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模式

2024-09-09

版权模式(精选12篇)

版权模式 篇1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复制作品的成本, 也使在线传播作品变得非常容易, 它在为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方便了更为广泛地盗版和其他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很多著作权人担心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作品“丧失控制权”, 因为传统的著作权法对网络侵权显得有些无可奈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电脑公司、技术开发商、芯片生产商、网络服务商以及内容提供者, 共同打造、推动了数字版权管理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发展的浪潮。

1 数字版权管理 (DRM) 概述

对于数字版权管理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 目前还没有一种一般的普遍接受的定义, 但简单地说, 数字版权管理 (DRM) 是保护多媒体内容免受未经授权的播放和复制的一种方法。它为内容提供者保护他们的私有音乐或其他数据免受非法复制和使用提供了一种手段。DRM通过技术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规则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 其中, 使用规则可以断定用户是否符合播放数字内容的条件, 并且可以防止内容被复制或者限制内容的播放次数。操作系统和多媒体中间件负责强制实行这些规则。数字版权管理 (DRM) 虽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阻止数字化的内容未经权利所有人的同意被传播和使用, 但是, DRM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它对数字内容的保护并不等同于技术保护。除了技术外, 它还同时并行运用著作权人与消费者之间的使用许可合同;著作权人、DRM开发商、硬件和软件制造商之间的多方技术许可协议以及反规避法等来保护数字内容。多种数字内容保护方式的融合, 加上相关法律的穿插支持才形成了特有的DRM对数字版权的保护模式。

2 数字版权管理 (DRM) 的构成

2.1 技术

首先, 为促进数字内容和相关网络著作权的自动交易, DRM用所谓的“元数据”metadata, 去描述数字内容和相关参数。内容提供者能够利用“元数据”, 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控制哪些消费者可以访问和使用这些内容, 并且控制消费者在哪种情况和目的下使用其内容;其次, 这种“元数据”可能存储在数字内容版式的专门区域, 也可能用“数字水印技术”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ologies) 等加密技术直接将其嵌入内容中。有了“元数据”, DRM不仅能够控制对内容的访问, 而且能够控制受保护内容在地理上的传播。例如, “地域性代码回放控制” (regional code playback control) 被用在DVD标准中, 可以阻止欧洲消费者在其国产的DVD播放器上播放美国的DVD;再次, DRM对数字内容不仅仅提供消极的防御机制, 它还用各种方式去阻止对其安全系统的破坏, 并对破坏行为作出积极反应。例如, 专门的过滤器能阻止你进入盗版内容, “公平交易议定书”用技术手段, 确保消费者在支付相应的费用后才能进入受保护内容, 更进一步的是使消费者的解密装置无效;最后, 为了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 DRM包含的各种技术将会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被嵌入消费者使用的播放器中。总的说来, 从技术角度讲, DRM是一整套交错技术的通用名词, 它建立起一条数字版权内容传播的安全链条。

2.2 法律

尽管数字版权管理DRM承诺提供一种高水平的技术安全保障, 但事实上, 没有一种商业化的操作系统能做到100%的技术安全, 技术保护方法在过去受到破坏, 在可预见的未来, 这一点也不会有所改变。为了提高DRM技术的整体安全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 美国和欧盟出台了专门的反规避法令, 禁止对技术保护措施的规避, 并且禁止能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设备、器材的交易和流通。此外, DRM中的技术保护措施也可能作为商业秘密受到保护。

欧盟1991年《软件指令》的第7条第1款第3项禁止任何仅以规避计算机程序保护技术措施为目的的工具的流通, 和以商业目的对该工具的持有。最重要的欧盟反规避条款可能存在于《2001年著作权指令》中, 而且欧盟各国都必须在2002年12月22日以前实行这个指令。该指令的第6条第1款和第2款为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提供了相当广泛的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WCT的第12条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的第19条有关于禁止删除“元数据”的规定。

我国2001年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第47条也规定了, 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 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的许可, 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象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将追究行政责任, 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2.3 合同

2.3.1 著作权人与消费者之间的使用许可合同

在数字版权管理DRM中, 内容提供者需要和消费者签定使用许可合同, 使消费者在满足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受保护作品。因此, 在这样一个契约性保护的DRM中, 消费者如果想要获得一些能够使用DRM的硬件或软件, 或者消费者想要访问和使用DRM保护的一些内容, 都必须签定一份使用许可合同。一项对苹果iTunes、微软Windows Media DRM和德国Phonoline以及之前的Pressplay的使用许可合同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使用许可合同都有着相似的形式。例如, 很多DRM使用许可合同都直接禁止消费者复制、传播、广播或修改版权作品, 禁止修改或删除相关的元数据和使用规则。

2.3.2 多方技术许可协议

DRM使用许可合同并不是用在DRM中的唯一的契约性保护措施, 技术许可协议也存在于其中。DRM各种技术的许可方主要是开发DRM技术的公司, 或者是一些专门的许可机构, 这些机构代表技术开发公司管理、实施许可;而DRM各种技术的被许可人主要是计算机、其他电子产品、存储器和其他能使用DRM的装置和元件的制造商, 以及内容提供者。虽然著作权人并不是技术许可协议的许可方, 但是他们的利益仍然受到了技术许可协议不保护, 因为, 电子产业只有在他们的产品与DRM相结合能够保证作品传播足够安全的情况下, 作品创作业才愿意将其作品以数字形式传播, 电子产品和元件制造商必须考虑著作权人的利益。

3 DRM的特征及其在保护数字版权流程中的体现

技术、法律和合同并不单独发挥作用, 而是技术、法律贯穿于内容提供者 (著作权人) 、DRM技术开发商、硬件和软件制造商之间相互签定的契约中, 使技术、法律和合同在保护数字内容的过程中, 相互支持, 互为条件, 形成对著作权人的交错保护之势, “交错保护”正是数字版权管理 (DRM) 的基本特征。只有将DRM对数字信息的保护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才能发现它的革新和潜力。

线索 (1) , 著作权人与DRM开发商之间签定技术许可协议, 这样, 加密技术和其他一些技术会被著作权人用来控制消费者对数字内容的使用 (技术保护) ;如果有黑客能规避这些技术, 那么他有可能会违反相关的反规避法律 (对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

线索 (2) , 著作权人与消费者之间签定内容使用许可。同时消费者只能根据和著作权人签定的使用许可合同的要求复制规定的份数 (合同保护) ;使用合同中的这些规则又能被表达在作为嵌入内容的元数据中, 这样, 合同中著作权人制定的使用规则就和内容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技术对合同保护的支持) ;如果黑客仍然成功地修改或删除了元数据, 反规避法的条款又会运用于此 (法律保护) 。

线索 (3) , DRM中各项技术的开发商与硬、软件制造商签定技术许可协议, 使其产品能使用DRM保护下版权作品 (合同保护) ;同时, 技术许可协议中约定, 禁止使用DRM的电子消费产品和软、硬件制造商生产能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装置;如果硬、软件制造商违反了合同约定, 或合同虽然没有约定, 但制造了规避装置或软件, 又会受到反规避法的约束 (对技术的法律保护) 。

4 DRM的实践及可能带来的法律问题

数字版权管理 (DRM) 这一概念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 它和著作权权利限制、个人隐私权等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 美国法院已经适用了《千禧年数字版权法》中反规避的条款作出了相关判例。中国的数字版权保护才刚刚起步, 数字版权管理的相关技术也还不太成熟。但值得庆幸的是, 中国也有了中星微这样的具有核心技术实力的机构, 其研发的数字多媒体格式VMD技术 (Versatile Media of Digital Format)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一跃成为数字版权保护芯片领域的领头羊。技术领域的发展必然推动相关法律保障的进步, 相信对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在数字版权管理领域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DRM为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保护知识产权, 一方面, 其优点很明显, 它能在网络环境下尽可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 阻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 它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冲击了传统著作权法的框架, 例如:1) 著作权法对权利人的保护从来都是受到限制的, 而DRM对数字内容的保护从理论上讲, 是可以没有限制的。因此我们需要考虑, 在DRM中, 著作权人能够用各种方法来保护他们的权利, 但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合理利益仍然需要法律来保护, 就像Lawrence Lessing教授指出的:“问题将不再集中在作品的权利上, 而集中在作品义务上——受保护财产的权利人使其财产能够容易被利用的义务。”2) 合同权利向来被认为是相对权, 但著作权人与每一个使用者签定的合同加起来, 事实上形成了“合同的绝对权效力”。这是否违背了合同的本质特性, 又是否与著作权的绝对效力等同?

尽管DRM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但它的确是保护数字版权的发展方向, 因为知识产权法的初衷正是要保障创作的源泉——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是需要对新技术和新现象作出积极回应的学科, 需要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对各方利益进行调整和平衡。

参考文献

[1]Stefan Bechtold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4, spring:338.

[2]反规避法的思想并不完全是全新的,早在1984年,美国通信法就有一条规定,禁止个人非法拦截卫星电视的加密信号。而且,英国1988年的版权、外观设计、专利法案的296—299页也有类似反规避法规的规定.

[3]See Severine Dusollier, Electrifying the Fence: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echnological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Copyright, 21 Eur. Intell. Prop. Rev. 285, 286 (1999) ; Wand, supra note 38:64-76.

[4]然而,几乎所有的成员国,包括德国也没有遵守这个期限.

[5]Stefan Bechtold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4, spring:340-342.

[6]See Stefan Bechtold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4, spring:353.

[7]参见袁真富,数字版权保护亟待解决,DRM技术有望护航http://www.lawking.cn/onews.asp.

[8]see Lawrence Lessig , Code and Laws of Cyberspace 127.

版权模式 篇2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7日

B.1991年6月1日

C.1992年10月30日

2.我国于哪一年成为《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3.世界第一部版权法是:

A.英国的《安娜法令》

B.美国的《版权法》

C.法国的《表演法令》

D.丹麦的《版权法》

4.中国第一部版权法《百般大清著作权律》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A.1900年

B.1910年

C.1911年

5.在我国著作权与版权的关系:

A.著作权是作者的权利,版权是出版者的权利

B.版权是著作权的一项权利

C.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

6.未了表的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

A.享有

B.经过登记的享有

C.不享有

7.X国是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该国公民创作作品,在我国:

A.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B.只有首先在我国了表的才受保护

C.不受保护

8.一篇即兴演说未被录制下来,它:

A.不受保护

B.受保护

C.只有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演讲才受保护

9.按照《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外国计算机软件程序作为下列作品中的哪一种作品保护:

A.文学作品

B.文字作品

C.汇编作品

D.数据库

10.在我国对本国人的作品实行下列哪种保护,对外国人的作品也同样适用:

A.登记保护

B.自动保护

C.国家批准授予著作权

D.在作品上加著作权标记

11.我国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是:

A.各级版权局

B.各级新闻出版局

C.各级知识产权局

12.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

A.软件著作权归属的证明

B.软件著作权有效的证明

C.软件著作权有效或者文件中所述事实的初步证明

D.软件著作权的证据

13.软件著作权的登记可以:

A.由于涉及诉讼被撤消

B.由于行政处罚结果被撤消

C.根据第三人提出异议撤消

D.因确认申请人提供的主要信息不真实撤消

14.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

A.发表权、修改权

B.署名权、保护 作品完整权

C.发表权、修改权、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D.出版权、身份权

15.甲、乙两国均为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一本首先在甲国出版的教科书在乙国也像乙国保护在自己领土内出版的教科书一样受到保护。这一保护原则称之为:

A.互惠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最低限度原则

16.著作权自作品为下列哪种情况之日起产生:

A.完成创作

B.出版

C.发表

D.发行

17.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是:

A.创作

B.复制

C.改编

18.通过哪种行为产生作品的公民或者依法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著作权:

A.创作

B.使用

C.出版

D.复制

19.电影、电视、录像作品除导演、编剧等的叶.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谁享有:

A.导演

B.演员

C.制片者

D.编剧

20.两人以上的合作创作的作品,合作作者如何享有著作权:

A.分别享有

B.共同享有

C.分割享有

21.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

A.委托人

B.受托人

C.使用人

2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以下哪种方式适当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A.摘录

B.引用

C.汇编

23.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所创作的作品是:

A.职务作品

B.法人作品

C.个人作品

D.合作作品

24.职务作品的作者在作品完成多少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25.公民在单位任职期间为执行任务开发的软件,软件的著作权归:

A.公民个人所有

B.单位所有

C.公民和单位所有

D.公民个人所有,单位可优先使用

2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复制多大数量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出版发行:

A.大量

B.少量

C.部分

D.全部

27.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应:

A.应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B.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C.由单位决定

28.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

A.不受限制

B.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C.作者死亡时终止

29.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

A.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B.终生

C.终生及其死亡后二十年

D.终生及其死亡后七十年

30.《伯尔尼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规定的一般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

A.30年

B.40年

C.50年

D.70年

31.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

A.50年

B.25年

C.25年,期满前还可以申请续展5年

D.50年并可以再续展25年

32.某部电影于1939年5月10日正式公映,何时出版社可以不经授权自行出版发行:

A.1989年5月10日

B.1990年1月1日

C.1969年5月10日

D.1989年1月1日

33.外国计算机程序保护期,为自该程序首次发表之年年底起:

A.50年

B.30年

C.25年

D.15年

34.外国作品受到了侵犯,哪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职权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A.地市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级

C.国家

35.报刊转载外国人的作品,应当事先取得谁的授权;但是,转载有关政治、经济等社会问题的时事文章除外 :

A.中国版权代理机构

B.编辑者

C.著作权人

36.某杂志社接到作者的稿件,如地多少日内不牟取暴利答复,作者即可向其他杂志社投稿:

A.30日

B.15日

C.60日

D.90日

37.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方式的,除非合同另有约定,作品一经出版,出版者应在多长时间内付清 全部报酬:

A.3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1年

38.出版社对其出版的作品。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社将全部报酬的多少份额支付给著作权人:

A.70%

B.60%

C.50%

D.40%

39.报刊转载、摘编其他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著作权人或著作权人地址不明的,应在多长时间内将报酬寄送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代为收转。到期不按规定支付的,每迟付一月,加会议应付报酬的5%的滞付费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5个月

40.图书出版后,合同有效期内,作者许可第三方出版该图书的电子版地应不应取得原出版社的许可:

A.无须取得

B.应当取得

41.一部表现某企业改革的小说以图书形式出版后,下列哪种行为无须经小说 作者授权:

A.将小说在报纸上转载

B.将小说改编成电影

C.就该企业的改革另写一部小说

42.美国迪斯尼公司正在北京上演冰上舞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演出开始前,宣布禁止观众进行录音录像,迪斯尼公司是否有权这样做:

A.有权

B.无权

43.图书出版重印、再版作品时:

A.可以通知著作权人

B.不需通知著作权人

C.应该通知著作权人并支付报酬

44.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哪些权利:

A.只有许可他人现地直播及录音录像权

B.只有表明表演者身份权

C.只有保护表演形象权

D.上述权利全有

45.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他作品的,应:

A.在报纸杂志首次刊登该作品时附带声明

B.每三个月发一次声明

C.申请法院公告

46.同著作权人订立图书出版合同:

A.可以不用书面形式

B.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47.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报纸、杂志,对什么享有专有使用权

A.版式

B.装帧设计

C.版式及装帧设计

48.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电视和录像:

A.应当取得许可,并支付报酬

B.不需经过许可

C.不需支付报酬

D.需经过许可,但不需支付报酬

49.某电视台有一档介绍欧美最新电影的栏目,直接将一部外国电影剪辑成20分钟后播放,该行为:

A.合法

B.不合法

50.表演者应当通过谁向著作权人支付稿酬:

A.表演者本人

B.表演者的单位

C.演出组织者

51.在合同有效期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区内,出版者以同一种文字的哪些形式出版图书的独占权利,受法律保护:

A.原版

B.修订版

C.缩编本

D.原版、修订版、缩编本

52.取得某项专有使用权的使用者,有权排除哪些人以同样方式使用该作品:

A.著作权人

B.著作权人以外的人

C.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一切他人

53.图书出版者不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出版,应当承担: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及行政责任

54.侵犯著作权行为可能承担

A.民事及行政责任

B.民事及刑事责任

C.民事、刑事及行政责任

55.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侵犯的是作者的:

A.人身权与財产权

B.財产权

C.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D.人身权

56.在开展图书版权贸易时,传真件可否作为书面会同来履行:

A.可以

B.不可以

C.要将传真内容重新打印再签字才可以

5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A.1984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58.中国第一个设立市级的城市是:

A.湖北的武汉市

B.江苏的苏州市

C.辽宁的大连市

D.湖南的长江市

59.湖南省版权保护协会(反盗版联盟)成立于:

A.2000年12月

B.2000年1月

C.2001年12月

D.2001年1月

60.目前,我国惟一公开出版的版权期刊<著作权>杂志是哪一年创刊的:

A.1988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3年 答案:

1、B

2、B

3、A

4、B

5、C

6、A

7、A

8、B

9、A

10、B

11、A

12、C

13、D

14、C

15、B

16、A

17、B

18、A

19、C 20、B

21、B

21、B

23、A

24、B

25、B

26、B

27、B

28、A

29、A 30、C

31、A

32、B

33、A

34、D

35、C

36、A

37、C

38、B

39、B 40、B

41、C

42、A

43、C

44、D

45、A

46、B

47、C

48、A

49、B 50、A

51、D

52、C

53、A

54、C

55、D

56、A

57、B

58、D

59、C 60、C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知识竞赛题

(均为选择题。每题方括号<>中的内容应从a、b、c三者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后,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8号主席令发布的。

a、常委会

b、全体会

c、法工委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是2004年<>由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

a、4月28日

b、4月29日

c、4月30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共有<>章<>条。

a、9/130

b、8/124

c、7/1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共有<>章<>条。

a、8/115

b、9/130

c、10/130

5、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a、便捷

b、有序

c、经济

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a、社会

b、时代

c、建设

7、机关、部队、<>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a、商业

b、企业事业

c、农业

8、国家对机动车实行<>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a、认证

b、登记

c、管理

9、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机动车行驶证记载的登记内容与该机动车的有关情况<>,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的,不予通过检验。

a、相同

b、相仿

c、不符

10、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并随车携带机动车<>。

a、行驶证

b、登记证c、检验合格证

11、国家实行机动车<>制度,根据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和不同用途,规定不同的报废标准。

a、管理

b、认证

c、强制报废

12、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制度

b、机构

c、基金

13、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a、证件

b、机件

c、文件

14、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实施<>.a、登记

b、检查

c、审验

15、对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一年内无累积记分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延长机动车驾驶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a、有效期

b、审验期c、保护期

16、机动车驾驶证的有效期为<>年。

a、4

b、5

c、6

17、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a、交通标线

b、交通宣传

c、交通规划

18、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

a、警示

b、禁止

c、准许

1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标准。

a、国家

b、国际

c、行业

20、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标志。

a、其它

b、专用

c、辅助

21、指示标志是用以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其颜色为<>,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a、兰底白图案

b、兰底黄图案

c、黄底白图案

22、警告标志是用以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其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

a、圆形

b、等边三角形

c、正方形

23、禁令标志是用以<>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a、指引和禁止

b、警告和限制

c、禁止和限制

24、指路标志的颜色,一般道路为兰底白图案,高速公路为<>。

a、兰底红图案

b、绿底白图案c、白底绿图案

25、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三类。

a、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

b、中心线、分道线、人行横道线

c、横向标线、纵向标线、其他标线

26、白色实线划于路段中时,用以分割同向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指示车行道的<>;设于路口时,可用作导向车道线或停止线。

a、两端

b、边缘

c、长短

27、黄色虚线划于路口时,用以分割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划于路侧或缘石上时,用以<>车辆长时在路边停放。

a、禁止

b、准许

c、提示

28、中心黄色双实线是禁止超车线。表示禁止车辆跨线超车或<>行驶。

a、压线

b、超速

c、减速

29、停车让行线是两条平行的白色实线和一个白色“停”字,减速让行线是两条平行的白色虚线和一个白色<>。

a、“让”字b、正三角形c、倒三角形

30、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与对面来车有<>可能的,不得超车。

a、会车

b、碰撞

c、避让

31、在划有<>标线的道路上,准许车辆越线超车或向左转弯。

a、中心黄色单实线

b、中心双实线

c、中心黄色虚线

32、在划有黄色虚实线的道路上准许<>一侧的车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越线超车或向左转弯。

a、实线

b、虚线

c、中心

3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存在交通事故频发路段,或者停车场、道路配套设施存在交通安全严重隐患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隐患的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作出<>。

a、批示

b、研究

c、处理决定

34、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活动。

a、非交通

b、商业

c、体育

35、……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通行。

a、右侧

b、以外

c、两侧

36、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a、畅通

b、方便

c、快捷

37、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a、规定

b、最高

c、最低

38、机动车行驶中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

a、20

b、30

c、40

39、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让行。

a、注意

b、减速

c、停车

40、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

a、避让

b、注意

c、减速

41、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让<>的车辆先行。

a、直行

b、左转弯

c、载客

42、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

a、带/头盔

b、锁/帽

c、锁/座椅

43、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并且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行驶,其最高行驶速度城市道路为每小时<>公里,公路为每小时<>公里。

a、50/70

b、60/80

c、40/60

44、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标志、标线的地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掉头。

a、驶入

b、停车

c、左转弯

45、机动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a、单行路

b、禁行路

c、专用路

46、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50米至100米处设置<>标志,夜间还应当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a、明显

b、危险

c、警告

47、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遇到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通行。

a、缓慢

b、交替

c、礼让

48、机动车准备进入环形路口时,应让<>的机动车先行。

a、已在路口内

b、高速行驶

c、执行任务

49、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向左转弯时,应当靠路口中心点<>侧转弯。转弯时开启转向灯,夜间行驶开启近光灯。

a、右

b、左

c、同

50、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没有交通警察指挥也没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交叉路口,应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车瞭望,让<>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a、左

b、右

c、前

51、机动车在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行驶缓慢时,应当依次排队,不得从前方车辆<>侧穿插或者超越行驶,不得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区域内停车等候。

a、右

b、左

c、两

52、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光灯示意。

a、远

b、近

c、远近

53、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示意。

a、鸣喇叭

b、开远光灯

c、停车

54、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分钟。

a、4/20

b、8/30

c、2/15

55、机动车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施工路段,不得临时停车。

a、人行横道

b、人行道c、坡道

56、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

a、50

b、60

c、70

57、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公里。

a、110/50

b、120/60

c、130/70

58、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米。

a、120/70

b、110/60

c、100/50

59、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a、基本事实

b、受伤情况

c、联系方式

60、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边行走。

a、右

b、路c、外

6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a、抢救

b、保护

c、移动

62、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a、撤离

b、保护

c、勘察

63、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

a、表彰

b、鼓励

c、奖励

64、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裁决

b、调解

c、协商

65、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驾驶人应当报警等候处理,不得<>

a、驶离

b、协商

c、查看

66、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分担责任。

a、过错的比例

b、车速

c、车型

67、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a、免除

b、减轻

c、抵消

68、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a、拘留

b、批评

c、计分

69、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a、100

b、50

c、20

70、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a、100

b、200

c、500

7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a、100元以上200元以下

b、200元以上300元以下

c、200元以上500元以下

72、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a、1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下

c、3000元以下

73、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可以指出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2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a、50

b、100

c、200

74、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拆除,予以收缴,并处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

a、500

b、1000

c、2000

75、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驾驶证。

a、暂扣

b、吊销

c、注销

76、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a、也要

b、部分

c、不

77、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责任。

a、减轻

b、免除

c、抵消

78、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a、出院

b、治愈

c、定残

79、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予以警告、<>元以下罚款,交通警察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a、100

b、200

c、500

80、机动车驾驶员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接受测试、检验。

a、酗酒

b、醉酒

c、疲劳

参考答案

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模式评析与反思 篇3

[关键词] 开放存取 版权保护模式 评析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6-0059-05

Evaluate and Reflect on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g Model of Open Acecess

Xia Jingang

(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43007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the public expects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chnology and achieve knowledge sharing at liberty, but the existing copyright law system restricts it. The rise of Open Access brings a new solution to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digital network,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mode in future and widely praised by many scholars. However, we found that the mode is deficient after further study. The idea needs to be given more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Key words] Open access Copyright protecting model Evaluate Reflect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或利用信息,但现有版权保护制度是以保护版权人权益为中心而构建的,作品的传播模式依然掌握在版权人严密控制的授权体系内,限制了社会公众对作品信息的获取,与社会公众希望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优势获取更多作品信息的强烈愿望相冲突。因而越来越多的用户只能铤而走险,以网络盗版的方式去获取作品信息,导致网络版权侵权现象日趋严重,数字版权困境成为各国版权保护法律制度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此背景下,科学家、学者、科研工作者等民间人士和非政府组织,基于知识自由共享的理念,积极推动开放存取运动的进行。开放存取适应了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数字版权保护危机,因此被许多学者推崇为未来版权保护的新模式和发展方向。开放存取真的能作为未来版权保护模式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予以评析。

1 开放存取运行机制概述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版权领域内新近兴起的一种版权保护模式。20世纪末,数字网络技术带来传播手段的变革,为实现信息自由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而现有版权制度严密的版权控制体系限制了社会公众获取作品信息。为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优势,实现知识资源交流共享,化解网络版权侵权危机,科学家、学者、科研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推动开放存取活动的进行,以达到社会公众可以无偿或以较低成本获取尽可能多作品信息的目的。根据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该计划对开放存取所作的定义是指对于某文献,存在多种不同级别和种类的、范围更广、更容易操作的存取方法[1]。具而言之,对文献的开放存取是指,号召作者自愿将其学术作品上传至网络上,允许他人通过各种方式自由获取或利用其作品,并将其汇编并建立相应索引,以供资料使用,并允许用户利用作品作为其他任何合法的用途。用户在获取和利用文献时,除了受互联网本身技术的限制之外,不受经济、法律等其他任何限制,但必须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并在引用该作品要标明来源并致谢[2]。

开放存取的成功基于作者不指望报酬而无偿对社会给予其作品[3],在学术领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存档。开放存取期刊是开放存取实现的主要方式,传统版权保护模式下,出版商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传统版权保护制度赋予其合法垄断权,不断抬高学术刊物的价格,使用户不得不花费更多费用,用来支付版权的使用费,因此许图书馆、科研机构面对高昂的价格,不得不减少学术期刊的购买量,使用户获取或利用作品的机会减少。据统计,美国图书馆在1998—1999 年尽管花费了超过1985—1986年2.7倍的期刊订购费,但购买的期刊数却少了6%[4]。开放存取期刊正是为了应对学术期刊价格不断上涨所带来的不利状况。开放存取期刊采取“作者付费(或机构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5],通过这种方式,社会公众或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要的作品。例如将目标定位为成为国际顶尖水平的权威电子科学期刊——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卷)》就是通过向作者收取论文费,但却向读者免费的方式,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该刊物的文献,目前越来越多的刊物加入到了开放存取期刊的行列[6]。开放存取存档,是指作者按照统一标准或要求将其已发表的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科学报告等上传至文档数据库中,为用户获取和利用作品信息提供便捷迅速的搜索服务。

nlc202309041335

如惠普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发的Dspace 系统机构数据库,收集了大量的电子版学术科研成果,涵盖了音视频、图片、电子文本等多种类型,并对这些学术成果进行了统一的收集、保存和整理,该软件成为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机构电子数据库[7]。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SSRN)作为一个开放存储存档的数据库,因其收纳了超过12万余条论文摘要和近10万篇全文论文而广为人知[8]。

2 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模式的产生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开放存取运动是因为“期刊危机”才兴起的[9]。事实上,“期刊危机”只是开放存取运动兴起的表面现象,其兴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版权保护制度的困境。

第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开放存取兴起的技术前提。在印刷时代和电子模拟时代,开放存取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囿于技术的限制,作品必须负载于有形载体之上,有形载体的数量决定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在数字网络技术诞生前,学术期刊的价格不是很昂贵,因此,在印刷时代和电子模拟时代,不存在“期刊危机”,开放存取在技术上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产生,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作品的传播无需负载于有形载体之上,因此传播的成本急剧降低,传播的数量及范围却得到无限扩大,相较于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期刊的价格劣势便凸显出来。数字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却为开放存取的产生奠定了技术的基础,BOAI即指出“一旦古老的学术传统与新的传播技术结合起来,将会给社会公众带来空前的好处”[10],这里新的传播技术无疑指的是数字网络技术,因此,即便期刊价格仍然以远高于通货膨胀4倍的速度在上涨,但开放存取的目的并不是要抵制或者抑制期刊价格的上涨趋势,而是“充分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的优势减少获取信息的成本,而对于作者自身而言,高于一切的动机不是为了解决期刊价格危机,而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容易获取作品的存取方式以及影响作者自身”[11]。

第二,信息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的种类、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的复杂程度也远非印刷时代和电子模拟时代可以比拟。在传统版权保护制度下,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对信息的版权性质予以区分显得难以为继,任何科研机构、图书馆也无法承担起全面的研究文献的负担。对有定价的期刊而言,对其进行的存取不可能与“爆炸式”增长的知识相适应,即使今天的价格足够低,甚至永远都足够低,但长此以往,却因为无法与“爆炸式”增长的知识相适应而无法维持下去。而开放存取却充分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的优势,用户几乎可以不花费成本,且访问的人数几乎可以不受限制。“爆炸式”增长的知识与数字网络技术的结合,保证了知识的增长与数字网络技术的协调。开放存取实现了与信息生态环境变化的完美契合。

第三,现行的版权保护制度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逐渐无法平衡版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传播方式的发展,信息生态环境的变化,为社会公众共享知识资源提供了无尽可能,但传统版权保护制度却限制了社会公众共享知识资源,使新技术的能量无法得到充分释放,而且如加密、口令等对作品的技术保护措施,使社会公众利用作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不利于作品的传播和利用,施加于作品之上的技术保护等措施大行其道,使版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失衡状态进一步加大,也反映了原有版权法调控的失位。“原有的版权许可程序太繁琐,太麻烦,没有给予版权人一套简单易行的许可他人获取或利用其作品的程序,于是私人开始通过制作预授权的模块化合同,简化版权人的授权许可程序”[12],尽管在现实中,开放存取的模式各种各样,每一个模式所应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价格困境和许可困境[13]。因此,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源于数字网络技术下的版权危机,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和信息生态环境的变化,让开放存取得以在世界各国兴起,并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其目标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知识资源的丰富,使社会公众因数字网络技术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命而可以享受到更多知识信息,以期改变现有版权制度的社会公众知识获取和利用的限制。

3 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模式的实质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版权扩张和对版权强保护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但这种对版权的强保护却限制了社会公众获取或利用知识的可能,也限制了社会创新,开放存取旨在克服版权制度中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版权限制制度适用范围过窄的不足,扩大、丰富公共领域内的知识资源。开放存取与原有的版权保护模式有差别,原有的版权保护模式是建立在保护版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版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其基本出发点是维护版权人的权益,而开放存取则是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希望实现社会公众获取或利用作品的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现有版权制度严密的版权保护体系的一种无声抗议。因为尽管用户可以利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对版权限制的制度获取作品,但也并不容易,因为相对于版权的扩张趋势,版权限制制度却呈缩小之势。而开放存取却在某种程度为社会公众尽可能多地获取作品信息、不受版权约束提供了解决之道,社会公众可以不必担心开放存取制度下版权侵权的法律问题。

开放存取模式并没有对现有版权保护制度予以否定,而是在现有版权法的规范下,承认版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但又利用模块化合同的契约规则建立与现有版权制度不一样的版权保护体系,通过契约的方式使版权人自愿放弃其版权,将作品无偿提供给他人使用。这种契约的方式并不是对版权法赋予版权人的各项权利予以否定,版权人对其作品依然拥有排他的权利,开放存取反而是在承认其权利的基础上,通过版权人自动放弃或让渡其权利的方式,使社会公众免受侵权之责。但并不意味着版权人放弃或让渡其版权,社会公众就可以任意处置其作品。根据莱斯格知识共享许可证条款中的“姓名标示2.5”(Attribution 2.5),许多开放存取期刊必须按照版权人的要求,保留其署名权,并且用户将其获得的作品进行传播或再次利用时,须向他人表明该作品所适用的许可条款[14]。正因为开放存取尊重版权人权利,因此,越来越多的作者愿意将其作品置于开放存取之中。对于学术作者而言,其作品得到更多的获取或利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成果的肯定。开放存取正是将合同法与版权法结合在一起,以版权法为基础,对作者的各项权利予以充分尊重,通过作品低成本甚至免费的传播和共享,使社会公众获取或利用作品的方法或途径更为便捷,构建了一种符合作者意愿、满足社会公众要求的版权保护模式。

nlc202309041335

4 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模式评析

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模式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脱离现有的版权保护模式,而是在其基础上构建的版权保护理念并不一致、适应数字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相对开放的版权保护体系。严格意义上而言,开放存取版权保护模式是对现有版权保护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完善,甚至可以说是在现有版权法基础上为适应数字网络技术的需要而对现有版权法的一种完善,它代表社会公众希望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的优势享有更多作品信息的诉求。从某种程度而言,未来版权保护模式的构建可以借鉴开放存取的经验,这个版权保护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已有版权法大刀阔斧地进行修改,维护法律的稳定性,适应了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版权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克服了传播版权保护体系中对作品控制过严、社会公众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的弊端,使社会公众能够享受数字网络技术带来的福利,能获取尽可能多的作品信息。这种新的作品共享机制能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开放存取为未来版权保护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开放存取既然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代表着未来的版权保护模式呢,本文认为,开放存取可以给未来的版权保护模式提供启示,但不能代表未来的版权保护模式。

第一,开放存取系民间行为而非官方推动。开放存取运动来自民间科研人员、学者、专家的倡议,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来推动,而并非作为官方正式制度予以实施,如布达佩斯会议的组织者——开放社会组织,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根据开放存取的运作机制,它也无须政府介入。开放存取存档并不要求政府出面组织,而是由作者自身决定是否响应号召将其作品上传至电子数据库中;开放存取期刊则是由期刊自身决定是否将其期刊的电子版本上传于网站,供用户自由获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开放存取不需要组织者,而是由作者或期刊自行上传就行,而民间组织或非政府组织需要做的就是以知识自由共享为由进行宣传和倡议,并提供开放存取的工具如数据库、标准格式等[15]。任何一个国家的版权保护模式都必须得到官方认可或通过立法形式予以实施,才有约束力,才能在社会上得到推行,在发生版权纠纷时才有判断标准和强制力。如果将开放存取作为未来版权保护的模式,由于是民间自发行为,也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并推行的版权保护体系,要想成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并遵守的规范,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现实的。众所周知,版权法律制度就是在作品上给予权利人以私权,并禁止他人未经其许可获取或利用其作品。这种制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保护版权人的私权而设置的,而这种设置无疑给社会公众利用或获取作品带来了障碍,但这正是版权保护制度内含的机理。开放存取倡导的却是知识资源的自由共享,这种知识共享的理念与版权在作品上设定私人垄断权的产权观念存在内在的矛盾,也与版权法律制度所秉持的立法理念和价值观念相反,一个与版权法律制度所秉持的立法理念和价值观念相反的所谓的“版权保护模式”能称之为“版权保护模式”吗?答案值得商榷。

第二,道德规范并不能取代法律规范。由上文可以看出,开放存取是作者自愿响应民间人士或非政府组织的知识自由共享的号召而将其论文无偿供他人使用的一种版权保护模式。这种自愿性基于作者的个人道德感和道德观,自愿放弃或让渡其拥有的作品全部或部分的控制权,将其作品上传网络,供社会公众无障碍地获取或利用,作者的这种行为必须是具有强烈的希望知识共享的道德理念。但这种道德理念受作者个人修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与政府权力和暴力强制无关[16],是作者的一种自发行为。对开放存取规范的遵循源于作者的自觉,其约束力、规则来源、规则制定方式都与法律有着巨大的差别。对具有崇高道德并愿意实现知识共享的作者而言,开放存取是一个可以实现其理想的可行模式,但是对于不具备这种道德观念、不愿意将其作品无偿上传于网上供他人无偿利用的其他作者而言,开放存取模式就没有任何约束力。法律不同,它由国家颁布实施,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并由国家暴力作为实施的强大后盾,具有的强大约束力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不管个人认可不认可法律,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范,否则将受到法律强有力的制裁。试想一个没有约束力、强制力,也没有制裁措施的版权保护模式能实现版权的保护吗?答案不言自明。

第三,开放存取并不能制止网络版权侵权行为。开放存取希望通过作者自发响应知识共享的号召,自愿将其作品上传到网上,使社会公众可以无障碍、无偿获取或利用,以为社会公众可以随意获取其想要的作品信息,就不会再有版权侵权行为的发生,就可以化解数字版权危机。诚然,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文献都被纳入到开放存取中,版权侵权事件自然不会再发生,但是在这里,开放存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不是每个作者都会基于知识共享理念自愿将其作品纳入到开放存取数据库中。尽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开放存取运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2008年以开放存取形式采纳的被同行评议论文已经占到了20%,已经有超过10所大学、50余家研究基金会制定了开放存取规则,开放存取运动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17]。由数据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论文、大学、研究基金会都被纳入开放存取中。那些没有将作品通过开放存取的方式上传到网上的作者则面临其版权被侵权的风险,而开放存取是民间规则、并无约束力和强制力,也无对侵权行为制裁的法律效力,如果将开放存取作为版权的一种版权保护模式,如何实现作者权益的保护?如何实现版权法的立法目标?一个不能保护作者权益的版权模式有实施的价值和意义吗?答案跃然纸上。

综上所述,开放存取作为版权保护模式的一种补充可以值得研究或借鉴,也许能为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但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版权保护模式予以推广应用,笔者并不看好。

注 释

[1]姚鹤徽.开放存取:未来版权保护的可选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93-96

[2]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OL].[2014-07-17].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bethesda.htm

nlc202309041335

[3]王太平,姚鹤徽,韩冰.开放存取运动与版权制度的未来模式[J].图书馆,2009(5):5-12

[4]Martha Kyrillidou: Journal Costs: Current Trends & Future Scenarios for 2020[OL].[2013-09-13]. http://www.arl.org/

bm~doc/costs.pdf

[5]姚鹤徽.开放存取:未来版权保护的可选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1(10):93-96

[6]蒋永福.国际社会关于公共信息开放获取的认识与行动[J].国外社会科学,2007(2):68-72

[7]李枫林,赵雪芹,胡吉明.机构知识库:开放获取的有效实现形式[J].情报杂志,2007(6):115-117

[8]Joseph Scott Mille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and The Future of Legal Scholarship: Foreword: Why Open Access to Scholarship Matters[J]. Lewis & Clark Law Review, 2006(10):734-735

[9]张敏.开放获取发展概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12-15

[10] Budapest Open Acess Initiative[OL].[2009-02-07].http://www.soros.org/poenacess/read.shtml

[11]Peter Suber.Open Acess Overview[OL].[2009-02-07].http://www.earlham.edu/peters/fos/owerview.htm

[12] Adrienne K.Goss.Codifying A Commons:Copyright,Copyleft,And The creative Commons Project[J]. Chicago-Kent Law Review,2007(82):963-964

[13]Robin Feldmanv and Kris Nelson.Open Source,Open Acess,and Open Transfer:Market Approaches to Research [J].Bottlenecks,7Nw.J.Tech. &Intell.Prop. 14(2008)

[14]秦珂.开放存取的版权政策及其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7-10

[15]胡波.共享模式与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兼评 “知识产权替代模式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4):95-109

[16][英]阿玛蒂亚著·森著;任颐,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6

[17] B-Christer Bjrk& Patrik Welling.Open Access to the Scientific.Journal Literature:Situation 200[J].PloS ONE,2010(6),转引自胡波.共享模式与知识产权的未来发展:兼评“知识产权替代模式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4):95-109

(收稿日期:2015-08-23)

基于4C理论的节目模式版权营销 篇4

关键词:节目模式,版权营销,4C理论

一、节目模式的概念及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 “模式”这个词就开始使用于电视业, 电视节目的模式化实践也开始出现, 而直到20世纪末, 电视节目模式才蓬勃发展起来。时至今日, 有关电视节目模式定义的讨论仍然在进行中。笔者认为, 节目模式是具有可复制和相对稳定的节目制作框架, 它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 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复合体, 通常由无形元素, 如“无形知产”[1]、节目产品咨询服务, 和有形元素, 如节目纸板模式、节目/模式指南、节目软件和数据图表、节目音响、节目台本、节目样带等多种元素构成。

近年来, 电视节目模式的国际交易越来越频繁, 已经成为世界电视产业重要的利益增长点。国际电视节目模式认证和保护协会 (FRAPA) 2009年发布了名为《电视模式走向世界》的报告。报告显示:2006—2008年, 共有445个原版电视模式在全球销售。在此期间, 电视节目模式产生的包括授权许可费、顾问费和其他辅助收入等在内的交易量, 已达到93亿欧元, 比2002—2004年增加了45%, [2]2009年、2010年全球电视节目模式销售额仍以大于10%的速度迅猛增长。在模式交易产业里, 英国是最大的赢家:2010年, 英国电视界以45%的份额占据全球节目模式出口总量的首位。目前, 英国拥有欧洲最多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 每年赢利20亿英磅, 雇员人数超过20万。利润巨大的节目模式交易, 催生了一批致力于节目模式生产和代理的专业公司, 延长了电视产业的价值链。

二、节目模式版权营销的4C策略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 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 即:消费者 (Consumer) 、成本 (Cost) 、便利 (Convenience) 和沟通 (Communication) 。它强调企业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 然后要充分注意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 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 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在4C理念的指导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和消费者, 与顾客建立一种更为密切和动态的关系。

在节目模式公司与电视媒体之间, 往往都有专业的节目模式代理公司发挥着第三方版权代理发行的作用。

1. 顾客需求策略。

节目模式产品是应电视台等节目播出平台的需求而产生的, 也是电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一方面, 以前的成品节目交易已经不能满足全球电视台发展的需要, 由于文化、价值观、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成品节目难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另一方面, 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让各国的电视频道资源大幅度增加, 内容资源却越来越短缺, 节目模式交易则填补了空缺;再次, 节目模式的交易不仅丰富了播出平台的内容资源,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对购买方进行了节目制作技术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这也是节目模式对购买方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顾客需求, 预售和定制营销成为节目模式版权营销的主要策略。很多发行公司在节目制作之前, 就制作好宣传册页, 到电视机构进行推介;有些节目公司则在大型国际电视节或电视节目交易展会上设立展台, 宣传未来的产品, 与有意向的购买者签订预售合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 外国电视台向独立制片公司购买节目模式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电视台对节目类型的需求, 直接向独立制作公司购买节目模式和成品节目;另一种是电视台的委托编辑提出节目创意和方案, 委托独立制作公司制作完成。[3]因此, 许多节目模式是节目制作公司按照电视台的委托和要求量身定做的, 通常电视台会事先做好受众市场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想法, 然后委托节目制作公司实践节目模式的创意。

2. 顾客成本策略。

节目模式的定价原则采用的是流行水准定价法。这是以本行业的平均价格水平为标准的定价方法, 是竞争导向定价方法中广为流行的一种, 其原则是使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竞争产品的平均价格保持一致。国际上通用的节目模式购买准则, 是需要按每季付授权许可费用, 播出的次数也要受到限制。关于版权模式的授权费用, 在国内是比较隐秘的问题。而在国外, 模式授权费用的标准是制作费用的8%—15%, [4]因此在国外的法律文件里, 一般要求明确该节目的制作费用。国内本土节目的制作花销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但购买进口模式要包含版权费用, 整体花费要比本土节目贵20%左右。

3. 顾客沟通策略。

在节目模式制作公司与媒体进行交易的初期, 由于双方对彼此都还比较陌生, 在语言、文化、法律、行业体制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于是就催生了专业的节目模式代理公司。出于利益驱动, 代理公司会主动搜集节目模式信息, 然后向媒体推荐。这类公司具有掮客性质, 是节目模式公司与电视台之间的桥梁, 熟悉不同国家的法律和体制, 能够帮助双方顺畅交流、合作成功, 发挥着第三方版权代理发行的作用, 收取版权代理费。此外, 模式代理公司往往还会有附带的广告招商的服务。代理公司在向电视台推荐节目模式时, 如果引进费用合理, 并且帮助媒体找好了广告赞助商, 减轻模式购买方的负担, 可让后者更加放心地购买节目模式。一般来说, 经典节目模式出于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口碑, 会吸引国际知名品牌进行合作, 也提升了节目模式的形象。

4. 顾客便利策略。

节目模式公司的节目模式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 离不开全球化的销售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部门可以利用电视台的渠道网络, 直接进行模式营销。独立节目制作公司也能够借助电视台的营销渠道。BBC是欧洲最大的电视节目出口商, 不仅向全球出口BBC自己的节目, 还利用其全球销售网络, 代理出口其他电视台的节目, 出口量占英国电视节目出口的50%左右。还有一些较小的发行代理机构, 成为模式买卖的中介, 情况复杂而灵活。各种大型的节目展会、交易会、电视节、艺术节, 都是与客户接触和交易的最佳场所。

三、节目模式引进对国内电视行业的启示

1. 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打造节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其一, 从法律政策层面保证和保护创新活力。英国用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电视节目的创新原则, 这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这一创新原则也成为英国电视产业创新体系的源头;其二, 完善制播分离制度, 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从经济学视角考量, 制播分离的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重组与整合, 目标旨在选择相对高效的资源利用方案, 实现媒介内容资源和渠道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 注重节目模式创意的跨国合作。跨国合作的方式随处可见, 已经成为欧洲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今跨国合作不仅体现在发行环节, 还深入到了节目模式设计和制作过程之中;其四, 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在节目模式的创意过程中, “头脑风暴”成为大多数独立节目制作公司的生存法宝, 每当电视台对节目模式进行招标时, 公司就会组织员工座谈讨论, 激发灵感。

2. 标准化生产, 打造本土电视真人秀节目模式。

国外对节目模式的设计不仅停留在创意, 更提炼出系统的设计思路, 对节目制作档案进行详细归纳和总结, 形成模块化文档。虽然我国电视行业越来越注重节目的制作, 但在节目模式的生产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节目在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经验和文档, 但没有专人和部门进行系统归档, 难以形成可操作和执行的模式宝典。[5]因此, 节目模式的系统性设计和模块化节目档案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成熟的自主研发的节目模式还可以向海外推广, 形成国内电视产业新的利益增长点。

3. 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虽然各个国家对于节目模式的版权问题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 对于节目模式的法律保护还相对滞后, 但在业内已经形成了保护节目模式版权的共识, 国内的从业者也愿意遵守业内规则, 购买节目模式的版权。节目模式尚属新兴事物, 相关的研究和法律法规还在探索之中, 不够完善, 但是各国都已注重节目模式的版权问题, 努力将其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尊重创意成果, 尊重具有独创性的知识产权, 正是电视这个内容行业赖以发展的基本规则。对节目模式版权的保护, 可有效避免同质化, 并推动创新, 促进电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注释

1[1]“无形知产”是西方业界和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术语, 指的是不可言说的、用于操作、维护及应用的专业知识。

2[2]《好声音》唱火了节目版权生意[EB/OL].人民网, [2012.08.23].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0823/c22219-18812619.html.

3[3]肖叶飞, 栾颖.中西电视制播制度的比较分析.传媒, 2010 (5) .

4[4]刘亚娟.海外节目中国式生长.综艺报, 2011 (9) .

版权模式 篇5

标志知识版权、使用版权及注册申明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标志知识版权、使用版权及注册申明协议书

委托方(甲方):______

承办方(乙方):______

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设计出公司logo后甲方应尽快安排新设计logo的商标注册事宜(为期______个月)。

甲方如在商标注册过程中碰到被商标事务所退回而不能注册的情况,乙方负责为甲方无条件

重新设计满意的logo方案。

若乙方为甲方设计的logo在作商标注册后,如在使用过程中碰到被其他公司状告侵权的情况而导致不能使用时,乙方负责为甲方无条件重新设计满意的logo方案,但不承担任何因侵权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甲方采用的logo,乙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甲方拥有完全的使用版权,但乙方保留用于参展,评选的权利。若因logo未注册成功所造成的诸如画册,vi手册及vi前期应用等损失,皆由甲方负责,同时甲方依正式合同支付乙方所有费用。

此协议一式______份,签字后双方各执______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在甲乙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以双方最后签字日期为生效日;本协议的解析生效和履行受中国法律法规管辖。

甲方(盖章):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_

感谢您的浏览!

版权模式 篇6

关键词:版权贸易;贸易模式;改善途径

一、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基本模式

1. 版权引入增长主要由国内市场需求拉动

如图1所示,1995年到2012年,我国版权引入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约14%。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不断上升,我国的图书市场对国外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教学甚至生活类等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大,一些有市场眼光的出版社顺势而为,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国外优秀图书版权,借此使销售码洋快速增长,还能有效提高其品牌影响力。

2. 版权输出的增长高度依赖政府扶持

与此同时,我国输出的图书版权数量也呈持续增长态势,从1995年的354项增加至2012年的7568项,年均增长约20%。此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的。

图1: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状况——1995~2012

数据来源:国家版权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2002年,第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第一次以“版权贸易”为主题,极大地促进了当年输出版权数量的增长。2006年,由政府下发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纳入“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一次极大促进了我国版权输出贸易的发展。2011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先后出台多部规划和意见促进版权输出,政府多部门也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我国版权的输出。这些政策措施促使我国版权输出数量发生了再一次的飞跃。

3. 我国版权贸易伙伴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

如表1所示,英美两国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版权来源地。台湾地区和日本也是我国引入版权的主要来源地。与2000年相比,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版权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来自日本的版权比重有所增加,来自韩国的版权比重增长比较显著。

就版权输出地区而言,如表2所示,台湾地区、香港和新加坡等中文使用或流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版权输出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美国和英国不是中文流行地区,但近年来这两个国家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版权输出地区。这表明我国的版权贸易伙伴已经初步呈现多元化的可喜局面。

二、我国版权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版权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我国的版权贸易一直呈逆差状态。以图书版权为例,如图1所示,从相对差距来看,从1995年起,我国图书版权的输出-引入比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两者的相对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版权输出的绝对数量一直低于引入的版权数量。如前所述,我国版权的引入主要由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带来的旺盛需求驱动,属于顺势而为,市场推广的困难较小。版权的输出则主要由政府推动而不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困难较大。

2. 版权贸易种类偏少

如表3所示,不论是输出还是引入,在我国的版权贸易中,作为纸质印刷物的图书版权贸易始终占据绝对优势。具体来看,2003年~2012年我国输出的版权中,图书版权约占输出版权总数的81%。在引入的版权中,图书版权约占引入版权总数的88%。同时,目前我国版权输出所涉及的内容还主要限于古典思想著作、传统文学、医学、艺术、武术、历史、名胜古迹介绍等,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类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也与我国在科技、思想文化领域自主创新的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3.版权贸易地区分布过于集中

如图2所示,我国版权贸易主要集中于京、沪地区及个别发达省份。对比2003年和2010年的情况可发现,北京始终是我国版权贸易最重要的地区,且其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北京之所以在版权贸易中一枝独秀,这与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关系密切。北京有128家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央出版社,17家市属出版社,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出版社,合计达到243家,占国内出版社总量的42.3%;据1995年~2002年数据,图书品种占国内总品种的36.4%。在京出版社中90%以上开展过版权贸易。其中,开展引入的有184家,占总数的75.7%,输出的115家,占总数的47.3%。

图2 我国版权贸易的地区分布

4. 版权贸易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版权贸易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常规的、强大的贸易平台。具体表现就是绝大多数版权贸易合同是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版权贸易洽谈会、伦敦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展会上订立的,这反映出我国出版企业还不善于通过版权贸易代理机构建立自己独立的贸易渠道和营销平台,难以对国际市场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影响,只能以上述赶集式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

三、改善我国版权贸易的有效途径

1. 提升国家知识创新能力

我国的创新能力整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迎头赶上。创新能力的改善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长足发展及相关作品内容的丰富,是提高我国版权贸易水平的根本途径。特别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挖掘本地的文化发展潜力,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版权贸易的差异。

2. 政府扶持重点转向培养出版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的扶持要逐渐转向提高出版企业的竞争力,毕竟企业才是版权贸易的主体。一方面,应当大力支持版权贸易平台的建设,制订相关规则,提供版权信息,促进实体和网上版权贸易交易活动。另一方面可推动版权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的健康发展,规范其市场行为,使这些组织真正发挥作用,为出版企业的版权贸易提供优质服务。

3. 拓展新型出版方式,提高版权贸易能力

我国的各类出版企业应积极拓展新型出版方式,提高版权贸易能力。比如,出版企业可积极开拓自己的数字出版业务以及定制化出版业务,从而适应当今世界出版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推动版权贸易发展。同时,出版企业要学会通过网络快捷地解决版权贸易中出现的问题,或加强与版权代理机构的合作,通过代理机构提高自己的版权贸易能力。

4. 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法规,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下制约版权贸易发展仍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法规,打击盗版等版权违法问题,维护我国版权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减少我国出版业蒙受经济和形象上的损失。另一方面,我国出版企业在输出版权的过程中也应提高版权保护意识,要学会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版权保护技巧维护自己的版权利益。

5. 加强人才培养

缺乏版权贸易人才,且缺乏有效的人才培训平台是长期制约我国版权贸易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虽然我国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举办了不少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但是这种非学历教育还比较零散,不成规模。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正规化、常态化的版权贸易培训机制。相关企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版权贸易队伍。

(陈岚岚,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编辑)

参考文献:

[1]曹滢.引进十本输出一本:中国书业贸易逆差之痛[N] .经济参考报, 2005-08-31.

[2]刘婷.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贸易,2012 (9):25~27.

[3]姚德权,赵洁.中国版权贸易研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7(1): 24~28.

[4]姬沈育.当前我国版权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8 (3):71~74.

[5]张志林,张养志.北京版权贸易与版权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印书 工业出版社,2009.

版权模式 篇7

一、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一) 电子图书出版的常见模式

当前, 电子图书出版取得较快发展, 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达4400亿元, 同比去年增长33%。虽然电子图书所占比例不断, 但增长速度较快, 同比去年增加26%。在电子图书取得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人们获取图书信息资源越来越方便。但必须清楚认识的是, 目前电子图书产业链结构不大清晰, 市场分工不明晰, 尚未形成熟悉的市场运营模式。对很多出版单位来说, 他们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完善的运营模式, 主要表现为试探型、储备型、全面介入型, 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有待改进和完善。整体来说, 常见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面向图书馆模式。

采用典型的B2B商业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如Net-Library公司联合众多出版社, 为读者提供12万余种电子书, 向全球8000多家图书馆提供服务, 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由图书馆购买, 读者通过访问网页就可以获取阅读资料。阅读时将图书借出, 阅读完成后将图书还回, 如果需要继续阅读, 读者可以重新借出该书, 满足阅读需要, 图书馆借阅系统会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

2. 面向个人模式。

采用典型的B2C模式, 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 比较常见的模式为Overdrive公司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读者通过浏览公司的网站, 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图书, 满足自己阅读的需要。在购买电子图书时, 读者可以通过信用卡支付, 并且购买的电子图书只能在指定的设备上阅读, 进而满足读者阅读的需要。除此之外, 微软公司也提供电子书的技术支持, 如为读者提供微软阅读器, 满足读者阅读电子书的需要。

3. 混合模式。

采用B2B和B2C混合方式, 为读者和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借阅服务,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Libwise和Overdrive公司, 它们提供便捷的服务, 满足读者阅读的需要, 也顺应电子图书发展的要求。此外, Overdrive公司在2002年还推出数字图书馆服务, 使用Microsoft DAS等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系统, 支持电子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服务, 为读者阅读创造便利。Libwise还利用专利技术, 支持复本控制模式, 不仅方便读者阅读, 还有利于保护版权, 有效维护作者的正当权益。

(二)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的创新发展

当前, 电子图书出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取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为人们获取图书信息资源带来便利。传统出版模式以纸质图书为主, 满足人们获取图书信息资源的需要, 对扩大人们的阅读量、方便人们获取图书信息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纸质图书出版出现转型和升级,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并推动出版模式的创新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按需印刷出版模式。

按需印刷是指根据用户需求, 将需要的资料文件进行数码印刷和装订, 为用户阅读提供便利。该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即时出书、零库存、实现印刷个性化, 并且印刷工作一步到位, 为读者阅读提供便捷服务。按需印刷通过互联网交易, 读者支付购买后才能开展印刷工作。为避免侵权现象发生, 有效保护出版社的利益, 加强版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印刷店不能随便拷贝电子图书资料, 印刷图书必须经过授权, 对印刷的册数进行公开、细致的计算, 并与出版社做好结算工作。此外, 利用该模式印刷图书时, 还要加强印刷过程的管理工作, 包括接收订单到印刷的全过程, 提高装订成册水平, 保证印刷质量, 符合图书印刷规范要求。

2. 即时发行模式。

即时发行也是重要的模式, 需要做好版权保护、发布发行、网络销售、电子图书信息服务等各项工作。电子图书从印刷到发行需要经过内容策划、定稿、发行、销售等各个环节, 才能到达读者手中。为此, 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责任意识, 确保图书能够快速、安全、准确、批量发布, 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二、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缺陷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是传统纸质出版的创新, 也是信息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图书出版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便利人们获取相关的图书信息资源, 还能有效维护作者的权益。但目前版权保护工作存在不足, 可能出现损害作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 法律保护缺陷

虽然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对版权保护做出相应规定, 但一些规定相对落后, 未能有效满足电子图书出版版权保护需要, 存在滞后性特点。有必要修订和完善相关规定, 以更好规范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工作。

(二) 技术保护缺陷

在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工作中, 忽视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的应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难以提高电子图书安全保护等级, 容易导致版权侵权等问题发生。

(三) 许可存在不足

开放许可授权协议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一些版权保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强, 在版权保护工作中忽视许可授权协议的应用, 难以有效保护电子图书的版权。

三、电子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策略

版权保护是电子图书出版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结合当前电子图书出版中版权保护存在的不足, 更好维护广大作者的权益,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 法律保护策略

法律是保护电子图书版权的重要手段, 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并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的著作权法、信息网络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对数字化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做出相应规定, 为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提供依据。此外在国际社会上, 还有伯尔尼公约等国际条约、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等, 也为数字图书版权保护提供有效依据。实际工作中应该遵循这些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 有效约束各方行为, 实现对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

(二) 技术保护策略

科学合理利用技术策略, 避免版权受损, 提高电子图书的安全性, 这也是保护电子图书版权的重要方式。目前常用的技术保护手段包括电子图书文献加密法、数字权利描述、版权许可认证、数字化上浮水印等。利用这些技术手段, 能实现对版权的有效保护, 约束用户检索、浏览、借阅、复制、下载等各项操作, 规定用户的权限。既能满足用户阅读电子图书的需要, 还能实现对电子图书版权的有效保护。为此, 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工作中, 应该重视技术手段的应用。

(三) 许可方法

该方式通常称之为开放获取或开放存取, 目前在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许可方法包括一系列具体的开放许可授权协议保护, 与电子图书密切相关的包括知识共享协议、通用公共许可证。知识共享协议包括署名权、保持一致性、非商业性、不能衍生新作品四个方面, 公共许可证则允许自由复制, 可自由发表、修改或者用于盈利。

(四) 开放获取资源

在遵循版权保护授权方法的前提下, 建立开放获取电子图书项目, 包括世界数字图书馆、在线图书页、多伊奇电子书下载、我爱电子书等。它们建立在免费文献许可、开放出版许可和开放内容许可的基础上, 既能有效保护版权, 还能满足读者阅读需要。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图书出版也面临新机遇。当前, 电子图书出版越来越广泛, 并给人们的阅读和资源获取带来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 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重视电子图书出版模式的应用, 推动出版工作的创新发展。此外, 还要重视版权保护工作, 综合利用法律、技术等手段, 实现对版权的有效保护, 维护作者的正当权益。这样既有利于数字时代图书出版的转型升级, 方便图书资源的整理和储备, 还能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 便利人们获取图书信息资源。

摘要:电子图书出版的常见模式包括面向图书馆模式、面向个人模式、混合模式。随着技术创新发展, 出版模式也取得不断进步, 按需印刷出版模式、即时发行模式出现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 为有效保护电子图书的版权, 避免作者正当权益受损, 应该综合采取技术和法律手段, 落实许可方法, 开放获取资源, 从而推动电子图书出版有效进行, 实现对版权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电子图书,出版模式,版权保护,按需印刷,即时发行

参考文献

[1]王倩倩.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3) :407-410.

[2]章光琼.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出版科学, 2012 (6) :89-91.

[3]赵静.国内外电子图书出版及版权保护探析[J].图书馆学刊, 2015 (5) :1-3.

[4]赵志刚.数字出版物呈缴的相关主体及基本诉求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6 (4) :28-33.

[5]李悦.数字化转型中图书版权保护政策研究[J].中国报业, 2014 (10) :74-76.

版权模式 篇8

1.1 我国情况简述

通行全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在我国只能追溯到清王朝灭亡的前一年。但之前存在版权制度的萌芽,但古人更多将手稿的出让看做“物”的买卖关系,而不是无形专有权的转让。只是在印刷术发展起来、翻印文字作品有利可图之后,保护翻印权才成为必要,作者把翻印权转让给印刷出版者时,才获得最基本的版权转让费(稿酬)[1]。

1.1.1 欧洲情况

由于字母的特性,雕版印刷术价值没有特别凸显,直至中国的活字印刷书和造纸术传入欧洲,保护印刷商的翻印专有权(翻印权CopyRight)的必要性开始突显。15世纪末,威尼斯,西方第一个由统治者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的特许令,给印刷商冯,施贝叶(J.vonSpeyer),之后罗马教皇1501、法国国国王1507、应该国王1534年都颁布过类似的特许令。随着行业发展,保护作者权的呼声也与日俱增[1]。

1.1.2 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

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原名《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的法》。其中的“购买者”指从作者手中购买一定无形产权的人,即印刷商与书商。颁布该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印刷者不经作者同意就擅自印刷、翻印或出版作者的作品,以鼓励有知识、有学问的人编辑或写作有益的作品。这是版权保护的根本和基础。据此可以确定,版权保护的是带有独创性的作品,而不是表达形式或载体。即保护的是某种表达出来的、可分清形式和内容的创作思想。[1]

1.1.3 新的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打破传统的版权利益平衡

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从纸质图书到数字图书,模拟格式到数字格式(娱乐产品的存储于在线方式),和伴随互联网而来的“通信革命”,催生出许多新的数字作品展现方式和传播模式。其中,数字技术低廉的复制成本,导致了严重的盗版现象,作者的版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技术上保护数字版权的方式如DRM也难以阻止盗版现象。并且新技术已经打破了原来作品作者因创作而获益的传统模式,打破了作品版权人、传播者、公众之间较为稳固的传统的利益平衡方式。

传统版权利益平衡的着重点在版权人和公众的利益平衡。一方面,对版权人权利的保护可以激发其创作的积极性,此时公众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作品,这是版权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对版权人的保护不应挤压公共利益空间,权利人创作的作品建立在社会公共智慧财富的基础之上,公众有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知识信息的权利。因此通过对权利人的限制(如权能、时间、地域等)来弥补公众利益的损失。传统版权制度即为调整双方利益的均衡而存在。

传统的利益平衡主体还包括第三方,即传播者,只不过在权利博弈的过程中,传播者的位置并不突出。但在数字环境下,作品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打破了原有双方的利益平衡,导致传播者在利益平衡链上的位置逐渐凸显出来,这是数字环境下版权利益平衡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1.1.4. 数字版权保护的当前形式和突出矛盾

在中国当前形势下,盗版严重,传播者更为强势,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主导权,最为弱势的群体是普通的数字作品创作个人。面对已形成潜规则的巨大行业压力面前,面对较为强势的、经营多年而形成既定优势的传播者,大多数独立的数字作品创作者,在推出自创的数字作品的时候,只能被动接受既定条款,被迫牺牲自己的一些权益。

1.1.5. 本文聚焦的矛盾点和创新点

为解决个人数字作品版权所有者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这一问题,笔者提议的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给每一个用户个体提供了直接的合法发表、展示、分享数字作品的机会,不需要经过的中间代理商和传播商,数字作品的第一作者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根据市场行情、为自己的作品定价,直接与自己的数字作品的用户进行交流和交易。所以,该平台既能提供多一种保证数字作品版权所有者权益的可能,同时也将激励数字作品创作者创作的动力。

2. 促进数字版权利益平衡的模式--数字作品分享平台

这一章将描述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运营框架和相关具体操作细节。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目标是让数字作品消费者(用户)和数字作品提供商(作者/版权人)分享数字内容,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第三方共享。数字作品分享平台借鉴C2C与B2B的融合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

2.1. 总述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主要实现两大主要功能:一是数字作品唯一的登记认证,二是作为陈列数字作品的电子商店,提供平台供各数字作品陈列、展示、分享,用户可以自由浏览、选择、购买感兴趣的数字作品。

2.1.1. 登记认证功能

唯一的登记认证资格由国家版权局授权,登记认证过程有严格的规程,登记认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数字作品登记认证后将产生能唯一确认和辨认某个数字作品的标识、内容说明描述、特征、登记认证时间、版权所有者。标识可以是数字产品登记认证后产生的唯一的编号,也可以包括植入数字作品中的水印或二维码等。

通过登记认证的数字作品将在平台网站上汇总形成一个列表,被分享出来,公开、透明,可供所有用户查询。这是数字作品最基础的登记认证证明,方便想要使用相关数字作品的个人或者单位联系相关版权人,经过版权人同意,通过透明、合法的途径使用数字作品。这样公开透明的数字作品登记认证列表,能确保在发生数字作品版权纠纷时,能找到最原始和权威的登记认证证明。

2.1.2. 数字作品内容的分享功能

该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另一大功能是,让供版权所有者自由的发布分享其数字作品,供广大用户通过合法途径分享使用数字作品。该平台借鉴电子商务B2B和C2C的模式,相当于陈列数字作品的电子商店,供作者展示、分享数字作品,用户间可以自由交流、选购感兴趣的数字作品。该数字平台可以和现存的商业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竞争,包括电影下载和观看的平台(例如迅雷等),音乐分享平台(例如酷我音乐等),在线读书平台等。该平台最大的不同是,数字作品的作者/版权所有者能直接在平台上参与交易,提供多一种类型的平台供数字作品的版权所有者选择,让数字作品的发表拥有更为透明、自由、公平的环境。

2.2. 平台运营和使用的各角色

2.2.1. 用户

用户可以是普通的个人用户,也可以是团体用户。团体用户可以是以分享、出卖数字作品为主的代理商,即数字作品版权所有者的代表团体;团体用户也可以是以使用数字作品为主的单位机构,例如学校、企业等。

2.2.2. 认证机构

认证数字作品和认证用户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简称认证机构)有两大大主要任务。第一大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数字作品的登记认证服务,即确认数字作品唯一的标识、内容说明、特征记录、版权所有者,这些内容作为数字作品唯一的可用于辨认的标识和特征,由国家版权局授权,具有法律效力。形成数字作品认证列表,可供所有人查询。

第二大任务是认证该平台的用户信息和资质,即保存用户的数据信息,包括类和用户身份有关的名字、密码等,以及和用户行为有关的交易记录等。

2.2.3. 支付管理机构

管理货币交易的第三方支付管理机构(简称支付管理机构)主要管理数字作品分享平台上产生的所有货币交易行为。第三方支付管理机构M发挥中介的作用,在交易完全结束前,替用户暂时保管交易资金,降低交易双方欺诈的可能性,鼓励不信任直接网络交易或不信任交易对方的用户进行网络交易。第三方支付管理机构M与交易参与方发生关系,同时要与各个银行合作,整个业务行为应该是在国家银监会的监督之下的。

2.2.4. 数字作品资源管理者

考虑到数字作品个人作者可能没有对数字作品和资源的技术管理能力,引入数字作品资源管理者(简称为资源管理者)协助用户管理数字作品资源。例如,资源管理者可以帮助用户将数字作品转化为某些标准的格式;或是当个人用户所拥有的数字产品或资源过多,资源管理者可以代为管理。但此角色在交易中非必须。

2.3. 角色和变量的符号解释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相关参与者需要遵循相关协议,数字作品分享平台运营和使用的过程,是各个角色按规程执行协议的过程。

为了清晰地突出重点,我们忽略技术实现的具体细节,例如私人密匙、公共密匙、Hash、SSL等信息安全的技术保护细节。

表1列出了协议中涉及到的变量的含义。交易中,用户A和B并不完全信任对方的行为,但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服务商会忠实地遵循规定的协议,但不一定信任第三方服务商对数字内容的保护。请注意,第三方服务商并不需要看到数字内容本身。

2.4. 具体的交易流程

2.4.1. 数字作品登记流程

步骤1.A→E:c,t

A向E申请登记数字内容物c,版权保护时长为t。

步骤2.E→A:d(c),t

E对A的登记内容C进行初步确认。

步骤3.E→M:A,d(c),$x

E向M确认支付交易单,该支付交易单是因A向E登记数字作品c而产生的,支付金额为x。

步骤4.A→M:E,d(c),$x

A向M支付c的登记费用金额x。

步骤5.M→A:r[E,d(c),$x)]

M向A确认支付结果。若失败,告知原因,交易终止。若成功,交易继续进行。

步骤6.M→E:A,d(c),$x

M向E确认支付结果。若失败,告知原因,交易终止。若成功,交易继续进行。

步骤7.E→A:d(c),t

E向A确认数字作品c的版权登记成功。

2.4.2. 将数字作品置于平台分享的申请流程

(1)若数字作品版权人决定自己保管数字作品的资源,自己提供给使用者

步骤1.A→E:d(c)

A向E申请将数字作品c置于数字作品分享平台。注意,在此情景下,认证机构E并不需要知道数字作品c完整的内容,只需要通过c的标识和说明描述

d(c)确认c的内容和合法的资质即可。

步骤2.E→A:d(c)

E接收到A将数字作品c放置在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申请,检验A的资质、检查c的标识和说明描述。根据A的初步申请,针对c的情况,给予A几种适用的,将c置于平台上分享的分享方式,例如免费与否、价钱条款等。

步骤3.A→E:d(c)

A表示接受或选择E给出的在平台上分享方式的提议。

注意:A和E对数字作品c在平台上分享方式,包括售卖方式及价钱等内容,可能需要A和E的反复沟通和交流。最理想的方式,3个电子步骤即可达成协议:即(1) A向E申请,(2)E给A分享协议和分享方案,(3) A同意该分享协议和分享方案。但真实情况肯定需要更多步的沟通,才能达成让双方都能满意的协议。数字作品的定价方式的探讨,请参照章节3.3。

(2)若数字作品版权人决定将数字作品的资源交由资源管理者S负责

引入S与A、E沟通确认的过程即可,在此不赘述。

步骤1.A→E:d(c)

步骤2.E→A:d(c)

步骤3.A→E:d(c)

步骤4.E→S:d(c),A

步骤5.A→S:c

步骤6.S→A:r(c)

步骤7.S→E:r(c),A

步骤8.E→A:r[d(c),r(c)]

2.4.3. 申请下载(购买)数字作品的流程

(1)若数字作品c免费

注:左图的情况为作者自己管理数字作品的资源,右图的情况为数字作品管理者S代替作者管理作品资源。

步骤1.B→E:c(d)

用户B申请使用数字作品c,E对B的资格进行审查。

步骤2.E→A:d(c) or E→S:d(c),A

若数字作品c是可以免费分享的,认证机构E直接将用户B对数字作品c的需求信息,发送给c的资源所有者A (或者S)。

步骤3.A→B:c or S→B:c

数字作品资源所有者将A (或者S)将该数字作品的资源发送给用户B,即B可以下载并使用数字作品c。

(2)若如果数字作品c需购买才能使用

如果数字作品c需要付费购买才能使用,步骤如下:

注:左图的情况为作者自己管理数字作品的资源,右图的情况为数字作品管理者S代替作者管理作品资源。

步骤1.B→E:d(c)

用户B申请使用数字作品c,E审查资质。

步骤2.E→B:d(c)

认证机构E向用户B确认订单(包括购买方式和价格)

步骤3.E→M:d(c),B,$x

E向M确认B购买c的交易订单,交易金额为x。

步骤4.B→M:d(c),$x

用户B向M支付购买数字作品c的货币x。

步骤5.M→B:r[d(c),$x]

M告知B支付结果。若失败,交易终止。若成功,交易继续进行。

步骤6.M-E:r[d(c),B,$x]

M告知E支付结果。若失败,交易终止。若成功,交易继续进行。

步骤7.E→A:d(c),B or E→S:d(c),B

E将B对c的需求信息发送给资源所有者A (或S)。

步骤8.A→B:c or S-→B:c

数字作品资源所有者将A (或者S)将该数字作品的资源发送给用户B,即B可以下载并使用数字作品c。

3.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运营

若将该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投入使用,除了上述角色需要按协议履行自己的职责之外,还需包含以下模块,以确保该平台的正常运营和商业价值。

3.1. 平台体系和配套服务的健全

借鉴C2C电子商务网站,该本台最基础的服务之一是提供数字作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该平台允许数字作品所有者(卖家)在上面开设店铺、发布可购买的数字作品的信息,也允许用户(买家)浏览和查找数字作品的信息,并购买使用。除此之外,该平台应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以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营,这些配套服务主要可以分为网上支付、即时通讯和诚信安全三大方面。

3.1.1. 即时通讯工具

在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易的情况下,平台应提供即时通讯工具供用户们进行在线交流。并且,即时通讯工具中记录的沟通内容,也可以为日后处理买卖纠纷提供记录证据。

3.1.2. 安全体系

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需要严密合规的安全体系。因此,在平台运营上,需要成立特别安全负责安全交易规范和技术实现,包括用户用户账户的安全保护与评估、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等。

3.1.3. 数字作品质量评价体系

数字作品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对每一个数字作品的质量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数字作品的作者注意把控作品质量。

用户经过合规的操作步骤对数字和其资源提供者进行打分和评价。平台可以对用户的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供用户参考,已决定是否购买和下载某个数字作品。例如对所有用户的打分取平均值,或提取评价中的关键词,例如“精彩”、“画面血腥”、“音乐杂音多”等。数字作品资源提供者和下载用户双方互评的机制,有助于相互监督,提高分享和评价的质量,净化平台环境。

3.1.4. 用户讨论区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可以提供用户们一个自由讨论的版块,供用户分享对数字作品的感悟新的和平台使用经验,或提出意见或建议。

3.1.5. 平台信用模式和用户信用评价体系

建设数字作品分享平台良好的信用模式和信用体系,要重点抓住以下环节:

(1)注册认证

注册认证可以确认用户的身份、跟踪用户行为。用户注册即产生唯一的账号和密码,可以与用户的真实身份相联系。之后就可以跟踪记录用户在平台上的所有操作行为,对用户的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交易实名认证

用户注册产生的只是用于登陆到数字作品分享平台的账号和密码,相当于用户在该平台上的身份代码。但若涉及到进一步交易前,应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对用户在现实中的真实身份进行核实。个人用户在注册时就应该提供真实的身份证号、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企业团体用户还要提供企业的机构代码等营业执照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真正的有效监督用户的交易行为,约束用户的商业行为,抑制潜在的非法行为。交易时,还应适时采取措施来确认是否是用户本人操作的。这样,即使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被盗,盗号者不知道该用户其它的真实资料,就无法利用假身份进行进一步交易。

(3)数字作品登记认证备案和交易备案

用户进行登记认证的每一款数字产品的标识、内容、特征、时间等都有详细可查的数据记录。用户进行的每一次数字作品交易行为,也都有详细备案,可以追踪用户在何时,取得了哪些数字作品的使用权限。

(4)设立诚信指数

把用户在平台上的操作行为、交易行为,根据一定的考量指标和标准,转化为可以衡量的诚信指数,诚信评级,建立诚信档案。一方面可以对用户有可能进行的非诚信行为有震慑作用,抑制和约束用户的行为,同时在交易前,交易双方可以查看对方的诚信指数,以此作为对方可信度的判断依据,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交易。也能减少欺诈交易、或诚信度差的用户滥用数字作品等负面行为的机率。

(5)建立奖惩制度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应该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来适度鼓励优秀数字作品的分享,严格惩罚非法交易行为。一旦有用户进行了不正当的交易行为,可以扣减该用户的其诚信指数,降低诚信评级,甚至禁用该用户的账号,若非法交易情节严重,甚至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6)在线支付纠纷管理制度

因为数字作品分享平台主要采用在线支付的方式,虽然电子支付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还是需要注意支付纠纷处理和风险管理的规程和制度。例如用户不满意购买的数字作品时,进行调节、退款的流程。在交易因外在原因,例如网络技术原因、非用户自身原因,造成交易中断或中止时,如何提升问题处理的效率。

3.2. 平台运营收入来源

数字作品分享平台必须有合理的收入来源支持其独立运营,主要可以有以下四种收入来源(1)数字作品登记认证手续费;(2)基本服务费(例如交易提成等);(3)广告收入;(4)增值服务费(例如数据挖掘服务等)。

需要注意的是,本平台建立的初衷并不是盈利,而是提供公开、透明、公平的数字分享平台,所以所有收费的定价应以支持人员、设备等基本的工作成本为标准,不可定价过高。定价的标准和整个登记认证过程应由国家版权局相关部门监管,以确保合规性,避免过度商业化而违背初衷。

3.3. 引入作者和读者因素的定价方式

当前,数字作品的定价主要由中间传播商主导,本应是主体的作品创作者和消费者却被边缘化,没有机制供其表达意见,交流断层,不利于作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利于数字出版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该平台有先天的优势引入作者和读者的定价因素。

3.3.1. 作者参与定价

当数字作品版权人向平台申请将数字作品置于平台进行销售时,会有认证机构和版权人的沟通环节,确认数字作品销售的方式,其中包括定价的内容。

作品定价应该考虑作品制作成本和销售预测,并应涉及到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级别的消费者。这些在作者心中,都有一定的规划和预期,本平台可以让作者充分发挥主观意愿为自己的作品定价。

考虑到有一部分数字作品的作者并不一定将写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只是想通过作品的传播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作者想要更多的人读到他们的作品,所以希望自己的作品时免费的,数字作品分享平台供他们展示自己作品,吸引而来的用户对平台发展和数字作品的传播都有好处。

作者还可以参与营销策略的制定,在作品推广的不同时期为作品制定不同的定价方案。例如以下三种情况:

1.在数字作品初始推广期,数字作品是免费的,随着该数字作品的知名度的提升和用户的增加,给用户带来价值之后,该数字作品可以逐渐实行收费的制度,最终实现作者的收益。

这种推广方式其中一类合适的使用实例是,分章节连载的小说,一开始让用户免费阅读,通过前面几章的免费阅读,已经培养了一部分读者群体,读者已经被慢慢吸引,急待知道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时候开始实行收费制度,觉得该小说有价值的读者就会很愿意支付费用,以肯定作者的才华和付出的努力,支持作者继续创作。

2.采用薄利多销的定价策略。即每个数字作品、或电子书的每个章节的收费并不高,但是只要用户群、读者达到足够多的数量,作者的收益还是会很可观的。

3.数字作品的售卖获得一定数额的收益后,开始免费。即作者自己对数字作品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和希望,依然希望从数字作品的售卖中获取一定数额的收益,来覆盖数字作品创作时期的成本付出,或是支撑一段时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数字作品的收益达到自己的预期之后,便令其免费,使得更多的用户从中受益。

甚至作者可以为同一内容的数字作品,区分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定价。例如文字类数字作品,同一个内容,采用不同编辑、排版、美术设计和不同电子书载体的作品,分为高、低两种价格售卖,并告知用户两种价格作品的差异,价格较低的作品采用的作品载体是普通的记事本文档、全是文字没有图片,价格较高的作品采用的作品载体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图片完整唯美。这样提供完整真实的信息供用户判断购买,让作者、用户都能充分的进行选择、实现自己权益。

3.3.2. 定价引入消费者因素

本平台的“数字作品质量评价体系”、“在线交流社区”、“平台信用模式和信用评价体系”的机制不但可以培养用户评价的良好行为,帮助平台搜集用户的消费需求和使用体验。每个数字作品得到的打分、评级、评价即形成了用户(消费者)对作品的反馈。平台经过作者同意,可以适当提高反馈积极的数字作品的价格,降低反馈负面的数字作品的价格。

还有一种最开放的方式是让读者自己为数字作品定价。例如可以在电子书每章的最后一节,附上一个填写框和按钮,让用户自己填写愿意支付的金额,并进行支付。或是附上按钮,提示用户“如果您很满意作者的努力、觉得本书有价值,请点击以下支付按钮支付10元,以鼓励和支持作者的创作”。

4. 结语与展望

终上所述,本数字作品分享平台能提供透明、公平的环境,共数字作品作者和用户进行自由的交流、交易,更好地平衡和保护数字作品作者/版权人和用户/消费者的利益,鼓励创作和分享。在实施过程中,国家版权局授权的数字做作品登记认证资格和公布的登记在案的数字作品列表是关键。在技术上和平台上,和电子商务B2B及C2C的模式相仿,具有可实行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思成.版权法[M].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1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03.

[2]GOLLE philippe,LEYTON-BROWN kevin,MIRONOV ilya.Incentives for sharin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Stanford University.

[4]HOME bill,PINKAS benny],SANDER Tomas.Escrow services and Incentives in peer-to-peer networks.STAR Lab,Intertrust Tech.

[5]于疆.我国C2C电子商务行业商业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模式 篇9

关键词:KTV,版权费,新模式

背景: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 (简称音集协) 2010年1月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 备受关注的《全国卡拉OK著作权使用费分配方案》获得大会通过。据悉, 从2007年到现在, 音集协已在26个省份启动卡拉OK版权许可工作, 累计收到版权费1.7亿元。按照分配方案, 音集协将提取50%作为管理费用, 这意味着著作权人至多只能分到一半。音集协掌管着两年多来企业陆续缴纳的1.7亿版权费, 然而具体负责收缴和管理这笔费用的却是一家叫天合的公司。扣除税费和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系统8%后, 50%用来支付成本 (其中音集协提取23%, 运营公司天合拿去27%) , 剩下的50%才用来支付给音乐权利人。据音集协副总干事、卡拉OK版权运营中心副主任吕文举说, 目前国内估计有5万家KTV, 而目前收费的只有3000家左右, 还有很大的一个空间。2010年的目标是要收3.8个亿。全国可收取的KTV版权费可达数十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2010年1月26日《京华时报》)

本文拟通过对KTV包房收取版权费的现有制度的分析, 得出其收费的模式及分配模式的不合理, 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收费模式, 笔者认为新构建的模式极具可行性, 操作方便, 成本更低, 分配也更有利于保护作词、作曲、及演唱者的权利。下面就本文所论述的问题一一阐述。

一、现有制度的不合理

目前,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和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是卡拉OK版权使用费的收费主体。我们暂且不讨论主体是否适格。我们首先看看现行的收费模式, 现行的收费是天合公司收取, 扣除税费和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系统8%后, 50%用来支付成本 (其中音集协提取23%, 运营公司天合拿去27%) , 剩下的50%才用来支付给音乐权利人。这种收费模式使得权利人本该得到的报酬瞬间有一半流失。

我们再来看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分摊。各公司旗下艺人大致均摊, 大致是大锅饭模式, 即清煮一锅粥, 一人分一勺。我个人认为这种分摊模式是极其不合理, 也是极不公平的。大锅饭时代经历史证明已经是错误, 这种分配方式违反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不利于鼓励艺人的创作积极性。试想以某一夜总会为例, 如果某艺人的某首歌每天都会被点一次 (例如:周华健的《朋友》, 这基本属于K歌必点歌曲) , 而另一不知名艺人的歌, 一个月才一次。那他们所得有相差无几, 这如何鼓励大家创造好歌?

二、KTV点歌收取版权费的可行性分析

(一) 法律依据

KTV点歌是不是应该收费, 其合理性何在?KTV点歌系统收费的理论依据在于KTV的经营者在利用他人的智力成果音乐, 通过点播音乐及提供配套服务而盈利的, 既然使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 那是不是应该付给著作权人一定的报酬呢。结果不言而喻。众所周知, 知识产权, 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其中著作权, 又称作者权或版权, 它是人们对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伤口的一种专有权利, 是对人类智力成果予以法律保护的方式之一。这点不赘述。百度音乐免费链接的侵权败诉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 技术上具有可实现性

首先各制片公司可以组成一个KTV版权费维权小组, 由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牵头, 开发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任何一个制片公司它都是必须注册的, 资料在工商局是可以被查询的, 以这个为该软件的一个建档的项, 而该公司旗下有多少艺人, 这也是可查可统计的。每个艺人出的唱片集及其曲目, 这些看似繁杂的东西,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 技术上的实现其实也只是一小小的问题而已。而KTV的经营者要做的只是付:已点歌曲×每首歌的费用, 就可以了。当然费用需要物价局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制订方案,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工程。

当然, 也可以不用这么复杂, 首先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工作, 很简单的立项。现在的主要唱片公司其实是不多的, 有华纳、金牌大风 (前百代) 、环球、热力兄弟影音、大国文化、金翼龙、滚石、环球、索尼、英皇、艾回、华研国际、橙天娱乐、天娱传媒、华谊兄弟等, 几乎所有的艺人都签约在这些公司下, 剩下的如网络歌手未签约制片公司的, 可委托并挂名到某制片公司名下。

那现在要做的仅仅是把歌曲属于哪家公司的统计出来。然后把该付的钱汇到各公司的账户上, 至于内部怎么分, 那就是各公司和艺人之间的签约问题, 这就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就不是音协该操心的事了。

(三) 制度上具有可实现性

当然, 本人认为在制度上这一点是没有像彩铃收费那么简单, 就是几家移动运营商能搞定, 不过也很容易。我们都知道, 盗版是打不尽的, 那是不是我们就不要正版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路边小摊可能真的就是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可是像电影院这样的地方是不是也在播放盗版呢?当然不是。再比如说, 针对中国的个人用户, 微软眼看盗版泛滥, 也束手无策, 可是对于政府等公权力机关, 微软还是可以要求使用正版付费软件的。从这两个实例, 本人有一个关于收费模式的初步设想。首先, 有市场份额占有最大的公司组织, 各制片公司出资请一家软件公司, 根据工商注册的制片公司名单设计开发这样一款软件。第二, 该系统免费安装在每个夜总会KTV包房及大厅。 (这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统计, 而现在的点歌系统都直接与前台服务台相连, 可以做一个类似无盘机的系统, 统计的时候, 每家夜总会只需要在总服务台收集数据即可) 。第三, 监督的功能有谁执行呢?工商, 自然不行。文化局赋予行政职能, 主管文化艺术事业,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研究制订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规章和管理办法, 综合管理社会文化事业, 图书馆事业, 管理文化市场, 文物事业, 电影发行和放映, 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第四, 能不能建立这样的一个制度, 就像驾照每年会有个评分系统一样, 如果本年度内查出某夜总会几次未使用该系统, 就罚款, 扣分。扣到一定时候就停业整顿。文化局有权依法查处文化经营活动, 营业性演出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 依法查处各种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当然就像打击盗版那样, 小摊小贩肯定没效果, 可是大家一般K歌都是去一些规模大的, 登记在册的, 这部分都抓住了, 剩下的就是些小虾了, 就没必要花大力气了。

(四) 其他国家借鉴的例子

这一点主要来看美国, 喜欢音乐的人都知道苹果的MP3音乐是只能进不能出的, 是防拷贝的, 这个娱乐业最发达的国家, 对著作权的保护从来是不遗余力的。下载音乐需要购买, 而且购买之后还不能拷贝, 第二个人想把自己喜欢的歌弄进MP3还得再次购买。只有这样歌手才会更有热情地创作, 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三、针对对KTV收费的反对者 (经营者) 的观点, 本人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 经营者:

1.现在试行的方案是摊到单个包厢一天收个10来元, 公司有80多间包厢, 一天下来是1000多元, 一个月就要3万多元。2.这个收费方法本身也不是很合理,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包厢的利用率也只有50%~60%, 总不能一个空着的包厢也照收钱吧。3.如果以歌曲的点击率来计算, 需要一套可靠的电子设备, 保证不能出错, 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

针对以上几个点, 本人认为:1.大家可能觉得3万元这个数看起来蛮大的, 可是大家或许会忽略一个问题, 就是KTV包房的消费也是很高的, 以贵阳某数码歌城为例, 大小豪华包房就有57个。2.这一点的疑问在技术上那一部分就已经解决, 系统统计, 点的收钱, 不点不收。3.电子设备就不用了, 就是一个软件植入就行, 一次性投入, 反复安装, 不收费, 还没有电子设备的折旧。每月文化局的同志来临检和收集数据的时候配合一下就好了。工作量就是文化局同志的事。

(二) 经营者:开店就得购买一套点歌系统, 该系统也是合法正规的, 经文化部门审批的。

我们知道文化部门审批的只是该点歌系统内的歌是不是违反宪法和法律, 破坏公序良俗、民族团结, 是否有侮辱、诽谤他人等一系列审批的标准。系统只是一个平台而已, 相当是提供一个链接而已, 只不过链接的终端不是互联网, 而是一个点歌计数器终端而已。点歌系统本身也是智力成果, 付费自然合情合理, 要使用系统内的歌那又是创作者的劳动成果, 自然也要向权利人付费了。

(三) 经营者:统一歌库违背了市场规律。

这点不赘述了, 没有说统一歌库, 至于曲库, 大家爱怎么买就怎么买, 爱买多少首歌就买多少, 仅仅是植入一个统计数据的软件而已。而目前一个由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中心直接或间接控股或参股、命名为“中文发”系列公司已成型。从2006年起, 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开始推广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 并承诺将为全国所有KTV免费安装。

视频网站版权之争,利在版权方 篇10

一、视频网站趋向完善和成熟, 版权需求日趋增长

视频网站的发展时间不长, 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先是监管部门的执照颁发问题让所有视频网站胆战心惊, 当时坊间曾流传执行层面会相对照顾电视台、报社等单位, 民营视频网站可能会靠边站。经过几次执照的颁发, 总算皆大欢喜, 视频网站渡过了这一政策关, 获得准生证。再就是经济危机的到来, 门户网站重新洗牌, 行业门槛提高, 各大视频网站开始提前过冬, 缺乏资本支持的视频网站纷纷关张或被兼并。接下来就是内容审查, 主要是针对某些敏感话题和健康内容进行的监督和自我审查。视频网站在政府的指导下对内容的审核开始升级, 但是此时还没有将矛头转到版权问题上来。反盗版联盟的成立, 标志着视频网站的洗牌到了一个较高的竞争层面, 那就是版权的市场竞争。

二、盗版严重泛滥, 网络版权竞争激烈

互联网步入视频时代, 网络视频版权保护和版权竞争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此之前, 针对版权的维权活动从来没有断过, 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不了了之。目前, 维权成本过高是版权方难以长期坚持维权的主要原因, 一是时间成本, 二是诉讼成本。

从商业竞争层面分析, 正版网络提供商与盗版网络提供商之间面临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张朝阳从不讳言搜狐反盗版, 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是从维护本公司合法商业利益考虑。目前参与网络版权的竞争对象日趋多元化。

(一) 电视台视频网站的内容和渠道优势

电视台视频网站的商业开发具有一般视频网站不具有的优势。一是内容优势, 电视台多年积累下来的版权内容用海量来形容并不为过, 这些影视节目通过分类整理和技术处理, 重新进行商业包装和开发, 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 属于强势媒体的电视台, 凭借自身的传播渠道和资源优势, 很容易通过视网联动提升自有视频网站的流量和知名度, 再加上高认可度和权威性, 电视台自有联办的视频网站有可能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二) 商业视频网站之间的版权竞争加剧

网络视频在国内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 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的成功, 极大地刺激了国内视频网站的遍地开花, 一夜之间冒出上百家。随着门槛的提高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缺乏雄厚资本支撑的视频网站或者关张, 或者被兼并。经过近四年的探索, 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 主要是类似于出售广告时段。和电视的广告时段不一样, 视频网站的广告时段极其丰富, 每一部网络视频都可以在任何时间段被网民消费, 于是产生了片头片尾广告等贴片广告和电视剧场的模式。另外, 网民观众在年龄、收入、职业等参照标准方面, 都比电视观众更具有市场价值, 所以, 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针对网络视频的广告投放也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 视频网站对视频内容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导致大量盗版现象的产生。

搜狐目前能出头组织反盗版联盟, 与其网络游戏收入的井喷、奥运会赞助商的身份所带来的品牌收入和广告收入的增长不无关系, 较为雄厚的财力也为其下定决心将正版进行到底提供了物质基础。视频网站巨大的商业前景和日趋清晰的盈利模式让各大视频网站摩拳擦掌, 力图重新瓜分商业版图。优酷作为视频网站的领头羊, 无论从收入还是影响力方面, 都高出同行一筹。另一方面, 优酷的视频分享网站的定位存在软肋, 大量网民上传的侵犯版权的影视作品让优酷难以远离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厄运。搜狐作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 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打持久战能力是优酷难以比拟的。优酷运作三年以来, 还处于投入阶段, 真正的收入时期还远未到来, 搜狐此招一出, 力图从资金层面与优酷竞争到底。

从传播优势来讲, 视频形式的内容传播效率和广度远远高于文字和图片, 主要原因就在于视频内容的形象性、现场感所带来的吸引力。所以视频网站能在短短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流量方面超过很多老牌门户网站。流量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最终转化为商业利益, 这种商业利益包括直接的广告收入、互联网增值服务等等。所以拼流量也一度成为各门户网站的头等大事, 甚至出现不同版本的流量排名之争。从商业模式来看, 目前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克隆电视台, 以在网络视频播放前后的贴片广告为主, 部分网站也在会员收费制和点播收费制方面进行了尝试, 但是情形并不乐观, 在中国网民习惯了“免费午餐”之后, 收费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 从品牌影响和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 盗版本身的非法性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反盗版联盟对优酷等视频网站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也难怪优酷CEO古永锵甚至以侵犯商业名誉的名义起诉搜狐等公司。盗版所带来的法律问题直接影响着视频网站的品牌形象, 版权问题是视频网站发展的最大障碍。此次反盗版联盟也顺带对在优酷等网站的侵权内容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也进行了谴责和连带起诉。对于优酷来讲, 最大的杀伤力正是来自广告主的犹豫, 面对版权模糊的视频分享内容, 广告主很有可能望而却步不再投放。而优酷等网站目前最主要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广告主, 衣食父母掉头走掉, 生存自然成为大问题。

(三) 版权方将成最大赢家

网络盗版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是目前网民的知识版权概念比较淡薄, 影视内容上传随意性太强, 视频网站在获取影视内容方面也存在着原罪和自我把关不力。正如张朝阳所言, 在技术层面上控制盗版侵权现象, 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从法律层面来讲, 网民的上传行为虽然没有直接获利, 但是没有征得版权方的认可或授权, 私自上传影视内容, 也有违法之嫌。目前国内对盗版的惩罚、监控还是非常不力, 内容生产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此次反盗版联盟大张旗鼓的行动对版权方来讲是一个利好消息, 影视剧网络版权的一路看涨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1. 电视台:

电视台作为内容生产商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 无论是电视剧、电影、栏目都有一套完善的投资、制作、发行、播出渠道。近年来网络崛起, 电视台后悔没有赶上门户网站的末班车, 现在到了网络视频时代, 各大电视台绝不甘心再落后于人, 先后成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 对所属影视、栏目等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电视台的媒体属性和内容生产商属性为电视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视频网站对电视台制作内容的网络版权的竞争将会进一步扩大电视台的收入。

2. 影视公司:

包括民营影视公司和国营影视公司, 它们仅仅作为影视内容生产商的身份存在, 缺乏播出渠道, 对播出渠道严重依赖, 缺乏风险抵抗能力。网络视频版权等衍生权益的商业化操作给影视内容生产商带来了一丝曙光, 但是目前影视公司维权成本较高, 在商业利益方面还面临电视台、视频网站、音像出版商的利益挤压, 缺乏强有力的维权信心, 也是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主要原因。搜狐等网站牵头影视公司成立反盗版联盟, 影视公司自然是一呼百应, 有百益而无一害。本来影视投资就属于风险投资, 目前的市场环境并不理想, 市场竞争激烈, 播出选择又非常有限, 很大比例的投资商血本无归。所以, 作为投资人和版权方, 无论是政府牵头组织的还是行业网站自律性质的反盗版行为, 肯定都会得到影视公司的坚决拥护。

反盗版, 一方面需要行业自律, 意识到盗版的危害从而切实行动,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监管到位也刻不容缓。政府部门、视频网站、版权商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版权的合法使用方为上策。业内人士认为, 近日网络视频行业的版权诉讼此起彼伏, 如果一味地靠打击盗版的“围追堵截”的手段, 很可能会让刚刚兴起的网络视频行业受到重创。因此, 视频网站、正版发行方应该通过思路创新、产业链条改造或者技术手段, 找到一条网络版权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才是行业实现良性长远发展的最佳途径。高额索赔, 谩骂, 并不足取。

版权模式 篇11

就眼下版权机构的起诉而言,自然要去面对,这里有成熟的套路,结果一定是不了了之的,因为利益方要的是一个震慑力,而不只是眼下的利益。视频网站一定会分一部分精力去干这个活,但是不能忘记经营的本份,要设法去规避版权这个陷阱,下面姑且为意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而取得突破的视频网站支招一二。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视频内容面对网友的方式是完全符合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互相分享与互相联系,这一点看上去与主流法律是有极大冲突的,下面会介绍具体的破解手段。面对网友,不仅要继续免费,还要更便捷地去满足他们各式各样的访问需求。事实上国际主流的版权法规是逆互联网精神的,迟早会被进化,或者是被绕过,尤其是在消费领域。

所以,收费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基于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之上才可能。否则等于是陷入到一个更大的“价格战”里面去。当前的版权管理是工业化思维惯性下的产物,以硬拷贝为主要控制手段,数字出版让这个思维的产物无法从容应对,这个其实从盗版的唱片,盗版的光盘就已经开始,现在将战场移到网上而已。

任何事业都有投入与产出。“免费+广告”还会长期存在,但是如何获得现行口径下,版权所有人放弃网络版权,以及让现代潮人去获取更多的视频生产热情与能力,将特别重要。换句话说,在互联网精神之下,一些走在前面的视频网站完全可以缔造出新式的版权模式来。

其次,如何获得放弃版权的视频?

其实许多网站已经注意并且开始着手这个方面的工作了,但是在思路上还不够开阔。那么从未来互联网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面举两个例子。

(1)地方视频文献。包括名胜古迹、重大活动、地方曲艺等等。这些在县城乡镇档案馆里面没有保密价值但是有潜在的传播欲望的资料完全可以转移到互联网上来。这些东西有人看吗?当然!网民不仅在年轻化,还在老年化,笔者的一位亲戚七十多岁了,现在正在高度热情地学习使用互联网,不仅和自己在外地的儿孙进行视频通话,甚至还在发动同龄的亲友上网,以方便互相联系。他们是这些视频的主力消费人群,依据长尾理论,完全可以做得很大。即便是传统的“免费+广告”方式,也能持续地赚钱。这些是不需要交版税的,可以得到免费的授权。

(2)潮人的“连续剧”。我记得有个培训公司,提供软件工具,让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的电脑去录制课程,然后帮助出售。这些新视频的生产者是可以无限扩大的,视频网站可以做示范,征集潮人们自己拍摄“有价值”的视频,成系列的。哪怕一个2分钟的教授如何做番茄蛋汤的视频也是可以卖上每一次下载收费0.5元啊,30秒钟的如何在电子表格中插入单元格的视频也能找到买主。这就要有一套运营策略,引领潮人们从消遣走向消费,自己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好比做一个视频淘宝网站,这些是不需要版权的,没有什么机构可以去告你。这个结合了威客、博客、播客等模式的模式一定有深厚的生命力。

网络时代就看你是不是用互联网的逻辑去思考,而不在乎你是不是符合工业思维一个什么规矩。别人以版权威胁你,你也自觉得理亏,如果网站的视频都是不要版权的,或者是版权自营的,也就是“弱版权”的,那么就没有人去找到你麻烦,等到那些限制来的时候,你已经赢过了。

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就是视频网站需要构建或者参与到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比如视频内容可否改编为文本内容,音频内容,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比如视频网站整理出优秀视频的文字稿,提供给平面媒体,这就是一个经营。换句话说,一段视频至少要有五六种卖法,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并不仅仅卖给个人。

版权声明 篇12

2.本刊来稿恕不退还, 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文责自负, 对因抄袭或涉密等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 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对所投稿件, 本刊有权根据本刊办刊要求对其进行适当删改或调整, 作者如不愿被改动, 来稿时请注明。

3.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实现期刊编辑和出版工作的网络化, 扩大本刊与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 本刊已被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全文收录, 在本刊公开发表的作品, 视同为作者同意通过本刊将其作品上传至上述网站。作者如不同意作品被收录, 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

4.本刊作为新学术、新观点、新成果、新技术的交流阵地和平台, 积极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鼓励作者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但在本刊所发文章的观点均属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刊观点或立场。

5.欢迎广大朋友监督我们的工作, 并提出宝贵意见, 若发现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有抄袭现象, 请向本刊举报, 举报电话:010-57026720, 0431-85642499。

6.本刊发布的广告仅供参考, 不作为投资、交易的凭证, 在此特别提醒消费者及广大读者:投资有风险, 交易须谨慎!

上一篇:海洋工程企业下一篇:教学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