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2024-06-13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共12篇)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1

摘要:人力资本是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竞争的重要资源, 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开发、储备、投资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事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的考察, 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培训,事业单位,人力资本

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 是增强事业单位工作绩效的主要手段。通过教育培训, 开发人力资源,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是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高水平、高质量为社会服务的根本途径。

一、教育培训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非实体性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是企业生存的实体性要素, 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构成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者, 能够将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劳动者的生产实践, 物化到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中, 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和范围, 改善生产资料的性质和水平, 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 增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教育培训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但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备受瞩目, 而且也越来越受到事业单位的认同和重视。实践告诉我们, 劳动者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生产技能的提高, 离不开教育培训。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因素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 知识不仅成为影响员工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且成为制约和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与教育培训密不可分, 知识的生产、积聚、创新、进步都直接依赖于教育培训的发展, 教育培训是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之路。“知识就是力量”,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 是事业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 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资源, 教育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 但是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缺乏自律性。

首先, 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 认为教育培训投入人、财、物的收益率不高, 浪费了人力、精力和时间, 对教育培训消极应付, 甚至是持否定的态度;部分员工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参加培训是例行公事, 走形式、摆样子, 参加培训会占用工作时间、影响工作进度, 因此积极性不高, 甚至有抵触情绪。其次,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人才培养、干部选拔的制度不完善, 许多员工仍抱有“一次教育, 终身享用”的观点, 缺乏通过教育培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欲望, 没有职业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 工作方式不适应, 缺乏创新性。

一是制定的培训计划不系统、方案设计的不全面。教育培训计划没有长期性, 培训计划大都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要求来安排, 系统性不强, 前瞻性不够。培训方案缺乏针对性, 往往只注重对岗位大类别的选择, 如生产岗、经营岗、管理岗、新员工等类别人员的培训, 而忽视分析各岗位人员的具体需求, 造成培训效果不明显。二是教育内容不完整, 培训方式不灵活。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同, 单位内部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参差不齐。培训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 仅仅拘泥于课堂、讲座等几种有限的形式, 常常是以会代训的短期行为。

(三) 组织机制不健全, 缺乏系统性。

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教育培训重视不够, 没有真正将教育培训纳入绩效管理体系, 培训内容选取不严谨、培训结果考核不严格, 缺乏激励、约束、考核等相关组织机制。有的教育培训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战, 没有长远的规划, 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教育培训对象不同、情况各异, 管理者时常在考勤、纪律、时间等方面无法保证, 在员工中不能发挥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常常使培训组织者束手无策;没有合适的效果评价方法, 缺少跟踪评估机制, 常常是在培训结束后, 没有后续工作的延续, 几乎没有对于效果的评价。

三、改善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对策和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 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模式, 大力开展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 是提升员工素质的必然要求, 也是与时俱进、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迫切要求。积极改善教育培训的对策和方法, 全力推进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教育培训工作的自发性。

在新的形式下, 要发挥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优势, 为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就必须努力提高思想认识, 突出重要性、实现自发性, 转变教育培训的被动局面。首先是管理者要高度重视, 事业单位的各级管理者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 对教育培训工作予以大力的支持。同时自身要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培训, 影响教育周围同事,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不仅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还要更多地与周围的同事交流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学习内容, 在交流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其次鼓励全员参与, 所有员工要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破除“一次教育终身享用”的观念, 牢固确立“终身教育, 不断培训”的观念,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打造“技能型”和“知识型”员工, 创造学习型组织。

(二) 创新工作方式, 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要以需求为导向,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 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把教育培训与日常生产经营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以研究现实问题为重点, 组织授课、研讨等相关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 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培训方法, 提倡和推行启发式、开放式、互动式、视听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采取理论讲座与问题研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学员的参与度。积极利用电化教学、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 满足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

(三) 完善组织机制, 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制定教育培训规划, 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上。各项教育培训工作, 要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 可行的培训方案, 解决好工学矛盾, 按照培训按章制度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在培训过程中,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错误行为适时批评, 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确保培训制度的严肃性。二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完善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组织审批、经费投入、教学考核等管理制度, 巩固制度基础、建立科学流程、优化实施环节, 确保教育培训工作不偏离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在单位内部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形成一个有人牵头、有人配合、有人评估、有人总结的培训管理环境, 特别是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 强化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落实。三是建立完善的使用机制。培训是手段, 使用是目的。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积极推行上岗资格认证制度, 有效激发全体员工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同时也可以有效检验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在员工成长上, 认真规划各类员工的职业生涯, 把教育培训与员工发展、人员聘任相结合, 从而使事业单位员工的教育培训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教育培训终身化。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不但提高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 加大了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 而且奠定了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增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事业单位的发展还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创新, 探索适合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2].曹文.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3].李春仁.试论教育也是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 2004, 6

[4].胡敏.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及与美国企业培训的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 2002, 4

[5].杨杰.组织培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2

根据《高密市2018年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简章》有关规定,现将资格审查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审查范围

进入面试范围人员(详见《高密市2018年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示》)。

二、审查时间、地点

(一)时间:4月19日—4月21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8:00。

(二)地点:高密市教育局(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健康路南首,健康路朝阳大街交叉路口北100米路西)院内南楼一楼大厅。

三、审查要求

(一)进入面试范围的考生携带笔试准考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查。

(二)考生资格审查合格后,缴纳面试考务费70元(自备零钱)。笔试准考证须经资格审查工作人员加盖公章确认。考生凭盖章的笔试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面试。

(三)考生须按规定时间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参加资格审查,未按规定进行资格审查的,视为自动放弃。如考生委托他人代审的,须同时提交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书。

(四)因资格审查不合格或自动放弃造成的空缺,按所报职位笔试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

四、提交材料

进入面试范围的考生,在资格审查时,除提交笔试准考证1份、《高密市2018年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报名登记表》1份、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一寸近期同底版免冠照片2张外,须同时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学历学位证书或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教师资格证、报到证须提供原件、复印件一份)。

相关证明材料如下:

(一)学历学位证书: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可提交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并能于2018年7月31日前取得。其他人员应聘的,应提交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须在2018年3月5日之前取得)。报考高中岗位的考生,须一并提交学位证书。

(二)同意报考介绍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须同时提交由工作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介绍信。对在职人员出具同意应聘证明或解聘证明确有困难的,也可在面试成绩公告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否则视为弃权。

(三)教师资格证:进入面试范围的考生需提供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可在考察体检时提供相应教师资格证,不能提供的视为弃权。

(四)报到证:报考高中岗位的考生,须提交报到证。所有材料先后顺序为笔试准考证、《高密市2018年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报名登记表》、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或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报到证、教师资格证、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五、其他事宜

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及其他事宜请随时关注中国高密、高密市教育局康成书院网站发布的信息。

咨询电话:0536-2323281 监督电话:0536-2630173

高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高 密 市 教 育 局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教育

一、提高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是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安全态度就是安全心理素质。在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改进安全行为,让事业单位职工从被动服从安全管理转变为自觉采取安全措施,是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指导安全生产。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认知过程,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还能够帮助员工认知安全规律,了解和掌握复杂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效的进行危险辨识。一个员工只有清楚了解到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存在的隐患、危险产生的征兆等知识,才能够有效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原则,并用以指导和实践安全生产。

(二)情绪会影响安全生产。情绪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确保事业单位职工的情绪的稳定,能够帮助职工更好的完成工作。不正当的情绪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三)更新安全理念。增强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不断更新事业单位职工的安全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旧的安全理念已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只有不断更新安全生产理念,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实践安全生产活动。

二、事业单位职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职工安全教育的时间不能少于45个学时,但事实上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无法保证教育的时间。在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中随意缩短学时,裁剪安全教育的内容,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偏低。

(二)安全心理素质内容过时。部分事业单位安全教育的教材已使用多年,内容过时,无法体现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对新装置和新设备的性能了解不全面。而且教材中的安全心理素质教育观念落后,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三)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流于表面。部分事业单位对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不重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流于表面。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没有充分联系实际,甚至将一个安全事故当做故事讲,这种将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挂在嘴上的方式,无法起到任何实际的教育效果。

(四)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无法落实。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让安全考试和安全教育成为了一种形式,甚至有的事业单位自行编造安全教育考试的分数,欺骗领导和员工,随意编造安全教育培训考试成绩,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导致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提高职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职工安全生产行为,因此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职工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素质。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岗位操作规范、事故处理的能力等,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心理素质,促进单位安全生产发展。

(二)重视警示性的教育。重视警示性的教育也就是要加强安全思想和安全法规的教育,对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宣传。在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中,可以将企业内部以及相关单位发生的案例作为安全教育的教材。对相关事故进行剖析,消除员工麻痹大意的心理,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改进自身工作,不断增强自身安全心理素质。

(三)创新管理理念。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教育就必须要从基层管理人员入手,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创新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着眼于广大职工的切实利益,调整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式,更好的促进员工安全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改变安全教育方式。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是你讲我听的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实际的教育效果不佳。必须要将安全教育的方式从说教式、填鸭式转变为引导式,提高职工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安全心理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职工的不同岗位需求进行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意识。

(五)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安全教育月时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却忽视了日常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必须要贯穿职工日常工作的始终,要不定期的组织员工开展安全会议、安全讲座、观看安全生产录像等活动。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必须要体现出强制性、灵活性以及全面性的特点,深入到广大基层事业单位职工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观念。

(六)强化安全生产考核。事业单位为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必须要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实施安全生产考核,将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全面考核考评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的落实,切实执行安全考核中的每一项内容,切实兑现奖惩内容。

四、结语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安全生产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安全心理素质教育是事业单位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事业单位职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是一个老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更新安全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心理素质教育,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俐敏.电网调度系统职工心理素质与电网安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

[2]王毅飞,迟振新,李凤龙.环保企业员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提高与教育[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4)

[3]徐松梅.要重视和加强职工的安全心理教育[J].中国工运,2010(08)

[4]姚德勇.水利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教育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

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见 篇4

1.1 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会计职业的产生, 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 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国家、不同利益主体、会计人员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规范准则, 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

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 规定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为: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履行其相关职能过程中应具有的重要道德品质, 它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具体应用的体现。它不但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而且也是衡量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标准。

1.2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 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 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 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 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 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 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1.2.2 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 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 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遵循职业道德要求, 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1.2.3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 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 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 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2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结构单一, 业务素质差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社会, 各个行业之间往往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 这就需要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要“十八般武艺”, 才能处理好会计业务。目前, 我国财会领域新准则, 新法规陆续出台,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 一些会计人员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业务水平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上, 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专业技术能力较差, 职业能力明显不够, 未能完成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职能的转变。

2.2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由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对固定, 会计岗位缺乏竞争机制, 在岗人员普遍没有危机意识, 致使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不精, 工作消极被动, 频于应付差事, 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缺乏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2.3 后续教育深入不足, 业务水平不高

会计继续教育是针对在职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实行的一种后续教育。由于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变化不多, 很多单位不够重视在职教育和在岗培训, 继续教育经费投入较少, 缺乏应有的支持力度, 导致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停滞不前, 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另外, 会计从业人员对后续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其重要性, 敷衍了事, 思想上存在错误认识, 认为后续教育是多此一举, 把会计后续教育视为一种负担, 在培训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 接受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最后考试过关, 使继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4 习惯于服从角色, 淡化了服务意识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 财会工作的服务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会计属于管理岗位, 且事业单位往往重视行政管理, 大多数的会计人员往往仅满足于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 习惯于服从角色, 长期的工作经历使他们缺少主动、热情、周到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 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 亦不利于单位和部门的经济利益和长期发展。

3 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人员爱岗敬业、严格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前提, 也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塑造或改造会计人员道德面貌的工作。由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基本具有政治水平较高、稳定性强、年轻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基础好的特点, 只有针对教育对象的上述情况, 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 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 要充分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国的事业单位多为教科文卫, 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机构, 这些单位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该通过不断的政治学习, 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对本职工作、对所在行业在国民心中形象的好坏都有着深远影响, 从而提升职业荣誉感, 提高主观能动性, 端正工作态度。

3.2 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增强其责任感

任何工作只单纯有热情是不够的, 对于会计这种需要相当专业知识储备, 紧随社会经济生活和相关准则的变化终生学习的职业,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行为, 是对职业道德最直接的诠释。

适当的岗位轮换会使会计人员有一种新鲜感, 消除厌烦情绪, 以全新的面貌去开展工作;同时还可以提高会计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 激发出他们的潜力和积极性;会计人员要想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尽可能多的从事一些岗位, 并在完成工作后得到宝贵的心理满足和愉悦。会计岗位轮换, 在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标准规范的同时, 可以在制度上保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提高其业务能力。

会计活动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群体行为, 因此, 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在提高业务能力上应当采取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示范, 一是要求会计领域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保持自身学习热情, 成为全体会计人员的表率;二是要鼓励学习风气, 树立先进典型, 通过个人示范起到影响大众的作用。集体影响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激励和相互监督, 必然导致每个成员业务能力提升。

3.3 应建立良好的会计环境, 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综合素质

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 必须大力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大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 要将会计战线上具有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善于从日常小事做起的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事迹作为教材, 把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具体化、人格化, 增强其感染力。与此同时, 还要重视舆论作用, 舆论可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起到扬抑作用。在会计领域, 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 才能净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也才能收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

4 结论

综上, 我们可以体会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 必将伴随会计职业生涯的始终。在我国事业单位制度改革深入, 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程度加强的今天, 更应该不断研究探索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发现问题创新方法, 打造高素质的事业单位会计队伍。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 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事业单位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独立分支, 本文就事业单位会计特点, 从会计职业道德及其作用入手, 分析现有问题并阐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轮换,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之六[J].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J].

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研报告 篇5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目的一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个贡献;目的二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为确保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目的三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有利于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平衡发展,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经费管理。

从2009年1月1日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以来,二年多的绩效工资制度的执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实践和摸索绩效工资的实施经验,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现状。

当前,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正运行当中,我地区的基本实施方式是,从每位教师的档案工资中的一块作为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组成部分中,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及改革性补贴按月发放给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则按月滞留。如中教高级职称的滞留531元,中学一级滞留480元,中学三 1

级以下,滞留407元。每学期滞留六个月的如上面的数额。到学期结束、考核结果确定,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优秀”档次的校长的奖励性工资是全校平均奖励性工资的二倍(各单位不尽相同),“合格”档次的校长一点五倍;学校中层领导则每月150元;班主任则依据学生人数的多少而得到相应的奖励工资(班级50人以上每月150元,其他按学生人数而框套);把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的奖励工资减去后,再用剩余总钱量除以考核总分,再乘以教师个人的考核分,从而得到每个教师的奖励性工资。

当前,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绩效工资理解、执行不清晰。有过这样的事,校长获得优秀,校长长了奖励性工资,但单位内的教师工资就减少了很多,大家认为实施绩效工资是“苦了教师,涨了校长”,从此,大家都平平而过。按照规定,校长的绩效工资由学校主管部门在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根据对校长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校长在学校承担着十分繁重的领导责任,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应合理体现校长的岗位职责与贡献,依据考核结果由上级部门直接确定其绩效工资水平,使其不再参与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有利于保障校长的合理收入水平,为校长在校内分配中保持客观公正创造了条件;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对校长的监督管理,防止校长在学校内部不合理地给自己定过高的绩效工

资,避免产生校长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关系中的突出矛盾。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个贡献。而据大多人的数调查反应,绩效工资就是把个人所应得的工资滞留下来,再来分配。自己应得的档案工资,被直接滞留,心中难免有不理解和抵触情绪。

二是义务教育学校的考核方案有待完善。由于绩效工资在义务教育界是个新事物,所有工作在起步摸索阶段,难免考核有不足的地方,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所以实行一段时间后,应当有完善的条款。

三是劳动之后劳动不等于报酬。一个普通教师,不当领导,不当班主任,自己所扣出部分工资,即使考核是满分,也拿不回自己所被扣的奖励性工资。

四是人才难留。本来不少教师就已经跳槽离开教师队伍,而绩效工资实行后,依然没有留住教师,相反不少的年轻教师不断的去闯试公务员,造成学校很难留住老师,特别是好的年轻老师。

五是教师心灰意冷,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少教师由于算到自己被扣出的工资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全额领回。从心理的层面讲,即使优秀的教师也取不回所滞留的奖励性工资,既然这样,大家干脆就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得多少就算多少。这与鼓励教师的积极性是事与愿违了。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建议。

(一)单独设置教师奖励工资制度。奖励工资,建立一种奖而不惩的不可人人都得的工资,不再从教师档案工资中抽取,而是直接由政府常规性的拨出,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尽管人人不可得到,但是这是教师们都期望的。

(二)对绩效工资再进行审视、发展。不是每一个行业都适合执行绩效工资,而较多的人有怨气的政策制度,会给工作带来反面的作用,消极的作用。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审视制度的执行,发展完善制度。

(三)再强化学习绩效工资制度。每一种制度的改变,都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支持也有抵制,有赞同也有反对,这是很正常的事。关键是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不会有完全相同见识的两个人。所以,对制度的理解,总会因人而异,对广大职工,应多解释,多讲解。只有多磨合,才会把好的制度推向前进。

(四)提高条件艰苦地区教师的补贴。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为营造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高寒地区,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最需要人才,却又最留不住人才,政府应把留住人才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之内,别再找“别的事可以解决,唯独教育的事不好解决”,这等类不作为的托词。提高教师待遇,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殊

价值,肯定教师的特殊贡献,也是留住人才的一条途径。

(五)领导干部多调研,多了解民生。四群教育,是一个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推进。其实基层老百姓,最怕领导一阵风。一人说一事,说完——走完——没事。苦了老百姓的卫生、纪律的操持,做好了不太有人记功劳,做坏了天天挨批评。办公室想的和做的,与基层实际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有些不切实际。

(六)完善绩效工资的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是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紧密相连,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绩效工资实施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绩效考核不科学,就难以保障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每个地区都有地区的差异性,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单位内教师的利益保障,也是一个单位能积极向上的关键因素。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思政教育 现状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新时期发展建设目标的提出,全面深化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也在不断落实。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甚至对其基本社会职能的发挥形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成为迫切要求。

一、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提高单位职工的思想稳定性

在当前我国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各单位职工都面临着日益明显的紧迫感与心理负担,职工思想波动与变化成为主要的思想特点。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正是稳定职工思想的有力手段,通过对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职工建立起健康、稳定的工作态度,树立科学、正确的工作心态。

(二)促进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题是以促进社会和谐关系为基础,无论对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思政教育有效开展都能够保证职工思想品质的提高,保证事业单位社会公共职能的顺利发挥,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

(三)利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事业单位的思政教育工作是落实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只有对职工的思政进行教育才能转变其意识观点,才能促使职工配合各项改革制度的落实。

二、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工作理念落后

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应当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普遍存在工作理念落后的问题,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受到明显影响。一般来说思政工作应当做为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执行,而当前事业单位其他工作步骤先于思政教育工作落实,造成思政教育效果明显不足。

(二)实效性不足

思政教育工作应当根据职工的具体思政教育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内容与方式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当前思政教育工作无论从内容选择上还是从方式选择上,都与职工的具体的需求脱离,使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取得良好成效。职工对思政工作的意识更是因此而受到影响,认为思政教育与个人切身需求不符,出现严重的参与性不足现象。

(三)缺乏针对性

无论任何单位的职工都有着各自的思想认知习惯和特点,这是由人的思想自主性决定的,因此,事业单位的职工在面对思政教育工作时的观点和态度也是呈现多元化特点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当能够契合这种多元化思想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当前事业单位“一刀切”的思政教育模式必然无法取得良好成效。

(四)思政教育人才素质不足

无论是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的选择还是教育方式方法的设计都需要有专业的思政工作素质,目前事业单位由于对思政工作认识理念缺乏科学性,因此,也忽视思政教育人才的素质建设,导致高素质水平的人才缺失,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三、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改进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思政工作理念

科学的思政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只有根据职工的具体思政教育需求展开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其良好的工作成效。首先,应当以职工的基本需求为原则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具体来说要对职工的生活、工作状态及需求进行全面地了解,才能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落实方案。其次,应当对职工工作内容及环境有全面掌握,了解职工具体工作行为中的问题,并针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与职工的切身需求相符,进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另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应当做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体现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内容中,提高广大职工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水平。

(二)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新的时代背景决定着思政教育工作应当对其内容进行全面调整,才能满足其实效性要求。思政工作的开展应当保证与时代同步、保证与职工思想提升需求同步,因此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职工的思想认知水平及时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时刻保证其工作实效性。例如,在不同事业单位改革时期职工对改革的认知与态度是不同的,如果不能把握职工的认知态度变化而盲目性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必然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只有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与认知变化,并随时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调整,才能发挥其实效性。

(三)加强思政教育针对性

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主要是指思政教育的内容,应当针对职工工作来进行设计。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能进行针对性强的思政教育内容设计,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实现针对性效果。例如,对于基础服务性职能与管理职能的职工在思政教育内容选择上就应当有不同的选择,基础服务性职能职工需要加强其服务意识,满足服务水平提升的需求,而管理职能职工的思政教育内容则应当从提高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上入手。

(四)提高思政教育人才素质

思政教育人才素质的提升是保证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基础条件。当前事业单位应当在提高现有思政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同时,提高对新进人才的素质考核标准,实现思政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使得许多职工的思想存在各种问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能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展.有关事业单位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

[2]钱红珍.事业单位思政工作难点及策略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9).

[3]王平.当前事业单位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3(28).

事业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篇7

1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 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心理

通过多年的改革来看,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阻力。这与事业单位的制度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属于铁饭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受到员工的支持。在人事管理上,能力并不是评价员工的方法,这些都使员工存在抵触心理。事业单位在自身的管理体制上的漏洞还表现在其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能及时解决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官本位思想在事业单位中有着严重的影响。单位出台的一些政策、方案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给思政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1.2 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难以发挥

事业单位是脑力劳动的集合地,其人员构成主要以科学文化行业为主,最鲜明的特征都是知识服务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多以知识型为主,这样虽然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但每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综合性人才,这种选拔方式实际上是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不受用,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中缺少实践性人才,造成工作中的尴尬,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人才的思想过于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直达其内心,与时俱进的思想无法体现。

2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发展与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企业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均依赖于网络。下面分析基于网络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1 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

事业单位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建立先进的网络聊天平台,对员工进行管理,并且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沟通要及时,并且要注重沟通方式。网络平台上的探讨能够获得员工的支持这是由于员工在网络平台上更容易畅所欲言,从而发现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言论自由使员工更准确的表达自己,也是管理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手段。

2.2 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成为事业单位的阻碍,而是应该合理的应用。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更加多样化,由于事业单位的员工多属于高学历、高学识的人才,因此其学习能力也较高,采用网站的内容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自主学习,能够使员工对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正确的态度,并且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简单,内容枯燥,这是员工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管理,提高其关注度,增加访问量。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让员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针对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进行重新整理,使网站体现工作特点,吸引大量的人注意,完成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管理。事业单位不仅可以从网站上把握最新的思想政治动态,理论的先进化也要通过网络完成。文字、视频以及多种方式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的关键。开放政府针对个人的网站,对事业单位员工起到员工督促和监督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的教育网站缺乏统一的要求,单位对个人模式的网站实际作用发挥不大,在线讨论等多个和环节都迫于压力下均没有发挥作用。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网站宣传时,对于特色思想的传播不积极。对于企业发展的研究也较少。对员工出现问题的批评上也并不完善,因此针对现状,事业单位还要对网站进行下一步的改善,要树立特色,并且要真正做到自由,发挥其积极作用。

2.3 利用网络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其效率。在事业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要明确目标。要了解员工的基本特点,对政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网络时代,还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不拘一格,但其本质要明确。为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找到并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且要不断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 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这一新型载体的应用,如何能够改变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才是关键。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枯燥,因此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谢海蓉.网络人际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视域——何以需要、何以可能、何以可为[J].理论与改革,2011,(5).

对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思考 篇8

一、我国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比较粗放,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教育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使用预算方案编制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筹划,使得其资金管理较为粗放,健全的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首先,教育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使用预算不严谨,部分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使用资金,不惜向上级部门谎报资金项目,再加上,上级审计监督不力,使得有效的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其次,财政资金项目分工管理失衡。基于教育事业单位各部门资金使用金额具有差异,因此,上级部门应依据部门资金使用状况合理的分配资金,而现行事业单位在分配资金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极易造成“低消耗资金部门申请到高额资金,高消耗资金部门申请到低额资金”,不利于教育事业单位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权责不明确

我国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权责不明确,一方面,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中权责意识薄弱,未能够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日常资金工作中尚未树立起资金控制意识,从而,使得资金管理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另一方面,教育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一味加强批支后会计报告信息的审阅工作,忽视了财务资金流向管理,以至于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

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修订往往比较滞后,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另外,教育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资金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四)教育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严格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审计工作由上级财政单位兼职,由于上级财政单位各职员均有自身的工作职责,往往没有过多的精力开展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审计工作,因此,其仅仅针对于对严重的问题予以及时处理,小问题不予做出处理,使得资金管理的监督审计结果呈现大问题没有、小问题较多等特点,从而,难以达到教育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职责

加强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运作效益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参与,因此,教育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审计职责,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对学校领导和相关职员的道德思想教育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其能够树立起清明廉洁意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财经法律,以此,从根本上遏制不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组织开展检查审计。教育事业单位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教育事业单位资金内部检查和审计制度的指导下,选拔高素质、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人员承担对资金管理的专项审计、检查以及监管工作,切实全面挖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予以纠正。

(二)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

教育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以及财会人员考核奖励制度四方面入手:一是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即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管理以及相互制约;二是健全财务人员轮岗制度。选拔高素质、高能力的资金管理人员从事相应的岗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轮换岗位,以此,规避资金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三是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明确其人员的会计监督职权,填补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切实保证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四是健全财务人员考核奖励制度。教育事业单位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相挂钩,进而,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全面落实资金管理的控制机制

资金管理控制机制是规范教育事业单位职责和资金申请使用权限的基础。因此,我国现行教育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机制建设,即教育事业单位应构建起优胜劣汰的资金导向机制,结合各部门的需求和实际状况,对各部门所需资金做出有效估计与预测。同时,事业单位应全面落实项目库管理,对各部门的资金申请做出严格的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方能对各部门下发申请资金。

(四)教育事业单位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该管理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实现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求的有效分析,一方面,签订存管协议。即当下级单位出现存款不足时,由银行结算中心直接下拨,当下属单位银行存款收入账户的资金达到一定数额时,由银行自动转入结算中心,以此,确保不断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推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运用财务系统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应用价值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作为资金的结算中心,通过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外部资金的借贷金额,而且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第二,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充分的发挥映出企业资金信贷业务协议签订、生效、变更、质押、利息计算以及收回贷款等详细状况。

应用集成平台基础信息需求主要包括客商管理档案需求、会计科目设置需求以及规范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基础信息的价值点,首先是客商管理档案需求。对于财务信息系统而言,其不仅有助于教育事业单位制定出统一的编码规则和客商信息字段,而且还能够实现下级单位对教育事业单位分配的客商档案补充业务信息;其次是会计科目设置需求。财务信息系统对于教育事业单位构建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和辅助核算类型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助于整合教育事业单位统计分析、预算口径以及报表管理的需求,为构建健全的科目体系提供了前提条件;最后是财务信息系统对规范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基础信息的价值点。有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基础信息不仅为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报表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的关联应用提供了统一的口径,而且还有助于保障企业管理层决策的高效性、准确性。

三、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金管理越来越成为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单位始终运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资金管理,该模式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其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提升教育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和质量,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教育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教育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分别从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全面落实资金管理的控制机制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单位合法经济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单位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刘军徽.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前瞻[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9) .

[2]金国维, 李慧娣.论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 2010 (.03) .

[3]方泽坤.浅谈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的心得[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11) .

事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之我见 篇9

一、事业单位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第一, 教育培训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国际形势不断变化, 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工作, 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 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断提高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 教育培训是我们推动工作的需要。 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 是我们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 通过教育培训, 我们能系统学习到新的技能和知识, 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 做到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创造新业绩, 做到工作思路新、目标高、标准严。 同时也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加强个人职业素养的最佳途径。

第三, 教育培训是强作风纠偏差的需要。 当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中都存在工作人员对国家的法规、政策掌握不全面, 对业务流程不熟悉, 在处理问题时, 思想比较陈旧, 工作方法也比较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不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和更好地服务社会。 因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工作, 更新知识, 纠正错误和不良工作习惯, 树立良好的政风行风。

二、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教育培训理念决定人们对培训目标的认识, 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提高思想认识, 彻底更新观念, 认识到抓好事业单位职工的教育培训, 是提升事业单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认识到教育培训是事业发展的动力, 是为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进行服务。 同时要让单位领导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树立科学合理的战略教育培训理念, 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培训是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因此培训要符合组织的长期发展,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 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 要有前瞻性。 二是为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 制定分层次的教育培训方案。 一是单位领导层, 培训的内容要站在单位发展战略这一层上进行分析, 要把握整体方向。 二是关键岗位层, 主要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分析不同岗位的人员若要胜任其所在岗位并做出好的工作业绩, 需要在哪些知识和技能上加强, 从而根据岗位的需求出发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 三是工作人员层, 针对每一个人员征求培训需求, 通过汇总分析, 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量身订做开发项目, 确定适合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方案。

3.把教育培训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教育培训要与日常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起来, 教育培训的成绩直接计入绩效考核的成绩, 培训成绩不合格则要在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值, 直接影响个人的薪酬。

4.培训内容要有前瞻性。 事业单位员工培训内容要按照超前性的原则来确定, 要有前瞻性。 作为管理者可通过调查问卷或征集意见的形式对培训需求进行调研, 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 还要注重员工职业道德的强化, 不能只包括岗位技能, 还要加强政治素养的培训, 提高思想道德理论水平。

5.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就要求教育培训工作也要进行不断创新, 培训的形式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老师课堂面对面地授课这样单一的形式, 要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建立不同形式的学习课堂。 一是建立网络在线学习课堂, 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技术, 可以在线学习, 可以下载相关内容学习, 也可以利用电视电话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方便快捷, 不受时间和工作事务的影响。 二是开展专项专训课堂, 对于某一专业技术和课题, 将人员进行分批分次的专业培训, 针对性较强。 同时由于接受能力差别不大, 能够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 针对相关知识内容, 让人员到实地进行现场学习, 达到“手把手”传送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以学代训、集中轮训、建立培训基地、培养培训师等多种培训形式。

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对新形势下每一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我们只有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 转变思想, 加强学习, 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 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参考文献

[1]田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人民论坛, 2013 (7) :100-101.

[2]朱海燕.论新时代下企业员工素质教育[J].经营管理者, 2013 (15) :119.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10

同普通的单位相比较, 事业单位更具有公益的性质, 利用国家的资源来为民生造福, 为人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 所以事业单位的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他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但是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他们的阅历较少,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比较稚嫩, 还未成熟, 所以为了改善事业单位的工作, 改善和加强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务之急。

2. 事业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教育观念陈旧。事业单位在改善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 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并没有引进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向青年员工灌输。在实际教育中, 事业单位的教育方法单一, 思想落后, 并且效率很低。游戏写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 虽然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还是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内容同实际脱节, 对提升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大。还有的单位存在教育方式不实用, 比较空泛的缺点, 对青年员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只是采用读报纸、杂志等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能很好的提升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性, 缺乏相应的号召力。

2.2 对事业单位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事业单位中, 青年员工具有活力和工作的激情, 很多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就忽视了对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种现象对提升单位的竞争力很不利。青年员工一般都是刚从校园中刚走出来的学生, 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 思想也不够成熟, 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 所以企业需要对这些青年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便提升青年员工的心理, 提升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2.3 思想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开展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运行机制, 针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没有系统的规定, 所以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不够到位。现今, 很多青年职工的学历都很高, 为了鼓励青年职工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奖惩制度, 利用运行机制和奖惩制度促进教育工作的进行。但是很多企业都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 没有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这是阻碍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的一项重要原因。

3. 加强事业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3.1 更新事业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内容。在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上, 不能一味的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 要与时俱进, 利用青年员工的自身的特点来提升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利用最先进的思想结合青年员工的特点使得青年员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接受政治教育, 不能一味地向青年员工灌输思想, 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让青年员工对这门教育产生厌恶。积极听取青年员工对思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教育的效率。

3.2 尊重关心事业单位青年员工。事业单位在进行青年员工思想教育的时候, 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青年员工, 给予青年员工更多的关心。在开展思想教育的时候, 要尽量尊重青年员工的意愿, 站在青年员工的角度上, 以合适的方式开展工作, 使得思想教育更加人性化。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深入到青年员工中, 了解青年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并尽可能的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困难, 让他们树立信心, 培养积极地生活态度, 树立积极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 建设青年文化, 打造学习型团队。职工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是事业单位自身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作为事业单位中坚力量的青年职工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支柱, 提高青年职工的学习兴趣、激发青年职工的创造力是保证事业单位竞争力增强的基础。事业单位要加强本单位的青年职工的文化建设, 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单位内容营造出一种竞争、学习的氛围, 尊重青年职工的个性发展, 重视对青年职工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青年职工品德和人格的培养。

3.4 鼓励青年职工参与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 理论更要指导实践, 为了将思想教育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我们应当鼓励青年员工参与到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来。事业单位要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地鼓励的参与到事业单位的管理中, 给青年员工更多的锻炼机会, 帮助青年员工在事业单位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总结

青年员工是事业单位的活力的源泉, 可以更新事业单位的思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 我们需要在变化中谋求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更新青年员工的思想, 思想教育者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方式来对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是时效性, 针对行的解决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青年职工的思想发展, 促进企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生.事业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科技与企业, 2014年4期.

[2]周志强.企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探讨.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14期.

[3]卢飞燕.事业单位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才智, 2015年8期.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11

12月10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园丁之家”开园仪式在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保建、省政协副主席曾华、省老领导牛绍尧以及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出席开园仪式并讲话,对第十四届“园丁之家”开园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此次赴港澳学习考察、来自云南省边疆一线的50名优秀教师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勉励大家珍惜机会,把学习考察的收获带回所在地区和学校,为促进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12月11日至16日,学习考察团赴港澳,参观考察了香港南华中学,并与该校校长、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大家争相发言,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与国家经济同步发展的喜人局面及所在学校的巨大变化,听取了南华中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的介绍,观看了教学图片展示,参观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就我国传统的“师本教育”与南华中学作为办学宗旨的“生本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相互切磋中,大家感悟与启发颇多,与港澳两地教师结下了深厚情谊。当南华中学校长接过考察团教师赠送的民族服饰时,掌声在大厅回荡,激情在教师心头涌动。借鉴香港南华中学“生本教育”的成功经验,如何提升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水平,成为考察行程中的热门话题,大家深感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在返昆后举行的赴港澳考察学习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考察之旅、学习之旅,达到了预定目标。港澳行使来自边疆一线的优秀教师开阔了眼界,激发了爱国爱港爱乡情怀。特别是在“生本教育”的深入探讨中,大家深切地感到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创佳绩的信心与决心。

在游览港澳的过程中,大家目睹了港澳两地回归后更加繁荣的景象,深感“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来自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天宇小学的教师赵兴丑在递交考察团的学习体会中写道:“港澳之行使我深切地认识到回归后的香港经济更加繁荣、生活节奏更加明快,使我深深地感到香港是我国不可割舍的‘东方之珠,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位教师在学习考察总结发言中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已对港澳产生影响,但国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使港澳民众充满与祖国共克时艰的信心。港澳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与日俱增,使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从而增强了我们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

在与香港南华中学教师深入探讨“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大家都认同“生本教育”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到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赵兴丑在‘学习体会中写道:“香港南华中学的‘生本教育,提倡轻松和谐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诱而导之。学生有错,以心理疏导为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知错并在行为上改正。这与我们内地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这就告诉了我们,边疆民族地区必须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为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学习考察团第四小组书面总结说:“香港南华中学‘生本教育所倡导的多元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蕨叶坝小学教师濮太传在‘学习考察心得中说:“南华中学‘生本教育提倡营造优质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多元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天赋与潜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这是现代教育理念向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教师韦祥举在‘书面总结中说:“‘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一致,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香港南华中学“发展学生天赋潜能,以立己立仁精神,负责任,敢承担,以言以行服务人群”的校训,给予大家诸多启示与感悟,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感悟与收获带回所在学校,为推动当地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云南教育基金会赴港澳学习考察团供稿)

教育事业单位论文 篇12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是提升工勤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 紧紧围绕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及人才和科教强省战略, 以提高工勤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 结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需要, 建立覆盖全省机关事业单位, 且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有力的继续教育工作新机制是完全必要的。这充分体现了全员培训、终身培训的宗旨, 是加快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最佳途径。

一、创新继续教育模式

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按照全面提高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总体要求, 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的继续教育制度。以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为重点, 兼顾编制外合同制工勤岗位人员, 大力开展职业素质提升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逐步健全以全员参加、终身培训为宗旨的, 涵盖技术等级考核、知识更新、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质培养等内容的继续教育体系。

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提升。坚持以能力素质为导向, 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着力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 特别是从事服务及后勤保障工作的工勤人员, 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的同时, 要加强职业素质提升和职业道德培养;对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 注重职业道德培养的同时, 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深化培训教学改革。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和工勤人员的特点, 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培训形式可根据工勤人员的工作特点采取脱产和半脱产、自学和统一授课相结合以及网络培训的灵活方式, 妥善解决工学矛盾。整合培训资源、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培训对象, 确保每一位工勤人员都能享受终身培训的合法权益, 以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能力, 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机关事业单位, 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工勤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证书学习, 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形式, 加快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技能水平。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通过建立技师研修制度等方式,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制订科学方案

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管理, 科学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和规定。注重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 突出重点, 着力提高工勤人员的职业素质, 增强其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要根据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 在综合考虑本地区本部门工勤人员教育培训实际需求、培训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 制订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做好本系统工勤技能人才发展及需求预测, 为完善本地区继续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统筹兼顾。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尽可能与本地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相衔接, 以保证全省继续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有序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工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工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应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技术等级岗位的必要条件, 工勤人员如在一个聘期内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或考核成绩不合格, 不能在下一聘期续聘相应的技术等级岗位, 也不得参加晋升技术等级考核。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督

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培训设施, 借助行业培训力量, 大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师资提升培训和研讨制度, 加快培养一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鼓励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担当培训指导教师, 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强化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监督。要制定相关规定, 明确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师资、设备、场地等基本条件, 严格资质审核认定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 严格执行开班动员、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规定。建立动态管理评估机制, 对培训质量差的培训机构, 要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 对培训质量好的培训机构, 要及时总结经验, 加以推广。

四、培训周期设定

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为五年, 这与工勤人员晋升等级年限一致, 凡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晋级考核的工勤人员, 在五年晋升期内必须完成省规定的培训学时, 并取得结业合格证书, 才能参加晋级考核。

五、加强领导

上一篇:阴极材料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