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产生原因(精选7篇)
矛盾产生原因 篇1
医患关系这样一支互惠互利的“友军”, 缘何变为成“敌我”矛盾, 甚至于医院要配备武装防暴治安队针锋相对, 何也?利益冲突作怪也。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社会“诚信”之缺失。
一、矛盾起源
1、过度检查令人不满。
在治疗前的检查项目多, 有些项目, 看似根本与病症无关, 造成患者极度反感。其实, 病症表象与病因并不一定相关, 甚至患者有可能患有其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疾病。如今年4月发生在广州的中大博士因感冒看急诊打吊针次日便离奇过世事件, 死因是患者心肌出现了细胞浸润, 心脏的传导系统已全部坏死, 简单地说, 患者真正的死因是“急性重症心肌炎”, 该病能抢救过来的机率微乎其微, 死亡率非常之高。如果, 现在也许只能说如果了, 治疗该患者的感冒症状之前, 医院对其多做几项检查, 也许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至少, 医院可以不用面对死者家属的索赔申诉。但是, 假如医院对每一位感冒患者都要求做心电图亦或其他检查, 以便对症治疗, 又会不会引发医院“过度检查”的争议?类似患者在因手术、输血、输液等医疗行为后, 造成身心受损而向医院索赔, 医院却无法证明患者之前的状况, 导致百口莫辨的事件比比皆是且屡屡发生, 可以说, 医院稍有不慎, 便会陷入无休止的医疗责任纠纷中, 医者不得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那就是“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宁可全查, 也不敢漏查”, 为的就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正是患者的过激行为, 助长了医院过度检查“需求”。
2、双方缺乏信任, 沟通不足产生积怨。
医生, 一种曾经无限风光的职业, 在患者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 曾几何时, 沦落为了一种“危险”职业, 刁难、责问、屠刀均指向了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常见的医患纠纷中, “沟通不足”是主因。如青岛有位72岁老太做微创术前被强制化验梅毒, 引发家属不满, 专家解释确有必要进行化验, 为的是防止交叉感染, 但医生有提前告知病人的义务;今年3月的哈医大血案, 医生在做了充分沟通解释的情况下, 患者家属仍“觉得医生是在故意刁难他, 不给他看病”, 心生不满造成了血案。但是, 如果医生要向每一位患者详细解释病理和检查、治疗方案, 做足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在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的今天, 其结果有两个, 一是急症患者恐延误治疗, 造成更大的损害;二是延长了其他患者候诊时间, 加剧“看病难”现象。这就要求双方相互信任。
3、看病贵令人“病不起”。
现在在医院做检查, B超能解决的要做彩超, CT可解决有用MR, 基本上动则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 用药则合资生产、原装进口, 一个普通感冒下来, 一、二百元是常事, 原先用开的国产便宜药品大多“绝迹”, 使得工薪阶层大有“辛辛苦苦几十年, 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公立医院的牟利性, 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 不都说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性”的机构吗?其实不然, 以某县级医院为例, 全院职工总数355人, 其中:在职261人, 离退休94人。人均工资1800余元/月, 在职职工工资不过近1700元/月、人, 离退休人员退休金2200元/月、人, 单是发工资, 一年就要770万元左右, 而财政预算年度拨款仅200余万元, 资金缺口500多万元要靠自己挣, 还有基本的办公用具、水电、医用设备保养维护等费用从何来?并且, 各省均设有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委员会, 公立医疗单位必须在该机构确定的药品品种和价格之内采购, 价格只能低不得高。“看病贵”, 谁之错?
二、深层原因
大检查、大处方的确存在, 让患者“吃不消”, 对医院来说, 除了可以更清晰地确诊病情、为医疗纠纷“举证倒置”做足准备之外, 经济利益是一大因素, 但更多的是制度的问题。在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中, 有两大幕后推手, 有意无意地将医患关系矛盾化。
1、政府。
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理念、淡薄的法治观念、维稳的政绩需求, 导致了医患纠纷频发。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市场化。将原本“公益”性质的大众利益, 交由市场决定其“生死存亡”, 推高了医疗价格, 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二是有法不依、违法不惩, 助长了患者不论有理无理、不循法律途径进行“讨说法”的“嚣张”气焰;三是以“维稳”之名, 不论是非, 凡医疗纠纷, 一概以“锄强扶弱”的“侠义”心肠, 责令医院赔款了结, 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鼓励”患者寻求“医闹”机会。最明显的是今年6月下旬发生福建南平的严重医患冲突并引发械斗事件, 缘起于一“肾积水并尿毒症”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心脏骤停, 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后家属聚纵闹事, 扣押并殴打砍伤医护人员, 打砸科室使整个医院陷于瘫痪状态, 导致6人受伤。市政府出面的结果, 是第一时间要求医方立即支付患者家属21万元, 并退还死者家属所交的全部医疗费用6000元。理由便是:鉴于再不尽快解决此恶性纠纷, 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这是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纠纷不断的典型事件, 该事件进一步论证了患者得到政府“鼓励”后产生的不良心态:尽量将事情闹大, 越大越可以引起政府领导“重视”;“法不责众”, 人越多参加越安全, 得到的“赔偿”就越多;无论有理无理、亦或是非对错, 只要敢闹, 就能得到“赔偿”。俗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 饿死胆小的”就是这个道理。
2、媒体。
在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方面, 媒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增加了社会透明度, 使得社会公众明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但在医患纠纷中, 大量为吸引眼球而不负责任的报道太多, 正如去年深圳“八毛门”事件中, 社会公众从媒体中得到的信息是:医院建议患儿做手术, 全部费用需10万元, 遭到了家长的拒绝, 到另外一所医院仅以0.8元的代价, 即缓解了孩子症状。10万元与0.8元的巨大反差, 引起公众对医院“过度治疗”的高度质疑, “看病贵”、“过度治疗”再次成为焦点, 从媒体到社会公众, 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指责医院,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整个事件中, 媒体不是做一个合法权益应循合法途径维护的“善者”, 而是充当了一个围观、起哄, 甚至煽动不良情绪的推手, 可以说, 在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事件中, 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解决思路
诚然, 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 医德缺失、责任心下降等不良现象确实存在, 为逐利而枉顾患者身心健康, 无论患者是否需要、能否负担, 大检查、大处方照开, 只要未交钱, 手术免谈 (急诊除外) 等行为, 极大地伤害了患者的自尊心与经济利益, 加剧了医患对立情绪。改变, 首先要从政府做起, 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法律知识宣传, 以诚信体系为基石, 以法律为基础, 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倡导诚信守法意识;其次, 是媒体, 要正确把握社会舆论导向, 以扬善谴恶为宗旨, 引导合法权益的合理寻求途径。同时, 还必须从完善制度和执行力度上下功夫。
1、保障财政供给, 斩断医疗单位的“盈利”冲动。
医疗单位的盈利性, 是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的源头, 也违背了“非盈利性”的基本定义。矛盾皆因利起, 为利不择手段, 由此产生了“利字当头、良心价几何”的乱象, 大检查、大处方满天飞, 给社会公众产生了医院只为谋利, 生命只能用钱衡量, 根本无道义可言的“恶者”形象。
2、提高职业待遇, 保障职业尊严。
有调查显示, 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 职称级别越高对医疗执业环境不满意比例逐级上升, 执业环境的不满意率为48.51%, 95.66%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 (不相符+很不相符) , 而其中选择“很不相符”的比例高达占51.00%, 但要使人热爱自己的职业, 首先就是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成就职业荣誉感;其次就是这个职业, 至少可以让执业者养家糊口, 在西方国家, 医学生刚毕业最起码比工科出身的学生薪水要高20%~30%, 在美国, 医师属于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 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的2—4倍, 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 何谈职业道德?
3、加强执业水平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执业医师准入门槛。
在注重专科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全科基础知识教育, 必须要让医者熟知, 不同的病因, 其表症可能类似, 但不同等于。如在正常的治疗过程中, 出现任何异常, 可当即判明属于何种病变或潜在病因。经验来自于他人或自行积累, 在医疗系统内部, 应着重加强经验交流, 通过交流学习、自我总结, 从执业角度出发, 主动提高执业水平和职业地位。
4、严格执业管理, 提高执业医师违规成本。
在国内现今阶段, 医师执业约束不多, 强制力少, 造成了医师执业的“违法违规成本”低, 要改变这种现状,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执业考核要求, 提高执业违规成本, 对于无心之失, 可警戒、罚款、暂停执业资格, 直至吊销执业资格并终生不得从事相关职业。以身试法者, 一经立案, 必受严惩。通过对执业行为的监管, 强化医者为民服务之理念, 避免伤民之举。
5、强化依法行政, 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政府、媒体应加强对遵章守法意识的宣传和引导, 着重谴责和打击违法行为, 引导社会公众以合法途径争取合法权益, 从法律和社会舆论两个方面, 遏制社会乱象。
四、结语
医患关系的恶化, 非医者单方面的责任, 医患矛盾的受害最大的是患者和社会秩序, 伤害的是国民信心。医生和患者不是天生的敌人, 政府一味地为了社会稳定, 利用公权力强出头, 一味追求稳定、和谐的表象, 置国家法律于不顾, 无异于饮鸩止渴, 后患无穷。医患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讲, 超出了单纯的医患纠纷, 是许多社会冲突的矛盾之一,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在医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中, 更显其积极意义, 尤其是在社会信任体系没有完善之前, 制度的公平性不尽人意的环境下, 单纯一味指责闹事者为什么不依法律程序, 理智平和地维权, 或是指责医者为何只顾利益无视社会公德, 多少有些“遥不可及”且“高不可攀”的意味。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为战胜一个共同的敌人——“病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医者提供技术支持, 患者按照医者之方案, 配合医者取得身心健康。整个过程中, 既要靠“医者”精湛的医术, 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积极配合。
关键词:医患关系,矛盾起源,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深圳八毛门事件与评论[DB/OL].深圳新闻网, 2011-11-03.
[2]中大博士生治感冒猝死事件与评论[DB/OL].搜狐新闻, 201205-25.
[3]青岛72岁老太做微创术前强制化验梅毒事件[DB/OL].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2-04-23.
[4]福建南平医患冲突事件[EB/OL].腾讯网, 2009-06-29.
矛盾产生原因 篇2
一、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原因:
针对近年来农村干群矛盾表现突出的问题,镇纪委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我们认为产生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一)、在土地开发、租赁方面引发的矛盾普遍突出。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随着农村城市 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一些工业征地项目、旧村改造项目、公路建设等,征占了农民一定面积的土地。一方面农民对失去土地表示珍惜,部分群众不同意土地被征占和租用。另一方面群众对土地补偿金如何使用十分关心和关注。由于前几年,我区在土地承租、开发、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政策上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资金完全由村集体控制使用。有的村用承租土地的钱购车、发工资、修街道、建健身广场、请客送礼等,对此,群众十分不满。群众怕干部把土地开发、承租的钱给挥霍掉,所以提出要求把此项钱分给群众,由于群众的要求一时得不到满足,所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出现了大范围的群众集体上访,有的长时间围堵村队部,甚至围堵镇政府机关,使干群矛盾升级,镇村两级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影响。就目前而言,由土地引发的各种矛盾比较普遍,是干群矛盾的焦点,也是直接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燃点,因此,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是产生干群矛盾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有些村之所以干群矛盾加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所造成的。干部作风漂浮不为民办事的[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表现形式在不同村之间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脱离群众。有的村主要干部自以为当干部多年,经验多、成绩大,凭以往的成绩和经验在干工作,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不和群众交心、不关心群众生活,严重的脱离群众,底下群众意见多、怨声大,群众怕打击报复,一时间敢怒不敢言,村干部自以为是,还自认为村里稳定,结果等矛盾爆发,局面难以控制,才开始醒悟,使工作陷入被动。
第二、武断决策。在经济发展中,有些村由于想急于摆脱贫困,多方拉关系,找项目,在没有经过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在没有履行民主程序的情况下,由少数人主观武断,盲目上企业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结果半路夭折,给集体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对此群众意见非常大。
第三、自由散漫,对自身要求不严格。有的村干部自由散漫,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一是不能按时上下班;二是不务正业,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三是说话随便,不负责任,不注重自身形象。四是有利用工作时间玩牌现象。对此,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第四、有些村干部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干群矛盾的产生,往往就是我们村干部工作不到位,服务意识差所造成的。一些应该办的事拖拖拉拉不给办,办不了的事也不给解释清楚,还有的就是由于工作疏忽、粗心造成的,使群众对干部产生误解。列如,某村车管干部,在一次对司机的车本集中统一进行年审时,由于忘了收取该村一个体司机的车本,使得这位司机事后往区职部门跑了三趟才办完车本的年审手续。从此这位司机对村干部的意见非常大,对村干部的工作不支持,表现出很大的对立情绪。
第五、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些村干部,特别是一些新任职的村干部,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处理具体工作问题上方法简单,不能合理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和群众解释清楚,却乱发脾气,有个别干部甚至用打骂的方法对待群众。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直接引发和加深了干群矛盾,导致上访。
(三)、财务公开的力度不够。
近年来,在财务公开问题上,各级组织都做了不少的努力,而且也形成了规范性的制度。各村也都能基本按照制度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两次的财务公开。但是,由于在财务公开的具体项目、范围、公开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所以各村在财务公开的具体方式、方法上就有自己的选择性,换句话说,就是有存在漏洞的地方。现在,大部分村的财务公开是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公开的,专业性较强,公开的不细,不明了,而且群众也看不懂。群众关切的、想知道的公开项目没有公开。列如:干部的报酬、开支的去向、招待费的使用等公开的不明确,不细致。分析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干部收入与本地区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大,怕引发矛盾不愿公开。二是,一些费用支出,怕群众不理解不想公开。列如:一些招待费用的支出,给关系单位送礼的支出等。三是,开支过大,有一些不合理开支,说不清楚的开支,不敢公开。
(四)村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土地、鱼池、果园等项目的发包没有履行公开民主程序或没有履行招投标手续直接引发干群矛盾。
近几年由于出租、出让土地使有些村的集体帐户上有了钱,有了钱以后就想干点事,除用于群众生活福利 以外,重点进行了村街道的路面硬化、建文化健身广场、村队部建设和内部装修等。应该说,干这些事是有利于百姓生活和提升全村整体形象的事,大多数群众对这些事是拥护和支持的。关键是我们有些村,没有把好事办好。主要表现:一是村内工程建设项目特
别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事前没有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进行认真的讨论,也没有完整细致的预算方案,而是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二是没有将工程项目及发包方式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工程项目没有履行招投标手续。有的村干部直接把工程包给自己的亲戚,群众对此意见非常大。四是工程缺乏监督,工程质量、用料等群众有反映。除在村内重点工程建设方面易引发干群矛盾外,在土地、鱼池、果园等农业项目的发包上由于缺乏民主公开程序,办事不透明,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
(五)、群众对村干部的职务消费有意见。
现在群众关注和对村干部反映比较普遍的就是村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村群众反映更为强烈。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反映村干部没干什么事出门就坐车加大集体开支;二是反映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公车私用;三是反映村干部的通讯费报销不合理;认为报销的通讯费过高,而且通讯费里是否含私家话费 说不清楚。再有,就是通讯费报销的人员范围大,有的村所有干部,包括统计、会计人员在内都定有一定数量的通讯费。四是反映村干部抽公家烟、喝公家茶,而且档次越来越高,造成集体开支过大。五是反映村干部有公款吃喝现象。关于村干部的职务消费问题是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对此,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六)对前几年所签定的部分土地承租合同不认可、反映强烈。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当时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前几年各村对外所签定的土地租赁合同,价格普遍偏低。有些村不但价格低,而且合同签定的不严谨、不规范,漏洞较多。有的 承租商就利用所签合同的漏洞之处,改变土地的许可使用范围,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有的村不但不制止,反而默许。为此群众反映强烈。反映的重点:一是原来承租的价格低,要求按现行价格承租。二是撤销原土地承租合同,收回原承租土地。三是要求恢复土地原貌。四是追究原村主要领导的责任。目前,有关各村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形成的原因复杂,现任支部对历史遗留问题,无能力解决,又不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造成群众不但对前任村领导有意见,而且对现任村领导也不满。由此激发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使党支部、村委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干群矛盾加深,直接影响了当前正在进行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化解农村干群矛盾的对策:
(一)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管理、使用好土地开发、租赁资金。
由土地开发、租赁资金引发的干群矛盾比较突出,要化解干群矛盾,消除群众对村干部的误解和对立情绪,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管理、使用好土地开发租赁资金。
第一、必须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我镇自去年五月按照区政府[2003]27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以来,在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问题上大大减少了群众上访事件。
第二、强化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为强化土地开发、租赁资金的管理使用,防止资金流失,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镇党委于2003年4月29日研究制定了“关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今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所拥有的资金,在全镇各村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之前,由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分设帐户,统一监督管理。各村凡涉及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事前向镇党委、镇政府请示,经镇党委、镇政府审批后,及时履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相关手续,杜绝事后请示的做法。”自镇党委“关于各村开发占用集体土地资金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实行以来,效果明显,既避免了资金浪费,又减少了群众意见的产生。
第三、资金的使用必须民主、公开、透明。实践证明,哪些村这方面工作做的好,哪些村就稳定,反之,就不稳定,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化解干群矛盾,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作为村级领导干部就必须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群众在想什么,在盼什么,希望村干部为群众解决什么。要听的进真言,听的进逆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作风,还要体现出是否求真务实,真正能够扑下身子为百姓做事情,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转变作风,面对新形势,我们就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好农村工作的真本领。转变作风,我们有些村干部,就要彻底改掉以往哪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恶习,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为促使村干部的作风转变,我镇党委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集中组织学习。二是,举办专题培训班。三是,对重点人员进行谈话教育。从今年开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了工作承诺制。通过半年来的实践看,效果明显。
(三)坚持财务公开,给群众一明白。
财务公开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敏感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切实把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作好。第一要端正态度。明确财务公开是主动接受监督、还人民群众知情权的重要体现。第二要按照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全面认真的进行公开,给群众一明白。第三要拿出勇气,有问题不回避,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可信。为强化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我镇在全镇推广了XXX村财务公开的经验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通过强化管理,现在我镇绝大部分村的财务公开工作,做得是好的,群众是满意的。
(四)、加强监督、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监督、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在当前形势下化解干群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加强监督方面,要通过教育,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努力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同时也要重视“外因”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继续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在坚持以往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此方面,我镇结合实际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探索和尝试。第一对于村党支部书记,在坚持离任审计的基础上,对于在职的支部书记,实行了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第二针对有些村重点工程缺乏监督的实际,从今年开始,按照镇纪委的要求,各村都成立了重点工程监督小组并坚持对村重点工程,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大了公开透明的力度,避免了猜疑,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
作为村干部,要想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对工作的支持,首先就必须要严于律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第一要带头遵纪守法,模范遵守 各项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第二要耐的住清贫、守的住寂寞、管的住小节。第三 要生活简朴,不要攀比。特别是在职务消费问题上要本着节俭的原则,更不能攀比。第四、公私分明,不贪占集体便宜。第五、要想事、干事,在工作等各方面做群众的表率。为树立村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镇党委、镇纪委强化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形式、通过宣传教育月的形式、通过廉政谈话和重点帮教等形式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从而树立了村干部的良好形象,拉近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六)要实事求是、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
历史遗留问题确实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是件头痛的事。但是,我们作为村干部干的是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事,首先我们要对人民群众负责。所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不回避。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极的解决问题。通过创造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积极的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和群众解释清楚,作好思想工作。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不要激化矛盾。实践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反之,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所以,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不回避。
(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化解干群矛盾。
当前,干群矛盾的产生,大多由土地的开发、租赁、对外承包、干部职务消费,以及如何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分配上引发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出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清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化解农村干群矛盾,遏制腐败的一剂良药,是一项治本之策。
企业内部分配矛盾的产生与化解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分配;矛盾;产生原因;化解方法
从社会学角度讲,企业就是人的集合,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人的矛盾。很多企业将人力资源定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内部分配,激发人才智力的潜能,提高员工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内部分配存在矛盾,将会严重挫伤员工工作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生产能效的发挥,甚至人才流失。所以企业应该准确找到内部分配存在的矛盾,对引发分配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化解措施,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企业内部分配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分配关系不合理。内部分配关系不合理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严重影响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最终影响到薪酬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员工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岗位低薪酬高与岗位高薪酬低两种现象并存,同等职位但是贡献度不同的人薪酬差距甚微等,所以在这种分配制度下,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内部分配办法操作不规范。建立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目的是要能够在企业内部操作实施,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掘人才的潜在价值。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或者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分配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制度建设形同虚设,由此引发内部分配矛盾。内部分配关系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所以需要严格执行分配制度,分配方式也需要得到员工的认可,由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内部分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分配的标准比较模糊,随意性较强,有些是凭借个人的主观意愿进行分配,由此导致企业员工的心理极度不平衡,这与内部分配制度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也是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所以员工士气受到打击,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三)考核扣款再次分配不规范。有些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执行方面明显出现偏差,对于日常考核扣款的再次分配没有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有些是责任不清随意分配、平均分配、甚至不分配,没有体现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作用,导致考核扣款的再次分配不规范。
(四)企业员工参与度不高。企业内部分配关系到企业与员工的双重利益,而员工作为企业的基本组成要素,对于企业内部分配应该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员工只有了解企业的内部分配制度,并且能够表达自身的意愿,才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完善,沟通机制不健全,制度出台程序不合理,完全由企业管理层单方面决定,并且没有向员工说明分配制度的内容与标准,员工在不了解分配制度的情况下,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相符,会失去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
(五)制度理解有偏差,产生误解。有些内部分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企业和员工利益都不同程度受到相应的损害。究其原因是企业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提供让员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配制度的平台,员工又没有认真研究和深入理解分配制度的内涵,导致理解存在偏差产生误解,影响员工情绪。
二、化解企业内部分配矛盾的方法
企业内部分配的核心要素就是按劳分配,工作业绩与收入分配成正比,员工的辛勤付出能够获取相应的回报,在心理和物质方面都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才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真正本质。
(一)合理确定分配关系。合理地确定内部分配关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经过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相对合理的分配关系。有能力的企业,可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本企业的岗位等级、技能等级,也可以参考同行业成功做法,或对历年累计的与薪酬相关的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合理确定各层级员工收入分配关系。具体操作上,工资分配应向关键岗位、苦累脏险毒岗位、高技能岗位倾斜。同时要处理好企业各系统内、部门间收入平衡问题,但不能盲目攀比、破坏既有分配秩序。
(二)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为保证内部分配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内部分配制度体系,加强各项实施细则的制定,根据每个岗位以及绩效制定详细的分配标准,并且加强分配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分配制度,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中,在企业内部形成由上至下的工作氛围,只有得到全员认可,才能够提高可操作性,才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操作,确保内部分配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严格规范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薪酬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员工可以实现按劳分配,在劳动付出后能够获取相应的回报,从而促使其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对于考核扣款再分配应该制定严格的分配标准,并且加强对再分配款项的监督管理,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有助于企业内部分配矛盾的化解。
(四)规范制度建设程序,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内部分配要兼顾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利益,一方面要提升企业员工在收入分配中的“知情权”,让员工了解内部分配的全过程,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员工在收入分配中的“参与权”,在制定内部工作分配办法过程中,要征求各层级员工的意见,积极鼓励员工参与。
三、結束语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是优化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保留人才的重要方式方法,所以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并且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加强分配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从根源上找出企业内部分配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化解,通过内部分配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高员工工作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矛盾产生原因 篇4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民的生活水平及文化程度日益提高, 法制观念与维权意识逐步增强, 对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行业, 如医疗机构中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本应向着平等、互助、互谅以及理性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某些不和谐的因素或少部分个人的原因,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彼此缺乏信任, 医疗矛盾增加, 逐步形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 有必要在强化安全意识, 杜绝差错率的同时, 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医疗纠纷扩大化, 确保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 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公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和医患间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全国各地医疗矛盾案件逐年上升, 且呈扩大趋势。据中国医师协会最近调查《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或矛盾66起;患者打砸事件5.42起, 打伤医护人员达5人之多;单起最高赔付额达到300万元, 平均每起为10.81万, 特别是近年来又在多地相继发生多起诸如哈医大杀医案的恶性事件。而在频发的医患矛盾中, 应技术原因所占的比率不到20%, 其他80%均是由于医护服务态度、医风医德、医治价格及效果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3 矛盾起因
理论上说来医患之间原本不应存在对立, 患者应身体患疾而求医, 医者凭借其专业知识为其解除痛苦, 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医疗结果难以预计, 医者只要尽心、尽力, 不留遗憾, 总还是说的过去。可是进入21世纪后, 医患矛盾却日显突出,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3.1 社会因素
可以说医患矛盾只是结果的表现形式, 起作用的应是社会因素。首先政府投入不足, 导致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 导致医院靠提取医疗服务、设备使用等费用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其结果是医疗费用增高、患者负担加重, 再加上医治后又没达到患者所预期之效果, 这时医患间由于所处位置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矛盾极易爆发。其次医保制度不完善, 在公平方面存有较大缺失, 易引起“小病大治, 挂床修养”、贪个人小利、占用资源, 加大医疗负担, 极易引起医护人员过劳,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第三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设施不合理, 其性质、地位和中立性缺乏法律依据, 因而鉴定结果可信度不高, 常出现同一病情不同的鉴定机构, 其鉴定结果截然不同。
3.2 院方因素
由于民众生活及文化程度较过去有很大的提高, 而现有医疗资源又分布不均, 难以满足公民日趋增长的医保需求, 加之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 院方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势必引起“看病、住院, 手术”难的情况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原因, 极易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主要表现在:
(1) 从行业整体看, 医疗技术在提高, 检测设备越来越精密, 但“以人为本”的理念却没有及时同步提高, 使得医生在诊断、治疗等方面过于依赖或借助医疗检测设备, “望闻问切”现象大为降低, 淡化了医患间的思想交流, 忽视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2) 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尚不完善, 或监管机制不到位, 使得部分群体极易“小病大治”, 出现“挂床疗养”等现象, 即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了医疗成本。特别是在特定的医疗检查中, 对医患间的权利、行为难以做到正确的界定与划分。
(3) 病历书写格式及方式规范不到位, 病历是法律的文件, 不容修改, 同时应将医生的诊断过程、说明及采用的所有行为记录在案。
3.3 人的因素
对患者来说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患方对医学认识的水平就有高低, 或说有文化但缺乏医学知识。对医生来说其医疗技术、诊断水平及医德修养也存在高低上的差异, 这些因素融合在医患关系间都可能是医患矛盾产生的成因。
(1) 医护人员:一些医护人员在市场经济作用下, 违背职业道德, “小病大治”且开大、贵处方, 采用大检查等医疗手段, 且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服务过程中态度生硬等本可避免的医患纠纷, 演变成医疗矛盾。同时由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带来的工作倦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机。
(2) 病患人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预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有些疾病在病因不祥的情况下、一时难以诊断, 且存有较高的误诊率的情况下, 特别是在急救时, 一旦出现抢救失败, 很多患者及家属既不懂医学又不了解内情, 认为到了医院就要达到期望的目的。再者有些患者在不懂也不了解医疗过程的条件下, 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要求更多地了解治疗方案, 用药价格及医疗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 即妨碍医院的正常工作次序,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4 解决及防范措施
医疗矛盾涉及到社会及医疗机构秩序的稳定性、医患双方的权益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等问题, 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 经对上述提出的医患间产生和出现的矛盾分析后, 提出以下防范或解决途径。
4.1 政府功能
各级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医疗卫生部门的投入, 建立体系完整的医疗保障救助机构, 使广大民众充分享受社会进步之成果, 解决“看病难、贵”等社会问题。
(1) 将大型企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医院并入本地区中小等型医院, 或改制成社区医院, 以提高医检设备的利用率, 缓解大型医院门诊拥挤的现象。同时亦可减少财政对中小型医院投入的同时, 使医院获得医疗过程中所必须的诊断设备, 提升院方医疗诊治的水平。
(2) 建立合理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目前我国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设立于卫生行政部门内, 缺乏独立性、中立性以及法律法规的保障性, 导致出具的医疗鉴定基本停留在对错、因果关系方面的初级阶段, 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及说服力不详尽, 可信度不高。解决措施:一是采用河南模式, 由司法机构聘请医学专家组成专家智囊库, 医疗鉴定结果由专家给出意见, 化解医患矛盾;二是宁波模式, 理赔处理机制加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做法是医疗机构向保险公司投保医疗事故责任险, 发生矛盾后, 由理赔处理中心参与处理, 金额达到一定数目时由调委会和理赔处理中心共同处理, 特点是调解不收费、身份独立和经费有保证。
4.2 医疗卫生系统作为
(1) 导师制:由公立医院指派专家现场指导社区医院开展工作, 由于有专家坐诊即可满足部分患者心理上的需求, 又缓解了公立医院门诊的人流量, 同时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压力以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诊断费用。
(2) 防范举措:为防范持公费医保卡人员“小病大治、疗养式治疗”, 一是采用首次入院登记制, 即在入院前要有充分的医检及诊断依据;二是由相应部门组建督查小组, 夜间或不定时地深入各定点医院病房, 检查入住情况。
(3) 组织专家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规范医检流程”, 目的就是指出一条疾病医治的大致途径, 使得患者知道诊治过程的大致内容, 明白如何就诊。这样即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 又保证了医疗效果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同时也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
4.3 素质培养
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让医务人员明白“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 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因此, 医生在施治于患者的时候, 他的双手必然饱含着善良和同情, 他的心境一定充满沉静, 定会将大脑的智慧发挥出来。同时在诊治过程中就能做到耐心倾听患者自述, 不随意打断患者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 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 拉近双方间的距离, 使患者明白医生与患者是同路人, 医生是患者生命之舟的掌舵人, 这样就可赢得患者的信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自身必须抱着以社会效益为中心, 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及医患利益, 坚持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宗旨, 坚持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民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 划拨一定的财政经费用于必要的设备更新以及提高医务人员的相关待遇。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同时掌握沟通技巧;患者应理解医务人员的辛苦与压力, 坚信医生与患者是同路人。
参考文献
[1]苏学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平安医院[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7) .
[2]王惠萍, 张海龙, 徐玉叶, 等.浅析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39 (11) .
[3]亢熙宁, 周林.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2008, 5 (3) .
与客户产生矛盾的检讨书 篇5
尊敬的领导、同仁及可恶的客户:
你们好!首先我得先向大家诚恳地说声抱歉(90°鞠躬)!!!
下午,在遭受客户对我接近疯狂的人身攻击时,我没能谨记“客户是上帝”的`至理名言(尽管我知道客户那个时候是神经病)、没能在晚辈们面前发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前辈精神、没能在厂领导及时对我进行劝阻的时候全身而退而感到后悔莫及。并且在我怒火平息之后还向诸位当时不在现场的同仁面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回顾了刚才不堪的一幕,以得到同仁们对那位客户唾弃般的谴责为安慰。直到领导对我一番语重心长之后,我方知即使是客户有错在先,那我也必须写一份检讨书示众!
再一次表达我的歉意(上天知道我有多麽地不愿意)(再一次90°鞠躬)!
矛盾产生原因 篇6
【关键词】 供应室 临床科室 临供矛盾 产生原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24-02
从2009年10月开始,各医院对集中管理越来越重视.对供应室的要求也不断地增高,随之临供矛盾也呈上升趁势,这让工作在供应室所有护士长们值得深思。如何预防临供矛盾成了各級医院供应室护长议论和探究的焦点。当前,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强度过大,再加上护士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极容易触发各种各样的矛盾。我就临供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与同行共同探讨,以期与同行们交流共勉。
1 临供矛盾产生的诸方面因素
1.1 人员方面
1.1.1 供应室人员
1.1.1.1工作量大,缺乏沟通 供应室每天几乎都是回收、清洗、打包、消毒、下送等枯燥乏味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让工作人员只顾完成回收、清洗、打包、消毒、下送等机械性的工作,很少与临床护士长或护士进行语言沟通,甚至当临床护士有疑问询问时,由于急于完成工作等缘故, 便显示出不厌烦的表情,不愿意回答,即使回答也是语言生硬,表达不当,极易使临床护士长或护士产生反感。这在临供矛盾中占居首位。
1.1.1.2 劳酬不相称,抱怨不息 现在是经济社会,医院领导普遍把眼光“盯”住创收科室﹙即临床﹚,面对供应室这种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特殊科室冷若冰霜,不管你做得多好,工作多积极,也得不到领导及临床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可。再加上待遇与临床相差太多,难免供应室人员抱怨,产生低落不满情绪。
1.1.1.3人员结构特殊 供应室的人员结构主要是护士和工人。而多数护士都是不能胜任临床工作。这种素质参差不齐的特殊人员本来就是一股活生生的矛盾源。
1.1.1.4服务理念陈旧 供应室多数是高年资的护士或工人,工作服务理念一时改不过来。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生硬、傲慢。这也是造成临床医护人员不满的原因之一。
1.1.1.5专科知识水平与当代医疗发展不相符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增加,这对供应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供应室护士却不愿接受新知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1.1.2临床医护人员
1.1.2.1在物品清点和发放数据上存在着认识分歧 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不认可和不信任、对供应室工作有偏见,对供应室登记数量不肯定,造成发放灭菌包数量冲突。
1.1.2.2临床医护人员对所需物品下送时间的快捷性欲望过高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都认为,供应室就是专门供应,你就是为我服务,他们对所需或所缺一次性物品,只要电话一拨话筒一撩,得马上送到,否则就不满。
1.2 其他原因
1.2.1临床科室对灭菌无菌物品管理不够 临床科室没有做到专人检查,没有做到班班清点。没有对医护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后如何处理作相关指导或规范要求,造成物品使用后随便丢,甚至将器械和包布裹在一起送洗衣房清洗,丢失了物品就赖供应室【1】。
2 解决策略
面对以上临供矛盾产生的诸方面因素,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去解决,人们各抒已见、众所纷纭,我根据近3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仅作为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求共勉。
2.1 加强与临床联系
规定每天咨询病区意见,方法包括随机口头咨询,有针对性提问。对科室提出的意见,要耐心解释,能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反馈给护士长解决。每月专人下临床科室发放意见征求表,护士长不定时与科护士长沟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达成共识,解决矛盾。
2.2规范服务语言
提倡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回收、下送或咨询意见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不离口。存在过错,临床提出不满时,我们应谦虚道歉。
2.3端正服务态度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教育会议。把有影响有意义的事件,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讨论,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认真对待临床提出的各项服务要求,为临床排忧解难。要学会“心理上角色的互换方法”,转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临床”观念,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
2.4加强人员素质的培训
必须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素质进行多层次的培训,深化她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让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已的精神境界,才能实现服务于临床的最终目的。
2.4.1升华护士的情操与情感 作为一名供应室护士,其情操只有得于升华,她才能在平凡岗位上任劳任怨去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才能坦诚地化解各类矛盾。
2.4.2 放大护士的宽容心 作为护士应心胸宽阔,有容人之量,应具有宽容、谅解与忍让的美德,无论遇到怎样的境况,应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入手,耐心地解释,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消除的不良情绪,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催化临供关系的良性发展。
2.5让临床认识、理解、配合和支持供应室
主动深入到临床第一线,向她们介绍供应室工作的性质、工作流程,让临床医护人员不断了解供应室、理解供应室、谅解供应室到配合供应室,甚至支持供应室。只有这样,临供关系的良化发展才能够水到渠成【2】。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和认真处理好临供关系,诚心地与临床接触和沟通,尽可能最大化满足临床的工作要求,因为服务临床是我们每位供应室人员的职责。在高度提倡“优质服务”理念的今天,我们要时时处处以高度的责任心、优良的服务态度为临床服务,自我不断地更新知识、吸收新技术【3】。沟通是化解矛盾的一把利剑,只要我们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应以好的服务、好的质量为临床服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临供矛盾的发生,维持良好的临供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钟榕,陈晓铮 一次性引流袋护帽在三腔气囊导尿管中的巧用 全科护理 2010 年 8 月第 8 卷第 8 期下旬版(总第 189期)2231
[2]葛秀洁,吕金鱼 巧用一次性引流袋小护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8 O ct . ; 29( 5)347
浅析医患矛盾的产生 篇7
关键词:医患矛盾,产生
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不仅仅局限于医师与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内涵已经扩展为以医师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有关联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1]。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医师与患者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这一问题有很多原因引起。
1 医院及医师等自身因素
如今大型医院大多人满为患, 门诊接待量大, 医疗秩序不够规范, 流程不尽合理, 这些都制约着医疗环境的优化发展。各级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或者是执行不严, 也有些医院以盈利为目的, 与其他医院类似商业竞争, 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取福利。
而一些医师自身技术不够“硬”, 专业知识不过关, 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 影响疾病的及时治疗, 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与上述技术不过关不同的是, 有些医师缺乏责任心, 诊断过程中态度生硬, 敷衍了事, 未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便妄下结论, 不仅影响患者对医师的信任, 也可能出现错误或者不明确的诊断。
另外医疗事故中经常出现的红包问题, 使得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出现质的改变。医者父母心, 治病救人本身就是医师的天职, 能为患者消除病痛, 远离疾病困扰, 这些是医师的神圣使命。红包无疑将医师与患者的关系由救助和被救助转变为一种商业买卖关系, 这不仅影响了医术本身的神圣, 也使得医患关系商业化。医师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 而多了一层不该有的经济交易。于是,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红包便将整个事件的矛头指向医师。
2 患者因素
一些患者与家属对于医疗期望值过高, 认为医院拿了钱就应该把病治好, 病情不应该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 患者及其家属医疗知识缺乏, 对于疾病了解片面, 道听途说一些不科学的说法, 从而对医师产生不信任感。比如, 在医院时, 一些患者被建议去做一些检查, 患者方面会觉得这些检查是不必要的, 医师小病大治, 为赚取检查的费用。
患者不能尊重医者, 对医者存在较大偏见, 甚至有个别患者及家属存在不良动机, 故意制造矛盾, 意图从中谋取私利。
3 外界影响
3.1 媒体因素
如今社会各类传媒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它对社会舆论有着一定的指向作用, 在医患关系的构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媒体出于自身竞争的需要, 为增加关注度或者发行量, 运用骇人听闻的题目吸引眼球, 做出片面的报道。而通常这种情况下, 媒体习惯煽动大众, 导致社会舆论一边倒, 认为医院黑, 医师不负责任, 使群众对医师的误解加深, 对医院的不信任感也进一步加重。这些媒体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 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也阻碍着医患关系的重建。
3.2 医闹
医闹是当前医疗环境下产生的一组特殊群体, 他们煽动患者及其家属与医院争执, 恶意损害医院名誉, 为自己谋取钱财。通过在医院前面大张旗鼓的闹事, 利用人们对已故患者的同情, 谴责医院及医护人员。而医院这时候多采用息事宁人的做法, 殊不知这样更助长了医闹的嚣张气焰。这一人群的存在, 无疑加深了医患双方关系对立, 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医患关系是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 它的多变性、技术性都十分复杂, 人体的个体差异也很大, 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显得苍白无力[2]。医院作为具有公益性, 在医疗赔偿中, 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而将其等同于其他经济纠纷。这样很多医院宁可委曲求全, 赔钱息事宁人, 也不愿意大张旗鼓打官司, 损害医院名誉, 即使错误并不在医院。因为很多情况下, 即使官司打到最后赢了, 这场风波给医院带来的名声损害远远大于官司中所得到的补偿。另一方面, 一些媒体在完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 偏听偏信, 哗众取宠, 给医院也带来极大的损害, 而这些损害也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来得到补偿。一些患者甚至对医师进行辱骂威胁, 大打出手, 对这些行为的制止力度不够, 造成很多医师在看病过程中提心吊胆, 这最终损害的仍是患者的利益。
5 社会因素
一个国家医疗保健水平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医疗体系的发展。而如今, 一方面, 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人人都想得到最好的, 却无法承受医疗费用。另一方面, 政府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投入有限, 一些医院为求生存不得不“以药养医”, 患者无法承受高昂的费用, 便将所有的矛头指向了医院, 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
总之, 医患矛盾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它不能单方面归咎于医师或者患者, 它是当前社会环境下影响中国医学进步的一重要问题, 也是社会和谐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医患矛盾, 净化医疗环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 这样以来,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才能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明旭.医患关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