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法

2024-09-20

建筑面积法(共12篇)

建筑面积法 篇1

针对同一个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计算它的面积,并借助面积相等得到一个代数恒等式的方法,我们称为面积法. 面积法作为数形结合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验证乘法公式,而且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引例

引例1如图1,现有边长为a、b、c的正方形纸片和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纸片各若干张,用它们拼成如图2所示的长方形,则可以验证的代数恒等式是_____________.

【分析】图2中的长方形的面积既可以整体计算,也可以化整为零,分别计算后相加,于是得到代数恒等式:

引例2按照同样的思路,用所给纸片拼成如图3所示的边长为(a+b+c)的正方形,则验证的代数恒等式是____________.

二、应用

应用1求值

例1已知:a+b+c=11,ab+bc+ac=38,求a2+b2+c2的值.

【分析】要求a2+b2+c2的值,(1)从数的角度思考,运用引例2中的结论就可以解决问题,即a2+b2+c2=(a+b+c)2-(2ab+2ac+2bc)=112-2×38=45;

(2)如图3,从形的角度看,求a2+b2+c2的值,实质就是求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面积之和,已知条件中的“a+b+c=11”,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1,“ab+bc+ac=38”就是三个面积分别为ab、bc、ac的长方形面积之和为38,利用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可轻松求解.

【评注】在解题时,我们可以依据条件边读题边画图,由a+b+c=11画出一个正方形,设其边长为11,并在相邻的两边上分别取两点,将正方形的边分为互不相等的三条线段a、b、c,然后分别过这两点作对边的垂线,将大正方形划分为9个长方形,用含a、b、c的字母分别表示出它们的面积后,答案一目了然,其实质就是把面积计算两次.

应用2因式分解

例2用图1中给出的若干个边长为a和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纸片及若干个宽为a、长为b的长方形纸片,请你拼出一个大长方形(画出示意图),并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将多项式2a2+5ab+2b2因式分解.

【分析】由多项式2a2+5ab+2b2,我们可将其分解为2a2、5ab、2b2三个部分,以形释数,把2a2理解成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2张,5ab理解成宽为a、长为b的长方形纸片5张,2b2理解成边长为b的正方形纸片2张,通过实验操作拼图如下(图4),从整体(大长方形)来看,其面积可以表示为:(a+2b)(2a+b),而这个长方形就是由零散的九张纸片拼成的,利用其前后面积相等关系可以得到2a2+5ab+2b2=(a+2b)(2a+b).

【评注】如果我们不通过拼图直接对多项式2a2+5ab+2b2进行因式分解,很多同学显得无从入手(可用“十字相乘法”),但是借助题干中的拼图经验,解决问题便可从容许多,所以我们在解题时需要多关注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

三、拓展

拓展1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

例1如图5,在Rt△ABC中,∠ACB=90° ,CD⊥AB, 垂足为D,BC =3,AC =4,AB=5,试求CD的长

【分析】从计算Rt△ABC面积的思路出发,我们可以以BC为底、AC为高进行计算,也可以以AB为底、CD为高进行计算,易得:

拓展2以平行四边形为载体

例2如图6,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8,DE、DF分别为AB、BC边上的高,若DE=3,DF=4,求AB、BC的值.

【分析】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我们可以把AB作为底,也可以把BC作为底,利用其面积“自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评注】所谓“高不离积、积不离高”,就是见到高要能想到计算面积,反之,计算面积也离不开高. 把面积计算两次是面积法的根本,针对同一个图形,从不同的角度有两种不同的计算面积的方法,并以此建立等式关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和运用这样的条件.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面积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以图形为载体,从不同角度对图形面积进行计算,给代数恒等式注入了生命与活力,体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掌握与运用,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建筑面积法 篇2

已成为城西的一块热土。近两年随着群众收入水平的增加,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遇来遇迫切,一些无房户、危房户、少房户更是急需建房居住,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在钻政策空子抢建套取拆迁补偿或经营小产权房开发等,全镇“两违”建筑形势较为严竣。为切实做好“两违”建筑的管控,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宣传力度。制作了大面积永久性宣传牌块,并公布举报电话;下发了《致农户的一封信》2000余份;出动“两违”建筑整治活动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不间断宣传;各村分别组织召开了党员组长会和所有在建的建房户会,宣传“两违”整治会议精神和相关管控政策,营造了浓厚的“两违”整治氛围。

二、增强管控力量。一是增加执法队伍,城管执法队员由原来的人增至人,并抽调没有中心任务的镇属团湖渔场、水委会等单位干部名,组成了人的“两违”建筑管控队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全年共投入多万元配备两台城管执法车、统一执法人员服装,保障执法人员工资和拆违工作经费等。

三、严格责任追究。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两违”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由镇任组长的“两违”建筑拆

除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两违”整治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明确了3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负责;三是出台了镇“两违”整治工作责任追究实施意见,明确了各村、城管、抽调人员、国土、派出所、卫生院等相关单位与部门职责和责任追究办法,对在整治活动中未按职责落实的单位与个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实施意见进行督查、处理。

四、加大拆除力度。根据全市“两违”整治的要求,对以套取拆迁补偿、小产权房投资为目的和屡叫不停顶风违建的“两违”建房户完善相关手续依法予以了拆除,全年组织集中拆除行动3次,共拆除“两违”建筑40余户约4500平方米。

五、实行疏堵结合。在做好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对无房、危房、少房和拆房重建户等105户符合农民建房申报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报批依法依规建设;对于“两违”建筑,除影响恶劣的强制拆除外,要求建房户作出书面承诺不得再建,对于整治过程中发现“两违”建房行为的,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决不手软。

镇人民政府

在三角形中巧用面积法解题 篇3

一、利用面积自身相等的性质解题

例1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13,AC=12,BC=5,求AB边上的高AD的长。

解析:因为S△ABC=12AB×CD,又S△ABC=12AC×BC,所以 12AB×CD=12AC×BC,即13×CD=12×5,得CD=6013。

例2 在△ABC中,AB>AC,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试判断BF和C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由S△ABC=S△ABC,所以12AB×CE=12AC×BF,而AB>AC,所以BF>CE。

小结:利用一个图形面积自身相等的性质解题,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使用面积公式来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列出等式求出未知的量。

二、利用面积的可比性解题

例3 如图,由图中已知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的数据,可得△ABC的面积为 。

解析:由图可得,S△BODS△COD=4030=43,又 △BOD与△COD具有公共顶点,且等高不等底,所以S△BODS△COD=BDCD=43,又知S△ABDS△ACD=BDCD,S△ADC=25+35+30=90,所以S△ABD90=43,得S△ABD=120,所以△ABC的面积为 90+120=210。 

小结:我们知道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底不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等高而不等底的两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其对应底的比。 

三、利用面积的可分性解题

例4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ABC,P为△ABC内一点,过P作PD⊥BC,PE⊥AC,PF⊥AB,△ABC的高为h.试说明PD+PE+PF=h。 

解析:连接PA、PB、PC,由题意得S△PBC+S△PAC+S△PAB=S△ABC,所以12BC·PD+12AC·PE+12AB·PF=12BC·h,又因为AB=AC=BC,所以PD+PE+PF=h。 

小结:用面积的可分性解题,一般要将图形分成若干个小三角形,利用其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建立关于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式,从而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

现提供部分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1、如图,已知△ABC和△BDC,AC与BD交于点o,且直线AD∥BC,图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试判断S2和S4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上有一点O,OB:OD=3:2,S△AOB=6,S△COD=1,试求S△AOD与S△BOC的面积

比。

3、如图,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任一点,PE⊥AB于E,PF⊥AC于F,BH 是等腰三角形AC边上的高。猜想:PE、PF 和BH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1]S2=S4;2、2:1;3、提示:连接AP,结论是PE+PF=BH.

作者简介:

巧算阴影面积法 篇4

一、等积变形法

“等积变形”就是将所求阴影图形或阴影图形中的一部分转化为面积相等的规则图形,在此基础上进行求解的方法称为“等积变形法”.

例1 ( 济南市2000) : 如图6,A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OA =4,AB是⊙O的切线,点B是切点,弦BC∥OA,连接A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2/3π B.8/3π C. π D、

分析: 由图中可知S阴影= S△ABC+ S弓形BC,但S△ABC不好求. 连结OB、OC,由BC∥OA可知△ABC和△OBC同底等高,即S△ABC= S△OBC,所以S阴影=S扇形OBC

解: 连结OB、OC

∵AB是是⊙O的切线,∴OB⊥AB

在 Rt△AOB 中,∵ OA = 4,OB = 2

∴∠OAB = 30° ,∠AOB = 60°

∵BC∥OA,∴∠OBC = ∠BOA = 60°

∵ OC = OB

∴△OCB是等边三角形

∴∠COB = 60°

例2 ( 内蒙古东四盟市1999) : 如图7,⊙O的内接等腰梯形ABCD的下底AB恰好为⊙O的直径,∠CAD = 15°,若⊙O的半径为R,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

分析: 显然有S阴影= S△ADC+ S弓形DC,与例6相似,有S△ADC= S△ODC,∴S阴影= S扇形DOC

解: 连结OD、OC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 AB∥DC,∴ S△ADC= S△ODC

∵∠CAD = 15°

∴∠DOC = 2∠CAD = 30°

二、迁移变形法

“迁移变形”就是将不规则的阴影图形或其中的某一部分通过平移、旋转或对折等方法进行迁移变形,使不规则的阴影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这种方法称为“迁移变形法”.

例3 ( 2012日照市) : 如图8,正方形OCDE的边长为1,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作S1; 如图9,最大圆半径r = 1,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作S2,则S1_____S2( 用“>”,“< ”或“= ”填空)

分析: 由图8可知S阴影BED= S空白ACD,可将阴影BDE通过对折迁移至空白ACD处,所以S阴影= S长方形AFDC,图9中可将两个小阴影扇形通过旋转迁移构成一个大阴影扇形即可.

解: 图8中,连结OD

∵四边形OCDE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 AF = DE = OC = 1,∠BOA = 90°

∵OB = OA = OD = 扇形半径r

在 Rt△OCD 中,

又∵OD是正方形OCDE的对角线

∴∠BOD = ∠DOA = 45°

∴弧BD = 弧AD,不妨设扇形AOB的半径为r)

图9中,由于x轴⊥y轴、最大圆半径为1

∴将两个小扇形迁移构成一个大扇形

例4 ( 2000北京石景山) 如图10 - - 13中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其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的图形的个数()

A. 0B. 2C. 3D. 4

解析: ∵以图12为标准,只有图10、图13可通过平移、旋转等迁移变形成图12的图形,∴答案选C

三、构造方程法

“构造方程”就是遇到一些具有对称类型的阴影图形时,可将阴影图形中相同部分的面积分别用一个未知数表示,然后构成方程或方程组进行求解,从而达到求出整体阴影面积的方法,称之为“构造方程法”.

例5如图14,正方形的边长a,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所围成的图形( 阴影部分) 的面积为()

A. πa2- a2B. 2πa2- a2

C.1/2a2- a2D. a2-1/4πa2

分析: 由于图中已知条件太少,阴影部分很难求出来,但仔细观察,发现图形是对称图形,所以可用构造方程法求解.

解: 设非阴影区为4x,阴影区为4y,由图中不难看出有: 4x + 4y = S正方形; x + 2y = S弓形,将它们构成方程组,并解方程组即可.

∴答案选C

例6 ( 1998宁德地区) : 如图15,以正三角形的三边为弦作弧交于△ABC的外心O,则所得菊花形( 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

A.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减去三个弓形的面积;

B.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减去三个弓形的面积;

C. 三个弓形的面积减去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D. 三个弓形的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 与例10相似,阴影部分都是对称性图形,因此可构造方程组求解.

解: 不妨设三角形的非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x,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y,则有: 3x + 3y = S△ABC,和x +2y = S弓形,

将它们构成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得:

3y = 3S弓形- S三角形

∴答案选C

四、整体拼凑法

“整体拼凑”就是在求阴影面积时,虽然阴影图形是由一些规则图形构成,但求解这些图形面积时却非常困难情况. 此时可将这些分散图形通过拼凑后,看成一个整体来求解,这种方法称为“整体拼凑法”.

例7 ( 2006遵义市) : 有六个等圆,按甲、乙、丙三种形式摆放,使相邻两圆相互外切,且如图所示的连心线分别构成六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三角形,将圆心连线外侧的6个扇形( 阴影部分) 的面积之和依次记为S、P、Q,则()

A. S > P > Q B. S > Q > P

C. S > P 且 S = Q D. S = P = Q

分析: 图中单个扇形面积不好求,由于图中六个圆都是等圆,所以可将空白扇形和阴影扇形分别看作整体,可得S阴影= S六个圆- S空白扇形

解: 图16中,∵六边形内角和 = 720°,∴S空白扇形= S2个圆

∴S阴影= S6个圆- S2个圆= S4个圆

同理可得: 图17、18中,S阴影= S6个圆- S2个圆= S4个圆

∴ S = P = Q

建筑面积法 篇5

实训课程:建筑工程平法识图(实训)

指导老师:罗方

实训地点:实训中心C幢

实训项目:梁平法施工图识读

实训时间:2011年X月X日星期X,第X至X节

实训步骤:一.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二.梁的截面注写方式

三.练习采用两种注写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了解学会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来表达梁的平法施工图 实训内容:1.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是表达梁平法施工图的方法

2.了解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3.梁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4.梁截面注写方式,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

规定。

实训要求:一.懂得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二.懂得梁的截面注写方式

三.练习采用两种注写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实训报告二

实训课程:建筑工程平法识图(实训)

指导老师:罗方

实训地点:实训中心C幢

实训项目:柱平法施工图识读

实训时间:2011年X月X日星期X,第X至X节

实训步骤:一.柱的注写内容与规定

二柱的截面注写方式

三.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

四.练习采用两种注写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了解学会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来表达柱的平法施工图 实训内容:1.柱的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是表达柱平法施工图的方法

2.了解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3.柱列表注写方式要注意的事项与规定

4了解截面注写方式的要义.。

实训要求:一.懂得柱的注写内容与规定

二.懂得柱的截面注写方式

三.懂得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

四.练习采用两种注写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实训报告三

实训课程:建筑工程平法识图(实训)

指导老师:罗方

实训地点:实训中心C幢

实训项目:板平法施工图识读

实训时间:2011年X月X日星期X,第X至X节

实训步骤:一.板的注写内容与规定

二.板的平法施工图分为板块集中标注与板支原位标注

三.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

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了解学会采用板块集中标注与板支原位标注来表达板的平法

施工图

实训内容:1.板的平法施工图分为板块集中标注与板支原位标注是表达板的平法施工图的方法

2.了解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

3.了解板支原位标注的内容

实训要求:一.懂得板的注写内容与规定

二.懂得板的平法施工图分为板块集中标注与板支原位标注

建筑面积法 篇6

【关键词】高职 建筑 CAD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89-02

高职建筑Auto CAD是一门对学生非常有实践应用性课程,它是建筑行业人员必备技能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让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然而,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单一主动性差等问题,传统授课方式会让知识内容和实践操作不能有效衔接,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种能让两者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即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效发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建筑CAD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建筑CAD教学现状是教师向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再在机房进行操作演示,课后为学生安排内容让其完成。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只是跟从教师步伐,不能有效创新。除此之外,学生不能将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如此长久的学习指挥让学生对教学课程感到枯燥并因此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由此不能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继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高职建筑CAD课是培养学生制图识图技能的一项课程,这门课程需要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软件功能的操作演示,不能让学生对图形如何形成产生思考,有些学校信息技术落后,制图标准未更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与实际工程有所偏差。有的学生不能对建筑CAD产生重视,建筑工程实际操作和工程制度不能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错误,长久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二、高职建筑CAD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具备的一个优势便是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在探索任务期间,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内容,同时观察自己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整个过程当中做到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时,不明白的问题就要自己通过课外资料去寻找发现,增加自己对学习建筑Auto CAD的信心,增强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反思意识。通过此方法学习,教师也会减轻授课负担,充分备课,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进行教学。

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建筑CAD内容的积极性,也增加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地应用任务驱动法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

(一)提出任务,明确问题

任务驱动法注重的就是任务二字,它是应用高职建筑CAD的重要目的。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可以是根据教学知识点中的内容也可以高于教学知识点内容,但是选取任务也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提出的任务应具备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在学习中鼓励学生提出对知识产生的疑问,并给予解答,从而帮助学生探索新知识。二是设置较高层次的任务,高层次任务需要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更高的理解,完成任务的难度也有所增加。设置高层次任务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学习思考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通过完成高层次的任务而对学习CAD内容更加有信心。三是设置高层次知识内容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了解范围,所设置的内容要真实、合理,符合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才能加强学生学习建筑CAD的信心。

(二)实施任务,解决问题

教师在建筑CAD教学过程中提出任务后,学生就要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针对多个小任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理解,在教材内容中寻找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指导来解决任务问题,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心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程度多少以及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困惑需要教师解答时,教师要间接给予同学帮助,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己寻找答案,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地位,而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是主要地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教师教学质量。

(三)评价任务的实施与完成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要做三方面的评价,一是对自己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哪里,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并且给予纠正,不在犯错。二是各个学生之间进行组别的评价,发现其他组别存在哪些优缺点,是否自己也有此问题的存在,如果有就及时纠正,改善任务中的不足。三是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完毕后,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每个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指点学生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完成任务中的积极表现,增加学生对新知识内容探索,并且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高职建筑CAD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事项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教师在布置任务后,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或者不能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就会令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向教师请教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多样化的指导,避免“填鸭式”教育,也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以免学生自主挖掘信息内容的能力减弱,让学生养成偷懒的习惯,减弱学生对学习建筑CAD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高职建筑CAD教学中,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法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自主解决任务当中,让知识内容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建筑CAD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学习CAD的信心,提高学生解决任务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建筑CAD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也会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津之.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

[2]陈培.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3)

[3]刘晓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2(1)

[4]廖一.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院校建筑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5]宋元庆.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1)

浅谈“面积法”例题的选取 篇7

关键词:面积法,相等,可拆分性

所谓巧用三角形面积法解题就是利用几何图形中边、角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运用代数手段来完成几何中的推理过程。用面积法一般可不添或少添辅助线, 证法简洁, 易于接受和掌握。可以用来证明诸如线段相等, 线段和差相等, 求线段的长, 图形的面积等等。下面浅谈几种“面积法”相关方面的例题选取。

1用面积法求线段的长

总结:这种利用图形面积自身相等的性质、图形可拆分性质进行解题的方法叫做“面积法”, 在中学阶段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具有解题便捷快速、简单易懂的特点。

2用面积法证明线段相等

3用面积法证明线段和差相等

高层建筑滑模法与爬模法施工技术 篇8

一、爬模法施工技术

在过去的30年里,不同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人口正在迅速增加,原因是就业机会的增加等。目前土地的利用在城市地区急剧增加。大部分的农田越来越多地转换成建设用地。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挫折。为了迎合土地为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纵向发展,就是建造高大建筑结构如摩天大楼和天空塔等。因此,为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减少横向结构,而使垂直发展得到促进。然而,纵向发展的实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高层建筑的建设非常复杂并且需要一定程度的施工技术和更高级的设备,因此不能被现实普通的施工方法和设备替代。对于高层结构的施工,许多关键因素要考虑,最重要的因素是模板操作,建设高度影响了施工项目本身的时间,成本和盈利能力。

1. 传统模板

多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普遍,最常用的模板系统是传统的,用木材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制作。他们也被称为已建成的模板。目前,建设各种结构从无到有,从小到中型项目,传统的模板系统的使用关注的是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性这三个模板施工目标。传统的模板系统可以对经济只占结构形式方面,因而被誉为工程模板系统的现代模板系统后来发展了。

模板系统内置的预制模块(标准木梁)与金属框架和专利胶合板层的系统。自1980年以来,因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模板系统的概念极大地改善。新的和创新的材料,如塑料,玻璃钢(纤维增强聚合物),铝等,被用作木材部件的替代品。新模板相比传统的木材模板系统的两个主要优点:(1)施工速度(减少时间组装和拆卸);(2)将低生命周期成本(再利用最大数量)。虽然该模板系统具有许多优于传统的或常规的模板的特点,但其在实际建筑的应用是很小的。原因是缺乏认识,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这些建筑模板是昂贵和更重的,需要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对安装装配配备专用设备,但在现实中却是最有效的系统。因此,为加强模板系统在住宅和商业高层建筑物适应的重要性,一个公司研究了不同模板系统的操作,与以往的模板系统进行对比。本研究采用的爬升模板系统,这是滑模的发展。

2. 滑模

滑模是在1900年初问世,它由木材制成,用手工操作的螺旋千斤顶使用,后螺旋千斤顶机械/液压千斤顶更换。滑模曾是建设筒仓和谷物升降机等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在世界各地普遍使用是在1960年后期。该模板系统采用1.06米高的钢板来保持钢框架的刚性。通过液压千斤顶黑色低碳钢棒附着在轭单位。滑模的主要限制是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连续进行;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监督员,它具有不良的尺寸效率(高容差),不易因工作该模板和混凝土之间狭窄,它具有大量连接件等。因此,一个新的被称为翻模系统模板系统,后来发展到滑模克服的弊端。

3. 爬升模板系统

该爬模是对于其中混凝土被倾入连续高大结构形成方法的移动模板。该模板是由三层高的平台上的工人站立,包围的地方加强钢筋在混凝土,并确保顺利倒并完成成品混凝土的后期表面。具体形式和工作平台一起长大,由液压千斤顶固定在轨道的外表面上。

4. 爬模系统的类型

该爬模与滑动模板,模板的同义词是相同的,在某些情况下滑模,旅游模板也被解释为爬模系统。他们通常被分类根据建设作为水平的垂直或斜爬模系统或垂直爬模系统。它们是基于操作模式分类,如登山模板系统,CFS(鹤依赖系统),自动或自爬模系统,ACFS/SCFS(鹤独立系统),半自动或半自爬模系统,SACFS/SSCFS(Crane-只依赖高达一定高度)。

二、滑模法施工技术

1. 滑模法施工原理

在构筑物和建筑物底部进行施工就属于滑模,沿其墙、柱、等构件的周边组装高大概在1.2m上下的滑升模板,向模板内一直分层浇筑砼,用液压提升设备使模板不断地沿埋在砼中的支撑杆向上滑升,直到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滑模和其他施工工艺相结合,可为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条件,取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 滑模的组成

三大系统组成滑模装置。模板系统分别是由模板、提升架、围圈组成,而组成的平台系统的有主操作平台、上辅助平台、内外吊脚手架,组成的液压提升系统的有液压控制台、油路、支承杆。滑模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

3. 滑模施工

(1)施工工序。施工工序如图2所示。

(2)滑模施工的主要特点。在施工时的连续性与机械化的程度都很高、构造操作方便简单、施工时的进度相对较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证其施工时的安全性和工程中的质量问题。除一般的通用构件外,其他装置均应随着建筑物结构类型及平面布置而改变,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因此采用滑模施工时,必须根据滑模施工的特点选用模板结构类型和平面布置。

三、爬模法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不同的选择和操作的各种因素从施工性高层建筑的建设采用了类型爬模系统调查中。在复杂结构项目中的施工性调查研究显示了爬模系统的操作结构和建设20层的高层建筑使用3D模型的建筑信息模型升降心墙模型。这项研究的结论与爬模系统对比的潜在优势有成本低、时间少、质量高、安全性强和可持续,传统的模板体系通过技术定量指标称为施工性。

1. 施工性评估

施工性分析是作为一个分析,创意和战略性的组织功能,专注于最重要的因素,以建设项目的全面成功。使用施工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施工性审查,施工人员投入,以确保高效,经济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2. 施工性调查

为了进行施工性评价,不应该只对概念健全的知识施工性,也有在执行一组类似工作的一段足够手工经验的时间。要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充足的手在场上训练是必要的对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周期,用于收集工作采样,工作测序,生产率,收缩过程,材料处理函数等施工性因素被称为可施工性调查。

3. 施工性评估

三维BIM模型考虑这项研究的结构体系是20层高的数字表示高层建筑(每层都有530/平方米)。制定适当的3D模型BIM,平面图和立面图应该生成和验证更大详细。二维图纸必需的20层高层建筑的。

4. 爬模系统的三维模型BIM

为了将3DBIM爬模系统在3DBIM模型模板系统中建档案,采取的程序如下。转换固体三维BIM模型的成线框模型,作为用于模家族的参考插入。创建的常规模板家族文件装载到项目,即线框模型作为施工性评价进行。同样,创建3DBIM爬模系列文件。在现有的项目加载通过删除已有的3D墙模板家庭档案。上述技术被重复用于其他爬模系统,如自动爬模系统和半自动爬模系统,进行了施工性评价。

四、滑模和爬模工艺技术的相同点

它们的机械化程度的比较高,全过程施工就只要一次的模板组装,基本上都使用机械提升,使得降低劳动的整体强度,从而达到机械化全过程的操作。

结构整体性较为完善滑模与爬模施工作业中,砼分层连续浇筑,每层之间不能形成施工缝。快速施工一次成型模板组装,从而减少模板装拆等工序的反复作业,竖向结构的施工作业速度先对较快。如果较为准确的选择横向结构的施工作业工艺与其相应配套进行交叉施工,那就可以大大地减少施工的周期。

节约模板与人工劳动力,施工的安全性会有所提高。先在地面上组装好施工的装置,在后面的施工中不发生其他改变,这样不但有利于节约大量的模板,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装拆模板的劳动人员,且浇筑砼便捷,完善操作基本条件,有助于安全施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比较多的一次性投资、管理要求高的施工单位大量的模板装置一进行次性投资,会限制结构物立面造型,结构设计上应该根据当地的施工的特点予以配合。其关键的还是在施工组织的管理上,要有对施工工作熟练和科学的管理团队,这样才可以保证顺利的进行安全的施工。

五、结语

弯矩图绘制新方法——面积法 篇9

在拉、压、剪、扭、弯几种基本变形中, 弯曲变形是最为复杂的, 从而弯曲内力图中的弯矩图往往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采用剪力、弯矩方程法作图, 当梁段上方程表示不一时, 费时繁琐, 易出错。目前大多数学者绘制内力图

均采用简易法作图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逐段列出剪力方程、弯矩方程, 只需根据载荷和支座情况直接画图, 比较简便、易行。但是在绘制内力图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截面法计算控制面的内力值, 对于较复杂的梁, 计算量较大, 仍容易出错。

其实通过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 可以看出剪力图和弯矩值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 很大程度上提高作图的效率和准确率。即, 利用剪力图面积法绘制弯矩图。

1 面积法绘制弯矩图理论基础

1.1 理论基础微分关系

现已证明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为:

通过上述微分关系, 结合高等数学分析, 可得到梁上载荷、剪力图、弯矩图之间的一般规律, 如表1

1.2 理论基础面积关系

结论:B截面的弯矩, 等于A截面的弯矩加上A、B两截面之间剪力图面积 (代数量)

2 绘图原则及步骤

2.1 绘图原则

基本原则:以梁轴线位置为横坐标, 以横截面上的内力为纵坐标, 剪力图和弯矩图正值均画在坐标轴的上侧, 标出关键截面上的内力值。

作图需注意:表1中的当外力有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时, 相应的剪力图弯矩图的变化规律, 只适用于从左向右作图的情况。如若从右向左绘图, 该规律相反。

2.2 绘图步骤

(1) 利用静力学平衡方程, 确定梁上所有外力 (求支座反力) ;

(2) 利用简易法绘制剪力图 (即, 载荷集度和剪力的微分关系) ;

(3) 利用微分规律判断梁各段弯矩图的形状;

(4) 利用剪力图面积计算各控制点的弯矩值大小;

(5) 按照形状连接各个控制点的值, 得弯矩图。

控制点:端点、分段点 (外力变化点) 和驻点 (极值点) 等。

3 实例

梁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利用简易作图法作出该梁的剪力、弯矩图。

解:

(1) 确定梁上所有外力 (略)

(2) 分段;根据梁上外力情况, 将该梁分为AB、BC、CD、DE、EF、FG六段

(3) 利用q、F s、M三者的微分关系, 以及表1的规律, 判断出各段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 并画出剪力图 (图2) 。

(4) 利用剪力图的面积确定控制点弯矩值。 (面积法)

(5) 按照第 (3) 步判断出的形状, 依次连接第 (4) 步计算的控制点的值画出弯矩图 (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正弯矩发生在B和C两个截面: ;最大负弯矩发生在EF段的截面:。 。

4 总结

用面积法绘制弯矩图无需分段列出弯矩方程。只需记住根据剪力、弯矩、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得到的表 (1) 中弯矩图的特征, 再根据之前所述的面积关系, 计算出所需控制点的弯矩值。就可以快速画出各种载荷情况下的弯矩图。大大提高了绘制弯矩图的效率和准确率。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非常有必要向同学们传授利用面积法绘制弯矩图。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绘制弯矩图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建筑软土地基强夯法加固处理分析 篇10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地基不良导致建筑物沉降甚至倒塌的事故很多, 特别在软土地区。因此, 在实际工程中应重视和加强对不良地基的处理, 应根据不同建筑物、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 从而使地基承载效果达到最佳, 为建筑物提供安全的保障。

1.1 地基承载力

当地基允许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 地基工作是安全的、正常的, 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是不会遭受破坏的。然而, 当建筑物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时, 在地基四周的地面会出现隆起, 地基土体甚至会沿滑动面开始滑移, 这时地基已经发生了整体剪切破坏, 会造成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因此, 在建筑基础设计中, 必须认真考虑地基承载力这一问题。

1.2 地基沉降

引起基础沉降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地基土的可压缩性。土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 土颗粒和水自身压缩量是很微小的, 地基土真正被压缩的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和孔隙中的水被挤出。如果地基的沉降量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会造成建筑物整体下沉或倾斜甚至倒塌。

1.3 土坡失稳

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某一滑动面向下和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来的稳定性, 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有:1) 内部因素:土坡土质;土坡外形;土坡结构。2) 外部因素:人为影响;振动的作用;降水或地下水的作用等。

因此, 地基在建筑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基的好坏与建筑物的安危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基的事故一旦发生, 就很难进行补救, 因此必须对地基给予足够的重视。

2 压实与夯实法处理

压实与夯实法以配合堆载预压用于加速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固结。

表层压实法:采用人工夯, 低能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碾压机械对比较疏松的表层土进行压实。也可对分层填筑土进行压实。当表层土含水量较高时或填筑土层含水量较高时可分层铺垫石灰、水泥进行压实, 使土体得到加固。

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就是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 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 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强夯:强夯是强力夯实的简称。将很重的锤从高处自由下落, 对地基施加很高的冲击能, 反复多次夯击地面, 地基土中的颗粒结构发生调整, 土体变为密实, 从而能较大限度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压缩性。

强夯产生很大的冲击能 (一般在1000-8000k J) , 由此在地基土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与动应力。强大的冲击波与动应力能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提高了土层的均匀程度,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

3 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建筑施工的应用

3.1 施工工艺分析

一般情况下夯锤重可取10~20 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 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 k 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压力宜取小值。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 孔径可取250~300 mm。

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 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 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当地下水位较高, 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 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强夯施工前, 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时, 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 并测量场地高程;3) 起重机就位, 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 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 放下吊钩, 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 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 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 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 至6) , 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7)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并测量场地高程;8)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 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最后用低能量满夯, 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1)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 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 在每遍夯击前, 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 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3) 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2 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夯击前应先平整场地, 周围作好排水沟, 并应先对夯点放线定位,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起重机就位时, 夯锤应对准夯点位置。发现因坑地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 应及时将坑地整平。强夯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 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要求。每遍夯击前, 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 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隔夯点的夯击次数和煤机的夯沉量,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作好详细质量记录, 包括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4 工程实际

4.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主要由主控制楼、综合楼、220 k V和500 k V继保楼、220 k V和500 k V构支架等建构筑物组成。站址内大部分地段为剥蚀性山丘, 站内利用挖方区域挖出来的土料来回填山间洼地, 设计采用了强夯法来处理新回填粘土地基, 以满足建构筑物的要求。

4.2 强夯地基处理设计要求

强夯地基处理后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Pk: (1) Pk构架基础———200 k Pa; (2) Fk (支架基础) ≥150 k Pa; (3) PL (道路、电缆沟) ≥120 k Pa。质量缺陷的处理。

4.3 施工特点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构筑物的荷载特点, 针对不同情况, 分别采取了技术上可行、成本较低的两种处理方案。 (1) 西南角、东南角的支架点区域, 由于支架的体型尺寸较小, 所承受的荷载较小, 决定直接采用补夯的方案来补强, 补强面积约2000 m2。补夯过程中, 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自行进行抽样检验, 经检测补夯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2) 西南角、东南角区域的9个构架的基础, 考虑到构架的体型尺寸较大, 所承受的荷载较大, 为慎重起见, 将基础下面平均2500 mm厚的土体全部拄掉, 用石粉来置换, 置换时, 严格按500~600 mm厚度分层回填, 利用强夯锤夯实, 经检测置换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强夯产生很大的冲击能, 由此在地基土中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与动应力。强大的冲击波与动应力能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提高了土层的均匀程度,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本文结合某工程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实践结果表明:对于软土地基, 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加固, 并辅以有效的排水措施, 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参考文献

[1]乔兰, 丁余慧, 于德水.强夯法处理路基的加固效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5, (6) .

[2]蒋洋, 孙文彬, 柴贺军.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勘察, 2007, (12) .

[3]徐长节, 张政伟.回填土地基的强夯大变形分析[J].工业建筑, 2004, (6) .

建筑面积法 篇11

关键词:公路建筑 土桩挤密 施工法

1 土(灰土、二灰土)桩挤密法的适应范围

1.1 挤密法。挤密法是以振动、冲击或沉管等方法成孔,然后向孔中填入砂石、碎石、土(或灰土、二灰土)、石灰或是其它材料,再加以振实而成为直径较大桩的方法。挤密法属于深层密实而成为直径较大桩体的方法。挤密法属于深层密实法之一,是当代地基处理方法重大进展的标志。

1.2 土(灰土、二灰土)桩挤密法。此法是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的一种地基加固法。它是利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炸药爆破)在地基中成孔,通过“挤”压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密”,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二灰土)后夯实而成土桩或灰土桩、二灰土桩。它们均属于柔性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

1.3 以处理地基目的选用桩的性质。①以清除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桩;②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桩或二灰土桩。

1.4 不宜采用土(灰土、二灰土)桩挤密法的情况。①地基含水量大于23%、饱和度大于0.65时不宜采用,除非施工时采取排水措施;②黄土层夹有薄沙砾层厚度大于0.4m时,不宜采用,因施工打孔困难。

2 土(灰土、二灰土)桩材料质量的控制

2.1 素土。素土的土料一般采用过筛(筛孔不大于20mm)的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素土若含有碎石,碎石的粒径不得大于50mm。

2.2 灰土。灰土中的土料宜用粒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灰土中的石灰应使用新鲜的生石灰,其块径不得大于5cm,含石量不得大于5%。因为生石灰块过大,桩的密度不好,生石灰遇水膨胀后会软化成牙膏状,生石灰粉面太多,会产生喷浆现象。

2.3 二灰土。二灰土中的粉煤灰必须晾干,且与生石灰按一定的体积比拌和均匀,否则会影响增强作用。

3 土(灰土、二灰土)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土(灰土、二灰)桩的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选用沉管(振动或锤击)、冲击或爆扩等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填料夯实。

3.1 成孔挤密。土(灰土、二灰土)桩的施工按施工工艺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不同方式:

3.1.1 沉管法成孔方式。①施工方法:使用振动或锤击桩机,将带有特制桩尖的钢制桩管打入土层中至设计深度(一般最大深度为7~8m),然后慢慢拔出桩管即成孔。②质量控制:选用的打桩机技术性能应与桩管直径、长度、质量以及地基土特性等相适应;锤重不宜小于桩管质量的2倍,桩机就位必须平稳,桩管对正桩孔;沉管开始轻击慢沉,待桩管稳定后及时拔出,并防孔口破坏;成孔后若发生桩孔严重缩项和回淤,必须填入干砂,重新沉管成孔。

3.1.2 冲击法成孔方式。①施工方法:使用定型或简易冲击机,将锤头提升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反复冲击使土层成孔。成孔深度一般可达20m以上,孔径为500~600m。②质量控制:选用机型应与现场土质条件和孔径设计直径相适应,必须在钻机上装置钢管导向器,确保锤头准确入土和防止孔口破坏;开孔时低锤勤击,锤头全部入土后正常冲程锤击,但不宜多用高冲程;在钢丝绳上必须设置长度标志,便于观测和掌握冲孔的深度。

3.1.3 爆扩法成孔方式。①药眼施工法。在含水量超过22%的土层,将直径为1~30mm钢钎打入土中,拔出钢钎形成药眼(小孔),往药眼内装填炸药和1~2个电雷管,引爆后即成桩孔。其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使用的炸药要为国家生产的产品,并把握好用药当量。②药管施工法。在含水较大的土层,用洛阳铲或扁头铲在土中挖成直径60~80mm和深度与桩孔设计值相同的孔洞,然后往孔洞内放入直径为12~30mm的炸药管和1~2枚电雷管,引爆后即成桩孔。其质量控制是使用的炸药必须是国家生产的产品,计算好用药当量。

3.2 填料夯实

3.2.1 施工方法:①回填夯实施工前,应进行回填试验,以确定每次合理的填料数量和夯击数;②根据回填夯实质量标准确定检测方法应达到的指标。

3.2.2 选用桩孔填料夯实机:①偏心轮夹杆式夯实机。夯锤重100~150kg,夯锤钢管一般长6~8m,管径为60~80mm,钢管与夯锤焊成整体,钢管夹在一双同步向偏心轮中间,由偏心轮转动时半轮瓦片夹带上升和半轮转空自由落锤作用,往返循环,夯实填料。②电动卷场机提升式人工操作夯实机。锤重可达450kg,落距1~3m,夯击量大,一次可填入较多的土料,夯实效果较好。

3.2.3 质量控制:①锤重不宜小于100kg,最大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小100~160mm。②夯锤机就位必须保持平衡,夯锤必须对准桩孔。③清除干净桩孔内杂物和积水。④人工填料必须由专人按规定数量均匀填入,严禁用送料车直接倒料入孔。⑤基础地面以上应预留0.7~1m厚的土层,施工结束将表层挤松的土挖除或分层夯实。⑥必须设置专人监测成孔质量及回填夯实质量。⑦必须制定和落实防雨防冻措施。

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施工前试验。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孔、夯实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以试验数据确定分层填料厚度、夯击次数和夯实后干密度等要求。

4.2 地基土含水量控制。成孔施工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低于12%时,宜用水增湿至最佳含水量。

4.3 桩孔中心点控制。桩孔中心点的偏差不能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且不大于50mm。

4.4 桩孔垂直度偏差控制。偏差应小于1.5%。

4.5 桩孔直径控制。①沉管法,桩孔直径误差为±50mm,桩孔深度误差为±100mm。②冲击法或爆扩法,桩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值的+100mm~50mm,桩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深度的300mm。

4.6 回填夯实控制。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必须夯实,夯击次数不少于8次。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每次回填厚度为300~400mm。压实系数素土不应小于0.95,灰土不应小于0.97。

4.7 夯实施工工序控制。成孔和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应间隔进行,同排内间隔1~2孔进行,以防邻孔缩孔或塌孔。

5 常见问题及对策

5.1 缩孔或塌孔。①地基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含水量过大(超过20%),可往孔内灌入干土粉或石灰粉以吸收部份水分,或快速成孔浇灌,或边成孔边下套管;含水率过小(低于12%),应先用水增湿加固范围内土层至最佳含水量。②未按规定的顺序进行。成孔顺序必须先外围,后里圈并间隔进行。③未及时回填夯实。对已成孔,应防止受水浸湿,且应当天回填夯实。④桩孔较密。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应打一孔填一孔;当桩密、土质松软时,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

5.2 桩身疏松或断裂。①未按施工规定操作,回填过快,夯击次数不够。桩孔填料前应先夯击孔底3~4锤,根据试验测定的密度要求,随填随夯,严格控制下料速度和夯击次数。②填料未拌和均匀,含水率过大或过少。回填料应拌和均匀,含水量过小时应用水湿至最佳含水量。③填料实际用量未达计算用量。每个孔填料用量应与计算用量基本相符。④锤重、锤型和落距选择不当。a夯锤不宜小于100kg。b锤型以梨花形或枣核型较适合,落距一般应大于2m。c地下水位高应先降水位再回填。④对已出现疏松、断裂或夹层,应全部取出,按规定重新夯实至达设计质量为止。

5.3 桩径干密度不均匀。①违反操作规程,土或灰土未计量,拌和不均匀,干湿不一。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②干土或灰土厚度不一致。灰土要按配合比称量,搅拌必须均匀,干湿度要适度。③夯击高度、次数不一。每次干土或灰土厚度、数量、落锤高度、夯击次数必须按试验规定做到前后一致。④检查验收不严。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参考文献:

[1]刘吉士.阎洪河主编.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建筑面积法 篇12

1 基地面积法的不断扩大

想要了解基础面积法的基础内涵, 就不得不熟悉建筑面积的定义, 从专业角度方面进行解释。所谓的建筑面积是用以度量建筑物体量的量, 计算依据是指房屋外墙或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并包括建筑物的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附属部分, 而且要求建筑物要有结构牢固的上盖和围护, 层高要大于2.20米。首先建筑物的称谓来自于人们对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进行生活极其生产活动, 也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的累计形式。这是评价国民经济建筑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一项经济指标。

其次, 建筑面积是一系列概算指标的依据, 比如在项目策划中, 投资决策阶段都需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利于编制项目的初步设计。在此我国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规划技术指标条件之一是建筑面积的运用, 有利于工程初期进行工程策划, 初步设计施工图纸。最后它不仅仅是进行工程预算和计算某些分项工程量的基础设计, 同时也是技术经济指标的基数, 比如计算单位建筑面积工程造价与工程量, 料用量的基数。它是一系列基础数据资料中的一种, 应用于建筑物交易, 缴纳物业服务费, 各种取暖费, 以及抵押, 租赁等。

对于现有的建筑结构施行改造, 结构的改变, 处理工程缺陷以及加层处理等等, 还有一系列的旧城改造, 这些都是需要基底面积法的不断扩大的。结构顶撑的定义是经顶撑予以前建筑结构承重上的负荷。卸载完毕, 加固处理柱基础没有承担负荷的部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关键点。首先对于千斤顶的运用是关键点。建筑结构用千斤顶托起来, 针对承重柱来说, 此方法是适合所有以及部分负荷, 支架的形成由型钢叠合形成, 负荷将由千斤顶顶起, 分担到枕木的叠合地基周围。在基底面积扩大的前提下, 承台地梁面积采用基础加固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操作工艺是凿除风化的新旧砼连接结合处, 处理干净上面的油污, 持续性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凿地历程来说, 这是非常重要的, 持续性的监视也是比较重要的, 一定等到凿到坚实基层就可以停止了。对于基层、基础切割面来说, 植筋以及钢筋笼等的安装, 是需要砼套原理的, 它的作用将原来的承台围进行箍浇砼, 于此情况下, 加大基底的建筑面积。

2 施工工艺的类型

在实际操作来说, 基底面积法的扩大在工业建筑中的表现在一系列具体过程中体现, 其中有障碍物拆除以及枕木基础的设置, 支设之下的支架和千斤顶, 初试顶升、结构验收、基础加固和验收卸载。对它们的分析, 具体如下;

2.1 拆除不同类型的障碍物

在工程建筑具体准备, 施工作业之前, 需要将一系列障碍物拆除, 这些障碍物可能使原先建筑结构中影响改建要求的一些部分。第一层的基础加固位置需奥进行排查, 尤其是一些类型的装饰, 给排水管以及电线设备等等。

2.2 枕木基础设计过程

在建筑工程中, 有一系列的工程原则需要遵守, 一般应用于枕木基础设置过程。首先对于原先建筑结构四周的柱子进行挖基坑, 原先基础承台底的标高位置要被开挖到, 基层的素材要夯实, 在此情况下地面上要进行定位测量, 土层抄平, 这些工序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条件下才能垫宅木。枕木需要一定的规则大约是20CMX20CM, 在它的四角上垒成一个支墩。按照八层进行枕木设置。上下层之间的相互垂直是很有必要的。用64跟枕木组接成一个支墩。一般情况下, 这种设置下的枕木对于质地是有具体要求的, 其中一些要求是比较坚硬的质地, 优质枕木的含水量也比较小, 一定不能使用朽木以及有些带着裂缝与斜纹的木材。

2.3 型钢支架的确立

型钢支架的制作是针对基底面积的扩大来讲的。这种情况下H型钢的质量都是比较好的。针对钢梁, 其支座位置, 受气点位置的两侧, 一般都有加劲板, 为了对其进行加强, 腹板的厚度应该与加强版的孔道一致, 并且上下两层钢梁要进行交叉。其所用的螺栓也是有具体规格的, 一般情况下, 是型号规格为4φ20的, 同时, 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其定位和打孔。由于受到场地环境限制, 原建筑结构内部不能进行整体吊装, 需要进行单件拼装的方式施工。

2.4 支撑作用的型钢, 以及支设下的千斤顶

完成一定的枕木基础后, 需要对千斤顶和型钢支架进行具体支设, 对于H型钢梁的排列要四层左右, 是应用于枕木支墩的上部的。钢梁交叉位置分为上下层, 对型号为4φ20的螺栓固定。在其最顶层的钢梁位置处, 型钢一般必须按照此种类型的千斤顶, 它是电动液压式的。对于安装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规则。比如两台适合于两面的受力柱, 三台适合于三面的受力柱, 四台适合于四面的受力柱, 原有的建筑结构梁底面被千斤顶的顶部标高所取代。

2.5 一系列基础的加强

第一步, 对于植筋的要求, 为了满足实际设计的要求, 工程要满足施工现场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施工现场的放线定位。明确标示钻孔的位置。用一系列设备进行钻孔, 比如水钻, 电锤等等的设备。等到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 孔周围的一系列灰尘或者渣土要被清理干净了, 将钻孔清理干净, 适合用钢丝刷或气泵。适量的植筋胶适合置入。以所植入的深度为前提, 插入孔洞之前需要在钢筋除锈的一端做上一明显的记号。一遍插一遍向同一个放向慢慢选择, 一直到达孔洞底部才能停止。在这种情景下锚固胶会溢出来。为了增大基础强大, 需要绑扎钢筋, 支设模板等方法, 在检验合格的条件下, 绑扎与模板支设的范围要不断的扩大。

2.6 卸载处境的应用

在整个过程中, 基础砼施工完毕后, 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 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八成, 需要对地梁上以及基础承台的砼强度进行强化。型钢支架以及支撑上的千斤顶要适时拆除。严格检验地梁和新浇筑的基础承台, 防止过快的拆模或者裂纹, 尽可能减少破坏。根据前文所讲, 基底面积扩大法对建筑工程的利用效率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施工工艺并不复杂, 容易把握掌控。此方法的具体实施, 有利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技术的应用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根生.浅谈不良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法及施工工艺[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5) .[1]张根生.浅谈不良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法及施工工艺[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5) .

上一篇:谷子生产技术下一篇:校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