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技术

2024-06-23

IC卡技术(共10篇)

IC卡技术 篇1

金融IC卡可以得到和公交卡一样的便利, 同时融和银行卡功能, 无须用户押金, 是实现金融IC卡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突破口。

1 金融IC卡的特点

相比磁条卡, 金融IC卡是采用集成电路技术, 遵循国家金融行业标准, 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和现金存取等功能的金融支付工具。其采用两种支付模式: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支付。对于接触支付模式, 是以终端探头接触芯片读取信息, 实现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对于非接触支付模式, 只需将金融IC卡接近非接触受理终端, 即可实现自动扣款。

金融IC卡作为银行卡产业发展趋势, 优势明显。一是存储量大。金融IC卡容量是磁条卡容量的数十倍, 部分高端芯片甚至是其数百倍;二是安全可靠。金融IC卡芯片具有计算和处理等功能, 制作复杂, 加密后难以破解;三是交易快捷。金融IC卡的非接触支付速度少于480毫秒/笔交易, 达到了挥卡即付, 支付迅速;四是应用领域广泛。金融IC卡既可实现普通金融功能, 也便于在公交、泊车、快餐、高速等小额快速通过领域应用。

2 金融IC卡公交应用技术模式

为保证存量公交卡的正常使用, 建议金融IC卡公交应用技术模式如下:公交车布放非接受理终端, 通过无线模块和公交前置系统进行无线通讯, 并存储校对相关数据。日终, 公交前置平台将自动判断刷卡数据来源, 如果是公交公司发行的卡片数据, 将由公交公司自行清算, 如果是金融IC卡数据, 将按照脱机交易文件接口规范进行打包, 发送到银联系统进行清算。银联清算后, 将资金汇入公交公司收单行账户, 公交工作做入帐处理。如图1所示。

该技术模式优势如下。一是投入量少, 更改较小。只需在终端加载金融IC卡应用模块, 前置系统编写判断语句即可, 无需大规模改动系统基本结构;二是密文存储,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金融IC卡数据从卡片到清算, 所有在途数据均为密文信息, 由于采用了非对称的密钥加密体系, 数据难以被破解;三是人工干预少, 实现了高水平的自动化流程。从刷卡人刷卡到资金入帐, 从数据的传输到资金的清算, 从行业系统到金融系统均由各信息化结构自行完成, 极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人工干预;四是持卡人无需了解过多技术细节, 刷卡透明。对持卡人而言, 公交车只有一台受理机具, 不需要知道过多的专业知识, 只需刷卡即可乘车。

3 金融IC卡公交应用遇到的困难

在金融IC卡公交应用建设中, 存在着实际困难。一是宣传不足, 导致持卡人误解金融IC卡。社会公众还缺乏对金融IC卡知识的了解, 存在“专卡专用”意识, 部分银行对于网点工作人员的电子现金业务知识培训不足;二是电子现金使用场景少, 金融IC卡受理环境有待完善。带有非接功能的消费终端目前还布放较少, 金融IC卡电子现金业务广泛使用和消费环境尚未健全;三是极个别金融IC卡刷卡失败, 质量有待提高。由于金融IC卡是新鲜事物, 相对磁条卡发展时间有限, 部分银行的卡片质量存在问题, 给金融IC卡刷卡乘车系统建设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四是电子现金账户不能挂失。金融IC卡电子现金账户上限1千元, 不挂失、不记名, 一旦金融IC卡丢失, 将造成金融IC卡电子现金内的资金损失, 造成了持卡人用卡积极性严重受挫。在行业多应用中, 如果行业卡具有挂失功能, 消费者更愿意使用行业IC卡实现小额支付;五是行业壁垒有待突破。公交行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利益, 金融IC卡的出现, 将对目前体制下的行业利益造成强烈冲击。行业合作的技术融合、成本费用、流程再造、运作模式、组织协调、收益重分配都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4 金融IC卡公交应用建议

4.1 围绕金融IC卡公交应用, 建设以各参与方为主体的联动平台

公交应用更多需要政府推动, 建议形成以“政府主导、银联配合、银行参与、行业推动”的沟通协调平台, 以利益激励, 调动各方。对于公交这一民生行业, 政府工作将有力推动金融IC卡行业应用, 突破利益瓶颈, 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随着金融IC卡的发展, 各参与方将改变角色, 逐步建立以银行为核心的多元化运作平台, 形成“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模式, 鼓励在新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实现互利共赢。

4.2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形成新的电子现金管理机制

按照“谁先投入、谁先得益”的策略, 保护先期投入者利益。政府机构可以从补贴政策、价格倾斜入手, 推动金融IC卡公交多应用, 尽快完善公交应用专项基金、分润政策、价格制定等配套政策, 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将电子现金与保险制度相挂钩, 持卡人可选择性对电子现金余额投保, 逐年缴纳保险金, 一旦电子现金丢失, 由保险公司支付赔付金。逐步实现电子现金T+0结算, 实现自动逐笔交易清算, 达到资金实时到账。加强检测机构对金融IC卡, 尤其是电子现金的质量把关, 保障卡片质量。

4.3 加强培训和宣传, 实现金融IC卡软环境升级

督促商业银行等收单机构做好收银员培训及行内人员尤其是柜面一线人员的培训;加强各金融机构内部培训, 使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熟悉金融IC卡政策;加强媒体宣传, 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 多角度开展金融IC卡公交应用宣介工作;积极收集、分析、反馈舆情信息, 尤其对于暴露出的问题, 应当及时处理和解决, 打消社会上的顾虑。

摘要:金融IC卡的出现, 打破了原有的银行卡产业链平衡。金融IC卡应用于公交系统, 是金融IC卡实现行业多应用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实际应用情况, 探析“通用终端, 分工清算”模式, 并系统分析了该模式的技术特点, 推广难点和发展建议, 以求更好促进金融IC卡行业多应用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IC卡,公交应用,技术模式

IC卡技术 篇2

《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精神,落实交通运输部368号文件《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的普及和互联互通,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交通的新期待、新要求,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交通运输部决定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 “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和运营工作,为确保“一卡通”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的制订工作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牵头组织。

二、目的及意义

本规范的制订在于满足城市公共交通IC卡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等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需求,并具备向其它小额支付领域的扩展能力,形成统一的指导性规范,保障联网通用。

本规范的制订为完善城市公共交通IC卡支付体系建设,推广普

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跨市域、跨省域互联互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符合当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三、主要内容

本规范包括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从系统组成、系统功能、性能指标、业务流程、检测标准五个方面总体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IC卡系统要求。

第2部分《公共交通IC卡技术要求》:定义了卡片技术要求及卡片应用技术要求,明确了公共电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停车场、城际客运、城际铁路、轮渡等应用场景,支持包括圈存、标准扣费、分时分段扣费、脱机预授权、单次扣款优惠等交易。附录A定义了卡片支持的专用指令;附录B定义扩展应用文件短文件标识符,定义了卡片为支持不同应用场景实现分时分段计价、脱机预授权、押金抵扣、换乘优惠等功能而分配的专用信息文件短文件标识符;附录C定义了卡片需要支持的卡片和发卡机构数据元;附录D应用数据和文件,定义了交通一卡通应用个人化数据模板;附录E交易应用举例,以本规范在特定应用环境中的应用为范例,描述了实际实现模式;附录F支持的密文版本,描述了应用密文计算的密文版本信息;附录G定义了本规范支持的密码算法;附录H是行业应用开通指南,定义了行业应用管理和开通流程以及开通行业应用的途径建议。

第3部分《公共交通IC卡读写终端技术要求》:定义了终端技术要求及终端应用技术要求,以及终端所支持的交易类型和交易流程,定义了标准单次扣费、分时分段扣费、脱机预授权、单次扣款优惠等功能的实现。分时、分段扣费主要满足停车、地铁、高速收费等行业分时、分段计费的支付需求,此外支持押金抵扣功能。脱机预授权模式主要满足高铁等部分行业需要预先冻结费用,防止持卡人漏刷卡的情况发生。单次扣款优惠主要应用于公交换乘、学生卡、老人卡优惠场景。附录A定义了终端需要支持的终端和受理机构数据元;附录B扩展应用SAM交易指令,定义了扩展应用交易过程中涉及与SAM卡交互的SAM卡相关指令集。

第4部分《业务规则规范》:定义了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协议收单机构、特种卡片发行机构等入网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申请方式及资格变更等规则。同时对业务处理、资金清算、差错争议进行了相应规范——包括交易要求、系统要求、卡片及终端的形态要求、风险管理及客户服务要求、资金清算流程及划拨方式、差错处理的流程及争议解决办法等。

第5部分《信息技术接口规范》:定义了城市公共交通IC卡系统内部及与其它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接口、交易流程说明及通讯协议,定义了报文结构、报文头、报文域、清算文件等相应格式及说明,约定了文件存取的方式及要求。

第6部分《通讯报文接口规范》:定义了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IC卡与终端机具之间非接触通讯的报文接口,针对卡片的物理特性、终

端机具的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防冲突、传输协议、数据元和命令集等做了基本要求。

第7部分《安全规范》:定义了城市交通一卡通安全功能方面的要求以及为实现这些安全功能所涉及的安全机制和获准使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城市公共交通IC卡脱机数据认证方法,城市公共交通IC卡和发卡机构之间的联机认证方法及通讯安全,扩展应用行业信息文件安全保护机制,相关的对称及非对称密钥的管理和安全机制,以及认可的算法等。

第8部分《检测规范》从城市公共交通IC卡卡片、终端和系统检测的角度定义了合规检测的要求,包括卡片内部处理细节、卡片使用数据元、卡片支持指令集、终端内部处理细节等。

四、编制原则

1、先进性:本规范既考虑到目前城市公共交通IC卡行业的实际需要和技术水平,亦兼顾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跨应用、跨行业拓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兼容性:本规范参考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企业标准,分析比较了各标准的异同,在充分兼顾现有城市公共交通IC卡行业特色应用需求,保障行业应用扩展和自主性的同时,借鉴金融标准实现兼容。

3、安全性:有效防范城市公共交通IC卡在行业应用领域的支付风险, 为持卡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支付服务。

五、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应用相关的卡片、终端机具及后台系统的设计、发行、受理、研发、制造、集成和维护等方面。

六、编制过程

2009年启动第一版规范(征求意见稿)调研、编制工作。2012年11月全面启动技术规范编制项目,成立项目小组,分配相关任务。

2013年1月—2月完成项目前期调研,收集相关IC卡应用实施情况。

2013年3月—7月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方式进行规范的编制,形成初稿。

2013年8月—9月,向相关部门、单位就技术规范初稿进行意见征求。

七、其它需说明的内容

1、本规范与国际、国内同类规范相比较,无不符合或矛盾。

2、本规范对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考虑,符合我国国情。

3、本标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法律、法规。

IC卡电影票(外三则) 篇3

用我发明的IC卡电影票,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了:当缴纳电影费用后,卡上的显示屏会出现电影放映的日期、时间和座位号。由于每个座位的扶手上都装有一个电脑识别装置,当在扶手上插入符合要求的电影票卡时,椅子才会自动展开;而且人离开座位时,椅子又会自动收起。

不错吧!这种IC卡电影票还可以反复使用,避免了纸张的浪费。

便于开启瓶子

曾智凡

我发现从超市买回的桔片爽、老干妈、米酒等瓶子特别难开,就连成人看着那光滑的金属瓶盖和玻璃瓶身有时候也是无可奈何。

于是,我想到了在瓶盖外侧面和瓶身下部外壁上设计一些凸起的软橡胶颗粒(见右图)。这些颗粒能有效地增大开瓶时的摩擦力,让人们再也不用为开不了这类瓶子而犯愁了。

照明叉衣杆

冯荣辉

叉衣杆主要是用于方便在高处铁丝上挂、取衣物,但在黑夜没有照明的情况下,由于无法看清需挂或所挂部位,就无法使用叉衣杆来挂、取衣物了。

因此,我发明了一种具有照明装置的叉衣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了,具体的方案如下(见右图):

叉衣杆为内空结构,手持部位的内部有两节五号电池,外部有一开关;在叉头内部有一照明小电珠,小电珠的顶端与叉头圆弧的孔平齐;小电珠是通过导线与电池实现连接的。使用时,打开开关即可照明挂、取衣物了。

带灯吊扇

危填亿

目前吊扇一般安装于顶灯(白炽灯或日光灯)的下方,晚上吊扇工作时,让人感觉照明的顶灯一闪一闪的,很不舒服,长期这样还会对人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原理与应用 篇4

一、非接触IC卡概念及工作原理

非接触IC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卡(应答器)和读卡机(阅读器)。一台典型的读卡机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应答器通信的耦合元件。此外,许多读卡机还设有附加的接口(RS-232,RS-485等),以便将所获得的数据进一步传输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控制装置等)。

卡是射频识别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通常,卡由耦合元件以及微电子芯片组成。在读卡机的响应范围之外,卡处于无源状态。通常,卡没有自己的供电电源(电池)。只有在读卡机的响应范围之内,卡才是有源的。卡工作所需的能量,如同时钟脉冲和数据一样,是通过耦合单元(非接触的)传输给卡。当读卡机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卡机天线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信号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的天线接收后,与其本身的LC振荡电路产生谐振,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另一部分信号则是数据信号,可以控制卡的芯片完成数据读取存储等动作,并通过天线返回给读卡机。

由于非接触IC卡读卡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操作过程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简化,因此多数读卡机均采用脱机的读写卡操作方式,用户无需关心卡读写中的底层操作过程,使非接触IC卡的数据读写过程变得非常简单。

二、非接触IC卡结构

射频卡中的芯片电路由射频接口、存取控制和存储器三个模块组成。它的一般结构如下图所示:

非接触式IC卡的硬件结构是由一个天线和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组成。其中天线是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很适合于封装到符合ISO7816标准的卡片中;ASIC是由一个高速射频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EEPROM组成。如上图示。

射频接口部分以其本身的共振电路接收信号并从中产生电源和工作时钟,接口还解调从读写设备传输到非接触式IC卡的数据及从非接触式IC卡传输到读写设备的数据。控制单元用于密码校验、编程模式检查、数据加密与解密等,并控制对EEP2ROM的读写操作。为了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非接触式IC卡具有防冲突闭合机制。当有多张卡片进入读写器的操作范围,防冲突闭合电路首先从众多卡片中选择其中的一张作为下步处理的对象,而未选中的卡片则处于空闲模式以等待下一次被选中,这样可连续处理多张卡片。另外还具有动态读写特性,即当对某张卡片进行处理时,其它卡片可进入或离开射频区域。

三、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的通信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的通信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复位应答是通过非接触式IC卡的通信协议和通信波特率与读写器进行相互验证。防冲突闭合机制是为完整地读写一个卡不受其它卡的干扰而设计的。三次相互确认是在选定要处理的卡之后,读写器就确定要访问的扇区号,并对该扇区密码进行三次相互密码校验,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在三次相互确认成功之后就可以通过加密流对卡进行任何通信,如读块、写块和其它操作。

带有射频收发及相关电路的芯片与环形天线全部埋在塑料基片中,在进行读写时,读写设备向射频卡发出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与读写设备发射频率相同的LC串联谐振电路,在电磁波的激励下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这个电容与射频接口模块相接,将此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射频接口模块中的一个电容内存储,当射频模块中的电容上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或3V时,此射频接口模块中的电容可以做为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从而完成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设备数据的任务。

工作系统由控制器、读写器、IC卡组成.按13.56MHz的工作频率,以半双工方式在读写器与IC卡之间双向传递数据.读写器将要发送的信号,编码后加载在频率为13.56MHz的载波信号上经天线向外发送,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的IC卡接收此脉冲信号,一方面卡内芯片中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获得电源电压、复位信号、时钟信号;同时卡内芯片中的有关电路对此信号进行调制、解码、解密,然后对命令请求、密码、权限等进行判断.若为读指令,控制逻辑电路则从存贮器中读取有关信息,经加密、编码、调制后经卡内天线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解密后送至后台计算机处理.若为修改信息的写命令,有关控制逻辑引起的内部电荷泵提升工作电压,提供擦写EEPROM时所需的高压,以便对EEPROM中的内容进行改写.若经判断其对应的密码和权限不符,则返回出错信息。

四、非接触式IC卡的应用

正是由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突出的特点及接触式IC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其在许多恶劣的环境和不适合接触式IC卡应用的条件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钱包、铁路、地铁、公交、轮渡、高速公路、一般路桥收费、食堂售饭收费、门禁系统、考勤系统、身份证等领域.特别是在地铁、公交、路桥、轮渡等收费应用中。另外还可应用在电子钱包、无票旅行系统、身份证卡、零售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等。由于具有高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极强的防伪保密性,更好的应用环境适应性,读写设备简单,操作速度快等优点,其技术和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可以相信,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开发工具的日渐成熟,非接触式IC卡必将在我国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五、结语

由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许多接触式IC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非接触式IC卡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已经成为一种与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码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的产业。具有安全性、智能性和较大存贮容量的非接触式IC卡,已在金融、交通、医疗卫生、保险、电信、国防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普遍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及其现代化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爱英主编.智能卡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唐俊杰、高秦生等编著.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

[3]于宏军、赵东艳编著.IC卡技术全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1.

[4]谢嘉奎主编.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安监局IC卡 篇5

(证书全国通用,网站查询认证,本消息长期有效,外地学员亦可报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责任重大,必须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一、申请培训、办理条件

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高中以上文化,直接从事特种作业技术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

二、证书查询

IC卡技术 篇6

1 硬件平台技术支持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UP-TECHPXA270-S为实验平台, 该平台可提供的硬件模块见表1。

其中, Zigbee模块支持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用来传输数据信息;CPU以CC2531为主控芯片, 最高主频可达624MHz, 支持大容量的用户差异性文件的存储和转移;USB主从接口模块支持智能IC卡读取功能, Zigbee通信模块支持主从节点之间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实现对智能IC卡数据的处理、存储与显示。

2 软件开发技术的可行性

软件开发移植进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采用linux2.6.9内核, 在内核的裁剪与编译、创设适合ARM体系的PXA270处理器操作等方面技术成熟。功能支持包括:驱动程序包含串口、50M网口、LCD触摸屏、智能IC卡模块、USB HOST、QT图形系统、凭条打印及多种网络应用。在界面开发方面应用TROLLTAECH公司的QT designer开发软件, 它功能强大并且是可视开发, 支持有线网络、无线传输与控制功能, 图片格式为JPG BMP, 便于界面设计, 以RS232串口与ARM通信。

3 Zigbee实现原理

Zigbee是一组基于IEEE批准通过的802.15.4数据通信标准研制开发的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技术标准, 以250Kbps的最大传输速率承载有限的数据流量。为提高系统兼容性, 在MAC层上, 主要沿用WLAN中802.11系列标准的CSMA/CA方式。在网络层面, 采用星形、网状拓扑或两者的组合。协议套件紧凑、简单, 全功能协议软件仅需要32K字节的ROM。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短时延、网络容量大、数据传输可靠等技术优势。

4 ZigBee技术支持的智能IC卡查询系统

该查询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支持接触和非接触式两种查询方式。接触式智能IC读卡系列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数据采集协议, 使用高速CRYPTOI流密码单元和一个可靠的非易失性密匙存储器, 状态和控制部分允许对器件进行配置以适应环境的影响, USB并行接口可直接连接到任何8位微处理器, 给读卡器/终端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非接触式智能IC卡本身是无源卡, 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完成读写操作。查询模块使用的硬件是射频卡RC500, 当把IC卡移到RC500感应区里时, 读写器对IC卡进行读写操作, 电源信号与智能IC卡的L/C发生谐振, 产生一个瞬间能量使卡的芯片工作, IC卡里面的数据将传送到RC500里, 结合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检测、修改、存储等, 并返回给读写器, 实现IC卡余额查询、充值、转账等功能。其性能主要参数见表2。

5 智能IC卡查询、充值、转账

1) 查询:选择IC卡查询, 把IC卡插入USB或放到指定位置通过非接触式射频感应, 得到IC卡余额界面, LCD显示余额;2) 充值:选择IC卡充值, 把IC卡插入USB或输入IC卡号, 由投币孔投入相应纸 (硬) 币, 按确定, 打印充值凭证;3) 转账:选择IC卡转账, 把IC卡插入USB或放到指定位置通过非接触式射频感应, 输入对方IC卡号和转账数额, 按确定, 打印转账凭证。

基于ZigBee技术平台开发的智能IC卡查询系统具有实用功能强大, 操作要求简易, 成本造价低廉等优势。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Bootloader的烧写, 嵌入式Linux的裁剪、编译和移植, QT图形库的配置、编译, 不断改进各种扩展功能, 赋予该嵌入式电子产品更实际、实用的开发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银涛, 童玲.基于CC2531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 (11) .

[2]唐六华, 王瑛.智能IC卡技术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 (4) .

IC卡技术 篇7

1 IC卡技术概述

IC (Integrated Circuit) 即是集成电路, 为半导体元件产品的总称, 是一种采用一定工艺, 将电路所需元件及布线互连在一起的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引出线和焊接点少等多个优点。IC卡也即是集成电路卡, 是一个嵌置有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的卡片, 在实际应用中, 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 卡内频率与读写器发射频率相同的LC串联谐振电路可在电磁波激励下产生共振, 使电容内有电荷, 电容另一端的电子泵可将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 积累至2V时, 存储电荷的电容作为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完成IC卡与读写器数据的交换。IC卡具有携带方便、可存储处理信息、存储量大等优点, 同时IC卡上存储的信息需在输入正确密码时才能读取、显示, 信息安全保密性较好, 并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 与读卡器交换数据时会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提高数据准确性, 现阶段, 在公共交通、银行、通讯、公共事业收费等多个行业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基于集成电路MAX713的12路电动车充电器系统

随着电动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如何快速补充电能也成为领域内研究的重点, MAX713是MAXIM公司生产的快速集成电路充电芯片, 可对1~16只串联电池快速充电, 本文即以该集成电路芯片为例, 探讨其在电动车充电器中的应用。

2.1 MAX713功能特性

MAX713可满足1~16节电池的充电需要, 其功率控制模式有线性模式或开关模式, 线性模式中在充电的同时可给电池负荷供电;在监测到DV/DT变为负时可种植快速充电模式, 可根据电压梯度、温度或时间截止快速充电;快速充电结束后可自动冲快速充电到涓流充电, 不充电时对蓄电池的漏电流小, 最大仅为5m A。

2.2 系统设计

2.2.1 硬件设计

在系统硬件设计中, 主要需要确定快速充电终止监测方法、快速充电速率和电流、外接直流电源电压值、和最坏条件下MOS功耗、集成电路芯片内稳压源限流电阻值和充电基准电阻阻值。根据实际需求, 快速充电电流以电池容量÷充电时间计算得出;外接直流电源电压值至少要高于电池组最高电压1V;最坏条件下MOS管功耗以外接电源最高电压与最低电池电压的差值乘以充电电流计算得出;芯片内限流电阻以外界电源最低点电压与芯片内部稳压源电压的差值除以5m A计算。

2.2.2 主电路设计

主电路采用移相宽调制控制电路, 使用美国Unitrode公司生产的移相式开关专用集成芯片, 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UC3875的零电压开关的延迟时间由延迟设定端子的R8和C7和R9, C8确定, 分别确定OUT-A与OUT-B以及OUT-C与OUT-D的死区时间。正常情况下, 开关电源应工作在额定输出功率范围之内, 避免电源工作超出正常输出状态, 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预测, 因此, 将高频电压器输出的电流经电流互感器B耦合输出, 再经D1和D2整流, C3和E1滤波及W1, R5和R6分压后, 送至UC3875的电流控制端, 与比较器同相端电压比较, 输出电压高于2.5V时, UC3875过流保护电路起作用, 电路功率输出设定为0~240W, 超出时自动断开。

2.3 工作原理

在12路电动车充电器系统中, 各路充电电压电流的监测、充放电的自动切换和显示等智能控制均由单片机实现,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2所示, 在系统工作中, 电池充电电压经A/D转换器后, 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进行充放电切换, 和按键、数字等面板的显示。

单片机的I/O口是系统设计中的重点, 在选择智能显示器驱动芯片时, 应以减少对I/O口资源的占有量为原则, 考虑技术、质量、系统日后的升级、生产成本等因素, 选择最为合适的芯片。

2.4 工作流程

在系统运行中, 消费者刷IC卡后, 系统初始化, 对12路电压、电流值进行巡查, 并分别存入相应的内存单元;按下路号键, 路号加一, 显示该路的电压值;按下电压电流切换按键时可显示该路的电流值, 消费者可选择一路有电, 进行充电。对于使用镍镉电池的电动车, 由于镍镉电池具有“记忆效应”, 在充电前, 若没有将电池内的电量放尽, 可引起电池容量降低, 因此充电前应对电池进行放电, 在本系统中, 系统对12路电压、电流值进行巡查后按下放电按键, 继电器动作切换至放电状态。各路电压比较器输出后, 继电器动作可切换回充电状态, 进行充电。IC卡读写程序部分如下:

3 IC卡自助充电消费管理系统

3.1 需求分析

从电动汽车的自动快速充电方案来看, 目前国内用于实现快速充电结算的方式主要有投币、插卡和插卡三种, 投币式充电不仅需要定期回收硬币, 增加人工成本, 同时自动充电机无人值守, 安全性较差;由于充电需要一定的时间, 用户可能不在充电机附近, 采用插卡式充电可增加不安全感;刷卡式充电只需将IC卡在感应区刷一下即可充电, 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 可为消费者提供极大的便捷。基于此, 在电动自行车自动快速充电中, 选择使用刷卡式充电。

3.2 系统结构

在IC卡自主充电消费管理系统中, 主要包括控制主机、IC卡、读写机、收费机、打印机、网卡、消费管理软件等, 其中收费机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 主要用于感应接受IC卡发送的数字信号。在使用过程中, IC卡在收费机感应区刷卡后, IC卡芯片中的基本信息可存储到收费机中, 并通过与计算机的连接, 将卡号、消费金额等信息传送到计算机汇总进行储存, 通过计算机实现对IC卡用户消费、充值等的管理。在选择硬件及设计硬件系统时, 须在保证充电机整体性能稳定的前提下, 考虑到简单性和成本。

在系统中硬件实现的关键为IC卡技术, IC卡均有发卡中心发行, 具有可充值的功能。IC卡的核心是集成电路芯片, 其关键技术有电擦除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技术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加密技术及ISO标准化技术等, EEPROM技术是IC卡技术的核心, 该技术使晶体管密度增大, 改善了性能, 增加了容量, 达到在同样面积上存储更大数据量的目的;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的识别方法, 被识别的物体本身应具有电磁波的接收和发送装置, 射频识别IC卡是一种使用电磁波和非触点来与终端通信的IC卡, 使用此卡时, 不需要把卡片插入到特定读写器插槽之中, 只需要将卡片主动靠近读卡器读卡区内, 读取卡上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IC卡中的CPU卡采用特殊的加密技术, 不仅可以验证信息的正确性, 同时还能检查通信双方身份的合法性, 从而保证信息传送的安全性;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与IFD内的CPU进行通信的唯一通道, 其产生的电信号必须满足严格的时序要求, 以保证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安全与可靠。

3.3 功能模块设置

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磁卡信息管理、充电机信息管理、管理身份验证、信息查询、磁卡消费管理和帮助信息等几个功能模块, 用于实现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保护、历史数据查询、计量收费及打印数据、系统对时等功能, 结构如下图3。

系统磁卡信息管理模块和充电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基本信息的管理, 包括磁卡编号、磁卡用户基本信息、充电机基本信息等;管理身份验证是对充电机管理进行权限限制, 不同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权限, 以保证数据安全性;用户可通过信息查询模块对充电时间、地点、充电量等历史重现数据进行查询;充电机同时配备有嵌入式打印机, 用户消费后通过选择打印选项, 将本次消费记录打印下来;计量收费模块主要对本次充电消费进行计费, 按照国家费率电价规定, 计算出总费用, 同时将消费者本次消费的相关数据发送到后台数据库中进行保存备份。

3.4 软件设计与实现

主程序设计部分如下:

在系统运行中, 消费者根据系统提示, 将IC卡插入, 系统界面现实余额信息及消费信息, 若系统检测出插入的IC为无效卡或金额不足, 则报警提示, 若IC卡为有效卡且金额充足, 则供电, 消费者可进行充电。若充电过程中停电, 恢复送电后, 系统按照消费者设定时间, 继续充电。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及电子技术的发展, IC卡消费逐渐成为自助消费的主流趋势, 利用IC卡消费不仅能减少人工耗损, 还能满足人们自理消费的心理。运用IC技术的12路电动车充电器系统可方便地实现电动车的智能快速充电, 操作简单, 对促进电动车行业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琳, 刘金霞.电动汽车IC自助能源补充系统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8, 27 (4) :108-110.

[2]Steve Knoth.电源通路管理集成电路的优点[J].今日电子, 2007, (10) :34-37.

金融IC卡开启“芯”时代 篇8

换“芯”大势所趋

银行卡明明就在贴身钱包里, 手机短信居然收到消费信息。不少被盗刷用户都有类似被“惊吓”的经历。由于近年来银行卡盗刷案的增多, 加上电子钱包等普及应用, 银行卡的安全“升级”显得越来越刻不容缓。

许多人并不了解我国应用广泛的银行卡属于磁条卡, 存在安全风险。据专家介绍, 目前我国的银行卡已超过31亿张, 90%以上是磁条卡, 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充足的犯罪环境。

银行磁条卡制作简单、成本低、极易复制。磁条卡上面只有三道数据, 而且主要用其中两道, 包括个人信息、发卡行的信息和卡的有效期复制这种卡是非常简单的。业内人士称, “从把信息输入电脑, 到重新写入一张磁条卡, 只需几十秒。”

而银行卡的复制设备甚至密码盗取设备大量流入市场, 像读卡器等设备在网上或电子市场都可轻易买到, 一整套设备只需8 000多元。银行卡被盗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卡被复制, 二是密码被窃取。对犯罪分密数据, 防止卡数据被复制并制成假卡, 就好像增加了对暗号的环节。”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的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以来,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 商业银行巨头正逐步推广金融IC卡。

金融IC卡可防伪造

磁卡存在的风险早已被银行卡组织所认识到并进行了改进。1996年, 当时世界三大银行卡片组织联合制定了第一版的芯片卡技术标准。如今欧美普遍使用的银行卡片为集成电路卡, 又称芯片卡或智能卡。而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资料, 我国2005年正式颁发了行业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 (简称PBOC2.0) , 此标准成为我国银行卡芯片化的基础。那么, 芯片卡的安全性能到底如何呢?

据技术专家介绍, 金融IC卡的保密性强, 复制难度极高。金融IC卡不仅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个人信息, 而且具有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功能。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 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 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金融IC卡除了银行消费外, 还可以集公交、购物、缴费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省去了带零钱和一大堆卡的麻烦, 为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中国工商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芯片卡是类似CPU一样的东西, 当刷卡的时候, 无法使用类似磁卡的复制设备窃取卡片信息。

从技术角度讲, 芯片卡安全性能可谓良好, 其推广的道路也正在逐步实施中。

总体来说, 我国处在金融IC卡的推广初期, 由于受理终端尚未改造完成, 为了保证持卡人能正常使用金融IC卡完成交易, 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以复合卡为主, 目前芯片卡还没有全国普及。

“一卡通行”何时能实现

成都率先使用金融IC卡乘坐地铁、上海金融IC卡走进了菜市场、深圳推出金融IC卡自助停车、山西也在部分银行发行了为数不多的带芯银行卡……金融IC卡在我国多个城市广泛推广后, 持卡人可直接在社保、医疗、交通、文化、休闲等多个领域使用, 享受生活与消费“一卡通行”。

为让金融IC卡早日走进百姓生活, 央行早在两年前就制定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银行卡芯片迁移”的时间表:全国性商业银行布放的POS机、ATM机分别于2011年底、2012年底前完成改造;2013年起实现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受理IC卡。根据央行规划, “十二五”期间将发行共8亿张金融IC卡, 将占目前境内发行的所有银行卡的三分之一左右。全国性商业银行自2013年1月1日起发行IC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 自2015年1月1日起实现IC卡全流通, 磁条卡退出。

专家认为, 这不仅将是一场银行卡的革命, 更将是中国人消费方式的重大调整。

可以看到, 金融IC卡替代磁条卡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在金融IC卡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障碍。随着发行量的逐步加大和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 消除民众心中疑虑, 突破自身技术难题, 相信金融IC卡前景将更加光明。

贴士

银行卡盗刷途径与防范

盗刷途径:趁事主刷卡消费时盗取资料

防范招数:尽量避免在私人、非正规的商铺刷卡消费;刷卡消费时要确认是否是银联POS机;不要找他人代刷, 并保证银行卡在视线范围内;刷卡消费时, 要注意卡有没有在两台POS机上刷, 不管境外刷卡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么不安全, 持卡人都应防患于未然, 随时注意财产安全。盗刷途径:趁事主柜员机取款时盗取资料

防范招数:观察现场环境, 特别是取款机插卡口是否存在异常, 有无加装卡槽等, 确认安全后再插卡;输入密码时, 要用手或其他物品进行遮掩, 以防被不法分子安装的盗码器和摄像头等作案工具窃取信息。

取款遇吞卡时, 不要立即离开, 防止被人乘机窃卡取钱;不要相信旁边张贴的“紧急通知”、“使用须知”或“温馨提示”, 防止移花接木转移资金;不要让他人代为操作, 防止银行卡信息及密码外泄, 同时, 尽快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或报警。

注意保护个人交易凭条信息, 犯罪分子有可能通过小小的凭条查到客户很多的信息。

盗刷途径:通过事主银行回单盗取资料

银行IC卡发展与应用研究 篇9

近几年, 随着我国金卡工程的稳步推进和IC技术的进步, 我国银行IC卡发展应用已初见成效。

(一) 银行IC卡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1997年, 人民银行组织制定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 (1.0版) (简称PBOC) 行业标准。2005年3月, 补充修订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 (2.0版) 。2010年5月, 人民银行立足国内银行IC卡发展现状, 汲取国际先进IC卡技术, 总结银行IC卡应用试点经验, 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规范》 (2010年版) ,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金融标准化内容, 完善了金融标准化体系, 推动了金融标准化进程, 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促进银行IC卡检测工作和银行IC卡检测提供依据, 在PBOC的基础上, 人民银行于2008年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 (IC) 卡检测规范》, 并全面铺开了现有银行卡标准增补IC卡内容的工作。银行IC卡标准化工作的逐步推进, 基本上满足了我国银行卡应对国际EMV迁移的需要, 为加快推进我国银行IC卡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指引。

(二) 发卡系统和受理环境基本形成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已建设完成符合PBOC (2.0版) 规范的银行IC卡发卡系统, 基本具备发卡能力。其中, 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已分别于2008年10月和2009年12月开始发行符合PBOC (2.0版) 规范的银行IC卡。在人民银行推动下, 银行IC卡受理环境改造全面启动,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已完成银行卡受理系统的PBOC (2.0版) 标准改造, 具备银行IC卡受理能力;北京、上海直联POS终端的接触式IC卡受理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广州、深圳、宁波、杭州、南京等重点城市改造工作进展迅速, 全国已完成接触式改造的POS终端总数近40万台;上海、宁波、广州、深圳、湖南等5个地区启动了非接触式受理环境建设工作, 布放了近3万台非接触式POS终端, 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延伸。中国银联已完成跨行交易转接系统兼容PBOC (2.0版) 标准的技术改造, 具备了银行IC卡跨行交易转接与清算能力。

(三) 借贷记、电子现金等业务应用开始起步

工商银行发行的工行牡丹交通卡、理财金账户芯片卡和工银芯片白金卡, 分别实现了借贷记应用。交通银行围绕上海世博会主题, 于2009年底发行的符合PBOC (2.0版) 标准的太平洋智能芯片借记卡为芯片和磁条相结合的复合型卡片, 芯片卡部分具有电子现金、快速支付、智能应用等功能。除了以上2家银行外,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积极开展了银行IC卡迁移工作, 都计划于2010年发行IC卡。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也都制定了基于借贷记应用、电子现金应用的银行IC卡发行计划。

(四) 行业应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05年天津、福州等城市启动“城市一卡通”项目以来, 集政府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银行IC卡推广应用工作在全国蓬勃发展。其中, “广深铁路牡丹金融IC卡”兼容目前银行卡和珠三角各市交通卡的功能, 真正打破了地域限制, 降低了社会成本, 推动了银行卡从磁条向IC芯片过渡的进程, 促进了银行IC卡与行业IC卡应用的结合。它对全国银行IC卡应用具有示范作用, 对加强区域金融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升银行卡跨行业的应用与业务拓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国家金卡工程重点推行的“一卡多用”和发行“多功能卡”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树立了良好典范。宁波市市民卡项目采取了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模式的发展策略, 充分运用了银行联名卡规则, 已步入“卡片应用领域不断增加、参与发卡的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发卡量不断增加”的良性发展阶段。此项目在商业模式和政策协调方面取得的突破, 为银行IC卡应用领域向纵深发展创造了良好开端。

二、银行IC卡发展应用缓慢的原因分析

银行IC卡发展应用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与发展突飞猛进、应用方兴未艾的行业IC卡相比, 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在20.7亿张银行卡中, 300多万张银联标准IC卡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目前银行仍以磁条卡为主, 银行IC卡发展缓慢, 迁移动力不足, 小额支付应用推广乏力,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4个方面。

(一) 认识定位不准

部分商业银行开展银行IC卡业务的目的, 不是为了抵御风险转移、保证卡基支付安全和多功能应用的需要, 而仅仅是为了吸纳存款、发放贷款等, 从而导致银行IC卡发展应用累计投入不足。同时银行缺乏一个符合行业个性、应用方便的银行IC卡产品, 不能为持卡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难以形成市场效应和规模效益, 极大地阻碍了银行IC卡的多应用。

(二) 受理环境不好

经过多年的推动建设, 银行IC卡受理环境有所改善, 但从根本上改观不大, 与磁条卡成熟规范、覆盖范围广的受理环境难以相比, 直接影响了银行IC卡的发展应用。截至2009年底, 累计完成受理银行IC卡POS终端改造近40万台, 仅占受理终端的15%, 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重点城市。目前个别银行虽有与行业合作发行的IC卡, 但规模很小, 相互封闭, 不能联网通用。

(三) 行业应用缓慢

银行与行业领域之间缺少足够合作, 或与行业合作不顺, 因而银行IC卡在行业应用中面临商业壁垒, 尤其是行业IC卡可以借助行政手段或行业客户群的作用很快推向市场, 而银行IC卡却很难这样做, 受行业IC卡的冲击和压制比较大。这是造成银行IC卡应用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四) 成本因素制约

推广银行IC卡是一项不小的投入, 银行IC卡较高的成本制约了其应用发展。其成本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卡片的升级, 终端的改造, 发卡行、收单行、交换中心主机系统的改造, 宣传推广、教育培训成本。根据万事达估算, 80%的工作和成本会花在后台升级改造和用户培训、教育上, 而不是前端卡片和POS终端的改造。

三、推动银行IC卡发展应用是现实选择

2000年, 国际银行卡公司颁布了新版的EMV标准、风险转移政策和相关鼓励实施政策, 欧洲、亚太地区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率先进行EMV迁移并推动本国银行IC卡的发展。从EMV迁移的路径看, 最早在银行卡欺诈风险较为集中的西欧地区开展, 然后依次向欺诈风险较低的地区延伸, 如亚太、拉美、中欧、非洲、中东等地区, 这反映了各国和地区开展EMV迁移的初衷是为了降低伪卡欺诈。然而, 随着银行卡实时交易占比的增多, 交易安全性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控制, 所以在部分地区降低欺诈率已不再是促使开展EMV迁移的唯一动力, 通过非接触式支付和小额支付应用等新兴技术开发的创新产品, 有效促进行业合作, 增加银行卡附加价值, 其正逐渐成为发卡机构EMV迁移的另一重要动力。银行IC卡已经成为全球支付工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并将肯定会在新一代的支付工具革新浪潮中取代磁条卡, 成为主流的支付介质, 客观上要求必须稳步推动银行IC的发展应用。

(一) 抵御外卡欺诈风险转移

作为世界支付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卡基支付系统逐步向IC卡过渡, 是支付系统和支付载体保持国际通用性的基本前提。随着国际EMV迁移, 磁条卡更容易遭受攻击, 如果我国不向IC卡迁移, 国内银行无论是发行国内卡还是国际卡, 面临的风险都将逐步增加, 特别是随着贷记卡的迅猛发展, 欺诈损失会越来越严峻。如果国外发卡行已经EMV化, 原本由国外发卡行承担的外卡收单欺诈损失将全部转由我国来承担。随着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先后举办, 外卡在国内的使用迅速增长。如果不推进银行IC卡迁移, 降低外卡收单的欺诈损失率, 一旦国际组织启动风险转移政策, 国内银行承受的外卡收单欺诈损失可能会逐渐增长。

(二) 提高卡基支付的安全性

与传统磁条银行卡相比, 安装了芯片的银行IC卡能存储加密数据, 防止卡内信息被非法读取或复制并制成伪卡, 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这将有效地减少银行卡犯罪的产生, 有效保障持卡人的利益。银行IC卡标准规定了银行对IC卡的认证、IC卡对主机系统的认证、终端对IC卡的认证等一系列安全措施, 并不断增加密钥长度, 使得银行IC卡的复制难度和成本大大高于磁条卡, 用户权益和信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国际组织虽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创新, 提高磁条卡的防伪能力, 但磁条技术的改进空间有限, 不像IC卡可以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安全性能。

(三) 适应银行IC卡多应用的需要

PBOC提供的安全标准及IC卡的处理能力与存储容量, 给离线支付提供了可能, 银行IC卡可以在一些无法联线的场合完成小额支付。由于银行IC卡的多应用是离线的、个性化的, 不仅节约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 还有效地减少了卡片交易对通信网络的依赖性, 减轻了银行交易系统的压力, 有利于社会现金流量的减少和整体社会资源的节约。多功能应用是银行IC卡的一个重要优势, 比磁条卡更能适应不同行业领域的客户管理及市场推广现实需要, 因此银行IC卡与行业应用的结合是必然选择。

四、对稳步推进银行IC卡发展应用的建议

银行卡作为跨行业、跨国界的支付工具, 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支付消费提供便利、安全、快捷服务的任务, 也担负着维护国家金融利益、保障国家支付体系稳定运行的重任, 不仅是我国金融服务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也是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银行IC卡发展应用符合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要求。

(一) 探索确立银行IC卡发展策略

由于银行IC卡迁移需要发卡行和收单行的巨额投资, 在其内迁移动力不足情况下, 短时间内大规模全面启动银行IC卡迁移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笔者认为, 应该继续坚持人民银行提出的“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迁移原则和“先标准、后试点、先收单、后发卡、先外卡、后内卡”的迁移策略, 来应对国际银行卡EMV迁移。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全球的迁移动态,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进展情况, 分析对比风险转移政策和迁移成本效果的关系, 研究不同国家迁移的不同实施方式, 争取在市场需求、投入和风险上达到最佳平衡点, 努力实现迁移成本的最小化和商业应用价值的最大化。银行IC卡发展和应用要靠政策引导和支持, 金融部门要通过行业管理和产业政策的有效协调, 为我国银行IC卡发展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支持, 使得银行IC卡的发展与我国IC卡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建议尽快出台《中国金融IC卡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基本原则、时间进度和实施措施, 积极稳妥地指导我国银行卡IC卡的发展, 努力实现银行IC卡“一卡多用”, 把我国银行IC卡推向“技术标准先进、资源配置优化、应用领域拓展”的发展状态。

(二) 研究完善银行IC卡标准体系

制定和完善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银行IC卡标准规范体系, 是推广银行IC卡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是建设国内银行卡支付品牌的基本保证。面对国际EMV迁移形势和国内行业IC卡应用的蓬勃发展, 银行IC卡要健康持续发展, 必须标准先行。我们要牢牢掌握国内银行IC卡标准的制定权, 这不仅仅是支付安全问题, 也是建立民族银行卡产业品牌的前提。因此, 无论国际EMV迁移进展如何, 中国都有必要尽快建立符合国情的银行IC卡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PBOC (2010版) 标准, 是在PBOC (2.0版) 基础上, 经过多层次、大范围的论证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前提下, 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因此, 借鉴EMV标准,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PBOC标准是大势所趋。中国的银行IC卡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动态过程, 在人民银行指导下, 中国银联与各银行要密切关注国外银行IC卡方面的最新发展, 评估我国银行IC卡在国际环境下的地位, 加强和国外监管机构、国际卡组织的联系, 不断建立完善我国银行IC卡标准体系, 树立我国银行IC卡标准体系对行业和应用的指导作用, 促进我国银行IC卡持续健康发展。

(三) 建立规范银行IC卡检测认证体系

根据国际银行卡产品检测认证的成功经验, 银行IC卡检测和认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检测和认证是2种不同性质的证明过程, 前者是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 后者是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条件程序。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银行卡产品检测认证体系, 银行卡产品的检测主要靠市场手段和企业的自愿来推动, 导致大量银行卡产品未经检测就进入金融行业, 给银行卡产品的正常和安全使用留下诸多隐患。从2003年开始, 我国银行卡检测中心配合中国银联认证工作进行的产品检测, 也仅限于中国银联使用的产品, 并不完全包括各商业银行使用的银行卡产品。为了确保我国银行IC卡的安全支付, 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 联合国家有关部委推进银行卡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加大对标准的管理力度, 对银行卡产品的市场准入加强监督管理, 逐步对所有相关产品实现全过程监控和完全检测认证, 不仅涉及卡片, 还包括终端、芯片、相关配套设施;不仅包括成品, 还包括生产、制造、运输, 甚至销毁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各卡片、终端设备提供商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资格认证。

(四) 继续建设好银行IC卡根密钥中心

根据EMV标准, 如果使用该标准的脱机交易, 必须使用非对称密钥验证机制。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必须建立独立于VISA和万事达的非对称密钥管理中心 (CA) , 因此我国必须建设自己的银行IC卡密钥管理中心。2005年以来,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简称CFCA) 投产运行的金融IC卡根CA系统, 是我国银行IC卡非对称密钥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应用系统, 也是根密钥中心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CFCA投产的CA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4年中, 已经为10余家发卡行提供数百次服务, 成功为发卡行签发公钥证书300余份, 确保了银行IC卡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支付交易的不可否认性。随着IC卡技术的不断发展, 基于银行IC卡的新型支付方式不断呈现, 电子现金、非接触式支付、移动支付正在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而如何保证安全使用一直是银行IC卡发展应用的焦点问题。作为国家级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 CFCA要继续投入到银行IC卡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中, 为我国银行IC卡的应用推广保驾护航。

(五) 建设良好的银行IC卡受理环境

我国银行卡市场的主流产品是密码借记卡, 由于密码借记卡以在线密码验证, 欺诈风险很小, 因此我国借记卡的IC化, 主要立足于多功能应用, 帮助银行卡拓展行业应用领域。境内发行使用的信用卡, 可以继续保持密码验证的方式, 规避欺诈风险, 同时逐步发行与行业IC卡应用相结合的银行IC卡。由于IC卡的发卡系统成本很高、迁移动力不足, 建议由人民银行发布指导性意见, 提出总体目标和发行时间, 支持银联标准IC卡的发行, 这样可以集中产业资源、降低发行成本, 提高我国银行卡国际竞争力和谈判地位。银行愿意发卡、群众愿意用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拥有良好的受理环境。我们首先要根据国外EMV迁移情况, 要求商业银行现有直联POS终端先完成IC卡受理改造, 再完成后简联POS终端的IC卡受理改造。ATM交易都需要密码验证, 风险不大, 短期内暂不需要推出ATM改造计划, 等POS终端改造完成、IC卡的使用环境基本建立时再进行相应的ATM改造。新投放的POS和ATM终端, 要求必须具备银行IC卡的受理功能。中国银联按照PBOC标准建设的跨行转接系统, 必须支持对银行IC卡交易的转接与清算, 包括PBOC电子现金交易、非接触式支付和EMV交易的处理, 后者应涵盖遵循国际卡组织标准的EMV交易和国内PBOC借记/贷记应用交易2大类。

(六) 积极推动银行IC卡行业应用

浅谈IC卡燃气表应用 篇10

首先, 对于天然气企业来说, 改变了物业部门上门抄表收费的传统模式, 节约了人力资源, 规避了抄表难、扰民等问题, 兼顾了企业与用户二者的利益。

其次, 对于企业来说, 收取燃气费是他们维持其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某些情况下, 催费、收费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企业与用户产生纠纷摩擦的主要原因。如果使用IC卡燃气表后, 用户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先去银行缴费, 通过银行的刷卡机进行购买相应的燃气, 用户可以随时到银行进行付款缴费, 不需要按月、按期缴费。这样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灵活性, 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发展资金链。

最后, 通过IC卡燃气的数据化管理, 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并进行合理的分配、调用, 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目前IC卡燃气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在此进行相应的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 IC卡燃气表应用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1.1 I C卡燃气表安全性问题

IC卡燃气表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IC卡安全性问题以及IC卡燃气表系统安全性问题。

对于I C卡燃气表来说, 系统一般是把数据进行加密, 然后以特殊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 当用户通过银行购买完天然气后系统会把该数据信息进行加密, 并且写入到IC卡中, 而当用户在使用时, IC卡天然气表会从I C卡中读入这些数据, 这是一个可逆的加密过程。目前的加密过程都是基于逻辑的加密, 这种加密方式安全性不高, 容易被破解。通过研究分析, 可以自定特殊的算法, 比如说使用户的省份证号码中的特殊数字进行不可逆加密, 以此作为可逆加密的密钥, 然后使用该密钥对天然气数据进行加密, 并把它们以线性结构保存在数据流的特殊位, 这样来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I C卡燃气表是由别的厂家来提供的, 这些厂家的个别工作技术人员对于天然气企业来说存在着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I C卡天然气表的安全性, 必须与这些厂家紧密合作,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并且落实好安全保密教育工作。

1.2 I C卡燃气表质量问题

IC卡燃气表已经被各天然气企业进行推广和普及, 对于I C卡燃气表的生产厂商来说, 这里面潜藏着很大的商机。为了追求利润, 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各大厂商选择一些价格低廉的, 性能不太好了电子元器件进行生产, 比如说阀门、集成电路、液晶屏等, 以通过价格战来提升自己在该市场中的竞争力。首先建议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做出相应的法规, 确定明确的性能参数, 使各大厂商遵循这一标准进行生产。其次, 建议各天然气企业在做IC卡燃气表推广的过程中, 为用户统一推荐质量好、信誉好的IC卡燃气表企业的产品。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 燃气表阀门开关不太灵活, 主要体现在不能够完全的断开或者是闭合;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阀门器件受到周围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导致内部结构变形, 建议在燃气表外部套上防水保护层, 安装在离水源比较远的位置, 并嘱咐用户, 使其保持干燥。

(2) 当用户购买回燃气后, 燃气表不能够正确的读出I C卡中的数据信息;这种情况属于内部读卡器故障, 应该及时更换读卡机器。

(3) 当用户输入错误的数据 (插入其它不同类型的IC卡) 到燃气表中, 燃气表不能正确的判断数据格式, 导致系统数据错误;这是系统的内部程序没有对数据进行数据合法校验, 属于控制器的错误, 建议对产品进行升级, 并对系统进行数据合法性校验。

(4) 燃气表的主要控制模块, 即数据控制器的防潮、防水能力差, 常常导致系统内部特殊金属元器件、模块接口部分腐蚀。如果产生这种问题, 需要立即更换控制模块, 并做好防潮工作。

通过上述情况可以了解, 只有对生产厂家把握好质量关, 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

1.3 燃气购买控制问题

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 燃气资源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够保证我们的燃气可以的到正常的供应, 当出现区域内资源短缺的时候, 燃气的价格也会因为资源的短缺而提高价格, 这也必然会导致用户疯狂的购买燃气, 这样企业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其余用户会因为资源短缺而影响正常的生活。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 预防资源被疯狂抢购, 可以利用I C卡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购买限制, 当用户够买量超过这一阀值时使其购买操作失败。这样既能减少企业在该阶段的损失, 又能够缓解由于资源暂时性短缺而造成的人心恐慌。

2 结语

IC卡燃气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 其形式主要体现在自动计量用户使用的天然气数据, 通过银行第三方机构预收取天然气费用。用户可以选择安排合适的时间到银行或者其它的金融机构缴费, 这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了各大天然气企业进行运营天然气计量、收费的有效管理模式, 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想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的观察、思考, 随着认识的提高, 社会科学的进步, 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而IC卡燃气表也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摘要:IC卡燃气表的推广使用,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智能化。精确的自动计量、方便快捷的预缴费功能兼顾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文通过对IC卡燃气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论述, 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 力求IC卡燃气表这类设备能够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关键词:IC卡燃气表,智能化,自动计量,预缴费

参考文献

[1]王颖.智能IC卡燃气表的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 2010.

[2]陈伯扬, 安旭.北方地区燃气表出户及推广IC卡燃气表的初探[J].城市公用事业, 2008 (2) .

[3]胡绪美, 邓立三.IC卡燃气表应用探讨[J].金卡工程, 2003 (11) .

上一篇:首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下一篇: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