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

2024-07-12

骨髓抑制(精选8篇)

骨髓抑制 篇1

Ⅳ度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它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1]。为探讨肿瘤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和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种肿瘤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57例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经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并排除白血病和肿瘤骨髓转移,化疗前血常规基本正常,KPS评分在65分以上。57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9例;年龄21~72岁,中位年龄51岁;乳腺癌21例,宫颈癌9例,肺癌7例,卵巢癌和恶性淋巴瘤各5例,鼻咽癌例3,其他肿瘤7例。既往接受过放疗或化疗46例,初治患者11例。

1.2 方法

1.2.1 化疗方案及化疗用药情况化疗方案因病种不同而异。

79例/次化疗中除2例/次为单药化疗外,其他化疗均采用联合化疗方案,两药联合化疗58例/次,化疗方案主要有紫杉类+蒽环类(25例/次)、紫杉类+铂类(15例/次)、吉西他滨+铂类(4例/次)、其他化疗方案(共14例/次);三药联合化疗13例/次,化疗方案均为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四药联合化疗6例/次,化疗方案均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全部化疗方案药用量均为常规剂量。

1.2.2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度标准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为:

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1.0×109/L,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5×109/L。其中一项以上达到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Ⅳ度骨髓抑制。

1.2.3 治疗方法对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治疗方法包括:

粒细胞减少患者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设置严格消毒的单人病房为隔离房间,每日对隔离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2~4次,每次30分钟。患者穿干净消毒衣服,戴口罩、帽子,饮食为干净消毒的熟食。进出隔离房间人员均戴口罩、帽子,严格无菌操作。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每天150~600μg,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4.0×109/L或粒细胞≥2.0×109/L时停药,用药过程中监测血象变化,每天查血常规一次。部分无发热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直至骨髓抑制改善。伴发热、感染的患者全部应用第三代头孢类为主的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当血小板低于25×109/L时,给予预防性止血治疗,输注机采血小板。当血红蛋白低于65g/L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呈多样化,非特异性,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79例/次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中出现乏力15例,发热14例,口咽溃疡8例,肺部感染6例,皮肤瘀点瘀斑4例,其中12例/次≥2种症状。

2.2 外周血象变化

以Ⅳ度白细胞减少为主(51例/次),Ⅳ度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少见(分别为13例/次、7例/次),其中有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5例/次)和Ⅳ度三系细胞同时减少(3例/次),Ⅳ度三系细胞同时减少的均为恶性淋巴瘤既往接受过多程化疗的患者。79例/次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时间为化疗后第6~14天,中位时间7天。

2.3 治疗结果

79例/次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中,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全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治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的应用时间3~13天,中位时间5天。45例次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时间3~17天,中位时间7天。10例/次输注机采血小板,6例/次输注红细胞悬液。经综合治疗后,有3例患者血象未恢复自动出院,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三系细胞均未恢复正常,出现骨髓功能衰竭,最后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治愈的患者外周血象恢复时间在3~25天,中位时间7.5天。

3 讨论

化疗药物可以诱导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细胞凋亡,并导致不同功能分化阶段的血细胞,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的减少[2]。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常出现的毒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受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强度、患者自身造血功能状况、年龄等因素影响[3,4]。本组资料中,化疗后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时间为化疗后第6~14天,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类似[5]。导致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大多数化疗方案中都应用了紫杉类和蒽环类,可见该二类化疗药物易致骨髓抑制。有文献报道[6]化疗方案中含有紫杉类和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患者,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达60%。因此,在应用紫杉类和蒽环类联合化疗时,应严密监测血象,以便尽早发现骨髓抑制,及时采取措施。

既往接受过化疗或接受过放疗尤其是放疗照射野中造血扁骨受照射的患者在化疗中亦较易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本组资料中,既往接受过放疗或化疗46例。其中有7例宫颈癌和1例卵巢癌既往接受过盆腔放疗。本组资料还发现有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过多程化疗,出现骨髓功能衰竭。因此对于多程化疗的患者,机体的造血功能已受很大的损伤,在给这类病人化疗时应权衡利弊,避免过度治疗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损伤后无法恢复。

文献报道[7]常规剂量化疗一般前二个周期内不易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但本组有11例/次初治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其中有2绒毛膜癌应用单药5-氟尿嘧啶(25mg/kg,d1-7)化疗的中年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即发生Ⅳ度骨髓抑制。这可能与患者自身骨髓贮备功能不足有关。因此,对于初治患者的化疗即使应用单药化疗也不能掉以轻心。本组资料中,79例/次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时间为化疗后第6~14天,提示在此时间段应严密监测血象变化。

本组Ⅳ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全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治疗,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在体内可剌激骨髓中的粒系祖细胞增殖并向中性粒细胞分化,促进幼稚粒细胞的增殖、向中性粒细胞的成熟并向外周血释放,使外周循环粒细胞的数量增加。因此能缓解肿瘤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缩短粒细胞减少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8]。79例/次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中,大部分应用了第三代头孢类为主的抗生素,31例/次无发热者未使用抗生素,仅行保护性隔离和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治疗过程中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当外周血白细胞低于1.0×109/L或粒细胞低于0.5×109/L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易发生感染甚至败血症等致死性感染[9]。有研究显示[10]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发生率达44.44%。因此,患者一旦出现化疗后Ⅳ度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应尽快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以平稳度过Ⅳ度骨髓抑制的危险期。

参考文献

[1]康苏娅.41例妇科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309~310

[2]孙燕.临床肿瘤学高级教程(第一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2~224

[3]陈理明,谢晓原,李晓洁.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46~1047

[4]邝洁红,吴丽仙.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30~1031

[5]张文侠,李际君.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79~1380

[6]张菁,钱羽,徐慧婷,等.常规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67~3169

[7]徐燮渊,俞受程,曾逖闻,等.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5

[8]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治疗(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6~194

[9]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04~717

[10]石书红,张辉.恶性肿瘤化疗致粒细胞减少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03~1704

骨髓抑制 篇2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参麦注射液改善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了参麦组(n=28)以及对照组(n=28)。对照组为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参麦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WBC、RBC和HB在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化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WBC、RBC以及HB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化疗之后,参麦组的WBC和RBC、HB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的使用能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骨髓抑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80-01

为了进一步了解参麦注射液对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选取了我科56例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对参麦注射液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科接受化疗的5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成参麦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和9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57.2±8.3)岁。观察组的男女患者分别为18和10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56.1±8.0)岁。

入选标准:(1)患者自愿加入本项研究且充分知情同意;(2)患者无化疗禁忌(3)患者无严重的精神疾病;(4)患者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任一药物成分无过敏;(5)病理学诊断论据充足,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排除肿瘤的骨髓浸润;(7)预计生存期限在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2)卡氏评分小于60分;(3)有严重的精神疾病;(4)心脏、肝肾等有严重问题,有化疗禁忌。参麦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相应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和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恶性肿瘤治疗指南中所推荐的方案予相应方案化疗。

参麦组:在化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生产厂家: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021)100毫升(2支)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在化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然后换算成方差和标准差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参麦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血象检查结果用t检验法分析,以( )来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参麦组和对照组化疗前后WBC、HB以及RBC对比情况

化疗前两组的血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较小。化疗后,两组的WBC明显下降,RBC、HB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生存在环境越来越恶劣,加上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患恶性肿瘤的人越来越多,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大多已至中晚期,肿瘤的病因主要是在各种致瘤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局部细胞的基因水平丧失了对其生长的调控能力,引起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形成的新生物【2-3】。一旦形成,发展将不受控制,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损害,直至死亡。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以化疗为主,化疗可以延缓肿瘤细胞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4】。但是其毒副作用对损害患者健康,对人体免疫功能以及肾、心脏器官的损伤较大,甚至对血液系统也会造成伤害,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参麦注射液则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能,可以缓解和改善化疗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保护血液系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它的主要成分有红参和麦冬,红参可以滋补气血,是人参经过多到工序加工制成的,是气血不足的调补佳品,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5】。麦冬属于草本类植物,可以润肺清火,有化痰和止吐的奇效,与红参搭配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清楚自由基,抬高细胞的免疫力。本次研究,化疗前两组WBC、HB以及RBC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化疗后,两组WBC、RBC和HB均有下降,但参麦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能保护化疗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缓解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雨晴,贾建伟.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8):557-558..

[2]刘晓燕,邹青峰,陈文晟等.参麦注射液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及骨髓反应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11):1578-1579.

[3]张丽丽,贾英杰,陈亮等.参麦注射液减轻化疗非小细胞肺癌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2951.

[4]李沛颖,宗志锋,董丽洁等.参麦注射液对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治疗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6):1144-1147.

骨髓抑制 篇3

1 未病先防

《内经》云:“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化疗药物多属“寒毒之邪”, 易损阳气、耗损脏腑及骨髓精气, 使本源受损、生血乏源、素虚之机体愈虚, 其脾肾两虚在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较为突出。肾藏精, 主骨生髓, 是为先天之本。《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诸病源候论》曰:“肾藏精, 精者, 血之所成也。”髓生精, 精生血, 精血同源并互为资生, 说明肾与血液的生成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 肾精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的补充以化髓而生精血。《医宗必读·虚劳》曰:“独举脾肾者, 水为万物之元, 土为万物之母, 二脏安和, 一身皆治, 百疾不生。”由此可见, 脾肾功能的协调对于精血化生起着重要作用。倘若脾胃虚损、健运失常, 则气血化生乏源, 先天之精失于充资, 肾虚精亏, 骨髓不充, 精血无以化生而致机体气血精液亏损, 致骨髓空虚、生血障碍, 形成虚劳。随着化疗渐进及化疗药物的应用, 化疗药毒侵袭机体的程度也因化疗药毒在体内的积累而越发严重, 故在化疗之前体内尚无化疗药毒积聚之时应当着重恢复机体的正气, 补机体之不足, 扶助机体正气以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程度。因此, 肿瘤化疗进程中出现骨髓抑制前采取“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策略, 预防性地使用补肾健脾方药, 使髓盛而能生精化血, 充养机体脏腑阳气, 增强机体的抗邪能力, 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常用右归丸、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扶正祛邪。

2 既病防变

阴阳平衡时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正常态, 机体脏腑气血皆循其常道而无偏颇之逾。倘若脏腑气血出现偏盛偏衰, 则机体阴阳失调。中医学认为血乃水谷精微化生而成, 其性属阴类, 而机体脏腑生化之用, 皆决之于阳气。正如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所说:“血不自生, 须得生阳气之药, 血自旺矣, 是阳主生也。若阴虚单补血, 血无由而生, 无阳故也。”化疗初期, 化疗药毒初侵人体, 体内药毒累积相对较少, 侵害程度较为轻浅, 此时主要损伤脾胃阳气。胃阳不足则不能摄纳腐熟水谷, 脾阳不足则健运失司水谷不化, 而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不能升清降浊而致邪蕴中焦, 临床可见纳呆、脘腹疼痛或恶心、呕吐、便秘, 或腹泻、头晕, 口干、舌苔厚腻等胃气不降、脾气不升、邪滞中焦等表现。故此时多采用健脾温阳之法, 调整其脾胃功能, 使脾胃健运, 气血生化有源, 则可明显缓解化疗所致的不适, 也可减轻下阶段骨髓抑制的程度, 从而使患者不会对化疗产生惧怕甚至抗拒心理, 能够坚持完成化疗。临床常用温阳益胃、健脾益气等方剂, 如附子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等。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张氏医通》说:“血之源头出于肾。”“精不泻, 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肝主疏泄, 主藏血, 即肝疏泄无形之气, 贮藏有形之血, 因此认为肝为气血调节的枢纽。肝体阴而用阳, 体阴为其可贮藏血液等物质, 用阳为肝气的疏泄、条达功能。肝肾同居下焦, 肝木为肾水所生, 肾精充足则能生血以涵肝木, 肝血充足则又可化精养肾, 此即所谓“肝肾同源”“乙癸同源”。在化疗的中后期, 随着化疗药毒在体内积聚逐渐增多, 其对机体脏腑的侵害程度也逐渐加深, 药毒久郁耗伤肝血、肾精则髓失所养, 此时多数患者表现为肝肾两虚, 如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脱发、肢冷麻木、舌有瘀斑、脉沉涩等机体失于濡养的表现,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 产生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故此阶段应重点顾护患者的肝肾功能, 使肝血充足, 疏泄功能正常, 则气血畅通;肾精充盛, 骨髓得养, 从而防止骨髓抑制的进一步加重。中医治疗以滋补肝肾、益肾生髓为法, 常用六味地黄丸, 左、右归丸, 一贯煎等方药加减。有研究表明[2], 补益类方药在防治骨髓抑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毒”泛指一切致病邪气, 是导致骨髓抑制的因素之一, 在骨髓抑制中, 癌毒与化疗之毒相互渗聚加重了体内“毒”的存在[3]。《素问》中说:“病久日深, 荣卫行涩, 经络时疏, 故不通。”肝主疏泄亦主藏血, 肝气疏泄失常, 肝不藏血, 加之脾气虚统摄失权, 则血溢脉外而为瘀;肾虚精血不足, 不能生髓造血而致血虚, 肾阴不足以致虚热内生, 扰血妄行;肾阳虚损则不能推助血行, 血行无力瘀滞脉中而成瘀血。《血证论》曰:“离经之血虽清血, 清血亦是瘀血。”中医认为,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瘀血阻滞经络, 使正常的血液不能循经以达脏腑, 脏腑失于温煦濡养, 出现脏腑虚损的表现;而脏腑虚损又可加重血瘀, 从而形成因虚致瘀、由瘀致虚的恶性循环, 使骨髓抑制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通过化瘀解毒可以达到祛邪安正、调和脏腑气血阴阳功能的作用, 进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 可选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红花、鸡血藤、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化瘀解毒中药。《本草备要》中记载鸡血藤有“去瘀血, 生新血”的功效, 称之为“血分之圣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具有促进造血、抗肿瘤等作用[4]。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表明补肾、疏肝、化瘀解毒中药具有保护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作用[5,6]。

3 瘥后防复

此阶段化疗疗程结束, 化疗药毒尚存于体内, 机体正气于化疗进程中损耗而尚未恢复, 故此时的病机多为邪气未尽、正气未复。龚廷贤在《万病回春》提出:“大凡大病后, 谷消水去, 精散卫亡, 多致便利枯竭, 宜当补中益气为要。盖脾为中州, 浇灌四旁, 与胃行其津液者也。”此时多采用健脾益胃、补养后天之本以培养先天的方法, 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 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益胃汤等方加减。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及康复过程中, 情志不畅常致病情反复或进展, 肿瘤患者对于化疗后骨髓抑制产生的机体不适多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从而导致情志与疾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因此, 调畅情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亦极为重要。“百病皆生于气”, 肝在五脏中主调畅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循行畅通, 人体精神活动正常。此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以稳定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予以治未病思想进行指导用药, 可有效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反应, 从而达到良好的化疗效果。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加减以疏肝解郁、畅调情志。

“治未病”是在疾病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或尚未进展到严重阶段之前, 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延缓甚至阻止其进展到疾病阶段或病重阶段。尽管化疗药毒对机体脏腑的损伤不可避免, 但是可以根据疾病进展的规律采取措施减少其损伤程度。因此, 化疗阶段的“治未病”便是根据化疗药毒在体内积聚程度的不同及其对机体脏腑损伤的前后次第、损伤程度的不同, 提前顾护机体脏腑正气, 防止或减轻虚损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机体正气, 在脏腑来讲便是先后天之脾肾, 在阴阳而言便是阴平阳秘的调和态, 除此亦应重视肝之生理功能的条畅。但因肿瘤患者个体体质差异, 化疗药物应用的剂量不同, 产生骨髓抑制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故在临证时应基于肿瘤病变的基础存在, 从整体出发, 应用“治未病”思想的基本原则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对防止或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摘要: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是临床常见毒副反应, 患者常因此被迫延迟化疗, 或减少剂量甚至终止化疗, 影响化疗如期进行及临床疗效,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骨髓抑制作为恶性肿瘤整体治疗中出现的一类变证, 其中医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 化疗作为“药邪之毒”侵犯已虚之机体, 造成了脏腑精气进一步亏损。基于肿瘤病变的基础存在, 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肿瘤化疗的全过程, 对防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骨髓抑制,治未病,化疗

参考文献

[1]金光亮.《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 (12) :804-806.

[2]杨佩颖, 李想, 贾英杰.补益类中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实验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 (6) :1456-1458.

[3]贾英杰, 于建春, 杨佩颖.扶正解毒祛瘀法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探讨[J].中医杂志, 2014, 55 (3) :198-199.

[4]符影, 程悦, 陈建, 等.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11, 42 (6) :1229-1234.

[5]龚蔚, 徐力.疏肝化瘀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 29 (10) :129-131.

骨髓抑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 在放化疗过程中, 74例出现重度骨髓抑制, 发生率2.0%。男32例, 女42例, 年龄8~75岁, 中位年龄51岁, 肺癌28例, 淋巴瘤20例, 大肠癌4例, 胃癌2例, 卵巢癌4例, 其他占10例。表现重度粒细胞减少46例, 重度血小板减少28例, 血小板计数 (2~23) ×109/L, 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者1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O抗癌药毒性反应分类标准, 重度骨髓抑制为血红蛋白低于65 g/L, 白细胞低于1.0×109/L, 粒细胞低于0.5×109/L, 血小板低于25×109/L[1]。

1.3 治疗方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条件者住层流房, 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注意房间消毒, 定时病房紫外线和地面消毒隔离, 对患者采取个人保护行措施, 漱口, 戴口罩, 皮肤护理, 大便后PP坐浴,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5μg/ (kg·d) , 及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以抑制内源性细菌感染, 如诺氟沙星0.2 g, 3次/d, 如已发热, 常提示感染已经发生, 可先经验行应用光谱抗菌素, 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或抗真菌药。血小板减少有明显出血倾向, 特别是可能发生致命性出血者立即输注血小板, 12 U/次, 使血小板维持在有效的止血浓度。

2 结果

74例患者死亡8例, 死亡率10.81%。46例粒细胞减少患者中, 发热15例, 体温38℃~41℃, 发生率32.6%。肠炎1例, 泌尿系感染1例, 肺炎4例, 3例患者死于肺炎, 2例死于肺炎并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28例, 合并出血16例, 多表现为皮肤黏膜散在淤点、淤斑, 4例发生黑便, 3例发生鼻出血, 1例肉眼血尿。4例多次输注血小板后, 血小板不升, 可能产生了血小板抗体, 其中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1例死于脑出血, 1例经输注入血丙种球蛋白好转。

3 讨论

粒细胞缺乏症, 使许多化疗方案剂量受限制。3级和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被定义为一个中性粒细胞计数<1×109/L和<0.5×109/L。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被定义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通常表明感染、死亡率和成本增高[2]。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 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虽然有很好的杀死肿瘤细胞的疗效, 但其副作用大, 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 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 而化疗药物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消除或减轻感染粒细胞缺乏症是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多数学者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结合现代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 及其他支持治疗, 使治愈率明显提高。重度骨髓抑制是化疗药严重的急性毒性反应。本组显示其发生率约为2.0%, 但它的致死率高达10.81%。死亡病例中, 以既往接受多疗程化疗、放疗、年老体弱者居多, 在化疗中易并发重度骨髓抑制, 因此, 笔者认为在实施化疗放疗前应对患者的适应证进行评估, 进行分层治疗, 个体化治疗, 本着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和放疗剂量。

多数白细胞减少者病程常短暂呈自限性, 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有头昏、乏力、低热、咽喉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时间和减少的速率直接相关。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病起病急骤, 畏寒或寒战, 高热、头痛、衰弱, 常伴口腔黏膜、牙龈、舌、软腭, 以及咽部发生坏死性溃疡。颌下、颈部淋巴结往往肿大, 少数病例有黄疸及肝、脾大, 病情进展几乎都在短期内发生严重感染。呼吸道、泌尿系、消化道和皮肤最易发生感染。皮肤黏膜可有坏死性溃疡。由于介导炎症反应的粒细胞缺乏, 所以感染时的体征和症状通常不明显;如严重的肺炎在胸片上仅见轻微浸润, 亦无脓性痰液;严重的皮肤感染不致形成疖肿, 甚至发生败血症。与其他粒细胞缺乏一样, 感染病灶的炎症浸润可不明显, 脓液很少形成。约10%患者出现皮疹。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炎症反应和宿主防御细菌感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8]。

在治疗方面:有条件的患者应进入层流室进行隔离, 层流室的一切物品必须完全彻底消毒。患者饮食要注意卫生, 不吃变质和不洁食物。医务人员进入层流室必须作好消毒隔离准备。层流室每天要严格用紫外线及消毒液灭菌, 患者每天用1∶2000氯己定 (洗必泰) 或4%碳酸钠以及呋喃西林液体漱口及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以抑制内源性细菌感染, 如诺氟沙星0.2 g, 3次/d。如已发热, 常提示感染已经发生, 65%~70%为细菌感染, 应作血、尿、痰等需氧及厌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因任何原因患者住院治疗时可静脉应用单药, 建议应用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或碳青霉烯类 (厄他培南除外) [9]。较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偶尔也有厌氧菌感染。因此, 在病原菌未找出之前, 应选用能覆盖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 如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 (丁胺卡那或妥布霉素) 合用。如无效可单用亚胺培南, 也可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两者有协同作用。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可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其他广谱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也可试用。抗生素的剂量宜大, 使其血液浓度达到杀菌水平, 这对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尤为重要。经试用抗生素治疗3~4 d后如病原菌已找到, 则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而患者仍未退热, 应重复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 必须更换抗生素及考虑输注粒细胞 (如粒细胞未上升) , 但不常用。如仍无效, 须检查患者有无脏器及组织脓肿形成、药物热、病毒感染 (肝炎、巨细胞病毒) 、寄生虫感染 (疟疾、卡氏肺囊虫) 等。在排除上述情况后, 要考虑隐性真菌感染 (念珠菌、曲霉菌等) 可能, 可经验性的试用两性霉素B或与氟康唑合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 对念珠菌和曲霉菌均有效, 但多有发热反应。新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两性霉素B的脂肪乳剂混合物将减少发热反应。患者退热后仍应继续用药几天, 直至粒细胞上升至0.5×109/L以上及感染病灶消失后为止。

重度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为主, 孙燕教授在化疗引起血液急症里提到:白细胞减少<1.0×109/L, , 特别是粒细胞0.5×109/L, 持续5 d以上, 发生严重细菌、霉菌或病毒感染大大增加, 可高达90%以上, 且病情危重[3,4]。国内权威性专家写到:G-CSF是目前应用应用于粒细胞最广泛的药物。可用于肿瘤放化疗骨髓抑制造血功能的回复[5]。本研究显示, 粒细胞减少者33.3%伴发热, 有报道伴发明显感染严重的局部及全身感染并存, 容易继发脓毒血症, 导致死亡, 过去死亡率曾高达70%~90%, 近年来由于积极而正确地使用抗生素, 死亡率已明显降低[6]。

大部分化疗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因为骨髓抑制作用而严重影响造血功能, 不但会明显降低白细胞的数量, 也会同时引起血小板降低, 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的药物有卡铂、健择、亚硝脲类等, 丝裂霉素。除了抑制骨髓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外, 这些药物还可以直接破坏血小板, 使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

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首先停用相关药物。一般在停用化疗药物后会逐渐纠正, 不需要另行应用药物治疗。严重的血小板降低患者应绝对休息, 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水平, 防止出血。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 应积极给予预防。严重出血者可应用造血生长因子和输注血小板, 细胞因子IL-11和血小板生成素 (TPO) 可提升血小板量, 血小板低于 (20~40) ×109/L时且伴有出血时因考虑输注血小板。癌症患者最常出现血小板减少, 原因多来自化疗, 大面积放疗等所致的骨髓抑制, 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皮肤黏膜、脑膜及颅内出血明显上升[7]。在本研究中, 重度血小板减少28例, 16例伴有不同程度出血, 但多为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血小板低于10×109/L 8例, 最低为2×109/L。2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1例死于脑出血, 其中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不升, 可能产生了血小板抗。关于血小板低下输注血小板的时机, 有专家认为在血小板低下合并致命性出血时输注较恰当, 因输注血小板有产生同种免疫可能[8]。在实际工作中, 因血小板低下所致的致命性出血具突发性, 成分血申请需一段时间。国外报道Ⅳ度血小板减少时亦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20×109/L以上[9]。鉴于化疗可引起致命性血小板减少, 输注血小板需要到血站申请, 加之血小板寿命短, 输注后有效止血时间不足3 d, 积极开发有效的促血小板生成素, 会更有效的治疗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 以减少化疗所导致的血液系统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

[2]Kuderer N, Dale D, Crawford J, et al.Mortality, morbidity, and cost associated with febrile neutropenia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J].Cancer, 2006, 106 (10) :2258-2266.

[3]王良绪.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911.

[4]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6.

[5]张之南.协和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590.

[6]陈国伟.高级临床内科学[M].上海: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1389.

[7]陈东.临床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1.

[8]Boxerl, Dale Dc.Neutropenia:causes and consequences[J].Semin Hematol, 2002, 39 (2) :75.

骨髓抑制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白血病患者42例, 男23例, 女19例, 年龄10~49岁, 平均 (35.9±7.3) 岁;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化疗前的护理: (1)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白血病知识及骨髓抑制发生机制, 消除紧张情绪, 邀请成功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教,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2)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对餐具进行消毒。化疗前常规使用止吐药。 (3) 环境护理:保持病房温度18~22℃, 相对湿度50%。每天用消毒液拭擦病房、两次开窗通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4) 口鼻腔的护理:指导患者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 用牙线剔牙, 选择软毛刷刷牙, 口腔溃疡或明显的牙龈出血时用两性霉素B漱口。禁止用力挖鼻孔、擦鼻涕, 鼻腔干燥时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1]。化疗后的护理: (1) 呼吸道感染护理:患者有明显的咽痛、咳嗽时协助其翻身拍背, 采用雾化吸入,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必要时进行机械吸痰, 避免损伤和刺激气管黏膜。有严重呼吸困难者, 予以氧气吸入治疗。 (2) 胃肠道感染护理:胃肠道感染时应调整患者饮食结构, 禁食油腻食物, 腹泻严重时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变化, 必要时补充水分和钾, 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3) 皮肤黏膜的护理:嘱患者穿宽松柔软的内衣。轻度皮肤感染时采用红外线灯照射。皮肤感染严重时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涂抹三黄散。肛周出现红、热、痛等症状时, 给予红外灯局部照射;出现脓肿现象时, 抽出脓液, 注入抗生素;重度肛周感染时, 清除坏死组织, 抗生素液冲洗, 敷药[2]。口腔感染时嘱患者增加饮水量;出现溃疡时每天至少3次清洁创面。 (4) 发热的护理: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及时更换衣物, 鼓励多喝水。监测生命体征, 必要时吸氧[3]。高温患者卧床休息, 减少体力消耗。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 在骨髓抑制期发生胃肠道感染9例, 呼吸道感染13例, 会阴部感染3例, 口腔感染9例, 皮肤感染16例, 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讨论

骨髓抑制期是白血病患者大剂量药物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导致患者粒细胞减少、红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进而引发一系列感染,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4]。另外, 骨髓抑制患者还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 影响其社会功能及治疗、预后。我科对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了患者粒细胞缺乏状态,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了骨髓抑制期, 这与刘云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白血病患者42例,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护理后的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 胃肠道感染9例, 呼吸道感染13例, 会阴部感染3例, 口腔感染9例, 皮肤感染16例, 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结论:针对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抑制,综合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夏程美, 陈雪美.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5) :787-788.

[2]彭长玲, 李志容.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6) :159.

[3]辛荣.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6) :98.

[4]潘红平, 朱曦, 杨华维, 等.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33 (24) :5354.

骨髓抑制 篇6

恶相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 副作用较大, 成为提高化疗疗效的主要障碍。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 其中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更为常见, 临床上常表现为面色白或萎黄, 头晕目眩, 视物昏花, 心悸怔忡, 疲乏无力, 易感冒, 四肢酸软, 食欲减退, 纳差, 失眠等症状, 舌质淡或淡红, 脉象细或沉细,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根据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 将其归属于中医的“虚劳”、“血虚”等范畴。中医学认为,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的生成主要与脾胃和肾的生理功能相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 是谓血” (《灵枢·决气篇》) , 脾气亏虚, 脾失健运, 气血生化乏源, 故见食欲减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口淡乏味等;脾主肌肉, 脾虚则见四肢倦怠。肾藏精, 主骨生髓, 精髓生血, 是先天之本。“血即精之属也” (《景岳全书·血证》) , 肾为水脏, 主藏精而化血 (《侣山堂类辨·辨血》) , “肾藏精, 精者, 血之所成也” (《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 , 精血不足, 不能涵养肝木, 故出现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肾精不能化肾气, 气失温煦, 生机无力, 气不生血, 阴血亏虚, 甚者见畏冷、心悸等。

中医认为, 肿瘤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是由于药物毒邪损伤机体, 使脾肾受损、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常表现为诸虚不足, 抵抗力下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 刘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病证结合, 治疗本病从“肾虚为本”入手进行辨证施治, 临床上主要以补肾益气养血为治疗原则。

二至丸源于《医方集解》, 由女贞子及旱莲草二味组成, 其中女贞子以冬至日收采为佳, 旱莲草以夏至日收采为优, 故名为二至丸。《医方集解》释:“二至丸补肾, 补腰膝, 壮筋骨, 强阴肾, 乌髭发, 价廉而功大”。方中女贞子甘、苦、凉, 入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经乌须明目之功效。旱莲草甘、酸、寒, 入肝、肾经, 具有补益肝肾, 凉血止血之功。药虽二味, 却能补肾益阴血而不滋腻, 是补肾剂中平补之品。故刘师治疗本病以二至丸加白术、黄精、鸡血藤为基础方, 并随症化裁, 兼有脾虚纳差者加太子参, 黄芪、茯苓、谷麦芽等;有痰凝、血瘀、毒结则酌加化痰活血解毒之品, 如瓜蒌、三棱、莪术等。近年来一些实验研究证明, 多数补肾之品均可调节骨髓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有效改善骨髓微循环, 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 提高免疫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女贞子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同时旱莲草协同互补, 共同发挥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为临床上运用二至丸为基础治疗骨髓抑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 验案举例

例1:蔺某, 女, 43岁, 2011年9月11日初诊。病史:患者因咳痰带血确诊为右肺腺癌3月余, 已行化疗4次, 至刘师门诊求治。诊见:偶咳嗽, 痰多, 恶心, 食欲不振, 口淡乏味,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大便偏干, 舌淡苔薄黄, 脉弦滑。血常规:WBC:3.1×109/L, NEU:1.5×109/L, 辨证属脾虚, 痰热互结, 治宜健脾益气, 化痰通络。处方:党参1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15g、陈皮15g、枳实15g、厚朴15g、砂仁10g、瓜蒌15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黄精10g、焦三仙各15g、鸡血藤30g、炙甘草6g。7剂, 日一剂, 水煎服。

2011年9月18日二诊:药后咳痰, 恶心基本消失, 纳食明显好转, 精神状态良好, 舌淡苔白, 脉沉细, 血常规:WBC:5.2×109/L, NEU:2.2×109/L, 首方去瓜蒌、枳实、厚朴, 14剂, 如法煎服。患者定期来门诊复查, 未见明显不适, WBC一直在正常范围内。

例2:熊某, 男, 66岁, 2011年11月13日初诊。病史:左肺癌骨转移5月, 已行化疗6次, 至刘师门诊求治。诊见:面色萎黄, 四肢倦怠, 纳食一般, 畏寒肢冷, 易汗出, 腰困, 左下肢疼痛, 舌暗苔白, 脉沉细。血常规:WBC:2.9×109/L, NEU:1.3×109/L, 辨证属脾肾亏虚, 气虚血瘀, 治宜健脾益肾,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处方:黄芪30g、太子参30g、白术15g、黄精10g、仙灵脾30g、仙茅15g、狗脊15g、杜仲15g、元胡30g、砂仁10g、厚朴15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鸡血藤30g、炙甘草6g。7剂, 日一剂, 水煎服。

2011年11月20日二诊:药后诸症均有减轻, 舌暗淡苔薄, 脉沉。血常规:WBC:5.6×109/L, NEU:2×109/L, 首方14剂, 如法煎服。之后患者以此方加减继续调理巩固, WBC处于正常范围。

3 体会

骨髓抑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芪归升白胶囊(本实验室自制),规格0.42 g/粒,批号080104,临床推荐成人日用量为38.52 g生药。利可君片(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片,国药准字H32025444,批号040202,临床成人用量为60 mg/d)。西洋参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成人用量6 g/d)。环磷酰胺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200 mg/瓶,批号08103021)。钠石灰(上海陆都化学试剂厂提供,规格500 g/瓶,批号20080906)。

1.1.2 实验动物与仪器ICR小鼠160只,雌雄各半,SPF级,

体重18~22 g,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8-0002,合格证号0089728。鼠用全价颗粒饲料由中南大学湘雅动物部提供。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号SYXK(湘)2008-0001。雅培血细胞分析仪(美国雅培-1700);电子天平AY-120(日本岛津)。

1.2 方法

1.2.1 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2,3]

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具体如下:(1)正常对照组(A组);(2)CTX模型组(B组);(3)利可君片组(C组);(4)芪归升白胶囊高剂量组(D组);(5)芪归升白胶囊中剂量组(E组);(6)芪归升白胶囊低剂量组(F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100 mg/kg,1次/d,连续3 d。于造模前预防给药3 d,第4~6天造模。从造模当日起继续给药10 d。正常组和CTX模型组给予同容积蒸馏水,利可君片组7.8 mg/kg,芪归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10.0、5.0、2.5 g(生药)/kg,为成人用等效量的2.0、1.0、0.5倍。各组每天灌胃1次,每次20 ml/kg。分别在造模后7、10 d末次给药1 h,眶静脉丛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并于造模后10 d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其脏器指数。

1.2.2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抗游泳疲劳实验)[4]

取健康小鼠5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芪归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kg),西洋参粉组(0.8 g/kg),灌胃体积20 ml/kg,对照组灌以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每只小鼠尾根部负相当于体重10%的铅丝,置水中游泳,观察小鼠游泳至力竭(在水下10 s不能上浮),该时间为小鼠的游泳时间(min)。

1.2.3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耐常压低氧存活时间的影响[4]

取小鼠5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芪归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kg,)西洋参组(0.8 g/kg),灌胃体积20 ml/kg,对照组灌以同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将小鼠单个放入盛有15 g钠石灰的250 ml广口瓶内,用凡士林将瓶口密封,观察并记录小鼠低氧死亡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2.1.1 芪归升白胶囊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TX模型组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CTX模型组比较,利可君片组与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WB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归升白胶囊中剂量组第10天时RBC、Hb和PLT也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利可君片组RBC、Hb和PLT变化不显著,这是因为G-CSF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结果见表1。

与CTX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1.2 芪归升白胶囊对胸腺、脾脏的影响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其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芪归升白胶囊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明显提高。与CTX模型组比较,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的胸腺及脾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见表2。

2.2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2.3 芪归升白胶囊对小鼠耐常压低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芪归升白胶囊高、中剂量组小鼠耐低氧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3 讨论

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220万例,因癌症死亡人数为

与CTX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160万例。近20年来,中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近30%,癌症死亡人数占疾病死亡人数的1/5,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5]。目前在癌症的治疗中,约有1/5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3的患者接受放疗或化疗,有接近1/2的癌症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放疗及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有效手段,但其对骨髓抑制均较严重,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白细

!·医药资讯·

胞减少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而容易出现感染,严重缺乏时,会引起严重感染导致死亡。癌症患者常常由于放疗、化疗后导致白细胞严重减少而无法完成整个治疗周期而失去生存的机会。西药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疗效均不显著,而促粒细胞生成因子则因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故无法广泛、长期使用[6]。因此,寻找一种廉价而副作用小的升高白细胞的中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芪归升白胶囊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中药复方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当归能拮抗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抗肿瘤抗辐射,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气阴双补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细胞存活和抗病毒活性;制首乌能增加正常白细胞总数,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和发育;鸡血藤可保护人体造血系统,改善骨髓微循环,具有显著升高白细胞的作用;阿胶能使白细胞升高,诸药合用可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症状,使白细胞达到正常水平。本实验结果表明,芪归升白胶囊可升高环磷酰胺致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的WBC、RBC、PLT,增加受损免疫器官胸腺及脾脏的重量,能明显延长小鼠的耐低氧时间和游泳时间,这些结果与临床疗效一致,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沈云辉,陈长勋,徐振晔.双黄升白颗粒剂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造血细胞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54-758.

[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703-704.

[3]杨东旭,储妍,任宏雪,等.升白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95-196.

[4]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8-789.

[5]中国健康编辑部.癌症治疗呼唤规范[J].中国健康,2007,(4):17-18.

骨髓抑制 篇8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

白血病是临床常见恶性疾病, 为造血系统恶性病变, 原因不明, 具有较高病死率。化疗是治疗白血病首选方法, 而在化疗期间, 骨髓抑制是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尤其是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后, 致身体抵抗力降低, 极易并发感染[1]。感染是导致骨髓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使患者能够安全度过骨髓抑制, 必须要加强患者骨髓抑制护理干预措施。现笔者以8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加强患者骨髓抑制后护理措施, 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均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就诊, 经骨髓穿刺行骨髓检查确诊[2];男性45例, 女性42例;年龄12~60岁, 平均年龄 (35.7±3.4) 岁;急性髓性白血病5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7例;患者参与研究时, 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经1000~2000 mg/m阿糖胞苷持续1~3 d静脉滴注, 40 mg/m2柔红霉素静脉滴注1~3 d;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白血病患者1000~3000 mg/m2甲氨蝶呤持续静脉滴注, 共24 h;用药结束12~24 h以四氢叶酸钙解救联合长春新碱+泼尼松。

1.3 护理措施: (1) 预防感染。患者安排在单人病房嗯好无菌病房, 光线充足, 空气新鲜流通, 病房、室内物品消毒, 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维持适宜温湿度。医护人员应带好口罩接触患者,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 减少侵入性操作。应用甲氨蝶呤患者易发生黏膜损害, 应做好四氢叶酸钙解救,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以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做好肛门、会阴部清洁工作, 便后以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 出血护理。叮嘱患者不要随意挖鼻腔, 鼻腔结痂或干燥时涂抹石蜡油;鼻腔少量出血患者鼻腔填塞或局部冷敷消毒棉球或肾上腺素棉球;严重出血患者卧床休息, 鼻腔填塞碘仿纱条, 或单气囊双腔鼻导管压迫止血。骨髓抑制患者血小板减少易出血, 指导患者修剪指甲, 不要抓伤、挤压或碰伤皮肤;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静脉穿刺不扎止血带, 提高穿刺成功率, 避免皮肤出血。患者化疗后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呕吐物、排泄物, 若怀疑胃肠出血, 留取标本作潜血试验。及时发现出血情况立即处理。 (3) 贫血护理。贫血患者应卧床休息, 大便通畅, 尽量不要用力大便, 以免诱发心力衰竭;吸氧可改善组织器官缺氧, 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宜薄荷油滴鼻;以免干燥导致鼻黏膜出血。 (4) 输血护理。输血时, 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制度、输血制度, 保证输血无误;输注前15 min适当减慢滴速;输注过程中若输血不畅, 适宜挤压管路, 增加输液架高度, 血小板存活期短宜最快速度输入。密切注意患者输血反应, 若患者出现红斑、荨麻疹等, 应适当减慢输血速度, 或应用抗组胺药物;重度过敏患者停止输血, 对症处理。体温超过38 ℃患者应暂停输血, 输血前后不宜使用高浓度药物和化疗药物, 以免损伤局部血管。 (5) 呼吸系统护理。患者化疗后应每隔4 h测量一次体温, 观察是否出现畏寒、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若出现这些症状, 应及时做致病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给予有效抗生素及对症疗法, 鼓励患者多喝水, 维持口腔和呼吸道通畅、湿润, 帮助卧床患者翻身, 拍背, 促进痰液排出。

2 结果

87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和对症护理均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38例患者发热, 持续4~17 d, 经相应处理后体温恢复症状;4例患者口腔溃疡, 肛周感染16例, 牙龈出血13例, 鼻黏膜出血16例, 均为Ⅰ~Ⅲ度, 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 能够快速杀死白血病细胞, 与此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骨髓抑制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 骨髓抑制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3], 而感染概率明显增加, 化疗骨髓抑制患者合并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因此, 加强白血病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的护理干预, 预防感染则显得十分重要。本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相应护理, 38例患者发热, 4例患者口腔溃疡, 肛周感染16例, 牙龈出血13例, 鼻黏膜出血16例, 均为Ⅰ~Ⅲ度, 经相应处理后好转, 无死亡病例。可见采取对症的护理干预, 可减轻患者并发症发生程度,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顺利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在白血病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护理中, 总结其护理体会, 需密切注意患者临床症状,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应掌握几点要求: (1) 重视患者心理状态, 白血病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 再加上化疗后身体虚弱, 患者多存在情绪激动、悲伤等,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情绪, 态度温和、耐心、宽容, 行为友好, 语言得体,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消除患者孤独感。尊重、体贴、爱护患者, 争取获得患者的信任;介绍病情治疗成功案例, 或由治疗成功成员现身说法, 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生活的热爱, 树立永不放弃, 坚持与病魔抗争的勇气[4]。 (2)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避免辛辣、冷硬等刺激性食物, 以免口腔黏膜损伤致感染。 (3) 医护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时, 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静脉穿刺尽量一次性成功;注射拔针后按压针眼10~15 min, 直到无渗血[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当存在明显出血倾向时, 应立即取血小板静脉输注。 (4) 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中密切注意问题, 首先肛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 应保持清淡饮食以免便秘;便秘者积极通便;若肛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积极利用红外灯照射;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帮助患者排痰, 以雾化吸入或体外引流排痰, 肺部感染患者需予以吸氧, 同时选择操作经验熟练、经验丰富护士, 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做好患者皮肤清洁工作, 穿清洁、绵柔内衣, 轻微皮肤感染患者应以红外线灯照射, 促进炎症吸收;若感染面积大, 化脓时, 可涂抹三黄糊剂涂抹, 快速消炎。

总而言之, 骨髓抑制是白血病化疗常见并发症, 加强骨髓抑制的护理干预, 预防感染, 做好卫生无菌工作, 提高综合护理措施, 确保患者度过骨髓抑制期。

参考文献

[1]王伟.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3) :118.

[2]李世梅.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 (5) :39-40.

[3]李佳, 彭云.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1, 24 (10) :230.

[4]刘敏, 秦晶.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8) :1692-1693.

上一篇: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下一篇:工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