2, 各控释肥施肥量分别按照各肥料在生产中的实际用量一次性施入, 常规处理施肥量按照40%大三元控释肥 (33-4-3) 设计, 氮肥的50%和全部磷、钾肥均基施, 其余氮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2次施入, 分别占总量的33%与17%。各处理在玉米播种时带种肥磷酸二铵150 kg/hm2;出苗后用机械将控释肥施于玉米两侧, 距离8~10 cm, 深5~10 cm。采用大区对比试验, 不设重复, 各处理随机排列[3,4], 小区面积为204.8 m2。试验于4月10日施基肥, 4月11日进行机械播种, 常规处理追肥第1次在6月5日, 第2次追肥在7月8日, 9月20日收获。其他田间管理及栽培措施按玉米栽培技术进行[5,6,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玉米田间表现

通过对各处理在田间生长期间的长势观察看, 各处理均未表现出缺肥症状, 长势均匀整齐。

2.2 不同处理玉米产量表现

根据各处理的产量结果 (表1) , 以处理1的产量最高, 为18 481.5 kg/hm2, 比CK的15 160.5 kg/hm2增产3 321.0 kg/hm2, 增幅达21.91%, 其次为处理2, 产量为18 243.0 kg/hm2, 比CK增产3 082.5 kg/hm2, 增幅达20.33%。同时还可以看出, 产量较高的2个处理 (处理1、处理2) 均为大三元控释肥料, 说明大三元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上表现效果较好。

2.3 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构成因素表现

通过对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比较表明 (表1) , 处理1与处理2的产量构成因素表现较为突出, 其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十分接近, 分别为650.7、645.8粒和36.2、36.1 g。其处理2穗粒数分别比处理3、4、CK高15.1、13.8、31.6粒。处理1百粒重分别比处理3、4、CK高0.7、0.5、1.6 g。而产量最低的CK则是穗粒数和百粒重均为各处理最低, 分别为614.2粒和34.6 g。说明施用控释肥后, 能明显促进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的提高, 易获得高产量。

2.4 不同处理玉米效益分析

通过对肥料投入与产出的分析看出, 施用控释肥后, 增收效果都较为明显, 效益最高的为处理1达6 623.4元/hm2。虽然由于控释肥肥料成本较高, 比CK肥料成本高出2 847元/hm2, 近1倍, 但由于产量增加较多, 效益仍然较为可观 (表2)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控释肥料后, 均能明显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 从而提高产量,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大三元控释肥虽然成本较高, 但产量和效益也较好, 若成本再降低一些, 其推广前景非常可观。

注:玉米价格按2.4元/kg。大三元控释肥、艳阳天、日本住商肥料均为4.6元/kg, 尿素2.4元/kg, 氯化钾4.0元/kg, 磷酸二铵3.6元/kg, 普钙0.75元/kg计。

摘要:玉米施用不同控释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各施肥处理玉米均未表现出缺肥的症状, 长势均匀整齐;施用控释肥料后, 能明显改善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 从而提高产量,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玉米,控释肥,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景秀, 郇志荣, 汪耳琪, 等.不同缓控释肥对玉米器官生长·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18) :5790-5791.

[2]姜雯, 张倩, 张洪生.不同种植密度下缓/控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氮利用和籽粒产量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27) :111-115.

[3]王西芝, 张娟, 李洪梅, 等.不同控释肥种类和施用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 2016 (7) :63-66.

[4]马合军, 张海燕, 赵晖.金正大控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 2013 (9) :55.

[5]黄梅燕, 赵干贤, 李勋, 等.玉米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筛选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14) :63-66.

[6]王友平, 李宗新, 张书良, 等.不同类型玉米控释肥的应用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 (10) :83-87.

精制有机肥在芥蓝上施用效果试验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①供试材料。供试肥料为宝鸡市渭滨区源远生物有机肥厂提供的哗农牌精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氮(N)、磷(P2O5)、钾(K2O)总含量≥4%;供试蔬菜为芥蓝。

②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不施肥;处理2,底肥亩施50千克45%三元复合肥,追肥亩施30千克尿素;处理3,底肥亩施50千克45%三元复合肥+200千克哗农牌精制有机肥,追肥亩施30千克尿素。田间小区采用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30米2。

③试验实施情况。本试验在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张家崖村大明公司承包田中进行,试验地位于千河川地,地块平整,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土壤为潮土,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2.3克/千克,全氮0.71克/千克,速效磷26.8毫克/千克,速效钾165毫克/千克。2月1日移栽,移栽前将底肥全部施入,移栽后10天左右施追肥;3月11日收获,收获时按小区分别计产。

2. 结果分析

①对芥蓝植株性状的影响。根据田间观察,施用精制有机肥的芥蓝较对照区植株根系发达,次生根明显偏多,植株健壮,叶片深绿。

②对芥蓝产量的影响。经对芥蓝进行分区计产,处理3产量最高,平均亩产量为1916.7千克,较处理2平均亩增产143.4千克,增产率8.1%;较处理1平均亩增产293.4千克,增产率18.1%(见表1)。经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处理间F值=39.517>F0.01=10.925,表明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过对各处理间进行差异性检验,处理3与处理2、处理1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芥蓝施用精制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高唐县花生施用钾肥效果试验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土壤条件

试验安排在高唐县姜店乡、赵寨子乡的大田中进行, 该地地势平坦, 土壤类型为潮土类, 其中氮、磷含量中等, 速效钾含量见表1, 土壤pH值8.0。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为高唐县当地肥料市场购买的国产氯化钾;供试作物为花生, 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供试土壤为试验点0~20cm耕层土壤。

1.3 测定方法

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用0.5mol/L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钾肥处理, 分别为:0kg/hm2、52.5kg/hm2、75.0kg/hm2、97.5kg/hm2、120.0kg/hm2、142.5kg/hm2、165.0kg/hm2、202.5kg/hm2, 各处理均施纯N 67.5kg/hm2、P2O567.5kg/hm2。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3.3~20.0m2。

1.5 试验方法

起垄双行种植, 将氮、磷、钾化肥混合, 起垄时包垄于垄内。垄距90cm, 垄上花生小行距28cm, 墩距18.5cm, 栽植12万墩/hm2。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 在施P2O567.5kg/hm2、纯N 67.5kg/hm2的基础上, 施K2O 52.5~202.5kg/hm2的范围内, 以施K2O 120kg/hm2产量最高, 其次是施K2O 97.5kg/hm2、142.5kg/hm2、165.0kg/hm2、75.0kg/hm2, 初步认为, 春花生在中等肥力条件下, 以施K2O 97.5~142.5kg/hm2为宜。

3 小结

根据试验结果, 在高唐县中等土壤肥力条件和单产3 000~5 250kg/hm2的水平下, 钾肥推荐使用量为97.5~142.5kg/hm2。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土壤养分化验分析结果、产量水平要求、气候条件以及氮肥、磷肥的施用适当调整钾肥的施用数量和比例。

参考文献

[1]梁茂东.花生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07 (6) :67-68.

[2]周录英, 李向东, 汤笑, 等.氮、磷、钾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468-2474.

[3]张文君, 刘兆辉, 江丽华, 等.钾肥对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18) :60-61.

[4]石乔龙.腾树川, 杨顺礼, 等.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黔花生二号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 2009 (1) :54-55.

[5]李伟锋, 齐健, 张保亮, 等.花生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J].作物杂志, 2004 (5) :22-23.

上一篇:非语言性“语言”下一篇:英语四级快速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