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知识

2024-10-29

利用知识(共12篇)

利用知识 篇1

摘要:网格是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相互联络, 有效地发现和获取信息、知识是网格技术应用的关键。图书馆利用知识网格有利于实现信息、知识的有效共享与服务的智能化, 推动知识管理的革命。文章介绍了知识服务的概念及现状, 论述了知识网格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动, 以及知识网格技术利用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服务,知识网格,数字图书馆,服务管理

一、知识服务的概念

知识服务:是指一切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服务, 为他们提共所需所求的知识 (包括日常知识, 科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 利用而服务的, 而从小的方面来讲, 则是针对科研人员、专业人员需求服务的, 以便利服务为目的解决问题为目标, 针对相关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进行搜索、筛选、研究分析, 并且为各种用户支持应用的一种较为学科深层次的智力智能而服务的。总而言之,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搜索、组织、分析, 重新组织知识和转换能力为学术基础的, 依据所求用户的需要, 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持和应用知识创新所需服务。

二、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

目前, 我们国家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主要体现在我们高校群体里,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服务, 大多由学科馆员来提供服务的, 高校学科馆员不但要具有各方面学科知识背景而且要深入到某一学科领域知识进行服务的高素质人员, 更需要有相当强的知识信息的挖掘、知识信息的分析和知识信息的处理能力, 以及要有强劲的亲和力、口才能力和强大的沟通能力, 便于更好的收集文献信息, 负责各个渠道学科的师生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和信息应用的满足和利用, 和对我们科馆员服务工作的提出有效见意和更高的学术需求, 我们科馆工作人员通过各个渠道宣传传授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服务, 更好的为他们解决问题。

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局限, 主要表现在过于依赖现代化图书馆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水平与高性能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能力, 如机器智能化不全, 处理解决信息问题时间较长, 这样就会限制信息知识更快的输出服务, 限制了信息知识的长期发展, 降低了我们走向社会服务的速度。现代知识网格新技术更快的更新, 帮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 在我们信息知识服务工作中的一些缺陷, 并且促进了时代信息知识服务的发展。

三、知识网格的概念

现代化网格时代将是:世界高速互联网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与超大型数据库传感计算器的远程传输设备等联合, 更好的实现了计算机资源, 数据存储功能的资源和知识信息资源的全面联全共享, 便于消除信息传送的鸿沟与信息资源的孤立, 这样便是继承传统的英特网Web之后, 信息革命的第三次信息资源传输的更好利用的大浪潮, 现代化网格计算技术最早利用, 大多集中在高瑞性能的高科技计算的区域, 其主要在于提升网络计算的能力, 它们并不是关联信息资源的语言义意, 这样就不能够更有效的管理信息知识。

四、知识网格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动

现代化知识网格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我们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服务, 提供了更先进更有利的检索条件。

1.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知识的智能化

现代化知识网格软件应用是:一个由读者需求和用户群体的服务, 构成了现代化高速虚拟社区, 从知识信息资料的存储到客户瑞的浏览服务, 现代化信息知识网格, 纵向地为读者客户提供了一组集成一体的组织方案。为客户瑞通过网络浏览器, 在某单一语义的映像状况下, 根据客户不同权限来管理各种信息知识资源, 并且用不考虑信息知识资源的具体位置与成在的形式。读者把所需要的信息知识提出交给知识网格软件, 网格软件便会根据读者需要, 一求自行自动组织, 并进行信息自行自动的匹配与自动应答信息反映, 以高速最佳可行的方式方法智能化地, 快速传输推动给读者。

2.促进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实现知识发现

现代化网格知识的生产特性是:现代化网格和高速因特网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在于因特网本身不产生信息知识, 是人们把现有的文献信息知识放到网络上, 提供给广大用户来利用和查找的。现代化网格软件能根据用户的需要, 自行自动地对有关的信息数据源, 提高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 更多知识信息的收集和发现, 更新转换形成新的信息认知。各方面知识的发现, 就会促使知识信息不断更快的更新和创造新知识, 能够更好的为我们高校图书馆提供更新更广的信息知识服务平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源共享的真正实现

现代化知识网格利于高校图书馆和各色图书馆资源知识共享的有机整合, 这样就将网格知识分布在各个不地理位置的文献资源, 再通过高速的互联网进行知识资源集成, 并形成全面知识的网络虚拟的计算机, 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性能全面的计算机功能, 来管理信息与为读者提供高性能的信息服务。并在各个分布式的图书馆中各种异构环境下, 现代化网格软件能够以一种全面全新全局命名的方式, 更加有效快捷管理着数量繁多的数据名字与不同属性, 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信息的关系与联合, 并能够把大量信息处理精确定位, 根据所需数据进行集成, 能为以后继续处理数据源信息提供利用的支持与发展空间, 实现了各项命名, 各项定位与各种访问信息量的透明性和可K的性能, 并且负载信息平衡性能的能力。网格技术能够支持对异构信息数据资源的访问, 为我们广大读者提供统一规格的访问和链接口, 为读者选择更多的适当访问协议, 更好的实现读者访问数据的请求。

五、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应解决的问题

现代化知识网格在图书馆及新兴的各个研究领域中, 图书馆在这样的时代下, 信息知识服务的存长应用更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图书馆在网格技术方面和信息元数据访问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作为构建信息知识服务的平台起着重要作用和支撑技术作用, 需要我们图书馆在大规模的信息数据和知识网格环境中, 有效地对不同位置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 数据信息存储与数据信息处理表达元的异构性, 及特色特征进行保证, 并且保证数据分布环境中的元数据访问的效率提高, 当代我们利用XML来表示信息量应用数据, 并将适应信息数据知识网格的扩展, 并支持大量信息规模的各种知识信息资源。有待网格标准化问题和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再者我国知识信息的网络安全政策与法规, 总体水平标准都不够健全, 我国图书情报工作方面, 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不尽人意、不太完备, 这些方面的政策跟不上国内外的先进水平的发展需求。而我国的知识信息产权, 法律问题知识服务的要求更要我们去完善和去发展, 这样就影响了我们国家图书馆信息知识服务水平, 以及对图书馆方面的重视成度与投入的多少。

参考文献

[1]夏秋萍.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现.现代情报, 2010 (1) .

[2]郭琳.利用知识网格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情报资料工作, 2005 (2) .

[3]温有KUEI赖伯.年网格技术将带来知识管理G命.情报资料工作, 2002 (5) .

利用知识 篇2

答案:直接买50张票,这样可以省30元。如下:46张票需要46×5-230(元),50张票需要50×5×80%=200(元)。

数学智力题:答对了多少道题?

20道题答对一题5分,答错一题扣1分,得了70分,答对了多少道题?

小王参加“奥数竞赛”试题共20道,按评分标准为:答对题得5分,答错题倒扣1分,如果小王在竞赛中把题都做完了、但只得了70分,请你算一算,他一共答对了多少道题?

答案:全部答对应得100分而小王只得了 70分,少得了30分。答错一道题要倒扣1分,也就是错一道题少得5+1=6(分),所以小王答错了30÷6=5(道),答对了20-5=15(道)。

数学智力题:计算汽车两小时行驶了多少公里

计算汽车两小时行驶了多少公里

某乘客乘汽车经过一个地方,看到一个路标上的数字是:15951,他觉得很有趣。这个数字的第一个数字和第五个数字相同,第二个数字和第四个数字相同。汽车行驶了两个小时,该乘客又看到另一个路标上的数字,仍然是第一个数字和第五个数字相同,第二个数字和第四个数字相同。汽车两个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公里?另一个路标上的数字是多少?

答案:汽车2个小时一共行驶了T10公里,另一个路标的数字是16061。

数学智力题:根据条件计算皮鞋与布鞋的单价

根据条件计算皮鞋与布鞋的单价

2双布鞋和3双皮鞋的价格是116元,2双皮鞋和5双布鞋的价格是103元,问:皮鞋、布鞋的单价各是多少?

答案:让2种情况下的皮鞋双数一样,4双布鞋和6双皮鞋要花116x2=232(元),15双布鞋加上6双皮鞋要花103x3=309(元);皮鞋双数相减为0,布鞋双数相减为15-4=11(双),价格相减为309-232=77(元),所以11双布鞋,要花77元,每双布鞋要花7元,继而算得每双皮鞋的价格是34元。

数学智力题:计算路程

关于角度的数学题:计算路程

一位同学生刚学了关于角度的知识,感到非常兴奋,他带了一个大的量角器,从一个点出发,向前走了1米,然后就向左转15度;再向前走1米,然后再向左转15度.....这样走下去,可以回到他的出发点吗?如果可以的话,他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篇3

[关键词]语文知识 实践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同时,指出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字、词、句和篇章的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一、辩证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的。离开掌握知识去发展能力,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教师要认识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统一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两者联系起来,不要顾此失彼。

知识与能力之间也有区别。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不一定同步。有的学生分数虽然高,但只是靠死记硬背得来。这些学生理解能力差,思路狭窄迟钝,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促进其能力发展,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 强化语文实践,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知识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学会观察—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三部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 在写字教学中,怎样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呢?在教授一年级生字“走”的写法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注意观察“走”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谁来给大家提个醒,怎样才能写好“走”字?(多媒体出示“走”)

生:我来给大家提个醒,“走”字上半部分“土”字那一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竖也是压在竖中线上。还有谁来说?

……

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就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一个“走”字。“走”字分为两个部分,我们要先写上面的“土”字,注意……看老师写完了,记住“走”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教师边说边范写)

这是一年级对“走”字的教学。教师第一步让学生先观察“走”字,有个学生说出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这符合一年级的课标要求;接着,带着学生把零碎的知识总结并书写;最后“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两个。每节写字课都这样重复观察—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三个步骤,把训练做到位,学生就会逐渐学到如何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知道怎样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就能把写字的知识转化为写字的能力,写得一手好字。

同时,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也要重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转化。在教授六年级的《老人与海鸥》时,为了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即“抓住重点的语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对海鸥的情感写具体的,并学习这种方法”,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精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课文中的1—13自然段老人喂海鸥这个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这些段落,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预设一:“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

1.悟读。理解“二十余里”“十余年”。

2.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

(二)学习写法

师: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用我们本节课的写法将人对动物的爱写得更具体、生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习作片段进行修改。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同样分为三步走:一是观察,学生找句子,谈感受;二是“总结”,学生情感体验后,教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总结;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直接修改写过的片段。这样,让学生感受知识所带来的效果,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总之,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科学的语文实践则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桥梁。

利用知识 篇4

1 隐性知识共享有利于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人类社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阶段时曾说,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的状态已经消逝, 现在代之而起的已经是各个民族各个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互相依赖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尚且如此, 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如此。要让企业有限知识资源得以全面的开发, 就需要努力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1.1 隐性知识共享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项知识资源整合

企业隐性知识共享中最主要的困难, 就是企业员工个体之间分散的隐性知识和企业整体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 即某个人拥有解决某个问题所需知识的某一部分, 但仅靠某一部分知识却无法满足整体的需求。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曾指出, 比劳动分工更根本的问题是知识分工。知识分工生产的方式, 将人类引领深入到特定领域中去进行专项发掘, 又会获得新的知识。

企业知识作为不可或缺的资源, 可以划分为四个相互独立, 又彼此依存的部分, 即员工知识和技能、物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和规范。这四部分知识正是通过知识分工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局部知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就是要从企业的各个角落里收集和理解“局部知识”, 把它们整合为企业所需要的整体知识。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通过解决“知识分裂”的矛盾, 获得“知识分工”的巨大效益。

1.2 隐性知识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集体智慧

组织是知识的集合体, 企业中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具有独创性和特有性, 这些独特知识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本。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加总。因为, 知识与企业其他资产不同, 它具有收益递增的性质, 即对知识的使用不但不会减少其价值, 反而会使价值有所增加。例如, 两个人互相交流知识, 双方都可以取得知识的线性增长;随后, 此二人与他人再次共享新知识, 三人之间通过提出疑问、做出解释, 或提出修正意见, 使三方的知识收益呈指数增长。

在知识管理领域非常流行这样一个公式:K= (I+T) S

其中, K=knowledge, I=Information, T=Technology, P=People, S=share。这个公式的主要意义为, 组织知识存量的多少取决于:

People:组织内部员工本身拥有技能和知识的程度。

Information:整个组织内存储的信息和知识的丰富程度。

Technology:组织内支持知识创造、存储、传递的信息技术结构品质的优良程度。

Share:员工之间的信息与知识是否利用信息技术达到共享的极大化程度。

可见, 善于进行知识交流, 有效实现知识共享, 所获得的收益是巨大的。总之, 如果不进行交流和共享, 知识不仅不会增值, 反而会变得陈旧和失去价值。因此, 企业隐性知识共享, 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拥有量, 从而提高企业的集体智慧。

1.3 隐性知识共享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

知识共享, 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 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隐性知识是意会的、难以模仿的, 其不易获取的特性, 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隐性知识共享已成为决定企业知识共享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知识的有效共享, 是企业提升创新力的源泉。

2 隐性知识共享是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

企业知识管理实现的基本过程是: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直观地看, 知识生成、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等环节受知识拥有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较大, 而知识共享这一环节则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条件作为支撑, 通过现实或虚拟的多方有效沟通才能实现。可见, 相比其他环节, 知识共享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

我们知道, 在实际工作中, 隐性知识往往比显性知识更有价值, 同时也更难于管理。这是由于: (l) 隐性知识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 往往要在实际工作的直接接触中才能得到, 它很难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越是显性化程度低的知识, 传播范围越有限。 (2) 隐性知识在以技能为基础的活动中创造的是无形资产, 它所创造的价值可以从质量、耐久性、降低成本等角度进行衡量, 而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劳动力, 更是无形资产的吸纳者和释放者。 (3) 创造和共享隐性知识是一种无形活动, 它既难以被监控, 也很难强迫人们去做, 只有在人们自愿合作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实践证明, 知识共享是不可能被管理出来的。可见, 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难点。

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垄断性与社会对知识的共享性要求, 构成了知识管理所必须面对的矛盾。以往的研究表明, 隐性知识管理有三大难题:第一, 如何激励个体向他人转移自己拥有的知识。第二, 如何防止搭便车, 个人往往乐于得到他人提供的知识, 但很可能不愿向他人提供自己拥有的知识。第三, 如何有效利用知识。

传统的绩效管理理论告诉我们, 为了有效地激励员工、防止搭便车现象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法。我们在本文中正是考虑到绩效管理方一种评价方法体系, 以期更为合理地评价员工、组织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贡献, 促进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

3 正确评价隐性知识绩效有助于共享

企业的隐性知识包括复杂工作中的团队协调技能、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个人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的核心专长, 如工作经验、技能、技巧、创新等, 也应该包括对核心专长的思考过程, 如工作经验、技能、技巧的形成过程, 创新的过程等。

由于企业的目标要通过内部团队和工作流程的活动来完成, 流程和内部团队总是作为企业中个人与企业之间的枢纽, 而隐性知识特有的不可见性使其不易被转换与推广, 因此企业或个人的隐性知识要转换为显性知识时必然要通过工作流程和内部团队作为中介。知识的转换是以个人知识为基点的, 即我们对隐性知识的转换主要研究的是以个人知识包括个人行为作为起点的。

明确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的模型后, 那我们就需要寻求一个符合这一模型的工具。它除了要具备对企业中包括结构化文档和非结构化文档的显性知识的管理能力外, 还要具备对企业或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能力, 并能够将隐性知识呈现为显性知识, 分享给他人。

建立一套合适的评价体系, 首先能记录归档企业各项目的价值, 形成企业的评价信息库, 用来帮助对基础的、长期的风险投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其次, 好的评价体系也可以使企业领导层更准确、合理地评价人员、企业目标、计划方案、项目, 以便有效分配企业资源, 激励员工。由此可见, 不仅评价体系的结果是为创造最大化价值这样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 评价体系自身产生、运作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经过认真分析和筛选, 我们发现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的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过程, 看看如何实现隐性知识以显性知识呈现:

(1) 将工作流程数据化, 并以显性方式呈现在系统中, 企业中的各个内部团队通过工作流程完成工作目标, 并使个人通过系统在共同的活动中不断交流而使某个经验被共享沟通。

企业每天都从事着与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特点及其活动的规律。对这些活动, 组织中不同的团队、个人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可能都不一样, 那么有经验、有能力的团队和个人就可以处理更好, 这就是这个团队或个人所具有隐性知识优势。

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提供了流程管理功能, 可以帮助我们企业将总结好的各种活动, 以流程的方式在系统中呈现。同时在流程执行过程中, 团队和个人可以对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经验、想法、心得等进行随时沟通, 不断分析、总结, 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并逐步完善流程, 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2) 将个人工作心得、经验, 通过在系统的日记中以显性方式呈现, 并通过团队领导人将团队中个人的经验或思想等向企业表达出来, 形成企业的经验、文化分享给所有人。每个人除了可以在这里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外, 还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心得、思考、建议等, 通过日记传递给组织的管理者, 组织获得这些表达后, 将与企业目标进行比较, 改善原有工作流程或创建新流程, 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行为。

的行为决定了组织的行为, 通过信息手段把个人的创新、思考、心得、建议等有效地收集和总结, 转变为企业的显性知识, 并最终形成企业的文化, 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员工在执行新的工作流程后, 将与自身的知识进行比较, 以完善和明确自己的知识, 通过团队内个人间的明确知识的进一步交流, 不断进行综合和系统化, 最后形成惯例或规则, 转变为成熟的企业文化, 让组织及成员长期受益。

(3) 通过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鼓励组织成员长期、自主地参与到企业的知识建设中, 和组织共同成长。

组织的成功, 来自于组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要使组织长期具有新鲜、丰富的知识源泉, 就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奉献奖励机制, 鼓励组织成员奉献自己的创新、思想、建议等知识, 在形成企业惯例或规则后, 团队内个人将不断在团队工作及内部培训中不断应用与升华, 与原有知识不断融合, 最终达到改造自己的隐性知识的目的, 从而促进组织整体不断成长。

4 结语

在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 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可以对组织各成员提供的建议、知识给予评价, 并在员工绩效考评中体现, 形成完善的内部知识奉献奖励机制, 帮助企业和员工健康发展。

通过推行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组织通过上面的几个过程, 就可以实现个人隐性知识到企业共享知识之间的转移。

企业的知识积累和转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过程, 通过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和机制, 使个人、流程与企业在这样的循环模式下不断升华其知识。这样, 隐性知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 将会在竞争中逐渐得到体现, 有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隐性知识共享对促进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 帮助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升, 是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 在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评估时, 对隐性知识管理的评价尤为重要。

关键词:隐性知识,绩效评价,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彩珍.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和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3 (11) .

[2]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3]高明.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Tiwana A.The essential guide to knowledge management.E-business and C RM applications[M].Atlanta.PrenticeHal, 2001.

利用知识 篇5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促进隐性知识管理

摘要:由于隐性知识是在人与人的协作、交流中传播和创新的`,因此以IT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难以对其有效管理.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为案例进行了如下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绘制组织内部信息沟通、咨询、知识传播等社会关系网络;定量分析网络结构以发现阻碍知识传播及创新的问题.上述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可以为组织制定隐形知识管理的措施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和手段. 作者: 殷国鹏莫云生陈禹 Author: YIN Guopeng  MO Yunsheng  CHEN Yu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北京,100872 期 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EIPKU Journal: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 46(z1) 分类号: C93 N949 关键词: 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社会网络分析    机标分类号: G25 G4 机标关键词: 网络分析    隐性知识管理    network analysis    知识传播    定量分析    知识管理系统    社会关系网络    组织    信息沟通    网络结构    经济科学    调查收集    创新    实验室    人与人    咨询    中国    隐形    协作    问卷 基金项目:

利用知识 篇6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问题;开放性

面对这群年级尚小,有着自控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我们究竟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措施,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收获科学知识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善于刨根问底,对于一切不明白的问题,都喜欢去追问它的缘由,所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我们就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内容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鸟叫声,蝉鸣声,流水声等等,这说明,声音在我们周围是无处不在的,既然是无处不在的,那么你们现在能用身边的东西发出声音吗?”“能,我可以唱歌、读书。”“用尺子敲打课桌。”……“是的,人类制造的声音也非常多,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声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时,课堂气氛由原来的热闹活跃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这节课,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探究声音产生的奥妙。”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體现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把学生局限在封闭式的环境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多开展一些内容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体现这一课程的开放性,从而改变学生对其机械呆板的学习印象,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这节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到学校或家附近的商店中,去对各种食物商品包装袋上的信息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这样,我通过开展这项科学实践活动,体现了科学这门课程的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总之,我们要把学生兴趣的激发,当作我们首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收获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利用 篇7

●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刮风时, 为了防止晾晒在铁丝上的衣服叠加或掉下来, 可以先用塑料绳子结一环套, 然后把这一绳环套套在铁丝上, 再把衣架挂在环套上, 这样衣架就不会轻易滑动。做的目的是, 增加绳环套与铁丝之间的受力面积, 以加大阻力。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 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刀口硬度变小, 对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 温度降低, 不会升至过高。

●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烧开水时, 为了节省时间和用电量, 可以先加一点热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快分子运动, 使分子扩散加快。

在炒瘦肉片时, 若将肉片直接防入热油锅里爆炒, 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 致使肉片变的干硬。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 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 待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 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 仍保持了肉的鲜嫩。

●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 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 这样, 在防盗网内的东西就不会淋湿。可是, 每当在下雨的时候, 雨点打在挡雨板上, 发出很响的嗒嗒声, 在夜里, 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 如果在铁片上放一块海绵, 那么这个噪音就可以减小了。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 我们用手或其他物品轻敲瓷器, 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 声音越清脆、响亮、悦耳的品质就越好。

●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在烈日下洗车, 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镜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高温现象。时间久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若是在此时打蜡, 也容易造成车身色泽不均匀。一般在傍晚或阴凉处洗车。

对着电视画面拍照, 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 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利用

充分利用电饭锅的余热。煮饭时, 当锅内沸腾后, 将键抬起即切断电源, 利用电热盘的余热, 待几分钟后再按下键, 饭熟后电饭锅会自动断开电源。

家用电器不要处在待机状态, 如果家用电器处在待机状态, 既耗电又伤机器。看电视时, 将音量和亮度尽量调低, 这样也可省电, 而且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关机后由于遥控接收部分仍带电, 且指示灯亮, 将消耗部分电能, 所以关机后应拔下电源插头。

利用知识 篇8

在今天知识爆炸的时代,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搜索不同的信息, 扩充自己的知识。随着每个人偏好的信息量的增加, 就需要进行很好的知识管理。而个人可以管理的知识不仅是指书本和文献中的有形内容, 而且更是指信息, 是从原始材料中组织和系统化的数据。个人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隐形知识的管理[1], 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个人知识仍有如下问题: (1) 有好多信息是我们当前用不到的, 但从长远考虑又是极为有价值的, 但是等真正用到的时候我们却找不到了; (2) 已经积累的信息或知识无法做到及时的动态更新; (3) 个人所获知识管理松散, 知识之间难以建立关联, 从而很难从现在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 (4) 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实现起来还比较困难。

2. 个人知识管理网站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的工作的时候都会上网或其它方式查找资料,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查找完后要么收藏在IE的收藏夹中要么存储在本地的机器上, 等到以后要用的时候要么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东西, 要么根本就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 又得重新上网或其它方式查找一遍。这种方式是属于纯粹的个人注意, 对团队的知识贡献基本没有。这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来支持个人将他们的个人脑海里的知识进行归类梳理, 将能够分享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将精华的知识分享到集体的知识库中, 这样就形成了小知识库与大知识库的融合、互补。因此, 有一个个人知识管理工具[2]来归纳梳理个人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知识管理网站的建设势在必行。

采用个人知识网站实现个人知识管理需要做到: (1) 方便快捷地从网上获取知识, 并且能及时更新知识; (2) 快速地查询搜索到所需的知识; (3) 个人知识库与组织知识库的共享和互补; (4) 帮助个人实现知识的转化, 如把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再将所获得的显性知识经人工分析和计算机智能综合, 形成新的知识 (隐性的或显性的) 。

3. 个人知识管理网站的功能设计

个人知识管理网站一般也采用B/S的架构, 前台用流行的脚本语言开发 (如asp, jsp等) , 后台采用数据库 (如SQL server等) 。网站的功能应包括:用户管理、知识获取、知识查询、知识发布与共享、知识整理等。

用户管理部分, 设计不同的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规定浏览、后台操作、上传与下载等不同权限, 由不同的用户来操作, 有效地保证网站的安全和使用方便。

知识获取部分, 这一部分应包括多种获取途径:人工录入与下载、导入、从公司内部网自动获取、从互联网的网页自动提取等, 并能做到动态更新。

知识查询部分, 可对站内所有资料进行多种方式的搜索, 能及时迅速地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并记住用户喜好, 以方便用户的下次查询。

知识整理, 用户对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添加, 修改, 删除, 发布, 分类等操作。

网站实现的关键

(1) 如何有效地、高效地、动态地获取知识;解决办法有网页提取技术、RSS信息聚合方法[3]、软计算方法等。

(2) 如何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转化, 这需要个人与组织科学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知识的共享、传播, 在不断地修正和提高中, 实现知识的不断的升华。

(3) 如何高效地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解决办法有采用模糊数学和遗传算法等进行智能分类, 甚至推理, 来帮助用户进行智能分类。

4. 利用知识型教师个人网站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就是个人的知识积累过程。个人可利用网站按如下途径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1) 将平时遇到的与自己相关的资料、素材随时上传到网站上, 并分类管理, 以便日后利用。

(2) 管理好网站论坛, 积极发言, 及时回复, 定时总结同行或其他人在论坛上的发言及他们对网站上各项素材的评论, 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3) 进行教学反思, 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 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从总结中得到知识, 得到进步。

(4) 定时更新网站内容, 重组获得的资源, 不断扩充资源库, 这不仅可以增加网站的应用价值, 对个人也是一种获得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方式。

5. 结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个人对知识需求量的增加, 给每个人带来了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个人知识管理网站无疑给个人提供了一个管理知识、利用知识、更新知识的平台。

摘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知识在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发展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作用, 而个人知识管理网站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知识管理手段, 更是一种灵活、实用、人性化的知识管理工具。本文就如何设计与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网站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网站,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洪彬, 沈治宏.论个人知识管理[D].2007

[2]周春雷, 王蕾.国内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 (04)

论隐性语文知识价值及其利用 篇9

1. 一线教师语文知识观现状。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力求改变人们以往的语文知识观。我认为这里的语文知识是狭义上的学校语文知识。一直以来, 我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囿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后来又将其系统归纳为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这三大块。在这种知识观的影响下, 一线教师把语文课当成了肢解文章的屠宰场, 追求对字词句篇的喋喋不休的分析, 致使所有的阅读教材选文都成了验证语文知识的案例, 淡漠了文的“质”美。那么现在语文老师心目中的语文知识又是什么呢?在实际教学中又是如何落实的呢?

在这里我就此问题与山东莱州汇泉小学五年级五班的语文老师做了两次深入的访谈, 该老师的基本情况是:从事一线教学一年有余, 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访谈总结如下:对语文知识的概念是模糊的, 在教学中实施知识教学也都处在朦胧无意识状态。当访谈者问及对传统学校语文知识的看法时, 该教师予以肯定, 并表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确实也落实了这些知识的教学。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该教师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 重视学生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习作的练习, 可见该教师潜意识中虽认可传统语文知识, 但已不再认可知识是简单的灌输传送, 更有了潘凤祥老师“教读法”的意味。从这样一个一线教师身上我们既看到一个教师自身对语文专业知识的淡漠, 又感受到了传统语文知识观的悄声转变。是什么让这样一个连语文知识具体指什么的问题都不能理清楚的老师把教学业务搞得很好?我认为这与当今一部分一线教师已经有意或无意地注重语文默会知识的教授有关联。

2. 语文知识的显性与隐性。

知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中按明晰度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知识或隐性知识, 它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其中显性知识是一种可以用言语或符号明确表达出意义的知识, 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而默会知识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知识, 它更多的是指体验、直觉、动作和心智技能, 表现为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和判断力, 如学生语感的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 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 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 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世界的指导原则。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 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 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1) 就知识的结构来说, 显性知识以默会知识作为基础, 但任何知识体系在个体身上的表现都存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形式。就二者所比例关系:根据弗洛伊德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冰山隐喻, 显性知识就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尖端”, 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 它们虽然比显性知识更难被发现, 但却是认识的重要源泉, 所以隐性知识数量远远多于显性知识, 语文知识也不例外。显性的语文知识是指能用言语或符号明确表达意义的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我们指的传统学校语文知识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就是显性知识, 对于学校教授知识的必要性, 把知识显性化我们必须表示肯定, 但如果仅把这些显性知识当成所有全部, 我们就必须深思了。当然, 传统的语文知识观把语文知识看成了单纯的显性知识, 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我们就不难理解语文课堂上的乏味传递, 也不难理解课程标准强调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根据陈述性层面与程序性层面对知识的分类, 隐性知识指的是人们所说的“做什么”、“怎么做”这类知识。隐性语文知识我们采取张雪屏先生的“语文课程中大量的关于听说读写的言语行为规则, 也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2) 。这位被访问的语文教师对于忽然问及的语文知识概念表示茫然, 但在实际教学中显然能注重语文知识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的教授, 并且把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教得十分优异, 这样看来我们要把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该教师自己所坚持的教学方法:注重方法的传递。在访谈过程中, 这位年轻的老师一直强调一句话:“让孩子自己睁眼看文本、看世界。”让孩子自己睁眼看文本, 不再是教师机械地传递, 学生被迫地接受了。由此看来, 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传授传统的语文知识, 注重显性知识的教授, 同时力求通过方法的传递 (暂且不论这些方法的合理性) 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悟来感受文章, 其实就是让学生把教师示范的方法吸收内隐, 再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个性化地理解文章。从学生方面考虑做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兼顾, 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二、学校隐性语文知识运用的价值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 隐性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 在波兰尼看来其具有很强的个体色彩, 隐于个体的实践活动中。其有很强大的定向作用, 进而会在个体做出行为时起指导作用。隐性知识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 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产生式”, “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 则”的表征规则, 即“如果满足了某种条件, 则可以执行某一动作”。每一个规则就是一个产生式, 经过练习, 简单的产生式可以组合成一个较大的操作系列, 成为一个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复杂的产生式系统就是形成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 (语感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产生式系统) (3) 。

1. 突破传统知识观对知识的理解, 创造学生理解文本的最大可能性。

传统语文知识的传授把学生的思维固着在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学习, 主要是围绕这些进行极其详尽的分析, 致使学生眼中看到不再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而是一堆堆字词句的罗列, 课堂上进行的是像屠宰场一样的残忍剖解。从学生角度讲,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 在母语的社会环境中, 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不等齐的发展, 相应的在这些已有的隐性知识的定向指导下, 学生对文本必定有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倘若教师在课堂中像被访谈的这位语文老师一样, 注重适宜方法的传授, 引导学生自己对文本进行理解, 想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收获, 这种收获绝对突破了对字词句段的简单剖析, 能够实现每个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最大限度理解。

2. 隐性知识的价值具有内生性, 力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增进理解。

隐性知识会在超越课堂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内生, 倘若教师在课堂上能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是学生已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而且可以在与师生、生生的课堂交流中获得增值, 既使学生的隐性语文知识得到合理梳理, 又使学生个人的隐性知识获得交流分享, 进而提升全班学生的理解水平。

从被采访的这位小学语文教师身上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隐性语文知识的强大价值, 其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 已经意味着其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这种隐性语文知识, 或者说将学生已有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进而指导自己的学习。

三、课堂中对隐性语文知识的利用

1. 客观对待隐性知识价值, 注重隐性知识功能的两重性。

根据冰山模式,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比例悬殊是很大的, 隐性知识具有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然而我们的一线老师在尝试发挥学生的隐性语文知识资源时要认清语文知识的双重性。根绝波兰尼的观点, 隐性知识源于个体的经验, 具有高度的个人化特点。这样一来, 就可能导致学生的隐性知识对显性文本知识的理解产生双重性:正确的导向作用和干扰阻碍作用。教师在课堂处理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理解方向, 并及时予以正确引导, 减少理解偏差, 在学生理解合理之余给予理解的个人空间。

2. 创造适宜的课堂情境, 调动学生的隐性知识资源。

根据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 在两个相似的情境中, 学习迁移更容易产生。学生的隐性知识资源是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倘若学习情景和获得隐性知识的生活情景悬殊时, 运用隐性语文知识的迁移活动就极难产生。在这里教师只有配合文本创造更接近儿童生活情景的课堂情境时, 内含于学生的隐性知识才容易被激发出来为所用。

3. 教师“察言观色”:观学生所观、查学生所查, 追求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能力, 形成的技巧、经验、感悟、直觉、心智模式都是非正式、自己难于辨认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互动, 从儿童角度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即学会“察言观色”:观学生所观、查学生所查。运用猜测帮助从多个角度描述学生力求表达而又论述不清的想法, 让学生从中尽可能地选择, 抑或从学生对教师猜测的“对对对”“否否否”的只言片语中总结他们的显性知识, 并最终使其显性化。

参考文献

[1]方华1, 张淑华1, 柳治仁2, 蔡宇3, 朱丽娜4.论隐性知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2, (28) :27-32.

[2]袁迎春.默会知识与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 2011, (4) :37-38.

[3]邬思云.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隐性知识资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5) :166-168.

[4]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8) :5-10.

利用阅读积累知识享受书香生活 篇10

关键词:阅读,积累,知识,享受,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之余,也有很多闲暇时间,做些什么事情可以更有意义地去享受生活呢?那就是阅读!阅读能够使人积累知识,享受书香生活。

一、儿时的记忆

(1)听戏。和小学同学还有家人一起去镇上看戏,戏本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戏院人很多,空气也很不好,除了戏台上唱戏的咿咿呀呀,台下却静悄悄。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儿有板有眼的去听戏。书童陪伴祝英台女扮男装上学堂,英台收到家书与梁山伯分别时用鸳鸯表白她的内心世界,而梁山伯又那样呆头呆脑,我乐;逼迫祝英台与马文才成亲,我恨;有才又可爱的梁山伯死了,我哭;在祝英台与马文才成亲的路上,英台绕道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前,坟墓打开,英台跳进去,然后一对有情人化为蝴蝶在坟墓周围翩翩起舞,我惊呼;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味……草根艺术家们的表演形象易懂,至今难忘。

(2)逛新华书店。慢慢地长大了,初中也快毕业了,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相邀去逛新华书店。书店里不仅有《红楼梦》《杨家将》《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国内的、国外的,看得明白的,看不懂的,什么都有,琳琅满目。读书的欲望充斥着我的大脑,我每天都会去看书,每天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比起在社区只听一部戏、在影院只看一部电影来获取知识与信息,阅读可来得快多了,丰富多了。当时的想法,真算得上是刻骨铭心。

二、阅读潜入真实的生活

不知从几何时,我的确爱上了读书。近些年,我重温读过了的几本书,《Wuthering Heights》(中文名《呼啸山庄》)、《梁山伯与祝英台》《天涯赤子心》(又名《爸爸再爱我一次》)等,这些著作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或地区,却发现它们有许多同工异曲之妙,很是享受。

如在《WutheringHeights》中写道:Iwanderedroundthem,under that mild sky,and watched the insects flying among theheath and harebells,and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through the grass.I think they must rest peacefully in the quietearth.(译文: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流连徘徊在这块墓地,望着飞蛾在石楠树丛和兰铃花丛中飞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想在静谧的泥土下他们一定平静的安息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写道:英台被逼迫出嫁时,绕道前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顿时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龙,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山伯和祝英台化为自由恩爱的美丽蝴蝶,在人间翩跹起舞。

这两部名著同写爱情故事,落笔相似,如此凄美,令人感动,回味无穷。

同时,他们在刻画反面角色时,也如此的相似,入木三分。

三、寻找阅读的资源

翻阅了解或反复阅读我们国内的名著,能使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阅读国外的书籍可以使我们了解外国人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大师们在描写人物和情感的时候,虽然文字不一样,但是表达却是一样的深刻,这是他们给读者带来最大的精神与文化的大餐。比如琼瑶的著作与Emily Bronte的《Wuthering Heights》在描述管家或下人用卑鄙的手段如何夺得主人的全部财产,让你恨,让你咬牙切齿。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与Emily Bronte的《Wuthering Heights》在写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活着时不能结为夫妻,只有在天堂成为一对,让你悲,让你痛。近两年我选择性地读了一些国外名著,DanielDefoe的《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MargaretMitchell的《Gone with the Wind》、Jane Austen的《Pride andPrejudice》等,在阅读中,人生的酸甜苦辣让我尝了个遍。因此,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要去看,他们让你欣赏风景,畅游世界,增长人生阅历,增加知识涵养,享受书香人生。

利用网络知识使作文教学更精彩 篇11

中学作文最大难点是“无话可说”,害怕作文,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长期以教师满堂灌为形式的作文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内容庞杂,为此,创建“中学生作文网站”,借助网络平台赋予了作文个性化新的生机与活力,使网络与作文教学进行了有效整合,使作文教学更加鲜活精彩。

一、利用网络,激发习作兴趣,气氛活跃

过去我们一般会使用录音机、投影仪、电视作为激发写作兴趣的媒介。而现在,随着校园网络技术的完善,通过宽带网络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远远包含且超过其它任何一种媒体。利用网络创设情境,给学生图文声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提高写作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特别是指导学生观察时,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有效地帮助指导学生细致、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比较。

由于学生对生活缺少仔细观察,在写作时无米下锅。针对这种情况,借助网络很容易再现所需生活的镜头,把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生活变得清晰,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利用网络,提供丰富素材,流淌灵动

网络最有吸引力的功能是资源共享。考虑现行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且教材在变化,根据这种变化,构建“中学生作文网站”,在导航栏目设有“同步作文”等,鼠标移到“同步作文”,即可显示子栏目一到六年级,移到具体年级,可确定哪一册,点击打开,有本册习作指导,提示习作重点,帮你打开思路,使你掌握写作窍门,而素材库,为你提供本次写作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写作素材,对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还提供了优秀的习作例文,附有老师的眉批、总批等,还有精彩的片断欣赏,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法会写,加上灵性发挥,会使自己妙笔生花。如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特产的作文,我的家乡是连云港,在素材库中可以查到 “过寒菜”、“古安梨”、“云雾茶”、“对虾”、“豆丹”、“海带”、“沙光鱼”等详细的文字简介以及高清晰度的图片,“古安梨”还有它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录像,“云雾茶” 畅销国内外的实况剪辑,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不会煞费苦心去想内容了。如何来写?老师点拨中强调选的材料不一样,写法略有区别,写“过寒菜”,从产地、名字的来历、生长情况、用途等方面去思考,写“云雾茶”,从品尝,对人体的作用等去想想,还有困难,欣赏佳作,从仿写到创新,提升写作的能力。利用网络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解决作文中的“米”,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使课堂到处流淌着灵动。

三、利用网络,施展评改才华,鲜活精彩

传统的作文评改常常是学生完成习作后,交给教师批改,最后对习作作一个定性评价。学生只是看看评语和分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久而久之,学生就只知“作”而不知“改”了。“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好的作文,往往是学生修改好的。因此,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但会写,而且会改。为此,“中学生作文网站”在导航栏目设有“讨论区”等,设有 “百家争鸣”。可以把学生的作文(要经过学生自己同意),再发布到网上,你有什么想法与感受,请点击学习论坛发表意见!如果别的学生看了学习论坛的内容了,有相同的话题和想法,请在这个话题下面用回复的方式继续发表看法。我想让大家分析、推敲、修改,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发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发表交流,又分享到了成功的乐趣,产生了写作的内驱力。作文教学中通过高效率的反馈,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批改过程长、没有平等性、缺少广泛交流等弊端,学生参与程度高,形式方便快捷,高效率的反馈带来的是作文教学的高效率,作文教学鲜活而精彩。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使作文教学充满了活力,显得更加鲜活灵动,精彩迭起。

利用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篇12

一、结合教材,把握知识重点

教材是帮助初中生学习化学和探索化学的基础媒介,教材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教材都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在借助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时,化学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讲解教材,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教材、探索教材,从而将其中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以便为知识体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以苏教版初中化学第五章《金属与矿物》为例,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并可以完成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假如我们只是照本宣科地为学生们解读知识,只会让他们陷入到被动当中,而且有些知识点将很难被他们所理解。对此,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在指导学生事先预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插图为他们提出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作的?构成这些物品的金属材料都有哪些?我们所使用的金属物质都源自哪里?常见的金属矿物有哪些?所有的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所产生的现象是否都相同?”整体来看,这些问题不但发散性强,而且极具探究价值,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探索兴趣。而在解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阐述,从而让他们的回答有条不紊、逻辑性强。由此,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可以让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结构。

二、联系生活,强化知识体系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譬如用洗衣粉洗衣服、胃酸过多的时候吃一些苏打片、氢气球升空等,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都包含了许多的化学知识。所以,在借助问题促进初中生形成知识体系时,我们在围绕教材的同时还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布置探究问题,从而让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譬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化学《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们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为他们布置这样的习题,“当我们出现胃酸症状的时候,通常都会吃一些苏打片,或者是喝一些苏打水,这是什么原理?我们做菜时所使用的盐和化学中的盐有哪些区别?假如人服用了化学中的盐,会发生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初中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有些问题还是初中生一直未能理解的,譬如食用盐和化学中的盐的区别。所以,当我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们纷纷陷入思考。由此,当他们解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便会进一步把握该节课的知识,并可以将知识回馈于生活。由此可见,问题探索就是对知识的发现、理解和应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便会慢慢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让他们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该如何着手。

三、延伸探究,形成知识体系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通过一节课或一个问题就能提高初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期间,我们还要适当地借助多媒体、往届试卷等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间接延伸他们的探究平台,让他们在问题的牵引下进一步形成知识体系。譬如,利用互联网为学生们搜索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视频材料,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或者是利用互联网为他们搜索一些往届的初中化学习题,让他们重新思考这些习题的解答方法,并间接渗透解题技巧。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搜索一些化学课的教学小视频,并让他们将自己不理解的、无法掌握的部分记录下来,然后再由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解惑。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行操作,不但可以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通过记录,还能间接巩固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而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学,该学什么。长此以往,必然会帮助他们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另外,我们还可以定期开展“技术小短文”活动,即引导学生撰写与化学相关的小短文,并让他们在短文中渗透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看法和理解,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还存在短板和问题。

总而言之,只有让初中生养成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习惯,才能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并让他们对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提高他们的化学探究能力。

摘要:引领初中生探究化学问题,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继而让初中生的脑海中形成科学性、有序性、结构性的知识体系,从而让他们的化学综合能力获得显著的提高。

上一篇:凸轮轮廓方程下一篇:会计毕业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