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活检

2024-09-29

骨髓活检(共5篇)

骨髓活检 篇1

摘要:目的与方法采用B65-01型#26骨髓活检针在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病人于髂后上棘取骨髓活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5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活检结果提示:多数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明显活跃, 少数增生低下;, 诊断以MDS最多见占5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早期低增生性白血病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骨髓纤维化3例, 诊断不确定需结合临床分析者2例。结论经B65-01型#26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组织观察, 得出骨髓活检术能正确反应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 评价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很重要。

关键词:骨髓活检术,全血细胞,骨髓活组织病理

骨髓为造血系统的重要器官, 而骨髓活检是血液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现经选用B65-01型#26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组织观察, 活检针特点:1B65-01型骨髓活检穿刺针#26 (上海注射针厂出品) 由针座体 (套管) 、带塑料手柄针芯, 接柱组成。主要技术指标:1.针座圆锥孔与医用圆锥接头配合紧密;2.针管、衬芯与手柄连接牢固, 无松动或分离;3.针管刃口和衬芯三棱刃口锋利。我院血液科2008年3月-2009年6月住院病人中全血细胞减少5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0例, 女10例, 年龄14-56岁, 平均32.5岁, 首次发作38例, 反复发作8例, 合并高血压6例, 合并冠心病2例, 2例因脑出血死亡。

主要因贫血表现进行性虚弱疲劳、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出血点、紫癜、碰撞易青紫、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 2例脑出血死亡, 或因白细胞减少容易感冒、呼吸道感染、体检皮肤粘膜苍白, 皮肤粘膜结合膜和眼底可见瘀点或瘀斑, 浅表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骨髓活检病理切片:多数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明显活跃, 少数增生低下, 诊断以MDS最多见占5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早期低增生性白血病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骨髓纤维化3例, 诊断不确定需结合临床分析者2例。

本组血象改变缺乏特异性, 全血细胞减少60%, 两系细胞减少40%。见表1。

2 讨论

骨髓穿刺检查在大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 但是骨髓硬化症、骨髓纤维化症 (原发性和继发性) , 尤其是恶性肿瘤 (像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 的骨髓转移所致骨髓纤维化以及某些白血病 (例如毛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穿刺术常不能成功。采用骨髓活检术就能够弥补骨髓穿刺术的不足, 而且活检取材大, 不但能了解骨髓内的细胞成分, 而且能保持骨髓结构, 恶性细胞较易认识, 便于病理诊断。骨髓活检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组织多少的了解也有一定意义;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的原始细胞分布异常 (ALIP) 现象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另外, 活检对骨髓坏死或脂肪髓的判断也有意义。结合上述病人临床表观发现再障与MDS临床上有相似之处, 如进行性贫血, 或伴有出血和发热, 都可呈全血细胞减少, 而骨髓象都可以是增生减低或增生活跃, 如不仔细寻找病态造血, 则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而骨髓活检对鉴别两者有关键性作用。骨髓活检对再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能提供较完整骨髓组织学结构, 通过观察造血细胞; (红髓) 与脂肪 (黄髓) 之间的比例判断增生程度, 在骨髓组织切片上进行巨核细胞计数是最精确的, 最能反映巨核细胞的实际数量, 检测骨髓纤维化的存在与否可作为再障及MDS的重要鉴别之一, 再障纤维化很少超过+级, 而恶性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MDS可在++级以上, 骨髓活检对再障有肯定价值。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该病多见于老年人, 肝、脾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血象呈"三少", 但骨髓象和活检原始细胞百分比增加达到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 (1) 脾肿大; (2) 可有贫血, 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粒、幼红细胞; (3) 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肝、脾淋巴结病理检查有造血灶, 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显示胶原及网状纤维增生, 因骨质硬化, 骨髓穿刺时易出现"干抽"现象, 显示非均匀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 占为三分之一以上是确诊本病的依据。经B65-01型#26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组织观察, 得出骨髓活检术能正确反应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评价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之南, 沈悌, 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nta-tion on acute mortality blood1976, 48:63-70.

[2]Lcc JH Lee JH, Shin YR et al.spontaneous remission of aplastic anemi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Haematologiffect of early marrow transplantca, 2001, 86:928-933.

[3]Camitta BM Thomas E1) Nathan DG et a1.severe aplastic anemia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arly marrow transplantation on acute mortalit[J].Blood, 1976, 48:63-70.

[4]Bacigalupo A Hows J Gluckman E, ct a1.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Versus immunosuppres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plastic anaemia SAA:a report of the EBMT SAA working party[J].Br J Haema-tol, 1988, 70:177-182.

骨髓活检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00例, 均符合血红蛋白<90 g/L、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研究方法:所有入组患者采集相关病史, 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液学方面记录包括完整血像, 即血红蛋白百分率、TLC、DLC、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指标、外周血检查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所有病例同时进行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 标本进行Perl's染色和特殊染色如MPO、PAS和网硬蛋白 (reticulin) 。根据抽吸和活检发现分析全血细胞减少原因, 分析重要参数如病因学、年龄、性别、临床发现、血液学参数、外周血像、骨髓抽吸和活检所见。

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6~78岁, 10~30岁最多, 年龄70岁以上者最少。其中, 64%男性, 36%女性 (1.8: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最多见的原因, 其次是幼红细胞增生、巨幼红细胞贫血。其他原因包括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异形红细胞增生、淋巴肿瘤形成、缺铁性贫血。48%患者骨髓细胞过多, 34%骨髓细胞减少, 18%骨髓细胞正常。

48例细胞系增生患者中16例显示巨幼红细胞血像, 有明确用药史和输血史。外周血像最常见的是不均匀性红细胞异形。分叶过多的中性细胞和有核RBCs亦可见。网织红细胞计数1.0%~1.9%。

骨髓抽吸显示87%患者骨髓多细胞性, 23%正常细胞骨髓像;而活检显示100%患者细胞过多伴红系增生。骨髓抽吸标本应用Perls's Prussian蓝反应进行骨髓铁贮备分级, 63%患者铁贮备增加, 25%铁贮备正常, 12%铁贮备减少。铁贮备增多可能是由于慢性吸收障碍综合征或自身免疫障碍所致。

48例骨髓抽吸显示为红系增生者中20例为幼红细胞性红细胞生成, 其中6例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贫血原因:异形性贫血64%、正细胞贫血18%、小细胞贫血9%、大细胞贫血9%。网织红细胞计数0.5%~1.6%。骨髓抽吸检查显示87%患者正常细胞骨髓像。活检骨髓像6例显示细胞过多。骨髓铁贮备:增多91%、正常9%。

6例怀疑溶血性贫血。2例有黄疸病史, 4例血清胆红素升高及脾肿大。6例患者均有近期输血史。网织红细胞计数1.2~1.6%。骨骼抽吸显示细胞过多骨髓像及幼红细胞生成, 骨髓活检均为细胞过多及红系增生。4例患者G6PD酶缺陷。所有6例患者均显示铁贮备增多, 可能归因于多次输血。

14例患者表现为亚白血病样白血病, 年龄6~45岁, 男10例, 女4例。临床表现见发热100%, 乏力71.5%。其他包括体重减轻和出血倾向。体格检查:苍白100%, 肝脾肿大85.7%, 淋巴结肿大14.3%。网织红细胞计数0.5%~2.5%。外周血像显示异形71.4%、大细胞14.3%和小细胞14.3%。

34例患者表现为细胞过少骨髓像。4例干抽经骨髓活检确诊。此34例中, 有26例再生障碍贫血。骨髓活检诊断显示骨髓脂肪组织增加和骨髓细胞结构减少, 骨髓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相对增多。网硬蛋白染色显示所有病例均无纤维化。临床症状依次为乏力76.9%、发热61.5%、体重减轻23%、出血倾向15.4%。最多见的体征是苍白 (92%) 。2例可触及脾脏。网织红细胞计数0.5%~3.2%。23%的患者网织红细胞减少。外周血像异形61.5%, 大细胞23%, 小细胞15.5%。34例中8例骨髓活检显示骨髓纤维化。

2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显示细胞过少骨髓像患者中, 6例表明灶性细胞减少, 细胞结构25%~50%;20例患者细胞结构少于25%。所有患者网硬蛋白染色显示无纤维化。所有患者骨髓抽吸显示铁贮备增加, 即3级 (53.8%) 、4级 (38.5%) 与5级 (7.7%) 。对2例干抽经骨髓活检进行铁贮备检测。

讨论

全血细胞减少是一组涉及多系统的临床疾病状态。全血细胞减少的基础病因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不同。全血细胞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10%~52.7%) , 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再生障碍 (26%) 为重要原因, 最多见的主诉是发热和出血倾向。苍白是常见体征, 其次是肝和脾脏肿大。外周血像显示多叶白细胞和异形细胞增生最多见。外周血细胞涂片和骨髓检查是诊断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诊断工具, 与抽吸和活检高度相关。本研究中, 正常形态红细胞增生约18%, 与其他研究相似[1]。正常形态红细胞增生与全血细胞减少的关系尚不清楚。这些病例可能代表增生低下/再生障碍演变的某一时相, 可能是难治性贫血的某些情况。这些组的鉴别标准仍然有争议, 这些患者应保持定期血液学随访[2]。本研究中6例患者诊断溶血性贫血, 与临床所见、血液检查、骨髓抽吸和活检所见一致。黄疸病史见于66.7%的患者, 而肝和脾脏肿大占33.3%。6例患者增多表现为正常形态幼红细胞增生。研究显示脾脏机能亢进和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抽吸可以揭示潜在的血液恶性病变或感染过程。溶血性贫血出现可能是与DIC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恶性贫血和乳糜泻, 亦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相关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药物使用史。一些药物如头孢西丁可诱发溶血性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医生就要想到药物诱发毒性, 应当监测这些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评价患者溶血性贫血很重要, 应认真分析溶血的潜在病因。

本研究中34例患者骨髓抽吸表现低细胞骨髓像, 骨髓活检评价患者骨髓纤维化;其中, 26例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8例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可能是特发性或继发性。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明确药物史, 2例患者的HIV感染正在治疗, 另2例患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接受治疗。这几例患者可以作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代表, 停止用药可以缓解。轻微-严重纤维化患者的生存比较无纤维化者要差, 可增加非白血病性死亡, 并可增加演变为白血病的概率。因此, 骨髓纤维化分级具有预后价值。本研究中亦有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几个月后出现急性髓样白血病, 其白细胞计数正常。骨髓抽吸证实诊断而活检显示细胞过多骨髓像,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换为急性髓样白血病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现象。

参考文献

[1]Addo GB, Amoako YA, Bates I.The role of bone marrow aspirate and trephine samples in hematological diagnosis in patients referred to a teaching hospital in Ghana[J].Ghana Med J, 2013, 47:75-78.

骨髓活检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中285例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 其中男140例, 女145例, 年龄18~71岁。

注:2种方法比较, 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的患者均连续进行>2次血常规检查, WBC<4×109/L, 成年男性Hb<120g/L, 女性<110g/L, PLT<100×109/L。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 有部分患者皮肤出现斑点, 且伴有龈血现象。

1.3 方法

骨髓涂片:制作厚薄均匀的骨髓涂片, 用瑞氏-姬姆萨染色,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骨髓核细胞增生程度, 再用油镜观察计数200个有核细胞, 根据细胞的表现作出诊断。

于髂骨上棘选取骨髓穿刺点, 通过骨髓活检针取骨髓组织, 并用Bouin液固定60min, 采用梯度乙醇脱水, 用塑料包埋, 切片用HGF三色染色 (苏木素-吉姆萨-酸性品红染色) 和Gomori网硬蛋白纤维染色[2]。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并观察粒系、红系、巨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网状细胞等有无增减。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根据活检切片中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的面积比来判断骨髓增生情况, 主要分为五级:Ⅴ级:极度活跃, 造血细胞占81%~100%;Ⅳ级:较为活跃, 造血细胞占61%~80%;Ⅲ级:正常, 造血细胞占41%~60%;Ⅱ级:增生较为弱, 造血细胞占20%~40%;Ⅰ级:增生弱, 造血细胞<60%。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通过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285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最终确诊268例, 其中有17例原因不明, 病症主要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骨髓活检确诊率高于骨髓涂片,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2 确诊病种血象及骨髓活检的表现

不同的疾病血象和骨髓活检表现不一样, 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 传统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症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 为多种病症的共同表现, 对其病症的确诊有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常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诊断, 虽然骨髓涂片具有细胞形态好, 易于辨别的特点, 但此种鉴别方法常受涂片制作、血液稀释、骨髓基质对细胞的粘附力等的影响, 经常未能真实的反应出骨髓组织细胞的特点[3]。

3.2 骨髓活检的优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骨髓活检孕育而生, 通过穿刺针取患者一小块完整骨髓组织进行分析, 既能保证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 也排除了骨髓涂片影响因素, 从而能够全面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 尤其是在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极度低下, 纤维组织增多及骨质增生而发生干抽或骨髓稀释时, 骨髓活检显得格外重要[4]。对于疾病的诊断, 骨髓活检能够较早的预测疾病的预后, 更早和更全面的发现病理变化, 确诊率更高。

3.3 2种方法诊断结果分析

本组研究中, 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的病症主要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位居前3位, 说明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 主要原因是这三者。骨髓涂片对这三者的确诊率分别为71.79%、75%和92.68%, 而骨髓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95.73%、92.31%和100%, 说明骨髓活检的确诊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 进一步印证了上面分析的骨髓活检的优点。

3.4 骨髓涂片确诊率低的原因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骨髓涂片中骨髓纤维化的确诊率最低, 而骨髓活检仍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确诊率, 原因在于在采用骨髓涂片诊断时, 常常容易发生骨髓干抽的现象, 导致诊断无法进行, 而骨髓活检通过Gomori染色, 可以对骨髓纤维化程度进行有效的判断[5]。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确诊率也比较低, 原因在于骨髓涂片在多次穿刺后, 容易发生稀释的情况, 造成诊断结果不真实, 而骨髓活检能够确保取材的完整性, 能够很好的判断造血细胞的数量和分布, 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综述所述, 对于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 应将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相结合, 才能提高确诊率, 降低漏诊, 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

[2]孙莉.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2) :178~179.

[3]刘瑜, 万楚成, 夏云金, 等.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同步分析对诊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骨髓浸润意义的探讨[J].内科急重症杂志, 2007 (3) :151.

[4]何春玲, 张云志.血液病骨髓液涂片与骨髓活检结果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11 (8) :1048~1049.

骨髓活检 篇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骨髓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 使得一些较难治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成为可能。而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成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前最关键的问题。因此, 骨髓活检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通过骨髓活检, 准确判断淋巴瘤是否累及骨髓以及淋巴瘤的具体分型, 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有助于下一步的分型治疗。因此, 本文选择贵港市中医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8例, 探讨骨髓活检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断的作用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贵港市中医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8例, 其中男性患者42例, 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11~77岁, 平均年龄 (49.6±23.6)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7例;前T淋巴细胞母细胞性淋巴瘤患者5例;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6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1例;T淋巴细胞淋巴瘤13例;滤泡性淋巴瘤1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脾边缘区淋巴瘤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4例。

1.2 临床表现

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部分:49例患者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形成结节肿块,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居多, 其次为腋窝、腹股沟等部位。27例患者出现软组织浸润压迫等症状, 23例患者出现水肿等症状。

1.3 骨髓活检取材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采用骨髓活检针位于髂后上棘行骨髓活检术, 旋转推进1~2.5cm, 对骨髓活组织块进行取样。骨髓活组织块经Bouin液固定1~2h, 脱水后进行塑料包埋, 并做连续切片, 3μm厚者做HGF染色, 5μm厚者做Gomori网状纤维染色, 对于一些不能正常判断的病料做Masson胶原纤维三色染色。染色后观察骨髓造血细胞及淋巴瘤骨髓浸润状况, 测量骨小梁的面积, 并判断增生程度。

1.4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标准[4]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标准参照参考文献中的进行分期, 具体分期如下:Ⅰ期:肿瘤局限于单个淋巴区域或者单个淋巴器官内;Ⅱ期:肿瘤涉及两个或以上淋巴器官, 但都在隔膜一侧;Ⅲ期:肿瘤设计隔膜双侧淋巴区域或淋巴器官;Ⅳ期:肿瘤广泛涉及非淋巴器官, 例如骨髓。分别判定骨髓活检前后患者的分期级别并统计分析[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68例患者骨髓活检前后临床分期的判定结果见表1。

注:*为骨髓活检前后Ⅳ期百分比差异显著 (P<0.05)

由表1可知,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活检前后临床分期的判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Ⅰ~Ⅲ期患者骨髓活检前的例数分别为15例、18例以及21例, 骨髓活检后Ⅰ~Ⅲ期患者分别为15例、14例及18例。骨髓活检对Ⅳ期的检出率显著升高, 由原来的14例 (20.59%) 变为活检后的21例 (30.88%) 二者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类对人类危害极高的淋巴瘤, 有报道称, 非霍奇金淋巴瘤对发病人群具有选择性, 对白种人的发病概率要大于黄种人[5]。但是近年来,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同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6], 本组病例也发现, 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 42例为男性, 女性患者只有16例。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 有研究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涉及细菌放射线、病毒、某些化学物质以及除莠剂等多种因素[7]。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 随着病程的发展, 很容易累及包括骨髓在内的其余各器官, 因此, 如何在早期对其进行确诊对于临床治疗十分重要[8]。目前, 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川诊断方法有几种, 主要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等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病理活检、免疫学表性检测等等, 而其中主要的检测方法是病理活检[9]。病理活检对于该病的恶性程度、估计预后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而在病理活检中, 骨髓活检分析的意义尤为重要, 因为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进行对症治疗, 对于Ⅰ期和Ⅱ期的患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 而对于骨髓累及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本组病例经骨髓活检分析发现, 骨髓活检对Ⅳ期的检出率显著升高, 由原来的14例 (20.59%) 变为活检后的21例 (30.88%) , 说明常规病理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检测准确度不够高, 未能够对患者的临床分型做出准确的判定, 因此, 骨髓活检分析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诊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贵港市中医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以来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8例, 分别进行骨髓活检分析, 确定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 比较骨髓活检前后分期判定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活检前后临床分期的判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ⅠⅢ期患者骨髓活检前的例数分别为15例、18例以及21例, 骨髓活检后ⅠⅢ期患者分别为15例、14例及18例。骨髓活检对Ⅳ期的检出率显著升高, 由原来的14例 (20.59%) 变为活检后的21例 (30.88%) , 二者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骨髓活检分析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活检,临床分期

参考文献

[1]刘瑜, 万楚成, 夏云金, 等.骨髓活检切片与涂片同步分析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意义的探讨[J].检验医学, 2005, 20 (6) :579-582.

[2]陈辉树, 钱林生, 沈建平, 等.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病理与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2 (6) :513-515.

[3]金杏泉, 何桂芬, 赵体平, 等.270例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1:12 (7) :338.

[4]王铁延, 杨华.穿刺活检在淋巴组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13 (5) :700-702.

[5]陈文杰, 陈辉树.造血系统临床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111-l47.

[6]张字伟, 来茂德.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法检测的假阳性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9, 28 (1) :53-55.

[7]赵彤, 李伟峰.原位PCR实验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诊断病理学杂志, 1999, 6 (1) :49-52.

[8].现代血液肿瘤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340-342.

[9]崔江平, 楼方定, 付岩.骨髓涂片与切片联合应用在淋巴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 1 999, 38 (7) :474.

骨髓活检 篇5

为更加完善地诊断血液病, 笔者分析了200例血液病患者的诊断资料,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收集了2010年7-8月血液病患者200例, 其诊断情况见表1。

2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 血液病诊断单独依据形态学占43%, 依据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检查诊断占26%, 依据形态学、骨髓活检诊断占21%。联合应用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检查诊断及准确率可达95%以上。

3讨论

3.1 血液形态学检查

血液形态学检验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是诊断血液病最基础、最直接、最快速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包括骨髓组织化学染色如过氧化物酶 (POX) 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氟化钠抑制试验、糖原染色、铁染色等, 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各种贫血、髓系及淋巴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 (MM) 、骨髓转移瘤等的诊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血液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病诊断中不可或缺, 但其仍存在一些缺陷, 如抽吸骨髓液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容易对一些疾病给出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判断。此外, 血液形态学检查不能观察组织结构, 不易觉察肿瘤早期浸润, 对以组织错位、纤维组织增生和异常细胞簇为病变特征的血液肿瘤也不能提供证据, 因此必须结合其他的相关检查才能全面、科学、正确的诊断血液疾病[1]。

3.2 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对血液病诊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一些血液病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 能够准确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 尤其对于骨髓穿刺干抽更是必不可少。另外对MDS的鉴别诊断及白血病化疗效果分析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在再生障碍性贫血、MM患者骨髓浆细胞浸润程度、淋巴瘤诊断和临床分期以及骨髓纤维化 (MF) 的判断中, 活检切片更具有重要意义。骨髓活检与形态学结合, 能有效提高血液疾病的诊断率, 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2]。

3.3 免疫分型 (FCM-IM)

近几年来, 流式细胞仪FCM-IM对血液病的辅助诊断已被国际所公认。借助FCM-IM使血液病分型越来越细, 因而国际白血病免疫分型机构要求对每例白血病患者都做FCM-IM, 目的在于: (1) 区分形态学和细胞遗传性方法无法鉴别的T、B系或髓系白血病及其亚型; (2) 确定缺乏特异谱系抗原标记的急性未分化和双表型白血病; (3) 确定细胞成熟阶段及其克隆性; (4) 了解与亚型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 建立临床适用的标准化诊断模式; (5) 发现和确定细胞恶变相关因子, 探讨发病机制; (6) 识别微小残留白血病 (MRD) [3]。FCM-IM主要通过一线抗体和二线抗体的结合检测来诊断血液病, 由于急性白血病 (AL)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LL) 一线抗体特别强, 所以能对大多数AL、CLL作出诊断并归入相应类型和亚型。二线抗体用以验证一线抗体的检测结果, 并确诊一些少见的髓系白血病如M7、M6等。

3.4 细胞遗传医学检查

细胞遗传学检查包括常规核型和荧光原位杂交 (FISH) 分型, 在恶性血液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骨髓形态学检查并不典型的血液疾病, 通过对其特征性染色体改变的检出而确诊, 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4]。此外细胞遗传学检查还有助于血液病的鉴别诊断和分型, 2001年WHO发表关于淋巴和造血系统肿瘤的新分型, 将t (8;21) 、t (15;17) 、inv (16) 和del (11q23) 作为4种髓系白血病亚型诊断标志, 以上4种亚型均伴有不同的再现性遗传学异常。

综上所述, 现今血液病的诊断首先建立在血液形态学的基础之上, 再结合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染色体检查, 四者密切配合, 外加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更加完善血液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卢兴国.完善血液形态学诊断的模式[J].实用医技杂志, 2003, 10 (9) :1079-1080.

[2]董昌虎.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 2001, 30 (10) :589-590.

[3]钟国梁.血液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互补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4) :291-292.

上一篇:最佳实践技术下一篇:并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