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报》

2024-08-31

《南京师范大学报》(精选12篇)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1

报纸, 从诞生至今, 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 并且作为最有公信力的媒体之一, 被受众广泛认可。 近年来,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 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改变。 在新的传媒语境下, 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 高校校报该如何应对, 怎样转型与发展, 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校报的独特功能与优势决定了其仍有发展空间

面对新的严峻的媒介环境, 盲目悲观、不思变革显然不可取,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来势汹涌的新兴媒体有其明显独特的优势, 但是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 纸质媒体还有空间。报纸因其具有的“方便携带、便于收藏和长于深度报读”等独特优势, 在数字化全媒体时代, 在我国, 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发展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校报作为党委机关报, 是高校唯一的正式官方纸质媒体, 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公开发行, 是高校上情下达的主渠道和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 也是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 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积聚力量”的作用, 具有其他社会媒体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发挥着组织传播媒介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报纸本身不仅是信息载体, 而且是思想载体、 文化载体, 更是学校的一本“文化日记”, 是学校师生学习、生活与心灵的生动记载, 是经过精加工的系统的文化产品, 在学校形成与传承组织文化中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

校报是一个育人的平台, 是校报与社会媒体相比所独有的属性。 新闻与传播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综合素质。 接纳学生参与办报不仅是学生发展兴趣的一个选择, 更是发展专业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基地。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 笔者认为, 校报不仅不应该削弱与取消, 相反, 应该顺应数字化全媒体发展的形势, 实行全媒体发展策略, 结合学校发展与师生的实际需求, 继续发展校报。

要寻求校报发展新路径和新突破, 就得深入分析校报在新媒体时代的现状, 规避短处, 发挥优势, 追求创新。 一方面, 校报新闻时效性减弱, 造成师生的关注程度大打折扣。 新闻的时效性是报纸的生命, 校报作为一份新闻出版物, 应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但是目前的高校校报最缺少时效性。 目前高校校报以旬报、半月报、月报居多, 即使是办成周报,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捷的时代, 校报的时效性也不敌网络。 校报报道出来的新闻基本都是一些过时的“旧闻”, 新闻的时效性较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闻的时效性越显突出, “旧闻”会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 甚至失去对整张报纸的关注。 另一方面, 校报的内容和版式都显得僵化, 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校报的版面一般就是四版, 因为版面篇幅的局限性, 高校校报所能传播的信息量根本无法与网站或是其他社会媒体相比。 加上校报程式化的内容, 报道的范围狭窄, 趣味性也因此而受到限制, 读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与新媒体上信息爆炸, 话题转瞬即逝的特征相比, 纸媒受限于出版周期, 在时效性、突发性方面确实力不可及。 挖掘“新闻背景”, 深入“新闻调查”, 整合“新闻分析”, 给已有的新闻增添了附加价值, 信息免费、观点无价, 信息泡沫后沉淀下来的是这些经过深度思考后留下来的东西, 客观公正、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新闻展现, 将成为纸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或许就是在切中新的媒介时代脉动基础上提供网络不能提供的东西, 或者是颠覆性的视觉形式, 或者是纸张质感的触觉, 或者是报道内容的超级深度。 报纸要以内容为王, 深度报道。

二、校报应与时俱进、立足实际, 拓展新的生存之道

报纸编辑只要与时俱进, 立足实际, 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 并将取得的成果及时反馈到办报实践中, 仍有拓开新的生存发展之道。

结合当前纸质媒体的一些改革思路, 以《南京师范大学报》为例, 谈谈高校校报如何寻求创新和突破。

(一) 拓展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以新闻调查、新闻评论、新闻相关常识内容链接的形式进行报道, 增强信息的整合能力。 在当下信息爆炸时代, 强有力的信息整合可以更立体、真实地还原新闻事件本身, 为受众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在校党委和部门领导的关心下, 校报着力加强内涵建设, 紧紧围绕学校建设中心工作, 发挥舆论引导、 营造氛围的作用, 着力提高办报质量, 努力完成学校各项宣传任务。 在办报过程中, 一方面做到及时、全面报道校内新闻、先进典型, 另一方面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努力把学校新闻做精、做深, 提高新闻品质, 既要让学校党委行政满意又要让老师和学生喜闻乐见, 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保证校报内容的全面性、思想性、理论性、丰富性和可读性。

校报新闻的深度是校报在锐意发展中获得成效的最大筹码。 校报的不断改革真正将校报由原先的新闻纸、信息纸变成观念纸、思想纸, 这不仅体现了广大师生对校报报道深度的需求, 而且这正是我国报纸特色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三版由原先的以反映学生生活为主的版面改为深度报道版面, 深入报道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举措和典型人物, 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例如第三版报道了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生科院博导王文教授, 王文教授团队的“经济水生甲壳动物新型病原螺原体的发现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成果经历十多年的研究, 发表论文46篇, SCI收录期刊论文32篇, 其中1/3以上为本领域排名前10% (SCI-Top) 期刊,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该团队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不仅拓展了水产病害研究的新领域, 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 取得系列化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 而且开发了可以在生产实际推广应用的技术。 校报以大篇幅的深度报道介绍了王文教授潜心教学科研、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先进事迹, 并配以深度评论, 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校报还与社会科学处共同合作, 发表《立足江苏, 聚焦法治, 着眼发展, 致力研究, 南京师大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建设巡礼》一文, 并专访了社社会科学处处长, 以《理论联系实际繁荣社科研究》 为题, 介绍了学校文科科研的整体情况。 文章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对于社科建设的思路就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实践出真知, 大力推进科研的协同创新。 学校目前在加强和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 大力提倡和加强应用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希望更多教师能够投身社会实践, 关注社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做到社科科研与现实紧密结合, 注重研究成果转化, 提升我校文科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 增强学校的科研影响力和辐射力。 该文发表以后, 鼓励我校更多教师和研究者更积极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为社会企事业单位献计献策, 提供决策咨询、法律与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 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取得极为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除了表现新闻性之外, 还应体现的是其理论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新闻性、理论性、文化性、艺术性在当今时代是构成一张优秀报纸的四个要素, 互相影响, 不可或缺。下半年, 校报将原先的第二版———“综合新闻”版改为“理论与文化”版, 围绕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反腐倡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校园文化等时事热点和教育热点, 邀请学校的有关专家学者为校报撰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的文章, 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颠覆原有思维。 新闻工作者从业多年后, 往往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 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价值取向的取舍、写作模式等。 所以对于一些事件报道, 尤其是一些常规性报道, 要打破原有思维惯式, 在采写前对于已获得的新闻线索、 素材进行质疑或逆向思考, 在写作上大可抛却“大全空”的写法, 避免长篇大论, 争取以人见事、以事见理。

以2015年1月1日这期校报为例, 通过精心策划, 以颠覆式的思维, 出版一期史无前例的全新特色的校报。 一版专门邀请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骨干教师设计, 喜庆的大红色打底, 饰有传统剪纸图案的“2015”很有吸引力, 显示学校元素的仙林敬文图书馆和随园一百号迎宾室跃然纸上, 简洁扼要的导读, 让读者第一眼看过来, 就相当有吸引力。 二版是新年贺词, 以喜庆祥和的图案衬托, 非常大气磅礴。 第三版和第四版以众多图片反映学校丰富多彩迎新年活动, “读图时代” 的特征彰显无疑。 整张报纸“雅致、疏朗、清秀、大气”, 既符合广大师生的审美趣味, 又让版面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报道内容。

(三) 增加策划性报道。 新闻策划报道是一项有规模、有层次、有深度的报道活动, 较之普通报道, 它胜在鲜活性与全局性。 因为在之前的策划中, 策划者已对新闻线索和材料进行了剖析, 在新闻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对可能预见的全局进行了预测、设计, 其新闻涉及面既深入全面又有独特的视角, 不至于流入俗套。 另外, 为了增强可读性与互动性, 报纸可以打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栏目, 以发挥亲民的作用。

以2014年迎新生报道为例。 我们一共策划了四篇新闻。一是全方位报道学校迎新生工作的综合新闻;二是《遇见南师感受与书记、校长的零距离》, 报道党委书记、校长与新生亲切合影的生动画面;三是《遇见爱———我与南师的第一个故事》, 记者全程跟拍采访一位新生, 报道了从下火车、到学校办理手续、 到宿舍入住等全过程; 四是 《学院迎新有新招———温情, 惊喜, 独立》, 全面报道各学院的迎新特色。 这四篇新闻均在迎新当天下午2点之前全部完成, 并于当天下班前后上传于学校新闻主页, 反响很好, 点击量比较高, 这次新闻策划是“报网融合”的一次有效尝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具有百年传承的传统报纸媒体提出新的挑战, 甚至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这就对报纸编辑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校报编辑只有深刻理解创新的必要性和探索正确的创新途径, 才能切实做好新媒体时期的校报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林云.网络时代报纸版面编辑策略初探[J].编辑之友, 2010, 3.

[2]冯丽.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报纸编辑[J].今传媒, 2010, 12.

[3]王伯瑛.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态势[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Vol18, 6.

[4]周宁.微博时代高校校报“年轻化”探究[J].新闻知识, 2013, 6.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2

学院:应用法学院

专业:律师方向

年级;2010级

姓名:代丹

学号:2010111280

实习单位:大足县土地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实习时间:2011-7-4至2011-8-

4读书万卷,必要以行万里路来实践;

书海无涯,必要以舟载博文来强识;

寒窗苦读,必要以社会舞台来展示„„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我们大学生的必修课。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是我们人生的唯美升华,这正是大学教育的新政策——带薪实习,给了我们展示的舞台,让我们在暑期投身实践。也正是这个机会,在2011年7月4日至2011年8月4日期间,我来到重庆市大足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展开实习,而具体的实习岗位是其基层所——龙岗街道管理所,它负责龙岗街道片区的房屋管理、土地管理、地质管理、矿产管理、住房制度管理等。在这里我历时了一个月的实习征程,感触很多,收获很多。

夏天的钟声早已敲响,我们实习的号角已吹起,我们的队伍迎着初升的太阳来到土房局。在这里大家聚在一起,从陌生变得熟悉,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来自西南政法大学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整体。大家惺惺相惜,彼此照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第一次同一时间接触这么多校友,原来我们有很多话题,很多数不尽的知趣。交流其实并不困难,只是以前自己没有敞开心扉容纳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接触各种不同的人,才能教会如何在几分钟内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丰富自己的交友圈。有时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镜子,从镜子里看清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在实习岗位,前辈们教会我们很多东西,认识基本的社会现象,跟他们相处觉得自己不懂得很多,以前天真的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

里。进步是刻不容缓的,适应是强者的生存之道。既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就要体验社会百态,看尽世故人情,吸收最有价值的东西,在做最真的自己的基础上应变各种世事。

这一个月中,实习的带领领导——王所长、徐姐、杨姐,教会我们很多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工作内容,对他们的感激是不能只用简短的几个字表达的,尊敬和敬仰是对他们的礼赞,收藏和珍视是对他们的铭记。跟着他们,我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他们是实习的领导,是社会实践的引导者,更是传授经验的导师。即使隔着好多个代沟,也不会因此而拉开我们的距离,反而成了我们拉近距离和畅通无阻交流的契机。处理好跟领导的关系并不是那么难,拿捏好尺寸、分清场合、正确对待是处理好跟领导关系的重要的因素。

在领导的带领下,我学到了很多工作内容:如何接待来办理房产证的群众,如何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处理基本的临时突发工作,如何跟着领导“下乡”去丈量房屋的面积,如何整理已经办好房产证的资料档案并装订成册,如何填写基本的办理证件手续„„虽然这些工作内容跟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知识,我所体验和收获的东西是终身受用的,不存在跨领域的阻碍。对待实习工作,认真、仔细、耐心、积极„„是基本的要素,任劳任怨、孜孜不倦、不怕苦累、甘心接受„„是需要达到的境界。尤其是每天对待同样的工作内容,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需要不厌其烦的工作心态和积极乐观的工作状态。还要处理好跟同事间的协作关系,因为工作是集体性的,处在群体中统筹好各方面才能做得更出

色。

习惯了每天看清晨深邃的天空中白云飘出的朵朵音符,美妙而悠远;习惯了每天站在马路边注视同一个方向等公交车,耐心而期盼;习惯了每天到办公室签到、开门、打扫卫生,惬意而宁静;习惯了每天和他们一起乘公交车到局里吃午饭,欢快而轻松„„当一切变成习惯的时候,我们就离开了,很多的不舍,很多的感慨万千。可这只是我生命长河的一个港口,驻足是为留下美好带走收获,为以后的人生积累经验,为了更好的扬帆起航。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3

萍水相逢,好心人助小伙渡难关

对袁建波来说,1998年是个多事之秋,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979年出生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柏木乡一个贫困家庭的袁建波,自幼乖巧懂事,所以他从懂事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袁建波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是学校的体育尖子,爱好体育运动的他目标是考取体育院校。

1998年,正当他踌躇满志迎战高考时,他的脚却意外受伤了,而且伤得不轻。体育院校的专业考试是要提前的,眼看考期到了,袁建波的脚却依然没有好。伤心的他只好放弃高考。寒窗苦读十几年,如今却要与大学失之交臂,一开始,袁建波感到万分沮丧。他也想过复读一年,来年再考。但他一想到小自己两岁的弟弟来年也将参加高考,他就心存顾虑。因为他知道,父母要同时供他们兄弟俩上大学是很艰难的。经过几天的反复考虑,袁建波决定把机会让给弟弟,自己干脆早点外出打工,以便帮父母减轻点负担。

1998年6月7日,离高考还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那天,袁建波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打工之路,他的目的地是福建省长乐市。一路上,袁建波表情凝重,看上去满腹心事。跟袁建波相邻而坐的是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他叫严辉明,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人,他也是前往福建打工的。严辉明是一个开朗健谈的人,一路上,他主动跟袁建波聊天。当他得知袁建波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上学时,他便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袁建波,有机会还是应该回学校读书,争取考大学。他说,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不好好读书,不掌握一技之长,在外打工只能靠出卖苦力。他还现身说法,说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文化缺乏一技之长,所以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在隆隆的列车行驶声中,萍水相逢的两个人越聊越投机。

当火车快到江西鹰潭时,广播里突然传来“前方遇洪水塌方,列车停开”的消息。从未出过远门的袁建波顿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身上只剩下30来块钱,如果火车停个几天开不了,到时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坐在旁边的严辉明看见袁建波一脸的紧张神色,便安慰他说:“小伙子,你别紧张。如果你信得过严大叔,那你就跟着我,我一定把你顺利带到福建。”在严辉明的提议下,包括袁建波在内的7位旅伴一起下了火车准备改乘汽车去福建。

当他们坐车来到武夷山下时,因洪水将前方一段公路冲毁,汽车无法通行。在大家束手无策时,又是严辉明当机立断,建议大家坐摩托车走小路,到前方再想办法。当他们越过了这段被冲毁的公路时,天已经黑了,开往福州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后来几个人商议决定,在当地租一辆面包车当夜赶往福州。这时,袁建波身上已身无分文了。关键时候,一分钱会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阅历的袁建波。他急得快要哭了。

细心的严辉明一看袁建波的神色,就猜到了他身上没钱了,没等袁建波开口,他便主动对袁建波说:“小袁,是不是身上没钱了?没关系,严大叔身上还有点钱,车费我帮你付吧!”严辉明的慷慨举动令袁建波感到既激动又意外,因为两个人毕竟只是萍水相逢。袁建波知道,如果拒绝他的帮助,自己将要流落异乡。于是,袁建波怯生生地说:“那太感谢您了。钱我以后一定还您。”“谢什么,谁都会碰到难处。咱俩这一路同行,也算是一种缘分。”就这样,严辉明为袁建波垫付了70元车费后,几个人一路颠簸于次日早上到达福州。

下车后,袁建波已饥肠辘辘。严辉明带着他来到一个小吃摊上要了两碗面条,袁建波狼吞虎咽就吃完了。严辉明见状,马上叫老板给他加了一碗。袁建波有点不好意思。“没关系,人是铁饭是钢,年轻人饭量大,不吃饱饭怎么行呢!”严辉明的善解人意让袁建波在他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随即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吃完饭后,他俩要分手了。临别时,严辉明掏出20元钱递给袁建波:“这20元你先拿去应个急吧!不过大叔还是要劝你,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还是应该回学校读书,争取考上大学。”袁建波拿着这20元钱,眼睛湿润了。他向严辉明要了他的家庭住址,并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好心大叔!与严辉明分手后,袁建波用这20元钱买了一张福州到长乐的车票,随后在长乐市找了一份临时工作。

九年寻觅,只为报答相助与鼓励

袁建波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把钱还给严辉明。分手时,严辉明说他在福建农业大学一校办工厂打工。袁建波便通过114查询这家工厂的电话,可打了几个电话过去询问,都说没有这个人。接着,他又按严辉明留下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过去,可两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收到严辉明的回信。这时,已到秋季开学的时候,有过几个月打工经历的袁建波,已真切感受到打工的不易。他觉得严大叔说得很对,应该回学校读书,靠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带着打工攒下的1000多元钱返回家乡,然后重新走进了课堂。

1999年,袁建波考取了宜春学院体育系。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袁建波很快就想到曾经帮助过鼓励过自己的严辉明。于是,他写信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严辉明。可是,到了开学时还没收到严辉明的回信。

步入大学校园后,袁建波还时刻不忘寻找严辉明。他一直认为,严辉明是自己的恩人,如果当时没有严辉明的慷慨相助,自己真不知如何渡过这个难关;如果不是严辉明的指点和鼓励,自己这辈子也许真与大学无缘。为此,袁建波暗下决心,不管有多艰难,都要想办法跟他联系上,然后当面向他说一声谢谢,并把钱还给他。

尽管连写了几封信都石沉大海,但袁建波并不灰心。他自我安慰道,也许在邮寄过程中将信遗失了。于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继续按严辉明当时留下的地址寄一封信。同时,他还多次通过114查询,希望能通过电话找到严辉明。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依然没有得到严辉明的半点音讯。不过,袁建波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跟严辉明大叔联系上。他除了定期给严辉明写信外,每年元旦和春节前夕,他还会给严辉明寄上一张明信片。

袁建波的父母都是厚道之人,袁建波一放假回家,他们就不断追问是否跟严辉明联系上了。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经常会用朴实的语言告诫儿子:“别人对自己好,一辈子都不应该忘记,有机会就要报答人家!”袁建波认为,严辉明的大义之举,不只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还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让自己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去克服困难。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袁建波把自己的开销压缩到最低限度。班主任多次叫他申请困难补助,但他考虑到还有比自己更困难的同学需要补助时,他毅然放弃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就这样,袁建波一直以严辉明为榜样,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别人。

大二那年,袁建波班上一位同学家中闹水灾,导致颗粒无收。袁建波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勤工俭学赚来的200元钱捐给那位同学。很多同学都知道袁建波在困难的时候得到过严辉明的无私帮助,也知道袁建波一直在苦苦寻找这位恩人。也有同学劝他道:“写了这么多信都石沉大海,你再写也是白搭。算了吧!”袁建波回答得非常干脆:“那不行。我当时承诺过,我一定要找到严大叔。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能找到的。”

大学三年,袁建波写过50多封信,打过200多个电话,但一直无法跟严辉明联系上。2002年大学毕业后,袁建波应聘到浙江省青田县船寮初级中学任体育教师。

有了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袁建波,时常有一种知恩未报的惆怅,早日找到恩人的念头更强烈了。他除了定期给严辉明写信外,每个星期至少要打一次电话,每次坐下来一打电话就是好几个甚至几十个。他一般都是通过114查询,只要他认为有可能打听到严辉明消息的电话,他都查询过、拨打过。当地市公安局、镇派出所、镇政府、村委会的电话他都打过,但是,要么电话打通了没人接,要么接电话的人不认识严辉明。

一次,袁建波打通了镇政府的电话,接电话的人说,他知道严辉明这个人,但没法跟他联系上,因为他常年在外打工,也不知道他家里的电话。2004年7月份的一天,袁建波终于打通了严辉明所在的村委会的电话。当时他很激动,认为这下很有希望找到严辉明。然而,当袁建波说自己一直在寻找严辉明,目的是想还他钱并表示谢意时,对方的态度马上变了,他敷衍了袁建波几句就把电话挂了。后来,这样的情况他还碰到过多次,只要他一说出自己找严辉明是为了还钱和道谢,对方就会在电话中支支吾吾,什么也不告诉他就将电话挂了。

袁建波觉得很纳闷,后来,他经过一番苦苦思考,才找到了其中原因。原来,接电话的人见有人找上门来还钱,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担心是来找严辉明麻烦的,所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拒绝透露严辉明的联系方式。

然而袁建波并不气馁,他依然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严辉明。2004年国庆节,袁建波结婚了。结婚后,妻子十分支持袁建波的寻恩行动,经常给他出主意。

学会感恩,真情感动中国

事情终于在今年2月份出现了转机。

袁建波多次想亲自去一趟严辉明的老家,但是,一来工作忙抽不开身,二来担心严辉明在外打工,自己跑过去也是扑空,所以一直没有成行。今年2月份,妻子替他出了一个很好的点子:给当地派出所领导写一封信,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心愿讲清楚,请民警出面帮自己了却心愿。

信发出一个星期后,袁建波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所长刘庆国。刘庆国听完袁建波的自我介绍后,说已收到他的来信,并答应帮他尽快找到严辉明。

2007年2月27日,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袁建波终于与恩人严辉明通上了电话。

通完电话后,严辉明从不回信的谜也终于解开了。其实,袁建波给严辉明的信基本上都已收到,但他觉得这点小事不值得袁建波这样牵挂,另外,怕增加袁建波精神上的负担,就一直没有回信。每次收到袁建波的信看完了就放在抽屉里,也从来没跟外人提起这件事。他想,时间一长对方就会淡忘这件事,他万万没想到袁建波竟如此执著!跟恩人通完电话的第二天,心情激动的袁建波专程赶到丽水市,买了两套保暖内衣寄给远在湖北的恩人严辉明。袁建波说,在他山穷水尽的时候,严大叔的无私帮助让他摆脱了困境,感受到了温暖,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袁建波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一见到严辉明,袁建波未语泪先流。严辉明则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当时应该做的事,小袁如今事业有成,他感到很欣慰,但坚持不收袁建波专程送来的钱。袁建波看到严辉明虽然已年过花甲,但身体硬朗,生活得不错,他也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真诚邀请严辉明抽空到浙江青田住一段时间。

从湖北回到浙江后,袁建波第一件事就是去药店买了几盒胃药和对胃有保健功能的营养品寄给严辉明,因为他听说严辉明患有慢性胃炎。他表示,今后会将严辉明当父亲一样孝敬。袁建波9年不辍艰辛寻恩的故事在浙江和江西两地广为传颂。

7月28日,袁建波走进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向全国观众讲述自己在寻恩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感恩真谛的理解。他说:“严大叔热心助人不图回报,虽然因为他不回信使我的寻恩之路走得很艰辛,但这艰辛的背后,让我感受到了这位农村大叔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事张扬、一心为人的高贵品德。严大叔当时帮助我的钱物虽然并不多,但是,当时他自己也很困难,所以他这种慷慨之举才显得尤为可贵。在寻找恩人的同时,我也寻找到了人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懂得了感恩的真谛。”

袁建波真诚地说,自从受了严大叔的“滴水之恩”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严大叔的高贵品德一直在激励自己去做一个知恩感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人。在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别人的同时,还应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世界的美好,就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

在谈到感恩的真谛时,袁建波说,并不是大恩大德才值得感谢,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美德。感恩是一种承诺、一种诚信、一种责任。同样,帮助别人也应该“不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的条件和能力不一样,但你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就能给别人带来温暖,也能给自己带来欣慰,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袁建波能做的只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他感到很充实,也很欣慰。因为他发现,他的学生越来越有爱心了,越来越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理解别人。

最后他表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自己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自己的学生都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双语手机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初探 篇4

关键词:英语新闻,大学英语教学,综合素质

近年来, 手机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报做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形式, 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2008年2月26日中国日报社和中国移动公司合作推出了中国首份中英文双语手机报——《中国日报手机报》 (China daily mobile news) 。“看手机报, 学英语”, 已成为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者的时尚选择。

1 双语手机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1 现行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大学英语教材的编者虽然在选材时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和思想性, 但信息时代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较快, 现行教材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语手机报关注天下时事, 内容丰富广泛, 语言活泼时尚, 恰好可以弥补现行教材滞后性以及传统英语课堂封闭性的缺陷。

1.2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课堂一般遵循着“生词——课文——练习”这一教学模式, 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心理学家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中谈到:“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何谓最佳情感条件?即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深入了解的欲望, 心情舒畅且满怀信心。双语手机报的新闻具有实效真实的特点, 时空距离的缩短能造成心理距离的拉近,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英语新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 身临其境的了解国内外时事,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轻松愉快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 新《课程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2007年9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新的《课程要求》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英语新闻因其蕴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很重要的补充作用。将英语新闻引入英语课堂即能弥补现行教材知识的单一性和滞后性,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又能激发学生对国际社会发展的关注, 开拓视野和心胸, 培养关心时事, 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综合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双语手机报辅助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2 双语手机报的特点和优势

1) 内容时效真实。手机报关注时事热点, 紧跟时代步伐, 可以帮助学生用英语及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最新时讯和天下大事, 不仅能学到紧跟时代潮流的语言, 更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象牙塔, 培养了解身边事、关心天下事的习惯, 提高他们运用知识, 思考分析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在学习英语的同时, 还可以活跃思维, 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极大地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题材多样广泛。手机报设有早安隽语、封面故事、热门新闻、新闻简要、名人动态、语言贴士、万花筒、脱口秀、每周话题等栏目, 内容涉及了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时尚、奇闻趣事等不同方面, 覆盖面广, 信息量大, 为英语课堂提供了题材多样的语言材料, 构建出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语言环境。

3) 语言活泼时尚。做为一种新闻英语, 双语手机报的语言具有明显的特点:新潮、活泼、简约、时尚、妙趣横生, 能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信息, 富有感染力,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可以通过新闻触摸到语言发展的脉搏, 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名词都能及时获得相应的英语表达。教师对这些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加工, 加以点拨和赏析, 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3 双语手机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利用新闻的时效性, 重大新闻事件及时介绍

手机报对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有及时的报道和介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 选择适当的题材, 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 配上图片, 在第一时间和学生分享。例如“苹果CEO乔布斯一百多字的辞职信”、“乔布斯辞世后的各界寄语”、“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神九飞天的追踪报道”、“叙利亚局势”、“伦敦奥运”等。学生可以通过原汁原味的英语直接了解国际大事, 享受语言的魅力, 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2 选取适当材料, 进行英汉互译

英汉互译有助于帮助学生打牢语言基本功, 教师可以从手机报选取适当的材料, 以让学生参与的形式, 进行英汉互译。例如两会期间登出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版,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精彩片段的英文翻译, 雷锋日记的英文翻译, 某些社会热点现象如“萝卜哥”事件的报道等, 这些都是鲜活生动的英汉互译素材, 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3 引入口语训练和课堂报告

教师可以合理地选取新闻题材, 灵活地设计口语话题进行口语训练,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可以选取一些新鲜有趣的图片新闻, 进行新闻学习, 然后让学生描述图片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手机报经常会推出一些热点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兴趣和生活的话题进行口语讨论或辩论。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到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作成Power Point文档, 进行课堂报告。

3.4 培养学生的性格和精神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性格和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文化知识的传授, 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要实现这个目标, 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手机报上有许多生动的新闻事例, 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英国威廉王子在英国皇家空军搜救队成功救人的新闻使学生体会到助人职业最具幸福感;以色列美女模特回国从军的新闻使人感受到保卫祖国的崇高责任;关于叙利亚难民的报道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对祖国和平发展局面的感恩和珍惜。

4 结束语

总之, 双语手机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新鲜的新闻素材,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利用, 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是教师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爱好, 选择适当的新闻题材。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 对新闻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 使语言难度适中, 并尽量配以图片, 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形式要避免单一和灌输, 可采取阅读、翻译、听说、提问、讨论、课堂报告等多种形式,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 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把双语手机报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可以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观察思辩能力。当然这要求教师每天坚持阅读手机报及网络新闻英语, 这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莉.网络新闻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探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2]吕海平, 胡玉伟.新闻引进课堂收效一举多得[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大学生青睐校园手机报 篇5

本报讯 国庆前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学生每天都会收到学院编发的手机报,每天介绍新中国60年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过,在学生们眼中,这份手机报日常的作用是提供保研、求职等方面第一手信息的功能。校园手机报在校园网络之后,正在慢慢地取代传统的黑板报和通知栏,成为大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最新选择。

清华大学的手机报,由学院团委承担编制工作。新生入学,只要向院系登记手机号,就可以获得手机报。这些手机报主要提供各种生活和学习信息,比如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增减衣被,或者提供保研和求职信息。同时,这些手机报也像黑板报一样,提供一些可读性的内容。比如,软件学院团委从今年国庆前60天开始,每天向全院学生编发一份手机报,介绍共和国60年来每年发生的一件大事。一些学生把手机报转发给其他院系的同学后,名声越来越大。新闻学院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也向本院学生编发了一批手机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校园手机报的形式向学生通报信息。人民大学的校园手机报以飞信的形式,由《青年人大》网络部制作编发。目前订户已经接近4000人。手机报的负责人张国航是新闻学院数字新闻传播专业的第一届学生。他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的手机报全体编制团队只有十余人,全部是学生。手机报不向订户收取任何费用,运营成本从《青年人大》报社预算里出。“我们正考虑拉点儿广告,争取能自力更生。”

虽然校园手机报没有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彩信手机报那么精致,但它提供很多本校生活、学习信息,编制和收看的人都是本校大学生,因此亲切感十足。例如地铁四号线开通当日,人大手机报详细介绍了从人大东门到地铁站入口的距离和路线,以及首末车时间;昨天的手机报提醒学生:“副修表需在16日前提交到相关院系。”在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等重要时刻,人大手机报还会发出特刊,很受学生欢迎。

稀饭美文报 篇6

黑客通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短片传播病毒的方式:黑客往往会在热门帖子下面跟帖,以“免注册快速下载《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名义诱骗用户下载,其实用户下载的就是病毒。用户下载运行之后会被病毒感染,中毒电脑会遭黑客远程控制,窃取密码。据了解,目前已经监测到有多个病毒利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短片进行传播,其中包括“灰鸽子变种”等木马病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网页都有可能传播哪些病毒。

文章链接:http://soft.yesky.com/lesson/422/2313422.shtml?324

选哪个博客?看标准!

现在博客非常流行,同时各种博客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地涌现。如何为自己的博客选一个好东家呢?这篇《国内八大著名中文博客服务横向评测》从各个方面给你做了比较,让你可以快速地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国内博客网站,放心地将自己的快乐寄托于它……

文章链接:http://www.pconline.com.cn/pcedu/pingce/0602/759278.html

变形金刚,随时变形状

变形金刚来啦!它终于要来了,在日本已经有高手制作出了变形金刚样式的汽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文章链接:http://robot-fan.net/spot/spot067.html

谁是最佳Web办公套件

ZDNet评出2006最佳Web office suite。通过这些Web2.0产品,你可以完成大部分本来需要在PC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包括Gmail(email),Writely(文字处理),NumSum,iRows(电子表格),30Box(日程管理),basecamp(工程管理)等。

文章链接:http://blogs.zdnet.com/web2explorer/?p=123

美国打造空中豪华宾馆 首个2010年完成

看到这个庞然大物,你一定为之惊讶,Aeroscraft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行器,它高165 英尺、宽244 英尺、长647 英尺,最大时速为174 英里,最大飞行距离6000英里,载客能力为250 人。和以前的飞机和飞艇都不一样,Aeroscraft并不比空气轻,它里面1400万立方英尺的氦气只能提升飞船三分之二的重量,而要飞起来,它还需要后面巨大的推进器的帮助,6个涡轮喷气发动机将担负起这个巨大的飞行器起降的重任……

文章链接:http://www.cnetnews.com.cn/news/life/story/0,3800057983,39439321,00.htm

上帝投掷骰子吗?

有人说科普的图书应该由懂科学的作家来写,一来不至于过于教条,二来也能让一般读者更容易接受,而《上帝投掷骰子吗》就是这样一本书。该书主要是量子论的故事,从神话时代,一直到量子论未来的应用,你将收获一次人生中难得的奇妙体验。要知道,我们现在身边的电脑、激光、核能、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但量子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却依然难以回答……

图书链接:http://book.sina.com.cn/nzt/edu/shangditouzhiguzima/

手机如何制造?

带你去看生产全过程

手机几乎人人都用,可这个价值不菲的小东西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西门子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手机制造的精英,下面是热心网友为大家提供的西门子手机制作过程实拍。那里的手机真够多的啊——感觉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

文章链接:http://tech.qianlong.com/28/2006/02/14/2040@3009368_6.htm

我是这样走进IBM的

IBM,三个令人说起来满脸充满崇拜仰慕之情的英文字母。到IBM担任一份工作,甚至到了同学聚会说起来各自情况的时候脸上都有光彩。不过有准备的人不一定就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你还得有足够的热情——习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章链接:http://edu.chinaitlab.com/course/346484.html

上班族必看!优秀内心漫画

原来生活中的我们并不孤单,看来有许多人和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一样,太真实了,面对生活,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文章链接:http://post.baidu.com/f?kz=84749011

2005年的英语流行词

新牛津美国词典把Podcast选为2005年年度热词,而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一家媒体监测分析机构) 在去年12月31日也从他们Monitor的977, 671个英语单词中把 Podcast 列为2005年全球5大音乐术语之一……

文章链接:http://hopesome.com/archives/747.html

轻轻松松了解电脑的功耗

现在我们都提倡节约,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电脑的功耗呢?不用打开机箱,不用任何设备,不用软件,只要登录到下面的网站中,用鼠标点选几下,轻轻松松就可以算出电脑的功耗了。

文章链接:http://www.jscustompcs.com/power_supply/

十大最差科学工作

你对现在的工作环境不满吗?别想太多了,看看这十大最差的科学工作吧,又是屎,又是尿,又有生命危险,而且还有人体“小白鼠”……

文章链接:http://spaces.msn.com/beatlesan/Blog/cns!971D406ACBBFF30!305.entry

线条之美

如果只给你一根线,你能做出什么?面条?有没有搞错!在这个网站上,不管是小熊、手枪或是家具全都是由线条组成的,在这里只有“线”的美。

文章链接:http://www.thomasraschke.de/wireframes/index.html

网上丐帮支付宝付账

网络之大无奇不有,前段时间的百万格子,现在又出现了“乞丐帮社”。这是一个号称C to C模式的免费乞讨网站申请站点,是网上乞讨者的聚集点,只要会打字,就能让任何人建立自己的个性化乞讨站点,可以通过支付宝、财富通、快钱、银行转账、邮局汇款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网上施舍”。

文章链接:http://qgbs.com

世界首枚会“动”的邮票

平时我们使用的邮票都是纸质嵌有静态图片的,而为了纪念都灵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的开幕,荷兰皇家邮政局(TPG Post)于日前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播放短暂视频图像的邮票。这种邮票的表面印有大量非常微小的晶体,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它们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像,是不是很有趣?

文章链接:http://it.sohu.com/20060220/n241923859.shtml

网页色彩搭配攻略

很多朋友在设计网页时,总是被色彩搭配这个设计者的“通病”折腾得头痛。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是最理想、最时尚的,如何搞定这些色彩之间的比例?那就请看最科学的搭配方案吧!

文章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06/3222.asp

把电影装到手机里看

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一部心爱的可以看电影的手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电脑硬盘中的电影装到手机中来看,这篇文章便能教会你。

文章链接:http://www.pconline.com.cn/pcedu/soft/gj/others/0602/759412.html

集成BT下载的Opera 9.0

BT下载已经成了很多人不可缺少的资源交流工具,最新版的Opera 9.0都集成了BT下载的功能。这功能好用么?能不能让我少开一个BT下载软件?

文章链接:http://tech.china.com/zh_cn/netschool/softwares/net/622/20060214/13093410.html

宽带限制流量引起的是是非非

就在几天前,关于宽带即将限制流量的消息在网络上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来。不用说,绝大多数网民对这种做法都持反对态度,哪怕他们根本用不到包月的流量上限——因为包月意味着随便用,而流量封顶听上去就被加了限制,以至于有人写出了《按流量计费 宽带就能真宽了吗》这样的文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居然还有人在唱反调,替电信鸣不平?这人难道是替电信说话的?

文章链接:http://oeeee.com/it/comment/yjpl/t20060209_182916.html

Google员工办公揭秘

Google员工的办公环境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样的电脑?什么样的办公桌?在什么样的用餐环境?对于Google的Fans来讲,是既神秘又向往的。时代周刊发布了一套新的图片,看看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文章链接:http://www.time.com/time/photoessays/2006/inside_google/1.html

2006年,盖茨的数字生活大跃进

2006年会是数字生活方式大跃进的一年,随着软件中心化,简单自然的使用方式会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有乐趣。在这篇文章中,比尔·盖茨以他们将要正式推出的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为起点,又开始为我们展望2006的数字生活了。

文章链接:http://www.ccw.com.cn/news2/news/htm2006/20060207_163S3.htm

人眼是一台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如果人眼是台相机,那么,它是一台20mm定焦镜头,自动对焦的相机;如果人眼是台相机,那么,它是一台快门速度固定,自动调节光圈的相机;如果人眼是台相机,那么,它是一台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这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析了人眼的功能,从相机的角度来评估人眼,角度相当有趣。

文章链接: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64975

密码将在三四年内开始退休?

多年来,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一直认为密码是计算机安全链中的薄弱环节。现在,即将发布的Windows Vista使盖茨认为他终于有了可以挤掉密码的武器。在Vista中,一种名为InfoCard(信息卡片)的概念将被引入,从而提供一个可以有效管理繁多的登录账号和密码的有效工具,也能使第三方在验证用户身份方面发挥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高校新闻中心、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媒介———校园手机报, 及时把时政热点、校园新闻、大学生活等讯息搬上大学生的彩信手机, 这为高校信息的传播提供便利。但目前高校对于手机报的运用面比较“窄”, 传播内容相对单一, 手机报栏目相对传统, 作为校园媒体新锐———校园手机报, 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环境下, 如何运用校园手机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和成长成才服务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命题。本文, 笔者选取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进行个案研究, 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报的使用情况, 并探究大学生手机报的编辑管理。

一、《青年e专》手机报介绍

该报是学校团委利用现代新媒体发行的手机彩信, 每半月发行一期, 每期5000余份, 目前共发行30期。每期相对固定的版块内容共8个, 分别是“校园掠影”、“报佳音”、“经典广播”、“美文欣赏”、“青春观察站”、“文娱新闻”、“为你服务”、“轻松一刻”。每期容量约为70~100K, 文字5000~8000字, 平均每篇新闻400~600字, 每期图片共3~5张, 每条标题6~12字。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文立足于重庆市万州区大学生对校园手机报的使用情况、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内容设计等问题进行调查, 以三峡医专《青年e专》手机报的目标受众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全部收回, 经统计, 有效问卷196份。现就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较满意的校园媒体:

所占比例分别为, 手机报28.15%;校园主页27.69%;校园微博19.22%;纸质刊物10.07%;团学网站7.78%;移动电视7.09%。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使用校园媒体时, 对校园手机报、校园网主页、校园微博的满意度较高, 说明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媒体占据明显传播优势, 其满意的首要原因是信息接收方便。作为传统媒体的纸质刊物由于传阅率低, 不便接收, 不受大学生“青睐”。

2. 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 短信 (飞信) 26.89%;QQ19.15%;手机报13.26%;微博12.71%;校园广播12.34%;展板/横幅9.94%;纸质刊物5.71%。由此可见, 居于前四位的短信、手机报、QQ、微博的信息接收方式, 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以手机或网络为传播载体。

3. 愿意接收手机报的原因:

所占比例分别为, 免费的25.69%;接收方便24.40%;信息实用服务性强17.74%;内容贴近12.57%;可读性强10.17%;便于保存查阅9.43%。由此可见, 学生愿意接收手机报是因其免费, 且接收方便, 信息实用性和服务性强。这说明手机报的选题、内容、编辑、传播上还需努力探索, 坚持用优质的高度原创的新闻信息, 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编辑简单的复制粘贴, 或进行伪原创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真正的传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4.《青年e专》手机报中较喜欢的栏目:

所占比例分别为, 轻松一刻17.39%;校园掠影16.13%;美文欣赏15.01%;文娱新闻14.87%;经典广播12.34%;青春观察11.22%;为你服务7.71%;报佳音5.33%。由此可见, 大学生更倾向于与自身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娱和资讯类栏目。因此, 在栏目编排上, 更具服务性与工具性的、目标受众更加细分的栏目有着强烈的需求。

5. 希望《青年e专》手机报发行周期:

所占比例分别为, 每周发行每一期52.91%;每两周发行一期26.98%;每周发行两期16.41%;每四周发行三期3.7%。由此可见, 现行的每两周发行一期, 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对校内外信息的需求, 容易导致新闻成为“旧闻”, 造成受众期待疲劳, 更不利于受众对手机报的持续关注和长期收看。因此, 及时调整手机报发行期数, 缩短发行周期很有必要。

6.《青年e专》手机报需要改进的方面:

所占比例分别为, 栏目创新35.4%;图片选择26.36%;传播渠道20.67%;发行周期17.57%。由此可见, 受众对手机报的栏目创新、图片选择充满期待。通过上述6组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 校园手机报的内容模式具有主题鲜明, 报到及时, 内容广泛的特征。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新闻时效性弱、栏目创新不够等不足。

三、改进策略及建议

1. 合理定位, 创新栏目内容。

校园手机报当顺应媒体发展潮流, 以服务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为宗旨, 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编辑原则, 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互动性、创新性”, 使校园手机报发挥“传播信息、展示个性、互动沟通”的桥梁作用。校园手机报主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教育, 资讯类栏目占65%, 服务类栏目占35%。编辑部可采取栏目“模块化”组合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事件节点, 对信息充分整合、深度加工, 推送时事新闻、主题教育、体育娱乐、就业讲座、竞赛考证、健康知识等具体内容。提高采编能力, 注重报道策略。好厨师手下无废料, 好编辑手下无废稿。手机报编辑组当以定位为中心, 围绕受众两大诉求点———新闻和服务, 转变原先的“剪—粘—贴”报纸二次编辑套路, 转向去中心化编辑、互动性参与的内容策略上来。手机报由于版面及字数限制, 要求文章内容做到“短、精、美”。

2. 图文相符, 标题新颖。

在读图和读题时代, 有时图片比文字传递信息更直观。手机媒体在图片选择上, 比传统媒体要求更高。手机报在编发前, 文本的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标点符号等细节都需严格校对, 避免错别字和格式乱码, 确保图文的清晰。要求图片清晰无杂物, 主题鲜明不模糊, 特写生动不做作, 选材精准不唐突。避免图文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手机报适合概况内容式标题和揭示主题式标题, 需要“短些, 短些, 再短些”, 字数控制在12个字以内, 如《我校举办科研成果鉴定会》、《大学生求职难谁之过》等。形象式标题、对仗式标题和正副式标题由于字数太长, 更适合于纸质媒体。

3. 加强宣传推广, 实现受众互动。

尽管手机报是基于手机这个交互工具上的报纸, 但手机报无法实现与读者的交互却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手机报中, 受众不仅仅是普通的阅读者, 也是信息源的提供者。加快建立受众互动机制, 重视其内容宣传和品牌推广, 广泛拓宽信息源, 让受众知晓手机报, 积极参与手机报的选题创作、内容征稿、栏目创新等工作, 有助于提高手机报的实际传播效果。

4. 错开信息拥堵高峰, 适时发送手机报。

由于信息化时代, 受众对传播媒介和信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因此, 为了避免手机报与垃圾信息一起被受众删除, 建议手机报每期在发送时, 错开信息高峰时段。校园手机报应选择在午间12~13点、晚间8~9点之间发送, 或者学生课余时间“分众分时段”发送, 避免学生上课期间或网络用户较多的高峰时段发送手机报。 (《青年e专》手机报编辑部对此文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慧.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校园手机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报告[D].

[2]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0) :77.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8

大学生就业向来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 2010年我国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30万。“十二五”期间大学毕业生都将保持在每年660~670万的水平。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0915号) 明确要求, “把新闻媒体作为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校报在推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发挥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对于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大学报》是对开4版彩色周报, 是校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本文以《吉林大学报》为例, 通过笔者在校报工作期间采访实践的体会, 探讨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一) 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1. 反映大学生的心声, 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虽然每年的就业环境有所不同, 但对于不同届的毕业生, 求职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可能遭遇的困境都大体相同。采访大学生、切实倾听大学生的心声, 对于高校校报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紧张、焦虑、忧郁等现象比较普遍, 《吉林大学报》的“心灵驿站”栏目由学生记者主持, 经常邀请校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老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品质。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 反映了大学生的心声。

2. 提供就业信息, 搭建高校与社会的桥梁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畅, 大学生对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严重不足。“如果毕业生能拥有大量而且准确可靠的用人需求信息, 然后进一步对所拥有的信息进行筛选比较、科学决策,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 确定一个或几个比较适合自己的重点岗位目标, 进而对有关单位的情况如企业的经营方式、产品结构、市场行情以及以往历史和今后发展等加以全面的了解, 进行充分的应聘准备。”[1]高校校报可以刊登一些招聘信息, 搭建毕业生与社会的桥梁。《吉林大学报》在三版以及中缝开设的“就业广场”栏目, 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求职招聘的信息。同时, 《吉林大学报》也积极报道校企合作的情况, 如2009年5月8日的校企合作专刊, 对我校与中国移动公司进行合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报道, 从而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3. 挖掘典型, 明确宣传导向, 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环境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 其就业行为的选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体各种信息的左右。高校校报在大学校园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宣传报道的就业典型案例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激励大学生自觉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拼搏, 勇于开拓就业领域, 走出新的就业门路;帮助其克服消极的依赖心理, 唤醒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 摒除压抑自己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消极心态, 发掘自己潜能, 帮助其摆脱消极应付挑战的被动局面;自觉改变原来的生活轨迹, 寻找适应自身条件的人生坐标。”[2]《吉林大学报》开设的“创业人生”栏目, 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 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求职之路”则讲述毕业生的求职经历, 求职感受和体会。两个栏目给准备就业创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借鉴和启示, 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创业。

4. 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与本校实际, 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

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应聘求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些指导性的政策, 必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媒体, 利用自身的话语权力,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位于校园中的高校校报更加贴近大学生, 在大学生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高校校报也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新时期发展的新型就业观, 建立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建立“先就业, 后择业”的观念;建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建立到农村、到基层、到一线的观念等等。各地高校的校报要结合当地实际, 引导毕业生合理就业。如西部地区的高校校报可以引导毕业生胸怀大西北, 投身西部;东北高校的校报可以引导毕业生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校报可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等。《吉林大学报》开设的“就业视点”栏目, 对广大毕业生关心的就业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解读, 帮助毕业生了解这些政策。同时《吉林大学报》积极引导毕业生响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本地就业, 服务吉林。

5. 提高学生素质, 实践育人,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面临着近年来持续的就业“高压”, 高校与大学生自己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实践的投入力度, 以图在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 顺利就业。高校校报要成为吸引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扩大自身就业优势的一块“实验田”, 广泛地吸纳大学生参与其中, 集中一大批充满宣传热情、文字功底扎实的学生记者, 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让学生记者在实践中锻炼交际、采访、写作等能力, 使他们在面对用人单位遴选时具有更多的就业优势。《吉林大学报》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的功能, “几年来, 通过大学生通讯社等平台造就了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素质高的学生记者队伍, 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3]。“从《吉林大学报》大学生通讯社走出去的学生记者, 有许多人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及地方主要新闻媒体就职”[4]。

(二) 对高校校报进一步发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的建议

《吉林大学报》虽然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受到刊期的影响, 其提供的就业信息会相对滞后, 影响了对毕业生服务功能的发挥;另外《吉林大学报》故事化报道就业创业典型, 深入挖掘不够, 减弱了对毕业生的指导力;再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校报的功能减退, 很多人都通过网络、3G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获取信息而不是去读报。这就影响了校报的发展空间, 从而影响了校报在服务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 以“受众本位”指导就业内容, 服务大学生就业

受众本位, 就是大众媒介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 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 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 重宣传、轻服务, 在与大学生的贴近性方面做得不够。在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吉林大学报》可以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 对受众进行细分, 对特定的受众群体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受众的需求, 对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内容进行选择性报道。如为大一学生刊登对大学生活的规划, 以帮助他们合理度过大学生活, 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大二、大三的同学刊登一些校园兼职、职业规划的信息及指导;为毕业生刊登研究生招生、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就业指导、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等热门话题。这种信息区别于社会上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 与大学生受众具有心理上的接近性、关注性的特点, 能够引起他们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

2. 利用其他校园传媒创建多元化就业信息传播平台

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 高校校报在就业信息的发布上有一定的滞后性, 为此可以发挥校园媒体间的联动, 整合校园传媒, 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就业。《吉林大学报》可以开辟报纸与网络的联动板块, 在校园网上刊登校报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内容以及具有鲜明时效性的就业信息, 开辟评报平台, 让学生可以发表意见,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征集有关就业的信息, 丰富校报的信息来源。在校园BBS上开辟校报大学生就业内容的专区, 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

3. 打破校园发行壁垒, 进一步发挥沟通大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作用

办给师生员工看, 这是高校办报的一贯理念。校报只在校内发行, 这是目前高校的普遍的做法。现在高校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了, 而是一个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重要单位。《吉林大学报》可以尝试打破校园发行的壁垒, 扩大校报影响半径, 把报纸发放给企业领导, 让他们了解学校的面貌以及毕业生的风采。既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又为社会各界寻找适合的人才提供新鲜的媒介。

4. 挖掘独特优势, 加强就业新闻的策划, 让就业报道成为精品

网络传播的高速度, 必然导致报道缺乏深度;信息的大容量, 必然导致主次不清、重点不明, 使受众淹没在海量信息中难以选择。而资料性、公信力、权威性恰是校报独特的魅力, 这就要求校报在内容上增强深度和前瞻性。《吉林大学报》可借助新闻策划, 克服就业典型报道故事化的问题, 下力气挖掘深度, 选好角度, 搞活形式, 以深见长, 以宽见新, 以活见优, 以就业报道的思想性、理论性、精辟性吸引读者, 弥补校报时效上的缺陷。另外, 可以尝试就业专刊的策划, 定期出版, 弥补版面的不足。

5. 举办媒体活动, 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求职时所体现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聘能力等构成了就业技能。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媒体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5]《吉林大学报》为服务大学生就业, 可以开展一些媒体活动, 比如针对国家鼓励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开展征稿讨论。既让大学生了解了国家有关政策, 又为大学生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思考模式。同时《吉林大学报》可以联系校内有关职能部门, 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学生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

高校校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 是高校引导与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工具。“通过适当的途径, 充分发挥媒体功能, 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6]当然,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马征杰, 《利用好媒介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J].新闻知识, 2008, (6)

[2]肖雅瑜, 《为再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J].湖南社会科学, 1999, (4)

[3]、[4]巩英春、王淑芹, 《成功从校报起步》[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序2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9

这是为纪念和祝贺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成立30周年, 而从2004到2013年间各家企业报所发表和获得黑龙江新闻奖和黑龙江新闻奖 (企业报专项奖) 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

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从成立至今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 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新闻界的边缘到成为新闻界的重要方面军的变化。其所属企业报纸的整体水平也在逐年提升攀高, 报纸在主办企业单位的地位愈发重要, 突出发挥了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报纸全部告别铅字排版印刷, 实现了现代化办报;报纸的版式设计日趋专业, 可和时政类报纸媲美;特别是报纸新闻写作的水平突飞猛进, 其中的新闻作品有的获得国家、部委的新闻奖, 有的在黑龙江省新闻奖评选中多次获奖, 彰显了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和各家报纸的实力, 受到了黑龙江省新闻主管部门和全省新闻界同行的首肯和认同。

按着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的惯例, 每十年出版一部企业报的获奖作品选, 这对于企业报精神的传承延续积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本作品选是由王乃钧、王庆祥主编的, 是由时任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常务副局长靳国君为之作序;第二本是由吴继善、常庆科主编, 由时任《农垦日报》社长、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会长胡玉森作序。第三个十年到来了, 刘志刚在各家企业报社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主编了这第三本作品选, 序言请何人来做?协会同志命我完成, 我甚感惶恐极尽推辞, 但真情难却只有领缨。

这是一部黑龙江省企业报新闻作品精品的结晶, 在捧读之时深刻感到这些新闻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大局意识。新闻作品的精品一定是着眼大局的, 为大局服务的。消息《廉政教育上网络警示信息进手机》, 总结了双鸭山矿务局新安煤矿把廉政建设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相结合, 对领导干部时时进行廉政教育, 提高其拒腐防变的能力经验做法。通讯《共和国第一大油田的使命》从国名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 书写了大庆油田要有大气魄, 大庆油田要做大贡献, 创造百年不衰, 继续承担为国家提供原油的使命。这两篇新闻作品, 其内容在本行业、本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是重要的、新鲜的, 能够引导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有强烈的时代感。这些作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七煤人”砸矸取煤18载“砸出效益百万元”》、《老百姓赚银子林业局得林子》、《北大荒粮食银行在三江腹地前进镇启动运行》、《首车俄油运抵大庆》等, 及时反映企业生产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条件下, 出现的保护资源实现循环经济、生态文明意识、改革的深化、对外合作的拓展等可喜的发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绿色油田:由梦想步入现实》、《听, 这片林海涛声》、《渐进的虎啸》等在作品中都深入地展现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读性和新闻时效性。

三是新闻选择的角度出新。角度即是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时对于新闻客体挖掘和写作的立足点, 正确区分对内对外报道的关系, 这些新闻作品在写作中都注意了这一点。《北大荒积极“走出去”彰显“中国实力”》这篇消息, 作者在进行消息写作时选择了走出去的角度, 报道了北大荒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7亿多元, 累计生产梁豆25亿公斤的情况, 从而体现了企业报在这个领域的的权权威威性性。。《《国国产产首首台台百百万万千千瓦瓦超超超超临临界锅炉投入商业运行哈锅产品制造步入国际巨头行列》和《矿井水可以饮用了》这两篇消息, 作者在写作时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新闻在时政类报纸和都市类报纸上的不占优势性, 所选择新闻角度定位于本企业, 回答了企业职工所关心的问题。

四是在典型报道中体现了职工群体。企业报身在企业、身在基层、身在职工之间, 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坚持贯彻“三贴近”原则, 把职工群众置于报纸的重要版面。《鸡西分子公司四十位老劳模应邀出席劳模会》、《“矿工就是我兄弟”》都是以一线职工为主角的新闻, 特别是通讯《小工区缘何走出9名工人技师——来自齐工扎兰屯桥梁工区的调查》, 讲述了铁路工人在实践中研究技术, 学习业务, 最后成为工人技师的故事。这篇通讯篇幅不大却反映了国企职工在知识技术不断更替的时期自立自强的一个大的主题, 让人过目不忘。

五是提升了言论的品味。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 也是报纸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强项。企业报在实践上注意提升言论的品味, 突出言论的释疑解惑作用, 在平日的报纸上注意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 发表社论、评论员文章等言论。在这本作品选中收录了32篇言论, 占全书的15%。这些言论紧紧围绕各企业在物质、精神、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难点、焦点问题组织撰写的。每篇都具有鲜明、生动、贴近和可读、可信、可用的特点, 突出了言论在实践中的引导、指导功能。

六是表现形式多样。表现力是新闻内 (下转第16页) 容的外在表现形式, 包括报纸的版面表现形式和报道的表现形式。从这本书收入的新闻作品中可以窥见各家报纸, 在办报中注重以多种新闻形式反映企业的生产建设。这本书稿里有消息、通讯、系列报道、言论、读者来信和文学副刊, 而且消息写的短小简约, 突出了时效性;通讯写的有个性色彩, 突出了丰富性;系列报道写的延伸拓展, 突出了社会性;言论写的犀利深邃, 突出了指导性;读者来信写的极是醒目, 突出了现实性;副刊作品激情澎湃, 突出了文学性。尤其是《哈锅之声》、《东安报》、《边城》、《哈飞报》等企业报的新闻作品不逊于时政类报纸和都市类报纸的水平, 这是使我们更加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

在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30年的历程中, 经过几代同志的艰苦努力, 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 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人才, 写出了优秀的新闻作品。这些将永远铭记在黑龙江省企业报发展史上, 在黑龙江省新闻发展史上也将铭记着我们的光荣。

我们要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 不断提高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新闻的党性原则, 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 自觉把握时代脉搏, 紧跟中华民族复兴的辉煌进程, 结合企业的实际和企业报的实际,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第二个三十年已经、正在向我们走来啦!

在此, 我满怀期待, 衷心祝愿:随着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的发展和企业报的不断成长, 我们能够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新闻记者, 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奉献给我们的伟大时代。

《南京师范大学报》 篇10

关键词:景区社区报,社区报联盟,本地化,服务性

迈阿密是南佛罗里达州都市圈中最大的城市,也是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迈阿密海滩社区报》(Miami Beach Community Newspapers)正如在该报封面标出的“社区联盟”所透露的信息那样,是迈阿密社区报纸联盟中的一家成员报纸。另外,该系列社区报还有Aventura News、Doral、Pinecrest、Brickell、Kendall、South Miami、Coral Gables News、Sunny Isles、Cutler Bay、Palmetto Bay、West Park News等12家社区报纸。该报在所属网站重申了报纸宗旨就是联系居民、商户、组织、政府、所属各社区的桥梁,出版周期为半月一期或一月一期。

现有的纸质版《迈阿密海滩社区报》是笔者在迈阿密调研期间旅馆免费赠阅的。该报显示出版时间为2014年7月10日—21日,这是本期报纸的内容时效与出版周期,由此也可推断其为不定期出版的报纸。封面、封底和大部分广告页是彩色印刷,其余内容为黑色字体印刷。为了方便阅读,该报采用的是非散页的形式。封面、封底和其中的内容共40页进行了杂志式装订。该报是与迈阿密海滩商会合作发行的,以联系社区为主。

从内容设置来看,《迈阿密海滩社区报》在2014年7月10日—21日当期头版头条就刊出了“Miami Beach e Gov APP.今日可下载阅读”的消息,并强调这项新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将有助于提高该报的服务和传播质量。第二条新闻为“商业冠军小组主办当地成功故事———聚焦小组成员Jamal Mashburn”。第三条新闻是来自一家私人银行与信托公司负责人的信,表达了一些对该报的期冀。第2页版面为广告;第3页版面四分之三为广告,仅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是续接头版的报道;第4页为整版广告;第5页仅有一篇有关Larry Blustein行善受人敬重的报道,其余为广告;第6页为整版广告;第7页仅一则报道为“I-topia公司任命Eric Greence为数码市场经理”,其余为广告;第8页有一则“管理区投票通知”和一则“应对飓风来袭的安全提示(附微博二维码)”;第9页为一整版的庆典邀请函;第10页内容为“枫丹白露宾馆的i Heart Radio晚会不会令人失望”和“小龙音乐组合的音乐之夜”两则报道;第11页仅有一则“海滩热潮:迈阿密海滩酒店建设和改造不断火热进行中”的报道,其余为广告;第12页仅有一篇电影评论即“Jenny Slate是容光焕发勇敢独立的ROM-COM清纯孩子”,其余为一则广告;第13页为整版广告;第14页有“大学学生职业生涯顾问”和“诚邀Valerie Magloire女士加盟日报商业评论”两则报道;第15页为整版广告;第16页为“迈阿密家居设计与重塑展示通知”和一则广告;第17页有“螯合疗法结合高剂量维生素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与心脏病发作的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和“Riviera学校今天安排私人访问”两则消息;第18—27页为整版广告;第28页为一则“受伤的勇士在海军试验运行中的地面上奔跑”的报道和一则广告;第29页为整版广告;第30页为半版广告和半版有关“今夏如何让孩子安全健康度过”的提示性信息报道和两则广告;第31—40页全部为整版广告。

该报的新闻内容与广告不成比例,通常是一版新闻报道内容,一整版广告,其中的新闻报道内容版还会有半个版的广告,单从广告的数量来看,40版的报纸中有30版的整版广告,剩余10个版的新闻报道内容版中通常还会每版有半个版的广告。服务性广告信息明显多于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赤裸裸的商业广告大量挤占了新闻的数量。

迈阿密作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社区报纸也配合着该城市的独特优势充满了旅游、宾馆、美食、健康疗养、塑身、汽车等各种服务性广告信息。在社区报的整体设计上更是与迈阿密独特的城市特色形成一种互补互利的效果,打破了报纸散页的传统形式,封面、封底和部分广告版面采用期刊的光面彩印和整体装订的形式,打造成了社区报纸杂志风格。大部分内容,都以休闲娱乐为主,带有明显的拉美风情。正如外界对迈阿密这座城市充满了期待一样,对欧洲人来说,迈阿密是一个海边天堂;对美国人来说,它是一条通往拉丁美洲的道路;对加勒比海人来说,它是进入梦想之国的途径。有鉴于此,各种带有嘉年华性质的演出公告在这份社区报纸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14年12月22日的《迈阿密海滩社区报》依然延续了这种风格,头版头条为《2015年迈阿密海滩商会将组织冠军获奖企业庆典》和《Randi Zuckerberg女士进行虚拟现实峰会重点主题演讲》的消息,还有一封热情洋溢依然来自Michael s.Goldberg先生的信,这种信件形式相当于编者按,也是该报的独特之处。在12月22日这期报纸的第5页还刊发了该报社长Grant miller先生有关“MDX(Miami-Dade Expressway)迈阿密—戴德高速公路应该寻求新的解决交通问题方案”的文章,此外文化艺术内容在报纸中的比重更大。第6页刊发了名为《一个州冠军的奋斗回忆录》的文章;第9页刊发了有关本周在Beach Witch路将有主题为“我有一个绿色圣诞节梦想”的环保聚会;第19—22页是“艺术和文化专题系列”,此系列的宗旨就是“为积极主动地丰富及提升迈阿密城市海滩内的艺术和文化并展示成功作品”,口号是“独一无二”。其版面设置为《艺术与文化:艺术巴塞尔2014年》(19页),《建筑随笔,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夜生活》(20页),《事物的本质:细节和清晰度的沉思》(21—22页),《综述:在现场和沙地: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回顾》(24页)。可以说,文化艺术系列主题版面策划极大地提升了这份社区报纸的文化层次和艺术品位。或许是因为当时恰逢圣诞节,各种晚宴晚会的报道屡见报端,大型游轮广告也趁机招揽乘客。

《迈阿密海滩社区报》所涉及的地区主要就是迈阿密海滩,这也是迈阿密整座城市的核心景点和灵魂所在,遍布宾馆和休闲场所。这就明显有别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居民社区,迈阿密海滩社区内更多的是游客而不是居民,更多的是商家而不是民宅。所以,与通常人们的认知大相径庭,似乎谈起社区报纸总是给人“土土”的感觉。可是拿起迈阿密这份社区报则给人以较为时尚的感觉,商业气息浓厚,毫不逊色于纽约和波士顿等大城市应有的媒体气质,可以说,它真正体现了“存在决定认识”的普遍规律。

从该报网络版设置看,该报延续了社区报简洁和重实效的特点。网络版共分为Newspapers(联盟报纸)、Archives(档案)、Categories(分类广告)、Events(事件)、Newsletter(通信)、About(关于)、Contact(联络)、Classifies(分类广告)、Advertise(广告)、The Miamian(迈阿密)等10余个项目,在这些项目设置中,各类与广告有关的项目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Newspapers(联盟报纸)中所属12家联盟报纸均列其中,可以从中点击自己所属区域或感兴趣的社区报进行在线阅读,不过此间会出现需要你通过邮箱注册后才可以免费阅读的对话框提示。Archives(档案)中涉及了有关“社区健康”的内容,有业内人士就健康热点话题进行解答。Categories(分类广告)涉及汽车、餐饮、娱乐、健康、房地产等分类项目。Events(事件)有《相关事件》和《事件爆料》两个项目,其中《事件爆料》项目中涉及事件内容描述、主题类别(家庭、教育、艺术等),此外还需要爆料人个人的详细信息,以确保其真实性。Newsletter(通信)由读者填写邮寄地址,报社会定期将报纸寄给读者。About(关于)主要是报社的办报宗旨及报社人员构成。Contact(联络)是报社联络方式、在线投稿及各种活动的提前通知。Classifies(分类广告)主要涉及健康、美容、家装。Advertise(广告)有《当地广告》和《产品聚焦》两个项目。The Miamian(迈阿密)主要有本地特色、时尚、饮食、体育和本地要闻。如,2015年1月6日报社网站出现佛罗里达同性恋禁婚令正式解除的消息。该报网站还列出该报facebook(脸书)的联系方式等。此外,该报网站的主页还设有Breaking News(最新新闻)项目滚动播出热点新闻,而后是醒目的图片新闻。该报主页最下方还列有:Customer Care(客户服务中心)涉及联系方式、提交故事、新闻稿、法律声明等项内容;Subscribe(订阅)涉及通信方式、脸书、微博、RSS等多种便捷沟通方式;Advertise(广告)涉及索取信息、案例研究、获取结果、报纸广告尺寸、本地市场覆盖率等细化内容。

此份社区报是当地诸多社区联盟报纸中的一份,但也是最有独特个性的报纸。该社区报属于景区社区报,景区社区报与一般社区报的不同之处在于所属区域固定居民少、流动居民多。面对的读者也相对比较特殊,游客成为读者中的主流,也是该海滩社区的主要消费者。读者是报纸服务的对象,当读者成为游客和消费者,读者就成为报纸和商家共同的上帝,如何满足读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就成为该社区报的首要任务。因此,其报道内容大都来自海滩社区的商家和针对商家的商务活动,也包括大量医疗保健信息。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这些启示涉及未来我国社区报和社区联合报的发展前景展望与发展策略问题。

启示一:社区报一般资金有限,周边社区联合办报和吸取社会资金不失为发展上策。美国的社区报大部分是免费发行,广告收入显得格外重要,大部分社区报报纸版面的三分之二都是广告。免费的社区报通常会送到宾馆、公交车站固定报箱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作为本文案例分析的《迈阿密海滩社区报》就是在宾馆免费赠送发行的。商业支持对以免费赠送为主的社区报来说尤其重要。美国社区报种类丰富,根据区域特色,积极进行差异化竞争。在美国西部,还有专门以“马”为主题的社区报。社区报的报纸发行量应追求能覆盖本社区和部分覆盖附近社区即可,在“精”不在“多”,“精”就是要尽可能争取核心读者,不要盲目追求覆盖的地域“多”和读者“多”,这反而不利于社区报的发展。社区新闻要着眼于本地和本社区,要紧密贴近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除了本地化的广告,社区报难有其他营利方式。追求社区报的长远发展就要以非营利之心创办营利的社区报,理想主义的精神往往会换来现实主义的回报。在美国,一般都由地区商会办社区报来解决资金问题,一家有人气的社区报往往可以超过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大型报纸的广告收入。

启示二:要因地因时制宜使社区报成为一种社区管理手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往往可以成为社区报的办报宗旨。社区报就是社区新闻纸,社区报纸的核心功能就是要和社区发展联结在一起,沟通和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完善社区建设和加强邻里和睦关系,互助互利,为建设好社区做贡献。社区报的内容要将其服务性和实用性融入社区生活之中。社区报的版面显要位置应该留给社区居民,让他们的名字和故事经常出现在社区报上。美国是社区报的诞生地,社区在美国人心中更多地意味着许多家庭集合而成的一个大家庭。在中国社区更多地意味着地理概念。内涵不同,目标不同。社区报纸报道的就应是社区居民的事情,讲述自己与邻里的故事。要让社区报成为“家”报。在美国,社区报纸是真正的大众化报纸,每到一地都会在路口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看到免费的社区报。社区报纸在中国要想得到发展有必要明确其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要让社区报成为社区有效管理的手段而不是负担。立足本地,服务多元的社区报才能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的社区报应加强奉献意识和凝聚意识,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吸引各方关注。这样的社区报纸在内容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服务周到。美国社区报内容就以大量的社区新闻、本地资讯、服务性新闻为主,国内国际新闻很少涉及,大部分是文化艺术、娱乐、体育、生活类资讯和餐饮介绍等。社区报要向社区居民开放,居民才是真正的编辑。报社的采编人员最好是了解和生活在这个社区的人,深度地介入社区,真正地关心社区。社区报应做到从社区居民中来再到社区居民中去,换言之,社区报应深入到普通的居民之中,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网络等新媒体不应成为社区报的竞争对手,而应是难得的助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新型信息工具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资讯,延续社区报的社会影响。

启示三:要重视培养社区报年轻的读者和编辑作为生力军。要培养年轻读者,从报道内容上来说就要覆盖一些本社区学校活动内容,还要尽量吸收年轻有活力的志愿者编辑、记者来充实社区报采编队伍。年轻的编辑记者们除印刷纸质报纸之外,还会利用社交媒体,如Facebook等在上面发布即时新闻与读者互动,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未来社区报还要争取华丽转身成手机社区报,通过微信等方式对居民进行免费推送。报道新闻的方式可以借用新媒体的常用词汇来吸引年轻读者的关注。总之,要坚守定位,不断创新。

消费“漫”报 篇11

时值暑期,不少家长为孩子选择教育培训,各类科目补习班、夏令营、技能特长培训班等随之层出不穷。一些教育机构看似正规,其实存在退费难、格式合同显失公平、教育质量与宣传不符、随意调换师资或授课地点等问题。 (杨静迅)

央视曝支付宝用户遭窃

账户32万元存款被转走

现在网络交易增多了,很多业务不用亲自跑银行了,在我们的电脑、手机里都可以操作,像支付宝、微信这些软件都可以实现存钱、转款,非常方便。但在我们享受这些方便的同时,千万要提防风险。最近,有一位男士的32万存款就不翼而飞了。据报案男子称,他的支付宝账户被窃贼盯上了,在连续十天时间里钱款不断被人转走,最蹊跷的是,在这32万元钱被转走的过程中,手机里竟没有收到支付宝发来的任何提示信息。 (冯源)

月嫂起步价七八千有钱也难请:公司预约单排到明年

地市报APP与手机报的互补 篇12

然而近年来, 地市手机报的发展略显疲势, 很多报社的订报数量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个是地市报社人员队伍有限, 新闻量不够, 报之内容不仅千篇一律, 而且极少具有第一手新闻, 大多都是从载于网上或报纸照搬, 而如今又是一个网络多媒体时代, 最新最具价值的新闻早已被网络、电视等传播渠道抢在了前面, 因此用户对这种二手新闻、重复新闻早已提不起兴趣;另一个则是智能终端APP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 由于iPhone、ipad等智能终端的流行, APP指智能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的出现, 让我们彻底地进入了触控时代。改变了用户由以往获取信息的被动性转为主动性的习惯, 而触摸屏、零延迟、实时互动等人性化的操作更能符合当代人的感观互动。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不仅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也带来了移动APP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根据IDC (国际数据公司) 的预测, 以2011年全球范围内的382亿下载量计算, 到2015年APP下载量会上升到1827亿。而报纸APP更是以覆盖面广、个性化操作、用户体验更丰富、便捷等功能牢牢抓住了未来网络大环境下的生力军和领跑者。所以近年来报纸APP用户也随着APP用户数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在增多, 大有“井喷”的趋势。

地市级报社一般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 那么在此环境下, 报纸APP与手机报之间如何实现互补呢?本文将以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 用户群的互补

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 (iiMedia Research) 在2013年3月6日发布的《20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年度研究报告》中显示了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截止2012Q4,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户。另外, 据国外媒体报道, 研究公司NPD日前发布数据显示, 在2012年, 中国平板电脑以6500万部的出货量让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平板电脑消费市场。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 智能终端如此急速的增长, 势必要求我们报业在其用户中寻求潜在的APP用户, 才能保证读者的不断增加。如此一来, 报纸APP应运而生。

事实上, 报纸APP也可以称之为新型的手机报, 它们都是可以依托手机媒介, 由报纸、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 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以及相关的资讯。而就传播平台而言, 报纸APP除了可以在手机终端实现, 也还可以在其他智能终端实现, 比如ipad等。所以在用户终端里, 报纸APP可以说是手机报的一个补充。报纸APP可以很好的抓住那些使用智能终端却又不喜欢手机报的用户, 手机报则依旧服务于传统手机和部分智能手机用户, 特别是在地市级的城市里, 非智能终端还占多数的情况下。这样既可以实现用户群的共享又避免了用户的流失。

2 功能上的优势补充

2.1 实现模式。

手机报可以简单分为短信手机报、彩信手机报和、WAP网站浏览三种模式, 三种模式都脱离不开新闻是以摘要或缩编的形式出现, 而且大小也被限制。以彩信手机报为例, 由于技术制约, 多数彩信手机报的理论容量为50K, 虽然可以做到文图并茂, 但图片不能很精细很清楚, 文字也只能在几千字以内。这使得手机报的内容无法做到更为丰富和生动, 而只能成为一个提示性媒体。另外手机报发送的终端是手机, 手机终端存储空间大小不一, 很多用户可能为了留存二次阅读或是接收过多又忘记删除而导致无法正常接收, 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报纸APP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它是以Android、ios、Symbian等平台来开发适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程序, 占用很小的一部分内存和磁盘空间, 一般安装文件也就几MB而已, 安装后占用的磁盘空间也仅几十MB罢了, 相对于现代智能终端动辄1GB内存, 16GB磁盘空间来说, 微乎其微。而阅读起来也不受篇幅的长短限制, 其中更强调娱乐性、交互性, 既有手机报的文字、图片内容, 又包含声音、动画、影视、娱乐、游戏、互动等多媒体内容, 满足用户对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2.2 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是手机媒体的显著特点之一。一旦无法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手机报的发展便失去了基本保障。目前, 在地市报里, 手机报大多以彩信形式向用户推送, 缺乏对受众需求的准确把握。尽管一些手机报尝试进行区域化和行业化探索, 但仍难真正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进而导致了手机报的推广不利。而报纸APP是可以自由定制和过滤内容, 譬如在一个个子目录下, 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地区新闻和军事新闻, 那么国际新闻和娱乐新闻就可以屏蔽掉。还可以定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类如连载、专题等等。也可以根据喜好把一些需要希望留存的文章标记到收藏里面, 方便二次阅读。这样既可以满足兴趣阅读又提高了阅读效率。相比手机报, 报纸APP还可以在后台实时观察、统计, 真正了解用户所需, 什么样的新闻吸引读者, 什么样的新闻对读者有价值。为做好用户体验, 吸引读者提供有力数据参考。

2.3 时效性和互动性。

手机报虽然克服了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及时互动的弊端, 但在时效性与互动性上, 目前仍不尽如人意。以彩信手机报为例, 多数手机报采用早晚报或其他定时发送的形式, 这样可以培养用户的一种信息阅读习惯, 增强用户黏性。但对于突发事件, 却无法满足用户。而报纸APP只需工作人员在自己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装有此应用的服务端, 便可以在可网络通信的情况下实现维护与更新, 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的反复回传, 提高效率。特别在时效性这一块, 新闻报料尤显重要, 我们可以在应用中加入一个上传插件, 让报料人可以实现实时的图文传递, 对比电话报料, 有着更真实、更快捷的优势。一则避免报料者提供虚假报料电话误导记者出访, 二来也可以让记者先确认此新闻的价值是否值得出访。在互动性这一块, 手机报无法实现读者与编者在手机终端上的互动, 而报纸APP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终端以评论、图片等方式参与互动, 发现编排的文章出现错误也可以及时的通知编者进行修改。另外地市报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所属城市或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交平台, APP用可以通过应用平台里的论坛插件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参与互动。

3 盈利模式上的优势补充

手机报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短信版手机报, 可以将广告融入到标题或内容中简短出现;彩信形式的手机报可以将文字、图片等广告内容放置于头版冠名、彩信体的开头、中间或结束等位置;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影响了读者阅读。WAP版手机报与互联网的技术实现方式相似, 较为灵活, 但是其对WAP浏览网站的用户收取流量费用, 用户比较排斥。对地市级报社而言, 手机报的工作量需要的人工成本是很高的, 至少需要两人按时按点编排好然后提交领导审核然后发布。而普通的手机报订阅资费一般才几块钱到十几块钱, 这还包括了与运营商之间的分成。在与传统报纸和网站相比, 价格比没有优势。而在报纸APP中, 我们可以发挥出分众、定向、互动、即时等特点, 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分众式”的广告植入, 让用户在关注新闻的同时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广告, 增强广告创意创新意识, 好的广告不但不能使读者反感, 反而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帮助阅读新闻。另外还可以植入一些用户感兴趣的子目录, 譬如针对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所有的超市、商家打折信息, 所有的汽车4S店优惠信息, 地市级城市区域范围一般都不是很大, 所有商家相对比较集中好操作。而在做好模块后, 文章的编排导入, 只需一个编辑便可, 还可以在任何可以网络通信的地方进行维护更新。如此一来节省了人员开支, 在服务好用户的同时又可以获得效益。

上一篇:甲鱼养殖技术研究下一篇:移动电子商务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