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校长(共7篇)
科研校长 篇1
我当校长40年, 感悟最深的一点, 就是要走科研之道才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水准。
一、科研兴师, 强校之道
20世纪80年代初, 我在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工作, 这所学校当时为徐州市唯一的省重点小学。那个时期我去南京开会, 只见苏南一些名校校长刚步入会场就受到热情接待, 而我则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颇感冷落。我想: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打仗出名, 教育相对落后, 应该发奋图强赶上去。于是我便北去京城、南下沪杭, 到处取经, 回校则大夸他们如何先进、如何好;而当有教师问我怎么办时, 我虽然一时无言以对, 却引发了内心的思索。恰好在那个时候, 淮安京剧团来徐州演出, 轰动一时。听说他们到上海和香港、澳门演出票都难买。要不是周总理的故乡, 谁又知道淮安这个小地方呢?原来这个剧团有个演员名叫宋长荣, 演《红娘》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红袖一甩, 更是掌声四起。这使我感悟到:一个剧团出名是因为有名演员;一个学校要出名, 则必须要有名教师。南京南师附小之所以出名, 因为有斯霞;上海实验小学之所以出名, 因为有袁2) ;南通师范二附小之所以出名, 则因为有李吉林。想要“强校”, 必须“兴师”;想要“兴师”, 则必须首先培养一批冒尖的教学骨干, 来大兴科研之风, 去促使全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让其由只顾天天埋头苦干的“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新型教师。
在坚持深入课堂听课的日子里, 我感到:不能光看到天上的星星, 外校的经验再好, 也必须为我所用;更要看到埋在地下的黄金, 本校教师也有不少闪闪发光的好经验, 等待被发掘和提炼。例如, 我听徐学淑老师教低年级数学第三册“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来求“商”时, 她不但能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夺红旗、对口令、开火车等游戏方式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还引用数学棋等小学具来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如老师问“6×7=?”, 学生就能迅速地摆出“6×7=42”。为了让学生学会审题, 她又借鉴语文的教法, 在学习应用题时, 咬文嚼字画批注:在已知条件下面画单横线, 在求什么下面画双横线, 在关键词下面点着重号, 这样无论应用题如何变化, 都能准确地审题、解题。为了把徐老师的好经验梳理成章, 并提升到理性高度去认识, 我又与她一起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理论, 用以反复指导实践, 从而归纳出“看、读、想、划、说、解”的“数学六动教学法”。开始她还有些迟疑地说:“我这一名小学教员怎能独创‘六动教学法’呢?”恰在此时,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苏联有个名叫罗卓娅的数学教师, 由于教学出色, 她不仅获得了列宁勋章, 还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数学研讨会上介绍经验, 名曰“数学五动教学法”。我诙谐地对她说:“我们还多了一动呢!”从此, 我更坚定了科研进课堂的信心。随后, 徐学淑老师不仅被评为“教学能手”, 还获得了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我为找到了“科研兴师”的切入点而高兴, 又组织集体去帮助张冠珑老师完善她的教学特色, 去发挥孩子们内在求知的潜力, 而形成“自己学, 聚精会神;小组说, 议论纷纷;全班议, 争先恐后;老师讲, 聚精会神”和“听说读写想问画”的语文“四环八勤教学法”, 以及杜发勤老师的“唱感、节奏、乐器”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法, 雨后春笋般迎来了“教改的春天”。前来听课者赞不绝口, 在淮海大地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不仅使我感悟到科研兴师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力, 更使教师们看到“教书生涯”的人生价值。由此我也认识到, 光去称赞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是不全面的, 鼓励教师要奉献则必须引领教师提高自己, 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奉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 (指校长) , 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研究这条路上来。”师资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 学习是促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充电器和保鲜剂, 我尝到了带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甜头。学校办学水平在提高, 教师业务素质在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也在相应提高。于是我写了一篇以《教育理论学习关键在实践》为题的文章, 在1987年12月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后, 立刻受到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杜殿坤教授的关注, 他来信邀我去上海, 鼓励我说:“你要争取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然, 我远远不能和苏霍姆林斯基相提并论, 但是这番话却给了我科研兴教的决心。
二、科研兴师, 贵在坚持
在我担任校长40年的教育生涯中, 不仅使我感悟到只有坚持走“科研兴师”之道才能“强校”, 还深切体会到, 当出现“高原现象”, 举步维艰时, 更要坚持走“科研强校”之道, 才能“柳暗花明”, 更上一层楼。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 区文教局领导找我谈话, 要我去少华街小学担任校长。少华街小学突出抓乒乓球, 办学有特色, 联谊兄弟学校办的“向阳杯”大赛在全国很有影响, 是全国知名的体育先进传统学校。从那时起, 我天天一大早, 只要进校门便到乒乓球室和教练与小球员在一起练球, 逐渐建立了感情。为了培养幼苗不断线, 我还确定每个年级都设立体育班, 即把参加训练的小球员编在一个班, 由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 来确保学习训练两不误, 就这样保住了“全国体育传统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 并为省市业余体校培养了一大批乒乓小选手。有一天, 一位家长带着三年级的小学生孙晋穿着小军服来向我致谢并告别去北京, 说已被选入培养国家队幼苗的队伍, 后来孙晋还真得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呢!为此, 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体工会议特别指名叫我去介绍经验。同行的有分管我市体育的副市长, 他感到我们学校为徐州争了光, 还专门拨款为少华街小学建了一座乒乓楼, 孩子们训练就更方便了。
我没有就此止步, 想, 岂能为此只“播亮体育一盏灯”就满足, 更要“照亮全面发展一大片”。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只有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 才能更上一层楼:首先, 我校在全市创设了第一个科研室, 坚持以校为本, 并聘各年级的教学骨干为兼职“教研员”。特邀请市区有关教育领导参加, 隆重地举行了命名大会, 公开宣布科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当学校的好参谋、教师的好顾问;然后, 我引领全校教师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以“整体改革”科研总课题为龙头, 组织教师因科而异、因班而异, 确定小课题来共同探索究竟如何促使学生“德育要自治, 智育要自学, 体育要自强, 美育要自营, 劳育要自理”, 而取得了丰硕成果。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有全省实验小学校长参加的现场会, 省教育学会会长罗明和副会长沙尧还专门来参观考察, 赞不绝口地夸奖我校是“苏北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三、一点忠告
当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科研进学校、科研进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当看到, 在这股“科研热浪”中, 隐藏着一种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倾向,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我仅谈两个方面。
其一, 有些学校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申报了多少课题、教师已经百分之百参加,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 只要拿到批文就“刀枪入库”了。但是, 有关领导部门对课题研究却很认真, 要做到有始有终要结题。怎么办?这些学校只得用一些时髦用语或华丽辞藻来应付, 搞文字游戏, 根本看不到有说服力的有关数据, 也看不到生动的案例, 更谈不上科研课题究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实效。
其二, 有些教师两手空空, 为了评优评职称只得应急, 便找人托关系申报课题。我就亲眼看到申报课题那一热点时刻, 来找教育学会分管科研课题的络绎不绝, 这不能不说也是好事。如果以此为起点, 让科研进课堂, 必会促进专业水平提高。也就是说, 只要真正做到“我要科研”, 从思想上认识到“老师不搞教育科研, 光忙着捧书本上讲台, 那也上不好课” (钱伟长) , 就会有紧迫感有自觉性, 就会坚定向科研型教师方向迈进。但如果只是急功近利, 虚晃一枪而不求实效, 那又有什么用呢?
总之, 我认为, 学校要真正走上教育科研之路, 一是要坚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不断给教师充电, 以此丰富营养;二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上下功夫, 把每一堂课当做一项教育科研实验项目来探索;三是追求实效, 引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动力。
科研校长 篇2
在这百花盛开、万木争荣的美好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全市教科研成果推广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我谨代表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4300余名教职工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光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创办于,学校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75个教学班,近4200名学生,其中2200名寄宿生,179名教职工。自创办以来,我校以人性化为学校管理核心理念,以制度化为学校管理基础,以细节化为学校管理抓手。在全体教职工中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的意识,通过教师基本功达标考核、课堂水平达标验收、说上评课、青蓝工程等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已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市名教师1名、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0余名,有150人次在全国省市县优课评比、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有300余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精力充沛、事业心强的优秀教师群体已经形成;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关键在平时的意识,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流动红旗评比、文明小标兵评比、主题队会、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年级组、优秀班级评比,促进学生文明、守纪、友善、互助等良好品质的形成;三是强化小学是学生幸福人生的起点的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教育学生珍惜光阴发奋学习,为将来的美好人生夯实基础;四是强化服务无小事、事事见真情的意识,我校有2200多名寄宿生和近1000名校车接送车,学生安全,责任重大。为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领导值班制和尝餐制,每天均有2名校中层干部参与买菜,饭前均有领导尝餐,值班干部全天24小时陪同学生食宿。给10辆校车配备跟车老师、和家长无缝对接,确保学生吃的香、睡的好、走的安全。学校已经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环境得到社会的赞许、领导的肯定。先后接待各类教育观摩达120余批次,荣获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县办学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承办了全县小学教学管理现场会。
科研兴教、科研立校。我校一贯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积极鼓励教师走科研强师之路。学校从人才、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本次推广的课题《小学英语故事表演式教学研究》是我校众多省市级课题中的一个,由英语组全体老师承担,课题组有多人在省市县优课评比中获奖,其中孙传萍、唐维芹老师均获省优课二等奖、市一等奖,该课题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课题结题后,我校立即组织在全校推广,对提高我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该课题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这次市教科研成果推广会由我校承办,充分体现了市县教育局领导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对我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由于我校创办才两年,内部设施正逐步充实和完善,条件简陋,请大家谅解。活动期间,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接待工作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最后预祝本次教科研推广会圆满成功!
科研型校长在课程领导中的角色 篇3
一、校长要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的课程改革排头兵
1. 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研读、践行新课标,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把握新课程的标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
2. 校长要与教师一起反思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入手,探讨课程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3. 校长要做教师的“心理医生”,经常接受教师的疑难咨询,不时解开教师心中的“疑难疙瘩”,排除其自身心理阻力。
二、校长要做资源开发、深掘、利用的课程改革倡导者
课程的创生离不开课程资源作依托,因此,课程资源如何开发、深掘、利用,校长应“引好路、把好关”。
1. 校长应指明开发的基本途径。一是引导师生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中汲取资源;二是引导师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体验,让自身的感受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三是给师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四是引导师生利用校外充足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如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文史掌故、名胜古迹、网上资源等。
2. 校长要把好课程资源筛选关,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适应程度。开发的课程资源要能反映教育的理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总之,课程资源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相“吻合”;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匹配”;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相“协调”。
三、校长要做科学评价、正确引导的课程改革导航者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目的是监控实施质量和把握发展方向。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课程功能密切相关。一方面,评价体系的构建受制于课程目标,目标决定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评价的结果反作用于实施过程,影响实施目标的达成度,影响课程功能的发展方向。校长统领学校课程实施,其评价导向也就成了课程实施的导航者。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国家的课程目标,正确设定评价标准,这是“定向”;二是运用评价标准调适不正确的、偏离课程目标的实施行为,这是“校正”。
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新理念。校长在这一新理念观照下,应把评价的功能定位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这一层面上,构建起新型的评价体系:“注重发展评价、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多元评价。”“注重发展评价”就是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借助评价“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依托评价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注重综合评价”就是要把评价的关注点多样化,把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转化为多样化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评价,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注重过程评价”就是把面向“过去”、面向“结果”的评价转变为面向“来来发展” 的评价,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强调质性评价”就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不让学生发展的丰富性、个性化泯灭在抽象的数据中;“强调多元评价”就是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革校长评价的“一言堂”,把教师、学生、家长都引入到评价主体的行列中去。
四、校长要做课程改革诊断者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胞”,课程理念的“内化”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校长要通过深入课堂检测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践行新课程理念,就是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不断引导教师以新观念、新角色审视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演绎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诠释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校长“诊断”的“项目”有:第一,教师的教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第二,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第三,教师是否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在解读教科书内容的同时,教师是否关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否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技和现实生活。第五,教师是否关注了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第六,教师是否关注了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 篇4
我认为教育科研是校长发挥领导力的一个最佳着力点。因为教育科研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理念、新思想的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内涵建设,只有通过科研,才能正确把握方向、遵循规律、突破制约。早在制订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时,我与我的团队就确定了“文化立校,科研强校”的思路,实施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策略。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实践,我有下面一些体会。
●在教育科研中实现校长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之魂,每位校长都是带着自己的教育哲学管理学校的。成功的校长都重视教育思想的转化,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教职工的教育思想。我认为校长可以把他及他的管理团队的思想分解成课题,以课题的形式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例如我校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以四大课题来主导和规划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框架。要求做到学校有总课题,部门有子课题,学科有特色课题。通过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来实现校长的领导力。
1.在科研中凝聚人心
从学校自身发展看,学校愿景与教师个人愿景反映了一所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起着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设计和制定学校愿景应该成为校长领导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初级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我校的一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之一“让每一个教师得到最优发展”,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帮助每一个教师特别是40周岁以下的教师确立发展愿景,设计个人发展规划。我们学校为40周岁以下的教师建立了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成长档案袋,每学年为不同层次的教师,针对每个教师的发展情况写上描述性的评语,并提出下一学年的发展愿景,以鼓励教师不断实现更高的目标。
共同愿景就如学校的灵魂,唤起人们的希望,教育科研就如一条承载着希望的船,凝聚着教职工的人心,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乐于为实现愿景而努力追求,使组织跳出庸俗,成为强者。一个没有共同愿景的学校很难强大,而没有教育科研的推动,即使强大了也难以持久。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愿景,校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学校、教师、学生带往理想中的彼岸。但是,你是否想过要实现共同的目标,选择哪一种载体更科学,通过哪一条途径更有效,我想这恐怕是校长更应该去深入思考的。
2.在科研中发展教师
教师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和自身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基辛格有句名言:“领导力,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作为校长就要善于唤醒教师们高层次的需求,并帮助教师树立目标,设置台阶,创造机会,真心实意地为教师的发展铺路搭桥。作为我们实验中学,引领教师的主要载体也是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部门都以课题研究来管理每个条线,每个课题要带出一批教师。
教务部门的有效教学研究,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校内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解题比赛、研讨课的观摩等形式来锤炼教师。近两年已有5人获苏州市解题比赛一等奖。三年半时间里有32人次获苏州市及以上评优课、基本功比赛等级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的研究中,教师获全国性比赛一等奖2人,苏州市一等奖2人;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中,我校3位教师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性的课堂教学大赛,同来自全国各地70多位教师同台切磋,均获一等奖;以亲情教育为抓手的德育课题研究提升了德育管理的层次,学校先后被授予两个江苏省德育示范点。三年多时间里,教师中有105人次获市级以上评优课、基本功、解题、命题等比赛等级奖。
3.在科研中构建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文化的建设正在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学校经过论证决定以构建学校“雅文化”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科研中逐步形成学校的文化。“博爱”、“博雅”是我们的校风。古希腊倡导的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这些具体化为:我们学校希望通过营造高雅的环境,培养优雅的学生,造就儒雅的教师来追求这样一种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文化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的主流文化。作为校长,不仅要把先进的文化注入自己的心灵,而且要以恰当的方式推进到师生的精神世界,形成文化方式的领导力,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作用和影响。
●校长领导力在教育科研中提升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校长领导力在教育科研中得以逐步实现,同样校长领导力也因教育科研而得以提升。校长领导力内涵十分丰富,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三点收获。
1.在科研中拓宽了教育视野
学校课题涉及教育评价、有效教学、亲情教育、传统文化、信息技术等层面,作为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校长,要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具有宽厚的学术视野,必须把学习内容延伸到专业以外更广阔的领域。为此我阅读了《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操作》、《教师职业生涯与发展设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文化》、《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跪着教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等多本专著,力求在研讨时做到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底气,手中有方法。
在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我也关注名校长的成长历程及其背后的管理经验。我阅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唐盛昌的《终身的准备与超越》、康岫岩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程红兵的《做一个书生校长》四位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校长的个人成长史,以及《校长叙事》、《名校的追求与实践》、《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等多部管理专著,我重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以此来吸收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经验,在借鉴中逐步推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为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我还主动承担了多项专题讲座。仅本学年,我为全校教师作了《自主学习理论及其实践》、《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等专题讲座。每次讲座前,我总要浏览大量的相关文章,学习成功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并作筛选、加工、内化后再与教师交流。在每一次讲座中我也提升了自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
2.在科研中养成了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深入思考,也即校长的思想要有深度,主要是指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时有远见、有主见和有创见。校长在制定规划,选择课题时,必须抛开功利色彩,要用长远的目光,采取果断的决定,以独到的见解,引领师生和学校走向未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和灵魂,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例如需要思考学校教育该为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需做些什么?我们常说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在日常的管理中到底如何落实?学校为此能做什么?我们学校现在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师生都得到最优发展”就是基于这些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从科学发展观中的人的发展为本的角度,思考着师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提出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来造就名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来培养精英。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素质来经营师生品牌,将来让一些出类拔萃的教师成为教师团队的杰出代表,让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成为学生团队杰出的代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力排众议选择了以“师生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十一五”总课题。虽然关于评价内容的课题历来被认为是最难研究的,但我们是学校,是一所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的学校,她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于校本实际的抓手来引领师生的发展,进而在研究中表达和积累出校长及其团队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3.在科研中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能力
决策是校长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和处理实际问题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选择的活动。而教育科研注重的是课题的论证,论证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日常的科研中我养成了凡事在决定前必须经过论证的习惯。
如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前,我设计了教师问卷调查,例如学校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学校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你认为心目中实验中学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学校最需要为教师或你个人做什么等,再通过各种座谈会征求意见,广集建议,最后确定方案。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围绕学校发展、质量文化、班主任工作、教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时间调整等主题进行了调研,并作出分析诊断,形成改进工作的方案。当然,决策的目的在于付诸实施,在于执行。执行是确立目标到实现目标之间的关键环节,因为目标的确立,决策的形成有了群众的参与,大家的论证,使得领导所想与教师所想趋于一致,那么在执行与落实上就减少了很多阻力。决策内容的合理性,增强了认同感,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增强了信赖度,决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决策本身的可执行性。布置的任务,做出的决定就比较容易实现了。目前,学校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己有3年,各项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在开展,既定的目标正在逐项落实。
《校长怎样抓教育科研》体会 篇5
一、校长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
一个校长要带出一所好学校,不能仅凭经验,更不能摸石头过河,管理和教学要有理论和实践依据。为此,校长必须要有研究意识,要带领教师搞研究,在工作计划中,校长明确提出要用教科研引领教师队伍发展,鼓励教师读书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科研知识讲座,引导教师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研究,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也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科研骨干。
自“十五”始到现在,我校有四任校长主持了四个课题,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回答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而且都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人格特征对教育和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打造一支教师队伍,为此开展了《教师健全人格的培养》的课题研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营造学校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搞了市级课题《初中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了解决教师的困惑,我们开展了《教师研究能力及其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选择课题要基于学校教师发展中的问题,要善于把问题转化成课题。课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实实在在的做,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也是我们选题的原则。
二、校长要用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反映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你如果不研究自己的课堂,不研究自己的学生,不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就会落后于教育发展。进入“十一五”,我们确立了“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工作方路,在全校努力营造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通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我们确立了切合实际的研究课题。全体教师全面参与了市级课题《初中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基于课堂和自身工作做“草根式”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个体反思”“主题研讨”“专题讲座”“班主任沙龙”“案例式研究”等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教师通过认真的
观察、调查和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成研究的小课题。为了使教师的研究规范、更加有成效,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了专门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怎样写调查报告,以及如何撰写课题方案和论文、案例等。教科研让教师尝到了甜头,进入“十二五”选题阶段,教师们纷纷选择课题,准备自己承担市区校级课题进行实验。教科研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水平。无论是对于领导和教师,教育科研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学校和教师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校长管理科学化的保证,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校长要有教育科研素养和能力
这些年,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不断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力度,领导与教师一同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目前,很多校长担当科研课题的主持人,显现了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也有利于对课题的管理。学校设有科研机构,有科研室主任和科研专干,但校长作为主持人绝不能做“甩手掌柜”。我校校长做过多个课题的主持人,一直精心课题管理,亲自参加市区科研会议,亲自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等,亲自批阅教师科研作业成果,亲自组织教师研讨,亲自组织科研的各项活动等,由于校长们的亲历亲为,教师也对科研格外重视。我认为,校长在抓教科研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如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师工作繁忙压力大,如果处理不好科研与其它工作的关系,科研工作就会变得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就会被其它工作排除在外,就会被教师认为是额外负担。这就要求校长要把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和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营造教师自主参与研究的氛围,通过加大教科研的引领与培训,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题研究活动,从而杜绝课题研究“一盘散沙”或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二是要引导和激励教师做好科研。教科研不同于其它工作,需要教师为之做出许多努力,需要学习,需要观察,需要思考,需要写出自己研究的过程材料和成果材料,而这些需要给与教师适时的指导。
三是要重过程、重落实,持之以恒地搞好课题研究。教科研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才能看到效果。一个课题的实验至少需要两三年,急功近利不行,浅尝辄止不行,平时不做更不行。课题实验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要耐得住寂寞,要不断实践。当老师不断取得新成绩,学历、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研究能力逐步增强时,他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老师们对科研不再畏惧,而是积极地参与和实践。看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不断提高,校长们由衷的喜悦。在推进教育科研工作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回顾我校这些年从事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校长,只有从思想认识上,从实际行动上真正重视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从而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校长怎样抓教育科研》体会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教育科研是校长的“掌中宝” 篇6
办好一所学校, 校长本人的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校长在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中, 发挥着他们特定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尤其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 每时每刻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趋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他还说,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 那首先你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 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 从而使校长成为“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者”, “即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 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 “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
为了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的水平, 特别是首先提高校长本身的教育思想水平, 就必须增强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既是使教师特别是校长从教育实践家上升为教育理论家的重要手段, 也是使学校工作由低效向高效过度的必要途径, 还是使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不断提出新课题、探索总结新经验, 从而使学校面貌发生质的飞跃的必经之路。
二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形势, 也要求校长不断增强教育科研的意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
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到提高素质的轨道上,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然而, 首先有赖于全体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确立和教育理论素质的提高。而通过教育科研, 对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要的作用。校长作为一个学校各项工作组织者和领导者, 就要带头参加教育科研, 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
关于各个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问题, 学校“特色”的涵义是什么?“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概念的异同点是什么?“学校特色”与“办学模式”的关系如何?创学校特色的途径与措施如何?创学校特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关系如何?创学校特色的意义与规律如何?这一系列问题, 是新形势下每个中小学校长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而且, 校长还必须考虑自身的独特风格问题。有人说, 要办出特色的学校, 关键是校长办学思想要有特色, 没有特色的校长, 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也有人说, 办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该校的教师群体要有明显的教育教学特色, 而这个群体的特色, 又是校长办学风格的体现。还有人把特色归结为“人无我有, 人有我早, 人好我优”。笔者以为这些提法都很有道理。总之, 创学校特色, 需要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与创新精神,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的实践中探索创特色之路。
三
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种种弊端, 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素质的发展, 迫切需要校长加强教育科研意识, 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 大力纠正各种错误倾向, 从而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首先, 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例如上海市曾首先运用专业的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状况, 得出的结论是, 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具有普遍性, 并且不因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优劣有所区别。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是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感到忧虑的问题。
其次, 不少调查材料反映出, 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 中小学生不仅自治自理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且学习习惯与学习主动性也日趋下滑, 有不少学生离开家长的每晚陪读或家庭教师的督促、带读就无法完成每天的课业, 抄袭作业尤其是考试舞弊现象也相当普遍。
再次, 不仅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少存在缺陷, 近视率居高不下, 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少统计数据表明, 当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比例不容忽视。同时, 学生中还缺乏合作精神。国外“合作学习”理论认为, 教师的教学活动, 不仅应具师生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即教师—学生方式;而且还应存在学生互相之间的互相合作关系, 即学生—学生的方式。然而, 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下, 有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扭曲的意识, 视别人的失败为自己的成功的条件, 因而导致在人际关系方面, 形成了学生缺少与别人和谐相处积极交往的能力和合作互助的意识。
第四, 在升学压力下, 不少学校或有意或违心地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非升学、考试的文化科目以及体美音劳技等技能学科的教学, 使学生身心及文化知识不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而且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述开列的种种现象, 可以说每一种都到了非大力加以纠正不可的地步, 然而细想一下, 又都不是容易纠正过来, 只有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 才能找到有效的办法。这就迫切希望有创见有魄力的校长, 率先在各自领导的学校中, 大胆展开科学研究的实验, 开拓出真正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新路来。
四
校长办学育人的中心工作是组织领导教师去培养教育学生。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之所以起关键作用, 在于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直接实践者, 教育改革的实验成果推广必须靠教师来实施。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 始终是校长办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带领教师群体投入教育科研活动, 以逐步提高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 是学校建设的基础任务。
然而, 目前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 还不能令人满意, 首先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工作的高投入低产出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 不恰当地布置过量的作业, 进行频繁的考试, 而且把希望寄托于课外的集体辅导。这样不仅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也反过来使老师本身负担过重, 疲于奔命。结果, 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科研与进修, 制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而且使得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也成为令人忧虑的问题。其次, 有部分教师教育方式不得法, 也必须引起重视。例如对少数“后进生”的人格尊重不够, 有的讽刺挖苦他们, 有的经常采用各种处罚手段, 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 在于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原理学习不够, 对教育科学理论缺乏起码的了解。德国一位教育家说:“谁要是自己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 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指出:“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 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的财富。”因此, 校长应重视教育科研, 努力掌握教育工作规律, 并以此带动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研究学生, 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优化。
五
在对外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形势下, 学校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困难。学生从校外各种渠道、媒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 西方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传入, 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教育投入不足, 学校基本建设不够完善与教育现代化的矛盾愈显突出;教师待遇偏低, 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这一系列的问题, 都为学校工作带来新的困难, 推动校长要努力去探求新的思路。
科研校长 篇7
一、何谓校长的科研素质
校长的科研素质是指校长所具备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科研行为、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其中, 科研意识是先导, 是指校长能否意识到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去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找到其中的规律, 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规律, 遵循规律;科研思维是指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而科学的思维不外乎整体性思维、具体性思维、联系性思维、连续性思维。有了这些抽象性的思维, 就能站得高, 看得远, 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 并能及时发现和思考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研行为是指校长将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变为科研行动, 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并亲自参与研究, 或者申报课题, 科研立项等行为, 科研行为是提高校长科研素质的关键;科研方法是指校长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进行研究的手段, 如行动研究的方法、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等;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综合指标, 是指校长是否具有文献检索和梳理概括、提出并界定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得出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和科研反思的能力。科研管理的能力是指校长能否有效地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和领导的能力。校长科研素质的高低, 不仅影响校长自身的学习和科研水平, 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所在学校的科研水平, 制约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培养专家型校长, 促使一线优秀校长向教育家转型, 就是要求校长不能只停留在依靠经验和阅历的层面上办学。校长只有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全面的科研素质, 才能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多出创新性教育研究成果;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按教育规律办好教育,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在高级研修培训中提升校长科研素质的必要性
目前, 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基本模式包括六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通识理论学习, 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前沿的通识性知识, 旨在开阔校长的视野, 调整校长的知识结构, 引导校长站在高端并从多角度看教育, 树立大教育观;第二个模块是教育理论和培训主题理论的学习, 旨在使校长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 深化和系统掌握专题理论, 如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和学校文化建设理论等;第三个模块是素质拓展训练, 旨在通过体能训练, 挑战自我、开发身心潜能和增强学习群体的凝聚力;第四个模块是参观考察, 旨在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典型经验, 汲取别人的精华, 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五个模块是校际互访、交流学习, 旨在深入学员所在学校, 发现问题, 诊断问题, 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第六个模块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 每位学员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撰写论文, 旨在推动校长将所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研究问题, 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
上述模块中, 除第六个模块是以校长的科研活动为主外, 其他五个模块都是以学为主, 极少涉及科研活动。尽管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都要求学员写学习日志, 提交反思或学习阶段总结, 但这些学习要求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在以往的高级研修培训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参加培训的校长在前五个模块的学习中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也能很好地总结学习体会和感悟, 但第六个模块往往成为校长学习中最困难的环节。到结业时, 一些校长不是按照要求递交论文, 而是递交一份学校的工作计划或总结报告;有的即便递交了论文, 也只有学校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措施, 没有研究的设计和研究过程, 得出的结论也常常是总结性的或经验反思型的, 很少有校长采用实证研究或实验研究的方法, 用数据分析来验证观点, 阐述论点。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论文为数不多, 论文的质量也不高。究其原因, 一方面, 校长们已经习惯了凭经验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也暴露出高级研修培训忽略了对校长科研素质的提升。尽管我们在理论学习的模块中加进了研究方法的学习, 但研究方法只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 而且研究方法的使用属于操作技能, 如果听过之后就束之高阁, 不加以运用, 很难成为校长的科研手段。
如前所述, 校长的科研素质是多方面的。如果校长的科研素质不高, 必将影响到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学习之前如果没有预设学习的问题, 不带着问题和困惑听课, 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就很难吸收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激活已有的知识, 使新旧知识得以整合, 从而造成学过之后容易遗忘。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 不积极地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 也难以在学习中借助专家的优势资源得到个别指导,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校长在长达一年的培训中如果没有科研行为, 不带着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 不仅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 最终也难以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所以, 在高级研修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 对于促进校长成长, 增强培训效果, 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在校长高研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
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要从多个环节和层面入手, 不仅要强化校长的科研意识, 训练校长的科研思维, 激发校长的科研动机, 引导校长的科研行为、操作科研方法, 提升校长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 还要促使校长以研促修, 以研带修, 真正做到研修一体化。如何在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呢?
1. 把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设计到整个培训模块中, 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
在培训的开端, 就要强化校长的科研意识, 要求校长带着课题和科研的任务进行学习,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把问题带进课堂, 在模块的反思总结中分小组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讨, 形成研究型的学习合作体, 在学习期间形成课题, 申报课题, 研究课题。
2. 在校长素质拓展训练中增加科研思维的心智训练内容
科研思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 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把科研思维的心智训练模式化、程序化。如设置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模式:学习使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把模拟情境与校长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结合起来, 训练校长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 学习按科研的思路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在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中寻找规律, 科学地解决问题。
3. 激发校长的科研动机, 确定研修学习的具体科研目标, 引导校长的科研行为
科研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创新过程, 选题是科研的起始环节, 也是最为艰难的环节。选好研究课题是科研的前提。校长的工作非常繁忙, 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科研问题, 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科研的路径去解决。只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那些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才有科研价值。如高中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走班制”对教学组织管理职能的挑战等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有研究价值的。如何把一些宏观的问题演化成校长们力所能及的具体科研问题呢?一是要进行实践的可行性思考和研究价值论证, 看此问题是否有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二是要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梳理, 看此问题是否前人已经研究过, 形成了哪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存在哪些不足;三是要看自己或学校是否具有研究此问题的优势和条件。有些问题很有价值, 但自己不具备研究的优势和条件, 也难以完成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形成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尽可能小而具体, 切合实际, 不要空泛、太大, 如“新课改下如何保证教育质量”这个问题就太大、太空, 涉及的因素和变量太多了, 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 凭借一所学校的力量完成研究。提出研究问题后还要进一步界定和明确研究的问题, 澄清研究问题中的变量, 设计研究的具体目标、研究的步骤和实施途径, 继而身体力行地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 修订方案。
4. 实施导师制, 把研究开题环节和研究方法操作环节提前至理论学习模块的初期
在导师的指导下, 校长们按科研的范式形成初步的研究设计方案。初期的方案也许很不成熟, 但可以促进校长们进入到科学研究的轨道中, 在研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研究。培训者要为校长提供科研的平台和一定的学术条件, 如查阅文献资料, 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 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前沿动态;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和探讨问题, 相互交流, 共享学术资源。校长们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研究设计, 制定研究方案, 与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导师的指导工作必须伴随研修学习的全程。
研究方法的学习不能只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 应该注重实际训练, 让校长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可以把研究方法切割成小的学习模块, 让校长们通过课堂模拟练习、课后提交作业、在实际研究中运用等方式真正会用研究方法。方法是工具, 可操作性强, 也属于程序性知识, 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有效地掌握, 而且一旦掌握后也不易忘记, 会迁移到不同的研究中去。
5. 制定校长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科研量化考核指标
校长的科研能力是在科研行为和科研过程中形成并提高的, 因此, 在每一个模块学习阶段, 对校长都有科研的任务要求。可以把总目标划分成步骤目标进行考核, 如第一模块学习阶段进行选题和提出研究问题, 并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和综述;第二模块学习阶段形成研究的方案;第三模块学习阶段实施研究方案;第四模块学习阶段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第五模块学习阶段形成研究报告的初稿;第六模块学习阶段, 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可发表的学术论文, 并进行论文答辩和结题工作。这样, 就在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期间以科研为主线, 完成了科研工作的一个闭环过程, 不仅让校长学会了科研, 物化了研修期间的科研成果, 提高了校长的科研能力, 真正意义上达到了高级研修培训的核心目标———让接受培训的校长能够可持续地学习和发展, 为其从教育教学管理型校长到研究型校长、专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的转型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刘振兴.校长的科研素质及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 1996, (7-8) :24-27.
[2]刘春芹.校长培训中的教育科研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版) , 1998, (4) :28-29.
[3]褚宏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J].今日教育, 2010, (Z1) :30.
【科研校长】推荐阅读:
教育科研与校长领导力05-16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07-18
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09-12
科研助理个人总结-个人科研总结06-27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09-06
科研项目个人总结-科研人员个人总结06-06
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工作总结11-19
科研发展10-17
科研改革10-18
科研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