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引导(共7篇)
术中超声引导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 采用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 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均一针穿刺成功, 成功率为100%, 无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创伤性的操作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化疗、术后静脉营养以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等患者。传统的穿刺方法是利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进行盲穿, 常引起颈总动脉损伤、血肿形成以及穿刺置管失败等。我院超声科采用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 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并且无并发症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 其中术后患者12例, 肿瘤化疗患者18例, 急危重抢救患者10例。均无颈内静脉穿刺禁忌证。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和材料
采用GE voluson730, 阿洛卡3500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福尼亚一次性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1.3 操作方法
取右颈内静脉穿刺, 患者取仰卧位, 去枕, 并偏向左侧, 使颈部充分暴露, 超声下仔细观察静脉的位置、走行、宽度、血流情况, 测量距体表距离和血管内径, 选择穿刺静脉。确定穿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用记号笔作好相应标记, 常规消毒, 铺无菌孔巾,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探头套无菌护套;边进针边观察超声显示, 显示在颈内静脉内后, 针筒抽回血, 确定穿刺成功, 自穿刺针尾部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出导丝, 再次抽回血, 确保通畅后接输液装置, 导管外翼与皮肤缝合固定, 外用3M敷贴固定, 标注置管日期、时间。
2结果
40例患者中, 在中位法穿刺点平面, 均一针穿刺成功, 成功率为100%, 无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其中有1例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几乎完全重叠, 即选择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结果显示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术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方法, 并且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项创伤性操作技术, 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而传统穿刺方法易损伤颈动脉形成血肿、气胸等并发症, 并且有时难以找到颈内静脉易导致穿刺失败。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定位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方法优于采用表面解剖标志定为的方法[1]。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操作具有简便安全, 显像实时直观, 无创伤, 可重复等到优点, 使穿刺损伤小。可在穿刺前对血管进行初步的评估选择, 确定最佳穿刺部位, 穿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有利于操作者准确的将穿刺针置入血管腔, 大大提高操作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文献报道, 一部分人存在明显解剖异常, 包括静脉很细、与动脉位置关系异常等[2]。另外还有一部分人, 如肥胖、短颈、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全身高度浮肿、严重低血压、严重脱水、呼吸深大急促、不能平卧等患者, 有置管困难因素[3]。
本研究采用超声预先定位法, 实现了超声仪器的应用与穿刺技术的优化组合, 起到了扬长避短的效果。40例患者中, 在中位法穿刺点平面, 均一针穿刺成功, 成功率为100%, 无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大大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特别对穿刺条件困难的患者, 穿刺时间缩短, 减少穿刺损伤并发症明显下降, 是快速、简便、准确、安全有效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纯西, 王琦, 刘俊, 等.超声引导下境内经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体会.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 2009, 695-696.
[2]黄养能, 张茂, 杨俭新, 等.超声定位在急诊ICU患者困难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26:1047-1048.
[3]Hatfieid A, Bodenham A Portable ultrasound for Diffcult central ve-nous access.Br J Anaesth, 1999, 82:822-826.
术中超声引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门诊确诊的早孕患者,要求终止妊娠并符合困难人工流产入选标准孕妇108例,年龄20~46岁,孕周5~10周。
1.2 方法
使用Logiq Book型号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 MHz。(1)术前经腹或经阴道检查子宫及双附件,在子宫范围内做纵切、横切、斜切等断面,观察妊娠囊位置,卵黄囊及胎芽、原始心管搏动,确定孕周,同时注意子宫位置、形态、有无过度屈曲,子宫壁有无肿物等合并情况。(2)术前常规血液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正常,无手术禁忌。(3)超声引导下实时清宫,适度充盈膀胱,无尿者可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300~500 ml,待能显示大部分子宫后,确定子宫位置、形态,有无过度屈曲及合并情况,明确妊娠囊位置,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铺巾,置入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指示操作者的探针与手术器械进入方向与深度,到达孕囊位置后,使用负压吸刮术清宫。在清宫过程中探头始终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实时观察清宫过程,并在术后评估清宫术是否彻底。
2 结果
108例患者均使用负压吸刮术清宫,引导下一次清宫成功105例(97.22%,105/108),仅3例需行再次清宫术,此3例患者中,2例子宫过度后倾后屈,1例为合并子宫腺肌症。无子宫穿孔。
2.1 早孕分布情况
108例中子宫过度前倾前屈12例,过度后倾后屈17例,孕囊过小(最大径线小于10 mm)9例,子宫畸形14例(纵隔子宫8例,双角子宫5例,双子宫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18例,哺乳期子宫6例,合并子宫肌瘤21例,子宫腺肌症5例,带器妊娠6例,其中3例节育器位于宫腔,位置偏于一侧,3例节育器下移至宫颈内口。
2.2 清宫术所用时间
仅统计操作者的探针与手术器械进入到达孕囊位置后,使用负压吸刮术清宫过程,时间为4~15 min,平均(8.1±3.5)min,合并子宫畸形、子宫过度后倾后屈者所用时间相对较长,重复操作次数较多。
2.3 清宫术后宫腔内情况
清宫后注意转变探头及手法,从纵切面、横切面及斜切面等全面扫查,观察宫腔内情况。清宫成功后,前位子宫术后表现为子宫内膜线连续、清晰,呈线样高回声,彩色多普勒未见血流信号分布;后位子宫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变薄模糊、显示呈低回声线或宫腔内见裂隙样积液,彩色多普勒未见血流信号分布或可见内膜边缘点状血流信号分布。清宫不完全需再次清宫时,表现为内膜局部较厚,回声较高,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分布。
3 讨论
清宫术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诊疗方法,如终止计划外妊娠、处理不完全流产、处理病理性妊娠等[1]。但临床操作过程中,因异常因素引起的困难人工流产术中、术后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进宫腔困难、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实时超声引导技术定位准确,方法简单,成功率高,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方法[2]。本次结果表明,超声直视下清宫直观显子宫位置、形态、有无过度屈曲、子宫壁有无肿物及孕囊在宫腔的位置等,大大提高了困难人工流产的成功率,本组达97.22%,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与其他学者报道一致[3]。
在困难清宫术中,首先,子宫畸形合并妊娠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的绝对指征,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子宫形态、位置,宫腔内膜的数目、孕囊的具体位置,指引操作者的手术器械进入方向与深度,准确到达孕囊位置。本组子宫畸形合并妊娠中纵隔子宫8例,其中部分性纵隔子宫5例,完全性纵隔子宫3例,双角子宫5例,双子宫1例,均在超声引导下清宫成功。
其次,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妊娠时,子宫体积多增大明显,容易漏吸,重复操作次数增多,部分肌瘤压迫宫腔,导致探针进宫困难,操作难度大,清宫时间明显延长。本组3例首次超声引导下清宫失败者1例为子宫腺肌症患者。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妊娠时,瘢痕处肌层较薄,收缩性欠佳,如同时合并子宫过度屈曲时,探针及手术器械的进宫角度极易损伤瘢痕处,造成子宫穿孔、出血或进宫困难;哺乳期子宫合并妊娠时,肌层血流丰富、肌层变软易穿孔,操作需轻柔,有目的性,避免损伤子宫,本组无此并发症。
对于带器妊娠患者,应用超声实时引导,较好的判断节育器位置、形态以及是否嵌顿等,明确孕囊与宫内节育器的位置关系,先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再进行清宫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出血,避免盲目性。孕囊较小时,正确引导操作者的手术器械到达孕囊位置后,再负压吸刮清宫,效果较理想,避免漏吸。子宫过度屈曲合并妊娠时,常规清宫术由于角度往往进宫困难或吸宫不全,超声引导后可指引探针与手术器械方向,必要时腹部加压、改变体位等,提高成功率,本组均一次清宫成功。
对于清宫术后评价,前位子宫患者术后声像图比较容易,子宫内膜线清晰呈线样高回声时即可停止负压吸引,这降低了过度吸宫的可能,减少了对子宫内膜不必要的损伤;但对严重后倾子宫困难一些,声像图可见宫体向后屈曲,宫颈高于宫体,看不清宫腔线,宫腔内容易积液,易漏诊宫底部残留物,且后位子宫宫腔内残留物不易外排;结合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可对清宫是否完全提供帮助,清宫成功时,宫腔内多无血流信号,而宫腔内有残留时,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本组3例首次超声引导下清宫失败者2例为后位子宫患者。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可以全面了解子宫形态、大小、孕囊位置以及合并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等信息,减少了宫内操作的盲目性,操作时间短,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痛苦,保证了手术质量,提高了手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4]。因此,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实时超声引导在困难人工流产术(清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符合困难人工流产入选标准孕妇108例,在清宫过程中超声先确定子宫形态、位置及宫腔内孕囊位置等,指示操作者的探针与手术器械进入方向与深度,实时观察清宫过程,并评价清宫术的效果。结果:超声引导下一次清宫成功105例(97.22%,105/108)。无子宫穿孔。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定位准确,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实时引导,清宫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
[2]李秋敏,王瑜.超导可视加充盈膀胱在早孕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5):396-398.
[3]林友光,陈少妮.超声引导下实时清宫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09,15(11):1282-1284.
术中超声引导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自2008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共289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191例, 女98例。年龄24~71岁, 平均 (46±3) 岁。结石位于左侧149例, 右侧117例, 双侧21例, 萎缩肾结石1例, 马蹄肾结石1例;合并肾积水267例, 无积水22例。术前均常规行泌尿系彩超、尿路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既往PCNL治疗后残余结石1例, 曾同侧输尿管切开取石2例。
1.2 仪器
Pillips D3彩超, 3.5~5 MHz凸阵探头, 16G穿刺针, 斑马导丝或超硬导丝。
1.3 方法及穿刺过程
1.3.1 穿刺准备查阅病历, 熟悉病史, 阅读相关影像资料, 超声探查患肾结石大小、多少、分布及积水情况, 了解肾脏周围毗邻, 与临床医师沟通, 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路径。
1.3.2 穿刺过程确定穿刺肋间, 一般取11肋间或12肋下, 肩胛下角线与腋后线为穿刺区域, 一般选中上盏或直接穿刺结石部位, 测定目标盏至皮肤距离, 16G穿刺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 针尖进入目标盏后, 拔出针芯见尿液流出。
1.3.3 通道建立及碎石取石置入导丝, 超声实时查看导丝位于肾盂内。于穿刺针周作0.5 cm小切口, 退穿刺针, 沿导丝依次用筋膜扩张器将通道扩张至24F, 24F带鞘管进入, 退出扩张器, 输尿管肾镜通过鞘管进入肾盂探查结石;气压弹道碎石, 高压灌注泵持续冲洗或钳夹取石。
1.4 观察标准
术中引导穿刺有积水者穿刺见尿, 无积水者观察到导丝进入肾盂, 注水成功, 碎石通道顺利建立为止。
2 结果
286例结石均Ⅰ期超声引导穿刺一次性建立通道, 成功率为98.9%, 其中肾上盏通道56例, 中盏143例, 下盏84例;单通道270例, 双通道12例, 三通道1例。通道建立时间15~54 min, 平均约 (19±6) min;所有患者均无胸膜损伤、气胸、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大出血、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见肾周少量积液, 其中1例合并少量腹腔积液, 均未经治疗自行消退。3例穿刺失败中转外科切开取石, 其中2例因积水过少及肥胖, 导丝进入肾盂, 在筋膜扩张阶段导丝弹出, 通道丢失, 二次穿刺不成功, 另1例穿刺过深形成穿通伤, 建立通道失败, 后改为开放手术。
3 讨论
复杂性肾结石目前进行开放性手术还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 但开放手术难度大, 并发症多。近年来PCNL在国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其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良好的经皮肾通道[2]。
该组289例患者, 均为徒手穿刺, 286例Ⅰ期超声引导穿刺一次性建立皮肤肾脏通道, 3例穿刺失败, 穿刺成功率为98.9%, 与文献报道[3]的99.7%一致, 说明只要掌握穿刺的技巧和方法, 穿刺的成功率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通道建立的时间长短以及能否成功建立通道除了取决于病人是否肥胖、肾脏位置, 还取决于超声医师的穿刺经验、熟练度以及与临床医师配合的默契程度, 制定个性化的穿刺途径和入路。
至于建立的通道是单通道、双通道还是多通道取决于结石的多少、位置及是否复杂性结石, 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建立双或多通道, 可明显提高I期结石清除率[4]。如无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通道的数量。
穿刺过程中, 宁浅勿深。超声实时监测并随时调整进针深度和角度;一次穿刺失败者需要再建通道时, 由于肾周积液、组织水肿, 气体进入及出血等可使肾位置变深、结构不清, 要调整增益, 多切面多角度扫查[5];导丝置入过程中送入的导丝不易过长, 尤其是斑马导丝, 过长当退导丝时会划破导丝上的塑料保护皮[6]。超硬导丝则软头端抵住肾盂即可, 不可强行推进, 本组使用超硬导丝39例。
积水较少者, 用10 m L生理盐水注射形成人工肾积水。对于人工肾积水的程度,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但积水越重, 越便于穿刺操作[7]。术中检查结石是否移位或残留, 实时引导肾镜移动至目标部位, 以减少结石残留率, 避免反复移动肾镜造成出血。
超声引导下术中穿刺与单纯造瘘置管引流在麻醉方式、手术目的上有所不同, 因此, 在穿刺方法、技巧上需要不断总结。
X线和MRI都能作为肾结石的定位影像工具, 在实际工作中, MRI几乎不可能[8]。虽然有作者[9]把三维彩超、导航技术应用于PCNL术中, 但常规超声引导穿刺通道建立在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术中简便易行、重复性强、定位准确、免放射因素, 成功率高, 并可指导寻找残余结石, 决定是否结束手术, 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评价术中超声引导穿刺建立通道在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整群收集2008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超声引导下Ⅰ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28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 对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6例Ⅰ期穿刺成功, 其中23例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其结石清除率为100%, 肾结石清除率为96% (252/263) ;超声引导穿刺通道建立时间1554 min。3例穿刺失败,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穿刺通道建立在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穿刺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 缩短取石时间, 提高取石成功率。
关键词:术中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上尿路结石,PCNL
参考文献
[1]程蔚然, 邓琪, 朱陈, 等.8例复杂性肾结石术中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3) :76-77.
[2]崔振宇, 杨文增, 周洪月, 等.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价值与操作技巧[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 27 (7) :53.
[3]许亚飞.应用超声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介入建立通道、术后诊断并发症[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8) :99-100.
[4]龙家才, 李昕, 罗兵, 等.B超联合X线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4) :34-35.
[5]谷志余.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2) :13, 18.
[6]刘聪聪, 肖静, 时丹丹.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的临床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 :75-78.
[7]刘良华, 陈勇, 潘文博.超声引导穿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 13 (6) :414-415.
[8]吴伟贤, 林恩平.彩超引导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 :50-51.
术中超声引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2010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住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100例, 均无肾穿刺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5~65 (34.2±3.9) 岁;临床拟诊: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 肾病综合症10例, 紫癜性肾炎2例, Ig A肾病9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尿13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6例, 年龄15~65 (34.7±3.1) 岁;临床拟诊: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 肾病综合症11例, 紫癜性肾炎3例, Ig A肾病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 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尿11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 全面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1) 护理评估。内容包括术后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情况、肢体活动、耐受能力、饮食、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2) 完全补偿系统:因术后患者自理能力受到限制, 护士需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术后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去枕平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卧床期间, 协助患者进行一般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保持皮肤清洁, 及时督促患者翻身, 防止发生褥疮。鼓励患者多饮水, 增加尿量 (高度浮肿患者除外) [2]。 (3) 并发症的护理。肾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血尿和肾周血肿。嘱患者大量饮水, 观察每次尿色的变化, 以判断血尿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 对于血尿明显者, 应延长卧床时间, 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止血治疗。如患者术后出现剧烈的腰痛、腹痛, 要及时行B超检查。对于肾周血肿的患者, 应延长卧床时间并及时给予处理[3]。 (4) 部分补偿系统。随着病情的稳定, 需求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 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新的护理计划。 (5) 辅助支持教育。嘱患者1周内不宜做剧烈运动, 指导患者戒烟酒, 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注意休息, 适当活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Orem自理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学家奥瑞姆提出的护理模式, 是一种护理哲理。Orem的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和义务, 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3]。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积极主动掌握疾病康复知识。此模式分为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护理系统学说。自理理论认为, 护理工作的目的, 就是帮助患者自理, 从而增进健康、促进疾病痊愈。实施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及健康知识教育, 有利于形成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疾病的转归将起到较为积极的影响, 护理系统学说又分为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4]。护士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 合理运用完全补偿系统、部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 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 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改善心理状况, 提升护理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 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 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中, 可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再次入院率, 提高满意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朱俊芳, 李改秀.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报, 2001, 25 (2) :87.
[2]张晓莉, 乔够梅, 罗海琴.Orem自理模式在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3) :59-60.
[3]厉淑荣, 肖合存, 王会, 等.Omm自理理论在动静脉内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4) :11-13.
[4]王风英, 焦河.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 :147-148.
术中超声引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肿瘤患者24例, 其中, 男15例, 女9例, 年龄20~59岁, 平均 (35.8±10.5) 岁。额叶6例、顶叶3例、颞叶4例、枕叶5例、丘脑基底节区3例、小脑3例。患者为首次发病, 术前均未接受过特殊治疗 (放疗和化疗) 。肿瘤为单发, 术前MRI显示肿瘤直径1.0~2.5 cm。
1.2 仪器与方法
超声设备采用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配备术中专用小凸阵探头, 频率为3.0~6.0 MHz。无菌塑料套若干。
患者常规开颅去骨瓣后, 在术中专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 并外套无菌塑料套, 先经硬膜外探测, 随后直接在脑组织表面扫查。记录病变部位、大小、边界、距皮层的距离、内部回声, 病变内部及周围组织血运情况。在手术过程中, 随时重复应用超声引导修正手术路径。病灶切除后, 残腔灌注生理盐水, 再行超声探查了解病变切除程度。
2 结果
24例脑肿瘤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 胶质瘤15例 (其中星形细胞瘤7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5例) 、脑膜瘤4例 (1例周围有明显水肿带) 、海绵状血管瘤5例 (1例合并囊性变) 。
2.1 术中超声检查结果
24例脑肿瘤术中超声均清晰显示, 并作出精确定位。肿瘤距硬脑膜距离1.0~2.5 cm, 病变显示不受部位影响。其中5例开颅后脑组织发生了明显漂移, 术中超声经反复多次检查, 重新定位并确定手术入路。
2.2 脑肿瘤术中超声声像图表现
(1) 胶质瘤:强或稍强的回声区, 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因坏死而呈低回声改变。部分胶质瘤周边有稍高回声的水肿带 (图1~2) 。
A.术中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呈稍强回声, 边界欠清 (箭头所示) ;B.术中超声判断为残余肿瘤并经病理证实 (三角所示为残余肿瘤) ;C.残余肿瘤切除后, 术中超声显示术腔周围无肿瘤残留 (箭头所示手术残腔, 内充满生理盐水) 。
A.术中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呈强回声, 边界欠清, 周围有稍高回声水肿带 (箭头是肿瘤, 三角示瘤周水肿带) ;B.肿瘤切除后, 术中超声显示术腔周围无肿瘤残留 (箭头所示手术残腔, 三角示瘤周水肿带) 。
(2) 脑膜瘤:实性强回声团, 边界清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本组中1例周围有明显高回声水肿带。
(3) 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强回声, 边界清晰、回声不均匀, 中心呈蜂窝样改变。1例合并囊性变, 内出现无回声区 (图3) 。
A.术中超声图像显示病灶呈强回声,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匀 (箭头示肿瘤) ;B.肿瘤切除后, 术中超声显示术腔周围残留 (箭头所示手术残腔, 强回声为残腔内气泡) 。
2.3 手术效果
术中超声检查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除5例。24例患者术后无感染、脑出血, 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3 讨论
由于脑组织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特性, 在行颅内病变手术时, 需尽量减少脑组织的暴露范围, 但是术野缩小会导致对病灶定位及手术入路选择的偏差, 尤其对于皮质没有明显病理变化而无法提示病灶位置的脑深部、小体积病变更是如此。术前CT、MRI等影像学资料只能起“指示图”的作用, 神经导航系统又因开颅后脑组织的漂移而影响其定位的准确性。术中超声可以实时地更新数据, 因而能更加准确地显现病灶的解剖结构[5,6,7]。Unsgaard[8]等曾指出术中超声可以比较准确地定位颅内病灶。本研究将术中超声技术应用于脑深部肿瘤切除术中, 进一步表明术中超声不仅能准确定位病变, 提高手术准确性, 减少探查的肓目性及对脑实质的损伤, 而且术中还可以实时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
本研究中24例患者常规开颅后, 不论囊实性或实性病变在超声图像中均获得了正确地分辨与定位。术中超声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2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功能区的病变, 术中超声探测时操作一定要小心轻柔, 对暴露区做连续或断续扫描后, 确定病变深度、范围和方向, 采取术中超声引导仅仅打开脑沟直接到达病变, 从而避开功能区皮质, 有效地避免了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和解剖知识来定位病灶引起的空间偏差。本组15例患者经术中超声定位病变, 并在超声引导下选择经脑沟/脑裂入路予以切除, 明显减少了手术副损伤。对于非功能区病变可采用最短路径和最小切口, 经皮层造瘘切除病变。通过造瘘腔内填充生理盐水作为透声窗, 术中超声可重复检查, 实时纠正造瘘点的偏差。Schmidt[9]等术中将微血管超声探头导入第三脑室底部区域了解基底动脉的复杂走向, 为选择安全的造瘘点提供了有效的引导。本组l例紧邻侧脑室额角的肿瘤, 由于术中超声定位引导, 无需打开侧脑室, 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脑室穿通畸形的发生。
本研究术中超声检查提示肿瘤全切者22例、次全切除2例, 而术后MRI检查, 证实肿瘤全切者19例、次全切除5例。其中3例术中超声认为无肿瘤残留者病理证实为胶质瘤 (2例为胶质母细胞瘤伴瘤周水肿, 1例为星形细胞瘤) 。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可能与操作者的手法不适当有关。在神经外科手术中, 超声检查多由神经外科医生而非超声影像专业医生完成。对于神经外科医生, 相对于已经熟悉的MRI、CT影像, 超声从操作到诊断的全过程均是相对陌生的知识, 尤其是超声扫查切面的方向、角度与人体解剖学方位的对应关系不如CT或MRI规范, 如超声影像中没有显示较显著、易辨认的解剖标志, 神经外科医生常常难以确定扫查平面的解剖学位置, 可以造成超声对肿瘤残留的漏诊。术野中血凝块、气泡止血物的存在也会影响成像效果导致错误判断。还可能是由于残余肿瘤过小, 与瘤周水肿脑组织混杂在一起, 超声图像上难以区分, 误把肿瘤当成水肿脑组织。
总之, 术中超声定位具有无损伤、实时性、连续性、经济性及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信随着更小、更精确的超声探头与三维超声、超声造影[10]等技术有效地结合, 超声影像的清晰度将不断提高, 其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会更加完善, 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文, 姜笑千, 张懋植, 等.超声技术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6, 22 (7) :499-501.
[2]王立淑, 何文, 刘会昭, 等.颅内血管性疾病术中超声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12) :147-149, 152.
[3]吴立权, 陈谦学, 田道锋, 等.术中超声引导下的颅内病变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 (2) :69-71.
[4]张华, 汤数, 赵杰, 谢艳凤.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 (7) :404-406.
[5]赵金惠, 唐珊珊, 崔嘉萍, 等.颅内肿瘤术中超声研究进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6) :80-82.
[6]吴曙军, 季晶晶, 伏钢, 等.术中超声在颅脑肿瘤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4) :362-363.
[7]王颖鑫, 韩伟, 高军喜, 等.术中超声对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7) :457-460.
[8]Unsgaard G, Rygh OM, Selbekk T, et al.Intra-operative 3Dultrasound in neurosurgery[J].Acta, neurochir (Wien) , 2006, 148 (2) :235-253.
[9]Schmidt RH.Use of a microvascular Doppler probe to avoidbasilar artery injury during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Technical note[J].J Neurosurg, 1999, 90 (1) :156-159.
胆道术中超声检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10例胆道系统患者, 术前B超检查, 胆道系统均有病变, 胆总管内径均大于8mm, 作术中超声探查。常规消毒, 采用德国西门子腔内探头 (频率5-10MHZ) , 用消毒耦合剂涂探头, 用消毒长橡皮套套探头, 利用腹腔内生理盐水做透声窗, 主要探查因炎症粘连, 解剖不清的胆囊三角区, 了解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胆总管情况。再次明确胆道系统病变的精确位置, 引导手术者器械方向, 动态观察取石器械与结石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手术效果,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盲目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
2 结果
10例胆道系统手术探查患者中, 取石成功率达99%, 病灶切除成功率达95%, 手术时间平均缩短半小时, 手术效果好, 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1%, 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3 讨论
胆道系统手术术中超声检查很有必要, 由于术前常常受肋骨的遮盖和十二指肠的干扰, 胆总管下段检出率比较低, 因此术中超声检查能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解剖细节, 如通过肝表面放置探头探查胆管的边缘分支情况, 借助腹腔生理盐水检查了解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胆总管情况, 也能通过胰腺来检查胆总管下段, 从而得到观察整个胆总管系统, 补充术前检查, 外科医生常常因为炎症粘连情况难以寻认肝总管, 并且肝动脉的分支变异也很普遍, 因而稍不注意即会造成肝动脉或门静脉的损伤, 术中超声能将肝门的结构区分, 减少了手术困难。超声能显示胆石的存在及精确位置, 因此在胆道取石术中能正确引导术中取石器械的行进方向, 并及时检查取石效果。
另外术中超声检查与X线胆道造影相比有以下优点:⑴它能同时显示胆管及取石器械的位置, 引导手术进行;⑵造影剂常常掩盖较小的结石造成漏诊, 而术中超声一般不会漏诊小结石;⑶胆管内气体在胆道造影X线片上常常表现为园形的充盈缺损, 与结石的负影不容易区别, 而声像图上, 气泡表现为形态不稳定的强回声, 加压后可使其移动, 后方为条纹强回声多次反射, 不难区别;⑷术中超声检查结果迅速, 实时显示, 特别是需要重复检查有无结石时, 超声检查可以节省时间;⑸检查无放射性损伤和组织损伤。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基层医院利用腔内高频探头体积小, 频率高, 直接紧贴被检查器官或病灶, 分辨力高, 操作灵活等特点, 可以达到术中探头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腔内高频探头在胆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腔内高频探头 (5-10MHZ) 术中探查10例胆道疾患的患者, 引导手术者手术方式及动态观察取石器械与结石的空间位置关系,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盲目手术造成的损伤。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缩短了约半小时, 手术损伤小, 患者恢复快, 效果好。结论采用腔内高频探头术中超声在胆道术中定位准确, 安全可靠, 简单, 经济实用, 效果与术中探头可篦美。
术中超声引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0例, 首先使用CDFI对怀疑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 男10例, 女10例, 年龄32~63岁, 平均41岁。在这些患者中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有5个, 接受了活体右半肝移植的患者有3个, 接受双供体肝移植的患者有2个。
1.2 方法
1.2.1 超声造影:
在开始检查的时候使用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器, 探头要选用C2-4宽频凸阵的, 频率是2.6~5.6 MHz, 0.1~0.1是机械指数的范围;以及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选用3.5 M宽频凸阵的, 频率为2.1~4.1 MHz, 0.1~0.1是机械指数的范围。对比剂Sono Vue (德国Bracco公司) , 注入方式以经左肘前静脉法为主, 每一次的注射在0.81~1.21 m L的范围之内。
1.2.2 术中超声:
使用这种检查手段的时候, 采取的是My Lab 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器, 使用的探头是IOE-32规格的, 频率在7.6~12.1 MHz的范围以内;另外还有Aloka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器, 使用的探头是UST-9132I规格的, 频率在3.6~8.1 MHz的范围以内。对术中探头和缆线要进行无菌方式的保护, 可以使用无菌隔离套, 在使用这个器具的使用最好事先用耦合剂进行涂抹防止受到不好的影响。
2 结果
在对所有经过CDFI法检测后怀疑有血管异常现象的20例患者中, 在采用DSA进行检查后共有9患者有了血管并发症。在10例患者中, 使用超声造影提示门静脉血栓的患者有4例, 出现肝动脉血栓症状的患者有3例, 出现下腔静脉狭窄的患者有13例, 此外还有2个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后没有任何肝动脉问题。对这2例患者进行DSA检查其中8有肝动脉狭窄症状, 另外一个不存在任何肝动脉不正常现象。超声造影诊断符合 (7/9) ;在使用经超声造影法检测出门静脉血栓症状的患者有13例, 然后采用术中超声检查 (图1~3) 法进行第2次检查, 证实后手术取栓或在术中通过肠系膜上静脉造影造影证实后进行DSA下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出现肝动脉血栓症状的4例患者使用DSA方法对他们的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 以达到通畅的效果 (图4~6) ;对出现下腔静脉狭窄的2例患者要采取DSA下球囊扩张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患者的肝功能慢慢恢复正常;肝动脉狭窄的1例患者经DSA下支架置入。见表1。
3 讨论
在这次试验中, 最后的结果是有4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的症状, 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 发现他们出现门静脉栓塞症状然后当即采取剖腹探查术对其进行内部检查, 经术中超声检查证实后立即取栓或术中通过肠系膜上静脉造影证实后进行DSA下尿激酶溶栓, 然后还要对其静脉血流情况进行长期检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超声造影及术中超声可以为治疗过程提供详细的有效的信息。
根据上述研究, 使用术后超声造影以及术中超声法能够为肝移植术后患者身体状况以及肝脏功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检查, 具有操作简单, 检查全面等优势, 有利于医师及时发现患者病症, 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治疗;不过, 唯一不足的地方是, 超声造影法对于肝动脉狭窄的检查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今后通过对肝动脉显影至门静脉显影之间, 肝实质的强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也许能够为移植肝并发症中, 超声造影法对肝动脉狭窄的诊断提供更多有效的, 确切的数据信息, 提高治愈效果[7,8]。
参考文献
[1]杜联芳, 魏建平, 邢晋放, 等.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7) :504-506.
[2]黄冬梅, 任杰, 张波,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 2008, 2 (6) :475-478.
[3]周涛, 江峰.彩色多普勒超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18 (1) :135-138.
[4]周涛, 江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 2011, 32 (7) :1029-1032.
[5]孟繁坤, 华扬.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 2010, 42 (3) :219-222.
[6]邵玉红, 王彬.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 (4) :58-62.
[7]宋洁, 肖春华, 迟昆燕, 等.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3) :194-196.
【术中超声引导】推荐阅读:
经阴道超声引导07-18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05-27
超声引导穿刺管10-05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10-19
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05-21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05-14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06-26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08-24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09-16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