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面积测量

2024-07-11

作业面积测量(通用7篇)

作业面积测量 篇1

0 引言

在播种作业中,作业距离和面积是一个关键的数据,如播种的米间落粒数和每公顷作业量的统计等。因此,作业面积的测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保护性耕作和大型农机具在我国垦区的推广应用,机具作业速度快,作业环境恶劣,加大了其作业参数的测量和统计难度。

目前,作业距离和面积的电测法主要有超声波法[1,2,3,4,5]、激光法[6]、光电法[7]和GPS方法等。超声波测距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常利用渡越时间法完成测距;光电法受现场粉尘影响大;激光法类似于超声波法,但是精度高于超声波法。这些测量方法中的调制信号容易受到空气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影响,在传输过程中信号易衰减,测量需要有参照物,适合于静态测量,而在农机作业中需要测量的是动态值,大田作业难于设立参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GPS技术被应用于农机具作业面积测量中[8,9,10,11,12],但是常用的GPS定位精度不高(在±2m以上),适用于测量大面积农田,可以将误差控制在2%~6%,对于小地块的实时测量其误差会很大。在作业中需要实时了解作业质量,如当前的米间落粒数和播量等。这些参数是以当前的已作业距离和面积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如果测量距离和面积值过大,显示数据缺乏实时性,失去了指导生产的意义;如果采用高定位精度的DGPS,测量误差会大大减小,但是目前在垦区很少建有差分接收站,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农业生产使用。本文[13]在农机具上增设辅助测量轮结构,采用光电码盘测量辅助轮转动角度的方法测量机具作业速度和距离,没有做相应面积的测量,成本略高。因此,研究一个有较高性价比的作业距离和面积测量仪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并通过检测两个行走轮转动周数和角度,计算得到机具作业距离和面积,并修正了由于地轮打滑、地表不平整而产生的误差。系统具有成本低、测量准确及抗尘和抗振性能好等特点。下面具体介绍系统的测量原理、具体电路设计及试验方法等。

1 测量原理及系统构成

根据前人研究总结的经验教训以及精播机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双地轮测距的方法,间接测量精播机作业距离和面积。传感器部分无需附加结构,安装简便,抗灰尘及振动性能好。由于地轮周长是确定的,其转动1周行走的理论距离也是确定的,所以系统采用计量地轮转动周数的方法,用周数乘以地轮周长就可以知道机具前进的距离。作业面积等于作业幅宽乘以作业距离,作业机具的作业行数和行距可以输入给系统,作业幅宽也是常数。因此,作业行进距离的准确测量是重要基础。地轮是从动轮,存在严重的打滑现象[14],并且地表凸凹不平,如果只测量一个地轮的角位移,势必会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采用了测量两个地轮的行进距离,取其中小的数值作为测量值,并进行打滑率和地表平整度的算法修正。

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完成各部分协调工作和数据处理。距离传感器将地轮前进信息转换为电脉冲,由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对其进行计数,计量得到的脉冲由单片机运算和修正,得到作业距离和面积,并驱动LCD显示器显示数据;键盘电路用于输入系统设置参数,如作业行数、行距、打滑率和地表平整度等;串行通信电路用于单片机与微型机的通信,将采集的作业距离和作业面积信息传送给微型机,进行数据存储和进一步的处理。

2 测量传感器选择及应用

能够将转动轴角位移转换为电脉冲的传感器形式较多,常用的有磁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需要在转动轴上安装调制盘,不适合低转速的测量;光电码盘可以进行角位移的细分,测量精度高,但是其价格远远高于磁电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约在5~20倍左右),并且对振动和灰尘较为敏感。因此,系统选择了Allegro公司生产的ATS665LSG霍尔转速传感器。

ATS665LSG是一种零速度和高精度的齿轮边沿检测传感器,体积为5.8mm×8mm×5.5mm。引脚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1脚为电源正端,2脚为输出端,3脚为接地端,4脚为电源地端,电源范围为3.3~24V,能够满足机车电瓶的要求。转速测量范围为0~1 200r/min,具有强抗震性。ATS665的检测对象为一定规格要求的铁碳钢齿轮,但是通过试验发现,采用同种材料的链轮代替齿轮,仍然能够得到正确的转数信息。这样就可以利用播种机自身的地轮链轮作为检测对象,简化安装结构。ATS665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与单片机系统共用一个电源(+5V),在电源和地间接0.1μF电解电容以消除电磁干扰,在电源与输出端间接1kΩ上拉电阻以稳定输出电压。其输出为对应转轴转动信息的规整电脉冲信号,无需信号调理电路,减小系统体积,降低成本。

如果仅测量地轮转动的周数,而舍弃其余角度,在一定测量距离内会带来较大误差。并形成累积误差,例如,测量距离为5m,地轮周长为2.4m,那么它的舍弃误差达到0.2m,相对误差为4%。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系统不仅测量地轮转动的周数,而且测量其余角度。链轮的每个齿沿通过传感器的表面时,ATS665对应产生一个电脉冲,计量对应脉冲信号的数量,就可以得到轴转动周数和角度。机具行进距离为

D=μ×(n×L)/z (1)

式中 D—机具行进距离;

n—计得的总脉冲数;

z—地轮链轮齿数;

L—地轮周长;

μ—打滑率系数(这里取μ=0.9)。

系统中的上述参数分别为:L=2.4m,z=15。由于是按照地轮的周长计算行进距离,地表越是不平,测量误差就会越大。同时在田间试验中发现,地轮与地表压紧程度不同,所得结果的差距非常大,接触越紧密,测量误差会越小。为减小这种误差,在程序中加入地表平整度系数λ,0<λ≤1。因此,作业面积公式修正为

S=W×λ×D (2)

式中 W—机具作业幅宽。

3 系统电路设计及原理

测量系统电路如图3所示。系统以单片机STC89S52为核心,完成数据采集、运算、通信和显示等任务。STC89S52内置8kB应用程序空间和512B RAM,在系统可编程(ISP)和在应用可编程(IAP),内部集成看门狗(Watch dog)电路,3个16位定时/计数器。2个ATS665将两个地轮转动信息转换为电脉冲,电脉冲直接输入单片机的计数器T0和T1计数,T0和T1的计数容量为65 536,最大可测距离为65 536×2.4/M。系统工作有两种方式:一是工作在最大计数方式,当计数器计数溢出后发出中断信号,单片机响应中断,停止计数;二是当按测量结束键时,停止计数。两种方式都是读取其中小的计数值,并按照上述算法计算机具行进距离和面积,并送给显示器。

显示器采用内置汉字库的JM12864F液晶显示模块,低电压低功耗,性价比高,电源电压为 + 3.0~+5.5V,与系统电源一致,采用了并行接口通讯方式。显示模块PSB端接高电平,在VO端接10kΩ可变电阻做对比度调整。P2.0~P2.2通过一片锁存器74HC373为显示模块提供控制信号,由P0口提供显示数据和显示指令数据。

键盘电路是人机交互的接口,信息输入应简单、方便。按照功能要求和系统设置需要,输入信息有打滑率、地表平整度、作业行数和行距等。键盘采用了独立式按键,键定义如下:设置键、加键、减键、测量开始键和测量结束键。加减键的步长为0.1,用来设置各个作业参数的具体数值;设置键用来选择设置的各个作业参数。设置键、加键、减键和测量开始键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7,P1.4,P1.5和P1.6口线上,测量结束键接在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引脚。每次测量开始,系统先查询键盘电路的输入,当其中某一引脚为低电平时,单片机读入按键信息,进行相应输入信息处理。按下“结束”按键,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进入中断处理程序,显示距离和面积值。

存储器选择了Atmel公司的Flash存储器AT29C512。存储作业面积数据,存储容量为64kB,足以满足系统存储容量要求。采用单电源(+5V)工作,低功耗器件,可在线改写数据,系统掉电时数据自动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8位数据经数据总线与P0口进行传输,读控制信号和写控制信号分别由单片机的读写控制端产生,RAM地址范围为0000H~FFFFH。当单片机完成一次测量任务时,即接收到测量结束信号,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写控制信号为低,将计算的作业距离和面积数据写入存储器的对应地址单元。由于单片机的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能力有限,所以系统设计了RS-232串行通信接口,便于单片机将数据传输给微型计算机,做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存储。

4 系统性能试验及分析

2009年4月28-30日,在黑龙江垦区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的大豆种田进行系统性能试验。试验地块已经做过整地,作业机械是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2BJM-7型大功率气吸式原茬精密播种机,作业拖拉机为纽荷兰M160,垄宽为65cm,同时进行了播种量、排肥量、作业距离以及面积单项性能试验。

播种作业面积的试验方法。由于播种面积等于机具行进距离和作业宽度乘积,作业幅宽又是定值(4.55m),所以测量机具行进距离即可衡量系统测量准确性。已知地轮周长为2.4m,根据土质和经验设定打滑率为0.9,分别取10段5,10和20m的距离进行试验,取测试误差的百分误差和重复性来衡量系统性能。

部分作业距离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平均误差为1.1%,测量误差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0.276(在20m测量中)。分析其原因:与打滑率和地表的平整度参数设置有关,每一块土地的结实程度和平整程度都不相同,这样用一个平均值来表示,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但是,其误差还是能够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5 结束语

精播机作业距离和面积测量系统采用双地轮测距的方法间接测量作业面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和安装简便等特点。系统通用性好,带有行走轮的农机具都可安装本系统。田间生产试验表明,作业面积测量相对误差<2%,系统性能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目前,精播机作业面积测量系统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打滑率及地表平整度系数的合理设置,它们将直接影响最后的测量精度;二是传感器到系统之间的通信采用的是有线通信方式,系统成本低,但是布线多,易受到机械损伤,下一步准备改善系统通信方式,减少布线;三是进一步提高系统分辨率,目前系统用15齿链轮作为检测对象,分辨角度只有24°,舍弃误差相对较大,应该采用频率细分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分辨率。

摘要:精播机作业面积及距离是许多作业参数计算的基础数据。为此,研制了一种安装简便、适用面较广的精播机作业面积及距离测量系统。与以往研究方法不同的是,采用了测量精播机的两个辅助地轮转动角度的方法,间接得到精播机作业距离和面积。经过田间生产试验证明,距离和面积测量误差<2%,系统具有实时性好、通用性好、安装简便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关键词:精播机,面积,传感器,测量,单片机

作业面积测量 篇2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由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检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后桥两侧车轮的转数,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单片机计数口。农业机械作业农具的宽度由人工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输入控制器,由控制器自动根据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检测信息和人工输入的农具宽度自动进行农业机械农具作业面积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步显示在系统显示屏中。系统将采集到的开关量,如作业农具类型、作业农具工作状态等通过LED显示状态信息,方便农机操作人员掌握农机工作状况。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 硬件设计

2.1 控制器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知,单片机具有小巧灵活、成本低、易于产品化,可靠性能好,适应温度范围宽,易扩展、控制功能强等特点,便于在农业机械中安装,使系统成本降低,可在农业机械中广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环境恶劣,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机采用的单片机是AT89c51,AT89c51具有高速度、低价格、低功耗、低电压工作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2.2 传感器的选择与设计

智能面积测量系统采用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一种机电能量变换型传感器,不需要供电电源,电路简单,性能稳定,输出阻抗小,又具有一定的频率响应范围,适用于转速测量。这种传感器质量和体积较大,但不影响在农机上应用。

变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能在-140~+85℃的温度下工作,不影响测量精度,也能在灰尘、油及水雾等条件下工作,比较符合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因此,智能面积测量系统采用变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该输出为数字信号,可直接为单片机所识别。

磁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

选用的磁电式传感器为CD-1型,如图3所示。

2.3 显示器接口使用

系统选用专用的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芯片8279,该芯片能自动完成对显示的刷新,同时还可以对键盘自动扫描,识别闭合键的键号,使用非常方便。用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显示速度快,使用简单,显示效果简洁明了。采用串行输入使得硬件简单,占用单片机系统接口少,能简化软件编程。图4为由8279构成的键盘及显示电路原理图。主要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3 软件设计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软件设计的思想,就是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运行状态,按照农业机械农具的工作过程编制。主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在主程序中初始化各端口和器件,并检查外围器件(主要是车轮转数传感器、农具工作状态传感器及存储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若出现异常问题,则进行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做出相应操作。自检过程是检查在初始化后各线口的状态是否与初始化后的预期状态一致,并且恢复在上一次关机时的各个变量值。在检查农业机械农具类型和作业状态时,根据农具的类型确定农具尺寸,并赋予相关变量相应的值,根据农具状态确定面积测量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还是进行面积测量。

4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的安装

将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的操作显示屏安装在农业机械驾驶室内,便于农机作业人员的操作和观察;将变磁通式磁电感应传感器安装于农业机械后桥与车轮相近一端,将金属块固定在农机车轮轮盘上,并保证金属块与传感器相距4±1 mm。为提高传感器测量精度,可在农机车轮轮盘上增加金属块数量。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由农业机械发动机的蓄电池提供12 V电压。

5 结语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经过大量实际作业试验,面积测量系统所得面积与实际面积误差小于0.3%,能够满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及播种机等作业机具的面积计量要求。

农业机械智能面积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解决了农业机械作业面积测量不便的问题,得到农机使用者的认可,推动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向农业机械转移的步伐。

摘要:当前机械产品在农业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缺少一种作业面积测量系统。为此,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性能可靠的智能面积测量系统。

房屋建筑面积及测量分析 篇3

1 外墙体的面积计算

《省房细则》中规定房屋墙体厚度采用实地测量, 墙体厚度包括对墙体起保护作用的一般抹灰层厚度, 但不包括外墙装饰贴面的厚度。同一楼层的外墙, 既有主墙, 又有玻璃、金属等材料作装饰幕墙的, 以主墙为准计算建筑面积, 墙体厚度计算按主体墙计算。各楼层墙体厚度不同时, 应分层计算。对倾斜、弧状等不规则墙体的房屋, 层高大于等于2.20米部分计算建筑面积。房屋墙体向外倾斜, 超出底板外沿的, 以底板投影计算建筑面积。玻璃幕墙作为房屋外墙的, 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装饰性幕墙及主墙体外的幕墙均不计算建筑面积。由于外墙体材料多种多样, 墙体形式五花八门, 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会碰到上述未提及的情况。

1.1 外墙厚度的判断

墙体厚度不包括外墙装饰面和外保温层厚度, 但包括一般抹灰层。外墙体局部增厚的情况, 有砖墙部分增厚、剪力墙局部增厚。对于增厚部分的墙体的理解有两种情况, 一种认为增厚部分为饰面层, 是建筑造型的需要, 不应计算面积。另外一种认为是外墙的一部分要计入建筑面积。笔者结合实际积累, 罗列几种基本可看作饰面的情况:窗与窗之间短的凸出墙体, 即立面上是纵向的条状凸起;锯齿状的外墙凸起, 施工图上注明增厚部分材料是装饰材料的。

1.2 窗和幕墙的判断

幕墙是悬挂在主体结构之外的连续的外围护系统, 套内面积取值至结构板边, 幕墙结构以龙骨构架的厚度作为外半墙, 幕墙与结构之间的空隙不计算建筑面积。当横向龙骨凸出于纵向龙骨且横向龙骨仅作为焊接支撑时, 则仅把纵向龙骨和幕墙一起看作外半墙。窗是支座在主体结构之内的间断的外围护系统, 梁下窗根据梁来计算墙体厚度, 与窗高无关。现在新的建筑形态经常出现的外挂窗, 若窗高度低于2.20米, 则该部分不计面积, 若窗的高度大于等于2.20米则面积计算同幕墙, 即窗框厚作为外半墙, 窗和结构梁之间有较大空隙要扣除空隙面积。

2 架空层

架空层指建筑物中仅用结构体作为支撑, 无围合外墙的敞开空间层, 一般为底层架空, 架空部位为通道, 水域或斜坡等。架空层不是什么别出心裁的创意, 在我国也早已有之, 江南地区水系发达, 为抵挡潮气的侵袭而建的高脚楼、傣家的竹楼、苗家的吊脚楼及苏州园林的水榭、甚至是山西一千四百年前建的悬空寺, 无不含有架空层的影子。规范规定架空层不计建筑面积,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对架空层的定义有很多的分歧, 部分设计人员认为位于一层的不是四周全部有围合的空间都可以定义为架空层 (如下图1中②号区域) 。笔者认为该图②号区域阴影部分三面围合, 与房屋相连通, 可归入门廊、门斗范畴。

门廊、门斗指建筑物门前突出的有顶盖和支柱的通道。门廊、门斗必须具备与房屋相连通, 有永久性的、结构牢固的顶盖。以柱支撑顶盖为门廊, 是开放式的建筑空间;以墙支撑为门斗, 是起分割、挡风、御寒等作用的过渡性建筑空间。《规范》规定有柱或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全面积。该图②号区域阴影部分满足门斗定义, 要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全面积。更有开发商为了避免该区域定义为门廊、门斗, 直接把该区域设置成不与室内相连通的区域 (如图2中④号区域) , 对这种设计的理解, 分歧就更大了, 一部分人理解该区域既不与室内相通, 没有使用功能, 又没有四面围合, 是不需要计算面积的, 一部分认为, 该空间围合性较好, 业主装修时完全可以把该区域的功能加以改造。笔者认为第二种理解更为妥帖。架空层 (如图1①号区域及2③号区域) 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 架空层必须敞开良好, 视线通透, 原则上需要三面或三面以上敞开才能算敞开度良好。第二, 建筑物中仅仅只有结构柱或者局部剪力墙作为支撑, 并无外墙围合的敞开空间。

3 阳台的面积计算

阳台是指与房屋相连相通, 有底板、永久性顶盖、围护结构, 可供人们活动、休息及晾晒衣物等用途的房屋附属设施。阳台按其封闭情况可分为封闭阳台和未封闭阳台。《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 (试行) 》规定, 全封闭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建筑面积, 未封闭阳台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面积。没有顶盖或者顶盖与阳台非同期建造、顶盖为非永久性结构、顶盖为镂空或者顶盖与房屋主墙体不相连、顶盖水平投影面积小于阳台围护结构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未封闭阳台, 均视为无顶盖阳台, 不计算建筑面积。阳台的顶盖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小于底板水平投影面积时, 按顶盖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阳台建筑面积。一幢房屋中个别楼层不设阳台或隔层设置阳台, 形成了下一层阳台的顶盖与其阳台底板高度大于两个楼层, 不计算建筑面积。当阳台顶盖水平投影面积与阳台底板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不一致, 且顶盖投影面积大于阳台底板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二分之一时, 按少的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上有阳台, 具有围护结构的底层平台, 视作阳台。

城市住宅建筑越来越讲究造型独特, 风格新颖。一些开发商纷纷在阳台做起了“文章”,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打“擦边球”的实例。

(1) 在阳台范围内设置区域放置空调机位, 中间仅以栏杆分隔, 美其名为设备平台 (如图3) , 从立面上看来和阳台并无明显的区分, 业主在装修是把隔离栏杆拆除, 该区域就是阳台。对此笔者认为是否认定其为阳台的一部分, 目前的方法是看底板结构和围护结构, 如果两者板面在同一标高, 同一板厚, 且两者在同一结构范围内, 那么可以把设备平台看作阳台的一部分并计算建筑面积, 反之设备平台相对阳台是独立的, 和阳台不在同一个标高上且板厚不一致, 那么在无通行可能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设备平台。图3栏杆右侧部分应视作阳台。

(2) 大面积阳台, 《省房细则》中规定未封闭阳台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进深过大的阳台 (如图3阴影部分) , 类似阳台有太多可以改造的空间, 对此《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又对阳台作了更细致的要求:①阳台围护结构外围至外墙外缘的最大垂直距离一般不得大于1.80米, 不封闭阳台超出1.80米部分按全面积计入计容面积 (图3阴影区域) 。②套内建筑面积不大于100平方米的, 不封闭阳台 (含设备平台超出规定部分) 累计面积不应超过6平方米, 住宅套内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 不封闭阳台 (含设备平台超出规定部分) 累计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套内建筑面积的6%, 超出部分按全面积计入计容面积。

(3) 阳台与消防前室合二为一的情况 (如图4) ,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 塔式高层建筑, 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 当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剪刀楼梯,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规范在这里强调的是应分别设置前室。因此图4阴影部分从功能上来说是与剪刀梯一起实现消防需要的, 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厨房来说阳台不是它不可或缺的部分, 该部分功能应定义为消防前室, 不能定义为阳台, 应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全面积。

4 飘窗的面积计算

《省房细则》中描述“飘窗为房间采光和美化造型而设置的突出外墙的窗”。飘窗一般情况下不计算建筑面积, 当飘窗窗台高度小于0.30米, 且层高在2.20米以上, 按外围水平投影计算其建筑面积。显然细则中对飘窗的定义过于粗略, 细则中没有对飘窗的侧面和结构板, 以及窗台宽度做明确的规定, 给了房产商“钻空子”的机会,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碰到可以灵活变动的飘窗 (如图5) 。为了杜绝类似问题, 宁波是规划局制定的《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飘窗又做了更细致的要求, 当飘窗进深 (自墙体内边线至飘窗外边线) 大于0.80米时, 按照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入计容面积。飘窗应突出建筑外墙面, 位于建筑主体之外, 飘窗除了与房间相通的一面外, 其余各面外侧应为净空。房屋中位于墙体内的类似“飘窗”结构的, 其窗台部分不论是否抬高, 均应计算建筑面积。

5 结束语

房产面积计算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并关系着城市开发与统计, 计算成果极其重要, 不能有任何错误。要严格按照《规范》、《省房细则》等文件操作, 从而保护购房者的合法利益, 遇到无法确定的问题就必须要深究, 以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合理。这必将会减少因房屋面积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减少购房者的损失, 对提升政府形象和改善房地产市场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S].GB/T17986.1-2000.

[2]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 (试行) [S].

浅议房屋面积的测量方法 篇4

现在有不少购房人对所购房屋的建筑面积、层高、层次、结构等因素愈加关注。特别是市场民在购买期房时, 由于那时候房屋还没有建好, 购房合同上注的面积也是预估的面积, 所以很多人在买到房子以后, 总会感觉到房子的实际面积与当初在图纸上了解的不一致, 从而产生许多疑虑。下面, 就房屋建筑面积及分摊联系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再作一番详细的解释。

房产测量规范 (GB/T 17986.1-2000) 第一单元:房产测量规定中第8.1.2款规定:房屋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外墙 (柱) 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且具备有上盖, 结构牢固, 层高2.20m以上 (含2.20m) 的永久性建筑。

第8.1.5款规定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系指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其中房屋建筑面积由套面建筑面积和分摊共有建筑面积组成。

1 首先我们就计算建筑面积时易发生争议的部分简单阐述如下:

1.1 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是从房屋外墙

(柱) 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开始计算。这里勒脚是指室外地面 (或散水) 以上或窗台线以下外墙面上增加的表面层, 用于防止此部位墙体受雨雪浸溅和地下水上潮, 一般采用水泥沙浆抹面。相对于此部位, 室内称之为踢脚取。实际上, 净高与层高之间只差一块楼板的厚度。在我们的实际测量过程中, 一般现在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在实地进行采点测量, 以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层高实测结果, 再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所载明的层高进行对照界定。但由于在建筑施工国标中允许施工时有±1.5cm以内的施工误差, 这样2.20m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就成了雷区, 因为房产测量规范中严格规定层高达到2.20m或以上的房屋才能计算建筑面积, 假如在施工过程中有1cm的误差, 那么这层高的界定到底由谁来定就成了现在我们与其他相关部门无法沟通一致的疑结。

2 下面我们以一幢单一住宅为例, 对房屋面积的计算原理进行“解读”

2.1 建筑面积的计算整幢房屋建筑面积指

房屋外墙 (柱) 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且具备有上盖, 结构牢固, 层高2.20m以上 (含2.20m) 的永久性建筑。

2.2 套内建筑面积计算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通俗地说就是分户门内建筑中轴线范围内的建筑面积与阳台建筑面积之和。

2.3 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的计算共有建筑面

积的组成:a.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b.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 以及外墙 (包括山墙) 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一般多层住宅, 整幢房屋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房屋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以及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 即为整幢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特别说明的是, 其中建筑物四周外墙的一半也作为分共有共用建筑面积参与分摊。

2.4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计算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共有分摊建筑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2.5 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计算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2.6 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如上即为房屋的建筑面积分析及北方地区房屋面积分摊的基本原理。但不管如何操作, 有一点可以肯定, 那就是, 房屋建筑面积的公正计量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房屋建筑面积的公正计量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

摘要:房屋面积的公正计量必须遵照国家法律的规定进行, 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房屋面积的公正计量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通过日常工作中时常出现的问题, 对照房产测量规范及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对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要素进行简要论述。

房产测量面积测算及相关问题探讨 篇5

一、房地产测绘的目的

房地产测量单位受政府或房屋权利相关当事人的委托从事房地产测量活动。房地产测量主要为委托人或相关人提供所需的图件、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其目的, 第一是为房地产管理包括产权户籍管理、开发管理、交易管理和拆迁管理服务, 以及为评估、征税、收费、仲裁、鉴定等活动提供基础图、表、数字、资料和相关的信息。第二是为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如基础设施、地下管网、通讯线路、环境保护) 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二、房地产测量的内容

房地产测量包括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地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量、房地产变更测量、房地产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

在以上诸多内容中, 最重要的是房地产调查。这项工作必须做精做细, 通过调查弄清哪些是套内面积, 哪些是共有面积。哪些共有面积要一栋楼各户按比例分摊, 哪些共有面积要一个单元各户按比例分摊, 哪些共有面积要一个单元同一层各户按比例分摊, 哪些共有面积不能分摊给各产权户等。这样最后测量计算出来的产权面积才能真实、准确、合理, 才能保证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3 房地产有关面积

3.1 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外墙 (柱) 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包括阳台、走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 具备有上盖, 结构牢固, 层高2.20米以上的永久性建筑。

3.2 房屋产权面积

产权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由登记部门登记确权认定。

3.3 房屋套内建筑面积

房屋套门范围内由单户产权人占有和使用的建筑面积。含套内阳台面积。

3.4 房屋共有 (公用) 建筑面积

建筑物内由多户产权人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包括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房屋的滴水檐、与室内不通的飘台、无顶盖的阳台、车棚、库等层高低于2.2米的建筑都不能计入房地产的建筑面积。

4 房地产建筑面积的确定

房地产测量, 最终的结果是确定一个单位主体房地产的建筑面积, 一个单位主体的建筑面积等于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加上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4.1套内房屋的建筑面积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房屋套内建筑面积) 。

4.2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一般为:幢内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室外楼梯、垃圾道、变配电室、设备房、公共门厅、门廊、门斗、通道、地下室公共设施用房、值班警卫室等, 以及其它在功能上为整幢、某一层或某几个单元服务的为基本生产或生活必需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5 怎样分摊共有建筑面积

共有面积应本着谁受益谁承摊的原则进行分摊。住宅楼一般以栋为单位求得分摊共有建筑面积, 由各套房屋按比例分摊共有建筑面积;综合楼、商业网点按功能谁使用谁分摊的原则进行分摊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目前, 房地产测量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办公及厂房产权面积测量, 居民住宅产权面积测量, 综合楼和商业网点产权面积测量三个方面。企事业单位房地产产权基本为一个权属单元, 很少涉及共有面积分摊问题, 在实际测量中只需要测量准确、计算准确便可得到正确的产权面积, 所以这里主要对商住楼共有面积如何分摊进行探讨。

5.1 商住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5.2首先根据住宅和商业 (或办公) 等的不同使用功能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将全幢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成住宅和商业 (或办公) 两部分, 即住宅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和商业 (或办公) 部分分摊得到的全幢共有建筑面积, 然后住宅和商业 (或办公) 部分将所得的分摊面积再各自进行分摊。

5.3住宅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 加上住宅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 按各套的建筑面积分摊计算各套房屋的分摊面积。

5.4商业 (或办公) 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 加上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 按各层的建筑面积依比例分摊至各层, 作为各层共有建筑面积的一部分, 加至各层的共有建筑面积中, 得到各层总的共有建筑面积, 然后再根据层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至各套, 求出各套房屋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5.5对于同一幢楼的不同塔楼, 应分别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塔楼内有多个独立楼梯或电梯的, 还应按梯细分功能区分别计算。

6 房产测量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流程

6.1 基本要求

房产测量为“房屋产权、房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征收税费”等服务, 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这就要求调查和测量成果必须达到“权界清楚、面积准确”这一要求。房产测量以房产调查为基础, 在调查阶段, 对于房屋的坐落、产权人、使用者、单位名称、权属性质、年代等一定要彻底搞清楚, 对房屋的各条边都要认真仔细丈量。由于城市中的私房比较密集, 调查时一定注意墙的归属, 是自墙、共墙、还是他墙, 而且内外墙的厚度是否一样等。否则, 将会导致测量面积不准, 也得不到正确的房产分户图, 给以后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对于商品房和新建房, 测量边长一定要与业主提供的竣工图相对照。

6.2 工作流程

结语

确定属性 (套内面积、公摊面积如何公摊) , 是房产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测量作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 必须深入到实际工作中, 把所有权属关系确定清楚, 在测算过程中, 应有两个独立的测算小组进行独立测算, 或一个小组分别测算两次, 把两次测算结果进行比较, 若两次独立测算结果在误差规定范围之内, 则可取两个结果的中数作为最终确定的产权面积, 否则应进行重新测算, 这样才能保证房屋产权面积的精确, 保证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摘要:住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和房屋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建筑面积的计算意义, 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和组成来源以及房屋建筑面积的测量计算方法等, 通过对本文的论述, 使更多的人对房屋的建筑面积有更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测量

参考文献

[1]GB/T17986-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s].

基于网格模型的三维区域面积测量 篇6

三维物体的区域面积测量在人体烧伤[1]、医学整形、纹理映射[2]、地理测量[3]、文物修复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有光学测量法[4]、超声波法[5]等,但这些传统方法对设备要求高,而且价格昂贵、不方便操作。近年来,由于数字获取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三维数字彩色扫描[6,7]获取三维物体的几何和纹理信息数据,并构建三维网格模型越发便捷。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网格模型的三维物体兴趣区域划分、提取及面积测量方法。对于兴趣区域的提取一般可分为基于颜色的自动提取和基于边界划分区域生成。文献[8]基于颜色分割的区域面积提取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和空间坐标信息将不同颜色区域分割成不同部分,基于颜色的兴趣区域自动划分虽然方便,但存在许多不足,如当颜色边界信息比较模糊时,提取的区域和需要选取的区域相差较大,在要求比较精确的领域(如人体烧伤面积计算),该方法存在明显不足。文献[9]提出了基于交互方式的区域生成方法,能准确生成兴趣区域,但该方法对噪声敏感,且模型点数量过大会导致运行速度过慢。为此,本文采用基于平面切割的兴趣区域边界划分方法,通过目测颜色信息指定边缘的若干关键点,并由平面切割算法自动生成兴趣区域的边界,然后采用区域生长方法[10]快速、精确提取指定区域,进而计算其面积。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改进的网格切割算法生成区域边界,在切割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切割面使切割边界达到最优,从而使选取的区域边界更准确,实验证明,通过本文方法计算的面积更准确、有效。

1 基于测地线的区域边界划分

测地线是光滑曲面上的最短路线,如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程。在网格模型上表现为最短路径,又称为近似测地曲线。Chen[11]基于Dijkstra算法提出了网格上最短路径生成的方法,但所给出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当网格点达到105数量级时速度很慢,而且该方法对网格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网格必须是连通的。Lee等[12]以基于边界条件的平面网格切割法生成最直路线,该方法时间复杂度为O(n),速度快,但该方法只处理带边界的网格。本文提出用不带边界的平面切割算法来生成三维网格测地线。

1.1 基于平面切割算法的曲面测地线

在经典空间几何中,空间曲面的测地线有如下性质:①测地线上每一点的密切平面总是垂直于此点的切平面;②空间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测地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本文提出的基于平面切割的测地线生成方法正是基于此思想。在求测地线过程中,本文使用一个尽可能垂直于网格曲面的平面去切割网格曲面,所生成的交线就是两点间的测地线。

理想情况下,切割面应垂直于网格曲面所对应的平面,也就是说切割面的法向量与测地线上每一个点主法向量内积之和尽可能小。定义曲面上测地线的平均法向量。其中,Nt(s)为以s为参数的法向量函数,l为测地线的长度。由于网格上的最短路径由一段段直线段组成,因此平均法向量可以离散化表示为,li和Ni分别表示切割路径所经过的第i个三角面片的长度和法向量。设起点与终点的方向向量Vbe=Ve-Vb(Ve,Vb分别为终点和起点的方向向量),则切割平面的法向量,由于确定切割面之前,无法得知切割路径,为得到最优的测地线,本文采用基于修正的切割平面生成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当前切割点为起始点时切平面的法向量为N =Vbe× Nbe,Vbe=Vb-Ve,Nbe= Nb+Ne,其中Vb,Ve为起点和终点的方向向量,Nb,Ne为起点和终点的法向量。如果当前切割点不是起始点,将该点作为新的起点V′b,该点的法向量为N′b,更新切割平面的方向向量V′be=V′b-Ve,更新基平面的法向量N′be= N′b+Ne,更新切平面的法向量N =V′be×N′be。关于切割点N′b法向量的计算可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三角形的顶点时,通常是对顶点1-环邻域所有三角的法向量做加权平均。当点在三角面片的边上时,则其法向量为共用此边的所有三角形的法向量的加权平均。

1.2 基于修正切割面的网格割算法实现

设切割平面方程为N·X+d=0,其中N为平面的法向量,d=-(N·X0),X0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假设与切割平面求交的三角面片的一个边CD为Vc+tVcd,Vcd=Vd-Vc,如果Vcd·N=0,说明CD和平面平行,没有交点;若Vcd·N≠0,则需判断,不同的t对应如下结果:

(1)t>1或t<0,交点在线段CD或DC的延长线上,与线段CD无交点;

(2)t=0,交点为C,t=1,交点为D;

(3)0<t<1,交点为Vc+tVcd。

在求切割线过程中若当前切割点为起始点时下一个切割点的选择比较特殊,如图1 所示A为起始切割点B为终点,切割后产生两个切割点e、f,此时需要判断的夹角∠eAB与的夹角∠fAB的大小,若∠eAB<∠fAB则选择e作为当前切割点,否则选择f。

本文切割线算法的总体流程如下:

Step1:初始化变量,确定初始切割平面P,分别得到起点A和终点B所在的三角形Ta和Tb;

Step2:得到起点A所在的三角形,对该三角行进行切割得到切割点e、f,判断的夹角∠eAB与和的夹角∠fAB的大小,若∠eAB ≤fAB ,则选择e作为当前切割点,否则选择f;

Step3:根据当前切割点更新当前切割面的法向量,且由切割面和当前切割点确定当前需要切割的三角面片;

Step4:通过切割当前三角面片,得到新的交点,将此点加入到链表中,并将此交点设为当前切割点;

Step5 :判断当前切割点是否是终点,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返回step3。

2 特定区域的提取及面积计算

2.1 切割边网格重建

网格切割后,切割点往往在三角面片的某边上,依次连接切割点形成切割线,每一段切割线相连形成整个区域的边界,但切割后会破坏原有网格的拓扑结构,因此对切割后的边界需要重建网格。三角网格重建比较成熟的算法有基于Delaunay的三角网格剖分算法[13],文献[14]提出了对离散点云的快速三角化。但文献[13]、[14]都是对大量离散点云提出的重建方法,文献[14]重建后会出现许多小洞,且时间复杂度太大。基于此,本文提出比较简洁的切割后网格修补方法。切割后的三角形重建可分为4种,如图4所示。

图2中虚线表示切割线,实线表示重建后添加的边,图2(d)中切割线经过三角形的一边,重建时不需要变动,其余情况都需要删除原三角形,添加重建后的三角形。网格重建首先添加新的顶点,根据顶点情况添加相关线段,然后组成新三角形,同时删除被切割的三角形。网格重建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读取三角面片的基本信息。

(2)临时保存当前面片的拓扑结构信息,并删除此三角面片和网格的连接边。

(3)根据切割类型不同添加新的顶点。

(4)由三角面片的拓扑结构确定新面片的顶点连接情况。

(5)读取下一个面片,并判断是否结束面片,若是则转(2),否则转(6)。

(6)结束。

2.2 基于种子面片的区域生长

网格重建后,为提取选取区内所有网格信息,可采用树形搜素算法[12],其主要思想是从一个初始三角面片扩展到与其相邻的所有三角面片,从中心向四周扩散搜索,如图3所示。① 号三角形为初始种子点,箭头为搜索方向,②号三角形为迭代一次后获得的三角面片。

网格搜索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初始化变量,当前面片T0,建立栈St,并且T0进栈。

(2)栈顶元素T出栈,以T为当前面片搜索与其相邻的所有三角面片,若搜索到的面片没有被标记,且没有顶点经过切割线的顶点,则该三角形入栈,标记该三角形。

(3)判断栈St是否为空,若否则转(2),否则结束。

2.3 面积计算

采用区域生长法得到区域内所有三角面片信息后,整个区域的面积可表示为,其中si为第i个三角形的面积,n为区域内三角面片数。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测地线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验证本文切割算法生成割测地线的有效性及鲁棒性,本文分别对Cat模型(4538个顶点,8971个面片)、cow模型(2903 个定点,5804 个面片)、head模型(3642 个顶点,6783 个面片)、state of liberty模型(23421 个顶点,43245个面片)、face模型(4512 个顶点,7546 个面片)、back模型(8456个顶点,15235个面片)进行实验,图4为本文方法所得的效果。

为比较本文方法和传统方法运行时间,本文测量10组不同长度测地线得到的运行时间,如图5所示。为验证本文方法测地线的准确性,本文测量了10组不同长度的测地线,并且记录各种方法的测量数值,记录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点数量比较小时,所花费的时间相差不大,但当模型点的数量逐渐增大时,本文方法明显较优。同时,测量精度上,由表1中10组测地线的长度可以看出,本文方法明显优于文献[11]和文献[12]方法。本文“基于切割面修正的网格切割算法”无论在运行时间,还是在测地线的精确度上都优于文献[11]和文献[12]方法。从算法时间复杂度来分析,本文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为线性时间复杂度,文献[11]和文献[12]时间复杂度最优情况下为O(nlogn)。

3.2 面积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验证本文区域面积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实物进行贴片,通过kinect设备对实物进行扫描生成网格模型,然后对切片进行边界区域圈取,并提取整个切片的区域。本实验分别选取形状为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五角星、圆的切片,分别测量其面积。图6为不同形状的区域提取以后的效果图,表2为各个切片测量结果以及和真实面积的比较。

由图6可以看出,本文算法对各种形状的区域都能很好地进行划分,并且准确提取其区域。由表2中可知,本文方法测量面积和真实面积误差低于3.0%,且较稳定。由于测量面积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区域边界的准确划分,所以图6和表2的实验结果印证了本文“基于修正切割面的网格切割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网格切割的区域划分,然后根据区域的边界提出区域所有三角面片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整个区域的面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平面切割方式来生成区域的边界,提出了基于切割面修正的网格切割算法,与传统的最短路径法[11]和基于边界的网格切割算法[12]相比速度更快且更准确。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且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浅谈房屋产权面积的测量方法 篇7

1 房屋产权登记中面积测算常见问题及原因

在对房屋产权面积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经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纠纷, 给产权管理工作也造成了不便, 因此为了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有关部门应该重视房屋的前置测算和登记测算面积的统一, 因为由于二者的不一致导致的经济纠纷和产权等级结果差异, 会给产权人以及房产开发商都造成后期的经济纠纷,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 消费者对于房产面积也越来越重视和敏感, 为此, 为了保护消费者和开发商的利益, 就必须要在房屋产权面积测量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上文中提到的房屋产权的前置测算面积, 指的是房屋在建成初期表现在图纸上的面积, 这个面积的计算是为了更好的为消费者展示房屋的结构和空间尺寸, 因此, 也是房屋在预售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登记依据。而所谓的房屋产权登记面积, 就是在真正的房屋建筑建成之后, 有关部门根据审批对设计图进行的对比以及测量所得到的实际的房屋面积数据。

在目前我国的房屋产权登记的过程中, 还并不能够保障前置测量面积与实际面积的完全吻合, 即在测算的过程中, 还会出现由于各自因素导致的误差。导致这些测算误差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施工单位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第二,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各部分的尺寸和规格导致的误差, 第三, 建筑内部的公共建筑面积有所改变引发的产权面积误差, 第四, 测量中没有认真的执行或者理解测量规范导致的误差。以上是最为常见的几点导致前置面积与实际登记面积不符的原因, 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共有建筑面积的处理不当导致的面积误差。一般来说共有面积的功能区的划分及分摊情况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幢共有建筑面积、功能区共有建筑面积、层共有建筑面积、其它共有建筑面积等, 这些不同的共有面积形式, 在实际的测算过程中所归属的产权形式也是有差异的。目前,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范《房产测量规范》, 现有的共有面积, 必须要扣除独立的地下室和阳台以及功能性服务用房, 并将其整个均摊给所有用户。而在这些共有面积的计算过程中, 最常见的计算单位为幢, 通过对一幢楼内的多功能区的面积之和的相加, 再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的包含和并列关系对其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排除, 是最根本的分摊计算方式, 但是在实际的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计算人并没对相关的建筑功能形式划分标准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所以也就导致了在实际的测绘中比较容易出现由于功能区的混淆导致的计算误差。

2 房屋产权登记中解决面积测算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想解决现有的房屋产权登记中的测量问题, 就必须要根据现有的测算问题出现的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意见, 笔者在认真研究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房屋产权登记过程中测算面积中存在的准确性问题后, 认为可以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来实现对房屋产权的登记面积精准度的把握。

首先, 要根据现有的国家规范的测算标准, 对现有房屋面积中的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 并严格的对其有争议的位置进行标准测定, 目前来看, 我国的相关规范中的建筑面积指的高于2.2米的结构稳定的永久建筑面积, 并且其范围是从房屋外墙 (柱) 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算起, 高度的测量标准虽然没有明确的表述, 但是业内统一认为是两层楼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过, 在对一些阳台和地下室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会导致较大的差异, 所以相关的国家测量规范的精准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即通过对现有的测量规范的细化, 可以更好的实现测量过程中纠纷的避免, 也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的参考依据。

其次, 还要规范现有的产权测量单位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方式, 即有关部门在对产权房屋面积进行测绘的过程中, 并没掌握相关的测绘方式, 还存在使用的测绘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的现象, 这些都不利于在实际的测绘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以及新的测绘工具的出现, 都有力的推动了测绘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所以在对房屋产权面积进行测绘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该重视房屋测绘手段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提高, 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与此同时, 在对房产测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也应该重视对各项工作开展的监督, 以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引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问题。

3 算例

为某幢六层房屋, 计算产权面积。

3.1 产权面积的计算

整幢房屋建筑面积指房屋外墙 (柱) 勒脚以上各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包括阳台、走廊、楼梯、地下室等具备有上盖, 结构牢固, 层高在2.20m以上 (含2.20m) 的永久性建筑的建筑面积。此处, 产权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

3.2 套内建筑面积计算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3.3 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的计算

3.3.1 共有建筑面积的组成

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套内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 以及外墙 (包括山墙) 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

3.3.2 共有建筑面积的计算

一般多层住宅, 整幢房屋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房屋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以及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 即为整幢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

3.3.3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计算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共有分摊建筑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3.3.4 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计算

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4 结束语

房屋产权面积的计算不仅关系着消费者的权益, 还关系着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 所以为了避免在实际的测算和登记过程中, 由于面积导致的纠纷,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测量方式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秦利.浅谈房产测绘的相关知识[J].才智, 2008 (20) .

[2]宫景华, 李景春.对当前商品房建筑面积测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 2000 (05) .

上一篇:平均利润下一篇:问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