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校长(精选11篇)
有效校长 篇1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要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提倡要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来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校长, 一定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 积极进行有效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明确目标、更新观念, 把学校管理这门艺术做好、做实, 有效开展学校工作。以下是笔者这几年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一、校长要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
校长要有全面合作的理念。校长要有足够的威信与良好的口碑, 能够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 与其他有关教育部门、单位取得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推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校长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校长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不足, 正确认识到农村与城市学校的教育差距, 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学校, 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当地群众对教育的认识, 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校长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能够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会及领导视察等活动, 与教师、家长及领导进行交流、沟通, 及时了解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自己的不足, 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补充、发展、延伸。
校长要有创优创特的理念。校长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 要将学校发展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要虚心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 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等均可拿来参考借鉴, 结合本校具体情况, 取长补短, 办出自己的特色, 办出自己的风格, 在学习发展中创优创特, 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
二、校长要有先进的管理才能
校长只有先进的理念, 而没有管理是不够的, 校长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才能。这样才能将理念落实到实处, 使想法变为现实。
校长要有足够威信, 以其品德、学识、才能、作风、气度等凝聚成校长的特有魅力, 能对学校师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使师生产生向心力, 凝聚人心, 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积极性。
校长要有科学的管理行为。在学校管理方面, 校长要根据办学规律, 创设多种条件, 使学校的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及教师管理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校长要善于抓大事。一所学校所涉及到的大小事情数也数不清, 作为一校之长, 自然不能事事参与, 事事管理, 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校长要越是事多越是清醒, 什么事情是需要自己抓的, 什么事情是要其他校务人员做的, 决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事务工作者, 碰到什么做什么。
三、校长要精通业务
作为校长一定要精通业务, 才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才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才能利用规律来为我所用, 才能引领学校健康发展。校长精通业务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更好。
校长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教学的基础, 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校长要抓好教育科研, 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机构和网络, 强化校本教研, 使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要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又依赖于课堂教学改革。
因此, 校长要从多方面入手, 扎实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政策奖励、名师带动等活动, 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四、校长要为教师提供自由发展空间
通过总结现代教育理论, 可以得知若想把一所学校办好, 校长是核心, 而教师则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校长的教育理念、想法, 需要教师来执行、实践, 所以, 一个好的校长应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足够的重视, 要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自由、和谐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发展平台,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素养。
校长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大胆创新, 加强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有效机制;努力挖掘青年教师的潜能, 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激励教师要“一专多能”, 为他们的发展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为教师创设使其身心舒畅、思维活跃、充满竞争与互助的工作环境, 使教师身心愉悦地工作、生活、成长发展。
五、校长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 做为一校之长, 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要做到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位学生, 决不能只注重所谓尖子生的培养而放弃任何学困生, 因为教育公平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校要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 要做到既要重视知识的掌握, 又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等等。
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由于其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的不一而有各不相同的表现, 学校应该创设条件,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证, 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提高。
此外, 作为一校之长, 一定要依法治校, 以制治教, 使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把学校办成各方面都满意的好学校, 这需要我们小学校长不断努力学习, 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积极开发自身潜力, 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把内在积极性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促使学校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而在小学中, 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 也是关键人物, 管好小学教育的重任在校长肩上, 校长的管理理念、办学思想、发展方向等都是影响学校的关键, 也可以说, 一个校长的能力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前途与未来。本文试述校长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更好地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校长,小学,教育,有效管理
有效校长 篇2
王永鑫
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小学校长培训班。回顾学习的过程,是充实的、紧张的、惊喜的,教授、领导的讲座,使我的思想产生一次次震荡,洗涤,“课程改革”、“学校管理”、“信息技术”、“以人为本”等等这些反映新时代教育要求的高频词,反复回响于课堂,深印在脑中。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最大的收获。关于校长对学校的有效管理,感触收获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1、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校长应确立科学的现代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包含了校长的学校管理观、教育观、学生观等等,决定着校长的办学目标、过程及方法。同时校长应积极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在对学校的传统文化、办学条件、教育资源、社区文化背景等作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发挥学校的优势,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突出以人为本,发展为先,创新为魂,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创设和谐、民主、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人文环境;发展为先,即具备超前的发展理念、清晰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举措、不竭的发展动力,实现学校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创新为魂,即创新是办学的灵魂,是学校保持竞争力、生命力的关键。体现在教育观念创新、办学机制创新、管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内容创新、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校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常规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各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的不同特点,本学年作了重新修订,分为行政、教学、学校大队部、后勤等四个面若干个点。狠抓落实,做到制度面前一律平等。长期的“大锅饭”思想使学校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缺乏凝聚力,竞争意识。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落实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实行过程管理,动态管理,建立完备的跟踪评价档案,为防止出现不良竞争,学校对常规管理做到了“六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竞赛检测,统一安排教科研活动,统一班主任工作考核,统一教师教学工作量化。
制定科学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制订的规章既要科学又要严格。此处所说的科学,就是要符合党的政策,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要符合本校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严格,就是要行为规范到位,奖罚制度落实,扬抑条款分明。不可统而言之,要没有随意性。
制度的制订是为了规范教师而不是为束缚教师。要在制度允许范围之内,留有让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要达到规范的目的,不能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只有落实才谈得上规范,才能真正管理好教师。校长与教师间一定要约束与激励并举,服从与协调共存,求同与存异同在,这样才会彼此信任,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工作。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小学校长,管理好自己应管理的教师是一项常规工作。但实质上又是你能否管理好这所学校的关键。我信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爱因斯坦说:“学生尊敬教师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我想改一下,教师尊敬校长的唯一源泉是校长的德和才。作为校长,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积聚自己的德和才,对教师实施有序、有效的管理。我坚信:“能力出自公心,人格能凝聚无穷的力量。”只要你用心参与
3、要有强化的教科研意识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现的角色。因此,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教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一是拓宽常规管理的视野和范围。不仅要抓教师教、学生学,而且要抓课堂效果、教学组织工作,还要抓好教务行政工作和非常规的管理等。二是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过去学校管理十分重视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是对于例外事件或非常规性工作的管理重视不够。新课程的出现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开发和实施存在着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经常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学校管理者,要能够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需要,随机制宜地展开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人与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把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的效果。三是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管理。学校管理者要把教师作为科研对象,要把行政管理方式和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运用教育调查、教育预测、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统计、教育实验、教育诊断之类的技术和方法。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行多层次、分类别管理,以寻求学校管理中的新方案。由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
4、要有先进创新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于小学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思考 篇3
一、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误区
课程改革中,学校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领导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纵观当前的小学课程改革,一些校长的教学领导工作步入了误区。
1.行政领导代替教学领导
近年来,虽然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校长无个性,学校无特色。教学领导的缺乏使得校长理论品质和个性化思想薄弱,没有与理念一致的教学实践,更无法提升和积淀教学理论的力度与厚度。同时,繁杂的行政领导事务充斥了校长的时间和空间,校长忽略了教学领导和自我专业发展,校长领导学校变成了对学校的行政领导。
2.教学领导形式主义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一些学校组织了大量“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课”和“研究课”。这些课虽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让人心存疑虑,更让人产生莫名的失落感。原因是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失去了师生教学相长、苦乐共存的真实性。
3.教学领导手段方法滞后
一些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手段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教学领导的方法注重整齐划一,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评价的“大一统”式教学领导模式。这种大一统的教学领导,很不适合当前提倡和尊重创新与个性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权利,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要“以人为本”,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
4.教学领导目标不明,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缺乏系列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出现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朝令夕改。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缺乏整体性发展目标,校长一般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重点学科领导较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等学科缺乏有效的教学领导。学校教学工作无序、不协调,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领导者迷失方向感,缺乏领导目标。
二、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阻隔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革新和学校发展定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校长,校长在有效教学领导中面临着各种阻隔。
1.传统领导观念干扰
在整个领导领域,包括校长的教学领导,人们习惯把领导视为行为而不是行动,视为心理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心灵方面的因素,视为与人有关而非与理念有关的东西。人们过度强调层级、心理、技术和理性权威,忽视领导的专业和道德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如果没有对传统领导观念革新的勇气和意志,学校的发展可能无望。
2.学校繁杂事务
当前,一些校长经常淹没于学校无休无止的琐事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校长未能明确“领导”“管理”和“行政”三者的联系和差别,未能分清领导领域中教学领导与其他领导领域事务的轻重。不少校长错误地认为,学校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很重要,校长必须了解和控制每件事情,力争事必躬亲。其结果是校长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导致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依赖不断增强,学校呈现的是一个人的意志而非组织集体的意识。这种情况下,校长难以顾及教学领导工作,更何况有效的教学领导。
3.学校发展愿景迷失
学校是一种具有较强人文特征的组织,在学校内创设明确且受师生公认的愿景不仅能节约学校教学资源,还可以推进学校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使校长有效地领导教学。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冲击,使部分学校暂时迷失了明确的发展愿景,学校所有的活动和行为盲目而短浅。
4.缺乏伦理道德
校长在教学领导中,要与他人交往,其间充满着伦理道德的意蕴。当前,关怀、公正以及对学生无差别的对待等都在追求“效率”“效益”等口号中遁形。校长的教学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伦理道德的领导,作为有效教学领导者的校长,应该关注自身教学领导行为的诚信、公正。失去诚实性和正直性,丧失伦理道德的校长,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领导。
三、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
校长正视有效教学领导的误区与阻隔,有助于更好建构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以下每一项策略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各项策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确保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有机整体。
1.明确内容
(1)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目标。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充分了解,清楚学校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以及各种目标的优先次序。这种目标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而且要明确具体。校长还要通过民主程序和广泛宣传,将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化成所有教职工、学生乃至家长的共同愿景,激励各种利益相关者协调一致,为实现目标努力。
(2)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文化。高效能学校的校长通常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创造一种共享的价值观,引领所有成员行为。无论是教务处、政教处,还是总务处,都要紧密围绕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去计划和实施各项工作,而且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氛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构建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改进教师教学表现的考核体系。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和支持者。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校长应通过民主程序,基于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和各岗位工作分析,构建发展性教师考核制度,切实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活力,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使教师有时间、有热情、带着责任意识投入到教学实施及变革中。
(4)构建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校长加强教学领导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多种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教师的参与,对备课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教学评比办法、听评课制度等各种现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制度中亟待改进的地方,然后从细节上对制度进行改进,使之有效领导教学,服务于教学。
(5)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校长应致力于教师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的激发,并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诊断、辩论、情景模拟、听评课等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吸引教师自主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学习与发展成为教师的自主活动,促进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导航教学
(1)提升教学价值。现代教育应当提升基础教育中学科教学的价值层位,把培育生动、活泼的学习者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这里的“学习者”,是一个具有能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不断学习、更新自我能力的人。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动、活泼发展的人。
(2)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评价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志。学生的实际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起点。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有效的教学应在深层次上反映“生本”理念,即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因学而导、促进发展。
(3)教师有所作为。教师有所作为,是教师不断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怎样做到教师有所作为呢?一是带着课题走进教室。教师自觉把问题研究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改变工作方式,用发现问题的眼睛,每天都有新的创造的起点。二是完善自己走向学生,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教师时刻关注时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以自己的专业有所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课程改革对校长的教学领导提出了新的挑战。基础教育的小学校长,不仅要使教师认同有效教学的思维方式,而且要积极进行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指导。
美国“有效校长”的培养体系分析 篇4
有效校长 (Effective Principal) 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最初是由波塞特 (Bossert) 在1982年提出的。他认为有效校长应负制订学校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设定学业标准、促进教师学习和维持学生纪律的责任。因此, 有效校长必须具备目标管理、决策权力、组织协调和人际关系等四方面的能力[1]。此后, 波塞特的有效校长理论得到了美国教育管理界的认可, 著名的教育领导专家菲利浦·海林杰 (Philip Hallinger) 认为有效校长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影响教师能力的发挥和整个学校的校园氛围[2]。近年来, 受美国教育改革动向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有效校长再度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内涵不断得到细化和充实。从已有文献可以归纳出:有效校长首先是一种教学型领导, 应具有提供有效教学管理与实践决策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其次, 有效领导应该能挖掘全体教职员的教学潜能, 并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创造机会;最后, 建立一种家长、社区、大学多方面合作关系校园文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等也被纳入有效校长核心能力之中[3,4]。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美国对有效校长实践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集中表现在美国教育界就校长与提高整个学校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所做的一系列改革, 并颁布了相应的纲领性文件和报告。如2003年俄亥俄州州长成功教学委员会发布了《取得更大成功:高质教学、学校领导、学生成功》;2004年南方地区教育董事会发布了《好校长是成功学校的关键》;2005年美国教育发展中心出版了长达224页的题为《有效校长:高质量学习的教学领导》的文件, 等等。这一系列的文件和报告不但加深了有效校长这一理论的内涵, 更是通过对相应的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 明确指出:有效校长的领导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何培养有效校长已逐步成为美国教育领导管理领域的一个方兴未艾的热点研究问题。
本文将美国有效校长的培养体系划分为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在职培训和评价措施四个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有效校长的培养体系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介绍, 以期得出有利于我国学校领导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启示。
二、美国有效中小学校长的培养体系
1. 有效校长的职前培养
美国传统的校长的职前课程一般由大学研究生院的教育领导专业承担。最近几年受有效校长研究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另一方面出现了以学区与大学共同开发的校长职前课程体系这种新模式。两者的共同点是:为了培养有效校长, 校长的职前课程开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注校长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领导能力及强调学校与外界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的能力。
俄亥俄州的麦格雷戈安蒂奥克大学 (Antioch University Mc Gregor) 的教育领导硕士课程改革是前者的一个典型的案例, 其主导思想是提倡课程设置与快速发展的中小学校实际工作相联系, 提供一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亲历教育领导经历为补充的方法, 以培养未来的有效校长, 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领导硕士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该校目前的教育领导硕士课程共45学分, 由以下13门课程组成:教育基础 (3学分) 、领导的多样化与民主学校 (3学分) 、儿童全面发展 (4学分) 、科技与教育 (3学分) 、学习与动机理论 (4学分) 、解决冲突的方案与课堂管理 (3学分) 、监督合作校区 (3学分) 、促进教职员的发展 (4学分) 、改善学校办学研究 (4学分) 、课程 (4学分) 、学校法规 (3学分)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3学分) 和实习 (4学分) [5]。这些课程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校与外界的合作关系, 采用个案分析、课堂讨论、现场实践等方法培养未来学校有效领导必需的核心能力。以此案例为代表, 我们可以看到, 受到有效校长理论的影响, 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未来校长的要求, 美国各州的大学的教育领导专业开始重新设计课程培养方案以顺应这一潮流。
相对此种传统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改革而言, 马萨诸塞州采取的加强学区、专业团体、社区及非营利集团之间的合作, 共同开发的有效校长课程则显得更加大胆和激进。在马萨诸塞州教育董事会的支持下, 斯普林菲尔德公立学校联盟 (Springfield Public Schools) 已经开设了一种新型的领导大学 (Leadership University) , 为所有学区的教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活动。斯普林菲尔德公立学校联盟通过严谨的申请管理程序对学习课程的候选人进行筛选, 并要求学员在两年时间内修完四门必修课程、一个暑期学校课程、一门行政实习课程及一门管理实习课程[6]。专职的课程教员与当地的七所高校一起合作教授课程。在未来的五年内, 该课程计划将为本地区及其他地区培养150名斯普林菲尔德公立学校联盟的行政人员。马萨诸塞州希望能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州, 使其课程能适用于其他州的学校领导职前培训。斯普林菲尔德公立学校联盟的校长职前课程计划相对较新, 但是它的可取之处在于持续不断地为候选人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专业发展;加强学区对校长的经验指导;提供高质量的培养方案, 从而为州校长职前准备体系注入竞争活力。现已有14个州同意以上述方式来培养未来的校长[7], 标志着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肯定和接受。
2. 有效校长的入职指导
校长的职业发展一般分为职前准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和成熟期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8]。岗位适应期即入职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入职校长虽然有着教育领导的基础和教学的经验, 但是往往缺乏学校领导的实践经验。由前面对有效校长内涵的论述, 我们不难看到, 有效校长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实践经验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 这一环节是新任校长能否成为有效校长的关键。为了促使入职校长向有效校长转型, 美国大多数州为新任校长提供了入职指导。在共同目的的驱动下, 虽然各州的入职指导计划在具体内容上不尽相同, 但是其共同之处为重视入职课程的真实性。在措施上也大多包含了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
在诸多实行校长入职指导政策的州中, 以宾夕法尼亚州的做法最为典型。宾夕法尼亚州的法律规定在2008年1月后首次任职的中小学校长与副校长必须在任职的五年内参加校长入职课程的学习[9]。入职课程由国家学校领导学院、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分部门共同开发, 每年为该州的八个地区提供一次以上的培训。该课程计划在有效校长能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具体化和深化, 最终归结为宾夕法尼亚州中小学校长的三大核心领导能力标准:领导应具有决策性思考与策划的知识技能, 并具有能保障每个学生成功学习的组织视野;领导应具有理解、设计以标准为基础机制理论的能力, 并把这种能力用于以标准为基础的学校教育改革中;领导应具有合理利用资源, 对不同层次的制度做出决策的能力[10]。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入职课程为期两年, 累计培训的时间共13天。第一年学习的主题为世界性学校的视野与目标, 涉及的课程包括:教育挑战 (学习2天) 、校长作为决策性的思想者 (学习2天) 、以标准为基础的教学制度及学校设计 (学习2天) 和有效学习理论 (学习2天) , 第一年课程分8天学习, 共学习90小时。第二年的课程主题为提高成效, 学习5天, 包括三门课程, 校长作为变革的先导者 (学习2天) 、学习成果 (学习1天) 及有效鼓励与开展以标准为基础的改革项目 (学习2天) [11]。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主张通过实践经历学习 (个案研究、模拟学习、小组讨论) 、面对面交流、课堂报告、在线学习、角色表演和反思等多种形式帮助入职校长提高以标准为基础的教学领导能力, 最终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 宾夕法尼亚州的专业教学学院、鼓励领导行动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实施校长入职导师制。每一位学员由一位有着丰富教育领导经验的导师指导 (往往由刚刚退休的校长担任) , 导师主要通过互联网为校长提供整年的指导, 并以不定期的面对面提问、交流方式为补充。导师为入职校长提供领导学校经验、资源和解决不同问题的策略, 提高入职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有效校长的在职培训
上述有效校长的职前培养和入职指导解决了新任校长的有效性问题, 而对现有校长的改造, 则主要通过校长的在职培训实现。从另一方面来看, 即使是最好的职前准备课程只能是有效校长培训的部分内容, 在学习型社会中, 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学校领导更应如此。因此,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有效校长的在职培训应该是一个持久不断的过程。目前美国各州对有效校长的在职培训主要针对五大核心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强教师、校长和学区教育管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使课程内容直接与学校的真实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保持专业发展时间上的连贯性和运用教学反馈作为课程开发、评估的依据[1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这些核心内容与有效校长理论本身的发展基本保持同步, 从而保证有效校长的领导能力与时俱进。
在具体措施上, 各州均遵循以上的原则为在职校长提供在职培训。许多州已经设了州立领导学院, 如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路易安娜州等。阿拉巴马州领导学院召集了50所办学质量欠佳的学校领导进行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长们通过学习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从而改变了学校的现状[13]。南方地区教育董事会甚至建立了各州共享的领导学院网络, 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学业成绩低下的学校领导提供帮助, 从而使这些学校能改善课程设置、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入网的各州领导学院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 招收的学员必须包括低绩效学校的现任校长、未来校长和一名以上的地区办公室人员。
(2) 必须和南方地区教育董事会一起合作设计、开发课程模式, 使得领导小组学会运用研究的知识正确地处理阻碍学校学业提高的真实问题。
(3) 帮助校区鉴定未来领导的能力、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知识和高绩效的证据。
(4) 招募在办学效果差的学校转型和将以研究为基础的知识运用到改善学校办学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及指导者。
(5) 在各所学校开展研究以确定学校领导在领导学院学习的课程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6) 与学校领导发展小组合作以便相互学习对方的经验。
(7) 建立咨询董事会, 该董事会由参与改善综合学校的教育领导、商业领导和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方面有经验的学校领导组成[14]。
各个领导学院提供的课程一般至少维持两年以上, 以研究型学习为主, 具体由教育领导学院、大学、地区服务中心和私人部门共同合作, 共同为校长学习的课程实践提供理论学习、交流场所和实践基地, 并注意与有效校长的职前培训、入职指导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体系。
一般而言, 教育领导学院提供的课程往往与学校实际相联系。课程内容十分具体, 实践性强, 学习时间短。如创造高绩效的学习环境这门课程共学习四天, 学员以讨论班的形式参加学习, 共分六个步骤。第一步学习5小时, 主要学习有关校园文化的概念及术语, 通过一系列的小组练习、简短讲座、个案分析等方式, 学员能对丰富校园文化有深刻的认识。第二步为培养创造高绩效学习的理念, 一般为8~9个小时。这个阶段采取个人学习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学员有机会看到理念是如何与研究中描述的高绩效学校的理念体系相匹配的。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指导下, 学员对面临的挑战、问题、学生学业和学校实践等方面内容有清晰的了解, 进而探索学校领导分权与个人效力等方面的主题。第三步运用决策结构支持高绩效的学习, 学习时间为2小时30分钟。学员们审视如何将决策结构 (包括关系、政策、程序和物质环境) 用于改变学校氛围, 从而强化学校的办学效果。在探索理念与决策结构关系之后, 学员们得出评价与塑造学校结构的方式。第四步是家庭作业, 要求学员以小组的形式对所学的有关校园文化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第五步为培养高绩效学习文化中学校领导的角色, 约3小时35分钟。学员学习在塑造校园文化过程中学校领导的具体作用, 通过讨论、讲座、个案研究和活动帮助学员了解如何运用学校领导作用改善学校教育。这一步也是对以往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共享与反馈阶段。最后一步为小结, 学习1小时。学员必须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与领导, 创造有利于高绩效学校文化的活动, 并且提交小组的学习报告 (包括小组产品、个人的反思和个人的陈述) [15]。通过类似的学习, 学员能充分了解有效校长能力结构的内涵, 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 从而尽快达到学校、社会对有效校长的新要求。
4. 有效校长的评价体系
一种合理的有效校长评价体系是建立高质量的有效校长培养体系的有力保障。合理的评价体系能为校长的学习提供反馈信息, 促使他们掌握改善学校领导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指导不同阶段校长培养方案以满足各州的具体要求, 从而促进有效校长培训实践的深化。为了制定有效评价体系, 2005年华莱士基金会 (Wallace Foundation) 为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开发有效领导的评价模式的研究项目提供1500, 000美元的经费资助, 项目为期三年[16]。范德堡教育领导评价体系是一套以制定有效校长标准为基础的教育领导评价体系, 它为教育领导的个人或小组的评估提供了诊断性分析、绩效反馈、进度监督和人事决定的依据。该评价体系共包括72项指标, 从两个维度评价领导能力的有效性:学校绩效的六大核心因素;领导的六大关键过程。
第一维度:学校绩效的六大核心因素。
(1) 高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个人、小组和学校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业与社会学习。
(2) 严谨的课程内容:为所有学生核心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3) 教学质量:应用有效教学方法, 优化学生学业与社会学习。
(4) 学习文化和专业行为:使学区的专业实习为学生学业和社会学习服务, 确保学生在一个健康学校环境中学习。
(5) 与外部社区相联系:与学区中的人员和机构建立联系, 促进学生的学业和社会学习。
(6) 建立绩效责任制度:使个人和集体对学生学业和社会学习的成绩标准承担分权的绩效责任制度。
第二维度:领导的六大关键过程。
(1) 策划:阐明共享目标、连贯性政策、措施和程序, 实现高水平的学生学业标准。
(2) 实施:将人力、思想和资源用于促进高水平学生学业标准的实践活动。
(3) 支持: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 保证和利用必要的财政、政治、科技、人文和社会资本, 促进学生学业和社会学习。
(4) 维护:维护学生在学校内外多种利益的需要。
(5) 交流:发展、利用、维护学校人员与外界社区之间的交流机制。
(6) 监督:系统地收集、分析数据, 作为引导、改善学校决定和行动的评判依据[17]。
范德堡教育领导评价体系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有效性考核体系, 问卷调查中的每个小问题都设有资料来源的证据, 它分为别人报告、个人观察、学校文件、学校活动项目、其他途径和无证据。有效性分五个等级, 从1~5分, 1分为无效, 2分为有点效果, 3分效果满意, 4分为很有效, 5分为高效。这种评价体系容易操作, 调查者只需2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问卷调查。根据校长有效性调查结果校长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等[18]。2008年2月份范德堡教育领导评价体系开始被300多所学校采用, 说明该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为美国教育界接受, 并为有效校长的培养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三、结语
有效校长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 有效教学 教学常规 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002-01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必须强化每位教职工的管理意识,细化每位教职工的管理责任,树立合作意识,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教师们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自主、高效地有序进行,最终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具备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1 构建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首先,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是校长的中心任务。教学组织机构健全,教学指挥系统运作畅通,校长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要代好一门课程,能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提倡亲自分管教学工作。同时,成立了以教导主任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成员的实验指导小组,指导学校开展课改教研科研活动,对新课程标准、教材、学科课程教学的实施、运行进行探索、研究,组织学科教研组开展活动。建立健全教学指挥系统和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使每个部门每位教学人员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精细管理。教学常规管理贵在坚持,教学常规管理重在过程,常规的教学是由“备、教、改、辅、考”五个环节构成的,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认真落实教学要求,抓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个环节的具体过程。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我校制定了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教委、省教委颁布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教务处组织不定期检查。严格的制度促使教师强化了课堂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传统“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要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高效地开展的基础,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前提。健全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做到教师专业发展有方案,考核奖励有制度,形成学习、研讨、反思、总结的良好风气。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引导和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组织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和新教学理论,研究新教材。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5 科学合理实施教学设计
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指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可以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大致分为几点:(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关键的第一步。为严格把好备课质量关,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个体备课的封闭性、单一性。建立比较科学、健全的教师备课措施,严格制度大都全面、具体、科学,对备课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并且进一步地完善备课与教学工作的管理。(2)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精心撰写教案。教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聂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准确、完整、具体,教学内容正确,容量、深度、广度适宜,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有序。(3)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和活动时间,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5)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学科与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6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促进考试内容与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传统课程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程主张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差异性发展为目的。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推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总之,我们学校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重视课堂、加强常规管理、关注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的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制度,运用奖惩、激励的手段,正确引导学校与教师发展,推动各项工作,提高我校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 田廷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做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2(Z2).
校长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篇6
首先, 要着眼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重视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
校长的信息素养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校长会自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视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一名现代校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要以锐意改革的思想和决心, 以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 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校长应着眼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把握信息技术的崭新特点, 引导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使自身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真正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校长首先要重视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 站在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带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通过更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 把握信息技术教育的精髓, 发挥自身信息素养对教师的感染作用。同时, 把校长的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的管理、培训、使用与科研活动结合起来, 正确选择继续教育途径, 做到既有系统的理论教育, 又有具体的实际工作学习;既强调在职提高, 又强调职前培训;既要有专业进修, 又要有专题实验研究, 不断总结管理经验, 深化改革内容。
其次, 要系统思考、系统改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营造数字化校园。
对于一些新的管理理念, 校长应当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接受。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再现真实的、复杂的现实管理问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正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以系统思考、系统改变的方法既可以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又能提高校长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可谓一举数得。
信息时代的校长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要通过“数字化学习”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善于拓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 充分运用政策性倾斜和社会化建设, 根据“适当超前、分期实施”的原则, 通过商家垫资、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方式, 高起点搭建信息硬件框架。比如, 建立局域网、校园网等, 力求功能齐全、容量充足;设置高度安全的技术防范设施;建设信息支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等综合性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同时, 校长还要注意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学校实际、建设规模与办学效益、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的关系, 使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得以阶梯式发展。
再次, 熟悉网络社会特征, 建设高水平的信息资源。
当前, 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大多是“重硬件轻软件, 重建设轻应用”, 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 而忽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基础设施的投入, 而不关心如何使这些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导致资源投资的严重浪费。一个具备信息化素养的校长, 不仅会把信息化基础设施看做宝贵的教育资源, 而且还会千方百计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
由于网络的拓展性和兼容性, 网络使用者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 只有具备很强的信息甄别能力, 才能迅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因此, 校长应当学会怎样识别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 也就是知道自己要在网上获得什么样的信息, 在哪儿去获取, 获得的信息可以用来干什么或为什么要获得这些信息。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通过计算机在网上可以完成许多预想不到的工作。这就要求校长在抓硬件的同时, 还要善于以构建高水平的技术平台为基础,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抓好软件及其资源建设。例如, 加强学校自身教育信息资源与软件的建设, 包括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和学科资源库等开发;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主动加盟国内基础教育网站, 开辟网上论坛、虚拟实验室等, 不断丰富网络资源, 以满足师生的多方面需要。
最后, 切实落实信息技术课程, 提升教师整体的信息技术素养。
校长在进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时, 迫在眉睫的工作首先是培训教师, 使教师懂得信息技术的地位和重要性, 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 认清各自在学校信息化中的位置, 确定自己工作的目标。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 一般应以校本培训为主, 以外出培训为辅, 用外出培训带动校本培训, 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让教师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原理, 提高操作技能, 力争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合格实践者。
关于小学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思考 篇7
一、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误区
课程改革中, 学校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教学领导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纵观当前的小学课程改革, 一些校长的教学领导工作步入了误区。
1.行政领导代替教学领导
近年来, 虽然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一些校长无个性, 学校无特色。教学领导的缺乏使得校长理论品质和个性化思想薄弱, 没有与理念一致的教学实践, 更无法提升和积淀教学理论的力度与厚度。同时, 繁杂的行政领导事务充斥了校长的时间和空间, 校长忽略了教学领导和自我专业发展, 校长领导学校变成了对学校的行政领导。
2.教学领导形式主义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些学校组织了大量“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课”和“研究课”。这些课虽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让人心存疑虑, 更让人产生莫名的失落感。原因是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 失去了师生教学相长、苦乐共存的真实性。
3.教学领导手段方法滞后
一些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手段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教学领导的方法注重整齐划一, 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评价的“大一统”式教学领导模式。这种大一统的教学领导, 很不适合当前提倡和尊重创新与个性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权利, 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 要“以人为本”, 了解人, 尊重人, 发展人。
4.教学领导目标不明, 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 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缺乏系列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 以至于出现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朝令夕改。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缺乏整体性发展目标, 校长一般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重点学科领导较多, 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等学科缺乏有效的教学领导。学校教学工作无序、不协调, 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领导者迷失方向感, 缺乏领导目标。
二、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阻隔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革新和学校发展定位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校长, 校长在有效教学领导中面临着各种阻隔。
1.传统领导观念干扰
在整个领导领域, 包括校长的教学领导, 人们习惯把领导视为行为而不是行动, 视为心理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心灵方面的因素, 视为与人有关而非与理念有关的东西。人们过度强调层级、心理、技术和理性权威, 忽视领导的专业和道德权威。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如果没有对传统领导观念革新的勇气和意志, 学校的发展可能无望。
2.学校繁杂事务
当前, 一些校长经常淹没于学校无休无止的琐事之中, 其主要原因在于校长未能明确“领导”“管理”和“行政”三者的联系和差别, 未能分清领导领域中教学领导与其他领导领域事务的轻重。不少校长错误地认为, 学校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校长必须了解和控制每件事情, 力争事必躬亲。其结果是校长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 导致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依赖不断增强, 学校呈现的是一个人的意志而非组织集体的意识。这种情况下, 校长难以顾及教学领导工作, 更何况有效的教学领导。
3.学校发展愿景迷失
学校是一种具有较强人文特征的组织, 在学校内创设明确且受师生公认的愿景不仅能节约学校教学资源, 还可以推进学校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使校长有效地领导教学。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冲击, 使部分学校暂时迷失了明确的发展愿景, 学校所有的活动和行为盲目而短浅。
4.缺乏伦理道德
校长在教学领导中, 要与他人交往, 其间充满着伦理道德的意蕴。当前, 关怀、公正以及对学生无差别的对待等都在追求“效率”“效益”等口号中遁形。校长的教学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伦理道德的领导, 作为有效教学领导者的校长, 应该关注自身教学领导行为的诚信、公正。失去诚实性和正直性, 丧失伦理道德的校长, 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领导。
三、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
校长正视有效教学领导的误区与阻隔, 有助于更好建构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以下每一项策略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 但是各项策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确保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有机整体。
1.明确内容
(1) 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目标。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充分了解, 清楚学校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 分析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以及各种目标的优先次序。这种目标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 而且要明确具体。校长还要通过民主程序和广泛宣传, 将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化成所有教职工、学生乃至家长的共同愿景, 激励各种利益相关者协调一致, 为实现目标努力。
(2) 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文化。高效能学校的校长通常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 创造一种共享的价值观, 引领所有成员行为。无论是教务处、政教处, 还是总务处, 都要紧密围绕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去计划和实施各项工作, 而且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协调一致, 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氛围, 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 构建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改进教师教学表现的考核体系。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 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和支持者。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校长应通过民主程序, 基于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和各岗位工作分析, 构建发展性教师考核制度, 切实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活力, 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 使教师有时间、有热情、带着责任意识投入到教学实施及变革中。
(4) 构建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校长加强教学领导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多种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教师的参与, 对备课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教学评比办法、听评课制度等各种现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 发现制度中亟待改进的地方, 然后从细节上对制度进行改进, 使之有效领导教学, 服务于教学。
(5) 建设学习型组织, 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校长应致力于教师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的激发, 并基于教师培训需求, 分析确定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 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诊断、辩论、情景模拟、听评课等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 吸引教师自主参与, 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 使学习与发展成为教师的自主活动, 促进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导航教学
(1) 提升教学价值。现代教育应当提升基础教育中学科教学的价值层位, 把培育生动、活泼的学习者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这里的“学习者”, 是一个具有能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不断学习、更新自我能力的人。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 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动、活泼发展的人。
(2) 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评价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志。学生的实际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起点。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 不断调整, 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 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 敢于调整, 敢于引导, 敢于追问, 敢于讲解。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有效的教学应在深层次上反映“生本”理念, 即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因学而导、促进发展。
(3) 教师有所作为。教师有所作为, 是教师不断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怎样做到教师有所作为呢?一是带着课题走进教室。教师自觉把问题研究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变工作方式, 用发现问题的眼睛, 每天都有新的创造的起点。二是完善自己走向学生, 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教师时刻关注时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以自己的专业有所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美国最有效率的校长特征 篇8
美国有人对中学校长进行了连续18年的跟踪研究, 最后归纳出最有效率的校长有如下12个特征:
A.对学生成就的高期望 (尽管学生事实上的成绩并没有那么高) ;B.完整的课程内容;C.系统的教学项目;D.明确的目标、目的或标准;E.把学习时间最大化;F.把重点放在阅读和数学技能上;G.教师发展项目 (以及其他年度专业发展计划) ;H.在学校和课堂上的有序性;I.一种评估学生进步的方法;J.鼓励或奖励学生和教师;K.学生家长——社区参与;L.积极的学校氛围。以上12项特征可分成四类, 有6项是涉及课程、教学的 (A、B、C、E、F、H) , 有4项是涉及学生与教师管理的 (D、G、I、J) , 有1项涉及学校与外部世界关系 (K) , 1项涉及学校文化氛围 (L) 。其中主要职责是学生课程、学业的提升, 而管理、社区关系和学校文化建设, 则是围绕主业的支持性工作任务。按照这个调查报告的说法, 美国校长显然不必为学校的运营发展筹资, 也不必包装学校以争夺优质生源, 而有效校长关注的几项事关课程教学的工作, 也是中国校长人人都说要做, 并一般说来也做得颇有成效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 中美校长的职责似乎并无太大区别。值得注意的是, 有时中国的中小学校长 (至少是主管校长) , 在这些方面或要求过高, 或用力太过, 以至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比较起来, 我们做得比较差的可能是J、K两项 (当然还有许多我们不得不做, 而人家校长一般不做的事情, 例如筹措分配教师的劳务收入之类, 要花费当下中国校长很多精力时间) , 特别是积极主动地争取学生家长与社区参与, 亦即请他们参加对学校重大工作事项的决策与实施过程, 还不被更多的中国中小学校长所习惯。我们也开家长会、约见家长, 那是为了让家长检查督促学生学习, 或“把孩子领回家, 教育好了再来上学”。对中国社会大众和中国基础教育界而言, 承认学校要配合家长教育学生, 承认学校的重大教育决策应该征求家长意见, 承认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对儿童的成长负有更根本的责任 (包括选择教育、选择学校的责任) , 都意味着双方角色责任的重大调整, 对双方都有难度, 也有相当多的体制与意识障碍。因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 教育一直是国之大事, 因而是不容也无须普通民众参与意见、参加管理的。“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只要把孩子交给老师, 交给政府, 家长的任务似乎就只剩下“配合”老师了。其实, 无论在法律上, 还是从事实上, 这才是真正颠倒了主次呢。当然, 这种颠倒已成传统, 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浅析小学校长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篇9
关键词:小学校长,有效管理,科学化,人文化,以人为本
有效的小学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对于学校的长远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故而,作为小学的管理者,不但要抓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通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
一、促进小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人文化
1.小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小学管理需要管理科学化的理念支撑, 科学化的小学管理是以培养小学生终身教育观为出发点, 它所注重的是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科学地发展。 故而,小学校长应通过学校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让学生在这种制度化的环境下得以自我发展,真正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发展之路。 当然,小学校长在校园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坚持科学的管理原则,即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 如此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文化知识, 同时能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构建学习型的班级,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还有,校长还需对教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这就要教师通过有效的师德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言传身教。
2.小学管理的人文化
推进小学管理的人文化,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而此就需要小学校长将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中去。 对此,笔者认为,小学校长可以通过倡导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各尽所能,“ 各显神通”,群策群力, 同心同德, 充分显现和挖掘师生的积极个性, 彰显群体的人文光彩。 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而这对于提升小学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校长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使课堂教学能够增添人文性。
二、通过“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有效的小学管理
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能够促使学校得以长远与健康地发展。 而任何管理的实施与效果,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所以,作为小学的管理者,应注重对学校进行“ 以人为本”的管理。 当然,由于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烦琐、复杂的工作,故而要进行有效的学校管理工作,校长应将自身的基本素质与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融合, 并且,在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校长应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品德表现,进行适度的肯定与激励性的表扬,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与做人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也是以“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行学校管理的重要体现。 以下就是笔者的具体分析。
1.促使小学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
从当前小学课程的安排来看,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性,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的教学并没有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加入进去,这对于进行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限制。 故而,校长在进行小学管理中,应将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不但是当前教学改革进行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对“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体现。
2.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
有效的教学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反馈与应试教育的反馈是不同的, 它所注重的不但是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同时还要检测学生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就需要小学校长在对教师考核内容的设计中,要将素质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有效的融入考核指标中去。 当然, 这就要求校长将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到教学管理中去, 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此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的发展。 同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能够促使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更为有效地进行,是对“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正确体现,对于提升小学管理的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3.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机制就是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推进教师、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学习。 这也是对“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有效体现。 作为小学的管理者,应将把促使学校更为长远与健康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要工作,这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而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学生的潜在力量, 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然,不光需要对教师、学生进行激励,同时还需要通过一些惩罚机制,以引导教师与学生选择正确的言行举止。 在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自尊心,使之对教师与学生产生良性促进作用。
浅论中小学校长的有效性管理 篇10
为更好的实施中小学的有效性管理,笔者对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感到部分校长在学校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管理过程中片面强调校长权利的影响力,忽视被管理者即教职工主体性的激发;二是个别学校发展愿景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三是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事务型、会议型校长多,而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少,因而学校管理无深度;四是学校环境缺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整体建构,忽略了学校内涵建设的影响力;五是面对现代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许多新矛盾、新问题,部分学校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管理原则和有效的管理策略,处于低效管理状态。上述问题说明,中小学的有效性管理是摆在广大中小学校长面前的重大课题,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须对中小学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改革与创新。
二、中小学校长有效性管理原则
主体性原则。坚持以中小学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实施有效管理的执行主体,而全体教职工也是学校实施有效管理的接受主体,因此中小学校长的有效管理必须充分考虑调动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诸方面因素。
民主性原则。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学校管理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专业性原则。“一所好学校,就有一位好校长”。要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首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校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倡導教育家办学,因此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学校实施内涵办学,一定程度取决于校长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科学性原则。实施中小学校长的有效管理策略,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它要求校长要有现代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学校要有一套能够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的科学管理制度,要有一套符合本学校实际的、体现学校校长办学思路的科学管理措施。
三、中小学校长有效性管理路径
(一)自我管理。校长是学校的组织者、领导者,既要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要挑起学校教育发展的重任。因此,一个优秀的、卓越的校长必须加强自我管理、自我修炼,笔者认为校长重点要修炼“六种心”:健康身心,修炼愉悦心;恪尽职守,修炼责任心;总结反思,修炼学习心;与时俱进,修炼创新心;心胸豁达,修炼平常心;放低身姿,修炼关爱心。修炼“六种心”,既彰显了校长自身人格魅力和校长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愿景管理。“愿景”就是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的共同期待和愿望。没有共同的愿景,教职工必然缺乏自觉的行为和奉献的精神,最多只是被动的遵从,这必然会导致学校管理的低效。要建立共同的愿景,需要从以下两个途径来实施。
一是学校教育发展定位。首先,要全面分析学校现状,把握学校基本情况。其次,充分论证,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荣昌初中经过全校师生反复讨论,最终确立了办学理念,明确了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这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奋斗的动力,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是拟定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校长一定要结合学校地域、学生等实际和全体教师共谋学校发展,制定学校的发展蓝图。荣昌初中在2009年,就制定并实施了《荣昌初级中学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从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举措等方面进行了细化,以此作为学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指导性作用。
(三)质量管理
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牢固树立质量核心观,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宗旨,以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统领教学。其次,规范办学,完善办学条件,化解大班额,开齐开足课程,针对学生特点开设好课外兴趣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第三,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构建高效课堂。第四,增强家校舍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维教育网络,关注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实施队伍建设和名师培育战略。校长必须注重行政班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不同层级的培训来提高班子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荣昌初中根据《荣昌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荣昌初中名师培养方案》,狠抓师资培训和名师队伍建设,并与重庆文理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开展了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序列培训,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打造名师队伍,奠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三是教学管理创新。笔者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创性的制定并实施了“2+2两结合”教学常规管理模式。“2”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双管齐下管理,“+2”指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常规评价和学生学习常规评价,“两结合”指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评价目标与学生学习质量目标“双目标”同学校学年或三年教学质量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质量提高、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三方面实施有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校既规范了教学常规的科管理,又促进了整体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是打造特色教育。荣昌初中以“奠定学生发展基石”为核心理念,坚持开展“三全教育”(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全程教育),打造学校特色。通过对“潜能生”实施创新管理,对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以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艺体教育、构建人文校园等,从而全方位地提高育人质量。
五是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荣昌初中以“减负提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宗旨,建立了《荣昌初中考试学科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办法》等包含5个方面的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常规教学与教学终结目标相结合,体现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以此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文化管理
一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贵在创新,管理依靠制度,制度贵在科学。校长要在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创造性的制定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规范有序。
二是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学校要深入构建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室内文化等显性的物质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三是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校长要以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为主要内容构建隐性的精神文化,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
四是学校道德文化建设。学校是道德文明的传播者,因此中小学有效性管理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以德立校”,校长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穷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来影响师生,要以“师风师德建设”“学生德育教育”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的氛围。
(五)安全管理。安全是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因此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荣昌初中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的安全工作网络,创建了校保大队、校警、保卫干部、护校队、校园保安等“五位一体”的校安工程工作机制,形成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了市级平安校园。
(六)激励评价。根据马斯洛五层次需要论,通过激励营造良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环境,提升校长的有效管理。荣昌初中建立了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教师教学质量考评机制、管理人员工作考评机制、教职工年度考核机制、教职工绩效考评机制等,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待遇激励、情感激励、环境激励以及制度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并建立评价体系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校长管理的效能。
有效校长 篇11
因此, 笔者认为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应该成为校长日常工作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甚至是重头戏。根据平时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 我以为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便是充分发挥校长自身的行为引领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 略述一二。
一、营造氛围, 让校园洋溢奋发向上的激情
毛泽东同志说,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要让教师在学校中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情感氛围至关重要。为此, 校长可以在下面两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是培育超越自我的集体荣誉感。集体的力量有时能激发教师的自身潜能, 能让教师走出个人封闭的小天地。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学校、在年级组或教研组中的集体荣誉感, 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以准确的定位, 有利于促使教师感受到集体精神的力量, 积极建功立业, 成就个人的生命价值。如学校可以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上悬挂横幅、条幅, 时刻提醒每位教师“我是学校一员, 今天我该为学校做什么”“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用今天的汗水, 成就明天的辉煌”“奋力拼搏一学年, 美好回忆一辈子”;学校也可以要求每个教研组、年级组制订集体宣言, 或适时组织教师举行国旗下的宣誓活动。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 能让每天置身其境的每一位教师感受到要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
二是适时提醒教师珍惜岗位资源。有人说, “没有压力是造成庸人的原因”。当然, 压力过大, 会让教师精神倦怠, 但没有压力更会让教师精神倦怠。校长应适时提醒教师珍惜岗位资源, 要用长沙市某区教育局招聘两名教师却有300多人报名且具有硕士学历的就有100多人、株洲市某示范高中招聘五名教师却有49名硕士生报名这样的事例警醒每一位教师, 增强岗位建功意识, 珍惜已拥有的岗位资源。校长要精心准备每次在学校行政或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加强时势讲座, 让老师们及时把握社会改革动态, 让他们在每次会议中有所震撼, 在会议后有所收益。
二、勤进课堂, 了解教师教育教学具体情况
教室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 课堂是教师展现才华的主要舞台, 校长如果脱离教室, 不走进课堂, 就不可能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也不可能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做出真实的评判, 勤进课堂应该成为校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走进教室, 为班主任做好教育的表率。目前, 绝大多数校长没有上课, 如果不寻找恰当的机会走近学生, 班主任们很可能会认为校长不熟悉班级、年级的具体情况, 自己做好做坏一个样, 从而产生工作松懈情绪。校长要经常地走进教室, 可以根据班级、年级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做德育主题演讲, 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回答学生反映的具体问题。通过自身的表率, 赢得学生信任的同时, 更为班主任做好教育的表率。校长要多与班主任沟通, 要让班主任明白, 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班级工作一定要突出一个“实”字, 要在工作中处处体现主动性, 主动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主动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 主动与家长联系, 主动关心爱护学生, 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等等。只有班主任工作积极主动, 才能防患于未然, 确保学校良好的管理秩序。校长还要及时推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典型及感人细节, 为班主任树起一面面旗帜, 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激情, 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性、科学化。
走进课堂, 引导教师多开展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的成长研究得出了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 让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教学反思, 有利于促使教师保持对学科专业长久不衰的探究兴趣与钻研精神, 这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校长要重视当今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校本研修”中的这一具体话题, 经常走进课堂, 实行“推门听课制”, 真切了解全校教师教学的具体现状, 及时了解教师个体存在的课堂教学差异。校长要积极参加备课组、教研组及教师论坛活动, 积极推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积极引介特级教师的成长轨迹, 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比较、碰撞, 分享、成长, 有效地推进教师反思与成长。
三、搭建平台, 让教师自身感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认为, “人的成就需要是一种基本需要”。教师也不例外, 他们无不希望个人的才能、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事业上有所成就, 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校长应该努力为教师搭建平台, 力求让每个教师拥有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教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 “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 并且认为人的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由此可见, 教师的潜能能否发挥出来, 除了个体的努力之外, 还有待于他人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激发。校长应该想方设法创设教师“自我实现”的平台让每个教师拥有成功的机会。如, 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 让他们在获奖中产生自信;组织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评比活动, 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设置“教师论坛”让有专长的教师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 努力著书立说, 学校还可以编印校级教育教学论文专集, 促使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校长尤其要及时发掘教师中教学的感人事迹, 因为这些感人的事迹就来自教师们中间亲切、熟悉, 在老师中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能有效地焕发出教师们的斗志。
四、倾注爱心, 让教师感受校长的人文关怀
心理学家巴达斯在被问及“哪些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这一问题时, 她回答说:“人类需要爱。”自古以来, 教师群体被称作具有知识分子清高的共性特征, 他们显得特别自尊, 似乎不需要他人过多的关爱, 其实这只是教师的表象。作为校长, 应该对教师倾注爱心, 让教师感受到校长的人文关怀, 让教师在学校充分体验到大家庭的甜蜜与温馨, 从而热爱学校, 热爱自己的事业。
校长要细心体察, 努力解决教师的各自切身困难;要创造条件, 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其实, 教师相对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 工作时间长, 工作待遇相对较低, 遇到实际困难, 特有的文人自尊性又使他们不好意思随便向他人张口。因此, 教师更需要来自校长的人文关怀。有人通过调查认为, 教师有改善待遇的生活需要, 有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学习需要, 有希望自己的人品学问受到学生的敬重、同行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的自尊需要, 有希望领导关心自己进步成长的政治需要。因此, 校长要多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 要把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作为调动教师积极性、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要适时地根据教师个体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动机诱导,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带头示范, 让教师身边有主心骨
应该说, 当今高中教师面临的很多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 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有效的排除;在这样一种职场环境中, 校长的带头示范将成为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举措。
校长每天都要保持一个阳光、激情的形象, 高品位地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 积极深入学生、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处室, 要求老师做到的, 自己率先垂范, 天天精力旺盛, 风风火火, 朝气蓬勃。这样, 校长的言行无疑会给教师队伍注入巨大的活力。很多教师都会想, 校长压力也很大, 可是校长工作却做得那么投入与出色, 我们又怎么好落下呢?“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我认为做一个好校长, 不仅应该是思想者, 更应该是一个实践家和开拓者。
如果一个校长多数时间都在充当一个外交家的角色, 很少在校园里出现, 更少在课堂与师生中出现, 教师们就会感觉身边缺少一个主心骨, 精神与情感都似乎没有一个栖居地, 久而久之, 职业倦怠也就无形中滋生了起来。
【有效校长】推荐阅读: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08-06
校长眼中的副校长06-03
校长寄语毕业生-校长寄语09-05
高中副校长竞聘校长演讲稿06-06
书画现场展示活动校长致辞校长致辞06-27
赵红霞校长参加重庆校长能力提升培训07-08
2校长负责制和法制副校长制度10-19
校长与副校长、各处室安全责任书10-26
校长职业化与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素质07-27
校长负责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