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2024-10-20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精选7篇)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篇1

从2008年以来,笔者对住院的219例肺部感染行切割针经皮肺活检病原微生物检查,现将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34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56例;年龄22~76岁,平均54.7岁;经皮肺活检前均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3~11 d。胸部CT示肺野见片状阴影。

1.2方法在CT引导下用18 G/13 CM/BARD枪专用活检针在无菌操作下对病变部位穿刺活检,然后套上活检针套,将穿刺获得物送至微生物室。由微生物室医生将穿刺获得物由切割针内取出,直接涂片及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

2结果

2.1病原体检测结果211例仅一次穿刺肺活检,7例2次肺活检,1例3次。直接涂片及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确诊病原体171例(78.1%),1例可疑存在污染问题。直接涂片见抗酸杆菌11例(5.02%),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15例见结核分支杆菌生长,3例涂片见抗酸杆菌病原体培养阴性、2例涂片阴性而抗酸杆菌病原体培养阳性,1例耐异烟肼及利福平。涂片见真菌菌丝或孢子6例(2.74%),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2例白色念珠菌、5例烟曲霉菌、1例涂片阴性;涂片革兰阳性菌45例,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阳42例;革兰阴性菌72例,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阳67例;合计涂片阳性129例(58.9%)。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阳性161例(73.5%)具体见表1。

2.2并发症气胸24例(11.0%),22例为少量气胸未给予处理,1例大量气胸及1例张力性气胸分别给予及时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咳血痰中带血16例(7.31%),无一例大咳血;28例(12.8%)术后诉轻微胸痛和(或)不适。

3讨论

感染性疾病必然有特定的病原体,确定病原微生物对临床诊断与正确治疗至关重要。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提高检出率,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并减少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是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的基础;同时也是临床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的依据。

由于CT技术的应用,1976年Haaga等[1]采用CT引导肺穿刺诊断肺部病变,几十年来,经皮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可为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细胞学/组织学和病原学依据[1]。活检针经皮肺活检是无菌手术,几乎不存在污染的问题[1],培养阳性可确定诊断。且本组病例穿刺获得物与穿刺针及时送至微生物室,由微生物室医生将穿刺获得物由切割针内取出,直接涂片及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减少了污染的机会,本组仅1例可疑污染。

由于CT引导肺穿刺为有创检查且费用较高,患者不轻易接受。本组病例均是给予经验性抗菌药治疗3~11天后疗效不佳的患者。虽然如此,检查阳性率仍较高:直接涂片及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确诊病原体171例(78.1%)。涂片简单快捷,结核及真菌感染短时间内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缩小经验性抗菌药的范围;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可明确微生物的类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一些难治的肺炎提供用药的依据,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的常见并发症有:(1)气胸,较常见,多为少量气胸,一般无需处理,发生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是应及时抽气或胸腔引流;原因可能与病灶大小、距胸壁远近及穿刺留在胸内时间较长有关[3]。(2)血胸和咳血,发生少数病例,大出血少见;并发咳血是由于反复多次穿刺肺血管及组织,损伤机会增大。(3)胸腔感染或结核播散,发生少数病例;(4) PaO2轻微降低;(5)死亡率,严格注意禁忌证,死亡是可避免的,本组无一例死亡。(6)空气栓塞,极少发生[2]。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的禁忌证有:(1)患者不配合,拒绝该项检查及签字;(2)操作者无活检经验;(3)患者存在出血倾向且未能纠正;(4)严重的心律失常;(5)近期内(6周内)发生心肌梗塞:(6)肺动脉高压;(7)患有不稳定的支气管哮喘;(8)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急性高碳酸血症;(9)在活检区存在肺大泡、肺囊肿;(10)病变临近心脏和大血管,或怀疑为肺血管病变、肺动静脉瘘、血管瘤[3]。

总之,活检针经皮肺活检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操作简易、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住院患者的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切割针经皮肺活检病原微生物检查在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 219例临床诊断肺部感染行切割针经皮肺活检,穿刺获得物直接涂片,判断有无细菌、真菌等,然后做病原体培养。结果 直接涂片及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确诊病原体171例(78.1%),直接涂片阳性134例(61.2%),组织标本病原体培养阳性161例(73.5%)。结论 经皮肺活检病原微生物检查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敏感性、特异性高,且可避免上呼吸道寄植菌群的污染,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检查项目。

关键词:肺部感染,活检针经皮肺活检,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

参考文献

[1]Haaga JR,Alfidi RJ.Precise biopsy localization by computed tomography.Radiology,1976,118:603-660.

[2]李强.介入肺脏病学//蔡柏强,肖毅.当代呼吸病学进展.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964-987.

[3]MazzoneP,prasconJ,Arroliga AC,et al.Bronchscopy and needle biopsy techniques for diagnosis ang staging of lung cancer.Clin Chest Med,2002,23:137-158.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篇2

1 材料与方法

240例中, 男性患者142例, 女性患者98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46岁。病灶直径1.0~8.0cm。部位:右侧上肺60例, 右侧中肺20例, 右侧下肺82例, 左侧上肺32例, 左侧下肺46例, 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应用美国GE双排螺旋CT, 采用意大利生产活检针, 型号18~20G, 长度15cm。将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取最合适体位及最舒适姿势躺在CT床上, 将体表定位用自制间距5mm金属栅条放在预定的体表位置处, 进行定位扫描。对病灶及其上下肺叶以5mm层厚及5mm层距进行扫描。选择最佳中心层面为穿刺层面, 取距病灶最近的皮肤为穿刺点, 但应以避开肺大泡、叶间裂、肺内或体表大血管、骨性结构等为前提, 测量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用光标进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采取水平或垂直进针, 以减小穿刺时对角度估计的误差;金属标记放置于欲穿刺的皮肤表面扫描, 确定肺内病灶相对体表为穿刺点。进针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麻醉下, 嘱患者屏气, 以免造成穿刺针的走位, 影响穿刺效果, 穿刺针自体表穿刺点刺入, 按设定的方向、深度迅速穿透胸膜刺向病灶。确定针尖到达病灶后进行活检取材, 对组织标本不满意时可再行穿刺切取。取材后嘱患者屏气退针, 将标本用甲醛固定标本后送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术后穿刺点用无菌敷料压迫固定, 行全肺CT扫描, 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20min, 确认患者无异常时, 才可让其离开CT室。

2 结果

为240例行265次活检, 16例重复活检1次, 9例重复活检2次。穿刺病理结果:恶性肿瘤156例, 良性62例, 无确定诊断22例。术后并发气胸为25例 (10.4%) , 均为少量气体引起, 均无需特别处理, 绝大多数于1周内自行吸收消失。出血为10例 (4.16%) , 咯血13例 (5.4%) , 为小量咯血, 使用止血治疗后1~3d均好转。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及由于疾病造成的压力, 争取患者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 术前应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 了解和排除可能影响手术的有关问题。护士在术前应与患者多沟通, 充分了解其心理变化, 详细说明穿刺活检术的意义和穿刺活检术过程特点, 解释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1], 并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

3.1.2 术前准备

常规行心电图、血常规心肺功能检查。穿刺前指导患者进行平静呼吸和平静呼吸后屏气训练。对有咳嗽气促者术前给予止咳、平喘等药物, 为防止术中误吸术前应4h禁食。严格适应证、禁忌证的筛选后做出穿刺决定。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3.2 术中配合

术中护士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但又有利于治疗开展的体位, 指导患者在穿刺时注意屏气, 体位保持与定位时一致, 控制咳嗽, 必要时术前给予止咳剂, 以免影响操作。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 帮助消毒、铺巾同时协助医师选择穿刺点、做好穿刺标本的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刺激性咳嗽、咯血甚至晕厥等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 停止穿刺让患者平卧, 必要时吸氧, 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0.3~0.5mg[2]多能缓解。

3.3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术后患者回病房嘱患侧卧位8~12h, 同时给与吸氧, 护士严密切观查患者神志、呼吸及心率、血压的变化, 注意有无发绀、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 3d内避免剧烈咳嗽和剧烈运动, 警惕气胸的发生, 必要时协助医师作相关的检查。按医嘱用止血药, 必要时予小剂量镇静剂。

3.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4.1 气胸

气胸是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一般约在27%。在术后24h尤其是1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症、呼吸频率, 有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听诊穿刺侧呼吸音变化, 如确诊为气胸, 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对少量气胸者, 嘱其绝对卧床休息, 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对于中等量以上, 协助医师胸腔穿刺抽气,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本组术后并发气胸24例, 治疗后自行缓解。

3.4.2 术后呼吸道护理

因穿剌过程中损伤血管, 患者术后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等呼吸道出血征象。术后24h嘱患者卧床休息, 严密观察咳嗽咳痰的色质量, 必要时备抢救用物至床边, 大咯血者较少见, 一般与凝血功能差, 穿刺部位血管丰富, 较大的血管与支气管相通有关, 一旦出现大咯血, 应立即通知医师, 并采取措施。本组12例患者出现咯血, 常规对症处理后即止。

4 讨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是一项简便而创伤性小的技术, 不受管壁限制, 定位准确, 可避免伤及心脏, 大血管[3], 且能确保获取病变核心部位的组织细胞, 其一次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高, 是周围型肺癌术前定性诊断的最可靠方法。护士加强对病史和病情的了解和掌握, 细心准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40例肺占位性疾病患者应用1820G自动活检针, 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240例中, 一次取材成功202例, 第一次取材未能得到病理结果, 再行第二次取材成功的16例。一次取材成功率84.2%, 病理确诊率90.1%。结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定位取材准确, 病理确诊率高。同时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和精心护理, 保证了穿刺取活检的成功率, 并使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及处理。

关键词:CT导向,细针经皮肺穿刺活检,观察及护理

参考文献

[1]程淑萍.经皮针刺肺活检术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03, 8 (6) :533.

[2]李莎冬, 刘丽, 梁桂芳.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的配合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3, 24 (7) :88.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65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0例, 女15例, 年龄40~78 (平均51.8) 岁。所有病例均有明显肺部周围型肿块或结节影, 病灶直径1~5cm, 经X线、CT及痰检未能确诊。肺活检前均作心电图及凝血机制检查基本正常。

1.2 器材

采用SIEMENS EMOTION 6 CT机, 穿刺枪用BARD活检枪, 16或18G活检针。

1.3 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患者配合程度决定患者采用仰卧、侧卧或俯卧位, CT局部扫描确定病灶部位、进针位置、方向、深度并标记,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进针达预定位置后再次扫描确认针尖在理想部位, 令患者屏气, 触发活检枪开关自动活检, 再令患者屏气, 退针。穿刺针切割槽内取出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查。重复操作2~3次, 留取标本2~3次。穿刺结束做CT扫描, 确定无气胸、出血后送返病房, 卧床4h如有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2 结果

65例均经手术、临床检查或随诊得到确诊, 行穿刺后病理诊断鳞癌25例, 腺癌21例, 未分化癌5例, 结核球8例, 炎性假瘤4例, 无明确病理诊断2例。

本组术后出现气胸1例, 咯血痰5例, 均无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并发症总发生率9.2% (6/65) 。

3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特点

3.1 安全、经济、创伤性小、准确率高

肺部病变获得病理学依据的方法常规的有纤支镜检查活检对于周围型病变还有局部开胸活检和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被公认为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1]。它对肺组织损伤小, 安全、可靠、定位精确, 准确率高, 并发症少, 图像清晰, 能清晰显示体内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和病灶, 并能清楚显示穿刺针尖所到达病灶区域情况, 且无重叠影响。肺周边性病变特别是肺瘤性、炎性等病变的病理学及病原学的诊断很难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得确诊, 对于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磁共振等也不能提供确定性临床诊断, 经皮肺活检虽然属于创伤性检查, 但较局部开胸肺活检其创伤轻微, 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能直接获取病变组织, 作出组织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 这样大大提高了恶性病变早期诊断率。本组病例中直径小于3者25例, 其中小于115者10例"穿刺针均能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对中心坏死病变能准确地将穿刺针引导到病灶边缘非坏死区, 从而提高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复习文献报道, 肺部肿块导向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达85%~95%[2~3]。本组病例为96.9%, 和文献报道相仿。

3.2 并发症发生率小

据文献报道, 并发症包括[4]:气胸、咯血、气栓、血胸、肿瘤种植及血行扩散等。本组发生率9.2%, 与文献报道相符[4]。原因分析认为与从肿物到胸壁的距离、穿刺的次数、定位的准确度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患者身体基本情况等有关。本组出现气胸、血痰的病例均为肿瘤到胸壁距离>2cm者, 而紧贴胸壁者则无。非紧贴胸壁者穿刺时必然对肺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出现并发症, 病灶距离胸壁越远则肺损伤越大, 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本组术后复查及随诊未见其他并发症。而且据文献报道[5]:经皮针吸肺活检不影响Ⅰ期肺癌的生存率, 经皮针吸肺活检术后罕见肺癌的播散且对肺癌的治愈率或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因此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疑似肺癌的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中。

纵上所述,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部周围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相对与其他诊断方法安全、有效, 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小, 并发症发生率小, 不影响Ⅰ期肺癌的生存率, 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对于手术或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病理依据, 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420.

[2]张雪哲, 曲凤宏, 卢延.导引下胸部经皮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9, 23:47.

[3]许民生, 韩修龄, 王德杭.导向活检的穿刺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杂志, 1996, 29:600.

[4]Simer WN.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biopsy[J].Acta Radial Diag, 1976, 17.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篇4

胸腔内占位病灶临床上较常见, 对中心型病灶可行纤支镜检查活检及刷检等诊断, 对周围型可采用经皮肺穿刺活检帮助确诊。我科2007年5月-2011年5月, 对56例周围型占位病灶患者采用经CT定位穿刺活检术,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有肺周围占位患者全部收治入院。其中男36例, 女20例;年龄32~80岁。全部经CT显示有周围型肺部肿块。痰检及纤支镜检查未能确诊者。

1.2 仪器

采用Angiomed自动活检枪 (18G, 1.2mm×150mm) , 西门子公司SomatomHiQ-S型全身CT扫描机。

1.3穿刺技术及方法

穿刺前向患者说明此项检查的重要意义、大体过程以取得合作。仔细全面认真查体, 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是否正常, 穿刺前根据病变部位选择舒适的体味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CT扫描出病灶最大层面, 避开骨骼、大血管、肋间隙等。在拟进针点, 皮肤表面放置一金属粒子 (直径2mm) 做标记用胶布贴在画出的扫描线上。重复CT扫描, 确定穿刺点。用光标测量定位点至病灶边缘的最近距离, 确定进针深度。较大病灶应避开坏死区穿刺, 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 铺巾, 局麻后, 将精细活检针芯柄后拉1~2档, 固定外套管, 针具沿预设计进针路径进针, 将针尖置于病灶边缘内, 再根据病灶大小往前进针10mm或20mm, 再行CT扫描, 确认穿刺针尖前端切割槽完全位于病灶内合适位置, 嘱患者屏气, 按下按钮, 外套管快速往前推进切割组织, 拔出穿刺针, 后拉针芯端。即可推出切割槽内的组织标本, 根据取材的效果, 可连续穿刺1~3次, 小部分标本用于涂化, 其余放入10%福尔马林中送病理检查。术后常规CT扫描, 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2 结果

56例患者穿刺结果见表1。2个月后病灶增大手术位腺癌。1例注射2%利多卡因麻醉后, 进针扫描发现气胸并发COPD即气喘予以处理气胸未成功。共并发气胸6例, 咯血2例, 胸腔少量出血3例。

3 讨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越来越多, 本组56例, 失败1例, 病理误诊2例, 确诊率为94.6%与文献报道一致。肺部段以上支气管的病变, 应用支气管镜检查, 大部分能够确诊。段以下支气管的病变, 肺周围及胸膜上肿块的确诊, 胸部穿刺活检起着重要的作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小、确诊率高、并发症少, 是临床确诊肺部肿块的重要检查手段。

气胸及出血是经皮肺穿刺的常见并发症。一般症状较轻, 不需特殊处理。本组有1例合并轻度COPD患者, 局麻刺入较深, 拔针不久即有明显症状, 后行闭式引流气胸治愈。但穿刺未成功, 故今后对这类患者, 操作速度要快。病灶紧贴胸壁较好, 否则发生气胸可能性大。本组出血患者, 量少经休息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穿刺点选择穿刺针进入肿块的最大切面内, 一是能固定穿刺针, 二是可以取得足够的标本, 肿块有液化坏死区应尽量避免。切割时未取得组织时, 可用针吸组织补救。本组2例, 采取用针吸法得以成功。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CT引导喜爱经皮肺穿刺活检110例为研究对象, 上述选取对象中, 男70例, 女40例, 年龄22~76岁, 平均年龄 (43.2±5.6) 岁;上述选取对象均因胸痛、咯血、反复咳痰、咳嗽等症状就诊, 部分患者应胸透体检时发现异常肿块接受相关检查。110例患者, 病灶分布情况如下:左肺上叶、左肺舌叶、右肺下叶、右肺中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人数依次为16、15、12、12、15、20例, 另外20例为双肺多灶。

1.2 术前准备

上述选取对象均给予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APTT、PT、CT平扫及增强扫描等检查, 接受相关穿刺手术检查前,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对CT机房进行消毒等处理, 同时备齐或复查氧气等抢救药品。检查设备:GE单排螺旋CT机, 18 G、20 G活检枪。

1.3 穿刺方法

CT引导皮肥穿刺活检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CT机计算机直接测量定位法、体表区域定位法以及金属物标记法。 (1) 在实施穿刺活检手术前, 医师需再次询问和确定患者以往病史, 仔细分析体检报告和CT扫描片, 依据CT扫描结果对病灶所在位置进行确认, 依据穿刺活检术的必要, 让患者保持仰卧位, 并对患者病灶面积及直径进行测量和确认, 在确定病变体表准确位置后, 放置定位器后, 采取CT设备对病灶上下层进行扫描, 若患者病灶直径超过3 cm, 扫描厚度设定为5 mm;若直径少于3 cm, 厚度设定为2.5 mm。 (2) 扫描确认后, 应及时标记穿刺点, 把握穿刺方向、穿刺深度, 同时以及扫描所显示病灶的位置, 选择相应型号的穿刺针。 (3) 在穿刺标记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并行局部麻醉, 麻醉平面之胸膜, 此刻不需要将注射针抽出, 并给予再次CT局部扫描, 以便确认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4) 依据患者病灶的实际情况和与之相对应的穿刺方案, 叮嘱患者屏气后, 迅速进针, 直达病灶后, 再次借助CT设备对该局部地位进行扫描;以便于医师观察和分析针尖所在病灶位置及深度, 若穿刺针尖所在位置与预定位置相吻合, 应抽出穿刺针芯, 送入切割针 (可根据病灶范围调整切割长度1 cm、2 cm) , 嘱患者屏气按压切割枪机关进行取材, 在患者屏气状态下快速拔针。 (5) 在获得活检线样组织样本后, 立即将获取的组织样本置入浓度为10%的甲醛固定液中, 同时将针上残留的少血组织样本涂抹在玻片上, 涂抹时要保持均匀, 后将玻片置入相同的甲醛固定液中, 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若是穿刺后获得组织样本不符合病理检验标准, 且给予CT扫描后, 并未出现无气胸、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可进行再次穿刺, 获得检验样本。 (6) 穿刺获取活检样本完毕后, 应及时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按压、包扎等处理, 并给予全肺扫描等检查, 查看是否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若患者并无明显不良症状, 休息1 h后可离开;对比存在胸部不适感觉、病况严重者, 应留院观察, 并及时给予吸氧、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

2 结果

2.1 活检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共130例病灶作了270次穿刺活检, 其中1例因气胸严重中止穿刺, 其余患者术中顺利。活检组织病理诊断:47例为腺癌, 38例为鳞癌, 1例为孤立性纤维瘤, 为神经内分泌癌, 4例为肺结核, 13例为小细胞肺癌, 6例为炎性假瘤;其中5例误诊, 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腺癌, 总诊断准确率95.45%, 误诊率为4.55%。

2.2 术后并发症

本组110例选取对象中, 其中术后活检26例出现气胸, 气胸的发生率23.64%, 15例术后出血, 出血的发生率13.6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28%。

通过对上述发生并发症患者活检手术进行分析, 发现出现气胸、出血并发症患者, 其术中穿刺深度均较其他患者深, 且穿刺次数均在2次或2次以上。

3 讨论

临床上, 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成功的因素较多, 导致术后出现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原因也呈现多样化,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师的穿刺技巧、穿刺路径、穿刺熟练度、适应证的选择、患者体质情况、病灶部位及深度以及穿刺次数等。

对于穿刺路径:以病灶距离体表最短垂直距离为宜, 由于穿刺活检对肺组织会造成伤害, 因此穿刺越浅, 对肺组织造成的损伤越轻, 对患者影响越小, 术后出现发症的概率就越低, 这说明穿刺针穿刺肺组织的深度对肺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而肺组织损伤程度越重, 并发症发生概率越高;我们实际操作时穿刺路径不选择通过斜裂既不选择跨叶穿刺, 这样可大大减低并发气胸的概率;穿刺路径上要避开血管, 要参照增强CT图像看清病灶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穿刺次数:本组共穿刺270次, 最少1次, 个别病例穿刺4次, 平均每例2次以上, 统计分析可见随着活检的次数增加, 并发气胸、出血的概率也在升高。

活检枪的选择:不同的活检枪获得活检组织不一样, 对肺组织造成损伤也不一, 因而引发并发症概率也不一样;本组选用18 G及20 G活检枪, 根据病灶距离体表远近选择不同的活检枪。适应证的选择:严格按照适应证的要求选择患者, 否则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会升高, 本组病例有1例肺气肿的患者, 穿刺针刺入病灶后出现严重气胸导致穿刺失败, 有严重肺气肿的患者是不适应做穿刺活检的。患者配合度:活检入侵损伤组织手术, 其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速度与患者的配合度有着很大的联系, 若患者配合性差, 会增加手术难度, 加重肺组织损伤, 这里强调训练患者屏气的重要性, 本组所有病例均选择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吸气末屏气状态下穿刺。

病灶情况:本组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明确病灶实性成分分布情况、与周围血管关系, 穿刺选取病灶实性部分, 本组<3 cm越深的病灶并发症发生率越升高。本文研究显示, 穿刺针穿刺的次数和刺入肺组织内的深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且病灶越深、越小,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对于病灶大、距胸膜近者, 可挑选适量粗型号的切割活检枪, 增加活检次数。获得满意的活检组织;而对于病灶稍小、距胸膜远者, 应尽量挑选合适的活检枪, 保证一次活检取样成功, 这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实际的意义。

综上所述, 只要设计好穿刺路径、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操作技巧、在患者的合作下, 就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活检诊断准确率。

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11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方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5% (105/110) , 气胸发生率24% (26/110) , 出血发生率15% (15/110)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为出血和气胸;且穿刺针穿刺的次数和刺入肺组织内的深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 且病灶越深、越小,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关键词:CT检查,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崔玉忠, 赵如森, 王洪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2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13) :77.

[2]孙燕, 张春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6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29) :239.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性纳入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入院时经X线和CT检查均证实肺内有周围性病变,其中女22例,男34例,少数患者入院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咳痰、咯血。56例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均无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禁忌症。我院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我院本次研究知情,且在参与研究前均已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

术前56例患者均接受胸部CT增强扫描,穿刺医师根据56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了解患者肺部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初步确定患者的活检穿刺点和穿刺途径。术前护理人员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氧气袋,便于术中急救使用。穿刺活检医师向患者讲解手术大致步骤,告知患者术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如控制咳嗽等,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我院本次研究使用的活检装置为BARD Magnum活检装置(22mm/15mm),活检穿刺针为18号活检穿刺针。术中根据患者的病灶部位,帮助患者调整对应体位,应用CT红外线定位病灶,并标记体表穿刺点,然后再次测量体表穿刺点与病灶部位中心的距离。穿刺前,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穿刺过程中注意对血管、叶间膜等组织的保护。当穿刺针按照事先确定的路径推进至病灶组织边缘时,再次进行CT检查,确保穿刺位置精准后,使用活检枪取病理组织。术后再次对患者实施CT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并发出血和气胸,若发生并发症立即给予对症治疗,若未发生并发症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1.3 观察指标观察56例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诊断结果、穿刺并发症情况和穿刺后随访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均使用最新版本统计学软件SPSS 24.0处理,计数型观察指标采用n(%)表示,组间样本差异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56例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诊断结果

本组56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诊断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为恶性病灶,17例患者为良性病灶、4例患者病灶性质为明确。见附表。

2.2 56例患者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

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本组56例患者中,37例患者为恶性病灶,15例患者为良性病灶,4例患者病灶性质未明确。见附表。

2.3 56例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诊断结果、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比较

本组56例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穿刺诊断,共2例患者误诊,52例患者确诊,确诊率为92.8%,诊断准确率为96.5%(50/52),与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6;P=0.153)。

2.4 56例患者的穿刺并发症情况分析56例患者中,共1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5%,其中10例(17.8%)患者术后并发出血,6例(10.7%)患者并发肺气肿,给予干预治疗1~3d后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早期对于诊断难度较大的肺部疾病,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技术、支气管镜、痰液细胞学进行诊断[3]。但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仅靠影像学技术对肺部疾病患者实施诊断,难以获得十分准确的病理学依据。痰液细胞学检查,虽然取材方便,但检验步骤较为复杂,且诊断准确性较低[4]。相对于前两种诊断方法,支气管镜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性较高,但该种诊断方法主要适用于占位性肺部病灶,在一些肺部周围性病灶的诊断中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5]。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继上述诊断方法之后被临床应用于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技术,实践应用发现,CT所具有的影像重建功能,可对患者肺部病灶进行精确定位,便于穿刺医师准确、直观的采集病理组织[6]。此外,在CT的引导下,穿刺医师可更加精确的确定穿刺活检的进针角度和位置,安全系数高,并发症轻。我院本次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发现,56例肺部疾病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与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与王斌等[7]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准确性高,并发症轻,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纳入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56例患者的穿刺活检诊断结果和穿刺并发症情况。本组56例患者的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显示,恶性病灶35例(62.5%),良性病灶17例(30.4%),未明确病灶4例(7.1%),与穿刺后治疗随访结果的37例、15例、4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共16例(28.5%)患者发生穿刺并发症,其中包括出血10例,气胸6例,给予干预治疗后均明显好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性高,并发症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部疾病,CT,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侯晓玮,庄兴俊,宋谦,等.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2):125-128.

[2]许彪,陈刚,韦璐,等.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应用不同型号穿刺针的效果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2):275-279.

[3]陈长春,胡晓燕,陈浩,等.18F-FDG PET/CT高摄取对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靶点选择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2):84-87.

[4]沈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J].重庆医学,2012,41(22):2314-2315.

[5]刘宝东,支修益,刘磊,等.比较CT引导下两种穿刺针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5):375-376,400.

[6]苏永华,吴永泉.CT定位下改良穿刺针经皮肺活检对肺占位的诊断意义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1):44-45.

活检针经皮肺活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38例, 其中男27例, 女11例;年龄26~78岁, 中位年龄46岁。38例患者经胸部CT检查均证实有肺内肿块, 临床经痰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均未确诊。部位:右上肺30例, 右中肺10例, 右下肺41例, 左上肺16例, 左下肺23例;病灶直径1~9cm。

1.2 器械与设备

PHILIPS Brilliance螺旋CT机, 穿刺针为Cook公司生产的16G、18G、20G弹簧式自动活检针。

1.3 方法

穿刺前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 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自制的“栅栏样”体表定位器后行CT扫描。获得CT扫描图像后制定穿刺计划, 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 选定穿刺针的长度和粗细。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在CT扫描监控下, 据设定的穿刺计划用穿刺针经穿刺点病灶穿刺。针尖接近或进入病灶后, 行病灶上、下层面薄层扫描, 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 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一般穿刺针切割槽内可获得 (1.0~2.0) cm×0.1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 将获取的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后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可再次穿刺。所有病例均同时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术后常规CT扫描及24h胸部X线摄片和透视, 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以手术结果为标准, 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

1.4 结果评定标准

良性:手术证实;病灶消失或缩小;CT或X线平片随访, 病灶稳定达1年以上。恶性:手术证实;其他部位发现同一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临床随访证实。

2 结 果

38例患者行活检47次, 重复1次5例, 重复2次2例;均行细胞学涂片检查、组织学检查及抗酸杆菌检查。穿刺病理结果:恶性肿瘤25例, 良性8例, 未确诊5例。恶性肿瘤25例中, 原发性恶性肿瘤22例, 其中经手术证实13例, 经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后, 病灶变小8例, 出现其他部位转移5例, 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证实1例;转移癌3例, 均找到原发灶, 其中原发肝癌2例、原发子宫癌1例。8例良性病变中结核球4例、炎性假瘤3例、肺脓肿1例, 经手术证实5例, 其中3例抗炎治疗后好转。未确诊5例中经手术证实3例。故该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86.8% (33/38) , 穿刺成功率为92.1%。并发症:气胸7例, 均为少量气胸, 治疗后好转;咯血3例, 均少量咯血, 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可待因等治疗后好转。

3 讨 论

肺癌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占首位, 早期不典型肺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一直是影像学中的难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可准确显示病灶本身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 可精准确定进针部位、角度及深度, 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及安全系数。据文献报道该方法诊断准确率为74%~99%[2,3,4]。此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尤其对纤维支气管镜和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为临床诊断肺癌的一种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3.1 定位方法

本组采用自制“栅栏样”体表定位器, 具有体表皮肤覆盖面广及在CT扫描图像上选择穿刺点灵活、准确、操作简便、快捷和准确性、成功率高等优点。穿刺层面原则上应选择显示病灶的最大切面, 进针点与靶点距离相对较小而又能避开骨骼和血管、神经等结构。

3.2 提高穿刺准确性

将活检针按设定的进针角度穿入预定深度后, 上下层面薄层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病灶的预定活检区后再行活检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为提高准确性, 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穿刺针型号的选择应结合病变的位置、大小, 尽量选择较粗的活检针, 适当增加穿刺次数, 应多点、不同方向取样, 有多个病灶时还应分别取样, 提高所取组织的代表性。 (2) 对较大的病变应结合CT增强扫描片, 使取材点避开病变坏死区和周边反应区。 (3) 小结节灶的穿刺因针尖易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应在邻近上下层面作薄层扫描, 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准确位置, 特别是在斜行进针的情况下更应反复确认, 必要时如患者情况允许应适当增加穿刺次数。本组病理仅见1例恶性细胞结节大小为1cm, 因组织较少而不能确定组织类型。 (4) 假阳性。复习文献报道均无假阳性报告, 本组中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有假阳性1例, CT穿刺病理诊断为低分化磷癌, 患者术后仍行系统化疗, 随访2年多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 经与病理医师一起对照复习术前、后2次病理切片不存在误诊, 分析可能与病灶较小同时手术标本切片较少有关, 这种情况需在今后工作中观察、总结。 (5) 假阴性。本组38例无假阴性结果, 笔者认为对于阴性结果需做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病情、穿刺活检的位置及具体的病理结果判断穿刺病理结果的可信度, 必要时可再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3.3 影响准确率的因素

(1) CT定位、引导:穿刺点的选择是否准确, CT图像上穿刺针尖位置与预定活检区是否相符均会影响所取组织的代表性。 (2) 穿刺针的选择:穿刺针粗细、长短及切割槽大小均会影响穿刺结果的准确性。穿刺针过长, 针尾较重而不易固定;穿刺针过粗, 易发生并发症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且发生并发症后不能进行多次、多点穿刺;穿刺针过细, 则取出的标本太少, 难以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巧、经验和人员协作会影响诊断, 获取的标本在病变的坏死区或在肿瘤边缘区, 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但同时需认识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内较小病灶, 尤其是病灶位于肺下叶, 呼吸活动度变化大, 穿刺活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对纵隔内病变或肺门区病变穿刺活检有一定风险性, 提高此类病变穿刺定性的准确性难度较大。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出现大咯血、皮下气肿、针道肿瘤种植、纵隔气肿、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均少见, 多数文献资料亦认为不会发生肺癌播散或种植转移[5]。总之,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 并发症少, 能为大多数患者接受, 对于肺内病灶的临床定性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肺部疾病,穿刺活检术,CT

参考文献

[1]肖立新, 袁志军, 朱跃红, 等.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小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02, 4 (2) :177-178.

[2]张雪梅, 丁仕义.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 13 (1) :38.

[3]杨淑苓, 夏东, 何明, 等.两种不同方法肺活检的比较[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 (1) :21.

[4]Greif JM, Armor S, Schwarz Y, et al.Percutaneous core needle biopsy vsfineneedle aspiration in diagnosing benign lung lesions[J].Acta Cytol, 1999, 43 (5) :756.

上一篇:社会风俗下一篇:网络参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