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责任

2024-06-04

质量责任(共12篇)

质量责任 篇1

教学质量与责任主体

(一)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明确具体的概念, 而是不断提升、动态变化的概念。教育家布卢姆对教学质量曾有过描述:教学质量指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 (外显地或内隐地) 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 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和恰当, 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 (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 等, 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 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等。按照现代教育观, 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双方及社会各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也是要求较高的描述。由于满意度是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的, 因此, 教学质量的内涵是不断改进、优化和提升的。由于评价主体 (教学双方和社会各界) 多元化,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是多维的, 因而教学质量的优劣也不是单方面能够认定的。

教学质量的概念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承担责任主体的重新思考。

(二) 责任主体

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是谁?这是涉及责任溯源的根本问题。有人认为, 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是学生, 主导是教师, 主管是学校领导。将学生置于责任主体的位置上, 有其一定的道理和法律依据, 因为学生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知识, 增长才干。学生学得好, 才干增长快, 教学质量就好。但学生是分年龄段的, 不同的年龄段, 承担不同的民事责任, 在学生未成年之前, 将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置于学生身上, 既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对于无能力承担民事、刑事责任的学生而言, 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不应在学生, 而应在教师和学校。前面有关教学质量的描述, 强调的是立足于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用适当有效的方式, 组织、指导并帮助学生学好知识, 增长才干,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将教师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的。教学质量的其他责任人, 实际上包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所有人员, 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依据的。但教学不同于教育, 适龄学生的教学场馆主要在学校, 学校所有教职员工 (包括学生) 都是教学质量的责任人, 只不过由于教学任务的分工不同, 承担的责任有所区别。不能将教学质量的责任认为仅仅是具有教师身份人群的责任。实际上, 从校长到学生, 从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到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员, 对教学质量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但就某一分工而言, 责任有所侧重。因此, 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 可以映射到校园中的每位个体。

(三) 相互关系

认可教学质量是教学双方及社会各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 实际上就在教学质量与责任主体之间建立了内在联系。教学质量是教学双方共同关心的培养与成长的大事, 责任共担, 成效共享, 质量互评, 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 可以追溯到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管理方面或领导方面, 而非单纯是某类教学群体的责任。这种内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远程教学和网络课程、“云课堂”和“大数据”式教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责任主体各方对教学质量的贡献份额和程度不断发生演化, 使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显得十分重要并能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当研究某项教学质量问题时, 依据内在联系, 通过责任溯源, 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责任履行与质量监控

(一) 责任履行

教学质量的责任履行从设岗分工开始。担任某一教学岗位角色的人员, 如专职专任教师、班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党政领导干部等, 从上岗之日开始, 就肩负相应的责任。没有质量的责任, 等于没有上岗, 也即没有履行责任。因此, 所谓责任, 均有某种质量标准要求。为了达到责任人 (至少) 应该达到的教学质量标准, 学校常采用师德师风思想道德教育、制定各级各类教学人员规章制度、签订教学任务 (质量) 责任书等作为要求, 促进和衡量不同角色的责任履行。

责任履行的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 定岗定编, 各司其职, 各尽所能, 各守其责, 按劳分配”。为了清楚地看出某类教学角色担当的责任, 笔者整理出高职院校四类教学人员应该履行的责任, 以便分析问题。

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 归纳起来, 有如下四种:规划责任 (专业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遴选) , 行政责任 (教学组织、管理体制、规章制度、项目执行) , 保障责任 (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实验实训、成本效率) 及质控责任 (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实践教学、检查评比) 。

专业教师的责任归纳起来, 有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责任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 , 研究责任 (学习研究发现真理、增扩知识和开发新技术) , 质控责任 (对教学质量提高和不断改进承担义务) 及社会责任 (以教师的身份和角色发挥社会文明促进作用) 。

专业学生的责任归纳起来, 有以下四项:学习责任 (学习专业知识、技能, 具备专业素质) , 成长责任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社会责任 (道德文明、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就业创业、身心健康) 及安全责任 (学习生活、交通交友、实训实习、饮食运动、公共财产等安全责任) 。

教学督导员的责任教学督导员队伍是一个特别的群体, 其工作的性质和特征决定其承担以下四项责任:监督责任 (通过调研, 实施督教、督学、督管和质量测评) , 协调责任 (协调师生之间、师生和管理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关系) , 指导责任 (发现问题、指出缺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信息反馈) 及参谋责任 (研究教学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报告) 。

问题是, 在现实教学活动中, 各种角色的责任履行能否做到“各司其职, 各守其责, 各尽所能”, 即责任履行的程序、质量、成效能否达标?如果不能达标, 责任不能有效履行怎么办?由谁监管 (监管主体) ?怎样监管 (监管方法) ?监管到何种程度 (监管力度) ?监管中发现问题怎样处理 (监管成效) ?这就涉及责任溯源的基本任务。

(二) 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的任务之一是责任溯源。学校采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涉及上述五个基本问题, 即监控主体、监控方法、监控时间、监控力度及监控成效。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督导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责任溯源的要求。此处提出的改进对策是:监控主体的多元化, 监控方法的网络化, 监控力度的过程化, 监控时间的常态化, 监控成效的公开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五化”的目的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由于教学质量的责任履行包括明确的或隐含的多种影响因素, 又因为责任履行是分层交叉和延续不断的, 因此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必须是全程的、动态的、综合的。

总之, 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应该以动态需求为关注焦点, 由骨干起带头作用, 让全体师生参与, 视过程为管理重心;据全局选监控方法;将改进当永恒目标;依现状做未来决策;讲服务求社会支持, 从而创建富有职校特色、行之有效、多元参与的责任溯源体系。

(三) 相互关系

责任履行和质量监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责任履行属于“内化自律型”质控模式, 质量监控属于“外界控制型”质控模式。“内化自律型”质控模式依据内化的理想或榜样改进教学行为, 使其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 如一系列的自觉行为和积极进取, 一旦发现没有达到理想满意度, 会诉求自律自强和自尊自立, 以提升教学质量。“外界控制型”质控模式依赖外力制约或控制规范教学行为, 使其达到某种质量标准或要求, 如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一整套的教学规范, 一旦违反质量标准、要求或规范, 即给予责任追究、处理或处罚, 以重返正确轨道。

在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过程中, 两种质控模式交替进行, 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没有“内化自律型”质控, 许多职责将形同虚设, 责任溯源将无从落实;没有“外界控制型”质控, 责任履行将失去规范和约束力, 责任溯源将无标准衡量。犹如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并存, 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一样, “内化”与“外控”质控模式, 共同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责任分析与客观评价

(一) 责任分析

责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特有产物, 是精神文明的特征性表现。责任既是教学规章制度明确强调的现实诉求, 也是教学思想道德提倡的长期目标。责任是一种心理活动, 也是一种伦理思维。责任因其复杂的社会背景、隐含的道德义务和内化的能力而具有多种涵义。

责任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以下涵义:

责任代表一种能力和意志敢于承担某种责任, 意味着具有某种能力和意志, 凭借能力和意志能够实现某项指令性任务。

责任代表一种义务和信誉敢于承担某种责任, 意味着自觉自愿履行义务, 即使未能及时履行义务, 也敢于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承担应尽的责任。

责任代表一种担当和惩罚敢于自责和担当过错或过失, 承担追究的相应责任, 包括赔偿、弥补或接受处罚等。

从上述责任的涵义可以看出, 履行某项责任时, 必定处在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中。履行某项责任时, 实际面临六种基本问题:责任在谁 (责任主体:个人或团体) ;责任是何 (责任内容:人、事或后果) ;责任为何 (责任目标:为谁负责、服务于谁) ;责任咋定 (责任标准:直接的、间接的、可预见的) ;责任区域 (责任范围:相应行为与责任领域) ;责任时段 (责任时间:承担责任的规定时间段) 。

责任分析就是针对具体的责任, 从上述六个方面 (简称“5w1h”, 即解决who、what、why、where、when、how等问题) 分析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 一般即可对责任进行溯源。

(二) 客观评价

责任溯源的方法之一是对责任问题进行客观评价。提倡客观评价, 就是提倡实事求是, 即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 该怎样就怎样。就是注重现状事实和责任阶段的各种社会关系, 以及责任事件和当事人在特定教学环境中产生的客观效果。

责任一词具有多种涵义, 若将责任从溯源的层面进行分类, 可大体分解成六类:

第一, 追溯性责任, 即可以追溯或回顾的责任。

第二, 前瞻性责任, 即责任人主动承担的责己之任。

第三, 地位平等者之间的相互责任, 即共同承担的责任。

第四, 地位不平等者之间的非相互责任, 即上下级之间的主从责任。

第五, 教学各方均应承担的自然责任, 即公共责任。

第六, 契约责任, 即在专项教学责任书上签字的责任, 等等。

可见, 责任有正副主从关系, 有连带映射关系, 有大小轻重关系。这主要源于责任人的个人能力、身份地位和岗位职权。客观评价某项责任, 尤其是追究评价某项责任时, 不能简单地将责任说成是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教师责任、学生责任、学术责任、安全责任、教育责任或督导责任, 等等, 而要指出责任的类型、性质、根源、影响因素及所产生的后果, 使人心服口服, 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更要指出纠正的对策、路径和方法。

(三) 相互关系

责任分析和客观评价是责任溯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正确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可以为教学质量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有的学校采用简单的方法, 将全校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处室和具体个人, 进而签订“目标责任书”。从形式上看, 似乎“责任到人, 管理有方”, 但从运行情况看, 实际上是:有责任分解, 无责任分析;有责任条款, 无责任轻重;有责任考核, 无责任追究;有责任奖励, 无责任处罚。尤其是养成一种“眼睛向下查责任”的工作作风, 以为责任分解了, 就是责任落实了, 上级完不成的任务, 责任全在基层, 哪个部门没有尽责, 扣罚哪个部门奖金。奖金发放后, 所有负责任的、不负责任的、失责的、欠责的、违责的都没有得到客观评价, 第二年重新签订“目标责任书”, 开始往返式循环。可见, 有责任分解, 无责任分析与评价, 就是不负责任的管理。完全依赖签订“目标责任书”, 不对责任进行溯源和评价, 尤其是不想办法解决责任落实中已经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就会屡犯教学质量上常见的错误。

责任矩阵与责任管理

(一) 责任矩阵

追溯责任的基础, 有赖于责任的早期规划设计与分工安排。事实上, 没有教学质量的早期规划安排, 也就没有教学质量的后期责任溯源。因此, 落实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就是要对所有教学人员的角色分工进行总体设计安排, 明确各自的责任。现实中常用责任矩阵图, 责任矩阵图是用来进行教学人员责任分解的有效工具。

教学质量的责任矩阵图实际就是将m×n个元素排成m行 (横排是行) 、n列 (纵排是列) 的矩形图, 称为m行n列的矩阵图。责任矩阵图如图1所示, 责任矩阵编号如图2所示。

责任矩阵中横向 (m元素) 为教学项目, 也可以是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验实训项目或教材开发等, 纵向 (n元素) 为教学人员或职能部门名称, 纵向和横向交叉处填入的符号 (a11, a22, …, amn) 表示项目成员或部门在某个项目中承担的相应责任或职责。图1和图2中使用的是数学符号, 每种编码符号代表一种责任, 该种责任可用另文描述, 便于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和责任溯源, 或采用象形符号便于提示责任人并执行。

科学的责任矩阵是由线条、符号和简洁文字组成的图表, 借助常用办公软件不但易于制作和解读, 而且能够较清楚地反映出项目各部门之间或教学人员之间的工作责任和相互关系。

责任矩阵可以与工作分解结构法 (WBS) 结合使用, 如制定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目标任务责任书”和实施性“专业建设方案”责任矩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责任矩阵, 乃至某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责任矩阵等。通过责任矩阵关系图, 教学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角色都能明确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问题 (“5w1h”) , 明确责任的边界范围、时间节段、主辅协从、轻重缓急, 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咨询、培训、行动、执行、质控、建议或通报等。

(二) 责任管理

责任矩阵的编制可为责任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管理部门可以随时知晓某项责任的履行进度和负责程度。凡进度顺利和责任履行成效明显的优秀人员, 可以安排从事责任重大的工作, 或予以奖励, 或安排旅游疗养等。节省的时间和资源可用以开发新的教学创新项目, 提供新的质量服务。凡进度不顺或履责有困难和问题的人员, 可以采取促进或帮扶措施, 预防责任事故的发生, 避免事后追究的被动局面。

责任管理需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时代, 教学质量的编码信息可以全部进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为责任溯源提供质量和效率。

教学质量的责任管理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管理, 除了具备一般项目管理需要的元素和特征外, 还需要有人文社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因为责任、责任心、责任意识、责任担当等在本质上都是针对文化水平、教育程度、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 而不是对物的管理, 管理的对象比较复杂, 管理的内容难以限定, 责任的标准不断变化, 因此, 责任管理需要责任矩阵的帮助, 对责任管理有待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 组织机构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权限、技术方法及运行机制而言, 开展教学质量责任溯源的综合能力仍显单薄。

第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 原先建立督导机构的初衷仅是满足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第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比以前更为复杂。

第三,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诚信社会、责任伦理、反腐倡廉成为当下人们的共同追求。

教学督导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 需要更新理念, 重塑威信, 引进技术, 改变方法, 拓展范围, 采用科学的工作模式, 将教学督导室的工作职能转变为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的工作职能, 才能适应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冯丽.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学生观与差生转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9) :94-95.

[2]王黎祥, 王恩华.大学教学责任伦理失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31 (4) :37-40.

[3]华危持.关于教学督导的哲学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5) :12-15.

[4]贾让成, 俞建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81-83.

[5]朱海英.在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间[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6]周小桥.项目管理工具系列谈之十一——责任矩阵:人员分工[J].项目管理技术, 2006 (5) :62-63.

质量责任 篇2

前言

为了提高希望.未来城施工质量,杜绝质量问题,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特制订希望.未来城质量责任制度,将根据本制度责任划分,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质量考核。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经理质量责任

1.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有关的质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2. 对所负责施工的全部合同范围内所有项目的质量负终身责任。3. 严格执行工程报建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制度。

4. 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5. 督促项目各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安全交底制度。6. 组织实施自检、交接检和专检制度。

7. 组织实施材料采购、验收、复检、贮存等制度。

8. 策划项目关键和特殊工序,并组织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做样板间(墙)。9. 督促各专业技术人员真实、及时、系统、详尽做好工程内业资料,并妥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

10.对工程质量事故,及时上报,并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11.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制度,杜绝交付不合格工程。

项目生产经理质量责任

1.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有关的质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2. 协助项目经理落实项目质量制度执行情况。3. 组织项目每周的安全质量生产例会。4. 协调和解决各劳务分包之间成品保护问题。5. 配合项目经理做好项目质量自检。

6. 参与核定一般分部质量等级和单位工程初评。

7. 监督负责向各专业施工员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技术安全交底。8. 组织按周检查各专业施工人员内业资料收集情况。9. 参与项目技术复核工作,组织预检和隐蔽工程验收。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10.参加工程竣工验收。

11.监督考核各专业施工员执行技术安全交底、三工序管理、三检制绩效。

项目商务经理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有关的质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2.及时上报因质量问题的罚款单,及时在进度款支付时予以扣除。3.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项目总工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有关的质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2.负责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3.负责组织项目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图纸自审、会审。

4.组织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学习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5.配合项目经理做好项目质量自检。6.核定一般分部质量等级和单位工程初评。

7.负责向各专业施工员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技术安全交底。8.负责按周检查各专业施工人员内业资料收集情况。9.负责项目技术复核工作,组织预检和隐蔽工程验收。10.参加工程竣工验收。

11.考核各专业施工员执行技术安全交底、三工序管理、三检制绩效。

项目技术员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有关的质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2.参与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3.参与项目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图纸自审、会审。

4.参与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学习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5.配合项目经理做好项目质量自检。

6.参与核定一般分部质量等级和单位工程初评。

7.参与向各专业施工员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技术安全交底。8.参与项目技术复核工作,参与预检和隐蔽工程验收。10.参加工程竣工验收。

11.参与考核各专业施工员执行技术安全交底、三工序管理、三检制绩效。

项目材料员质量责任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公司的质量方针、法令、法规、规章和制度。2. 严格实施货比三家,在质量和价格上应优先考虑质量。3. 采购合同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4. 采购物资进场后,应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

5. 物资经验证符合要求后,应登记入帐,妥善安排场地进行贮存。6. 负责进场物资的状态标识。

7. 负责通知取样员对需复检的材料进行抽样送检。

8. 负责与各供应商的联络,确保物资供应,满足生产需要。9.有权拒收不合格物资。

项目质量员质量责任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公司的质量方针、政策、法令、法规。2.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标准进行施工。3.严格执行技术、安全交底和文明施工制度。4.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5.主持所负责专业工种的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项分部质量评定。6.负责对关键、特殊工序的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7.及时做好工程技术内业资料。

8.做好工程变更各项签证、建立台帐,并把变更内容标识于施工图纸。

9.负责组织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的整改落实,并能适当应用数理统计技术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予以有效实施。

10.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绘制竣工图,整理提高工程内业资料。

11.有权对不执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和公司有关制度的班组实施经济处罚。

项目试验员质量责任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公司的质量方针、法令、法规。2. 严格按材料质量检验计划,安排各种需复检材料的取样工作。3. 对于见证取样的材料,严格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

4. 样品采集后,应与材料员/见证员一起封样,送至监督检测机构检测。

5. 协助施工员控制现场“两比”施工;对于予拌砼,督促砼公司做好开盘鉴定和坍落度试验。

6. 按规定要求做好砼、砂浆试块,并予以准确养护。

7. 按时取回试验报告,并及时通知材料员更换物资状态标识。各种试验和检验报告整理后交给内业资料员。

8. 建立各种材料、半成品检验和试验台帐。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9. 按规定期限配合计量员做好现场使用计量器具的复核工作。

项目施工员质量责任

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公司的质量方针、政策、法令、法规。2.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标准进行施工。3.严格执行技术、安全交底和文明施工制度。4.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5.参与所负责专业工种的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项分部质量评定。6.负责对关键、特殊工序的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7.及时做 好工程技术内业资料。

8.做好工程变更各项签证、建立台帐,并把变更内容标识于施工图纸。9.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绘制竣工图,整理提高工程内业资料。

10.有权对不执行国家规范、标准、规程和公司有关制度的班组实施经济处罚。

项目安全员质量责任

1.做好新工人等的安全教育和对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配合施工员对工人进行各级、各分部安全技术交底。

2.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并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台帐。3.组织检查安全月、安全日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4.参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落实改进措施。

5.定期或不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安全生产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及上级指示,以身作则,抓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

6.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检查,现场安全巡视,并作好记录。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质检员质量责任书

1.协助项目经理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质量方针、政策、规范、标准。

3.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质量管理规定。

4.贯彻执行公司《项目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

5.负责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培训。

6.学习施工工艺规程、质量验收规范。

7.负责实施施工工艺规程、质量验收规范。

8.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预审与会审工作。

9.按要求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

10.组织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基础验收、结构验收。

11.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解决。

12.对工程资料的及时、齐全、正确性负责。

13.协助技术员、资料员、质量员等相关人员的日常工作。

14.负责组织做好施工质量记录与企业有关的质量管理运行记录。

项目经理签字:

项目质量总监签字:

月 年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测量员质量责任书

1.在部长指导下完成项目施工测量工作,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2.放线工作,放线前必须认真熟悉图纸,放线结束后由公司项目管理部测量人员组织复测,并通知甲方、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3.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及水准点进行工程水准测量,为便于工作,应在基坑周围布置基点,基点布设后由公司项目管理部测量人员进行复核;

4.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认真执行测量规范,保证测量精度,工作中不得擅自离开仪器,以免仪器受振倾倒,碰撞以及他人操作而损坏; 5.应经常保持仪器的清洁,仪器用专业工具清擦。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项目测量员签字:

****年**月**日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资料员质量责任书

1.负责图纸的收集保管,负责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并按技术资料整理要求装订成册并存档;

2.负责下发、收集、检查各工序原始记录; 3.对全部收存资料进行编目、登记;

4.及时收集汇编各种试验数据、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5.负责工程各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 6.负责整理、编制竣工文件;

7.严格执行资料保管制度,所有工程资料做到真实、可靠、齐全。

项目经理签字:

项目资料员签字:

****年**月**日

日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安全员质量责任书

1.实施安全生产,做好防范措施;

2.参加质量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3.对施工人员进行开工前的进场安全教育; 4.对施工队和班组进行安全交底;

项目经理签字:

项目安全员签字:

月年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技术员质量责任书

1.加强图纸会审,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负责编制工程材料计划和加工计划,经办技术核定,收发设计修改文件。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按时报交统计报表,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汇报情况和反馈信息。

3.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质量记录的收集、检查,并督促有关人员完成其责任范围内的各类资料,负责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整理、编排、装订和归档移交工作。

4.负责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文件的分发、保管、更改和回收等工作。5.负责施工图、竣工图和有关资料的复制工作。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项目技术员签字:

****年**月**日

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材料员质量责任书

1.贯彻本公司质量方针和本项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负责材料采购控制、物资供应分(承)包方评价和顾客提供产品的管理工作。3.负责A类材料(钢材、水泥、木材)采购和控制的管理。

4、配合做好材料标识的管理。

4.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5.做好有关材料质量记录的产生、积累、收集、保管和归档工作。6.负责现场材料的检验、验证、标识和发放管理,并做好记录。7.负责现场材料的贮存管理。

项目经理签字:

年 项目材料员签字:

月中建四局五公司希望.未来城项目部

项目试验员质量责任书

1.一、负责对单位材料取样、送样和委托工作,严格按试验管理办法取样、制作; 2.负责现场砼和砂浆的施工过程检查,及时委托砂石含水率作为调整施工配合比的依据;

3.负责检查测定砼落度和砂浆稠度,按规范要求每班按时测定,并 4.做好记录;

5.负责检查搅拌站砼养护室的达标工作和搅拌计量检查,并及时纠正; 6.按冬施要求进行砼养护室和搅拌站砼的测温工作,并建立全过程记录; 7.检查搅拌站原材料、外加剂与配合比是否符合,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经理汇报,及时纠正;

8.检查搅拌站砼及砂浆的拌合时间,并及时纠正; 9.及时整理记录、试验资料,按时交资料员归档。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项目试验员签字:

如何提高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篇3

一、充分开展审前调查,认真科学编制审计方案

一是审前调查的准备要做足。调查前要进一步明确委托部门对审计事项的要求,充分征询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被审计乡镇及其领导干部的意见,并结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民生政策执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审前调查方案,合理配置审前调查人员,科学安排审前调查时间,提出具体的审前调查要求,准备好调查所需要的表格、资料等。

二是审前调查的方式要多样。针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开展的审前调查,要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扎实开展。调查中,可以向组织、纪委、监察、人事、信访、检察、环保、统计等部门发出审前调查征询函,函证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有无举报以及举报内容和个人廉政方面等情况。可以到被审计的乡镇召开座谈会、听述职报告、查阅资料,了解乡镇的基本情况,乡镇经济工作着重点和经济增长点,掌握乡镇的经济工作思路。可以深入村组、农户走访或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内容。

三是审前调查的内容要广泛。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面比较广,审前调查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应做到视野开阔,内容全面,力求不留死角,不存盲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机构设置和职能情况;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情况;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体制情况;领导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决策的落实情况;个人廉洁自律和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等情况;有关部门对经济工作的考核和检查情况;以往审计工作开展及审计落实情况等。

四是审前调查的结果要分析。调查结束后要及时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审计组根据汇总的内容和掌握的相关情况召开审前调查结果分析会,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基础,以乡镇党政领导行使权力的环节为主线,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评价为参考,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重点,深入分析、精心筛选、全面预判,找准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目标和重点,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审计力量。

二、围绕履职尽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上级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情况。重点关注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贯彻情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政策的贯彻情况,统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措施及效果等。

(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突出对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审查,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结合乡镇政府的实际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经济事项收集整理是否集体研究决定,内控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有效,有无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而发生违纪行为,对已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等。

(三)财政管理情况。重点审查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政府性债务情况。同时查看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入账是否完整,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分析其收入、支出和结余资金的结构,如果超支,分析其资金来源,是否占用专项资金和征地款。尤其要关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是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政府性债务方面重点关注债务来源及构成、债务资金投向、偿债能力状况以及存量债务的还本付息情况,以揭示政府债务风险状况。

(四)征地情况。征地拆迁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或其他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应重点关注是否长期拖欠和挤占挪用拆迁补偿资金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五)直接分管部门的管理监督情况。重点关注被审计乡镇领导干部对直接分管部门的重要经济事项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情况,揭示因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分管部门的重要经济活动、重大经济决策、重大内控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到位的严重违纪问题。

(六)个人遵守财经纪律及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与有关人员谈话,向当地组织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征求意见,看个人在经济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七)其他情况。包括编制使用及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

三、科学进行审计评价,准确界定承担责任

审计评价应适应新形势下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审计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乡镇工作涉及面非常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是全方位的,因此审计评价内容除财政财务收支外,还应该包括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包括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重要事项。但应当注意的是,审计评价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对审计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的事项不作评价。

强化责任确保补贴机具质量 篇4

会上, 刘恒新副司长介绍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成效和2009年工作安排, 并强调指出, 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既是推动农机化发展、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 也给农机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实施好补贴政策, 需要政府部门、生产企业、经销单位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企业承担着提供产品与服务并执行政策的双重任务, 不但要在机具研制、产品供应、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还要在保证补贴机具供应、履行质量价格服务承诺、配合做好补贴机具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刘恒新副司长还就强化责任确保补贴机具质量向企业提出四点要求:

1、充分认识保证质量履行承诺的重要性。

生产企业是补贴目录农机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今年农业部将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对质量下降、不兑现承诺的, 不管是谁, 都将取消目录资格。产品纳入到补贴目录中, 是对企业和产品的一种肯定, 也是对农民的引导, 更是对企业的宣传, 一旦被取消列入目录的资格, 负面影响难以挽回。各个企业一定要维护信誉, 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2、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

企业要树立战略思维, 强化品牌意识, 加强能力建设, 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益。要认真分析自己产品存在的不足,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持续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 并要持续改进质量和服务。要严把产品出厂质量关、高度重视产品适用性、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与服务。要重视维修网络的建设, 为农民使用农机提供全寿命的服务。

3、共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市场环境。

企业要切实履行价格承诺, 在补贴实施阶段, 同一型号、同一配置的机具在同一区域市场, 不得高出市场价格销售补贴产品, 且补贴机具销售价不得高于目录中确定的最高限价, 也不得高于2008年在同一区域的市场销售价;要合理调度生产, 确保及时供货。特别是在销售旺季, 当补贴产品供货和其他市场供货发生冲突时, 应优先保证补贴产品的供应。不得因价格等原因, 故意延迟供货或不供货;要公平竞争, 自觉抵制不正当营销行为。各企业不得为扩大销量而向农机部门或有关人员支付“推广费”;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督管理。杜绝商业贿赂, 严防发生经销商和基层有关单位串通搞暗箱操作、虚报冒领补贴资金和转手倒卖补贴机具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杜绝超越权限办理补贴指标、赊销、预收货款或定金、事后开发票等行为。

4、加强技术研发, 努力提

高产品技术水平, 增加产品品种。要围绕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业部主推的重点农业机械化技术, 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加大投入, 研发性能优良、质量可靠、节能环保、价格合理的农机具,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产品科技含量和适应性, 满足农民和农业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 提高企业竞争力, 增强发展后劲。

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朱良在会上通报了2008年全国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情况, 分析了全国投诉特点, 并就企业如何做好产品质量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朱良副站长介绍, 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农业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1个, 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31个, 地市级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237个, 县乡级农机产品质量投 (下转4页) (上接9页) 诉机构1451个, 合计1720个, 比2007年的1349个增加了371个。

2008年全国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积极保护农民权益,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农机企业的发展, 共受理了农民对各种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投诉共计1128件, 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66.61万元。与2007年相比2008年受理的农机投诉下降了18%, 联合收割机方面投诉基本持平, 拖拉机方面投诉下降了23%, 柴油机方面投诉下降了56%, 其他农机具上升了29%, 通过投诉为农民挽回的经济损失上升了22%。

据朱良副站长分析, 2008年农机投诉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农机投诉总量下降, 农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大中型拖拉机投诉集中, 仍然是投诉的重点;三是玉米收获机质量集体投诉集中, 调解协调难度大;四是补贴机具质量备受关注。

质量检查员质量责任制 篇5

1、质量检查员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工程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2、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为图纸会审提供相关信息。

3、负责对工程项目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抄测进行复查。

4、参加一般物资、重要物资、大批量物资、新型材料及对工程项目最终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物资的供方评价工作,选择并确定《合格供方名单》,报项目经理审批。

5、负责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立即报告材料员,做退货处理。

6、负责对隐蔽工程、特殊过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真实、正确的填写相关检查验收资料和记录,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7、负责对样板件、样板间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鉴定,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方可进行大面展开施工。

8、负责对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进行跟踪、落实,确保工程质量持续改进。

9、配合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质量检查、资料整理的准备工作,负责对成品保护工作的管理的控制。

企业应发挥质量监管责任主体作用 篇6

“放活”,即要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和生产许可,还权于企业,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质量主体、责任主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李俊认为:“此前,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确存在一些理念、措施的偏差和误区。”因此,今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质量安全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研究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善管”,即加强对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李俊说:“要做到‘善管,一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目标来确定监管范围,而不是面面俱到,二要基于有效监管之需,进行监管方式的完善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的“以大中型医疗机构为基础,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都显示了质量安全监管重心向重要产品和重点领域倾斜、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的特点。

“共治”,即社会共治,在政府之外,充分调动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市场中介组织、消费者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质量治理。

数据显示,我国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些领域的质量问题依然突出。2014年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虽然达到了92.3%的历史高位,但仍有23种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不足80%。在中国消费者协会2014年统计的消费者投诉中,质量投诉的总量达到28.39万件,质量投诉在总投诉中的占比仍然高达45.8%。而在国际市场,国家外文局2014年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有62%的海外受访者担心中国品牌的质量不过关。

为此,今年的《行动计划》围绕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为工作重点,确定了4个方面18条共102项具体任务。

质量责任 篇7

2000年10月6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一份建设工程分包合同,被申请人作为总承包方,委托申请人承担某段高速公路路基土方工程分包施工。工程采用单价承包的分包方式,即按照合同约定的单价乘以工程量作为合同价款,暂估为25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合同约定:工程款的5%为质量保修金,作为缺陷责任期内的保修费用,保修期(24个月)满60日内将剩余质量保修金返还申请人。该工程按照结算金额5%的比例由被申请人暂时保留的质量保证金为22.6027万元。

后申请人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被申请人支付质量保修金22.6027万元。被申请人则辩称,在本案合同项工程质量保修期内,应业主方和监理方的要求,需要对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维修,而申请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维修,未履行质量保修责任,而是由被申请人自行组织维修,发生维修费用23.3162万元,按照本案合同的约定,应从申请人的质保金中扣除。因此,申请人无权要求被申请人支付工程保留金22.6027万元,申请人尚应支付超出剩余工程保留金的维修费用7135元。

2审理结果

仲裁庭经审理认为,被申请人提出的质量问题,属于质量保修的范围,被申请人要求申请人在工程质量保证期内承担保修责任既有法律依据也有合同依据。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工程质量保修期内,若发生需要维修的情况,被申请人作为工程的发包方具有告知的义务,而被申请人没有证据证明其曾就工程维修有效告知了申请人,被申请人在合同履行上是有瑕疵的。但是,作为总包方的被申请人没有有效告知申请人进行工程维修,不能就此免除申请人应该承担的保修责任。被申请人自行维修花费23.3162万元,但根据证据材料难以认定这些维修费用完全由申请人承担。因此,按照证据材料能证明的合理费用,申请人应承担维修费用4万元,从申请人的质量保修金中扣除。被申请人应当返还申请人质量保修金18.6027万元。

3点评意见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发生质量问题时,被申请人是否应通知申请人进行质量保修?若未进行前述通知时,能否免除申请人的质量保修责任?在未通知申请人进行维修的前提情况下,被申请人自行组织维修,是否可以请求申请人承担所花费的维修费用?被申请人是否可以直接从质量保修金中扣除维修费用?

(1)对发现质量问题的保修通知

在建设工程进入质量保修期之后,发包人如果发现了质量问题,按惯例,应通知承包人,要求承包人前往查看或者维修。该通知也是发包人日后按照合同规定的或者法定的程序要求承包人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的起点。虽然,我国的建筑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并没有关于此的具体规定,但是在部分部门规章中,有此类要求或者指示。例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9条规定:“房屋建筑工程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缺陷,建设单位或者房屋建筑所有人应当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在保修书约定的时间内予以保修。”

发现质量问题的维修通知至少有三项作用,第一能够证明质量问题发现的日期是否落入质量保修期限内;第二能够证明发包人已将质量问题告知承包人,承包人应当依照约定或者相应的规定采取必要的行动;第三能够判断发包人是否是放弃行使要求承包人维修发现问题的权利。但发现质量问题,通知维修并非发包人的义务,也即通知维修最多可以视为发包人要求承包人承担进行维修的前提或者条件,但是若发包人不予以通知,并不承担任何民事上的责任。

(2)未进行前述通知时,承包人的质量保修责任如何负责

在没有进行通知的情况下,承包人的质量保修责任是否可以免责?向来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将质量问题通知承包人是必要的条件,如未进行通知时,则不能要求承包人承担质量保修的责任;有的观点认为,无论如何,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在质量保修期内,确实发生了质量缺陷,承包人就应当承担保修的责任,该责任的发生并不以发包人是否通知为前提。

就上述争议,应从分析质量保修责任内容来进行考虑。笔者认为质量保修责任包括了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行为责任,即承包人在所承包的工程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依照约定进行维修的责任。就行为责任而言,是无过失责任。例如依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9条的规定,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在保修书约定的时间内予以保修;发生涉及结构安全或者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紧急抢修事故,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立即到达现场抢修。此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及时予以保修,并不以施工单位的过失造成质量缺陷为要件。之所以有如此之规定即由承包人承担无过失责任,在于建设工程由承包人具体负责兴建,其对工程修建情况有着全面的把握,由其先对工程进行维修比其他单位更具有专业优势。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及材料供应商显然不具备此能力与优势。行为责任则应当以发包人通知为前提,否则承包人无法知晓何处以及何时需要进行维修,发包人不为通知时,则不能向承包人主张行为责任。

结果责任指的是承包人对工程保修期内的质量问题最终承担相应后果,但不限于损害赔偿、采取补救措施、继续修复的责任。基于建设工程的特点,因其通常有大量隐蔽工程且在过程验收和最终验收时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全面的细节验收,检验方法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建设工程的质量缺陷不能在验收就可能全面得到反映,故在建设工程验收交付后,对于具有缺陷的质量问题,承包人仍然要对此负责。因此,结果责任事实上就是承包人对建设工程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的责任。例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就明确保修费用由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这种责任不以发包人通知为前提,它是质量问题所转化成的承包人最终应当承担的责任。依照合同法第281条的规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发包人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对承包人对质量问题承担相应责任无提前通知要求,就此点而言,其与合同法中买卖合同一节中第158条规定,即要求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主张质量瑕疵担保时,以通知为前提有所不同。故,承包人对发生在保修期内的质量缺陷,即使无发包人的通知,其仍然应当承担最终的结果责任。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虽然未通知承包人,不影响承包人对质量缺陷的最终保修责任,但是发包人在未及时通知承包人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然会产生不利的法律效果:

第一,因该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请求权开始计算时效,时效期间为2年。发包人发现质量问题后,未及时通知承包人要求修复质量问题,即有怠于行使权利之表现,其发现质量问题的同时处于知道及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时间。如果发包人在2年后,再通知修复或者主张质量责任,时效因此而经过,而处于权利无法被支持的状态。

第二,对法官或者仲裁员的心证造成不利的影响。通常,按照惯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发包人首先应当通知承包人进行查看并予以修复,这也是相对其他的处理质量问题成本最为低廉的手段。因此,如果发包人未及时通知,甚至未通知承包人相应的质量问题,足以使人对是否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否属于保修范围内的质量问题产生合理怀疑。

第三,对因发包人未及时通知或者未通知而造成承包人未及时维修或者未维修所造成的扩大损失,承包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既然进行维修应以发包人通知为前提,故发包人未进行通知或者未及时通知的情况下,承包人无法完成前去维修之义务,发包人自应当为此而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依照合同法第119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发包人对扩大的损失,无要求承包人承担责任的权利。

(3)未通知申请人进行维修的前提情况下,被申请人自行组织维修,是否可以请求申请人承担所花费的维修费用

正如前述分析,发包人未通知承包人进行维修,并不能免除承包人最终的质量保修责任,因此承包人仍然可以就其工程产生的质量缺陷向发包人进行赔偿。但如果在未通知承包人的情况下,发包人自行组织维修,其花费的维修费用即由承包人承担显然有所不妥,其不妥之处在于:第一,承包人丧失了核实质量缺陷是否属于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机会;第二,承包人无法控制发包人自行维修质量缺陷所花费的费用,无法在维修过程中检验费用的合理性;第三,承包人比发包人组织维修或者第三人维修更具有熟悉工程优势,更能以低成本的价格维修相应的质量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不妥之处,发包人在要求承包人进行赔偿时,相比其通知承包人而承包人拒绝维修的情况,其应当负有更多的证明义务。首先,因发包人已经自行维修,发生质量的现场可能已被破坏,故发包人必须证明原来发生的质量缺陷,属于承包人保修的质量范围。如果不能证明或者因为已经维修而造成不能确定属于承包人的保修范围即应由发包人承担不利的后果;其次,发包人必须证明其所花费费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再者,如果发包人不能证明所花费费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还应承担就修复该质量问题进行鉴定的责任。在发包人能够满足上述证明义务的情况下,法院和仲裁庭可以在可确定的合理、必要的费用的限度内支持发包人要求承包人承担质量缺陷修复费用的请求,而不应当仅因为发包人未通知承包人进行维修,即认定承包人不能因此而承担最终的质量责任。因此,上述案例的仲裁庭认为,作为总包方的被申请人没有有效告知申请人进行工程维修,不能就此免除申请人应该承担的保修责任是完全正确的。

(4)是否可以从质量保修金中扣除维修费用

质量保修金,究其性质是承包人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维修的担保。例如,《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修金)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我国法律法规虽对此种担保形式并没有明文规定实现和处置的方式,但可以依照合同及惯例进行直接扣除。例如《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即规定“缺陷责任期内,由承包人原因造成的缺陷,承包人应负责维修,并承担鉴定及维修费用。如承包人不维修也不承担费用,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承包人维修并承担相应费用后,不免除对工程的一般损失赔偿责任。”结合上述案例合同的约定:“工程款的5%为质量保修金,作为缺陷责任期内的保修费用,保修期(24个月)满60日内将剩余质量保修金返还申请人”,仲裁庭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直接把缺陷责任期内的保修费用从质量保修金中扣除。如果合同中并无直接扣除质量保修金的约定,笔者认为依照质保金的性质和作用,并参考建筑行业通行的做法,发包人仍可以从质保金中扣除维修费用,扣除后的质量保修金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返还承包人。

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责任 篇8

一、政府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政府质量监督是区域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层面, 是执法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是社会监督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之一, 也是政府质量监督的主要对象, 即被执法主体;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是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 这是一种政府行为, 完全不同于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的工程监理;政府实施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社会监督即建设单位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 虽然均由法律、法规设定, 但其性质 (包括任务、职责、内容) 完全不同, 前者的行为主体是政府部门, 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是行政性的监督管理, 后者是一种有偿技术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二、政府质量监督的责任

政府质量监督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 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 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政府质量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建设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社会监理以及有关社会中介机构。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是执法主体, 所面临的对象是责任主体, 二者所承担的责任不一样, 执法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承担管理责任, 责任主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承担质量责任。打个比方, 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 交警部门是执法主体, 肇事司机是责任主体, 如果因交警对肇事司机的违规驾驶行为, 没有履行监管责任, 就是不作为, 必需承其相应的管理责任;因肇事司机的违规驾驶行为造成的后果, 则必须自行承担相关交通肇事责任。二个不同的主体之间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错位, 即不同的职能职责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又如政府质量监督在把握执法层面与技术层面的联系时, 如发现设计图上存在问题时, 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给设计单位发函要求整改, 另一种方式是通知业主单位, 由业主单位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和规范。两种方式处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方式是一种技术层面行为, 设计图的技术性审查是由图审机构承担, 这不是监督机构的职能——越位。第二种方式是执法监督行为, 对参建各方是否执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范是监督机构的职责之一, 建设业主与设计单位有合约关系, 设计单位应履行合同所有责任, 通过业主来实现工作意图。

三、如何履行好政府质量监督责任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是通过实施施工图审查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等相关制度来实现的。各种制度的实施,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规范、约束质量行为的内容也不同。建设工程因周期长, 参建单位多, 涉及面广, 靠参建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自我约束力、社会责任感, 在目前的体制下还行不通, 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来约束、规范, 必须通过政府质量监管强制性监督管理, 才能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

1. 必须完善相关管理的制度。

政府质量监督的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参建各责任主体行为监督。质量行为需要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加以规范、约束。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作为区域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层, 不但要针对管理上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而且要根据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管理思路, 有应对的举措。政府质量监督不可能随时随地对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进行把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位、不同责任主体, 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甚至有些问题具有共性, 如何从根本上把这些问题消除, 一是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制度,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指导、约束, 否则问题在这个地方解决了, 在另一个地方又出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面临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政府质量监督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如住宅分户验收、建筑节能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新事物, 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将会一片茫然, 无从做起。所以建章立制,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是提高政府质量监督效力的保证, 是履行政府监督职能的关健。

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只对质量意识高, 照章执行的责任主体发挥作用。质量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在建设活动中依然长期存在, 如同社会治安环境再好, 依然存在偷盗现象一样。政府质量监督对这种现象既不能放任自由, 也不是杜绝禁止, 只能通过政府质量监督工作来引导, 提高其质量意识, 如组织开展质量讲座、创优评优等活动, 营造一种“学质量、比质量、拼质量”的氛围, 使“质量就是生命”成为一种共识、一种现象, 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成为行业的风尚, 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才能提高, 政府质量监督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 切实加强质监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监督人员两个素质。

新的监督工作程序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对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具备良好的行政执法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是今后质监工作必须具备的, 否则将会造成执法者先违法、不守法, 执法行为不合法, 给自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优秀的专业素质会极大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准确性和重要性, 能一击切中要害, 抓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是做好质量监督工作重要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因此不断努力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行政执法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是当前乃至今后各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要做好和切实注重的工作。

四、现阶段政府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 体制上的问题

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目前质量监督工作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监督体制中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基本上都是事业单位性质,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政府职能的重要部分, 特别是取消质量监督收费, 转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后, 财政能给足的就只有人头经费, 其他办公经费没有保障, 这将影响质量监督工作的专项业务开展 (如监督检测工作) 。其次事业单位性质, 不利于政府质量监督职能的履行, 造成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地位认同度不高。

2. 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 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各种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程等。然而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 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 还缺乏有力、适度的处罚依据。如对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监理失控行为, 很容易界定其错误行为的性质, 但相应的处罚措施却跟不上, 没有详细的、针对性强的、量“刑”适当的法律条款可以运用;同时, 对有些参建方的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已远远超出其经济实力所能承受的范围, 使得执法程序难以进行下去;另外, 开发商、建设业主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和质量需求, 对工程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建设业主的行为基本上无有效的制约手段。对于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 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 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这使得对监督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处理的实效大为降低。

3. 质量意识普遍不高, 缺乏激励机制。

质量意识决定质量行为, 质量行为影响工程质量。质量意识它是工程建设活动中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的价值取向, 质量意识高, 那么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亦高;反之对工程质量的需求就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意识也逐步提高, 不仅仅关心的是主体结构安全, 而更多的是居住环境、使用功能。商品房开发企业作为代理业主的质量意识将直接影响每个住户的切身利益, 加之各地招商引资商品房开发企业异地投资开发一旦开发企业本身倒闭, 做为质量终身制的责任主体之一将如何追溯?如何提高质量意识, 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意识的问题。

五、思考和建议

1. 不断适应新形势, 不断的完善有关法规, 确保监督工作顺利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新的技术、新的问题不断的出现, 就需要新的管理思路和新的法规配套,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面临同样形势。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职能。政府质量监督执法不同于其他行政执法, 其专业技术含量高, 需进一步明确质量监督职责, 特别是执法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界定。就上海“倒楼”事故, 土方堆放不当、开挖基坑顺序倒置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究竟有没有责任?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呢?所以应进一步明确监督机构的法定地位, 建立准公务员制的监督人员编制, 只有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提高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 才能确保监督机构真正地、严肃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 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开展, 真正实现依法治质。

2. 加强诚信体制建设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企业对自身信誉有了一定的重视, 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企业管理意识的普遍偏低, 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等的影响, 使企业往往还不能以较高的质量和管理水准要求自己。在这种条件下, 加强诚信体制建设, 实行企业不良行为公示制度, 使企业行为受到全社会的监督, 在市场准入、招投标活动中对有不良行为的企业进行制约,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可以在监督过程中掌握有关企业质量行为的第一手信息, 因而应当成为公示制度的最主要的参与者。由于企业不良行为公示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 目前, 工程质量监督还没有与企业不良行为公示制度有效结合。

3. 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 培养适应新时期监督工作特点的新型人才

如何提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篇9

1.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导致审计监督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当前所实施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先离后审, 使审计成了“马后炮”, 对已提拔或平调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审计人员感到审计报告难写, 审计结论难下, 对审计对象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比较困难, 这样, 审计的监督制约功能就难以充分发挥。

2.审计时限紧, 工作缺乏主动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审计, 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 不仅需要充裕的时间, 而且需要配置相当的人力。由于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很小, 或未审先任, 或审任同步, 有关部门要求的审计时间又很紧, 审计的工作期限较短, 再加之被审单位基层机构人员变动频繁, 审计资料不能及时完整地提供, 而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点审计范围和内容又要审深审透, 结果导致审计的时间紧、任务重, 对离任干部的审计失之于宽、失之于粗, 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3.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时效性较差, 内容过于简化。

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应于人事部门发出审计提请书之后着手准备, 在实施现场审计时提交审计小组。但是, 由于审计对象有的是先免后审, 有的是审前已经提拔任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就不可能被有效利用, 述职报告就不会被审计对象重视, 导致述职报告不能按时提交, 述职报告内容过于简化, 不能全面反映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的经营管理状况, 无法作为审计的参考依据。

4.审计资料无法及时完整地提供。

经济责任审计属综合性审计, 涉及面广, 内容繁杂,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需要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 尤其是在审计资料的提供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由其及时完整地提供各种材料。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审计资料往往无法及时提供,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 机构调整、人员变动频繁。近年来在实行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员变动较频繁, 新的人员对过去的一些经营活动不甚了解, 再加上档案资料管理本来就是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资料的保管、交接工作没能很好地执行有关制度规定, 在按时提供审计资料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第二, 被审计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作用理解不到位。被审计单位现任领导对其前任的经济责任审计不够重视, 认为前任的事后任不便多问, 否则会有后任整前任的嫌疑。事实上,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前任个人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也是对该单位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为后任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对策

1.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 规范运作, 加强立法, 建章立制, 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 所收集的会计资料不全面、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 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为规避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结果质量, 要逐步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降低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出具报告阶段的风险, 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权责对等, 机制平衡的经济监督形式。在审计内容, 操作程序, 方法体系, 评价结果应用, 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 使审计人员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明确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范围, 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2.提高对被审计对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

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正确评价和区分经济责任, 促进该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同时审计的结果将为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对象的考查和任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也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对他们进行考核的重要参考。所以, 高质量的审计成果至关重要。审计部门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全局意识, 提高对被审计对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解、认知, 认真对待每位被审计对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摒弃那些履行程序、走形式的工作方法, 力争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审计任务。

3.健全审计评价体系。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 评价要客观、公正、谨慎。审计评价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等主客观因素, 尽可能用量化方法来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

项只用客观真实的方法将有关事项反映清楚, 不作审计评价;对某些事项要全面辩证分析后再作评价。要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以审计查明的事实为依据,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不能照搬照抄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或工作总结。做到既不越位, 也不缺位, 审计什么, 评价什么。另外, 评价时注意区分是责任者任期前还是任期内的责任, 是直接责任还是管理责任, 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责任, 是职责范围内还是范围外的责任等, 以有效地防范风险, 为组织部门提供祥实的审计报告。从深层次的经济活动中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 为组织部门考评干部政绩、选拨任用提供参考依据。

4.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查账和查实有机结合。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 以审查账目与审查实物相结合, 对经济责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督促责任人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防患于未然,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相关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办法, 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 规范操作, 严把质量关。重点复核审计项目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事项。对出具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力求措词适当、评价公正, 经得起推敲;对于审计中未涉及和证据不充分的问题不做评价、不下结论;审计报告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人的意见, 认真落实不同意见并妥善处理, 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5.做好审计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

一是合理调配审计人员。在调配审计人员时, 应考虑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及责任意识, 选择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审计项目经理,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由项目经理根据业务需要审慎确定业务主审并选择合格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 只要认真把好参审人员关, 就能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审计指导和监督。对于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项目组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对每位审计人员实施审计作业的情况应有适当的监督。三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通知书所准备的资料往往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遇到这种情况时, 审计人员要区分不同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基础差、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去收集整理所需资料, 向被审计单位明确指出其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要与组织人事部门密切协作, 要求人事部门提供相关信息资料, 了解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 了解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在廉政建设及经营管理方面是否存在应承担经济责任的重大问题;密切同业务部门的联系, 就查出的问题与其进行沟通, 征求意见, 根据问题性质确定管理人员应担负的经济责任。

质量责任 篇10

关键词:接收质量限 (AQL) ,应用,检验

谁应该对产品质量负责?生产者?检验者?这个问题是造成工检双方因质量问题推诿扯皮的主要原因。生产方认为:经过了检验且放行的零件就应该是合格的, 因此出现质量问题就应该由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方认为:零件的任何质量问题必定产生于加工环节, 因此检验人员不对零件的质量问题本身负责。生产实践中, 这样的争执直接影响的是综合检验水平和生产效率是企业所不能容忍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检验是否能够发现全部的质量问题, 如果不能, 用什么方法能够保证质量水平又保证检验效率、避免质量问题的推诿扯皮?接收质量限AQL的正确应用, 可以有效地避免检验差错的影响, 从而提高检验精度、明确质量责任、提高检验效率。

1 100%检验的误区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给出如下定义:所谓检验, 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 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 或是在出厂检验, 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同时朱兰手册指出:大量公开或不公开的研究都表明, 检验人员找不出所有存在着的缺陷。总的来说, 检验人员大约只能发现所存在缺陷中的80%, 但却漏掉了其余的20%。到目前为止, 多数企业的检验体系中, 不少检验工作的主管者和领导者都秉承一个信条, 采用100%的产品检验, 检验员应该能够发现并阻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因此才会在生产现场经常听到:“这个活是怎么检的?检查员怎么没有发现这个缺陷?……”。事实上, 检验人员至少都有着最基本的工作责任心, 都不想造成任何差错。然而即使是集中了全部精力, 付出了全部热情也不可能达到完美, 依然会存在20%的差错。换个角度, 假设检验人员能够100%的发现全部缺陷, 是不是能认为检验人员的存在就可以避免缺陷流入下道工序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100%的检验是需要大量人工时间的, 也就意味着需要很多的检验人员, 而没有哪个组织能拥有如此庞大的检验队伍。

2 接收质量限

接收质量限 (AQL) 是描述产品质量过程平均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 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以符号AQL表示。AQL是可以接收和不可接收的过程平均之间的界限值, 是对生产所达到程度的要求和确定过程的容忍限时考虑的一个有用的定量指标。

确定AQL可以遵循不同的原则, 可以按检验的类型、不合格类型和检验项目、产品的使用要求、质量特性值以及检验项目的重要性确定。最终以保证产品的过程平均水平为目的。

在零件检验过程中, 可以根据零件检验要素的重要程度来分别确定AQL值。例如对GB/T5780M12×30的六角头螺栓来说, 其螺纹精度、长度、端部倒角的检验就可以适用不同的AQL值, 如果就这三个要素而言, 螺纹精度的检验AQL值最小, 而端部倒角的检验AQL值最大。

3 正确应用接收质量限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通行的检验制度中, 无论是三检制 (自检、互检、专检) 、复检制或是巡检制等其他的检验制度, 最终的检验结果合格与否都是以零件为单位评价的, 也就是说, 经检验放行的零件, 对下道序而言就是合格的、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在这种情况下, 在生产现场一旦发现某个零件出现了质量问题, 就会经常发生指责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的情况。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零件的任何质量问题都是生产过程的结果, 但在这样检验制度的规范下, 人们还是会不自觉的强调检验过失责任。

如前所述, 事实上对一个零件实行全检是不可能的, 还是以GB/T 5780 M12×30的六角头螺栓为例, 从全检的角度看, 一个小小的螺栓需要检验的几何尺寸有十几个之多, 实际上检验人员不会也不可能对这些要素逐一进行评价, 实际情形是, 对一个零件的检验要素, 哪些需要严控, 哪些可以放宽, 大多是检验人员凭经验现场发挥, 不是根据科学的AQL分类和评价, 随机性就占了主导地位, 而这种随机性又是检验原则不允许的。

确定AQL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过程平均法、参照法、反推法损益平衡点法、归纳分类法等等, 重要的是应用对象, 如果仅以零件为单位讨论AQL, 则零件本身的检查要素的差别就无法体现, 是不是重要零件的每一个尺寸都需要严格的AQL呢?显然不是, 如上例螺栓的六角头端部倒角尺寸精度与螺纹精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 为了避免检验中经验带来的随意性, 对同一零件不同的被测要素规定不同的AQL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不仅仅是按零件的重要程度规定AQL, 同时也对同一零件的不同检查要素规定AQL,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检查人员就可以有的放地的实施检验, 而不是凭经验判断哪些是重点控制的要素哪些是可以放宽尺度的要素。就能够防止检验的随意性带来的质量波动、明确检验责任、保证检验质量和提高检验工效。

4 结语

AQL正确应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规范零件不合格要素的合理存在。长期以来, 贴上合格标签的零件, 其存在的不合格要素是否对工件造成重要影响的判断, 是由检验人员的经验决定的, 这就为产品质量过程水平的稳定性带来了隐患。通过对零件检验要素AQL的划分, 明确了检验人员的控制要点, 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又提高了产品质量平均过程水平, 能够很好解决质量控制与检验效率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的责任 篇11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即将形成的阶段,而教师的言行、品德和修养对其有着方向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自尊、自重,处处给学生做表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有能够征服学生心灵的震撼力和渗透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尤其当前一些人对老师的职业操守多有诟病,甚至有个别人的不当行为给教师这一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育人教师,加强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尤为重要。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渊博的学识取信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知识广博精深,才能驾馭课堂,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既讲透本学科知识,也能充分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尽可能使学生达到学习上的融会贯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做教师的更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改进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理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师的课堂授课要有一定的艺术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善于激励,乐于倾听,坦率真诚,以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吝啬手中的“高帽子”,多给学生些鼓励少些指责。你的鼓励可能让一个不自信的学生变得自信,让一个自私、懒惰的孩子变得阳光、上进。

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真诚坦率,胸襟宽阔,这是教师主要的心理品质。现在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常喜欢表现自己,但往往出现片面性,看问题偏激,甚至有些极端,有时教师的好心帮助,却可能遭到拒绝或不被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心胸宽广坦荡,能够容纳与自己有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学生的信赖。

五、勤于观察,善于总结,注重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学习是否有主动性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可以寻找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

总之,要适应当前形势下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在学生心里的认可度,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篇1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 Guthrie&Parker (1989) 发现澳大利亚的Broken Hill Proprietary Company Ltd从1885年开始, 已断断续续披露人力资源和社区贡献方面的信息。而与此相隔不久, 美国钢铁公司从1905年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雇员住所、社区建设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 (李正、向锐, 2007)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陆续有公司披露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信息。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布其社会责任报告以披露其相关信息。而毕马威针对财富500强中全球最大的250家公司 (G250) 和16个国家中排名前100位的公司 (N100) 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企业都单独发布了企业责任报告, 比率由2002年的45%提高到2005年的52%。

自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3月正式对外发布中央企业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 我国企业正式进入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新时期。随着深圳和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对其上市公司提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后, 每年都有新的企业加入到披露的行列之中。但毕竟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起步较晚, 企业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与质量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例如, 沈洪涛和金婷婷 (2006) 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数量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出台后有明显改善, 但由于其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有较大的随意性, 披露质量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宋献中和龚明晓 (2007)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决策价值进行整体评价,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较低。同时, 也有学者专门就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及其评价进行了一些探索。钱美琴 (2009) 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龚明晓和周文华 (2010)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针对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信息的质量评价体系。但总体而言, 目前尚无对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明确定论。本文以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为基础, 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比较, 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特征及披露时潜在的约束条件。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

尽管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都是反映同一主体不同侧面的信息, 其使用者都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员工、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都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一)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及其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企业把过去一定时期内已从事过、正在从事的或计划在将来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公布出来就是向各利益相关者披露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综合国内外研究以及我国深沪两市颁布的《指引》与《通知》, 社会责任信息基本包括六个方面:环境与能源、员工问题、社区与公益、客户与消费者、股东与债权人以及其他。目前,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采取自愿披露的方式。在《指引》出台以前, 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在财务报告中与会计信息一同披露, 较为零散。之后, 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发布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随着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不断鼓励与要求,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单独报告的形式予以披露信息。

(二) 财务会计信息及其披露

财务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源索取权变动有关的交易、事项、环境的影响及其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通过特定的形式对外公布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现金、经营和公司治理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以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与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为载体, 强制对外披露。

(三)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区别

第一, 内容不同。财务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情况, 而社会责任信息则反映出企业秉持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具体的履责情况。第二, 手段不同。相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强制披露, 社会责任信息目前乃是自愿披露。第三, 规范不同。对于财务会计信息, 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作为支撑, 有一套公认比较完善的质量特征予以规范。而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尚没有公认的质量特征及相关的评价体系。第四, 形式不同。财务会计信息只能按照各国的公认会计原则通过财务报告进行披露。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形式呈现出多样化, 虽然目前鼓励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予以披露, 但仍有企业选择将信息分散在财务报告中, 不采用报告的形式。第五, 性质不同。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定量信息, 兼有定性信息, 同时披露时系统有序, 具备可比性。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是定性信息, 绝大部分是文字表述, 少有定量信息, 披露的随意性很大, 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也难以具备可比性。第六, 公信力不同。年度财务报告都必须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方能对外报送, 在得到第三方鉴证机构的独立审计后, 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很高, 公信力较强。目前社会责任信息尚无审计之说, 同时, 也很少有企业将其社会责任报告交由第三方进行鉴证 (即使有第三方的鉴证, 所谓的第三方也并不一定具备使人信服的独立立场) , 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不高, 公信力不足。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为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应运而生。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质量特征。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别于财务会计信息, 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财务会计信息的一些质量特征仍然可以借鉴为社会责任信息所用。

(一) 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 (SFAC No.2) 进一步指出, 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 才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 即, 信息必须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 或能证实或改正先前的期望, 从而才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简单地说, 当信息能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 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 信息才具有相关性。对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如此定义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如果社会责任信息无助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那么社会责任信息的存在就无甚意义了。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主要关注企业对自身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从一个侧面来帮助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股东和债权人关心企业能否确保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 如, 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保障股东得到公平待遇, 是否有相对稳定的红利回报, 企业的信用是否良好, 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等, 由此来确证或改变其投资或信贷决策。雇员关心企业对员工的权益保障, 如, 企业是否尊重员工人格, 是否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是否建立完善薪酬和考核制度以防拖欠工资等, 由此来决定是否仍然继续与企业的合约。企业的信誉是否良好、能否诚实守信、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有无假冒伪劣产品等, 这些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供应商或客户的合作决策。企业是否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并在经营管理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执行, 有无相关环保技术的支持, 有无应急方案和补救措施等, 这些都会影响到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补助等决策, 影响公众对企业的印象, 而公众又包含潜在的投资者、雇员、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

因此, 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性指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同时, 相关性也应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等三个部分。及时性表现在信息失去作用前, 应让使用者掌握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情况。预测价值表现在信息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或者不作为, 如未来改进的方向或具体措施等。反馈价值表现在信息能使使用者证实企业过去的社会责任承诺, 或者纠正使用者过去对企业的评价。

(二)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 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 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 (葛家澍、林志军, 2006)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靠性由三个部分组成:可验证性、不偏不倚和如实反映。对于社会责任信息而言, 可靠性这一特性也是必备的。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所强调的可靠性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予以规范, 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数据真实准确, 内容完整, 如实反映。而社会责任信息绝大部分为定性信息, 定量信息很少。因此, 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应是指信息能客观真实、不偏不倚反映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方面所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倾向于强化信息使用者的印象而做出一定的偏颇, 强调的主要是事项本身而非数据。

鉴于社会责任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差别, 其可靠性中应包含四个部分:不偏不倚、如实反映、内容完整和可验证性。不偏不倚反映了信息的中立性立场, 企业在信息产生和传递中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客观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避免为加强在利益相关者心中的印象或达到其他目的而有意曲解事实;叙述事实时尽量采用不带感情色彩的陈述性语言, 避免误导性的陈述。如实反映表现为企业在信息产生时应当按实际发生的事项进行陈述, 客观真实, 不虚构事项, 不歪曲事实;在信息对外传递时应措辞准确, 避免含混不清。企业应当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范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并在信息中予以完整的反映, 是为内容完整。这要求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作为与不作为都应该予以披露, 不应有意或无意地有所遗漏, 尤其是对不作为甚至是负面信息的遗漏。可验证性指信息应能够经得起外部的检验, 即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相互独立的人员在采用相同方法条件下得出实质上一致的结论。

(三) 可比性

可比性包含了一致性 (一贯性) 。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 , 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与不同企业在相同会计期间的信息可比。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指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情况不但能与以前期间比较, 也可以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 以便于企业内部寻找差距以及外部各方考核评价, 进而支持其相关决策。信息没有可比性, 便无法判断孰优孰劣, 也就谈不上竞争与提高。但要使信息具备可比性则需要以会计准则及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和编制指南为前提, 也需要企业在产生和传递信息时的积极配合。社会责任信息的纵向可比性是指因有一套统一编制指南使得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可以进行相同性质信息的比较, 横向可比性是指同一时期不同企业之间性质相同的信息的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社会责任的几个大类对于所有行业的企业都适用, 但由于行业差距大, 各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尽相同, 履责的侧重点也明显不同。如, 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与房地产行业不同, 前者环保的重点在污染物 (如废水、废气、废渣等) 的排放、回收和循环利用等, 而后者环保侧重于建筑的环保设计、物业的环保用材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或安全有效处理等。所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在各方面的比较均受到行业特色的约束。因此, 社会责任信息的横向可比在现实情况下只能是同一行业的企业在相同期间进行同类信息的比较。

(四) 可理解性

与会计信息相同, 社会责任信息的另一个基本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当然, 可理解性是在一定的前提假定之上的。所谓可理解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假定:第一, 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及其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 对信息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有一定程度和数量的了解。即对于社会责任信息, 信息使用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第二, 就信息本身而言, 应当用词准确、表述清晰, 能为使用者所理解。信息的分类和描述越清楚、越简洁, 就越容易使人理解。

根据以上分析, 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轮廓便清晰可见 (见图1) 。

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

与财务会计信息一样, 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高低也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培训员工、处理“三废”、向股东分红等都会导致企业流出货币资金;同时,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也会承担一定的成本, 如信息产生和传递的费用、负面信息带来的损失等。但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 从长期来看, 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 企业可以向社会展示其对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视, 向公众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树立起企业品牌, 构建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而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将为企业带来好的财务绩效, 从而促使企业的发展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故社会责任信息对外披露, 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是这个经济效益是间接的, 是以企业作为公民承担义务和社会责任理念的实施情况等从道德的角度来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施加影响, 从而增加其经济效益。

因此, 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当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耗费时, 企业会主动披露, 进而有动力提高披露信息的质量。但企业若要提高信息的质量, 则需要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 提高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能力,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这无疑会增加信息的成本。如果提高信息的质量不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则企业在成本条件约束下就会选择降低质量以避免不必要的亏损。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 《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2]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 《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3]沈洪涛、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4]龚明晓、周文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5]刘红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下一篇:跨度空间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