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4篇)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而各种危急重症, 意外伤害时有发生, 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 我国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急救知识的普及不仅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 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提高抢救成功率, 而且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普及、急救培训也得到一定的重视和推广, 但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还是空白。目前对农村居民急救医疗知识普及的关注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农村居民急救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刻不容缓。
1农村急救医疗知识的需求现状及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居民急救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原因
1.1.1农业生产中的危害。常见的农业生产职业危害因素有:①化学性因素, 如因农田、果园、林场使用的农药种类多、数量大而造成的农药中毒;②物理性因素, 如夏季因太阳辐射过多造成日射病等一系列中暑反应和冬季易发冻疮及冻伤, 严重时发生肢体坏疽;③生物因素, 人畜共患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炭疽病, 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狗、蛇、水蛭亦常造成人体伤害。
1.1.2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作。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十年来增幅巨大, 其中农村的增长幅度远高于城市, 成为中国农村地区第一致死致残原因。 1999年到2008年, 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上升了27%, 心脏病死亡率上升了73%;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上升了130%, 心脏病死亡率上升了126%。并且, 当前农村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死亡率均超过城市。
1.1.3突发性疾病。如心脏骤停、休克、晕厥、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在农村居民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劳作时经常发生,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急救会危及生命。
1.1.4意外事故的发生。溺水、电击、火灾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等。
1.2农村急救医疗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1.2.1农村居民获取专业医疗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普通居民在生活中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 但是权威的、准确的、专业的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还不完全通畅。据调查, 农村居民中67.22%的居民是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时无意中得到一些急救常识, 而作为容量大、更新快的网络只有0.30%的居民使用这一途径获取急救常识, 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较单一, 而且过分依赖于政府或其他组织, 说明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识和水平较薄弱、自主的健康保健意识和水平较低。
1.2.2农村居民缺乏专业规范的急救培训。急救知识培训本身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内容复杂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不是单凭某一机构或部门就能应对的。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 绝大部分农民生活在农村, 外加农村地区人居分散、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居民文化素质低下等客观因素, 无疑又给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增加了新的困难。
1.2.3农村医学科普工作亟待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 医学知识的普及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科普, 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2]。但是, 目前国家制定的科普政策比较宏观, 并没有针对农村医学科普传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和制度, 这就使医学类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热衷于医学科普工作的相关单位在科普传播过程中无法进行具体操作。近些年来, 在农村承担医学科普任务的首先是学校, 但是由于教学大纲等众多因素的制约, 其医学科普的比重不可能很大;其次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人力有限, 条件限制, 难以持之以恒。
2农村急救医疗知识普及的必要性
2.1农村急救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延误急救时机
我国农村医疗资源不足是不争的事实, 而农村资源配置存在着网点布局不合理、国家资助浪费现象严重、 医疗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别大等具体问题。首先, 农村基本上建成初步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但是村卫生室条件普遍很差, 多数村医疗室只有一位医生, 甚至有的村没有建村卫生室, 许多村卫生室设在村委办公室所在地或医生家里, 没有按人口、交通分布设立, 极不合理;其次, 国家给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拨给的设备、新建手术室等存在工作不细致、 方案不实用等情况;再次, 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拨款偏少, 靠近县城的乡镇与偏远山区的乡镇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5]。基于以上客观事实, 为了使农村居民及时获得急救医疗服务、争取最佳急救时机、提高急救质量, 在入院之前对患者采取必要急救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2.2农村复杂的急救原因使得农民应该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
农村不同于城市, 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由于过度的体力劳动和农机、农药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总是会遇到复杂的情况, 如农药中毒、夏日中暑、高温条件下缺氧导致晕厥或休克、慢性疾病的发作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 等[6]。村民要是不懂得及时自救或互救, 将会耽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而在经济落后, 文化水平低下且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 上述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在农村居民中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必须要从广大农民健康权益出发, 引导农民学会保护自己。
3农村急救医疗知识普及的对策
3.1在农村居民中大力开展医学科普, 加强公民急救意识
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当支持将医学知识及最新的临床科研成果科普化, 在农村宣传医学科学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医学知识。目前, 我国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并没有相对固定栏目宣传急救常识, 除非在遇到大型灾难时 (如非典、地震等) 才会在短时间内针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一些防范措施的介绍。 而有数据显示, 通过电视广播获得急救知识的人占67. 20%, 因此更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普及急救常识。同时, 通过医学科普的传播, 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临床医生与广大群众或患者的沟通。此外, 居民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急救意识和急救知识普及的效果, 所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程度在农村急救医疗普及工作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总之, 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础, 而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 政府组织长期、有效的宣传活动是增长居民急救常识、提高居民急救防患意识的重要手段。
3.2加强和完善农村急救站的建设
农村急救站是三级急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院外急救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正实施有关政策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 建议应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以“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为目标建立农村急救站, 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较为完善的农村院前急救网络, 让农民也能享受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8,9]。农村急救站的建设, 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 而且可以提高农村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抢救质量, 使整个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以促进急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3.3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
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偏低, 职称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级人才, 高级职称多数是靠多年的工作年限得到的[10]。而农村急救站缺乏专业急救医护人员, 部分医护人员是临时聘用, 急救队伍稳定性差, 既影响急救效果, 又不利于人才培养和业务技术的提高, 甚至有极个别不具有从业资质。院外急救队伍结构不统一, 无法保证急救质量。因此, 基层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学习相应的医学知识、不断吸收新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 国家应当出资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进修, 定期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 加强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 提升综合素质。 在治好病的同时做好预防疾病、抢救疾病、医学宣传教育、急救医疗培训等相关工作。
3.4鼓励志愿者参加规范的急救培训
各级医疗机构在医务工作中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救死扶伤, 还应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通俗易懂的医学急救知识, 采取针对性、切合实际的规范的急救培训方式[11]。上级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派遣专业急救人员到基层医院进行急救培训和指导。 政府应加强资金支持, 鼓励当地农村居民中热衷于急救医疗知识普及的志愿者参加专业规范的急救培训, 开展广泛而持久的急救宣传教育。此外, 应在当地学校开展规范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能让学生从小学习接触急救知识, 提高急救自救意识, 形成良性循环。在农村, 积极为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让更多的医学生能自愿服务农村, 致力于农村医疗建设。
参考文献
[1]唐玉娟, 庞卫勤.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2011, 30 (7) :330-331.
[2]苗卫军, 刘燕清, 许咏怡, 等.我国医学科普传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8) :88-89.
[3]李昌秀, 江智霞, 梁园园.我国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现状及培训[J].全科护理, 2011, 9 (20) :1867-1868.
[4]潘婷, 许瑞, 惠洁琼, 等.甘肃省农村居民急救常识掌握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15) :19-20.
[5]王艳, 杨宇霞.农村基层卫生资源配置中的政府职责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3) :226-227.
[6]金薇, 汪东亮, 周玉皆, 等.宿迁市农村急救网络运行现状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 2010, 11 (1) :28-30.
[7]李昌秀, 江智霞, 梁园园.我国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现状及培训[J].全科护理, 2011, 9 (20) :1867-1868.
[8]刘忠秀, 李元宏, 刘红芳.农村院前急救服务的思考[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9) :344.
[9]段昌新, 史淑霞, 李进伟.甘肃省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1) :77-78.
[10]蒋文华, 孙晓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5) :448-449.
[11]罗宝权, 陈崇宽, 吴凤菊, 等.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8) :631-632.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篇2
1、高空不戴安全带,等于开车不握方向盘。
2、事事尽我全力,处处确保安全。
3、多一份细心,就多一份安全,也就多一份收获。
4、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它的强度安全最危险的一面决定你的生命。
5、完善质量体系,强化工程质量。
6、要想效益好,安全不可少。安全心中想,工作守规章。
7、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松懈。
8、防护加警惕保安全,无知加大意必危险。
9、心平气和莫着急,行车安全没问题。
10、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为先。
11、人行车行安全行,你好我好大家好!
12、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后开车事故多。
13、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时刻牢记。
14、安全地生产,平安地生活。
15、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没有终止。
16、消防连着你我他,保障安全靠大家。
17、安全是员工的生命线,员工是安全的受益人。
18、不把安全放在心头,明天衣食会发愁。
19、处处注意安全,岁岁全家团圆。
20、抓打击、出重拳,优化发展环境。
21、电气作业要两人,操作监护安全稳。
22、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23、平安是金,爱自己;远离车祸,爱生活。
24、心中时刻装安全,吃饭睡觉都香甜。
25、作业精神不分散操作细心保安全。
26、用您的责任和细心,谱写安全的永恒旋律。
27、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宝贵,安全第一。
28、安全千金难买,命运自己主宰。
29、____安全是三大安全的思想保障。
30、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交通事故不得了。
31、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32、防止火灾,消除隐患。公共场所,严防火灾。
33、平安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平安。
34、安全是回家的捷径。
35、磨刀不误砍柴工,措施做完再开工。
36、遵章守纪讲文明,平平安安天下行!
37、为了您全家幸福,请注意安全生产。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处处时时注意安全。
38、抓安全促效益永不放松,创一流越千日再创佳绩。
39、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40、车辆行人守秩序,平安保身皆欢喜。
41、骄傲源于浅薄,鲁莽出自无知。
42、身在厂房,心系安全;严格认真,严谨负责。
43、弯道超车得到的只是瞬间的快感,失去的可能是全部人生。
44、消灾解难,真情奉献。
45、快快乐乐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46、酸碱操作要警惕,安全防护做到底。
47、进入现场,上下左右四周看,安全第一是关键。
48、小车司机河里走,高堂老母病房游。行车安全法规有,祸事因缘白酒留。
49、安全是生产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人人把好安全关,处处设防漏洞少。
50、行车走路,请您要对孩子呵护。
安全防护宣传标语
1、你的安全,是全家的欣慰。
2、人人讲安全,家家保平安。
3、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4、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5、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线,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6、酒后驾车,拿命____。
7、驾车守则,让一点就通。
8、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养成遵章守纪美德。宣传安全文化知识,推动安全文明生产。
9、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职工。
10、快速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11、酒喝过似泥泞,车开上道如赌命。
12、礼让三先,路畅民安。
13、安全千金难买,命运自己主宰。
14、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15、工地就是战场,防护才能全胜。
16、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积极开展中小学安全日活动。
17、家中煤气经常关,莫用生命买教训。
18、蛮干是走向事故深渊的第一步。
19、安全与减灾关系到全民的幸福和安宁。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
20、安全第一,质量为本。
21、宁可千日不松无事,不可一日不防酿祸。抓基础从大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22、文明行车,让我们的城市温馨一点。
23、宁绕百丈远,不冒一步险。
24、安全是幸福的保障,治理隐患保障安全。
25、高速公路,行驶适速。
26、树立企业安全形象,促进安全文明生产。
27、生产安全不管企业效益玩完!
28、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29、酒过三巡,开车不行;酒醉上道,危险就到。
30、行车在外亲人念,平安归来合家欢。
31、打工在外不容易,安全首先放第一。
32、小虫蛀大梁,隐患酿事端。
33、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34、安全帽是护身宝,上班之前要戴好。
35、行车多礼让,行人优先行。
36、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
37、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
38、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安全等于零。
39、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保障生产工作安全。
40、船到江心补漏迟,事故临头后悔晚。
4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42、人以安为乐厂以安为兴。
43、眼睛容不下一粒砂土,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44、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45、工作为了生活好,安全为了活到老。
46、开车拨接手机,如同手持____。
47、严格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治理事故隐患,监督危险作业。
48、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安全两天敌,违章和麻痹。
49、治病要早,除患要细。
50、生命只有一次危险就在一时安全要记一世。
安全防护宣传标语
1、骗子进村瞎忽悠,不要轻信赶他走。
2、防范于小心之中,安心于细心之内。
3、来了生人要警惕,问问他到哪里去。
4、安全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5、安全管理扣扣相连,生产效益节节攀高。
6、加强治安防范,共建美好家园。
7、发现警情拨110,抢险救灾不收钱。
8、安全意识在我心中,安全生产在我手中。
9、警民携手共灭罪,安居乐业进万家。
10、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助能力。
11、感情深,一口闷,酒后上班头发昏;上班之前不喝酒,互相提醒够朋友。
12、火灾似猛虎,防患于未燃。
13、贪小便宜必上当,提高警惕慎提纺。
14、车辆安防盗,办事购物车存好。
15、闲来无事莫闲逛,人多繁杂易失盗。
16、人人了解火灾起因,个个学会火灾防范。
1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家中无人关闭火源。
18、消防知识是您开启平安之门的钥匙。
19、安全伴一生一世,幸福在你家我家。
20、万水千山总是情,团结互助保安宁。
21、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你我共同努力,共创平安社区。
22、生命之平安,在于你我亲善的回报。
23、安全帽,挡住飞来横祸;安,挽留宝贵生命。
24、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25、构建严密防控体系,提高治安防范水平。
26、治安秩序共遵守,公共安全靠大家。
27、创一流治安环境,让平安与发展同行。
28、遇到坏人一起上,机智勇敢要沉着。
29、结伴同行很必要,防抢意识要提高。
30、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31、门窗加固最要紧,焊接安装要牢固。
32、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33、交通安全铭心中,舒畅行驶伴你行。
34、安全社区,人人有责,安全社区,人人共享。
35、大家一齐行动起来,共同创建无害社区。
36、飞来横财祸者多,朝夕艳福要不得。
37、严打整治净化社会风气,严密防范消除治安隐患。
38、安全防范抓落实,为人为己免损失。
39、群防群治树新风,同心同力建和谐。
40、安全行车几万里,事故就在一二米。
41、发现有盗贼,请勿惊慌乱。
42、违法与危险相伴,守法与安全同行。
43、社区居民齐参与,共护家园保安全。
44、推行安全标准化,促进企业本质安全。
45、开窗通风把握时机,家中无人注意关闭。
46、公共安全公共抓,平安伴随你我他。
47、贵重礼品要放好,防盗措施最重要。
48、防盗门窗不可少,财物如何会被盗。
49、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树立安全南通文明形象。
50、千日防范,不可一日松懈;居安思危,务须警钟长鸣。
青少年学习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一、如何拨打急救电话
中国医疗急救电话——120
需要救护车到达地点,明显的等候地点。
病人的数量和基本病情
以前有无疾病或受伤历史
留下联系电话
二、创伤性出血的处理
指压动脉血管止血法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1.指压动脉血管止血法
前臂出血——肱动脉
手掌出血——尺、桡动脉
手指出血——手指根部两侧动脉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先在伤口上盖上干净的纱布块(或干净的纸、手帕、毛巾等代替),然后用绷带(或布条、红领巾、线等代替)用力扎紧打结即可。
3.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A.上止血带部位:伤口的近心端;止血带下面放衬垫
B.止血带上得松紧以能达到止血效果为宜,每隔30分钟送1分钟
C.上过止血带必须交接班
D.上止血带必须做标记
三、创伤性骨折的处理
固定受伤部位(超关节)
有出血的先进行止血
骨折固定的作用
可减轻疼痛刺激、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损伤。
肢体制动可用夹板,躯干制动可借助于担架和束带。
搬动伤员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1.固定材料
夹板、颈托等
就地取材,如木棍等
患者自身健康的肢体
2.如何搬运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需注意不能加重原损伤部位的伤情或增加伤员痛苦
四、心跳呼吸骤停处理
l请人呼叫120
l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1.判断意识
大声呼叫病人
拍打病人肩部
2.开放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患者下颌抬起,以防舌根后坠而堵塞气道。
3.判断有无呼吸
一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有无呼吸声音
三感觉:有无呼吸气息
如无呼吸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4.人工呼吸
平静吸气
包口、密闭吹气,手指捏住鼻翼
吹气的时间为1秒钟左右
胸廓起伏为有效
5.判断有无心跳
病人无心跳的表现
触摸不到颈动脉脉搏
病人无意识、无呼吸、无肢体活动等
6.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两__连线中点——胸骨
频率为100次/分,深度4-5厘米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青少年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护理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小编做这样一个教材,不仅是一个探索、解疑和锻炼的过程,更是一个使我们越走越坚定,越走心中越充满力量与爱的过程。返回搜狐,查看更
青少年学习急救知识的意义
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于医护人员还是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和学习它意义重大。
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院。
急救的目的是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员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的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在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
应急救援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发生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的及时救护,在现场救护中人们常常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员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缺乏对在现场救护伤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实际在救援中最有效的救援人员往往是第一目击者。
现场急救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挽救生命。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2.稳定病情。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对症、医疗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置,以使病情稳定,为下一步的抢救打下基础。
3.减轻痛苦。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救护安定伤员情绪,减轻伤员的痛苦。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现场急救;意外事故
近年,地震、海啸、火灾、洪水、甲流等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出现,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层出不穷,现场施救在社会发展纷繁复杂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维持受害者生命、稳定伤情、防止继发性损伤就必须对伤者实施现场急救,但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病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故意外伤害现场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掌握紧急救助技能对自救或对他人实施救助非常重要,如果施救及时准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经常会手足无措,从而错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机,而使事故向恶性方向延展下去,其后果也是令人悲痛不已。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意外事故频率的增加,加强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急救意识淡薄。
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均不够,在急救知识宣传上形式单一单调,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学里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宣传展板形式,宣传没有成为常态化。偶有大型的宣传都是在“大难”来临时或之后(非典、甲流、地震、火灾、意外伤害等)才开始陆陆续续映入人们的眼帘。各高校现普遍以冬日防火等为契机搞一些讲座、演练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或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传授一些意外身体伤害的急救措施为主要的急救知识宣传渠道,但均涉及范围狭隘,学习知识有限,缺乏专业、正规指导和训练,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相当匮乏,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的实施自救和施救于他人,在施救现场,大家多以旁观者的身份处之,急救意识相当淡薄。
2、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出现“想学无门”局面。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兴趣都比较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或对他人进行施救。但是,当前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媒体,大学里面很少有相关知识的教学,专业的指导老师也少之甚少,更不要谈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器械,使大学生想去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因为缺乏这样的渠道而无处可学。
二、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措施
1、通过校园网络电视播放《意外伤害与急救》系列卫生科学教育片并且内容定期更换,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观看学习,并在观看完成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2、通过学校开设网站设立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网页,网页内附有急救措施及技术的操作短片。短片主要包括全面、系统地介绍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的急救知识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设相应的网上对话栏目,为大学生就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和医务室校医协调由医务室专人负责)。
3、为将急救知识教育普及到校园每一位学生,学校可以将急救知识教育片进行拷贝,下发各个院系。各院系通知各个班级进行拷贝,保证每个班都可以看到教育片。班级可组织分寝室观看或者集体观看。观看完之后各班自行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讨论急救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并搜集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等问题。将学习效果和所搜集的问题向学院反馈,学院尽快给予评价并对所搜集的疑问进行解答。
4、举办急救知识方面的展览。定期出急救知识专栏、图片展,将其分为疾病、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几个大的版块,内容定期更新。利用周末、节假日或主题日将急救知识专题专版放在餐厅前、体育场、实训中心等处展出,让同学们在这些时段内能够更加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还可以给大学生发放急救知识手册等措施来宣传急救知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急救能力。
5、组织急救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开展常用急救知识竞赛,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每学期培训完之后组织一次大学生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技能操作比武,在集中培训完之后竞赛活动之前发给志愿者或有兴趣参加本次竞赛活动的学生关于急救知识的文字材料、真人模拟教育片等,同时校医务室提供所需器械并指派专人现场指导,进行大概一周的强化培训,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集中练习。从志愿者和兴趣爱好者中选出一定比例的选手进行分组参加比赛。在人流量较多且比较宽敞的场地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和技能操作的三轮竞赛,由学校卫生所得老师和教务处、学生处领导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参与奖等。竞赛的效果一是巩固培训知识、加强技能掌握,同时对围观的学生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对急救知识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对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拥有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实现自救,还可以在必要时候挽救、救助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大学生一批一批地培养出来走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急救知识,并带动社会各类人群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技能,“滚雪球”式的效应会将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彭晓青.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2009(34).
[2]黄友华.浅析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4).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篇4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市4个区的18~70岁常住居民800人进行现场调查。样本入选标准:具有独立民事责任能力的非医疗专业人群,与人沟通无障碍,知情并愿意配合调查。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问卷依据我省实际情况,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经反复修改完成之后,经专家审评,最后得出调查问卷3部分(急救知识、急救态度、急救行为)的内容效度指数(CVI)分别为0.887、0.820和0.821,总指数0.842。通过预调查,得出问卷3个部分的Cronbach'α值分别为0.781、0.792、0.810,总的Cronbach'α值为0.797。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和急救知识、急救态度、急救行为三方面的试题。1急救知识部分共有11道题,均是单项选择题,总分共计11分(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2急救态度部分共有5道题,每个题均有五个选项(完全不同意:1分、不太同意:2分、不确定:3分、同意:4分、完全同意:5分),总分共计25分,急救态度越积极得分越高;3急救行为部分共有6道题,每个题均有五个选项(一定会:5分、会:4分、不确定:3分、不会:2、一定不会:1分),总分共计30分。
1.2.2调查方法 选择我校护理专业学生20名,经培训后作为调查员,调查时由被调查者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共计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有效回收率9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被调查者一般情况
789名被调查者中,男378人(47.9%),女411人(52.1)。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41.5岁。18~40岁438人 (55.6%),41 ~ 60岁215人(27.2%),>60岁136人(17.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人(6.6%),初中194人(24.6%),高中(中专)281人(35.6%),大专及以上262人(33.2%)。职业:工人139人(17.6%),农民19人(2.4%),机关干部128人(16.2%),个体经营者175人(22.2%),教师98人 (12.4%),学生88人 (11.2%),其他人群142(18.0%)。
2.2吉林市城区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率
调查对象急救知识 得分最高 为10分,最低为2分,平均(4.58±0.14)分。各项目普及率见表1。
注:普及率=某题回答正确人数/总答题人数
2.3不同类别居民急救知识得分情况
表2可见,急救知识得分最高的年龄段人群为18~40岁,得分最低的年龄段人群为61~70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不同文化程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部、教师和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工人、农民和个体经营者等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急救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吉林市城区居民急救态度得分
吉林市城区居民急救态度最高得分为23分,最低得分为10分,平均(18.40±0.05)分。认为“循环和呼吸停止的病人能被救活”的调查对象占62.5%;认为“学习急救知识能增加施救者自信心”的调查对象占91.6%的;认为“在社区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有必要”的调查对象占96.8%;50.3%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实施院前急救,仅有2.3%的人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实施院前急救;89.3%的调查对象对学习急救知识感兴趣,认为自己的急救知识贫乏;仅有11.9%的调查对象认为院前急救完全是医护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无需学习。以上以“同意”和“完全同意”进行统计[3]。
2.5吉林市城区居民急救行为得分
吉林市城区居民急救行为最高得分为30分,最低得分为13分,平均(22.40±0.10)分。52.5%的调查对象会实施创伤救护;55.8%的调查对象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急救队;94.9%的调查对象会大力宣传现场救护知识;61.3%的调查对象会在急救人员指导下实施急救。当问及现场需要实施心肺复苏时,仅有13.2%的调查对象会实施胸外按压,7.5%的调查对象会实施人工呼吸。
3讨论
3.1吉林市城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结果 表明,吉林市城 区居民除 了120急救电话的普及率高达95.3%以外,对于触电、煤气中毒、手腕割伤、火灾逃生等常见的现场救护知识普及率不足50%;对心搏及呼吸停止的判断方法、心肺复苏的步骤、溺水 的现场救 治、食物塞噎 咽喉的处理、脊柱损伤的搬运方法、烫伤后的处理等技能的普及率均低于20%。这说明吉林市城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心肺复苏步骤”、“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等知识掌握极差,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些技能具有较强 的专业性,往往不能 单纯依靠 媒体、海报、书籍等途径 来获得,而是需要 经过系统 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才能掌握[4]。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医疗 机构积极 落实国家 相关服务 政策,扩大现场急救 知识的普 及范围。学校 应将急救课程纳 入到启蒙 教育中,从小培养 孩子的急 救意识[6]。相关媒体应扩 大急救知 识的宣传 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提高全民 参与度,提高吉林 市城区居民的急救知识整体水平[7]。
调查发现,现场急救知识得分在不同年龄、文化、职业等人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低文化层次、老年人群和农民等是值得关注的急救弱势群体。老年人群急救知识水平低、自救能力差,却又常是多种急、危、重症的高发人群[5];18~4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大多是在职工作人员或在校学生,一般在单位或学校接触过相关急救知识,再加上他们获取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途径较广泛,所以他们对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更好。而低学历人群、农民急救知识缺乏,可能与他们受教育时间短、缺乏信息渠道有关。相关部门在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急救弱势群体。
3.2吉林市城区居民现场急救态度积极
调查结果显示,吉林市城区居民普遍对现场急救的重要性领会深刻,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强烈,但对自身急救能力的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心。建议在社区中定期开展相关急救知识的宣传、学习和技能培训等,提高社区居民急救意识和健康水平,增强自信心,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8]。
3.3吉林市城区居民现场急救行为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当遇到有人出现了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时,仅有13.2%的调查对象会实施胸外按压,7.5%的调查对象会实施人工呼吸。分析原因可能是公众在思想上存在顾虑,担心现场急救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又无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很有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实施现场急救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9]。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急救员培训及考试,合格者授予急救员合格证书,并出台保护拥有急救员证书者现场施救的法律、法规,使第一施救者现场急救的积极性不受影响[10]。
参考文献
[1]蒋祎,陈卓,向彦,等.我国农村地区急救医疗知识普及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4):366.
[2]谢桃,李文华.健康管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36.
[3]费素定,胡苏珍,金晓霞,等.宁波市农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6.
[4]张建英,马瑞风,孔梅.石家庄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7):827.
[5]李东泽,马艳,陈建华,等.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657.
[6]袁江辉,邓周,刘小芳,等.湖南桃源某村村民急救知识知晓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4,21(10):40.
[7]王春香,楼秋英,来彩芬,等.城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29.
[8]布和,王洁霞,李娜,等.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策略[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23.
[9]邹敏,解艳红,史文君,等.九江市社区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3,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