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文化(精选12篇)
校长文化 篇1
做有文化的校长,一定要做到三度:有远度、有宽度、有力度。
1. 有远度的校长提升文化品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始于一步时,有远见的人就会想到千里之外的目标。作为校长,一定要高瞻远瞩,善于立足当下并追求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孩子一年,想的应该是孩子的一生;当校长几年,想到的应该是学校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一所学校何以立身,这是校长必须面对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光长远的校长,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坚决做到底,决不会朝令夕改。“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积极地思考、乐观的精神带来的一定是事业的成功。李希贵校长的学生个性化课表不正是为孩子一生着想吗?也许,在全国众多的中学里,李校长的课表是一种只占少数的改革,但他在被众人认为教育体制有待改变的现状下坚持着自己,毫不畏惧地行走着别人看似的独木桥而实际是尊重教育规律的阳关大道,学生学之,乐之,获之,这就是有远度的校长三思之后奠定的文化品位。
校长是什么?有远度的校长会认为这是责任、是使命、是与时俱进,不是权力、霸道和故步自封。因此,校长要始终怀着敬畏之心,自觉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多元优质的人才作为在任的执着追求,心无旁骛,目标专注;更要在不断的阅读、反思、实践中提出和传播自己的教育主张,让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更多人接受和实践。这是有文化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2. 有宽度的校长形成文化自觉
一个人要懂得尊重别人,才不会霸道,也因此才显得有道德。作为校长,宽阔的胸怀必不可少,要真正做到尊重别人,其气度、量度、容度则都要得到修炼,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达到心的宽广。“宽度”是说校长要宽厚待人、心胸宽阔,不计一己私利。尊人者必受尊,有宽度的校长若深谙其中奥妙,他一定会形成一种文化道德的自觉。
有容人之心是校长有宽度的最好体现:容人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领导艺术。大家共事,要珍惜缘分,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容人既要容人之短,不求全责备,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帮助改正,促进提高,绝不能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一棍子打死;也要容人之长,胸怀坦荡磊落,切实消除“瑜亮情结”,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搞小动作、算计他人上,要做一名善识人才的“伯乐”,充分挖掘人才的本领,用人之长,促人成长;容人还要能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讼吾过者是吾师”,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指出“红红脸”就是要人听得进“异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容事之能也是有宽度的校长的能力所在:容事才能成事 ,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要坚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只要有利于发展大局的事,不管困难多大,都要全力支持。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工作就是解决困难,在困难面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的态度、务实的作风、采取针对性措施,化解矛盾,排除困难。要敢于探索、敢于实践。
能容人能容事,校长的宽度就有了,他的个人影响便远远超过说教,他所带的团队也必将和谐团结。
3. 有力度的校长促进文化影响
落地有声,这也是一种文化,校长必须依靠力度来完成,执行力是最好的表现。有人认为,学校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可以表述为:理解并组织实施上级正确的决策能力,能把计划、方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变成现实的综合能力。学校工作只说不做,只打雷不下雨,话不落地绝对不行。在工作中如何把握好这种力度呢?
策划安排,有思考力。把握工作重心与目标,不要忙中苦干,要妥善安排与策划,想好了怎样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品质,富有内涵,换位思考等方面去思考。
交流分享,有沟通力:一项调查显示,学校存在的问题,70% 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俗话说:“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与各中层领导在交流、沟通中解决一些在执行中遇到的疑难,疑难解决得越多,越有利于任务的完成。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自上而下形成合力,执行肯定会顺畅。
当校长不容易,要做一名好校长则一定要有自省和自进的能力,在教育界做真正的文化人才是师道。历史证明,盲从和自满只会阻碍自己的前行之路,唯有文化才能推动进步,社会如此,个人亦如此,为了这份良心事业,做有远度、有宽度、有力度的文化校长吧。
校长文化 篇2
您好!本调查问卷的实施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7级的一名学生。本调查问卷只作为研究使用,不会涉及您及学校的名利,问卷的答案无对错、好坏之分,问卷也不需要署名,您告诉我们的一切都会严格的予以保密,请您放心作答。您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对我们的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请您务必认真填写,谢谢!
填答方法:请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前字母上打“√”,如没有注明“可多选”,每题只选一项。
1、您担任校长的时长:A半年以内B.半年到一年C.二至五年D.五年以上
2、您的学历:A、本科以下B、本科C、硕士D、硕士以上
3、您所在的学校是:A、省级示范校B、市级示范校C、普通学校
4、您的性别:A、男B、女
5、您认为校长文化:A非常重要B一般重要C不太重要D不重要
6、您认为学校文化:A非常重要B一般重要C不太重要D不重要
7、您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是否重视校长文化的建设:A非常重视B一般重视C不
太重视D不重视
8、您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是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A非常重视B一般重视C不
太重视D不重视
9、您认为是谁造就了学校文化:A校长B教师C学生D三者共同
10、您认为每所学校的学校文化:A是其所独有的B可以向其他学校模仿C可以
完全与其他的学校相同
11、您认为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关系是A校长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B学校文化决定着校长文化C二者相互制约D两者无关
12、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精髓:A非常同意B同意C中立D不同意E坚决不同意
13、校长文化对学校文化具有定位与指向作用:A非常同意B同意C中立D不同意E坚决不同意
14、校长文化对学校文化具有示范作用:A非常同意B同意C中立D不同意E坚决不同意
15、校长文化对学校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A非常同意B同意C中立D不同意E坚决不同意
16、您认为校长文化属于:A社会文化B组织文化C个人文化
17、您认为校长文化的核心:A学识修养B人格风范C价值观D工作作风
18、您认为校长文化包括(可多选):A社会伦理B言谈举止C办公室环境D待人接物E着装打扮F行为方式G其他______
19、您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A校长B教师C学生
20、您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是否注意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A经常B有时C偶尔
D没有
21、您认为您是否能激发教师的潜能:A非常有把握B比较有把握C不太有把握
D没把握
22、您是否经常和教师谈心以了解其想法: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来没有
23、您认为校长对教师生活上的关心是否重要:A非常重要B一般重要C不太重
要D不重要
24、贵校是否限制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空间:A两者都限制B只限制时间,不限制
空间C只限制空间,不限制时间D两者都不限制
25、您认为校长真诚对待教师是否重要:A非常重要B一般重要C不太重要D不重要
26、学校的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氛围都是校长工作作风的折射:A非常同意B
同意C中立D不同意E坚决不同意
27、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否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施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A肯定能B有时能C偶尔能D不能
28、您认为您能否容忍教师的教学个性:A肯定能B有时能C偶尔能D不能
29、您认为您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是否能做到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成功感:A肯定能B有时能C偶尔能D不能
校长:文化的粘合剂 篇3
一、校长:教学的领导者
一般意义上说,校长是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校长是一个教育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和争论的,而且我国教育的实际是“教而优则仕”,校长出身“教师行伍”,校长作为“教师的教师”,领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也属天经地义。校长的岗位又决定了校长必须对学校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管理——时间、空间、信息和人、财、物,只有对这些要素进行配置、组织和协调,才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并沿着国家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校长认真而谨慎地履行教育者和管理者角色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但绝对成不了教育的行家、专家,更不会是一个教育家。因此,从学校教育发展的视角而论,校长的主要角色应是教学的领导者,这是校长这一岗位的专业品性:引领学校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生命成长。早在近百年前经亨颐先生就提出“哲人办教育”,经亨颐首任春晖中学校长时就为学校立下“与时俱进”的校训,他说“教育事业为哲人统治之事业”,“以哲人统治之精神,积极以自谋进行”。
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决定于校长岗位的职责和性质,是道义的、专业的、法律的责任。这种责任决定了校长要在教学的领导中有坚定的人格操守和精神追求。从教育人和培养人出发捍卫理想和尊严,有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毅力,具备在混乱环境中作出理智判断、坚持办学理念的能力;具备深厚的学养和知识分子的特质,敬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个性、保护生长:有强烈的忠诚意识、低头见天的胸襟。作为教学引领者的校长一定是有着思想家的禀赋和实践者的果敢,借用一句广告词:“动:风起云涌;静:物我两忘。”
二、校长:文化的粘合剂
学校教育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和创造,是经验(人类文明)、生活(社会实际)、生长(学生成长)的综合体。在校长组织和实施学校教育或作为一个教学领导者的行为中,其实充当了“文化粘合剂”的角色。我对校长作为“文化粘合剂”角色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校长是一个学习者。我个人以为无论教师、校长或是教育家,他们的使命是一致的,其本性也是一样的,是一个知识人、文化人,在文明的对接与传递中,学习是其首要任务。终身学习融入校长的工作实践不仅取决于教育的性质和实际,而且由教育工作和社会环境引发的新需要,决定了学习必须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
校长个人的学习不仅是自身的需求,而且对学校整体的环境负有责任:如建立一个重视学习的环境能适应教育的变革发展,激励教师朝着创新活动和积极期望的方向努力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一个尊重学习者能力与需要的环境,以“错误”是学习过程一个自然组成部分的态度取代和消除“失败文化”,在学校规划、课程计划等领域形成共有的价值目标和支持系统,鼓励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跨领域、跨国际的交往、合作等。
其次,校长是一个合作者。教学领导只是规定了教育的方向,在共有方向下的校长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指挥者,或许很多时候校长只是一名“合唱队员”,而且这个校园中“行走的音符”是促进学校和谐的极重要的音符。
领导的本质是合作,学校组织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校全体成员都能积极地学习并探索对所处的工作环境作出最佳的反应,这当中校长无疑是组织凝聚的“粘合剂”。借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学校组织文化一般可以分为三层:
1表层:大多指行为、习惯、言辞等;
2中层:策略、规章、准则等,既逐步构成文化的核心内容,又决定有形的表层文化;
3底层:这是文化的核心层,表现为理念、价值观和潜意识假定等。
这是一个有序排列和由表及里的过程。校长对学校的组织文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发言人,或者说把它挂上墙就完事,而且更多的是要在学校文化的整理、提升中发挥协调、推进的作用。
最后,校长是一个促进者。教学领导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发展——教学相长。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文化意义,在实现组织文化再生和发展的同时,校长作为一个促进者,其重要任务就在于构筑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学校的整体环境是否能成为一个开放的持续的支持系统。
三、校长:理念的守望者
学校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决定了学校教育只能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徘徊前行。学校受传统和现代、国内和国外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教育又只能在文化的冲撞中不断洗礼。教师和学生既是现实的人又是理想的人。在种种困惑、抉择面前,校长尽管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校长应始终坚守教育之信念,胸装教育之理想直至有为教育而献身之精神。把确定的信念作为行动的出发点,把开拓创新作为基本的生活态度,把求真求善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这是校长的所为之事。
校长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 篇4
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
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 “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根据费先生的观点, 文化自觉是对观念和行为的觉悟, 是对观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创造, 是对观念和行为自主性的生成与确立。因此我认为, 文化自觉的核心是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在本能上的自觉性。
1.文化自觉应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行为方式。校长文化自觉的核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人的需求出发, 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 促进学生发展。
2.文化自觉应成为反思办学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一种习惯。在文化的视角下洞察学校教育的一切, 高度重视文化对教育行为的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使得在先进教育文化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成为办学的“本能”, 成为规划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必然追求。
3.文化自觉应成为学校承前启后的一条通道。“自明”来自于“自知”。校长文化自觉首先应来自对学校办学传统的诞生、形成、延续的全面认识, 进而由对学校传统的自知自明求得继承和扬弃的文化自觉, 求得办学的自主能力与自主地位。
4.文化自觉应成为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一座桥梁。在全球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 文化自觉不能囿于一国一地, 应吸收别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 校长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
倡导学校创新文化应成为校长的文化自觉
要在学校培育创新文化, 需要校长在思想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选择上做出努力。这也正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使命。
校长应在学校倡导创新的文化, 使创新的氛围弥漫校园。创新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生的专门服务, 而是把它作为校园里普遍倡导的一种价值取向, 一种行为方式, 一种人格特征, 从而在学校形成创新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 师生日渐形成一种不断审时度势、变革创新、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 并将这种进取精神体现在日常的、细微的生活过程中。这样, 师生会始终对事物保持敏感, 会对那些理所当然或天经地义的事物用心去思考, 对习以为常或司空见惯的现象给予批判性审视。久而久之, 它将成为一种人格特征, 表现为好学深思、善于质疑、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品质, 而决不会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得过且过。
学校文化创新就是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束缚创新的深层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的分析和审视中更新学校文化, 从而让师生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探索进取, 不断地创造出生命的新价值。
引领学校创新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
学校是公共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校长必须按照公共服务的理念来选择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 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 从而提高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教育的客观规律包含两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自身的规律, 二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当前要特别关注两点。
1.认清教育内涵发展的特性
内涵发展阶段, 教育呈现出四个特性:
一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条文大多是要求学校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在学校、班级等各个层面上, 教育是不是有效, 最终一定是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的, 一定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体现在师生交往中。有效的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强大动力。
二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多样性。教育教学的多样性是由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学生不仅在思维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认知的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 而且拥有的基础可能不同, 需求也会存在差异。教师的禀赋不同, 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不同, 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对环境的取舍也有个人偏好。
三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的双重主体性。既然多样性客观存在, 既然有效的教育首先要透过多样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 那么, 谁来选择, 谁是选择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 学生必然是第一个选择主体。除了学生之外, 教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选择主体。
四是更加关注教育决策的多主体性。教育教学的多主体性要求教育决策同样体现多主体性。政策的制定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每一级组织和每个个体在政策诞生前都有表达观点和诉求利益的权力, 都应当成为决策的主体。政策的执行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 但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通过政策的校本化实施来落实。所谓“校本实施”, 就是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 既体现政策的核心精神, 同时又能够解决本校层面面临的实际问题, 推动实践向前发展。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学校工作决策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还应当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认清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
近年来,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 惠民措施不断出台, 但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长而同步提高, 因为社会最看重的需求已经从校舍、设备、经费等转向提升公共教育服务的质量上。事实上,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各种公共政策主要作用于“学校”, 并通过“学校”作用于学生。换言之, 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 必须通过校长和学校的办学过程, 将人、财、物资源转换成专业化的教育行为才得以实现。可以说, 学校是公共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单位, 校长是这个单位的第一责任人, 因此必须按照公共服务的理念来选择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 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 从而提高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立足现实, 着眼长远, 选择学校的改革举措
校长要通过文化自觉, 把教育教学纳入到创造的轨道上, 从而推动学校教育转型和自主发展。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高瞻远瞩、切合实际的改革举措, 要在高位上实现新的突破几乎不太可能。当前, 学校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育机制问题。我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课程结构, 丰富学习经历
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是国际上优质高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在英国, 大多数高中学校的课程表都是以学生为单位制定的,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课程表, 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是根据自己这份课程表进行的, 即便同一门学科, 也可以分若干层次。在韩国, 一些学校的每门课都细分为若干层次,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2.创新培养机制, 构建校内外联合培养的平台
近期, 上海市部分高中提出或实施的关于科技素养培育的试验方案, 都试图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尖子生”选拔再加工模式, 着力构建以中学为主, 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协作的机制。例如, 复旦附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试验, 在高二阶段的辅修课程以校外辅修为主, 以复旦大学的课程为主, 适当选修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有关课程。在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上, 根据课程和教学的需求, 把校外教育资源纳入教育教学之内, 建立起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的机制。卢湾区同上海社科院联合, 为学生校外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搭设了平台, 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杨浦区正在创建的教育创新试验区, 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和校内外教育的合作, 将通过搭建沪东青少年科学院等平台, 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养等方面形成联合培养的机制, 达到拓宽学生培养渠道、丰富学习经历的目的。
3.完善培养模式, 加强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教育
教育的个性化程度越高, 取得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当前高中学生的情况较以往同龄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入学基础、行为习惯在变化, 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多元, 个人需求更加多样。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普通高中要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人格健全、善于创造、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就要根据学生的需要,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资源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辅导, 探究高中个性化教育的路子。
致校长(校园文化建设) 篇5
尊敬的校长:
您好!
这是一封公开信,尽管是公开信,我希望您不把它当作广告浏览。当然,如果您的学校已经十分完美,您的确没必要浪费时间阅读这样的信,您大可把宝贵的时间用于干更重要的事。
如果您还在为学校发展方面的问题发愁,那么,我们继续:
您的学校是否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一所全新的学校,硬件条件好,但缺乏底蕴、公众形象一般,怎样让学校成为本地区数一数二的牌子,这是时常困扰您的问题;
二、是百年名校,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好,但近几年总是在一个水平线徘徊不前,即是进入“发展高原”,眼看兄弟学校已赶上或超过自己,内心非常着急;
三、虽然地处穷乡僻壤,但很想做出特色,苦于无从下手;
四、学校环境清幽、人文丰富,但缺乏鲜明个性;
五、对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心中无底,很想有一份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六、学校有许多亮点、颗颗璀璨,但没有主线连接;
七、学校优势突出、发展迅猛,但缺乏彰显,缺有效推广措施;
八、学校的德育活动、庆典仪式,一直只是老一套,希望创新;
九、学校办学理念空洞、泛政治化,希望得到梳理;
十、学校还没有一套品牌载体,连一个好的标识都缺.......虽然学校不是您的,但您是校长。只要您是一个事业型的人,您无时不在为学校的发展担忧。也许您一直在想,是否有这样的专业团队,可以作为学校的发展顾问。
当然,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公司给你寄过宣传品,打过电话,甚至上门造访,您一直在犹豫,一直在选择,不知道哪样的公司真正有水平,哪样的公司真正适合您。
您可以找凯特立
凯特立之所以向您发出邀请,之所以向您毛遂自荐,是因为我们面对过许多问题,解决过许多难题,是因为我们的客户绝大多数从项目合作开始,最后走向了全面合作。
比如;渝东南的彭水教委,熊明主任是一位责任心强,做事有魄力的人,之前她找过首都一家策划公司,但为什么后来她选择了凯特立为彭水教委做发展规划、文化策划,用她的话说:你们这帮人的确还能干事。
又比如:重庆11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邀请了四家公司为学校做主题文化的提炼和设计,并将作品在校内广场公示,由师生评选。凯特立不负众望,脱颖而出。
再比如:市级示范小学铁路小学。学校选择合作公司非常慎重。一是要有创意,二是定位合乎学校要求。经过长达半年的选择、淘汰,北京、山东、本土几家公司先后出局,最后凯特立定位合乎学校要求。
为什么今年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有二十余所学校纷纷选择凯特立为学校创作伙伴呢?用一个校长的话说:凯特立的确有实力,有创意。
您可以放心找凯特立
凯特立能帮您解决的。不仅是一个Logo,几个景观设计,也不是一句办学理念,几句口号。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包括:学校文化战略、办学理念定位、室内外设计、VI设计、校歌创作、学校的公关系统、培训系统、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管理者形象策划等一揽子的工程。我们还可以为学校发展战略、投资决策、管理、人力资源、制度重建等进行咨询和策划。这是一个全面为了学校发展的机构。公司已汇聚了专业人员60余名(全职上班),虽然博士硕士也有低能者,但凯特立的博士硕士能力必须是一流的。公司还有一个庞大的以专家教授为主体的兼职团队。我们深知,虽然学校的钱不是您的,但您花每一分钱比用自己的还小心。因此,我们必定尽心尽责,力争合作超过您的预期。
凯特立凭什么让您放心
凯特立坚信:教育传承文化,文化提升教育。
凯特立更坚信:文化凝聚人心、文化塑造形象,文化提升品牌。
凯特立的口号:催生教育家,打造特色校,探索新境界。
凯特立的发展愿景:成为学校发展的首选增值顾问。
凯特立的优势:集合了一批热爱教育,精通教育,有才华和实干精神的人,他们专业、专注,既有创意,又有恰当的表达能力。
真诚邀请你走进凯特立。
凯特立尊重每一个懂教育的人。
校长要注意营造“输得起”文化 篇6
毋庸置疑,当下学校盛行、崇尚的是成功文化,尤为分数文化。追逐分数,追逐成功,追逐成名,追逐进步,追逐荣誉,追逐第一。老师是这样要求、鼓励和评价学生的,学校是这样要求、鼓励和评价教师的。成绩要越来越好,业绩要越来越丰,进步要越来越快,荣誉要越来越多,目标要越来越大。光环要越来越亮,级别要越来越高,排名要越来越前。奋力拼搏,争先夺冠,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的口号和目标。久而久之,赢者荣,输者耻;成功光荣,失败可耻;进步光荣,后退可耻;成功者、进步者,才有意义,才有价值等意识和理念,就慢慢地植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心田,内化为其精神,外化为其习惯,固化为其评判是非、优劣的根本标准。赢则喜,输则沮,早已是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现象;成绩弱者,业绩弱者,进步弱者,长相弱者,身体弱者,晋级弱者,评比弱者,家庭弱者等被边缘化,也早已是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现象。
学校成功文化盛行,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文化有关,与应试教育有关,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有关,与处于社会转型时功利、浮躁的大环境有关。诚然,小至个人,中至组织,大至国家,都需要成功文化,进取文化,拼搏文化,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事物都是辩证的,都有一个度。如果一个学校仅有成功文化,仅有进取精神,仅有拼搏氛围,那是十分可怕、可怜、可叹、可悲的!因为物极必反。其带来的必然是攀比行为、争斗行为、功利行为、短视行为、浮躁行为、名利行为、自满行为,甚至是欺诈行为、妒嫉行为、报复行为和极端的自私行为。可以说,当下学校许多怪象、乱象均与之有关。
在现代文明社会,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校既要有成功文化。也要有“输得起”文化。如是,学生才能和谐发展,教师才能和谐发展,学校才能和谐发展;如是,才是美的学校,才是善的学校,才是文明的学校,才是魅力的学校。
与成功文化相联系的是,勤奋、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热情和激情等。成功不易,“输得起”更不易。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与赢相比,与成功相比,“输得起”是一种更迷人的美,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是一种更高尚的品质。它要求我们:自信——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埋没从不沮丧,失意时仍然按既定目标前行;豁达——对攀比、妒忌、仇恨、歧视不屑一顾;谦和——对刁难,对指责,对挑衅能避其锋芒;大度——能进则进,能退则退,可进则进,可退则退,进退自然;宽容——对仇怨、愤懑、不足、过错能一笑泯之;纯朴——对功名利禄的得失能满不在乎;睿智——在天灾人祸面前,能处之泰然,能化险为夷。能化凶为吉;坚韧——面对困境、厄运、折磨、挫折能够昂首挺胸,不屈不挠;冷静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面对是与非、恩与怨、得与失、进与退、福与祸、喜与哀等,能心静如水。
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国家来讲,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后动性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在缺乏“输得起”文化的学校的国度,其公民必然缺乏坚强、坚韧、坚毅、张力的心理、意志、胆识和品质。这样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其竞争力、生命力和发展力是不强的;这样的民族,其希望度是十分值得警觉的。成功文化给人的是刚强、争斗的感觉,而“输得起”文化给人的是柔弱、冷峻的感觉。从长远、整体来看,“输得起”文化可能比成功文化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有效的价值。这也许就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韬光养晦和无为胜有为的本质所在。有时,软实力比硬实力更有能量。
营造“输得起”文化,作为校长,至少要做好五件事。第一,教育师生“输”是不可避免的,“赢”与“输”是辩证的。第二,教育师生有爱心、有善心、有同情心、有包容心,体谅他人的过错和不足,对他人的“输”不打击、不讥讽、不歧视、不排斥。第三,教育师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快乐和知足,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活着和健康,社会需要伟人和名人,也需要凡人和常人。第四,学会对学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得失博弈,清理评比项目,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设立正确对待“输”之奖,把握宣传和奖励先进及“赢”者的度。第五,改进评价体系,弱化分数功能,践行素质教育,构建和善学校。
校长要注意营造“输得起”文化 篇7
毋庸置疑, 当下学校盛行、崇尚的是成功文化, 尤为分数文化。追逐分数, 追逐成功, 追逐成名, 追逐进步, 追逐荣誉, 追逐第一。老师是这样要求、鼓励和评价学生的, 学校是这样要求、鼓励和评价教师的。成绩要越来越好, 业绩要越来越丰, 进步要越来越快, 荣誉要越来越多, 目标要越来越大, 光环要越来越亮, 级别要越来越高, 排名要越来越前。奋力拼搏, 争先夺冠, 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的口号和目标。久而久之, 赢者荣, 输者耻;成功光荣, 失败可耻;进步光荣, 后退可耻;成功者、进步者, 才有意义, 才有价值等意识和理念, 就慢慢地植入了学生 (教师、学校) 的心田, 内化为其精神, 外化为其习惯, 固化为其评判是非、优劣的根本标准。赢则喜, 输则沮, 早已是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现象;成绩弱者, 业绩弱者, 进步弱者, 长相弱者, 身体弱者, 晋级弱者, 评比弱者, 家庭弱者等被边缘化, 也早已是许多学校司空见惯的现象。
学校成功文化盛行, 与“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的传统文化有关, 与应试教育有关, 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有关, 与处于社会转型时功利、浮躁的大环境有关。诚然, 小至个人, 中至组织, 大至国家, 都需要成功文化, 进取文化, 拼搏文化, 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 事物都是辩证的, 都有一个度。如果一个学校仅有成功文化, 仅有进取精神, 仅有拼搏氛围, 那是十分可怕、可怜、可叹、可悲的!因为物极必反。其带来的必然是攀比行为、争斗行为、功利行为、短视行为、浮躁行为、名利行为、自满行为, 甚至是欺诈行为、妒嫉行为、报复行为和极端的自私行为。可以说, 当下学校许多怪象、乱象均与之有关。
在现代文明社会, 在社会主义国家, 学校既要有成功文化, 也要有“输得起”文化。如是, 学生才能和谐发展, 教师才能和谐发展, 学校才能和谐发展;如是, 才是美的学校, 才是善的学校, 才是文明的学校, 才是魅力的学校。
与成功文化相联系的是, 勤奋、努力、奋斗、拼搏、进取、热情和激情等。成功不易, “输得起”更不易。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 与赢相比, 与成功相比, “输得起”是一种更迷人的美, 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是一种更高尚的品质。它要求我们:自信———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埋没从不沮丧, 失意时仍然按既定目标前行;豁达——对攀比、妒忌、仇恨、歧视不屑一顾;谦和——对刁难, 对指责, 对挑衅能避其锋芒;大度——能进则进, 能退则退, 可进则进, 可退则退, 进退自然;宽容——对仇怨、愤懑、不足、过错能一笑泯之;纯朴——对功名利禄的得失能满不在乎;睿智——在天灾人祸面前, 能处之泰然, 能化险为夷, 能化凶为吉;坚韧——面对困境、厄运、折磨、挫折能够昂首挺胸, 不屈不挠;冷静——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胜不骄, 败不馁, 面对是与非、恩与怨、得与失、进与退、福与祸、喜与哀等, 能心静如水。
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国家来讲, 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后动性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教育, 就有什么样的公民, 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就有什么样的国家,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在缺乏“输得起”文化的学校的国度, 其公民必然缺乏坚强、坚韧、坚毅、张力的心理、意志、胆识和品质。这样的民族, 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 其竞争力、生命力和发展力是不强的;这样的民族, 其希望度是十分值得警觉的。成功文化给人的是刚强、争斗的感觉, 而“输得起”文化给人的是柔弱、冷峻的感觉。从长远、整体来看, “输得起”文化可能比成功文化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有效的价值。这也许就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韬光养晦和无为胜有为的本质所在。有时, 软实力比硬实力更有能量。
校长文化自觉构建的策略初探 篇8
一校长文化自觉概念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 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名’,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 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校长文化自觉是指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对学校文化及其创建有深刻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 即校长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 对学校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校长文化自觉是学校文化自觉的动力;学校文化自觉的形成与巩固又是校长文化自觉的对象与契机。”
二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人物
学校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部分。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 是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主要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规划布局、建筑、绿化和人文景观等, 是学校具有特色的物质形态的一类事物。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学校本质、特色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主要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价值观、校风、学风等。学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独具特色的交往方式、行为准则等。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传统及观念的认同在师生员工言行举止上的、可以具体感觉到的外在表现, 包括师生的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等。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的价值观和领导风格。校长的文化自觉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长的文化水平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文化创建水平。作为校长, 应在对学校文化的体察与感悟中不断树立起文化自觉意识, 自觉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目标, 主动引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管理体制和特色建设等方面, 积极推动学校改革的进行, 努力创建出具有特色的优质学校。校长应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引领作用, 努力带领本校的师生去探求属于自己的文化。校长要有文化意识, 善于构建学校文化的愿景, 以共同的愿景营造促使学校的团队去创建学校文化。
三校长文化自觉构建策略
真正的校长文化自觉应该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构建与自觉。“站在学校文化领导的高度, 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运用领导手段恰当地调整学校生活处境, 人为推动与引导文化的移位甚至换位, 让学校成员在新处境中逐渐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并建树新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在新时期, 如果校长不能从文化自觉的层面来思考学校教育问题, 学校的发展就不太可能获得内在的、持续的发展动力。那么, 作为校长, 其文化自觉怎么来构建呢?
1.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建设
美国的托马斯·J·萨乔万尼 (Thomas J. Sergiovanni) 强调校长的道德影响、反思对学校文化的塑造。“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构建的精神领袖, 校长应该在文化、思维、行为、学术四个方面引领群体, 应该是价值、规范、理解、宽容的典范。”这就要求校长加强自身素质, 提升能力, 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建设需要有思想、有素质、有能力的校长。一所学校文化的形成, 关键在于校长, 特别是校长文化的理念、境界、精神, 决定学校文化的素养与品质。校长的文化境界、职业操守, 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校长要有丰富的学识, 宽广的胸怀和综合的人文素养, 具体体现在领导力、凝聚力、协调力、廉洁力等方面校长要从教育方针的落实、办学理念的确定, 到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健康成长、内外环境优化、办学条件改善、课程实验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等各个层面, 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校长要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 而且要学以致用。校长要有大局意识, 从战略角度构建学校文化, 还要脚踏实地, 重视每个细节, 努力搭建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
2.明确自身角色定位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领导者, 要从以往单纯的行政管理者向文化领导者转变。“所谓校长文化领导, 就是领导者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遵从人的内心活动规律, 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调整领导活动及领导成员间的联系和关系, 取得价值共识, 使之和谐一致、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的一种领导方式。”校长要践行文化领导者的角色, 首先, 校长要有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 从现有文化入手, 在文化领导过程中把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迪尔 (T.Deal) 和彼得森 (K.Peterson) 希望校长不要局限于眼前, 而要通过梳理历史线索来更好地看清现有文化的本质特征;希望校长不要浅尝辄止, 要在深入观察与交流中发掘现有文化的关键内核。其次, 校长要重视教师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建设, 不可避免地需要教师的参与。作为投身于建设一所学校的校长, “应该认识学校的文化;重视教师;促进他们的业务成长;扩展自己所重视的东西;表达自己所重视的东西;促进协作, 而不是接管;提供菜单, 而不是下命令;运用断然的措施来促进, 而不是限制;与更大的环境连接起来”。教师集体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教师群体在学校文化中是比较稳定的主体, 他们本身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职责决定了他们能够而且必须按照社会主文化的总体要求来引导学校文化, 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所要求的育人目标。在教师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校长应积极融入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 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促进教师文化创新, 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文化。
3.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加快学校发展, 提升学校的文化, 必须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作支撑。组织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某一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组织文化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合作才能形成。校长是全体教职员工的领导者, 也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引领者和开发者。作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校长要动员学校全体成员, 共建学校的组织文化。校长要有意识地构建组织文化, 培植组织协作文化, 与全体成员一起建设学校文化, 最终形成组织文化气氛, 这种气氛反过来又会促进校长不断进行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一个学校发展的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文化的水平;而校长的文化自觉能为学校文化发展注入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2]张俊华.教育领导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卢胜忠.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5]邱旭光.校长文化领导:引领学校走向卓越[J].教学月刊, 2008 (2) :57~59
[6]张蕾.旨在促进中小学学校改进的研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术委员会第10次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2) :78
[7]周国明.校长文化自觉与自我管理[J].人民教育, 2011 (7) :6~8
校长之于课程的“文化自觉” 篇9
众所周知,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 课程品质决定教育质量。只有着眼于课程领域的改革, 才能突破素质教育的发展“瓶颈”。校长一定要以“文化自觉”的眼光和胆识, 聚焦学校的课程改革, 创新学校课程。
下面我从“传统课程的文化寻根、时代课程的文化生成、国际课程的文化借鉴”三个方面做些解读。
一、传统课程的文化寻根
文化积累是文化突变的基础, 文化积累到一定阶段, 必定会产生质的变化, 表现为一种飞跃。从文化积累角度看, 要求学校的课程保持相对稳定, 有延续性。从文化突变的角度看, 则要求学校对课程进行大的改革,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校的前身格致书院是近代中国首开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先河的新型学堂。主要创始人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人都是近代中国自然学科的领军人物。书院的办学定位和教学实践奠定了课程的“实学”基础。所谓“实学”, 可以概括为“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 其核心即“经世致用”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当年《格致书院会讲西学章程》窥其一斑。其时书院设置六类课程:矿务、电学、测绘、工程、汽机、制造。这六类专业课程, 皆以数学 (21门) 为基础课程, 学生必须精熟几何、代数、三角等数学基础知识, 才可研习专业课程。我们再看《格致书院课艺》所录的86道考题中, 时务类的占49%, 科学类占27%, 经济类占15%。上述事证说明, 书院的课程和考课都体现了“有益于时, 有用于世”的课程目标,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课程特色, 折射出“富国强兵”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 我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 注意传承格致书院“经世致用”的课程特色, 制定了《格致中学课程建设纲要》, 系统提出了课程理念、课程原则、课程定位、发展策略和保障机制, 比较完整地构建了具有格致特色的课程体系。在编制学校课程时, 我们力求学校课程能够鲜明地体现历史形成的办学特色和现代社会的育人目标, 特别强调课程建设的自主性和科学性。我校确立了“生本、多元、整合、创意”的课程理念, 有机统整三类课程, 做到基础型课程校本化, 拓展型课程多元化, 研究型课程自主化。我们提出新的学校课程必须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力求“呼应时代, 关注前沿, 借鉴国际”, 拓展学习领域和丰富课程内涵。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我校坚持“源于学生, 高于学生, 合作创生”的发展策略, 既充分关注学生多元学习性向的发展需求, 又能承载起学校提出的育人目标。
目前, 我校的课程由四大类 (公民人格、文化科学、身心意志、创意技艺) 、八个学科群 (民族历史和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人类自然和社会、艺术审美和体验、心智体能和意志、社会责任和实践、学科先导和竞赛、世界文化和交流) 和一百多门课程构成。
在我校的课程中有一批体现格致传统特色的校本课程。历史组开设的《格致学》, 劳技组开设的《创造学》, 在拓展课层面, 我校开设了头脑奥林匹克、智能机器人、创意设计、美境方案设计、环保产品设计与制作、天文观测、环境监测等二十多门科技类课程。在课程实施时, 我们强调“格物致知”的践行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上述事实, 我们是否可以做出如下的判断, 中国现有的学校课程一定是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一定是从历史文化中孕育而成的。像格致这样的历史老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 只要我们善于从学校的传统文化中去发掘课程资源, 古为今用, 一定会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具有更高更开阔的视野。
二、时代课程的文化生成
我以为, 校长对于课程的“文化自觉”也表现为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把握, 对课程发展的自主意识。校长不能为了眼前的功利, 或是为了规避风险, 对时代的变化、对学生的需求视而不见, 而是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 从而创造出体现时代特征, 适合当代学生需要的新的课程。
当然, 课程的创新不应该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而是一种适应性的改变。我校在课程改革起步阶段就明确提出, 我们的课程不是重构, 不是全新打造, 而是在原有课程去粗取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使之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校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课程需求。我们请校学生会出面,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课程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学生普遍认同理科见长的课程优势, 但感到学校提供有关人文社会哲学方面的课程比较少。这个调查结果也给校长上了一课, 让我知道了学生对课程的要求, 他们希望学校加强人文社会类课程的建设。如果再往深处去想, 学生的想法其实也反映了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 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重的人才。
学校顺应学生的课程需求, 积极开发人文社会哲学类的校本课程, 一批拓展型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开了出来。如《邓小平理论导读》、《经典哲学》、《时政风云》等等。随之, 一批批校本教材也编写完成。《经典哲学》一课, 介绍哲学简史、了解中外著名哲学家和他们的经典哲学观点。《金融常识》一课, 介绍金融基本常识, 增强当代青年全新的理财观念和能力。《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一课, 了解民俗知识和民族文化, 进行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
实践证明, 学生的课程需求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驱动力, 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为学校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随着学生课程需求的增加也不断提高, 学校课程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三、国际课程的文化借鉴
由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和影响, 多元文化教育也随之而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态度来借鉴外来的课程文化。“文化自觉”理念要求我们对本民族文化要“自美其美”, 对待外来文化也要“美人之美”。
当前我们探索的课程多元化, 当然也包括国际间各种教育形态之间的课程合作。作为近代上海第一所中外合作开办的学校, 我校素有包容多元文化的传统。我们开展国际课程的合作与交流,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素质, 即国际意识、国际价值、国际知识、国际技能和国际行为。我校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课程, 而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 或全部引进、或部分引进、或校本改造、或全部输出。
第一, 全面认识、理解不同课程文化的特质和差异, 理性借鉴国际课程。借鉴不是一种简单的引进, 诸如搬几门国外学校的课程来“摆门面”, 而是在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基础上, 引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做法, 然后把它融入到我们自己的课程里面, 生成一种融合国际元素和民族元素的新课程。去年, 我校引进了瑞典的环境 (YMP) 课程, 在处理这门课程时, 我们借鉴了瑞典课程中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前沿的环保技术, 然后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 创新了整个课程结构和内容, 这就是前面所讲的不同课程元素的整合。目前, 我们引进了美国的AP课程和SAT课程中的某些科目, 引进了英国雅思课程中写作训练的科目, 这样既弥补了中式英语教学的缺陷,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校从香港引进心理教材之后对教材进行结构性重组, 选取其中适合高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课程内容, 借鉴香港学校开放式的心理教学模式, 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开放式的心理教学打破了心理课程的神秘化, 学生还成立了心理社团, 针对高中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学生之间进行咨询,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 提升外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拓展多元文化的视野。近年来, 我们把开设第二外语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学校先后开设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和韩语。从学生的反馈来看, 二外语种的扩大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 还能够拓宽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视野。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个人如果学了某种语言, 一定会更主动地、更多地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 也增强了更为深刻的文化理解。此外, 我校还先后开设了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环境科学的双语课程, 为学生打开了更多了解世界的窗口。
第三, 积极推介、输出中华文化课程。我们绝不要认为国外的课程都好, 抓到篮里都是菜, 其实我们有些课程也是国外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如我校的海外友好学校就引进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国民族文化》。我校对国际学生开设了《乡土地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学做中国菜》等课程。来我校交流的外国学生都要随班就读, 上午随班听课, 下午研习中国文化课程, 如书法、篆刻、剪纸、茶艺、瑜伽、柔道等, 晚上则体验中国的家庭伦理文化。
我校的课程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 已经明显呈现以下特征:本质上传承格致的优良办学传统, 突出了格致的办学特色;进入了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支撑了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学习需求;开发了一批具有格致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一支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性教师团队。
纵观历史, 任何新文化的产生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新文化出现之前旧文化一定会顽固地坚持, 这段僵持胶着的时期可能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 但是最后胜利的肯定是死死坚持的一方。能够死死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是有坚定信念的、并坚持不懈的人。所以, “文化自觉”关键是人的自觉。人若不自觉, 文化不会有创新。人若不创新, 文化不会有发展。创新的文化是高度自觉的人创造的。校长的“文化自觉”是校长对学校历史、现状和未来作出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的过程, 更是一个实践探索和发展创新的过程。当前, 校长们应该站在历史和当代的交汇点上, 寻找文化发展的合理道路。让我们不要泛泛而谈学校的文化, 扎扎实实地从课程开始吧!
校长文化 篇10
教育与文化本身具有同根性。学校既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有三方面的职能——传播文化、阐释文化和创造文化。校长的文化职能有两方面:一是对内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达成;二是对外担负起社会文化责任的使命。
今天,校长要具备营造学校育人文化的能力,需要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判断能力。通过培养文化自觉,进一步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判断能力。文化自觉的意识运用到当代中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要做到“四个自觉”——自觉认识自己的文化、自觉挖掘自己的文化、自觉建设自己的文化和自觉发展自己的文化,以适应环境、时代的选择,构建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符合学校历史、具有学校特色和烙印的完整的文化体系。
二是文化自信意识,提升校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能力。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和信心。具备了文化自信,校长才能具备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能力。学校在文化建设上都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本校的文化建设能够取得成功。作为校长,应当在这方面具备组织各种文化资源与元素进行建设的能力。文化自信,关键在于不忘本来、博采正来、着眼未来。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行家 篇11
一、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能者
科学严谨的学校文化管理首先得力于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较高组织管理技能。因此校长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理论学习进修和实践探讨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本人作为校长能积极带头参加广东教育学院中文教育专业班进修并以优异成绩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参加惠城区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等在职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门的业务理论进修,定期、不定期安排领导班子外出考察学习,督促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用于创新,大胆尝试,主动承担学校科学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实行期末管理工作学术交流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流,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学校管理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校长要成为教师文化建设的设计师
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就要加强对传统教师文化的改造和对新课程背景下新型教师文化的建设。作为校长,一方面本人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各种形式的自学和进修,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成果,并对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学习情况进行专项考查;一方面经常性地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各种辅导讲座,另一方面又主动组织安排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向同行学习;一方面完善了电化教学设备,促使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备课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师徒结队的形式,让他们尽快从身边的名师那里掌握成熟的教育经验。
校长要成为教师研究的促进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由此可见,一位好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实践证明,凡是在教育工作当中注意时时研究,事事研究,注意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次得失的教师,一般都有独到的教育思想 ,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开展和落实日常的教科研究和一系列课题实验研究。一方面,学校领导始终立足于教学第一线,带头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及时了解全校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各种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此来诠释新课程的理念,对全校教师作 “示范”和“向导”,并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以及课件评比、电化教学大赛等现代教学研究活动,还利用每年的暑期教师培训,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平时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都有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区、市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
三、校长要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校园文化”指的是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作为一种静态的“隐性”教育资源,它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通常情况下普遍使用的动态的“显性”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思想又赋予了校园环境建设新的内涵和要求。因此,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整体构思、策划、设计和不断创新,校长责无旁贷,校长是地地道道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校长要精通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这里所谓的“人文环境”是指直接传递教育信息的环境因素,它可以更直接、更充分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它是校长人文素养和教育层次的集中反映,也是对师生进行立体的、直接的引导和激励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精心布置了镜框式、橱窗式班级文化长廊及学校文化长廊,精心设计了双语壁画巨幅校标,精心设计了“祖国在我心中”、“英才广场”、“读书亭”等20多处构思巧妙,特色鲜明的板报,不断向孩子们展示艺术作品,传递文化精品,反映校园真善美。
校长文化 篇12
所谓文化引领, 就是校长通过建构全体教师认可的信念和价值观, 营造出蓬勃向上的学校文化, 将积极向上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观念内化为全体教师的习惯和共识, 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走上持续健康的快车道。
校长的文化引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构建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纯化教师的教育心态
教师的教育心态, 就是教师在面对教育问题时所秉持的价值和态度, 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德要求。纯化的教育心态应该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纯”, 能够淡泊名利, 安安心心地坚守教育, 把教育视为最有价值的终身事业。二是“静”, 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和浮躁中安静下来, 静下心来探究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 探究提升教育价值的渠道。三是“实”, 能够摒弃各种华丽的言说和外在的形式,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踏踏实实地做教育。
纯化的教育心态, 靠什么来养成?从校长的角度说,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愿景管理。也就是通过教师参与讨论, 并对学校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取得的共识。在这份愿景中应该集中地体现全校教师认可的核心价值理念, 它是校长挖掘出深藏在每个教师心中的力量, 将零散的个人愿景最终整合成学校成员真心追求的共同愿景。有了这份愿景, 校长才能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 从而使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融汇起来。有了这样的愿景, 教师才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才有了自我的专业发展与环境一致的感觉, 才获得静心做教育的坚实根基。
2. 建立多元评价的激励机制, 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
教育激情, 就是一种对教育永远“在状态”的忠诚与热爱。因为只有热爱, 才有动力;只有热爱, 才会拥有永不言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份激情表现的形式也许是多样的, 或奔放或激越, 或宁静或婉约, 但弘扬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旋律, 那就是对教育的无可遏制的爱与忠诚。
校长, 该如何来点燃教师心中这份爱与忠诚呢?我认为建立多元评价的激励机制, 应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常说, 教学的所有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同样也可以说, 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 校长引领的所有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这份激励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评价导向要鲜明地指向激励。因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校长应该积极营造蓬勃向上的激励氛围, 善于发现、发扬教师的优点, 并及时予以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来激发教师自我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评价标准要多元化。永远不以“一把尺子”量教师, 而是尊重个性, 尊重差异, 给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 让每位教师都能体会到被肯定、被认可。三是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这就像“自画像”与“他画像”的比对, 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3. 抓住课堂主阵地, 催生教育智慧
拥有教育智慧, 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针。它表现在教师致力于探索教育规律, 钻研科学方法, 用“规律”和“方法”去提高教育质量。它表现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我们说, 要做得精彩, 必须想得透彻。要想得透彻, 必须研究得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也是研究的艺术。
怎样才能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呢?从校长的角度说, 一是要打造实效课堂, 鼓励特色教学, 让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生成智慧;二是要建立反思制度, 让教师在日思夜想中琢磨出智慧;三是要提倡团队合作, 让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
4. 建设“对话—合作”的学习型组织, 提升教育境界
在笔者看来, 校长的职责, 就是建设以“对话—合作”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我们已经经历的和正在实践的教育的路却是各异的。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校与校之间, 大到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 我们都需要对话与合作, 都需要包容观点、鼓励尝试、求同存异、百花齐放地发展。
【校长文化】推荐阅读:
白城市文化小学校长10-18
文化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09-10
听崔校长谈学校文化美文10-18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长是关键06-21
关于读书文化节的校长开幕词08-19
知行并重,以文化人——论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的领导力10-05
校长眼中的副校长06-03
校长寄语毕业生-校长寄语09-05
高中副校长竞聘校长演讲稿06-06
书画现场展示活动校长致辞校长致辞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