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2024-05-14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精选7篇)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1

女性乳腺是对于女性较为重要的器官, 其主要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1]。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采用多普勒超声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乳腺内部的结构, 因此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帮助。本研究中,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77例乳腺癌患者,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不可触及肿物, 取得不错成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77例乳腺癌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28岁~58岁, 平均年龄 (38.3±5.6) 岁。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系统对177例患者的乳腺不可触及肿块286个病灶 (最大径0.3~0.9cm) 进行活检。

1.2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准备,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 传染病, 心电图, 血糖, 肝肾功能等的检查。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影像学检查, 对患者的病情有大概的了解。排除月经期哺乳期妇女, 选取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术前征得患者的同意。

1.3仪器设备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设备, SSD3500型超声诊断仪和高频探头。准备有生理盐水, 肾上腺素注射液, 2%的盐酸利多卡因。

1.4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或局麻,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超声诊断仪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大小, 部位等, 采用70G的旋切刀穿刺, 选择切割模式, 在超声监视下切除病灶。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For Windows进行, 对所有患者的各项乳腺癌手术数据进行分析,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结果

286个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瘤50个, 复合囊肿57个, 纤维硬化性腺病36个, 乳腺腺病58个, 乳腺增生25个, 纤维瘤样增生23个, 不典型增生30个, 浸润性导管癌7个 (临床分期为T1N0M0) 。

2.2术后随访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复查4~8个月。结果显示存在9例占位性病变, 8例给予超声下的活检切除, 4例给予开放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15例结合临床考虑为瘢痕组织形成, 8例为纤维硬化性腺病;其余154例局部肿块消失, 未见复发。

3讨论

乳房是女性的重要器官, 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而乳腺癌的发生对于女性是重大的威胁。如今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而通过怎样手术尽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乳腺癌能够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而乳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 乳腺疼痛, 乳头溢液等[2]。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采用多普勒超声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乳腺内部的结构, 因此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大的帮助[3]。在本研究中,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77例乳腺癌患者,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结果显示286个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瘤50个, 复合囊肿57个, 纤维硬化性腺病36个, 乳腺腺病58个, 乳腺增生25个, 纤维瘤样增生23个, 不典型增生30个, 浸润性导管癌7个 (临床分期为T1N0M0)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复查4~8个月。结果显示存在9例占位性病变, 8例给予超声下的活检切除, 4例给予开放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15例结合临床考虑为瘢痕组织形成, 8例为纤维硬化性腺病;其余154例局部肿块消失, 未见复发。有些乳腺癌患者由于触诊困难或触诊不清, 容易导致漏诊误诊。而在临床上对于此类病例的处理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对于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的复查, 采用超声检查;而对于发现肿物有增大趋势, 肿物边界不清楚的可以直接采用手术切除[4]。

本研究中的手术, 采用超声下手术, 其定位准确, 切口微小, 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并且手术切口在乳晕边缘, 对乳房外形的改变较小, 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根据本研究中的数据, 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不可触及肿物, 其操作高效, 疗效明显, 美容效果好, 并且对早期乳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77例乳腺癌患者, 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系统对177例患者的乳腺不可触及肿块286个病灶 (最大径0.30.9cm) 进行活检, 病灶的超声BI-RADS分级为:0级47个, Ⅱ级39个, Ⅲ级124个, Ⅳ级74个;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灶的大小继续切割, 直至完整切除。结果 286个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瘤50个, 复合囊肿57个, 纤维硬化性腺病36个, 乳腺腺病58个, 乳腺增生25个, 纤维瘤样增生23个, 不典型增生30个, 浸润性导管癌7个 (临床分期为T1N0M0)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复查48个月。结果:显示存在9例占位性病变, 8例给予超声下的活检切除, 4例给予开放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15例结合临床考虑为瘢痕组织形成, 8例为纤维硬化性腺病;其余154例局部肿块消失, 未见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不可触及肿物, 其操作高效, 疗效明显, 美容效果好, 并且对早期乳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微创旋切活检术,乳腺不可触及肿物

参考文献

[1]张腾华.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活检术治疗乳腺不可触及肿物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4141-4142.

[2]吕振海, 贾志芳.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220例报道[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12) :1068-1069.

[3]李铁, 龚柳燕, 卓睿.X线立体定位导丝引导活检术对乳腺微小病灶诊断临床价值[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 :30-31.

[4]秦红风, 李毅, 彭伟国, 等.乳腺不可触及肿物高频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4) :55-56.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年龄28~48.5岁, 平均年龄 (36.4±4.2) 岁;病程9个月~3年, 平均病程1.4年;乳腺肿块大小5.5~28 mm, 平均 (12.1±0.37) mm;单侧病灶者26例, 双侧者12例。对照组年龄27.5~49岁, 平均年龄 (36.2±4.3) 岁;病程7个月~2.5年, 平均病程1.5年;乳腺肿块大小7~27 mm, 平均 (11.9±0.39) mm;病灶为单侧者27例, 双侧者1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乳腺肿块大小及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 且≤50岁。②符合“乳腺良性肿块”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③乳腺肿块大小≥5 mm。④手术适应症明确, 无手术禁忌症。⑤排除其它系统严重疾病, 或有精神、神经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者。⑥所有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完善相关理化检查, 明确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待麻醉起效后, 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将乳腺良性肿块切除, 在围手术期采用心电监护, 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镇痛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完善相关理化检查, 明确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治疗方法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嘱患者取仰卧位, 并根据肿块的具体分布, 适当调整手术床的位置, 多以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为最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注意调整探头频率至合适) 对双侧乳腺进行探查, 确定良性肿块的分布、大小、深度、数量、血液流动情况及体表定位等, 设计合理的穿刺点及穿刺路径;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消毒, 并铺无菌洞巾, 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做局部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 于超声引导下进针, 直至良性肿块的深部位置, 行扇形反复旋切术, 待肿块全部切除、无残留后方可退针;出针后常规压迫止血、加压包扎;留取标本送检病理。在围手术期注意心电监护, 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镇痛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手术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指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28例, 满意9例, 一般1例, 不满意0 例, 总满意率为9 7 . 3 9 % ;对照组非常满意1 8 例, 满意14例, 一般4例, 不满意2例, 总满意率为84.21%,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麦默通系统于1994年问世, 早期主要用于乳腺肿块的活检诊断, 直至2004年美国正式批准该方法用于乳腺肿块的切除治疗[4]。由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有切口小、可以在乳房周围隐蔽处做为切入点, 故而可最大程度的保护女性乳房的美观, 同时对于同一侧乳房的多个肿快, 一个切口就能够将病灶完全切除, 减少了手术本身对患者造成的创伤,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费用[5], 因此该术式在近十年来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6]。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患者易于接受, 故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76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 两组均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及镇痛等对症治疗,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39%, 对照组为84.21%,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理想, 患者易于接受, 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超声引导,传统开放手术,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殷一飞, 谢阳桂.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应用现状[J].交通医学, 2014, 28 (1) :38-40.

[2]许志平, 宋彬, 姜子荣.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31) :114-115.

[3]龚晓军, 白海亚, 刘慧民,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比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 (3) :41-43.

[4]王西跃, 邓丁梅, 吴丽华, 等.乳腺多象限良性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的应用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5) :577-581.

[5]陈向红.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及可疑病灶应用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1) :842-844.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得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8~55 (平均36.4) 岁;肿物直径范围0.6~3.2 (平均1.55) cm。对照组年龄17~57 (平均37.2) 岁;肿物直径范围0.8~3.1 (平均1.46) cm。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肿物切除手术, 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 手术具体过程如下。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了解患者乳腺肿物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和周围血管的联系, 并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记。选取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 一般选择离肿物距离较短、能一次性切除多块肿物的部位。接着在超声引导下,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使用1‰的肾上腺素和1%的利多卡因混合液1ml, 注入肿物周围以分离其周围的腺体[2]。在穿刺点处切开约5mm的小口, 将旋切刀插入肿块处, 在超声监控下, 慢慢抽吸旋切, 将肿物割离取出。通过超声监控确定肿物被完全的切除。将局部的积血用无菌真空泵吸出, 并用黏胶纸黏合穿刺点, 最后加压包扎[3]。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美观度以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肿物切除数为44, 而对照组为35, 且两组患者不同肿物的切除量差异不大 (P>0.05) , 因此两组肿物切除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所用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的乳房美观度和对治疗的满意度, 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升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切除手术正在渐渐被取代, 超声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旋切术已经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它在病灶切除以及乳腺肿物活检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4], 不仅有利于医学诊断, 在手术中具有穿刺准确、易于操作、创伤较小的特点, 术后患者乳房的美观度大大提升, 因此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此外, 它是诊断和切除小肿物的首选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使用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后, 患者的乳房美观度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患者对治疗的效果满意度较高, 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0.05) 。而在手术切除的肿物数量和种类的对比上, 并没有太大差异 (P>0.05) 。

在超声引导下, 医生可以获知肿物准确的位置, 肿物的大小、形状、数量, 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联系, 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在进行肿物切除时, 医生可以根据超声仪的回声, 避开较大的血管, 以免损伤血管导致大量出血, 影响手术的进程[5]。对于一些微小、隐蔽的肿物,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也可以准确切除, 因为在超声仪的实时监控下, 这些微小肿物也能被清晰的呈现出来, 如此可以避免再次进行手术, 减轻患者的痛苦。微创旋切术遗留的切口较小, 术后易恢复, 不会像传统的切除手术留下较大的疤痕或者皮肤凹陷等, 防止乳房的变形影响了美观度, 也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阴影。

除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外,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于肿物的活检有着重要价值, 为医学诊断和研究提供较好的途径。临床上, 对于一些体积较大、密度较大、质地坚硬或者出现增生的肿物, 需要进行活检以确定它的性质, 以便更准确的诊断疾病[6]。因为切除了体积较大或开始病变的肿物, 术后过大的残腔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等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对其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行活检后, 能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因为微创旋切术容易导致术后出血, 形成血肿, 在术前需要确保患者没有心血管疾病、肾脏功能不全或是凝血功能不全等疾病。如果术后患者产生出血或血肿的情况, 需要及时用细针抽出积血, 并进行加压包扎。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2、4例血肿, 在及时治疗后均得以康复, 术后两组都没有出现感染的现象。在治疗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时, 使用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 术后乳房的美观度不受影响, 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霞, 张爱玲, 黄珂铭.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 (8) :615-617.

[2]吴丽华.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40例乳腺良性肿物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5) :1087-1088.

[3]王学魁.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治疗乳房良性肿块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曾宪良, 温杏花.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3) :270-271.

[5]夏婷, 章乐虹, 曹腾飞,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物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2011, 5 (5) :388-390.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0~60岁(中位年龄40岁),体检发现乳房肿块70例,另26例因乳房疼痛就诊发现,双乳病变30例,单乳病变66例。142个病灶最大直径3cm,最小直径0.4cm,肿块术前均经体检和B超检查及钼靶摄像证实。

1.2 仪器设备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第二代产品,应用8G穿刺针。超声仪采用百盛公司生产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5 MHz,可同时显示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

1.3 手术方法

术前应用高频彩超全面探查双侧乳腺以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数量,并以标记笔标明;选定适当的穿刺部位,穿刺点为中心常规碘伏消毒、铺手术巾;穿刺点、穿刺针道及肿块周围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点以尖刀片做3mm小切口,超声引导位置状态的穿刺针于乳腺后间隙进针,然后穿入乳腺组织达肿块的后方,“十字交叉”定位,穿刺针的凹槽位于肿块的正下方,启动取样功能,强大的负压将肿块吸入凹槽内,微电脑控制下的旋切刀反复取样,直至肿块完整切除,穿刺针左右旋转90°,切除肿块左右侧壁。肿块切除后,退出穿刺针,局部纱布球压迫15~20min,确认无渗血后弹力绷带加压包48h。所切除肿块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96例患者142处肿块,超声均清晰显示出了进针、退针、负压吸引、切割取样的全过程,显示率100%,所有患者引导成功,成功率100%,术中B超检查证实肿块均被完全切除。切除组织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96例142个乳腺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3.1%),乳腺导管内癌2例(2.0%),其余均为良性病变,占94.8%(乳腺纤维腺瘤40例,乳腺腺病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术后并发症乳房内血肿2例,局部皮下淤血3例,发生率为5.2%。乳房内血肿均为双侧乳腺肿块患者,考虑为先行一侧乳房手术未及时加压包扎,创伤面出血,或者术中损伤了小动脉血管支未及时压迫止血,术后2个月复查B超,血肿完全吸收,3例局部皮下淤血均为多发病灶患者,且肿块与皮肤距离较近,考虑与切除组织过多和手术时间较长且创面紧靠皮肤而未及时压迫止血有关,1个月后皮下淤血消失。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乳房形态和治疗效果都非常满意。

3 讨论

3.1 麦默通系统操作原理

麦默通乳腺微创切除活检系统由带旋切刀的穿刺针、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其穿刺针上的凹槽长约24mm,确保有足够的组织进入,负压系统能将肿块吸入凹槽进行旋切,在不退出外套针的情况下,通过内套管针的运动可将切除组织运出体外并吸除术中出血,从而进行重复切割,一次穿刺可将肿块完整切除。该系统最早应用于乳腺病灶的活检诊断,而通过旋切刀对乳腺病灶进行连续旋切可将较小病灶完全切除[1]。避免了开放手术及来回多次穿刺、创伤小、操作简单,从而将病人的痛苦减小到最低程度。

3.2 超声定位麦默通微创切除手术的适应症

对于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原则上只要B超检查发现乳腺病灶病人无出凝血时间异常即可以进行这一手术活检,但仔细综合评估病人,从而使病人从这一微创手术中获益是非常重要的。该技术适应症较广泛:(1)乳腺可触及病变的切除活检;(2)超声或钼靶检查发现的结节和肿块,而体检于乳腺内不可触及病灶的活检和切除,尤其是病灶位置较深或者是病灶太小,临床检查阴性,定位困难者;(3)乳腺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瘤的切除等。本组诊断的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体检均阴性,B超发现肿块直径小于8mm,切除病理诊断而确诊,再手术残腔壁中未发现肿瘤残存,切除彻底。2例导管内癌为条索状腺体增厚,B超报告局部腺体增厚、钼靶未发现明显肿物及钙化点,微创切除活检后明确诊断。我们认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手术适应症为B超检查发现病灶,病灶直径小于3cm,同时病人无出凝血异常。对于临床可触及而又高度怀疑是恶性的乳腺病变,虽然同样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切除活检,迅速做出病理诊断,但由于价格昂贵,而又需要再次开放手术,我们建议应用核芯针穿刺活检确诊。

3.3 麦默通微创切除时的注意事项

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不同于传统门诊开放手术,要求乳腺外科医生必须精通乳腺超声,因为超声引导在肿块切除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不但判断肿块切除的彻底性,还决定了手术的效率,也就是每次都切到肿块,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我们的经验是:(1)B超探测病灶的位置和最大径,决定切口的位置和方向,切口距病灶的距离不能太远。(2)“十字交叉”法引导准确、高效。平行位确定肿块是否位于凹槽正上方,凹槽是否包含了整个肿块;垂直位确保凹槽位于肿块正中而不是在切除肿块的侧面[3]。(3)病灶切到一定程度需根据肿物残留的情况,调整刀头的深度,以能精确的切除肿块。(4)对于单个的良性肿块,适用于直径小于30mm的肿块,穿刺点应尽量选在乳房周缘隐蔽之处,以达到美学最佳效果,进针方向可以从穿刺点直达肿块基底部,若肿块位置较深,可选择乳房后间隙进针,然后再穿入乳腺组织,达到肿块基底部,并使刀槽对准病灶。B超提示肿块已完整切除后,因只是影像学下的完整切除,建议在其周围再旋切一圈,确保病灶及包膜完整的切除,以降低局部复发率。(5)多发性乳腺肿块切除时,术前B超必须精确定位,根据各个肿块所在的部位选择最佳的穿刺点,以便通过1个穿刺点来完成所有肿块的切除。对多发性乳腺肿块微创切除因其具有安全、高效、美观更是倍受患者青睐,进针方向宜选在乳房后间隙,以便于调整方向时,减少腺体损伤机会。完成一个肿块切除后,再进行另外肿切除时,必须对已切除部位压迫止血。完成所有肿块切除后,必须挤压所有肿块切除部位,以排出血。多发性肿块切除前,必须有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一般先切除肯定良性的肿块,然后再切除可疑的肿块,经济条件允许,最好更换旋切刀,预防恶性肿瘤的种植。(6)良好的麻醉是保障患者无痛、舒适、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组均应用1%利多卡因20mL,注入穿刺点、穿刺针道及病灶基底部浸润麻醉,注意于病灶基底部应多注入麻醉剂,使病灶与腺体分离,便于进针切割。如病灶显示有明显动脉血供者,可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减少术中出血。双侧多发性乳腺肿块,为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于术前肌注杜冷丁,以减轻患者疼痛。(7)若肿块与皮肤较近,可将麻醉药注入皮肤与病灶之间,增宽间隙,以防负压将皮肤吸入刀槽旋切,误伤皮肤[4]。也可以将刀头放在病灶的侧边,然后通过转动刀头方向切除病灶。

总之,通过96例142个乳腺病灶麦默通微创切除手术的实践得出如下结论:麦默通微创手术创伤小,术中痛苦少,正常腺体组织损伤少,美观,术后不留疤痕,对年轻女性尤为适用,并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和肿块的彻底切除,更为重要的是乳房内几乎不残留瘢痕组织,术后不影响患者的触觉以及B超或钼靶的检查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且其并发症均可防治[5],这一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Fine RE,Israel PZ,Walker LC,et al.A prospectives study of the removal rate of imaged breast lesions by an11-gauge vacuum-assis-ted biopsy probe system[J].Am J Surg,2001,182(4):335~340.

[2]Sperber F,Blank A,Metser U,et 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fioroadenom as by ultrasound-guided vacuum-assisted biopsy[J].Arch Surg,2003,138(7):796~800.

[3]蒋国勤,刑春根,方军初,等.多发性乳房肿块麦默通微创切除术3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5(1):8~10.

[4]廖宁,李学瑞,傅月珍,等.B超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2:117~119.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科接受治疗的300例女性患者共388处不可触及病灶或肿块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经临床检查为阴性但高频彩超却均检查出肿块, 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具有乳腺癌或其他肿瘤家族史; (2) 乳腺重度非典型增生病史; (3) 年龄40岁或以上; (4) 未婚或未育高龄妇女, 常伴有肥胖、月经异常等特征; (5) 患者自身具有强烈的手术意向。排除标准: (1) 患者具凝血功能障碍; (2) 高频超声确诊为血管瘤; (3) 月经期和妊娠期患者; (4) 具假体隆胸手术史; (5) 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按照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 观察组255例患者共333处不可触及病灶, 年龄24~57岁, 平均 (39.2±4.1) 岁, 肿块直径为0.45~1.3 cm, 平均 (0.8±0.2) cm;对照组45例患者共55处乳腺肿块, 年龄28~55岁, 平均 (38.1±4.2) 岁, 肿块直径为0.6~1.3 cm, 平均 (0.9±0.3) cm。两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肿块直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订接受本研究的自愿承诺书。

1.2 主要仪器

带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显示器的彩色超声诊断仪 (厂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型号:Logiq5超声仪, 规格:探头频率10 MHz) ;Mammotome (麦默通) 微创旋切系统 (厂家:美国强生医疗器材公司, 型号:Mammotome SCM23型, 带真空抽吸泵、控制器) 。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施以B超引导下的NPBL微创旋除术, 操作步骤如下: (1) 患者统一取仰卧体位, 铺巾 (常规消毒即可) , 首先采用超声探头定位病灶, 然后避开血管优选预穿刺进针点, 常规予1%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 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辅助压迫时间, 浓度以1∶100 000~1∶80 000为宜, 避免出现皮肤腺体缺血改变。 (2) 沿着该进针点用刀尖切开皮肤长约3 mm, B超引导下按原穿刺通路将8G旋切刀置乳腺病灶内侧, 然后调整刀头、刀槽与病灶的位置关系, 使其处于同一平面并共存于超声影像下。 (3) 利用控制面板, 对病灶多次旋切和抽吸, 直至无残留显示于图像中。旋切刀还可做扇形旋转, 以进行多次多方向旋切, 如为一侧乳房多发病变, 可从同一个皮肤进针点多个方向进针, 无需另行皮肤切口。 (4) 术毕清除残腔积血 (真空抽吸法) , 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即可缝合切口, 无菌加压包扎1~2 d。 (5) 术后将切出的病变组织送病检。

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的开放式乳腺肿块切除术, 高频彩超确定肿块位置后即行切除术, 术后同样采取无菌加压包扎缝合, 并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病检。

1.4 随访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开展临床随访活动, 术后3个月进行乳腺高频超声复查, 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局部病灶复发率及患者对手术效果特别是乳房外观的满意程度。

1.5 评价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和随访情况。其中, 手术指标主要包括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瘢痕大小和乳房变形例数;病理指标主要包括肿瘤或乳腺肿块的分类及其数量;随访指标主要包括并发症及满意度 (包括乳腺病灶的局部复发情况、瘢痕大小以及手术对乳房外观的影响) 。满意度=[ (很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 /该组总例数]×100%。最后, 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指标和随访满意度比对结果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可触及病灶和乳腺肿块均顺利完成切除手术。其中,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和乳房变形现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病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病变组织送检,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乳腺纤维腺瘤比例较对照组多, 而患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比例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各病理类型比例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8~43个月, 中位数为17.5个月。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8例, 其中, 3例出现局部皮下瘀斑现象, 2周后消退;5例发生原病灶切除创面处血肿现象, 随访早期自行吸收。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 其中, 出现局部皮下瘀斑现象5例, 血肿2例, 均在随访早期自行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均未发现两组患者出现乳腺内残留病灶。另外, 两组患者从术后是否发生局部复发、瘢痕大小和手术对乳房外观的影响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两种术式的满意度,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3.1 B超引导下的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优势

作为妇科常见病变, 乳腺不可触及病灶是女性常见疾病, 其以往的处理手段多为传统开放式切除手术。但是, 传统开放式切除术不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 且术后瘢痕较大、容易导致乳房变形等造成的外观影响一直难以让患者满意。B超引导下的Mammotome微创旋切术, 凭借着其独特的穿刺针设计的先天优势, 能对目标病灶通过单次穿刺而取得稳定的、连续的、大量的标本数据, 特别是对于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 近年来成为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与传统手术相比, 该术式具有疗效理想、微创伤、安全性高等优势, 且很好地解决了手术对外观造成不良影响的严重问题。此外, 该术式的优势还体现在:标本取样量较大, 不仅足以满足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学分析的需求, 同时封闭针筒状设计可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癌细胞的沿针道扩散或进一步的血行转移[4,5,6]。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和乳房变形现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一直以来广泛应用的传统开放式切除术相近, 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随访乳腺外形及皮肤感觉正常, 符合医学美学要求, 满意度高, 是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新技术。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一致[7,8,9,10]。

3.2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存在问题

3.2.1 对恶性病变的应用局限性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用于良性的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活检诊断和手术治疗已获乳腺外科医学领域的一致认同, 但其对恶性病变的应用前景尚未明朗, 暗示该方法目前尚具局限性。廖宁等[11]认为, 原则上只要是影像检查发现乳腺病灶 (不管是否恶性) , 只要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即可进行Mammotome手术活检。张爱玲等[12]认为,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恶性的病灶, 无论大小均可用Mammotome进行活检诊断, 因为Mammotome手术活检取组织量足, 优于巴德针穿刺活检, 能为新辅助治疗提供准确的病理及免疫组化依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理论上存在真空辅助活检后恶性肿瘤细胞针道种植的可能性及针道高局部复发和转移率的可能性, 故不主张将其用于恶性病变的治疗。本研究乳腺癌术前X线未有阳性发现, 超声发现乳腺占位, 但未能定性, 通过术后组织活检后确诊, 行改良根治术后残腔病检未见肿瘤残余, 说明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已将肿瘤切净。但由于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较短, 目前尚无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术后活检导致远处转移及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文献报道。因此, 笔者认为对可疑恶性肿瘤进行穿刺旋切时必须设计好穿刺点, 确保穿刺点和针道包括在二次手术的切除范围内, 有保留乳房条件的, 穿刺点尽量选择在保留乳房手术切口内。

3.2.2 术后并发症

乳腺不可触及病灶新技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除应保证肿块或病灶完整切除, 还应尽最大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Mammotome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以内[11], 主要包括血肿、局部皮下淤斑、气胸、感染以及乳房变形、肿瘤残留、皮肤破损和针道种植及术后远期对患者泌乳的影响等[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8例, 其中, 3例出现局部皮下瘀斑现象, 5例发生原病灶切除创面处血肿现象;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 其中, 5例出现局部皮下瘀斑现象, 2例血肿。上述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均为轻度, 已在随访早期自行恢复。与国外乳腺外科专家Zagouri等[13]、Nakamura等[14]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15,16,17]。

经过对本文300例患者共388处不可触及病灶的研究, 笔者认为, 预防并发症的手段主要有: (1) 避开患者的月经期; (2) 术前检查凝血机制是否存在障碍; (3) 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等药物以收缩毛细血管; (4) 穿刺针与胸壁夹角必须小于30°以预防气胸发生, 尤其对于小乳房、肿块位置靠近胸壁者。

3.3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应用体会

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报道[18,19]与本文手术比对结果, 笔者对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应用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手术切口的选择尽量定位于隐蔽处, 避免切口留在乳房表面, 影响外观。 (2) 穿刺针道应尽量缩短, 便于手术操作。 (3) 肿物位置表浅时, 可通过在皮肤与肿块间注入局麻药, 增加其间的空隙, 避免旋切时损伤皮肤, 或将刀头置于病灶内侧, 然后通过刀头的转动切除病灶, 避免造成皮肤的损害。 (4) 应由穿刺点、穿刺针道及病灶基底部浸润麻醉, 其中后者应多提高麻醉剂剂量, 实现病灶-腺体分离, 以便切割, 必要时可对丰富血供者注入适量的肾上腺素避免出血过多。 (5)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确保切口的干燥性和卫生清洁, 术后尽可能使用维持3 d的抗生素。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6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联合钬激光碎石术

为探讨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更为有效的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MPCNL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98例结石患者,均能顺利快速建立取石通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肾结石患者中男69例,女29例,年龄17~71岁,平均45.14岁。无肾积水7例,轻度肾积水46例,中度肾积水33例,重度肾积水12例。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HITACHI EUB-2000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配备穿刺架。CURESTAR HCM-2-65医用钬激光治疗仪(65 W)、18号PTC穿刺针、直导丝、扩张器、德国WOLF肾镜(李逊肾镜)等。方法:采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采用德国WOLF肾镜留置6 F输尿管导管至肾盂,输尿管导管末端固定于尿管,尿管接尿袋。再将患者取侧卧位,调节手术床腰桥使患者呈下肢低位,在患侧季肋部垫高,使腰背成一水平面。超声检查肾脏及输尿管,确定结石部位、大小以及肾脏积水情况,了解肾盂肾盏结构和结石部位,选择最适合穿刺肾盏部位。穿刺部位选扩张的中盏或下盏,从腋后线进针,安装穿刺架后,选取适宜穿刺角度,穿刺部位皮肤切一个小切口(直径约8 mm)。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穿刺针接近肾被膜时,嘱咐患者停止呼吸运动,然后迅速进针到达目标肾盏,嘱咐患者小幅度呼吸,拔出针芯,查看有无尿液溢出(同时助手向输尿管导管内快速注入20 ml生理盐水)。见到尿液溢出后,将直导丝经穿刺针送入肾盏、肾盂、输尿管。按照导丝进入长度,判断并确定导丝软头端已完全进入肾盂。取下穿刺架,用扩张器沿导丝逐级扩张至16~18 F,扩张器的方向要与穿刺针进入的方向一致,扩张器进入的深度不能超过穿刺针进入的深度,扩张后将相应大小的操作鞘置入肾盏。采用德国WOLF肾镜配合钬激光将结石击碎,结石碎片利用低压灌注泵的持续低压冲洗作用将之沿操作通道排出,对于稍大结石碎片可直视下用石钳直接取出。一般应保证水流持续冲洗,肾盂压力不应超过30 mm Hg,术毕置入5 F D-J管,并留置16 F肾造瘘管,夹闭肾造瘘管2~4 h。术中,超声可实时监测鞘管等在肾脏内的位置,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查看有无残余结石,肾周有无积液。术后1周如肾造瘘管引流液清亮无色,即可复查KUB。如KUB结果显示DJ管位置正常,未发现明显结石残留或其他异常情况则可拔除肾造瘘管。

2 结果

9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52.7 min,无1例改开放手术。本组结石病例单次结石清除83例(84.7%),15例残余结石行二期手术取净;输尿管上段单次结石清除率100%。肾造瘘管留置时间7~10 d,平均8 d,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平均住院时间14 d,其中1例需要输血,出血量约300 ml,未出现大的并发症,一期取石后的残留结石行二期取石或ESWL。

3 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我国南方地区为肾结石高发区。肾结石的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保护肾脏功能,它包括一般治疗、溶石治疗、中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腔内取石及外科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复发率高;而ESWL适用范围小,效果相对欠佳[1]。近年来,肾结石的治疗取得很大的突破,针对直径不同结石,分别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2 cm)、经皮肾镜(结石直径>2 cm、多发结石或铸型结石)等,90%以上的结石病例可以不需要传统方法取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时,有时碎石块由于操作者的技巧问题可能被打入肾盏间实质,损伤了叶间动脉,导致大出血。而钬激光因其在软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仅为0.4 mm[2],脉冲时间0.25 ms,远小于组织的热传导时间(1 ms),对黏膜的损伤轻微,瞬间具有极佳的切割性能等优点成为有效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3]。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MPCNL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手术穿刺后逐步扩张到F16~F18,留置穿刺鞘建立皮肾通道。应用德国WOLF肾镜联合钬激光(65 W)碎石取石,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为了提高穿刺及碎石的成功率,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的初步经验:(1)穿刺及建立造瘘通道是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联合钬激光碎石成功的关键。皮肾通道的建立,不仅可保证一期取石顺利,还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4]。B超定位穿刺方便、直观,而且对患者及操作者均无放射损伤。(2)对于初学者,在碎石过程中留置一条导丝作为安全导丝至关重要。一旦术中工作鞘意外脱出,可沿导丝再次进入肾集合系统内,否则多需要重新造瘘,甚至改行开放手术。因此需要强调,在取石过程应固定好工作鞘及导丝,以免滑出。后期随着穿刺及碎石操作经验的加强,如果术者确定穿刺鞘位置及深度良好,可拔出导丝。这样利于碎石冲出体外,可提高碎石及取石的效率。(3)注意避免穿刺及碎石过程中出血。术中出血是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建立经皮肾通道时,筋膜扩张器不能进入太深,以免损伤对侧肾盂黏膜及肾实质造成出血。碎石时避免钬激光导丝接触肾脏黏膜组织,避免损伤肾集尿系统黏膜或肾实质而渗血不止。腔镜在肾内摆动幅度不能太大,否则易引起穿刺点撕裂出血。(4)术中力求发现并取尽肾内结石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对于肾小盏内结石,因小盏颈部狭小,腔镜难以进入小盏窥见结石,可采取双通道的方法解决(笔者的经验是对于多发结石,穿刺时可考虑穿刺两点,其中一个作为术中备用)。对于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的病例,在灌注过程中结石活动范围大,可采用Peel-away塑料薄鞘固定结石,然后进行碎石。碎石过程渗血造成凝血块形成,可导致视野不清。同时,血块还可能掩盖结石,导致结石残留。可采用术中推注止血药,加大MCC灌注泵的高压脉冲水流和外支架管逆向水流给予解决。另外术中采用F 7~8输尿管导管可获得更大的逆向水流,与以往报道的F 5~6输尿管导管相比更利于结石的清除。术中及术后最严重的症是大出血和并发严重的感染,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发生菌血症甚至败血症。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体温升高达38℃~39℃,这可能与本身存在的尿路感染有关外,还与手术造成肾盂压力高、手术时间长、冲洗及输尿管逆行插管有关[5]。为防止大出血的发生,应避免反复的穿刺,通道要逐渐扩张,通道口径不要过粗,Peel-away鞘要放置到位,探查肾盂内要轻柔,碎石时动作轻柔,不勉强1次取净结石都可以减少出血的机会。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停止手术、拔除Peel-away鞘指压伤口及患侧上腹,快速输液输血。如仍出血不止,应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而为了预防严重感染的发生,应于术前常规行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于尿常规中发现白细胞的患者,术前、中、后必须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而对于尿培养(+)的患者,则按药敏实验对症治疗。术中如发现穿刺液呈混浊脓性尿则应立即中止手术,暂先留置肾造瘘管引流积脓,应用抗生素,待尿液转为清亮后再择期手术。尿管应在在肾造瘘管拔除至少24 h后再行拔除,可有效地控制感染,防止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

结合对此98例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MPCNL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的分析,笔者认为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肾结石的一项重要的微创技术。

参考文献

[1]杨丽,罗宣文,刘影.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38例.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63-64.

[2]Wollin TA,Razvi HA,Denstedt JD.Identifying stone compositionusing infrared analysis of filtered urine after ureteroscopic lit hotripsy.J Endourol, 1999,13(4):499-503.

[3]Vassar GJ,Chan KF,Teichman JM,et al.Holmium:YAG liyhotripsy: phot other malmechanism.J Endourol,1999,13(2):181 - 190.

[4]Rudnick DM,Stoller ML.Com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nephrostolithotomy. Can J Urol,1999,6(7):872 -875.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女性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单发35例,多发(2~5个)27例,共108个病灶,大小0.5~3.0cm。临床可触及肿块患者42例,病灶77个,未触及超声检查确诊患者20例,病灶31个。左乳27例,右乳26例,双乳9例,肿块位于乳房外上象限41个,内上象限25个,外下象限22个,内下象限20个。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结合超声、钼靶检查拟诊为乳腺良性肿块,BI-RADS系统分级Ⅲ级及以下。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美国SENORX公司Encor微创旋切系统,由真空抽吸泵、穿刺针(根据病灶大小可选择7G或10G)、控制器组成;荷兰PHILIP公司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

1.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静脉麻醉,术前超声全面探查双侧乳腺确定肿块大小、部位、数量、周围血供情况并加以定位标记。选择最佳穿刺点,切口尽量隐蔽,穿刺通道尽量短,以减少组织损伤。对于同侧乳腺多发病灶,尽量争取一个穿刺点可达同侧所有肿块。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用尖刀挑开皮肤,长约2~3mm,超声引导下将Encor旋切针沿乳房后间隙进针,穿入腺体组织到达肿块后方,通过控制面板打开旋切窗,使其头端凹槽位于肿块正下方并靠近肿块基底部(图1A)。启动系统在超声声像图监控下,对病灶进行反复切割(图1B)。直至显示肿块完全切除后(图1C),负压抽吸创腔积血,退出穿刺针,挤出残余积血。超声再次探查确认原肿块已完整切除后,压迫术区15~20min,再次消毒,穿刺点皮肤小切口用止血贴粘合,弹力绷带包扎48h。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超声随访。

2 结果

62例患者共108个病灶经超声检测均清晰显示微创旋切的全过程,引导成功率100%,所有肿块经Encor旋切系统均顺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20~45min,旋切次数6~35次,肿块以条索状组织切出,直径3~5mm,均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纤维腺瘤4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性1例,纤维腺病27例,囊性小叶增生12例,硬化性腺病样改变2例,纤维腺病伴局灶导管扩张6例,纤维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趋势18例。术后出现血肿2例,1例术后48h进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痊愈;1例2个月自行吸收,无手术疤痕,未发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超声复查,未发现原发病灶残留、复发。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块是常见的女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传统手术因创伤大、遗留疤痕、多发病灶切除容易破坏乳房外形等缺点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损害。同时,临床上还存在触诊阴性的隐匿性肿块,因体积小,位置深,常规手术术中探查困难。

超声引导下Encor旋切系统可对3cm以内的乳腺良性肿块进行切除,定位精准,切口微小,操作方便,不留疤痕,不改变乳房外形,从而受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欢迎[1]。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及超声两种技术引导下进行乳腺肿块的切除。超声具有实时同步,引导准确,简单方便,无放射线等优点,且能发现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逐渐成为穿刺活检及微创旋切术中最常见的引导手段[2,3]。尤其是高频探头的使用,能清晰显示乳腺微小肿块的同时显示肿块周围的血供情况,从而保证切除肿块的同时尽量避开血管,减少术中出血[4]。本组108病灶,肿块大小0.5~3cm,超声引导成功率100%。

Encor旋切系统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系统组成,旋切刀和标记活检针相似,由内外套针管组成,在不退出外套针的情况下,通过内套针的运动将切割的组织运出体外,从而进行反复切割,直至将病灶完全切除。切除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旋切刀还可做扇形旋转,以进行多次多处旋切,本组经一个穿刺点可最多切除5处病灶。切割的标本经真空负压抽吸至外套针内送至标本篮达体外,不经过穿刺路径,避免了针道种植[5]。同时真空负压装置可加强切除目标的固定,以免因病灶的活动度高而切除过多周边腺体组织,并可及时将创腔积血吸净。

由此可见,超声引导下Encor 旋切术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门诊即可完成,无需缝合,术后不留疤痕;多病灶治疗不改变乳房外形;定位准确,对于隐匿性肿块的优势显著;手术过程短,恢复快。Encor微创旋切系统的适应证:良性病变,临床或超声检查发现BI-RADSⅢ级及以下的乳腺病灶,直径3cm以内,位于乳晕区域位置除外;患者凝血机制正常,避开月经期;自愿并能完全配合手术者。

Encor旋切系统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术中超声操作者的引导和手术者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肿块切除的完整性和穿刺次数。本组手术多采取“十字交叉法”引导。即穿刺时超声探头首先与旋切刀平行,指引凹槽到达肿块基底部并包绕肿块,然后探头再与旋切刀相垂直,使凹槽位于肿块正下方。肿块活动度大时,可用双指固定或探头加压固定病灶,使其位于凹槽上方切除。当超声显示肿块已切除时,真空抽吸积血,退出旋切刀,再超声探头多方位、多角度、扩大范围探查,直至确认肿块已完全切除,如发现或肿块残留不能排除,则循原穿刺道补切。

术后并发症:①血肿,本组出现两例血肿,1例为多发病灶,另1例原肿物直径2.8cm,术前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内有条状彩色血流,可见血肿与肿物大小、数目、血供密切相关。因此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肿块数目过多可考虑分次手术,术中尽量避开血管,及时抽吸残腔,术后延长压迫时间可有效减少血肿的发生;(2)残留,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后肿瘤的残余说法不一,值得探讨[6,7,8]。据报道,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术有极少数病例出现肿块残留[8]。可能和肿块的位置、大小和血供情况相关。本组患者术后3~12个月随访超声复查尚未发现残留灶。我们的经验是减少出血,及时抽吸,防止干扰术野;肿块切净后在瘤腔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各方向再补切一刀;(3)皮肤损伤,对于腺体菲薄,或表浅的肿块,在病灶和皮肤间注射生理盐水,增加二者间的安全距离,同时将旋切刀置于肿块侧面,横向切除,防止皮肤被负压吸入槽内而损伤[9]。

应当指出Encor旋切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肿块的增大,直径超过3cm,凹槽对病灶的固定性减弱,导致出血和肿块残留的风险升高。而对于BI-RADS分级Ⅳ级及以上的肿块、乳晕下方肿块因血供丰富且临近乳头、靠近胸骨且极其表浅的肿块,上述情况我们均建议行传统开放性手术。

总之,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定位精准、高效、微创、安全、美观,对于乳腺良性病灶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FINE RE,WHITWORTH PW,KIM JA,et al.Low riskpalpable breast masses removed using a vacuum-assistedhand.held device[J].Am J Surg,2003,186(4):362.

[2]CHEN SC,YANG HR,HWANG TL,et al.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ically guided excisional biopsy or vacuum-assis-ted core needle biopsy for 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J].AnnSurg,2003,238(5):738-742.

[3]殷琛庆,何萍青.乳腺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474-1476.

[4]邹强,王红鹰,任长才,等.超声引导穿刺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3):246-248.

[5]CHAN SW,CHEUNG PS,CHAN S,et al.Benefit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clinically and mammographi-cally occult breast cancer[J].World J Surg,2008,32(12):2593-2598.

[6]NAKANO S,SAKAMOTO H,OHTSUKA M,etal.Evalu-ation and indications of ultrasound guided vacuum-assistedcore needle breast biopsy[J].Breast Cancer,2007,14(3):292-296.

[7]王建东,李席如,马冰,等.Mammotome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多发性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4):423-428.

[8]雷玉涛,侯宽永,崔立刚,等.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房良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1122-1125.

上一篇:大鼠门静脉下一篇:做好后进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