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力

2024-08-12

幼儿观察力(精选12篇)

幼儿观察力 篇1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初的然而却是最重要的活动。我们要认识事物就必须通过观察, 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 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只有很好地观察事物, 才能把握事物。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 幼儿观察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幼儿获取知识的多少和深浅。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来获得和提高, 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就犹如给了幼儿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这对幼儿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实践证明:在科学活动中利用幼儿记录发展幼儿观察力, 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而且实施效果较好, 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于观察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了;观察的目的性有较大进步, 能够进行自觉的有组织的观察, 能够逐渐做到按照活动的任务或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幼儿观察力的持久性也有较大提高, 能够集中注意持续观察某一事物, 大多数的幼儿能独立集中注意地完成一项观察任务, 效果较为突出。在整个实践过程中, 由于教师坚持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记录去认真观察各种事物, 不但幼儿的观察力均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挖掘, 还使幼儿的表现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全面得到发展。最为可贵的是, 在实践过程中, 幼儿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学会了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了谦让, 宽容;学会了坚持, 在坚持中享受成功。

幼儿观察力 篇2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老师,与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和交流的技巧,而非拿着笔和纸预备明天的课程。

让敏感孩子感觉自我天天入园已经将近一年了,在幼儿园总是心情愉快,爸爸妈妈来接他时还常闹着不回家,总说:“再玩一会儿嘛。”可是,天天每天入园时还是经常哭闹着不让爸爸走。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不喜欢幼儿园?可是据我的观察,天天是一个很重感情,感情很细腻的孩子,平时,每当有小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他都会去安慰。有一次然然摔倒了,别的小朋友都继续往前走,天天却特意从前边走回来,眼睛中流露出关心和同情的表情说:“然然,你没事吧?”有时候对提前下班的老师,他也会依依不舍,追到门口,甚至拉着老师的手闹着:“老师,我不让你走!”

因此,我断定天天并不是不愿意来幼儿园,而只是依恋爸爸。我想试试用转移他的注意力、转换他的情绪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天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而且近来特别愿意当大哥哥,所以我在一天早上天天入园时对天天爸爸说:“天天昨天睡觉特别好,老师表扬天天长大了。您看,天天肯定能站得像小松树一样,跟爸爸说再见。”爸爸说:“是吗?”我又对天天说:“让爸爸看看,天天真的长大了。”天天听了,松开爸爸的脖子,哧溜一声溜下地,站得笔直,一脸的庄重和矜持,跟爸爸摆手说再见。就这样事情解决啦。

分析:对敏感的孩子,我们尤其要注意他们内心的心灵感受,不要因为某件事、某句话而伤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应当让他充分的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和力量,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克服困难。也许老师和家长的一句话,就能给予孩子很大的自信和勇气,让他坦然、勇敢地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

理解孩子的感受

一天洗手的时候,3岁的小至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着什么,我知道小至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太多的意思,所以容易用喊叫、哭的办法来表达,替他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思往往是可以取得他的信任。而且小至不太喜欢别人的身体接触,所以我只是走到他的身边,蹲了下来。我发现他一直看着挂毛巾的柱子,而柱子上是空的,我试着说:“小至的毛巾没有了,老师知道了。”小至立刻停止了大哭,抽噎着说:“毛巾没有了。”并且信赖地把手放在我的膝盖上,我顺势把他抱起来,一边重复:“毛巾没有了,老师知道了。”他很信赖的伏在我的肩上,渐渐平复下来,我猜想他的毛巾可能是早上入园的时候忘了挂了,于是又带他去拿了一条。他带着满意的神情擦了手,去吃水果了。

吃饭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吃饭了,还不到3岁的小圆却一直远远坐着,我说:“小圆,今天有你特别爱吃的饺子,快来吃啦。”小圆摇摇头,说:“不行。”我又问别的小朋友:“饺子香不香?”小朋友们说:“可香了。”我说:“小圆来闻闻。”小圆还是摇摇头,说:“不行。”我觉得有点奇怪,就走过去,发现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纸折的小船和四个亮闪闪的幸运星,于是我想先转换一下她的情绪,就把她抱起来转了个圈,小圆开心的笑了,我带她到她的小桶前,试着说:“这是小圆的桶,放到桶里吧。”小圆很乐意地把小船放到了桶里,这使我确认了开始的猜测:小圆舍不得放下这些东西,又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我又示意她的另一只手,小圆又摇摇头,说:“不行。”看来,她不放心这四颗星星,于是我说:“那让老师帮你拿着吧,小圆吃完饭,老师就还给你。”小圆想了想,欣然同意了,去洗手吃饭了。

分析:孩子随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对于不同特点的孩子,取得他们的信任有不同的方式,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平日多观察孩子的习惯行为,多了解他们的心灵接受方式和程度。这样在孩子有心事的时候,让他能感觉到你能理解他,能明白他的意思,并可以帮他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取得孩子的信任。

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午睡的时候,新来的男孩留留、申申都比较难入睡,根据前几天午睡时的观察,我们发现老师在留留附近时,留留总想逗一逗老师,觉得很有意思;老师离他远一点,他反而容易沉静下来。而哄申申睡觉则相对困难一些,轻轻拍、安静地陪在旁边、正面地鼓励等等全都试了,申申始终不是坐起来,就是说话,甚至到地上去。有两次我想让他不午睡自由游戏,可是看看他的眼睛,又明显是很困的样子。后来我猜想申申来的时间不长,可能是状态还不是很放松,午睡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老师和小朋友的细微举动都会使他警觉。因此,我尝试着把申申的床放在屋角,并请一位老师专门躺在旁边睡觉,既可以挡住申申的视线,又可以给他一个很沉静的小环境,还可以轻轻抚摸他的胸腹来帮助他平静下来。果然,申申很快就入睡了。

分析:孩子刚入院时,总是需要一定的适应阶段,作为老师,我们所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如何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关怀和照顾。这有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精力。但只要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

参与集体是关键

来到幼儿园,能够参与集体的活动才达到目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刚踏出家门,对集体的很多事情都不适应,甚至“不敢”与他人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定的引导,首先,就是不要着急,循序渐进。

以前,天天总是自己在一旁玩玩具,不参与大家的英语游戏,渐渐地他开始在一边观望,有时候装作不在意地走近一点,又一下走远。3天前,在英语游戏时间,天天终于走近大伙儿,从头到尾都挺专注的听老师讲,跟着老师的引导做游戏。

不过,刚入园的小海和留留还是远远坐在一边,不过“眺望”得很认真,很专注,小海有两次都凑了过去,我欣喜地想,他快要能参与集体活动了。

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幼儿知识 篇3

关键词:幼儿;观察;思考

观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智力技能。幼儿在观察中直接接触周围事物、接触社会、接触科学技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教师正确的引导能使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行动。所以教师要教会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全面细致地感知事物。教会他们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细致、循序渐进地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

一、幼儿对植物的观察活动

在幼儿的生活周围,植物是到处可以接触到的,马路两旁的林阴道;花园、街头的绿茵、鲜花;还有农村那一望无际的庄稼,硕果累累的果园。而幼儿往往对此却视而不见,根本没有在意它们的变化,原因是不去细致观察,幼儿也没有学会观察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对园内的植物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通过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生长环境,并根据四季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初步掌握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的规律,并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型是什么样的?小树苗有什么变化?等”通过长期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察,使幼儿掌握更多有关植物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植物的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种子的观察活动

秋天是收获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季节,这个时期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类种子,让其观察种子的颜色、形状以及结构,并对多种植物种子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还可利用植物角、科学角进行种子发芽活动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种植一般是春天和秋天。

教学中让幼儿观察种子可选择一些颗粒较大的、颜色鲜艳的、有特点的种子,如大豆、西瓜、玉米、向日葵等,也可为幼儿选择一些有特点的花种,如牵牛花、地雷花等,让幼儿在对比中认识,在观察中区别其不同。

2.对叶的观察活动

对植物叶的观察,第一是看叶子的颜色,发现植物的叶子除了绿色之外,还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第二还有形状上的不同,有大有小,如,枫叶是掌状的,牵牛花是三角形的,荷叶是圆形的,松叶是针形的,丁香叶是卵形的。叶子的边有光滑的、有锯齿的。每种植物的叶面都可见叶脉,且叶脉清晰,叶的正面与背面的颜色也都不同,有深有浅。叶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还带有绒毛、小刺。所以在指导幼儿观察时要从每种植物区别于其他植物之处开始。另外,还可以让幼儿观察植物叶子随季节变化后的颜色。如,一般植物春天为嫩绿色,夏天为深绿色;秋天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部分植物的叶子在深秋就开始落掉,等等。

3.对植物根、茎的观察活动

植物的茎也不尽相同,有直立茎,有缠绕茎和块茎,常见的直立茎有杨树、柳树、槐树等许多乔木植物;而常见的缠绕茎植物如葡萄、紫藤、三荞麦及一些草本植物如牵牛花、豆角、瓜秧等;块茎植物如马铃薯、干薯、萝卜,花卉中的如大丽花等。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观察活动中应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观察后要分类并记录,这样幼儿就很容易讲出植物的特征。

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有直根和须根两大类。如,青菜、大豆、向日葵是直根;水稻、小麦、葱则是须根。让幼儿观察植物的根时不妨拔出一些植物让幼儿了解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还可种植豆类、小麦或将洋葱、大蒜等种在室内让幼儿观察,让观察幼儿中发现“根喝水”的功能,从而提高幼儿观察的兴趣和质量。

3.对花的观察活动

植物长到一定时期大部分会开花,有的开花早,有的晚。幼儿喜欢鲜艳美丽的花,在植物的开花季节可引导幼儿观察花的结构以及开花结果的过程,幼儿会感到生动有趣;让幼儿观察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的花,了解花形、花色、味道,观察小蜜蜂采蜜,知道这是在为植物的花传花粉。花谢几天后再观察,就会发现开始结果了,且果实一天比一天长大。教师还应指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果实的种类也不相同,要教会幼儿对果实分类、比较,使幼儿对不同植物的认识更清晰。只要引导好幼儿,其观察能力才会逐步增长。

二、幼儿对动物的观察活动

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繁多,分布比较广泛。因此,日常教学中利用电视、图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长情况,使幼儿对动物喜欢、热爱,并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动物是孩子们喜爱的朋友。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其生活习性,观察它们长的样子,喜欢吃什么,用手摸摸它们身体上的羽毛或绒毛有什么不同。幼儿园里能够饲养的动物有鸡、鸭、鹅、鸟、蚕等,在饲养蚕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记录、比较、分析、总结,了解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知道生命的可贵,懂得珍惜生命的道理。

三、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

大自然丰富多彩,任何變化都是幼儿观察的对象,四季变化,风雨雷电,植物、动物,只有让幼儿进入大自然中去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幼儿感兴趣的观察对象。通过参观饲养场让幼儿了解动物,到郊区参加春种、秋收,增添丰收的喜悦;加深对动物、植物的了解;进行植物角种植活动,锻炼幼儿实际生活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培养情感,启发思维,为其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形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力 篇4

关键词:幼儿观察力,特点,观察兴趣,观察方法

观察是有目的的知觉, 是围绕一定的目标, 综合的运用感觉与知觉。对幼儿来说, 观察是他们摄取感性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力, 可以主动获取知识, 可以满足好奇心、求知欲。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 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 如何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呢?必须通过观察活动进行, 主要有以下要点。

一、明确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直接有关, 只有了解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提高幼儿观察力。幼儿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 观察由随意性逐渐过渡到有目的性

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不能自觉地去观察, 特别是3~4岁的幼儿, 在观察过程中常常会忘掉观察任务。4~6岁的幼儿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 他们能够按照成人规定的观察任务进行观察。任务越具体, 幼儿观察的目的越明确, 观察的效果就越好。

(二) 观察时有意注意时间由短变长

观察持续的时间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及兴趣相关。对于喜欢的东西, 观察的时间就长些。因而在观察时多提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并随机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小事, 如变换的云彩、人们的衣着、树上的小鸟、街面的门牌等, 这些都是孩子熟悉的场景并且是动态的, 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三) 观察的系统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强

幼儿的观察, 最初是无秩序的活动, 以后逐渐变成首尾一贯的朝着一定方向的活动, 即观察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的知觉过程。

(四) 观察的概括能力由弱变强

年龄小的孩子往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内在联系的, 还不能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而较大的幼儿能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从而获得了对事物各个部分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比较完整的认知, 即系统的印象, 因此能比较顺利地概括出本质特征。

二、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首先需要唤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他们观察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观察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去观察, 否则, 再强迫也不行。如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小时候对昆虫的观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 使他后来登上了科学的殿堂, 成为闻名四海的昆虫学家。

因此, 要珍视孩子的“发现”, 我们对幼儿“发现”感兴趣, 那幼儿的观察兴趣就会更浓, 其动力也会更大。

三、指导幼儿观察的方法

幼儿最初的观察往往是不仔细、不准确的, 既有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也有没掌握观察方法的原因, 要使观察获得成功, 一般可分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 必须明确观察目的。年龄越小的孩子对他们提出的目标或观察任务应越细致。其次, 必须让孩子学会观察时具体的方法。在引导孩子观察时, 提醒孩子先看什么, 再看什么, 又看什么, 是从整体到部分还是从部分到整体, 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还是由表及里, 力求不遗不漏。观察的对象不同, 所用的观察方法也不完全相同。第三, 观察中, 要鼓励孩子动脑筋。要教育孩子不但用眼看、用耳听, 还要用脑想。想它们有什么特征?同什么东西相似?又同什么不同?从中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第四, 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通过看、听、闻、摸、说几方面相结合, 训练孩子观察的灵活性。

四、引导幼儿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进行着操作, 直接观察到事物的变化, 认识到各种事物的性能, 而且在实践中, 孩子的参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五、发挥儿童语言的功能

运用儿童的多种语言记录观察过程, 积累观察经验。多种语言, 是指说、写、画、唱、跳。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记录观察行为和结果, 如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绘画观察过程中的关键点。

幼儿观察力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新课程要求幼儿教育以幼儿为本。因此怎样学会观察游戏、分析观察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成功反思,改进游戏的计划、组织与指导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则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手段。

目前,广大的幼儿教师已认识到对幼儿游戏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影响了教师基本技能的应用,影响了观察的质量。存在的不足有:office:office" /&(一)(一)观察与记录的盲目性。

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集中。作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来了解认识幼儿。这种观察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意的见闻积累,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根据一定目的进行相应角度的观察。在观察中,教师往往不明确我今天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记什么。这是教师对于游戏的观察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例如在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往往对各个活动区进行一个简单而又笼统的描述性记录:“娃娃家里,××是爸爸,××是妈妈,他们抱着娃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里××和××是营业员,他们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如此对每一活动区都做一个笼统概括的描述。结果虽然记录的资料很多,但真正能为教师提供指导性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

(二)、(二)观察与指导的矛盾性。

造成这一矛盾的是教师和幼儿都习惯了教师在活动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孩子习惯了教师的询问、指导和评价。教师也习惯了这样一个工作流程,游戏中指导花的时间多,观察记录的时间少,这种现象尤其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比较多见。另一个原因是教师介入游戏指导的时机难以把握。

(三)、(三)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

首先目前幼儿园班级内人数偏多,再者有些自主性游戏不论是内容还是活动范围都比较广。教师为了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巡视,被动、琐碎的去观察,无法对某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脱节。

观察记录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开展新的游戏活动和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分析观察结果时,教师容易带有主观的色彩。例如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某某小朋友今天又打人,具有攻击性行为。教师简单的给幼儿贴上了标签,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分析。

二、解决矛盾的途径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能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这样不仅了解了孩子,也提高了自己。(一)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

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的出发点。观察肯定要思考,要带着问题,想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去观察。不同的观察形式,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1、有意识的观察时,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

观察时教师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的片面性和一般性。例如,在观察孩子玩自带玩具的游戏中,我们通过预设问题,来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表现,教师确定执导的时间及对策。

幼儿自带玩具活动观察

预设问题

幼儿行为表现

1、幼儿能单独寻找游戏机会吗? 能

不能

2、幼儿一个人怎么玩? 长时间玩? 短时间玩或只看一下

容易分心很快中断活动

3、能和幼儿轮流玩吗? 能交换具? 轮流玩? 一个接一个地玩?

4、能主动叫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吗? 通过展示玩具? 通过提问和要求? 开始和别人一起玩吗?

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篇6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观察的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等。

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就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只要我们倾听和观察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

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

例: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种植园地中进行了萝卜种子的播种。孩子们开始关注种子的发芽,关注叶子一点点长大。慢慢的萝卜长大了,也到了收获的时候。有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孩子们对萝卜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些个体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通过品尝活动等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幼儿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二、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这主要是幼儿没有学会观察的方法,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

例:种植园地种了许多的玉米,因为是和孩子们一起种的,所以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小朋友们天天去观察、照顾、浇水。幼儿们在观察玉米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有的幼儿让他们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玉米长得有多高时,果实是怎样的,通过玉米的高矮来判断玉米的果实是否成熟。

2、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

例:在萝卜丰收时,老师会带着小朋友观察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让幼儿从萝卜外形特征,如茎、叶方面,比较其明显与不明显的不同特征。不仅认识了三种萝卜,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3、追踪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

例: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蚕豆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蚕豆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蚕豆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

这种方法比较有持久性,在其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有独特作用。这种方法也较适合中大班幼儿。

三、引领幼儿在“自然情景中”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了让幼儿能对观察有持久性,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一些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幼儿在产生兴趣的同时能每天都来观察它们;让幼儿善于发现种植中的观察时机,如:在种植活动中观察各种种子的发芽、牵牛花爬藤、蔬菜的发芽,让幼儿学会留意和发现种植中的一些现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正是因为它们的平凡,所以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为了让孩子能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大自然,我园组织幼儿“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更多的去接触种植,让孩子们在田野中观察更多的新鲜事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名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外,拓宽了视野,还了解了一些野外的植物的知识等。并激发他们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

总之,在种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必要可行的,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力。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力 篇7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的意识,观察幼儿需要什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

创新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具有敏锐和细致的观察力,要关注变化,发现变化,利用变化。因为教育的时机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因素,是蕴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所以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它,用机智的头脑运用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这样才能对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条、司空见惯的现象采取分析和批判,并能因材施教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就能细微深入地通过幼儿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并迅速准确地予以把握、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能获得的,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幼儿教师来说,幼儿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变窘和其他的内心活动的最细微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那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力呢?

一、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能力

许多幼儿教师在带班中也进行观察,在带领幼儿生活活动时,既顾着教室中的,又看着厕所里的,还兼顾走廊里的,可谓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但这种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侧重于“遵守纪律”,虽然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但对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动作、思维如何,兴趣、情感、交往如何,动手动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是缺乏质量的观察,并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观察不等于随便看看,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让幼儿不出事,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提高,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教师要提高随机观察的能力,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训练模式如下:

捕捉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反应

具体操作案例如下:

有一次指导全班幼儿搭积木,某幼儿教师偶然间注意到一个幼儿手握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她一眼,她立刻给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这位幼儿教师通过观察作出一瞬间的判断是:这幼儿缺乏勇气,需要幼儿教师的鼓励。果然幼儿从幼儿教师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地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地叫起来。

幼儿教师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随机观察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鹰眼般敏锐,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才能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才能了解某个行为的意义,并作出及时的反应。

二、有目的观察

许多幼儿教师在观察时缺乏经验,不知该看什么,不会观察。一些年轻的幼儿教师,你问她是否注重观察,她会说我当然注意了,说得头头是道,可当你将看到的问题向她提出时,她会无所适从,有时还会说:“啊,这也要观察啊?”其实她们不知在看什么,不知选择何种项目或对哪些幼儿进行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幼儿教师先要有一个计划,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茫然失措。

有目的观察可通过如下步骤来进行:

准备(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场景)—观察并记录—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教育的个性化)

幼儿教师可以以下面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1. 日记法:

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只要认为是能作为判断幼儿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录音、照相、文字、摄像),如高兴的表现、专心听讲的表现、玩游戏的表现等,每天都记录下来并作概括分析。这种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儿,但工作量大,难以坚持。

2. 时间取样观察法:

在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可如下面的案例进行操作。

今天中午幼儿吃的菜是大白菜肉末炖粉条,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吃,还拿着盘子到老师这里来加菜,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吃完了还要再来加。”可林铮没吃几口就捂着肚子说:“肚子不舒服,想呕。”我过去摸摸他的头、手,没感觉到有太明显的发烧现象,我说:“给你装碗热汤先喝,再吃饭好吗?”他说:“好!我喝汤,不吃菜,吃了菜我会呕的。”我说:“先把汤喝了,看看有没有事。”林铮一下子就把汤喝完了,还喝得津津有味。我在旁边观察后,怀疑这个“小滑头”是不想吃菜,耍了个小聪明。后来他还是把饭吃完了,我向他的家长反映了这个情况,询问周六周日他在家里身体状况怎么样?他外公说:“正常。”还反映他在家有时也爱耍耍小聪明。

评析:聪明好动的林铮小朋友,平时做事非常自信,很喜欢老师请他带着小朋友做活动,爱模仿孙悟空的动作,以前爱玩水,经常把袖子弄湿,这个毛病现在改了。但吃饭方面有时会挑食,有时也会编点理由来蒙老师。

建议:家长最好隔一段时间找个机会到幼儿园与班上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突发性表现,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表现。

3. 事件取样观察法:

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类事件观察并记录。如我们观察幼儿的友好行为,就专门观察这一类行为。

4. 轶事记录法:

把随机发现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如下面的案例。

幼儿德育中的案例

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四处焦急地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他又焦急地看着我说:“真的!曹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围成一个大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你说怎么办呀?”“唉呀!它真可怜!”“你瞧!它的翅膀还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陈浩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得伤心,变得难过,群体的氛围也感染了他。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深深地感染了孩子。我注意到陈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陈浩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地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观察,而且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积累经验和学识,培养对事物的广泛兴趣。

三、做好观察记录

幼儿的行为表现是随着他们身体状况、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教师要使观察的情况更符合实际,就要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再进行汇总分析,这样能提高观察水平。《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观察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评价每个幼儿。观察、了解和评价是紧密联系的,幼儿教师通过评价能反映出观察的结果,而这些活动都建立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

幼儿教师做好观察记录的方法:观察记录的工作必须迅速而正确,建议幼儿教师可随身准备便条纸和笔,用自己能懂的符号代替文字记录,待幼儿离园后,再整理在记录本上。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的频率多少为宜呢?主要取决于教育研究的需要,如:幼儿的某些行为是否涉及要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还取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幼儿教师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抓住幼儿具有典型发展意义的行为。观察记录是为了积累资料,哪怕每次只记录一个案例,持之以恒,幼儿教师就一定会有所得。

摘要:理解幼儿是教育的基础, 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 对自身状态的把握力也很弱。因此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 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功。教师的观察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能获得的, 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力:训练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随机观察) 能力;有目的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察力,提高方法

参考文献

[1]左瑞勇, 王纬虹.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与提升[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6) .

[2]张莉.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机智探析[J].华章, 2009, (1) .

[3]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原因探析[J].文教资料, 2008, (19) .

[4]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23, (3) .

如何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篇8

一、提供细致观察实物的机会,教幼儿学会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感知事物。看到某个东西,并不等于观察,幼儿起初多半是不会观察事物的,观察的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在观察时,教师首先应当向幼儿说明观察的目的,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先观察物体的整体,再观察物体的各部结构、颜色和空间位置,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从整体逐步深入到局部。小班幼儿比较注意和喜好新奇、会动的东西,如,汽车、气球、飞机等。根据幼儿这一特点,选择这些让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先观察事物的大致形状、颜色、简单的结构等。例如,在小班幼儿画汽车时,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车。然后,在美术课上,再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使其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仔细观察,一辆辆造型别致的汽车便跃然纸上。

随着中班绘画要求的提高,对幼儿的观察内容可以适当放大,需要进一步指导幼儿更仔细地观察事物。这时,要引导幼儿重点学会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比如,在观察树时,教师要告诉幼儿树都有树干、树枝和树叶,树干上长树枝,树枝上长树叶,不同树的叶子,形状不同;季节不同,树叶的颜色也不同。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幼儿不但学会了怎样去观察事物,而且避免了幼儿作品概念化、成人化的倾向。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范例,让幼儿进行观察

传统的美术教学总是出一个范例,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使幼儿难以自己去观察体验,自己去发现创造。因而,幼儿完成的美术作品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概念化、成人化比较突出,在画树叶时,30个幼儿画的全是一种树;画汽车时,全班幼儿画的是一种汽车。因此,在没有实物可供观察的情况下,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范例,让幼儿进行观察,使其积累感性经验,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中选择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范例进行绘画或制作。如,教孩子制作树叶贴画,可以同时选择“小白兔吃萝卜”“小鱼吐泡泡”“小猫钓鱼”“跳舞的小人”等多幅范画,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树叶贴画的艺术魅力,并使他们的观察力和欣赏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同一对象,反复观察

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记忆力和表现能力普遍存在暂时、表面和肤浅的特点。如果只观察一次,便难以获得深刻的印象。因此,必须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观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幼儿在自然课中已经认识过多种树木,但是他们所画树的形象却都是一样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树。一天,我带领幼儿散步时,就有意识地要求他们边观察,边比较各种树木的不同,幼儿比较过树木的姿势、树枝分布的情况和树叶的颜色。第二天,我请他们画一片树林,并要求能区别是什么树。结果,柳树、槐树、松柏树等都能画得很好,画面构图也各不相同,丰富多彩。可见重复观察改变了过去画概念树的情况。

四、采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观察

幼儿有意注意较差,要求他们长时间专注地观察一种东西是困难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用游戏的方式启发幼儿去观察。例如,在画春天教学之前,可带幼儿到公园玩“找春天”的游戏。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些树上有嫩芽,草地长出了什么,观察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画秋天时,可带幼儿到公园里玩“拾落叶”的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及落叶的样子和颜色,幼儿观察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及落叶的样子和颜色,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得到了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一幅幅逼真的作品才会出自他们的手中。

五、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和手工技能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常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模式,使幼儿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在绘画教学中,我们采用教师范画,幼儿观察的方法,把教师的讲解过程变为幼儿观察的过程,让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掌握作画的方法与步骤,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幼儿的传统观察活动中,可以省去示范这一步骤,更多地让幼儿把一件成品拆开,仔细观察、研究,然后自己折出要折的作品。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发展观察力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

不会观察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也就不可能有艺术创造力。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现象,了解社会生活的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才能在大脑中积累大量周围事物的表象,达到发展想象的目的,从而进行生动的艺术创造。

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使他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才能达到使幼儿进行生动的艺术创造的目的。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发展幼儿的智力是幼教工作最重要的任务。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力。提供细致观察实物的机会,教幼儿学会观察;提供丰富多彩的范例,让幼儿进行观察;同一对象,反复观察;采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及手工技巧。通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同时达到使幼儿进行生动的艺术创造的目的。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篇9

一、培养兴趣, 启发幼儿积极观察

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它的向往, 从而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 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兴趣在幼儿的观察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要从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入手。

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个特点, 启发他们积极自觉地去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如《保护牙齿》一课中, 谈到用醋能把硬蛋壳泡软, 为了让幼儿亲眼看到这个现象, 我除了让幼儿回家做这个实验外, 还在教室里亲自做这个实验, 让幼儿天天观察蛋壳的变化。四、五天后, 幼儿惊奇地发现硬蛋壳果然变软了。

二、循循善诱, 引导幼儿正确观察

幼儿的观察兴趣浓了, 我又注意引导他们正确观察。

首先, 让幼儿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或由上到下, 或由左到右, 或由人到物, 或由近到远。这样的指导经常坚持, 日积月累, 幼儿的观察就不至于杂乱无章了。

其次, 幼儿观察事物比较粗略、笼统, 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常常容易把相似的数字、图形等混淆起来。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要分辨的对象, 通过认真比较, 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两者间的细微差别, 自己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实践证明, 幼儿记忆自己发现的知识, 比记忆老师灌输的知识牢固得多。

三、多方配合, 促进幼儿深入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 我还注意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增强观察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 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 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教学《乌鸦喝水》这一故事时, 我引导幼儿分别观察水瓶高、瓶口小, 乌鸦喝不到水的情景;观察聪明的乌鸦往水瓶里放石子, 使水面升高的情景;观察乌鸦喝到水的情景。这样, 幼儿通过观察、思考, 动手又动脑, 既提高了观察能力, 也较为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所要学的内容。

四、奖赏鼓励, 教育幼儿经常观察

在教学中, 我注意通过奖赏鼓励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书上的图画、观察自然景物、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生活, 养成经常观察的良好习惯。鼓励幼儿做有心人, 利用一切条件, 抓住一切机会, 从一人一事中看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使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总之, 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百倍的耐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呵护孩子们创造的火花, 并伴随着他们一块成长!

摘要: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培养兴趣, 启发幼儿积极观察;循循善诱, 引导幼儿正确观察;多方配合, 促进幼儿深入观察;奖赏鼓励,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 多方位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对幼儿实施观察的基本要求 篇10

1. 观察应有“爱心”

幼儿教育的艺术, 首先是观察幼儿的艺术, 更是通过观察去理解与尊重幼儿的艺术。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的火热之心, 就不可能真正去观察幼儿, 即使观察了, 你眼中充满的亦将是烦恼、怒气和忧愁。对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言行, 发生于幼儿身上的轶事, 你也将“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相反的, 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热爱幼儿的火热之心, 我们将视观察为己任, 将全身心投入到观察中去, 也将能及时地捕捉到幼儿话语中、目光中、手势中、步履中所反映出的种种困惑、愿望和喜悦。从爱幼儿到爱观察, 从爱观察再到爱幼儿, 就会使我们的观察活动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 真正发挥观察在教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2. 观察应有“童心”

人们常说, 观察只能知道“是什么”、“有什么”, 却很难了解“为什么”。但我想, 很难并不等于不能, 关键在于你是否用一颗童心去观察幼儿。因为, 有一颗观察的童心, 你才能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言行, 并从幼儿的言行中去读懂他们心中的惊喜、困惑、企盼、需要……有一颗观察的童心, 你才能以友人的天真和兴趣, 像幼儿一样参与到游戏中, 才能理解并尊重幼儿的爱好、兴趣和个性情感, 获得关于童心世界最为生动、具体和形象的资料;有一颗观察的童心, 你才能走进儿童, 与儿童打成一片, 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他们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秘密告诉你, 你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才是真实的、深入的、宝贵的;有一颗观察的童心, 你才能从悠然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内心的渴望和不安, 从他们“古怪的行为”中读懂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如果缺乏一颗童心, 就不能了解幼儿行为后面的缘由, 也就提不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为此, 应使自己的观察建立在牢固的《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 自觉地以《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观察行为。在观察活动中, 应学会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努力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3. 观察应有“耐心”

在现实的观察活动中, 有不少幼儿教师反映很难获得关于幼儿行为表现的典型信息。为什么整天与幼儿打交道的老师却有如此的困惑呢?我想, 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缺乏观察的耐心, 总希望在有限的观察次数中就能获得所需的典型的行为表现或事件。殊不知, 幼儿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 而观察本身要求我们必须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不能人为控制, 因此, 那种企图在短时间里就想获得理想的观察结果是不现实的。同时, 幼儿的行为也有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一、二次的观察是很难了解儿童行为发展的全过程。为了获得理想的观察结果, 幼儿教师应有“姜太公钓鱼”的持之以恒的精神, 应学会静下心来, 耐心地捕捉发生于幼儿身上有趣的、有益的奇事乐事。

4. 观察应有“思心”

顾名思义, “观”是“看”, “察”是“思考”, 观察便成为“一边看一边想”的活动。缺乏思考的观察是不完整的观察, 即便有“观”, 也只能观其表面, 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 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显然, 这里的理论指的是观察者的思想。因此, 幼儿教师应勤观察、勤思考, 将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 才能使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才能捕捉到有意义的素材。

5. 观察应有目的性

幼儿是多种多样的, 每天发生于幼儿园里的事情有许许多多, 就是在同一活动场所、同一活动时间, 也有大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我们的眼睛, 很显然, 无论如何努力, 我们也不可能什么都看到 (也没必要什么都看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而且应该是有意识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观察的目的, 即要对所需了解或研究的问题作出预先明确的规定。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观察目的, 才能集中注意力去捕捉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信息, 暂时有意识地忽视无关的信息, 避免收到一堆松散的、重复的难于整理分析的材料。有人研究提出:观察结果的正确率与研究者是否明确观察目的和对所观察的问题有较清楚的认识成正比。

6. 观察应有客观性

我们知道, 观察材料的真实性是整个观察活动的生命所在。如果材料不真实, 所有的观察活动乃至随后的分析、调整都将是无用的, 甚至是有害的。因此, 观察必须做到客观、真实。为此, (1) 应坚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这样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才能反影观察对象本来的面目, 才不会参杂“水份”。 (2) 应进行现场记录, 把在现场所看到的、听到的及时记录下来。过后记录, 往往因记忆的偏差而使材料失真。 (3) 应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 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4) 应按严密的观察计划进行观察, 以增强所得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应克服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察者放任现象”、“观察者期望效应”、“观察反应性现象”。 (6) 应事先对观察行为进行界定, 以保证观察资料的统一性, 提高观察的效度。

7. 观察应有连续性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 单纯一次的观察往往不能获得对某一观察对象的完整认识, 因此, 我们应坚持观察的连续性。如对幼儿某一心理现象的发展的观察, 应通过多次观察, 甚至是长期的观察才能真正认识。连续性观察常见的有:一是对同一活动内容的连续观察。这有助于了解该活动内容的特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活动中的成功经验等, 从而掌握组织该活动内容的规律。二是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连续观察。它有助于了解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的情况, 从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三是对同一幼儿所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所选择的幼儿一般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如个性特殊的幼儿、能力低下或超群的幼儿等。这种观察一般需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而且往往应与其他方法结合, 才能获得理想的观察效果。

8. 观察应有针对性

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所出现的问题、现象有许许多多。即使是同一观察任务下的观察内容, 所需观察的问题、现象也不在少数, 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如何选择急需的、有价值的现象、问题作为观察的对象应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一个, 那就是对观察活动进行精心设计, 确定每一阶段的观察任务, 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观察。这样每一阶段重点观察、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或现象, 长期坚持下去, 就可以一个一个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就可以积累对这些问题丰富的、感性的解决经验, 从中也可以获得许许多多有价值的案例和资料, 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例如, 对于幼儿社会化内容的观察, 幼儿教师可以把它划分为学习技能、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等, 然后每一阶段针对某一个内容分别进行重点观察。这样, 经过一段时期后, 我们对幼儿社会化的认识就可大大丰富, 促进幼儿社会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可能被一一认识和解决。我们的教育能力也可得到提高。

幼儿观察力 篇11

关键词:幼儿绘画;观察力;培养

绘画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是学前绘画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绘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并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现笔者就针对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这一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只有多看、多听、多模仿、多欣赏,才能在不断的实际观察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而观察对象是绘画活动的基础,是提升幼儿观察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从而使幼儿在与观察对象近距离的接触中,对其形成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首先,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实物、实景等观察对象。例如,我们在教小班幼儿练习画圆时,就可以选取糖葫芦这一观察对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来练习画圆。我们班的洋洋在幼儿园学习了画糖葫芦之后,回到家中看见爸爸画的上下一样大的糖葫芦,就对爸爸说说:“我们幼儿的糖葫芦和这个不一样,上边大下边小”。这充分说明了洋洋在对实物进行细致观察的过程中已经对糖葫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观察力也提升了。又如,我们在教中班幼儿画汽车时,就可以为每两个幼儿准备一辆玩具汽车,让其先观察,然后再作画。而我们在教大班幼儿画马路上的建筑时,就可以带领幼儿实地观察马路上的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而且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图片、范画、模型等观察对象,或者发动幼儿从书上、画报上寻找自己所要描绘的内容。这样的观察对象更简单易得,也更方便幼儿了解观察对象的特征,从而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

再次,我们要引导幼儿对教师为其提供的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它们的形状、大小、结构、色彩等,了解它的组合特征,从而使幼儿对物体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然后让幼儿通过观察,对多种物体的形状、颜色、长短、粗细、厚薄、曲直、纹理等进行辨别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指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柳树时,除了让幼儿观察柳树的树干、树枝、外形特征外,还要引导他们观察春天柳树刚刚发出的嫩绿的叶芽。到了夏天,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柳树的变化,找出它的枝条、树叶和春天时有哪些不同,从而使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给予充分的观察指导

首先,在观察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谈话或以猜谜等形式来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从而使幼儿在一开始就能将其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对象上。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请幼儿描述、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直觉方向等方式来帮助幼儿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稳定集中在指定的同一个观察对象上。例如,在观察大象时,幼儿的注意力并不集中,他们往往只是注意大象的鼻子、耳朵等有突出特征的部位。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提问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布置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对大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观察的效率。

其次,教师要教给幼儿具体的观察方法,即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中心到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由远到近,一一对应等。教师在指导幼儿掌握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切实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

再次,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和作画时,应只求其意,不求其准确,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要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从而使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其所爱,画其所想。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和作画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当幼儿在绘画中遇到技巧问题时,会拿着笔在纸上画来画去,用线条、图形等来代替他们所要画的内容。这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引导他们对相关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鼓励他们重新作画,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表达能力,帮助幼儿度过难关。对于那些不擅于绘画的幼儿,教师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而对于有绘画天赋的幼儿,我们则应勤加指导,从而使他们的绘画水平更上一层楼。

总之,为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并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等户外环境中去玩耍,让其尽可能多地观察周围的人和物,从而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幼儿的观察视野,强化幼儿观察的深度,并使幼儿逐渐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简析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路径 篇12

一、关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

兴趣,会推动幼儿不断融入到观察活动中去,会使幼儿在观察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正确的情感体验。在对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时,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观察兴趣出发,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观察活动。利用形象的语言与直观的教学用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观察兴趣的提高,使之深入到观察活动中去。

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学习小动物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他们日常喜欢的小猫、小狗玩具。同时,教师可以有意模仿小猫、小狗的叫声,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观察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传递正确的动物观,告诉幼儿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善待小动物。在这样的观察活动中,幼儿对于小猫的认识会加深,亦会培养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 幼儿教师也可以利用提问,对幼儿的观察行为进行引导,配合形象的图片与实物,让幼儿对观察事物建立起立体的认识,达到观察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关注教学方法,训练幼儿观察

首先,幼儿教师要明确每一次观察任务的目的,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引导下对幼儿的观察行为进行引导。幼儿自己往往没有观察目的意识,观察行为也缺少顺序性。幼儿往往会先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视教师的观察任务。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对大自然中的树木进行观察时,许多学生被旁边的鲜花或者飞舞的蝴蝶所吸引。所以,教师需要针对每一次观察活动,设计可行性较高的目的。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时候,教师需要确立幼儿观察自行车结构与功能的观察活动目的,尽可能为幼儿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提高观察活动的效率。

其次,幼儿教师需要关注观察活动的顺序。幼儿观察活动的顺序因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对于幼儿来讲,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先对观察对象的整体进行观察,再引导幼儿对其进行局部观察,坚持从下到上,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例如在让幼儿对房子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对房子的整体轮廓进行观察,再对房子的房顶、墙体、窗户、门等进行局部观察。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对植物根茎进行观察, 再对叶子、花朵,乃至植物的全貌进行观察。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以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从而能够使幼儿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

第三,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比较,比较观察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快速提升。当幼儿对两个或者更多的事物进行观察时,幼儿有必要去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幼儿教师在让幼儿对小鸡、小鸭与小鹅这三种动物进行观察时,必然要对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观察与分析。这三种动物较为相似,如果不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会使得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三种动物的脚掌有什么不同,三者的羽毛有什么区别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也不断完善起来。

三、关注观察形式,强化幼儿观察

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时,教师需要设计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活动与更多的事物相接触,从而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利用自然条件,让其对自然事物的成长与发展规律进行观察。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对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让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值得观察与纪念的事情,使幼儿的生活情趣得到培养。幼儿比较好玩,幼儿教师可以将观察活动与游戏结合,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享受观察事物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的游戏,让他们对两个区别不太明显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谁先找到一点不同,谁获得一分,当游戏结束,得分最高者为胜。在好胜心的刺激下,幼儿的观察兴趣会得到提高,观察效率也会猛增。丰富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对于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单方面治疗下一篇: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