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摘要(共10篇)
发言摘要 篇1
王廷信·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会议主持人
各位嘉宾, 艺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在我们国家已经那么多年了, 尤其是在目前我们频繁地和国际知名院校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我们的培养理念, 希望我们所培养的艺术专业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语境。所以我们在这次会议上把我们东大艺术学院的教师和同学们都请到这里来, 特别想听一下各位专家针对在国际视野下对我们当前的艺术教育的基本认识, 希望有助于我们东南大学在教学、科研和其他艺术活动中汲取大家的经验和见解, 让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可贵的参照。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际视野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我们与国外做简单的二元文化世界, 而是在一个复杂多样的历史进度中。确切地说我们今天是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口上, 我们是站在一系列相互交错、相互汇聚的历史凝结点上。所以虽然我们对外来的文化怀着一种开放兼容的胸襟, 在秉承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寻找到一条真正的属于中国的通向未来的道路, 并且将其与当代国际间的不同路径相互转换;不论在精神思想理论, 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 这种兼容并举的总体的考虑都比那种要么向东要么向西的抉择更为复杂和艰巨。轻而易举地将我们的视线引入到激进的领域, 对指责我们今天所做出的所有问题都无济于事, 尤其是在我们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 在现有资源乏匮的时候, 我们的文化选择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应该肯定什么, 赞美什么, 什么是必须反对否定的。显然, 总书记的讲话并不是单一的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 而是提倡将社会艺术的表达和艺术的审美表达提升到一个水乳交融的境界, 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审美规律的更高标准。应该说正确的价值观既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继承和弘扬, 又包括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坚守与传播, 同时还包括对于人类精神思想制高点的争夺。所有的这些目标的实现, 都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相关, 所以说此次国际视野下的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意义重大。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我一直觉得艺术本身就是国际性的东西。无论是分类的艺术还是整体的艺术或是哲学观念上的艺术, 它本身就应该没有太多的国界的限制, 当然也有本土的独特性的东西。所以呼应贾磊磊老师的说法, 我觉得中国艺术完全到了可以与国际对话的时机。今天的会议就是一个标志, 这和过去政治意识形态简单支配艺术教育的情形不一样。中国艺术教育到现在真的是达到一个很好的阶段, 比如我们说在漫长的时间, 也就是2010年之前这个阶段我们叫“破冰期”, 所有的艺术学人已经适时地为艺术的发展而试图把它上升成一个学科门类的思考有十几到二十年的时间。那么到了2011年已经进入一个“突破期”。其标志在今天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是艺术教育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 那就是艺术门类的成立。五大艺术学科的划分尽管并不完善, 但它的确立都是我们在座每个人所经历的, 其中东南大学艺术学科在这个“突破期”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艺术学的“突破期”标志着我们行将用一个学科门类跟国际交往。当“突破期”之后我们的艺术教育进入一个“平缓期”, 就是我们这三年以来大家忙不迭地建设自己的学科, 进而发展扩充。此后我觉得艺术教育应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也就是包括跟这次会议有密切关系的更高的“攀登期”。中国的艺术教育已经自立门户, 我们不能再去怪罪曾经因为未设学科门类而导致的发展受限, 艺术教育有没有一种在国际视野下的宏观认知, 对于未来的艺术学科的攀登极其重要。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在北京大学这样一个综合大学如何建设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我们重心是艺术史论, 另外还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我们的本科建设依据就是以艺术学理论为主干学科为其他学科提供本科基础、提供研究生的生源保证。北大的人文学科和理学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 我们依托这样具有百年历史的人文底蕴可以培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的艺术人才, 可以培养具有跨学科骄人视野的优质艺术专业人才。正是这样的专业属性和专业环境也决定了我们建立艺术理论类本科专业的独特道路和培养特色。我们的专业特色跟很多高校没法比, 我们要建艺术学理论类的专业, 是要学生尽力通览所有的艺术类型, 并以此为基础去处理个别或具体的艺术问题。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就是体现这样四点特色:一、普遍的艺术体验。艺术学子应具备跨越单一艺术类型的普遍的艺术类型体验和反思视野。二、有跨学科专业的综合视野。他们应该具备跨越单一的艺术学科的普遍性的人文社会综合视野, 注重在对艺术普遍属性的研究中具体地把握单一的艺术类型。三、跨专业、跨职业的专业素养拓展。艺术学子应当具备一个跨艺术类型、跨艺术学科、跨社会职业的高强度的拓展, 将来有可能通过多种拓展途径创新和创业。四、基于高远的想象力和管理特长的领袖型才干。艺术学子应该在涵养期, 在普遍艺术体验、跨专业艺术视野、跨专业及跨职业素养的基础上生长出文化艺术领域的领袖型人物、领军人物或开创型人才所应当具备的更加高远的想象力和更加高强的领导力。北大还在分享艰难的过程中, 希望有一天能够充满喜悦的经验。
彭吉象·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今天我要谈的题目是“国际视野下的影视教育”。我只想谈四个问题:第一, 在国际视野下我们的影视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我去了一次好莱坞而且走访了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纽约大学。这三个学校是美国电影学院办得最好的。我感到非常震惊。我们现在还在拍电影, 外国是在制作电影。电影不是拍出来的是制作出来的, 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虚拟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第二, 在国际视野下我们影视教育的体系也必须改变。目前我们国家的影视教育还是苏联模式, 我们还在分工培养, 其实早就过时了。我看到刚才说的最著名的三个电影学院在影视制作方面, 前期、后期完全合在一块。现在的学生到了电影制片厂、到了电视台可能什么都得做, 所以我们的体系必须得转变。第三, 在国际视野下影视教育的内容也要改变。比如说蒙太奇美学和纪实美学现在全都过时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电影美学到底是什么?我姑且给它取个名字叫“虚拟美学”, 就是完全是在数字化时代出来的。魔幻电影对应的就是虚拟美学。所以这给我们的教学甚至我们的教材带来新的转折、新的契机。第四, 在国际视野下我们电影不仅要注重历史也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有先进技术, 但电影电视都是以内容为王, 内容必须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管是两岸三地的电影, 比如说八十年代, 台湾新电影运动、香港的新浪潮电影和大陆的第五代,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 就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在好莱坞发展得比较成功的, 比如说李安、吴宇森、成龙这些导演, 都是在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我的发言是针对美术学学科的发展问题来谈的。第一个问题, 我国美术学科发展的现状。大约在1920年, 蔡元培发表的《美术的起源》文章中说狭义的美术是雕塑、图画、工艺美术, 广义的是绘画、音乐等。西方人做的美术史都讲建筑和工艺美术, 其艺术理论是广义的。鲁迅1913年发表的《美术意见书》中所用的美术这个词还包括了音乐、跳舞、戏剧在内, 还是广义的。我们把艺术划分到文学之下是历史造成的, 我们说的美术四大类现在也出了问题, 譬如建筑都被划分到工科里去了。工艺美术是美术里很大的一个内容, 到20世纪80年代从工艺美术发展出设计艺术。以前工艺美术在美术中是个边缘学科, 现在是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既要保持灵活性, 又要保持原则性;既要看到学科分类上的原则, 同时我们在研究过程之中也要把它结合起来。有人说西方只有美术史, 我们中国的美术学还有美术批评、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美术学从1992年到2010年这二十年学科有很大的发展, 实际上美术学里面还包括绘画、雕塑等。我觉得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清华大学美术学有关的 (包括招生) 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都有本科、硕士、博士的招生与培养, 其中设计学包括比较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工艺美术博士点, 又叫设计艺术理论。美术学是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到清华后于2003年获批的, 2011年又新增艺术学理论, 我们艺术系就承担着发展艺术学理论的任务。现在艺术学理论是理论学科, 一方面要重视普遍理论的研究, 另一方面还要和专业技法相结合。艺术学理论我们要像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学习, 我也要把东南大学好的经验带回去。
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在艺术教育的问题上我想谈谈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法革新的问题, 这应该是艺术学学科教育的最高形式。在艺术学升门后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可以进行更新, 改变主流教育中的填鸭式教育。并且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 我们应该探索如何让研究生自主学习, 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和主体。这些思考让我想起在日本担任访问学者期间, 当时的合作导师采用了一种日本语读作“载米”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源自英文单词seminal, 可以被译为“小型研讨班”。经过我的考证, 该方法在我国已经被引入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我国许多学者到国外学习, 并将这个方法引入到国内。目前对该方法研究和运用最有成效的是费孝通先生, 且已经有了汉语的英译词汇:习明纳尔。费先生则采用了更为形象的“习明纳”作为专业表述。以此为依据, 从去年开始我采用“艺术学前沿习明纳尔”为题做了三次尝试, 主要组织我的博士、硕士、博士后以及相关感兴趣的青年学者进行研讨。一般我们会事先给予主题, 并指定一到两位主要发言的学生让其准备, 并进行探讨。这样的艺术沙龙卓有成效, 我在此提出这样的方式, 供诸位参考。
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戏曲研究所所长教授
我所谈的问题是“走入田野, 关注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史观的新指向”。简单来说, 二十世纪艺术史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 是进化论影响下的艺术史观, 又被称为文化进化论的艺术史观。主要表征为, 我们的学术文章中常常出现包括了戏剧的“演进”、绘画的“演进”等词汇。但我认为艺术形态是无法“演进”的, 形态有其相对独立性、相对稳定性, 甚至有跨越性, 包括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界。因此形态和思想意识是两个概念, 主要表现在艺术史中有“新剧”与“旧剧”的论证。第二个阶段是建国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境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下的艺术史观时期。“双百”方针大方向是对的, 但之后却偏颇了。在此语境下的艺术史观最为典型的是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从正面看是民族自尊心的崛起, 从偏颇的层面看是学术的偏颇。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下半期, 联合国提出“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该概念的提出对艺术来说改变了以往的艺术史观, 使其更为开放、更为科学。同时我要指出, 王国维先生撰写《宋元戏曲史》时采用了双重证据法。我认为, 在非物质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应该有三重证据:文物、文献以及田野调查。其中田野调查方法主要是针对民俗, 民俗活动中有许多东西都可以为我们的艺术史研究提供参照。这种方法与国际学术研究方法是接轨的。
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戏曲教育与人才培养”。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均强调文化的多样性, 把被广大群众认可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作为保护的重点。我国的传统戏曲, 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 又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文化。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中国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戏曲统领城乡舞台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重视。在文化部支持下, 昆曲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后来藏戏、粤剧、京剧、皮影也相继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曲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其传承教育方式, 既有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承教育方式, 又有父传子、母带女等家庭传承教育方式, 还有科班和学校集体传承教育方式。辛亥革命以后, 戏曲现代教育改变了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 各省、市、自治区均建立起中等专业戏曲学校。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戏曲学院招收了第一届戏曲专业的本科生。1978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研究生部, 招收戏剧戏曲学的硕士和博士。至此, 中国戏曲教育完成了从基础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戏曲剧种多, 声腔复杂;表演分脚色行当, 唱念做打要求严格。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基本功的训练是集体性的传授学习外, 师傅个性化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很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利用联合国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政策的平台, 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加强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 戏曲的传承保护才能落到实处。
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教授
这次我讲的是“新创意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途径”。我把目前文化产业的趋势概括为五化:第一是信息化或科技化, 第二是虚拟化, 第三是体验化, 第四是跨界化, 第五是国际化。面临这样一个语境, 我觉得新创意时代, 艺术教育最大的变化有两种:首先是艺术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其次就是艺术产业消费的繁荣。尤其是艺术产业化的趋势, 艺术跟创意、跟市场、跟电商、跟艺术授权等领域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趋势对艺术人才的培养都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下面我想谈一下在这种趋势下艺术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我们不同的阶段艺术培养人才的目标有其恒定性, 今天来讲也有创新性。我觉得有三个指标特别关键:第一个是实践性。我看到东大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讲究“知行合一”, 我觉得非常正确。实践是检验艺术人才的最终的标准。如果我们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出来不能很精准地搞文艺评论, 那就有问题。第二是创意能力。现在我们创意的不足已经成为我们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阿凡达》在我们国家卷走十五个亿, 除了技术, 它的创意也很厉害。这一点我们还要向人家学习。第三是综合能力。我去西班牙爱迪萨瓦设计学院看过, 他们的设计不分专业的, 没有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 全学, 这是一个很新的理念。我觉得如何从“守本创新”, 发展到“守本跨界”这样一个理念对我们太重要了。最后一点是跨地域合作的问题, 就是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到境外去。我们深圳大学提出“双一千”计划, 每年一千个留学生进来 (实际上我们目前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人) , 每年推出一千个本科生出去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学习人家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新的时代对我们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很多思考和挑战, 我们要不断地去思考和应对。
张永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们艺术学从原来文学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升级为门类, 这对整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在契机背后也留下很多困难。2012年人民大学要授学位, 我们原来的戏剧戏曲学和电影学的同学在带上帽子欢天喜地之后又很沮丧, 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文凭不是文学硕士, 而是艺术学硕士, 所以就要到学校静座。戏剧戏曲学和电影学进入艺术学之后, 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给2012年的硕士生授予了艺术学学位, 学生说拿着这个没用, 有的同学已与公务员单位签约了, 但单位说要文学硕士, 你们艺术学硕士是啥东西还不清楚。社会上有偏见主要还是针对艺术学的观念。我认为这背后说明社会对艺术学的认知还存在很大问题。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有几个范围还是要区别的, 譬如说文学、艺术、文艺, 我们现在有文艺理论、文学理论、艺术理论, 我们怎么去区分?另外针对学术研究, 因为人大没有艺术学专业本科生, 研究生都是从校外考进来的, 他们都在做戏剧戏曲文学研究, 而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中文转型的, 所以在培养学生的环节上就有困难。因为原来学校设戏剧戏曲时是自设点, 不属于艺术学。这些问题在其他领域也存在, 譬如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问题, 从概念上必须搞清楚。绘画在传统意义上是艺术, 但现在就不能笼统讲绘画是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一个特指, 主要指影视、摄影, 这里面可能包括绘画, 但学生在做论文的时候讲的是视觉整体。如果你讲视觉整体, 不管是对电影电视还是绘画, 你究竟看了多少?所以我认为在谈视觉文化时也必须去对舞台、对电影制作的环节了解得非常清楚。
熊元义·《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编审
我在这里要谈一个文艺理论人才的培养问题。我的感受很深, 因为全国的文艺学面临的是普遍的凋零, 所以文艺理论人才的培养确实是太关键了。文化部、文联都在开很多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 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加强、方向在哪里、在哪里深化。我认为主要还是不重视理论。新中国之后我们要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这都搞好了, 但是要建立文化秩序的时候真的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我们青年学生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 我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也要知道感恩。感恩不是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 具体体现在学术研究中你能不能对前人的学术成果尊重, 能不能把他们的东西发扬光大, 能不能坚持真理, 能不能追求真理。文艺批评要深化要透彻, 要有理论定力, 当代文学批评最缺乏的是什么呢?是灵魂写作和审美写作。但灵魂写作和审美写作也是分好坏高下的, 你不能用空洞的、默会的概念来批评, 你的这种批评能够透彻吗?有的人把底层文学当成人民文学、当成社会主义文学, 我觉得是不科学的。底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要写好底层文学, 就要了解底层人民的苦难, 否则底层文学能够写得透彻、写得深刻吗?写不透彻、写不深刻。既然写不透彻、深刻, 那能说明底层文学是人民文学吗?作家的的确确可以从底层出发, 但是要超越底层, 才能写出高远的境界。文学批评也是如此, 所以我在这里要说, 我们现在的文艺界的的确确非常欠缺理论人才。但理论人才怎么培养?我不是搞教育的, 我只能提出问题来请在座的教育专家思考。
朱庆·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
我要谈的是我们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在做的“中国艺术资源素材库”项目的建设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以及本次会议的主题都有些联系。我们的素材库建设内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建设“两个一百万”, 其中“一百万”被称为体制内的艺术家, 即文联系统内记录在册、可以找到的以城市、乡镇等为单位划分的艺术家, 另外的“一百万”是体制外的自由文艺工作者;第二是整理中华五千年的文献;第三是服务各级各类的文艺机构。中国艺术资源素材库的核心在于“同心多元, 以人为主”。“人”包括包括两百万艺术家以及一些艺术机构的艺术工作者。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将艺术划分为14个门类。即在现有的12个门类的基础上增加文学和文艺理论两个门类, 目的是为了方便应用和前期的整理。随着研究的深入, 未来可做更为深入的划分。资源库的模块可概括为“4+1”模式, “4”指所有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 “1”指著作权。我们要把每一位艺术家的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 然后保护起来, 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艺术家个人的数字艺术馆, 以此作为艺术传播的基础。我们的路径是通过采集抓取互联网的资料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确认, 借此避免差错, 以确保所整理的内容是最为完整、最为精确的。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各位从事艺术研究、评价、创作、鉴赏的学者, 作为我们的服务内容。最后, 我们将通过大数据为各位提供服务。我们将做到数据全面、准确、权威, 并可以进行实时搜索, 再由国家平台进行统一快速的发布。希望与各位共同进行平台、服务建设, 希望得到学界的支持, 谢谢!
梁国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代艺术教育中的缺失的一个环节:身体行为分析”。首先, 我意识到当涉及戏剧、音乐、绘画时, 我们很少意识到艺术本身的行为。通常我们都在谈论艺术凝固的形式或局部接受的形式。因此, 我思考身体行为是否可以作为所有艺术的核心, 因为没有身体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 我的观点可归纳如下:第一, 艺术创造中, 身体是最核心的东西。身体行为可以分为内在与外在, 内在是心灵活动, 外在是肢体活动。中国艺术中所有的内容都与身体有关, 都与身体的训练有关。西方的艺术是定位于传播的。中国的艺术却较少涉及传播。在今天的研究中, 我们大量研究艺术作品看不到的部分, 即属于思想的意义, 却很少研究作品本身的身体情态。就目前的身体行为的分析我意识到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记录有有关身体的描述, 如讲述诗如何吟诵、绘画如何创作。第二, 身体行为与艺术作品的生成。所有艺术作品都是身体行为的外化形式, 其次身体行为决定作品的美学品格。第三,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身体行为分析与评价。身体行为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美学理论、传统经验、数据分析。而身体行为的美学判断标准可以分为传统的美学标准以及基于科学数据的标准, 包括动作捕捉、面部表情、脑电波、心理测量、血液与血压等。第四, 我认为身体行为分析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基础, 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引导, 是审美判断的内在结构。
田川流·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关于艺术教育问题, 我认为我们的艺术教师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家, 而应当是具有一种非常负责任的、很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家, 这种素质首先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第二是一种科学的精神, 第三是一种国际的视野, 第四是一种人类的情怀。我们是走民族化的道路, 还是借鉴西方的道路?其实我们国家在100多年前, 当我们进行我们的文化革命, 那时候才叫真的文化革命。从100多年前开始文化革命, 实际上就开始了我们的文化复兴。那么, 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会经过200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们既不能脱离我们的中华民族自身的土壤, 同时我们又必须从世界各发达国家借鉴和吸取有用的东西。所以, 我感觉在这两点之间丝毫不存在矛盾。关于艺术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的问题, 今天的艺术教育必然是一种艺术科学, 因为这点把人文科学, 甚至把自然科学, 把当代最先进的方式都吸纳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 事实上就是让我们今天的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我们的艺术教育还要有一种自由精神。我们的艺术自由, 第一是精神的自由;第二是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举措, 甚至一些教学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自由思维, 让曾经束缚过我们的一些东西化解掉, 让我们学生自由地探索他们所学的艺术。真正让一种自由的精神, 让民主的精神, 让科学的精神, 让一种真正符合当下国际视野下的一种社会发展科学的理念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我想, 这才是我们今天艺术教育值得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谢建明·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东大艺术学科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很多人都说你们这个学科怎么会走到前面呢?因为东大以工科为主, 很多人对艺术学科还不了解。东大的艺术学科为什么能走在全国艺术的前面?因为我曾在东大工作, 我感到有下面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第一推动力。这个概念是牛顿提出来的,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世界是静止的, 后来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世界是动的, 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就问牛顿。牛顿随便说了一句话, 他说是上帝推了一把, 所以世界就一发不可收了, 所以这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就是我们张道一先生。张先生对艺术的研究、艺术学的职责是初恋般的激情、宗教般的意志。第二是创新意识。我们东大艺术学科团队对于创新是不断强调的, 因为人的创新是动物的等位基因里的竞争, 在动物界表现为“丛林法则”, 在我们看来表现为忧患意识。第三是良性竞争。东大艺术学科跟兄弟院校之间处于良好的竞争状态, 这种状态也激发我们包容的意识。我们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有开放的心态, 我们跟兄弟院校经常交流。这一点从张先生开始, 凌继尧老师、我们学院王院长都是这样跟在座的各位发展这种良好的学术关系的, 在座的各位也都对我们艺术学科有极大的支持。第四是变化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艺术的样式发生了出乎预料的变化, 就像布朗运动的微粒子, 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艺术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紧随艺术变化的步伐。第五是责任意识。既然我们东大艺术学科是从李瑞清先生开始就有历史积淀, 后又率先建立艺术学科, 现在感觉到我们要给社会做点什么事情。尼采曾经这么讲,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想我们能为艺术学科做些什么, 这就是我们东大老师每天的想法。
康尔·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我今天谈的话题是“默会理论与艺术学人才培养”。仲呈祥先生等人编写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要求》中要求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生应具备艺术创作实践方面的能力, 有条件的博士生要掌握一定的艺术创作技巧、积累一定的创作经验, 为认知艺术规律和创作理论提供丰厚的资源。但我们现在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的课程并非如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哲学界有一个理论叫“默会理论”, 认为人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叫明确知识, 一类叫默会知识。有些知识是可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 属明确知识;有些知识是不可以或非常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出来, 就是默会知识。在默会知识中又分强默会知识和弱默会知识。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通过言说讲清楚的。所以该观点认为, 可以通过语境而获得认知。就是把大学, 把院系办成泡菜坛子, 让学生在里面熏陶、浸染就能够掌握许多难以言说的知识。陶渊明在看到落日时说“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不清楚的。这种理论对我们培养研究生很有启发。我们应给研究生提供大量的默会机会, 可以开一些必欣赏、必研究的艺术作品目录, 同时应当全力营造默会环境, 譬如说, 引进海外高校的住校艺术家计划, 养一些艺术家在学校创作, 尽管不需要他们上课, 但他的存在就是不一样。我认为, 讲述与默会、告知与体悟其实是艺术传授的两条不同的路径, 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教育方法一定是局促的, 如果随意偏废, 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只有依据知识板块中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的构成, 准确把握讲授与默会、告知与体悟的关系, 相得益彰, 才是艺术教育的正道。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我的发言是“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为跟国外相对应, 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当叫艺术史, 这样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接口。我认为这个专业的本科设置还是要回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因为这个规定的第二条上有五小点概括了专业设置的要求:第一是这个专业作为基本专业设置时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第二是社会需求相对稳定;第三是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第四是继承性较好。艺术史论专业起码能满足三个条件, 就是它有比较成熟和相对稳定的需求以及它的继承性。那么这个专业如何来开?我的观点有三点:第一, 这个专业是小众的;第二, 这个专业是精品的;第三, 这个专业是前道工序, 是为后面硕、博学位的生源作为准备的。我们不能把所有专业都推向市场, 因为国外的艺术史是一个非常耐心、长久, 而且要是相对发展的一个专业。艺术史论必须是艺术理论类专业中的一个特色专业, 不能被其它的专业替代。我觉得可能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就是大综合, 如果我们要去找这个专业的特性, 没有大综合是找不到的。大综合实际上是为一个长期耐心发展的专业所做的一个铺垫, 所以大综合有点像文科院校里的综合实验班。关于这一点, 还有一些操作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譬如书院式教育。书院式教育有两个最大特点, 一个是立足于专业的基础, 让这个专业需要解决古典文论、艺术史包括艺术史所统摄的一些相关的专业基础问题;第二个叫自主性或者探究性学习, 它是书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结合。
尹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我的发言是围绕“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谈的。一般地说, 中国艺术注重道德与伦理的人文科学, 西方艺术自从文艺复兴以来, 比较地注重自然科学。伦理与道德的标准早在孔子、释迦摩尼、穆罕默德时期就已经确定规范;而自然科学的创造、发明自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以后, 正方兴未艾。科学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已进入了二维、三维艺术, 数码相机普及到手机功能,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带来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编辑、模拟、设计诸方面迅速发展,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而这些新科技技术都不是中国原创, 我们只有模仿、山寨版的跟进。科学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创能力在哪里?中国的艺术与艺术教育与西方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异同?我认为, 中国艺术教育重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熏陶, 忽视了艺术教育培养科学创造性能力的作用。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教育重视审美教育, 忽略了艺术思维对科学创造才能的培养。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 更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提升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世界艺术史的普及教育要成为所有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 人类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有历史的方法、宗教的方法、科学的方法, 艺术史的方法是宗教的方法与科学的方法的形象具体的体现。我们的艺术教育缺乏科学与艺术的创新能力, 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精神。中国人不缺乏想象力, 缺乏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缺乏的是相关创造发明和保护专利的知识产权制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道德审美教育仅仅是人的内心感受的一个方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将有助于民族创造力的提升。
摘要:2014年11月8日至9日, 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建院八周年暨艺术学科恢复办学二十周年之际, 2014中国南京“国际视野下的艺术教育高峰论坛”在东大召开。论坛集中关注国际视野下中国艺术教育的走向与对策, 来自全国30余所大学的40余位专家与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本刊特摘录部分嘉宾发言要点刊发于此, 以飨读者。
发言摘要 篇2
3月25日 周二 张润健 灵光
故事警示:
1、心诚则灵,换位思考,别太固执了。
2、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3月26日 周三 李阳 四风
警示:
1、蝴蝶效应
2、抓一抓就好管,松一松就反弹。
3、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天职。
4、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5、党的根基在群众,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上帝。
6、源于群众而高于群众。3月27日 周四 陈鹏
1、角色和定位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换位思考。
3、互相支持和配和,多做正面角色。
4、正能量,少做环境和气氛的破坏者。
5、反对四风。
6、定好位、学好习、把好关。
7、是我们需要岗位。
8、打铁还要自身硬,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9、一焚俱焚,一荣俱荣。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月28日 周五 吕国浦
1、在职不在位,在位不在岗的现象。
2、怎样对待工作:
(1)、工作是给自己干的,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2)、别人干不了的能干了,别人干不好的能干的很漂亮。(3)、用心去工作。3月29日 周六
看视频-《苦难辉煌》。
1、李大钊-共产主义一定会取得胜利。
2、贺龙-高山一样的信仰。4月1日 周二 鲁德荣
1、形式主义(一味听上级安排)。
2、窗口问题、小菜园问题。
3、福特公司启示:播种一种性格,你会收获一种命运。
4、危难时刻看人的能力。4月3日 周四 刘光东
人民日报-做人是做官的前提
1、加强修为来提升作为。
2、遵纪守法,按制度和规矩走。
3、阅读:静心、宁思、自省。
4、朋友圈就是小环境。4月8日 周二 周京文
1、一份精神一份财。
2、与人为善的和气。
3、做事先做人。
4、孝敬老人的人是可交的人。
5、热爱团队的人是可信的人。
6、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人是可靠的人。
7、热爱工作的人是可敬的人。4月9日 周三 陈明晓
1、与其敌人来攻击我们,不如我们自己动手。
2、福兰克林-最大的敌人是自己。4月11日 周五 李勇
1、木桶理论-木桶有缝隙也不能盛满水。4月15日 周二 范修鹏 学习的话题
1、思考是一种习惯,反思是一种进步。
2、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3、今天都是历史的重演。
4、矛盾观点,主次要矛盾。4月21日 周一 李贵玉
1、领导干部要常照三面境子。
2、真心比黄金更宝贵。
3、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把精力转移到办实事上来。
4、敢做事,以正压邪。4月24日 周四 崔西兰 幸福婚姻
1、只有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缔造婚姻的幸福。
2、找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爱情是把两个人栓在一起,婚姻是把一群人栓在一起。
3、遵守婚姻规则。
4、夫妻双方要不断完善自己。
5、呵护情感来维系婚姻。
6、遇到难关时夫妻要互相支持。
7、每天将快乐带回家,进门前脱去烦恼。
发言摘要 篇3
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3年,市级和10个县(市、区)、310个重点帮扶贫困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成绩全面创优。
韶关市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组织领导上,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制度。二是资金投入上,310个重点帮扶村至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9.27亿元,平均每村299万元。三是项目建设上,启动帮扶项目6884个,平均每村22个。四是开发成果上,重点帮扶村去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44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56元,分别比帮扶前增长32.3%和70.2%;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4.09万元。4个重点县(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韶关市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新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举措,推动韶关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
○ 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统筹推进。
○ 坚持把增加“四项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 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实效。
○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永久的工作队。
珠海市
珠海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阳江、茂名两地的支持配合下,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坚持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坚持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双到”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珠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3亿元,帮扶阳江、茂名的80个贫困村、26万人,实施扶贫开发“双到”项目590个,平均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比帮扶前增长333%,村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986元和5741元,比帮扶前增长64.8%和118%。
今年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关键年,珠海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三是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让贫困地区变得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珠海市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各项工作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 创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扶贫机制。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基地对接市场的流通平台,实施绿化苗木定点采购。
○ 创建促进村集体和农户稳步增收的利益带动机制。一方面,建立社会投入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帮扶带动机制。
○ 创建基础设施先行的民生保障和改善机制。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性工程来抓,建设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民生项目484个。
○ 创建精准长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
广州市天河区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部署,天河区承担兴宁市9个镇16个行政村、1666户贫困户7386人的帮扶任务。帮扶一年多来,天河区“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省2013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中,天河区16个帮扶单位全部评为优秀,帮扶的中官村被评定为广州市“幸福安居示范村”。预计今年底,帮扶的16个贫困村平均每村集体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10万元,其中最低为8万元,最高为23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6000元,其中最低为5000元,最高可达1.1万元。目前为止,贫困户脱贫率达85%。
下一步,天河区将继续按照省、市的部署,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二是着力加快示范村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帮扶任务提前完成;四是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大力促进优势互补。
○ 突出一个“快”字,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工作对接快;二是方案制定快;三是资金落实快;四是项目推进快。
○ 突出一个“活”字,狠抓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投入促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推项目;三是招商引资强“造血”。
○ 突出一个“准”字,狠抓民生保障。一是建好基础设施;二是筑好安居工程;三是办好民生实事。
○ 突出一个“强”字,狠抓队伍管理。一是精心遴选扶贫干部;二是选好配强村班子;三是选派强有力的帮扶单位。
广东省纪委 省监察厅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对口帮扶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团结村。团结村有15个自然村963户3288人,其中贫困户145户444人。一年来,我们因地制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在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用心用力用情,努力使扶贫工作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到目前,已完成项目25个,正在实施项目10个;村集体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5579元预计今年底增加到9236元。
贫困是社会运行的薄弱环节,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抓新农村建设形成示范、抓特色农业发展形成品牌、抓村组织建设形成合力”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力争将团结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坚持“三个注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注重精准扶贫,取得实践成果;注重规范扶贫,形成制度成果;注重互动扶贫,不断在培养扶贫人才上取得成果。
○ 做到“三个尊重”,积极探索扶贫工作规律。尊重农村具体实际;尊重村民自主选择;尊重农业发展规律。
○ 坚持“三个突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突出村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突出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发言摘要 篇4
1 智能系统全寿命与现状
1) 全寿命100%——系统设计1~2年占9%;产品提供0.5年占2%;施工安装调试0.5~1年占4%;系统运行15~20年占85%。智能系统运行和维护占全寿命绝对多数时间, 必须将系统运行维护重要性提高到最重要的位置看待。
2) 目前国内对设计、产品、施工都有相应资质管理, 检验验收法规;在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 能起到基本保障作用。而对建筑交付后涉及长期运行效果的诸多因素, 相当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形成“智能化系统高投入低产出”, “智能大厦不智能”“中看不中用”等普遍性的矛盾。
3) 自80年代智能建筑在我国兴起以来, 目前在国内主要特大城市新建成的智能建筑已具备相当规模, 并正向大、中城市进军;根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 上海市对现存智能大厦运行调查结果显示:系统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占20%, 运行不正常而尚可使用的占45%, 被废弃的占35%。从我院历年来对重点设计项目回访中也了解到:约30%的智能化系统处于带病工作、整体或部分系统停用的状态。虽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 但维护管理水平低、不能满足系统运行技术要求或时效要求, 无疑是存在问题中的重要方面。相较于楼宇控制系统, 消防、安防系统运行与功能实现要正常得多。一方面日常警戒功能如果不能发出早期告警一旦酿成事故, 将直接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受重视程度较高;另一方面, 消防、安防系统均由当地政府公安部门主管, 有健全的定期巡查管理制度, 系统运行状况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督。而亟待加强的是楼宇控制系统运行, 一方面楼控系统直接影响能源的节约利用;另一方面缺乏健全的社会监督管理体制造成其运行的随意性。经常在系统出现故障时, 物业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排除而改用人工操作, 虽然不便但可救急;故障累积时间一长, 系统必将陷入瘫痪状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 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剧增, 节能措施必将成为建筑技术的硬性考核指标;对智能系统节能运行效果的量化也会成为现实。
2智能系统的长期维护管理亟待推行社会化运营模式
1) 首先需要改变观念, 智能化系统除建设过程中需要资金投入外, 日常运行也同样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对智能建筑的管理是知识密集型的管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智能化功能的实现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本单位专业化运营技术条件不具备时, 应优先采用社会化运营模式。
2) 按照智能化系统目前的发展水平, 系统运行维护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相互交叉, 如:电力、仪表、机械、计算机硬软件、数字通讯、热工、光学、通风空调等学科;至少要有一批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并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 仅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初步的基础知识短期培训, 很难胜任岗位要求。而要求各大厦物业管理部门专门聘请具备相当条件的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既是强人所难, 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市场现实的需求, 呼唤专业智能系统运行管理公司的涌现。专业管理公司可以承接多个业主的委托, 为若干座智能大厦提供运行、维护、保养服务;随着业务的扩大, 专业公司技术人员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 人员技术层次配备能够优化, 才能避免各智能大厦各自为战, 人力资源与知识结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管理公司的成长与客户系统的维保得到长期保障相一致,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3促进智能大厦健康发展的思考
1) 智能化系统投资巨大, 能占到建安工程总造价的10%~15%, 要避免高投入、低产出, 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 综合考虑智能化系统长期运行的技术环境。
以智能建筑全寿命为设计条件, 自智能大厦设计之初, 就要认真考察建设地区的技术支持环境, 系统构成能与当地技术结构水平相适应, 不盲目追求高、新技术, 以实用性、有利于长期运行维护为重要目标, 优先选用在当地能有专业公司提供服务, 保证零配件供应的系统产品。重视与业主的交流, 对技术方案的形成充分达成共识, 为今后系统运行模式创建良好的条件。
2)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实现建筑物节能目标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合理配置能源调节手段, 为节约能源长期运行创造必要、可行的技术平台。
3) 建筑情报网与智能系统专业运行企业协会间的交流。邀请有影响的专业维护、运行企业参加情报网的活动,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也可以向运营企业技术人员约稿, 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工作中的难题, 扩大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 推进专业化运行管理社会化进程。通过交流, 能使智能系统的设计者、实际操作者以及用户, 更清晰、具体地了解系统应用的状况, 相互配合, 相互借鉴;改变目前智能系统应用的不正常状态, 进一步创建适用于我国各地的智能化系统, 促进智能建筑的长期稳定发展。
交流主题:iopeNet设计应用及展望要点:
1 iopeNet概要说明
1) iopeNet的定义
(1) 综合型设备网络的规格;
(2) 开放式标准;
(3) 起源于中国。
2) iopeNet的构成要素 (预定通过5年计划 (2006~2010) 完成)
(1) iopeNet通信协议规格书 (文档) ;
(2) iopeNet关联产品 (模块、设备、软件等) ;
(3) iopeNet适用系统案例集 (设计图纸) 。3) 楼宇系统现状及其新的要求弱点:
(1) 各系统互不相干;
(2) 非智能型;
(3) 开发应用软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
新的要求:
(1) 通过子系统的联动来实现高度控制;
(2) 应用软件的短时间、低成本开发;
(3) 确保与现有设备、专用设备的连接;
(4) 通过有效利用Web来支持互联网及内网接入;
(5) 支持最新的IPv6;
(6) 在商务上满足用户提出的节能、区域管理等要求。
4) iopeNet的技术特点
(1) iopeNet是将各种不同架构融合在一起的全新概念的设备网络;
(2) 首次提出了可以支持BACnet、LonWorks的通信协议;
(3) 通过插拔模块可以轻松地连接独有设备并进行通信;
(4) 分散设备的联动;
(5) 提供了采用Web技术的连接接口;
(6) 通信支持IPv6。
5) iopeNet通信协议
(1) 概要:iopeNet通信协议是为实现楼宇中嵌入式控制器的Web服务而制定的。
(2) 功能:使设备网络通信协议能够与TCP/IP相连接;使众多现有的设备网络通信协议之间能够相互连接。
6) iopeNet通信结构
(1) 从子系统向服务器进行的通信;
(2) 从服务器向子系统进行的通信;
(3) 子系统之间的通信。
2 iopeNet工作进展
1) 签署第二届日中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主要合作项目协议
2) 技术推进
(1) 研究楼控系统中的常用设备网络及协议, 探讨开放式协议的必要性及使用方向;
(2) 制定出通信协议技术标准规格书基础篇和照明应用篇;
(3) 根据制定出的协议, 制作了模型演示系统。
3) 第四届智能建筑电气沙龙
2008年1月19日, 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智能建筑电气沙龙”上对iopeNet进行了介绍及模型演示。与会专家以“开放式通信协议技术”为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4) 通过建设部国家项目验收
2008年6月26日, 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以及多位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验收, 给予了好评。课题成果在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iopeNet技术应用
1) iopeNet的应用范围
iopeNet是在办公大厦等大型建筑物、公园以及其他特定地区内, 用于照明、空调、安全等环境控制的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网络。
2) iopeNet在大型公共区域中的应用
(1) 将iopeNet的概念应用于大规模区域内, 实现对整个区域的一元化管理;
(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了松下的U A M S (优安适) 系统;
(3) UAMS是基于IPv6的开放式区域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iopeNet通信协议。
3) U A M S的系统实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
4) UAMS的特点——IPv6的优势
5) U A M S系统结构
6) iopeNet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 自由组合iopeNet单元——系统之间自由互连互操作;
(2) 统一管理平台——高效节能。
7) iopeNet的应用方式——子系统
8) iopeNet的应用方式——照明系统
9) iopeNet的应用方式——设备
10) iopeNet的应用方式——区域控制单元
(1) 硬件特征:具有多种物理接口。
(2) 软件特征:
·操作系统采用Linux;
·可适用多种设备网络协议;
·适用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
·利用Web浏览器简单进行设置。
11) iopeNet的应用方式——模块
在设备中内置iopeNet通信模块, 做成支持iopeNet的元件, 如传感器、现场控制器等。
12) iopeNet的应用方式——软件
13) iopeNet的节能效果
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 合理对系统进行设置, 能够大幅减少能源的消耗, 节约成本。
14) iopeNet将带来的好处
4 iopeNet推进计划
1) iopeNet的五年计划
(1) 准备阶段 (2006.1~2007.3)
(2) 规格制定及商业模式探讨阶段 (2007.4~2008.6)
(3) 普及阶段 (2008.7~2010.12) 5总结
iopeNet时代即将到来。
交流主题:ABB i-bus®KNX智能办公楼控制系统
要点:1 i-bus系统介绍
1) 主要功能
2) 原理及元件介绍
2控制区域及控制内容
1) 公共办公区域、卫生间
2) 停车场/地下车库
3) 裙楼商场
4) 多功能厅、会议室报告厅
5) 领导办公室
6) 公共通道、大厅、电梯厅
7) 泛光照明、园林景观
8) 窗帘控制子系统
9) 监视子系统
10) 中央监控系统
3成功案例介绍
交流主题:K N X——家居和楼宇控制领域唯一的开放式国际标准
要点:
1 什么是KNX
KNX标准是由欧洲三大总线协议E I B、BatiBus和EHS合并发展而来的, 以EIB为基础, 兼顾了BatiBus和EHS的物理层规范, 并吸收了BatiBus和EHS中配置模式等优点, 提供了家庭、建筑物自动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是世界唯一的家庭和建筑物自动化控制开放标准。
2 KNX标准的优势
1) 国际标准, 前景广阔;
2) 通过产品认证, 保证认证产品符合标准并具有互操作性;
3) KNX标准代表了产品的高质量;
4) 向KNX产品制造商和系统安装企业提供ETS工程工具软件;
5) 可被应用于所有的家庭和建筑物自动化控制领域;
6)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
7) 可使用多种系统配置模式;
8) 可使用多种通信介质;
9) 可通过相应的接口连接至其它系统;
10) 支持制造商独立开发软件和组件。
3 KNX的应用及优势
在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采用K N X技术, 为项目设计者、系统集成商和用户带来很多好处。
4 KNX的应用与功能扩展
5 KNX的应用与绿色建筑
6关于KNX国际协会
KNX国际协会的组成及优势。
7 KNX中国协会
K N X中国协会的组成、标识、职能。
8 KNX在中国的应用
9 Siemens instabus®EIB在西门子大厦的应用
在该项目中许多K N X的最新技术都得到应用。
交流主题:电气消防系统设计易错问题剖析
全文参见本刊第56页
交流主题:开利建筑系统及服务
要点:
联合技术公司 (UTC) 在创立之初是一家航空航天企业, 1974年开始收购商业业务。通过并购奥的斯 (Otis) 和开利 (Carrier) , 接着是集宝 (Chubb) 以及其它小规模的并购, 并随着这些业务的有机成长, 目前UTC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公司, 并且成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UTC的长期战略是建立一个具有良好平衡性的公司, 为此UTC设立了众多的业务部门、开拓了全球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关系。开利为各类建筑提供度身定制的建筑控制解决方案, 例如美国的Cisco总部及上海科技馆等。
凭借在中国20年的发展经验, 开利公司已经成为暖通空调和冷冻行业无可争辩的领先者。开利的商用大型中央空调被一大批著名建筑和场所所采用。上海新外滩中央商务区主要商用建筑都选择了开利产品。例如: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和492m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开利在推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长期努力, 赢得了众多北京2008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青睐。开利获得了70%的奥运项目空调合同, 其中包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鸟巢”国家体育馆以及五棵松篮球馆。开利为北京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提供了节能高效、环境领先的全线产品, 充分体现出2008北京“绿色奥运”的主题。
对于可持续性空调解决方案的长期重视与承诺, 已经使开利在中国收获了丰硕成果。目前开利已经为多个知名项目提供领先的空调方案以支持其获得LEED金牌及银牌认证。
介绍了智能建筑技术规格书自动生成工具。
交流主题:中国石油大厦办公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工程
(详见本刊第38页)
交流主题:领科RF应用系统
要点:
智能化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提速阶段, 更需要专业的技术、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其中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交通卡、第二代身份证、市民卡到智能一卡通系统、奥运门票、各种身份识别及跟踪定位系统已开始走向人们的视野, 它将与每位公民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 已经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物与物之间的交流, 人与物之间的互动。
1领科产品架构
2一卡通管理系统介绍
1) RFID远距离停车场管理系统
2) RFID门禁及梯控联动控制系统
3) RFID车位锁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3 无线射频 (RFID) 应用系统
4 RFID行业应用系统介绍
1) 人员身份识别及跟踪系统
2) 智能家庭成员定位系统
3) 保安巡逻远程动态监测系统
4) VIP客户远程身份识别及自动提醒系统
5) 病人身份识别及定位系统
6) 系统其它增值功能
5 智能建筑RFID应用系统
1) 影音自动播放系统
2) 贵重物品管理系统
3) 家庭成员定位系统
6 RFID人员动态定位功能演示
7 RFID智能建筑应用功能演示
8 智能建筑行业RFID全面解决方案
9 RFID产品的成功案例
1 0 RFID产品在酒店、写字楼领域的应用
交流主题:罗格朗智能家居系统介绍
要点:
1法国罗格朗集团
2罗格朗智能家居的产品理念
罗格朗智能家居就是以家居为核心、以社区为纽带、融网络于一体、不断延伸的居家生活空间。
1) 可靠做基础, 完美是目标。
2) 将现代科技与人性化的理念有机融合, 力求达到完美与和谐。
3) 需求决定功能, 特点衬托卖点。
4) 最常用、最简单、最经典。
3罗格朗智能家居的系统特点
罗格朗智能家居系统由照明控制、能源管理、温度控制、报警控制、音频/视频控制、远程控制以及数据网络管理等主要部分组成。
1) SCS-BUS总线网络
2) 灯光 (组合) 场景控制
3) 温度控制和时间管理使能效提高30%以上
4) 合理安排家庭用电设备的最佳用电时间和负荷分配
5) 独特的音视频子系统, 可实现多点的视频监控和对讲
6) 远程监控功能
7) 安全防范体系
8) 丰富的网络模式
9) 无需专门软件
4开放的罗格朗智能家居系统
交流主题:三星电子CCTV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要点:
1三星电子CCTV及典范工程简介
2三星电子CCTV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 新技术——摄像机
(1) 传统C C T V高清晰成像
(2) 高清晰MegaPixel
(3) IP高清晰摄像机
(4) 任意环境360°成像
2) 新技术——IP智能分析
(1) NET-I监控网络管理平台
·兼容三星的网络产品, 通过Internet传输2路音频 (使用SNT-1010)
·双屏功能
·电子地图性能和视频分析
·多路视频&音频录像/回放
·A/V媒体播放器和数据管理
3三星、伟昊产品及技术支持介绍
交流主题:公共广播数字化趋势
要点:
1对公共广播的理解
1) 什么是公共广播
2) 最简单的公共广播系统
3) 新公共广播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2第1代:DSPPA公共广播自动化系统
1) 最小系统
2) 典型系统
3) 自动化广播系统产品展示
3 DSPPA公共广播新系统 (第2~5代)
1) 第2代:PC控制系统
2) 第3代:可寻址系统
3) 第4代:智能化系统
4) 第5代:网络化系统
4革命性创新系统-网络化媒体矩阵 (第6代)
交流主题:智能家居系统核心技术探讨
(详见本刊第92页)
中建国际 (深圳) 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交流主题:国家游泳中心LED建筑物景观照明的科研与设计
要点:
1建筑概况
1) 位置、功能、主要数据
2) 水的主题
3) 与鸟巢共生
4) 空间多面体钢结构
5) ETFE幕墙系统
6) 水滴景观
2 LED建筑物景观照明的设计要求
1) 建筑专业对建筑物景观照明的要求
2) 奥运中心区对“水立方”建筑景观照明的要求
3) 赛后运营对建筑物景观照明的要求
3 LED建筑物景观照明科研的概况
1) 国家科技部立项课题
2) 北京市科委课题
4主要技术方案
1) 构思方案的基础条件
2) 照明方式
3) 照明光源
4) 布灯方式
5) 点阵
6) 色彩、场景的构成
7) 亮度指标与功率指标
8) LED光源主要参数
9) 对灯具的基本要求
10) LED电源及驱动系统
11) 控制系统方案
5 LED建筑物景观照明的艺术效果
1) 照明效果要求
2) 实际达到的照明效果6环保与节能效益初步分析
1) W E E E、R O H S、E U P指令
2) “水立方”LED照明环保效益初步分析
寝室文化节,学生代表发言摘要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在建设如画的学生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欢聚一起,共同庆祝浙江理工大学第五届公寓文化节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社区联合会向前来参加文化节开幕式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社区联合会作为学校公寓建设的一个学生组织,从成立至今已陪伴大家走过了几百个日日夜夜。在校党委学工部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在各学院社区建设组织的大力配合下,已逐渐成熟和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学生公寓建设的一个学生组织,我们始终贯彻一切为同学服务的基本宗旨,处处从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真诚地为广大同学服务每一天。公寓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又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基础性工作,他牵扯到同学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承担着全校公寓基础文明建设的基层工作,包括A级寝室、文明寝室的审核和检查,特色寝室的创建以及全校周三卫生大检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我们社区联合会及各学院的社区学生组织付出大量和汗水和辛勤劳动,需要全校广大同学的支持和积极配合。作为学生社区联合会的一名学生干部,我深知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也知道自己工作的艰辛。但是每当我看到广大同学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信任的时候,我就更加坚定自己努力工作、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信任的决心。今天,我们精心筹备的浙江理工大学第五届公寓文化节隆重开幕,就是希望能够借此次活动为契机,弘扬社区文化,振奋理工精神,以不断提高社区联合会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战斗力,为我们理工社区的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通过我们社区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深入到社区生活中去为同学服务,从而为创建和谐的校园、平安社区,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公寓生活环境而努力。公寓是我们共同的家,希望经过这次的公寓文化节,能够树立同学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营造理工社区协调发展的和谐环境共同努力。衷心地希望各位同学参与到文化节中来,尽展雄风,拓展素质,大展才艺。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社区学生干部队伍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校的第五届公寓文化节一定流光溢彩、绚丽夺目。最后,祝我们理工大学第五届公寓文化节举办得热烈精彩、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谢谢
发言摘要 篇6
建设创业型大学背景下的创业教育探索
(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少平)
福州大学围绕国家特别是福建本省经济发展需要, 确立了走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型强校的办学理念, 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 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式办学格局的东南强校。学校探索出建设创业型大学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办学特色, 一是科学研究上强调更加专业的学科背景, 其中创新与应用是关键;二是政产学研高度融合, 这也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重要一环;三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核心, 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四是要整合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这是创业教育的发展灵魂。在此基础上, 学校探索出了具有福州大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致力于能够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创业型人才;以价值观培育、系统化课程、多元化实践、双师型教师、科技型引领、开放型资源、创业型文化为驱动, 形成“学习、创新、创业、再学习、再创新、再创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大学生创业“成功部分人、带动一批人、影响多数人”的目标。
具体举措包括:建设“创业型大学”, 强化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探索人才培养改革, 强化创业型人才培养区域化定位;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 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来助力大学创业教育实践。
高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服务
(浙江万里学院党委书记蒋建军)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帝蒙斯指出,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并由此引申至相关方法、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归结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要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兼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要职能。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有20余年的发展史,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是由高校团委等学务部门开展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二是由就业服务和学生工作部门合力, 从解决学生“就业难”角度着手, 为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合适的就业机会;三是各高校正努力从学校整体出发, 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梳理, 对于高校创业教育来说, 应制定整体发展目标, 而不应该单纯的以结果为导向, 仅重视学生创业率指标, 这将对我们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合理性”概念, 将合理性分为两种, 即价值理性 (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 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 而不管其结果如何) 和工具理性 (即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 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 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机结合起来, 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发展决策的一个重要变量, 校级领导主动承担创业教育责任, 建立相对独立的创业教育工作团队, 打造创业型的行政组织体系, 完善基于创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控制体系。
浙江万里学院正在尝试构建落地学校发展实际的双螺旋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即在开展学科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通识课、专业核心课、模块实践课等课程的基础上, 将创业基础概论、创业技能课程、创业实践模块层层融入到专业教学课程中, 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传递创业思维,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 面向准备创业和创业过程中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与服务, 是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效的有力杠杆, 是实现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最终目标。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 创业指导与服务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矛盾:首先, 政府政策话语中的高起点与现实选择中低收益的矛盾;其次,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立性与创业人才培养的协同性之间的矛盾;第三, 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功利性与创业服务中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因此, 我们应跳脱出高校来解决矛盾, 需要构建“健全政府驱动、完善高校推动、建立社会拉动”的三维联动体系。政府通过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保障等举措,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学校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机制、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措施, 充分发挥高校的培育功能;社会通过营造创业文化、提供融资渠道、引导创业舆论等方式, 充分发挥社会的支持功能。回归高校, 需要做到整合社会资源, 为学生提供合适场地;落实创业支持经费, 鼓励学生尝试创业;分享创业经验, 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Q&A
提问: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特别是课程教学方面, 怎样解决师资体系不健全和指导群体经验较为匮乏的问题。
陈少平:主要从三个模块来解决:一是校内模块,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基础, 在日益完善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 通过让教师参加培训、加强考核等方式提升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校外模块, 充分整合校友资源, 邀请知名学者、企业家和青年创业者等不同群体的典型代表人物担任授课、指导教师, 分享创业一线实践经验;三是实践模块, 联合当地政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 助力大学生创业。
蒋建军: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三个基本问题, 教材、教师、教法, 其中教师是关键。目前我国的高校并不存在完备的“创业学”专业, 因此任何学科背景的教师只要有意识有决心, 从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性和共性出发, 深入钻研, 都有希望成为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创业教育与实践关系紧密, 但国内创业实践方面存在短板。创业教育教师就像教练, 首先要保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充分学习和掌握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 才能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告诫学生, 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创新, 不要模仿。
专题二: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
公益与创业教育:孕育“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双重基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
1759年,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人性不同于经济人的三个方面, 分别是同情心、正义感和行为的利他主义倾向, 这种理论思想后来被发展成“道德人”理论。1976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假说, 认为利己心是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 也是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 体现为两个市场基本主体, 消费者追求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带给自己满意程度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道德人”和“经济人”之间的对立难以消除, 需要建立使“道德人”和“经济人”能够协同起来的创新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能够较为完善地解决效率问题, 而社会公平问题依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解决, 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那么有没有一个更新的社会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社会企业”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社会企业”, 顾名思义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 通过商业的模式和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达成某种社会目标, 使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都能持续发展, 是介于传统非营利组织和盈利性企业之间的运营模式。举例来说, 2004年, 年仅26岁的Salman Khan创立了可汗学院, 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 利用网络传送的便捷与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 将每节长度约10分钟左右的课程, 通过网络在线传播, 是一种在线教育新兴的体验模式。这是以公益思想为目标, 通过商业的模式解决即时分享教育资源, 公益创业的典型案例, 也是慕课的起源。
公益创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重要环节。公益创业教育目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企业家精神, 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唤醒社会关注意识, 普及社会创业知识, 提升社会创业技能,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夕阳再晨公益创业项目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何绍森)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2015年1月22日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的一家民办非营利组织, 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由学生成立的省级社会组织。我认为公益创业项目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是以社会效益为衡量标准, 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创业模式。夕阳再晨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科技助老。下面我将项目的背景、模式及盈利方案、现有成果及社会影响、财务规划及前景向大家做具体介绍。
众所周知, 到2015年, 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16亿, 我国正式步入老龄社会, 老龄化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人们却认为老人是无用的受助者, 老人面对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也一筹莫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志愿组织成立了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们通过科普服务、文娱联欢、老少互助等模式, 满足老人沟通陪伴、展示自我、情感寄托等多方面的需求。夕阳再晨项目通过政府和媒体支持, 加强项目自身的宣传力度;参与各类创业大赛, 保证项目平稳运行;项目使用学校的场地并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 也接受企业、基金会的扶持。我们现在通过孵化助老团队、打造企业公益形象、进行人才培训以及养老助老资源的对接, 整合助老服务资源。开发APP软件, 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水平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控、商品购买以及生活服务等多样化服务。同时, 提出“夕阳再晨公益云”概念, 通过精准多元的云服务、合理高效的云孵化、个性定制的云聚集、多域认知的云体验, 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精品文化生活圈、高校特色的助老团队、科技助老产品咨询以及个性化订制等服务。
目前, 夕阳再晨团队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8个城市服务27个社区, 拥有1000多名志愿者, 服务老人累计到达5000多名;通过标准化模式, 将经验推广至全国高校, 建立了27个服务队;在公益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公益品牌, 是科技助老公益领域的践行者。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项目进行了报道。
项目发展前期, 存在社区合作难, 志愿者力量不足、流动性强, 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后期存在志愿者专业水平不够、对老人市场及产品研发不足、资金流建立不完善等问题。我们采取了寻求政府帮助, 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 加强市场调研分析, 优化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项目资金转化率等办法, 困难一一得到了解决。
我们希望夕阳再晨项目未来能够联合更多的高校和企业, 完善服务体系, 覆盖更多社区, 研发推广更有实效的产品, 服务更多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Q&A
提问:夕阳再晨项目作为公益项目, 怎样保证运营团队的持续性?
何绍森:夕阳再晨公益项目有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 所以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参与者都会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例如每逢周四晚上, 27所院校的所有志愿者会准时上传志愿服务新闻稿, 我们会统一将数据信息录入统计。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 保证项目的稳定平稳发展。
专题三:创业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协同创新, 构建辽宁高校“大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书记刘敬东)
辽宁共有116所学校, 在校大学生1000多万, 有1000多名教师专门从事创业教育工作, 10年来辽宁也一样从教材编写、课堂进入、实践平台搭建等一步步走向了创业新领域。目前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有三个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 辽宁是其中一个。通过培训活动, 一批导师在成长。
创业教育辽宁模式, 一是靠政府发力, 我们动员省政府多个部门齐抓共管;二是靠教育部门和社会多个部门齐心来做;三是靠高校老师奋力作为。
作为教育部门或高等院校承担创新创业的责任, 然而单纯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 五年来, 教育部门和省内11个厅局共建了多个平台。通过合作出政策, 出项目, 出基地, 出专家。和省科技厅合作, 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厅合作, 直接把政策作用于大学生创业。和省妇联合作, 2010年启动辽宁省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和省工商联合作, 省工商联青年创业者协会全程指导我省大学生创业。
我们促进了高校资源整合, 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向深水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几个企业家、几个老板, 而是培养一代人的创新创业精神。我们现在力抓的是百千万——把百场报告送到大学校园;三年内培训千名导师, 导师要带出像样的学生创业团队;促动万名大学生投身创业。专家进校园活动拉动了全省近24.7万名大学生参与到创业中来。通过举办50多期大讲堂活动, 直接把风投、创业精英送到大学生身边, 直接对接和落地。
立足产业整合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科长胡晓辉)
杭州市高新区于2002年成立, 作为国家首批高新区, 在物联网、互联网和网络基础产业三大重点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是杭州市较早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核心区块, 于2008年6月正式挂牌启动。园区占地140亩, 累计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1700余家, 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万余人, 2013年被评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地方政府如何为大学生创业开展服务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第一, 集聚政府资源, 营造良好氛围。第二, 整合园区资源, 抓好企业集聚。政府挂牌, 市场运营, 整合园区空间资源, 完善园区内部服务, 做到政府宏观指导与市场专业服务相结合, 真正实现创业园区“空间集聚”和“服务聚焦”双重功能。第三, 对接高校, 共享创业平台。和省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沟通, 吸引毕业生来园区创业, 积极扶持在校生创业项目就地孵化。第四, 依托产业资源, 加强创业支撑。加强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提供更多信息, 帮助大学生打开经营思路, 整合人脉资源。缓解资金困难, 用市场运营模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
创业企业如何选择投资人
(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秘书处成员、华图政信总经理沈涛)
创业投资是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后, 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天使投资 (种子阶段和孵化阶段) 、风险投资、夹层资本、过桥资本 (均为成长阶段或扩张阶段) 和私募股权投资 (多为企业筹备上市阶段)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现有规模, 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可存在合作伙伴、园丁、教练、情人和婚姻五种不同的关系。而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具备保障资金投入、彼此尊重信任和整合可用资源等特征。回归到大学生创业, 成功的大学生创业就是多种社会资源的整合, 要将资金、场地等有形资源和人脉、渠道、创业指导等无形资源有机结合, 跨越单一资源平行的整合, 从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阶段, 进行多方位、跟随性的资源整合。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是两个主体, 双方要彼此尊重与信任并且双方应建立良好的了解, 这样才能寻找到有利于企业发展, 也有利于投资人的共赢合作。对于创业团体选择投资人时, 应选择有丰富经验、充足资金链并且团队协调能力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这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孵化。
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作为投资人, 由多家企业投入资本, 通过大赛的方式实现对优秀创业项目的投资。基金在约定时间内不分红、不溢价, 通过初期的天使投资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梦想。从2012年设立基金至今, 共有1300余所高校的3600多个项目进行申报, 涉及文化创业类、移动互联类、生态环境类等多样化的创业项目, 其中注册公司已达800多家。在评选投资和运营管理方面, 我们秉承“选得好, 投得准, 跟得紧”工作理念,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评审, 优先投资资金紧缺的项目, 寻求项目接力资本, 紧跟项目发展态势等方式, 保证基金的稳定良好发展。希望基金能在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的支持下,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这个平台吸纳全国更多优秀的项目。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人进入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平台中来, 做好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对接, 帮助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专题四:创业课程教学实践与前瞻
创业课程教学体系与学科边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汉慧)
我从07年开始讲创业课, 既给本科生上课, 同时也给MBA的学生上创业管理的课程。教了这么多年, 我感到创业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差异。
新创企业必要的资源, 组织架构、管理控制和正常的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大量是在生存和死亡的边缘, 他们面临着这么多不确定性。我们的老师给他们讲管理学、经济学, 和他们有很大差异。我们要考虑创业学的学科边界。管理学是研究什么?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这是管理学的核心话题。管理学研究如何可以大规模生产, 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创业学却不是的, 创业学是研究从零到一的问题, 从没有到有, 就是这么简单。这里面很难用到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当你用到管理学的时候, 公司已经很大了, 用到经济学的时候你的公司更大了。所以在真正的初创期, 管理学、经济学等几个专业的知识是很难给创业课的学生进行补充。因为他是挖掘项目, 项目怎么样识别, 怎样进入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需要什么, 我们老师却没有告诉学生。教这么多年以后, 我发现创业学和管理学、经济学, 界限在明显的分离, 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是有天然的区别, 我给MBA上课的学生, 我问得很多问题, 如果这中间有老总, 他的解读和职业经理人不一样, 因为职业经理人花得不是自己钱, 老总呢, 他花的每一分钱的自己, 他都要想我该不该花, 怎么花, 能力的体现就不一样。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无数学者的贡献让我们发现一个成功企业的成长规律——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衰败期。但是我们的创业在这里找不到, 我们最多在孕育期, 创业学就是在孕育期之前, 我们的创业基础连孕育期都不是。创业学和管理学的话题是不一样的。
今天上午很多老师在探讨, 互联网+育是不是我们创业教育的春天, 我觉得是的。因为在互联网上可以打破学校学习、交流的实践界限。为什么互联网这么长时间了, 实际上我们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呢?一个问题是互联网抹杀了情感责任。老师和学生有爱, 交流过程中相互激发。我相信互联网未来会有解决的途径, 只是现在还没有探索到。未来的校园一定是智慧型校园, 教师会基于学生的兴趣, 也会基于在线数据、云计算, 这些都有可能我们未来智慧校园的展现。创业未来一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同时课程的设置和技术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华)
我校从2008年开始, 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了人才培养的方案, 纳入了教学主渠道。
先说创业教育的理念。为什么从课程抓起?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学校培养的是人, 是高素质的公民。既然是育人, 基本要素自然是课程。课程教学是进行育人最主要的环节, 也是关键环节, 也是育人质量保障的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教育必须要由课程进行普及。课程质量好不好, 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质量。课程如何进行设计、实施就要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特点、不同的资源。不是一定要做高科技类型的创业, 只要是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 就值得鼓励。
课程设计与开发最基本的五个要素是课程目标、内容、媒介、活动、评价。把课程五个要素揉和在一起, 需要教学设计。关于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我总结了两个观点:一个是课程观, 一个是教学观。创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 这就要求创业课程必须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我们讲创业, 一定是怎么做, 怎么样做得更好, 在创业活动中应该采取哪些程序, 依据这个思路来细化课程内容, 而不是纯理论教学。同时还要有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创业一定是活动, 在活动中要以行动为导向, 在做中学, 而不是光听老师讲。先让学生做, 做的过程中老师再进行指导, 在知识点、技能点、素质方面的进行引导。“做中学”是职业院校的要求, 我想本科院校也有必要推行这个理念, 像陶行知先生讲的一样。
再说创业教育的策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 创业教育经过了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 从没有体系到体系化的过程。创业教育课程, 以共选课为切入点,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我们总结为普及化创业教育。到2010年这门课程完全普及, 同时开发了一系列相关课程。2010年以后, 我们发现真正的创业教育更多要和专业结合在一起, 所以将创业教育与学校33个专业紧密融合, 就是融合化创业教育。在融合、普及的过程中, 仍然有一部分特别想创业、愿意创业的学生。给这些学生搭建空间, 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创业管理专业。2008年普及化, 2010年融合化, 2012年专业化, 现在是三化并进的创业教育体系。到2014年,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质量
(新锦成教育集团副总裁张景岫)
高校创业教育可分为意识、能力、实践三步, 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教育、面向部分学生的选修教育、面向有创业意向的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在线网络课程是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是关于在线教育的最新研究和实践。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克服在线教育的不足, 可以发挥老师的优势, 课程顺序转变为先学后教, 用先进的技术改变原有的学习环境, 由讲授的学习环境变成互动的学习环境, 这也符合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借助翻转课堂, 能够以较低成本讲授标准内容, 让老师最大限度的发挥引导作用,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 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高校师资瓶颈问题, 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发言摘要 篇7
当选管桩分会会长, 我倍感荣幸。这是在座领导、企业家及协会对建华管桩的信任和支持, 但我也感到压力不小, 恳请省建材行业协会和各位副会长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共同为管桩分会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为我省管桩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完善管桩分会管理职能
管桩分会领导班子选举产生后, 就要完善管桩分会内部建设, 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将分会建设成一个常设机构, 制定管桩分会内部规章制度, 以促进管桩分会公开、公正、透明、规范地开展工作, 努力创建务实、高效、会员拥护的协会。
二、创建沟通交流平台
(一) 企业与企业的交流平台。
经常组织各会员单位相互走访, 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 为各会员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升创造机会。
(二) 企业与管桩分会的交流平台。
各会员单位在生产经营或市场营销等方面发生意见分歧时可以在分会的层面上加强沟通交流, 避免因信息不畅通或误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做到有组织、有协调、有结果、有收获, 共创良好的市场环境, 打造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三) 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交流平台。
(1) 做好数据统计工作, 便于政府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 制定适宜的相关政策,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对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行业标准及时通报、宣贯, 使会员单位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少走弯路, 避免经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3) 将会员单位共性的困难和问题汇总后统一向相关部门反映, 形成影响力及高效力。
(四) 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平台。
(1) 今天参会的科研院校及专家, 不少都是副会长单位, 这就创建了企业技术创新与科研机构对接的平台。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有限, 专家及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将使企业在生产和施工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 (2) 管桩业经过了20年的发展, 产品逐步成熟, 各个区域大量使用。但由于管桩生产企业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 也使政府职能部门对管桩的使用表现出忧虑和担忧, 各地分别出台了限制管桩使用的文件和规程。由于管桩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管桩产品的性能、施工工艺研究较少, 没有试验数据提供给政府主管部门及专家、学者, 这属于业内技术的缺失。各企业为了今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也可自己与各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如抗拔、防腐 (耐久性) 、抗震性等业内尚未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大企业, 更有责任、有实力积极引领行业生产绿色环保、安全低碳的管桩产品, 使预制桩适用于更多的建设领域。 (3) 提高管桩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减少用工, 降低能源消耗。 (4) 世界发达国家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水泥用量占总水泥用量的50%, 而中国只有1/3, 可见中国预制构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各会员单位应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 研究开发各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推进企业升级转型、做大做强, 实现产品多元化, 并防范市场突变造成的经营风险。
发言摘要 篇8
我今天主要谈一下关于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的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五个方面:
1.行业现状: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其产品用途广泛, 市场潜力巨大。据相关资料表明, 国产低压电器产品约有1 000个系列, 产值达500亿元, 具有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超过2 000家, 主要集中在沿海。
2.存在问题:低端产能过剩、研发资金不足、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3.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电网建设本身以及智能化方面投资共为1.5万亿元 (即每年约3 000亿元) , 国家电网在农村低压电网改造方面投资4 600多亿元 (即每年约1 530亿元) , 预计今后五年年增长率都将保持在10%~15%。
4.关键技术:高性能技术、高可靠性技术、电子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模块化技术、总线技术、节能技术。
5.发展趋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追求产品的“高性能化、高可靠性化、智能化、模块化、高速化、自动化、专业化、人性化、美观化、环保化、节能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张文才
从产品性能上来关注节能十分重要, 要讲求节能, 降耗, 绿色, 环保。节能要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细节来看, 每个系统中不同部件含有不同的节能内容, 其中最耗能的关键点还是变压器和接触器。系统任何一个部分, 任何一个环节, 只要有一点节能的空间, 也要尽力“榨”出来。产品的使用过程不能给社会造成负担。在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 在主观上, 采用低损耗的变压器更利于节能。个人建议在大家认同的产品型号中尽量采用更高序列的, 因为更高序列产品其自身损耗更小。采用半波整流或其他手段, 让接触器既节能又能正常工作。另外, 线路损耗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低阻抗很难做到。设计人员要对开发商提出使用节能产品的建议, 一些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要考虑, 但从安全角度来讲, 一些不该省的能耗是不能省的。
可否抓住电弧频谱上的特点, 区分出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电弧, 生产出电弧式的断路器, 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故障。另外, 配电系统上下各级之间要有很好的配合, 不应因下级故障引起上级跳闸, 可从这上面着手, 做出具有区域选择性的智能化产品。找到最合理的一些数据来加以利用, 解决根本问题。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研究员王勇
节能不仅与电气相关, 而且是水暖电等专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供配电设备耗能的部分主要是变压器和线路。以干式变压器为例, 从SCB9到SCB12, 应该序号越高效率越高,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不同厂家的同型号产品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变压器在负载率40%~60%时效率最高。
是否按照理论效率最高值来选择变压器, 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变压器在10%~100%负载率情况下, 其效率都在97%~99%, 如果仅仅为了再提高一点点效率 (例如从96%提高到97%) 而把负载率降低, 这种节能却不省钱的方式不是用户可接受的方式。我认为, 可以选择高序号的非晶合金的变压器, 但不能够按照变压器的最佳负载率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只是节省了50%~70%的空载能耗, 而空载损耗本身只占能耗的千分之一点几。
电力系统的谐波也会产生损耗, 所以工业生产中工艺路线的选择和设备的选用至关重要。基波无功可以通过补偿实现, 但谐波只能通过滤波才能解决问题。只有从源头抑制了谐波的产生, 才可有效地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节省能源。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工杜毅威
对于低压电气产品的节能环保, 应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 包括生产制造、环保材料以及最后的回收等。
目前的所谓智能塑壳断路器还只是在开关上做电流整定调节, 在通讯方面还很难达到智能化要求, 应能显示回路状况。在框架断路器小型化方面, 真空低压框架断路器的体积非常小, 节能节材值得深入研发。
智能配电柜采用智能采样单元, 取代了电流互感器和智能电力仪表, 用控制单元监控配电回路, 没有采用智能断路器, 也做到智能化。当取消了电流互感器以后, 体积变小, 回路能增加一倍, 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也有企业正在研发智能互感器单元, 以取代智能化单元, 回路的电流、电压、谐波、计量等都可以通过互感器来采样, 使得普通断路器同样能实现配电系统智能化。
在低压电动机控制方面, CPS是一种节能的控制器, 尤其适用于民用建筑。新近研发的与CPS配套的控制器将所有的控制功能模块化, 也是一种节能节材的产品。还有消防泵控制柜方面, 将国际标准转换过来, 像国外要求的一样, 采用成套的标准化产品, 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希望多做标准化、模块化、小型化的产品, 接线简单化, 降低安装和人工成本。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辽宁省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郭晓岩
1、应进行深入调研, 获得各地相关工程的基础数据并分析汇总, 提出相关技术参数的选取范围及设计原则, 适度选择变压器, 以收到更显著的节能效果。
2、低压配电系统双电源的末端切换环节应以可靠、简单为原则, 避免断路器、隔离开关设置层级过多, 末端切换后接至低压母排的单一线路上不应再接入隔离开关或断路器。
3、通过采取整流、换流、脉宽调制等措施降低谐波源的谐波含量, 可加装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装设无功补偿等在谐波源处吸收谐波电流。
4、在考虑建筑功能分区的同时, 还应在与其他专业配合预留电气竖井或楼层配电间或设置集中配电点的过程中关注电气节能, 每个电气竖井或楼层配电间或集中配电点所负责的配电区域不能太大, 配电距离不能太远。设计时要合理确定各个回路的用电容量和线缆截面, 并在建筑平面及空间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电气线路路由最短。
5、应持续关注低压电器智能化部分的抗干扰及元器件匹配问题, 加大低压电器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使智能测控部分与强电部分深度融合, 确保节能效果和运行可靠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教授级高工陈琪
目前,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进行修编, 关于公共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的实施指南也在编写中。设计标准对于变压器的能耗限定值的规定, 已由最初的2006版更新至2013版。
在与建筑专业等全专业一起讨论节能时, 电气专业常常不受重视, 主要问题是电气节能“节”什么?电气照明肯定是节能的重要方面, 而其他电气设备耗能主要都是损耗, 如变压器损耗、接触器保持功率、线缆发热等等。降低变压器损耗是必要的, 但它对整个建筑物节能的贡献似乎微不足道。例如接触器的损耗主要是吸合功率和释放功率, 损耗量很小。
评价标准对于电气设计阶段只能提出要求, 比如达到节能限定值;在工程评价阶段, 需要查看工程的招标文件和到货的产品, 这一部分设计方是做不到的。
BA系统属于优化、节能的控制方式, 但项目运行、维护良好的并不多。
LED灯功率5W以下时, 功率因数较低, 大概只有0.5, 当容量小时, 可能不会引起注意, 但是当容量大时, 就要注意其对配电和缆线的影响。
重庆市设计院副总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工周爱农
低压电气系统的节能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是根据建筑的布局, 根据用电性质和用电容量确定供配电系统的选择和电压的选择, 这是需要比较选择的;
第二是负荷中心的确定, 控制供电的半径;
第三是变压器的负荷率控制, 包括过渡季节的调整;
第四是选用先进、节能的低压的配电产品;
第五是功率因数补偿, 一方面采用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等措施, 另一方面是减少供配电线路损耗;
第六是谐波电流的防治措施。
在对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上, 现在低压电器及断路器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小型化、数字化、模块化、可置换性强。我认为低压电气设备技术创新的目标之一是产品功能的组合。
当前公共建筑设计和改造节能设计均提出了能耗分项计量的要求。低压断路器是用于低压系统配电的最主要的电器元件, 如果能将计量功能组合进来, 也是一种应用的创新。多功能组合让低压系统进一步简化, 也能达到节能节材的目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工刘侃
第一, 要充分认识到设计适度的电源容量冗余和备用电源管制相结合的必要性。保障重要负荷供电可靠性, 有必要强调适度的容量冗余。有必要在设计文件中描述各级备用电源管制策略, 并且将具体实施措施落实在供配电系统图纸中, 当然这方面实现起来也离不开智能电器产品的支持。
第二, 应该尽量避免在节能设计中出现形式主义现象。一方面, 应重视电气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规定编制的科学性、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应考虑综合评估, 并具有实际可操作、可执行性。另一方面, 加强规范执行设计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尽力避免节能设计中出现不求实效、贪图虚名的形式主义工作之风。
第三, 要落实节能控制策略实施的可行性。电气设计人员应配合设备工程师一起, 寻求保障舒适性标准的正确途径和最佳方法。
第四, 应大力推广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能效限值, 提高选型设备效率。应在设计文件中提出对设备效率的要求, 指导设备选型。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研究员张钊
第一, 空调制冷机房的节能控制。建筑节能在电气专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空调制冷机房的节能, 如冷冻循环泵和冷却循环泵的变频运行比工频运行节能要在20%以上, 应尽可能地采用节能的控制方式。
第二, 从电缆电线的截面方面考虑来节能。在电缆的选型设计中就考虑到节能的问题, 远端设备的供电电缆在选型时尽量大一个规格。
第三, 变压器的节能设计。例如空调负荷等容量比较大时, 尽量将空调负荷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再如体育场、剧场等建筑物, 可以将赛事和演出专用负荷单独设置变压器。
第四, 变电室的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尽量减小供电半径, 避免能源浪费。
第五, 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和联络方式。
第六, 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应用问题。变压器的损耗约占到整个电量的4%, 而非晶合金变压器与普通的变压器相比, 空载损耗能够减少70%, 因此选择非晶合金变压器能够降耗节能。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总工教授级高工熊江
相较建筑节能这部分, 电气自身的节能所占比例较小, 主要是针对损耗方面;但如果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 电气的节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例如开关设备的节材, 包括开关本身的节材以及在满足线路保护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节约电缆。
另外我还有如下建议:第一是国产的塑壳开关瞬动值的整定, 电子式开关是以IR为倍数的, 热磁式开关是以IN为倍数的, 这就会出现以IN进行整定的热磁式断路器保护灵敏度不够的问题, 建议将热磁式的也以IR为倍数进行整定, 这将有利于设计人员的选用和计算。
第二是建议采用配电系统所覆盖的电源线路的载波方法来进行系统通信 (例如应用到消防电源监测等方面) , 而不是通过增添新的布线方案和系统的方式来增加新功能, 势必能够大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 希望在选择性保护开关方面, 也能够研发出相应产品, 供大家选用。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副总裁教授级高工王漪
在我国的建筑电气设计领域关于节能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强调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提高电气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变压器等电器的节能特性。近年来电气节能在照明领域有较大的发展。IEC-TC64正在研究起草关于低压电气系统能效的标准, 对电气装置按电能效率进行分级, 提出电气系统电能效率的性能指标。设计师应在低压配电新项目启动时就开始考虑提高电能效率的各种措施, 并预期可实现的考核指标。
电气系统小型化对于整个电气系统的节能来讲是更有效的。同型号的变压器在空载损耗率不变的情况下, 大一级的变压器比小一级变压器的最佳效率时的损耗还是要低, 但这种微弱的节能是节能不节钱的。在理论上追求最佳运行率是对的, 应通过全年最大负荷损耗的小时数去分析如何达到经济运行。目前来讲, 变压器选稍大一级的是没有问题的。在北京以南, 空调的能耗占民用建筑能耗的65%以上, 在制冷机的选择上, 电气专业的话语权非常低。从投资来讲, 采用高压电机是很有利的。未来电气专业应该在其他的方面发挥作用, 增加一些渗透和影响力, 更好地体现电气装置、电气系统的节能。
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洪友白
节能分两大方面, 一个是技术方面, 另一个是行为方面。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可以从减少能耗和控制能耗两方面来进行, 也可以从持续改进能效的管理角度进行。技术节能从能效方面可分被动节能和主动节能, 被动节能是指用心地对每个电器进行选型;主动节能是指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 耗能主体的固有电耗是不能改变的, 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运行方式, 使之处于最合理的运行状态。
要从能效认识节能理念。一是节能不是不用能, 是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来节能, 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地使用能源, 在运行过程中节约更多的能源;二是从光效和寿命两个维度全面评价光源的节能效果更具科学性。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教授级高工连建社
一是变压器的选择容量过大造成浪费的问题, 目前规范中, 针对不同的地区, 不同建筑的变压器容量选择还没有详尽的规定。我们协会能否做一些这方面的基础工作, 对整个行业和设计人员的工作将提供极大的帮助, 同时也有利于节能。
二是当前设计院很多的一线设计人员年纪较轻, 经验不够丰富, 建议厂家有一些指导性的推荐, 这样能够方便他们的选型, 同时也有利于产品的应用推广。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教授级高工徐华
第一, 在负荷计算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参数谁都不敢随意变。但是各地的气候和环境等条件不一样。所以建议我们的学术组织集结各地专家的经验和力量在这个基础性问题的方面做一些工作, 重点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第二, 目前分项计量系统应用已比较广泛, 可否与地方电力部门配合起来, 搜集有用的数据, 对系统设计参数等做一些基础研究工作, 这必将对我们的电气设计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第三, 目前我国的设计中, 大量的使用了末端ATSE, 这在国际上的标准和国外的设计中是很少见的。当下我国的电缆质量已很高, 如果我们把电缆和施工的工作做好, 单回路供电的可靠性是不是已经满足条件?因为节材也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点供各位专家讨论和参考。应重视大容量的前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中国式”末端小容量ATSE的大量采用是值得商榷的。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绿色机电研发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王东林
电力规划与变电站站点的设计紧密相关, 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电力规划是保证供配变电系统节能的基础, 通常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与电气节能最直接相关的就是负荷预测和变电站的选址。
另外,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绿色建筑的大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以及与市政电网的接入网方式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就是在进行节能设计时, 对于用电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 如果前期考虑得不周全, 只能在后期采取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来弥补, 这样必将导致能源的浪费。
通过本次沙龙, 专家们针对低压电气系统节能技术研究及应用, 形成了如下指导性意见:
1.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应从系统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 在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进行节能。
2.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建筑布局、用电性质及容量, 进行合理的电力规划, 并适度选取变压器容量, 减少变压器铜损和铁损, 实现节能降耗。
3.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 供电电压偏差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值。变压器负荷率宜控制在70%~80%范围内, 对过渡季节负荷具有调节措施。
4.进行功率因数补偿, 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降低无功损耗。
5.注重线路的节能, 合理确定回路容量和线缆截面, 并注意使线路路由最短, 减小供配电系统线路损耗。
6.应关注谐波对电气节能的影响, 采取措施抑制谐波, 或通过加装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等在谐波源处吸收谐波电流, 既提高供电质量, 又减少因谐波电流造成的损耗。
7.节能的技术可分为主动节能和被动节能。应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正确使用能源, 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注重管理节能。
8.应做好配电系统的分项计量。
9.应注意所有用电设备的待机损耗, 这是节省能耗的一项重要措施。
10.注重所选用的用电设备的能效标识。
11.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与低压配电系统的配合。
发言摘要 篇9
一、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确定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需要统筹考虑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但统筹兼顾不等于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自2013 年以来, 江西省逐步缩小补贴范围, 2015 年将补贴范围由上年的86 个品目压缩到46 个品目。一是取消自选。自选品目, 江西省有过血的教训。从2013 年开始江西省不再自选品目, 将一些低端的、过剩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剔除出补贴范围。二是突出重点。补贴范围聚焦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 主攻水稻机插秧和烘干机械化, 油菜直播和收获机械化。三是部门联动。江西省成立了农业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委员会”, 补贴品目要经过2/3 以上的到会委员通过, 才能列入补贴范围。
二、降低额度≠减少农民得到的实惠
用足用活政策, 让农民得到更多的补贴, 是无可厚非的。但对市场已饱和、市场价格已下降, 特别是对补贴额可能倒挂的产品, 降低补贴额度不等于减少农民得到的实惠, 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减少补贴政策对市场的过度干预。2015 年, 江西省对16 个品目45 个档次补贴额进行了下调。一是补贴系统为基础。将2014 年补贴系统中各档次平均销售价的30%与部里确定的最高补贴额进行比较, 取最低值为江西省补贴额。同时, 对同一品目多个档次, 并档取低档补贴额。如140 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 按140 马力档次的补贴额进行补贴。二是周边省份为参考。对江西省难以把握的、补贴量少的各档次机具, 参考周边省份确定的补贴额, 再结合实际确定江西省补贴额。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简易保鲜储藏设备、免耕播种机等, 我们就分别参考了福建、湖北、江苏等省确定的补贴额。三是市场调查为补充。通过前面两个步骤, 对某档次补贴额还是没有把握的, 就启动市场调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送料机等品目, 江西省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养殖企业进行调查, 最终确定补贴额。
三、敞开补贴≠无限补贴
敞开补贴不仅能体现政策的公平性、普惠性, 还可以减少操作程序, 减少寻租行为。但是敞开补贴不等于无限补贴, 而是在补贴条件符合、资金足够的前提下满足所有购机者需求。2015 年, 江西省对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机械、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实行了敞开补贴, 但具体到某个县还是可能存在资金不能完全满足购机者需求的情况。为此, 一是补贴须申请。在全省推行“先购机后申请、先申请先补贴、后申请后补贴、不申请不补贴、资金补完为止”的方式, 按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来确定补贴对象和享受的补贴额 (购机者申请时, 某一档次机具调整了补贴额, 那只能按调整的补贴额办理补贴) 。二是系统有控制。当资金补完时, 系统自动关闭, 农机部门将不能再受理申请。三是解释要到位。对因资金所限没有享受补贴的购机者, 只作登记, 不作承诺。只要后面还有资金, 且符合补贴条件, 按后面的政策和要求优先受理申请、办理补贴。
四、合规审核≠不监管或弱化监管
发言摘要 篇10
杂志应加强与企业、广大设备工作者的互动;纸媒、电子媒体共同融合发展;建议开设名师访谈等栏目;杂志作为国际期刊, 应努力成为中外装备设备引进来、走出去的信息桥梁;应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的载体, 发挥引领作用。
杂志代表的是中国装备设备领域的声音, 要发挥好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 对企业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积极宣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企业联盟, 实现资源共享。
杂志应积极宣传国家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 发挥宣贯作用;重视设备资产管理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合理指标;宣传设备管理创新理念;推介国外的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
近期杂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版面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新变化, 显示出新的办刊思路, 有创新精神, 杂志的未来充满希望。这离不开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与各地设备管理协会加强互动, 合作共赢。
受总经理助理王百森的委托, 讲几点意见。杂志要定好位;建立、培养读者群、作者群, 鼓励发表优秀文章。
杂志要进一步增强导向性, 增加可读性, 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互动。
受缪明才处长的委托, 提几点建议。杂志要更好的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宣传设备管理的政策法规, 加强专业性, 突出特色, 增加可读性。
要让《中国设备工程》这个很好的品牌落地在设备工作者中, 应在杂志上对各个行业的标杆企业进行宣传, 以点带面, 在同类企业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举办各种规格、形式的论坛, 突破平面媒体的束缚。
杂志社的网站和微信等, 对信息和自身资源的利用非常充分, 与企业的沟通和服务到位, 开展专业咨询的潜力很大。
杂志平台好、涉及的领域广泛。增刊的内容应更加丰富。在此代表朱胜主任表示将继续支持杂志社的工作。
杂志要反映协会的工作;宣传设备管理的相关标准;关注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