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2024-05-27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共10篇)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1

盆腔肿物合并腹水的患者,已属于晚期,往往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浅表又无肿大淋巴结,治疗前无法取得病理诊断,腹水也很难找到肿瘤细胞。我科收治1例盆腔肿物合并腹水的患者,腹水多次未找到肿瘤细胞,笔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肿物活检取得病理诊断。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61岁。因腹胀1月余于2011年8月10日入住本院消化内科。患者病程中无腹痛、腹泻,无解黑便,无发热等。病后消瘦2 kg。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肝、脾肿大及腹水。体查: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怒张,下腹有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阳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行肿瘤标记物检查示CA-125:3369.30U/mL(正常:<35.00 U/mL),B超检查示:盆腔左侧可见一囊性为主混合性肿物,大小为116 mm×80 m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多个分房,内部囊液尚清,大量腹水图像。意见:盆腔内混合回声肿物,性质待查,卵巢癌?再行CT检查示:左侧附件区见囊实性混杂密度肿物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肿物范围约10.2 cm×6.7 cm×5.8 cm,囊壁厚薄不均,囊壁见有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及结节见明显强化,肿物与子宫底分界欠清。脐水平腹膜及大网膜饼状增厚。肠管系膜区、腹膜边缘见多发结节影,较大者约1.7 cm,腹腔脏器周围见大量液性低密度灶。可见左侧胸腔积液。意见:(1)左侧附件区占位,考虑卵巢癌并腹膜、大网膜、系膜多发转移,未除宫底受累。(2)腹腔大量积液;(3)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又行胃、肠镜检查均未见肿物。结合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临床考虑:卵巢癌并腹膜、大网膜、系膜多发转移并胸、腹水。因患者全身多处转移无手术指征,于2011年8月17日转入本科。于2011年8月22日在B超定位下行盆腔肿物穿刺活检术。仪器设备为日立:2000超声诊断仪,配专用穿刺导向装置。穿刺针为:QuickCore活检针,20G(Cook公司,针长15 cm,标本槽长2 cm,型号:QC-20-15.0-20T)。B超所见盆腔左侧可见一个以囊性为主混合性肿物,大小为116 mm×80 m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囊壁底部见1个2.0 cm×2.2 cm实性肿物,肿物顶端距离皮肤为7 cm,活检针从穿刺导向装置进入,在超声下见活检针进入上述实性肿物后,触动开关装置行活检,快速拔出活检针后,标本槽内见有胶冻样物质,估计无法行病理切片检查,遂行涂片。重复上述操作2次,穿刺物均与第1次相同,均行涂片送病理检查。每次拔出活检针后均压迫止血。术程顺利,术后观察,未见有腹痛、出血、发热等。病理结果示:涂片可见癌细胞团,见图1。

2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大部分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往往体表又无肿物可取得病理检查,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治疗。上述情况也是困扰肿瘤内科医师对无病理诊断的晚期肿瘤的治疗。本例患者肿瘤标记物(CA-125)远远高于正常,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考虑为卵巢癌。但按肿瘤的诊疗规范,除了肿瘤急症外,无病理诊断或细胞学诊断的依据,不能行抗肿瘤治疗。对于这类晚期病人,无手术指征,无病理学诊断,就失去了化疗的机会。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腹部肿物穿刺活检术简便、微创,是腹部肿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此技术特别对于失去了手术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是获得病理诊断的唯一方法。在使用Quick-Core活检针之前,笔者曾用腰椎穿刺针反复抽吸肿物,细胞学的阳性率低,更谈不上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自从有了Quick-Core活检针及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病理的阳性率大大提高,如果取得的组织足够多还可以行免疫组化检查。王彦华等[2]报告用该活检针在CT引导下腹部病变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5.6%。本例虽然未取得肿瘤组织,但细胞学已得到了确诊。笔者认为有时穿刺物虽未取得病理组织,有些仅有胶冻样物或液体样物,但也不能随便丢弃,应该涂片行病理检查,否则失去了获得细胞学诊断的机会。本例穿刺物未取得病理组织,可能为囊实性肿物以及穿刺时患者受到呼吸等因素的影响,未能配合医生,未穿刺到实性肿物,仅穿刺到囊性部分所致。故穿刺时要让患者暂时屏气,避免肿物移位。总之,超声引导技术具有直视性和实时性,能够实时观察肿物的部位、大小及内部结构特点,并能显示穿刺点、进针方向及深度以及观察到穿刺针在肿物内部的移动情况,较CT引导价廉[1],对于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或浅表无肿物的晚期肿瘤病人,该技术是获得病理诊断的较好方法,且无射线辐射,不需穿特殊防护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志杰,李结媛.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腹部肿物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探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0,10(4):263-264.

[2]王彦华,王松,李子祥,等.CT引导下腹部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4):563-565,568.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2

关键词:超声 CT 肺活检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14-02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岁,均为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因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痰中带血消瘦发热等症状来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经胸部CT检查提示为肺部周围性肿块,适宜经皮肺穿刺检查明确诊断,病灶直径1.5-8cm,两组分别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2 穿刺方法

术前同患者及家属讲清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潜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做肺功能测定,CT定位组60例根据患者胸部CT片结果确定穿刺体位,用介入科的专用放射1cm的栅栏置于胸壁的病灶部位确定穿刺点,病灶部位先行薄层扫描,以病灶最大层面作为最佳穿刺平面,然后根据扫描图像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角度,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胸膜,按预先设计测定的深度和角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边缘,CT扫描观察穿刺针与病灶的关系;如不合适,调整穿刺针的深度角度和方向,再次扫描直至确认穿刺针在病灶内然后取材。B超定位组60例,患者在B超图像定位引导下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角度,穿刺点常规局部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按预先测定的深度、角度穿刺进针,穿刺至病灶行切割活检,穿刺针切割槽内可获得1cm大小的长条状病理组织标本,获取的标本放入75%乙醇溶液中或涂片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3 结果

60例B超引导下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肺鳞癌23例,肺腺癌20例,肺未分化癌5例,增殖性肺结核5例,炎性组织4例,B细胞淋巴瘤1例,2例未明确诊断,并发症发生率为3.3%,其中1例轻度气胸,给予间断高浓度吸氧后治愈;1例少量咯血,给予立止血静注后未再咯血。60例CT引导下肺活检病理结果:肺鳞癌24例,肺腺癌18例,肺未分化癌7例,增殖性肺结核4例,炎性组织6例,1例未明确诊断,并发症发生率为5%,其中1例轻度气胸,2例少量咯血给予对症处理后治愈。由此可见B超和CT引导下对肺周围性疾病活检成功率和活检确诊率无明显差异。

4 讨论

经皮肺活检术是一种经皮穿刺获取包括胸壁肺实质及纵隔在内的病变标本,从而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的技术支气管镜对周围性结节病灶甚至支气管腔外者其敏感性明显下降,而胸腔镜则技术要求高、损伤大、风险高,甚至有引起死亡的报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损伤小,且对肺部结节或肿块尤其外周性者有很好的敏感性。1883年Leyden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局灶性肺部疾病的经皮肺针吸活检,找到了致病的肺炎链球菌3年后,Menetrier[1]首次采用经皮肺穿刺诊断了一例肺癌患者,在20世纪上半叶曾有不少学者尝试经皮针吸活检,但由于穿刺针和定位技术的限制,这一技术的应用未能得到推广,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X线透视机的改进、穿刺针的改良及细胞学诊断技术的进步,经皮肺穿刺活检才得到了广泛应用经皮肺活检术的适应证包括:通过针刺抽吸或组织切割,诊断肺外周的结节或浸润性病变胸膜肿块、部分空洞性病变、纵隔肿块以及其他通过经皮穿刺可及的胸部病变。禁忌证包括:无法纠正的凝血性疾病;严重的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肺动脉高压;伴有肺大疱的肺气肿;病变已紧贴血管。相对禁忌证还包括:既往有肺切除术,此外,对于双肺均有病灶者,一般不宜同时对两肺进行穿刺。

B超和CT引导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常用导向方法,B超具有费用低、设备普及、可实时观察和调整穿刺方向和对医务人员及患者无辐射等优点,适宜对较大病灶且靠近胸壁的定位,对小病灶的定位不够准确,对靠近心脏穿刺危险性较大我们认为对周围性病灶直径大于3cm,或小于3cm,但距离胸壁较近者(3cm),可选用B超引导下肺活检,B超使病人免受大量X射线的辐射,也为病人节省较多的医疗费用。同时B超可清楚显示大血管的搏动和重要脏器的位置,遇有病灶贴近胸壁,且在大血管和重要脏器附近,首选B超引导,避免穿刺的盲目性,从而减少穿刺的并发症,B超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活检确诊率为96.7%;CT可引导穿刺5mm以上的结节,CT对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特别对靠近心脏、脊柱旁、主动脉旁等重要部位的病灶,CT可以准确引导选择最佳穿刺路径,减少并发症。增强CT可以判断病灶内的低密度坏死区域和周围的炎症或不张肺组织,选择最具诊断价值的区域取材,使穿刺更准确CT还可以显示叶间胸膜和肺大疱,有利于选择合适进针路线,减少气胸的发生CT定位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8.3%。

本文并发症发生率4.2%,与报道基本一致,气胸发生原因系使用粗的穿刺针,病变部位深,病人为伴有肺气肿的老人,多次反复穿刺或穿刺过深也有一定的关系;出血,肺穿刺活检可能由于穿刺针针尖刺伤小血管或划破胸膜导致咯血或胸腔内出血,一般给予对症止血处理;感染若不注意无菌操作,可引起胸内感染,包括脓胸或胸壁脓肿如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24至48h内使用抗生素等,则可避免感染的发生;少数病人可发生胸痛,皮下或纵隔气肿等,不需要特殊处理。肿瘤细胞针道种植或转移则较为少见,TTNA/B可以比较准确的获得肺内结节病灶的组织标本,通过TTNA/B,许多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并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TTNA/B总的诊断敏感性在68%-96%,其特异性可接近100%;對于所有大小的病灶来说,其诊断的准确性为74%-96%,通常病灶越小,诊断的准确性越低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是一项十分有临床价值的诊断技术,对肺部周围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引导技术的不断改进,经皮穿刺肺活检的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肺部周围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应用将会更为广泛。

参考文献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传染病分院患者306例, 男202例, 女104例;年龄18~72岁, 平均45岁。穿刺前所有病例经增强CT或MRI及超声等影像检查和肝脏生化检查, 发现肝脏包块或肝损害。

1.2 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术前2d及当天用维生素K 110m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术前当天禁食4~6h;并和患者沟通, 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3 方法

肝穿刺活检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法, 使用SIEMENS Autares超声仪、3.5MHz探头。穿刺枪为美国Bardrd公司生产的第3代连续可调式自动活检枪, 射程1.5~2.2cm, 配以Bard16G一次性穿刺针。术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一般患者左侧卧位, 穿刺前先进行超声检查, 避开大血管及周围脏器, 并做体表标记。皮肤常规消毒、铺洞巾, 2%利多卡因沿超声指示穿刺方向做局部浸润麻醉至肝被膜, 穿刺点先用手术刀做0.2m小切口, 穿刺时嘱患者屏住气, 取16G穿刺针沿切口刺入。刺入肝脏病变部后, 启动穿刺枪按钮, 然后拔出穿刺针, 取出长约2cm的肝组织1条, 置于中性甲醛液中固定。如需要做电镜检查, 重复同样的方法穿刺取肝组织1条, 置于电镜液中固定, 后取出组织块, 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306例肝穿活体组织病理中:诊断肝硬化96例 (31.4%) (其中包括酒精性肝硬化5例、静止期肝硬化5例) ;慢性乙型肝炎83例 (27.1%) ;非酒精性脂肪肝75例 (24.5%) ;酒精性肝病30例 (9.8%) ;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7例 (2.3%) ;肝豆状核变性1例 (0.3%) ;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10例 (3.3%) ;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 (0.3%) 。本组病例穿刺后有3例出现疼痛, 未作特殊处理, 无出血、胆汁漏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超声检查已成为肝脏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超声引导肝脏活检实现了经皮活检由“盲目穿刺”向“引导穿刺”的飞跃, 严重并发症也大为减少[2]。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的地位[3], B超引导下肝脏病变穿刺活检术应用于临床, 尤其是在局部麻醉下利用活检枪穿刺肝脏病变部位, 瞬间抽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 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6G活检针做肝脏活检未发生出血、穿孔、胆瘘、气胸等并发症, 均取得较好的病理标本, 因而是安全可靠的, 能满足病理组织切片及诊断分析的需要, 而且具有适应症广、损伤小、操作简单和检查结果迅速可靠等特点。我国是肝炎大国, 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就有7.18%[4]。超声引导肝脏活检除了明确肝脏包块性质、肿瘤分化程度, 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外, 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程度, 指导临床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能明确慢性肝脏损害的病因 (如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肝脏血管性疾病、肝脏感染性及肉芽肿性疾病等) , 做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 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明确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原因不明的黄疸且已排除肝外胆道梗阻者、全身系统疾病或肝外疾病累及肝脏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为了保证穿刺的成功和安全, 准确的超声导向是保证安全性的前提,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穿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穿刺完毕后纱布包扎穿刺伤口, 并按压10~15min, 腹带沙包加压2~4h以防止出血, 心电监护, 前2h每半小时测一次血压, 血压稳定可撤出沙包。另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等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虽然采用了16G粗针活检, 但未发生出血、胆汁漏及气胸等并发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只要经过一段正常的肝组织, 用16G以下的针穿刺, 即使是血管瘤也是比较安全的[5]。总之, B超引导肝脏穿刺活检既安全, 穿出肝组织又能满足病理要求, 可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水平, 该技术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一般在比较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B超下都可以开展此项检查, 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62.

[2]欧阳茂, 李锡寿, 李会斌, 等.肝穿刺活检经验总结[J].上海医学, 1999, 22 (3) :190-191.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分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 (1) :13-24.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4

【关键词】阑尾脓肿;腹腔穿刺;超声显像;引导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0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采集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照组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5岁,病程4~6天。实验组患者22例,男1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3.5岁,病程4~5天。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压痛、反跳痛,并且可以扪及明显的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介于13.3-16.2X109/L)。B型超声显像诊断显示:右下腹单腔无回声或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图像,脓腔大小前后径5.8~7.5cm,边界清楚。实验组病例采用超声引导腹腔穿刺抽脓,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2使用仪器与方法

采用SDL-310B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平卧位,常规作腹部扫查,重点在右下腹部,记录有关图像和数据,明确脓肿的位置,脓腔的大小、距离体表的深度以及与毗邻脏器的关系。确定距脓腔最近的穿刺点和进针深度。进针深度应小于腹壁厚度加脓腔的前后径。常规消毒、铺单、局麻。选用5ml以及50ml注射器,9号注射针头。首先用5ml注射器,按已确定的穿刺点斜行刺入皮下,然后垂直进入脓腔。抽取部分脓液常规送到实验室检查,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固定针头,更换50ml注射器进行抽脓。如脓液浓稠,可以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稀释冲洗。每次注入量应少于抽出量的2/3,尽量抽干脓液后注入相应的抗生素药液。术毕,局部覆盖无菌纱块,观察2h。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每隔3~5天进行1次,每次应避免在同一针孔内进针。2结果实验组病例在B型超声显像诊断引导下穿刺治疗后,脓腔明显缩小。每次抽出脓液量多者120ml,最少者20ml。穿刺次数最小1次,最多3次。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经过15~30天的随访,B型超声诊断显示脓腔消失。3典型病例患者,女,35岁,转移性右下腹痛6天。检查所见:体温38.4℃,神智清醒,表情痛苦;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右下腹可扪及一触痛性包块。实验室检查:WBC15.5×109/L,N87%。B型超声诊断显示:右下腹部5.8cm×7.5cm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治疗方法:临床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对症治疗3天,疗效不明显。然后在B型超声诊断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每隔3天进行1次。首次抽出黄色、呈粪臭的脓液80ml;第二次抽有脓液35ml;第三次抽出20ml。每次抽脓后用5%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脓腔。患者住院期间每天均加服中药并采取(1)半卧位;(2)进易消化食物;(3)对症处理;(4)我们用中药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排脓消肿。一般用加味黄龙汤加减。

2.结果:两组病例物理检查结果对比

★P<0.05;※P>0.05

3.讨论

目前对于阑尾周围脓肿治疗的基本概念:(1)绝大多数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抗生素中药中药外敷;(2)肿块缩小,局部无疼痛可出院,3月后行阑尾切除;(3)脓肿不能控制,全身有中毒症状可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3月后在切除阑尾,情况许可也可行阑尾切除。B型超声显像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可以重复进行的诊断技术。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具有,灵敏度高,引导准确,损伤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穿刺途径,能够缩短穿刺距离,提高命中率,降低并发症。由于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本组病例均为单腔阑尾脓肿,位置表浅,紧邻腹壁,并且比较固定。此时B型超声诊断引导穿刺,一般不致误伤其它脏器。临床实践证明,只要用细针,仍是安全的[1]阑尾脓肿随阑尾在腹腔中的部位不同而异,有的位置比较深,如盲肠后位、直肠侧位和回肠后位。虽然临床体格检查中可以扪及腹部包块,而由于受到肠腔气体的干扰,超声图像往往显示模糊不清,不能盲目进行穿刺。阑尾脓肿不总是一个腔的积脓,常是一个炎性团块的网膜和小肠,间有显微镜下散在的小脓肿,此类脓肿比较容易吸收.[2]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病情较稳定,宜用抗生素治疗或同时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3]本组22例患者经超声引导穿刺抽脓后疗效确切

4 体会:

(1)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而且方便,一般患者易接受,方法可取。

(2)它较手术痛苦小,比急诊行阑尾脓肿引流或阑尾切除并发症少。如有脓液污染,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裂开、腹腔内感染及肠粘连、肠梗阻等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痛苦和麻烦。特别是后者给患者带来多次手术及更大痛苦。

(3)对病程长、体质差、生命体征不稳、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者可急诊行阑尾脓肿切开引流,千万不可拖延,以免发生意外。

(4)如脓肿的前后径<3.0cm,不必急于进行穿刺,仍然可以在严密观察下采取抗炎和支持疗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351-1354.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30-1236.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女性, 均系乳腺疾病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例, 年龄17~73岁, 平均年龄45.6岁, 双乳病变2例, 左乳病变35例, 右乳病变23例。

1.2仪器与方法

设备:SA3200超声仪, 高频探头 (频率7.5MHz) , 美国Bard Magnum自动弹射式活检枪、14G组织切割针 (活检针) , 取材长度15mm, 直径2.1mm。

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 B超扫描发现包块并定位, 无菌薄膜包裹探头, 常规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皮肤, 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呈15~45°穿刺包块, 不同方向各取1条组织, 共取3~7条。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人病史, 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才可以穿刺, 术前当日或前一天用肥皂水清洁穿刺局部皮肤,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穿刺前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并做记录。

2.1.2 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迫切想知道诊断结果, 但因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 同时又担心手术的风险, 往往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矛盾等心理状态。在术前应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讲解术前准备、穿刺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训练患者正确呼吸及放松练习;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以让已行穿刺患者的切身感受与之交流,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 更好地配合穿刺。

2.2术中护理配合

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如无菌穿刺包一个、一次性无菌穿刺针、无菌穿刺枪、无菌手套、标本瓶 (样本袋) 等,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进行消毒, 穿刺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及疼痛情况;穿刺过程中穿刺者每次在提取组织时发出的枪击声, 会加重病人的紧张情绪, 这时可以与病人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 观察病人疼痛反应情况, 必要时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呼吸和放松练习, 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及疼痛感。

2.3术后护理

2.3.1 压迫止血

穿刺后穿刺点用无菌碘酊烧灼后用无菌纱布加压5~10min, 注意观察伤口有无血性渗出, 如有渗出, 在无菌操作下及时更换, 并加压。

2.3.2 一般护理

术后观察病人生命体征30min, 如无异常, 门诊病人回家前留下电话, 以便随访, 住院病人回病房后继续观察生命体征6h。术后往往病人感觉穿刺局部疼痛, 一般较轻微, 不需要特殊处理, 对于对痛特别敏感者, 可适当服用止痛药。

2.3.3 预防感染

超声引导下粗针乳腺穿刺, 创伤小, 只要在穿刺过程中,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一般无需服用抗生素, 穿刺后当天忌洗澡, 避免穿刺点感染。

3结果

在本组60例患者中穿刺后有3例出血较多, 经压迫穿刺点10min后, 均止血。有1例因过度紧张在穿刺后出现心慌、头晕症状, 通过吸氧、心理疏导后缓解。未出现高热、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病例结果:在60例乳腺穿刺病例中, 乳腺增生8例 (26.7%) , 脂肪纤维组织8例 (15.0%) , 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 (1.6%) , 炎症1例 (1.6%) , 纤维腺瘤8例 (13.3%) , 乳腺浸润癌5例 (83.3%)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9例 (48.3%) 。

4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占全身的7%~10%, 近年来,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乳腺癌的发现、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对于乳腺可疑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以往多采用直接手术活检或影像引导导丝定位手术活检来明确病变性质, 虽然手术活检准确度高, 但仍存在0~17.9%的误诊率[3], 并且存在手术费用较高, 术后易留瘢痕等缺点。Takis等认为B超引导下乳腺活检穿刺是一种安全的诊断方法, 可以取代诊断性切除活检[1]。B超引导下乳腺活检穿刺可以实时显示穿刺过程中针尖到达的位置, 可进行核心穿刺, 为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手段。

笔者通过对60例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 体会到在穿刺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训练患者正确的呼吸和放松练习是穿刺过程中患者密切配合的关键, 也为成功穿刺奠定了基础;穿刺过程中与患者适时交流、穿刺者动作轻柔、准确、快速是成功穿刺的关键, 而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

目前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已成为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术前首选甚至是唯一诊断方法, 对乳腺内肿块或非肿块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 不但能简化乳腺癌患者的外科处理步骤, 而且可以使很多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免去开放性活检的痛苦[5]。对穿刺前、中、后患者实施护理, 是保证成功穿刺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这在超声引导下乳腺活检术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论述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60例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分析, 60例穿刺病例中乳腺增生8例, 脂肪纤维组织8例, 乳腺浸润癌5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 慢性炎症1例, 纤维腺瘤8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 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而积极、有效的护理是保证乳腺穿刺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穿刺活检术,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华, 秦贤举, 童汉兴, 等.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快速活检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3 (11) :859-862.

[2]王连元, 廖茂斌, 姚兴发, 等.经额颞眶颧联合且陈颅眶沟通肿瘤[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0, 6 (3) :197-199.

[3]黄强, 葛玲玉, 许顺良.影像导向乳腺穿刺的方法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6, 29 (2) :132-135.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6

关键词:经腹穿刺绒毛,活检,护理

自1983年Simoni等采集早期妊娠绒毛用作产前诊断[1], 近年来发展了不同途径绒毛取样技术, 然而, 绝大部分绒毛活检均采取经宫颈途径进行。本胎儿医学中心采用双针套管技术在超声引导下, 于早孕期经腹穿刺绒毛活检 (TA-CVS) , 以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07年11月采用TA-CVS共109例。TA-CVS组孕妇年龄22岁~41岁, 平均30.3岁。

1.2 方法

B型超声引导下行TA-CVS;孕妇排空膀胱, 经腹超声观察胚胎或胎儿情况, 定位胎盘位置, 选择穿刺部位, 采用双针套管技术 (引导套针为16或17G, 活检针为18或19G) 。

1.3 结果

109例不同原因要求产前诊断的孕妇经腹部穿刺绒毛活检, 选用双针套管技术, 孕妇全部一次穿刺成功, 术后均无腹痛、阴道出血或流产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手术室的准备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手术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2次。

2.1.2 孕妇准备

①心理护理:109例均为遗传咨询门诊中疑有染色体疾病或畸形异常儿, 夫妻双方为轻型地中海贫血, 多数孕妇对穿刺针进入宫腔抽绒毛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感。首先应热情接待, 耐心讲解绒毛穿刺过程及安全程度并解答她们提出的问题, 以便争取孕妇的密切配合。②知识宣教:由于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知识缺乏, 易产生过分的焦虑和恐惧而降低机体对治疗的耐受力, 从而影响机体的恢复。故应关心帮助病人, 以温和、热情、关切、耐心的态度和病人交流,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介绍手术成功例子, 使病人增强信心, 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 配合手术进行, 给机体的恢复提供有力的保障。③安抚家属心理:有研究表明, 病人家属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 给予病人家属心理上的安慰, 也就间接地安慰了病人。帮助病人家属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做好医疗宣传工作, 使其懂得自己的情绪可影响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效果。同时教会家属做好心理安慰, 减少病人来自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④饮食准备:术前当天吃饱早餐, 并带食物如牛奶、甜点心以备术前进食。⑤术前B型超声常规观察胚胎发育, 测量头、臀长度以核对孕周, 确定胎盘绒毛为前壁部位。⑥术前孕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排除手术禁忌证。

2.2 术中配合

孕妇排空膀胱, 取仰卧位, 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注意保暖。适当播放音乐, 使病人精神放松, 以分散注意力, 减轻心理负担, 稳定情绪, 利于手术进行。探头置腹部进行探查, 在子宫纵切面图上是宫内妊娠囊。测量子宫、妊娠囊、胚胎长度和大小, 以及观察胚胎心管搏动情况, 做好记录。穿刺过程中B型超声医生要固定好B型超声引导探头的位置和方向。严格无菌操作下, 腹部常规消毒, 换消毒穿刺探头, 然后嘱孕妇尽量放松, 避免咳嗽, 选好穿刺点及角度, 采用双针套管技术, 在超声引导下行TA-CVS, 超声检查测量头、臀径核对孕周, 观察胎心搏动、胎盘位置, 定位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 局部麻醉后将引导套针经腹壁及子宫穿刺入胎盘内, 拔除针心, 换活检针经引导套针内送入胎盘组织, 拔出针芯, 将活检针经引导套针内送入胎盘绒毛组织。连接含1 mL生理盐水和微量肝素的20 mL注射器, 以10 mL的负压上下移动活检针以吸取绒毛组织。如一次活检的绒毛量不够, 可再次将活检针插入引导套针内抽吸。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孕妇生命体征变化, 询问孕妇有无不适感, 取出绒毛后标本及时送到实验室接种培养。拔针后立即观察胎盘部位有无出血及胎心情况。

2.3 术后护理

术后孕妇卧床休息30 min~60 min,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阴道流血和腹痛情况 (有无腹胀、腹痛、腹部下坠感) , 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做相应处理。术后第2天监测B型超声, 观察绒毛是否有出血及胚胎发育情况。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可常规应用抗生素3 d, 卧床休息3 d, 避免重体力活动, 指导孕妇禁止性生活1个月, 若有阴道流血情况和腹痛情况, 指导孕妇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术后1月回院复诊, 了解有无术后阴道流血、腹痛、羊水渗漏等并发症。分娩后1月内电话随访, 了解妊娠结局。

3 体会

TA-CVS是早孕期的产前诊断方法, TA-CVS适应范围广, 成功率高, 获取的标本量多, 胎儿流产率低, 所以经腹部穿刺是安全可靠的, 但如不按操作规程进行, 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同样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感染、内出血等。我院109例孕妇经腹部行穿刺获取绒毛, 由于思想上重视, 严格按操作程序, 术前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 消除了紧张情绪, 使孕妇均能配合手术顺利进行。随着早孕产前筛查的普及和早期诊断要求的增加, 操作技术的熟练, TA-CVS将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Si moni G, Brambiti B, Danesino C, et al.Efficient direct chromo-some analyses and enzyme determination from chorionic villisam-ples in the first tri mester of pregnancy[J].Hun Genet, 1983, 63:349.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7

关键词:超声引导,乳腺,穿刺,活检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7%~10%, 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超声检查技术用于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操作性, 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2]。但由于肿瘤组织成分的多样性及影像学表现的重叠性, 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疾病良恶性仍有很大难度, 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得肿块病理结果, 能有效提高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质量[3], 而且穿刺活检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操作简单方便, 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率[1]。本次研究中,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82例乳腺肿块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超声发现乳腺肿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 (44.2±6.7) 岁;乳腺病灶共计82例, 肿块大小0.9cm~2.0cm, 平均 (1.4±0.3) cm。82例乳腺病灶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获得活检病理, 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并获得病理结果。

1.2 方法

仪器: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7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探查, 探头频率为7~12MHz, 选择自动活检枪配16G活检针。

检查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实施穿刺活检以前完成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测向患者交代穿刺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 常规超声再次确定患者乳腺肿块位置、肿块大小及肿块形态、内部血流等情况后, 找出最佳的穿刺点, 进行体表标记。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以粗针头将皮肤穿刺点刺破后,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进入肿块边缘, 固定方向后激发活检枪, 针芯进入肿块内部后拔针。穿刺活检全程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不同肿块一般取材2~4针, 进行多点取材, 取出组织后放在福尔马林溶液内进行固定后, 再送至病理科做切片检查。完成穿刺活检以后, 要对患者进行30min的观察, 观察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观察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以χ2检验计数资料, 检验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2例乳腺病灶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一次取材成功率达100%。活检病理显示, 35例为良性肿块, 其中纤维腺瘤19例, 腺病13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 乳腺炎症1例, 良性病灶检出率为42.7%。穿刺活检病理中47例为恶性病变,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8例, 导管原位癌5例, 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 恶性病灶检出率为57.3%。除2例穿刺活检病理为导管原位癌的肿块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外, 其余均与术后病理相符合, 符合率为97.6%。

3 讨论

乳腺癌现今在我国比较高发, 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关键, 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疾病, 且对患者无任何创伤, 现今在我国已经成为临床筛查乳腺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但是因为肿瘤组织成分的多样性及影像学表现的重叠性, 超声检查对疾病的良性、恶性的分辨很难完成, 无法明确鉴别诊断。但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并进行病理检查可达到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的效果, 能有效提高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质量[3], 而且穿刺活检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操作简单方便, 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率[1]。

随着乳腺癌治疗水平的提高, 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保乳手术、术后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案都要通过术前病理诊断来实现[4,5]。传统乳腺肿块病理检查是以局麻术切除的方式, 病理为恶性时患者需要实施二次手术, 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并增加了治疗费, 还可能延误手术时间, 使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机会丧失。若局麻手术切除或者术中快速冰冻的方式还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也为临床诊断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6~8]。而乳腺肿块大多由体检、B超等检查发现, 这些检查方法都存在很大局限性, 使乳腺肿块良恶性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属于微创检查, 操作简单安全, 可以有效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率[9]。本研究显示, 82例乳腺肿块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一次取材成功率达100%。穿刺活检病理显示, 有35例为良性病变, 其中纤维腺瘤19例, 腺病13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 乳腺炎症1例, 良性病灶检出率为42.7%。穿刺活检病理中47例为恶性病变,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8例, 导管原位癌5例, 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 恶性病灶检出率为57.3%。除2例穿刺活检病理为导管原位癌的肿块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外, 其余均与术后病理相符合, 符合率为97.6%, 与以往报道相近[10]。总结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具有以下优点: (1) 操作简便安全, 通过穿刺针对乳腺肿块快速取得组织标本,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 检出率高, 本研究显示, 穿刺活检对良性病灶检出率为42.7%, 对恶性病灶检出率为57.3%, 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3) 对穿刺活检为良性的肿块, 可以定期观察肿块的变化, 防止出现过度治疗情况, 减少患者痛苦, 同时可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总之, 超声引导下乳腺穿刺活检可以较准确地鉴别肿块的良恶性, 对于乳腺癌的检出、乳腺肿瘤的临床及早确诊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景萍, 梁永平, 李慧芳, 等.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乳腺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医学, 2012, 34 (11) :968-970.

[2]刘超雄, 郝晓云, 于晓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3) :112-113.

[3]孙金梅, 赵瑞, 何海滨.超声引导下58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7) :86-87.

[4]田洪蕾, 田洪旭, 王方娟.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5) :931-935.

[5]秦红风, 李毅, 彭伟国, 等.乳腺肿物高频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 :47-48.

[6]张建蕾, 白爱芳, 汪军虎, 等.高频超声引导下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8) :975-976.

[7]戴维德, 韩秀婕, 井庆红, 等.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 (9) :734-736.

[8]高向琴, 张珍, 刘宏雄,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 (3) :336-337.

[9]周洁莹, 唐杰, 罗渝昆, 等.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引导活检所致病理组织学低估的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3, 35 (6) :662-666.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9例浅表器官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48例, 女31例;年龄24~69岁, 平均 (49.63±5.62) 岁。均进行触诊法引导的穿刺活检 (对照组) 及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观察组) 。

1.2 纳入标准

(1) 患者无严重心、肺、肝等重要器官疾病; (2) 患者不存在穿刺活检禁忌证; (3) 患者均了解并同意本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触诊法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用手触摸患者病变部位结节, 对收支和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并采用2%利多卡因2~5 ml行局部麻醉, 利用手部将病变部位固定住, 然后行穿刺活检。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在穿刺前,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肿物进行全面探视, 了解患者肿块的基本情况 (包括形态、大小、血流等) , 同时判断其与周围组织、大血管之间的关系, 为穿刺选择恰当的进针路线提供重要的参考。采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和22号针头, 将转换器位置固定住, 确保病变部位位于影像中心附近;根据超声诊断仪探视结果,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并对其进行常规消毒, 行局部麻醉;穿刺针沿着扫描平面斜形插入, 确保穿刺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针尖和针干, 当针尖至于病灶区域后, 实行来回抽动并旋转, 将病变组织吸出, 然后立即送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1) 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以最终病理结果为标准, 对比两组的检出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20%, 并发症发生率为2.53%, 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7.34%, 并发症发生率为10.13%, 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疾病检出率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浅表器官疾病的总检出率为92.41%, 对照组浅表器官疾病的总检出率为69.60%, 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浅表器官疾病比较广泛, 为了便于后期的治疗, 需提高其诊断率。介入性超声主要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 行穿刺活检和抽吸插管等注药治疗等方面的操作中[2]。在临床应用中, 可以有效避免某些外科手术, 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在本研究中,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9例浅表器官疾病患者分别采用触诊法 (对照组) 和超声引导下 (观察组) 进行穿刺活检。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96.20%)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3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易于操作,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了解肿物的情况;在超声引导下, 确保穿刺过程中的“有的放矢”, 精确定位, 从而显著提升穿刺成功率, 避免盲目穿刺, 还能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生理疼痛[3]。

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2.5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0.1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为穿刺点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且借助影像可以清晰看到针尖的位置, 其还能清晰显示血流信号, 在穿刺的过程中, 可以避开重要的血管和脏器, 避免伤害患者病变部位周围组织和大血管, 因此其并发症比较少, 安全性高。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浅表器官疾病的总检出率 (92.41%) 明显高于对照组 (69.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P<0.05) 。超声经过的路径比较短,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对其他脏器的影响[4], 且通过超声图像和血流信号等信息, 大大提升疾病的检出率, 从而减少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 为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为了保障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掌握超声引导下穿刺的适应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以下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①怀疑属于早期肿瘤或细胞学检查没有得到确诊的患者;②手术操作中没有取活检或者活检不成功;③患者属于良性病变, 但需要取得组织病理诊断;④经CT检查或者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的肿块比较大, 且侵犯的区域比较广, 无法将其切除;⑤怀疑患者属于转移性肿瘤,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患者[5]。 (2) 做好穿刺前准备。对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时, 需要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了解病变肿瘤或组织的相关情况, 为后期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提供依据, 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合理利用穿刺探头。就目前情况来看, 使用的穿刺探头有两类:①专用穿刺探头。目前有很多品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机都自带专用的穿刺探头, 比如日立6500、ALOCKα10等。这种穿刺探头具有接触面小、导向准确、可消毒等多方面的优点[6]。②普通探头附加穿刺导向器, 它具有灵活、使用方便等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不同的穿刺探头。 (4) 合理选择穿刺针和活检枪。就目前情况来看, 穿刺中比较常用的是穿刺针和活检枪, 前者具有价格便宜、创伤小等优点, 但其操作比较复杂, 且取材也不理想[7];后者主要是切割式自动活检枪, 内设前后两组弹簧, 前一个弹簧可以用来高速弹射活检针的针芯, 后一个弹簧则可以确保套管针处于一个安全的距离, 如果病变肿瘤或组织处于射程内, 则可以自动完成组织的切割取材。因此, 切割式自动活检枪充分利用了内置弹簧弹射作用, 在穿刺的过程中, 可以自动完成穿刺组织切割操作, 具有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等多方面的优点[8]。

综上所述, 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浅表器官疾病, 可以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疾病检出率, 且安全性高, 操作简单方便,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在后期的临床应用中, 需要掌握超声引导下穿刺的适应症、做好穿刺前准备、合理利用穿刺探头、合理选择穿刺针和活检枪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从而大大提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9) :89-90.

[2]徐惠明, 苏丽娟.探讨高频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9) :64-65.

[3]陈彩.手部疾病的高频超声诊断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7) :152-154.

[4]程玉英, 张丽萍, 葛艳.超声检查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5) :32-35.

[5]阿木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6 (1) :88-89.

[6]姜倩, 季秀珍, 何英.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 29 (4) :339-340.

[7]吴宏匀, 张秀红.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物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9 (14) :530-531.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9

【关键词】 腘窝囊肿;超声引导;穿刺;疗效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08

腘窝囊肿又叫Baker's囊肿,是腓肠肌内侧头的滑膜囊肿。腘窝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腘窝囊肿多数发生在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并常与关节腔相通;除此之外,还可发生于股二头肌、半腱肌、韧带和关节囊。有的腘窝囊肿是滑囊无菌性炎症积液膨胀而由深部向后膨出,有的是继发于膝关节内疾病而产生的滑膜腔的渗出物,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半月板损伤等。临床上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症状为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感较轻,有明显的紧张膨胀感。腘窝区逐渐发生肿胀是患者主诉的主要特点,多伴膝后疼痛。囊肿偶尔压迫阻碍静脉回流,引起小腿水肿。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较大囊肿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出现水肿。笔者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观察采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腘窝囊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42~71岁,平均62.6岁;病程 < 2个月者21例,2个月至2年者37例,平均病程15个月;左膝关节18例,右膝关节40例。就诊原因:偶然发现腘窝肿块8例,感患侧腘窝肿胀不适22例,因外伤发现患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6例,因膝关节其他病变检查发现11例,因单侧下肢水肿检查发现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伸膝和屈膝受限,紧张膨胀感明显,关节后部疼痛等,严重者需持

拐行走。

1.2 方 法 58例患者均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美国索诺声第四代M-TURBO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穿刺腘窝囊肿。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线阵探头置于腓肠肌内侧头,探到与关节液相似的局限性低回声区,用彩色多普勒或彩超频谱仪区分血管和非血管组织,检查动脉血管与囊肿的位置关系;用记号笔标记上述治疗点,膝关节后侧常规消毒、铺巾,选取20 mL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吸囊肿,抽吸完毕后换无菌注射器,注入适量醋酸曲安奈德,快速出针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指压操作部位2~3 min,以减少渗出,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3 d。术后嘱患者3 d内保持针孔处干燥、卫生,注意休息。

2 结 果

58例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以彩超检查为评价指标。治愈(囊肿消失)50例,有效(囊肿减小)5例,无效(囊肿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为94.83%。

3 讨 论

腘窝囊肿发病初期可无任何(下转第44页)

(上接第30页)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常因膝关节其他病变行MRI检查时偶然发现,只有在囊肿较大或持续增大时出现患侧腘窝肿胀不适,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根据症状、病变部位及MRI检查诊断腘窝囊肿[1]。膝关节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显示为与关节液相似的低回声,也可确定诊断。

根据病因通常将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原发性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常不与关节相通,一般没有关节内病变,发病原因不明,有学者推测可能与连续轻微外伤有关[1];继发性腘窝囊肿见于成年人,多伴有关节内疾病(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退变、叉韧带损伤及滑膜炎等),关节内病变在腘窝囊肿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

既往的腘窝囊肿穿刺抽取囊液术是根据体表标志进行盲穿,缺乏软组织的解剖信息,穿刺抽取囊液不完全,常常会损伤穿刺部位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严重并发症。

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简单易行、无创、可重复性强,结果可靠,能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与关节腔相通[2],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利用实时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腘窝囊肿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并且能显示穿刺针的具体位置直视化操作,从而提高临床穿刺的安全性及准确性,不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引导下腘窝囊肿穿刺抽取囊液术不失为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微创治

疗方法。

4 参考文献

[1]Fritschy D,Fasel J,Imbert JC,et al.The popliteal

cyst[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ethrosc,

2006,14(7):623-628.

[2]杨志远,黄伟,余东.腘窝囊肿的MRI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2012(29):7-8.

[3]莫祝宁,李坚.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5):535-536.

收稿日期:2015-09-16;修回日期:2015-10-22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 年龄48岁~75岁, 平均年龄63.2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0~4 ng/m L因直肠指检 (DRE) 阳性或直肠超声发现可疑回声而入选者10例, PSA4.1~10 ng/m L且游离PSA/总PSA<0.26者41例, PSA10.1~100 ng/m L者69例。前列腺体积12~110 m L, 平均50 m L.其中合并有糖尿病4例, 原发性高血压6例, 高脂血症7例, 痔疮7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采用丹麦产B-K2102彩超检查仪, 直肠探头为5~10 MHz平面及扇扫双切面探头 (丹麦BK) , 与该探头匹配的活检穿刺架, 自动活检枪 (美国BARD公司) 及穿刺针 (美国BARD公司18G 20 cm) 。操作时患者采取左侧卧位, 躬身屈膝, 充分暴露臀部, 局部皮肤及肠黏膜表面0.5%碘伏消毒, 位点采用Eskew等描述的5区12针分布位点, 对可疑病变加穿1~2针, 穿刺后碘伏纱条直肠内压迫止血, 穿刺后取出组织块送病理检查。每次穿刺过程由1名泌尿外科医生在B超医生协助下完成, 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24 h卧床及抗感染。

2 预防及护理

2.1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禁忌证

术前患者有穿刺禁忌证如: (1) 肛周有感染, 严重痔疮; (2) 穿刺时患者有腹泻, 肠道感染, 未做肠道准备; (3) 糖尿病患者 (血糖未控制在<8 mmol/L) 不宜行穿刺活检术。严重心血管疾病停用抗凝血药物。长期口服抗凝药者, 如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药物应停药1周后再行穿刺术, 其禁忌疾病待情况纠正好转后再行穿刺。

2.2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存在对疾病的忧虑及对穿刺术的恐惧, 医护人员术前向患者讲解穿刺的目的、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 术后发热及肉眼血尿的原因, 多饮水的重要性, 术后听音乐和广播转移注意力和放松心情。直肠大出血并非多见, 一旦出现, 患者易产生恐慌的情绪。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并为患者讲解止血方法和术后注意事项等来消除患者的顾虑。

2.3 饮食指导及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3 d开始口服抗生素:灭滴灵0.4 g, 3次/d;黄连素0.4 g, 3次/d;氟嗪酸0.2 g, 2次/d, 以抑制肠道内的细菌, 减少感染机会。穿刺前1 h予以清洁灌肠, 避免粪便积聚于直肠, 影响超声图像及增加感染机会。术后予流质饮食1 d, 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48 h避免排便, 以防大便时再次出血和污染伤口。2 d后可进食适量粗纤维食物, 以防便秘。

2.4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患者回病房后每2 h测生命体征变化1次, 出现发热时嘱患者休息、多饮水, 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可酒精擦浴, 肌注柴胡、安痛定等治疗, 同时给予静滴头孢类抗生素, 如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应抗生素联合应用, 必要时应用皮质激素降温。

2.5 避免腹内压增高

术后1周内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感冒、咳嗽, 如出现咳嗽, 及时用止咳祛痰药。术后应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活动, 第2天可下床室内缓慢活动。尤其对于合并痔疮的患者更应特别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

2.6 穿刺伤口的观察

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出血情况, 穿刺后肛门内常规放置碘伏纱条, 以压迫止血。注意观察肛门内有无血性渗出, 如渗出较多, 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更换。特别注意的是直肠内动脉出血, 患者往往感到肛门坠胀, 鲜红色血液喷出, 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2.7 血尿、血便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血尿、血便以及血尿、血便量的多少, 如轻微血尿、血便不必处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多饮水, 一般2 d~3 d症状消失;如血尿严重, 可直肠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 观察引流物性质及量, 必要时予膀胱冲洗, 以免血块形成, 出血控制后可拔除尿管。

2.8 直肠动脉出血的护理

2.8.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 应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2.8.2休克的治疗。直肠动脉出血量大, 不易控制, 出现休克症状, 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 予局部止血。

2.8.3直肠镜下予局部止血。直肠动脉出血, 采取局部压迫达不到良好效果, 压迫直肠局部出血点同时, 迅速准备立灯、缝合包, 在直肠镜下予局部结扎、缝扎或创面缝合, 必要时进手术室缝扎, 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静脉输血治疗。

3 结果

本组120例, 均在B超室进行。术后发热6例, 血尿5例, 血便1例, 尿潴留1例, 直肠大出血1例。其中发热患者最高体温40.5℃, 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3 d后体温正常。血尿患者在穿刺后3 h~24 h后出现, 出血量最高50 m L, 未行特殊治疗后好转。尿潴留患者给予留置尿管3 d后拔除, 小便正常。1例大出血发生于术后1周, 出血量约300~400 m L, 并出现休克症状, 经直肠镜下进行直肠内出血动脉缝扎并予输血后缓解。

4 讨论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80年代, 随着PSA以及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前列腺癌检出率大大提高 (20%~40%) [3]。前列腺穿刺活检可分为经直肠和经会阴穿刺活检术,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创伤小、准确率高[4]。但术后并发症包括:血尿、发热、便血、血精、尿潴留, 因肛门直肠部血管丰富, 行穿刺易碰到血管, 术后容易出血。特别是合并直肠动脉出血的患者, 一旦出血, 则出血量大, 可危及患者生命, 应立即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法及止血措施。本组1例直肠大出血患者均合并有痔疮, 因在穿刺时碰到动脉血管, 术中止血不彻底, 术后患者活动或伤口结痂脱落引起大出血。因此,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意义重大。患者回室后护理人员要多观察病情变化, 多听患者主诉, 尤其对患有痔疮的患者要做好出血预防和精心的护理工作, 发现直肠动脉出血, 立即进行救治,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另外, 患者出现高热也不能轻视, 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应用皮质激素, 以防感染性休克出现, 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需及时做相应对症处理及耐心解释, 以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李鸣.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M].//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4-118.

[2]BrawerMK, ChetnerNP.Ultrasonographyoftheprostateandbiopsy[M].In:.Campbell's Urology.7th ed.W.B.Saunders, 1998:2511-2515.

[3]Aus G, Ahlgren G, Bergdahl S, et al.Infection after transrectal corebiopsies of the prostate rist factors and antibiotic prophylaxis[J].J Urol, 1996, 77 (9) :851-885.

上一篇: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下一篇:会计人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