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2024-06-17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精选7篇)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篇1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空口的传送速率在飞速增长,下行速率从R99的384kbit/s发展到LTE的100Mbit/s,基于2Mbit/s的传输带宽已无法满足未来无线数据业务的大带宽需求。因此,无论是2G还是3G网络,都在朝着更符合未来无线业务需求的全IP架构方向演进,而LTE网络从标准设计的初期就采用了全IP的架构。

2G/3G/LTE IP化无线接入网的新特性

IP化后的2G/3G/LTE无线接入网络体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承载高带宽的业务流量

采用传统的TDM和ATM技术难以高效率地处理如此大颗粒的数据业务,其面向连接的特性也无法通过统计复用适应数据业务的突发特性。另外,通过SDH网络承载数据业务的成本也将随着带宽的增加呈指数增长。

2.流置扁平化趋势逐步显现

传统的2G、3G基站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业务流量都需送到基站控制器进行统一处理。而LTE网络中X2逻辑接口的引入,使得基站之间存在直接的逻辑接口,当用户在eNB之间进行切换时,切换消息及用户数据可以在eNB之间直接进行交换,降低转发时延,提高网络性能,流量转发趋于扁平化。

3.灵活的负载分担,冗余备份机制

IP网络面向无连接、动态的路由机制,使得组网级保护机制实现更加简单、灵活。传统的2G、3G网络中,每个基站归属于一个基站控制器,当基站控制器发生故障时,其相关的基站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引入灵活的Flex机制,可以有效地实现负载分担和冗余备份。而LTE系统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类似的需求。

4.多业务IP承载及所需的QoS保障

网络中的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各种业务对于承载的需求各不同,例如语音业务对时延敏感、视频对丢包敏感等等,因此将各种业务同时承载在IP网络时,应能根据需求将各种业务进行隔离、区分,并针对各种业务的特性分别进行相应的QoS保障。

5.简化维护管理难度

2G/3G无线接入网IP化后,可以将需要维护的网络类型归一化,减少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简化了维护管理难度。

6.节省传输资源成本

在IP方式下,能够采用压缩率比较高的编解码类型、VAD、IP头压缩、IP头复用等技术,大幅降低每呼叫的带宽占用,同时大幅提高传输效率和传输资源利用率。IP传输建设或租赁成本比同等带宽的采用TDM传输网络的成本要低很多。

2G/3G/LTE无线接入网IP化的进程

1.2G BSS IP化

2G接口全部采用TDM接口,其IP化主要体现在Abis接口、A接口和Gb接口的IP化(如图1所示)。Abis接口涉及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改造,对于现网的改造工作量较大,而目前还以语音业务为主的GSM系统对带宽的需求还不是那么强烈,因此,在IP化的进程中笔者建议按需引入,在业务量大的地方或热点地区先行引入。

对于A接口的IP化进程,优先对新建的BSC进行改造,新的BSC就做TC移除,实现A口IP化。对已有的BSC要考虑改造代价,TC可以不移除,可以实现这种PCM over IP的改进方式,即编解码方式不变,只把接口IP化。

由于Gb接口IP化的标准已成熟,并且厂家支持情况较好。考虑到PS域业务对带宽的迫切需求,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后,可以考虑大规模引入。

2.3G RAN IP化

目前,3G网络全部采用ATM承载,包括Iub、Iu-CS和Iu-PS接口,采用点到点的方式处理ATM信元,物理端口以IMA El为主。这种方式对于大颗粒的数据业务不具备优势,一方面需要的物理端口数量较多,另一方面传输效率较低,无法实现统计复用。因此,对于以数据业务为主的3G网络,IP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在3G网络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2G的Abis接口、A接口、Gb接口对应的是3G中的Iub接口、Iu-CS接口和Iu-PS接口。在这三类接口中,Iu-PS是基站控制器和PS域核心网元的接口,对带宽的需求最大,也是IP化首先需要考虑的接口,厂家的支持情况较好;Iub接口的标准化也已经完成,由于3G的基站业务量远远大于2G,因此Iub接口IP化的需求也大于Abis接口的需求;而Iu-CS接口是基站控制器和CS域核心网元的接口,设计核心网的改造,改造量相对较大,目前正在大力推进。

3. LTE全IP架构

LTE系统采用全IP承载,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eNodeB设备的用户面和控制面采用全IP承载,控制信令包和用户数据包均封装在IP分组内传送。相比于传统的2G、3G系统,所有用户的业务流量必须送到基站控制器进行统一处理,LTE系统中X2逻辑接口的引入,使得移动用户在进行切换时,切换消息及用户数据可以在eNB之间直接进行交换,减少转发时延,流量趋于扁平化。而S1-Flex (MME池)的引入使得eNB可以同时归属到多个MME,满足无线网络负载分担、冗余备份的需求,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全IP的LTE系统特点对承载网络提出了全新的需求。

(1)基于动态通信模式的可自动选择最佳路径的承载要求,满足LTE系统X2接口和MME池的多连接需求。

(2)即插即用统计复用,可超配的承载要求,满足LTE系统大带宽、统计复用的需求。

(3)对不同业务进行区分,并实现灵活的QoS保证的承载要求,满足LTE系统多业务、差分服务的需求。

摘要:无线接入网络的全IP化已经成为网络发展演进中的主要方向和技术演进趋势,无线网络IP化的道路已经非常清晰,但是面对庞大而且不断发展的2G网络,如何实现IP转型成为关键问题。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篇2

1.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伴随计算机的技术革新, 水平仍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范围, 但是二者仍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否认的是,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 后者是前者的母体和来源。正是为了规范和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才有必要升级和改造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品质, 维护用户的利益。例如,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规范应用, 原本企业内部使用的局域网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这时, 一种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应运而生, 成为了不同模式下网络管理平台的运行基础, 并被众多企业广泛的使用。其实, 类似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模式, 还有很多, 它们已经集中成为现今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集群和个体, 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 必须要看到的是, 科技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 很多过去占据潮流浪尖的新技术、新技能和新发明, 可能一转眼就成为了时代的“弃儿”,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同样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虽然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层次和质量都有所升级, 竭尽全力的满足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需求, 但是要看到,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整体的行业运行和技术规范仍然有待加强。对于技术的革新和升级, 只有看到了实际存在的问题, 才能有所举措。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行业参与者和业界研究者必须有所思考。

2.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加入, 必须树立人才意识

要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存在的隐忧和问题作出准确的预判, 这不仅对该方面技术的提高有所帮助, 而且可以为未来的行业和技术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众所周知,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需要大量高素质、高质量和多层次的专业化人才, 这是技术提升的关键, 也是这个行业集群蓬勃发展的要务。因此, 如何建设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运行机制, 是必须要思索的问题。目前的现实是, 以我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情况为例, 专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人才十分匮乏, 而且人才队伍的断代、断层和断行业现象较为普遍, 这就预示着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提升是有困难的。

另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人才队伍存在着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情况, 这也给三网融合后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例如, 基于WEB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网管人才, 需要网管进行网管技术保障和网络技术策略的工作, 这就意味着, 网管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就必须提升议事日程。倘若失去了高素质网管人才的技术保障,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和方案解决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 针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有关部门和业界管理者如何开动脑筋, 千方百计的引进和培养适合企业、行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建设和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就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3. 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管理将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和集中式的趋势

展望未来,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必须出现多种趋势, 这既是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 也是市场需要的结果。首先, 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多元化, 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更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要求, 更能实现网络技术的优势和个性。例如,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 上网的速度和层次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出现新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宽带通信网相互融合的居民, 三者的技术优势进行有效互补, 以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 从而达成最好的业务应用格局。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篇3

1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已经成为大量信息的源头和集散地。网络安全技术的开放共享使得网络安全技术成为新业务、新思维的集散地,P2P、播客、CDMA、电子商务、社区等新的应用形式层出不穷。此外,网络安全技术也是酝酿新一代科技的源头,WEB4.0、P2P、多媒体速发等新技术不断出现。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接口虽能比较有效地控制网络数据,然而有效性(MCD,服务质量)低下,宽带不够快捷,还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功能,网络安全技术接口的安全性还很低。如图1所示。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用户都已在研发、制造、管理和销售等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协同环境,并将关键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变得十分重要。笔者在本文中将以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重点分析、归纳各种不利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防范措施,从不同角度透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各种情况,帮助读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将不利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与有效运行。

此外,由于用户数量多,网络结构和应用环境也十分复杂,网络故障因而极为普遍,故障的种类也很多。如果把网络故障进行归类,那么无疑有助于迅速而准确的寻求故障根源,消除网络故障。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为了全面和彻底地消除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必须首先分析和总结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方面存在问题。由于系统设计不规范、不合理,或者缺乏安全性考虑,因而使其安全性受到影响。

2)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和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络应用的需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和选型考虑欠周密,从而使网络功能发挥受阻,影响网络的可靠性、扩充性和后续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是网卡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3)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

4)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

6)局域网大部分用于资源共享,由于共享资源的“数据开放性”,导致数据信息容易被篡改和删除,数据安全性较低,如“网络钓鱼攻击”,最常用的手法是冒充知名网站骗取用户的敏感数据。以往此类攻击往往伪装成大型或著名网站,但由于大型网站反应迅速,而且所提供的安全功能不断增强,网络钓鱼已越来越多地把目光对准了较小的网站。同时由于用户缺乏数据备份等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手段,因此会造成经常性的信息丢失。

网络核心技术本来是为了解决和适应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之间的连接而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由于网络核心技术可以解决用同一编码格式表示话音、数据、各种图像信号,从而将各种信号在同一网络上传输的难题,同时具有在当前网络和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上也能传输的优点,因此,网络核心技术必然成为当前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过渡的最合理的技术。

虽然网络安全技术目前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根据网络核心技术的许多协议还并不成熟,网络的服务质量(MCD)还不高,但是这些都属于网络核心技术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基于网络核心技术的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业务在整个网络业务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IP化核心技术取代传统的网络交换技术,这已经是未来的趋势。

3 网络安全技术的防范措施

网络病毒的防范。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仅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已经很难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合于局域网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校园网络是内部局域网,就需要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与互联网相连,就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加强上网计算机的安全。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还需要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所以最好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

漏洞扫描系统。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首先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

配置防火墙。利用防火墙,在网络通讯时执行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允许防火墙同意访问的人与数据进入自己的内部网络,同时将不允许的用户与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自己的网络,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移动甚至删除网络上的重要信息。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所以,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Web,Email,BBS的安全监测系统。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

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利用网络监听维护子网系统安全。对于网络外部的入侵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解决,但是对于网络内部的侵袭则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对各个子网做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审计文件,为管理人员分析自己的网络运作状态提供依据。设计一个子网专用的监听程序。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长期监听子网络内计算机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为系统中各个服务器的审计文件提供备份。

总之,网络安全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防火墙等单个的系统,而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技术,如密码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安全技术系统。

4 未来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趋势

1)网络安全技术产业链要转变成生态环境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跨界融合的不断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都发生了巨变,这就使得网络安全技术产业链逐渐变化。网络安全技术链中不断出现新的进入者,开发商在选择战略伙伴时也将突破原来的旧思维,代替原先的那种“谁有钱就跟谁结盟”的思维,战略伙伴也将成为计算机产业链中无法取代的重要因素,广告代理公司等也都成为新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背景将越来越复杂,它们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扮演重要角色。产业链日益复杂,使得计算机产业从价值链时代向生态环境时代进化。

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融合和计算机产业的不断成长,产业价值链不断地发生着裂变和分化,聚合和重组,价值链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参与者之间的竞合关系也日益错综复杂,我们慢慢地就无法再用“价值链条”而必须改用“生态网络”来描绘这种状况。

生态环境时代有生态环境时代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环节是绝对不可替代的,参与者的价值取决于他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力;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远快于从前,参与者必须对产业未来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足够的适应能力。

2)在标准方面,基于SIP的MSDN是目前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标准组织ETSI、ITU-T等已经有固定领域应用IMS架构的明确倾向,以后的固定NGN的多媒体域网络架构,将可能在基于MSDN架构基础上发展。同时,ITU-T、ETSI所定义的NGN业务需求包括了计算机、信息、娱乐等业务,移动性已经成为固定NGN的一个重要需求,NGN网络将在IMS架构基础上扩展支持固定接入。

3)网络安全技术优化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网络安全技术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网络优化通过参数采集、统计数据分析、信令跟踪、测试信息采集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整个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查明网络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网络的软、硬件配置,使整个网络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使有限的资源得以高效利用。随着网络优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优化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向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思想和技术发展,出现了网络分析、规划和优化工具软件,通过引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合理的无线网络优化知识库,运用有效的推理机制,可以针对网络存在的某些运行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向网络优化人员提供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建议,还可以对所给出的方案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

因此,基于MDHN架构扩展支持固定网络接入需求和未来网络的各种业务需求,以便实现未来固定、移动网络在核心业务控制层的共享和融合,并提供对高层多种业务的支持已经成为固定NGN网络的发展方向。

虽然基于IMS的固定NGN已经成为未来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但是,要真正付诸实施,则还存在若干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在网络融合的整体架构、控制层组网和路由体系、业务层体系架构和承载网服务质量、网络管理等诸多关键问题上还未成熟。

4)向大容量网络发展随着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增长,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对路由器、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及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有关专家预测,每过10个月,互联网骨干链路的带宽就增长一倍。能否有效地支持和处理这种高速增长的业务需求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关键。为满足数据、语音和图像综台承载的业务需求,IP网络应具有高速的包转发和处理能力、强大的VPN组网能力以及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这些都使得网络设备向超大容量方向发展,由现在的吉比特路由器向太比特路由器过渡。为实现路由器设备的超大容量化,主要应采取如下措施:越来越多的使用基于硬件的交换和分组转发引擎,原来由软件实现的功能可通过硬件实现,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如由大容量交换矩阵替代共享式总线,由若干微处理器和相关硬件处理器构成的网络处理器结构,均已得到普遍共识;提高接口密度和接口带宽,有助于降低对空间资源的占用。高速接口速率已从STM5上升到STM7,最后又掀起向STM8升级的浪潮。

5 总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潮流逐步形成,这就要求对未来网络安全技术的正确认识并进行相关部署,对指导今后的研发工作至关重要。在“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即将展开的大潮流下,立足先进无线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为中科院计算所在未来的信息技术变革中占领制高点做出卓越贡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该文先研究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网络安全技术的因素,最后研究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该文先分析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些核心问题和发展特点研究,并结合当前的实际对未来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产业链

参考文献

[1]王刚.网络安全技术的务实发展分析讨论[J].中国网络技术安全,2009(7,8,9).

[2]李伟成.新世纪中的网络安全技术与中国的发展策略考虑[J].网络技术科学,2009,17(3).

[3]旺有国.“杀手锏”、“产业链”问题及创新与发展策略[J].网络技术科学,2003(7).

[4]王学彬.网络安全技术问题及其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数据网络技术,2008(1,2).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篇4

1 网络技术安全情况现状分析

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不断的出现,已经逐渐的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因此人们开始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年来的网络普及速度来看,我国的互联网使用人群每年都在扩大,在网络安全方面,我国的基础网络防护措施的整体达标率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网络安全事件不断下降,重大的安全威胁事件发生几率降低,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很多的缺陷和问题。从网络安全风险的角度上来看,相关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我国近年来受到的网络攻击次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网络安全的种类不断的增加,呈现出了更加复杂的变化趋势。因此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来看,整体上需要呈现出全面性,多点性和及时性,只有在多重安全措施并行的情况下,才可以尽可能的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2 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通过系统漏洞形成威胁

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任何涉及都不可能在设计初期做到完美,只能通过不断的进行完善。对于系统漏洞情况来说,主要是漏洞难以发现,而且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蔓延速度较快,特别是一旦出漏洞被袭击,难以被发现,因此常常出现巨大的损失。而且从目前的漏洞情况来看,需要防护的安全节点数较多,不法分子往往突破一个安全节点,就会对整个网络形成影响。

2.2 网络管理制度存在缺失

对于我国现有的网络管理制度来说,整体上还存在很多的盲区,很多地区对于网络安全的标准都不一样,可以说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体系,因此很多地区都选择不同的安全管理方式,因此很多时候互联网安全事件都是跨区域进行,这种不利于构建全面的预防体系,无法应对无处不在的网络威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的企业开始重视网络安全防护,开始设计或引进钻也的防护软件和进行硬件隔离等,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想要对这汇总情况进行改善,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建设,明确相关的规定,从而保证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顺利构建。

2.3 网络对应安全策略缺乏

虽然我国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定的网路安全体系,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原本的网络安全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安全的需要。因此常常出现了防护不利和反应速度较慢的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事后的处理也比较的缓慢,也很难形成事前的防患。对于网络安全来说,想要全面的预防难度较大,因此及时的补救和恢复成为了主要的应对方式。我国目前网络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安全应对策略,由于相关的安全防护手段有其特定的安全防护范围,不得不依靠多种安全技术互相堆叠,有的防护技术在叠加过程中会起到相反的想过,可以说整体的有效性较低。

2.4 局域网的开放性漏洞

对于目前的局域网漏洞情况来看,大多数都是出现在资源的共享方面,大多数的组织对这种缺乏严密的防护,因为局域网的防护往往要低于互联网,这就导致不法分子容易进入到局域网内部,对数据进行篡改,甚至接入钓鱼软件来窃取信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但是随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网络安全的要求将会逐渐的提高,更多地是带来全球化网络的无缝连接,可以说给各国通信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平等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地建设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成为了关键。

3.1 安全防护模式进入智能控制阶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信息的收集,网络的防护和对漏洞的检测,逐渐的已经开始重视起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优化,相信计算机的智能化会带动安全技术的智能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3.2 网络容量的扩展和安全技术覆盖的扩大

近年来的以移动网络为主的互联网业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云技术的普及和保护上,人们逐渐的达成了共识,广阔的安全防护需求决定了网络安全技术覆盖面必将进一步扩大。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不断的加深,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而网络安全技术的存在和发展非常必要,可以说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守护者,对网络的健康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计算机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慧.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5):9991-9993.

[2]蔡景雯.浅谈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73.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篇5

随着互联网高速普及, 用户的带宽不再成为网络视频服务的瓶颈, 视频网站进入内容为王的竞争阶段, 视频网站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容的竞争。

(一) 网络剧原创性

从目前来看, 国内的很多网络剧都是复制了国外的成功案例而缺乏原创。例如, 优酷推出的《嘻哈四重奏》套用了英国电视剧《The IT Crowd》的模式, 土豆网出品的《欢迎爱光临》则是日剧《只是爱上你》的翻版。另外, 从选材以及风格方面, 很多网络剧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并且, 绝大多数的网络剧风格上都以“雷”、“”来吸引观众。

(二) 远离三俗

多家媒体将2012年7月之前无需审查的网络自制剧比喻为“野蛮生长”, 有一些网络剧为了吸引点击率, 其情节上大量添加恶搞、低俗的内容。“俗”并没有什么错, 在网络剧中适当地添加一些“俗”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增加其娱乐性, 但是这个尺度必须得有所把握。

(三) 进行受众调查

与购买的影视剧内容相比, 网络自制剧是网站经过深度的受众数据挖掘, 有助于巩固视频网站的收视人群, 提高用户对该网站的忠诚度。如Hulu一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并结合网络媒体的特殊性, 把群体直接锁定在1977—1997这个年龄段, 并且将1997—1985年龄的受众作为核心受众群, 1986—1997年的群体作为延展受众群, 目标市场定位精确。

(四) 明星、红人参与

网络自制剧要摆脱“山寨”、“草根”, 转而走向精品发展, 离不开明星的参与。《欢迎爱光临》之所以成功, 原因之一就是该剧的男主演、当红偶像郑元畅的加盟喜迎了一批年轻目标用户。而优酷与中影集团联手打造的《四夜奇谭》系列短片等第一部《指甲刀人人魔》, 也因为周迅的参演赚足了点击。对于大投入制作的网络自制剧, 明星这一元素不可少, 但也要注意权衡资金比重。

(五) 细分市场与受众

当前竞争环境下, “满盘通吃”型的全媒体内容生产方式不再可能, 而通过细分市场与受众, 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和市场中的空间, 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很多视频网站开始独立制作各具特色的原创内容。

(六) 配合法制发展

综合分析商业定制剧、微电影、自制影视剧三种节目形态, 无论视频网站选择其中哪条主线进行深入发展, 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接受政策监管。2012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 要求网站需对网络剧、微电影先审核后播放, 进一步明确了规范发展的措施。唯有及时有效地着眼于国家对网络自制剧法制的监管方向, 才能让视频网站把握好选题角度, 避免网络自制剧的同质化和低俗化。

二、制作发展

(一) 签约制作团队

一些视频网站签约艺人、导演、编剧, 从研发到制作, 开始涉足整个内容产业链视频网站的平台及渠道, 加上实力电视剧制作公司构架的演员资源及拍摄经验, 使网络自制剧逐步向正规的高品质电视剧发展。与此同时, 视频网站也应培养自己的制作队伍。

(二) 创新制作手段

边拍边播与观众互动。边播边拍的运营方式将会是网络自制剧的重要发展方向, 或者可以说是重要生存手段之一。因为,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用户体验中超强的互动感、参考性。

(三) 因剧而异, 评估制作标准

目前,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自制、合制、定制三大类, 其区别在于选题策划、资金投入、评估标准的不同。如网站的自制类, 选题和资金都本网站全权负责, 评估标准在于作品的播放量和口碑。若网络自制剧是由视频网站与其他机构共同出品, 则选题和资金多个参与方根据协议共议共担, 其评估标准会根据播放量、品牌体现、宣传效果、互动率等多个维度甄定。至于定制作品系列, 资金来自广告主, 选题也应完全尊重广告主的方案和建议。

三、发行渠道发展

网络自制剧发行渠道多元, 除了向视频网站提供内容外, 还可以向新媒体、传统媒体、院线等渠道延伸。

(一) 立足网络平台

网络自制剧诞生于网络虚拟社区, 其主要发行渠道是通过网站进行的。对于视频网站自身而言, 这是一个获得注意力和流量的机会。在网络自制剧上线推广播出期间, 通过一定的整合, 将剧目置于视频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

(二) 院线发行

优秀的网络自制剧可及影视制作与发行公司合作, 进行院线发行, 扩大影响力。视频网站的内容发行渠道由个人服务为主向个人、机构并重转变。

(三) 电视台播映

高质量的网络自制剧通过相关的审查后, 可向电视台输出版权。随着网站浏览面的扩大, 内容提供的多渠道和多元化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各大视频网站可根据自身的战略调整, 逐步由单纯的网络媒体向主流电视台提供商转型。

(四) 借助新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更多的网络自制剧可通过新媒体渠道发行, 也可通过超文本链接等形式分享到微博、人人等SNS社交媒体。而国内3G业务的不断成熟, 视频网站拓宽了内容供应渠道, 展开和机构合作的道路。比如网络自制剧也可以手机端开播。除了线上的新媒体推广渠道, 还可将发行渠道延伸到公共移动电视与户外LED显示屏等。

(五) 终端业务平台

随着网络提速, 客户的使用习惯从PC向移动终端转移。移动视频是视频网站的新兴市场, 这是与移动端智能化、高端化的趋势相适应的结果。优酷自制剧导演皮三认为, 传统的电视平台发行播出门槛与中国每年庞大的内容生产形成了一个差距, 而新的视频平台、手机无线终端、新的PAD终端的市场逐步扩大, 观众消费内容和上游链条生产发行内容正在发生改变。

四、盈利方式发展

(一) 前期融资

利用网络自制剧的剧本、演员阵容等无形资产来吸引风险投资商、广告商的资本, 为制作高质量的网络自制剧提高保障。以国外优秀视频网站———You Tube的融资方式是为了风险资金为主, 瞄准IPO。网站发展资金约1/3来自有资金, 约2/3来自风险资金, 这为网站的后续发展注入更大的资本动力。

另外, 视频网站也在保持一线城市优势的同时, 可针对二三线城市广告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级投放, 直接和广告客户对接交流, 实行销售末端拦截。如2012年乐视网根据用户的城市级别分布情况, 在全国9个二三线城市设立广告办事处, 更好地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

(二) 广告赞助

网络自制剧的广告盈利有硬性广告和软性广告。在硬性广告方面, 视频网站主要以贴片广告、冠名广告、少量付费广告盈利, 同时在拍摄前期获得大型企业的广告赞助;而在软性广告方面, 网络自制剧可挖掘剧中的广告平台, 结合剧情加入植入性广告。

这里可以指出的一点是, 网络自制剧借鉴国外视频网站Hulu的“创新广告接受模式”。即每段视频投放一个广告, 节目的广告时间只有电视台通常广告长度的1/4;视频开始之前用户可以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广告内容, 还可以对广告予以评级, 甚至对广告策略发表建议。

(三) 适当收费

对用户观看高质量的网络自制剧可进行适当的收费, 价钱不宜过高。但由于特定的环境, 视频网站的收费模式在国内遭遇“水土不服”。这样的支付手段需带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如提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有较高的观看体验的网络自制剧内容。同时, 应注重培养用户习惯。如可提前观看网络自制剧的全集, 剧目花絮, 减少甚至取消用户观看过程中的贴片广告。

(四) 版权输出

优秀的自制内容版权销售情况也很可观, 原来的买方也可变身为卖方。版权输出既可以在国内的其他视频网站、电视台, 也可向海外发行。

(五) 衍生产品开发

网络自制剧的电视剧衍生产品可包括制作相关综艺节目、录像带、VCD、音乐磁带、外景地的旅游开发、服装道具的拍卖、随片广告以及宣传渠道的组合营销等。目前, 这块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网络自制剧的图书、期刊出版、影视基地的开放、服装道具的拍卖等开发市场逐渐形成。

(六) 用户体验创造附加值

国外的视频网站hulu提供“降低亮度”的调节功能, 可以让电脑屏幕上除视频外的一切变成灰色, 还能让受众选择自己要看的广告, 或是在视频开始时观看电影预告片, 这样看电影时可以跳过广告。内容生产的体验化还体现在增值互动上, 增值互动是网络视频比较新的一种盈利模式, 包括网友评论、网友投票、短信互动、虚拟物品及虚拟货币销售等都是增值互动的内容。

(七) 打造完整产业链

现在视频网站正在逐步完成由平台提供方向“平台提供方+内容提供方”的转变。笔者认为, 视频网站还应向上游和下游拓展。比如向上可以培养自己的明星团队和制作团队, 向下可以拓宽渠道, 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多渠道的推广和销售。

五、传播策略与受众反馈发展

(一) 建立SNS系统, 以病毒营销拓展市场

建立SNS系统, 形成以视频分享为纽带的用户社区关系网站。利用SNS功能, 视频的Tag (标签) 、分享、评论、订阅、组群等功能的组合应用提升了网站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会员拉会员的机制。用户希望能有人来观看他们视频, 于是会向朋友推荐该网站, 新的用户也有一部分会成为视频提供和上传者, 他们又会去拉更多的人前来观看, 形成滚雪球效应。

(二) 剧透营销

在节目开播前, 通过花絮、剧组成员访谈等方式, 进行适当的剧透, 吸引网民对该剧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产生一定的期望值, 实现剧透营销的效果。

(三) “借力发力”的传播模式

利用有影响力的平台, 借助有影响的活动、新闻事件、明星人物、电视节目等, 不失时机地将其与自己的电视剧品牌联系在一起, 来达到借力发力的传播效果。

(四) 开发同名游戏产品, 提高观众参与度

针对自制剧的情节和品牌开发一些与自制剧相关的游戏等软件让观众参与, 增强观众对电视剧的体验感和认同感。通过参与式媒介, 自制剧的影响深入到了“最前线”, 并实现了同受众的有效互动。

(五) 建立虚拟社区, 创造“迷群”交流空间

围绕自制剧通过建立网络社区等形式增强受众的体验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追溯至《星舰奇航》, 通过“星舰迷”会议, 兴趣相同的人会聚一堂, 以星舰人自许, 并模仿剧中人物的穿着, 这是围绕电视节目建立的第一个虚拟社区, 并由此开启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六) 模拟实景空间, 实现交互式体验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篇6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特点,未来趋势

1. 导言

网络新闻的出现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 一种新形式的媒体的运作, 肯定会对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网络新闻也不例外。网络新闻是否比传统的纸质媒体更有利于大众, 从而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这些问题激发了对于网络新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于网络新闻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也有助于改变和纠正存在于网络新闻中的不足。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有力引导和广大网民的积极监督下, 使得网络新闻这个新生的媒介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使网络新闻的发展和未来能看得见光明的前景, 实现其传播新闻的价值。

2. 网络新闻的发展现状

(1) 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比较强。时效性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网络新闻在这方面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它克服了传统的纸质媒体需要排版和印刷等一系列的繁琐环节, 网络新闻的记者直接在电脑上工作, 编辑网络新闻, 然后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传输设备及媒介, 突破了地域限制, 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新闻制作和发布的过程, 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另外, 网络所提供给大众的新闻, 其数量和速度都较之以前的传统媒介有一个质的提升, 甚至可以说是飞跃, 令众多的其他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 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 此时, 时效性远远大于新闻的华丽编辑和文字修饰, 从而凸显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性。

(2) 网络新闻的选择性以及交互性比较强。从网络新闻的选择性来说, 只要把想要知道的新闻的标题输入进去, 就可以很快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新闻内容, 满足了大众对于方便性和及时性的需求, 从这一点上讲, 其他任何的新闻媒介都不能与之媲美。交互性层面是指, 大众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彼此进行网络上的实时交流与沟通, 大众能够一边浏览相关信息, 一边在这种交互性的信息平台上把自己的见解, 甚至情感表达出来, 供大家分享和交流。比如, 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的发生, 大众可以从很多的网络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比如论坛、聊天室等等, 或者在这种网络媒体的交互平台上对这些信息给出自己的评价进行发布,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传播中大众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 网络新闻的传播和大众之间的沟通, 能够有效地转变网络新闻的传播策略。

网络新闻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 较为典型的主要有: (1) 出现了泛黄现象。现在我们上网看网络新闻, 类似“两性”和“性丑闻”这样的挑逗字眼会不经意间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种网络新闻确实成了名符其实的没有灵魂的新闻, “黄色”网络新闻目前在总体网络新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2) 出现了侵权现象。由于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和分散化等特点, 于是造成了很多侵权现象, 诸如著作权侵权等, 不胜枚举; (3) 网络新闻的文字形态和结构不独立, 过分依赖纸质媒体。目前来看, 网络新闻的文字内容和结构均来源于传统的纸质媒体, 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传播媒介应有的自主性, 从而也就忽略了网络受众对于网络新闻内容与形式的需求。

3. 传播特征

网络新闻所具有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1) 网络新闻的数字化。数字化作为实现网络媒体功能的前提铺垫来讲, 其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本质上都是对“0”和“1”这两个数字进行的编码, 利用它们的不同组合形式来进行表达。

(2) 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介, 网络新闻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传播方式上对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的优势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性, 实现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新闻传播必需手段的有机配合。

(3) 网络新闻信息的丰富性与无限性。这是相比于传统媒体来说的, 因为传统新闻媒介在时空上传播的信息传输量是有限的, 而网络新闻则具有无限的丰富多样性。

(4) 网络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从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广度上来讲, 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制于地域束缚的缺点, 它使得新闻受众遍及整个世界,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能够一样的获取网络新闻所带来的信息, 从而具有了全球化的特点。

4. 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

(1) 网络新闻会更细节化。随着网络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 网络新闻将会越来越专业化, 在受众市场上将会不断细分, 将会比现在更精细, 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式。

(2) 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的结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将由目前的竞争与合作转变为相互的结合和支持。

(3) 会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将会由现在的无差异和大规模特点转变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形式, 这些符合大众的需求, 这是新闻传播媒体终极目标的要求, 即服务大众。

5. 小结

网络新闻目前仍有一些不足, 但相信凭借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新闻传播能力方面下大力气, 对于一些明显的缺点进行纠正, 未来网络新闻的传播潜力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王少磊.网络新闻的现实格局与发展悖论[J].新闻知识, 2006 (1)

[2]刘佳.从受众需求谈网络新闻的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8)

[3]赵慧君.网络新闻媒体如何应对WTO[J].中国记者, 2004 (2)

网络作家的现状和未来 篇7

关键词:网络管理,SNMP,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 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 又使得计算机网络本身运行的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 向网络的管理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日趋繁杂, 网络管理人员用人工方法管理网络已无法可靠、迅速地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无法满足当前开放式异种机互联网络环境的需要, 人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网络, 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使信息安全, 快捷地传递。于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1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国外在网络管理这一领域起步较早, 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学术界, IEEE通信学会下属的网络营运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CNOM) , 从198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网络营运与管理专题讨论会。国际信息联合会 (1FIP) 也从198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综合网络管理专题讨论会。还有一个OSI网络管理论坛 (OSI/NM FORUM) , 专门讨论网络管理的有关问题。近年来, 也有一些厂商和组织开始推出自己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比较有影响的有:网络管理论坛的OMNIPoint和开放软件基金会 (OSF) 的DME。

在网络管理系统方面, 国外己经有众多成熟的产品。早期的有pc Anywhere, 目前较为流行的有HP公司的Open View, Microsoft公司的Systems Management Suits (SMS) , Sun Soft公司的Net Manager, IBM公司的Tivoli Net View和Entersys公司的Net Sight。就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而言, 以Entersys的Net Sight, HP的Open View和Tivoli的Netview最为著名。国内方面, 由于Internet和全球信息化的推动, 网络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 近几年来, 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企业、银行金融部门、邮电行业等领域, 其应用更为广泛。网络管理方面, 早在80年代, 我国就开始注意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 并己着手进行研究, 二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总的来说, 我国的网络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目前也没有通用的网管平台开发出来。由于网络管理系统对一个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因此在我国大力推广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非常迫切。为此, 在应用方面我们要采取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 国内对网络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刚刚开始, 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完全自己开发是不太现实的;另一方面, 仅仅依靠国外的产品也并不好, 因国外的网络管理产品并不一定很适合我国的网络应用环境, 而且这对我们自己的网络管理研究也不利。在研究方面, 应尽可能跟踪国外的先进技术, 并开展自己的研究。因此, 我们应积极开展同国外的合作, 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推广网络管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以提高网络在我国的应用效率和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复杂性的增加, 对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给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了满足网络的应用需求, 现在的网络管理技术正逐渐朝着层次化、集成化、Web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网管协议也在不断丰富, 而且CMIP的应用也正逐渐扩大, 开始担负起较复杂的网络管理任务。

2 计算机网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始向应用层次渗透。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注意的对象就是处在网络层的各种网络设备, 利用SNMP来控制和管理设备, 以设备或者说设备集为中心。现在用户在网上的应用增多, 应用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其中有一些应用服务要求对时间敏感的数据传输, 如实时音频视频的传输等, 而有一些数据则对时间敏感度不高。因此, 在现有的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更好的利用带宽资源, 必须改变原来不区分服务内容的传输, 而是根据服务的内容, 给各个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也就是QOS (Quality of Services) 。网络管理吸收了这样的思想, 开始把自己的控制力从网络层渗透到了应用层, R1MON2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这也是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变化。

然而, 尽管网络管理技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但是随着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及系统互联的需要, 网络管理发展有如下趋势:

2.1 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

分布式对象的核心是解决对象跨平台连接的和交互的问题, 以实现分布式应用系统, 象OMG组织提出的CORBA就是较理想的平台。分布式网管就是设立多个域管理进程, 域管理进程负责管理本域的管理对象, 同时进程间进行协调和交互, 以完成对全局网的管理。这样, 不仅减少中央网管的负荷, 而且减少了网管信息传递的时延, 使管理更为有效。当前, 在分布式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利用CORBA技术, 另一个是利用移动代理技术。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管理, 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移动代理技术也仅在各个区域进行研究。何时推向市场和走进网络管理应用还是个未知数。因此, 在未来的近期使用中, 可采用集中分布式的网络管理模型具体实现管理集中、数据采集分布的管理功能。即一个管理站进行数据呈现和管理, 在数据采集这种消耗大量内存和占用大量带宽方面采用分布式方法获得。实现方法为管理站具有分发代码的功能, 在网络层发现网关后, 同时向该网关发送代码实现该子网的各项数据采集。以此减轻管理站的负担和减少管理端网络拥塞。

2.2 实现综合化网络管理

综合化网络管理要求网络管理系统提供多种级制的管理支持。通过一个操作台实现对各个子网的透视;对所管业务的了解以及提供对故障的定位和排除的支持。即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随着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这些管理系统有管理SDH网络的, 有管理IP网络的等等。一方面, 这些网络管理系统所管理的网络存在互连或互相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存在多个网管系统, 相互独立, 分管网络的不同部分, 甚至于会同时存在多个相同内容的网管系统, 它们来自多个厂家, 分别管理着各自的设备。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像网络电视, 它就需要管理几个方面:数字干线传输、光缆线路、前端及分前端级供电房供电、空调环境的监测维护、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信息服务、前端节目源及视、音频设备和HFC综合接入网等。这些被管对象作为一个网管系统的被管对象是不实际的, 因为不仅设备的种类不同, 而且其特性大不相同, 并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这种问题, 可把它们分割为不同的网管系统, 然后在高层采用一个综合的网管系统, 以便于管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针对已经建立起的各个专用子网的管理系统的不同情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另一种是直接建立一个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而在我国, 网络电视还没有成熟, 所以宜采用第二种方法, 因此, 未来的网络管理须重点向综合化发展。

2.3 实现对业务的监控功能

传统网管都是针对网络设备的管理, 并不能直接反应出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目前有些网管产品已经实现对进程的监控, 但是有些服务, 虽然服务已经终止, 但是进程仍然存在, 并不能明确显示对服务监控。对于客户来说, 他们注重于所得到的服务, 像节目的多少、节目的质量等, 因此, 对服务、业务的监控将是网管进一步的管理目标。

2.4 实现智能化管理

支持策略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自诊断、自调整。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维护、诊断、排除故障及维护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成为必然趋势。当网络管理和用户需求不直接联系时;当网络性能下降等网络运行性能变化时, 必须用智能化方法对涉及性能下降所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监控, 执行必要的操作。

2.5 实现基于web的管理

通过使用web浏览器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去监测、控制网络及各子网的管理功能。基于web的管理以其统一、友好的界面风格, 地理和系统上的可移动性以及系统平台的独立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开发商。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仅是实现了该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开发和应用的一部分, 离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 今后可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以完善其管理。

参考文献

[1]朱庆弦, 张杰, 张骏温.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视技术, 2005, (12) .

[2]刘萍, 肖德主.基于MXL的网络管理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40 (21) .

[3]吴永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下一篇:工作程序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